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健康教育常识

时间:2023-08-01 17:08:02

导语:在健康教育常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健康教育常识

第1篇

1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表明,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初中生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各种心理品质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过渡性的特点。古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虽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但也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切勿错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中学阶段被一些理论学家称为“心理的间断期”,这时个体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成熟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古语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中小学生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3 组织实施健康教育要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4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5 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境中的引导训练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

第2篇

“三生教育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对幼儿实施‘三生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人类从出生呱呱坠地开始,生命便是一个新开始,要维持一个新生命的能量,确保其继续生存下去就离不开食物和营养的摄入。饮食作为我们生活的日常必须,是人的一生每天都在重复和经历的。饮食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也能体现出孩子的行为习惯、道德素质。因此,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就尤为重要。幼儿园作为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必须从小班开始养成幼儿良好的健康饮食习。

二、小班幼儿饮食习惯的表现及分析

笔者通过制定和发放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并与幼儿在园情况相结合,总结和分析出我班幼儿的饮食习惯现状,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量化基础。

笔者将问卷分为两大模块,首先,在用餐行为表现方面,幼儿存在吃饭不专心、餐前卫生不到位、挑食、喂饭,以及个别幼儿吃饭时长不合理等问题。吃饭不专心不仅影响到孩子的食欲、饭量,速度,更是一个大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吃饭前的卫生习惯也有很大的问题,孩子在园的表现和在家大相径庭。最严重的问题是挑食和喂饭。班级大多数幼儿存在喂饭、挑食和偏食问题。第二,在营养摄入情况及餐食习惯方面,从幼儿喜爱的食物来看,蔬菜和淀粉摄入最少。其次,幼儿对零食不可抗拒。

三、培养小班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内容

《指南》健康领域中对3-4岁幼儿的饮食习惯培养目标:“1.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2.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结合《指南》要求,针对现状,笔者强调以下内容是小班幼儿需要养成的:

(一)知道定时、定点、定量就餐,细嚼慢咽,吃饭专心,不边玩边吃

吃饭时,要求幼儿坐在椅子上,不可端着碗到处走,边玩边吃,看电视。每顿饭应有大致的时间限制,既要求幼儿细嚼慢咽,又不拖得太久,应该专心吃饭。

(二)喜欢并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能够基本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少吃或不吃不健康的零食

进食前,进行快乐进餐“猜饭、赞饭、品饭”活动。第一步,形容菜的颜色形状,让孩子们猜一猜今天吃什么菜,改善孩子对午餐的厌倦情绪。第二步,通过师幼互动,说一说菜的营养,让孩子们通过自己说、老师说、伙伴说来明白菜中的营养,从而勾起品饭的欲望。第三步,在幼儿专心吃饭的过程中,播放适宜的音乐,用语言轻声提醒,进行个别引导。

(三)餐前愿意主动洗手,养成自己动手吃饭不喂食的好习惯

吃饭之前请孩子分组有序洗手,洗完手后,抱好“小馒头”,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让孩子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师幼一起讨论不吃不清洁、不新鲜的食物,不喝生水,不捡掉在桌上或地下的脏东西吃。自幼儿上桌开始,就培养良好的就餐礼貌,如自己吃饭、夹菜时不可以东挑西拣、不剩饭菜等。

四、在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方法

教育必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在快乐的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三生教育”以孩子的很本利益为出发点,从生命的角度看待教育,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欢笑中成长,让孩子能够真实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从而为孩子一生快乐成长埋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常规进餐

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单和他们说道理,并不能理解。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角色游戏时间正是生活的缩影,因此可以将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放在游戏中。例如,利用“小吃店”“娃娃家”等孩子们十分喜欢的角色游戏来引导幼儿:小顾客点菜吃饭,练习正确使用餐具;爸爸妈妈带小宝宝到饭店吃饭要注意卫生,餐前洗手;超市买菜需要荤素搭配;等,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游戏环节中自己探索和发现常规粗浅的营养知识和健康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少盛多添,逐渐加量

