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股票债券投资技巧

时间:2023-08-02 16:37:46

导语:在股票债券投资技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股票债券投资技巧

第1篇

学习如何在低迷的市场中面对损失甚至是持续的损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资本,此即为“防御性投资”。如果你相信市场将一路下跌,那么“现金为王”,你可以持有保值的银行存款或者流动性强的债券,当市场下跌时,你就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回股票。但这样做也有代价,一旦市场上扬,你便可能错失良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持有各种流动性不同的资产的原因。

每一种资产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股票的优点是往往具有长期成长的潜力;缺点是短期内存在资本损失的高风险,并且无法确保它的成长性。债券则不同,它给予投资者定期收入和相对稳定的回报,但债券价格受通货膨胀影响很大。此外,在正常情况下,债券增长潜力是有限的。现金或者货币市场工具,如存款,其优点是本金有保障,缺点是收益很低。它们最突出的优势在于高流动性,你可以随时将现金转换为较长期的投资。

过去两个月中,如果你已撤资套现,那么你一定已经赚了一些钱,并且在观望何时重新入市;如果你还没有套现仍然呆在市场里,那么原先的盈利会遭受一些损失;如果你不幸恰在市场处于最高点时购买了股票,那么现在便不得不承受一些亏损。面对这些情况,你应当怎么办呢?

事实上,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你的投资目标是什么?你要进行长期投资还是仅仅进行短期套利?回答第一个问题时,你需要决定自己是否应该继续证券交易。证券交易是一项专业活动,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时间以及对市场的高度关注。大多数散户并不擅长证券交易,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跟踪市场。他们只在不忙的时候看一下市场走势,当市场受挫时便开始恐慌,常常在该买进的时候卖出,而在该卖出的时候买进。有这样一个笑话:所有长期投资者都是不成功的投机者或者交易商,由于做错了短期的判断而被迫长期持有股票。

如果你意在长期投资,就和大多数年轻的投资人一样,有很长的时间使自己的资产增值,那么你就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判断是否持有适当的资产。许多投机股质量低劣,只适合在有利好消息时买入,以期其价格在短期内上涨。绩优股则不然,绩优股适合长期持有。因为绩优股所属公司一般都有良好的治理、美好的前景,并且派发丰厚的股利。因此,考虑你的资产配置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现实中,没有人有时间管理一个超过100只股票而每只股票数量很少的投资组合。一大堆垃圾股组成的投资组合,并不是我们所谓的平衡组合。与其这样,不如将资产做有限配置――购买数只你可以轻松管理的股票、债券,同时持有一些现金。

如果你将精力集中在几只处于不同行业领域和地域的股票当中,你的投资组合可能会更加平衡。多样化投资的本质是购买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资产。如果你所持有的资产都具有相同的风险特征,那么事实上你的投资组合并没有被多元化。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认为把资产投放在同一地域中并没有分散风险,而是在聚合风险。因此,从理论上讲,投资购买境外的资产有利于减少风险,但前提是你必须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

如果你已确定了长期的投资策略并且喜欢你所持有的股票,虽然价格可能已经下跌,下一个困难的决定是你是否愿意以较低价格买入(average down)以及何时买入股票。以较低价格买入的意思是在股票价格较低的时候购买更多的股票。这样一来,投资组合的平均成本会降低,但你的风险敞口将加大。对此,时机选择(timing)是关键。如果你太早买入,而市场持续下跌,较大的风险敞口会带来较大的损失。

不知读者是否注意,我从来没有简单地建议买进或者卖出,而是建议每个人认真问自己:个人的投资目标是什么?投资期限是多久?学习如何在低迷的市场中面对损失甚至是持续的损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个人都因盈利而欣喜,即便那常常只是纸上利润;而当损失发生时,大部分人都不愿意面对。如何处理损失与如何处理盈利同等重要。有些人学到应当及时斩仓以控制自己的风险敞口。另一些人则学到应当及时套现,因为如果市场上扬时你没有套现,一旦市场下跌,盈利就会变成亏损。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可能有永远的牛市,只有一段时间的利好。

