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08:15
导语:在互联网农业市场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快,“一一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量增加约4.5,从1500000000000万亿元。2010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元。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限制,城市和农村出现了“彩虹”。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随着农村网络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业将是互联网具有巨大的市场机会,农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的互联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农村人口城市人口与教育水平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文化素质较低,造成农民电子商务的认识还比较落后,但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传统观念需要一段时间。
农户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和其他口头形式,农村信息化水平特别低,现有的基础设施落后。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加快了网络通讯设施,但很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的农产品。
和网民的年龄结构,农村用户往往更年轻。农村30岁以下的用户组占6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6个百分点,20 - 29岁年龄组成为农村网民比例最高的人群。
城市和农村的用户之间的度分布差异较为明显,用户在农村地区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用户,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62.5%,远高于33.2%的比例。农村用户中,近50%的网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几乎23分以上的镇。与2009相比,农村初中教育水平的网民占到了近10%增加,互联网在农村低学历人口继续渗透。
截至2010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303 000000,城市移动电话网络用户214 000000,占64.5%的整体城市农村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互联网用户88260000人,占农村网民整体的70.7%,2009相比,增加了3.4个百分点,手机上网在农村地区比城市渗透。移动电话的使用门槛低,成本低,所以它一直深受用户青睐,在农村地区。固定电话用户数快速下降,移动电话用户持续增长,迅速发展的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电话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互联网终端。 我们要加改变农村目前的状况,一个好的电子商务平台至关重要。“新农村商网”就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2006年,商务部依托国家外经贸专网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了新农村商网,为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类农产品流通主体,及时提供政策法规、市场分析、价格行情、进出口指导、产品展示、购销对接、咨询互动等信息服务。
2006年8月25日,新农村商网正式开通。网站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已经成为商务部和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为农民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综合网站。累计访问量已超过55亿人次。日均访问量从2006年的53万人次上升至目前的360万人次。
为使信息服务进村入户,2008年商务部在全国的20个省各选一个县进行试点,建设20个县级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并依托农村经纪人、农业协会、生产大户、村委会、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万村千乡”农家店,建立了1400多个基层信息服务站点,配备了电脑,选配了信息员。信息员从新农村商网上找到农民需要的信息,同时把当地农产品销售信息到新农村商网上,实现产销衔接。在试点地区,初步建立新农村商务网络平台为核心,依托服务平台,基本信息服务,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覆盖广大农民“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 为充分利用农村已有信息化设备,减少资金投入,2010年初,与中央组织部全国远程办合作,发挥全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育系统信息员队伍和终端设备的作用,在河南、湖南、吉林等8个省(区)的54个县(市、区)试点推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2010年10月底在河南召开了“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业务培训暨试点工作推进会议”,交流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应用操作培训。2011年4月,再次就8省试点工作下发通知,部署并落实各地的试点工作开展,宣传推介各试点县的特色农产品及当地农产品流通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涉农龙头企业等),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县域经济发展。
截至2012年3月31日,新农村商网已为农民新闻、市场等各类信息1615.42万条,为4.6万多家农民制作了信息网页;回复公众留言信息12362条;帮助用户解答咨询问答信息7193条;累计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1800多万吨,成交金额665.57多亿元。
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不仅打破传统产销模式,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培养了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媒体的关注和各界的好评社会的。 给农民带来第一个春天,“两免一补”给农民带来第二个春天,网络购销对接服务给农民带来第三个春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多次报道了工程实施情况。中央电视台《决策者说》、《晚间新闻》、《致富经》等栏目组还深入基层农村进行了专访并制作了专题节目。先后有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政府网、新华网、新浪网等200多家媒体对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报道。
商务部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也获得业内知名专家的肯定。原国信办陈大卫副主任认为,开展网上购销对接服务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有助于发展现代农业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教授认为,开展网上购销对接服务对解决农民卖难问题是有效的,它解决了信息化在农村做实的问题,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新农村商网按照网站栏目功能和服务内容,共分为:新闻、政策、购销、市场、培训课堂、咨询互动六个频道,共有33个主栏目,61个子栏目。购销对接是针对农民缺乏市场信息等情况,新农村商网利用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对接方式,为买卖双方提供购销信息对接服务,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避免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农产品电子商务不可复制的其他产业格局,必须研究和探索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虽然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但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新模式,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将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对丙乙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无论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将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作者单位: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农民大数据;农业科技信息化;信息共享;重要意义
[DOI]10.13939/ki.zgsc.2017.09.045
在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大数据时代也随之到来,我国也十分重视大数据在各领域的积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农村大数据的发展潜力,将大数据的技术、方法、理念在农村、农业领域中进行实践,同时,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农村农民大数据积累的进一步发展。
2015年12月8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通过《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会议明确指出推进数据共享、发挥数据功能等五大基础以及涉及农业方方面面的11个重点领域,旨在努力推进农村农民大数据的开发及应用,用5~10年的时间,初步完成农业数据化改造,使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能为农村农民带来切实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而且农村农民农业的数据历史悠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的时代潮流下,农村农民大数据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农村农民的诸多数据不清、数据缺失、数据质量难以保证、数据利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通过各方努力,建设一个覆盖全面、创新驱动、上下互通、有序开放、众筹共享的农村农民大数据格局,为政府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腾飞,同时使得农业发展更加科学化。
