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7:43
导语:在初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本文通过对“地球运动”的教学,探索有效教学的合理方法,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地球的运动这一教学内容,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对比法
地理教学应运用对比法对相似、相对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和局部性关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此法,通过对比使得所学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在“地球运动”这课,运用这种方法事半功倍:
二、计算机辅助法(google earth)
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感不强,这种方法可形象描述学生所在地与地球的关系及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下载需要的软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网址:http:///
2.点击:Get Google Earth (Free Version)
3.点击:I'm good Down load google earth.exe
4.下载完毕,安装即可
5.点击小地球你就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地方了
三、模拟法
模拟教学方法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情景模拟案例或者设计一定的情境和情节,要求学生假设为该情景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扮演和发展这个角色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一)学生模拟
1.自制模拟: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操作模型模拟试验的方法。强调在动手动脑中研究、分析、推理,从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及规律。
2.角色模拟: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的公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公转(其它同学注意绕转中心及方向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践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寓学于乐。
(二)教师模拟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传授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不过,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正确演示模拟地球运动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探索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思考,并由此得到结论,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教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请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运动的方向;教师同样模拟演示,请同学以地球仪上的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再以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通过这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提供情境的方式,共同合作学完了这部分抽象的教学内容。
(三)课件模拟
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件对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适应社会变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才能。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合适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在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用课件模拟的方式呈现,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四、故事法
把故事融入教学,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克服了传统的说教、灌输教学方式所引起的学生的抵触情绪,使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不留痕迹。故事教学,不仅仅能树立教师的威望,还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方法既使课堂教学生动、风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是:故事教学深入浅出,情感渗透润物无声,思想教育水到渠成。如在“地球运动”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已经绕太阳50圈了,还准备在转二三十圈呢!”你能不能判断爸爸的年龄?或者“一对双胞胎姐妹,先出生的反而叫后出生的为姐姐,”你能不能给与解释呢?类似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激情,润物无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际生活体验法
摘要: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应注重“情感”因素;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地理新授课时要创设“情境” ;让地理课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授课。只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兴趣;情感;情景;参与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96-01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可见,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①巧引歌曲。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再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吗?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2.运用地理之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引起悬念,从而调动学生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次在新班级的第一课,我都会从天文讲到地理,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故事和地理之谜。例如,给学生讲述地球生命和地外生命的探索时,我向学生说:“宇宙中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是否有外星人存在?”学生们反应热烈,纷纷各抒已见,趁此机会,我给学生讲述宇宙飞船――“旅游者2号”探测太空的故事,并指出:目前为止,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又如,在讲神秘的北纬30度时,我给学生讲述了恐怖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古老辉煌的玛雅文明和埃及金字塔、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以及珠穆朗玛峰、马里亚纳海沟…,等等众多神奇的故事和景观。通过这些地理奥秘的介绍,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3.巧设疑问,借疑增趣
