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7:39
导语:在科学研究的范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基本功能;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27-01
对于微课基本功能的认识关系到微课的制作与使用中的许多现实问题。微课究竟为谁做?制作微课的目的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现阶段在微课推广实施过程中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为什么要提出微课的最基本功能这个问题呢?是因为一个微课不可能包含它的所有功能和完成所有应尽的义务,而一个微课最好是实现其一项基本功能。
一、微课的功能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视频一般为5分钟~10分钟。总结现有文献中关于微课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外辅导。微课最初产生于课外辅导的需求,这一点大家都]有异议。第二,查漏补缺。微课得以大规模使用是应大量缺课学生的补习需求而来。第三,课后复习。微课被学生喜欢主要是它能够帮助学生在考前进行复习。第四,课前学习。微课的课前学习功能最初是被一部分教师采用,在它与翻转课堂教学相关联后才被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二、微课最基本的功能是课前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最大的用处在于能够帮助他们完成课前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也就是接下来的课堂教学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准备。如果没有这些准备,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学生们很可能觉得教学进度“太快”,难以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有了这些课前准备,学生就能在课堂活动中因为比其他人抢先一步而胜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更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他们长期保持某种学习兴趣的力量源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微课有许多的功能,但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功能仍然是课前学习的辅助。
三、基于课前学习辅助功能的微课制作需注意的事项
微课的最基本功能是课前学习辅助。基于此项认识,教师在微课制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选题要小。一个生字、一个单词、一个语汇、一个造句、一个英语句子的翻译、一个习题的完成、一个小问题的解决,还有一个实验环节的演示、一个动作的示范等,内容切忌大、繁、杂。要时刻牢记,微课是一个初学者在看、在自学,要切忌超纲。第二,时间要短。每一节微课面对的都是初学者,而且他们在一个学习时间段内可能要参与多个微课的学习,完成这些任务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大容量、长时间的视频播放和讲解很容易超出他们的知识承接极限和心理承受极限。那么,一节微课多长时间比较适宜呢?大部分文献认为5分钟~10分钟比较适宜。第三,过程要简。面对作为初学者的学生来说,需要独自完成的课前学习,微课的讲解一定要简洁。也就是说,语言要简,通俗易懂;知识的呈现要简,次序清晰,过程要科学;视频的画面要简,PPT等页面尽量以知识为主,切忌纷繁复杂的干扰项出现。第四,知识要易。同一个知识点或者同一个问题,对于学习者来说有多个层面的学习目标要求。假如把这些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初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对应从低到高的学习难度,微课视频的学习目标无疑应该确定为初级目标(用于复习提高阶段的微课不在此次讨论范围)。微课面对的是初学者,要帮助学生在校外、在家里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独自完成最初级的学习目标,而不要指望微课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微课万能论是要不得的。
四、微课资源构成情境化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的情境中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的基本功能有课外辅导、查漏补缺、课后复习和课前学习。微课的课前学习功能最初是被一部分教师采用,在它与翻转课堂教学相关联后才被大规模推广和使用。微课制作选题要小、时间要短、过程要简、知识要易。教师要解决好微课功能的单一性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让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文焕,李卫平,于玲红,高静.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特点与教学内容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
[2]邹香玲.“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4).