第2篇

作为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投资品种,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主要来源于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对于投资价值的分析也就相应从这两个部分展开。对于债性,可以通过可转换债券的债券底价和到期收益率来判断,从而增强投资的安全性。对于股性,由于股票价格是影响期权价值的重要因素。股价的上涨使期权价值增加,进而推动可转换债券价格随之上涨

投资者对于可转换债券最感兴趣的是风险的有限性以及收益的无限性,即纯债券价值给投资者锁定风险,期权价值能给投资带来丰厚的收益,因此,投资大师索罗斯称其为“进可攻,退可守”的金边债券,其风险收益的特点适合于厌恶风险,却又想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者。以承受低利率的代价得到股份未来上涨时的获利机会

(一)纯债券价值的投资分析

纯债券价值作为投资者的收益底线,其未来的波动主要来自于市场利率的变化及到期年限的缩短。自2012年下半年,我国利率水平走低,进入降息通道。在降息周期,国债和企业债券价格有上升的趋势。

债券投资能否安全回收也是纯债券价值投资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稳健是公司偿还债务的保证。国内目前对可转换债券已经实行了信用评级制度,绝大多数可转债有商业银行等担保机构进行担保,且大多数可转债在条款设计中也说明了出现偿还现金不足时代为偿付的机构和方式。因此,国内的可转换债券在偿还方面风险不大。

(二)期权价值的投资分析

股票价格是影响期权价值的重要因素。股价的上涨使期权价值增加,进而推动可转换债券价格随之上涨。值得注意的是,可转换债券不属于短期品种,特别是对于新发行的可转债至少在半年之后才进入转换期,应当从中长期来把握股价的预期。基本面分析注重股市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资金供求、行业状况、及前景、公司财务状况等基础性因素,基本面优秀的公司,未来存在更多的发展机遇,能够保持业绩的增长,获得投资人的青睐,从而增加可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上市公司行业景气度的提升能带动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进而拉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推动转债价格上扬。目前,A股市场可转债涉及银行、石化、文化传媒、医药,食品、港口、造纸、机械多行业(附见表1),如投资者把握行业运行趋势,在行业景气处于上升周期,介入可转债,则能获取稳健并且相对丰厚的投资收益。

另外,到期年限较长的公司,股价有较多的上涨机会。近几年国内证券市场波动较大,每年都会上涨的行情。选择到期年限在3年以上的可转换债券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对于1年以下,由于未来股价上涨的机会相对不多,一般不必考虑。

(三)、套利分析

可转换债券的波动通常比股票的波动慢,如果股价下跌,转债的下跌会有一定的滞后,而且跌幅更小。如果股价上涨,可转债的上涨也会滞后,涨幅也不如股票,此时可能出现转换价值超过市场价值的情形,折算转换价格小于股价,这一价差的出现形成套利机会。例如铜都铜业在2004年9月17日股价上涨7,45%,收盘价为9,81,而可转债价格仅上涨4,91%,以收盘价计算的转换价值为144,26,超过了可转换债券的收盘价139,94,折算转股价格为9,51,差价为0,3元,出现套利机会。反之,由于普通股并不能转换为可转换债券,所以在折算转换价格高于普通股的市价时,套利行为是不可行的。因此,对可转换债券的套利只能是单向的。

套利机会的存在不仅使投资者多了一种获利的方式,同时也直接促进了转债的转股效率。由于目前转债的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不足,所以不适宜大资金进行套利操作。如果转债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套利是值得关注的。

(四)、投资策略

1、购买债券,

先选择在面值附近购买可转换债券。沪深股市可转换债券的面值都是100元,如果投资者买入价格大大高于100元的可转换债券,那么和买入股票的区别就很小,就有可能产生较大的亏损,然而买入面值附近的可转换债券,只是保证了不会发生大的亏损,如果低于面值买入,则稳赚不赔。

