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

时间:2023-08-01 17:08:08

导语: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

第1篇

关键词:CAP1000;统计不确定性方法;MSLB;质能释放

1 前言

当核电厂的安全壳内发生主蒸汽管道破裂(MSLB)事故,大量高温高压流体将排放至安全壳内,它可能会对安全壳的完整性造成危害。在CAP1000核电厂传统的MSLB质能释放分析中,采用的是保守的确定论方法。该方法使用大量的保守假设,例如反应堆功率、蒸汽发生器初始水装量、非能动安全系统容量等参数均选取保守值,这样,使得分析结果具有过大的保守性,它可能会使后续的安全壳温度和压力响应分析裕量过小。同时,过大的保守性将会增加核电厂设计和建造成本。

本文将统计不确定性方法应用于CAP1000核电厂MSLB质能释放分析,并将这两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统计不确定性方法得到的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由此可释放一定的裕量。此外,本文还针对影响MSLB质能释放结果的核电厂主要参数进行评价。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分析方法

本文以CAP1000核电厂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对MSLB质能释放进行分析。分析工具为LOFTRAN程序15.0.0版本[1]。该程序能模拟中子动力学、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稳压器和蒸汽发生器等系统和设备,此外还包括核电厂的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

统计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采用抽样统计得出满足一定置信度的概率。根据Wilks公式,若要得到p个参数满足特定置信度和特定概率要求,可以通过下式进行求解:

(1)

式中,β为置信度,γ为概率,N为抽样次数。

如果要得到单个变量满足95%置信度和95%概率要求的值时,上式可简化为:

?茁=1-?酌N (2)

通过求解上式可得,须进行N=59次不确定性抽样,所得到的最大值可满足两个95%的准则要求。本文需要确定满足两个95%的变量为MSLB质能释放的破口喷出的总能量。

2.2 研究内容

本文以确定论方法假设的事故序列为基础,例如在零时刻发生MSLB事故下,将由主蒸汽管道低-2压力S信号触动反应堆停堆、主泵停运等。此外,选取10个核电厂主要参数进行统计不确定性抽样研究,这10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分布类型详见表1。

利用59次随机抽样,得到由以上10个参数组成的59组不同的核电厂初始输入参数组合。通过分析这59组计算工况,研究MSLB质能释放,并与确定论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3 分析结果和讨论

3.1 MSLB质能释放结果及讨论

从59组工况计算的MSLB破口释放总能量的归一化分布图可知,在所有的59组工况中,破口释放的总能量均低于确定论的分析结果(均

分析59组工况的计算结果按照概率区间分布的情况,位于0.85~0.90之间的工况最多,共有21组。所有59组工况的破口释放总能量的分布基本呈现正态分布的趋势。

3.2 MSLB质能释放影响因素分析

为研究输入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需要针对输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以便于量化地识别出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重要参数。本文引入Spcarman秩相关系数作为敏感性分析手段,对MSLB质能释放的影响参数进行分析。Spcarman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3)

式中:rs为秩相关系数,Di为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之间的排序差,N为样本量。

分析计算的10个输入参数的秩相关系数分布,可知在MSLB质能释放分析中,对于破口喷放总能量影响最大的参数是SG初始水装量,此外冷却剂系统的压力和稳压器初始水容积也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而其它参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4 结束语

本文以CAP1000核电厂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不确定性方法研究MSLB质能释放,并将分析结果与传统的确定论方法进行对比。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对比统计不确定性方法和确定论方法的计算结果,发现前者所有59组工况的MSLB破口释放总能量均低于后者,它证明在CAP1000核电厂MSLB质能释放分析中,确定论方法对于这些参数取值的保守方向是正确的。其中:工况47的破口释放总能量最高,它约为确定论方法结果的0.96。

(2)基于统计不确定性方法的计算结果发现,在59组工况中MSLB质能释放的破口喷放总能量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趋势。

(3)通过引入Spcarman秩相关系数对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发现,蒸汽发生器初始水装量对于MSLB质能释放中破口喷放总能量的影响最大,此外冷却剂系统的压力和稳压器初始水容积也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其它参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第2篇

内容摘要:品牌战略对当今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品牌形象作为品牌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各项活动的关键所在。品牌形象反映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喜好和认同。品牌形象研究对于企业的成长十分必要。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是品牌形象研究的两种方法,在品牌形象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对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品牌形象 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品牌形象研究概述

近年来,关于品牌及品牌形象的研究逐渐增多,随着品牌战略成为新时期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对于品牌形象的调查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尽管对于品牌形象的调查研究已得到了众多的参与和认同,但是对于品牌及品牌形象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知。在总结各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品牌形象及其研究进行探讨。

品牌形象包括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两个方面,品牌的有形形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外形、包装、标识等有形存在;品牌的无形形象涉及到产品或服务能够给顾客带来的精神满足和价值及身份象征等。品牌的有形和无形形象共同构成了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形象。

从顾客角度来说,品牌形象是顾客对该品牌的总体认知和感受,包括对该品牌使用者的形象认知和对该品牌生产者的形象认知等方面。

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即品牌形象包括产品或服务自身的形象、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形象和产品或服务提供者的形象。根据不同的品牌特征和划分类别,品牌形象的评价维度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是总体来说,品牌形象的评价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追随度等。

总之,所谓品牌形象研究,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获得不同消费者关于品牌形象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塑造品牌的独特形象,为品牌经营者提供相关决策支持。而品牌形象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那么,到底运用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接下来本文分别对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展开分析,并比较二者各自的特点和它们的适用情境。

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感知和粗略印象而得到相关讯息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在社会人文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基于研究人员和被试者的经验以及主观感知能力而达到相关研究目的。在品牌形象研究过程中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目的是深入了解消费者对品牌的直觉印象,进而解答这一研究问题:为什么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这样的形象?即得到一个关于“为什么”的答案。

在进行品牌形象研究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的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个新品牌刚刚建立,需要获取消费者对这一新品牌的最初印象时;某一成熟品牌将要进入衰退期,需要扩展新的品牌内涵时;品牌经营者需要深入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购买动机、购买态度和购买行为时;品牌经营者需要获得关于品牌未来发展的更过资讯时。总之,只要是为了获得关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整体形象信息时,通常情况下都可以采用定性研究。

在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品牌形象进行研究时,投射技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投射技术通过使用一种“声东击西”的影射方法于无形之中发掘消费者的自然情感,能够使消费者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地表达对于品牌的真实态度,从而实现真实有效的品牌形象研究。

