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7:37
导语:在对经济发展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前景
绿色农业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必然趋势,是市场需求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创造的产物。对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能够找到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才能在其今后的发展中做到扬长避短,也就有助于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农业经济以传统农业经济为基础,将市场发展作为导向,以期能够实现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目的,是可持续额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业生产行业中的具体表现。就目前来说,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大部分农业地区还是继续实行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这就导致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还缺乏集约化与规模化。[1]受到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此就使得绿色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有三点:首先,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使得企业用地与房地产用地面积不断增多,大大减少了耕地使用面积,随着耕地的流失,导致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次,市场适应能力不高,虽然我国粮食产量逐渐增加,但这远远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这是因为农业生产耗费了较高的成本,而产品质量却不高,因而就致使在销售农产品上存在着许多困难。最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以追求短期效益为主,造成我国农业用地的质量不断下降,这也就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农业经济的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十分不利。
二、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
绿色农业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势必会将产业化的经营与合理的规划、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适应。在产业模式上,绿色农业经济能够发挥出带头的模范作用,将生产、加工、销售等形成一条产业链,绿色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将会不断增强。[2]在技术上,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以环保型、科技型的技术为基础,通过提高队伍的技术含量来提高绿色农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在总体规划上,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设置布局时以因地制宜原则为指导,使各个区域的优势与特色能够体现出来,对可用的农业生产资源做到充分利用,将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结合在一起,不断生产健康、环保、有机的绿色食品,推动绿色农业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
三、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实现绿色农业经济的生态环保发展
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时候,必须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采取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护好农业的生态系统,将农业经济发展的可用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充分利用。
(二)做到科学布局与统筹规划,将土地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我国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出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领头作用,结合我国耕地的实际分布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从总体上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再根据各个区域所拥有的不同资源特色以及生态环境来合理布局绿色农业产业。各级政府要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向农户宣传先进的生产观念,激发农户生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3]
(三)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优惠扶持政策
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时,不仅要由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与生产技术来支撑,同时还需要有政策的扶持。我国要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还要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在信贷、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政策的扶持作用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人们的生活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从政策、观念、技术布局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其实现又好又快的稳定发展,从而为我国的综合发展做出更大贡献。[4]
【参考文献】
[1]高永强.关于绿色农业经济支撑条件分析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0,08:17.
[2]陈露,江禹奉,覃兰秋,程伟东,周锦国,谭贤杰.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10:6189-6191+6194.
[3]胡雪萍,董红涛.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须破解的难题及路径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6:152-158.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意义;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men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a low carbon economy, and introduced in a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of its realization.
Keywords: low carbon; A low carbon economy; Mean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F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实施节能减排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1. 1 节约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碳基能源消耗,对实现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2 污染减排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协同效应
污染减排措施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有不容忽视的协同效应,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监管减排等一系列措施,对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体上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一方面控制局域污染物排放( 如 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及生态建设过程中减少或者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另一方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同时可减少其他局域污染物排放。
1.3节能减排事关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情况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制约着经济发展、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并且呈上升趋势。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劣五类水质占将近全国三分之一的水体,重点流域频繁发生水污染事故,40%以上断面的水质没有达到规划要求,一些处在其流经河段的城市也避免不了受到污染;大气污染问题是我国
近年来又一严重危害人们衣食住行的问题,我国大气污染已和发达国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的程度相当。在2005年监测的523个城市中,空气质量低于二级标准的达1/3以上,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人口达城市人口的1/5。我国的经济发展处在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历史阶段,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据有关部门证实,如果以世界人均水平为单位计算,我国除煤炭资源占58.6%之外,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均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耕地为世界人均水平的32%,水资源为28%,天然气、石油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05%、7.69%。因此,只有节约资源才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4国际上对我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节约资源的压力逐渐增加。
我国对国外资源需求的增长推动了世界资源需求的上升。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我国原油需求量日均约为665万桶,占全球日均需求量的近8%。2005年上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量约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的80%,这其中近50%靠进口满足。另据统计,2002年至2005年间,我国对锡和镍的需求增长量占世界消费增长量的大部分。我国需求增长量已经成为影响初级金属产品和全球石油市场供求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一些投机集团哄抬资源价格的幌子,受到一些初级产品进口国的指责和一些国家的担心。但我国对全球初级产品和石油的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高污染、高能耗生产环节的结果,其中相当部分产品并不在我国消费,而是出口到全球市场。我国是全球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均占近全球排放量的14%,对全球大气污染的影响很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以及世界未来格局的重要因素,未来我国在这方面的国际压力将不断增加。
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
就我国来说,煤炭是主要的能源,我们在发展低碳经济时采用的技术和工艺与西方国家是不同的,实现的途径也不同。
2.1 降低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例
由传统的以煤炭为主向现代化以天然气和石油等清洁能源为主转变的能源消费模式是社会的必然趋势。煤炭的耗能要比石油和天然气高很多,降低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的分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一定风险,但综合比较各种方式之后,这种措施仍是首选。
煤炭是我国的能源中最主要的能源,因此,加大力度实施煤炭净化技术以改善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一个长期的基本的任务。
2.2 充分发挥碳汇潜力
发展低碳经济最好的途径是采取林业的措施和土地利用的调整充分发挥碳汇潜力。过去的50年间,我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资用于造林,但至今森林覆盖率仅提高了4.2%,这项通过改进森林管理、提高森林的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的面积来增加森林碳汇能力的措施被证明不实用,并且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花费。因此,必须研究、探讨新的措施发挥森林碳汇潜力以达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2.3 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碳排放的技术和进行一定的资金援助是发达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进行节能减排,还有利于完成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我国以实际行动为低碳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国家能源技术市场,采取各种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十”中提出截至2010年底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5,这相当于减少了近12亿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在保证人民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领域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巨大潜力。
2.4 完善政策体系
“低碳经济”提出以来,我国政府积极响应,先后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但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欠缺。要推进低碳经济转型,我国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节约资源法、清洁生产法等的实施; 制订和实施鼓励低碳经济的财政、税收和融资等经济优惠政策,制订和完善碳交易和碳审计制度,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推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和绿色采购,制订低碳产品优先采购政策,改造节能建筑; 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依照国际通用的 “碳源 - 碳汇”平衡规则,对国内生态保护区实施补偿;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掌握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 建立相应的统计、监测和考核制度,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统计和管理体系,让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双赢之策。
2.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建设。按照“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一方面严格环境准入,实行清洁生产,强化污染预防并实施全过程管理; 另一方面合理布局,使产业之间耦合共生,延长产业链,形成循环效应。以少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消耗获得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而使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2.6倡导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转型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人们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还是个新事物,要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倡导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等理念,通过健全和发展各种环保组织,指导企业和公众使用低碳能源。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组织推进、全民参与,形成低碳经济发展整体合力,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
2.7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可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类是减碳技术,比如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第二类是无碳技术,如核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攻克和突破低碳产业发展中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我国应积极引进先进的减碳、无碳技术,加快创新和推广速度; 探索国际企业间、学术界间及其他组织间合作伙伴,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
3 结论
在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受到能源和环境制约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应对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途径。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全民工程,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而且还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和监督。因此,加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奚建武,徐丙奎. 节约型城市 [M]. 北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 李国志.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政策建议 [J]. 亚太经济,2010,( 4) .
