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工程质量

时间:2023-08-02 16:37:28

导语:在建筑工程质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工程质量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发展对策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除对构筑物外观、结构尺寸等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测外,其它所用各种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等)及中间产品(如混凝土拌合物、钢筋焊接接头)和工程构筑物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化学成份的检验,均需由专业检测机构完成, 其检测结果是判断其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据。所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工作的好坏(准确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质量评价的符合性。为此,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对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至关重要。

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1、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从目前情况来看,检测市场不管是否已经推向中介市场,建设部和各地建设主管部门都出台了各种文件和措施,规范质量检测行为,明确检测机构应当对检测数据承担法律责任,以保证工程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各种材料产品进场复检的内容(技术指标)不规范

检测单位应按规范、标准规定的进场或出厂检验内容填写委托单,使检测既及时又满足质量控制的需要。有的材料产品规范规定了进场复检内容,规范没有规定的,按材料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出厂检验内容复检。

3、质量检测部门内部缺乏科学系统化管理

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样品检测流程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实际工作漏洞百出"例如在材料抽样检测时,没有按照规范及材料要求抽取相应的样品数量,或者施工单位的样品检测和实际进场材料根本就是两种规格产品,导致实际施工材料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而质量检测人员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够确定所提供样品的真实性"施工单位为应付过关,有时也会用对样品进行特殊加工处理,以满足检测需要,检测人员很难做到对于样品的全程跟踪取样,对此做出的样品检测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4、结构实体检测及验收不规范问题

忽视试块须满足的条件,即养护的条件满足折算的标准养护龄期(20度*28天),即不超过 600 度天,超过的或过低的都不能正确反映结构的验收强度。即不能作为有效试块用于结构实体强度的验收。没有进行标准养护强度的折算,即同条件试块强度乘折算系数(1.1)折算成标准养护的强度,才能按混凝土强度验收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发展对策

1、建立检测信用档案

良好的信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信用档案,包括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等。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是对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是健全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检测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检测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全面建立检测机构信用体系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一条重要主线。完善检测信用管理,建立诚信获利和失信惩戒机制,发挥信用管理调控市场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质量检测信用好的单位,扩大其社会信誉度和知名度。使信用好的检测单位享受到诚实守信带来的好处,使信用差的检测单位体会到失信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的增加。将检测单位的信用作为资质就位、业务增项和行业评估、评比的重要依据。对信用实行动态管理,对发现有违法违规和不良行为的检测单位,坚决要降低等级和清出目录。引导检测单位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检测单位的综合实力。

2、检测机构的内部管理工作要加强

质量检测机构需经常进行计量认证以及 ISO 质量检测体系的贯标工作,并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检测保障体系,把每一项管理工作落实到质检工作的相关责任环节。从建立规章制度、人员配备、设备管理以及分析技术标准化等环节实施强化工作 ;最后形成现场检测、分析数据以及出具检测报告都能够由专人来处理,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就追究其责任,这样就可以保证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公正性。

3、降低政策风险, 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必须加强政策上的引导, 大力推行检测行业类的标准规范与国际接轨, 采用及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 引进及采用国外及国内先进的仪器设备, 加强人员的技术学习。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然而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尽快缩短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以降低检测行业在政策变动上所带来的风险。

4、运行检测质量体系

以建立一流实验室为目标,以《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为依据,对构成质量体系的各个要素进行认真严格的有效控制,抓好组织机构职能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扩大检测项目数据自动采集比率,建立试验室网络监控系统,规范检测工作流程,减少检测工作的主观因素影响,不断完善并有效运行检测质量体系,确保检测工作质量,推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魏德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体系改革之探讨[J].建设监理,2002,03.

[2]龙维务.浅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2007(03).

