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08:09
导语:在公共管理的功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 , 西部中心城市在开发中的重要性,转变政府职能
Abstract: since the 1980 s,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form, caused a tremendous response. This reform have different titles, such as "reinventing government movement", "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new model", "marketing government" and so on, marks a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de appeared officially.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ultiple practic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the new paradigm theory, namely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Key words: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 west central city in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ment, transform the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中图分类号:D631.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新公共管理理论从现代经济学中汲取诸多理论依据,如“理性人”的假定、公共选择、交易成本、成本――效益分析等。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完全可以运用到政府部门的管理中。
30多年来,新公共管理理论成为西方国家公共行政领域的时代潮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国家政府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引下,不同程度解决了所面临的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提升了政府运作能力;确立了“为顾客服务”的崭新行政理念,政府逐渐超脱于具体事务之外,集中精力做好政府决策;克服了传统官僚体制下对公共物品的垄断或管制供给的做法,采取分权和权力下放,实行组织机构变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了“优质”政府体系,如“一站式政务超市”;了解民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和期待;根据公民的建议来改善政府的机构和行为;公开政府的服务标准;以标准来衡量绩效等。新公共管理理论没有高深的模型推导和理论阐释,很多政策主张具有可操作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侧重点在于如何提升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能力,即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提供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公共服务。这是我们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关键之处。
二、西部中心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
西部中心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辐射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西部各省(市)区都只有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大城市少,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悬殊,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十分突出,起着很强的辐射作用。
(二)产业集聚
西部中心城市具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聚集了许多优势突出的行业和大量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强于周边其他城市。产业集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关产业的企业在中心城市集中可以促进这些产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
(三)科技创新
相比周边城市,西部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西部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科技和文化中心,聚集了大量研究机构和高素质科技人才,为区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创新促使西部地区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竞争力。
总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部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势日趋明显,经济功能趋于综合化,金融、贸易、服务、文化、娱乐等城市功能得到发展和提升,城市集聚能力不断增强,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主导者和推动者。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西部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西部大开发中,中心城市探索建立了新型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西部中心城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到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解决各类复杂矛盾。
(一)政府职能定位不够清晰,转型任务相当艰巨
西部中心城市在政府职能上仍带有全能型色彩。从履职理念看,强调行政管理,忽视公共服务;从履职内容看,行政范围宽泛,追求目标全面,重视事前审批,轻视事后监督;从履职层级看,管理层次较多,部门之间时有牵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从履职方式看,宏观指导较弱,微观干预过多,管理手段单一等现象普遍。政府直接参与经济建设或过多干预经济发展,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相对薄弱。
(二)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后续发展面临挑战
从西部大开发历程看,西部中心城市主要还是依赖优惠政策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政策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特征十分明显,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经济发展的抗波动性差。随着政策优势减弱、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和商务成本抬高,招商引资工作压力加大,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挑战,这就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创新,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三)区域创新活力明显不足,创新体系相对薄弱
西部中心城市国有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约束,缺少创新动力,主要依赖资源竞争;民营企业虽有创新动力,但经济实力不强,信贷融资困难,难以承担大规模的技术创新任务;高层次创新人才总体缺乏,尚未改变人才净流出状况;城市生活配套服务和总体创新氛围不足,影响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的集聚。可以说,区域创新体系远未形成,亟待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四)民间组织先天不良,后天乏力
西部中心城市的民间组织(主要指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大多依附在行业主管部门之下,存在自身能力不强、服务功能不全、发展动力缺乏等不足,不能通过社会化手段获取必要的人力、项目和资金资源,难以形成社会公信力和行业影响力,影响到政府职能转移。
西部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多领域的改革,关键环节是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转变经济管理职能。
关键词:公共建筑 智能化 工程管理 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公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综述
1.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在社会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越来越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节能环保理念,政府在升级社会公用基础建筑的方面也在不断努力,应用更多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最终实现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实现。因此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且有一定的需求量,因此智能产业要不断发展,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智能化起步较晚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不仅涉及建筑行业,而且还有应用信息技术、电气工程的相关技术要点,因此对于整体的工程管理模式要求较高。我国的智能化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在建筑智能化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将影响整体的智能化应用有效性,同时我国一些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导致我国的公共建筑的智能化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工程管理的模式也不够成熟。
3. 公共建筑智能化整体水平低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起点比较低,而且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发展体系,目前,尽管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但是整体水平还是相对较低,在公共建筑智能化方面,很多细节都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导致项目的工程期较长,发展缓慢,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致使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整体水平偏低。
