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水利发展研究

时间:2023-08-02 16:37:44

导语:在水利发展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水利发展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水利建设;新的时期;发展困境;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523 文献标识码:A

1 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而建设的水利事业。它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的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为农业生产减少损失,为农业高产服务。主要是通过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包括灌溉、排水、除涝等防治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的高产稳产。

2 山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

山区水利存在的问题,人们的思想认识存在不足,忽视水利的建设。归结起来就是人们的侥幸心理,认为有些事情就是天注定的,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缺少带头人,人们的积极性不高,不知道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山区强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下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投入的资金不足,财政的支持力度不够;后期维护存在问题,由于农民自身收入就不高,难以满足维修所需要的资金,农民不愿意支付费用。

3 干旱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

干旱区农田水利发展的主要困境是水的存储问题。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把节水潜力作为实现农田灌溉节水的重要方式。选择高效型的作物,提高单位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低耗水、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还有管水领导意识,提高领导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在我国,干旱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的困境就是水利设施建设不健全,有的地方就是无法建设水利设施。

4 南方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

南方地区是我国的湿润地区,这几年来旱涝灾害频发,而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区,面对这样的情况,南方目前农田水利的发展困境主要是:土地分散,不能统一的进行大规模的水利设施的建设;灌溉系统,发生涝灾时水的存储和旱灾时水的发放。所以说水利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5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措施

5.1 建立多元化模式,加大资金的投入建设

要构建多元化的模式,国家、各省、市、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财政支持,地方部分支持,积极引诱更多的企业参与水利的建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完善相应的法规和鼓励机制。比如,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国家负担,对于小的工程农民负担。要多方面集资金,充足的资金是保证。由于政府的资金不足以支持,所以必须多渠道的积累资金。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和政策法规来认真的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原则。努力的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农民利益最大化,激励农民建设。要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格局,以此来保证水利设施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5.2 认真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要进行创新,虽然存在天灾,但是有些也是人为因素,所以要实行问责制,要严格落实政府责任,要保证地方政府的重视力度。要重视和农民的合作,不断强化地方各级领导考察和监督。明确各方面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地方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部门领导抓具体的事务,积极引导规划的编制工作把任务落实每个农村、每个人。

5.3 以农为本

要始终以农为本,保证农民的利益。听取农民的意见,真实了解人民的心愿,保证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的组织力度,给农民最大的优惠,降低农民的风险。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加快高标准高质量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措施和主要内容,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基准,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最终目标,是解决山区农业发展和农村发展的非常重要举措。围绕农业不断增产、农民不断增收、农村不断发展建设水利工程。

5.4 加强农民学习和人才的培养

要组织农民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水利服务队伍,充分了解我国的气候,然后再这个大背景下了解我国水利实施建设的必要性。不断深化农村水利设施改革,农村水利改革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明显。按照适应各地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着力构建制度十分完善、监管有力度、市场比较规范的水利工程建设机制。培养农业水利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他们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建设完善的水利设施。

5.5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设施

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同时注意节约水资源也是必要的,将节水灌溉设施利用到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当中,积极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样也在节约水利建设成本。

未来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将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体系,国家将提出更加有利的政策、制度保障。水利建设的投资将不断增加,未来将把农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相推进。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始终要把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一切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调动起一切积极的因素,带动起可以带动起来的力量。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李伟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09).

[2] 钟玉秀,陈奇,刘宝勤.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水利发展研究,2008(08).

[3] 杨杰,郑春,曹玉宇,成颖.沈北新区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措施[J].辽宁经济,2007(08).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投资 水利产业 发展研究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量大,投资流向复杂,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投资目标将难以实现,甚至会产生腐败行为。有鉴于此,为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前言

水利工程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效之关键,而工程造价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投资方都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但长期以来,普遍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预结算上,算细账,结果是事倍功半,控制的目的没达到,“三超”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二、造成工程造价“三超”的基本原因

(一)一些匆忙上马的新建工程,由于在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标准估计不足,工程建设中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随着工程进展经常发生,从而导致投资不足,造成资金缺口,使工程投资一增再增。同时,也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工程的竣工日期一拖再拖,造成恶性循环,投资方和承包方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设计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有2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有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有5%~35%。很显然,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目前,设计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很多水利工程没有推行限额设计。设计部门较重视技术上的可行性,相对而言对经济上和合理性重视不够,特别是某些设计人员经济意识较淡薄,存在设计保守现象,采用加大梁柱截面、增加钢筋含量、随意提高安全系数等现象,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有些承包方出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虚报、多报工程价款时有发生。监理方对项目的质量、工期予以高度重视,但有些监理单位对造价的控制相对薄弱,这也是工程造价超计划的一个原因。

三、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水利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等各个环节,作为投资方要加强管理,力求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技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决策阶段

水利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是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造价工程师应对拟建项目的各建设方案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确定高质量的投资估算,它是工程建设中在各阶段预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依据。在投资决策阶段,合理选择建设地点,科学确定建设标准水平,以及选择适当的工艺设备,必须做好投资估算的审查工作,对其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公正的评价。

(二)设计阶段

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采用优化设计,经济设计,以降低工程造价,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审查设计概算。看它是否在批准的投资估算内,如发现超估算,应找出原因,修改设计,调整概算,力争科学经济合理。推行设计收费与工程设计成本节约相结合办法,制定设计奖惩制度,对节约成本设计者给予一定比例分成,从而鼓励设计者寻求最佳设计方案,防止不顾成本,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现象。

2.进行设计招标,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多种方案的竞标,优选出具有安全、实用、美观、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布局的最佳设计方案。为了克服一些设计人员不精心计算,增大概算基数,增加投资,不仅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招标完成,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使每个设计阶段均通过竞争完成在设计中对每个设计阶段进行经济核算。