尽管定性研究是一种运用较多且适用范围较广的研究方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便之处。最为明显的问题是,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往往需要具有社会学及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士指导,投射技术和访谈法等定性研究方法的实施即是如此。其中,访谈法需要访谈者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在访谈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被访者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被访者的脸部表情和细微的肢体动作来推测其对品牌形象的真实认知和喜好。因此,定性研究方法中的访谈法往往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实施。

另外,在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品牌形象进行研究时,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应尽可能使用多种定性方法同时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对被访者的前后答案进行相互验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被访者答案的真实性。

定量研究方法

随着电脑科技的逐渐升级,基于电脑软件分析而生的定量研究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部分市场研究公司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定量研究技术。例如,Research International公司的Locator Brand Engine技术和AMI公司的PINPOINT技术,都是公司的专利技术。即使各个公司的定量研究技术在具体操作方法和流程上不尽相同,但是关于品牌形象研究的定量研究方法在指导思想上是相通的。这为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提供了现实条件。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描述品牌形象的现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例如,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品牌形象的构成维度进行描述,通过饼图等相关图形的展示可以非常清晰地表示出各个维度所占的比例,有利于品牌经营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运作自己的品牌。然而,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境并不仅限于此,通过比较品牌形象在某些特性上的表现,定量研究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品牌的优势和劣势所在,进而为品牌的发展壮大提供决策支持。

成功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品牌形象研究的关键在于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与资料展示技术。随着统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统计技术的日益成熟,用于品牌形象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也随之逐渐增多。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研究方法有对应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和多维标度法等。

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必须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的分析两个重要的步骤。但是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又涉及如何获取调查数据的问题。在进行品牌形象调查研究时,往往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收集数据。在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时,应充分考虑到问卷的设计、调查样本的抽取方式、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应根据品牌形象调查的特殊性选取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使用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作为支撑。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实施主要包括界定问题、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资料、撰写报告等五个步骤。在进行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时,预先的定性研究往往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在定量研究之前先进行定性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过滤掉一些杂乱的信息,为定量研究确立一个有价值的直接切入点,进而有利于定量研究设计方案的准确性。

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比较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对于品牌形象研究的贡献和关注点各不相同,二者各具有自己的特色。定性研究方法侧重于发现、洞察、解释和说明;定量研究方法则侧重于统计分析、估计、预测、跟踪和评定(见表1)。

尽管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境和使用方式并不相同,但是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共同点。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都是为了深入了解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而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或定量研究方法)对消费者进行调查,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到相应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品牌今后的不断成长。

从表1可以看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研究目的不同,也即二者的适用情境不完全相同。但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往往会采取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品牌形象进行研究。例如在研究品牌形象过程中,如果关于品牌形象的测量维度很难由测量者准确地作出描述,可以先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顾客进行调查,得到顾客关于品牌的定性描述,据此来设计品牌测量的维度,从而提高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定量研究的成功。因此,在进行品牌形象研究时,定性研究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出现在定量研究前以便提供相关信息,或者在定量研究后阐述深度的发现。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灵活地选用研究方法。

在调查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品牌形象研究,这也是由定量研究方法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定量研究方法的操作程序明确,在研究的前期、中期、后期都便于研究者对其进行管理控制,而且定量研究方法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结果的客观准确性。而定性研究方法则是带有参与者主观性的“人为”的一种研究方式,除了要求研究人员具有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知识以外,还需要对研究人员进行系统的课程培训,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定性研究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繁琐性。

因此,在没有特殊要求的品牌形象研究过程中,定量研究方法往往容易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但是,在一些具有明确特殊情境的状况下,定性研究方法则更为合适。

结论

综上所述,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是两种主要的调查方法,在品牌形象研究中,使用这两种研究对品牌形象进行调查分析是有效途径。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各有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但是在具体的调查研究问题中,应根据品牌形象的特点和调查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品牌形象的研究中发挥了各自相应的作用。随着品牌形象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也会相继地得到完善和发展,继而产生更适用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著,俞利军译.营销学导论[M].华夏出版社,1998

2.罗子明.品牌形象的构成及其测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1.7

3.罗雪梅.定性方法在品牌形象研究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6

4.杨佐勋.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研究[J].市场营销导刊,2001.6

5.陈放.品牌学[M].时事出版社,2001

6.杨芳.辽宁卫视《大海热线》节目品牌形象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4

第3篇

关键词:堤防稳定性;堤防工程;加固;分析与探讨

1前言

最近三年来,我国洪涝灾害日趋严重,多地区产生的大范围高强度降水,导致的溃堤现象时有发生,堤防的稳定性成为了我国水利部门严重关切的问题,洪涝灾害在历史上早有记载。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不稳定因素对堤坝造成毁坏性影响,如何加固堤防工程建设,防患于未然成为堤防建设主要的发展方向。巩固堤防,强化其稳定性改善当今我国堤防问题也就成为了广泛研究的重点内容。结合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历史险情和堤防现状,针对堤防稳定性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探讨,根据分析得出的稳定性指标,对堤防安全稳定性做出正确的评价,提出具体的加固措施,确保堤防达到安全标准,为我国堤防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保障。

2堤防稳定性分析

2.2.1 堤坝稳定性分析的意义重大

堤坝的稳定涉及到的不光是大坝自身崩塌问题,更包括堤坝两岸居民的安全问题,所以不容小觑。堤防工程不是一点或者一面的工程,而是长距离线型多点多面的工程。不同环境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多样化的特性造成了堤防不稳定因素,形成堤防失稳破坏,甚至堤毁人亡的恶果。研究分析堤坝稳定性,总结失稳因素产生的原因、方式,提出堤防加固的方案和具体措施,给水利工程建设同行和后人都留下了宝贵的参考经验,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2.2.2 堤坝失稳成因分析

根据我国堤防运作的实际情况,了解到堤坝失稳成因分析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

(1)汛期渗流,汛后滑坡

汛期堤坝受到长时间上涨水位的浸润,堤坝土层的抗剪强度降低,因呈现浸润饱和状态增加了自重,渗流力产生,极易产生滑坡。在汛后,水位下降过快带来反向渗透力,加速了退水滑坡现象的产生。