设疑恰当,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例如:在讲解世界洋流模式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一定会索然寡味,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国台湾省的小朋友,把一个装有信件的密封小玻璃瓶放入海中,那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小朋友有可能收到这个小瓶子吗同学们根据洋流的方向和洋流系统,运用已有的地图知识,反复地思考、验证,很快就得出了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
4.在地理新授课时要创设“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引人新课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陈旧的教学方法。新课改则要求我们要大胆创新,所以我们在地理新课授课的时候要创设引导情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比较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主要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课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5.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 问题 反思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化的今天,地理课程改革浪潮要求学生学习终身发展的有用地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积极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同时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宗旨。我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反思。
一、师生思想意识的误区
受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地理学科被推向了教育学科的边缘。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不够,甚至曲解,很多人认为地理是副科,上地理课就是放松课,升学考试又不是主要科目,学不学无所谓,学校也不够重视,于是地理教学举步维艰,于是教师穷于应付,于是学生不愿学习。此外,地理学科的教具配备不够齐全,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挂图都没有。责任心强的老师,上到较为重要的章节,相关的图画就自己动手。我深有体会的是,在制作教具时,自己尽心尽力地做,却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且受精确度和图面大小的影响,使直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只有一本课本,连最常用的地图册都没有,更不用说课外练习用的填充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学而不练,致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难以提高,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导致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的严重脱节。
二、地理教学模式过于单调
由于学生学习不热心,大多数地理教师授课时也不怎么上心,教学内容刻板、形式单一。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方法――我念书,你听书。教学中没有地理学科的特色,地图利用少,由于怕麻烦,授课中不在黑板上绘制图形讲解,使教师的基本技能或多或少地缺失了,不能更好地彰显“授人以鱼”的技能。不少老师照本宣科,课堂上只是简单地把内容复述一遍或把重点抄一遍,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丧失,课堂气氛郁闷,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符合初中学生年龄段的学习要求。“一本书、一支笔,我若写、你就抄”成了农村地理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都成了“天方夜谭”。
三、学生自身学习方式有待转化
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熏陶,大多数学生生性腼腆、性格内向,生怕讲错,认为与其被别人耻笑,还不如闭口不谈,把自己封闭起来,宁可视野狭窄,也不愿和别人交流,因此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较少,基础普遍较差,导致在教学中师生互动难以开展,许多时候教师的启发诱导成了剃头的担子――一头热,启而不发,诱而不导,有些时候出乎预料,叫人哭笑不得。
例如:在学习世界语言和宗教这一节时,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查找本民族的语言习惯资料,以便上课时他们能主动地参与教学,但是在导入新课时,我重点安排一位学生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彝语,向全班介绍自己的情况,总以为“水到渠成”,定有一个好的开端,也满有把握地认为学生能信手拈来,可是这名学生却“金口难开”,要求其他学生上台尝试,还是三缄其口。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得用汉语和夹生的英语介绍自己,引入课题。在讲到世界的宗教时,我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代表不同的宗教,在推举一位代表发言,最后却是“讲不出来”、“不会讲”,效果不言而喻。课后我询问那些学生为什么不配合上课,有的说“胆子小”,有的说“怕害羞”,有的说“不知到什么地方查找资料”。我后来一想,的确有些茫然,城乡的差距竟然表现得如此突出,电脑、网络、报刊,都是些新鲜的玩意,学校里有图书室,却隔三差五不开放,甚至有些家庭连电视机都没有,他们怎么获取课本之外的东西呢?这些实际困难,客观上也是对教师的考验,使我意识到要改变现状,就要联系实际,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从而构建一种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多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色、一个期待的目光、一个灿烂的笑容、一份无私的爱,相信他们,给他们搭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施展,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遨游。
四、农村地理教师缺少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在学科进修、教学交流、观摩学习方面,农村教师较为缺乏锻炼的机会,即便是简单的教研活动,举办的规模较小,频率较低,有时只不过是走走过程,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走出去看、请进来传,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那是奢望。由于缺乏交流,就容易迷失自我,于是感觉良好,孤芳自赏。加之教学设备欠缺,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一些老师们眼光有限,自以为是。“普九”时期的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设备形同虚设,甚至无法启用,哪怕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实录也因条件不足而无法实现,这样怎么能拓宽视野,扩展教学内容?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就成了一句假话。
关键词:演绎法;归纳法;教学内容;对比差异
自新课程理念实施以来,追求高效课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广大教师为此不断实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教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而在诸多教学方法中,归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推理和认识现实的方法,也是初中地理教学常用的方法,它们对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具有突出意义。下面笔者就以“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及表示内容详略程度的关
系”为例,运用这两种方法,设计两个片段施教,以对比差异。
片段一:演绎法讲解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比例尺的图1:溧阳市政区图”和“大比例尺的图2:天目湖导游图”)
师:到了天目湖,要想详细了解景区概况,你会选择比例尺大的还是比例尺小的地图呢?