3.实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设计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设计人员应掌握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原则、各项经济指标,方案的比选,把初步设计造价严格控制在限额内。施工图设计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其限额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的控制上,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个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个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上。设计人员必须加强经济观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经常检查本专业的工程费用,切实做好控制造价工作。

第3篇

关键词:农村水利;管理现状;思路研究

农村水利自古以来深受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水利建设给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在蓄水、农田灌溉、抗旱、化解涝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国家对水利事业投入的增多,农村水利建设正逐步走向完善化、现代化、多功能化。但是从目前水利管理现状来看,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亟需解决和完善,否则无法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

1 我国农村水利管理现状

1.1 农村水利管理机制不健全

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扶持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但是缺乏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很多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水利建设仍然停止不前,如水利建设资金落实到了农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投入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资金闲置,另一方面给挪用水利资金,贪污受贿提供了机会。事实上我国农村的很多水利设施很脆弱,老化程度严重,亟需重修和翻建,正是由于缺乏了管理机制,造成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失去了农业利用的作用。

1.2 农村水利管理混乱

管理不仅仅要做好水利资金的有效利用,更要谋划水利建设发展,如何挖掘更多的水力资源,提供更多的水利方便和使用价值。但是农村很多水利建设根本不符合建设要求,导致资金白白浪费,水利建设成了豆腐渣工程。首先水利开发建设不合理,有的灌溉水渠直接从村庄穿过,没有考虑水渠对村庄庄基的影响,特别不安全。甚至是明渠修建。其次水渠修建对安全因素考虑的不周到,农村水利不但要发挥支撑农业的作用,而且还要安全,否则水利建设就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如在修建明渠的时候没有加盖盖子,农村孩子喜欢在水渠中游泳玩耍,导致溺水事故发生。

1.3 农村水利管理没有深入研究

水利管理任然停留在灌溉、蓄水上面,对水利建设规划,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方面还很弱。现代水利发展已是集蓄水、发电、灌溉、观光旅游、环境治理的综合服务部门,因此农村水利管理亟需深入研究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更要发挥水利管理的作用来。事实上农村水利管理非常薄弱,就连最基本的水利职能都没能发挥好,就更不用说更深入的研究了。

2 有效提高农村水利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水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在进行农村水利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打破固有的观念,更要积极吸收行业内先进的管理模式,将水利管理过程中各项管理机制加以完善。要求水利部门管理人员利用多种渠道对人民群众进行大范围的宣传教育,以此来增强人民群众对水利管理方面的认识,并且水利部门还要积极地调整管理模式,将水管单位按照规格进行科学的划分,确保管理过程中责任明确、产权清晰、管护到位,有效避免管理过程中责任不明以及多头管理的不合理现象。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同时,以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完善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更好地适应管理需求。沿袭传统管理模式中好的制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水利管理具体目标对其进行改革,使管理模式由过去的单一型行政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能够同时适应法律、经济需求的综合性管理模式,满足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需求。

2.2 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教育,建设一流的管理队伍

农村水利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如何,重点取决于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大力度提高农村水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是提高农村水利部门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水利部门管理人员必须能够深入了解水利管理全过程,熟练掌握并运用相关技术,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意情况都能够做到从容应对。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加大力度,加强行业固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注重新人才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对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推广定向培养的方法,借以保障农村水利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加强管理部门监督力度,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质量

为了保障农村水利管理事业的稳步发展,政府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严谨的统筹计划,相关政策逐步出台,资金也逐渐到位。我们在着力发展农村水利管理事业的同时,必须禀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根本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对进入施工场地的所有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监管,保证工程材料质量达标。另外,加强水利部门从业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责任心,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培训。在工程检测过程中,保证监督设备质量,提高检测水平,有效地发挥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促进我国农村水利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2.4 加大力度整合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确保我国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逐年增长,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整合农业开发投资、以工代赈投资、扶贫资金、农村水利专项投资以及其他土地投资,所有资金的投放必须由相关的管理部门统一规划,保障资金通过正规的管理渠道拨付,最终达到专款专用、各记其功的目的。同时,提高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将农村土地管理、高中低产农田改造工程进行整合,在此项工作中,还要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作为整合重点。地方各级管理部门要依照政府主体方针政策,对农村水利事业进行统筹规划,设立农村水利工程中关于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逐步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2.5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市场机制同样适合农村水利管理,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探索国家办水利与社会办水利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新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作制股份制。提高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地方构筑投融资平台,成立水利投资公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支持公益性准公益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将水利建设权利下放到投资公司。通过供水、水电等开发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储备土地未来收益权质押等方式向银行融资等。同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相关政策,积极研究探索水利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加大农村集体或个人在对水利工程方面投入。积极使用有效的宣传手段,引导社会各界以及当地农民主动增加当地水利投资,保证农村集体和个人成为农村水利建设中有效的资金来源;推行健全的劳动积累工制度,开发并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使其成为农村水利事业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

3 结束语

总之,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和提供保障,各级水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水利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在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管理是永恒的主题,把水利管理的重点真正转移到管理上来,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荣华.浅析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策略[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5):206.

