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一体化采购管理

时间:2023-08-01 17:08:17

导语:在一体化采购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体化采购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企业财务 精益化管理 管理体系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益化发展

Jeffrey K. Liker(2004)通过对丰田公司20年的研究中,归纳出了精益制造的14项原则,构建出丰田生产方式在全球各地工厂实施的基础。在《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一书中,建构了丰田模式的4P,将14项原则区分成立4大类――理念(philosophy)、流程(process)、员工/事业伙伴(people/partner)、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如图。

精益化管理理念是对精益化生产方式的总结与衍生,因此,精益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也应该建立在精益化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一般来说,精益化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精益化的战略理念为基础

企业都应有一个优先于任何短期决策的理念和目标,并作为其他原则建立的前提,这是企业的战略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作为实行精益化管理的企业,更应积极主动的将精益化的理念充分灌输于企业的员工,并以此作为员工努力的方向,和评估员工工作的标准之一。

2.设计高效的管理流程

实施精益化的企业,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流程。高效的管理流程也不仅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更要从思想上出发,努力将各项管理工作计划中,闲置或是等候他人工作的时间减少到零。

3.“拉动式”的管理

精益生产采用的是一种“拉式”系统,其核心是准时生产制JIT(Just in Time)。在精益化管理中,这种“拉动式”的管理应当表现为:根据组织管理的目的确定各项管理工作的内容,以确保在适当的时间提供恰到好处的管理成果。

4.以人为本的管理

精益化管理崇尚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一专多能,使员工置身于一种企业主人而非雇佣者的环境中,变过去那种上下等级森严,彼此相处紧张的人际关系为上下互通、互相协作的人文气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全面质量管理

高效率、无废品、零库存、低成本,以及良好的人际氛围是精益化管理的目标。持续改善是精益生产方式的一大支柱,因此,在精益管理中,对于质量的管理也应该追求全方位的考量,生产、经营、组织等各方面的运行都应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已达到对管理的全面控制。

二、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意义

根据前述对财务管理理论和精益化理论的概括和总结,笔者将从财务管理通用理论方面对企业财务管理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意义进行论述。

1.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进行各种方式的融资以保证其资金链的持续。但是企业资金的需求量缺失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难以掌控的,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生死存亡,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其资金链发生了断裂。而精益化的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中的一大目标,就是以企业生产管理目标为依据,合理的确定其资金需求量,并良好的处理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其资金的良性运作奠定基础。

(2)资金运用管理。成本领先战略,是很多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常使用的战略,但并非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将成本领先战略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方面,很多企业只是注重在成产过程中抓成本控制,但在成本的控制与核算中又缺乏经验和有效措施,从而使成本信息不详细,给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带来困难。而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宗旨为减少一切不合理的支出,精益化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的控制范围跳脱简单的生产流程,而对企业的一切财产物资资源,都纳入成本控制的范畴,确定合理的使用量,全面减少浪费。

(3)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目前,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依据,依然是企业的利润,而要使企业收益的增大,除了控制生产成本的支出之外,另一方面,将是收入的提高。企业收益的来源中,很大一部分是其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精益化的生产管理,能有效的控制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那么在营销模式上的,精益化管理理念的运用,也应该建立在消除改变不必要或是低效的营销手段,使得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能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降低了营销成本,也降低了市场风险。在另一种角度上看来,也是提高产品或服务收益的一大方式。

2.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无论是从宏观环境的必要性分析,还是从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精益化的财务管理改进,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1)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深化。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对实现整个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对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供应链各方面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益化提供了畅通的信息平台。

(2)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使企业的企业以财务管理创新为基点进行改革。除了ERP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加强,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理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的管理、会计核算方式等财务管理领域的深入探索改进,使企业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构建快速反应机制、预警机制这些都已经逐步的被企业财务人员所认识。

(3)精益化理念的不断深入。从生产到销售到管理,从领导到员工,精益管理的思想已经慢慢为企业所认知和接受。业务流程再造、企业组织机构扁平化,物流管理的流畅性强化,都是精益思想在企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典型,尽管在很多企业,这些改变都是细微而不成系统的,但是思想上的转变,将为进一步的企业精益化改制奠定良好基础。

三、企业财务的精益化管理体系

1.资金筹集管理

资金筹集,是指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对多种渠道筹措与集中资金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资金筹集的精益化改进,主要包括全面预算概念的确定,筹资方式的多元化选择等。

(1)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资金需求量确定的基础就是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管理进行精益化改进。预算管理的精益化,要求全面考虑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客观评价企业,为经营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企业应该制定一整套预算工作流程,包括预算的编制、跟踪监控,分析,以及调整等各个环节。可以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项的指标,由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指标,最后根据各部门指标确定总体预算,如此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循环修改,不断完善企业预算体系。