第2篇

1.1执法过程重程序轻实效

部分执法人员长期凭经验办事,执法过程中重视走流程,没有重视整改实效。监督过程中,按时巡查了,但巡查不注重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发发通知就算,对于整改实效没及时跟进。程序上看似完备,但对确保工程质量上发挥不了作用。有些质监员在执法实践中重罚轻纠,在查处违法案件时,存在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只注重对违法人罚款,忽视办案质量,不讲求行政执法的社会效果,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罚财产或行政警告、责令停工等,这在执法中就产生不了实效。

1.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很强的技术性,因此往往需要质监人员具备一专多能。质监员不但要熟知质监法律法规,还要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技术设备,监管新的领域。但目前乡镇一级的工程质监员素质参差,有些专业法规不熟悉,未能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有些专业不符,缺乏专业判断能力;有些人员特权思想严重,执法过程中态度蛮横粗暴;有些欺善怕恶,选择性执法,甚至利用自身的权力在监督过程中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等。

1.3自由裁量权被滥用

自由裁量权普遍存在于行政执法实践中,它有效增强了执法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但个别行政执法人员在办案时受自身思想素质的影响。或存在办“关系案”,“人情案”的情况。也有由于法律知识水平不高的因素,导致把握不准确,致使“重过轻罚”“轻过重罚”“过罚不相当”,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

现阶段是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与提升质量品质层次的重要阶段,完善行业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或杜绝工程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是每个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员的神圣职责,笔者认为,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2.1建立稳固统一的执法制度

统一执法需贯穿建设工程整个管理流程,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执法过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就是勘察、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材料等单位机构的安全质量责任一应俱全;全过程就是招投标、承发包等市场经营行为和安全、质量、材料行为纳入统一执法;全覆盖就是大小规模工程、高低资质企业、各种类型工程一览无余。通过统一执法促成工程项目整体的有效监控。

2.2建立完善的防范和查处工作体系

通过政府监控、市场调控、现场预控,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防范体系。政府监控层面,实施机构能力考核和人员等级考核。强化网络化在线视频监管,形成政府监控管理链。市场调控层面,通过健全协会能动机制、质量事务所评估机制、保险介入的诚信机制,实现工程现场、保险市场、建筑市场之间联动,形成市场调控服务链。现场预控层面,审图机构对图纸负责,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检测机构对来样负责、对现场检测对象负责,监理单位对业主负责、对整个工程负责,形成现场预控监督链。

2.3建立动态和突击检查的监督制度

目前,一些工程为赶工期,采用连轴式不间断施工。到了晚上,往往是工程监督的薄弱环节。尤其是一些政府道路工程,有些需要进行软基处理,一些施工队,利用晚上施工,抛石的材料等级达不到施工图的要求,或者人为减少桩的进尺,偷工减料等。这些行为,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质监员要适应工程施工的节奏,采用动态和突击检查,提升执法的震慑力。通过科技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视频监督,24小时在线监控监督。

2.4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执法严明的人员队伍

即使是完美的制度,关键还是需要人来执行。因此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一支技术过硬、廉洁务实的监督队伍。人员的培训,最起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二是廉洁道德的培训。法律法规,是每位质检员执法行为的准绳,如果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就没法及时对违法行为及时作出处理或造成执法失当。除此之外,质监员还要熟悉一些行业性标准,对违法行为做出专业的判断。其次是廉洁道德培训,每个质监员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探头,工程质量必须在资金投入之下才能得到保证。因此在利益驱动下,质监员极易成为施工单位糖衣炮弹袭击的目标,导致执法过程中显失公平。加强质监员的廉洁性教育,一方面需要自身自律,道德约束。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健全考核制度,探讨从违法罚款中给予发现问题和无私执法的质监员奖励。有了奖励保证,质监员就无需冒风险和埋没良心地在执法过程中收取好处费。

2.5建立村级质量监督制度

在中小城镇,由于现行制度不完善,农民的建设行为一般在得到村一级基层组织同意后,便自行开展。由于这些行为面积广,造成执法和监督困难,农民自行建设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城镇建设行为经常处于一种镇一级部门无暇监督,村一级部门无力监督的尴尬局面。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村一级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完善对农村建设行为的监督。建立谁批准,谁负责的溯源制度,努力将农民的自建行为纳入到专业的质量监督范围。实现镇村联防联治,确保农民自建工程质量和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不同属性、不同用途的建设工程生产和工艺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过程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新兴建材多、个性化功能要求特殊、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几个特殊性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建筑材料质量好坏、施工方法与工艺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建筑施工机械技术与能力约束、全体参与设计施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新兴建筑材料与工艺的相关法规和规范成熟度与齐全程度、工期、地理与气象等多因素的影响。