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新技术 施工

[中图分类号] TV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63-1

传统的水利工程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社会需要,天气的恶化以及水土流失都为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对传统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水利工程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1水利工程的施工现状

虽然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较之于以前有了很大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受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制约,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依旧比较落后,设备的老化以及施工技术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施工的总体进度,施工的质量也大打折扣。为此,做好水利工程技术的创新性研究,研发出先进的机械设备,从而改善我国水利施工的不良状况。

2水利工程新技术的应用

2.1基于“绿化”的混凝土技术

2.1.1技术原理

这种技术是将防止水土流失技术与混凝土防护技术相结合,通过绿色植物对水土的保护作用,达到稳固堤防的效果。改善了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耗费量大、施工质量不明显的状况,不仅在施工中添加了保护环境的生态因素,而且还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基于“绿化”型的混凝土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把混凝土浇灌到模具之中,然后作风干处理。等到混凝土凝固之后,就可以对块状混凝土打孔。通常情况下,大坝护坡施工中的混凝土都是由采矿留下的矿渣制成的,强度较水泥混凝土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刚度,需要在材料之中掺杂一些化学材料,以保证其强度能够符合要求。在打孔之后的模块上添加土壤,然后将需要种植的植物种子埋入土壤之中,施肥浇水即可[1]。

2.1.2优点

混凝土防护与绿色植物相结合,既能吸收混凝土硬性防护的优势,同时也将绿色植物保护水土的优点也容纳了进来,很好的做到了将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生态技术的融合。

由于在混凝土结构之中加入了绿色植物,相当于无形之中引入了一台空气交换的机器,保证了混凝土结构中的湿度始终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这样的环境不仅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空气,同时也为混凝土构件做了防潮处理,减少了水分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

绿色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延伸到混凝土结构之中,会对混凝土的强度起到一定的加持作用,弥补了混凝土强度的不足。遇到大雨冲刷时,可以提升混凝土的抓地力,从而防止了水土流失。

用绿色植物对混凝土进行加固,避免了水泥混凝土的使用,节约了投资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另外,技术操作较为简单,不存在重难点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工程进度,有助于缩短工期。

2.1.3技术应用

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全新的理念,做到了生态与施工的无缝连接。由于这种技术还处在完善的阶段,所以技术还没有完全推广开来。但是,从技术原理和实际反馈来看,基于“绿化”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2.2防水毯技术

2.2.1防水毯技术原理

防水毯技术是水利施工中一项新兴的领域,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织物之上覆盖防水颗粒,然后用针织的方式,将织物与防水颗粒连接起来,达到防水的效果。防水颗粒的选择比较重要,目前,防水施工经常采用的是膨润土,其防水效果比较好。

2.2.2优点

防水毯的构建全程采用的原材料都是天然物质,不存在污染环境或者影响人体健康的状况,再加上组成材料的投资较为低廉,能够很好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使企业效益的最大化[2]。

防水毯施工与传统的施工工序相比,流程非常简单,容易上手,不存在难点问题,只需要保证施工流程的完整,就可以很好的保证最终的防水质量。工艺的简单化,提升了企业生产的效率,有助于缩短施工所需的时间。

施工操作的不规范,常常会使防水毯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破损的状况。由于防水材料的特殊性,使技术修复工作变得比较简单易行。为了进一步开发防水毯的功效,施工单位通常会在防水毯的底部铺设沙质土层,以增加防水毯的渗透效果。

2.2.3技术应用

防水毯技术其实就是一种防水卷材,应用之初主要是在建筑领域,特别是在地下通道的建设中。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现在开始更多的应用到了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技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投资成本也比较低,所以防水毯防水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2.3振冲技术

2.3.1技术原理

振冲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地基加固施工中,通过振冲设备对地基表面的软性土层进行震动碾压,使较为松散的土层变得紧实,从而达到加固的效果。对于一些粘性较强的土质,设备可以通过打孔的方式,将碎石填充到深孔之中,碎石与粘土的结合,提升了地基的承载能力。

2.3.2优点

振冲设备的使用改善了土质的使用状况,提高了土层的承载能力;石料的填充极大的提升了土层的刚度,使地基承载重物时不会出现变形的情况;施工全程采用的主要是砂石材料,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的投入,节约了生产的成本[3]。

2.3.3技术应用

振冲技术在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其低廉的价格、简单的操作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

3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上述新技术的应用来看,水利工程技术将朝着生态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生态与施工的融合、材料的优化以及技术设备的创新,都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企业做好施工中的技术优化工作,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的提升,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企业收益。

4结束语

在未来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采用将渗透到施工的每个环节之中。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尔明,曹征齐."九五"水利科学技术重大进展综述[J].中国水利,2001(06).

第5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V 文章编码:

众所周知,农业大国的背景下,其农业人口规模大,比重高,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促进农业发展,不仅仅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法规,尤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审视目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证合理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关系

毫无疑问,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渐渐的显现出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的地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过低,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全,相关的资金投入难以到位,工程耗时太久,缺乏相应的维修体系等。由此角度出发,注重理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争取合理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发展起着保障作用

我们知道,农业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比较高,无论什么时候,农业的发展,其前提就是需要健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古时候的都江堰,现代的云南梯田。其都是水利工程,在区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更加需要我们去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使之最大限度的去服务于现在的农业发展。其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将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结构起着调整作用

随着国家对于城镇化建设的重视,要求我们现在的农业发展做出实时的改善与调整,尤其在农业结构方面。我们知道在城镇化程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势必会渐渐的融入到城市中去,由此导致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这就要求农业的产业结构做出实时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其二,农业规模化的形成。这两者的顺利完成都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说,农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1.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消费起着激发作用

显然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激发农村地区的消费,从而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微观上来讲,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使得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另外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备,势必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二.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处于低下水平,难以保证长期的服务于现在的农业发展;其次,国家对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大,在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来源于人力来源有限,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其三,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意识差,难以保证水利设施能够长久的服务于农业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维护体制的不完善。其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的融资问题明显,一时之间难以得到解决。若果上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导致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滞后,难以适应现代市场对其需求,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稳定,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

综上所述,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系列问题与缺陷,由此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经验,总结教训,保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得其充分的服务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出发:

3.1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我们知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隶属于公益性质的基础工程范围,需要公共财政给予大量的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每一户,其经济效益低,却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受惠者来说,其是弱势产业,是弱势群体,需要公共财政予以扶持;综合历史来说,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期到了,加大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其应尽的职责。由此三个角度来讲,从各个方面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得其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作用,这一点是很明确的。也应该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将其纳入到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是现实需求。

3.2加强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力度

以良性的工程管理制度去促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这是是整个建筑过程中的关键点。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其一,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对于使用劣质材料,违规操作的建设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保证整个工程开展的顺利,从根本上保证农田基础设施的质量;其二,不断总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工程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相关的调整与改革,明晰工程的所有权,强化其责任意识,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其三,结合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开展全面深刻的改革,实现办事效率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四,建立责任体制,以此来管理与维护农田水利工程,坚持谁投资,谁治理,谁负责的原则,使得工程所有权进一步明晰,保证其长期的运行下去。

3.3保证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职权分明

长期以来,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都处于资金缺乏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其筹资主体涉及面太广,相关的部门太多,其中甚至出现了很多的交叉行使职权的时候,这不利于其资金的有效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不断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的同时,明确其各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保证其能够合理的分配其专项资金和其他方面的资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保证整个农田树立基础工程的顺利开展。

3.4建立以政府为主多元化的农田水利筹资渠道

在农田水利的资金问题上,需要以多元化的角度来审视问题,积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筹资体系,使得农田水利的筹资渠道进一步扩展。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角度出发,其一,对于政府来说,应该积极创造有利于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挥其招商引资的作用,使得资金流融入到农田基础设施上;其二,对于农户来说,积极引导农户以投资主体的身份进入到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量,从而保证农村地区经济内需的扩展;其三,积极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田基础设施领域,在筹资贷款的时候,以担保人的身份去协助农业获取资金来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缺陷。对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与发现,实时总结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在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争取在科学策略的引导下,能够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健全,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毫无疑问,这将有利于极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农户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桂鹏,蒋志胜,谢俊莹.浅谈办工自动化系统(OA)在测绘生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3)

[2] 励剑. 秦山三核GIS系统的建立及完善[J]. 中国核工业. 2010(06)

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GPS;测绘技术

水利工程具有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所以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葛洲坝水电站等的建设等,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有效的保证了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高速有效运行以及人民生活的有序进行。不过由于这些工程规模巨大,在对原本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同时,也对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的高水准就成为水利工作者考虑的头等大事。此时,测量就成为了关键,当然对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同样不能例外,因为不论大型水利工程还是中小型水利工程都需要通过测量技术和手段,为水利工作者提供准确的数据、高精度的放样,进而有力的保证了工质量和工程的验收,于此同时也是对工程运营后变形监测以及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手段。而作为一项新技术的GPS测绘技术,必将在新的时期大放异彩。

1.GPS测绘技术在提防施工测量中的发展和作用

提防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中,其高程是按照“分级布设、逐级加密”的原则进行控制测量的。如果应用常规方法,会出现误差积累大、分层精度也不够均匀,这主要是因为常规方法通常是采用“四等水准—图根水准—测土水准”方式布网,从而实现对提防工程的高程进行控制。这个时候不仅高程和平面需要分开、分级进行布设,还需要平面控制点间实现相互通视。但是如果采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对误差不仅可以减少传播途径,点间也不可能出现积累传递,使得控制点的精度极大的获得了提高。在传统的高程测量方法中,根据测量精度的不同,需要选用相应的测量仪器,例如有的精度要求选择水准仪,而有的要求选择电磁波测距仪器等,同时还需要根据相应的布网形式进行观察,结果就导致观测垂直角的精度要求高,测回数多,观测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采用传统高程测量方法可以说是费时又费力,甚至还经常出现返工的情况。而新技术RTK则可完全避免这些问题,在该模式下,基准站可以将观测到的数据和观测站的坐标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首先是通过数据链接受基准站获取的数据信息,对GPS观测的数据进行采集,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对其进行实时处理的同时给出精确到厘米级的定位结果,整个过程中使用的时间不到15分钟。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流动站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流动站可以是处在运动状态的,也可以是处在静止状态。流动站的运作只要能够保证4颗以上的卫星相位观测值的必要几何图形以及跟踪,那么其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给出精确到厘米级的定位结果。

2.GPS测绘技术在水工隧洞的贯通中的发展和作用

山区的河流多呈现流量小、落差大的特点,这些地方的水利工程往往是建造引水式的电站。这个过程中,挡水的建筑物距离发电建筑物往往很远,此时需要引水隧洞将水库中的水与发电站厂房连接起来,但但引水隧洞过长的时候,就需要运用某种方式保证引水隧洞的正确贯通,而施工控制网的建设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但是施工控制网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外业工作,可若是通过GPS技术来建立施工控制网的话,就可以极大的简化测量工作。这主要是因为采用常规方法建立控制网的话,就会出现许多控制网点,而这些控制网并非都是有用的,这其中有许多都是一些过渡点,也有可能是为了增加图形的强度而设置的控制网点。 但采用GPS测量技术时,则可以不必测定这样的过渡点,因为GPS测量技术可以直接对洞口的相对位置进行测定。而且GPS测量技术在简化工作的同时,还能够极大的提高测量的精度,甚至是实现厘米级的测量精度。

3.GPS测绘技术在大型电站的道路施工测量中的发展和作用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测量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建设的过程之中,不论是选线、定测,还是施工放样,都需要进行测量工作。然而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不仅会积累测角和测边的误差,测出来的结果精度也很低,这是因为常规的测量方法中的控制网需要紧随公路的线路,因此会布设成带状,而此时要提高控制点的测量精度就会变得很困难,所以其并不能有效满足施工的需要。而为了提高精度,满足工程需要就必须保证已知点能够有足够的密度,另外,为了确保通视,还必须要寻找到高点直到建标。这个过程不仅费时费力,同时还需耗费许多金钱,综合这些困难因素,如果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时很不划算的,不仅效率低下,费用还很高昂,同时又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的精密度。但是采用GPS技术的话,情况则就很不一样了。因为其不仅具有精度高的特点,而且还不要求相邻点通视,几乎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同时布网也很灵活,所以对网形要求也很低,进而使得道路测量工作既可以节省大批的费用,又能有效的提高工作速度,在极低的外业工作强度条件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4.GPS测绘技术在水力发电机组安装测量中的发展及作用