(2)筹资方式的选择。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的外来投资急剧减少,加上银行信贷的复杂要求,使很多企业越是遇到严重的危机越无法有效保证其资金链的正常运作。因此,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形,选择正确的预测方法,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限,以及应收账款占用比例。同时,企业如果想要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就必须努力增强信用意识,同时规范自己的开户行为,实行基本帐户结算制度。使存款、贷款、结算,以及经营活动都置于银行监督之下。精益化的筹资管理,是应该柔性化的运用各种筹资手段,并全方位的处理好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企业筹资渠道构建良好的环境。

2.资金运用管理

资金运用,是指企业为保证生产与经营目标的实现,对生产经营中及时而有效的运用企业资金进行管理的活动,精益化资金运用管理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成本的控制和持续降低;资金柔性化运用以及存货的合理控制。

(1)成本控制与持续降低。精益化管理要求减少浪费,这在成本管理中主要体现在成本的控制和成本的持续降低。而要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首先应做到成本管理制度的精益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在成本的会计核算方式上, “应当尽可能不重复地将企业员工的劳动成本按照价值流进行分配,应当尽可能将提供共同服务的只能部门的成本按照显著属性划分并直接计入各个价值流中;应当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应当对诸如废次品、返工情况等进行跟踪,应当持续有效的控制存货。”而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应该以整个价值流为核算对象,“核算内容是整个价值流中的所有耗费,而且所有成本都是直接成本,价值流之外的成本则不包含在其中,其目的就是为管理者提供相关的、准确的、易懂的成本信息,以管理和改善所控制的价值流活动”。

(2)资金运用柔性化。精益化的资金运作强调资金运作的柔性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分析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的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财务部门在资金使用上,应使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有效配合;再次,应准确预测资金收回与支付时间,降低付款时间差距引起对现金大量占用的风险,使收支平衡,资金充足。

(3)存货的合理控制。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资金周转率指标相关,而在企业流动资金中存货资金占用量是比较大的,这部分资金占用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企业还必须承担必要的储存费用及承担可能的降价风险,因此压缩存货资金占用能较大的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压缩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占用,在生产中积极引入“准时生产制”(JIT),准确计算生产周期,缩短备料周期,各种零件的加工进度要同步进行,防止过多的不配套零件长时间地堆放在车间而占用了资金。企业也应及时清仓查库,减少库存。

3.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

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是指企业对有效的回收资金,以及对资金合理分配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包括销售管理,以及利润和资金回收的分配。

(1)销售管理。James.P.Womack和Daniel .T.Jones在《精益思想》中指出:精益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拉动原则。”而拉动的本意是按需定产。在销售上,则可以理解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销售手段”,因此,企业的营销手段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及时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改变其营销方式,并根据市场细分原则,设计精确的销售物流设施布局决策,然后再决定具体的运作方式。

(2)财务管理流程精益化。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效率一直都是财务部门面临的紧迫问题。然而,纵观财务部门的工作情况,大量财务报告被束之高搁,预测分析报告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最近一项对消费品制造企业的调查显示 最富有效率的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是最差财务部门的9 倍,而且财务报告的编制时间也相差甚远。 例如,“欧洲大公司制作年报平均需要100天,最快的公司只需55天 ,而最慢的则需要200天左右”。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由于财务部门的职责不明确,专业化程度不足。复杂的财务运算流程造成低下的财务效率,是我国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遭遇的“瓶颈”,而精益化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部门的正确应用,使财务部门的各个层面上减少组织内部的各种浪费得到系统性的解决。

四、小结

本文以财务管理的本质为起点,概括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并结合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有关原则和特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益化发展将是一种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另外,又从企业财务管理精益化改善的必然性,以及可行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精益化,将是可行的,更是必然的。最后,依据财务管理理论中对财务管理通用业务的内容划分,以资金的筹集为起点,到资金利润的分配,以及整个财务工作流程的改进,分别提出其精益化改进的策略建议,探寻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精益化改进的大致方向。

参考文献:

[1] Jeffrey. K. Liker.丰田企业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M].2004

[2] 白胜.论精益管理会计[J].财会通讯,2007(05):21―22

[3] J. P. Womac, Daniel Jones. 精益思想[M].1996.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

第2篇

[关键词] 供应链协同;协同采购;制造企业;物联网应用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0. 030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57- 03

