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时间:2023-08-01 17:08:01

导语:在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第1篇

关键词:黑龙江;传统文化精神;新农村文化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40-02

一、黑龙江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

(一)黑龙江省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构成

传统文化精神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黑龙江省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根源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充分体现了黑龙江人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其基本构成如下:

首先,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过去很多迁客骚人被发配边疆,为黑龙江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风俗,所以中原文化是整个黑龙江文化发展的源头。黑龙江文化发展始终以中原文化为样板,并把学习中原地区的古代文明作为自己的文化追求。这种情况不仅在古代如此,而且到了近现代时期,随着各种移民浪潮的出现,黑龙江省对中原文化的吸收更加明显。所以,黑龙江文化精神是在传统文化精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含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素,如中原文化的勤劳勇敢、爱国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感召和凝聚着我们要自强不息,这些要素在黑龙江文化演进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和核心作用。

其次,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原生文化。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所以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文化占有独特资源优势。黑龙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满、蒙古、达斡尔、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柯尔克孜、锡伯族等民族居住地。这些民族的文化形态,在发展中不断交融,形成一个多元一体的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这些民族在建设家园、征服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历史,也将自己的民族文化发扬和传承下来,并为黑龙江的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内涵,其主要特点是粗犷纯朴的人格、强悍进取的精神和追求奢华的行为取向。这些内在精神都已成为黑龙江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最后,以俄罗斯文化、朝鲜文化和日本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外来文化。在近百年中,黑龙江文化的发展都是与外来文化的侵入和融系在一起的。这里既有俄罗斯文化的逐步扩张,也有日韩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如19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受到了俄罗斯文化全方位的影响。俄罗斯文化的传入为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食品、服装、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黑龙江人们的生活习俗,并且在哈尔滨留有很多俄罗斯风格的建筑。这种文化传播增添了中国民间文化的多样化和艺术性,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黑龙江人的生活内涵。

(二)黑龙江传统文化精神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

首先,黑龙江传统文化精神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源泉。黑龙江传统文化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具有广泛的群众根基。将 “中国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俄罗斯等外来文化”等内容注入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能够增强农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激发他们进一步投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塑造农村文化新风尚。

其次,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对黑龙江传统文化精神的合理扬弃。黑龙江省的传统文化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形成,既有适应时展需要的文化精髓,也有落后于历史时代的粗陋文化,广大农村是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首先要鉴别传统文化的良莠,只有积极汲取优秀可用的传统文化,合理抛弃封建糟粕,才能在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中,构建繁荣昌盛的新农村文化。

二、黑龙江传统文化精神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圣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五千多年而不衰,正是在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奋发向上、自力更生、不畏牺牲、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黑龙江文化精神的核心和源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黑龙江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

首先,以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集体主义精神是黑龙江传统文化的灵魂。黑龙江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种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再加之地域辽阔、人口稀少,以及生产经营中的互帮互助,形成了重情重义、亲如一家的集体主义精神。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农民群众的集体参与,因此需要广大群众团结一致,形成凝聚力。其次,以艰苦奋斗为要点。艰苦奋斗是黑龙江人一贯的作风。由于历史上黑龙江是一个资源丰富但却少人开发的荒芜地带,是艰苦奋斗的北大荒人用自力更生的“铁人”精神和百折不挠的“闯关东”精神造就了今日的北大仓。如今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仍然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的精神传统,不断充实新农村文化建设内涵。最后,坚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素有自强不息的进步史,黑龙江人一贯秉承了这种精神传统,在荆天棘地的荒芜之所开发出了物产丰富的粮食重地。农民朋友就是要保持这种不畏劳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文化传统依然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

(二)以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新农村文化建设

黑龙江省主要有赫哲族、鄂伦春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优势。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既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优势,也要及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精神的优秀成果。这里包括语言在内的口传文化、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关于自然和宇宙的民间传说、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展开对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追溯和学习,建立民族文化资源档案、以及省市县三级保护名录,使少数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艺创作、影视、出版、科研、文化旅游、艺术制作等各个领域全面铺开,动员农村居民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负起责任和义务,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配套,发挥黑龙江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优势特长,丰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农民朋友的生活品味。

(三)以外来文化艺术品格提升黑龙江农民素质建设

文明无法以单一的色调存在。黑龙江异域文化的渗入使其呈现出多样性。黑龙江地处中国的边陲,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事件、异域民族的混杂,其地域性格显然有别于中原及南方各地。黑龙江的文化精神对俄罗斯文化、日韩文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借鉴和学习。黑龙江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结合农民实际,开展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例如,保护和学习俄侨文化、犹太文化,挖掘朝、日等国文化;在适当的时机组织观看国外电影文化,了解宗教文化、文学、音乐舞蹈文化、戏剧戏曲文化,从而在生活方式、礼仪社交、风土人情等方面感染和丰富农民朋友。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地方实际和历史传统充分发扬外来文化的积极作用,提升农民素质和品格,让他们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从而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