[3] 李丽平,周国梅. 切莫忽视污染减排的协同效应 [J]. 环境保护,2009,( 24) .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经济转型发展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1.1职业教育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联系非常紧密,如果职业教育违背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宗旨,便失去了职业教育的存在价值。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体现在该国或该地区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教育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兼具教育与经济两重性,职业教育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满足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
1.2经济转型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愈演愈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技和人才的培养上,职业教育在提升科技和人才的质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依据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和未来需求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和措施,把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融入到经济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有助于实现职业院校的自身价值,最终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1.3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转型的发展要求
一国或一个地区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其教育有着不同的定位。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技术熟练的初中高级产业技术工人来满足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可以为经济的转型发展输送大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服务至上和质量至上,职业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
2职业教育适应经济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专业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具有相似性,没有突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忽略了经济转型发展的人才需求。职业院校中有一部分院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符合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的设置方面存在培养目标过宽过高、模糊不清、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甚至有些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紊乱,核心课程不明确,专业课课时不够充分,有些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太少。还有些专业缺乏相应的学科支撑,不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限制了职业教育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2.2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高,实践环节有待改进
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不高,获取知识的来源单一,限制了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难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更不用说培养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对于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但从目前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看,实践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实验设备不够新,缺少长期合作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的效率较低,收获的实践技能不充分,无法适应经济转型的发展需求。
2.3招生规模的数量不突出,职教投入力度不充分
目前,人们对职业院校仍存在偏见,认为本科要比专科有优势,因此在职业院校招生时面临着一定的阻碍。从职教经费的投入看,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很大,职业教育的投入比重较低,难以满足职业院校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有些职业院校教学设备陈旧、有实践经验的师资不足,不少学校缺少实训教室、实习场地等。有些专业教师年龄过于集中,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正常的梯队,个别专业缺乏高级职称教师和具备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缺少符合标准要求的专业带头人。
3职业教育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制定契合产业转型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建设
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也是职业院校融入并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服务。因此,职业教育应根据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遵循国家颁布的课程和专业设置的基本标准,结合职业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合理设置专业。通过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建设。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专业群建设。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出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会,把职业院校办成经济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
3.2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实践环节
以经济转型为背景,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进一步推行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不仅教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符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标准,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不断加大职业院校的教育投入,尤其是对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的经费投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安排,开设职业技能训练等创新创业课程的比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提高技能水平,将教学内容与技术应用和服务社会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示范效应与外部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其内部的制度安排和经营机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参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所有的企业,不论所有制成份如何,都必须面向市场,在同一个市场条件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对国有经济形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外部压力,推动着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民营经济的性质和定义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构造了新的主体,诱发并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发育,民营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其次,要使市场经济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扩大,不仅要求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包括其派生形式: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也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民营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要求实现人才自由,资金自由、货物自由和服务自由,这对政府职能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政府对现行各种进入规制进行放松、调整、撤消和废除;要求其取消大量不必要的许可认可项目和环节,由许可制向申报制转变,批准和处理的时间要尽可能缩短。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政府机构改革要实现全面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的目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需要。民营经济不需政府投资,涉及的领域广,覆盖的行业范围宽,就业的容量和潜力大。民营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源泉。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使下岗职工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有职工”“铁饭碗”的禁锢中彻底解脱出来,真正树立就业的新观念。
二、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县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数达7792户,比2004年增长11.3%。其中私营企业84户,增长7.7%。原创:民营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5294万元(第一产业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不计算),增长11.2%,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56.9%提高到57.8%,上升0.9个百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明显上升,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
(二)民营经济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5年底,全县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个体户已达852个,广泛涉及饲料、饮料、纺织、皮革、造纸、中药材、竹木加工等10多个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26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6%。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民营企业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工鲜冷藏冻肉2213吨,实现总产值2180万元,增长32.0%,并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了技术改造,预计今年可完成产值5000万元,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
民营经济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全县民营工业增加值(包括全部规模以下工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16088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0%,比2004年提高6.7个百分点,超过国有工业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
从规模以上工业看,截止2005年底,在全县规模14个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12个,比上年末净增3个,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5.7%。民营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768万元,增长24.6%,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县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为83.4%。
(三)民营经济增强了县域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县民营经济投资快速发展,打破了国有经济垄断投资领域的局面,投资领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2005年,全县民间投资总额已超过国有经济投资总量,民营经济投资完成60112万元,增长33.7%,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为81.6%,比2004年上升7.1个百分点。
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民营经济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逐步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所从事的行业由比较单一的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发展,经营范围由传统的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大型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向拓展。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主动上山下乡,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开发绿色产业,农业开发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一批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初露头角,如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嘉龙贡果有限责任公司、金鹰公司、西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综艺公司××县分公司等,正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挺进。在服务业领域,也由一般业向经纪人、广告业、信息咨询等高层次发展。经营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经营范围的逐步放开,民营经济由单一买卖小本经营、小规模投入资金向承包、兼并、购买国有、集体企业等形式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开始跨地区、跨所有制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如山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购买恩施州莲珠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四)民营经济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到2005年底,全县以个体从业人员为主的各种农贸产品市场和工业品交易市场26个,其中专业市场5个。各种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2005年,包括个体私营贸易企业在内的民营经济商贸流通企业零售额达到37930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9%。
(五)民营经济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民营经济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巨大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2005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为18.1万人,其中,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2.7万人,占14.9%,比2004年提高5.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进一步优化,一批民营企业家初步涌现。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从业人员多为社会待业人员,闲散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几年来,市场经济大潮迅速荡涤着人们陈旧择业观念,民营经济已由一种生存选择发展到职业选择,成为许多人士追求事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部分高中等院校毕业生,部队退役人员纷纷加入民营经济队伍,大大优化了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结构。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并有一定社会知名度,有的是州、县人大代表,有的是州、县政协委员,有的多次受到省、州党政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县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民营经济企业主整体素质不够。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工商户、企业主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偏低,不懂现代传媒与管理,法律知识匮乏,大多数企业主,整天忙事务,没深入钻研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规则等,与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二是企业制度滞后。民营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大部分是实行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中以家庭成员居多,以致形不成管理优势,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创业发展。三是统筹安排差。一些企业主受农业文明的影响,热衷于对与土地的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追求,对公司设立缺乏科学、稳健的财务安排,办厂伊始不问产品生命周期,一上马就跑马圈地、盖厂房、买机器,结果固定资产投入很多,流动资产难以为继,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四是企业主存在依赖心理。一些在争取财政、计划的无偿支持项目上投入精力过多,而用于研究市场、加强营销和内部管理上投入精力较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五是人文环境不优。全县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人才,没有形成人才优势。参加劳动和医疗保险是每个企业员工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来××民营企业职工参保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大多数民营业主没有为员工保险,使得一些人才对民营企业感到无安全感,企业员工缺乏事业目标与成就感,走人现象颇多,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及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全县民营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欠缺成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大阻碍之一。
(二)服务与政策不到位。××县虽然出台了许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具体落实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如:一是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乱收费、乱罚款等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公平的经营环境。三是部分执法、执收部门,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执行甚至抵制县里的政策,四是社会信用缺失,部门、单位、个人拖欠甚至恶意逃废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民营经济规模小。尽管近年来××县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偏小。私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少,使用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
(四)融资难制约企业的发展。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民营经济融资步履艰难,原因有:一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人格信用差;二是无可用以抵押的资产;三是金融界对民营企业贷款有认识误区,认为贷款市场风险及个人前途风险与所有制密切,倾向国有企业。四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们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五是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手续繁、周期长,综合借贷成本较高;六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与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私营企业也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以致一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却苦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
