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02 16:37:38

导语: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有效性 音乐鉴赏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音乐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知识积累相对丰富,主观意识很强,他们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对时间的分配和知识的摄取都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笔者真心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中受益。高中音乐课,既要面对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又要肩负素质教育的重任。在这样的现实中,如何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读懂学生——有效教学的起点

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而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之“效”,源于课程标准,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评价一堂课的有效性不仅从教师的教来看,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学来看。因此,“读懂学生”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了解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预案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与学生展开深度互动,有的放矢地促进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是教学的起点。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辨听、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与作用。几年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实践清晰地反映出要让学生都喜欢,确实是个很难的课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但我们不妨把起点放低一些,先不要奢谈音乐对于理想的启迪、音乐对于人生的意义,通过一学期乃至一年的学习,学生自己感受到了教材中的音乐是美的、能丰富他们的感情,音乐教育就算取得了很大成功。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要让学生从头至尾全神贯注地集中注意力聆听作品,感受各个声音之间的关系很难,因为这要加以训练。因此我在介绍这部作品时,降低聆听难度,在授课前深入解读授课内容即音乐作品的音乐元素,找出最具特色的音乐部分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触摸音乐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并由此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音乐风格特点,提高聆听的专注度。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材使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优劣。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有四个版本的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尽管教材的编写已经十分人文化,体例、内容等安排也较为科学,但不可能适应不同档次、不同地方、不同教师的需要。因此机动灵活地使用教材十分关键。高中音乐教材的使用,比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有更大的机动空间。因此在不影响教学目的与效果的前提下,选择适当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学音乐课改观摩研讨活动中,我选择了《人音版》教材中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为教学内容进行了有关探索。这是一节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课。我从作品题材选择着手,将我国第一部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草原放牧》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要素逐步展开对作品的分析,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注重音乐本体的力量,创造性地利用钢琴顺利解决多种难点,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带领学生聆听。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优美动人的旋律,陶冶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问题”的作用——有效教学的关键

吴斌先生再三强调“音乐鉴赏,关键是问题,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与作用”。课堂问题的设计充分显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可以说,问题是课堂的兴奋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教师们必须扎扎实实研究音乐,精心设计有内涵的问题,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提出有效问题,可以说是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问题应该是学生有兴趣探究的;是能够与真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觉得非常有价值而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并能自行解决的;是有一定创意、有一定思维负荷,对驱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有促进作用的。

在《人音版》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导入中,我先请同学们欣赏已故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演唱的《我的太阳》的视频。之后我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拥有帕瓦罗蒂的歌喉,你会唱什么?当然这首歌是代表中国到世界舞台上去的。”简单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具备了趣味性、真实性、可行性、驱动性等特征,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有说京剧,有说评弹……答案各式各样,当然学生说的答案最终归结到中国的民间音乐。我继续介绍:“作为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具有超高的演唱技巧,他唱过很多作品,难度有9个HC的作品,技巧要比《我的太阳》难得多,但每次他一定会带一首《我的太阳》到世界舞台上去。这是意大利本土民歌。这样的艺术家,他对本民族的民间音乐有着这样的执著,那么在座的各位呢?同学们知道几首中国民歌啊?”这时我注意到很多学生脸上求知的表情:好像真说不出几首。“准备好了吗,一起学习吧!”一个真正的有效问题的提出,才有可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

在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的教学中,首先用一首调性音乐——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让学生对十九世纪音乐有一个感性认识,听一听、唱一唱,即刻就可抓住主题旋律。然后听一首无调性音乐勋伯格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听觉似乎迷失方向,没有稳定的归宿音,刺耳、怪诞,对比非常强烈。设问:能哼唱这一片段的旋律吗?两首作品哪首是调性音乐?哪首是无调性音乐?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试想会有哪些社会的、历史的、艺术的原因导致音乐在跨入二十世纪这个时间点上发生重大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对比音乐告诉学生二十世纪音乐发生的变革、创新及特点。最后一问将学生的视角从音乐拓展到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启发学生思考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并由此懂得任何艺术都不可能游移在社会、时代之外,它的产生、发展、变革、创新都与此息息相关。

在音乐课堂中,无论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从而作出判断、筛选和重组。教师理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尊重并珍视学生的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质疑、争论,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学生的“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四、反思教学效果——让课堂更深入有效