[3]管小燕,陈超.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53-02
依靠于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外语教学的研究热点。翻转课堂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在国内仍然属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较少。但翻转课堂同如信息化与多媒体教学模式发展,正在逐步壮大。起初的翻转课堂局限于PowerPoint进行演示和讲解,随着不断的深入,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可以利用视频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受益于此,这样可以改变固有传统的固有教学模式,有所创新。教师对概念性知识和操作方法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家里通过网络对知识有初步了解,课堂上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与吸收。
一、翻转课堂在国内外发展情况
首先,国内外教育学者对翻转课堂的探讨与分析一直存在,美国教育家布鲁斯和玛莎是该教育理念的先驱实践者。指出了教学模式的构成非单一性、教学过程的中心是创造一种新环境,在此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好的安排学习计划,使其更具操作性与实用性。国外学者对其理解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它增加了学生和师生之间互动关系和相互接触的时间,达到了个性化的教育氛围”。其次,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国以来,国内教育学者、专家广为关注,尤其注重于翻转课堂是对知识内化的角度的重要方式的研究。此外,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搜索出百余篇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文献。同时各高校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教师们也开始了微视频和慕课的研究与实践。
二、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需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是其保证。所谓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最优化框架式集成整体,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过程。教学策略的内容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动态的维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起主导作用,自主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和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对一般概念性和基础性知识进行强化与掌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合作探究中实现知识的更新与渗透。
三、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首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视频尽量短小精炼,可以根据学生注意力的特征而设定时间。其次,英语教师应使自己的发音更加地道、活力、生动、流畅,以便吸引学生注意。教师标准流利的进行授课,或者在教学视频中增加幽默的语言,都可以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再次,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策略。若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鼓励与督促学生,明确影响和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强化学生进行集中观看教学模式,在学生出现不懂的问题时,如何“停止”、“回看”,指导学生自己控制教学视频,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最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对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翻转课堂里,教师在学生小组活动环节走入学生群体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倾听学生的讨论进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遇到困境,教师能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指导,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突破传统思维的枷锁,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
四、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首先,设定问题,解惑答疑。人在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交流与沟通,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提高与成长。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控者,师生之间存在地位不平等的依据。在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中,会存在多种状况,由于本身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不够完善,尤其语言基础不尽相同,会对问题产生不同的角度,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会各异,存在着学生之间一种认知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导致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产生。尤其关注点在课堂中交流的阶段,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进行解惑答疑,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以达到学习资源的最佳优化。其次,独立探究,在大学阶段自学能力是尤为关键的,也是在大学阶段必须培养学生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一个没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以后很难在社会中实现更好地发展,尤其大学英语的学习更加需要独立的去感受语言环境,抓住语言学习的核心理念去掌握以及应用。最后,分享收获,交流成果。当学生完成独立探究和小组式交流后,可以进行成果分享。学生通过研讨会、展示会、建立学习兴趣小组的比赛形式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在成果展示中,分享自身学的知识点,也可以学习到他人的分享心得,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生用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增强自身的自信心。教师在学生对成果的展示中可以通过学生或小组汇报,明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知识遗漏点。
五、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评价显出独特的作用。首先,保证学生知识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提倡分级教学或者给学生划分等级,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授课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评价主要旨在基于学生的发展,去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程度,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拥有多次机会实现最终要求,对于已达到掌握要求的学生,基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保证学生公平地位的实现。学生是平等的个体,在教学中一定存在学习程度上的差异。课堂上,参与课堂展示与发言的机会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有些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很难进行展示,这样会使它们的自信心受挫,甚至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评定成绩的方法还是以考卷考试成绩等进行划分,不利于学生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于所有学生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在教师那里得到教师针对性的辅助与指导。教师的目光不再只是停留在少数优秀生的身上,教师可以更多地照顾到有更多学习问题的学生。
六、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首先,翻转课堂使知识的深度教学变成现实。在传统的观念上,我们把知识当知识去传授,知识只是事物的符号表征,尤其在大学英语领域角度讲,学生在记住一些单词或者重点短语的基础上,把知识作为一个可以接受的直接结果来教的教学势必影响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其次,在翻转课堂里,由于学生已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回到课堂里不再是毫无准备的状态,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对学生的“指引”,之前课堂上少有的课堂互动在翻转课堂里也得以实现。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才使对话变得更有价值。在对话中,学生之间可以获得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实践
翻转课堂这一模式起源于美国,当时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的教师时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正常的学校教学活动,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2007年春天,学校的两位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并将融合了实时讲解的视频到网上来帮助学生补课,这就是翻转课堂模式的开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的不断进步,老师们发现学生在课后通过视频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大量的下载甚至导致了学校视频服务器的崩溃。而后,随着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采用了这一模式。
目前在美国大多数学校,翻转课堂模式已经开始了普遍的实践,但在中国由于教学模式和美国的差异,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我国部分学校开始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当前影响比较巨大的有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翻转课堂”实验,我校也于2014年在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中开展了翻转课堂的实验。从最终的反馈结果来看,学生超过9成以上表示对此种教学模式表示了认可,大部分任课教师也纷纷表示接受此种教育模式,并有兴趣对之进行深入实践。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学的模式和教学工具也在不断地多元化和复杂化。从最基本的教学幻灯片到多媒体白板教学,再到今天微课、慕课的不断普及,教师完成了从三尺讲台走到了网络世界之中的转变,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理念的进步: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小组自主探究和导学案是当今较流行的教学模式,二者结合对于课堂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做到翻转课堂所要求的那样:将课堂与课下完全翻转。在我国大多数的翻转课堂实验都是在中小学开展,有利于从基础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校作为大庆市的优秀中学,在实践翻转课堂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同时我们在实践中要想进一步推进翻转课堂,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高度关注。