1 引 言

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制造型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并非劳动力成本的高低,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引入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才是制造型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直接影响到制造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和公司获利能力,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状况。制造企业如果能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协同及与外部供应商之间的协同采购,才能实现与供应链上采购合作伙伴步调一致,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有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采购运作成本。由此可见,制造型企业进行采购管理的变革,引入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理念,开展协同采购,对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实现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供应链协同与协同采购

供应链协同是指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在向最终需求客户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创造出大于各环节价值简单总和的供应链整体价值,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链协同要求节点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和知识创新成果共享;要求各节点企业树立“共赢”意识,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努力;要求合作伙伴在信任、承诺和弹性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合作。[1]供应链协同由2个方面组成:企业内部的协同和企业间的协同,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供应链协同一般是指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2]

采购已成为制造企业降低成本和进行战略调整的供应链管理重要方面,传统采购的重点放在如何和供应商进行商业交易的活动上,特点是比较重视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多个供应商的比较,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传统采购存在信息私有化、非共享,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对于质量和交货期进行事后把关等问题。

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即协同采购与传统采购是不同的,它更强调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间的合作共享与协调机制,强调供需信息的高度、及时共享,强调用系统的观点来审视整个价值链,最终客户的需求和整个价值链的增值,企业间协同采购运作过程如图1所示。

3 制造企业协同采购模式

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是其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文传统的企业采购运作过程可以看出,传统采购管理中的采购重点主要集中在物流运作方面,而协同采购增加了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的频率,将采购重点由物流运输扩散了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通过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共享,缩短了采购周期。以制造型企业协同采购的参与对象为分类依据,可将制造企业协同采购模式分为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模式与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模式。二者在协同参与对象上可进行区分,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主要发生在制造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对象可以涉及到企业在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合作伙伴以及同产业企业。

3.1 制造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模式

企业进行高效的采购行为,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企业的采购、生产、仓管与财务部门等的统一规划、实施、管理,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通过采用erp等先进采购管理模式来增强企业内部协同采购能力,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内部采购物流与生产业务流紧密结合,进而形成快速响应的企业内部协同采购业务处理流程。

3.2 制造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模式

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即企业间的采购一体化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是指制造企业同产业或不同产业企业间为有效发展采购服务,降低多样化和高采购配送成本,联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批量采购,利用其他企业已有的物流系统或联合建立新的配送中心,建立协调统一的采购管理运营机制,形成一种通过集中采购而降低成本的采购系统。制造企业与其他制造商或第三方物

流的协同采购合作就属横向一体化采购。而纵向一体化采购是供应链上不同阶段企业相互协调,共同合作形成的使产品迅速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转移的采购系统。纵向协同采购的主要形式有供应商—制造商、制造商—分销商、分销商—零售商之间的采购协作。纵向一体化采购的目标主要是战略层面上建立协同采购的联盟,增强采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相互信任,共享采购供需信息,共同制订采购策略,降低“牛鞭效应”带来的庞大库存,降低各自独立的采购成本,使整个供应链上的采购成本同时减少。协同采购一方面通过集中作业来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追求采购的效率,即通过企业间的协作,提高采购业务响应速度,使商品能迅速从上游企业转移到下游企业。

联合库存管理体现了供应链上以核心制造商为中心的纵向一体化采购思想。联合库存管理克服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的局限性,规避了传统库存控制中的牛鞭效应。如图2是企业外部协同采购(纵向一体化采购)与联合库存管理的一体化策略。

企业外部协同采购与联合库存管理和传统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库存不同,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使供应链采购过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2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采购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采购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相邻节点企业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采购与库存管理由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变为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4 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  物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制定并正式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协同采购模式的变革。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逐步应用,协同采购效率得到了提升,物联网的物品主导性质节约了大量的采购人力资本,降低了采购成本。目前,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管理日益成为协同采购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物联网是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物品电子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3]通俗地讲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目前我国关于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物联网关键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的理论研究。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4]

4.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是物联网中重要技术之一,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射频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标签、阅读器、天线是射频识别技术的主要构成部分。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射频识别具有无须人工干扰,可使用于各种恶劣环境的特点,可用来追踪和管理几乎所有物理对象,所以制造商非常关心和支持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2 传感器技术

要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仅有射频识别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传感器技术。由于物联网通常处于自然环境中,物联网对传感器技术要求较高,传感器要能长期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传感器是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传感器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与识别功能,能对被测的原始信息进行准确的捕获和转换,从而实现准确的测试与控制。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如果输入的信息失真,将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传感器是进行信息有效采集与转换、形成准确输入的保证。

4.3 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它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网关技术、组网技术等。其中机器对机器技术(m2m)是物联网实现的关

。m2m指所有实现人、机器、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同时也可代表人对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 to 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 to machine)之间的连接与通信。m2m技术可以结合远距离连接技术(如gsm、gprs),近距离连接技术(wifi、bluetooth、rfid 等),以及基于gps、无线终端的位置服务技术等,用于监测采购物品安全、采购物品质量控制、采购物品运输跟踪等领域。

目前,上述物联网关键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是物联网环境下协同采购管理研究的热点。从感知、传递以及采购应用层面进行剖析,其物联网的架构如图3所示。

5 结 论

在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制造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进行协同采购管理,加强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协同合作是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制造企业需意识到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内、外部的协同采购管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才能不断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翠华, 任金玉, 于海斌.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j]. 系统工程, 2005(4): 1-6.