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包含了诸多的高新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都比较复杂,在管理上需要科学的统筹安排,以及技术的协调一致。除此之外,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影响到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公共建筑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要承受较多的人口以及较为密集的活动,因此对于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尤其在管理模式上是一项严峻挑战。
1.涉及到的技术错综复杂
我国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工程,与电气工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都联系紧密(如下图所示)。错综复杂的技术只有配合一致并统筹协调,才能最终实现智能化。由此这些技术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公共建筑智能化的社会需求。
2.各个行业协调一致比较复杂
在智能化的领域中,不仅是技术错综复杂,而且跨越的领域比较多,如何实现这些技术领域的协调配合,并顺利解决其中的矛盾冲突问题,是在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因此,在工程过程中,对于设计的相关部门要协调安排好项目实践,并保证在每个环节的技术应用能顺利实现,在时间上没有断档的现象。同时,对于各个承包单位的总体规划,要从宏观出发,注意整体的管理。
3.重点把握后期检验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进程中,不仅要重点把握项目进行中的管理,而且还包括在工程后期的相关验收程序。这一程序中,要对于公共建筑的整体功能进行明确,并在验收过程中,及时发现相关的技术漏洞,并在技术上予以支持,使后期验收发展为一套规范化的体制。
完善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途径
1.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技术领域划分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因此很难讲其划分到一项某一行业领域内。在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将建筑工程智能化的技术领域明确清晰,对于任何一个环节设计的技术应用都要明确,无论是自动化工程,还是信息网络,还是通讯技术,只有将各个领域统筹综合应用,才能不断优化工程管理。
2.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
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根据公共建筑的基本特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智能化工程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发展,因此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监督检验,都有完整的体系,不断促进智能化的发展。
3.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尤其是当今一些新兴产业,以及相关的高新科学技术产业,例如信息工程、信息网络、软件工程等等,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对于建筑智能化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技术趋于成熟,智能化才能实现,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结束语: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尽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并与其他相关的产业有机结合,统筹一致,在管理上积极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是建筑的智能化与其他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海.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08)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介绍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质是,创建多种智能化系统并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联系并且协同工作,从而满足使用者的多重要求[1]。
以珠海歌剧院建设工程为例,其智能化系统工程包括以下6大项,24个子系统/子项:
(1)信息设施系统:包括语音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接收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时钟、无线屏蔽系统和综合管路等。
(2)信息化应用系统:包括自动售检票系统、智能化卡应用系统(出入口控制、考勤管理、停车场管理)、无线对讲系统等。
(3)公共安全系统:包括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之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安检管理系统、巡查管理系统。
(4)机房工程(含防雷及综合接地、后备电源等)
(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含智能照明管理系统)
(6)智能化集成系统:包括所有弱电线缆的桥架及管线安装,各子系统、智能化功能机房、弱电间等的配电、防雷和接地等。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操作流程
为了使珠海歌剧院建筑智能化工程顺利进行与成功完成,必须遵守一定的操作流程,主要顺序所述如下:
(1)根据建筑结构、用途来设计智能化系统方案并通过审核
建设单位根据自身条件与需要,提出对智能化系统的要求,设计出符合国家安全要求的合理方案,并且能通过专业机构的审核。
(2)发放工程招标文件并确定工程承包单位和设备供应单位
建设单位以设计方案为基础,发放此工程的招标文件并接受投标单位的投标。通过对投标单位资质、标书以及施工周期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全面评估,确定工程的智能化专业承包单位和设备供应单位。
(3)详细进行工程设计并制定施工计划
智能化专业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通过研究,考虑功能要求与成本,完成对工程设计的深化具体设计,并制定详细具体的施工计划。
(4)正式施工并对施工质量严格监管
智能化专业承包单位需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时限进行施工,施工中要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所选用的设备和软硬件务必符合国家标准。
(5)完工后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
工程完结后需要组织权威部门评估工程质量,同时检测智能化系统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6)培训智能化系统管理人员
为保证智能化系统能够正常投入使用,需要对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考核的人员才具有管理智能化系统的资格。
(7)智能化系统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
智能化系统试运行并通过监管部门的验收后便可投入正式运行。正式运行中,剧院物业及运营单位相关人员务必按操作规范进行管理,一旦系统出现故障需要及时维护和修理。
三、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措施
建筑智能化施工是否成功不仅与施工队伍的水平高低,施工方案的合理与否有关,还与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对现场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紧密相关。
(1)施工队伍问题
建筑智能化施工的技术含量较高,施工队伍必须取得相应的认证资质才能从事该项工程的施工。具体从事施工人员的操作本领越大,综合素质越高,施工的质量就越能得到保证。此外,施工人员除了要熟悉本职工作,还要对整个工程设计有着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这样才能使整个工程的各施工环节能够良好连接,才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更为合理的统筹规划。
(2)施工方案问题
施工方案要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方案来制定,切不可忽略了设计方案中的任何一项要求。施工方案的设计要遵照保质高效的原则,既不能为了追求施工速度而忽视工程质量,也不能以保证工程质量为由拖延工期,一定要做到兼顾质量与效率。此外,对于每一个具体的施工环节,施工方案必须力求选择最优的施工工艺,在不浪费资源,节省不必要开销的条件下,施工方案也能顺利实施,使得施工效果事半功倍。
(3)施工人员管理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要给参与施工的人员明确分配任务,使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劳务人员在内的全体施工人员做到权责明确,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由于施工人员互相推诿而造成工期拖延。此外,还要使所有施工人员有组织地进行工作,统筹规划好各类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同时又提高了施工效率,能够确保整个工程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全体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按施工章程操作,确保了自己人身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能够如期完成。
(4)施工现场突发状况应对
施工现场出现突发状况在所难免,能否采取恰当的措施处理这些突发状况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突发状况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客观条件而导致施工无法正常进行,例如房屋结构就会制约布线系统的安置,江西人才市场工程中,出于对施工项目3层以及建筑内部房间数量多的考虑,施工方便因地制宜,采取了双绞线两点式的布线方法;另一类则是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了人员的伤亡或是财产损失。对于前者,建议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各种客观条件对于施工难度的影响;一旦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要向技术人员汇报,由专业人员经过研究决定处理方式,切不可强行施工。对于后者,建议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先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时加强巡视,督促工人安全操作,从而避免出现事故;也要在施工前准备好应对各种可能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这样可在发生突发状况时把损失降到最小。
(5)施工管理工作的程序