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要对自己在翻转课堂中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首先要摒弃自己多年的课堂灌输模式,而转向将课堂时间变为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和对学生疑难问题进行解答的角色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强化。这个挑战在大多教师看来并不会特别复杂,只要有转变的意愿和决心就能实现。但对于教师真正的挑战在于对于教学视频的编制上面,虽然教学视频的录制和可以由学校方面来解决,但教师要把所有的课程压缩到视频之中,还要对课程的难点着重进行分析,这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学生根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能否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学所问积极勇敢的分享给大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要解决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翻转课堂这种没有教师引导的模式,有多少孩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是否能够如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及时将疑问反馈给老师,也需要认真考虑。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在课堂进行试验,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协助学习的软件来开展慕课,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
从家长角度来看,翻转课堂能否被家长接受也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家长都是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虽然现在家长对于教育有更加开放的思想,但是有一点始终不变,就是如何量化孩子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准?在过去通过考试来为学生排名次,为老师测评。对于翻转课堂来说,要翻转的不仅仅是教与学过程中的顺序,相对应的还有对于教学成果的测量和评估。
翻转课堂模式作为被教育专家认可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将教学从“教-学”模式转为“学-教”模式,看起来本末倒置的教学方法却是将来整体教学发展的大方向。虽然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存在种种挑战,但是它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我们应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克服困难,实现翻转课堂与我们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以进一步提高我们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4]叶澜.素质教育推进现状及其原因辨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04).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49-02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和个性化培养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开展课堂创新,优化高等教育模式成为必然的趋势,在高校课堂中实施基于微课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翻转课堂与微课概述
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课堂,目的是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学生的参与度更强。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其他学生讨论,去查阅需要的材料。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该阶段在课后由学生通过作业和练习来完成。由于缺少教师的帮助和支持,学生在吸收内化阶段往往感到挫折,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翻转课堂将传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在课前进行,教师不仅提供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而“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个性化学习,激发学习的动机,提升学习的效果。
2.微课。“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通常这种教学视频比较简短,大多数只有几分钟在时间,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而且,通过网络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基于微课支持的翻转课堂应用于统计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其特征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统计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模式。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讲授,中间穿插一些例题讲解与学生互动,检验学生对本次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课后,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供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吸收内化。然而,通过对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发现,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课堂效率低。传统的统计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只能保持15-20分钟左右,一些知识点在课堂上就没有来得及理解和接受,长此以往就会陷入“跟不上”、“听不懂”的恶性循环。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无法照顾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使一些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2.忽视知识的吸收内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地关注课程考试成绩而忽视了知识的吸收内化。《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统计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但在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或不清楚《统计学》课程与专业学习有何关联性,更谈不上统计方法的运用。
3.学生课堂参与率低,师生沟通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教师掌控,学生的参与率低,由此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无法给予有效的辅导。
(二)应用基于微课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统计学》课程结构适合基于微课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统计学》课程知识体系安排是按照统计工作的过程展开的,其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通过公式的推导和例题的计算就可以把相关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符合微课教学视频短而小的要求,通过课前的微课视频,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第二,基于微课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易于《统计学》课程知识点的吸收内化。在各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后面紧跟着四到五个小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有效掌握。从而,有针对性的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各知识点,并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基于微课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通过课前的微课视频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充分的自,可以与教师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基于微课支持的统计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课前微课设计。课前,根据翻转课堂的构建主义理论,教师提供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和资源,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包括按照学习任务要求观看教学微课,完成各项练习等。这是知识的接受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有:首先,教师根据《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学习目标和任务,把这些知识点分解成各个学习主题,每个学习主题都需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个过程是为了确保微课内容设计的有效性。然后,再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网络教学资源,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这些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PPT设计、微课视频的录制和学习网站的建设。其中,微课视频的制作是课前微课设计的关键。教师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任务碎片化为各个小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微课视频,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用简单、灵活的方式将概念、公式、案例、方法应用、情景控制、教学设计等教学环节融入到微课视频中,便于学生学习,并且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的进行观看。此外,在每节微课视频制作的后面可以适当安排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2.课堂教学设计。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是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由于各知识点已经通过微课视频、学习网站等资源完成学习,因此,课堂上主要是围绕各知识点学习任务和要求开展课题研究和讨论,然后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主要任务是对各学习小组的讨论和分析提供指导和帮助,并对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由“教”向“导”转变。通过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
3.课后的反馈设计。一方面,每节课后,根据学生和教师对各知识点的总结和评价,提出学习的改进措施,由此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根据小组讨论记录和学生反馈问题,教师可以课后进行在线答疑和辅导,确保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的优势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总结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基于微课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塑造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本文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引入《统计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基于微课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希望克服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贾非.基于翻转课堂的财经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以统计学教学为例[J].新校园,2015,(7):97-98.