教师给幼儿盛饭时需要逐渐加量。很多幼儿本可以吃完饭,但一开始就看到满满一大碗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所以,教师在给孩子盛饭时,要引导和鼓励孩幼儿吃完不够再添。教师要清楚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吃饭情况,做到“多提醒,善观察,不包办,帮个别”,平时还要注意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饭菜搭配着吃,掌握吃饭的方法,对于有进步的幼儿及时进行表扬与肯定。

(三)绘本教学活动

利用生动的绘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例绘本《食物王国系列》,书中的四个精灵分别代表身体所需的不同营养物质,便于幼儿辨识,也把成人总结的抽象的营养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充满童趣。在活动中,孩子们被画面吸引,被可爱的语言逗笑,同时也了解到了关于健康的小知识。

(四)利用竞赛评比激励幼儿

每月,我们举行一个小比赛,如比一比谁会扶着碗吃饭、比一比谁的桌面更干净、比一比谁爱吃蔬菜等。比赛后我们会评出一些小明星,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励孩子们改善饮食习惯。

(五)家园配合

第3篇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深入实施“尊重教育”,形成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班级管理文化。

一、以尊重之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每个学生都有一把心锁,班主任要善于掌控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学生,就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就真的成功了。

记得有次班内调座次后,有一位男同学下午放学后走进了我的办公室。“老师,我想另换一个地方。”“为什么?”这位同学低头不语,沉默了一会后,才低声说:“老师,我想和×××同学一桌,我很喜欢她,不和她一桌,我心里别扭,学不下去。”听了这话,我笑了。我没有指责他,而是对他说:“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你没有犯错误,在你这个年龄阶段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是喜欢某同学就得爱护她,你执意要和某同学一桌,她会不会愿意?你现在的年龄还小,也不知道如何了解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重新考虑感情标准的。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合适的感情在等着你。”……

我絮絮叨叨地从同学的正常交往谈到友情、亲情、爱情,让学生对自己的心情有了正确的了解和理解。我从谈论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一直谈到这个同学的化学学习(我是教化学的),这个同学还兴高采烈地问了自己不理解的化学问题。

一晃一个小时过去了,也放学了,该同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在今年的中考中,这位同学以理想的成绩考上了高中,毕业时他找我合影留念,我当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二、以尊重之心,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相信很多班主任都为自习纪律苦恼过,我也不例外。我班有66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26人,并且男生大都生龙活虎,其中还有平时难以管教的“四大天王”。自习课时,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四大天王”就会“煽风点火”。每次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例会,我都会到班内“镇压”,但效果不见好转。有一次学校例会前,我单独约会了班里的“四大天王”,希望他们管好自己,保持好自习纪律,他们个个都向我做了保证。看到他们信誓旦旦的样子,我信心十足地去开会了。但是希望多大,失望多大,例会最后,领导公布自习纪律较差的班级,我班榜上有名。当时我气不打一处来,怒气冲冲地来到班内,对破坏自习纪律的同学一阵乱批。

那天回到家,爱人看到我铁青着脸,知道我又和学生生气了。她说:“一般调皮的学生都很聪明,你要学会欣赏他们的优点,别老揪着他们的缺点不放。”她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呀,常言说“寸有所长,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只有尊重,才会有欣赏。

“四大天王”之一的魏壮虽然调皮成性、经常打架闹事,但我发现他体格棒,动作协调,而且爱运动,于是鼓励他参加班内的体育委员竞选。他顺利地当上了体育委员,从此“奇迹”就发生了。他对工作非常负责,由于他的积极筹备,对运动员选拔得当,每次运动会我们班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组织学生制定了《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做到全班同学“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既尊重了孩子们的特长,又促进了孩子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以尊重之心,赢得生命绚丽绽放

尊重需要朝夕相伴、彼此牵挂和倾情奉献。无数个温暖或寒冷的早晨,我在教室的门口用微笑迎接我的每一个学生;无数个宁静与清新的下午,我在暮色中目送最后一个孩子走出校门。四年如一日的坚守,终于赢得累累硕果。在今年中考中,我们班成绩尤为突出:张广平同学获得全校第一名,还有5名同学取得了700分以上的好成绩,有53名同学获得了高中录取通知书。