1 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农村农民大数据的不断积累,不断健全完善,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去分析农村市场的现状及消费需求,从而利于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这些信息对相关的农特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寻找商机,利于在更大范围上增加农特产品的销售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1 促进与农村农民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大数据日益成为创造新价值、提高新能力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基础的当下,大数据是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的新途径。农村农民大数据越来越成为新型的农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又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农民大数据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如果将农村农民大数据积累作为农业市场的定位仪、导航灯,为各企业做出一个详细真实的市场分析,那么,无疑将会开发出一片巨大的市场,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片新的天地。例如,一个做种子、化肥等行业的企业,不可能只是通过坐在实验室里研究新的品种就能打开市场,而专家全部进入中国各地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又不现实,此时,积累的农村农民大数据就显现出了它的作用,专家通过对具体数据的了解及分析,可以更合理地研制出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发现农村农民的新需求,研制新产品,切实提高该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政府、农民在见证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健全农村农民大数据积累能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将传统的农业企业与新型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逐步对接,学着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去推动农产品变成商品,将农村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传统的农业企业在通过第三方平台、微店、网店等各种新型方式营销自己的产品,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拓宽销售渠道,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该商品。以此大大增加了潜在客户的数量,也会使得销售数量成倍增长。
农村的传统手工艺品、农特产品、各种绿色食品都是当下人们所热衷的东西。农村农民的大数据积累做好的话,可以充分分析每个地方的特色产品,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以此确定产品是否需要升级换代,当前市场是否饱和等信息,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当好政府的智囊
由于政府职责繁多等诸多原因,政府在做出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决策时,难免会在一些方面无法真实理解农民的所需所想。很多凭着经验办事,跟着感觉走的不完全贴合实际的决定随之产生。而农村农民大数据的积累将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现象的存在,避免这种尴尬局面的产生。
农村农民大数据的积累将会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避免“谷贱伤农”的事情再次发生。之前因为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缺乏灵活的指导等原因,造成了市场上什么贵,农民就去种什么的盲从现象,更是酿成了政府盲目指导农民的种植品种,最后全部滞销的混乱场面。
当农村农民大数据积累一步步完善的时候,政府就可以实现通过整合天气信息、市场需求、生产成本、价格因素等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完善数据采集体系,持续收集有关数据,做出更有效的预测,帮助农民进行一个更为合理的预估判断,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引导政府出台一些适时合理的农业举措,将一些问题防患于未然。在政府与农民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3 促进农业科学化发展
发展农村农民大数据是破解当前农业发展难题的关键举措。农业科研和生产活动每年都在产生大量数据,集成、挖掘和使用这些数据,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目前,我国农业领域所存在的粮食安全、病虫害预测与防治、农业结构调整等诸多问题,我国又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真正突破环境与资源的双重限制,必须运用农村农民大数据的积累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进一步推进农村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一方面,破解成本“地板”,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更加高效、实惠的种植与养殖措施,实现投入与产出比的最佳比例;另一方面,突破价格的“天花板”,运用农村农民大数据积累以及更多市场大数据,推进农产品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改革,充分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让农民切实享受到信息共享和农村农民大数据积累所带来的成果。
3.1 突破成本“地板”
充分利用农村农民大数据进行农业科技推广,例如重庆市酉阳县建立了从县农委对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电子管理信息系统,涉及诸多农业信息。我们就可以利用农村农民大数据,来改变之前送科技下乡都需要大批物资人马,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的传统方式,直接通过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来讲授农业知识,让农民农业种植:养殖方面懂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可以更为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同时,再出现问题时能利用所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做出判断,正确解决。认真做好农村农民的大数据积累,政府保证能够切实掌握农村的现状,以便及时更新系统中的农业信息,给予农民更加合理的政策引导。切实降低生产成本,科学发展农业。
3.2 突破价格“天花板”
充分运用农村农民大数据和市场消费需求来分析,进行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改革,来实现对市场价格的调节,为农民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环境。利用农村农民大数据,避免市场中的农民根据市场价格“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现象的出现。合理调节农民对价格不同产品的种植养殖数量,最大限度上保证各位农民所获得的利益,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卢丽娜.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4).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交易平台;模式;优势
本文系湖南农大东方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教育项目“基于互联网的绿色农产品交易模式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DFCXY201341)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1日
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兴起,网上购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和生活习惯,将农产品交易转移到互联网上是一种发展的趋势。
一、绿色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研究背景
(一)互联网电子交易平台迅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互联网的普及下,交易平台迅速发展,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交易平台的建立克服了传统的交易方式的缺点,突破了时间、地域上的限制,更有利于满易双方的需求;
(二)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存在的弊端。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个体农户或家庭农场主自己去集市进行出售。这不利于农户提高生产的效率,也不利于稳定农产品的价格,而农产品的价格只会随着当地供给需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能充分反映农产品的实际价值,有时虚高,有时极低,这既损害了农户的利益,挫伤其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降低消费的欲求;二是个体农户或家庭农场主把农产品卖给商贩(或批发商),商贩卖给个体商户,个体商户卖给消费者,经过层层的转手,到达消费者的手中时,农产品的价格已翻番了。在这种方式中农户并未获得更大的收益,相反可能由于批发商贩的垄断而降低收益,而且消费者的利益将遭到很大程度的损害。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买卖双方的需求,一方面农户需要扩大销售途径,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价格销售出更多的农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则想节约消费成本,以更低价格购买到更多的、更优质的农产品。建立绿色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则能实现双方共赢。
(三)建立绿色农产品交易平台的目的。建立绿色农产品交易平台的目的就是打破传统的农产品买卖方式,搭建一个为农户销售和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服务的交易平台,更好的维护农户及消费者的利益。在交易平台中,农户或家庭农场主可以面向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消费者销售其优质农产品,并且可以根据消费市场的需求开展和组织农产品的生产。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生产就能更好的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收益。消费者在购买优质农产品时,无需承担因农产品在商贩手中流通中而层层增加的费用,可以直接在交易平台下单就能买到优质、价廉的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的消费,并能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二、互联网电子交易平台的类型和特点
