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7:30
导语:在互动课堂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通常来讲,课堂互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设置、设问、分组讨论、引导阅读、热点讨论等。这些方法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的,那就是课堂教学目标。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互动方法,都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决定采用的教学形式,同时还要考虑到所采取内容的形式和特点,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互动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二、运用课堂互动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教材
在进行初中政治课堂互动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一般来讲,教材中间都会有阅读和思考这个栏目。利用这个栏目,是最基础的师生互动的方式。要知道,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和理解对于教材的延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这个部分的利用,教学过程之中就会自然地掺杂有互动的理念还有做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重点,更好地和教师沟通。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小游戏、小互动,但这些内容,一定要立足于实际的教材内容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从而提高政治成绩。
(二)创设情境进行课堂互动
通过对情境的设置,可以营造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情境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预先准备,即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境的设置。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加深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个知识点的认识。鉴于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进行服务,所以教学情境的设置,绝不能漫无目、随性而为,必须要突出实际的教学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素质,准确地对教学实际进行把握和切入。因为在时间上最好不要超过八分钟,且一节课的时间比较短,如果情境设置的时间较长,必然会喧宾夺主、得不偿失。所以,进行情境设置的时候,一定要细心慎重。
(三)运用设问法
设问法,就是指教师将根据教学内容而设定的问题抛出,让学生进行回答。在抛出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积极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答。通过对学生思维走向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样,就可轻松达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目的。作为最传统的教学引导方法,设问法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通过设问,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将变得更加的具体直接和有效,且时间上也会获得很大的节约和自。但是,设问法也存在缺点,那就是比较抽象,形象性并不是很强,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有关的合作和交流。不过,设问法还是具有明显优势的。通过设问,可以简单、形象地讲述一些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而且设问这一方式可以连续使用,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板书等形式,弥补其抽象性特点所带来的问题,这样便可使课堂变得更加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运用讨论法
论文摘要: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它的新颖和独特性,是区别于传统教育方法的魅力所在。本文深入分析了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地位和作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应把握的问题,为教师的教与学员的学提供参考。
宋代学者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可见,教学方法对于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敢于打破老套的教学模式,因时因地改变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特点与要求,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讲授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相较于传统教学形式,互动式教学的内涵无疑更加深广。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主导,以教室为中心”的桎梏,致力于打造出一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师生交流和谐的学习环境。互动式教学将学生推向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心理状态,旨在培养他们的灵活性与创新能力。互动式教学之“动”,就在于变更学生的接受角色,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寻求者。如此一来,师生之间便形成了双向互动的交流沟通模式,促成了知识资源以及各种观点、见解的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了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而言,互动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凡个方面:一是平衡了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中心。以往的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承载着绝对的中心地位。而互动式教学则将教师定位为“引导者”,同时凸显出学生的角色重要性,让他们成为教学流程中的积极参与者与主体;二是教学过程不仅有认知性因素,而且包含情感因素。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在行动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还要融入到课堂上所设定的特定情境中,并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感,以真正地内化与获得教学知识;三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还能塑造其共同学习的合作能力;最后,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高水平参与,也是同学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的交流和体现。
2互动式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开展互动式教学,适应了创新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
2.1互动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学生、教材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三个主体因素。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单一、僵化的,缺乏足够的互动性。互动式教学克服了这个问题,让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由此,教材内容得以形象、生动地呈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关系也更为默契、多元。在互动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师生之间的观点、想法都处于交互的状态,彼此之间达成了良好的“传递——反馈”机制。在此形势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更乐于去表达自身的理解与看法。此时,教师也就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继而及时地端正施教态度并调整施教方法。
2.2互动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创新是时展的源泉,是推动一个人走向进步的不竭动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应重视开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将之纳入到整体的教学目标之中。互动式教学不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路径。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设疑、积极探索。教师通过小组讨论、课外交流等多元化的形式,让学生“敢问、会问”,将学生们的思维引导向一条正确的、纵深的道路上来。由此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便能够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2.3互动式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若想营造一份交流融洽、视野广阔的教学环境,就需要优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格局,让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力图使学生的思维保持一定的开阔度与活跃度。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与合作,达到和谐的教与学相互促进。有了这样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会更为专心学习,自然也会对学习效果、学风、学习态度起到积极作用。
2.4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记》中早就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概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教学相长也。”教学本身是一个双向活动,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助推的作用,反过来,学生的思考、提问和反馈意见对教师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教师能从学生的发言中得到启示,获得灵感,对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必然大有裨益。
3互动式教学应把握的问题
3.1正确理解和运用互动式教学手段
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形式大多停留在提问和讨论的层次上。一种情况是教师不停地提问,学生不停地回答,而且提问总是围绕知识传授的思路,用的是“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的提问词。实践证明,这样的提问方式对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以及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利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行形成某些观点,然后再给予正误评判与统一化的共识。虽然这两种互动形式具备简单易行的特点,容易按时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真正的教学互动,应是反应性互动,是教学双方相互启发并达成共识的过程,应是建立在研究探讨基础上的教学双方观点和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应是开放、便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交流,交流中可以有争议和质疑,讨论的结果或答案不一定是确定和单一的。也就是说,教师的提问不应是封闭的,而应具有发散的性质。