第4篇

从2014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一、二年级数学课的教学工作,由于之前一直担任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工作,总觉得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即使有不听话的学生,教师只要提醒一下,也就认真听课了。但自从带了一年级数学课后才意识到,我之前的想法是片面的。我给一年级(1)班上第一节课就不太顺利,有一个小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一节课不是在自己的座位安静的坐着,而是一会儿动同桌的书或文具,一会儿动后面同学的书或文具,似乎其他同学的书或文具对他特有吸引力,老师让他坐好,安静听课,他就钻到桌子下面,怎么叫他也不出来。这样的学生,我从教多年来,还是第一次碰到。大家知道,一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再加上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学生,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这时,我一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一边观察这个的学生。下课后,我叫他到我的办公室,想和他谈谈心,但他一溜烟地去玩儿了,怎么叫也不去。

从那以后,只要碰到他,我就拉起他的手,和他交流,让他给我讲他看到的、听到的。我发现他讲话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就是自控能力差。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我面前讲话,越来越放松,胆子越来越大。我趁机告诉他,一名小学生在学校里,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课间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做有意义的游戏,才能获得老师的喜爱,小朋友的尊重。他看看我,没有说话,但我发现他在课堂上越来越听话了,上课开始发言了,回答问题时,思维敏捷,作业书写完整规范。但他性格争强好胜,常常惹是生非。当与伙伴发生口角时,他总是据理力争,从不肯吃亏。于是,我和班主任进行交流,了解他在其他课上的表现,反映都是一样的。从此,只要他出现在我眼前,我总是静静地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看到他那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脸,我想起了于漪老师的一句话:“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作为一个老教师,我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他、教育他,使他健康成长。

有一天,我正在讲台上聚精会神的讲课,突然,他的同桌高举着手,我示意这位同学站起来,这个同学着急地指着他说:“老师,他头晕。”我看见他趴在桌子上,完全没有了往日生龙活虎的样子,脸色煞白,嘴唇发紫,我还没走到他的座位跟前,突然间,他的身子一瘫,就从座位上倒下去了。这时,全班炸了窝,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有的大喊大叫,有的离开座位准备看个究竟,我立即调整了情绪,安排班干部去找班主任老师,我抱起他走出教室直奔办公室。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判断,他可能是低血糖综合征。还好,办公桌里还有一包糖,我赶紧剥好一个放进他的嘴里,其他老师也忙着倒好了水,一会儿的工夫,他就有了力气,问起刚才的情况,他说爸爸老是打麻将不在家,爷爷这两天生病了,早晨起得晚,没赶上给他做饭,他饿得难受。我说:“那你妈妈呢?”孩子看了看我,眼神忽然黯淡了下来。我明白了,他的家庭一定出了问题。这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难怪孩子身上会有那么多的毛病。办公室里都唏嘘一片,刚刚才怀孕的杨老师拿出她加餐的营养品让他填饱肚子。慢慢的,他又恢复了活力,看到他天真稚气的笑脸,让我想起了冰心说过的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于是,我暗下决心:我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使他健康地成长。他今后的早餐,我准备。

第二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拿出准备好的早餐,他怔怔地看着我,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说:“乖乖,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爷爷最近生病了,生病的人,身体会很难受,会疼痛,就像你,感冒了会发烧、头疼,受凉了还会咳嗽,嗓子疼,想干啥也没有力气。早餐老师每天负责给你带,你在家更要听爷爷的话,让他的病好得快一些,好吗?”他“哇”得一声哭出来,抱着我说:“老师,爷爷说你是一个好老师,让我要听你的话。”我用力地抱了抱他说:“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是我们班最棒的!”连着十多天,每一天我都会换着花样带给他不一样的早餐,他很快地吃完后,回到教室端正地坐在座位上等老师上课……

三八节的早上,当我站在教室门口,他高兴的向我走来,递给我一张贺卡,我打开一看,上面画了一朵玫瑰花,下面写了一行字:“老师我爱你!节日快乐!”看到孩子真心的祝福以及他这几个月的点滴进步,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