但若想获得理想收益,还主要是看公司的成长性。上市公司成长性好,股票就可能出现长期上升的走势,可转换债券也会随股票基本保持同步上涨,短暂的下跌将带来吸纳良机。例如在2011年下半年,随着温州逃债事件愈演愈烈,当时债券市场出现大幅下跌,中国石化转债(110015)在9月底跌至85元,随着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使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在10月初,转债市场出现反弹,石化转债在1个月的时间冲到102元上方(见图2)。因为是低于面值买入,最不利的结果是回归面值(100元),则可以放心大胆,全仓介入

2、转股。

当股市走高,可转换债券随二级市场的价格上升到超出其原有的成本价时,投资者可以卖出可转换债券,直接获取收益;当股市走低,可转换债券和其发行公司的股票价格双双下跌,卖出可转换债券或将其转换为股票都不划算时,投资者可选择作为债券获取到期的固定利息。当股市由弱转强,或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业绩看好时,预计公司股票价格有较大升高时,投资者可选择将债券按照发行公司规定的转换价格转换为股票。

(五)操作技巧

1、选取可转债实际值与理论价值比值较低的品种。尽管目前市场表现尚未认同理论估值,但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设下的理论估值对于评估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仍具有参考意义。可转债实际价值与理论估值相比较低的品种,可以认为是市场更多地低估了其价值,因而相对风险较低。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对于此类品种,可以进行重点关注。

2、选取历史波动率大的品种。对可转换债券的期权价值产生影响的是其期权有效期内的波动率,但历史会重演这句话在很多时候都会显示其正确性,因而在计算期权价值时,用历史波动率来进行估计。有理由相信历史波动率大的品种在未来股价上涨的机会更多一些。另外,小盘股和低价股相对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3、到期年限在1年以内的可转债一般不必考虑。

4、在股市行情低迷或未来不确定因素很多的情况下投资。可转换债券在行情低迷或未来极不确定时,有效地控制了风险,把可能的损失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却又不会失去行情转好的机会。但在股市处于牛市当中时,可转换债券的收益明显低于股票上涨的收益,因此,可以把转债视为防御性品种来进行投资。

(六)、结论

本文通过可转换债券价值进行投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在规定条件下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企业债券。它具有在获得债券保底收益的同时,分享企业增长成果的特点,成为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工具。

第二,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构成了可转换债券价值的主要部分,对于这两部分价值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成为理解可转换债券价值的重要内容,可转换债券的条款对转债价值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其中,期权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第3篇

在投资理财市场这个“利益”的丛林中,让我们向动物们学习“生存”的本领吧。

美国股灾―全球股灾―中国股灾,大洋彼岸的次级债这个“喷嚏”惊动并波及到了全球股市,在不同市场酿成了或大或小的股灾。

全球股市暴跌,中国股市不再“独善其身”。沪指周跌幅创10年之最,5个交易日内暴跌16.24%,整个2008年1月大盘重挫近21%。受到股市暴跌冲击,沪深基金指数出现大幅下挫。以点数计算,双双创出历史最大周跌幅,年终分红行情再遭重创。

“一个不小心,赢利就可以失去大半,还可能蚀本!”股市反复震荡,正逐步击碎曾经做着“淘金梦”的人们。在如此行情下,如何左手持矛右手执盾,保住前两年的胜利果实?这被更多的投资者所最为关注。

在理财投资中,赢利多少不是第一重要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这就如同一只动物外出觅食时是否能找到食物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保住性命。在理财中,很多动物所具有的非常有效的本领,值得我们借鉴。

仿生一:学猴子去抄底

适合类型:激进型

理财推荐:股票、股票型基金等

《猴子捞月》是被大家所熟知的故事,讲的是一群小猴吊在树上,拽着尾巴一个接一个下到井里,准备将月亮捞上来。

我们学习的正是众猴下井探个究竟的勇气。对于想获取高收益,并且对未来行情积极乐观的投资者,可以学学猴子去抄底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最近沪深两市受到美国次级债危机和周边股市大跌的拖累连续回调,短期内跌幅已大,投资者反而可以借机将弱势股、过气股换成热点股,积极地进行仓位调整。