3.2充分体现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如何定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流程中的引导者,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过度地强调教师的掌控力,又会扼杀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不利于他们发扬思维活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在实行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适度的主导作用,既做一名合格的引导者,也鼓励学生表达创新意见。
教师的适度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发现、善于整理、善于调动”三个方面。所谓“善于发现”,就是指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课程的态度反应、有何心理期待等方面,从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将之融入到教学设计流程中来;“善于整理”则是考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教师应该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时代性与易接受性。对其中可以拓深、延展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投入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的深入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善于调动”的能力,利用情景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来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活跃度与兴趣度,从而营造一份愉悦、活跃的教学氛围。
3.3有效发挥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互动式的教学流程中,学生的主体角色得到较大程度地开掘。旧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固定在“听、记、背、考”的局面,无法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力。互动式教学应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性能,深入地挖掘学生们的潜能。由此,学生便可以能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边理解、内化并升华教学知识,一边历练成宽广的学习视野以及活跃的创新能力。互动式教学使学习与创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练就创造能力,在创造中延伸学习的精髓。当“学”与“创”融合在一起时,学生就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展现独特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层次。
关键词:高中语文;互动讨论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地位得到大大的提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善于学,乐于学,而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正是学生不愿意花精力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上,部分学生认为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不需要耗费过多的精力,在考试时依然可以得到较为可观的成绩,而更多的原因语文课堂过于刻板枯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发挥自己的才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动机从而让语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从改变课堂开始,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互动讨论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构建。
1转变教学理念,打破固有思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一直遵循课堂中老师为大的原则,课本知识的学习,课堂节奏的带动,对于问题的见解都是由老师再到学生,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教师的思想基本取代了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要求整齐划一,不允许有不一样的声音出现,这种传统的教学导致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低下,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严重违背了我们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创新的当下,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仍保留原来的理念,虽然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了新的方法,但都是流于形式,教学在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善,而启用新模式的年轻教师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也并不明显,所以要想真正的改变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就必须从教学理念开始改变,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之前,教师要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保证新模式的顺利实施。高中生的思维逻辑基本已经形成,他们对于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对于文章的看法往往很难统一,但是像以前一样一味的让学生接受教科书中所述的内容而否定他们自身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便不会再信任自己的思想,或者在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不会去主动的思考,只会照本宣科,而互动讨论教学模式就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不再让课堂成为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地方,而让学生自由的交流讨论,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教学的传统。
2问题引发讨论,讨论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由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进程中适时的抓住问题引发讨论。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已经有了一个较高的水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所述问题的可探讨性,不能够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或者是毫无头绪,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精心备课,对于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仔细的研究,并且针对这些教学重点进行问题研究,选出最为适合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们进行讨论,范围不能够太大,使得课堂时间因为讨论而被占用太多以致于不能够完成教学计划,也不能够范围太小,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询问学生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王熙凤的性格是怎样的,并且结合文章中的段落来说明,对于看过《红楼梦》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可以通过文章来总结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对王熙凤其他事件的引用来具体说明,而没有看过《红楼梦》的同学则在自己总结的过程中通过和他人的讨论会对于这本书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这种形式的讨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结课文内容,更能够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经常会问一些问题,而教师就要抓住学生问的这些问题,适时的引发讨论,学生对于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会有更大的动力,也能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激发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鸿门宴》这一课时,学生经常问,为什么项羽不直接杀了刘邦,如果他杀了刘邦,天下自然就是他的,就不会有后来的乌江自刎,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有哪些,从这些方面又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甚至由这个问题还可以引发到最后项羽失败只是时运不济还是另有原因,这样的问题讨论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越想越丰富,越被语文的魅力所吸引,让学生真正的投身课堂,在课堂中收获知识,享受思考的过程。
3教师参与讨论,建立良好关系
讨论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固然重要,但是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于一些知识的掌握并不是非常全面,所以常常会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教师要积极的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的帮助学生纠正在原则上发生错误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在自己的看法得到肯定的同时会激发出更大的学习潜能,教师不能够左右学生的思想,但是可以帮助学生分辨好与坏,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并且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在知识面上给予补充,会让学生的讨论更加顺利的进行,在这种交流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会减小,在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下,由于学生的主动配合,语文课程教学也会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构建互动讨论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让语文课堂不再是压抑学生探究能力的地方。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抓住各种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孟杏梅.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周刊,2012(06).