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的真谛就是“以爱育爱”。爱,有着迷人的风采,爱,有着神奇的力量!爱心,是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金钥匙。我们教师只有付出一份爱,才能收获更多的爱!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5篇

关键词心律失常患者;预防;健康宣教

据统计,目前持续性心律失常已是常见病,其患病率接近1%,也就是说我国有1300多万人患有持续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心律失常患者体内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由此会引起脑中风,或是下肢动脉栓塞。而这些病人的意外死亡率也是常人的2倍。减少心律失常患者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出路重在预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率,经而逐步通过行为干预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它是预防心律失常的主要措施。

1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1]心律失常常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病人,少数类型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其临床表现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有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无心律失常的病名,但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已有“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的记载,认为心律失常出现的代脉,是由于脏气虚弱,细脉由气虚所致,若脉来涩滞,常伴有心痛。汉代张仲景首创的“炙甘草汤”主治“脉结代,心动悸”,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著名方剂,一直沿用至今。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将心律失常所致常见脉象,促脉、结脉、代脉,作了明确的区分。明代,李中梓在《诊家正眼》一书中,进一步对上述脉象作了精辟的阐述,指出:“结促之止,良久方至”。后世把临床少见的不整脉,列入怪脉之中。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主要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脉结代、眩晕、虚劳等病证的范畴。

2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如高血压、冠心病、体内电解质紊乱等。根据临床医生观察,也有不少人的心律失常是由生活因素而诱发的。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改变,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等。气候变化也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凌晨和上午气温较低,寒冷诱发冠状动脉等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上升、纤维蛋白水平升高使心脏的工作负荷增加。[2]

3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健康宣教

不要忽视定期检查身体。有的患者的心律失常就是在检查身体时发现的。一旦发现心律失常,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果患者本人感到不适,更应马上到医院检查,不要认为“没事”而掉以轻心。

发现心律失常后,应按医嘱进行治疗。不能自己随意选药,或病情稍有好转就随意停药,应在问医生后再决定如何处理。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注意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者需绝对卧床静养,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运动要适量,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过量运动,不能认为运动量越大越有助于健康。中老年人以散步、打太极拳等为宜。

避免突然的冷、热刺激;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着凉,预防感冒、劳累等不良因素,同时焦虑与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呈明显负相关。[3]保持室内外清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更应注意,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

避免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限制热量、蛋白质、高脂肪高胆固醇,以及钠盐、水的摄入。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控制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5%。

情绪稳定,不要遇事抑郁,更不能暴怒或过分紧张与焦虑。与周围人和睦相处,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闷气。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睡眠的卧位应采取右侧卧位,身体自然屈曲,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减少心脏负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病人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协助病人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2]把急用的药品应放在离床较近的地方,以便伸手可以拿到。有严重心律失常或伴有心功能不全者,应准备一筒氧气备用。

4小结

类的健康和长寿要依靠自己建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对心律失常的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7.

[2] 赵毅、孙大龙.猝死的日变异性、周变异性和季节变异性[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2,18(6):277-278.

第6篇

关键词:安全教育;健康;成长

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子女择校”,都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学校是培育人才的一方净土,学校及周边秩序的好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影响。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学校要主动紧密配合好当地的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加强学校周边文化、娱乐等场所的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运用教育、法律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校园保安的作用,做好门卫工作和外来人员的登记管理,坚决抵制社会不良思想和人员对学生的影响。