反思是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的一种本能的行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真诚地反思。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条件。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为了从本质上更深入了解反思,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都应该进行反思:本节课学生领悟了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是自主学到的吗?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了吗?经常如此反思,不断积累经验,课堂教学定能够更深入有效。

五、结语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只有了解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问题,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对于教学效果的课后反思,则不仅能积累教学经验、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深入有效。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高中音乐鉴赏课会越来越受学生喜爱。

参考文献:

第2篇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课堂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达成教学目标。

无论是个别授课的小课,还是班级音乐鉴赏的授课,高效课堂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是单纯的指在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而是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课程导入、新课、课堂评价和反思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课堂效果。

一节课的效果是否高效,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营造快乐融洽的氛围,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如视听资料、文字、图片等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眼耳口脑各方面协调运作,以期尽快掌握知识和技能,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音乐审美;高效课堂;快乐教学

一、高中音乐课堂任务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高中音乐任务是这样描述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到了高中这一阶段,音乐课就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歌唱和律动阶段,而是应该向更高一级的层次,着重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但是这种审美能力包含的内容,不是抛弃基本音乐知识,不是抛弃基本识谱技能,也不是简单的聆听作品。他更需要广博的音乐文化知识,需要更强的音乐审美技能。需要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对作品做出比较、甄别。从而对作品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目前高中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差异性

目前,高中阶段的中学生音乐水平和技能不容乐观,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农村中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很大。笔者在所教的高中二年级学生中(100人)做过简单调查,项目如下:通过简单统计得知,答正面选项比率明显不足。统计表格如下:

通过统计结果得知,对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真正满意的只占到一半不足,对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70%以上没什么概念,几乎没学过。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高效音乐课堂的期望还是很高的。

三、高效课堂的定义

在三维目标中指出:引导学生用“比较、体验、探究、合作”等多种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尤其重要。由此也产生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式。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课堂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达成教学目标。

四、快乐教学。高效课堂实施方略

无论是个别授课的小课,还是班级音乐鉴赏的授课,高效课堂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是单纯的指在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而是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课程导入、新课、课堂评价和反思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课堂效果。

(一)完备的教学计划

1. 完备的教学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方式方法。

2. 调查分析本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各种音乐题材作品的学习兴趣,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比例情况,从而制定面对课堂教学难点时的应对措施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充分的备课是高效课堂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古语云:不打无准备之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就是防患于未然的意思。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差异性,所以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高效备课是教师师德的体现,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备课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过程。它的创造性在于不是简单地按照教学参考书照抄内容,而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学生基本情况及知识掌握程度、预设教学效果、准备教具等一系列的活动,编写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及教学案,并把整个过程在头脑中进行多次演练,形成完整映像的过程。它的研究过程在于每堂课的情景和预期效果都不同,学生的状态和兴趣都不同,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每节课的实际问题,并且此过程还需要合作来完成。

(三)高效课堂,我的快乐教学法

一节课的效果是否高效,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营造快乐融洽的氛围,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如视听资料、文字、图片等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眼耳口脑各方面协调运作,以期尽快掌握知识和技能,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1. 导入

新课改以来,那种直接进入新课的教学已经被删除,各种创造性和新颖的导人环节很受老师们欢迎。它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好奇心,又能对新课的教学和课堂氛围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导入的快乐教学可以改变音乐课堂沉闷的气氛,改变教师在上面讲死。学生在下面睡死的状况。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和课堂快乐起来,教师首先要快乐起来,决不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中去。我的做法是:通常在上课前的几十分钟里,哼唱一些欢快的歌曲和乐曲,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今天我很快乐!这也算是一个情绪的导入吧。

导入环节的选材很重要。不要简单重复或者提问上节课内容。在讲解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时,我经常的做法是选取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使之与新课有比较有联系,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鉴赏的心理听自己喜欢的作品,然后顺势导人到新课教学当中。或者上课前做一些简单的节奏和识谱练习。要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并且分小组进行,做得好的有奖励。通常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每个人都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于是课堂氛围也比较好,新课机会顺利的进行下来。在进行古典音乐等学生不是很感兴趣的作品时,通常我都会认真分析代表人物贝多芬和莫扎特的趣闻轶事给学生一个初步印象,然后才是作品本身,这样,学生对人感兴趣了自然对作品的理解就更近了一层。