[2]张芳芳, 李兆花. 供应链协同研究方法综述[j]. 物流技术, 2012(7): 118-121.

第3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进行天津临港湿地公园运行项目的尾款催欠工作,通过多次向天津临港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发送催款函及与相关项目经理孙娜沟通等方式,于2020年6月完成了全部尾款的催收工作,并于6月底将下家天津畅霖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欠款支付完毕。

2、进行津沧高速静王收费站MBR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的日常巡视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津晋高速收费站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巡视各个站点的设备运转情况,对于津港收费站设备舱进水设备进行了维修工作,汉港收费站设备进行了自动化运行的维修工作。运行至6月底时,津港收费站设备舱再度进水,进水原因是反洗罐漏水,现等待具体解决方案。

4、负责成果转化部安全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2020年上半年配合经营管理部完成整个工程技术中心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配合张麟完成替代碳源项目钢结构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每月进行安全月报的申报工作。

5、负责成果转化部的项目采购管理工作,在上半年完成了大众污水转运项目的简易公开招标以及直接谈判工作;SBR小试项目、水解酸化中试项目、津南厌氧氨氧化生物池系统PAM、磁粉等药剂采购项目、津南厌氧氨氧化生物池系统PAC药剂采购项目的直接谈判工作;京津合作示范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项目的竞标前谈判工作;京津合作示范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项目的投标工作;西青泵站调试污泥转运项目的直接谈判工作。

6、西青泵站一体化项目的调试工作:已完成对三个站的投泥工作,设备已联系厂家进行自动化调试,浮球高地液位以及PLC模块均进行了调整,目前已自动化运行了5天左右,后期将观察自动运行是否正常,以及水质情况的检测工作。另外还要安排现场的安全改造工作,包含防雷池体二次接地改造、安全护栏安装、走道板连接、操作点位铺设花砖、池体上安装照明等工作。

7、能力提升学习。管道作业文件的编制。

8、临时性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津沧高速静王收费站MBR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的日常巡视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12月份将运行满一年,进行质保款的结算工作。

2、继续津晋高速收费站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的巡视工作,9月份设备质保到期,进行项目的完结及尾款的清算工作。

3、继续成果转化部安全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4、继续成果转化部的项目采购管理工作。

第4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采购管理 研究综述

0 引言

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出现许多系统化的项目管理创新模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做一综述,比较分析国内外项目采购管理的异同及特点。并分析每年工程项目采购研究的角度变化,找出国外研究的方向与趋势。

1 国外工程项目采购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层出不穷,总结出国外的研究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项目采购管理模型研究、管理效率方向研究、采购行业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1.1 管理模型研究

有三类学者在管理模型领域做了相关研究。首先是Alhazmil T,Caffer RM(2000),运用价值工程方法与层次分析法(AHP),初步建立了一种工程承发包方式选择采购模型[1]。DB方式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James ERJ等研究(2000)了承包商对于DB方式的适应能力[2]。

1.2 管理效率方向研究

Gransberg D D,Molenaar K(2004)研究了采用DB方式的78个项目实例,对其采购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3]。

1.3 Singh D,Robert L K T研究如何借助计算机系统建立模糊决策模型来评估潜在承包商能力,基于模糊理论提出选择承包商的模糊决策框架图,为运用计算机建立选择承包商的模糊决策模型奠定了基础。

2 国内工程项目采购研究现状

国内对项目采购研究很多都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研究趋于多样化。总结起来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

2.1 采购供应链管理研究

蔡延东(2004)针对汽车行业讨论了项目开发中采购管理的重要作用,提出在一体化供应链下项目采购管理中对供应商管理的战略模型[4]。韦芳(2013)针对施工企业面临的物资管理问题,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入手,提出了经供应链的理念和方法与采购管理相结合共同探索物资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5]。