二、提高服务意识,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我们既是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又担任着细致周到照顾学生的“保姆”角色,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琐事都由我们教师照顾。服务对象和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因此,我们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以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学生,永远把学生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保护学生平安、健康成长,这既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做学生心目中最亲近的人,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和认可,使学生有心里话主动对老师说,有事不撒谎、不隐瞒。这样我们才可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做到防微杜渐,将可能出现的意外或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原因,他们普遍表现为自我约束力差,遇事不冷静,意气用事,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加之他们生活的圈子一般仅限于家庭和校园,与社会接触少,对社会不够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等。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往往较大。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亡,这其中除了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来是可以通过预防和应急处理加以避免的。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令我们心酸,更使我们为之震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然离去,凶手是谁?责任在谁?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绝对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一个没有安全责任意识的老师,绝对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其安全意识,保障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既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义务,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意识决定行动。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安全意识,让学生懂得各方面的安全知识,掌握自救自护的安全技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是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逐步让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充分利用学校集会(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周末集合等)、板报、宣传栏、班(队)会等形式宣传、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及有关行为准则或法律法规,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法制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聘请专人开展 “法制教育专题讲座”“消防知识讲座”“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或举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三是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安全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抓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浓厚氛围。四是把公共安全教育融于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安全教育。

四、丰富学生情景体验,提高安全自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难以预料的。一念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表明,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为此,我们要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只有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学会处理突发事故,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安全。

(一)定期组织师生参加安全演练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全体师生都能基本掌握紧急状态下撤离、疏散的方法、技巧和自救自护方法,从而形成技能,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如,定期举行举行防震、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演练前,要认真制定方案和预案,在组织开展师生疏散演练中,要求师生要按规定的疏散地、疏散路线、疏散时间和顺序,做到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危险地带,防止学生由于紧急疏散而发生踩踏事件。同时要现场指导、教会学生在发生地震或火灾时如何避险、自救逃生的方法。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情景丰富学生的自我保护体验。如,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扭伤、摔伤或因吃不卫生食品而出现肚子疼等小意外,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机会现场教给学生处理方法,在处理时鼓励同学间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自救、互救的过程;发现学生身带打火机或一些管制刀具之类等禁止的危险物品,我们可以抓住机会,以点带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危险性,养成自觉守纪的良好习惯。

第7篇

关键词:离异;补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08-0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离婚率逐年上升,据民政部门统计,1980年离婚和结婚的比例为4.74:100。1997年,中国内地离婚和结婚的比率为13:100左右,17年之间,离婚率上升了近3倍。随着婚姻的解体,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儿童数目在不断的增加。

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离异家庭的不良教养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溺爱型:为了弥补离异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家长往往对孩子溺爱娇惯,使孩子变得任性、自私、不听劝导、乱发脾气,行为放肆。以至难以教养。粗暴专制型:家长的情绪受到离婚的影响,不能理智地教育孩子,长期下去则容易造成孩子蛮横、逆反的心理,对一切充满敌意,形成顽同而冷漠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放任型: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甚至不管不问,任由孩子自由发展。

要做好离异家庭儿童的补偿教育,教师首先应对幼儿目前的状况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包括身体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社会性发展状况、监护人的教育观念。如监护人的抚养方式;如是否允许另一方家长定期探望,是否由爷爷奶奶代为抚养,弄清楚幼儿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是否存在情绪问题、是否有问题行为、是否存在社会交往不良、是否存在亲子关系紧张等),这是做好幼儿补偿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一、教师是幼儿园实施补偿教育的具体实践者

(1)教师必须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发现班级里特殊的孩子并根据孩子具体发展情况设计灵活有效的教育活动。

(2)教师必须具有宽容、和蔼、细心、耐心等个性特征,善于观察和理解孩子在集体和一切活动中显现的特殊行为。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融洽的社会交往,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其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教师要能做到时时处处以情感人、情暖童心,要特别关注孩子积极情感的良性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个性活泼开朗、心理健康的可爱天使。

二、家长是幼儿园实施补偿教育的有效合作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的能力”。在对离异家庭儿童进行补偿教育的过程中,与家长合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每对夫妻不管因为何种原因离婚,他们爱孩子的心是热切和真实的,都盼望着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婚姻失败的压力,或者其他种种原因,他们还不能原谅那些所谓对方的过错,还不能从婚姻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有些取得监护权的家长不允许前配偶到家中看望孩子,有的把对另一方的怨气升级为剥夺对方与孩子交往的权利。研究表明,在学前期从父母双方得到关怀的幼儿,比失去其中一方关怀的幼儿更能体验到较高水平的自我与性别角色认同及社会交往发展较好,有较好的成就动机。因而教师应与监护家长和没有得到监护权的家长沟通,帮助他们理性地认识离异只是婚姻的解除,子女与双亲的血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应抛开两人之间的恩怨,尽可能地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采用《家园联系手册》和留言条的形式与家长取得书面的沟通,这对于工作忙碌的家长和教师,是实现进一步交流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手册和纸条上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的进步、问题以及需要家长怎样的配合。当家长支持教师的工作时,幼儿园应给予肯定,以强化家长的合作行为。