为了保证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发电机组各个部分之间相对位置的精准度要求很高。所以在放样时需要对高十几米或几十米高度外的建筑设置统一的放样基准。此时就需要建立高精度的施工控制网,不过由于施工现场的通视条件不是很理想,在仪器安置的时候会出现许多麻烦,而采用GPS技术进行测量,不仅使施工控制网的自动化程度高,还具有布点灵活、可连续观测、全天候观测、无需通视、建立三维坐标等优点,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5.GPS测绘技术在大型水工建筑物变形观测中的发展及作用

通过使用GPS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变形的实时观测。当变形观测点能够放置仪器,虽然没有设置基准点,但是可以直接测定形体上目标点的相对位置变化,也可以对目标点与距离较远的变形区外的稳定基准点的绝对位置变化情况进行测量。而当观测点放置仪器存在困难时,GPS测量则可以对变形观测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有效的校核,这个过程中还不需要设置复杂的参考网,可以轻易实现校核。

GPS测绘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之中,必将为工程建设和运营带来更多的优势,促进水利工程的高速发展。其推广和应用,不仅使水利工程相关工作更方便更快捷,也有效的提高了测绘的成果和质量,使工程具有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设项目 后评价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一、引言

项目后评价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对项目决策、实施过程和运作等工作及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进行项目后评价是为了总结经验,提高项目决策的准确度和运营管理的水平,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流动资金,提高投资与收支效益,并未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二、开展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评价的意义

(一)对水利电力工程前期测评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

通过对水利水电建设整个过程包括项目决策、建设和运营等的评价,有利于水利水电整体项目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对各工程项目建设的最初预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佐证。与此同时,根据验收总结经验和教训,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对前期工作中的不足进行弥补,这样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并且这对于国家相关部门对有关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评价方法和参数标准提供科学且有效的依据。

(二)提高水利水电的资金利用率和决策者的管理水平

杜绝投资浪费,提高投资管理水平这也是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的另一个重要作用。通过项目后评价,我们可以检查出投产运行的实际效益,以便尽早发现投资风险的滞延问题以及不适应性;如果后评价结果与之前预计的评价结果相距较大,那么我们也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原本的计划和方向进行改变,调整分配资源,纠正前评价结果出现的失误,以此来减少损失,以合理化利用工程建设的流动资金,保证工程项目适应生产、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的变化需求,达到获得更大更多的经济投资效益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进行后评价,可以调查清楚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决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管理。

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特点与评价原则

(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

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大,社会影响较深远,所以其后评价内容的范围就更加的广、多、杂, 这主要包括项目在目标、实施过程、效益、影响以及可持续性评价这五个方面。

(1)项目过程评价

将立项评估(理论)与实际执行过程(实践)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失误,仔细分析造成失误的原因。

(2)项目效益评价

通俗来说就是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效益评价的基本指标和方法与前评估基本一样,依旧是对内部收益率、净现值、贷款的还款期限和敏感性进行分析。

(3)项目影响评价

项目的影响评价范围广,内容多,主要由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组成。经济影响评价就是指这个项目对于所在的地点、所从事的行业和国家由此产生的相关经济造成的影响;环境影响包括项目所在地的污染情况,此地的环境优劣、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社会影响是指项目对社会的经济和发展方面造成的影响,尤其是项目所在地的影响。

(4)水利水电项目具有持续性,这主要是指在项目资金投放完毕之后,项目的既定目标还能不能继续,项目还能不能正常发展以及项目是否具备重复性等。这类评价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国家的基本政策、地方的基本政策,资金力度、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和其他相关的因素等。

(5)综合评价主要是对项目的目的和完成情况。效应和成功的程度进行评价。

(二)后评价的特点

(1)现实性。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依据的数字资料是已经存在的实际数据和根据与此预测的数据。

(2)全面性。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是对整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面评价,包括方方面面。

(3)探索性。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要对项目的运行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探索,分析项目效益发挥的主要原因,提出真实合理的改进方法。

(4)反馈性。进行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是向相关部门反馈信息,为将来的水利水电建设、经验、投资和制定相应政策积累经验。

(三)后评价原则

(1)独立性、公平性。后评价必须以“公平”、“客观”、“独立”为原则,后评价必须站在国家角度,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科学性。项目后评价的科学性是判断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准则。这主要与资料信息的可靠性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有关。

四、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展望与研究发展趋势

(一)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把水利水电建设当做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因其具有涉及广、因素杂乱的特点,故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后评价指标体系。

(二)后评价研究方法的探索

对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后评价,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逻辑框架法和综合评价法等。在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评价的具体实施中,一般采用有很高知名度的逻辑框架法和成功度分析法,这就导致了很难针对项目给出具体成功或失败的判断依据。

(三)注重对全过程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时点,可将后评价划分为跟踪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和影响评价。传统观点认为,后评价的时点应当选择在项目完工之后的一段时间,通常是5年左右;而另一种新型观点认为,传统观点的选择范围小,对于如今快速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传统观点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应把评价时点前移。

五、结束语

水利水电项目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而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前期的预测结果进行的检验,与此同时,这又是判断水利水电工程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准则。开展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将更准确和科学的加快工程建设。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我们要更加关注此行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虎成,魏浪,张习传等.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贵州水力发电,2007,21(5):12-15

[2] 徐玖平,姜曼丽,卢毅等.大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统筹模式[J].系统管理学报,2013,22(5):695-707,714

[3] 刘元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分析[J].中华民居,2012,(3):947-948.