2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多数建筑企业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对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还有些陌生,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政治性管理约束力大于技术管理和质量,政治能压制人、约束人按照既定的质量目标去做,加之当时的建筑质量要求不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环境时期,人员流动相当频繁、流动量也相当大,企业内部很难形成规范性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这就导致本来就相对薄弱的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更加显得势单力薄,不仅难以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就连现有制度执行都相对困难。由此形成的局部或全部丧失管理或内部监督体系无力,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另外,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2 施工单位和施工参与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很多施工单位和施工参与人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私自转包分包,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2.3 市场准入把关不严或私自转包分包

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管理,而且对参与建设各方从总体素质上予以约束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建设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单位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私自分包转包,或逃避监督部门的管理、私下交易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3 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的对策

3.1 强化建筑工程市场管理和监督机制

首先,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强化建筑市场管理,依法治理工程质量,增强监督管理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普遍到位管理,对监督管理人员实行责任任免责任制。第二,与时俱进的制定、修 改、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法规,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定和实行,但这些法规于市场温和中,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有些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还不能找到适合的法规约束。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实施,以及相关细则的不断完善,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变。但还必须积极持久宣传和普及贯彻《建筑法》及逐步完善的相关 细则,严格依法治建,重点要把各乡镇、各私营企业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严厉查处质量事故责任者和监督不利的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活动各方真正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3.2 建设主管部门要提高企业模式化管理意识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强化企业管理,重点是加强企业的资质管理、体系管理,必须坚决制止无资质施工队和低资质施工企业与较高资质施工企业之间乱挂乱靠的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现象。要切实推行工程总承包,质量事故追则制。总包单位必须对工程质量负有全部责任,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杜绝包而不管和管而不力、管而不严的现象。在建筑管理体系与规程管理上,建立一套类似于制药行业GMP生产管理体系与模式的建筑企业管理体系。

3.3 强化全体参与人员的质量观念

施工企业必须强化全体参与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管理人员负责制、各工种在有具体质量责任人监督下作业和施工,按规范要求施工,施工完成有质量责任人确认的管理体系;树立创优意识和为用户着想的思想,严格全过程质量管理,精心施工,坚决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质量问题相互推诿。

3.4 政府引入建筑市场价格指导机制

各级建筑主管部门,必须有效控制建设单位的随意或不规范行为,禁止不合理压价和垫资或变相垫资施工,禁止肢解工程和层层转包工程;禁止以速度压质量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出台政府价格指导和工程预决算指导价,并以此宏观价格管理和约束施工单位的恶意压价或隐瞒真实的工程价格。

3.5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关

加强材料检测工作,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要严格实行质量双控,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合格报告单,要实行建设单位监理有见证的材料送检制度,要加强现场抽查、留样制度。

3.6 加强工程文件管理

加强图纸会审变更管理制度,要提高工程方案会审和施工图纸会审以及变更管理质量,把工程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未进行图纸会审先开工的行为,同时也要防止图纸会审走过场的现象,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变更应及时、准确,并有严格的记录和责任人确认签字。

3.7 政府对工程质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过程监理控制。要提高质量监督的覆盖率和政府的威慑力,必须把建筑工程项目都纳入政府质量监督范围。通过监督检查约束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稳定和壮大,只有坚持依法建设,改善企业内部综合管理水品,提高工程质量观念和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和常态化管理,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筑企业要认真研究通病的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克制通病的方法,是提高和稳固建筑工程质量和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易思游.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之我见[J].陕西建筑,2011,(03)

[2]刘敬.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因素[J].陕西建筑,2007,(06)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的施工环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同时能够保持着建筑行业发展的安全正常运行。建筑施工人员应认真考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尽管中国的建筑行业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完全根除,我们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建设项目,方能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市场管理与监督不够完善

在现代施工过程中,承建单位往往为了抢夺中标项目,忽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中标单位将工程外包发给一些施工队伍时,因为没有专业施工队伍,找到素质差且价格低的团队建设,其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很不完善,导致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大幅下滑,对建筑工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为以后用户使用埋下隐患,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施工监控链建设,层层监督,从中标开始到工程竣工,应该一直进行监督与管理。