英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ClassroomInteractionAndOralEnglishTeaching
二、研究现状:对于课堂互动与英语口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构建主义模式它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司洪海在《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中从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反思”入手,探讨将构建主义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义和作用。卢艳春和路雅琴在《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则分别“从构建知识观”“构建学习观”“构建教学观”入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构建性。
(2)角色扮演模式徐志敏、王瑛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中着重探讨了在角色扮演的互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对指导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黄玉兰在《角色扮演引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从角色扮演是“多为互动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了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的目的、步骤和利弊等方面。
(3)以学生为中心模式这一模式被单独研究的较少,黄影秋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中》通过对学生口语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并提出阐述如何运用其他“教学策略提高口语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刘蓉在《谈英语口语课堂互动》中则提出了互动可以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堂和整体小组作业模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合作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研究较为普遍和盛行,它兴起于美国,在后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黄艳在《合作性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中提出了以下几种合作模式,从而的出该模式的优势所在。顾晓乐在《合作性学习与情景剧表演》中从情剧表演的角度来证明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肖巧玲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中则通过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原则。而慕东文在《合作性学习的特点、目标、内容和实践策略》一文中,他用“人文精神和平等民主合作”原则,对待新的理念,指导英语口语教学。
(5)情景设置模式它主要是根据GillianBrown&GeorgeYuled的语言情景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交际紧张、焦虑的研究表明口语情景设置不适当,会影响学生用目标语进行交流,进而强调进行口语教学情景设置的重要性。张舍茹、孙边旗在《英语口语教学的情景设置>>中就论述我们应注意“情景互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如何设置“英语口语教学中情景设置的形式”两个小方面局部性的探讨了情景设置这种互动模式。孙久荣在《论英语口语课的情景教学》中对情景设置这个模式从宏观上进行了分类,进而得出“开放式情景”和“封闭式情景”,为情景设置互动模式研究开辟了一个小领域。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对目前已经发展起来并比较成熟的几种互动模式的归纳来看:关于人际互动这种互动模式在目前的互动性研究中被单独研究还比较少,没有被当作一种独立的模式应用到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它更多的是被贯穿到其他几种互动模式当中。因此,本论题认为它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一、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互动方式单一陈旧
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形式很多,但最常用的莫过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回答——教师解析点评”这一模式了。但这种互动方式忽视了音乐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需要多情景地开展教学。音乐的特点之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一在于,即使同一个音符,放在不同的情景下也会表达出不同的内涵。所以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首先应该是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从不同角度理解音乐,在多种情景下分析音乐。同时,由于个体音乐素养的不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便会存在较大差异。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严重抑制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降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互动手段流于形式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对师生互动手段的利用也不充分。就提问方式而言,教师常问的问题有:“你喜欢这首歌吗?”“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自己唱一遍好吗?”等等。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只是简单地点评一下,转而又开始进行下一轮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没有引导学生将新旧音乐、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尤其是没有结合社会流行的热点来进行比较,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更深层次的含义,所以这种互动方式其实是教师在将学生牵引到教学预设的答案中,教师在提问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答案,甚至可以说师生都盼着能够顺利地回答出问题、唱出答案要求的歌曲段落,“完美”地结束师生互动环节。所以看起来师生是互动了,但课堂气氛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和沉闷。
3.缺乏情感交流
音乐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它强调情感的投入。对于优秀的音乐作品,从歌词到谱曲,创作者都投入了全身心的情感。这样的作品最容易激起人的情感共鸣,给人以美的享受。但长期以来,教学以外的师生情感交流极少。而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音乐只是一门课,歌唱只是一项技能,互动也只是理论知识的问答,在这种课堂上,学生很难领会到音乐中蕴含的美好画面和人文情怀。
二、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无论以哪种方式开展师生互动,其前提都是学生乐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第一步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音乐课程的课时一般都不多,教师不妨先在课下与学生充分交流,促进相互信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式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异样,如声音沙哑、情绪低落,教师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关怀。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轻松了,互动方式多样了,教学的效果也就自然会有所改善。
2.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历史专业 科研入门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23-02
受高校扩招及学风浮躁的大环境影响,我国高校有不少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粗制滥造的情况,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也不例外。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科研没有入门。木匠当学徒时连斧子都没有运用熟练,到出师时让他打一件像样的家具,这只能是勉为其难。可见,历史专业学生科研入门训练非常重要。本文谈谈此问题。
一、科研没有入门的表现及原因