Study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Statistical Flipped Classroom Supported by Microclass
XUE Yan,SUN Dan-dan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hool of Business,Changzhou,Jiangsu 213001,China)
关键词: 美术课堂 示范有效性 高中美术
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很多教师喜欢用示范的方式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然而由于教师本身教学方法不科学,或者有些学生对教师绘画理解力不够等原因,教师尽管能绘画出一幅非常优秀的作品,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其中奥秘。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示范性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进行简单论述。
一、从学生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绘画示范
高中美术学生进行绘画时,如写生,往往会产生害怕心理,如害怕自己将模特画得太丑而被别人笑话,面对这一心理,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想方设法先让学生消除自身的胆怯心理,再进行范画绘制,只有当学生没有胆怯心理后,才能更心平气和地观看老师范画,才能在老师范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技巧和灵感。
如某位教师教学生画人头像的素描绘画时,发现这个班级中大部分同学的素描水平都不是太高,而且都具有很强的抵触心理,认为自己画得不好,因此很多同学都不敢提笔绘画,甚至不好意思抬头看模特,教师发现这一情景后说道:“大家都愣着干什么?哦,原来是我找的模特长得太漂亮了啊,大家都在欣赏她的美貌?”全班同学大笑,教师继续引导:“确实是这样的,怎么大家都不敢画啊,害怕把她画丑了,那还是我来画吧,不过画之前,我想让大家仔细分析一下我们这位女同学的脸型形体特点。”于是同学们开始仔细分析这位同学,得出了圆脸、高鼻子、小嘴等特点,教师拿起铅笔开始给学生示范,由于大家都已经很好地分析了这位女生的特点,因此教师绘画时,学生就会更认真地观看。同时对绘画的胆怯心理随之消失。
二、从授课内容入手,有选择地绘画示范
教师进行教学示范的方法是多样的,有时可以只为一名同学示范,有时可以为2到3名同学示范,有时可以为全班同学示范,由于多人示范和个体示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给学生示范时,可以有技巧地选择,确定究竟应该是多人示范还是个别示范。一般来说,刚刚带领学生学一节新课时,或者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同学都不会画时,教师可以做全班示范,而当只有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或者某一类同学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个体或者小组方式示范。
如第一次带领学生学习人物速写的时候,教师让全班同学到校园里进行场景写生,当教师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同学都画不出来时,教师将大家聚集在一起,给全班同学进行绘画示范,同时给大家讲解:“要想画好风景速写,首先要选好一个焦点,并将这个焦点作为画面的主题详细绘画,绘画时注意用线的流畅及节奏,不可出现过碎的线条,绘画的步骤和画素描是基本一致的,先打大体造型,然后对主体物进行细致绘画。”这样边做示范边讲述,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风景速写方法。再如进行静物素描写生课时,教师发现一位同学造型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上调子总是处理不好,因为他喜欢上来就盯着某一个细节刻画,而忽略画面整体,于是教师将他与其他几位有同样问题的同学聚在一起,给他们做上大调子的示范,并引导说:“当造型结束后,先用大调子对画面进行平铺,从而使画面基本黑白灰的层次感展示给大家,然后进行细部刻画。”这些学生看到教师的绘画演示后,明白自己之前的绘画方式是错误的,于是马上改正。
三、从授课时机入手,适时进行绘画示范
高中美术大多数以鉴赏课为主,盲目鉴赏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烦躁感,为此高中美术教师要有一套能适应高中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中通过美术课堂学习,提高对“美”的事物的认知,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抓住课堂机遇,在欣赏美术作品之前,可通过作品解析,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时代特征、作品情感及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进行绘画等,然后抓住时机给学生进行绘画演示,让学生不但佩服教师的绘画水平,还能刺激他们绘画的主动性,提高美术课堂学习效率。
如在欣赏《皇权象征》这部作品时,教师可先对作品进行解析,作品中无论是建筑金碧辉煌,还是人物吃穿住用挥霍过度,都彰显出皇权象征的主题。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皇权象征,不仅不适应现代生活,还会滋生一部分人的贪婪行为,从而告诫学生绘画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绘制出一幅和当今时代相融合的作品,也就是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教师可以大显身手,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绘制出一幅建筑绘画,不仅刺激他们的主动性,更多地培养他们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对建筑绘画的了解会更深一层。
总之,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上适当做一些示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绘画质量,还可以让学生更紧密感受到教师的绘画方法,从而更快掌握绘画方法,然而盲目或者过多地绘画示范,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绘画水平,还会增加教师身体负担,因此教师进行美术课堂示范时,要有一定方法。首先教师要在做示范的时候结合大家弱点有选择地给学生讲解,其次教师要有选择性地示范,搞清楚何时需要集体示范,何时需要个体示范。最后教师示范的时间应有所把握,在学生最投入的时候进行示范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芹.浅析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35-03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将“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介绍给全世界[1],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翻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内与课外的学习活动颠倒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颠倒了学习内容传递与内化的顺序[2]。伴随着慕课的崛起,翻转课堂在课前家中实施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强调“互动与反馈”,倡导建立“在线学习社区”。基于翻转课堂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尝试将翻转课堂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试图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绩效,在实践过程中,确实有许多学校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绩不断地提高。但于此同时,一些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教师不能监督学生是否观看了微视频;翻转课堂降低了教师的作用;翻转课堂对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没有明显的帮助等等。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一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依据此模型提出若干教学策略,并应用于本科《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中。
二、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本文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加以总结,借鉴前者的经验和方法[4][5][6],结合高校《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特点提出了图1所示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模型。模型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课程资源、课前学习、课堂活动、学习测评和提炼升华。