2建筑材料不符合规格

构成工程实体的最基本单元即是建筑工程材料,同时也是工程质量最基础的部分,其质量是否符合材料标准与设计要求,直接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等级与结构安全受到影响。

在实体工程施工中,因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会导致项目返工,严重者导致质量事故。建筑材料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抽取检查的建筑材料要求未达到标准,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不检查其认证,对工程项目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质量把关不严等。

3团队建设的安全防护和质量管理意识不足

在施工队伍中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安全意识缺乏,整体素质偏低,组织单位安全防护未到位,安全责任人没有制定出完善的安全规则,施工队伍欠缺安全方面的培训,员工对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没有遵守,总体来说还未形成强烈的质量保障与安全忧患意识。

4企业负责人不够重视,机构设置不全面

在目前项目施工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对施工质量安全不够重视,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还对政府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与社会监理部门存在依赖性,重视不够忽略了质量管理机构建设与人员组织,内部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团队继续萎缩,不断流失掉,造成施工单位内部质量、安全自查、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验收下降,如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大多数是项目负责人追求低成本,没有一个明确在施工各方面不同位置的分配任务,从而导致项目质量安全不能得到保证。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质量与安全技术措施

项目的施工技术人员,应按照施工现场的不同情况,结合当前项目,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经施工组织设计后,然后由工程师进行审批,递交给监理部门批准。对于特殊的施工部位宜编写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加大验收与检查力度,以确保质量与安全技术措施上均有保障。

根据防洪、防雨、防触电等质量安全的规定,进行对现场规划。现场道路需保持平整畅通,生产生活区确??保足够的供水,以及消防安全设施与急救人员,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掌握使用消防设备。

在质量方面宜以完善技术为导向,对技术进行改造,以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技术是我们控制质量的主要手段,只要技术得到加强,方可增加工程质量管理的灵活性,对工程质量可分阶段进行管理,每一个阶段建立相应的质量指标,如果实现指标,继续进行此项目,如果无法实现指标,可使用补救指标或嫁接纠正措施。

2积极采用技术新工艺,按规范与规程施工

操作规程与施工工艺是进行施工操作的法规与依据,有着本身的规律性、科学性与合理性,每个人都应一定要严格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起符合技术要求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与操作规程,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应按照操作规程与规范严格进行,并根据施工流程,如出现问题立即纠正,以防止事故隐患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3逐步提高建筑工程的监理水平

3.1在施工阶段监理中,提高监理服务的标准化水平。施工阶段的施工监理是工程建设监理行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监理单位要把施工阶段的监理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履行约定的合同,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度,确保项目监理人员到岗、工作有序、责任到位。

3.2企业自查自纠的监督。监督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努力开展内部自查自纠,及时发现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关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3.3为进一步对监理市场秩序得以规范,为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监理企业应依法开展监理工作,不出卖出借资质、不挂靠、超资质承包工程,要自觉远离串标、围标、暗箱操作等不正规的交易行为,要以专业技能、绩效管理和商业信用评级取胜,坚决抵制提供低价恶性竞争,自觉维护公平竞争,保护行业利益。

结语

住房建设中,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好坏关系到国家经济良性发展,一旦施工质量有问题,就会产生很多事故风险,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所以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只要拥有更好的质量控制与建设管理技能,使整个建设项目的产品与成果得到保证,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益。

第5篇

【关键词】质量通病;建筑施工;预防措施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建筑工程作为城市建设中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其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效益,促进资金的回笼,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质量通病。质量通病的存在,对施工企业的信誉、企业形象等都是巨大的影响,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问题,并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要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必须分析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一般来说,和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有关,有些质量通病是上述原因之一引起的,也有的是几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

1.1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

1.2工程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另一道关口,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生搬硬套标准定型图集,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例如在许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节点处,梁上部负弯矩钢筋配置过多,且排放不合理,加之柱筋对钢筋实际排放位置的影响,钢筋净距不满足规范的最小间距要求,造成混凝土浇注困难、振捣不实、强度降低、出现孔洞等现象。