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在科研过程中不知该写什么题目,不知该查哪些史料,对史料不知鉴别、考释、取舍,不会写开题报告,不会写学术史,不懂学术规范,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文科文章就是东抄抄西凑凑,等等,这些都是没有入门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观念上来说,学生由于受到高中阶段“填鸭式”教学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是拿学分、考试过关、拿毕业证。学生对平时的课程论文是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这是对这门课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不负责。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阵地,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观念上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使命。传授系统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教是为了不教”应该成为师范院校教学的目标之一,不仅要“授人以鱼”,而且要“授人以渔”。在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把东西都教给学生是不现实的,教会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表述观点将更为重要。
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原因。现在国家对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很重视,许多大学教学管理者也随之重视对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这是应该的。但也可能出现机械化的倾向。对历史学专业来说,许多教师查了很多资料、很会分析和创新,但学生主要是充当听众和记笔记的角色,没时间锻炼科研能力。学生卷面成绩的优秀,有时是记笔记和记忆力能力的优秀,不一定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
二、历史专业新生科研入门的重要性
大学生科研入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相关,这是大的方面。若从毕业论文的质量这一小的角度看,也可见科研入门的重要性。如果大学生在前三年科研能入门,则在大四写毕业论文时就不那么吃力,写出的论文也能比较符合毕业论文的基本规范。
一些学生把大学的目标定得很功利,比如考研、考编等。实际上,即便是考研,具备科研能力的学生在研究生复试阶段无疑更能让专家认识到自己的科研潜质,在考取研究生后往往能比其他同学更快地确定研究内容、发表研究成果。并且,今年不少重点高校历史专业考研均实行自主命题,这种命题的优势是:相比传统的统一命题更能考查考生的研究潜力,尤其是分析、综合、创新等能力,具备较好科研素质的学生对于综合性、创新性强的题目的解答将更有优势。即使是考公务员,《申论》的成绩与考生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观点提炼、文字表达等能力直接相关。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科研能力的学生无疑会在《申论》的考试中占有优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师院校毕业生都要承担培养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任。现在中小学历史课的教学,要求培养中小学生学会查阅基本史料、进行乡土资源调查、为中小学课堂教学补充教学资料、撰写札记和小论文等能力。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师为了弥补教学资料的不足,往往要自己去收集和补充一些历史资料”。[1]试想,若历史专业的师范生自己在大学期间没翻过、没见过一些基本史料,谈何教中小学生收集史料及进行史料鉴别工作。
三、帮助历史专业学生科研入门的途径
(一)为新生开设专题讲座
此专题讲座不应是高深的专业性学术讲座,应该主要用来帮助大学新生认识到大学阶段学习与中学阶段学习的异同,侧重对学习方法、科研入门的指导。我校近年陆续举办教授、博士论坛,侧重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的指导,对大一新生的帮助很大。许多大一新生由此认识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阶段的题海战有别,认识到大学学习方式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了科研入门对后续阶段的学习及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无论什么课改,若要真正成功,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必须向课堂要效益,否则就是加重学生负担。这首先需要在课程考核管理上与时俱进。现代教育理念及教育规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所以在考核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没有真正得到发挥,教师不能在每学期每节课都自己从头讲到尾。可以创新的方式为,在专业课学习中,可以有一两节课让学生读、评、写。在历史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所授课程,引导学生研读基本史料、经典学术论文,并予以讨论和评价。比如研读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可以增强分析史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健康成长”。[2]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鼓励学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看法甚至是质疑,教师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强化课程论文的科研入门作用
许多学校课程论文往往是上完课之后再写,教师也只是录入一个成绩就结束,这样难以把学生课程论文写作的不足反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重视必修课的考试,往往会轻视选修课课程论文的撰写。这使得课程论文写作的应有目的大打折扣。其实写好课程论文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础,不能轻视。可以在一门课的期中阶段即组织学习写课程论文的提纲和初稿,教师对其评阅后再发回给学生修改,这样学生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何处。修改后在期末再交上来作为正式课程论文。此外,课程论文的题目不应限定在一两个题目,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火花作进一步探索。形式上也可灵活一些,鼓励从小题目做起,从小文章做起,从写札记开始。写得好的札记虽然只有几百字,但对写好历史专业论文很有帮助,“札记―论文―专著,这是一般的史学著述的写作程序”。[3]在做好前期课程论文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和督促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写好本科毕业论文。毕竟,“加强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监控,是提高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历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4]
(四)倡导师生互动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为什么有些学生科研入门情况相对较好一些?这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平时勤写多练状况的差异外,还有就是多问多请教。学生对于平时学习、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碎片、疑问,要记下来,向对此问题有研究专长的教师请教,在教师的帮助下判断这些思想碎片、疑问的价值,若有价值则在教师的指导下作进一步探索。还要鼓励用教师科研带动学生科研入门。在历史专业,学生在参与教师研究课题的同时,表面上看是占用了一些时间,但实际上学生还是颇有收获的。比如在学生协助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得以对一些基本史料进行阅读、分析、整理,这对学生基本科研能力的形成大有帮助。而且有些史料是本校没有的史料,学生的参与无疑会扩大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视野。此外,在师生互动方面,要借鉴已有的一些较好的做法,以提高历史学本科生的科研水平。比如读书会作为史学界的集体研究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培养研究生。实际上将读书会制度应用在本科生培养领域,也非常必要且有效。[5]此外,还可以设立研究性课群,“研究性课群的设立要依托学科优势,突出专、精,课群内部要注意基础知识与专业拓展的结合、专业理论与研究需求的结合,有效实现学生的学、思、研、行的联动” 。[6]在读书会和研究性课群的实施中都要强调师生互动,以实现科研传帮带的作用。还可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帮助学生科研入门,本科生导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除了研读中国的史学经典外,还要研读外国的;除了研读古代的,还要研读现代的”。[7]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保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48.
[2] 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14.
[3] 庞卓恒.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27.
[4] 王丽英.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与有效监控探析[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4).