(五)传统行业比重大。近年来,民营经济不断向新领域拓展,逐步涉入房地产、科技与信息开发、生物医药等行业,在商业贸易、餐饮娱乐、运输修理、简单加工等传统产业仍相对集中,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而从事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出口创汇的很少。
(六)知名企业缺乏。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在总量上,更大程度反映到“叫得响”企业的拥有量上,××县民营经济缺乏像鹤峰八峰药业总公司、长友食品公司、华龙集团等在全州叫得响的企业,更缺乏像红桃k集团、娃哈哈集团等在全国叫得响的企业。与知名企业缺乏相伴而行的是名牌产品的缺乏。名牌产品的创建要借助产品自身的科含量,更须借助现代工具系列运作。
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和政府扶持两方面努力。
(一)加强民营企业的能力建设,从整体上推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具有经营机制灵活,产权明晰,市场机制鲜明等特点。在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思路下,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因此,当前加强民营企业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市场竞争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制约发展的问题,突破阻碍发展的“瓶颈”,促使民营企业“强身健体”,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民营经济与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结合点,重点着力四个能力的提高。
一是着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在现代企业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一样,都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依托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然而,不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简单粗放,是××民营企业的通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要建立起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采用亲情化、友情化管理模式,自觉地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这在企业初创阶段是必要的,适合企业当时的发展要求。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或者以制度化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构建一种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为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打好基础。二要切实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财务、生产、质量、营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在做好这几方面基础性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开展物流管理。三要切实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民营企业家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从本县生产力的基础和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好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四要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因素,人才兴、则事业兴。办企业需要建立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财会人才四支队伍。在选拔人才、借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取得新的突破,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推动企业发展。还要加强人才培养,这是改变民营企业人才紧缺状况的根本途径。
二是着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企业决策者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从整体上说,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由于很多人学历不高、文化水平低,致使个人综合素质偏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作为企业决策者,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善用政策,用好政策,充分运用政策赋予的权力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构筑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决策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上。要优化组织功能,在企业班子结构上,要实现优势互补,重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运用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优化反馈功能,在企业的某项决策目标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明确分工,科学指导,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抓好决策反馈;要优化计划功能,善于运用综合计划,制定科学决策,对每项决策,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决策项目要坚决取消。
三是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参与国内外竞争成败的关键。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目前,民营经济资本主要集中在家族式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难以扩大规模,创出名牌。因此,民营企业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民营经济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经济。一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主动通过资本联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四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因地制宜,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同时,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配置资源的角色转变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干事创业、壮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浊扬清、鞭策促进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坚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缩小比较差距的希望所在。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生产力水平,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围。
二是加大服务力度,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从三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民营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结合××的实际,研究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使民营企业在企业设立、税费标准、融资信贷、市场准、对外交往、中介服务以及生产要素配置、保护财产合法权利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地位。二是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改变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界人士的合法权益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取消和制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商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三是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广辟融资渠道,可以尝试建立商业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业务。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低碳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对策
一、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存在的不足
(一)低碳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不足
要想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必不可少,因此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技术创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出口产业中低碳技术处于低端水平,低碳技术创新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这是由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较弱,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的现状所制约的。第二,低碳技术创新R&D投入不足。第三,低碳技术创新人才匮乏。
(二)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相对滞后
在贸易结构上,我国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发展异常迅猛。从表1可得2008~2014年这7年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68倍,从2008年的25632.6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43030亿美元,由比美国少8818.47亿美元到赶超美国3343.7亿美元;货物贸易出口额从14306.9亿美元增加到23427.4亿美元,增长了1.6倍;进口额从11325.7亿美元增加到19602.9亿美元,增长了1.7倍。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则相对滞后。同样在这7年中,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虽然从3045亿美元增加到6069亿美元,增长了近2倍;出口额增长了1.5倍;进口额增长了2.4倍;但是截止至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却仅为美国的近一半。此外,中国服务贸易同时也落后于中国的货物贸易。不仅如此,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呈现总体上升趋势。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为主,那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通信服务、电影音像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大致在0.12%~4.25%之间,国际竞争力薄弱。
表1 2008~2014年中美两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美国经济分析局(http://bea.gov)
我国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就必然导致了出口产品碳排放量过高,造成大量的消耗和污染。货物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意味着外贸产品多为工业制造业企业提供,而相对于农业和服务业而言,工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较高。
(三)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一般贸易相对薄弱
在贸易方式上,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一般贸易相对薄弱,对外贸易对产业的拉动力不足。1985以前,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最小比重都为86.54%,显然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1990年以后,加工贸易开始反超一般贸易,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567亿美元,占当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的51.24%,并且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之后的十年中一直超过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最重要渠道。2010年以后,这一比例才大致维持在40%~45%之间,略低与一般贸易的比重。我国的加工贸易是通过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半成品,然后在国内组装加工出口销售的。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本质上是发达国家在面向全球配置资源时,通过产品内贸易将高排放、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至中国,由此便可光明正大的将大量的碳排放转移至中国,并利用中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榨取“要素租金”。此外,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充当终端加工制造者的角色,主要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用,企业只能选择价格低廉的煤能源作为加工的主要能源,使碳排放过大。作为全球加工厂,中国不仅承担了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的全部排放成本,包括能源燃料排放成本、加工过程以及进出通运输排放成本,而且还承担了隐含碳的转移成本,这客观上造成了与低碳经济的矛盾。
(四)出口产品结构比较落后,高新技术产品有待加强
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几十年来一直在不断优化这个事实应当承认。但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中低等技术含量制成品仍然占据很大比重。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占总出口的27%。但是低技术和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所占比重仍维持在55%以上(其中低技术含量制成品超过30%,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接近25%),这表明出口产品结构依然落后。同时,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所谓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大多只是在华跨国公司组装加工后的出口(电脑、手机、汽车等组装后出口),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由我国民族企业自主研发制造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可谓少之又少。这种以中低端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决定了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只能以依靠大量生产取胜,而大量生产又必然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排放。这就是说,要适应低碳经济的潮流,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必须逐步走向结构多元化和产品高级化。
总结得之,贸易结构上,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相对滞后,货物贸易产品主要依靠工业制造,工业又是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因此,此种贸易结构直接导致了出口产品的高碳化。贸易方式上,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一般贸易相对薄弱,导致企业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利润微薄;我国现有的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健全,存在很多漏洞。以上所有方面都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现实存在的不足与低碳经济对其的要求相背离,由此可见,要想实现对外贸易跟随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向可持续低碳化发展,转变现有的外贸发展模式就成为必须且尤为重要了。
二、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策略选择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存在的诸多不足与客观要求要背离,为了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大国形象,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低碳化发展,转变传统的外贸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推进技术创新,推广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而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开发低碳产品。例如,现在地板行业就已经向着研发低碳地板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第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国家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第三,自主研发新技术。
(二)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的能耗大、碳排放高,出口产品结构亟须调整,而产业作为外贸出口的基石,要调整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就必须先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因此,必须把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技术创新降低传统大宗出口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另一方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税收体系,如严格限制高碳产品出口,鼓励低碳行业的产品出口,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同时,抓住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契机,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三)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低碳经济的实现形式是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调整能源结构。首先,我国应把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作为重点,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和固碳技术的研发;然后,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碳收集与埋存技术的应用,向“低碳富氢”方向发展;最后从长远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洁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四)推进低碳制度创新,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就制度政策层面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同时也需要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以及每个公民的参与,其中,政府引导是关键。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低碳技术创新机制。二是从政策上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制度。四是从人们的消费习惯着手,倡导绿色消费,崇尚节约,引导合理消费和反对过度消费及奢侈消费。
就法律层面来说,要在熟悉掌握低碳经济的国际公约和各国政策法规的同时,建立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应尽快出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法律上促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和地热的进一步开发,实施强制性的最低能耗标准和节能认证,推行能效标识制度。
参考文献
[1]俞顺宏.贸易政策和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国际视角――以碳关税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0):18~20.
