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7:29
导语:在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竞争的世界,科技的根本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高等院校的教育是重中之重,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根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有许多因素都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这其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的受教者,其能否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自己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败。然而高校大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与选择的权利。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其自觉地接受教育影响并通过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对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四有”新人,为国家培育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素质、高道德的综合性人才。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正确的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也是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
(一)对受教育者的理解 对于“什么是教育对象”这一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念,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四种:一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二是认为是人的思想;三是认为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四是认为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以上观点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认为直接指人,一是认为是以人为载体的某种特定成分。在这里,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它所作用的范围是人的思想品德。
(二)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理解 由前面我们对受教育者的定义和范围的了解,我们可以将教育对象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作为人这个整体,在社会活动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思想。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主w的选择性等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差异,那么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选择与自主性。这种选择性与自主性,就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它是一种自觉能动性,是受教育者自觉认同教育目标,主动地接受教育要求,独立地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行为。其具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性 自主性是人类活动的特点,人类不仅能够自主的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还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自主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正是因为人能够自主地改造主观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才具有可能性。受教育者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他们能够认识自身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与社会的差距,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能在接受教育后自主的选择接受思想信息,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活动,把教育的内容由外化转为内化,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
2.能动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不会满足于某种现成的东西,而是具有能动的创造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会自主的选择、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内容,不断的调节自身的行为,同时也发挥主观能动性,反作用于教育者,与教育者达到互助互利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教育者外在教育的影响,受教育者发挥主体性,对外在的教育信息进行选择,结合自身的预定目标,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高道德的综合性人才。
二、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对受教育者与其主体性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对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充分的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成功。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作为关键要素的受教育者,仅对其在活动中不可缺失的地位来说,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没有受教育者就没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主要保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决定因素在于是否培养了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高道德综合人才,是否能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然而这都取决于受教育者是否在思想政治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地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自主地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由外化到内化,再由内化到外化,将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外化为实践活动;其次,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能够能动的反映自身与教育者的矛盾,帮助教育者不断的改进教育方法,从而不断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效果更加的显著,更加与时俱进。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在如今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良现象: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对学习思政课毫无兴趣等等,这些问题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法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无法从这份工作中寻找到教学的快乐,这也就导致了现今许多老师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死气沉沉的现象。这些不良的现象的产生,使得许多教育者的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人生价值无法实现。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让受教者自主的去接受、去学习这些课程,通过比较自身的现实情况与社会所要求的实际情况的差异,主动的去学习,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这样所带的结果就是受教育者发自内在的提高,其对这些课程的学习的兴趣也就会大大的提高,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就会大大改善,教育者也会积极的投身于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途径
(一)提高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认识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受教育者仅仅是充当着被教育的角色,常常处于被忽视的一方。只有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让他们学会自主的选择,才能真正的在教育中做到民主,做到以人为本。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价值给予正确的认识,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是要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价值有足够的认识,对教育对象坚持开放、互助、尊重的积极态度,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受教育者的选择,在教育过程中,充分的认识到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对绝对权威。
(二)充分认识受教育者主体性实现的阻碍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实现往往离不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正确理解。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一部分教育者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忽视了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首先,中国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观念,对老师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去遵从,这样就导致了一些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片面的理解了其与学生的关系,导致了一些老师的威权性,这严重制约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其次,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一直都是提倡“大同”,少数服从多数,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样的一些思想的阻碍,导致教育者忽了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差异;最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认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是服从的交流而不是平等的互助,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对于这些严重阻碍受教育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都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清除,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和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
(三)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对于教育者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挑战。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做到“管而不僵、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树立新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多做引导性、辅导性和疏导性的工作,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从枯燥乏味的课本文件中跳出来,从一板一眼的批评训斥中变过来,转变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结 语: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传统思想所带来的阻碍也会随之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也会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共同进步。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将会使思政课的诸多难题得以解决,共同迎来崭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李亚文,崔智文.浅谈当代青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J].文山日报,2009.1.12
[2] 黄莉,史勤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09(17)
[3] 陈琳.打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陕西教育,2005年07期:22-23.