三、幼儿园应成为实施补偿教育的决策者

(一)学期初,认真制定补偿教育工作计划。幼儿园应在新生登记入园之初,本着尊重家长隐私的原则,对特殊家庭的幼儿作详细的了解,并作出具体安排。班主任在考虑班级工作计划时,应把特殊孩子的补偿教育加以综合考虑,做到有的放矢、不露痕迹。在具体的活动安排中,教师要做有心人,为特殊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小环境,形成利于孩子发展的小团体,让孩子影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行为的不良反应与个性的缺陷与不足。保教人员要对特殊孩子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关心与贴心,才能较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对保教人员进行专门的心理培训。补偿教育作为教育领域里一个特殊的分支,其实施有着特定的原则。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幼儿教育新问题,教师需要专业人员的引领与指导,因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研究十分必要。通过专家讲座,书本求教,我们的补偿教育实施起来更加具有计划性、科学性、指向性、有效性。

第8篇

关键词:内科;健康教育;常见问题;护理措施

整体性护理是现阶段临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为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指导患者对疾病认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选取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实施后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6.8±2.9)岁;其中呼吸系统类疾病33例,内分泌系统类疾病15例,血液系统类疾病18例,消化系统类疾病54例。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现阶段我院内科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便在实施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宣教形式不恰当和宣教程序不恰当是目前医院内科健康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我院出现的此类问题,建议规范护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程序,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实现患者的自我护理。

1.3观察指标 在提出相关健康教育对策后予以实施,了解患者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对临床护理的投诉情况,综合性分析和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当数值P

2 结果

经对比分析可知,对策实施前,86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占本组患者总数的71.67%,而投诉率高达28.33%(34/120);在实施针对性对策后,118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8.33%,而投诉率降低为1.67%(2/120)。较对策实施前而言,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均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我院内科在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护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宣传教育形式不恰当:在医院护理工作下的健康宣教过程中,许多内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被编制成册发行,此类宣传方式没有针对性,不可满足不同病种和发病阶段的患者需求,宣教形式和宣教内容都缺乏针对性、个体性和创新性。②宣传教育程序不恰当:医院并未建立起完整和健全的健康教育程序,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宣教标准。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的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意性态度,执行不够严格,使得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未能取得成效[1-2]。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用以下对策:①医护人员需加强自身护理能力,注重健康教育的时效性,由于内科收治的大部分患者为慢性疾病,出院后均需长期遵医嘱服药,故健康教育工作需促进患者预后。医护人员在健康宣教过程中需引导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方式,以便预防疾病复发和相关并发症。②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病因、病情和病程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措施,重点把握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侧重于疾病知识的讲解,通过该宣教工作可使患者全面认识疾病的起因及预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护理认知。

本文研究表明,对策实施前,86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占本组患者总数的71.67%,而投诉率高达28.33%(34/120);在实施针对性对策后,118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8.33%,而投诉率降低为1.67%(2/120)。较对策实施前而言,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均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内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可有效运用于医院的健康宣教工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加强硬件建设;把握真爱引领;坚持“对症施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160 — 02

当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都对在园幼儿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又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关注受教育个体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发展(包括心理品质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并展示了它强劲的生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曙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关注受教育个体的健康和发展也要从娃娃抓起。“一张白纸,可以画又新又美的图画。”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坚持从娃娃抓起,使孩子从幼儿阶段开始,就能做到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资源。