[2]焦芳.低碳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J].经济与管理,2011(02):49~54.
[3]李D.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J].节能减排,2010(02):56~72.
[4]刘磊,张猛.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0):8~9.
【关键词】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电商挑战;提出建议
在2013年的时候,光棍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较好的生活内容,淘宝、天猫、京东、蘑菇街等购物商城在光棍节上刷新了业绩,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还对其发展产生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必须要有效的转型才能适应此类发展形势。具体的转型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一、实体经济与电商经济的结合
要想更好的处理实体经济与电商之前的关系,就要充分的贾昂电商的作用发挥出来,要保证二者之间均衡发展,有步骤的推进各个层次的经济发展,保证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与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因素,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出现增长缓慢的现象。出现这依情况的原因就是外部需求收缩、电商增长冲击等。
实体经济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虚实结合体系的建设,将电商经济类型融入到转型过程中,保证能够更好的实施转型工作。可以设置产品品种电子手册,根据电子手册的匹配,开展送货上门业务,进而增强自身与电商之间的竞争能力。由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较高,商品的种类很少,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劣势,但是,实体经济经营者可以利用送货上门的方式,使顾客可以翻阅到实图配置的电子手册,无论是平板还是台式电脑,都能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使实体经济在供货源上有所增加。例如:某实体饭店在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向顾客发送电子菜单,顾客根据电子菜单中菜品的介绍、菜品实际图片等选择需要购买的食物,在确认订单之后,商家将食物送货至顾客的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顾客的购物情况较为便利,还能提升实体经济效益。
实体经济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营业员的服务质量,要求其以亲切的服务形式吸引更多消费者,可以印刷产品资料,然后发到多名客户的手中,客户可以打电话订购物品,然后实体经营者送货上门,这样,就可以满足一些老年人的需求,弥补了老年人不会上网购物的缺陷[1]。
实体经济形势的店铺一般规模都是很大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减小现场的库存空间,保证顾客在查看商品展示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可以选择时机商品作为参考。
二、实体营销服务质量的提升
实体经济的店铺与电商模式相比较,具有较为良好的现场服务优势,因此,实体经济店铺管理人员要充分的发挥自身服务优势。可以为每名顾客发送一张消费积分卡,保证顾客能够利用积分卡消费,然后获取较多的优惠,将顾客的手机号码或是身份证号码作为积分卡的验证代码,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的了解顾客信息,为其设置生日优惠等活动,还便于顾客实行积分消费,一旦出现卡片忘记携带或是丢失的问题,只要出示手机号码或是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消费[2]。
在顾客消费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店铺管理人员还可以有针对性的促销,推行优惠项目,或是赠送礼品,尽可能的激励消费者购买商品。同时,还可以与各大银行相互合作,要求其银行卡在店内消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削弱电商的竞争能力。
实体经济店铺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电商无法提供的服务,例如:餐饮店服务、电影院服务、表扬服务等,为顾客营造良好的体验空间[3]。
三、白天销售与夜间配送模式
目前,电商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由于物流成本费用过高,导致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成本难以控制的问题。由于电商中不得不使用第三方物流,仓储的空间不足,并且技术专业能力较低,对其发展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实体经济店铺必须要趁虚而入,不断的进入物流与仓储行业[4]。
由于目前物流仓储投资成本较低,使得很多实体经济店铺不敢步入这个行业,但是,与其电商经济实力上升,不如大胆的不如到物流仓储行业中。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可以联合整个商业圈购买整个物流公司,然后实施白天营业销售、夜晚配送货物的经济模式,保证不会影响到实体经济店铺的经济效益。其次,可以设置三级的仓储与物流配送方式,然后将三级仓储与物流配送分为以下几点:
一级仓储区域。就是根据每天在网络上与实体店中的销售情况分析,对商品安全库存数量记性合理的设计,保证能够将几天的配送量存储良好,根据订货的数量,必须保证每天晚上九点至凌晨两点之间都可以收到货物。
二级仓储区域。就是香港管理人员在夜晚营业结束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将订货的名单做好,然后根据订货情况分货以及包装,尤其是海鲜等物品,必须要保证货物配送的有效性。
三级储存区域。就是在居民区域中设置收货点,保证早晨六点之前就可以收获,并且尽快将货物送至顾客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实体经济店铺的效益,还能便于顾客消费。
结语:
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电商的挑战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难以应付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电商的优势与弱点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不断优化自身经济体系,设置较为良好的经营模式。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兴的技术,利用先进技术实施工作,保证不会出现影响经济效益与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华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
[2]邱立娟.基于O2O模式的家电零售业模式转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赵牧,董丹丹,孙武军等.江苏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89-194.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项目的立项工作必须要与当前的市场行情保持一致,即需要根据市场行情来确定是否上项目以及上何种项目。虽然我国的GPD增速在近几年有放缓的趋势,但是相对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而言,这一GDP增速仍然是惊人的。未来的几年将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场的需求情况也必然会发生些许微妙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产品的规模和质量,逐渐转为更加重视产品的创新性和科技含量。我们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变化,紧紧抓住当前以及未来市场的战略制高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具体的建设项目,以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国民经济而言,项目不仅仅是承担具体经济任务的载体,更是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对于关键项目、重点项目必须要高度重视,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投入应该逐渐扩大规模,在尊重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优先发展社会效益好、发展后劲足、税收贡献大以及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并将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争取项目建设获得更大的进步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项目建设需要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接触,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并以本地的实际情况作为立足点。
(二)以机制创新吸引项目
以当今社会发展来看,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形势。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各种资源的合理流动,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产业梯度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国内对于经济形式的宏观调控更加科学和成熟。面对于上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形势,我们必须要紧紧把握,通过项目的精心运作、严格管理、科学规划尤其是机制创新来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具体而言,首先要通过方法创新来吸引项目,在项目引进的方式方面既要坚持良好的传统,又要积极创新项目引进方式(例如通过网络方式),对于重点项目,必须要主动出击,通过组建专业小组的方式积极吸引项目。其次,需要认真研究并分析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积极争取政策性的项目。再次,为了促进项目的顺利开花结果,在重点建设项目方面要坚决推行责任制,执行“一个项目、一个高层领导、一个专业团队、一套工作职责以及责任追究到底”的管理机制,同时,对于重点项目必须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有效结合随机抽检,保证将重点项目建设成为精品项目、典型项目。
(三)重视资金对于项目的扶持作用
依照市场的客观规律,强化项目建设资金的协调统筹水平,在资金的筹措方面建议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通过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力求实现项目风险的最小化。具体而言,首先,在确保建设项目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向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下,结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内需求的扩大作为标准,抓住政策延续性的有利时机,采用多种途径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其次,积极争取国家金融部门(例如各大银行)的贷款支持。我国取消了基础建设信贷规模,但是银行的商业管理模式更加灵活化,对于市场的适应能力更强,应该与银行等金融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金融部门经常会对回报率高、资金回收迅速以及投资方向好的项目放宽信贷要求,我们必须要抓住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国家金融部门(例如各大银行)的贷款支持。最后,积极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项目建设,培育扶持各类投融资主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积极落实投资自。