三、发扬黑龙江传统文化精神,加强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

(一)制定可行的文化发展政策,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

在经济建设中,素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说。正确可行的文化政策可以引导人民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对此,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积极引导农民,形成一套奖励机制。由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如民歌、舞蹈、手工艺等由于长时间无人问津,很多都在不知不觉的消失,因此,不仅要鼓励传统文化活动,而且要对传统艺人给予积极支持,大礼振兴传统文化艺术。第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载体,也是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群众自助为辅,完善农村的艺术表演设施和场所、以及学习阅览设施和体育运动设施。第三,在积极建设文化设施的同时,还要对原有的文化设施、古建筑和外来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修缮和保护。在黑龙江省农村有很多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和民间文化遗产,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积极传承和保护。

(二)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始终是主体。精神文化建设不同于物质活动,只有农民在主观上积极认同,才能乐于践行。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精神文化建设却相对落后。当健康的文化生活缺位时,难免使一些低俗文化乘虚而入。所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适时开展一些健康的、有益提升农民素质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宣传活动、传统文化学习等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符合当地群众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东北秧歌、二人转、健身操比赛、国学普及、黑龙江六大精神传承等活动,让农民朋友在参与中充实内心、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

(三)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制,拓宽筹资渠道

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实践证明,一个地区在经济建设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其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好。所以,在文化建设中投入资金,并不是无利可图的。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资金短缺问题主要应通过以下渠道获得:首先,政府积极扶持和投入资金开展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娱乐氛围;同时,带动文化企业自身扩大积累,运用股份制、金融信贷等资本市场,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另外,还可以在提高农民朋友认识的情况下,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让人们认识到只有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不断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方能达到生活的新境界。

(四)大力打造和地域特色相符合的旅游和文化产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在节假日选择乡村休闲旅游和度假,这就为农村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黑龙江省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特色,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旅游自然景观让旅游者能够选择或是参观古村民宅的农家游,或是结合地方实际游览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等。很多偏远山区因为旅游产业使农民生活富裕起来,不仅发展了文化事业,也积极促进了农民增收。这不仅有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也为农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

参考文献:

第2篇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正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重视,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国学热,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样的局面下,李程先生的著作《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面世可谓恰逢其时。它通过详细且全面的论述,缜密细致的分析,系统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精神文明的一致性,既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和方法论指导,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该书共分为五章,分别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伦理道德的文化精神”、“人文主义的文化精神”、“集体观念与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和谐的文化精神”、“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诚信与求真的文化精神”五个基本精神。在每一章中又分为若干小,虽然每一章内各个小节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每一章的写作思路是基本一致的,即沿着文献资料搜集 文本内涵诠释 思想延伸和发挥 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或意义)这样的理路前进,让全书显得体例严谨,逻辑清晰,便于读者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思想认识。例如:在第四章“倡导和谐的文化精神”中,各小节依次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人身修养与人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世界大同的理想”、“和谐的功用、意义及对大学生进行和谐观教育”,就充分彰显了作者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写作思路。

纵观全书,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文献资料的丰富翔实,第二是阐述的全面细致。从导论开始,作者就始终一丝不苟地坚持“言必有据,论必有理”的行文原则,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每一处思想内涵的诠释发挥,都有着强有力的古典文献资料支撑,使得全书立论严谨,结论令人信服。比如在导论的开篇,作者从“文化”一词的含义入手,先整理了“文”字在古文献中的意义,分别从《说文解字》《易》《礼记》三部经典文献的论述中总结归纳“文”字的内涵以及引申义;而在讲解“化”字时,又分别以《庄子》《易传》《黄帝内经》《礼记》中的用法梳理了“化”字的不同含义以及引申义;最后才提炼概况了“文化”一词的主要意义。可见,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确实下了磨杵成针之功,令人感佩。另外,该书阐述的全面细致也尤为值得称道。比如在第一章“崇尚伦理道德的文化精神”中,作者先总论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家对伦理道德的高度推崇,然后从众多儒家经典中整理了儒家的主要德目,再着重论述了儒家德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几大德行――仁道、孝悌、忠恕的内涵,最后系统阐述了伦理道德与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如此,其他各章亦然。作者在各章的写作中没有丝毫的投机与敷衍,而是力求全面、细致、深入地厘清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与现代精神文明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为本书的“含金量”增值不少。作为一部论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专著,本书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都立足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状态,阐述了传统文化精神中的某一方面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联系,探讨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传统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和路径,为推进我国广大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视觉设计;表达

1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

传统文化符号是一种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具象化体现,涵盖了人们的思想、风俗以及生活方式。透过传统文化符号,我们能够了解一个国家、民族甚至一个社会阶层的群体意识以及文化倾向。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特征明显,内涵丰富。传统文化符号既能够指向有形的事物,又能够与精神力量有效的结合,使相关文化作品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文化的传播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浓缩的视觉形象代表,其客观化符号形式给现代视觉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图像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但是现代视觉设计方法和思路与传统的民族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抵触和龃龉。

2我国传统文化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视觉传达设计最早来源于西方,进入我国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就缺少对于相关设计的实践。不仅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我国的诸多科学和艺术领域都呈现出实践丰富但是缺少概念归纳和理论整理的特点。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符号在向图像转变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视觉传达的具体体现。同时在这一工作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视觉设计中,还需要把设计的内容作为主要的作品与西方的作品结合,以此更好地彰显出中国特色,表现中国的文化魅力。