2. 新课

对于新课教学过程,相信老师们都有深刻的体会。根据不同的内容可选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首先,教师应该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储备和音乐专业素养,学生觉得老师有知识和技能,能够给到自己想学习的东西,自然就会认真听讲。

其次,教师不应该让课堂变得死板和严肃,应该更多的具有一些幽默细胞和宽容,这也是快乐教学的一个很重要方面,也是音乐课高效课堂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另外,教师的语言和教态对学生影响很大,应该尽可能的减少一些口头语、废话和重复语言。

最后,教学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和喜欢的业余活动相联系,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增长学生的基本能力。这无疑也是快乐教学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快乐中学习、体验、合作、探究,这是音乐课的本质所在,如果把音乐课上成了模板课,相信教学效果不会高到哪里去,尽管有时候表面上学生学到很多,但实际上学生兴趣并不高。

3. 课堂练习和教学反思

快乐要延续,课堂要高效,这就要在课堂练习这一环节中检验一下。题目要与本节内容紧密联系,可以是本节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是为扩大知识面的知识延伸。一些探究性的题目实行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更重要的是对下一次课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改进和修正。

综上所述,在快乐的情境中使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层次,是我们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目标。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和发现,一定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高效和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学经验》章连启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1月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3]《文系音韵》《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6月

[4]《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

第3篇

本课题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是教材的形成,二是教材的使用。因此,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的形成1.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的设计;2.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制。

(二)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的应用1.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教学目标的研究;2.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中各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研究;3.艺术高中音乐专业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二、系统教材在艺术高中音乐专业的实施策略

(一)对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编制的反思通过对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使我校的音乐教师从课程教材被动的执行者和传授者,转变成为教材的研究者、创作者,这不仅为音乐教师提供了无限表现和创造的空间,而且能有效的增强其主动参与教研的意识,有利于音乐教师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的发展。我们反思教材的创编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总结和思索:1.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应有针对性。我校教材的受众群体是本校学生,教材的开发要符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体现学校的特色,通过本教材的应用达到培养我校艺术专业学生的目的。如果我们没有独立的的教材,那就只能照搬别人或者东拼西凑,从而失去了教材的实际意义。2.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应有实用性。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材内容要充实具体,不论是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还是课外知识的补充完善,不论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是音乐素质的培养,都应该内容具体、事例生动。必须重在实用,重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以提高。3.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应有前瞻性。由于各种原因,我校原来采用的教材已经不是很适合现在的教学实际。因此,本次开发的专业教材一定要体现前瞻性,应在把握教学观念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教材开发的目的和内容。因此,教材的开发一定要注意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淘汰一些陈旧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二)在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应形成合理的应用策略我们在艺术高中音乐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完成后,对教材的利用和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本教材写得再好,如果不注重合理的应用和有效的实施,教材本身的功能就发挥不出来。我们在教材的应用过程中,形成了比较有价值的实施策略。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落实教材的前提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影响着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向和功能。如果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能从根本上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什么做、做什么以及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质量的教学。经过课题组的研讨和思索,我们为以往的教学设计新增了“教学目标设计”的板块。“教学目标设计”主要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情况分析”、“教学资源开发”和“课堂评价预设”五个部分。教学指导思想主要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遵循艺术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教学特点、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教学内容设计主要依据对“教学指导思想”的把握,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做到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除了进行实践操作外,还要辅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手段来共同完成,从而进一步拓展教材,以弥补教学内容的不足。学生情况分析主要是根据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对学习主体原有认知情况、学习兴趣、参与度以及教学条件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课时教学方案。教学资源开发主要是依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开展教与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从而提出教师的教学设想,如:教学背景、乡土资源、音乐活动及相关媒体等。教学评价说明主要是针对每一节课提出的课堂评价预设,引导教师更关注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个表现,关注目标、关注积极性、关注参与度、关注达成度、学会随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2.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落实教材的关键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益,体现教学过程价值和强调目标达成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它主要指“教师通过挖掘教学过程的规律,努力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艺术高中音乐专业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形成“授课清晰、教学多样、任务导向、学生投入、确保成功”的有效教学策略;其次在课堂上实现五个有效,即教学目标有效、教学容量有效、训练定点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过程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是指制定课时目标要做到科学简明,量力适度。如果教学目标制定得过高、过多、过空,课堂教学就难以完成,教师只有定出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目标有效是前提。教学容量有效是指教学的容量要适宜,难度要适度。专业课教师要学习教育规律,遵循教育教学原则,依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和教学安排,合理配置教学内容,能动地组织各教学环节。如,对于练唱次数,时限的控制,都要有精心的安排,不能随心所欲。训练定点有效主要指在教学中要有重点、有安排,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内容重点讲解、哪些内容可以忽略,示范什么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方法有效是指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特点等教学情况,灵活多变地开展教学。如,声乐的起始阶段可采用模唱法,随着难度的加深可采用分唱法。教学过程有效是指高质量的课堂除了需要有效的教学目标,更主要是有效的实施教学,有效的讲授、有效的提问、有效的倾听、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只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多种因素共同有效,才能保证音乐课堂真正的有效教学。