(四)充分发挥科研优势
关键词:莆田市;港口经济;对策研究
莆田市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省中部,东临台湾海峡,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区,怀抱湄洲湾、平海湾、兴化湾“三湾”,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总长271.6公里,其中湄洲湾91.3公里,兴化湾87.9公里,平海湾92.4公里,岛屿岸线总长262.86公里,可建泊位260多个,其中大型深水泊位80多个,总吞吐能力可达7亿吨。“三湾”岸线是莆田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莆田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临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莆田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莆田要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必须要发挥港口优势和良好的区位优势,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用好内力,借助外力,做好、做实、做活、做大、做强港口经济,为莆田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安装大马力引擎,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港口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布局中最具特色、最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主体板块,以港口经济的战略性突破带动莆田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特别是两岸民众翘首期盼的“大三通”终于正式启动,这不仅为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也为两岸加强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在大陆开通两岸海上直航的63个海河港口中,其中莆台港口的距离最近,两岸全面、直接“三通”,这为莆田市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带来难得发展机遇。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交通网
新一轮港口建设正在向大型化、专业化、深水化方向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莆田市港口建设必须要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管理港口、发展港口,加大投入,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港口城市以及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为港口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一)加大港口开发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港口综合功能
莆田市要“以港兴市”,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首先要“强港”,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努力实现从传统港口向现代港口转化。为此,要牢固树立以大投入带动大产出,以大产出带动大发展的发展理念,依靠深水港口的优势,以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国际化大港为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强度投入、超常规建设。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全面启动全面秀屿港区、东吴港区等各港区码头、路、水、电等建设,积极规划开发兴化湾南岸港口,对接北边福清市的江阴港。重点建设和升级改造一批专业码头,加快大型深水化、专业化码头,杂货码头、集装箱码头等建设,尽快形成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码头群体,使新码头、新港区建设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配套建设航道、锚地、港口配套交通、仓储及其他服务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先进技术设备,改善集疏运条件。特别是加快开发东吴、罗屿等港区的深水岸线,整体开发、连片发展,建设一批起点高、专业化、现代化、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港区,形成湄洲湾水岸线的泊位群体。力求泊位规模最大、堆存能力最强、航道最深、设施设备最先进,以一流的设备保障争创效率最高、质量最优、服务最好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港口的综合功能和港口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港口实现从单一的装卸功能向现代物流和综合服务功能的转变。
(二)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货物集散能力
莆田市要坚持实行“港口开发、陆域配套、集疏运体系”并举方式,加快港口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对外联接的大通道,使港口和铁路、公路连成一体,形成路网密集、现代化程度高、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连接和一体化的口岸集疏体系。
一是扎实推进疏港通道的建设,为货物的快速集、疏、运、配、送提供极大的便利。
二是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事关“三湾”开发全局的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项目。将全市重要的公路主干道与高速公路、港口与铁路(机场)相连接,以期形成对外交通新优势。
三是加快建设通往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公路网,构成中西部地区至东南沿海运输大通道,使湄洲湾港口的腹地扩展到赣、湘、鄂等省份,使奔涌的货流滚滚而来。
四是全面加快与码头相关联的配套建设,提高港口联检通关速度,提升口岸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区域经济的内在扩张主要是靠项目带动,一地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产业的兴起,都是依靠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一港兴,就会带来一区兴、一市兴。莆田市随着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及疏港公路的建设,全面开发“三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打造“三湾”“隆起带”,建设工业强市,已是箭在弦上。而“三湾”272公里海岸线靠什么来“隆起”?无疑靠的是一个个、一批批实实在在的工业项目作支撑。项目建设是湄洲湾临港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大项目是临港工业的生命线。因此,首先要举全市之力推动项目开发建设,将项目带动作为工作基本抓。在项目建设上,除了两个污染(精神污染和环境污染)之外,能大则大、能强则强、能快则快,做到大中小并举,一二三产业齐上、市区镇联动。其次狠抓项目建设,在项目生成机制上,要组织专人从事项目引进开发工作。政府还要建立项目引进开发的奖励机制,对项目引进开发成绩显著的给予奖励,以促进了项目的落地、建成、投产。实现以项目带动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带,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三、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快建设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前港后店、前港后厂的临港经济,是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工业化水平,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平台。莆田市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思路,合理利用“三湾”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以重点项目做支撑,大力推进园区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产业集群和优势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涉港产业,使大港口、大工业、大物流齐聚一地,使工业园区、开发区成为城市和腹地经济服务的基地和龙头,成为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实现产业区域化、规模化、板块化、集团化,在福建乃至全国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工业现代化。
四、努力发展临港产业,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港口经济,产业支撑。莆田市在加快发展港口经济建设,必须强化港口“孵化”功能,大力发展具有成本低、领域宽、潜力大、规模经济性显著、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临港工业、物流、商贸为重点的临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莆田经济快步迈进的强力后劲。
(一)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争取实现“工业强市”
抓工业就是抓住了“牛鼻子”。临港工业是莆田市经济结构中“打头阵”、“起支撑”的产业,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中流砥柱。莆田市发展临港工业要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一方面,大力发展以深港为依托的“前港后厂、前港后库”式的大型临港工业,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三湾”布点、布局一大批具有全局性意义,带动力强的项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重抓好临港工业招商,吸引大型国企和世界500强企业依海建厂、依厂建港,加快发展临港工业。特别是重视发展重化工业,提升经济发展后劲。要把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为重点的临港工业,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高起点、大规模地加快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船舶修造等重大工业项目,形成以专业化、集群化、规模化优势,延伸港口产业链,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实现“工业强市”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形成发展的新亮点