[4] 王文鹏,李艳文.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0月:549-552.
在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初始阶段,推进素质教育被等同于开设活动课。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一认识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课堂也随之凸显出来。素质教育进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课堂教学开始自觉地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突出表现在: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受教育权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体现,它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基础、不同籍贯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靠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为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灵魂,也是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和教师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
课堂是学校中最平常、最常见、最细小的细胞。强调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意味着: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绝不是教科书和课程文本的简单替换,它是一场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变革,实质上是一场既广泛又深入的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是这场变革和创新的根本落脚点,课堂变革和创新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内在组成和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是课程内容不断生发、课程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课堂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的殿堂,而且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过程。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思想者和批判者,没有探究的教学只能是训练。为此,要着力弘扬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堂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阅读、观察、操作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从不同维度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产生和形成自己的观念。当然,强调探究,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人性人格自由、健全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要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没有无教育性的教学”,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对教师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
关键词:高粱;用途;发展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s514 文献标识码:a
高粱根系发达,可利用较深土层中的水分和养分,既抗旱,又耐瘠薄,肥料利用率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高粱能获得稳定的较高产量,高粱还有抗涝和耐盐碱的特性,能在ph值5.5~8.5的各类土壤上正常生长。所以,高粱也是盐碱涝洼地区广泛栽培的高产作物。
1 高粱的主要用途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作为主要食粮的用量逐年减少,而将大量的高粱用于饲料、酿酒及其他工业原料。在我国,用高粱籽粒酿制白酒或酒精,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如驰名中外的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及其他高档酒均系以高粱为原料酿成。高粱酒醇厚浓郁,芳香甘冽,品质极佳。
高粱是家畜家禽极好的精饲料,其饲用价值与玉米相近。从畜禽对营养物质需要来看,高粱籽粒可消化营养总量和粗淀粉等均较高,适于畜禽育肥,适当的单宁有利于防治畜禽,特别是仔畜、雏禽肠道疾病,有利于肠胃拔干、蠕动。在国外,把高粱配合饲料与其他配合饲料喂,能促进家畜的食欲与营养的吸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高粱将是畜禽、鱼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茎叶饲料高粱中,甜高粱的含糖量在18%左右。生物产量6~8万kg/hm2。据实验,用甜高粱作青贮饲料喂奶牛,可增加奶牛的食欲,使日产奶量提高0.5kg以上。在北方,近年来鹿场也开始用甜高粱喂鹿,取得较好的效果。茎叶高粱可用于发展高粱牧场和草场,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高粱除酿酒、制糖以外,剩余废渣可制作纤维板。高粱秸秆在农村也大有用途,可做蔬菜生产中的支架、防风篱笆,高粱秆外皮可编织席茓等。总之,高粱在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 高粱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秦岭黄河以北,长城以北是主产区。在栽培目的和用途上,用做含糖的比率明显减少,用于饲料酿酒的比例显著增加。高粱已成为集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于一身的多元作物。近年来,随着高粱高产技术的不断推广,在栽培上初步总结出一套“高、矮、密”的高产栽培方法。
纵观全国高粱生产现状,我国高粱生产将会有一定回升,总的趋势看,高粱栽培区域将会继续由南向北,由平原地区向旱涝、盐碱、沙瘠地转移,由农区向牧区推进。从栽培目的和用途上考虑,高粱将由食用转变为饲用和酿造等工业原料。栽培的粒用高粱将由高秆大穗型向中矮秆密植型转变。在质量上,根据市场需求向专用型发展。以高粱作为高产饲料作物极富有发展前景。预计北方高粱面积将会有一定的发展。以高粱为原料酿造白酒,我国在世界上独占优势,且久负盛名,特别是吉、黑2省所产红高粱,在各名酒倍受欢迎。一个北方高粱市场的雏形正在形成。应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高粱生产,迅速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建立产、供、销为一体的高粱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使吉林成为我国高粱主要生产基地。
3 吉林省发展高粱生产的有利条件
3.1 地理环境适合发展高粱生产
吉林省地处北方干旱地区,常年降水量都在500mm左右,干旱经常威胁着农业生产。特别是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只有400mm,加之风沙大,地表蒸发量大且土壤贫瘠。在诸多的作物中,唯有高粱抗旱,耐瘠、耐盐碱。在此地区发展高粱生产,既经济又能获得高产稳产。此外,吉林省还有大面积贫水型洼地,这本是一些富含有机质和其他养分的肥沃土壤,虽然地势低洼易涝,但水源又不足,而高粱具有耐涝的特点,即使在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下,高粱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这些地块、地段在20世纪5、60年代就盛产高粱,只是近些年来不适当地扩种了玉米,今后应遵循自然法则,改种高粱。
3.2 农民具有丰富的栽培经验
高粱历来是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大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比如:西部地区如何抗旱抓全苗;中部地区做到浆打垅,适时播种,浅播重压,做到一次抓全苗;尤其是近年来大面积种植耐密型中矮秆品种,做
到以肥保密,以密求高产等。
3.3 良好的科研条件
在农业生产中,优良品种是夺取高产的内因,但是只有良种和良法相结合,才能获得预期的增产效益。为适应商品市场的需要,近年来吉林省科研单位,选育出一批耐密型中矮秆酿造高粱新杂交种,如早熟耐密的酿造型高粱吉杂52号。1992年种植面积近2万hm2,已成为吉林、黑龙江、内蒙东部的主栽品种之一。
4 发展高粱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栽培技术方面,精细整地是高粱确保全苗的重要措施。吉林省冬春雨雪稀少,春季干旱、风多,为保证全苗,做好整地保墒是重要一环。对于秋翻平播的土地,在秋耙的基础上,早春土壤解冻时还应及时顶凌春耙,使土壤达到细、暄、平、上虚下实,为及时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秋季雨雪多的地区或涝洼、盐碱地,可进行秋耕春耙,以利于土壤熟化和防止盐分上升。春翻地块,要随翻,随耙,防止水分蒸发。涝洼地要提早进行顶凌浅翻,否则进入反浆期,机车不能作业。垄作区,应力争秋起垄,以保水蓄墒,供种子发芽。
关键词:素质 提高 师德 创新
Necessity and main way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Yang Xue