[5] 波.将读书会引入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
我国大多数新闻传播院系开设传播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笔者所在的山东理工大学已开设了7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积累了大量双语教学的心得和成果,也看到了双语教学中暴露出的不少问题,现将其总结如下:
1.1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太成熟
教学手段单一,在授课过程中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板书配合幻灯片模式讲授,教学观念落后,教授本位,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体会不了互动的乐趣。很多老师只是一味的翻译原版传播学教材,重点放在传播理论的刻板讲授上,忽略了与实际传媒现象相结合,缺乏案例教学,课上的干巴乏味,把双语专业课上成了专业英语课。课堂上单一的讲授专业词汇,句子和语法,偏离了开设传播学这门课程的初衷。
1.2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推广双语教学的基础,但不同学生的英语素养差别很大,对那些英语听力和词汇量方面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想要全部听懂老师传授的内容,跟上教学进度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目前一刀切的授课模式,对于英语能力强的学生信息量方面就显得不足,而英语能力弱的同学则对授课内容理解困难。
1.3任务重课时紧,进度不好掌控
传播学囊括了大量的理论和不同流派的观点,其中不乏需要深入讲解才能领悟的学术问题,但大多数高校开设此门课程只有48个学时,相比于母语授课,双语教学又增添了一重语言关的难度,花费在单词和句子解释上的时间较多,授课只能删繁就简取其精要,无法做到精细化授课。同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英语水平不同,授课进步也受其影响,难以精准把握。
2.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良措施
2.1采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的立体化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因其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不能像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一样,而应采用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首先研究如何持久的吸引学生的兴趣点,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举例、对比、互动甚至插入小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效果极佳,能很好的吸引学生,使得这门理论性强、不易理解的学科延伸出趣味性,由案例引出相关专业理论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印象深刻,在互动教学中许多老师只关注到了课堂上的互动,忽略了课下时间,上文提过传播学课时紧张,双语教学又耗时多,注定了课堂上很难保证有大段时间来互动,这样就不好掌握学生思维动向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可以安排课下专门的答疑教室和答疑时间,或借由互联网随时随地的进行,网上答疑的好处是网络的匿名性,增加了学生的活跃程度,师生间隔膜减小,沟通顺畅,交流充分。
2.2分阶段推进不同教学模式,尝试语言分流教学
上文提到双语教育中,学生层面上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传统“一刀切”模式明显不适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早就开始了双语教学,并总结出双语教学四种基本形式,它包括:浸入式教学即学校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过渡式教学即入学时使用母语教学,但一个阶段过渡后只使用第二种语言教学;保持式教学即入学时使用母语教学,一定阶段后部分课程使用第二种语言授课,其他课程仍然使用母语;翻译式教学即授课过程中以母语为主,但会使用第二种语言的教材,教师选择部分重要内容翻译成母语。这四种模式难度是依次递减的,浸入式教学最难,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最高,而翻译式教学最易,在开设双语教学的时候,可以分阶段进行,由最简单的翻译式教学开始慢慢过渡到浸入式教学,当然如果学生整体水平不高,最终实施过渡式教学也未尝不可,中间各种教学模式的衔接和更迭,由授课老师根据授课情况,灵活把控,自主决定。同时可以尝试实行语言分流教学,对同年级学生进行摸底英语测试,按照英语水平划分出快慢班,也可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班级,不同班级双语应用比例以及授课进度不同,英语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同班授课对授课老师而言轻松不少,能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出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案和授课内容,教学质量自然容易提高。
2.3教材选择采用原版和自编讲义双轨制
在传播学的双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选择教材时倾向于英语原版教材,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是好处在于,它们基本都出自传播学大师之手,理论阐述详尽深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英文原版专业书籍过于晦涩艰深,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而授课老师也容易依赖甚至迷信原版教材,无法自主教学,可以实行双轨制,一方面选用难易程度适中的英文原版教材,另一方面在其基础上按照教学需求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做出全新教义,去掉许多重要性不强的、失去时新性或者不适合英文口语表达的内容,辅助以最新行业动态及学术前沿,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顾,课堂上教师以讲义为主线,要求学生及时抄录讲义,原版教材则更多的放在课下,学生以预习及复习的形式阅读,期末考试两者兼顾,这样会更好的体现出授课重点。
2.4考核方式趋于灵活化
为实现文学精品课网站建设目标,网站的整体设计要凸显其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为文学课程的教与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文学精品课网站的设计主要包括“首页”、“前台显示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三部分的内容。
(一)首页设计