当前港口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物流尤其是物流链的竞争。莆田市围绕建设区域物流中心这一目标,以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为发展方向,以集约、集聚、集群为发展方式,加快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港口物流等新型服务产业,带动后续产业、临港产业的发展,拓展延伸供应链,形成一个以港区及广泛辐射地域为服务对象的综合物流网络,形成莆田港口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新品牌、新亮点。
一是要加快以港口为龙头,在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湄洲湾、兴化湾布局物流园区的规划,加快大型综合物流平台的建设,提供快速、可靠、灵活的综合物流经营服务,实现立体转换、无缝链接。从而吸引各地车辆、货物和大型物流企业、港口企业、大型航运等企业进驻,带动其他中小流通贸易企业的发展,做到大型企业领航、中型企业追赶、小型企业奔跑。
二是大力发展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商贸仓储、包装配送、加工、管理等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拓展港口的综合功能,构建快捷高效的商品配送体系,逐步形成水陆运输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货源。
三是构建符合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信息化体系,实现“经营国际化、服务物流化、管理数字化”,不断吸引中西部省份、周边省份的货源和国际中转货物在莆田中转,物流通达全球,日夜不息,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
五、加快实施港区一体化,增强港口集聚与辐射
港口经济与以提供关税和优惠待遇为基本特征的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在发展中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形成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莆田发展港口经济要坚持港区联动,港城互动的原则,加快港区(港口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一体化、港(口)城(市)一体化进程。要积极向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争取申办在港区后方建立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港口保税物流园区,争取自由贸易区政策,实行“境内关外”保税区政策,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快捷、无障碍贸易与物流最大化,以追求港口经济的物流化、增值化和高效化,把潜在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港口资源优势。同时,在实施“区港联动”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台湾远洋运输、物流业及仓储业等入驻港区,主动与台湾高雄港、基隆港、台等港口对接,推动两岸贸易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实现两岸共建共同市场。
六、积极推动港城一体化,实现“城以港兴、港城互动”
港口与城市的关系是盘根树,是连理枝。港依城而立,城因港而兴。建设一个港区,实际就改造和发展了一个新城区。莆田在加快推进港口经济发展中,要优化港城体系的空间,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加快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的建设步伐,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地推进重点建设工程,把港口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走以港带城、以城促港、港城互动的发展路子,有效推动了港口经济和城市发展协调前进。一方面要以现有城区为依托,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开发和保护了一批近代遗存,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物、建设一批样板工程、建设一批景观工程,彰显城市个性风格,提升城市的品位,做强城市经济、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环境、做美城市街景。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三湾”的地缘优势,加快推进包括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等功能区与港口的“一体化”进程。同时,要加快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滨海新城区的建设,加大新港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新兴港城的城市框架形成。
七、及早谋划港口腹地,争取更多更好货源
港口竞争的核心是货源问题。腹地是港口的生存之本。港口腹地作为港口集聚货物的来源地和疏散货物的目的地,是港口不断扩展和持久繁荣的物质保证,是港口经济发展的依托。只有源源不断的固定货源,港口经济才能持续发展。港口的经济腹地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港口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而逐步延伸或扩展的。莆田港至今吞吐量只有2000万吨左右,最大的原因是经济腹地不够,货物来源有限。
在各个港口对腹地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莆田必须未雨绸缪,及早谋划港口发展的腹地,加大揽货的力度,争取更多更好货源。
一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大经脉”,做大做强海上与陆上两个市场,从而获得后发优势。
二是加强与大货主、大船运公司、大企业的联合协作,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的航运、船运公司及物流企业来开展业务、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开辟新的航线和定期班轮,建立长期稳固的货运服务合作关系。
三是在交通干线沿线工业集中区或货物中转站,投资设立与港口码头直接对接的货物仓储基地,建设若干个莆田港在内陆地区的货物集散点和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积极运用经济手段,灵活运用成本、价格、服务等竞争手段,争取省内外、及国内外大型企业前来“三湾”投资办厂。
四是加强港口在陆路方面的延伸,开展内陆“无水港”建设。要开始谋划海陆联动,在货源比较丰富的内陆地区南昌、长沙、武汉、重庆、成都、昆明乃至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西部省区在内的全国大部分省市设立口岸办事处、营销办事机构,把港口搬到全国大部分省市,密切港口与腹地的信息渠道,加大营销工作的力度。积极推进跨区域通关改革,开通“直通关”,实行“一站式”服务,以吸引中西部地区货源进出莆田口岸。
五是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开展多式联运。要建立以铁海联运为主、多式联运为辅的外贸运输便捷通道,推进口岸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实现莆田港与内陆全方位对接,争取更多货源。
八、建立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资金是港口建设发展的血脉。港口建设必须要有持续不断的巨额资金投入,而这种投入仅靠传统融资渠道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市场运作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体系。
一是争取国家支持,争取将“三湾”综合开发列入国家“十二五”重大项目,力争国家出大头、省和地方出小头,用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要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探索吸纳国资、民资、外资参与港口设施建设的路子。重点引进国际上知名的大航运集团,也可以吸引中远、中海这些大航运集团参股,以便把更多的与港口发展相关投资主体联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增加稳定航线和货源,形成港口的规模化经营积聚效应,形成利益共同体,共谋发展。
三是大胆探索资本运营方式,盘活现有的港口资产及码头设施。四是推行“地主港”经营模式。实施“以土地换港口”政策,除外,还可以国际上已经成熟的一些方式,如BOT、TOT、BT等方式进行。
九、加速莆台港口对接,共创两岸和平繁荣
莆田市距台只有72海里,是大陆离台湾直线距离最近的港口。为了让港口资源优势更好地变成经济优势,港口要与台湾的港口对接,实现各种资源互补,为台湾货物进出大陆服务,打造大陆面对亚太、面对海峡东岸的门户港。因此,莆田市要深化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规划,完善港口岸线控制性规划,做好市内的综合交通和管道规划,并尽量与对岸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利用等对接,逐步实现莆台两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达到莆台商品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大量要素的融通。
特别是要积极研究台湾海峡海上的快速客运、滚装运输等新型运输的技术和运力、运量等,适时建设台湾海峡铁路轮渡通道和台湾海峡高速公路轮渡通道,发展沿海港口与台湾主要港口之间海上集装箱班轮双向航线、海峡客货滚装和散杂货不定期双向航线,实现闽台两岸铁路网络和高速公路网络的无缝链接,保持福建在对台客货往来方面的重要地位。同时,还要积极推进京台高速铁路(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展。从长远发展看要建设台湾海峡隧道,使海峡两岸交通不受时间、空间、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这将极大地方便两岸往来,降低物流、人员往来成本,并增强海峡两岸的国际竞争力。
十、发挥妈祖文化优势,做大滨海旅游经济
莆田市是海内外闻名的“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全国对台交流的重要基地。全世界现有妈祖分灵庙近5000座,信仰妈祖文化的有2亿多人,其湾地区就有妈祖分灵庙3000多座,信徒17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的75%。妈祖文化已成为两岸人民往来和经贸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推动祖国早日和平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莆田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出新颖性、超前性的特色旅游项目。
一是加强以妈祖文化为主线,进一步加强湄洲妈祖庙建筑群的建设,重点做好妈祖山、鹅尾山、日纹坑、湖石果湖、黄金沙滩等景区、景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及滨海度假资源的开发,配套建设形式多样的度假设施。
二是要配套完善贤良港天后祖祠,修缮莆禧、文甲天妃行宫、东仙的紫宵洞风景区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形成“旅游走廊”。
三是要建立以湄洲岛为核心,构建涵盖九鲤湖、广化寺、南少林寺、永兴岩等县区的大旅游体系。举全市之力打响妈祖文化这个旅游品牌,通过以上几个景点的有机联结,形成集海、岛、山、溪、湖、寺、庙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圈,使妈祖文化、历史古迹、渔家风俗、海岛风光等旅游景点,都成为较高的文化价值,使之更有生命力和吸引力。让每个景点、节目都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灵有魂、可歌可泣,让人流连忘返,使它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热点线路。
参考文献:
1、王阳,陈健.莆田港:东方大港不是梦[EB/OL].莆田新闻网,2008-08-25.