(2)水流冲刷浸袭破坏

因为临水岸坡遭受到水流不断冲刷,岸脚的防护设施在长期作用力下抵挡不住冲刷作用,渐渐变陡,经年累月失去稳定性形成破坏。

(3)堤防地基影响

我国一些堤坝属于历史工程,其地基的强度不够,从而引发滑坡现象。而由于施工工期过快,堤防截水设施构建无效,造成管涌等不稳定因素。

(4)管理原因

堤防管理不到位,部分地区在非汛期对堤防稳定性分析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人为疏忽造成堤防不稳定因素产生。

(5)其他原因

堤坝防渗漏措施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未达标,雨水不断深入堤坝,人为挖塘等因素。

2.2.3 堤坝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1)明确堤坝失稳的类型

不同成因或者各种成因组合形成的堤防不稳定因素决定了不同的表现类型。按照滑坡形式分为浅层和深层滑动,如下图示:

按照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危害划分为轻微局部滑动和重大危害整体滑动;按照滑动位置不同分为临水和背水面滑坡以及崩岸滑坡现象。

(2)计算分析堤防失稳数据和制定堤防稳定性数据标准

在此期间要分清楚究竟哪个公式更适合于此处的计算。工程的计算方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稳定性,由于里面包括施工、工程投资、工程的架构和红线的测量、工程整体是否符合前期的勘探要求等,所以整体的稳定计算时,要将极限平衡理论、塑性几线分析、有限单元法、模糊极值理论等方式与堤坡土质的抗剪强度等融合起来对堤防稳定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在计算方法方面,如手算、STAB软件等的方法,由于计算工作量大,繁锁逐步被淘汰。而比较常用的有港工的丰海和建模时常用的理正,程序的编写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中大量重复繁锁的步骤。而且更符合实际的堤防整体抗滑稳定计算的结果。其计算原理参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如:

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附录F瑞典圆弧滑动计算法:

(3)堤防稳定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应用

通常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位置和不同施工期间可以采取不同的堤防稳定性分析,比如管袋堤坝施工期、软土基底堤防工程、渗透变形情况堤防分析等等。

这些不同的分析看似各成一派,其实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首先确定分析地区堤坝的地质环境、水文环境,明确堤防历史不稳定现象发生的原因,结合堤坝现状规划稳定性分析的方向。在搜集资料方面要根据地质的纵横剖面和断面来选择对地质不便利的方面来进行测量,设计高低水位、施工水位、常水位以及堤顶和堤后面的测量均对稳定计算有要求。如果资料不能搜集到位,那么无法从准确性、可塑造性等方面对工程进行正式的审核。

其次从堤防不稳定因素找寻入手,针对不稳定因素确定分析方法,如:边坡稳定分析法、渗流变形分析法、基底滑动分析法等等。在前期的分析和确定了周边的环境资料之后需要对数据之前的数据信息进行输入后的工况计算,而水位和荷载等问题上都要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整理出问题的原因。

接着进行稳定性数据分析和计算,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堤防稳定系数,采取保持堤防稳定的有效措施。在土质的检测过程中,土层的选择要按照指标来进行选取,此处可以用直剪仪也可有用三轴剪力仪来进行测定,具体的强度和抗剪的指标如下图所示:

主要土层物理参数的选取根据不同的工作状况选用如:施工期采用快剪指标或三轴剪不排水剪指标;稳定渗流期选用慢剪指标或三轴剪有效应力法固结排水剪指标;水位降落期选用固结快剪或三轴剪总应力法固结不排水剪指标。

(4)堤防稳定性分析的流程

首先要了解整个堤防工程的概况,了解施工地区基本概况和基底特征,确定堤防不稳定的因素,而后针对这些不稳定因素制定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出具体的数据后制定堤防安全系数和抗剪强度指标,从而制定加固施工方案,确保堤防稳定性。对于堤坝的超负荷能力在计算的时候要将堤坝的承载力纳入进去,如下图所示:

由于不同的环境其勘察设计时对于荷载的范定取值要求和内容范围均不相同,在此处务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对于压缩性的指标一旦其小于范围内的地基土体,那么对于长线路和范围较大的勘测,则需要对地质单元进行精细的划分,此处试验的平均值比较适用于水利水电的标准。

2.2.4堤坝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堤防稳定性分析中尚存一些问题:堤防稳定性分析错综复杂没有形成具体的系统分类,堤防稳定性分析与具体某地区实际结合不完善;不同堤防稳定性分析方法制定出的加固方案会出现不同,给施工选择带来难度;突发自然灾害给堤防稳定性带来新的影响因素,无法预估。

这些突出问题将给堤防稳定性带来影响,如果再具体施工中不加以重视,会给加固施工带来严重影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2.2.5针对问题采取的方案

根据上述堤防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简要的方案:明确堤防稳定性分析的分类,对堤防稳定性分析进行专业系统的划分;对具体实行地方稳定性分析的地区展开周密细致的调研,搜集全面资料,进行切合实际的堤防稳定性分析;不同分析产生的堤防稳定性加固方案进行优选,避免选择方案中出现偏差;实施突发自然灾害危险性预估,做到提前预防,有备无患。

2.2.6 堤防稳定性分析发展展望

今后堤防稳定性分析的发展前景广阔,分析的方向更加细化。从传统角度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全新的分析方法。在堤防建设蓬勃发展的阶段,结合我国七大江河湖泊堤防工程建设目标制定全方位的堤防稳定性分析,抓紧完成长江中下游、干流一、二级堤防的加高加固、基础防渗、填塘固基、穿堤建筑物加固等工程的建设,实现堤防全面达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结束语

结合上述探讨内容可以明确,江河堤防是我国防洪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古老的堤防建设受到了水利地质条件的束缚,堤坝的承载负荷日趋下降,河流冲刷现象更是让堤坝不稳定性情况变得严峻,再加上全球变暖带来的季节性突降暴雨,都对堤防安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致力于堤防稳定性的分析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不同研究背景,对堤防稳定性的分析研究成果必然不同,可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就是强化我国堤防工程管理和建设,加强流域治理,保护堤坝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运用不同研究方法采取统一的堤坝安全标准,能促使堤坝稳定性问题研究内涵更为广泛,防范不稳定因素带来极端影响。

通过总结和归纳堤坝稳定性分析研究的相关内容,能给我国堤坝稳固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而且会不断推陈出新,出现更为先进和高效的加固方案,反用于实践建设中去,验证理论的同时,不断完善创新方案,填补不足。而如今在堤坝稳定性研究方面以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作为强有力的保障已经形成模式,今后会朝向更为合理、经济的堤防稳定性加固施工方向发展,为我国水利工程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防洪护堤措施,为堤防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析方法和手段;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目前,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