随着互联网电子交易平台的发展,电子交易平台的种类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B2C交易平台。B2C是商户与消费者的电子网络交易模式。主要是针对商业零售,直接对消费者进行产品销售和服务,在付款方式上是实行货到付款和在线支付相结合,在物流上主要选择物流外包等方式。
(二)B2B交易平台。B2B是企业面对企业的电商平台,它主要由买卖、合作及物流等三要素构成,也是一种商家与商家的交易关系。它通过B2B网站把企业内部的网站与客户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优势表现在货源广,拥有的大量的企业生产商,覆盖范围广,快捷方便。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
(三)C2C交易平台。C2C是指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中卖家与买家通常都是普通的消费者。C2C电子交易平台具有商品种类多、商品价格低廉等优势如淘宝、易趣网等,其竞争优势明显;
(四)O2O交易平台。O2O是指线下的商务机构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O2O的优势在于把网上和网下的优势完美结合。其通过网购导购机,把互联网与地面店完美对接,实现互联网落地,如拉手网、大众点评、高朋、F团等。
三、互联网农产品交易平台需求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调查问卷674份,回收率为74.89%。
(一)农产品生产商的需求调查。通过对农户(农产品生产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7.23%的农户对电子交易平台有一定了解,这表明农户对交易平台不陌生,将有利于电子交易平台的建立和推广。有68.24%的农户愿意把自己的农产品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销售,这说明大多数的农户在进行农产品销售方式上,愿意选择交易平台这种新型的销售渠道出售自己的农产品。
(二)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调查。在对农产品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时,表示愿意接受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消费方式占被调查者的74.67%,在交易平台确保质量和提供货到付款的情况下,73.61%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网上选购农产品,这两项数据表明接近四分之三的消费者愿意通过交易平台购买农产品,这更说明农产品交易平台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
(三)我国网络购物消费市场发展潜力。有关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网购用户量从2006年的3,357万人到2012年的2.42亿人,网购的渗透率从2006年的24.5%增长到2012年的42.9%。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报告:2012年中国网上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16%。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调查研究,消费者的在线消费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人均消费额达到了6,819元,而在二、三、四线城市的额度相对较低分别为4,922元、4,624元和4,467元,但在消费额占可支配收入上一、二线城市分别为18%和17%,三、四线城市分别为21%和27%,这说明三、四线城市对网络购物的依赖程度更高。
四、互联网农产品交易平台的构建
(一)互联网农产品交易平台模式的技术支持。本交易平台系统采用.Net应用框架下的技术平台,使用C#开发语言,融合了MVC的设计思想,并综合运用Entity Framework、WCF、Silverlight三种技术进行开发。
(二)互联网农产品交易平台的构建
1、农户入驻电子交易平台。农户(农产品生产商)入驻电子交易平台需要先进行网上申请入驻。在申请时,需进行实名认证,保证产品有源头可查。农户需要向交易平台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保证农户的信誉,同时确保产品的质量。最后,农户通过上面的要求即可认领商户,实行网上交易。
2、平台流程。交易平台流程的步骤:(1)农户(农产品生产商)把农产品送往质检部门(或委托平台送检),拿到合格质检报告交与平台产品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审核后平台开放合格产品的展示的权限;(2)农户在通过交易平台的交易担保、质保、物流及信用保证后,就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农产品销售了;(3)消费者在平台上选择商品进行交易后,系统将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及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交易数据反馈给农户,由它们通过物流发货给消费者;(4)消费者收货后,将货款交与物流(或通过平成支付);(5)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评价,获得消费积分。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规模;扶贫战略;观念;扶持政策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
相关政策的扶持,互联网的覆盖率、农村等级公路覆盖率、电子商务相关服务网点数量的逐渐提高使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日趋向好。
(一)发展基础逐渐完善,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为农产品上行和农村服务业等业务的发展开拓了新渠道[1]。农村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交易规模和覆盖地区面积不断扩大,为农村的产业协调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致富增收、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村扶贫战略的实施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控制农业生产成本、补齐农业短板,推动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有效降低农资的采购成本,丰富的农资能够更快更便宜的到达农民手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农村电子商务借助于线上平台能够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的销售,降低库存压力和成本;能缓和时令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销售,将数据反馈给农业生产者,使其优化农产品生产模式、针对市场需求生产、淘汰落后农业产能,实现“精耕细作”,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加速农村金融、农村旅游等服务业进入农村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经济更好发展。电子商务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在2018年,由商务部指导,29家单位成立的中国电子商务扶贫联盟,帮扶对象覆盖351个贫困县,推动企业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升品牌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产品上行方面取得了新进展。阿里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网店近1200万家,较2017年的985.6万家大幅增长,全国淘宝村数量达3202个,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农村庞大的产业人员规模和交易需求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借助低成本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农村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建立农村电商线下服务站和淘宝村,充分挖掘优势产业潜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农村新型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不断深入农村快速发展,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三)形成了多种运营模式,标准化、绿色化等趋势显现
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各地结合地区优势和政策支持,形成了三种较好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以打造品牌网上超市为核心,通过产地采集将符合平台标准的产品纳入平台,实现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平台推动模式,例如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的家具销售产业;以政府为主导,地区机构、服务商协同配合,帮助农民实现政策、商品、信息、物流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政府加服务商模式,例如河南省洛阳市平乐镇的书画销售新模式;以农民自行利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网上对接市场,利用平台资源和沟通渠道完成网上交易、物流售后等活动的自下而上模式[3]。农村电子商务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标准化、绿色化、特色化等趋势日益明显,有效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标准化趋势: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农产品国际标准逐渐被引进国内,国家积极参与各项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规范农产品标准,推动农产品走向了标准化;绿色化趋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生产、物流、销售、消费全流程,做到节能减排,走向绿色节能化,促进了整个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化趋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使农村电子商务上行的错位竞争成为可能,开放创新、绿色协调的生态体系的出现,促进了传统电子商务转型升级。