生:比例尺小的。
师:比例尺小的?请你判断图1和图2的比例尺,谁大谁小?
生:图1比例尺小,图2比例尺大。
(教师补充:比例尺的大小取决于分式中的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亦然。并且利用课件在图1中突出显示天目湖的位置范围)
师:在同幅大小的地图上,同样表示天目湖,有何差异?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还是小?表示的内容详细还是简略?比例尺小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回答。
师:那么,要想详细了解景区概况,我们应该选择哪种地图?比例尺大的还是小的?
生:比例尺大的。
师小结: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片段二:归纳法讲解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1:溧阳市政区图和图2:天目湖导游图)
师:假如妞妞已经到了天目湖,她想要详细了解景区概况,你会建议她选择哪幅地图?为什么?
生:图2,因为图上有具体的景点。
师:你游玩过这些景点吗?能列举一些吗?
生:龙兴岛、茶文化精品园、湖里山、乡村田园、海底世界……
师:这两张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谁大谁小?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比例尺,统一换算成分式比较,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亦然)
师:在同幅大小的地图上,同样表示天目湖,有何差异?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还是小?表示的内容详细还是简略?比例尺小的呢?
探究活动:学生每4人为一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指图汇报成果。比一比哪组既快又准,然后给予加分表扬。学生积极性高涨,探究氛围浓厚。
师小结: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本身很抽象,片段一运用演绎法教学,一开始就抛出难题“要想详细了解景区概况,你会选择比例尺大的还是比例尺小的地图?”学生不知所措,回答普遍出错。教师应给予学生认真看图、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两幅图的比例尺大小也最好由学生自主判断,这样获得的认知岂不更好!
片段二中为突破重难点,笔者设计了“高标准、低门槛”教学,让学生按照明确的活动规则,体验探究活动,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跨越一个个“低门槛”,逐步累积直至抵达终点,实现了由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显然,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且主体地位突出,更好地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纵观两大片段的对比施教,我们不难发现,演绎法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先为学生介绍规律,再用事实解释规律或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归纳法正好相反,先给学生一些具体事实,让学生从分析这些事实中归纳规律。由此可见,归纳法注重探究活动的实施和技能的培养,更利于构建探究学习模式;而演绎法注重知识的直接传授和获得,容易陷入教师单向灌输的局面。
就我个人而言,初中地理课堂不仅要有趣,更要追求有用有效的高标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比较热衷于归纳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学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曾亦琳.归纳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
一、寻找培养学生情感的“源头活水”
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对于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教师的言行举止,那他又怎能喜欢地理?又怎么能学好地理呢?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享受地理给他们带来的愉悦,从而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到应有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当然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我们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和幽默的风格、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能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亲切的情感。
二、适时选择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地理知识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宽、更广,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改变过去教师独霸课堂的教学方式,选择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教师还要将地理教学的“课堂”推而广之,将“课堂”推广到社会、推广到网络“课堂”中去。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可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些必要的过程,如组织地理新闻活动、地理图片展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三、找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切入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针对教材中枯燥乏味的一些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世界的人种”这一内容时,我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他在书房里会见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戴勒对主席说,您具有一张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的脸不仅代表中国人的脸,而且我们还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的鼻子高、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演不了中国人的戏,因为你们不能把鼻子割掉。”这个故事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这一节是要讲世界人种的。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讲解“日本”这一内容时,在授课中我展示课件,让学生听着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音乐,看着美丽璀璨的樱花和白雪皑皑、高耸入云的富士山。这样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他们不知不觉地就徜徉在了知识的海洋里。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件提供的信息归纳日本多火山、地震和多山地、丘陵等自然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根据位置特点分析这些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这样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认识日本的兴趣。
四、突出地理图表在教学中的作用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具有的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特征。将原来的6条“课程基本理念”精简为3条。强调了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明确指出了课程目标表述的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删除了一些不适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
一是删除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例如,世界地理认识大洲部分的“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二是删除了一些与其他学科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更适当的内容。例如,世界地理地区发展差异部分的“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同时,适当补充了一些必要的内容。例如,中国地理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分的“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理经济与文化部分的“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本文由收集整理干线的分布格局”。
■ 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表述不明确或不恰当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如地球与地球仪部分的“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改为“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修改为“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对“活动建议”部分进行了重新整合,并且增强了“实施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总体上讲,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突出了地理课程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公民方面的独特价值,适当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