3传统文化符号应用于视觉设计的意义

3.1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质

文化符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总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兴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其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让很多青少年痴迷于此。而伴随着国外文化符号成长起来的视觉设计师,在进行视觉设计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外国风文化符号的视觉设计作品,并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初期的新鲜感过去之后,人们逐渐对此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从国人骨子里便有的传统文化审美理念中获取文化符号,并将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那么视觉设计师就能够从国外文化符号中解放出来,通过返璞归真的方式对产品包装及产品本身进行重组,以抓住逐步有民族文化自信的国人的消费心理。

3.2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符号既包含文字,也包含图像以及宗教等内容。这些文化符号自诞生起,就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而为了更好地将这些文化内涵以简单符号的形式体现出来,就需要在对文化符号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先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加以了解。尤其是在进行视觉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文化符号展示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产品购买欲望。目前,搭载传统文化符号的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种类和样式更加多元化。视觉设计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承担起教化和引导的责任,向社会传达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提高设计师这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积极的贡献。

3.3对于传统文化符号和表达手法的传承与创新

我国文化传统本身就存在一些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以图腾的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视觉设计工作之中,传统的文化符号中的花纹样式也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设计师也需要在设计的作品中充分地融入传统的文化与图案,以此更好促进视觉传达设计工作的发展和进步。而对于传统的文化符号的表达手法,就必须提到在传统文化中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的水墨画。水墨画有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能够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设计中运用水墨画是最能有效表达传统文化的设计手法。在传统文化和视觉设计结合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利用传统水墨画的色彩,进行合理的交汇融合,就能够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文化符号的印象。

4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价值与策略

传统文化符号带给设计师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创意,也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传统的文化符号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传播的载体,是一种艺术形态的具象展示,体现了中国古代在文化领域以及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状态与特征。它是一个整体的文化现象,其中包含了地理环境、民间文化以及民族特色。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尝试,不仅能够给予传统文化符号新的生存空间,也是帮助现代中国人重试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地结合传统文化,将中国最原生的文化、习俗以及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体现出来,才能够真正地让人们产生文化共鸣,从而达到高度的艺术共鸣。传统文化符号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又要逐步地在心理层面上对人们产生文化引导的效果。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价值不仅包括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作品的视觉表现力。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不仅使这些文化符号具有了新的应用途径,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碰撞也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是艺术视觉设计新的发展方向,也是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一条发展之路。在应用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视觉设计的过程中,要秉承一定的方案,也就是要坚持传统文化符号与视觉设计的有效融合,要使得设计的主题更加有张力,提升视觉作品的冲击力和表现力。目前,视觉设计中过多地融入了西方文化的符号,并且引入设计的理念和方式都非常僵硬,人们在长期的西方文化符号审美过程中对这些符号逐渐产生了抵触情绪。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也是视觉传达设计本土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设计师必须充分地把握人们的心理,认真探索和研究传统文化符号进入人们视野的方式,以求得到人们的认可。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设计灵感,设计师首先要具有传统文化观念,恰当地展示中国文化的神韵,将这种传统的艺术风格赋予现代特征的具象表达,形成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这样才能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李佳欢.杨柳青年画在现代旅游商品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7(10):130-131.

[2]张变玲.淮阳“泥泥狗”的风格及其对现代旅游产品吉祥物开发的启示[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5):71-72.

[3]黎靓,王珊珊.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泸州老窖品牌体验馆设计[J].建筑技艺,2017(07):120-122.

[4]毛雅坤,胡玉康.新疆维吾尔族纹饰在调味品包装设计中的探索与创新研究[J].艺术评鉴,2016(06):83-85.

第4篇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现,种类异常繁多,内涵十分丰富,范围相当广泛,本文仅对在标志设计中常用的汉字、书法、篆刻和图案等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陈述。汉字是集象形、会意、审美于一身的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迷人的艺术魅力。汉字的“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有篆、隶、楷、行、草五种主要书体,都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视觉美感,都具有典雅秀丽、潇洒飘逸的审美价值,也是标志设计的重要设计元素之一。我国篆刻艺术丰富多彩、流派纷呈,风格独特,意味深长,人们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传统图案是繁若星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颗闪耀之星,传统的龙凤纹、祥云、如意、盘长等图案都是象征吉祥的图案,不但具有形式美而且具有意境美。诗人画家“借景抒情”“寄情于山水”,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后人注重对图形的视觉意象进行创意和想象,赋予它新的生命和灵魂。

二、标志、标志设计与现代标志设计的概述

标志是一种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造型,它是一个产品或企业的象征。标志涉及政府机构、学校、企业、文体活动等社会各个层面,是一种视觉识别符号。标志设计是一种平面设计,是一种用特殊文字或图形来组成特殊符号,以此来表达具体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现代标志设计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载体,延续标志设计的特征,具有多样性、功用性、显著性、识别性、艺术性、准确性和持久性等特点,标志有商标、徽标、公共标志等。标志设计承袭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标志设计传达出形式美,形式美是标志设计最基本的反映。当人们看到这个标志,从形式上就知道这个标志代表的企业或组织团体,能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标志设计传达出意境美,标志图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视觉语言在意象上有深刻的意蕴内涵,提炼了客观事物的精神和内涵,在精神和文化上赋予它生命和灵魂,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象。现代标志设计传达出更多的是它的综合美,是一种取其“形”、延其“意”的综合美。在方寸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传递着明确的信息。现代标志设计注重创新、追求新意,体现“变革”的美感。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对传统文化的自我传承,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树立我国是文明古国、文明大国的国际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化内涵,重新演绎,创造创新,设计出极具现代感和形式美的优秀作品,使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这个载体上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提升作品的思想灵魂和文化品位,能体现标志设计的创新性和标志符号的先进性。设计师提炼传统文化元素的造型、寓意、神韵,进行再发现、再创造,以延展外延提升内涵,并将其融入现代审美的视觉模式之中,赋予传统文化元素以新的内涵,使其既保留传统的艺术神韵,又体现现代的时代内涵,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觉空间,提升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势、义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一)现代标志设计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形”