二十世纪的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并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分支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化学分支学科。分析方法和手段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和手段,这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也经常会遇到。例如碳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由于氧气的量不同,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再如催化剂的量的不同,导致了反应速度的不同;反应温度的不同,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溶液浓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周期表,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这就为化学中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问题奠定了基础。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性分析是一种最根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量变引起质变,量变质变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化学变化是千变万化的,而影响化学变化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同样会遇到量变和质变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何定性和定量的问题。

化学变化从本质上讲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新物质,即不一样的物质,这可以从新物质的颜色状态等角度来分析,属于定性分析问题。例如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量,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其中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就是生成白色固体,产生了新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其微观解释是: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这一些又属于定量分析的问题。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蓝色)里,当反应结束(会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将严格地等于铁钉的质量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之和。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具有不变性。不论如何分割或溶解,质量始终不变。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也保持不变。燃烧前碳的质量与燃烧时空气中消耗的氧的质量之和准确地等于燃烧后所生成物质的质量。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有区别的。首先是手段不同,定性分析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定量分析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例如在研究溶液的酸碱性时,采用了酸碱指示剂,300多年前,英国年轻的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化学实验中偶然捕捉到一种奇特的实验现象,为洗掉花上的酸沫,他把花用水冲了一下,一会儿发现紫罗兰颜色变红了,他推断,不仅盐酸,而且其他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变为红色。为了获得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他还采集了药草、牵牛花,苔藓、月季花、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泡出了多种颜色的不同浸液,有些浸液遇酸变色,有些浸液遇碱变色,不过有趣的是,他从石蕊苔藓中提取的紫色浸液,酸能使它变红色,碱能使它变蓝色,这就是最早的,波义耳把它称作指示剂。其次是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例如用酸碱度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是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相关的考题有:我省苏北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为“盐碱地”,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若以土壤pH为纵坐标,浸泡水次数(m)为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pH变化的图像的是:

虽然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第5篇

摘要: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系统的辩证统一思想,掌握这些辩证思维,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统计理论,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主要从统计学中概括出了一系列辩证统一的思想,并对其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述。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统计规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为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必须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中诸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偶然,而诸标志值平均则为必然。重复测量某种同一客体出现不同的数值属偶然,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则为必然。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的数量差异为自己开辟道路。统计研究中经过综合平均,将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数量差异,互相抵消,显露出平均则为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上表现极为明显。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同一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也非常大,从个别单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然而,通过大量观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响,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显现其本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只有随机抽取的个体足够多,消除诸多偶然因素影响,才能通过抽样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实践和科学都证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着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况且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对于每个事物或过程的矛盾也各有其个性。因此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或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计学中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在统计认识中,个体的差异性中蕴含着总体的同一性。统计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抽象掉各个个体的差异性,探求总体的同一性,并用差异性去标志同一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是统计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统计;而同一性则是统计的目的,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进行统计。因此,统计研究要运用大量观察法与个别观察法相结合使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同时,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统计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别观察所搜集的资料来说明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使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统计研究必须是将统计中的平均数与分组法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反映现象的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与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结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着眼于总体,着手于样本,立足于个体;同时从总体出发,分解剖析,认识局域(类、层、组)甚至个体,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归纳演绎,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和“计而统之”的总和,以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要求一切认识对象不仅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而且它还要作为某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来认识。这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因而,统计认识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这是统计研究的一大优点,也是统计认识比较接近客观、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认识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而认识某一系统,忽略或没有充分重视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从统计认识过程而言,充分体现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立统一的关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统计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统计的定量分析不是纯粹数量意义的,即不是就数量论数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点,并且从所研究事物的有关联系或现实背景中,紧紧扣住认识所研究事物内在本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体含义和意义,这也正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所在。那么统计研究怎样才能通过数量来体现其具体含义与现实意义?这就必须结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为起点,并以定性分析为终点。具体来说,统计研究总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认识——客观科学的定量认识——高级(理性)的定性认识”这一过程来进行的,即从定性开始,确定认识事物有关方面的指标,经过定量过程,搜集,整理,进而对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质,完成定性认识。统计认识活动遵循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从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设计的科学的方案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按要求搜集有关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对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也就是说统计的定量分析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飞跃的重要途径,是避免产生认识主观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统计研究最终是为人类定性认识服务的,是为了定性认识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讲的统计的方法性、应用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实际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统计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探求质与量变化的规律和界限,研究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关系,将质与量同一与度中,即量的规定性定性于度中,质的规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统一。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有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将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之目的。可见,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统计研究中诸如分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认识变为对整体的认识,揭示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综合。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为整体,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从事物各部分及其属性、关系的真实联系和本来面目,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在统计中,诸如人口统计的将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对整个人口状况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时分解为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分析其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的变化,分解成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进而综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与综.

合是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统领分析。没有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具体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侧面和各种属性与诸因素,从而也就无法综合;同时,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它在综合统领下,以综合为目的,达到确切地揭示事物的总体和本质和规律性,使认识升华。因此,没有分析的综合,其结论就只能是空洞的、无根据的,是一个混沌的、外在的、直观的整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页)。”分析的结果,也就是综合的出发点。统计认识的发展总是沿着“分析——综合——新的分析——新的综合……”轨迹不断前进的,促使统计认识活动不断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6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给出新认识;但新认识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错的;特殊材料的组合不同,给出的认识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质信息作出决策。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前提(公理)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统里的不同子集合)会给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以观察为基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主要属于归纳推理问题;但若已知各种事件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则可以转化为演绎推理问题。

统计认识是通过个别研究认识一般的,所以统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归纳(即必须通过归纳才能实现)。统计不仅要根据所构建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推理获得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进行假设检验、机理检验等,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论证。所以说,统计思维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归纳方法论强调了方法和外来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绎方法论则强调了问题和先存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思维中的回归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所以说,统计思维将归纳和演绎高度而有效地结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认识效果。也只有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学真理。

7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按照统计认识要运用材料来看,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具体性,它是依据一定的数据和事实,使人们得到启发,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和直接的理解,并对对象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统计认识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首先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数据整理手段(如分组、直方图、茎叶图、频率图等)和统计研究人员积累的统计认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统计数据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典型剖析或抽样验证。所以说,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与所做结论需要具体化。同时,对统计理论方法研究时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它舍弃具体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逼近。因此,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8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