[4] 周兵,秦鹏.刍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3):11-13

第8篇

关键词: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化;主客观综合赋权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6)06019006

Regionalization of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in Yunnan Province

LI Jiazhen,SHU Longcang,JING Yandong

(College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There wer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Differentially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of regional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would better guide the region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and promot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unnan Province.According to certain principle of partition,Yun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areas.Adjustment of target values of the regional index was on the basis of province target,and referred to the analysis of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priorities in every area.The weight of each area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weighting method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entropy weight method.The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level of five areas in 2013 was evaluat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evaluation,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view of every regional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evaluation;index system;regionalization;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mprehensive weights

水利是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明确区域水利发展现状水平,并指导区域的水利建设,以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水资源的协调发展。云南省水情复杂,水资源总量丰沛但开发利用难度大、成本高,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水利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面对水利发展在区域、城乡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一系列的问题,有必要针对不同区域的水利发展特点,差异化构建各区域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既能够体现各区域的实际水利现状,指导各区域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水利建设任务,又能够统筹控制,最终完成省级水利建设目标。现阶段国内外对水利评价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国外主要是针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13],而国内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评价了我国的水利发展,所建立的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针对一个区域的[46],还有将统一的指标体系应用在不同区域的[711],但是对一个区域进行差异化水利发展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见。因此基于前人的研究,开展了本次云南省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化的研究,可以为云南省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水利发展区域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云南省水利发展区域划分

根据独立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原则对云南省进行区域划分。

(1)独立性。区域是指在空间上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地理空间,划分的区域要空间连续,但是彼此之间要相互独立,不可交叉重叠。

(2)科学性。区域划分要立足于云南省水资源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能反映客观问题。

(3)可操作性。区域划分的结果要便于评价,且能获得较准确的数据,不宜过于复杂。

(4)可比性。区域要能体现出各自的水资源特点,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便于相互比较。

[FK(W]

[HJ*4]图1云南省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化分区

Fig.1The zoning map of the regional index system of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in Yunnan province[HJ]

根据以上分区原则,综合考虑各地水资源特点,结合云南省的主体功能区划,拟定分区方案如下:分为滇中水资源紧缺经济发达区、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滇东北高寒贫困区、滇东南岩溶石漠化区以及滇西南滇南水资源丰富沿边区五大片区,见图1。

2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化及评价方法

2.1区域水利建设重点

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资源总量、人口数量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各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水利基础建设程度、未来水利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具有差异,因此首先要研究分析各区域的水利发展现状以及建设重点,以便全面而准确地对各区域进行评价。

(1)滇中水资源紧缺经济发达地区。

该区域处于流域分水岭,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量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体污染、水质恶化趋势严重,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并存。滇中人口集中,经济较发达,是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国家级滇中产业新区的设立更是奠定了其重要的经济地位。虽然积极开发水资源,兴建水利工程,但滇中地区为发展经济需水量巨大,现有水资源量已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提高水利用效率,同时兼顾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

(2)滇西北高山峡谷地区。

该区属于峡谷区,虽然人均水资源量丰富,但地形复杂,山高谷深、田高水低,因此兴建骨干供水水源难度较大,同时山洪灾害频发。而且该区的经济条件较差,但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因地制宜地大力进行区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能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该区属于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优良。

(3)滇东北高寒贫困地区。

该区土地容量小、人口密度大,粮食单产水平又较低,交通不方便,经济较为落后,集中贫困面大,自然条件恶劣,森林破坏严重,土地过度垦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人均水资源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加之开发利用难,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灌溉、饮水条件差。应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度,加大水利投资,努力改善群众生活生产的用水条件等。

(4)滇西南滇南水资源丰富沿边地区。

该区人均水资源量、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度低,光热条件好,是云南省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该区经济相对落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引水为主的供水结构保证率低,工程性缺水严重。因此应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改善供水结构,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5)滇东南岩溶石漠化地区。

该区岩溶地貌发育,水土流失程度在五个区域当中最为严重。该区人均水资源量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但地表径流渗漏严重,地下水埋藏较深,开发利用困难,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应加快建设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解决城乡饮水安全,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小型水利设施,同时加快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2.2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BT4]2.2.1指标选择

本研究基于云南省小康水利指标体系研究成果[1213],并参考云南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最终确定了由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高效利用、水源地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水管理与水利发展保障组成的6大体系35项指标的云南省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并以此为基准建立各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为了便于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的推行实施,各区域之间便于进行对比分析,突出各自的优势及劣势,明确发展方向,所以确定各区域的指标与全省指标保持一致。

[BT4]2.2.2目标值确定

[HJ2.15mm]根据各区域水利发展现状的分析,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水利建设重点,水利发展的潜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应差异化拟定目标值。以全省目标值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区域的实际情况,目标值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功能类型的不同,规划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多少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区域目标的实现还必须要以确保全省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即若是各区域的目标值实现了,则全省目标也必实现。调整后的结果见表1。

2.2.3权重分析

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主客观综合[HJ2.6mm]赋权法。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各有优点和局限性,主观赋权[HJ]能体现专家的经验,不依赖于样本数据,但主观随意性较大;客观赋权利用样本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的权重更加客观,但有可能出现权重结果与实际事实不相符的情况;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可以较好的综合两者的优缺点,使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本次研究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法来确定各区权重。