1.3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和评标方面

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和评标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直接导致了素质差的,甚至有冒牌工程施工、监理等单位中标,这也是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的相当重要的因素。政府部门监管和招标投标评标工作的不严格,不仅导致了素质差的各类从业单位流入工程建设市场,同时也使素质差的各类从业人员混入市场,并间接导致真正人才流失,这更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评标工作中,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应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条例规定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监察,严肃查处各类假借从业资质投标、中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要注重积极探索,努力提高评标工作质量。

1.4新材料推广使用方面

新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术的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避免了许多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如塑钢门窗、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塑料下水管及可熔接的PPR承压上水管等材料的应用, 克服了传统的木门窗易翘曲变形。再如陶粒混凝土墙体与水泥砂浆抹灰层的结合问题,应该说陶粒混凝土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砌体材料, 但由于仍使用水泥砂浆抹灰层作为饰面材料, 而陶粒与砂浆的粘结强度远远低于红砖与砂浆的粘结强度,所以导致陶粒砌体墙面抹灰层常产生大面积空裂,许多施工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也很难杜绝这种通病的发生。

2.施工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1)责任心不强,不按工艺操作。诸如:水泥地面裂缝、空鼓、起砂;卫生间渗漏;现浇板裂缝;砼构件变形、漏振、蜂窝、麻面;外墙外保温薄抹灰厚度不够、墙面不平整等等质量通病。

(2)管理制度不严,流于形式,不能严格执行,操作人员不受制度约束,随心所欲,而受不到严厉惩罚。

(3)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不严格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程序、方法进行验收。施工现场发现不了问题或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施工质量得不到及时纠正,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形成质量通病。

(4)施工单位劳动用工制度存在问题。没有自己固定的施工队伍,劳动技能培训、考核流于形式。临时招募来的工人技术水平低,又不服管理,再加上目前建筑市场劳动需求量大,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质量很难提高。

3.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综合防治措施

从以上分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设计、施工、管理三方面,所以要消除工程质量通病,首先就要从设计的源头上消除隐患,然后保证施工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具体有如下几方面措施:

3.1合理的工程设计是防止质量通病的基础

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坚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使施工企业难以应对。在选用构、配件或节点构造的标准图集时,要认真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选用不当而产生工程质量通病。坚持执行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对建设单位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把关,并根据本地区特点总结出在本地区施工图设计中易发、常发和危害性、影响性较大的通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查。

3.2施工质量是防止质量通病的关键

首先要遵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操作的若干规定,按照规定施工,比如为提高墙面防渗性能,外墙的竖向灰缝(头缝) 饱满度应列为质量检查项目,其饱满度应达到80%以上,并随砌随勒缝,不宜有透光点。外墙所有施工孔洞(包括脚手洞、缆风洞、圈梁扁担木洞、框架梁底、框架柱边、门窗周边等) ,应用砂浆嵌补密实。外墙面在粉刷之前,需增加“水泥砂浆勾缝”工序一道。砌体施工时,必须设皮数杆控制平水。每层楼面应用水平仪测一次平水,存在的高差应在窗台以下逐皮调正。在砌到窗台时,应在各房间弹出楼地面标高(建筑标高)以上500mm的水平控制线,以利水、电、装饰等工种配合施工。建筑物四周的明沟、散水、台阶(有挑梁者除外) 与主体结构应设缝断开,其基层填土必须严格分层夯实,散水每沿长4-6m设分格缝一道,阴阳角处应做45度斜缝,缝宽15-20mm 并用沥青砂或油膏抹平嵌实,嵌缝不得污染已完抹灰面。其次,选择一套技术过硬、合作能力强、技能素质高的施工队伍也是比较重要的;有些施工单位临时组织施工队伍,由零星民工拉拢拼凑,这样施工质量就难于有保证。

3.3工程质量管理是防止质量通病的保证

首先应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然后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加强对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对于从业人员,应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五大观念;把好“采购、检测、运输保险和使用”四关。最后,监理人员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证、物对照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等监理活动,把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使用关。要保证监理活动的公正性及有效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4.结语