传统文化元素的“形、色、神、意”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审美观念,是现代标志设计取之不尽的设计源泉。设计者要重视人们对原“形”的熟悉度,要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形”进行合理切割、变异、错位、重组,使其重新演绎而成的“形”,既要能勾起人们对原“形”的联想,又能收获新的信息,产生新鲜感。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是以凤凰为主要设计元素,以“喜相逢”为结构造型,两只凤凰飞舞运动形成圆形,将传播快捷之势寓于凤凰飞舞动感形式之中,与太极阴阳鱼有异曲同工之妙。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印章。印文“京”字是篆体,很像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的人,既体现了浓重的中国韵味,又展现了人类健康体魄和运动精神的双重之美,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诠释。中国联通标志采用“盘长”造型,造型中的四个方形寓意为四通八达、事事如意,六个圆形寓意为路路相通、处处顺畅,十个空处则寓意为圆圆满满、十全十美,整体寓意为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首都精神文明的标志以“天坛祈年殿”和“心”形为基本元素,“天坛祈年殿”象征首都,“心”形代表精神文明的抽象含义。设计师运用“图底转换”手法在标志顶部进行形式美处理,使“心”形凹处与“天坛祈年殿”顶部接合得自然而流畅,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二)现代标志设计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势”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势”就是指元素本身所具有的气韵以及传递出的气势和精气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书法艺术最能表达“势”,因为书法讲究通过线条笔锋来展现力度与神采,现代标志设计从书法之“势”中获得启发,传承和演绎书法艺术之势来设计标志作品。红塔集团标志的基本造型由五笔连续的线条来成就,标志的“势”就体现在书法的最后一笔,明快的折笔线条,表现出红塔集团立于天地之间的非凡气度,传递出红塔集团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气质。北京2008申奥标志运用了中国书法中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中华儿女的美好祝福,收到“笔不到而意到”的艺术效果。2010年世博会会徽,以“世”字为设计基础,标志图案形似三人合群相拥,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是由“你、我、他”组成,洋溢着中华民族和谐热情、豁达包容之势。中国月球探测标志“月”字也是用中国书法勾勒出一轮抽象的圆月,圆弧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突显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之势。中国邮政标志是运用“中”字,标志以横与直的平行线构成,以“鸿雁传书”典故为设计意象,形与象互相结合,标志造型恰似大雁飞行的姿势。中国电信标志造型以汉字“中”字为基础,演绎成三维立体空间图案,寓意为电信通信网络四通八达,表达出中国电信的时时畅通、处处到达之势。

(三)现代标志设计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义”

中华民族有追求圆满、吉祥的心理,传统文化元素都具有很深的寓意,因而现代标志设计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义”,能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使标志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现代标志设计应该以“以意制形,以形取意”,注重精神内涵,寓神于形,形神兼备,作品形象重在妙而有神,妙而有义,力求通过标志来传达对吉祥如意的追求。古老的“太极图”是最经典的图形符号,以相互依存的图象来抽象表达“阴阳互补”“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和宇宙意识,体现中国古典美学中“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现代标志设计在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时,不仅要使标志外形具有美好的欣赏价值,而且要使标志图形里面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靳埭强先生为荣华饼家设计的标志,是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吉祥寓意的一个成功范例。香港荣华饼家标志的基本元素是方饼、牡丹花和明月。标志中的“牡丹花”与“明月”都是传统图形,牡丹花象征雍容华贵,牡丹花与明月共同寓意为花好月圆、吉祥如意。荣华二字是书法,笔画是不规则的弧线,像牡丹花的花瓣。金色的花和蓝色的饼充满着吉祥、传统和现代气息。

五、结语

第5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着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获取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增强高中生文化底蕴和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方面影响深远。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并且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随着全球化加剧,大多数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外来文化侵占,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作为伟大的民族教师都应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消失而担忧,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高中课堂中,让学生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1简介中国传统文化

在数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在时间上,表现在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优秀文化;在空间上,包含中原、边疆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内容上有经济生活、科学住行和政治制度等。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摒弃,深深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功能的社会效应,无形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言行产生重大影响。还有部分人觉得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步演变成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例如:习俗、信仰和法律等各种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同,定义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各不相同,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各不相同的原因是语言学角度多、视野广以及研究者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角度不一样等。