2.2 成本控制角度

李峰(2013)分析了采购成本控制对石油企业的巨大影响,从物资采购成本影响因素出发,就如何控制我国石油企业采购成本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提出了基于采购流程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6]。薄传华(2013)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石油石化企业的特点出发来分析当前的物资采购在归口管理、采购人员、采购渠道和方式、物资价格等方面还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刘长军介绍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具体有供应商的选择和企业与其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采购过程中尽可能地利用第三方物流等。企业与其供应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2.3 采购管理模式角度

李洪河(2005)以建筑市场为研究主体,提出建筑施工企业宜采用混合制采购管理模式,并根据物料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和供应风险进行分类,确定项目部的分散采购范围。李智宏(2013)针对公路工程施工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模式现状,将公路工程物资管理可归纳为计划管理、仓储管理等业务流程。

2.4 采购绩效评价角度

杨春燕以某工程项目采购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造综合评价模型,建立评价集和评价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并形成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项目物资采购绩效评价方法。

3 国内外研究评述及发展方向分析

第一,从研究方法看,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等。国外研究的实证分析较多,通过调研企业的具体数据进行标准量化研究得出结论,习惯于从量化分析结果中验证理论的可信度,为企业提供了可靠依据;国内注重研究方法在行业特征上的创新。

第二,从研究效果看,国外的先进采购管理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工程采购方式的研究也就主要集中在DBB,DB等模型方面,国外研究中比较注重数据量的积累,通过数据的整理,文章结论的说服力强,较客观。但对不同行业的采购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较少。相比而言,国内学者研究特点侧重于定性的分析,缺少定量的研究。在采购方式方面,研究趋于多样化,这种状况可能与中国的国情与教育环境有关。

第三,从研究趋势看,工程项目采购研究从2003以来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主要的研究行业分布在传统工业领域、能源行业。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文献综述整理分析,我们了解了当前在国内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理论。在比较其研究长处的基础上,指出该领域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做好物资采购管理有利于降低项目的整体成本,提升经济效益。项目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效的项目采购管理是保证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如果项目采购不当或管理不善,所采购的产品达不到项目要求,不仅会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还会降低项目的预期效益,甚至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健全的项目采购管理工作可以降低项目成本、避免合同纠纷、保证按期交付并防止贪污浪费。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日益深入,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也越来越多,如何实施有效合理科学的项目采购管理是每个企业的必修之课。

参考文献:

[1]Alhazmil T,Caffer R M.Project procurement system selection model.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0 126(3):176-

184.

[2]James E R J,Mark O F,Jennifer R.Design/build methods for electrical contracting industry.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0 126(1):15-22.

[3]Ibbs C W,Kwak Y H,Tzeyu N,et al.Project delivery systems and project change:quantitative analysis.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3 129(4):382-387.

[4]蔡延东,林少培.一体化供应链下的项目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管理战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1):100-

106.

[5]韦芳.解析供应链管理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措施[J].价值工程,2013(19):34-35.

[6]李峰,王斌.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3(5):60-64.

第5篇

关键词: 工作过程 《采购业务实训》课程 教学设计

1.引言

《采购业务实训》是继《采购管理》理论课程之后的实践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实训教学的设计必须依托真实的企业采购情景来进行。在教学改革前,我校实训的内容安排都是用企业案例来进行分析,学习案例中采购经验,但这种方法不能体现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同时,教学方式也比较呆板,和理论课堂教学差不多,不能体现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在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物流专业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设计,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建立项目式教学课程,并通过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2.课程定位

《采购业务实训》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主要面向生产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培养能够从事物料采购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该实训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坚实的物流岗位群职业通用能力,同时作为物流岗位重要的节点技能课程,该实训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职业岗位技能。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特征就是工学结合,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本课程通过“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力。具体如表1所示。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中,教学团队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并与企业的专家和业务骨干一起探讨、分析物料采购管理相关岗位职业需求。课程以“助理物流师职业标准”为依据,围绕企业采购岗位的职业需求,以企业采购工作流程为逻辑主线,以物料采购的真实活动任务为载体,进行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课程设计突出工作过程,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做学结合”,掌握工作任务中需要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最终达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教学设计的总体架构是:采购管理岗位群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课程能力目标—够建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方式—建立多主体、多指标、多样式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

4.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任务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完全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以适度够用为选取原则。在教学内容的排序上强调针对工作过程的行动顺序来安排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选取行动领域,选取若干个基本工作任务,通过设置不同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进而实现熟练掌握将来所从事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能力的要求,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一体化。《采购业务实训》教学任务设计如图1所示。