二、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在对目前农村电商现状的研究中,农村电子商务对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国家扶贫战略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全国不同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最活跃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淘宝村95%以上分布在这些地区,这些地区市场规模大、服务体系较完整;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等地区才刚进入初期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思想观念滞后阻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首先是部分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够重视,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在知识匮乏,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不足,政府对市场秩序缺乏引导、监管。其次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对于电子商务宣传力度不如城市,农村人群对于新的农村电子商务接受能力不足,对于网上销售、网络支付、物流售后等环节不了解,部分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缺乏市场营销能力,市场分析能力、服务能力不足。最后是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的危机意识、创新能力匮乏,小富即安,对企业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三)农村电子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足
农村电子商务对基础设施依赖性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难以健康快速发展。农村网络体系不够健全,网络知识和技能缺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8.4%,较2017年底提升3.0个百分点,农村网民规模2.22亿,占整体网民的26.7%,水平较城市仍有很大差距,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网络设施设备、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建设仍然有待提升[4];网络知识和网上销售技能的缺乏,多数农民对于生产的产品如何通过网络销售配送、如何跟踪订单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不够了解,农村电子商务不能顺利进行。配送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偏高。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支撑力量,庞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对物流配送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地区较为偏远、人口聚集程度低,农村公路质量差、标准化程度较低,物流设施不完善导致物流成本偏高。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的产品储存时间很短,易腐败,对冷链物流、保鲜配送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网络支付方面,农村网上银行使用率较低。农村地区多数销售来源于现金直接交易,受限于认知水平,农民对于网上银行等在线支付手段使用率远低于城镇人群,网上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阻碍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
(四)农村电子商务规模小,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牌
农村电子商务规模小、实力弱。虽然2018年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了1.37万亿元,但是大多数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个体规模和交易额都很小。农村的农产品生产大多数是以单个家庭、小作坊为单位,利用地方自然条件进行生产的模式,产能小且限制较多,难以大规模生产且标准化程度低。随着经营者不断增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销售难度逐渐加大,产品的成本、产能、品牌知名度都制约着这种模式进一步发展[5]。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品牌。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现了上百家网店产品单一、销售模式僵硬的现象,同质化越发严重。部分网店经营者缺乏品牌价值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网店竞争力不足,多数网店采用的分销模式,没有产品特色,不利于品牌和产品差异化的建设。
(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缺乏人才
农村电子商务涉及网络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相互协作,随着农村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的匮乏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主要是由农民组成的群体,也有少部分的大学生等创业团队,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难对市场发展有准确的判断从而维持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电子商务的运营不仅需要计算机操作技术,还需要一定的经营管理、服务协调能力,这是大多数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具备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较城镇不足,难以吸引电子商务人才在乡村发展。
三、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从政策法律、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范、人才引进四大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重视政策法律方面的支持
各级政府应当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起足够重视,出台相关积极的建设意见、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推动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提高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积极性,宣传先进案例,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完善国内的电子商务法规,提供法律支持,加强监管力度,营造良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环境,有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学习国内外电子商务立法的成功经验,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重视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因地制宜,政府要配合银行、社会资本,建设多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产业基地和相关的配套设施,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做大做强,对于农村电子商务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贷款、融资支持。在税收方面,对于农民创办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买卖时,可以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消除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的顾虑,提高经营积极性。
(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降低农村地区入网门槛和资费,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农村电子商务是依托在网络基础上构建的商务平台,良好的农村的网络环境才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服务商要加强网站建设,在电子商务服务网站上提供网站建设、网店开通、美工设计、店铺装修、营销技巧等教程,让广大农民能够积极主动,无顾虑地参与到电子商务市场中,了解操作流程并自行创办网店,提高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加强农村物流体系的基础建设。结合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利用“互联网+”倒逼机制,鼓励农村传统商贸企业建设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同时各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和物流站点可以共同打造线下展示店,为农产品提供展示和流通平台,帮助农产品进入网上商城销售。完善农村网络支付和农村金融服务。政府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应当指导农民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宝等在线支付手段,消除农民对于网上支付的顾虑,提高在线支付的使用率。建立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格局,对农民发展电子商务给予现金、贷款等方面的支持。
(三)政府强化引导,规范市场发展
政府应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内容,尽快出台适合当地的农村电子商务的扶持办法,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路线,出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规范与服务标准,规范市场。发挥电子商务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力量等团队作用,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指导,明确方向,避免盲目跟风,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加大对第三方平台的管理,加快农村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假货”、“刷单”、不正当竞争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发展质量。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在经营店铺时候,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电子商务扶持条件和设施,例如创业免息贷款、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还应学习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技能,在店铺经营时要注重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提高竞争力;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申请必要的专利、商标,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要正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动力[6]。