1.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其主要承担学生课前学习的资料,包括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文档、PPT、音频、练习题等。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深入,一般来说高校都有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平台中有教学资源库和学习社区,网络平台与课程开发是相辅相成的,正是许许多多的课程组成了学习的平台。优秀的网络学习平台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保障翻转课堂的顺利的实施。
2.课前学习
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阅读相关PPT,然后根据已经了解的知识做一些小练习,标记不懂和不会的题目,等待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或者询问教师。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中通过学习社区来相互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情况来安排学习,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重复听、反复听,没有正式课堂中那种紧张的感觉,不用担心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微视频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而产生有效性。微视频的知识讲授与课堂知识的整合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思维,促进学习的发生。
3.课堂活动
翻转课堂的全过程一般由三个环节构成:问题引导环节、观看视频环节和问题解决环节[7]。课堂活动的主要任务由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转变为问题的解决。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将不懂的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组织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互动来解决问题,教师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主体变成了学生。这一阶段称作课堂内化,包括学生相互交流、探讨作业、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正确的知识概念。
4.学习测评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定期的考试成绩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然后根据作业和考试中凸显出来的问题进行集中辅导,达到评价反馈的效果。学生由课前学习到课堂活动再到学习测评,完成一次学习任务,在这个学习流程中不断内化吸收学习知识,促进了学生发展。
5.提炼升华
一次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反思不足,期待下次的提高。也可进行同伴互动,由其他旁听者教师指出问题,例如有学生举手好几次都没有被提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举手发言,有时讲课教师注意不到这些,就需要与听课教师交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发现教学问题后要优化教学方案,优化课程开发,这样促进了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又促进学生发展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达到良性循环,使学生、教师、课程资源都有所提高。
三、翻转课堂模式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策略
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发展。学习并不是完全为了学会知识内容,而是要能够创造性的学习,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8]。针对《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前学习、堂课活动、学习测评阶段,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分布式认知理论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如表1所示,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1.学习任务单策略
在《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学习任务单教学策略破解翻转课堂教学的难题。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包含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建构性学习资源、学习测试、学习档案和学习反思等项内容[9],问题设计是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关键,也是翻转课堂能够成功实施的关键。在《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教学中,每次课前一周将学习任务单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按任务单要求学习。学生课前基于学习任务单观看教学微视频,逐步解决任务单中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上,等待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需要满堂灌,学生也不会因为某一点听不懂而耽误学习进程,教师实际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施教之成功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学习任务单这种策略来教学,在某些方面也顺应了新课改的目的。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不断探索网络化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2.互动交流策略
互动交流策略基于学习任务单,当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学习,遇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中学习社区或者QQ群向其他同学求助。本次课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网络学习平台地址为http:///hyp_net/index.jsp,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面交流学习。通过互助交流策略,增强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同时,互助交流策略也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3.协作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学习策略或学习模式[10],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11],日益为广大教师所喜爱。在《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堂活动中,针对某一问题理解不透彻的同学结成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6~8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探讨,表达学习观点和成果,有利于学习者之间思维碰撞,让学习者更快实现意义建构,促进学习的发生。
4.个性化指导策略
教师要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把握每个学习者的真实情况,才能实施个性化指导,实现针对性的引导、切实解决不同学习者的差异化问题。在个性化指导过程中,当学生的想法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应该适当的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在《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堂中教师基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以学习者个性发展为原则,以个人意义建构的结果为目标,促进学习者各种能力的提升。
5.针对问题集体辅导策略