5.“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设计

注重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是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很重要一部分。高职学生初次就业为基中层岗位,这种就业特点决定了学生毕业后要有较强的实践即动手能力,而不是掌握大量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培养学生技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组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既注重教又注重学,才能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反思,调动潜能,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寓教于学。只有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采购业务实训》课程是在《采购管理》课程之后的实训课程,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更强调实践和实际操作。《采购业务实训》课程在物流专业教学团队的共同参与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通过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以“任务5签订采购合同”为例进行教学过程的说明,见表2。

6.多主体、多指标、多样式的过程性能力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基于能力的课程,但基于能力的测试似乎是能力教育的弱点,也是我们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设计与建构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核心所在,但是能力本身是知识、技能及态度的组合体,因此能力表现在课堂的方方面面。过去老师通过试卷成绩来考核学生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能力课程的需要,采用多主体、多指标、多样式的过程性考核是能力课程的考核改革方向。下表3是本课程的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多主体、多指标、多样式的过程性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具体情况,准确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由于学生全程参与,各工作过程学生都能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设计及过程式考核,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与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专业项目的实训,学生学到了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核心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结语

《采购业务实训》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通过一年的实践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安排,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多主体、多指标、多样式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的设计,适合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纪雯,张云芳.基于工作过程对《物流采购管理》课程设计的认识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1(04).

[3]王莉方.对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几个问题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1(15).

第6篇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和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形成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采购平台,实现需求计划提报简单直观、采购过程规范快捷、配送服务高效优质的目标。

【关键词】电子商务 超市化采购 计划及需求管理

伴随着集中规模采购规范及降低采购成本支出、和供应商形成一体化的战略伙伴关系要求的背景下,物资超市化采购业务效益越发凸显。按照“以ERP为主线,ECP负责与供应商交互”的原则,依托信息化手段完成物资超市化采购管理各环节紧密衔接,构建覆盖合同签订和履约全过程管控的交互平台,着力提高合同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1 概述

电子商务平台、ERP系统是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主要系统,承担了物资计划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到货验收管理、库存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支撑。

1.1 电子商务平台概述

通过电子化的采购寻源、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等手段实现采购模式与方式多元化、合同执行可管可控化、供应商协同一体化、决策支持科学化等转变,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好的物资供应保障与服务。

1.2 ERP系统概述

ERP系统业务范围覆盖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满足电力企业价值链上相关业务管理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管理要求。

2 超市化采购设计

2.1 业务流程设计

超市化采购是合同执行策略的一种,基于寻源采购管理,通过前期需求分析,明确寻源物料类别,以物资采购量、采购金额比重大的物资作为寻源主要对象。在协议期内,供应商可针对寻源物料更新具体商品的规格型号、价格、配送及服务信息,形成最终的超市化采购目录,供电力企业需求部门通过目录进行商品选购,如图1 。

3 电子商务平台与ERP系统功能设计

超市化采购,主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ERP进行交互实施。具体功能分工如图2所示:

4 电子商务与ERP系统接口集成设计

4.1 应用集成方式

根据对电子商务平台和ERP系统办公用品超市自助采购集成需求分析,接口采用应用集成方式实现,主要涉及电子商务平台与ERP系统。为保证系统接口边界划分清晰和业务的连续完整性、信息安全性,应用系统集成采用企业服务总线实现应用集成,接口集成额数据通道采用ESB两级级联的方式,数据传输性能稳定。

4.2 应用集成架构

电子商务平台与ERP系统接口共分为四类,分别为电子商务与ERP(国网)集成接口(国网ERP提供服务)、电子商务与ERP(国网)集成接口(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电子商务与ERP集成接口(ERP系统提供服务)、电子商务与ERP集成接口(电子商务提供服务),如图3。

5 效果

目前,超市化采购业务已经成功上线,功能运行稳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和ERP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流程统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的物资超市化采购业务管理,有效地解决了采购物资标准不统一和采购效率低的问题。随着超市化采购业务流程不断的完善,目前超市化采购已涵盖的物资采购业务范围包括: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劳动保护用品、零购固定资产、项目物资、生产运维物资等共31个物资中类、255个物资小类,极大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物资集中采购效率。

6结束语

随着电力企业资集约化向纵深发展,越发体现了信息化集成的重要性。电子商务平台超市化采购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并降低业务跟踪费用,还能提供图形化物资电子目录,实现需求计划提报简单直观、采购过程规范快捷、配送服务高效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物资采购效率低的问题,大幅度提升了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萍.ERP环境上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J].管理现代化,2011(04).

[2]毕子健.电力物资管理ERP系统设计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11.