(四)引进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培训
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依托特色资源条件和良好发展政策,2017年天津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直接从业人员3.2 万人,受益人口2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多亿元,同比增长18%。可以看出休闲农业有效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本研究选取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的32家天津市休闲农业代表性经营主体为典型案例,涵盖天津市内10个有农区,包括休闲农庄、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村等不同类型,覆盖面较广。他们作为休闲农业创新创业行为的组织实施者,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天津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的情况。因此本研究从休闲农业经营情况、产业发展现状、新业态发展、经营者需求等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包含25个问题,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其创新创业的行为和诉求进行分析,并对整体成效进行评估,以期对天津市休闲农业转型提升提供指导。
2 结果与分析
2.1 创新创业行为分析
2.1.1 商业模式 (1)营销手段。目前,天津市休闲农业正在不断地依托互联网建立并改进自身的营销体系,增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但是可以看出传统媒体营销仍占据较大的比例,有22家采取了该方式;与之不相上下的是自由网站营销,占据了21家;依托旅行社营销的有12家,实现了“农业+旅游”的结合,同时也依托旅行社扩大了客源市场;仅有10家采用微信微博营销,但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介入该领域。
(2)电商合作。随着互联网经济席卷全球,大部分企业均通过自建或者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互联网+休闲农业已经成为趋势。目前调研企业中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有14家,9家委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7家未与电商平台合作,2家未提供答案。
(3)创新创业孵化器。依托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所搭建的沟通平台,在对休闲农业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已成立或者准备成立创新创业中心作为孵化器(齐心庄园、牛顿庄园),邀请不同行业的新型经营主体进驻,提高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增长创新创业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2.1.2 产业技术 (1)主要经营产品。目前,休闲农庄主要的经营产品是传统的农副产品、餐饮住宿和采摘垂钓,同质性较强,而这仅是初级的产品开发,尚未凸显出附加值;而开展运动健身娱乐项目的有12家,相对较少。
(2)产业链延伸。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仅停留在初级生产阶段,没有建立自己的产业链体系,16家企业尚未涉及任何形式的加工,主要出售初级农产品;其余16家企业仅涉及到初步加工,尚未有精深加工。这也说明了没有精深加工的产品做支撑,无法满足游客求精、求新的需求,注定了目前休闲农业企业的盈利困境。
(3)研发、营销团队。休闲农业经营者要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产品,就必须以现代高新科技为支撑。据调查,目前的休闲农业企业大都选择与相关的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来提升科技竞争力。目前自有研发团队的12家,自有营销团队的21家,外包研发及营销2家,无研发及营销团队的3家。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还是相对较弱,目前一般采用技术员指导模式;相对而言营销团队的比例较高,营销意识已基本建立。
2.1.3 创意设计 (1)节庆活动举办情况。周期性举办节庆活动可以给企业聚集大量人气。据统计,每月举办1次节庆活动的有5家,每个季度举办1次节庆活动的有8家,每年举办2~3次节庆活动的有14家,每年举办1次节庆活动的有3家,从未举办的1家,还有1家未提供答案。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都将举办活动作为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大部分节庆活动是结合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所举办的采摘、观光等节庆活动,结合自身经营,常态化、周期性、有新意、可参与的节庆活动仍较少。
(2)品牌建设情况。品牌是提升附加值的重要路径,通过融入创意设计,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吸引力。目前大部分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仅有5家没有品牌,其他企业均有1~2个注册商标,为提升附加值提供了基础。但在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含金量上工作力度不足,导致尽管有品牌,但却无人知的情况。
(3)体验活动设计。目前各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设计不同的体验活动,满足消费者休闲体验的需求。调查的企业中农事体验类活动最多,涉及到27家,包括垂钓采摘等;15家观赏游览类;13家美食品鉴类;12家科技教育类;11家亲子互动类;8家运动健身类;7家会展购物类;6家文化艺术类。可以看出开展运动健身类、会展购物类和文化艺术类的较少,而这三类恰是能提升园区品味,实现企业盈利的关键所在。
2.2 创新创业诉求分析
从调研企业对创新创业诉求分析可以看出,有28家迫切需要政府进行资金补贴,20家需要土地政策,20家需要培训等公共服务,14家需要宣传推广,11家需要经营指导,6家需要市场信息。
2.2.1 资金需求 几乎所有的经营主体都迫切需要资金补贴,这也普遍反映出休闲农业企业的经营困境。休闲农业项目前期投入大,企业对政府资金扶持需求的依赖性和迫切性较强,但政府的资金补贴只能是锦上添花,一方面政府资金有限,从天津市农委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往年立项情况可知,企业获得的政府扶持资金在50万~100万之间,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改善较为有限;二是政府资金的使用有着较多的限制与要求,同时审核较为严格,对企业而言使用资金成本较高。
2.2.2 政策需求 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园区和企业都面临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32家单位中建设用地不足的有27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痛点与瓶颈。但休闲农业活动的开展必然涉及到相应的休闲娱乐配套设施,需要相应的建设用地作为活动开展基础,但建设用地政策上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32家经营主体中,需要0.2~0.3 hm2建设用地的2家,0.3~0.6 hm2建设用地的6家,0.6 hm2以上建设用地的24家。然而很少有园区或者农庄有建设用地指标,大部分采取擦边球的形式。目前在大棚房整治背景下,出于保护耕地红线的政策因素,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惨淡,损失惨重,因此,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规范行业发展。
2.2.3 公共服务需求 尽管被调查者对培训的需求比较迫切,但在实际上,政府提供的培训服务却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2014—2017年,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组织专家团队多次举办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希望帮助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但休闲农业企业并未表现出积极性:一方面是由于参加培训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培训的内容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由此造成参加从业培训的意愿和主观能动性并非特别高,达不到预期培训效果。
2.2.4 市场经营需求 由于目前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大部分由农业转行而来,只擅长生产,不擅长营销,对市场不了解,这也是造成休闲农业企业经营困难的关键所在,他们迫切需要在市场需求和市场营销上得到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创新创业者必须考虑到市场的需求,设身处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抓住消费者的“痛点”,与消费者能够实时交流,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完善产品。
2.2.5 信息平台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依托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是信息平台建设的出发点。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休闲农业将面临颠覆性挑战,对于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市场需求信息、生产信息等,直接决定其经营状况。目前经营主体中缺乏对信息的整合能力,造成产品体系设计中对盈利点的把握不足。
2.3 创新创业成效分析
2.3.1 效率分析 在調研过程中发现,越重视商业模式革新、新技术引进、创意设计开发的休闲农业园区或者农庄,也就是说越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他们在从业人数、辐射带动效应、接待规模、经济效益上越有明显优势。
从整个行业来看(表1),基于单位从业人员接待人次和单位从业人员创造价值两个视角,分析2011—2015年期间天津市休闲农业人才创新创业的效率。单位从业人员接待人次集中在250~290人次之间,一方面单位从业人员的接待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超出水平的接待能力会带来服务水平的下降,必然会带来游客休闲体验感受的下降。从单位从业人员所创造的价值来看,由2011年的4.94万元,上升到2016年的9.12万元,年平均增幅在15%以上。可以说正是由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带来休闲体验活动的增多和产业链的延长,从而促进效率的大幅提升。
2.3.2 市场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年接待量在1万人次以下的有8家,1万~3万人次的有3家,3万~5万人次的有4家,5万~10万人次有8家,10万人次以上的有8家,未提供答案的1家。接待5万人次以上的企业占所有调研企业的50%,10万人次以上的占25%。这也印证了企业家反映目前最大难点之一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度不够,接待人流量不够,导致收益难以支撑正常运营。尽管整体上接待人次有待提升,但创新创业的开展可以为休闲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导休闲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更新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顺应大农业时代的发展趋势,让更多的人共享休闲农业发展成果。