在整体上,网站的首页设计要做到界面直观,条理清楚,个性突出,导航设计清晰,操作简易,图像、文字、背景颜色、标题、注脚等风格统一,整体效果舒适顺畅。具体来说,文学精品课网站首页的主要色彩为绿色,绿白相间,网页看起来雅致而有生气,同时,通过调整其透明度,增加层次感。网站的整体布局呈“国”字形。首先,欢迎界面位于首页上部,包括题目和导航栏,其英美文学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和福克纳的照片和课程题目与导航栏目主题一致,和谐美观;导航按钮“首页、课程介绍、课程建设、学习指南、网络课堂、实践教学、师生互动、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政策支持、下载专区”依次排列,导向清晰,节时省力。其次,网站的中间部分由“课程简介”、“课程负责人简介”、“学术动态”、“通知公告”和“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科研与参加学术交流的展示图片)、“友情链接”六个栏目组成;各模块的内容突出“新”字,语言简洁易读;移动式图片通过点击图片本身可阅读该图片的具体信息。网站首页的下方显示“版权所有”、“技术支持”和“访问统计”等信息。总之,首页的设计要突出个性,保持形式与内容的一致与和谐。
(二)前台显示系统设计
前台显示系统包括“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两个栏目。点击导航按钮,便显示“拐角型”的子首页。本部分侧重论述“课程网站”的前台显示系统的结构设计。1.申报网站“申报网站”由“课程负责人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学队伍情况”、“课程描述”、“自我评价”、“课程建设规划”、“申报书”等栏目组成。主要通过文件链接的形式,为专家评审提供材料。2.课程网站“课程网站”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建设”、“学习指南”、“网络课堂”、“实践教学”、“交流互动”、“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政策支持”和“下载专区”十个栏目。“课程介绍”栏目首页的左侧显示“课程简介”和“课程描述”两个子栏目。“课程简介”简要介绍了《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在英语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内容。“课程描述”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安排、教材的选用与参考书目。“课程建设”栏目下设“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四个子栏目。“教学团队”栏目内含“师资队伍”和“学术水平”两个下一级栏目。“师资结构”由主讲教师、师资结构、教师培养、梯队建设构成,“学术水平”由教学评估、高职授课、科研统计、获奖情况、荣誉称号、年终考核、突出成绩构成。“教学内容”栏目涵盖《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学实施计划、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践教学内容一览表、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教改成果统计一览表。“教学条件”栏目包括《英美文学及选读》教学文件、教材建设规划、使用教材一览表、辅助教材一览表、教学方法与手段、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案、网络教学资源一览表、网络教学资源使用情况介绍、教学音像资料一览表、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览表。“教学效果”栏目包含《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讲课质量”和“综合评价”。“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内有辅导计划、辅导记录、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规章制度、题库建设(链接习题库)、教考分离情况总结、试卷档案、相关讲座及其课件、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月活动获奖话剧剧本、演讲稿等。“讲课质量”包括学生信息员反馈、各学期访谈、座谈会情况、督导组听课反馈意见、主讲教师录像(链接“教学资源”)。“综合评价”内含同行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和校内专家及同行评价)、学评教情况(学生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学生评教结果)、学生能力测试(试卷分析等)。“学习指南”下设培养目标、学习方法、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四个子栏目。四个导航按钮会链接各自的内容,其中“学习方法”导航按钮会链接若干关于学习策略的文章和讲座。“网络课堂”栏目的首页设有“学习资料”、“学习公告”、“在线自测”、“学习工具”和“考研信息”五个导航按钮。“学习资料”包括英美文学简史、文学术语、文学常用词汇和教学课件。在“学习公告”栏目中,教师会依照教学计划各章节的知识要点、预习任务、课堂讨论题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解析、论坛时间安排、学期论文题目、作业反馈信息、辅导安排、测试时间等信息。“在线自测”提供各章节的练习题、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学习工具”包括学习笔记、学习记录、作业管理、词典等常用工具。在“考研信息”主要一些大学的研究生招生信息、推荐书目以及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学习指导。“实践教学”栏目下设六个导航按钮,“教学目标”、“学期论文”、“话剧改编”、“表演录像”、“学生创作”和“毕业论文”。各按钮分别链接《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学生的优秀学期论文、改编的话剧剧本、表演录像、图片、学生的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等自创作品、各届毕业论文题目、优秀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的内容。“交流互动”栏目首页包括“网络答疑”和“讨论交流”两个按钮。“网络答疑”含有E-mail邮箱和留言板式,“讨论交流”采用在线论坛方式。“教学资源”栏目的首页设有“教学课件”、“习题库”、“教学录像”、“图书馆”和“电影院”五个导航按钮,分别链接《英美文学及选读》教学课件、习题库、教学录像以及英美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图书馆、英美文学名著电影院。“教学研究”栏目首页的导航,“学术论文”、“课题研究”、“专著简介”和“研究现状”,分别链接教学与研究学术论文、课题研究申报书、结题书和课题研究报告、英美文学专著简介、英美文学研究现状、教研计划和活动总结、教学团队教研获奖情况。“政策支持”栏目通过“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导航按钮链接各级别的关于精品课申报、建设、评审、验收、政策、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文件。“下载专区”栏目为师生提供可以下载的一些辅导材料、讲座、课件、学期和毕业论文写作格式、学习评价标准、教研成果、科研信息等文件。
(三)后台管理系统设计