看2008年1月的香港股市,全球股市的恐慌性抛售在这里上演,1月22日暴泻2061点至21757点收市,以点数计是历来最大跌市。股民身家大缩水,娱乐圈艺人也输到叫苦连天,损失过百万的比比皆是,包括有何超仪、周美凤、施念慈和吴文忻等,输得少的如曹永廉等都达6位数字。虽然股灾来临,不过圈中仍有不少“醒字派”及时放手,避过一劫。其中蔡卓妍(阿Sa)眼光独到,于最高位时放了手头上的股票,赚得7位数。白韵琴手上的股票全于低价时买入,虽未计数但估计有赚,她与男友谢伟俊更于1月22日趁低吸纳。

理财提示:

投资者应该何时进行抄底?哪些板块会有较好的短线获利机会?还是值得投资者潜心去研究的。否则就像小猴子的手,刚刚碰到水面,月亮就碎了――水里只不过是月亮的影子,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投资不成,反而跌在了“井”里。同样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介入已经过气的个股和板块,以免成为主力出货的牺牲品。

仿生二:学黑熊做冬眠状

适合类型:谨慎型

理财推荐:债券、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等

黑熊的行动既谨慎,又缓慢。尽管视觉较差,但嗅觉和听觉却较灵敏,警惕性极高。如果发现可疑的动静,它会立即逃跑或停下来,环视周围,一旦有危险,便快速逃入密林。即便在冬眠期间,一旦受惊醒来,出洞后再也不会回到原来的洞穴。

学会像黑熊一样做一个谨慎型的投资者,并非坏事。自称属于“娱乐圈理财头脑最弱智,又最热衷于投资的”秦海璐,评价自己这些年理财行为:打交道最靠谱的既不是投机也非朋友关系,而是银行。餐厅开过,“宁记”―台湾很有名的麻辣火锅,但是面对很多管理上的细节根本没有经验和精力,好几十万投进去就没了;股票买过,精神高度紧张,时刻都得担心着,实在操不起那份心。偶然的机会,港币片酬让她尝到了理财的滋味。“最初拍戏收的港币片酬不能随便兑换,去香港也不可能一下消费,只能在银行存着。后来通过汇丰银行做了几期理财感觉不错,这份钱既没有闲置也没乱花,还有稳定的收益。”秦海璐现在基本不再留恋股市、房产、实业之类高投入高风险的渠道,踏踏实实通过银行理财,她也开始在内地银行找理财顾问。

同样,在此次暴跌的市场下,不少投资者把债券基金作为规避股票市场大幅下挫的工具。专家指出,“在震荡较大的市场中,将债券、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银行一些理财产品等作为基础配置加入到资产组合中,更有利于投资者保全过去两年牛市中的成果,完善自己的基金资产组合”。

记者从招行、中行、工行、邮蓄等银行理财柜台了解到,投资者咨询、购买债券型基金的比例明显增多,股票基金出现一定程度的赎回。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王群航表示:“去年四季度股市出现比较大幅度调整时,具有低风险、低收益特征的债券基金就开始受到市场关注。预计2008年,债券基金将成为新宠。”

理财提示:

最好的理财师是自己,要像黑熊一样自警觉醒、学会冬眠,不断地学习理财知识,掌握理财技巧,才会更加有效地避免盲目投资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稳妥收益。在股市中也一样,市场需要通过熊市休息,趋势需要通过下跌休息,庄家需要通过清仓出货休息,这时候,投资者也需要顺应市场的趋势,将自己的投资操作转入休眠期。

仿生三:学松鼠囤粮食

适合类型:稳健型

理财推荐:黄金、收藏品等

秋天,松鼠常会收集坚果,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这种居安思危储备冬粮的习性,给我们理财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就学松鼠囤粮食,囤金、囤能源、收藏东西。