第7篇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药品采购管理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围绕总体工作思路,,本着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继续强化乡村一体化管理、县级医院管理以及督导检查,认真落实各项计划内容,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促进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和全面提高。为使药品采购办公室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化乡村一体化管理

1、积极推行 “县镇村一体化,医生进农家”模式,将县镇村卫生组织融为一体。实行统一人员培训、统一药品配送、统一公共卫生考核、统一新农合政策实施、统一业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充实一些具体措施内容,可添加,*月组织培训;药品配送的方法措施)

2、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鼓励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积极探索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通过整体托管、重组、联合办医、团队帮扶、城乡对口支援、区域协同医疗、组建医院管理集团、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有效形式。(充实一些具体措施内容,可添加**医院与**医院结对子,与**外地医院建立帮扶关系、合作关系等等)

二、加强县级医院管理

1、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推动城乡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纵向流动的制度化、稳定化,加强县乡村区域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和协调,促进纵向管理的机制创新,使县级医院与城市大医院对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辐射,建立完善县乡村一体、上下联动机制,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2、建立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的信息支持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管理、县乡村互通互联的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为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建立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从分级分工、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居民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合理就诊流程出发,统筹规划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沟通,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及时沟通患者诊疗信息,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方便双向转诊。充分运用已经建成的远程会诊系统,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疑难重症会诊等服务,实现城市优质资源与县级医院的互补和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试行患者诊 疗信息“一卡通”和县、乡远程会诊,实现县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效利用。

三、强化监督检查

1、确保药品采购安全。把好药品准入关。

2、严格依法依规采购,规范采购行为。

3、加强对辖区内医疗药品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制。

4、加强对基层机构的巡查,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重点督导。

四、加强科室管理工作

1、制订年度计划,每半年和年底做好总结,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2、每月按时填写工作记录本及相关台账记录本,对 存在问题要有明确的整改措施。

3、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检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以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第8篇

关键词:采购;供应链;关系分析

著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在其经济学理论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市场经济活动中,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市场经济竞争的实质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基于供应链管理人才之间的竞争。在其经济理论中,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式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方法,其参与因素包括供应商、中间层企业和下游企业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之间有以下四个模块进行连接:原辅料的供应、中间层企业的生产计划、多方向的物流协调、下游企业的需求目标。

一、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环节

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板块是关系企业生产经营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性因素。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中,其操作内容有两个方向组成:一是企业内部之间的供应链管理;一是不同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管理。因此,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的基本环节,是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赖以执行的基础。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从单纯的意向性采购向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采购。传统意义中,采购管理体现的是一种职能,而供应链管理中,采购管理体现的是一种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采购需求是企业优化生产的战略性和战术调整

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组织行为中,采购管理不等同于传统意义的采购安排,而是企业有目的、有导向的供应链渠道协调。因而,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模块要从企业的经营战略出发,并进行战术性的管理方向调整。这样的组织化操作使得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本身就具有优化企业生产安排的目的。

从采购管理的战术性安排上来讲,供应链管理可以从企业经营全过程的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性内容协调。因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成为采购管理最实际的工作需求。在现实中,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采购管理大多采用招标平台的操作方式。这是典型的战术安排。

三、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的网链结构组成

供应链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由相关的目标模块进行连接。对于企业来说,这就是各项功能组织模块的网状式布局和健全的过程。对于中间层企业来说,采购管理是上游企业的产品终结,但却是中间层企业生产的基础。一旦中间层企业的生产进行有序的执行之后,其下游的需求企业才会得到最基本的采购管理。

根据供应链管理的网链结构组成,我们可以发现供应链管理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康采恩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经营企业各种资源的需求,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要的产品、服务支持。因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网链结构采购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

四、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关联要素分析

在供应链管理中,其关联要素分为供应采购管理、企业计划、物流管理、需求管理和人力资源的运用五个方面。在这几种关联的要素中,人力资源的运用居于核心的主导地位。因为供应链管理效益的实现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需要必要的具有现代化管理操作理念的采购管理应用。也就是说,在经营企业中,采购管理既需要整体的规划协调,也需要局部的细节操作。

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管理是理所应当的龙头部分。其他的供应链关联要素,从策略层次上讲是采购管理的后续协调管理。因此,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采用和构建双赢的市场目标是采购管理的进阶性操作。

五、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理念强调企业之间与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建立和谐的、战略性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各项资源的有效协调与综合配置,达到提升目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而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采购管理则是协调多级供应链的流通渠道,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战术性目标安排。

参考文献:

[1]莫丽丽:T公司加强采购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曾美莲:关于战略采购对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思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3]党麦玲 王娟娟:供应链集成下的企业采购管理[J].物流科技,2005年第四期.