施工中的管理工作必须按既定程序进行,否则就会造成管理的混乱,反而会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首先要建立管理章程和制度,然后明确管理者的责任与权力,最后再对工程和人员进行管理。在实际施工的每个环节,除了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操作工人以外,还需要安排管理能力强,业务基础扎实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通过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有效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6)施工管理工作的方法
在施工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要进行施工管理,就必须建立严格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和章程,并且要求全体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尤其是管理人员,更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并且接受其他施工人员的监督。此外,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做到功必奖过必罚,既能对施工人员起到警示作用,又能起到激励作用。
(7)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的实例
以中建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在广州白云会议中心工程的管理为例。在施工的安装过程中,公司定期召开例会,仅仅在半年的时间内,就召开了23次包括施工单位、咨询单位和厂家等多方共同参加的工作组会议,协调各方进度以提高对劳动力的利用效率,既节约了施工成本,又保证了工程进度[2]。
四、结束语
(1)在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动力与发展前景。
(2)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施需要以专业的施工人员、性能良好的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单位精确的统筹规划为支撑。
(3)建筑智能化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系统集成性差、信息点配置不合理、设备技术性能差、综合布线不规范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从业人员不够专业[3]。因此,培养专业的建筑智能化施工人员刻不容缓。
(4)目前,我国组织实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力量还稍显薄弱,建筑智能化在我国只有30年的发展历史,具备专业资质认证的施工单位仅仅只有1000家左右,大量的施工设备和技术都来自于霍尼韦尔和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公司。只有对建筑智能化多进行相关的研究,并在实际工程中不断检验并深华研究成果,同时大力培养具有此方面技术的专业人员,才能提高组织实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能力。
(5)为了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搞好行业内的监管,严格对从业单位及个人进行从业资格审批。
参考文献
[1]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探究.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键词 农民工 公共管理 职业技能培训 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6%,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0年底中国内地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据统计在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农民工这个群体中,存在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因此,作为政府来说,要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和不足,致力于提高我国农民工专业技能的水平,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1从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据调查显示,我国各城市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培训经历,这就导致农民工进城后,只能从事社会最底层的危险工作,收入微薄,艰难地生活在大城市中,没有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农民工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导致这种现状的因素较为复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客观原因,而作为农民工来说,他们没有接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专业技能不过关,自身职业素养欠缺。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能够最大化的实现财富积累,为了增加社会高水平人才,教育是最佳途径。因此,我们从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高度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情况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为农民工实现个人发展提供条件,从根本上提升农民工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城市的工作生活中。此外,我国社会处于发展阶段,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以及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为了转变我国农民工素质较低的现状,要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来进行实现。
2政府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职能
2.1科学制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规划
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政府需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引入新的管理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意义,为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国务院各部门要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方面予以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基于全局意识进行统筹规划,为农民工职业技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2.2加大投资 促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资主体多元化
首先,我国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开展,并在不同程度上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实现经费支出透明化和规范化。此外,政府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吸引社会各界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投入和支持,激活民间资本的特色优势和积极作用,通过对各方资金的统筹和调动,辅以政策支持,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3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建立农民工融入城市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民工职业培训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要积极转变管理职能,结合社会发展明确自身定位,由主导者向服务者转变。此外,政府为了完善市场竞争的大环境,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市场规则,以此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为了确保农民工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生活,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要积极打破城乡二元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融入城市机制,实现城市人与农民之间享有平等的待遇,为农民工的生活工作提供平等的社会环境。
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与方式
3.1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作为政府部门,要更好地组织农民工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的活动中去,为农民工免费发放培训卡,根据农民工个人的基本情况,分批次、分层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入市场机制,让农民工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的培训活动,包括层次、时间、内容以及批次等。
3.2创新农民工培养方式
政府部门要坚持以农民工自我发展为中心,积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实现种类丰富的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要将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进行有机统一,并实现多种类型的培训方式,在提高农民工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化发展理念,以此来确保整个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产生良好培养效果。此外,还要充分结合农民工自身发展潜力,以市场需求作为培训内容选择的依据,创新多元化的农民工培养方式。
3.3培训内容要科学合理
对于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具备针对性、实用性以及适应性。政府部门需要结合时展趋势以及市场运行状况,将提高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技能作为最终目标,确保农民工经过系统培训之后,能学以致用,这才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所在。此外,还要优化技能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
4结语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政府各部门来说,要高度重视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致力于提高我国农民工专业技能的水平,促进现代化社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万霞.职业教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基于对全国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3(05).