Chuxiong Pharmceutical College 675005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new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s, we must first have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s the key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Quality:To improve;Teachers'code of morality;Innovation
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某一方面的知识能力的人,而是培养“全人”。[1]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他的主导作用不仅影响到教育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教育方针是否能贯彻、还影响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要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绝不是依靠某一个教师努力的结果,而是所有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讨论不断地深入,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结果。并产生“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在对“素质教育”的阐述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为什么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大学教育的核心事务是‘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2] 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方法的主体正是教师。因此,社会发展对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其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要培养出基础扎实、思想个性健康、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就要先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学识丰富、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富于创造的教师队伍。
二、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明确成为高素质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①良好的师德修养②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③具有较强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创新能力。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核心,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创新能力是传递知识的方法。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后,接下来就从这些应具备的条件入手,对教师的素质进行培养和逐步的提高。
(一)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可见,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注重“德”的培养。学生到学校的目的不仅是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所以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的同时,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应首先提高师德修养。然而,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
1.以科学理论为导向,实践为检验标准,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既然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要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就需要有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教师就要不断学习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不断更新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自身的道德修养
3.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不但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来交流学习过程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21世纪——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信息平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去了解不同的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加以借鉴、吸收,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的理论及方法。
4.以学生作为教师行为的监督人,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作为教师工作中,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学生,他们会把教师言行举止加以对照比较,观察教师的言行、表里是否如一。因此,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仅要与其他教师交流,还要多与学生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不断地检查自己、审视自己、正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行为上的不足,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所任的学科要专、要深,对其它知识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知识的广度和综合性,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系统透彻的理解,善于发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启迪学生,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学习教育的科学理论,掌握教育的规律,促使教师终身学习的养成。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钻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等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并指导教学实践。以课堂作为天然的“实验室”,开展教学,在课堂里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完善教学技能,以提高“教学育人”的科学性,减少教育教学的盲目性。
另外,学校应对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激励教师,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具有较强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创新能力
要想使丰富而又价值的科学知识成为学生的意识和行为,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形成了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而不习惯选用主动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尽管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有较高效率的优势,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需要具有较强现代教育观念及创新能力的教师来完成这个培养目标。
1.改变教育观念
教师须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教育的功能。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统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怎样做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的创新,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学生权利和责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3.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呼吁教师于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挖掘教材,力求用趣味性强,易引起兴奋情绪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和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素质教师所具备的条件及各条件的培养途径中,没有哪个因素或条件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为基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在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中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学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学生在认知、技能、态度方面的收益是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的核心标准。[3]提高大学教师素质的刻不容缓,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宝存 《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10-211页