[JP+2]考虑到本次研究有五个区域,若专家对五个区域分别进行打分,工作量较大且主观随意性较强,所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先确定云南省的各项指标权重K′i,得到的全省指标权重K′i可以充分反映各指标在云南省的相对重要程度,同样也适用于各个区域,但未能突出区域之间的差异。而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传递给决策者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熵权法对各区域的指标样本数据经过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权重K″i,可以更加客观的反映各区域之间的差异。最后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结果相结合,利用公式(1)进行计算得到各区域综合权重Ki。

Ki=αK′i+(1-α)K″ii=1,…,m[JY](1)

式中:α为系数,0≤α≤1。(综合权重随α值改变,本文结合指标体系的实际情况,使主、客观方法的比重相等,α取0.5[14]。)

选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各区域指标进行赋权,既参考了专家对指标在实际情况中重要程度的主观判断,又通过客观计算突出了各区域的不同发展重点,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计算得到的各区域指标权重见表2。

3区域评价

以2013年为现状水平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采用线性聚合模型方法对滇中、滇西北、滇东北、滇西南滇南、滇东南五大片区的水利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由于指标体系中有部分指标只针对规划水平年的水利发展完成情况,因此现状水平年评价指标体系和规划水平年评价指标体系有所不同(新增需水库容、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等11项指标不参与现状评价)。[HJ]

2013年滇中、滇西北、滇东北、滇西南滇南、滇东南五大片区的现状水利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对比见图2,六大体系指标现状年发展水平见表3。参考水利现代化评价标准[1516],根据云南省的水利发展特点,设定区域水利发展评价标准为:综合得分90分以上反映水利发展水平较高。到规划水平年2020年,全省要全面达到此标准。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五个区域的得分均在70分以上,但距离90分还有一定的差距,全省均需大力加快水利发展。

滇中地区综合得分达到76.6分,为云南省水利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其水资源合理配置水平居首位,整体发展较为均衡。但是随着重工业的发展工厂排污量增多,同时存在着乱排乱放的现象,导致水质变差,因此该区在水源地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方面做的还不够,评分较低。

滇西南滇南地区的综合得分为74.1分,居第二位。虽然该区水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造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节水灌溉率较低,加之万元工业增加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用水量都较高,因此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方面表现较弱。

滇东南综合得分为73.7分,居第三位。其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在五个区域中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加之水质达标率也不高,导致在水源地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方面的评分非常低。

滇西北的综合得分为72.9分,居第四位。该区生态环境良好,在水源地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方面表现最优,但水管理能力较弱。

滇东北综合得分为72.2分,为五个区域最低分。该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最差,与其他地区的整体差距最大,今后的水利建设任务艰巨。

4区域发展对策

云南省水利发展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点,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水利建设水平等都不尽相同,因此针对各区域的水利发展对策也不同,结合对现状年的评价结果,本研究提出了针对各区域的水利发展建议。

评价结果显示滇中地区水利发展水平较高,但水源地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达标率过低,针对其水质恶化,水资源紧缺的特点,提出开源节流并举,节水治污同步的战略,尤其是要加快建设滇中水网,优化水资源调度,以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的与经济、生态布局不匹配的问题。

滇西南滇南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在水利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节水灌溉率低、单位产值用水量大的情况,要着重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节水供水的水利工程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同时该区的防洪抗旱减灾评分也较低,应积极开展河流的防洪治理。

滇东南地区是国家级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水功能区以及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也不高,因此要加快推进珠江、红河流域的石漠化、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推进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较为困难,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因此要大力兴建水利工程,保障城乡用水需求以及饮水安全。

滇西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属于高山峡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由于在水源地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能力方面较为突出,可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利用地理条件优势,加快区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能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和国际知名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滇东北从评价结果来看各项发展均不突出,水利建设相对滞后,未来水利发展应围绕加强扶贫开发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惠及民生的骨干中小型水源工程,保障水利快速发展,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5结语

本次研究根据独立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原则,将云南省划分为滇中、滇西北、滇东北、滇东南以及滇西南滇南五个区域,针对五个区域的水利发展现状,明确区域之间的差异,差异化设定发展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最终构建了云南省水利发展的区域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各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水利发展现状水平评价结果表明,五个区域距离规划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滇中地区的水利发展水平最高,而滇东北的评分最低。

本文仅是对云南省水利发展区域化评价的一次尝试,受篇幅所限,对于各区域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今后也可以尝试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县区或流域的评价,使其更具实践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Loucks D P.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J].Water International,2000,25(1):310.

[2]Belousova A P.A concept of forming a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indicators and indexes for reg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Environmental Geology,2000,39(11):12271236.

[3][JP2]Feng Z S,Cui Q,Wang Y.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iver ecosystem in suburb of Beijing based on PSR model[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CEES),2011,11:25682671.

[4]傅春,杨志峰,刘昌明等.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水科学进展,2002,13(4):502506.(FU Chun,YANG Zhifeng,LIU Changming.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2,13(4):502506.(in Chinese))

[5]张志成,代君.我国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1):164167.(ZHANG Zhicheng,DAI Jun.A study of the moder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ater conservancy [J].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11(11):164167.(in Chinese))

[6]王振宝,徐海涛,赵天力,等.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3,11(3):236240.(WANG Zhenbao,XU Haitao,ZHAO Tianli et al.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ethod of water modernization [J].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2013,11(3):236240.(in Chinese))

[7]桑保良.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SHANG Baoliang.Study on the index system of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in Shanghai suburbs [D].Nanjing:Southeast University,2004.(in Chinese))

[8]孟祥礼,张玉福.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赋权方法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40(2):248250.(MENG Xiangli,ZHANG Yufu.Method of determin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index weight [J].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9,40(2):248250.(in Chinese))

[9]张淑华.推进区域水利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水利经济,2010,28(5):4649.(ZHANG Shuhua.Some ideas about moderniz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J].Water Conservancy Economy,2010,28(5):4649.(in Chinese))[ZK)]