第4篇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音乐教学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围绕提高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先给自己设计几个问题以供反思。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高中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虽然都是音乐精品,但要使学生喜欢学习,乐于接受,还有待于教师对教学的优化设计,精心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有意思”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教师面对的是个性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不同的班级课堂效果可能迥异。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第5篇

关键词:学科综合;课堂活动设计;多媒体教学

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教学方法,让高中音乐鉴赏课变得“活”了起来。但是,随之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在教学实践中凸现。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

一、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倡“学科综合”,所谓的音乐学科综合就是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把与音乐有关的其他学科综合起来,最终在丰富课堂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使课堂中的学生拓宽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与抽象的思维,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综合能力,并且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从而使学生对我们的课堂内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谈谈音乐课堂中的一些学科综合。音乐与文学是姊妹艺术,常常我们在课堂中鉴赏到古筝、古琴艺术时就会把音乐与文学联系起来,比如《高山流水》《阳关三叠》《广陵散》等作品,一要分析作曲者作曲的创作背景。向来琴诗不分家,就会在欣赏这些诗词中找到他们对于现实生活或对于社会的不满。往往这样的课堂鉴赏会偏离音乐鉴赏课的本质,过多地让学生关注音乐以外的内容。音乐与美术统称为艺术学科,都是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更是可以综合。比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候,教师通常会展现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先让学生观察作品,再分析人物的穿着、神情、动作等让学生过多感受画的意境,我感觉用简单的语句带过即可,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歌曲表达的情感。又比如,欣赏日本神奈川的冲浪图,可以让学生分别欣赏一些与海有关的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画作的理解为画作配乐来感受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着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那是因为音乐也受到地理与历史的影响。如老师在介绍彝族民歌时,让学生课前查过多的资料,课堂上过多地讨论云南的地理环境、气候、生活习惯等问题,这也是偏离音乐本质,这样的课堂前半部分俨然成为地理与历史课。又比如,鉴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和东北民歌《茉莉花》,我认为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两首歌曲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从而理解两地人民的性格、生活习俗、语言特点的差异,以及南北方地理环境的不同。总之,音乐课必须合理地进行学科综合,以注重以音乐为本的学科综合,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讲到的“提倡学科综合”。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音乐课堂中存在很多活动设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有很多技巧,就拿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来讲,活动的设置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活动,二是学生的活动。不同的活动设计所起的作用不同,设计的技巧当然也是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

不穷。

随之“热闹”的音乐课堂出现了,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常常学生刚开始合作,就让老师“给结束了”。这样的课“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宠之嫌,因为这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地开展,只有形式没有实质。而我认为真正有效的课堂设计活动首先应该是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特点来调动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比如,感受非洲舞蹈和音乐的节奏特点,可以让学生在座位上用手打拍子感受音乐的律动。

如果是一些比较活泼的学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视频来表演非洲

舞蹈,在此我建议可以多一些学生或者和老师一起来完成。这样的课堂活动设计一定可以让课堂真正“热闹”起来。

总之,教师不能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音乐教学的初衷。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分析问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工具,要避免喧宾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音乐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张口、一架琴、一本书的老教学模式,确实把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图片、舞蹈、视频较好地结合且声图并茂地表现给学生,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优质课堂”与“高效课堂”的评判仅以是否较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为标准。以至于有的音乐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错误地认为“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不够档次”,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的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比如贝多芬某些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用幻灯片显现出来,要么只是用生硬的语言给学生简单介绍带过,要么只是幻灯片一闪而过,而学生课后却一点音乐知识的积累都没有。又有的老师在准备一堂音乐鉴赏课的时候,过多关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的背景图片动画效果等,而忽略了教材内容的要求。一节课下来,学生过多的注意力都是被课件动画吸引,而没有用心去聆听和感受音乐。而老师则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控制者,课堂只是学生与多媒体课件的交流与互动,而师生交流的机会甚少,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在课堂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第6篇