[2]胡俊生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须打“组合拳”[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
[3]陈玉强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59
【关键词】网络教育;信息技术;发展途径;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给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努力实现我国全民教育的今天,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体和工具的网络教育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远程网络教育的主要优势
远程网络教育不仅把课堂送到学生的面前,还把图书馆、实验室、同学与同学、老师与同学间的讨论与协作送到学生的书桌上。它是一种集灵活性、主动性、创造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新型教育方式。它的主要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远程网络教育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网络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使他们从相对封闭的教室迈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以往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教师、教材,采用网络教育后,学生所面对的是全球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库。
2.远程网络教育使学习和教学更加灵活
国际互联网是一种丰富、生动、灵活、方便的信息资源,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空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浏览上网信息,丰富知识。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科需要,从网上搜索资料,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可摆脱教室的束缚,将知识瞬间传播到遥远的地方。
3.远程网络教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变为主动的、多样的“要求去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及“发现学习”。在网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如果你不主动,可能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就会逐渐开始学会根据自己情况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学会自主地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学会根据计算机的反馈,决定学习的步骤和进度。
4.远程网络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综合利用网上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其它各种信息资源,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求学,在探索中求知,这样的学习特点正好与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相吻合。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以这样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知识,学生将理解得更为透彻,掌握得更为牢固,应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5.计算机网络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便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国际化
优秀教师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为更多的学生所共享,这会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教育水平。同时,国际互联网其信息传输速度之快已经使用户可以忽略物理空间距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远程网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现阶段,我国的远程网络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也确实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网络远程教育整体上认同度不高,教学主体尚未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二是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不够,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不优秀、不丰富,不能及时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就网络课程而言,在开发中过多的关注技术,对内容的关注不够:内容设计对学习者的人性关注不够:开发过程缺乏科学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支持系统不完善,缺乏学习者学习信息的反馈;内容的静态性和资源链接的缺乏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学习的评估方法和内容单一化等。三是远程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不健全。四是信息化基本条件保障不足,教育资源不完备,亟待更新整合。就其原因:一是没有充分借鉴的经验,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同样也处在网络教育的探索期。正是由于缺乏成功的操作经验,最终导致了目前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和运作体制的诸多不确定性。二是开展网络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尚不完全成熟,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需要有新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而目前的理论还大多没有定型,有待根据实践检验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网络教育的技术实现问题也是制约网络教育优势体现的瓶颈。三是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被社会认可的基础是能够提供有质量保证的网络教育服务。就目前而言,完善网络教育质量的这两大支柱需要深入涉及到网络教育的各个环节,需要进行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各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借鉴。四是网络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制约,这种制约体现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体现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网络教育以学生的思维和习惯不是短期内就能够改变的。五是网络教育本身的缺陷有待用其他方式和手段弥补。这已经成为网络教育领域内的共识,而目前网络教育领域内尚没有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不断完善、促进我国远程网络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
远程网络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其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回归到务实的“试点”工作中来是目前我国网络教育界的首要问题。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会存在躁动,网络教育同样如此。但教育的严肃性要求网络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同时,网络教育尚处在有待规范的状态,问题较多,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加强。