统计认识过程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自始至终都是理性认识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

按照统计认识属于实证性研究来说,它具有经验思维

的特点。经验思维就是运用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和感性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状况、表面联系和现象,通过经验思维能够对丰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描述性统计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思维。它依据的是客体的个体的实际状况或者是客体过去的、现在的状态,是事实的归纳、概括、整理。从推断性统计来看,它在描述性统计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依据严密的逻辑规则和推理过程进行假设检验、数理推断、悖论分析,对描述信息、经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使经验认识升华,这又是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它抽象掉具体个体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有关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抽象掉所依据的经验材料的特殊,得出有关“类”的一般的认识。

实际上,描述性统计是推断性统计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推断是另一种描述;有时候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统计认识是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兼具有两种思维的成分,两种思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统计认识更系统、更具体和更深刻。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要研究探索和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和统计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学起着指导作用,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提供一般指导原则和思维方法;统计学是哲学一般认识方法的具体化。所以,对统计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归纳,有利于推进统计理论研究,廓清人们对统计的认识,有助于更合理、广泛的运用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5).

3陈希孺.数理统计学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7).

第6篇

【摘 要 题】专题探讨

【关 键 词】图书馆/竞争力/评价研究

本文所指的图书馆竞争力,是指在馆际之间的比较中产生的显著优势,它是图书馆长时间形成的稳定的独具的比较优势。对于图书馆竞争力的分析研究,本文将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展开。

1 图书馆竞争力的定性分析研究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主要业务有:书刊收藏与借阅、声像服务、人员培训、信息咨询、专家诊断以及资源数字化等。其中,书刊收藏与借阅、声像服务都属于图书馆的传统业务范围,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业务扩展到了诸如数据库使用培训、在线信息咨询、资源数字化、特色数据库建立等业务。

1.1 SWOT分析

SWOT(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通过系统评价,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关于图书馆竞争力的SWOT分析,见表1所示。

表1 图书馆竞争力的SWOT分析

附图

对于图书馆馆员,根据其技术含量,可作“三线”划分,其中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人员为一线人员,从事文献深层次开发加工的人员为二线人员,从事技术密集型工作的人员,如网络管理员、数据管理员、信息咨询服务人员和编目人员为三线人员。

1.2 价值链分析

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对于图书馆竞争力定性分析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他认为把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是不能理解竞争优势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一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支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互相联系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每一项都能有助于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并为企业差异化奠定基础。其中,进货后勤、生产作业、发货后勤、经营销售和服务是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主要的价值增值过程;而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及技术开发和采购,则是价值链中的支持活动。对于图书馆来说,进货后勤主要指各种载体的文献和数据库的获取以及保存目录仓库;生产作业主要是对各种载体文献和数据库,根据分类和用户需求特点,进行深层次开发处理;发货后勤主要是根据消费需求,将仓库中的文献内容进行提取;经营销售主要是指将加工完成后的各种载体的文献和数据库进行有效传递;服务则是对于知识消费之后种种反馈的诊断。关于图书馆竞争力的价值链分析,见下图所示。

附图

图书馆竞争力的价值链分析图

1.3 应用组合分析

图书馆为了尽快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须及时制定信息化战略措施。麦克法伦(F.W.McFarlan)提出的信息技术应用组合分析方法,可用来分析图书馆现存的、计划的以及潜在的、系统的综合情况。关于图书馆竞争力的信息技术应用组合分析,见表2所示。

表2 图书馆竞争力的信息技术应用组合分析转贴于

附图

战略性应用,是指与业务战略紧密相关的那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潜力性应用是指致力于获取实现战略业务计划的能力;关键性应用是指目前具有战略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使其战略作用随之降低的那些应用;支援性应用是指对业务活动起辅助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的那些应用。由此可看出,图书馆在制定信息化战略时,首先应确定应用范围和深度,应用初期可能只是停留在支援性应用层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可能进入关键性应用和潜力性应用层次,并知晓战略性应用。

2 图书馆竞争力的定量分析研究

在图书馆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可操作性。根据对竞争力内涵的分析,反映一个图书馆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其现实的竞争力、潜在的竞争力及影响竞争力变化的环境因素等三方面,这三方面也大体构成了评价系统的三个一级指标。文献调查发现,对于图书馆业务统计指标的可比性有“常模”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一个图书馆通过努力可达到自身的理想水平,这时所得出的关于这个指标体系的真实值就为常模,这一常模表征了一个图书馆可以实际达到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该馆工作的评估依据。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于图书馆工作的影响,使得“常模”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区间中成立。关于新形势下的图书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下页表3所示。

指标从左至右分别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各级指标所占的权重根据其重要性而有所不同。其中,四级指标是一些比较细微的度量方式。

表3 图书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附图

单独使用定性分析或单独使用定量分析,都会导致图书馆竞争力评价结果的误差增大。只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整体性的图书馆竞争力评价,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钱华宁.图书馆工作统计与定量评估的可操作性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1(4)

2 陈励合.试论图书馆工作评价与管理目标.图书馆研究,2000(4)

3 http://cni.org/Hforums/ninch-announce/1997/0078.html

4 柳荣梦.用价值链指导竞争策略的调整.http://ceprei.org/chinese/artice/price.htm

第7篇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统计规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为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必须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中诸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偶然,而诸标志值平均则为必然。重复测量某种同一客体出现不同的数值属偶然,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则为必然。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的数量差异为自己开辟道路。统计研究中经过综合平均,将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数量差异,互相抵消,显露出平均则为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上表现极为明显。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同一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也非常大,从个别单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然而,通过大量观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响,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显现其本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只有随机抽取的个体足够多,消除诸多偶然因素影响,才能通过抽样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实践和科学都证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着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况且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对于每个事物或过程的矛盾也各有其个性。因此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或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计学中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在统计认识中,个体的差异性中蕴含着总体的同一性。统计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抽象掉各个个体的差异性,探求总体的同一性,并用差异性去标志同一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是统计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统计;而同一性则是统计的目的,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进行统计。因此,统计研究要运用大量观察法与个别观察法相结合使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同时,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统计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别观察所搜集的资料来说明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使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统计研究必须是将统计中的平均数与分组法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反映现象的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与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结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着眼于总体,着手于样本,立足于个体;同时从总体出发,分解剖析,认识局域(类、层、组)甚至个体,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归纳演绎,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和“计而统之”的总和,以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要求一切认识对象不仅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而且它还要作为某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来认识。这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