    一、音乐教学要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进行学科的综合教育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音乐知识向更广阔的知识面延伸,并与其他学科进行适当的知识综合。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与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但是,在学科综合的过程中,教师一旦没有把握好尺寸,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音乐教学偏离主题。

    例如,教学高中音乐教材中《高亢的西北腔》,在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时,教师与学生谈论大量的西北民族习惯、服装特点、节日礼仪等问题,虽然达到了学科间综合的教学目的,但是大量历史问题的传授就会使音乐教学缺乏音乐知识性。虽然这样的音乐教学更丰富多彩,但是却有一些主次不分的感觉,这样的学科综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取的。

    在音乐教学中,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教学要“以音乐为本”,在以注重音乐行为和知识的前提下,将相关的知识恰当、适量地传授给学生。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教学为指导进行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

    二、引导学生成为音乐鉴赏的主体

    高中生是一群已经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见解的学生。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我们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而是要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音乐鉴赏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和进行。

    1.带问题聆听。在了解一个音乐作品之前,“听”是最关键、最直接的一步。学生可以通过听觉系统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情感和魅力。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首音乐作品的节奏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音乐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性地欣赏这首音乐作品时就会非常认真和专注。在这种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学生的音乐思维也会变得非常活跃。

    2.唱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哼唱音乐主题,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主题形象,对其包含的思想情感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更能在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学高中音乐教材中《飘逸的南国风》时,当学生听完一遍歌曲《幸福歌》后,对于这首歌曲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首音乐作品的主旋律,进而帮助学生学习这首音乐作品。

    3.放飞思想,进行想象。在学习和欣赏完一首音乐作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这首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想的过程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步骤,有了学生想的过程,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更具有创造力。这也正是高中音乐的教学目标。

    三、适当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音乐教学灵活、多变,各种形式和特点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令人感到兴奋和愉悦。虽然这种热闹、多变的教学使音乐教学更具有活力和趣味,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只考虑课堂的氛围,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在音乐公开课中,随处可以见到即兴的课堂教学环节,如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等方式。这种合作、表演和讨论是教师为了快速地实现自己的教学而设计的,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有时还没来得及合作和讨论就被教师喊停了。这样的课虽然有了形式上的“热闹”,但是却不能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投入到音乐作品的学习当中。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追随课程改革,使教学只有华丽的外壳,没有美丽的内涵。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适当地、恰到好处地设计和融入活动环节,并及时反思教学行为的成败和优缺点,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抓好教学时机,让音乐课堂既有新颖愉悦的教学形式,又有充实的教学内容。

    四、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音乐知识的获得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自己通过感知音乐的方式获得音乐知识。所以,音乐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对音乐感知、感受和领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让学生被音乐感染和感化,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作品的灵魂。以前那些试图给学生把音乐讲明白的教学方法,到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可取的。对于同一首音乐,在欣赏时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环境的差异,他们在进行想象和联想时就有可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因此,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能过多地对音乐内容加以诠释,要留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五、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

第7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教学;师生关系;教学情境;教学策略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然而,在目前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教学方法枯燥、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更是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规范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行为,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我就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此问题与大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望能抛砖引玉。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互动

我国心理研究证明: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音乐,鼓励学生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各种理解和想法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同时,教师也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同学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位学生都有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相反,如果把我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则会降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长时间下去还会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我们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的权利,并多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和互动。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听一首曲子,然后问他们:“你们觉得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会根据自己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如实回答好听或者不好听,对于有这两种不同态度的学生让他们进行集体发言,说出自己觉得好听和不好听的理由,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在音乐鉴赏课上是可以自由表现的,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我们必须重点突出“情”这个字眼,情即学生的情感,只有在课堂上唤起学生与歌曲作者的情感共鸣,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进而使学生在情感和音乐的融合之中接受艺术的熏陶。我个人认为,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不失为激发学生情感的一条有效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的一种情感氛围。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情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课堂实效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以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自愿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比如,在教学生学唱第二单元第1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中《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歌时,因为它属于西北民歌,而且富有西北地方色彩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这首歌,同时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了有关西北风情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这样学生就能对西北地区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有个大致了解,当学生正式学习这首歌时,就能迅速融入这首歌曲所表达的音乐情境中。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体验音乐的奥妙和创作的乐趣