关键词: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我国逐渐对节能的重视,节能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节能工程不仅有了独立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建筑节能往往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同时建筑节能工程是一个涉及到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建筑节能工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因为它涉及了方方面面的事务,而施工管理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在施工管理层面上做好建筑节能工程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一环。本文从施工技术和安全文明方面的管理上对建筑节能工程进行了浅要的研究和分析。
1.施工技术的管理层面
1.1 屋面的保温技术
要使建筑物的屋面具有一定的节能功能,需要有一层保温层,一般来说,这层保温层选用材料是挤塑泡沫材质的板,化学成分是聚苯乙烯;保温层的施工需要在建好基础设施的前提下进行,相关工作人员对基础设施进行验收,并验收是否合格,相关手续齐备时方可动工。在管根部位,固定的方法是将细石混凝土填充其中,要注意密实度的要求;对保温层进行施工之前,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一方面要保持基层表面的清洁度,工作人员应该使杂物排除掉,保持基层的整洁,同时要去除水分,另一方面保温板应该是完好无损的,不应该有缺角的情况,在铺设的过程中,与基层面之间应该完好契合,不留有间隙,铺设要平整,不能坑洼不平,同时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在分层进行铺设的过程中,上下的接缝不应该连在一起,要岔开;板与班之间不能留有间隙,出现间隙需要进行填充,填充的材料应该和保温板的材料一样,才能保证节能的性能。
要将保温保护层放在一个重点的关注位置上,保温保护层的使用材料一般是水泥砂浆,对于保护层动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同样需要重视。首先,要使用木制模具对纵横分仓缝进行设立,每间隔六米就要设置一个,设置不是随意的,而是要以建筑的结构为参考;其次,水泥泥浆的铺设过程,一次铺设量不要太多,一边铺一边要进行拍实工作,使密实度良好;同时,为了使表面平整要运用刮尺进行刮平处理,然后要压出伸缩缝,可以使用麻绳,对麻绳的直径有具体要求,一般是十七毫米,伸缩缝之间要相隔一米左右,依据这些格缝将密封的材料嵌入其中;最后,在保护层即将凝结之前,要对其进行压光操作,工具是铁抹子。保护层的平整很重要,要避免凹凸不平的情形发生,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排水坡度,这个指标要严格按照标准设计,同时保护层的密实度以及强度应该和既定的要求一致,保护层的整洁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1.2 外墙保温
外墙保温同样需要保温层,不过与屋面的保温层应用的材质是不同的,这里要运用胶粉聚苯成分的颗粒状物质。外墙保温层有很多层次组成,主要是砂浆层(位于界面),还有保温浆料以抗裂砂浆等多个层次。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科学的论证,施工的工艺流程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将基层的墙体进行清理,力求干净整洁;
(2)直线的吊锤工作以及制线的弹控把握,再实行铁饼;
(3)对基层是否以达到规定的平整度进行再次地测量;
(4)对界面的沙浆进行粉刷;第五,涂抹保温的浆料;
(5)对保温层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6)上一层具有抗裂性质的沙浆,然后抹压网格布;
(7)对这一层具有抗裂效能的防护层进行验收工作。
1.3 对水电安装进行的节能工作
对于绝热材料层的施工要求,首先是密实度要保证,然后是保证没有缝隙和其他的缺陷,表面追求平整和干净。在排气设备和空调的安装中,为了使热桥现象得到避免,绝热层施工中应用相关的策略;对管壳绝热层进行施工时,要注意管壳与管道使用的规格理应是一样的,依据设计的具体要求来决定使用的材质和各项指标;对于管壳而言,首先铺设得平坦,粘结性好;绑扎要固定好;对绝热管壳,可以用金属丝进行捆绑,每一节要捆扎三道以上,每道之间的距离是三厘米到五厘米之间;绝热管之间由拼接造成的缝隙,要用适合的材料填补。
2.对施工安全进行的文明管理
依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的实践以及在安全性上的规定,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要详细地对属下的各级说明情况,对于专业要求高的工作,必须要专业对口且得到证书承认的人员进行相关操作,不能随便任用没有经验的人员。不同的工作开展立体互相作业时,在相同直线上实行垂直作业是不被允许的;下层的操作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在上层操作发生坠落的距离内进行操作是不被允许的。导线和地面之间要保持绝缘性,电线要保持完好无损,不能出现包裹在外面的绝缘体破损的现象,防止电力使用时发生危险状况。操作电力设备的工作人员要穿着一套绝缘性的装备,保证进行相关操作时的安全性。
在消防安全方面,要充分了解规章制度,有主管消防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消防安全的制度进行管理,购置充足的消防设备,能够进行应急自救。对存在隐患的地方,定期进行排查,减少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要根据规定使用各种保温材料。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下班时,要断电,并将杂物清除;不要在施工现场堆积垃圾,要定期或者根据清况由专人进行清理,不要让施工现场杂乱无章;定期进行洒水,降低空气中粉尘的含量,避免危险和空气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将噪声减少到最低影响程度,严禁扰民。
3.结束语
以上分析了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管理,希望对从事建筑相关行业的人员有一定的启示,由于笔者的个人造诣不高,所以以上的探索可能存在着很多的瑕疵或者值得商榷的地方,希望热心的读者能够在文章论述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补充,使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管理能够更加完善,使建筑节能工程获得更大的成就。任何管理的理念和行为都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积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想使管理得到进一步地完善,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立足于施工的实践来总结出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叶慧倩,束晓前.浅述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经济承受的可行性[J].浙江建筑,2011(10).
[2]卢雪,范西朋.建筑节能检测分析与建筑节能新技术[J].企业研究,2010(16).
[3]黄令秋.建筑节能保温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8).
[关键词] ERP 供应链管理 国际化
一、前言
20世纪60年代,企业开始了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从MRP到ERP,逐步实现了对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等业务的管理,使内部业务流程和处理实现了自动化,为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ERP在供应链的跨企业横向一体化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全球500强企业在经过若干年的ERP应用后纷纷引入SCM(供应链管理),将ERP拓展到整个行业的所有物流环节。
二、ERP和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在经济发达国家,ERP的应用几乎已涉及到所有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零售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等。ERP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而是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即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我国在流通领域中的ERP管理尚很欠缺,为数不多的一些ERP管理也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企业内部,这就限制了企业,特别是流通环节上的企业更好地利用全行业中的资源来实现优化经营和管理。