这样的例子已经非常常见。眼下,张信哲在台北古董界就颇具威名:无论是作品的出产地、年代、材质,还是时代风格、予当代何种影响等,阿哲均能随口道来,活像一部古董辞典。在张信哲的“投资理财”的概念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兴趣的产物,除了开餐厅、购买房地产外,买古董则是他最大的兴趣。现在,张信哲的藏品包罗万象,包括石雕、青铜器、家具、地毯,甚至唐卡。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艺术品投资市场风起云涌,收藏正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看好的领域。对于2008年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不少业内专家都认为,随着股市的风险加大、楼市的回报降低,再加上极富想象力的奥运概念,收藏品与财富的结合将备受关注。

同样,在CPI日益高企的今天,作为全球硬通货―黄金抗通胀、防贬值功能更加凸显。相比于储蓄、股票、房地产等投资方式来说,更加稳健、风险小的黄金投资更被投资者所追逐。

第4篇

可转债融资方式的优势

(一)可转债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

为说明问题,我们把它与银行贷款、增发和配股融资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银行贷款成本一般可作为企业融资成本的参考指标,目前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为5.31%,若考虑到手续费用其融资成本大约是5.4%。如果考虑到利息抵税效应,其税后实际成本大约在3%左右。

增发和配股属于股票融资,股票融资的成本取决于发行价格、发行费用、每年红利以及红利增长率等因素,而每年红利以及红利增长率是主要因素,这两个因素又是上市公司可以控制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红利发放来控制股票融资的实际成本,若红利增长缓慢,或红利很少,则融资的成本很小,最小成本就是发行的费用3.5%左右。这就是社会上为什么普遍认为配股和增发的成本最低的原因,其实质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特殊现象。从理论和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情况看,出于市场和股东的压力,上市公司必须保持一定的分红水平,如果上市公司长期不分配股利或者分配很少,则将影响它的投资价值和股价、市场形象和再融资的能力。如果上市公司只看短期利益,一味地圈钱,资金的使用效益跟不上,甚至经营亏损,最终将失去再融资的资格,从这方面看,股权融资的成本是很高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加速企业走向衰退。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可转换债券的年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一般在1%~2%之间,平均按1.5%计算。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支付承销费等,其中券商承销费在1.5%~3%,平均不超过2.5%,加上其它中介机构费用等,总费用比率估计为3.5%,但这对上市公司来说是一次性成本,相对于5年期可转券来说,平均每年实际摊销的比率只有融资规模的0.7%左右,因此如果可转换债券不转换为股票,其综合成本约为2.2%,大大低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由于债息可在公司所得税前列支,从债息抵税后看,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成本在2%以内,也低于配股或增发的最低融资成本。如果可转换债券全部或者部分转换为股票,其成本则要考虑公司的分红水平等因素,不同的公司,其融资成本也有所差别,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以上分析表明,可转债的融资成本大大低于银行贷款、配股和增发的成本,这是可转债融资的最大优势之一。

(二)可转债具有融资规模大、操作灵活等特征

配股面向老股东,不涉及新老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与制约,操作简单、审批快捷,为上市公司经常采用。但股东若放弃配股权,其权益会被摊薄,因而有强制老股东认购的意味。增发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发售股票,其优点在于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增发比配股更符合市场化原则,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但与配股相比,本质上差别不大,只是操作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增发在发行定价时一般按市价折扣一定比例,以防止老股东在二级市场抛售。增发和配股共同优点是没有还本压力,不需要支付利息,公司董事会可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发放股利,发行完成以后没有运作成本。其共同缺点是融资成本高,不能享受减税优惠,而且融资后由于股本大大增加,若投资项目的效益短期内不能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企业的经营业绩指标往往被稀释而下滑,可能出现融资后效益反而不如融资前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股价。

与增发、配股相比,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除具有低成本优势外,其它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

首先,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点,当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利息收益,有收回本金的保证和券面利息的收益;当股市看好时,投资者可将其卖出获取价差或者转成股票,享受股价上涨收益,在低风险的前提下可能实现较好的投资收益。这一特点决定了可转债无论在市场整体形势看好或向坏的环境下都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融资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是融资规模大。配股和增发的发行价格一般低于二级市场价格。可转换债券定价以公布募集说明书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基础,上浮一定幅度,如果可转换债券被转换成股票,在相同的股本扩张条件下,与增发和配股相比,可为发行人筹得更多的资金。