1.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是网络教育自身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为什么目前我们要特别提及网络教育对学生的服务功能,原因在于网络教育特性决定了网络学习的学生要有别于传统在校学生。对于网络教育的接受者来说,网络教育以学生自学为主的特性,决定了网络大学生要具备比传统高校学生更强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持之以恒的精神。然而,未必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具备上述素质,特别是针对我国学生的特点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如何帮助学生在长期自主学习的状态和过程中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等问题都需要完善的服务体系加以解决。而对于教学的实施者来说,工作上要符合网络教育的特点,特别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这一思想要贯彻到教学策划、课件制作等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2.规范网络教育管理
规范管理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基础,完善的规范管理流程和操作是保证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网络教育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不可避免地给规范管理带来很大难度,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严格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加快资源库建设
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是网络教育发展的重重之重。我国网络教育发展至今,信息资源已经日渐成为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和国外相比,国内在信息资源收集,信息库的建设和软件开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优秀的教学软件和教学题库严重缺乏并且有待更新。因此,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否能完备成为网络教育的必备条件。同时,目前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库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的现象,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假如能够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对于我国网络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大大促进。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关键。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是一个整体,他们的理念、素养、工作方法以及技术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因此,远程网络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需要“三支队伍”优化自身素质;在观念上,要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互动的过程,充分认识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相互对话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性。在方法上,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实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以及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需求。
远程网络教育的发展给我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在大力普及国民教育的大背景下,网络教育更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强力支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对高等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推动国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增强国家的创新实力和未来的竞争力,实现中民族在信息时代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陈智,网络教育基础[J].人民邮电,2002,11.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 必要性 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热衷于“满堂灌”,形成了一个“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虽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收效甚微。这样的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自主学习的特点
英语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以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从最初的学习目标设置,学习进度的制定,学习策略的选择到学习过程中调节、控制和补救,再到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省,都将由学习主体自主的选择和决定;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始终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内在动机,对取得进步充满信心,能从英语交际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启迪;在课堂上不管是全班活动、小组讨论还是结对子活动学生都能积极发言。
二、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的课程性质明确提出要“发展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因为英语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具体化的理论框架,就一定意义上来说,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因而可以说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此外,英语自主学习还有利于人的潜能的发展,是个人成才的根本保证。
三、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课堂学生观,把学生自主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 教师对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定位是一个根本性的认识问题。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作为目的语的英语是学生认识、学习及掌握的对象,是客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没有能够真正做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学生被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最能反映教师这种观点的一句话是:“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我们分析一下“我讲过多少遍”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讲”就是把语言知识讲清楚,那么,“讲过多少遍”指的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你怎么还是不会呢?”这是把学生当成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只是做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只有在这种服务和结合中,才能使leerning和doing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
当代语言认知心理学家霍姆曾指出:“没有什么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因此,教师应转变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改变错误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只有建立培养独立、自主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学生才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发挥自己的潜能,将英语学习活动置于自己的监控之下,调动自己认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主动建构对语言的高效学习。
(二)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创设宽松、平等的英语学习环境