三、ERP在供应链中的延伸管理
首先,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众多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ERP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之间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在供应链统一的ERP计划下,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使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这样既加快了供应链上的物流速度,又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通过这种整体供应链ERP管理的优化作用,来到达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其次,在市场、加工、组装环节与流通环节之间,建立协调相关业务的动态企业联盟(又称虚拟公司)。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企业连成一个网络,以便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这不仅使每个企业保持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也扩大了其资源利用的范围,使单个企业可以享用联盟中其他企业的资源。使供应链上的产品可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及时地交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基本上实现了零库存管理。
最后,先进的IT技术已为这种全面供应链的管理提供了底层的技术手段,如网络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EDI技术、条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使得各企业在业务往来和数据传递过程实现电子方式连接;在管理技术上,ERP也为企业提供了从内部到外部各环节上的管理工具,特别上当今的ERP系统,已将上述先进的IT技术融入了自己的系统。
四、ERP与供应链综合管理的优势
实践证明,这种供应链的管理可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费用水平,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因此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
当前市场经济趋向国际化,地域经济趋向全球化,生产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消费者的需求瞬息万变,多样化趋势更加强烈,企业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纷纷求助ERP管理。据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报告,1996年全球企业资源计划和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年销售额超过了50亿美元,而且将持续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外的应用结果表明,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后,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例如,美国的惠普公司在多个相关项目中应用了供应链管理,每个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1-4万美元。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调控逐步到位,已从短缺经济初步转向剩余经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资源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也逐渐成为明显的趋势。培育消费者的新需求、适应其多样化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企业解困的强大推动力。在管理上实行全行业、跨地区的供应链ERP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产品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周期,使产品供应环节进一步向流通环节靠拢,极大地缩短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距离,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我国虽有一部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中实现了ERP管理,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尚未在任何行业中形成上下游集成的供应链中实现ERP管理。我国的产品转移成本和流通成本较高、流通环节过多、市场信息的传递滞后和不透明,造成产品供给落后于市场和消费的需求,导致了产品大量积压。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供应链上ERP管理的范围和水平,实现全行业跨地区的供应链管理已不失为企业摆脱困境、增强实力的一种良策。
将ERP管理整合在供应链管理中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作为现代企业应抓住机遇,认识到其重要性。市场给我国企业的时间并不多,企业应首先从分析自身的现状入手,逐步开展和应用ERP和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总体规则、分步实施,为应对国际化的竞争和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扬王沁:如何让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83~84
[2]路成志:论ERP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06):311~312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已于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为切实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本地区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贯彻《条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条例》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专门性行政法规,是《节约能源法》的重要配套法规。《条例》的实施是公共机构依法节能的重要标志。推行公共机构节能,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降低运行成本、树立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对全社会节能具有重要导向和示范作用。《条例》确立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对公共机构节能规划、能耗计量和监测、能源消费统计、能源消费定额、节能产品采购、能源审计、节能措施以及监督保障等作出了全面规定。认真贯彻实施《条例》,通过法律手段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是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同时必须看到,公共机构节能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条例》的实施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市州、各部门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立足实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条例》顺利实施。
二、深入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和培训。