文学精品课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网站的正常运行。精品课网站后台维护系统必须具备快速维护与更新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的功能。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要依照前台显示系统的内容,其每一个项目则与前台显示系统中的每一个项目相互对应。后台管理系统(见图1)是管理员和任课教师对整个网站进行维护的平台,它包括首页管理、栏目管理、内容管理和用户管理。文学精品课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软件技术平台受执行效率较高的技术的支撑,同时支持SQLServer数据库。是Microsoft推出的新一代ActiveServerPages,具有理想的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速度和效率,保持较强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系统设计,“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的分布式信息制作、、维护和管理平台,从而使网站的信息管理效率提高,网站更新速度加快,数据质量提高。”[4]258
二、功能设计
文学精品课网站信息系统以SQL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后台数据库,采用ASP网站架构技术,实现文学精品课建设所需要的互动交流、在线阅读、学习记录、在线测试、音视播放、快速搜索、图文移动、栏目链接、修改更新、资料下载十大功能。
(一)互动交流功能
“互动交流功能”通过E-mail、留言板、在线论坛等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校内与校外学习者的沟通与交流。留言板和邮件能够满足师生之间的答疑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所有留言通过后台老师的审核后读者方可看到。在线论坛则以教师给出关于英美作家写作特点、作品分析等相关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在线交流。
(二)在线阅读功能
“在线阅读功能”通过点击导航按钮实现直接阅读所有教学资源,诸如教学文件、习题库、英美文学作品、论文、学术动态、通知公告等文件,还可浏览教师和学生的在教学、科研、文学知识比赛、名著表演、诗歌散文朗诵等活动的图片。
(三)学习记录功能
“学习记录功能”是在“网络课堂”里设置的有益于学生自学的一个学习工具。学生既可以通过点击“作业管理”按钮,完成并提交作业,也可以点击“词典”按钮,查阅、学习英美文学术语和文学教材里出现的生词。此外,学生可通过记录功能记录学习笔记。
(四)在线测试功能
“在线测试功能”设置于“网络课堂”栏目,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拼题来实现在线测试、试卷提交和成绩查询的功能。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各个章节教学重点的掌握程度,学生亦可自测学习情况。
(五)音视播放功能
“音频播放功能”能够实现网站所有资源中的音频和视频在线播放,如“教学课件”里的名著电影片段视频、诗歌朗诵录音、“教学录像”里的教师录像以及“电影院”中的英美名著电影和“实践教学”栏目里学生的话剧表演录像等音视频资源。
(六)快速搜索功能
各子栏目首页左侧均设有“导航栏目”、“站内搜索”和“热门文章”三个快捷搜索导航按钮。通过点击导航按钮,或者输入文件的关键词,或者通过移动的热门文章题目,实现快速搜索到相关内容的功能。
(七)图文移动功能
“图文移动功能”包括“图片移动”、“文件名称移动”和“重要通知移动”的功能。“图片移动”便于生动展示教学、科研、活动成果,并通过点击图片可阅读该图片翔实的文字说明;“文件名称移动”用于“学术动态”、“通知公告”、“热门文章”栏目中的内容。“重要通知移动”是在导航按钮下方设置的滚动式简短、醒目的红色文字,用于重要的通知。各栏目中依次出现的图片、文章题目和通知,便于师生查阅。
(八)栏目链接功能
链接功能包括“站内链接”和“站外链接”两项功能。“站内链接”指前台显示系统的一级导航按钮通过点击各按钮链接二级、依次三级按钮的内容。“站外链接”指通过“友情链接”链接列表式或滚动式的各重点大学网站,如耶鲁大学公开课网站以及北京、上海、广东、天津、西安、南京、大连、洛阳、成都等地各大学的英语专业精品课网站,以扩展师生视野,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
(九)修改更新功能
“修改更新功能”通过后台管理系统支持多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共同补充文学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支持任课教师按照教学需要增删二级栏目的导航按钮,上传新的文字、图片、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料,确保网站教学资源的正常维护,保持网站资源的新颖和前沿。
(十)资料下载功能
文学网站资源丰富,在“下载专区”有很多诸如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习题、课件、音频、录像、论文格式与要求、科研成果等教学和科研资源可在线下载并显示资料基本信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三、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课堂互动教学;教学技艺;双向沟通;反馈与纠偏
一、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艺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最常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把无限的知识信息筛选、整理、演绎、归纳,通过不同的传递通道,高效、准确地传递给处于不同身心状态和思维状态的受众——学生,这确实需要高超的教学技艺和广博的知识积淀。照本宣科的常规方式固然省力,但其效果往往是学生的睡意和厌学。这种状况在今天的大学课堂上还随处可见。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专业学术造诣,二是教师课堂教学技艺水平。前者因人的天赋和勤奋而异,个体差异性较大,很难有统一的要求;后者则经规范化的培养和要求,可以形成客观标准。
课堂教学技艺的核心在于师生课堂互动的科学组织。在现代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已成为不争之事实。只有和谐的课堂互动才能使信息经不同的通道(口语阐述、板书推演、多媒体演示、师生间的姿体语言交流、课堂讨论等),通过发送—接收—反馈—调整纠偏的循环,达到被学生高效、准确接收的目的。同时,通过互动循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辩及归纳推理能力。
课堂教学和谐互动之关键在哪里?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教师教学技艺的发挥(就如导演技艺一样)。工科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有其机械刻板的特点,很难有像文科及艺术类专业教学内容的诗情画意,要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师生间高效、准确的信息互动传递,其难度更大。加之工科专业技术课程教师一般都来自工科专业,很少受过教学艺术的系统性训练,因此,培养工科专业技术教师的教学技艺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工科专业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技艺应包括六个方面:将机械刻板的技术知识信息“编码”成逻辑性强但又生动谐趣,易于为受众所接受的口语和图符信息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生动活泼、发音标准、用语准确简练的口语及副语言(音调、节奏、停顿变化等)的表达能力;身体语言(动态无声性的目光、表情、手势,身体的动、静态姿势、空间距离的变换、衣着形象等)的表达沟通能力;文字及工程图符板书速写、速画的书法与绘图能力;科学设问、倾听、了解学生“译码”的反馈信息后快速判别其正误并引导纠偏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CAI课件编写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穿插应用)的能力。