因而,统计认识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这是统计研究的一大优点,也是统计认识比较接近客观、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认识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而认识某一系统,忽略或没有充分重视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从统计认识过程而言,充分体现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立统一的关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统计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统计的定量分析不是纯粹数量意义的,即不是就数量论数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点,并且从所研究事物的有关联系或现实背景中,紧紧扣住认识所研究事物内在本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体含义和意义,这也正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所在。那么统计研究怎样才能通过数量来体现其具体含义与现实意义?这就必须结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为起点,并以定性分析为终点。具体来说,统计研究总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认识——客观科学的定量认识——高级(理性)的定性认识”这一过程来进行的,即从定性开始,确定认识事物有关方面的指标,经过定量过程,搜集,整理,进而对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质,完成定性认识。统计认识活动遵循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从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设计的科学的方案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按要求搜集有关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对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也就是说统计的定量分析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飞跃的重要途径,是避免产生认识主观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统计研究最终是为人类定性认识服务的,是为了定性认识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讲的统计的方法性、应用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实际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统计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探求质与量变化的规律和界限,研究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关系,将质与量同一与度中,即量的规定性定性于度中,质的规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统一。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有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将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之目的。可见,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统计研究中诸如分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认识变为对整体的认识,揭示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综合。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为整体,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从事物各部分及其属性、关系的真实联系和本来面目,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在统计中,诸如人口统计的将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对整个人口状况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时分解为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分析其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的变化,分解成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进而综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与综合是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统领分析。没有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具体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侧面和各种属性与诸因素,从而也就无法综合;同时,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它在综合统领下,以综合为目的,达到确切地揭示事物的总体和本质和规律性,使认识升华。因此,没有分析的综合,其结论就只能是空洞的、无根据的,是一个混沌的、外在的、直观的整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页)。”分析的结果,也就是综合的出发点。统计认识的发展总是沿着“分析——综合——新的分析——新的综合……”轨迹不断前进的,促使统计认识活动不断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6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给出新认识;但新认识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错的;特殊材料的组合不同,给出的认识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质信息作出决策。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前提(公理)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统里的不同子集合)会给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以观察为基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主要属于归纳推理问题;但若已知各种事件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则可以转化为演绎推理问题。

统计认识是通过个别研究认识一般的,所以统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归纳(即必须通过归纳才能实现)。统计不仅要根据所构建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推理获得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进行假设检验、机理检验等,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论证。所以说,统计思维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归纳方法论强调了方法和外来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绎方法论则强调了问题和先存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思维中的回归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所以说,统计思维将归纳和演绎高度而有效地结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认识效果。也只有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学真理。

7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按照统计认识要运用材料来看,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具体性,它是依据一定的数据和事实,使人们得到启发,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和直接的理解,并对对象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统计认识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首先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数据整理手段(如分组、直方图、茎叶图、频率图等)和统计研究人员积累的统计认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统计数据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典型剖析或抽样验证。所以说,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与所做结论需要具体化。同时,对统计理论方法研究时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它舍弃具体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逼近。因此,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8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

统计认识过程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自始至终都是理性认识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

按照统计认识属于实证性研究来说,它具有经验思维

的特点。经验思维就是运用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和感性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状况、表面联系和现象,通过经验思维能够对丰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描述性统计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思维。它依据的是客体的个体的实际状况或者是客体过去的、现在的状态,是事实的归纳、概括、整理。从推断性统计来看,它在描述性统计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依据严密的逻辑规则和推理过程进行假设检验、数理推断、悖论分析,对描述信息、经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使经验认识升华,这又是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它抽象掉具体个体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有关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抽象掉所依据的经验材料的特殊,得出有关“类”的一般的认识。

实际上,描述性统计是推断性统计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推断是另一种描述;有时候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统计认识是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兼具有两种思维的成分,两种思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统计认识更系统、更具体和更深刻。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要研究探索和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和统计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学起着指导作用,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提供一般指导原则和思维方法;统计学是哲学一般认识方法的具体化。所以,对统计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归纳,有利于推进统计理论研究,廓清人们对统计的认识,有助于更合理、广泛的运用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5).

第8篇

【关键词】负荷预测;负荷密度;负荷曲线;负荷特性

引言

空间负荷预测是城市电网规划的基础,在城市电网规划中,不仅要有预测负荷的量,还要有预测负荷的空间分布。只有在确定了负荷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进行变电站布点和线路走廊规划。而负荷密度法是空间负荷预测的代表,在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预测时,负荷密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取值是否恰当会影响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本文以居住建筑为例,针对某沿海城市的实际情况,对该市居住建筑的负荷密度进行了抽样实测,分析研究它们的负荷特性,并推荐其典型日的负荷曲线。

1 典型居住建筑的确定

典型居住建筑的选取需要同时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典型性,要求建筑量上规模、性质比较单一、使用率比较高和区域建成度高;二是可测性,要求负荷数据可以连续、准确地测得。

根据上述原则,选取A、B、C、D、E五个小区作为本次典型居住建筑负荷密度的研究对象,选取A小区和B小区作为本次典型居住建筑负荷曲线的研究对象。

2 负荷密度及负荷曲线分析

2.1 负荷密度计算

(1)单位用地面积负荷密度=用电负荷÷用地面积。

(2)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用电负荷÷建筑面积。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A、B、C、D、E五个小区的负荷密度见下表:

表1 居住建筑负荷密度

名称 建筑面积

(平方米) 用电负荷

(千瓦) 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

(瓦/平方米)

A小区 203000 2444.2 12.0

B小区 230000 2333.4 10.1

C小区 200750 3158.4 15.7

D小区 118552 1148.2 9.7

E小区 110000 2364.6 21.5

2.2 典型日负荷曲线定性分析

典型日负荷曲线定性分析的内容是最大负荷日出现时间和日最大负荷出现时间。分析方法为:提取研究对象负荷最高的3天绘制成负荷曲线。根据绘制的A小区和B小区负荷曲线(图1和图2)可见,A小区和B小区负荷曲线的走势大致一样,在凌晨时负荷较低,早上6点30分到7点30分之间出现一个小高峰,白天基本持平,到下午17点负荷开始上升,在22点与23点之间达到最大值。