从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来看,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仍是分数的多少,教师只强调学生记住了多少英语知识,懂了多少语法而忽视了对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便依赖于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语法知识,也满足于机械的哑巴式的英语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手段,把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英语运用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只有如此才可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氛围。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英语自主学习需要学生一定情感的投入,并能以意志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另外,英语自主学习并不排斥他人的帮助,相反能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和向他人求助应是英语自主学习的一个评价标准。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学生自己决定是否求助以及如何求助,因而无形之中便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英语学习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当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困难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最初的学习动机的动力作用开始减弱时,便需要学生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克服这些困难,继续学习。这时虽然可以寻求他人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有毅力与恒心去克服这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恒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长期的训练。
(四)培养学生制定可行的英语学习的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具体英语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具体可行的英语学习目标和周详的英语学习计划上。研究发现与英语成绩低的学生相比,英语成绩高的学生更经常、更一致地根据学习任务设置学习目标。这是因为学习目标能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些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要求学生制订详实的学习计划便轻而易举,并且学生也愿意遵照学习计划,积极的投入到新的语言活动中去。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落实到每堂课的学习中。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学英语很刻苦,很买力,但显得很吃力,结果收效甚微,进步缓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初中,朗读背诵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摘 要】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实现“改革”所蕴涵的素质教育目标,已成为新时期广大体育工作者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为此,笔者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提高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作出以下几点探讨,冀图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效果;高中体育;主要途径;浅探
前 言
新时期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具有现代教学理念、较高的教学素养与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相当广博的体育知识与健康理论知识和坚实体育技术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把握教学方向,及时纠正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些倾向性的缺点和错误;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对新生事物要接受能力强,从而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新体育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变化所带来的要求,更好地胜任工作。
1.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而且要特别注意对本门课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一定要使高中体育教师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时期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在健康水平上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适应将来的大学教育或走向社会就业工作的需要;在体育保健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要学有所长,并养成体育意识和习惯,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1]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力。快乐体育认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快乐体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承,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高中体育教学应培养高中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高中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2]
3.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高中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新颖别致的事物,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免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设计出新颖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情于景,使原本枯燥的体育课更加富有艺术性与趣味性,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高中体育课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缩短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操场上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样学生的情绪会得到明显改善,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寓教于乐。尽量避免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单调教学模式,可以将游戏与比赛机制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这既符合高中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形成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有效发展。如在投掷教学中,当大部分学生掌握后,我让学生依次投掷,评出最佳投手,这样学生都会认真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以使自己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体育教师要多下一番功夫,精心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要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变成有趣的活动平台,以此来激发学生愿意进行体育锻炼的心理。更重要的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活动能力,使其掌握正确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让他们了解进行体育锻炼的相关卫生常识与评估办法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积极运动的好处与价值,最终形成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例如:在教授中长跑时,学生对于这种既劳累又乏味的运动非常不感兴趣,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热情,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此时,教师要将这种运动的教学形式加以改进与创新、变换,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单调的跑步形式,激发锻炼学生的耐力与毅力。又如:在教授投掷运动时,学生容易对复杂的动作产生反感,有些学生也不喜欢过于沉重的机械,那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游戏比赛,将沉重的器械换成一些其他投掷类器材,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训练投掷技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5.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学习和掌握技术的速度有快有慢,当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技术时,会感到喜悦。因此,在教学时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大小,设立基本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指导,使他们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如:高一学生学习篮球的“三步上篮”技术,开始教会学生脚步动作,并初步掌握“一大、二小、三高”的基本方法,对运球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作好行进间运球三步上篮并力争进球;对于一般的学生要求能完成自抛球跨右脚球接三步上篮;对于运球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学会原地跑动突然跨右脚要球做三步上篮。这样,各种层次的学生都会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再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我设计了不同高度的斜坡,让学生有选择循序渐进练习,由于标准的降低,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练习,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技术动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热情。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用、在快乐中创造,并获得较大的收获。[3]