[10][ZK(#]张海涛,谢新民,杨丽丽,等.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0,08(2):107113.(ZHANG Haitao,XIE Xinmin,YANG Lili et al.Study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water modernization in China [J].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2010,08(2):107113.(in Chinese))

[11]张颖,俞双恩,陆梦恬.苏北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赋权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2014,42(2):171176.(ZHANG Ying,YU Shuangen,LU Mengtian.Study of index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in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J].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2014,42(2):171176.(in Chinese))

[12]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小康水利建设规划研究[R].云南:云南省水利厅,2014.(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Yunnan Province.Wellof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lanning study in Yunnan province [R].Yunnan: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Yunnan Province,2014.(in Chinese))

[13]CHANG Chunxiao,WEN Zhonghui,SHU Longcang et al.Study of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elloff water conservancy in Yunnan Province [A].IAHSAISH Proceedings and Reports[C].Guangzhou,2015.

[14]常春晓.云南省生态水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南京:河海大学,2015.(CHANG Chunxiao.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in Yunnan Province [D].Nanjing:Hohai University,2015.(in Chinese))

第9篇

关键词:水资源;排放管理;交易所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布尔哈通河流经延边四县市,加上支流海兰河就是5个县市,全长242公里,流域面积7141平方公里,流域内居住着延边州一半的人口,流经水段水污染严重,可利用水资源紧缺问题十分突出。在此,我们以布尔哈通河为例提出一套有利于水资源环境监管的方案。为此,我们大胆提出水资源排放管理“交易所”的设想,力推实现水量和水质的平衡管理。

一、水污染理论简介

研究调查水域的环境合理容量(即为水域所能容纳的最大污染),然后以一定的比例分配给沿岸的企业,沿岸企业必须在分配额范围内排放,一旦超出分配的额度,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污染处理技术的提高,减少排放量,然后可以将低于分配额的额度放到水资源排放交易市场上去拍卖,供大企业购买。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在致力于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又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提高企业环保积极性。

理论举例示范:

假设布尔哈通河水域环境最大合理容量为10000L,可容纳排放量为6000L,每单位排放价格为100元。

水污染排放交易所

公司名称 分配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差额

A公司 3000L 2500L 正500L

B公司 1000L 1000L 0

C公司 500L 700L 负200L

如表格所示,假设布尔哈通河的最大环境合理容量为10000L,目前可容纳排放量6000L,将这些排放量分给A、B、C三个公司或者农田。A公司在分配的排放量下排放,实际排放比分配排放少500L,就可以将差额卖到交易所里,算作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B公司完全利用分配排放量,故没有任何奖励和处罚。C公司的实际排放量高于分配排放,所以要想水污染排放交易所购买差额200L。

二、控水理论简介

与水污染理论简介相同,根据水域可供水量分配给周围各单位,各单位必须在分配水量下使用水资源,一旦超出分配用水量,便需要到水资源市场去购买,而如果通过节能节水措施,减少用水量也可以买到水资源市场上去。

理论举例:

我们假设布尔哈通河水域水资源总和为10000单位,可用水资源为6000单位,单位水资源价格为100元。

水资源管理交易所

公司名称 分配水资源 实际用水 差额

A公司 3000 2500 正500

B公司 1000 1000 0

C公司 500 700 负200

由上表可以得知,A公司实际用水节约500单位,可以将500单位的差额卖到交易所,所得收益在用于单位生产。B公司差额为0,无恙。C公司,用水超标所以必须向交易所支付超出的差额费用,增加生产成本。

三、交易所理论准备工作

无论是水污染排放交易所,还是水资源管理交易所,从目前来看,还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所以遗留下很多问题。

1.水域环境最大合理容量并非容易计算,需要专业的人员统计。对污染物及其数据进收集和整理,再用BASINS中的PLOAD软件进模拟。其中用到的相关设备和专业知识是我们目前所缺少的。

2.如何测定各单位的排污量,比如固体,气体,液体,如何规划统计在一起,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工厂的排放应如何计算才能与农田的排放放在一个计量单位上,公正合理的制度牵扯到执行力。

3.排放交易所存在的前提是交易所有控制污染排放的权利,而据我所知,中国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机构,交易所相关政府是一片空白,本次交易所的概念借鉴世界碳排放交易所的概念,可以说起步晚,在这种情况下要把交易所的相关机构得以实施,也是理论的工作之一。

4.排放量确定好以后,单位排放量的价格确定也是一项工作,如何确定一个让个单位接收合理的价格,做到不偏袒大工厂而忽略小企业的公正,也是比较繁琐的一项工作。

5.交易所建立后,会有相关的人员配置,包括职位,权利,工资。而交易所本身也需要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法律的制定需要参考水资源相关法律以及听取人民群众的相关建议,需要相关司法机构的审核和完善。

6.水资源的分配也需要考察各单位用水量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分配额度,考察的角度也有待确定,是根据以往企业的用水量还是理论用水量,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关系到交易所的执行力。

四、总结

针对水资源和水污染的问题,建立水资源利用排放管理“交易所”,根据某一水域的最大环境合理容量,将污染排放量分配给周围的企业或者农田,企业或农田所有者根据排放量进行生产活动,如果排放量低于规定的量,可将排放量的差额卖到交易所里,算作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排放量高于规定的量,就需要到交易所里购买排放量差额,为此付出经济代价。水污染排放交易所的目的,就是通过分配排放量的方式将水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小化减少对水质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收益。

我国目前设立环保局和水利局,但是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并未延伸到此领域,不得不承认,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也只是针对大江大河防洪防汛抗旱方面。在清洁生产的大势下,建立一个这样专门针对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机构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延边信息港》延吉市第二水源地――延河水库水量“告急”供水形势严峻.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