教师应将上述教学技艺科学地应用于课堂的互动教学中,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使教学的内容通过课堂场景中各种教学通道的双向沟通有效地为学生所接受。课堂教与学的双向沟通过程一般由如下环节构成:教师对准备传授的客观科技知识及教师本人的思想观念(一般是主观的)之信息进行组织和“编码”;编码信息通过“通道”(教学口语表述、板书提示与推演、多媒体演示、师生间的体态语言交流、课堂问答讨论等)进行传递;学生接收信息后的“译码”(由理解后的认同和接收、未理解的疑惑和排斥所形成的知识及思想观念);教师传递的信息被学生正确接收并理解与否的“反馈”核实;教师接收学生反馈信息后的调整和纠偏。
以上五个环节,不论缺少哪一个都会使沟通失效,无法达到圆满的课堂互动教学效果。
二、课堂互动教学沟通中的“编码”和“译码”
工科专业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的“编码”就是将机械刻板的技术知识信息归纳整理成逻辑性强但又生动谐趣、为不同的学生所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的口语和图符信息。
以笔者讲授的“汽轮机原理”课程为例,首先是编码信息的正确筛选组织。必须在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时数限制的范围内取其精华,因此对汽轮机热功转换基本原理、汽轮机变工况运行特性、汽轮机调节系统及其静态和动态特性、汽轮机振动及强度校核这四大核心内容的分析阐述及逻辑关系、定量数学关系的演绎推理是必不可少的。以此为信息编码之主线,去确定哪些概念及结论的分析应该被“编码”成口语表述信息;哪些公式的推演及图形绘制应该被“编码”成板书表述信息;哪些佐证及引例材料应该被“编码”成多媒体电教信息,以便作高速度、大容量展演等。总之,不同的信息内容应由其最适宜的“通道”进行传递,才能使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准确、高效,减小或消除传递中的“噪声”(如难以辩认的板书字迹、图形、模棱两可的语言、含糊不清的发音等)干扰。
工科专业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编码信息本身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必须辅之以一些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关联信息。比如,与学生就业及今后发展相关的汽轮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工程咨询、工程项目管理、设备安装监理、运行维护及维修管理等行业的最新行业和科技信息及相关的人文知识信息等,都可被巧妙地穿插于课程核心内容的阐述之中,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化枯燥为生动。
工科专业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译码”就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不同通道接收来自教师发送的“编码”信息后,将其还原为自己的知识及思想,并消化理解其意义的反向过程。学生“译码”后掌握的信息应该与教师编码前的信息“对称”,最好还能使学生激发“译码”出“编码”中没有的创新性思维信息。
三、课堂互动教学中的“反馈”及“纠偏”
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是检验教师传递的信息被学生正确接收并理解与否的信息反向传递过程。在没有得到反馈之前,教师不能确认所传达的“编码”信息是否经有效的传递和“译码”而被学生正确接受。因此,“反馈”是互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反馈”包括反馈信息的激发和传递两个环节。反馈信息的激发方式有两种:一是学生“译码”后自动激发,二是经教师提问后的被动激发。激发后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学生理解或疑惑的表情和姿态,也可以是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或学生主动地质疑。教师在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对学生进行观察,及时激发和接收其反馈信息。
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的“纠偏”则是教师在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后,发现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及形成的思维观念与自己传授的知识及思维观念出现偏差,查核原因后,有针对性地重新组织和发送信息,最终使师生间发送和接受的信息“对称”的过程。“纠偏”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接收、评判,并迅速找出出现理解偏差或疑惑的关键点,再换一种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通道,重新传递信息。
四、课堂互动教学中语言艺术、硬笔书法及绘图艺术的应用
工科专业技术课程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口语、板书及工程绘图是缺一不可的信息传递方式,只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轻重之分。一味的板书会使学生疲乏厌倦,滔滔不绝、海阔天空的豪侃只能使学生不知所云、难得要领。因此,一节课中,哪些内容最适宜用口语互动交流,哪些内容最适宜用即兴的板书及绘图推演,哪些内容最适宜用多媒体快速展演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事先精心策划好的(就像编写电影剧本一样)。
比如,板书信息具有周密严谨、逻辑性强、条理清楚、不受干扰、不易出错等优点,但其信息传递慢。应将板书用于系统地表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重点和分析推理难点。板书表述的信息应具有精炼、即兴的画龙点睛特点。
口语沟通方式灵活快捷,既可有备而言,也可即兴发挥,且反馈及时,一问一答即可释疑解惑。因此口语是被运用最多的沟通方式,应将其应用于对知识的阐述分析、推理论证的中间过程和反馈激发、释疑解惑的过程中。
多媒体展演也有周密严谨、逻辑性强、条理清楚、不受干扰、不易出错等优点,但不能即兴变化,且长时间进行易使学生感觉疲倦乏味。此方式适用于展演较大的图形信息、适合于配合口语,展演冗长复杂的公式推演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用标准的语音信息进行讲述,则会非常容易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若能用优美潇洒的硬笔书法作板书,则可成为学生笔记效仿的楷模;教师若能绘出规范美观的黑板绘图,学生即可知道将来作为一名工程师或科研人员应有的规矩与方圆。由此可见,在课堂互动教学中,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及绘图艺术的应用可展现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使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可大大提高课堂信息传递和接收的效率及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