在学习测评阶段,教师针对作业、考试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重视启发和激励,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四、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1.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为某高校2013级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班学生,共66人,实验之前先进行《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测验,成绩如图2所示。根据前测成绩分为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人数都为33人。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控制班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方式教学,实验班和控制班教师相同,实验时间为2个月,自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每周两次课,每次课90分钟。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效果检测。
2.实验结果及分析
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级进行成绩后测,了解学生在参与教学实验后发生的真实变化,以验证上述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后测成绩对比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班级学习水平持平,没有较大的差异;从图2、图3中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60分以下和60~70分、70~80分成绩的学生明显减少,减小幅度比控制班要大;同时实验班80~90分、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加,幅度大于控制班。由此说明翻转课堂模式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教学策略的应用是有一定效果的,即文章中提出的学习任务单策略、互动交流策略、协作学习策略、个性化指导策略、针对问题集体辅导策略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是有帮助的。
五、结束语
文章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依据模型在课前学习、课堂活动、学习测评阶段提出若干教学策略,并在《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大学课程中教学实践,实践证明其有效性。同时,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作者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具备很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媒体制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因此教师最好在新学期开始前录制好微视频,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2]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4]张家军,许娇.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切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2):47-50.
[5]Davies R S,Dean D L,Ball N. Flipping the classroom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a college-level information systems spreadsheet course[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3(4):563-580.
[6]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12-117.
[7]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8]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7):49-54.
[9]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20.
首先,我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缺乏结构性。其次,小组内成员分工、职责不明确。最后,在学生实验前,我对实验中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的细节因素关注不够,对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指导。
对于这节失败的科学探究课,我经过深入反思,针对失败原因,做出了很大改进,并用另一个班再次进行了试上。第二次试上,我感觉我找到了一根和学生紧密联系的线。这根线是由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年龄特征的充分预设与把握编织而成的。那么,怎样做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探究行为,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呢?我在想,可不可以实验前叫几个学生来做一做,不启发、不引导,教师在旁边观察,记录下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摸清学生的原发性探究行为,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预设教学方案呢?
这节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探究课使我成长了许多,结合一个阶段来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觉得,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特别是实验操作课,一定要加强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至少有五个方面值得我注意。
一、提出科学的问题
科学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洗衣服的学问》这节课中,我利用自己在课前准备材料时把衣服弄脏的经历抛砖引玉,引发学生积极交流。那么,污渍又是怎么被洗干净的呢?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各抒己见。我又紧接着学生的话题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洗涤用品呢?一种不就完了吗?学生认识到对同一种污渍,有的洗涤用品效果比较好,有的却不好。师生通过讨论交流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什么样的污渍使用什么样的洗涤用品效果比较好?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科学教学的科学性必须从问题的提出就得以体现。
二、提出科学的假设
假设应是学生根据原有经验进行的一种科学性的猜测。在上述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污渍(墨水渍、油污、橙汁)和洗涤用品(洗衣粉、肥皂)。研究的问题明确了,材料也准备了,我请小组先根据生活经验预测一下谁的效果好。这里,我对学生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作了一定的限制,调和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深入的自主探究之间的矛盾。学生分组讨论预测,并填好记录。预测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预测不是盲目地随口而出的猜想,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科学的猜测。
三、制定科学的探究方案
在上述教学中,我们要比较这两种洗涤用品的洗涤效果。这是一组对比实验,就像比赛一样要公平,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呢?这个实验该怎么设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好具体的研究方案,为了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做必要的指导。精心组织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案,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比如,在汇报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实验过程中需不需要搅拌?如何搅拌?有些小组建议用自来水实验,有些小组建议用温水实验;实验过程中先放什么,后放什么,等等。在交流过程中小组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比较修正,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也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扫清障碍。虽然这个过程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是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对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变量、怎么做实验有了一个逐步明确的认识,这对学生今后的探究活动意义重大,对科学本质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进行科学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的评价要重过程、重学生的体验,不能只是对结果作简单的评述,要注重学生操作的态度评价,还要注重让学生自己评价,以便更全面客观、更切实际地反馈实验操作情况。如在“测气温”实验时,往往出现温度计操作正确却因放置不当或时间不够而导致误差很大的现象,评价时要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及时纠正其错误操作,指导其将误差降至最小,鼓励并允许学生重新测量和重新考核。