当人们在试图破解李约瑟难题、寻找“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终极原因时,从《易经》带给国人的文化思维习俗去解读不失是一种路径。《易经》简约化表达方式不利于科学缜密思维方式的形成,《易经》简约化类比方法不优越于科学技术方法的运用,《易经》简约化价值取向不施惠于科学精神的发展。其特征与实证检验、具体系统、准确标准的科技理性不相符合,然而这种简约化文化精神恰恰影响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 《易经》;简约化;文化精神;科技影响
中图分类号: B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87(2013)02-0105-04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生。这是为什么呢?国内外许多顶极学者和专家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北京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发表了题为《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演讲。他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他把近代科技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芽的原因归罪于五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入世的而非出世的;二是科举制度;三是国人观念上把技术看作“奇技巧”;四是国人缺乏推演思维;五是天人合一观。而四、五点全是《易经》之过,把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萌芽,反映在思维领域的缺陷归罪于《易经》在推理方面只注重归纳法而轻视演绎法;把天人视为一体、内外同理,抹杀了自然规律跟人世间规律的区别。
事实上,《易经》文化不仅存有归纳法而且存在演绎法。《周易·系辞上传》记载“易有太极则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讲的就是演绎法。然而《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和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在试图破解李约瑟难题、寻找“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终极原因时,从《易经》带给国人的文化思维习俗去解读不失是一种路径。
一、《易经》简约化表达方式不
利于科学缜密思维方式的形成
其一,《易经》符号简约化。《易经》仅用阳爻和阴爻二个基本符号,用三个爻的不同组合形成八卦,再由两个八卦的重组得出64卦。不同的卦象均由阳阴两个基本符号在易变中演生而来。比如泰卦,上坤下乾。坤是地,乾为天。古代人迷信,认为地在上天在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是天地交通之象。《易经》仅用二种符号来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和运动规律,而不是采用每一具体的符号对具体事物进行定格;仅用极少的几个符号表达变幻不拘的具体事物的表象。用极其少的质料因来简约一切实际问题,缺乏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具体性质具体表征。符号简约易于拘泥于简单的符号组合,忽略事物真实的面目。试问人的名子符号能够穷尽作为自然人的思想及个性吗?代表表象的符号不能透视事物内部的规律。运用简约的符号只能便于对事物进行记录和描述,只能从最简明和简易的方面去刻画,至于表象之内的东西,仅靠简约后的几个符号进行提炼是很困难的,必然采取与简约相反的路径去探测。比如用系统化、整体化、有机化比较简约化更复杂更科学的路径去探索,可能要比从表象对事物进行简单的认知更深入、更深刻、更透彻。因此,化繁为简的符号在某种意义上只能代表着简易和粗浅。古代先民采用简约的符号,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反映了中国文化在《易经》中所表现出的简单性、直观性和象征性。而西方文化在对事物作以区分时,总是以特别明确的符号进行标注,每个意义与事物都非常的确定和清楚。比如“”代表推理的结果;“+”代表数字累加。符号意义非常的确定、唯一和具体。而《易经》64卦象符号是在两个基本符号的易变下赋予不同的表象,不仅难以理解而且也难以记忆。不仅会给人造成形似、大致、模糊、笼统的错觉,而且使人的思维停留在一种简化、简单、近似的塑化环境中,进而习惯于“掌握表象等同于完成了对事物整体认识”的简约思维。在符号的选择上,《易经》文化走上的是一条看起来非常简单,实质上对事物的描述和表达却不是一件很简约的事。在简约符号的文化积淀下国人的思维和注意力往往放在对事物表述的简单刻画上,忽略了符号背后事物之间的逻辑性、思辨性和实证的思维联系,没有形成追求确定不疑的知识文化精神。而这三者恰恰是西方科学的本质特征。
其二,语言文字简约化。“我们知道孕育易经的年代也正是汉语汉字开始形成的年代,是中华文化孕育的年代。”[1]在这一过程,中华文明始终贯穿着文字及语言简约的价值取向。因为语言的简约化可以重点表达语言的发音量和文字的表达效果。比如说“爸”和“爸爸”,当喊出声时,前者声量必定有力有声有色,后者则被第二个爸字轻音弱化。中国古文堪称语言文字简约化的代表和典范。为了使字词更简约、更精美、更上口,中国古文往往不遵循现代语法逻辑结构。杨振宁先生认为世界各地的原始语言和成熟语言几乎都是复音结构,而汉语中的单音是仅有的。如64卦的卦名乾、坤等,读起来声音洪亮底气足,有力有份量,它适宜中国古人对体内过剩能力的发泄需要,因此受到当时人们的欢迎。元、利、贞、吉、凶、阳、阴等这些单音节字一直被保留下来,足以说明语言文字的简约化是受到《易经》的影响。中国先民为了语言文字的简约化,往往不注意语言的系统性和表达的逻辑性。有时为了力求字词的简约化牺牲了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造成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非常的不确定性。象征意、通借字、引申意、扩展意等等从表象来看难以确定,根据不同人的心情和思绪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而英语却不同,比如word是单词、言语、消息之意,前头加上the 则变为圣经的意思。英文多以复音出现,不同的词代表不同的意义,非常的精准。比如respectable(应受到尊敬的);respectful(尊敬的人);respective(各自的)。即使它们是同词性的词,符号表达不同,音节读音不同,意义不同。结构区分相当清楚,意义区别相当明显,不存在词性不清楚,结构不明确,意义混乱和笼统问题。《易经》语言文字以简约化著称,它淡化了人们逻辑一致性和系统性的思维观念。在意义方面某种程度上《易经》带给人们的不是确定性的真理,而是思维的随意性,缺乏理性,主客不分,天人一体的幻境。从中国古文诗辞歌赋中可略知一二。中国诸子百家格言警句多,但之间联系不严密;《道德经》隽语名言多,但缺乏系统性;《论语》言语简明但不规范。既然《易经》文化表达了一种简单和大致能够描述事物表象的价值倾向、一种简练和似是而非的思维定式,缺少精准性、系统性和逻辑推演的科学探究理路,那么要让《易经》文化担当起培植科学发展精神的给养和土壤,恐怕它难负此任。
二、《易经》简约化类比方法
不优越于科学技术方法的运用
首先,简约化类比方法不是一种严谨科学的逻辑推理方法。爱因斯坦说得好,“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发明了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2]《易经》简约化思维在构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联时,不是主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而是采用与归纳和演绎相比具有简约特征的类比法。因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而类比推理被视为与归纳和演绎并列的一种推理方式,是从个别到一般或一般到一般。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必然性的,而类比推理的结论与不完全归纳一样是或然性的。类比推理看似有归纳的影像,但不是归纳,它偷功省力,不象演绎那样进行的严密和扎实,采用牵强附会的思维达到对另一事物进行推理。“《易经》的思维方式与其说是归纳,不如说是类比;与其说是归纳思维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还不如说是类比思维犯的错。归纳是一种科学的推理方式除了不完全归纳外,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是科学可靠的。