■ 区域地理依然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区域地理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教学中要给予特别关注的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提高区域地理教学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以世界地理“认识区域——认识地区”部分为例加以说明。
由于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学习哪个具体地区,因此,采用案例教学非常必要。区域地理教学,通常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一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二是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地理特征。三是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理特征的成因。四是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其中,前两种教学方法更常用。“找范围、说位置、识地形、认河流、析气候、寻物产、护环境、促发展、定分布、释成因、话联系、赏
转贴于
文化”,是教师教学区域地理时常用的教学环节。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效率
由于我地区的中考科目没有地理,多数初中学生对这门课程很不重视。在初一、初二年级,有些学校常用地理课上主科、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地理课;在初三年级又没有开设地理课,因此学生的地理知识普遍遗忘和欠缺,几乎是一片空白;升入高中后再上地理课感到十分吃力;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及会考的拦路虎。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年级地理教学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进电教设备的优势,在地理课堂教学别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补充
高一地理上册涉及到许多初中地理知识,例如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学生在初一学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此内容几乎是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按照教参书安排的进度教学,不仅课时紧、而且多数学生未听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1)对学生难懂的章节放慢讲课速度;(2)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内容进行复习;(3)制作高中地理课件,用动态的图象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观看课件要学生自己总结地理规律。
二、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数理化知识进行整合
有人说地理学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数理化知识,有的知识还未学过:如角速度和线速度、椭圆有两个焦点……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怎样应用数理化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1、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数学中的数轴、坐标等知识。如“大气的垂直分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书上插图,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不理想;大多需要老师重新从数学的角度来介绍,然后再回到地理知识的传授上来。
2、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大气温度与运动的关系”(即热膨冷缩原理)、“大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密度小气压低、密度大气压高)、上升气流常出现阴雨天气(凝结)、下升气流常天气晴朗(蒸发)、季风的特点及成因等内容,如果教学中仅作为地理现象讲授,而不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话,学生很难真正掌握。
3、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学元素与矿物、岩石的关系、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的关系、土壤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学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复习并加以应用。
总之,在教学中涉及到初中数、理、化、生的有关知识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整合初中的有关内容,而不是将高中地理课上成初中数、理、化和生物课。有的班级基础较好稍作复习即可;有的班级则需要对某个问题加以详尽讲解,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内容。怎样才知道学生的相关知识是否欠缺呢?我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提问法,即对有关内容设问,如果答得不好则说明基础较差,需要复习;二是“反馈法”,通过对学生练习的批改,可以知道他们哪些内容不懂,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叙述法”:设计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对有关教材内容的理解叙述一遍,可以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然后对症下药。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先进的电教设备,包括网络系统、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Internet等,对于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讲台、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探索与实践,针对地理课的特点,我尝试采取了下列方法:
1、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
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从开学第一天至今,我几乎每堂课都使用这套设备,认真制作了课件用于教学中。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将书本上抽象、枯燥的内容、情景形象的再现、活化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可将节约的时间用来复习初中的内容和讲解习题。假如没有这套设备,我不可能有时间来复量的初中地理知识。
2、利用投影仪对有关表格、地图进行讲解
地理课有大量的地图、表格、曲线图、柱状图等林林总总,若是仅靠教师的粉笔作板图的话,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不很准确、美观。因此我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的高、初中地理图、表,可以将重要的内容放大:或者用笔圈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初中应该掌握而未能掌握的内容,如:七大洲、四大洋、主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等。同时还可以将选择题、读图题等投影在屏幕上,供学生练习或老师讲解(如画晨昏线);还可以将学生画的图投影、点评,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
1.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物理学科教学与一般的学科不同,不只要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物理教学中还有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实验教学中探求出物理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式,分别是实验教学法、理论教学法与习题教学法。首先,是理论教学法。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对物理的理论教学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使学生明白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与要点,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初始阶段,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学要更加注重走向生活化,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注重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相关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这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来说,理论知识一般包括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物理的概念与规律共同形成了物理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生活经验创设物理学习的情境,从而不断感受物理知识,引导学生逐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其次,在实验教学法中,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的实验一般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与课外实验,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有利于更好地提高物理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的实验方式就是演示实验。