各市州、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全面部署,统筹安排,狠抓落实。要结合实际,制定学习、宣传《条例》和培训工作方案,组织节能管理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掌握其基本内容,做到准确理解、融会贯通、正确执行。各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公共机构负责人要带头学习《条例》,掌握节能知识,提高节能意识。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广泛宣传《条例》,为《条例》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升节能管理水平。
三、积极推进《条例》各项规定的落实。
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各市州、各部门要根据《条例》要求,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快推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工配合、相互协调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的建立。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指导,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理顺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快建立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切实担负起协调发展、推进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和指导监督下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职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主管部门和实行垂直管理的机构,要在同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指导下,加快制定本级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实施办法,明确目标和责任,确保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任务落实到位。
抓紧制定公共机构节能计划。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年度节能计划,明确公共机构节能指标,并与同级节能专项规划相衔接。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指导和督促本级公共机构制定年度节能计划,明确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各市州、各部门于20xx年2月底前向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20xx年度公共机构节能计划。
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把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目标和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公共机构。公共机构负责人对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节能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要作为公共机构负责人年度考核评价的内容。
建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制度和能源审计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系统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综合水平和特点,逐步建立能源消耗定额标准体系,20xx年年底前要制定本
级行政单位能源消耗定额,20xx年年底前要制定本级所有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耗定额。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办法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
重点抓好公共机构建筑节能。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以贯彻实施《条例》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为契机,大力推进公共机构建筑节能。加大对公共机构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力度,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严格控制公共机构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标准,认真执行建筑节能方面的规定和标准。制定本级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在试点示范基础上,稳步推进既有办公建筑采暖、空调等系统的节能改造,以及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严禁以节能改造的名义改扩建办公楼或者进行豪华装修。
切实抓好公共机构车辆节能。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车辆节油的规定,推广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淘汰油耗高、排放超标的车辆,新购公务用车要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节能环保型和清洁能源型汽车。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每周少开1天车的规定。有关部门要加强公共机构车辆编制和配备管理,适时调整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加快清理超编超标车辆,清退借用、占用下属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车辆。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鼓励职工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四、认真开展《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市州、各部门要加强对《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种违反《条例》行为,重点查处违反节能规划编制、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计量器具配备、节能产品采购、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等制度的行为,以及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超标准、超编制购置公务用车,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等问题。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处罚力度。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要通过开设举报电话、网站等多种方式,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条例》的行为,对举报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向举报人进行反馈。
五、切实加强《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市州、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逐级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对《条例》实施中的情况和问题,及时报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同级节能主管部门,以及财政、建设、统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为了加强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业务联系,促进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决定建立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络员制度,主要负责收集、整理、传递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重要信息,反馈工作动态;提出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按时参加联络员会议,向会议通报本市州、本部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向本市州、本部门领导汇报联络员会议精神,提出贯彻落实的建议、措施等工作。