一、要抓好加强硬件基础建设这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时期的心理因素已具备成人的一切心理因素,只是程度和范围有所差异。幼儿的意志情绪,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爱、恨等情感及倾向的均衡发展是使幼儿个体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反之,如果幼儿的心理出现不稳定或反常状态,就会在幼儿的个体发展中带来潜伏阻力。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幼儿园环境建设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园内班内的孩童设施、玩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是幼儿园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心育不会遗憾的投资。使幼儿拥有一个食、饮、做、卧、行、游、玩、学、思、探都十分舒适、自在、随意的空间。让幼儿在美德环境中学习、陶冶情操,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有愉快的心情去活动、成长。

镜头一:创造一个美德环境。如:花能让人赏心悦目,在幼儿没有入园前将教室布置成花的世界,让墙壁会说话。用废旧布片、海绵等缝制百朵郁金香、大太阳、摇钱树、向日葵等;门窗用即时贴、干枝、麻袋片、冰棍筷子、树皮、花布、扣子、大料等环保材料制作了内容各异的精美枫叶,将孩子们的照片镶嵌于其中,提供给他们很多美的遐想,乐于接受新环境。

镜头二:取得家长的支持。要想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顺利,取得成功,就必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4岁以前的幼儿,社会大环境对他们的直接影响很小,幼儿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幼儿园关键取决于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镜头三:建立幼儿心理档案卡。幼儿入园后,需要将幼儿心理档案卡也相继建立起来。制定父母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档案卡;同时对幼儿的出生日、性格、爱好、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优缺点、主要经历、入园时间、对上幼儿园的看法、对老师的希望等都一一登记在档案卡上。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还可在档案卡上增添“随记”“日记录”和“学期记录”等表。从记录表中,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提高的幅度,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

二、要切实把握好用真爱引领这个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一个人对社会的作用是由他的动机、能力和体魄决定的,动机和能力都属心理范畴,从小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那么,怎样为这些孩子奠定这个基础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积累,我觉得投入全部的爱心是关键,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心换真心”。

1.蹲下来同孩子讲道理,建立平等关系。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对幼儿园新奇的玩具兴致极高,优美的环境也令他们陶醉,但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以及将要离开他们的父母,让他们泪流满面。这时,教师要蹲下身子,将孩子搂在怀里,温和的说:“只请你给我一天的时间,如果我不能让你喜欢幼儿园,那么,明天你就可以不来了,好么?”之后,他将在幼儿园度过愉快的一天,并表示明天还要来。这个秘诀就是蹲下来讲话,给孩子自由和权利。

2.关注低龄幼儿的性别教育。在孩子学会说话的时候,家长就应把性别告诉孩子。但当你问一些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儿时,有的孩子竟支吾不清。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不分男女,他们也不懂,于是,把男孩儿打扮成女孩,还赞美其长得漂亮,孩子还会美滋滋的笑。长此以往,就会造成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后果,这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要求以下几方面:一是男孩女孩分开入厕。二是女孩留长发、戴头饰,男女孩衣着、服饰的花色不能相混淆。三是同样是收拾玩具,我会要求女孩“细心”“仔细”,凡是需要体力的工作,就请男孩来帮助完成。四是男孩不许哭,告诉他“你是男子汉,男子汉是不能哭的”。五是让男孩子学会忍让,从小培养好的品格。男女孩子抢玩具,一定都各有他们的道理,可以试图让男孩子明白“你是男子汉,可以让让她!”这样让小小年纪的他逐渐学会努力克制自己。六是班里孩子多,做事情不能都同时去做,可让女孩子优先。让男孩子知道女孩是弱者,需要男孩的保护和谦让;打针男孩哭是丢人的事;遇事男孩儿不和女孩儿计较;男孩儿、女孩儿要分别随爸爸、妈妈洗浴等等。这样做,女孩不但不觉得有特权,反而会自觉地向男孩儿学习这种坚强和勇敢的品格。