总的来说,要消除质理通病,需要各方的努力,需要做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在现阶段,比较务实的目标是消除和治理几个影响较大的质量通病因素。较好的方法是先试点,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推广。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意在创造一种技术和市场氛围,引导企业重视防治质量通病,引导全行业关注质量通病问题。希望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为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使用方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坚持质量第一,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原则之一。在工程建设中,人是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创造者。在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中,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2,3]。无论是工程建设单位,还是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其负责人首先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经常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的观念,使本单位呈现人人讲质量,处处讲质量的氛围。在增强质量意识的同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等措施来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

2搞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勘察设计

勘察和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包括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工程设计的目标是使项目建成后达到技术性能好、工艺水平高、经济效益优、设备功能配套、结构安全可靠。

国内外的建设实践表明,没有高水平的设计,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工程。工程设计是基建程序的重要环节,是施工的具体依据。所有的工程设计必须遵守有关城规、环保、质量、防灾、抗灾、安全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这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实践证明,不遵守有关技术标准、法规,不但业主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得不到保障,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监理单位应从设计阶段起,接受业主单位的委托介入设计质量监督,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对设计图纸的监督检查,力求设计内容符合技术规范和业主的要求。对于重大工程除了加强设计单位的内部评议外,还可以请设计单位之外的有关专家进行评议,集思广益,尽量避免设计中的缺陷,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3抓好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工程施工是使业主及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4]。

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施工监理重要的核心内容,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搞好全面的质量管理,就要控制好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而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管理应围绕三个环节进行:

3.1强化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1)树立精品意识,强化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质量管理制度,形成“方案优选、跟踪检测、重点把关、样板示范”等完备的质量控制程序,对关键环节及部位实行工长及质检员签字制度,对重点部位和隐蔽工程要进行技术核查,真正做到不留任何隐患。

2)开展“定目标、树样板、上质量、增效益”活动

工程施工组织结构建立之后,接着应研究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建立工程目标管理体系,落实目标管理过程的责任。工程质量目标要根据合同要求和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目标要求明确具体,合理可行。工程质量目标确定之后,应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研究确定目标管理全过程、各管理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制定促使该目标实现的相应对策措施。

3)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的基础

建筑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部的美观整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材的质量。为确保建材质量标准,工程队应制订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把好材料采购关,把好试验关,严禁次品和不合格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要让业主满意。

4)注重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现场是质量形成的场所,是企业管理的基点,形象的窗口。因此,应督促施工人员按标准规范组织施工,使各工序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之内,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必须及时到位,防止发生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为了确保实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施工组织者及其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施工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和指挥,组织质量动态分析和处理,以提高工程质量。

3.2加强监理工作,完善监理制

建筑工程监理不能仅仅满足于通俗意义上的旁站监理,而应全方位监理。监理工作者从建筑项目立案开始一直到工程验收、保修阶段质量控制都身在其中,它包括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情况并下达开工指令;检查建筑材料、构件、设备的规格和质量;检查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协商工程设计变更;检查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验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督促整理技术档案资料;督促履行承包合同;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等。监理制的推行,为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监理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化力量,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管理、协调,成为联系和制衡建设、设计、施工三方面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我国的质量控制工作。

3.3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质量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隐患颇多,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直接管理必须进一步加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地方采取流动监督的做法,即质监人员不是固定地安排日程去哪个工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查,抽到哪个工地就检查哪个工地,一旦受检的工地出了质量问题,一律从重处理,这种方法切合实际,富有成效,也避免“装样子”应付检查和营私舞弊的情况发生。政府质检部门除了对建筑工程本身的质量监督以外,还应将质量控制工作范围逐渐扩展到建筑产业的各个主要方面,从前没有涉及的一些环节,今后也应该逐渐进入,从而避免疏漏,从总体上把握质量控制工作各个环节。

第7篇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进行工程质量控制,我们应了解做为建筑工程,其工程质量的特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以及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一)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材料好坏、施工方法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5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英语单词分别为:Man、Machine、Method、Environment,因此,工程界常称之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4M1E:

人(Man)的因素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等有关人员的素质,都将或多或少地对工程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业内实行经营和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材料(Materia1)因素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工程材料的合格与否,都将直接影响构刚度和强度外表及观感、使用功能及安全,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机械(Machine)因素机械设备在工程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组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二是指使用中的各类机具设备。机械设备的质量的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方法(Method)因素工艺方法是指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包括组织方案,它们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对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环境(Environment)因素环境条件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地理环境、周边环境等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