2.3.3 效益评估 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延伸农业产业链,追求休闲农业效益最大化,进而实现区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13]。从年利润数据上看,可以统计出:4家企业绝对亏损,年利润100万元以下的5家,年利润100万~500万元之间的11家,年利润500万~1 000万元之间的是7家,年利润1 000万~3 000万元之间的1家,年利润3 000万元以上的1家,还有3家未提供答案。但与之矛盾的是,与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座谈中得知,休闲农业企业盈利状况非常不理想,所以调查问卷中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隐瞒。且扣除基础设施投资之后,年利润更为有限,由此可以看出休闲农业盈利情况并不理想。整体而言,利润较为微薄,仅有25%的经营主体在500万元以上,75%都处于勉强维持或者亏损的状态。
从收入结构上看,采摘和农产品销售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有28家,18家靠餐饮住宿,12家依靠娱乐项目,11家财政补贴,门票是7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休闲农业企业主要收入基本依赖初级农产品生产,产品创新程度不高。
2.3.4 关联分析 产业集群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地理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13]。休闲农业集群化发展需要各种条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从现状来看,首先,休闲农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以农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为基础条件。尽管已取得较大的成就,但尚未实现全面现代化和信息化。其次,根据2014—2017年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对全市10个有农业区250个新建休闲农业园区、村(点)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园区、农庄、村(点)多为点状布局,未形成良性竞争与深度合作的格局,参与主体之间缺少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与互动,关联性较弱,难以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用、项目差异化发展以及市场共享,限制了创新创业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再次,在休闲农业集群化过程中,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待确立。农民和休闲农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如何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休闲农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化第三方网站
1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商务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迅速崛起。电子信息技术、网络经济已迅速进入工业、农业、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各种行业,呈现出电子商务潮流。而作为金融业一大支柱的保险业,和信息是紧密相连的。保险是一种承诺、一种无形产品、一种服务商品,保险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保险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日新月异,其中所蕴涵的无限商机使得无数商家纷纷把目光投向电子商务。于是一种全新的保险经营方式——保险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网上保险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渠道和服务方式,以其具有的成本低、信息量大、即时传送和反馈、服务的连续性等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保险公司和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在国外,网上保险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成为继个险、团险和银行保险之后的“第四驾马车”。
2保险电子商务的涵义
发达国家大多数保险公司已经应用电子商务网络为客户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展势头甚为强劲。电子商务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商业交易的方法。因此,了解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企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必须面对的课题。那么,什么是电子商务呢?广义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指,利用电子工具(电话、传真、广播、电视、网络)从事的商务活动,如市场分析、客户联系、物资调配等。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利用因特网进行的商务活动。根据电子商务的定义,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来支持保险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行为,可以称之为保险电子商务(网上保险)。
笔者认为,保险电子商务指保险人或保险中介人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形成的对组织内部的管理、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经营业务的部分或完全电子化这样一个综合的人机系统来进行的商务活动。这种商务活动可能是与原先的传统业务相并行的或者是相融合的。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险电子商务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保险电子商务是指保险公司或新型的网上保险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有关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并实现网上投保、承保等保险业务,直接完成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并由银行将保费划入保险公司。
从广义上讲,保险电子商务还包括保险公司内部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经营管理活动,对公司员工和人的培训,以及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公司股东、保险监管、税务、工商管理等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保险业经过25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险市场有了广泛的拓展,保险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保险业的经营与管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除此之外,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对外资保险企业全面开放市场,保险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保险公司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发展电子商务这一新的商务模式,将电子商务引入到我国的保险业中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电子商务在我国保险业中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国的网上保险业务还只能处于传统保险业务的补充地位,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保险还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
我国第一家保险网站是在1997年,由中国保险学会和北京维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保险信息网,这是中国最早的保险行业第三方网站。同年11月28日,由中国保险信息网为新华人寿公司促成的国内第一份网上保险单,标志着我国保险业才刚刚迈入网络的大门。此后,中国保险网在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保险公司和业内外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一直是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保险行业综合网站,点击率始终为国内同类网站第一名。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的电子信息窗口以及保险业内各方面的网上交流渠道,为推动国内保险业信息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0年8月15日,太平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第一个贯通全国、联接全球的保险网络诞生,这是太平洋保险公司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致力于保险电子商务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2001年3月,太平洋保险北京分公司与朗络开始合作,开通了“网神”,推出了30余个险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险网上营销。当月保费达到99万元,让业界看到了保险业网上营销的巨大魅力。
而国内其他保险公司纷纷开设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络营销的积极探索,保险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渠道功能逐步显现。2000年8月18日,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用一站式综合理财网站PA18,平安大步进入电子商务。以平安门店服务中心、平安电话中心、互联网中心组成的3A服务体系的运行标志着平安的客户服务向国际水平迈进,其强有力的个性化功能开创了国内先河。9月22日,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投资建设的大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泰康在线”全面开通,这算的上是国内第一家由寿险公司投资建设的、真正实现在线投保的网站,也是国内首家通过保险类CA认证的网站。