2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淀,传统文化象征着国家的精神,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一直打开国门对外来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把自己传统的中国文化带向世界,然而却没有实际做出行动,大多数时间只是走形式主义,缺少文化的发展、交流和传承行动。中国缺少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行动,更不要提研究、发展和弘扬了。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要顺应高考,像2017年的考纲中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因此老师必定加强学生对古诗文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这样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完全依据高考内容而设定,尽管学生也会学习到部分文言文,但是学习目的仍是为了高考,没有真实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只是让学生大量的记忆古诗文和大纲要背诵的文章,只需要学生知其然,而不需知其所以然,出发点不一样使得传统文化不能顺利地传承。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3关于如何合理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地融入进去,利用教学内容和方式改进的方法进而实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3.1通过兴趣培养挖掘教学资源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若你仔细观察思考便会发现高中教材的每一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其编排的目的。教材中《论语》、《沁园春》、《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课文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著作都充分地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元素,这些文章中,有的体现了中国人的义,有的体现了智,有的体现了勇,有的体现了其谦让不争的德行等。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使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传承传统文化,首先要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带领学生鉴赏传统文化,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描写,例如,对于归隐生活,李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豪放的性格和心理,可通过课上让同学模仿仰天大笑出门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陶渊明先生却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恬淡,再比如苏轼,妻子的离世他表现出一种“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痛苦,而庄子却在妻子离世后鼓盆而歌,非常开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时刻让学生进行比较,领会不同作者的精神和思想方式,了解各个时代人的思想内涵,与此同时,语文教师需要知识渊博才能带领学生深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3.2通过课堂文化氛围熏陶人文精神: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营造课堂文化氛围,进而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围绕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关注名家朗诵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等。中国的名胜古迹上大多留下了古人的诗词歌赋,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参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切身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心灵的熏陶,使学生的心灵和传统文化与美德结合起来,让学生见识到民族文化的精彩,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数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忠、耻、信、义、智、孝、礼、廉,它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传统文化的根。大力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国人才能拥有仁义、睿智、忠勤等优秀品质,中学生才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华民族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

3.3拓展名篇,在教学中加入国学经典:

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于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名著中,然而,教材中只出现了篇章的一部分,再加上学生学习负担沉重,课外又很少阅读经典名著,因此,学生完全不能领会名著所讲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名著的背诵、赏析、竞赛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在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进而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的积累,使得我们获得智慧和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意义深远,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每个人都应担起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作者:郭丽艳 单位:铁岭县高中

参考文献

[1]宋石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1(28).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3.1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06-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手段,更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传承的功能是目的,语言学习是手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时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时刻娇宠着的书包不用自己背,被子不用自己叠的“小皇帝”,这些温室里的花朵仿佛离华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渐行渐远……少年儿童缺乏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不懂礼貌、自私自利等等劣习在现实生活屡见不鲜,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薪火相传遇到了挑战,危机四伏。为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一、诵读经典,在传承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有注重音韵的传统,多数文化经典适合诵读,不仅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加深记忆、增进理解,更可从中体会到民族特有的文化美感。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典传承悠久、内容丰富,教师应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简入繁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要求其诵读较简单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孝经》《弟子规》等,中高年级的可读一些稍长的唐诗,宋词、元曲、歌赋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为一周一节或两节课,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致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在诵读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巧能生花”的道理。

二、发掘教学内容,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1、加强课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北京故宫、山东泰山、山西五台山等都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传统文化、民间工艺、艺术、风俗等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这就对教师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虽然在新课程标准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要拓展、启迪、陶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从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通过课内、课外阅读,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积累词句,体会故事情节,文章内涵。使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如:三年级课本中一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3、从古诗词入手,加强传统文化熏陶。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遗传,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三、结合生活实际,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文化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要更好地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是深远的。

四、巧用多媒体,在激趣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重现诗词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创作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单凭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多数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但是借用照片或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春天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鲜活的画面,从而轻松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学生通过类似的方式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还能触类旁通。形象性的体验,既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的诗境之美,又能把传统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情境,在传统文化渗透中提升学生思想素养

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组织授课内容,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戈壁滩上古长城的变迁、木兰从军、造纸术的发明、7岁曹冲称象的故事……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篇章里,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赤子之心,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从老庄到孔孟,从屈原到李白,从柳永到苏轼,从陶渊明到王安石……我们掬古典之泉,灌蒙尘之心,我们在偷悦中学会孝敬,学会关爱,学会诚信,学会思考,学会勤奋,学会优美,学会深刻……

六、传承民俗,点滴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希望通过点滴的渗透,教育孩子传承民俗,取其精华并发扬光大。很多的传统美德在教育过程中都可以用具体的行为来描述,比如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等等,给孩子打下精神的底子、富有的底子、美好的底子。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民俗节日的习俗延留至今,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端午吃粽子的时候,念一首《满江红》来怀念屈原,九九重阳节的时候要登高并插茱萸。这些内容的教授都能够向学生很好地渗透民族精神的内涵。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要敢于担当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为弘扬民族文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参考文献】

第7篇

茶室空间设计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组成。本文通过对茶室空间设计中的茶文化元素进行分析,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文化传承