(三)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业内公认,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起主要监督作用的是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质量第一的原则;以人为核心的原则;重点控制有关的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要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质量;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加强过程中质量检查和控制;质量标准的原则;以国家的规范的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四)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包括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生产或供应单位的质量责任。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的质量责任如下: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主办单位,应对项目的质量管理负责。建设单位必须依法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服务和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进行招标选定。

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年承担工程任务,提供的勘察、设计成果必须真实、准确、详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年承担工程,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年承担监理任务.并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文件,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并承担责任。

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应对其生产和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所供应的配件和设备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的技术规定或者合同规定。

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比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经过调查就发现了有的房屋因为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而导致倒塌,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三)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管理,而且对参与建设各方从总体素质上予以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私下交易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途径

(一)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依法治理工程质量。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订不少和实行,但这些法规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实施,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变。因此必须积极持久宣传贯彻《建筑法》,严格依法治建,重点要把各乡镇、各私营企业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严厉查处质量事故责任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活动各方真正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强化企业管理,重点是加强企业的资质管理,必须坚决制止无资质施工队和低资质施工企业与较高资质施工企业之间乱挂乱靠的现象。要切实推行工程总承包制。总包单位必须对工程质量负有全部责任,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杜绝包而不管和管而不力、管而不严的现象。

(三)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各工种作业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树立创优意识和为用户着想的思想,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坚决消除工程质量通病。

(四)必须有效控制建设单位行为,禁止不合理压价和垫资或变相垫资施工,禁止肢解工程和层层转包工程:禁止以速度压质量的行为。

(五)加强材料检测工作,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要严格实行质量双控,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合格报告单,要实行建设单位监理有见证的材料送检制度,要加强现场抽查制度。

(六)加强图纸会审制度,要提高工程方案会审和施工图纸会审质量,把工程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未进行图纸会审先开工的行为,同时也要防止图纸会审走过场的现象。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因素;途径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笔者认为,质量已经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众所周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做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影响着企业信誉和经济效益,而且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不仅避免对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损失,而且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大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途径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四因素。

1、人的因素。笔者认为,人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与建筑工程质量有关系的人,即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等等。这些人的素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业务水平不高等原因,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2、材料因素。建筑工程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建筑材料的管理是建筑工程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认为,在工程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设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建筑工程材料包括各类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工程材料的合格与否,都将直接影响构刚度和强度、外表及观感、使用功能及安全等。

3、机械因素。机械设备在工程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指组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二是指使用中的各类机具设备。机械设备的质量及现代化水平不仅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进度,而且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4、方法与环境因素。工艺方法是指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包括组织方案,方法是否先进、科学、合理,都会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认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都或多或少与方法有一定的关联。先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还能节约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环境因素包括体制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地理环境、周边环境等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笔者认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比如,建筑工程质量体制环境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与完善,它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途径

1、进一步提高建筑工作者的素质。笔者认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是人才。首先,必须建立培养、吸引、用好和留住人才的机制。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才机制过于僵化,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很难吸引过来,即使吸引过来也很难留住,工作不几年就“孔雀东南飞”了。我们应以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人才,政策上要给予支持,人才的引进应打破地域和国外的限制,特别要引进一些高层次的国外建筑专业留学生和外籍建筑专家,通过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高级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以及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其次,要重视职工技术培训。职工的素质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所谓职工的综合素质,包括业务技能、职业道德两方面的内涵,其中业务技能是关键,职业道德是基石。目前,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但仍有部分职工业务技术及综合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建立对人才的激励机制,高度重视人才的价值,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减少和避免人才的流失,充分发挥人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决定性作用。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1)事前控制。笔者认为,事前控制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对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进行审查,审查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其次是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控制;再次是对建筑工程所需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的审查,审查其是否先进和完备;同时,对施工方法、方案和工艺进行审查,审查其是否科学合理;审查与控制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情况;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下达各部位的质量标准。