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明年将对各市州、各部门贯彻实施《条例》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附件: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络员登记表.xls
式,从而使之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关键词:公共机房智能化管理
引言
校园公共机房是高校教学、科研及信息化建设等
工作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
用,教学课程中的上机比重逐渐增加,有的课程甚至全
部在机房讲授,因此,为保障公共机房的可靠、高效和
安全运转,在机房规划中加入智能化管理的理念,应当
成为公共机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校园公共机房智能化管理的意义
高校校园公共机房面向全校学生的使用需要,大
多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课外自由上机
任务,机房开放时间长、利用率高。从公共机房的日常
运行过程来看,其智能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应用网络的
构建、设备及上机人员的监控和必要安全防范系统的设
置等几个方面。由于以往的机房规划往往并未从智能化
的角度出发,或上述某一方面的功能还不够完整,一旦
某一环节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对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如事故严重又不
能及时处理,就可能直接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智能化
管理的思想将为机房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保障。
2网络构建
网络规划是机房智能化的前提,不仅包括通常意
义上的局域网络的部署,还包括每个机房内多媒体教学
管理网络的设置,以及辅助教学过程的广播对讲网络的
设计。
2.1独立的机房区域局域网
公共机房网络是高校校园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众多更小型的院系局域网中的一员,为简化管理,尽
管一般公共机房网络较其他院系局域网规模更大,但也
由校园网统一实施网络管理,这样一来,虽然公共机房
自身的网管压力小了,但网络的应用需求都要通过校园
网来实现,缺少了应用的灵活度。为改变这种在使用中
的不便,可在公共机房建设时,由校园网布设光纤到公
共机房的设备间,同时给机房区域充足的教学带宽,形
成相对独立的机房区域局域网,由公共机房对所属区域
实现自我网管,根据使用需要随时调整网络使用权限,
合理分配带宽,增强了网络管理的目的性,有利于教学
资源的有效利用。
2.2机房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不断深入,使得越来
越多的教师将课堂由普通教室转移到机房,机房的功能
也从单纯的上机实践场所,转变为计算机教室,既要具
备教室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又要具备计算机实习的实践
环境。首先,每个机房要配备多媒体教学硬件,设置多
媒体讲台,控制计算机、投影、幕布和扩音,多个机房
通过网络统一管理;同时桌椅摆放朝向要一致,面向讲
台。其次,在每个机房配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实现
一个机房内的教学演示,方便教师下发程序和收取作业,
通过屏幕监控还可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等实用辅助教学
功能。在每个机房内,从硬件和软件上完善多媒体教学
环境。
2.3可选择的区域广播和对讲
公共机房一般都有几百台,甚至上千台计算机,
机房总面积在一千平米以上,开放时段人员较多,从教
学保障的角度来说,在这样大的一个环境下实现信息的
实时沟通显得十分必要。故在机房建设之时,要考虑布
设广播和对讲网络,一方面,在每个机房指定位置和机
房总控室之间建立对讲系统,方便任课教师和机房值班
人员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在各个机房内以及机房外
的楼道处合理布设广播点位,以便信息公告。在公共机
房区域建立通畅的信息联系渠道。
3对象监控
在公共机房中出现的对象,除了放置的设备,就 是上机的人员,对这两类对象的深入监管是机房智能化
的重要体现。
3.1机房教学设备状态监控
机房教学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是评价机房教学
状态的重要指标,每个学期都要核算数据,以往这些数
据的由来比较粗,比如利用率是从教学安排而来,可落
实到机房,但很难落实到每台设备;而完好率是由管理
员的人工维护记录得来,缺乏准确性。建立一套网络化
的设备状态监控系统,记录每台设备的通断电状态和时
间,以及硬件的更换情况,可以有效的记载一台设备在
其生命周期内的使用和维护情况,量化地得出设备使用
状态的准确数据。
3.2机房环境设备状态监控
公共机房教学场地设备集中,教学时间人员密集,
为此建立良好的机房环境,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将
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而各机房
的环境设备如空调、通风等,分散在机房区域的不同位
置,分别控制,给统一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设计建设一
套能够对机房环境设备的状态变量进行全方位监测及智
能化调控报警,并且是分布式的远程控制管理系统,即
对机房运行环境的电力供应、温度、湿度、漏水等诸多
环境变量,空调、新风等诸多设备运行状态变量,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测与智能化调节控制,可以保证网络运
行环境的稳定与网络软硬件资源、设备甚至人员的安全。
3.3机房上机人员行为监控
机房是学习的场所,但在机房的管理中也时常会
见到学生玩游戏的现象,对此,除了教育学生自律以外,
在技术上实现监管也必不可少。所以建设一套针对上机
人员的行为监控系统,实时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上运行的
程序与上网行为,按需定制学生可运行的程序,并对学
生上网行为进行事前防治、事中监控和事后跟踪等多环
节控制,从而对学生的上机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4安防设置
公共机房区域的计算机设备相对集中,资产价值
在几百甚至上千万元,是高校中安全防范的重点部门,
同时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也成为
安全防范的又一重要方面,所以公共机房的安防设置亦
是机房智能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1视频监控
在公共机房内、机房通道和机房区域的楼梯口等
适当位置,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在机房总控室设置监控
平台,实现全天候监控和动态录像。同时,机房监控系
统纳入学校保卫部门的全校监控体系,实现统一总体联
防,确保教学设备的安全。
4.2门禁管理
建立完整的机房区域门禁管理系统,首先,公共
机房区域的大门或入口是上机人员进出的通道,在此处
可设置刷卡器,上机人员刷卡进入,无授权卡人员禁止
入内,这样可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机房;其次,在每个机
房门处设置远程手动或定时控制开闭装置,控制权在机
房总控室,做到机房门有课开启,无课关闭,保证机房
按需开放;另外,机房内的多媒体讲台也可设置开启权
限,授权教师可以使用,学生不得随意打开。几种门禁
管理手段,可以较好地保障机房的上机秩序。
4.3系统安全
教学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教学任务得以
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大部分教学机房目前还是采用保
护卡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防范系统不被非法更改,而