1传统茶文化概述与应用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茶文化并不是以单纯的符号和形式体现,而是融合了更为广泛的特征,即集合了思想内涵、空间布局、哲学思想等内容。茶文化是历史传统的积淀,是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形成的精华。茶文化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资源和文化特质,它不仅包括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非物质资源。其中,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材料、劳动力等,非物质资源包括文化物质、价值取向和审美价值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茶文化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在复杂的种茶、采茶等茶事活动中不断积累锻炼经过历史的沉淀,逐渐形成了丰富而优秀的茶文化内容和形式,在几千年的提炼中,茶文化展现出了特有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品质。我国的茶文化形式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这些丰富的茶文化形式凝聚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具有极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同时也为现代茶室空间设计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使其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以茶文化为基础的空间设计作品有许多,例如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纹样、建筑艺术等等。尽管茶文化表现手法各有不同,但都以传统茶文化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充分展现了茶文化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在传统茶文化中包含着各种传统符号元素,例如有各种极具茶文化内涵特征的图案纹样,古代图腾饰物以及宗教符号等,这些传统符号是古代劳动人民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对思想精神与情感的传达与体现。尽管传统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符号,但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茶文化元素也得到了积极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传统符号的加工提炼,使传统的茶文化符号得到重新整合利用,作为现代装饰元素出现在空间设计中,使室内环境更具浓厚文化氛围。主要运用方法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符号的抽象。这种手法在现代空间设计中使用得较为频繁,通过对茶文化符号进行简化和抽象处理,对传统的空间形式进行不断的加工整合,同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设计更具时代感和延伸性。其次是符号的拼贴变形。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人们对于茶文化也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这一方法是在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元素基础上,对传统元素构成进行抽象和变形等处理,使其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不同符号元素的拼贴,使新旧元素得到全新的组合,并使彼此之间形成一定的互动联系,能够展现出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最后是符号的移植组合。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史元素符号常常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这些元素符号的重新移植组合,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象和风格,不仅不失传统,而且迎合时代潮流,使新旧文化得到有机统一,也使传统茶文化焕发出更新的生机。此外,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还可以借用外来文化的元素符号,通过与传统茶文化元素的融合与统一,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同时也与国际审美标准更加贴近。对于外国人来说,这种设计元素的融合更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也更易于接受。

2传统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的关系

茶室是反映当前社会的茶文化印记。茶室产生之初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饮茶的需要,为饮茶之人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完成饮茶这一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人们对于茶室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只满足于在物质层面的饮茶要求,而是上升到对精神文化的体验和享受。因此,现代的茶室建筑空间从外面造型到室内装饰和陈设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不仅强调茶室空间的实用性,更体现了丰富的茶文化思想内涵,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尽管茶室空间设计风格各有不同,但是却有着相同之处,即以茶文化为基础,以技术为依托,以文化内涵为延伸,茶室设计的风格不仅展现了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和情感价值,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情结。

2.1茶室空间设计彰显了茶文化内涵茶室空间设计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茶室空间设计都不同程度地彰显了茶文化内涵。首先,从横向来看,任何室内空间设计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设计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体现不同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情感,是对当前社会文化风貌的集中体现。从纵向来看,任何室内空间设计都与时代的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文化是设计的基础和源泉,而设计是历史文化的展现与延伸,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2.2现代设计对传统茶文化的对应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对历史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茶文化又再次回到大众视线中来,人们对于茶文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当前有一些设计师却声称自己的设计抛弃了传统文化,对于这种说法,我们认为本身是不成立的,也是没有事实基础的。无论是传统设计师还是前卫的设计师,他们都是生活在传统文化氛围当中的,尽管他们希望可以脱离传统文化的束缚,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是紧紧跟随着他们的设计的,这种传统文化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文化和行为的延伸,是具有极强参考价值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从外在到内涵,都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传承性,从外在的语言、表现手法到内在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每一个元素都与设计紧密相关,对于任何一个室内设计师来说,都不可能脱离传统文化而实现作品设计,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为设计所用,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2.3传统茶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融合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历史文化内涵深厚。茶室空间设计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与茶文化相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积淀。室内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二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只有丰富的形式而缺少充实的内容,则算不上成功的设计作品,而仅有丰富的内容而缺乏形式的体现,也是带有缺憾的设计作品。因此,想要获得最完美的室内设计作品,设计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情感,挖掘出一切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艺术元素。首先要充分考虑设计作品的效用,要有优良的质地和情感体现;其次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因为脱离时展的作品就缺少了应有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再次,要充分考虑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行为和活动等方式的需求分析,进而使设计作品更具有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此外,室内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是隐喻的运用。想要设计出高雅独特的空间设计作品,就要通过隐喻等手法展现创作的美感与特色,传达出悠远的审美意象。这种设计手法也是在几千年的传统茶文化中提炼加工出来的,因此,设计师要充分发掘传统茶文化中的元素,将其运用到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来,不仅丰富了设计理念和内涵,促进了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设计师设计出优秀作品的必备前提和基础。

3室内设计对传统茶文化的促进和传承

传统茶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依据。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回归,传统文化逐渐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到积极广泛的应用,也成为当前审美价值取向的新标准。传统茶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浓厚的精神价值,而且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和延伸,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体验。茶室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否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层次有较大关系,设计师对于传统茶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也对他们的设计有一定影响。随着设计师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他们充分认识到传统茶文化的艺术审美价值,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充分运用传统茶文化元素,使其在设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努力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再加上造型和色彩的合理搭配,使室内空间设计更具文化内涵和深刻底蕴,使茶室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茶文化的厚重性和审美性。茶室空间设计是传统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载体,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国际环境和文化也冲击着室内设计理念,使国内的室内空间设计逐渐趋于同质化,传统文化意识也被逐渐淡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室内设计作品的独特性和文化性。

使各民族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这种发展状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着负面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作为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来说,对于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任何文化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否则只能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把握时展脉搏,通过运用全新的设计模式,使传统茶文化元素得到重新的整理和融合,在充分发挥传统茶文化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方式,才能使室内空间设计作品成为优秀而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中国传统茶文化才能得可持续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魏颖艳.传承、融合与超越———现代包装设计的传统回归[J].甘肃高师学报,2010(1):76—79.