具体来说,演示实验就是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掌握感性知识的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实验设备、实验资料都要确保万无一失,实验效果要更加清晰明了,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学生的自主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的自主实验,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的各种问题。最后,是习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习题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有利于教师获得学生学习反馈,在教师讲解清楚相关的理论与概念后,习题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
各种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与优化能促进教学工作,在上文中我叙述了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下面将具体来谈谈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优化,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理论教学法与实验教学法的优化。物理中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具体的实验学习更加有效率,因此,若想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就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断地创新,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大胆动手做实验,大胆质疑提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具有创新性。其次,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习题教学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是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各种物理知识与物理概念,习题教学则是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真正含义,理论教学是为习题教学奠定知识的基础,习题教学可促进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这两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讲解一部分知识后,就要让学生做习题,对这些知识加以充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与讨论。从本质来讲,每个物理问题都是一个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除了这些学习方法,还要不断采取其他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与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理学习;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87-02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地理教学在整个中学教学中的地位较之以前是提高了;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初中地理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依然被看成是一门副科,不被重视,相比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这些主科而言,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持久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作为第一要务,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设情境的作用。新颖的引言,恰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会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新颖的导语,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入新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以旧拓新式、承上启下式、设疑提问式、声像式、谜语式等[1]。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巧用学生熟知的古诗词、流行歌曲、新闻热点等,能拉近地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气温的垂直分布”时,我让学生一起背诵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背完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带着问题来学习新的内容;在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一节时,我用翁倩玉的歌曲《爱的奉献》动画视频引入;在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时,我用近期的时事热点“”来引入;以上这些引入使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地理是一门抽象的自然学科,如何把抽象的知识让初中学生理解,就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借助地球仪、教材、地图册及网络中的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和网络中的地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很多地理知识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借助地图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中学地理教材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丰富和简化教材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达到以图释广,图文结合的目的,不仅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时,我除了用教材上4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图还补充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景观图、亚热带季风气候景观图、地中海气候景观图、温带海洋性气候景观图等;在学习世界的宗教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上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建筑图,还在网上搜集了一些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图和教徒的活动图,有基督教教徒的唱诗班图、佛教教徒的诵经图、伊斯兰教教徒做礼拜的图。授课时穿插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活泼优美的语言描述和相应的背景音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枯燥的课本,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功效于一体的优势,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受学生欢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授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简单化。众所周知,地球的运动的内容始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容易将学生“打晕”,本来仅有的一点兴趣会慢慢消失。在实际教学中,我教的2个班级教室没装多媒体,我就只能借助地球仪演示、黑板上画图讲解,讲完后很多学生还是不懂;另外的4个班级教室都有多媒体,我是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借助课件中的Flas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既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地理现象,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素材