而类比思维就不同了,得出的结论只是具有或然性。而且由于类比思维的滥用,造成中国科技上比附大行其道,确实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蜕变。”[3]简约化类比即简单类比是《易经》的根本思维方法,代表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类比、比喻、象征等思维形式,从本质上看,是同一形态的东西。比喻是类比的表现形式,象征即是隐喻,是一种特殊的比喻。三者都建立在经验的、具象的基础上,都是主体借助一定的物象或原理,以阐明特定的情感意志的一种方法。”[4]简约类比主要表达主体的情感意志,常被用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理解为修辞手法更为恰当,感性的因素多一些。而归纳和演绎,尤其是演绎,它是在大前提下透析一切内涵的有效推理手段和渠道。“类比推理前提不蕴涵结论,推理的根据不够充分。类比推理所依据的是两事物一部分属性相同,进而推知另外属性也相同,这样,前提不能蕴含结论,推理的根据不够充分,不能保证结论必然正确。”[5]这种方法容易在不同类别的事物之间通过牵强的类比,形成表象的、非本质的、错误的联系,用在科学研究中是不能推出正确的定律和定理来的。《易经》在逻辑方法上这种简约化,使原来可以初见科学的演绎法自然发展下去却被简约的时尚思维环境裹挟在垃圾堆里,只计简便、可行、实用,而不再付出求真、探秘和创新的坚持。后来这种简约化的类比方法被儒学吸取,天与人的关系被类比为合一一体。到了汉代董仲舒时期,《易经》文化中的简约化类比方法被比附歪曲到天人感应的地步。
其次,简约类比方法是一种原始思维方法,缺乏严密的分析和推理。人类对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把握,往往使用更容易表达的想象力。只要有一个类似的点,古人就爱发挥想象和幻想,在似是而非的记忆中,对似同相同的东西复现就会感觉到安全。对于事物出现的原因及结果,在飘渺不定的幻觉下很难实现理性的分析。醉酒人不理智,脑际中晃忽出现曾经发生过的同类事件,比如勾起使他不快乐的往事。这是人类本能就会的原始类比思维起到的作用。这种方法把事物之间的相同假设当成真理,而不去考虑进一步地验证,缺乏科学理性和科学实验,不是促成科学萌芽的根本方法。列维·布留尔从逻辑的角度研究了原始人的逻辑思维方式,认为简约类比方法容易产生因果不分,“他们把原因与前件混淆起来了”[6]。中国先民富有想象力的类比方法,对一种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科学技术,仅靠简约类比的思维方法是不能催生出近代科技的。“《易经》的类比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既有积极的影响,也阻碍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进一步研究”[7],因为易经采用的推理方法是一种原始的类比方法,用玄乎至今没人说清楚的阴阳五行是什么来类比天道、自然和社会,并主观地取象作比,为人类、自然和社会之间在观念上编织了一幅象征感应之网。用卦象的意义把人世和自然界嫁接起来,忽视严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沈致远说:“中国传统思想缺乏严格的逻辑推理,许多重要发现都停留在孤立而未形成体系,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现实是非常可惜的。”[8]因此可见简约类比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进作用不如严密的推理和实验优越。如果要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把科学思维熟掌于心,变成身体技能的一部分,这样才能驾驭科学技术的发展列车。
三、《易经》简约化价值取
向不施惠于科学精神的发展
一方面,《易经》以简约化画像和文字展现一种神秘主义的力量。作为古代神秘文化原是用来调适古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不是用来帮助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的。吴国胜认为“人的先祖,为他的巨大的心理能量所困扰,……充满了恐惧、愤怒甚至绝望的情绪”[9]。古人不是因为没吃没喝而恐惧,而是因为内心巨大的能量不知如何释放而恐慌。 “为了调适内在的恐惧心理,必须得做一些文化上的功课。第一步就是制造各式各样的人类符号,制造意义世界。”[10]人类早期的基本活动主要是跳舞、典礼、巫术、图腾等仪式表现。这些仪式都是有意义的简约文化。而“《易经》肇始于原始宗教的巫术活动,从本原和本质上说是一部预卜算命、推断祸福的经书,是古人占筮后,根据卦象所写的档案性的记录。”[11]因此,《易经》作为一种用简约化的符号,反映先祖渴望战胜内心不安通过简单而玄妙的手段而被保留下来,是人类早期进行物质文化活动基本内容的记忆,跟近代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没有多大的相同之处。然而它的简单而实用、奇妙而无科学性的非理性的文明趋向,在人们爱幻想的本能下以及占卜文化的影响下,被国人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下来。
另一方面,《易经》中简约类比表达一种简单而实用的价值趋向。其影响根深蒂固地凝集在国人的血液里。如“划繁为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别搞这么复杂,简单一些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可以体会到《易经》简约化思维和价值观的存在。在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里,愚民文化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易经》中玄乎糟粕思想也始终没有得到清算,《易经》中归纳、演绎方法因简约化类比方法占据上风而没有得到弘扬。对玄妙不可说清楚的符号人们可以通过类比来预知未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人的视野,蒙蔽了国人的理性,削弱了国人的斗志,麻痹了国人的科学精神。简约类比之风胜行,让国人处在浪漫的艺术世界里,没有人对枯燥无味的实验知识和试验技能乐此不疲。所以中国人可以用简单实用的类比方法去沟通人世间和自然界,使原本不同领域的规律和现象用“通感”的方法联系在一块。简单实用,排斥复杂性和庖丁解牛式深入探究,并拒绝进一步追问知识的真实可信是《易经》简约价值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在源头《易经》那里所表现出来的简约价值倾向塑造了中国人注重实际和中庸的行动取向。“实用取向,即直接功利性,从事物的表层关系判断利益得失。所以中国人很难怀着虔诚之心去从事科学研究,进而把对象升华到形而上的层面加以探讨。中国人注重实际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急于用一种现象解释另一种现象,压抑了对一种现象深入研究的可能性。”[12]因此,在《易经》简约价值影响下,中国人在演绎推理、试验探究方面缺乏优势;在理性选择、主客二分方面朦朦胧胧;在思维表达方面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而是用臆想笼统、实用简单的价值观去对待人与自然和社会,同科学技术的理性精神相差甚远。
总之,《易经》简约化文化表达方式、简约化类比方法和简约化价值取向体现着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的“简约”《易经》精神。其特征与实证检验、具体系统、准确标准的科技理性不相符合,然而这种简约化文化精神恰恰影响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振宁:《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自然》2005年第1期。
[2][8]沈致远:《抽象继承——兼论关于〈易经〉的争辩》,《科技文萃》2005年第2期。
[3][7]许外芳:《略论《易经》的类比思维及其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学术探索》2007年第5期。
[4]李宗桂:《中国思维偏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0页。
[5]中山大学逻辑教研室:《逻辑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11页。
[6][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47页。
[9][10]吴国胜:《技术哲学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