3.注重培养幼儿时期的秩序意识。一个人渴望独立最强烈的时期是幼儿期,但当我对家长说起对秩序的最敏感时期也是幼儿期时,家长往往表示反对,因为他们每天都忙于弯身整理孩子弄乱的木块、毯子、玩具等等。其实,在幼儿期,秩序的种子在一些爱玩的孩子身上已经开始萌芽了。如,看动画片时,声音太吵,有的孩子反感的说:“别说了,我都听不清了”;喝水时,孩子会端着杯子对我说:“老师,他挤我,把水碰洒了”;午睡前因脱衣服缺乏条理性脱不下时,孩子会急得直哭;开运动会的看台上,孩子会说:“你都站歪了”等等。这些现象看似平常,但其中孕育着讲秩序的嫩芽,就看我们能否注意它、培植它。我注意依靠榜样的作用和耐心说服,使幼儿懂得怎样为每件东西安排位置,使他们从小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

4.培养幼儿的情感应首先培养奉献精神。培养幼儿的奉献精神不仅可能,而且是必要的。为他人服务是对幼儿进行心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幼儿在早期没有得到机会为他人服务,以后再需要他服务时,他就会畏缩不前。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尤其需要鼓励他为别人服务,让他觉得他很需要。也许这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没有孩子帮忙可能干得更顺利,尽管我们麻烦了一些,但却培养了孩子的奉献、助人的能力。如让幼儿值日生,为伙伴摆碗、摆勺、摆鞋、扔垃圾、收拾积木柜、浇花、扫地等等。做这些事他也许会弄得一塌糊涂,但这里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让他意识到自己是有用的人,他会有欣喜的感觉。

三、要坚持“对症施药”这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经过多年的总结实践和研究分析,幼儿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抑制性。这类幼儿遇事胆小拘谨,没有自信心和上进心,总认为“别人都不喜欢我”。二是过于表现型。此类幼儿往往是收到溺爱,极其喜欢赞许、奖励,爱表现自己,如被赞扬的人没有他,就会生气、嫉妒。三是躁动型。此类幼儿爱激动、烦躁、多动,容易伤害同伴,做事极端,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发生打架、争执现象。四是反抗型。此类幼儿往往易引起逆反心理,如拒绝游戏、不吃饭、不带物品或是眼睛望着你却一言不发。针对这几种表现,教师在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1.观察是了解幼儿的最好方式。观察是挖掘孩子天赋潜力的开端。观察需要花费时间,要有责任心、目的性,要抓住所有的机会去观察孩子,观察他所做的一切细节。正是这些细节;使他成为独特的人,也会使教师的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

2.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榜样。孩子们模仿成人,这是奠定基础的最好方法,也是做教师的重要责任。不能禁止孩子模仿,相反应该让自己值得模仿,哪怕是教师行为中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具体到每天的活动。全神贯注地做事情,就像孩子也需要全神贯注做这件事一样。当幼儿看着时,就做得比平常更慢些,即使是最简单的事,例如,用两只手端少量的东西;系鞋带时,就像那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事一样。尽量每次只做一件事,并且对所做的事全神贯注。

3.及时排泄幼儿心中的不快。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愉快的情绪是幼儿进行各项活动的动力源泉。幼儿先天就拥有这股源泉,再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就拥有了乐观向上的情感。幼儿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烦恼,如“他不和我玩了”、“这个玩具我不喜欢”、该带的东西忘带了、“爸爸、妈妈吵架了”等等。在成人看来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幼儿的心中却是相当发愁的事,若不及时排解,长期积压,幼儿是不会活泼开朗、正常生活的。如果教师能及时排解幼儿心中的不快。这也是赢得幼儿信任的极好方式。

4.注重微笑与赞美的魅力。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贴近幼儿的内心世界,无论你是面对全体幼儿还是只与幼儿个别交往都要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和关爱幼儿,与幼儿建立起一种平等真诚的交往,力求与孩子们呢心灵交融、共鸣,这样才能有利于使幼儿树立一种关爱他人、乐观向上、共同发展的信心和信念。

5.巧妙加强幼儿间的交往。交往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的反映。幼儿能否顺利地与同伴交往、和睦友好地与伙伴相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交往中融合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随意性和实践性。交往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绝好机会,也是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综合素质的效果展现。教师不仅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还要注意不能过多干涉交往。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