[2]王受之.骨子里的中国情结[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

[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藤宋尧,米疆源,译.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455.

[4]寇丹.茶中的美与禅———应韩国《茶的世界》杂志特约而作[J].农业考古,2004(4).

第8篇

一、环境艺术中意境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意境的概念内涵

意境可以展现艺术的精神,意境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环境艺术,在环境艺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意境的内涵。环境艺术包括外部环境与空间环境,环境艺术设计要确保人们的生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确保人类拥有健康的生活质量,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依据生态特性进行高效性、多样性、持续性、循环性的环境艺术设计。意境由意象演变而来,意境是精神的体现,“意”是人们对万物的理解及主观感受,“象”是主观认识的一种形象,意境体现人们思想和感情的内心精神,是在意象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内涵,环境艺术通过地方的乡土风情将人类的思想表现出来,实现人们精神与环境的互动。环境艺术设计要关注意境的营造,以设计者的精神为出发点,体现文化内涵,让环境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意境在环境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品质,意境是空间的灵魂,意境是空间的情感语言,环境艺术设计师体味大自然的美、民俗情趣、地域文化,传递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进行着人与自然的对话。环境艺术设计强调自然脱俗,围绕意境突破创新,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艺术家的头脑,为大众服务。意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体现了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理念。

2、意境的特点

意境具有自然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特点。首先,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是自然美,人们追求自然美,环境艺术作品要体现自然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自然美包括返璞归真的自然和清新的自然美,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其次,环境艺术设计要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与景的统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是环境艺术基本的意境审美标准,体现了审美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情与景的结合形式有三种,情随景生、物我相融、移情入景。景是设计者创作的美感,情是设计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景交融使意境更加有感染力。再次,虚实结合是意境的表现方式,“实”是艺术所展现的事物,“虚”是艺术设计的境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实”是艺术意境的载体,而人的审美通过“虚”体现出来,通过虚实结合的形式展现意境美,脱离了虚实结合,艺术设计的意境美就失去光彩。

二、环境艺术教学中意境的设计手法

环境艺术设计应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坚持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环境艺术设计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特色。环境艺术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现代的审美观念,结合传统文化,体现生活品味,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

1、简约抽象的表现手法

简约抽象法是指设计者对传统文化进行抽象与提炼,在保持传统文化特有神韵的基础上,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环境艺术结合起来,拓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简约抽象手法是传统环境艺术形式的升华,视觉上给人一种错觉。在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整体认知,教给学生以全局的眼光分析艺术精神,注意整体风格,以简约的形式体现深刻的内涵,运用抽象而简约的方式,体现生活中的美感。环境艺术的设计要抓住大众的审美需求,从整体上把握,应用传统文化,着眼于作品的整体风格,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效果。

2、嫁接与移植的表现手法

传统的历史文化提供给环境艺术设计师很多灵感,艺术设计师用自己的智慧把历史文化的灵感嫁接到环境艺术作品中,发展传承了历史文化,运用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设计出精美的艺术作品,创造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嫁接手法就是一种借鉴手法,从历史文化中借鉴灵感,然后将灵感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在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品味各个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将灵感嫁接到新的艺术作品之中。

3、符号拼贴的表现手法

符号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图案、元素,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把握细节,使意境的表达充满韵味,把人们熟悉的事物抽象、变形、裂解,使之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拼贴运用,从而使作品新与旧、今与古等元素中带着一定的联系,发挥“小符号”的“大作用”。强调夸张和变形,以多变的方式诠释生活细节,对空间更好的布局,增强设计的美感,表达设计师的理念,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效果。设计师应用人们所熟知的文化符号,加以变形,使之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加强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思想的联系,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运用传统元素的表现手法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使得环境艺术有着自己的审美情趣,无论怎样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始终蕴含中内,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激活了环境设计师的灵感,环境艺术设计师在理解文化素材的基础上,应用转化为环境艺术作品,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魅力。生活中存在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艺术来源于生活,在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体现意境的生动性,树立古今文化融合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传统文化给环境艺术的设计带来活力。环境艺术设计师要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借鉴

引言

作为一名初接触艺术的学生,经过了四年对建筑室内设计理论知识的熏陶和专业实践的练习和认识,更加激发了我对室内设计自己这个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室内设计是在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直接推波助澜下诞生,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才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师,在他的室内设计作品中,既要满足最基本的功能要求,更要体现审美的内涵,是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统一。而要使室内设计实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就要求现代设计师对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理解钻研和研究,并把传统文化精髓成功传承借鉴其中,这一点是现代我们每个设计师的使命和任务。

一、关于室内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概念论述

1.现代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国内外发展

根据我本科四年对专业的学习和理解,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就是很好的满足了功能要求和精神需求的室内环境。同时,它要根据建筑物所要求的相应标准,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美学原理,来达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这里的功能要求很容易理解,就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实现其价值;而精神需求则包括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积淀、建筑风格形式以及所处的环境和气氛等等方面。