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初中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与制约。而乡土地理具有浓郁的“乡土性”,当地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社会概貌,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并不陌生,只是很多地理现象不知其原因,学生就会产生探究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对探究未知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就更能激起学习欲望,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才是最有效的。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讲的内容,结合地方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的地理素材和生活中的地理素材,把乡土地理素材融入到地理教学中,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究者。例如,在学习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时,我先用教材63页的图给学生讲解了分析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根据绵阳市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来分析绵阳市的气候特点,学生们都很积极,争先恐后的说。这样以来学生不仅掌握了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地理就在自己的身边,燃起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
三、构建多彩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多么重要。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秀的地理教师都很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灵活选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做游戏、讲故事、编歌诀和顺口溜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讨论和相互交流沟通的合作形式,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对问题进行探究[2]。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有效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同学间情感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世界语言的分布时,我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4个人或6个人一组,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出世界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规则是:不同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问题,任务完成好的小组每人加1分德育分,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兴趣高涨,积极读图找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地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在角色扮演学习新知识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热情难以长时间集中,地理教师要像变戏法一样变着花样上课,才能吸引住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是上好初中地理课的关键。例如,在学习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我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支持人,播报2012年10月25日全国的天气预报,学生个个都很积极,就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同学,这下也要当支持人;在学习世界的宗教时,我找了四位同学上台表演小品,其中三位分别扮演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信徒,一位扮演无神论者,三位信徒都拿着本教的经典著作和标志物想拉拢不信教的同学信自己信仰的宗教。小品表演完后,让观看表演的同学说出三大宗教的名称、创始人、经典著作,并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学生热情高涨,抢着回答,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既轻松又愉快的学习了新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3、在游戏中学习
教材中常有一些重要又抽象的内容,适当设计与教材紧密联系的小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例如,在学洲和大洋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找了一个废旧地球仪(地轴拆掉),由教师投向学生,让学生用两手接住,记住自己右手大拇指按住的是陆地还是海洋,这样反复多投几次让多个学生参与,最后让参与的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统计。结果是右手大拇指触到的海洋多,接着我就问学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地球表面海洋比陆地多”。
采用游戏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玩学结合,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结合起来,增加了学习的娱乐性、挑战性和趣味性,这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很受他们的欢迎,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性很高。
4、在故事中学习
大部分学生很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初中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小故事,一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又可以从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时,我给学生讲了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在学习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中国的藏袍,阿拉伯人的长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这些小故事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增长了知识。
5、重要知识点巧编歌诀、顺口溜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知识点是需要学生记住的。对学生而言,要记住这些知识点是比较困难的,这时教师就要巧编歌诀、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教学实践表明,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记住重要的知识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学完经纬线及经纬网定位的内容后,我编的顺口溜是 “横纬竖经,北大北纬,南大南纬,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在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时”,按照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编的歌诀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在图上找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后,我给学生的顺口溜是“乌乌(音同呜呜,是亚、欧分离后的哭声)里大黑土”;学生自学了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后,我编的歌诀是“汉英和(俄)阿西一起说法语”。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当时记住了这些重要的知识点,而且不容易遗忘,还增加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6、课堂上设置有趣味性的练习
教师在每节课的内容后面都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有趣味性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例如,在学完利用经纬网定位的知识后,我设置了以下习题(图略):
(1)云南彝良的震中位置约为北纬27度,东经104度。请在图中标出震中位置。(时事)
(2)日本将安装防御系统雷达基地,约在北纬30度,东经125度位置。请在图上标出。(时事)
在学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后,我设置了以下的习题:
英国的汤姆、沙特阿拉伯的和泰国的阿里,在一次旅游时乘上了同一架飞机。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请回答:
(1)汤姆最有可能信仰_______教,每个星期天要到_____去做礼拜。使用的语言是________,信仰________教。阿里最有可能信仰____教,他的宗教活动在______进行。
(2)汤姆、和阿里要在一起交流旅游时的所见所闻,他们最有可能使用的语言是_______
(3)汤姆、所在的国家主要是_______种人。阿里所在的国家主要是 _____种人。
学生对这样的练习很积极,有些学生甚至等不及我叫就直接站起来回答了,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还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能开发学生潜能。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好感,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从中感受到地理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燃起学习的热情之火。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