结 语
总之,面对体育教学的改革,高中体育教师要正确领悟到这是新时期的严峻挑战,有强烈的紧迫感,把这种挑战视为发展自己的大好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用发展的观点变革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培养教育人才的质量,努力成为“复合型”体育教师,以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振国.对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2010,7.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内容;途径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按工程项目设置施工组织机构,组建施工队伍至项目完成后,其组织机构随之撤销的施工管理方式。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企业来讲,企业的利润和信誉来自具体的工程施工项目,在公路施工企业中推行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十分重要的。
1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1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
在确保承包合同规定的工期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创造利润。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施工的成本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
1.2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
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成本三者不是彼此孤立的,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于求得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目标和谐统一。合理地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地使用时间和空间,保证协调施工,按期、保质并以较低的工程成本,完成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
2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安全管理关系到人身的健康和安全,而合同管理、信息管理、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等则主要涉及物质利益。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是工程建设两大永恒主题。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学习活动。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是安全控制的三大主要措施。重要的安全设施必须坚持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即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定期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组织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安全、安全生产日志检查,施工单位必须及时发现与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2.2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应该说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重要,离开它,项目管理就无从谈起,合同是项目管理的依据。项目管理人员要理解和熟悉合同,并对合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合同的关键条款、存在的漏洞及可能产生变化并引起纠纷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树立强烈的合同意识。在合同面前,业主和承包商的地位是平等的。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不以势压人,逼迫承包商接受合同外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埋设陷阱,当承包商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时,首先想到要遵守合同,对采纳建议可能带来的经济问题要有充分估计。加强对监理、施工合同的监督和跟踪,按专用条款约定的时间做好增减、变更项目工程量的确认签证工作,特别是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涉及工期、费用记录要记录清楚,减少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纠纷,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公路工程项目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合同资料收集要及时并做好记录,原始资料必须整理形成工程报表和报告文件,建立合同管理资料文档系统,规范合同资料的查阅和使用。
2.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目标是通过公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协调和决策,保证竣工项目达到投资决策所确定的质量标准。公路工程实施阶段,业主的项目办要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特别强调事先控制和主动控制,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以便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2.4 投资控制
项目办对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负有很重要的责任,对投资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审核批准拨付合同范围内的进度款、处理变更和索赔,即管理“项目实施控制价”。审查、确认监理工程师上报的承包商所做的统计月报,上报上级部门,并不定时抽查工程实际完成情况与监理上报情况是否符合。这里主要指对已完工程量和工程质量的审核,必要时可请测量中心、试验中心检查、确认。研究监理工程师审查后的合同变更及有关索赔报告,负责核实项目、原因、数量、施工条件,然后提出初步意见上报有关部门审批。
2.5 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对公路工程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顺序、持续时间及工作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等进行计划并付诸实施,然后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一旦发现有偏差出现,应在分析偏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障碍或调整、修改原进度计划后再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至工程项目竣工、交付使用的过程。项目办在进度控制方面所做的工作有:编制项目管理规划,研究项目的总进度、施工布置、重大施工技术和施工难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制定一整套制度来规范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3 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途径及方法
3.1 全面掌握工程情况
公路工程项目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复杂性。在项目实施前,管理单位只有完全掌握工程设计和现场情况,才能把握工程特点和工程施工的关键,才能编制较为可行的工程实施方案,才能组织较为匹配的管理队伍,才能明确各年度及各阶段工作重点,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项目实施是动态管理的过程,也是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管理者应从控制投资、进度和质量三方面入手,全面掌握工程实施动态,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预测或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工程隐患,及时研究、分析利弊,有针对性地予以处理。