与此同时,由非保险公司(主要是网络公司)搭起的保险网站也风起云涌,目前影响最大的是一家由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友邦等十几家保险公司协助建立、由上海易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运营的易保网。通过易保网广场,客户可以客观比较各家保险公司的养老、医疗、意外、理财险等保险产品;可以通过网上招标获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保险方案;提供理财、投保、理赔等常识;提供车辆保险、家庭财产险等网上直销专业服务。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保险相关机构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设立个性化的专卖区,客户只需要在一个网站浏览就可以完成对十几家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的保险咨询,特别是其推出的保险需求评估工具,如同在线计算器,客户只要在网页上输入个人需求,服务器就能自动的列出各家保险网页,通过信用卡完成保费支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易保网上保险广场致力于为保险买、卖双方及保险相关机构和行业提供一个中立、客观的网上交流、交易的公用平台;帮助客户轻松了解、比较、购买保险;帮助保险公司和保险人通过网络新渠道开发客户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帮助保险相关服务机构和行业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4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模式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我国目前的保险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第三方保险网站,即独立的保险网,他们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或附属于某大型网站,他们是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客户提供技术平台的专业互联网技术公司。前文所提到的中国保险信息网、易保网上保险广场,都是目前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第三方保险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将自己定位为向保险从业人员提供资讯的一个内容提供商,它为保险的内外勤人员提供从保险新闻到行业知识的各类专业信息,属于保险业内信息提供商;而以“网上保险广场”命名的易保网,将自己定位为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保险业各方提高效率的网上平台,它包括B2B,B2C两种电子商务模式,致力于为行业中的各方提供一个交流和交易的技术平台;第三类为直销平台,如网险,它以的身份通过网络进行保险销售,从销售中提取佣金。以上是我国目前第三方保险网站定位的三大种类。
第二种模式是保险公司自己开发的网站。例如本文所提到的太平洋保险网站,平安的,泰康在线,以及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等等。应该说,随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在我国的日益完善,现在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建有自己的网站,这些保险网站,大部分处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即利用保险网站一些有关保险公司文化、保险产品及服务的简单介绍,还没有真正的网上保险业务。这类网站主要在于推广自家公司的险种,进行网络营销。这是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发展电子商务所处的阶段,但是也有像太平洋保险公司这样的保险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到了互动、在线交易这样的阶段。2001年,太保集团公司新成立的电子商务部对太保网进行全新改版,网络销售和服务功能大为提高,网上支付功能基本实现,成为B2C业务中重要的销售渠道。太保网建立至今,网上B2C销售总计实现收入3500多万元,其中在2003年5月,一位北京客户在线购买“安居理财保险”,成功通过太保网网上支付10万元保费,成为太保网开通以来最大一笔金额的网上交易,展现了电子商务作为公司重要销售渠道的发展前景。
5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保险电子商务发展是涉及到保险公司各类资源整合,涉及到公司所有利用互联网(包括Internet与Intranet)、无线技术、电话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化交易、电子化信息沟通、电子化管理的活动,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保险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并逐渐成熟后,新的信息技术在保险公司内又一轮深层次的商务应用,是信息技术本身和基于信息技术所包含、所带来的知识、技术、商业模式等在公司内的扩散和创新。随着我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我国保险企业将在现有B2C销售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电子保单和电子签章,策划推出电子商务专有产品,对保险网站进行全新的改版,以网上销售保险完全电子化流程为目标,继续全面推进电子商务的建设,抓住未来网络保险快速发展的机遇。
面对信息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我国保险业应积极准备,精心策划,利用互联网进行保险宣传和销售保险产品以及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活动,并通过电子商务加强与国内外保险公司的业务往来和经验交流。我们相信,全方面发展保险电子商务,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保险业的长足发展,使之以全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传播;农业;品牌化
1农产品品牌化的打造与推广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大数据悄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很多活动的基础支撑,人们的信息生活全面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对于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农业,也需要搭乘时展的东风进一步发展自己。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框架之下,农业产出不再是仅仅满足人们温饱的农产品那么简单了,农产品也需要品牌化,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不能再埋头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模式,让传统农民也了解市场需求、思考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另外,农产品品牌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利用新闻传播的力量将农产品的品牌推向市场。在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相比传统的广告和传统的农业宣传模式更加具有优势,而现在的新闻传播也顺应融媒时代而进行转变,由原来的一对多、单向灌输式传播转变成传播的互动式多元化,传统的新闻传播也逐渐放下原有的架子成为了整个信息时代信息大潮当中的一部分,而新闻从传统的业态中积累下来的即时性、真实性、可信度高、影响力大等因素依旧是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优势和硬核所在。所以新时代下如何让农民摆脱完全被动的“靠天吃饭”,便要继续扎根田间地头的同时拥抱大数据,靠拢新闻与传播,着力于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2依靠大数据全面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农产品要进行品牌化建设,最重要的便是质量。农产品本身作为核心竞争力是无论时展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也不会改变的核心因素,不管品牌多么地响亮,宣传多么地诱人,最终吃到消费者嘴里的还是农产品本身,口感如何,营养价值高低,新鲜程度都是只有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如何精准抓住消费者的胃,就要大数据来帮忙了。一个优质的农产品应当从种子的选取、选土的培养、农产品的温度分析、收割的最佳时间等全部运用大数据技术,甚至到最后的包装出售,利用大数据技术全程跟踪分析,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切实保证[1]。在农产品的健康监管体系中,产品安全、品质的优良都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农产品种植、生产到最后的加工和保存运输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大数据监控,保证每个环节都由数据说话。而以上这些为农产品服务和监控的数据源都可以成为产品品牌化宣传的有力内容,消费者可以通过现阶段新闻传播的多次、多向的样态,在不同终端,多次循环地充分了解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本品牌所利用到的大数据是多么地全面多么地专业,多么地令人放心,甚至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因素,让其对产品产生浓厚兴趣进而选择消费。
3结合新闻传播巧妙提升品牌影响力
半年来,县农业局法制信息科工作在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和市农业局政策法规处、信息处、信息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支持、指导下,通过我科人员的努力,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农业信息方面
(一)、积极开展“三品认证”申报工作。
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绿色食品申报工作,对县内其它龙头企业或单位的产地按照条件积极受理,并进行相关业务指导。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绿色食品申报认证的组织推荐工作。目前已申报绿色食品7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个。
(二)、狠抓网络维护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己建好的局工作内网(办公系统网)、局域网、大足县农业信息网三网以及一站通的作用,进一步树立了大足县农业局的网上形象,组织和规范网络建设,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降低了办公费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增进了单位之间和单位内各部门间的联系,基本实现了乡镇、局属各单位、以及涉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文件上报、下达,发电子邮件等无纸化办公,也为各部门之间交流工作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途径,更好造福于民、服务于民。同时信息法制科派专人负责网络的维护与日常的管理工作,针对网络自身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性,采取了密码验证、安装杀毒软件、硬盘备份、文件备份等工作,及时为各科、站、室排除电脑故障,保证了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