要想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控制和导向作用,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适当调控教学节奏,这样既能使课堂的每一分钟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又能给学生留下仔细回味的余地,以促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比如,目前大部分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负责播放音乐,学生负责聆听,殊不知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早就开始走神、开小差了,究其原因,学生听不懂这首歌的旋律,感受不到具体的音乐形象。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我们必须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在上课一开始就做到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注意力,并使学生真切体验到音乐的奥妙和创作的乐趣。

比如,在让学生欣赏古琴曲《流水》时,我就用“高山流水遇之音”这个故事作为歌曲引入:“俞伯牙从小酷爱音乐,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之音,终身不再鼓琴。”这样,通过这个小故事,立马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这首古琴曲的理解。

综上所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是只图眼前热闹的跟风之举,而是需要我们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音乐教学是一门很深的艺术学问,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创新研究出更多可以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亮点纷呈,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窦伟.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J].音乐时空,2013(11):15.

第8篇

关键词:导入的意义;导入的原则;导入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62-1

一、新课导入的意义

音乐课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时期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立想法的时期,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出发点。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标新立异,而有不失自然自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久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愉快。

二、导入新课的原则

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我愿意”、“好有意思”等等愿望,为此,教师在新课导入设计上应遵循下列原则:

1.为使课堂导入更有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走向,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努力使新课导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能有效冲击学生的兴奋点,让音乐课一开始就富有吸引力和粘和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动机。

2.针对性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导入新课还必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只有教、学都兼容的导入方法才是最好的。

3.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驱力。因此导入新课要从学生的兴趣渗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整体性导入新课不是一个个的教学环节,每一节课的新知识又与前后知识构成一个整体,数十个学生个体又构成一个学生整体,因此,一节新课的导入既要有教学的整体观念,还要有学生整体观念。那种凭教师自己的兴趣而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新课导入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三、导入新课的方法

1.故事导入法

课堂上教师用一些古人或是伟人的故事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梁祝》,老师先讲这样一个故事:“在古时候有这么一个传说,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属于他们自己的爱情,经历了很多的痛苦,最后双双化蝶,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由此发问,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梁祝》。

2.成语导入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语言文化丰富的国家。成语包含了很多典故,传说,做人、做事的道理等等。当出示一个成语的课题,学生就会对这个成语涉及到的内容产生联想,因而引出学生们愿意去想,愿意去听的兴趣。例如在讲《十面埋伏》,我首先出示在黑板上的课题是“四面楚歌”――提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个成语有什么样的含义呢?它包含了一个什么典故呢?”“在公元前202年,这两位王者决战江山,大家都听过很多的音乐,如果请大家用音乐来描述这场战争,大家想想该用什么音乐呢?”通过这样几个设置悬念的问题,使学生自己通过想象、思考一步一步地走进课堂之中。

3.游戏导入法

游戏虽然是用来娱乐的,但是游戏中的动脑、动手在小学的音乐课堂经常能用到,而且孩子们非常喜欢。而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恰恰就是缺少这种“动”的感觉。所以在一开始的导入上就可以应用游戏引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猜谜语是游戏中动脑类的游戏,把它用于古曲《梅花三弄》欣赏的导入:“老师现在给大家出示一个谜语,迷题是这样的‘万物萧条,唯我独醒,凌霜傲雪!’,打一植物。”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梅花),从而引出课题。

4.图象导入法

MV、图片等带有影象的资料,都是学生非常喜爱和感兴趣的。因为图象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所以,一开始就用图象来导入,学生的兴致会马上被吸引过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欣赏民歌《小河淌水》的时候,先挂上一幅和歌词内容相关的画,问“这幅画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如果请同学们为这幅画配音乐,应该配一段什么样的音乐呢?”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民歌),然后播放我事先准备好的MV――让学生在声音、图象的双重魅力下感受民歌,从而引出新课。

[参考文献]