3.2 加强组织领导
公路建设项目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必须紧密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的行业优势,才能营造良好的工程建设环境,才能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项目各参建单位以及各单位内部人员都必须密切配合,齐心协力,不断提高管理单位内部的凝聚力,才能提高项目管理的战斗力。
3.3 营造严格合同管理的氛围
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项群体性工作,靠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努力是很难搞好的。在项目管理期间,一方面应采取各种激励方法,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全员工作的合力,即从上到下,从工程项目部到一线员工增强每个人员的责任感,营造严格合同管理的氛围。
4 结语
英语学习由于种种因素给很多学生造成巨大困难,学生的个体差异等也造成英语学科的成绩参差不齐。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到了高中阶段,出现了很多英语学困生,如何转化这些学困生也成为英语教学科研中的一个重点课题,研究这些学困生的成因并寻求有效的教学应对策略具有深远意义。研究显示,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深入研究英语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对揭示和转化英语学困生会有很大作用。
一、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造成英语学困生的因素是多重而复杂的。根据已有研究和一线教师的总结,英语学困生的产生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英语习得的很多研究显示,优秀的英语学习者更经常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单词学习为例,优秀的英语学习者常使用个人生词本策略,用语境法,查词典法,联想法等方法学习外语词汇,而一般学习者更多使用的是单词表法,对照单词表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被证明效果较差。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事倍功半,学习跟不上,逐渐沦为学困生。
2.学习缺乏主动性
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外语时觉得新鲜有趣,学习较为主动。一段时间后,兴趣便慢慢减弱,学习就不再主动了,该掌握的语句结构,语言项目不能掌握,时间越久,未能掌握的内容累积越多,很可能就沦为学困生了。
3.丧失外语学习信心
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外语学习落后了,即使下决心赶上来,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依然未见太大进步,便丧失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把外语成绩落后归因于自己没有学习外语的天赋,外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很低。他们有可能从此干脆放弃外语。
二、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及与学习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而调节人类活动。在认知方面,高效能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促进人们在各种情境下任务的完成,提高人们作决定的质量和学业成就,而低效能者的思维方式则是自我妨碍式的;在动机方面,高效能的人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会为自己设计更高的目标,有更强的坚持性,而低效能者则不会对任务有高投入和高努力;在行为选择上,高效能的人在面对困难的情境时会积极应对,而低效能的人则会选择逃避;在情绪方面,低效能的人往往抑郁、焦虑、无助,他们对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有悲观的想法,而高效能者则往往比较乐观。此外,自我效能不同的个体在遭遇不幸后的心理弹性和恢复力也不一样。因此,自我效能感对个体人性潜能的发挥具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它是人的主体因素的核心,并渗透、弥漫于人类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而决定着个体在人生事业的成败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幸福与否。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学习领域的应用,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即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和有无能力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主观评估,研究显示它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核心变量之一。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揭示,自我效能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学业成就的差异。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比较强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好。而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感。学习效能感的高低影响学生能否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影响对学习的坚持性,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关系也尤为密切。Schunk 曾指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既影响目标设置过程,又影响学习的自我调节过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他们通常为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就越高,对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强。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值得研究探索的一个课题。
三、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实际情境中如何培养自我效能感还有许多的课题亟待研究,对自我效能感进行培养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⑴感受成功原则。要设法让学生多产生成功的愉悦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这是最重要的原则。⑵尊重支持原则。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被培养者的智力、情感的支持和个体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⑶异步发展原则。必须关注和高度重视学生个体的个别差异,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不同个体的不同发展。
针对上面提到的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几点原因,结合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原则,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成绩。
1.传授并鼓励学生应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
由于英语学困生大都缺乏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英语教师必须在策略上对学困生给予指导。很多学生即使知道并应用一些有效策略,但由于英语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难于收到立竿见影的快速效果,他们一段时间就不能坚持使用这些策略。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是英语教师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有的学生倾向于视觉学习,有的倾向于听觉学习,有的善于利用心理图像,有的善于应用联想等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鼓励他们利用适合于自己的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
教师可以引导、帮助学困生对英语学习进行正确分析,肯定其好的方面,对其不好的方面进行正确归因,弱化学生外语学习失败经历的影响,使这次的失败经历不会很大地影响到下次对自己是否能完成任务的主观判断,将失败更多的归于努力程度、学习策略的不当应用以及运气的欠缺,而不是将失败归因于没有语言学习天赋;将成功更多的归因于自身具备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更相信自身具备的英语学习能力并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利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持之以恒。
3.为学困生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