且还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系统分发,这种防范措施应该说
对系统文件是有效的,但对使用计算机的用户来说还不
能说是安全的,为保障用户的上机安全,在计算机上安
装安全软件还是很有必要的,如单机版或网络板的杀毒
软件,并定时升级。近来也有一些新的机房安全部署的
手段,如与虚拟化相关的一些软硬件产品,可以提高机
房的整体部署效率,在安全性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但同
时对网络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系统安
全管理模式,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起到更好的教学
保障作用。
建立校园公共机房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实现灵活
的网络结构、实时的对象监控、可靠的安防设置,减轻
机房管理人员的负担,实现高校公共机房的科学化管理,
使之更安全、更有效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 方刚 . 计算机机房管理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1
[2] 王亚琴 . 梁方 . 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
护 . 电脑知识与技术 . 2005
摘 要 为了贯彻国家建筑节能的政策,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管理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建筑节能是全国节能工作一个重要的领域,也是建设部推广应用重点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严重关注。同时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对建筑节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建筑节能管理提出几点建议措施作出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建筑节能 施工管理 优化
近年来,随着建筑运行阶段高耗能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提高既有建筑的运行水平,大力推广节能改造已成为建设部门面临的重要工作。为此研究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建筑运行阶段的管理制度,其需要的相关技术支持工具和其必要性。
一、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建筑节能施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建筑节能施工管理时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建筑单位的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在建筑节能施工管理中,往往只是注重对于建筑设备工具的看管和维护,却未能做到对整个建筑系统的整体把握和控制,缺乏必要的节能管理意识和专业知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造成能源的浪费,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二)政策和管理缺失的问题
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众多,按照建设过程来划分,设计由规委主管、施工则由建委主管,建筑的建成后的使用的管理缺位。工程质量和管理质量都要提高,必然带来一定的成本和人力增加,但节约的效果往往是长效的。“节约没好处、浪费没关系”是当前建筑节能的一个窘迫状况。
二、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的优化
(一)保障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整体性
要实现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的优化,就要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之内,尽量地减少管理工作的委托现象,保障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的整体性,使得整个工程项目能够在计划内发展,减少违约情况的发生,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二)保障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信息交流
在现如今的建筑施工单位中,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管理工作的分离,这就需要每一位管理人员之间的进行不断地交流。然而,由于管理人员较多,负责的工作也很繁杂,难免会出现信息交流的问题。因此,应当适当地调整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模式,减少管理工作的分离,加强建筑施工的不同时期、不同部分管理之间的交流,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建筑奠定基础。
(三)保障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经济效益最大化
建筑施工中的节能管理,其最终目的就是为建筑施工单位节约更多的能源,降低施工的成本,因此,在建筑节能施工管理中,应当将增大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为管理目标。
三、优化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实现施工管理集权与分权的统一
在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中,既需要管理权利的集中,又需要将管理权利进行分离。集中权利,是要能够使管理者具有足够的权限,在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整体性地把握,并对管理工作进行指挥和引导;而将权利进行分离,则是为了避免管理者过于使用权利,而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权利过于集中,管理者就有可能会忽略更好的管理方式,其决策也许并非是最优方案,这就会使得建筑节能施工管理达不到最佳效果。从整体来看,实现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的统一,能够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二)完善施工管理分工协调合作
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管理不仅仅是在对项目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更是对于全体工作人员的监督。从根本上来说,要对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首先就要做好对于全体人员的管理。管理好领导者与基层员工的关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赋予不同的人员、部门应有的权利和应当负担的责任,从而做到相互配合,做好整个项目施工的节能管理,共同为施工单位争取更大的效益。
(三)实现施工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的统一
管理的跨度指的就是管理工作所能够涉及到的管理范围,而管理层次则指的是管理的深度。增大管理跨度,能够有效地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其弊端则是淡化了管理层次。而深化管理层次,则能够加强上级领导对下层员工的管理,直接深入的管理有利于管理方案的实施,而其弊端则是缩小了管理的跨度。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各有利弊,最好的方法就是权衡两者,实现两者的统一。
(四)保障管理中的责任、权利与利益的对等关系
为建筑节能施工管理者赋予一定的权利,才能够使其具有一定的能力去履行自己的管理责任,才能够在为施工单位争取更大效益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应得的利益。保障责任、权利与利益的对等,才能够真正落实建筑节能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优化,减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
四、结语
总之,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做好建筑施工节能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