(2)做好建筑材料的控制。首先,要健全材料采购管理制度。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主要物资应实行阳光采购、招标采购、择优选购,防止“暗箱操作”、“吃回扣”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做好施工现场材料的控制。开工前建设单位要搞清工程所需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做好材料进场计划,检查与核对材料进场计划是否满足工程进度计划,按计划组织材料进场、验收、保管,并按计划使用;施工单位要建立材料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质量员、施工员、材料员、库管员、取样员的责任。工程材料进场后,建设工程材料管理应加强施工单位对现场的管理,严格进场预报、取样送检、审核报表,对照实物及时核对。材料进场预报制度是及时掌握材料进场情况的重要措施,一定要严格执行。各项施工验收时,应加强对材料质保资料的复核,把好签证关。

(3)政府要加大治理力度,依法治理工程质量。目前,一些豆腐渣工程时有发生,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影响着企业信誉和经济效益,而且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政府要加大治理力度,依法治理工程质量。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定了不少和并已实行,但这些法规还缺乏威慑力,要依据《建筑法》,严格依法治建,要把建筑工程质量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严厉查处质量事故责任者。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作者单位:南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

主要参考文献:

[1]侯志明.探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措施[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8.

[2]王润云.浅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山西建筑,2008.2.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管理 提升 措施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日益重视,工程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导致建筑企业声誉受到严重的影响,还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通过采取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就会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预防工程质量事故发生。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分析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并获得市场的认可,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也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但是相比国外,目前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瑕疵。

1.1 建筑工程施工的外部环境管理不规范 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具备规范的外部环境。但是就目前建筑行业的外部环境来看,还存在不足,相关建筑市场管理部门对建筑企业的进入与退出资格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导致建筑市场中实际的企业素质不高。

现在一些施工资质不够或没有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或者团队,因为没有资格独立承包工程项目,它们就会利用建筑市场管理漏洞,挂靠在一些有资质的建筑企业,而具有资质的企业为了获得“额外效益”,他们对此是非常欢迎的。这样的挂靠结果必然会导致其承包的建筑工程质量没有保障。对于此种现象,相关政府执法部门要对其进行查处,也往往因为取证难,导致执行不力。

1.2 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法律观念 建筑企业从事工程建设,是其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也是其履行社会公益的方式。建筑工程涉及到社会多个领域,建筑企业施工的工程质量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此我国法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仍然存在着不按照法定的建设程序和要求进行施工,施工人员没有法定的从业资格,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等等现象,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都是我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所明确禁止的行为,但是某些企业却将法律规定置于脑后。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某些企业效益至上,对法律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1.3 建筑工程施工中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时,企业既要制定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也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然而,通过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随机采访和调查中发现:有的建筑企业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建立预防机制,更无安全应急预案;不少建筑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不高,自我保护措施缺失;有的施工安全防范设施不到位,不按规范要求对建筑物设置安全防护网;有的安全防护网的材质、抗冲击力、网目密度、阻燃性等不合格;有的防护网超过使用年限后还在使用,导致防护网失去了应有的安全防护功能,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2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2.1 抓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 当前,对建筑企业具有管理权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国家各级政府,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首先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管,切实发挥政府监督与执法的职能作用。

2.1.1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建立规范的建筑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企业和人员市场准入和清出,实行市场准入清出与工程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形成各部门监管合力;实现建筑业企业资质与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许可管理、施工许可证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动态监管、信用管理等各环节的联动;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维护统一、规范、公开、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对存在企业资质证书违规挂靠以及倒卖行为的建筑企业、单位或个人,政府主管部门要按规定给予严肃查处,责令其停止施工,吊销其企业资质证书,并予以经济处罚。

2.1.2 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体系,加强对建筑工程招投标环节的管理。对于工程招投标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肢解工程、违法转包、层层分包等违法行为,政府部门也要依法给予坚决的惩处。

有的建筑企业为了承揽建筑工程项目,他们往往会采取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获取建筑工程的中标,这样的中标价格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亏损。而企业在工程招标之后,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他们常常采取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压缩工程合理工期、降低工程质量等手段进行施工,往往导致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发现中标价格不正常的,政府部门要履行其职责,进行严格的监管。

2.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抓好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