图1 A小区典型日负荷曲线

图2 B小区典型日负荷曲线

2.3 温度相同日负荷曲线定性分析

温度相同日负荷曲线定性分析的内容是比较温度相同时,工作日、周末和国庆日负荷的大小关系及差异。选取A小区和B小区在温度都为30度的工作日、周末和国庆日3天的负荷调查数据绘制负荷曲线,并比较得出,两个小区的负荷在温度相同的这3天里相差不大。

2.4 温度不同日负荷曲线定性研究

温度不同日负荷曲线定性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典型建筑的温度敏感系数。

温度敏感系数=(高温日最高负荷-低温日最高负荷)÷高温日最高负荷。

A小区和B小区负荷在温度相同时的工作日、周末和国庆日相差不大,为研究负荷对温度的敏感度,取温度不同的工作日2天绘制负荷曲线并比较得出,A小区和B小区负荷对温度敏感度较高,其中A小区温度敏感系数为0.42,B小区温度敏感系数为0.38。

2.5 小结

(1)居住建筑最高负荷一般出现在工作日的晚上22点到23点之间。

(2)居住建筑对温度的敏感度较高。

(3)居住建筑温度相同时,负荷在工作日、周末和国庆日相差不大。

3 负荷密度及典型日负荷曲线推荐

3.1 负荷密度推荐值

通过表1可知,各研究对象的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较为接近,实测范围在10-22瓦/平方米之间。本文以本次实测调研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为基础,并参考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建筑电气专业技术措施》和《电气专业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同时考虑为未知用电设备的增加预留部分容量,提出了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推荐指标,取值范围为16-25千瓦/平方米。

3.2 典型日负荷曲线推荐

典型建筑日负荷曲线每隔半个小时有一个记录数据,每天有48个负荷点,将其各典型日负荷曲线对应的负荷点相加,然后将相加后所得的48个负荷点的平均值同时除以最高负荷点,将相除后的这些负荷点用直角坐标描述出来,并用折线连接起来就得到推荐典型日负荷曲线。

4 结语

本文以居住建筑为例,介绍了某沿海城市典型建筑的电力负荷特性研究方法,推荐了居住建筑的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指标,描绘了居住建筑的典型日负荷曲线。以此方法,同样可以对其他各类性质用地的电力负荷特性进行研究,分别提出它们的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并描绘出他们的典型日负荷曲线。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研究出各类性质用地之间的用电同时率,从而建立负荷预测平台,可较准确地预测各类规划的最大用电负荷,为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灵敏度分析; 概率盒; 不确定性分析; 削减法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P3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07?0149?05

Abstract: The more uncertainty factors in the scheme decision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decision results in the uncertain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s often ignore the uncertainty or simply average the deviation error, which results in the deviation of the planning decision or even mistake. For the above problems, a cutting analysis algorithm based on the probability box theory is proposed. The probability box of the uncertainty variables is modeled, and the input decision?making equation of each indicator probability box is calculated to obtain the decision cardinal number, then each indicator in the scheme is orderly cut according to the decision cardinal number to obtain its sensitivity.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cision?making of the power grid planning sche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is metho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Keywords: sensitivity analysis; probability box; uncertainty analysis; cutting method

0 引 言

决策方案中不确定性因素出现的越来越多,不确定性指标的处理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1]。灵敏度分析是不确定因素环境中多属性决策的必要补充[2],通过灵敏度分析可以较好地识别出关键指标[3]。灵敏度分析是一种根据参数的输入研究输出结果变化的不确定性分析[4]。如果输入参数变化很小,引起输出结果的变化很大,则认为该参数是灵敏的。由此可见,决策方案中某项指标发生变化却忽略该变化,则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有必要对规划方案进行灵敏度分析来规避方案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许多研究者逐渐发现灵敏度分析的重要性,并且出现许多经典分析方法,如非参数方法[5]、方差分析法[6]以及矩独立分析方法[7]。上述方法大都是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代入模型,代入的方式包括区间范围或者是一个平均数,但是大多数方法都忽略了数据的一些概率特性,进而影响灵敏度分析的结果[8]。在有不确定性指标先验概率的情况下,贝叶斯灵敏度分析是一种很好的灵敏度分析方法[9],但是在先验概率未知情况下可用性变小。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文献[8,10]提出一种概率盒的方法处理数据,该方法通过累计概率分布的方法对不确定性指标进行建模,可以很好地找到不确定性指标的变化范围。然后通过卷积和控制变量的削减方法进行灵敏度分析。概率盒方法在美国圣地安娜实验室核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在股票预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1,8,10]。

1 概率盒及其相关理论

1.1 证据结构体

传统的概率表示法是一个点,而证据论指出这些点是由观测或测量得出的,而这些观测和测量往往不精确,这些数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有许多数据是不可测量的。证据结构体则用一组在这个点周围的实数集合来定义这个点的概率,这些实数集合称为焦元。一个概率分布函数往往是一条实数线,用证据结构体表示概率的方法则不是实线上的点而是焦元。

1.2 概率盒理论

不确定性分析是把不同变量代入数学模型中作为输入,分析其输出结果的变化。代入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输入值附近可能的区间范围;另一种是输入变量可能的概率分布。在一个确定的计算中,当模型中存在计算所使用的变量是不确定的情况时,可以利用区间范围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可以模拟出变量出现的概率,产生的概率分布表示不确定性变量可能值的点估计。目前许多灵敏度分析方法是构建一个概率计算的概率不确定性分析,其结果是一个二阶概率估计,然而计算十分繁琐,并且得到的可视化结果难以理解,这样的研究很难进行;或者,将边界参数应用于概率计算和到达区间范围的概率分布,即“概率界限分析(PBA)”。这种方式表示不确定性概率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完全处于一对边界分布函数之间,即为“概率盒(P?box)”。概率盒之所以可以进行不确定性概率边界分析,是因为它定义了概率分布周边的分布情况,以及不确定性输入或输出变量的分布,这种分析通过对不确定性分布函数的周围进行边界划分,保证产生的界限将完全处在累积分布函数之间。概率盒的边界分布包含所有在该终端取值相同的概率分布。