第9篇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简介

国库单一账户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前提,以完善的

财政支付体系、信息技术和及时的银行结算系统为基础。发生财政支出时,财政资金也不再通过主管部门层层划转,而是在实际使用时由财政部门从国库账户直接划入商品和劳务提供者的账户。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原来各预算单位的分散支付改为集中支付,从而把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有利于财政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管理。

2、 政府采购制度简介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公共部门为了日常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在相关主体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按国际规定一般应以竞争性招标采购为主要方式),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工程及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制度是指有关政府采购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总称。政府采购制度就是约束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以实现公共职能的制度。一般来讲,政府采购制度往往以政府采购法的形式来体现。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由2002年6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4年8月11日财政部的《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及《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组成。政府采购制度的核心是采购合同授予的竞争制度。这一制度要求将公开的招标作为原则性的合同授予方式。根据采购需求和市场供应状况,还可以有其他的合同授予制度,例如像选择性招标、限制性招标、竞争性谈判和询价采购。因为后面这些授予合同方式的竞争依此递减,所以使用的限制条件就越来越严格。合同授予程序的竞争性越强,越能体现当代政府采购制度的本质要求。

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建立一种反腐倡廉机制,使政府采购行为置身于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等全方位监督的机制当中,在公开、公正、透明的环境中运作,有效抑制了公共采购当中的各种腐败现象,有利于维护政府信誉,维护政府官员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就一般意义说,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中,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制度是源头治腐的利器。政府采购制度作为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管住政府“钱袋子”的主要手段之一。政府采购制度建立起购物支付贷款主体、采购物品验收主体和购买主体三分离的制度,由财政统一付款,形成了钱与物、验收与购买分离的相互制约机制,有力地阻止了供给商与采购人的合谋而造成的公共财政资金的损失,促进政府的廉政建设。

二、目前政府采购监督情况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从制度上和财务收支的动作程序上做出了明确、系统的规定,资金运作透明度高,制约机制完善,政府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规范资金使用者的行为,防止利用财政资金牟取私利,促进资金使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防止滋生腐败,浪费有限的财力。 首先,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政府采购的资金按预算拨付,纳入统一账户治理,从而确保受到财政部门全方位的监督。其次,政府采购的支付过程更加透明、便捷。第三,实行政府信息化平台以后,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更加健全。公平竞争不但使各个采购主体之间存在着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同时政府内部也加强了财政、审计等形式的监督,此外,社会公众以及新闻媒介等舆论的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多样化的监督机制能有效地防止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权钱交易、寻租、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有力地推进政府廉政建设。

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加强政府采购监管的必要性。

政府采购是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规范财政支出、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由于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的滞后,在《政府采购法》执行过程中缺乏具体的、规范性的操作规程。因此,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如何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政府采购监管有效的结合起来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职能就更加显现出来。

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监管的建议

1、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逐步将政府采购信息平台与财政一体化信息平台对接。采购平台的业务、数据与财政内部业务系统密切相关,目前的采购业务系统缺少与财政其他业务系统间的交互,预算管理系统内每年的预算批复数据无法通过数据接口无缝接入采购系统生成下年度采购项目;政府采购平台已经生成的中标信息无法导入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需要单位手工录入。根据政府采购的管理和业务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全覆盖、全流程、全上网、全透明”的一体化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采购信息管理平台需要与与财政预算系统集成,获取年度采购清册、项目情况等信息;预算指标与采购计划,中标信息等对接。与集中支付系统互联,可以在支付时直接获取企业信用等级信息;与银行网关集成,获取项目资金拨付情况。

2、强化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各部门各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的同时,要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在部门预算编制之前,修订和公布集中采购目录。凡属于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的支出项目,一律编入政府采购预算,实行集中采购。政府采购预算的安排程序与行政预算管理体制相适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和“二上二下”程序。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是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始,政府采购管理部们应当全程介入其中,个别过程要签署审核意见,财政部门根据人大批复的预算汇总确定各单位具体采购项目的实施时间和方法,还需做大量工作,组织实施,及时发现问题,通过预算的执行来完成“阳光下的交易”,由财政监督变为监督财政。

3、建立动态监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动态监控系统查找政府采购管理重要岗位和重要环节的风险点,依法科学界定每一项权力的权限,完善和规范每一项权力的运行流程,建立健全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监控为主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从源头上预防政府采购领域腐败问题的发生。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减少政府采购领域利益冲突发生的几率。参与政府采购操作、管理和监督的公职人员要将可能产生利益冲突的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全方位评价公职人员执行廉政情况,逐步建立政府采购领域防止利益冲突的预警机制。将政府采购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政府采购电子监察系统,对采购活动各个环节做到网上留痕、实时监控,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努力打造阳光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