当前,课堂教学模式下对科学问题的探究有许多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也存在着教学资源的限制。学校的实验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科学问题的缩影和极少部分的模拟。课外才是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最佳时机,融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活才是学生生活的完整天地,才是最有效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想场所。因此,每次的实验教学活动,都不能以下课为终点,而是应该以课堂探究活动、实验活动为导引和起始点。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往往会生成许多新的科学问题。如“溶解”实验中,溶质放多了,出现了饱和现象,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研究:各种溶解的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
五、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院校 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必由之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2011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风靡全球教育届。它是对传统课堂的彻底改革,彻底打破了“先教后练”的传统课堂模式。[1]
表 1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中各要素的对比表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特殊教育,以实践为重,目标就是为社会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提供第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课程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课程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便于组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类型的教学活动,适合开展和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
一、教师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他们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伴随着教师身份的转变,教师迎来了发展新的教学技能的挑战。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需要在实际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达成这一目的。新的教学策略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但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评测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3]
二、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的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两个关键点:第一,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的学习;第二,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因此,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指教育者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教学视频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允许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接受新知识,确保课前深入学习真正发生;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确保课堂上能够真正引发观点的相互碰撞,使问题引向更深层次。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
基于上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结合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可能出现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
1.学生的内驱力不足。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发放教学视频或者学习资料,有部分学生不提前预览视频,有可能在该教学模式中迷失。这是实施翻转教学模式过程将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为了促使这种教学模式顺利实施,学校和任课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制度。
2.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极高。不论是在课前、课中或课下,都要求教师为这一堂课付出的时间更长,需要的知识量更丰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停地充电,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有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
3.应因材施教。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学科多为实训类课程。实训类课程知识结构良好,讲授的逻辑明确,便于翻转课堂的应用;而理论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涉及多学科的内容,有时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因此,理论课程教学视频的录制具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渗入更多的基于问题、项目的探究式学习。
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1.加强师德教育。进行政治思想、心理健康、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
2.教学能力培训。开展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训练;开展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包括多媒体,影像制作等培训;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着力提高教师因材施教、因学施教的能力。看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了解著名高校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的改革方案和效果,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领会和吸收,鼓励老师出去参加学科会议和相关课程教学的培训。
3.科研能力培训。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围绕课程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反思与研究,不断积累素材,积累经验,确定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教学能力。
4.开展教学技能竞赛。课堂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打造高效课堂,实施听评课和优质课评选,人人讲公开课,教研室内讲优质课,全校讲观摩课。并对优秀选手大力表扬和奖励,积极营造教学技能竞赛氛围。通过竞赛课和观摩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带头人和践行者。
5.坚持教学反思。重视反思的质量,注重反思方法和途径,如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自我的反思还有集体反思等。真正地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发挥教学反思对自己成长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0.
[2] 张惠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4(7):162-164.