1.3 DS结构体和概率盒的关系

DS结构体是一种不精确的分布,一个焦点元素代表一组可能[x]概率值,现有的证据论和方法区分不出来可能的[x]值。这种焦元概率值的不可区分性使证据论具有局限性。而P?box用概率界限的方法可以解决概率不确定性问题,根据不确定点[z]的基本概率事件可以做出一条关于[z]的概率实线[g(z)。]此方法主要考虑不确定性问题的概率范围,而不是[x]值,所以概率盒用一个概率区间表示一个不确定点的概率[11]。二者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可能是几个DS结构体组成一个P?box。因此, DS结构体不是一个信息保存操作。二者结合对于风险分析是一个不错的应用。

1.4 得到概率盒的方法

得到概率盒的方法有许多,本文主要采用直接估计法又称专家估计。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概率分布或者专家的经验得到某一不确定变量概率分布。这种分析是在已有的不确定性分析上进行进一步推断。当不确定性变量信息足够时概率盒的上、下界将退化成累计分布函数。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知识的局限性,一个分布的参数是不确定的,只能估计出参数的一个大致区间,此时可以直接计算出概率盒的边界。例如一个均匀分布的两个参数分别在[a,b]和[c,d]之间,这种分布可以累积成一对分布函数把这种分布的所有情况包括进去。概率盒的左边界是一个在[a]和[c]之间的累计均匀分布。可以用均匀分布[[a,c]]来表示,同样右边界用均匀分布[[b,d]]表示。对于大多数已知的分布函数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累计求出概率盒的左右边界。概率盒的左边界是在[a]和[c]之间均匀分布的累积函数。其中[a]表示均值,[c]表示方差。

这是得到概率盒方法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得到概率盒的方法还有建模、贝叶斯概率建模等方法,特别说明一下贝叶斯也是一种很好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但是其必须知道先验概率,否则就无能为力了。得到概率盒方法步骤如下:

(1) 不确定数据采集,根据数据的大致特征和数据量进行不确定建模分类。

(2) 根据数据大致类型进行建模,若符合直接估计建模,计算所需要参数的范围,如均匀分布的均值和方差。

(3) 进行分布函数的累积,得到概率盒的上、下界。

(4) 根据累积分布后的函数画出概率盒的示意图。

(5) 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特征提取等操作。

2 基于概率盒的不确定性灵敏度算法

数据量不断增大,数据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主要有偶然不确定性和主观不确定性。偶然不确定性是指数据本身的变化,主观不确定性是由于人们掌握的数据、认识数据的方法工具不全面造成的。传统的做法是把不确定数用一个精确的数,或者用一个概率区间代替,模拟不确定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蒙特卡罗二阶概率把变量的二阶概率通过大量反复的重复模拟后,形成一个概率,并将该概率代入不确定分析方法中。但计算量是巨大的,产生的结果也难以让人理解。

基于概率盒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了偶然不确定性和主观不确定性,在变量替换的灵敏度分析方法中不仅可以控制变量的不确定性,还可以控制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如图3展示了一个简单的变量控制的灵敏度分析法。图3描绘了[A]和[B]是两个不确定的数字,在基线的情况下对其中的削减进行比较,如图4,图5所示。不确定数[A]被指定为一个均匀的分布,其最小值介于4~5之间,最大值为5~6之间。不确定变量[B]被指定为正态分布方差的均值是8~9之间的值。它的两个端点值被任意截断为5.4和11.6。

控制不确定性变量[A,]令它的不确定性慢慢地变化如图4,然后卷积得到模型的输出影响大约为47%。

同理,对变量[B]进行控制其变量的不确定性,如图5所示。模型的输出结果影响是47.2%。将本方法与传统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比,方差分析中[A]和[B]的方差相差很大对结果的影响也是方差较大的[B]对模型输出结果影响较大。而概率盒的灵敏度分析法结果显示[A]和[B]对结果的影响都仅在47%左右。

由以上分析可知,基于概率盒的削减算法步骤如下:

(1) 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做简单的数字特征提取,如建立简单的坐标轴观察数据的形状,均值方差求值。

(2) 根据步骤(1)中的简单统计选择相应的概率盒建模方法。

① 数据分组;

② 数据分组后的均值方差求值;

③ 对均值方差进行累计求分布。

(3) 重复步骤(1)和步骤(2)操作对所有变量进行概率盒建模。

(4) 控制变量的不确定性与其他变量畸形卷积。

(5) 重复步骤(4)直到每一个变量都进行过控制。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概率盒针对不确定性指标的分析有很大的优势。在电网规划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信息,以某省输电网“十二五”规划方案决策为实例,说明概率盒在电网规划方案决策的概率灵敏度分析方法的优势。

4 结 论

本文采用概率盒和削减方法对不确定数据进行灵敏度分析,并以电网规划方案灵敏度分析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不确定数据的灵敏度分析,有助于决策者识别关键指标,规避风险。

尽管概率盒方法有许多优点,但是国内发展尚不完善,研究资料很少。本文也只是对概率盒的初步应用,将概率盒的其他优点应用于灵敏度分析中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注:本文通讯作者为王清心。

参考文献

[1] TUCKER W T, FERSON S. Sensitivity in risk analyses with uncertain numbers [R]. New York: [s.n.], 2006.

[2] 林振智,文福拴,薛禹胜.黑启动决策中指标值和指标权重的灵敏度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9):20?25.

[3] 陈光,林振智,周浩,等.电网规划方案决策的概率灵敏度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9):41?46.

[4] LASKEY K B.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probability assessments in Bayesian network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1995, 25(6): 90l?909.

[5] SOBOL I M. Global sensitivity indices for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their Monte Carlo estimates [J].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2001, 55(13): 221?280.

[6] KIUREGHIAN A D. Analysis of structural reliability under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J]. Probabilistic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8, 23(4): 351?358.

[7] BOREONOVO E. A new uncertainty importance measure [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07, 92(6): 771?784.

[8] FERSON S, KREINOVICH V, GINZBURG L, et al. Constructing probability boxes and Dempster?Shafer structures [J]. Other information, 2003(4): 171?173.

[9] 姚宏亮,张一鸣,李俊照.动态贝叶斯网络的灵敏性分析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3):536?547.

[10] FERSON S, HAJAGOS J, BERLEANT D, et al. Dependence in Dempster?Shafer theory and probability bounds analysis [J]. Managing hedge fund managers quantitative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2004, 47(2): 134?135.

[11] DING Jiaman, DU Yi, WANG Qingxin, et al. P?box theory and SVM methods with application in pattern recognition [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4): 651?653.

[12] 陈超.电力大数据质量评价模型及动态探查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4,37(4):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