(三)、大力实施“三电合一”,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
以电话语音系统建设为重点,依托市农业局信息中心,以“农网广播”和“移动农网”咨询热线进行农业信息服务。
1:“农网广播”
利用重庆市农业局和重庆电信联合开办的“农网广播”11896789咨询热线进行电话农业信息服务。“农网广播”11896789是通过电话网和互联网对接的形式,专门为农业企业、农户和农业系统人员开通的服务热线,该广播热线为用户提供当前农事、政策快讯、劳务信息、市场行情、实用技术、咨询问答等6个栏目信息。“农网广播”推出后,由于其收费低廉(每月仅3元就可不限时拨打),内容丰富,受到本地农户的欢迎。据统计,我县已有少部分农户开通“农网广播”。在县、镇(街道)乡、村各级农业信息服务部门的大力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尝试通过“农网广播”11896789电话热线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今年6月已开通1500余户。
2:“移动农网”
“移动农网”是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和重庆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的,以移动手机为传输载体、以手机短信为主要服务方式,以“三农”为服务对象的新型服务形式。该业务热线为用户提供农网热点、价格信息、市场分析、农业科技、政策快讯、劳务信息、食品保健、供求信息、专家坐诊、预警信息10个栏目信息。农网用户资费:月租费10元(含来电显示),打全市范围内电话网内每分钟0.10元,网外每分钟0.20元,拨打全国长途0.3元/分钟(拨号前加17951),接听所有电话免费,拨打12590110咨询电话每分钟0.10元。发短信点拨农业信息每条0.08元,包月定制单项信息费每月1.00元,包月定制全部栏目信息费每月3元。目前,我局同县移动公司在全县大力宣传“移动农网”。由于其收费合理,信息服务内容丰富,受到本地农户的认可,目前已开通6000余户。
二、法制方面
(一)、加强领导。县委县府在机改中批准我局建立了法制科和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组织结构上给予了保证。我局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农业法制执法工作,明确提出农业局主要工作任务是一手抓法制,一手抓结构调整和科技示范,局长办公会多次专题研究如何加强法制和执法工作,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专题听取汇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二)、积极开展农业法制宣传。我们协同县府法制办把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列入全县普法的内容,全年利用新闻、报刊、流动宣传车、送法下乡等形式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共出动宣传车辆120台次,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印发举报监督电话2000余份。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录像、互联网等形式宣传,起到了警世作用。同时我们加大对广大在职干部、职工、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了干部职工法律素质。在对农资经营者的培训中,局统一办理培训合格证,增强了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三)、加强内部监督和层级监督管理。建立农业执法监督机制,做到执法与经营分开,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缴分离,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相分离,增强了执法的公证性,并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先后出台了《大足县农业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农业执法人员手册》、《大足县农业局行政处罚案件审批制度》、《大足县农业局行政执法办案处罚程序》、《主办人员责任制》、《农业行政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备案规定》、《种子生产、经营、备案、证照管理有关规定》等制度,并严格遵守。经市政策法规处同意农业执法人员必须经市、县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办理执法证件。今年以来,我局将贯彻实施《重庆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重庆市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暂行规定》,推行执法责任制作为依法治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县农业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合法、证据基本做到了充分性、客观性、真实性、合法性,文书标准化、处罚时均告知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执法人员做到了持证上岗,文明执法,案件处理基本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今年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
(四)、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坚持依法办事。执法必须要自己首先懂法、守法、依法办事。我们做到了能不收费的坚决不收、收费有依据、不乱收费。严格推行“五公开”(审批内容、审批程序、审批条件、审批时限、收费标准公开)和“一站式”服务,方便了群众。今年未发生一起违法审批行为。
三、下半年的打算
1、加大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要对照差距,加大农业法制宣传力度。农业法律、法规纳入了我县普法的内容,要近一步制订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创造性地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自觉遵守、贯彻实施农业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在短视浮躁的国内艺术市场上,一个艺术博览会能够走过9年实属不易,如今又要面对国际顶级艺博会对中国市场的虎视眈眈。在走过了学习和模仿的阶段之后,已经9岁的“艺术北京”正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从价高到量多
看到今年的成交数据,“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非常兴奋,因为他看到了他最期望的结果:不是由几个天价成交撑起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成交额,而是成交作品数量和成交率的大幅提升。这意味着市场的“底座”正在变得越来越扎实。
据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AMRC)公布的统计数据,“艺术北京2014”博览会参展机构数量超过180家,参展作品达到3000余件,作品销售火爆,销售作品数量达到 1000余件,成交率同比提高25%。成交作品均价为15万元,5万元至30万元价格区间的作品成交最为活跃。博览会现场也有不少作品高价售出,一些西方大师油画作品成交活跃,当代水墨画家李津的作品售价达到400万元。96%的展商有成交,超过50件的外国艺术品售出,连续参展的画廊销售表现更为优异。
“有更多的人在购买艺术品,这要比几个亿万富翁买了几幅很贵的画有意义得多。”董梦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以前博览会我们看到的都是老面孔,所有画廊都在等着那几个人来,如果他们不来大家就会心慌;但现在,有太多的新面孔了,不断有惊喜。”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诚品画廊等好几家画廊在4月30日晚上VIP预展的时候,所有参展作品就都(卖)没了。”董梦阳说,很多画廊都是临时又调来了一批新的作品。另据介绍,大未来林舍画廊、 空间站、凯撒贝塞什艺术中心、沁德居艺廊、亚洲当代艺术中心、东方文华画廊、玉衡画廊、季节画廊、新氧艺、龙门雅集、天线空间、凤凰艺都、筑中艺术空间、美博文化、锦一空间、古风堂、蛙人艺术、名典画廊、敬贤斋等多家画廊的展品也几乎全部售出。不仅展会现场成交喜人,会后成交的意愿也十分强烈。
“让世界五分之一的人爱上艺术是件伟大的事情”
艺博会是源自西方的艺术市场模式,中国本土的艺博会拓荒者们也是借鉴着西方的模式在中国进行着探索,慢慢成长。但是,当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规模已经开始问鼎全球时,我们也需要去思考,本土艺博会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因为如果一味拷贝巴塞尔,巴塞尔来了你怎么办?
从董梦阳创办“艺术北京”伊始,就以“立足本土、完整亚洲”作为目标和准则,9年时间过去了,董梦阳说他走过弯路,但现在“我越来越确定我不能再去看国外的博览会。”
“完整亚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理想,但在完整亚洲过程中,我们需要首先去完整中国。刚开始我们确实有点舍近求远了,现在我们应该把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力量整合起来,然后一点点地辐射亚洲。当然,未来我希望‘艺术北京’是一个亚洲形象,人们一想到亚洲的艺术,他能想到北京,就像你提起欧洲艺术会想到巴塞尔,提起美国艺术会想到纽约一样。”他说。
“北京在全世界太有名了,太有影响力了,但是我们也有很多东西是滞后的,我们办过奥运会,奥运会绝对是国际顶级水平的,但我们的艺术并不是。艺术无法脱离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我们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艺术的提升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一旦觉醒,那将会是改变世界的一件事情。”董梦阳说,让世界五分之一的人爱上艺术是件伟大的事情。
对话“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
以画廊为主的一级市场会平稳成长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报名参展的画廊和艺术机构数量超过了300家,但最终还是保持了去年的规模,拒绝了100多家的申请。为什么不适当扩大一下规模?
董梦阳:从商业角度讲,扩大规模确实意味着赚很多钱,但是盈利的念头没有压过我对品质追求的念头,一些画廊在品质上还是多少有些欠缺。当然,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们团队能特别纠结于到底该让哪些画廊进来,那意味着我们真的到了可以扩大规模的时候。
《中国经济周刊》:我在现场看到了很多年轻的面孔,很多画廊也有这样的感受,客人正在越来越年轻。您觉得年轻藏家和买家,和他们上一辈的藏家有什么不同?他们正在给艺术市场带来什么变化?
董梦阳:新藏家和老藏家确实非常不一样,有两个非常大的不同:一是他们更多地接受了西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因此,他们的审美和老一辈人有很大不同;二是他们几乎没怎么经历过纸读时代,他们是在互联网上长大的,他们更适应从互联网上感知艺术,所以现在很多画廊正在积极地用互联网和社交化的方式与买家藏家沟通,也出现了很多艺术电商。这些年轻藏家大部分30多岁,正在慢慢成为社会的中坚和主流,艺术市场也是这样,任何人都无法忽视他们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