我自己是学化学的,从事学化学、教化学、研究化学也几十年了,但现在似乎有点儿不太认得了。我觉得世纪之交,大家要重新有一个认识,认识学科本位的问题。
一门科学的内涵和定义至少有四个属性:
整体和局部性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好比一块蛋糕。为了便于研究,要把它切成大、中、小块。首先切成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块。在自然科学中,又有许多切法。一种传统的切法是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一级学科。近年来又有切成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态环境科学、纳米科学、认知科学、系统科学等的分类方法。化学是从科学整体中分割开来的一个局部,它和整体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它的第一个属性。
学科之间的关联和交叉如果把科学整体看成一条大河,那么按照各门科学研究的对象由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数学、物理学是上游科学,化学是中游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是下游科学。上游科学研究的对象比较简单,但研究的深度很大。下游科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除了用本门科学的方法以外,如果借用上游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移上游科学之花,可以接下游科学之木”。具有上游科学的深厚基础的科学家,如果把上游科学的花,移植到下游科学,往往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例如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授予纳什,他在1950年得数学博士学位,1951-1958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讲师、副教授,后转而研究经济学,把数学中概率论之花,移到经济学中来,提出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博弈论,因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奖。
发展性化学的内涵随时代前进而改变。在19世纪,恩格斯认为化学是原子的科学(参见《自然辩证法》),因为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即改变原子的组合和排布,而原子本身不变的科学。到了20世纪,人们认为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因为在这100年中,在《美国化学文摘》上登录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分子和化合物的数目已从1900年的55万种,增加到1999年12月31日的2340万种。没有别的科学能像化学那样制造出如此众多的新分子、新物质。现在世纪之交,我们大家深深感受到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大大扩充了,研究方法大大深化和延伸了,所以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学。
定义的多维性一门科学的定义,按照从简单到详细的程度可以分为:(1)一维定义或X-定义,X是指研究对象。(2)二维定义或XY-定义。Y是指研究的内容。(3)三维定义或XYZ-定义。Z是指研究方法。(4)四维定义或WXYZ定义,W是指研究的目的。(5)多维定义或全息定义。一门科学的全息定义还要说明它的发展趋势、与其他科学的交叉、世纪难题和突破口等等。这样才能对这门科学有全面的了解。下面以化学为例加以说明。
化学的一维定义
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学。泛分子的名词是仿照泛太平洋会议等提出的。泛分子是泛指21世纪化学的研究对象。它可以分为以下十个层次:(1)原子层次,(2)分子片层次,(3)结构单元层次,(4)分子层次,(5)超分子层次,(6)高分子层次,(7)生物分子和活分子层次,(8)纳米分子和纳米聚集体层次,(9)原子和分子的宏观聚集体层次,(10)复杂分子体系及其组装体的层次。
化学的二维定义化学是研究X对象的Y内容的科学。具体地说,就是: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片、结构单元、分子、高分子、原子分子团簇、原子分子的激发态、过渡态、吸附态、超分子、生物大分子、分子和原子的各种不同维数、不同尺度和不同复杂程度的聚集态和组装态,直到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的合成和反应,制备、剪裁和组装,分离和分析,结构和构象,粒度和形貌,物理和化学性能,生理和生物活性及其输运和调控的作用机制,以及上述各方面的规律,相互关系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三维定义化学是用Z方法研究X对象的Y内容的科学。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它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一样,也是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的。在19世纪,化学主要是实验的科学,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方法。到了20世纪下半叶,随着量子化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不再是纯粹的实验科学了,它的研究方法有实验和理论。现在21世纪又将增加第三种方法,即模型和计算机虚拟的方法。化学的四维定义化学是用Z方法研究X对象的Y内容以达到W目的的科学。化学的目的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现在应该增加一个“保护世界”。化学和化学工业在保护世界而不是破坏地球这一伟大任务中要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造成污染的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21世纪的化工企业的信条是五个“为了”和五个“关心”:为了社会而关心环保;为了职工而关心安全、健康和福利;为了顾客而关心质量、声誉和商标;为了发展而关心创新;为了股东而关心效益。
化学的多维定义———21世纪化学研究的五大趋势
1、更加重视国家目标,更加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在世纪之交,中国和世界各国政府都更加重视国家目标,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要求化学更多地来改造世界,更多地渗透到与下述十个科学郡的交叉和融合:1数理科学,2生命科学,3材料科学,4能源科学,5地球和生态环境科学,6信息科学,7纳米科学技术,8工程技术科学,9系统科学,10哲学和社会科学。这是化学发展成为研究泛分子的大化学的根本原因。所以培养21世纪的化学家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多学科的基础。
2、理论和实验更加密切结合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W.Kohn和J.A.Plple。颁奖公告说:“量子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广大化学家所使用的工具,将化学带入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化学不再是纯粹的实验科学了。”所以在21世纪,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应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密切结合。
3、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重视尺度效应
20世纪的化学已重视宏观和微观的结合,21世纪将更加重视介乎两者之间的纳米尺度,并注意到从小的原子、分子组装成大的纳米分子,以至微型分子机器。
4、合成化学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合成化学始终是化学的根本任务,21世纪的合成化学将从化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扩展到包含组装等在内的广义合成,目的在于得到能实际应用的分子器件和组装体。合成方法的十化:芯片化,组合化,模板化,定向化,设计化,基因工程化,自组装化,手性化,原子经济化,绿色化。化学实验室的微型化和超微型化:节能、节材料、节时间、减少污染。从单个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分析及性能测试的手工操作方法,发展到成千上万个化合物的同时合成,在未分离的条件下,进行性能测试,从而筛选出我们需要的化合物(例如药物)的组合化学方法。
5、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分析科学分析化学已吸收了大量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电子学和信息科学的方法,发展成为分析科学,应用范围也大大拓宽了。分析方法的十化:微型化芯片化、仿生化、在线化、实时化、原位化、在体化、智能化信息化、高灵敏化、高选择性化、单原子化和单分子化。单分子光谱、单分子检测,搬运和调控的技术受到重视。分离和分析方法的连用,合成和分离方法的连用,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的三连用。
化学的多维定义———21世纪化学的四大难题(中长期)(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