第9篇

这是笔者从十多个音乐教学班里选择的两个实验班级从把握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的几个方面开展一年的实验跟踪教学,并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结合实践和理论找到了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突出音乐教育的体验性,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之更有效的完成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音乐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愿的参与你的课堂,这样我们才有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那么怎样激发学生情愿甚至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呢?笔者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发现“情感”这个方面是个非常好的切入口。歌德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音乐是情感的教育,音乐教育过程是情感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应该把握音乐情感的独特教育功能来感染着学生。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情感投入,让学生重视音乐课堂

这是踏进的高中第二堂音乐课,从班的第一堂音乐课中我了解到了该班学习氛围是很好的,学生很好学,但是我还是观察到有一部分的同学不情愿的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的环节,看其他科目的书籍或不配合讨论。在课后与学生交谈中我无意的了解到这些学习好的同学都喜欢了解跟他们文化学科有关联的音乐。于是我就专门为了班准备了一节《红旗颂》。

著名的音乐家黄自说过:“艺术是生活的表示,一个时代的艺术,就表示一个时代的生活。伟大的艺术都不失为名族与社会的写照。”20世纪前半业,中国人一直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斗争。对于中国的历史,这些学生们都很了解,可是怎样用音乐来表现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与现今的中国发展呢?在一上课,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被我这个问题一下难倒了。课室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把几首爱国的歌曲接并起来,也有人说拍一段视频陪一些背景音乐表现出来…看到学生的积极思考,我知道我提出的问题引起的学生的关注,于是我卖了个关子,播放了影片《南京!南京!》中的一段中国老百姓被虐杀的视频和建党90周年的记录短片,看着学生们的神情慢慢的变得严肃起来了,毕竟大家都有颗爱国的心,这个时候创设的教学情境起到了效果,于是我马上介绍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乐《红旗颂》,在激昂起伏的乐声中,同学们沉醉了,接着往后的活动环节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真正的做到全员参与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完成了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再最后我专门提问了一位在第一节课中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对我们这堂课进行总结,他说:“这堂音乐课让我有着心灵的震撼,我们的爱国情怀被激发的淋漓尽致,音乐比文学、比电影更真实的反映着历史。”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我们把握音乐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直观的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情感完全的投入到音乐中,以便更好的往下开展教学。

二、发挥音乐感染力,点燃情感导火线,激感碰撞与爆发

音乐是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因此把握教学中的音乐特征,激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让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课堂甚至课外流淌着。音乐可以宣泄一种情绪,创造一种氛围,表达一种无法用语言替代的心声这就是音乐所独有的感染力,引导学生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情感的碰撞,当情感在这一刻相互共鸣时,就会爆发。把握住在班第二堂音乐课的成功,我接着为他们设计了以亲情,爱情为主题的的鉴赏课。《母爱》这一爱永恒的主题,从婴儿出生时的《摇篮曲》到儿童时期的《小背篓》到上学时期的《母亲》,用旋律感染着学生,并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要素去分析音乐,知道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等。在听到廖昌永老师的《母爱》时,有部分同学更是眼里闪着泪光。看到这样的情况我灵机一动,下课时宣布下周的音乐课以小组为单位以母爱为主题,举行高一班歌唱比赛。第四堂音乐课,歌唱比赛一个比一个精彩,还吸引了其他老师的围观,最后我以一首毛阿敏的《天之大》让全班的同学的情感到达了爆发点,掌声震耳。

三、主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利用网络平台,让课堂在融洽的音乐氛围活起来

在一次教研听课活动中,我听到一些音乐教师的抱怨:学生音乐素养太低了,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更不要说完成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了…听到这样的话,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连教师都不知道怎样教,学生怎么知道怎样学呢?既然目前整体的学生现在都是这样,我们身为教师的只有想办法一点一点的去解决问题。在开学第一堂音乐课中,我就了解了高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纪律性比较差。于是,我主动的跟学生做起了“friend”,放下老师的架子,亲近学生,对于这种学习不那么好的班级能有教师跟他们“嘻哈”是很让他们兴奋的,果然,一到周末就有8班的很多同学加我的QQ与微博,在流行的网络平台上,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在第二堂音乐课中,我又抓住了学生的特点专门为他们设计了《影视音乐》这节课,里面所选取的影视片段都是动画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在课堂提问时我们都是用网络上的称呼,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利用了师生的融洽关系,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