虽然现代室内设计在设计界还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仅仅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它的发展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人们就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营造出他们理想的室内环境气氛。在我国国内,设计界在室内设计刚成为独立的专业时,就倡导设计文化要保持和发扬民族的地方文化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国外,许多著名的建筑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精神功能的需求。例如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哥特式、古典式、巴洛克和洛克克等风格的各类建筑及其室内装饰均日臻完美,艺术风格更趋成熟。

2.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然而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新的概念,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不等于落后。而聪明智慧的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早已经把那些落后的糟粕淘汰;而对于像中国的仰韶文化、古埃及文化等等让我们叹为观止的人类文化精华,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科研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都被我们小心翼翼的保留下来了。

二、在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借鉴

提到文化,它作为人们精神文明面貌的代言人,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进步和转变历程。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儒、佛、道三家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他们三者的相互斗争和融合,并深深影响着无数历史和当代的中国设计作品。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当今的很多品牌的房地产室内设计中尤其典型和突出。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精神需求达到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和境界,跟们更加推崇环保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审美境界,这样就更加要求设计师在满足了人们基本的需求后,把设计重点放在设计手法、技巧和氛围的营造上。利用人工造出自然之美,使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统一;而室内设计中对道家文化的传承和借鉴,主要体现在室内的空间设计上。利用各种技巧和手段使空间虚实相生、变化多端,同时引入室外景色。利用空间隔断和装饰手法,增加室内空间感和开阔感。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意境空间的营造上;佛教重视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主要体现在古典与现代、中式与西式的各色家具的略带沉稳却又不显老气设计风格中。

任何一件设计作品都一定程度的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更是如此。室内空间的造型、装饰和陈设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和精神追求,由此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现代室内设计。它是一个民族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借鉴,创意无限

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就是儒、佛、道三家的文化,强调事物的辩证统一以及自然观上的“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利用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著名的科学发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思维方法和精华。

其中意象思维尤为突出。这种创造性的思维着重从特殊性里把握普遍真理,应用到设计中就会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潜意识的思维可以超越任何阻碍,增进人与人之间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和沟通。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如果能时刻做到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自然观和哲学观应用进去,产生的效果和成就往往是出人意料和相当成功的。创意也会源源不断的涌进设计师的头脑。

2.运用传统符号进行装饰,形式、内涵完美结合。

中国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距今7000―5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留给我们的学者丰富多彩的彩陶图案,其中最为著名和引起无数猜想的有鱼纹、鸟纹和蛙纹等动物形态,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至今仍是无数专家学者和美术院校的师生研究的重点。还有许多成语典故、人物传说更是广为流传。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文化符号。它们肩负着凝重的历史怎人敢以及未来强大的蓬勃生命力。这种功能与精神、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也许要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进行重新的诠释。作为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装饰元素和手法。通常采用抽象简约、符号拼贴和移植与嫁接这三种装饰手法,达到传统文化进一步延续与发展,使新旧、古今结合,并让传统艺术和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借鉴。

3.运用陈设艺术,开拓性灵意境。

在这里,我把陈设艺术称之为室内设计的“灵魂”并不为过。陈设艺术是由于历史、地域、宗教、文化、经济、习俗、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的,陈设艺术以其千姿百态的形式在空间

与人之间传递着某种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并担当起了重要的历史使命。陈设艺术同样以实用性的功能满足为基础,并最终达到室内装饰的灵魂的效果,它所呈现出来的庄严典雅和潇洒飘逸的风格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使人看上去赏心悦目,并很好地陶冶情操。对于现代室内设计,在气氛和意境的烘托上,陈设艺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陈设艺术通过一些特定的表现手法能够传递传统,使陈设品超越其本身的美学界限而赋予室内空间以精神价值。

在我们所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都不止一次的表达了对自然的崇尚和亲近自然的态度和理念,而“天人合一”理念的提出正是自然情怀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古人把他们顺应自然、喜爱并亲近自然的情怀表现在很多的设计中,而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尤其突出和精彩。一方面表现在室内空间的处理上,室内不再到处是冷冰冰的家具和日常用品,而是把大量大自然的景观移植到室内来,使室内更加精巧、和谐和完整。常用的设计手法主要有室内不再做成密闭的空间,而是借助于窗户、门等结构的变换形成对外开放的空间,体现人与自然的紧密和谐共生的关系;另一方面体现在室内陈设的应用上,把更多的自然景观的元素应用在室内,就是在室内养殖绿色植物和盆景。有很多盆景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寓意和室主人的情感表达,这一点和中国传统室内陈设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现代室内设计传承并借鉴,并把它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结语

经过对室内设计这门专业几年的学习和研究,我发现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方面的应用还很少。还不能做到充分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主要问题体现在没有重视室内环境独有的特点和要求,对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的整体统一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同时对传统文化盲目照抄照搬、追赶潮流,并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和价值。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室内设计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认识到不足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这对任何一名中国设计师来说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牢牢珍惜和把握伟大祖先留给我们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尽一切努力责无旁贷地发扬与传承它,同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真正做到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融入,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借鉴中形成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让更多成功的中国室内设计走上国际舞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黄艳丽,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

[2]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6]王建华.设计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更替[J].装饰,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