其三,有助于缓解企业盈利压力和降低融资风险以及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许多投资项目往往周期较长,短期内效益可能是很小甚至没有,如果采用增发或配股融资,总股本和净资产即时增加,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两项关键指标当即被摊薄,公司面临很大的业绩压力,而可转换债券的转股期限为1年~4年,操作上比增发和配股更具技巧性和灵活性,上市公司可以预先根据投资项目的进展调节转股进度,转股、股权扩张可以随着项目收益的逐渐体现而进行,避免了公司股本在短期内的急剧扩张和业绩的迅速摊薄。同时,可转换债券的转股和兑付压力迫使经营管理者谨慎决策、努力提高经营业绩。此外,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时间比配股和增发灵活,这也是有些上市公司尤其是不久前实施过配股、增发或上市不久的公司选择可转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非流通股东配售的转债转股后的上市流通问题。

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证券市场的一个焦点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正在修改中的转债上市规则将涉及配售的转债转股后的流通问题。规则认为,可转债不是股票,其发行后可流通,因此建议向国家股、法人股股东配售的转债转股后也可以上市流通。也就是说,在国家股、法人股不能流通或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流通的背景下,国家股、法人股股东配售的股票不可流通,但通过配售的转债转股后很可能实现流通,这也是可转债潜在的利益优势。

可转债融资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较严格的财务约束条件

为了防止上市公司恶意“圈钱”,中国证监会对拟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提出了较严格的限制条件。首先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发行可转债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近3个会计年度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值原则上不低于6%,若低于6%,则应有良好的现金流。其次可转债要求发行前公司累计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发行后公司累计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80%,且发行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第三,对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的投向进行限制,要求必须用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或与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对外投资,对外投资须取得实际控制权或事先约定分红方式,用于收购控股股东资产的,则须严格遵守关联交易的有关规定。总之,与配股、增发相比,可转债的发行条件最严格,符合发行可转债条件的公司并不多,据初步统计,这一比例还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5%。

(二)二级市场特点

当二级市场处于牛市时,无论是发行新股还是发行可转换债券,都容易获得市场的接受,以较高的价格、较低的成本成功融资。但是当二级市场持续走低时,则需要慎重考虑,因为此时企业增发新股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配股相对容易。可转换债券相对而言比较灵活,若股市处于熊市但中长期内可望走牛,则由于投资者有获取转股差价收益的预期而会积极购买并且“债转股”,反之,若股市处于牛市而在转股期间可能趋于走熊,则投资者“债转股”较少因而有利于公司实际上主要以债券方式低成本地融资。因此,熊市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更多地具有股权融资特点,而牛市时则债券融资的特性较强。预计今后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股市继续调整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与增发和配股比较,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能对上市公司更为有利。

(三)公司的资金需求情况和融资成本

如果上市公司资金需求急迫,则操作简便快捷的配股以及银行贷款可能是较佳选择,而当公司资金需求量大时,则宜考虑发行可转换债券或者增发新股。融资成本是上市公司选择融资方式的关键因素之一,相比较而言,债务融资成本较低,但是要还本付息,公司经营不佳时可能导致财务危机,而发行股票则没有这种风险,即使公司经营不佳,也只会导致公司的市场形象和股价受到影响。这也是许多上市公司融资时偏向于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

(四)公司的资信形象和资产负债率。

公司在市场中的资信水平和企业形象是选择融资方式的重要因素,公司资信水平越高,声誉越好,企业形象越佳,则可选择的融资方式越多,融资越容易。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看,近年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已趋于稳定,2001年中期平均为45%。不过,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非常低,有5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5%,一半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45%。财务理论指出,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使公司股东的财富实现最大化,因此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水平对于上市公司具有重要意义,上市公司应该适当提高债务融资比例,估计今后以可转换债券和银行贷款等为代表的债务融资将成为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上市公司的首选。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受股票发行制度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以配股方式再融资,在1999年7月前配股几乎是唯一的方式。2001年有101家公司配股,180多家公司提出增发,但最终只有24家完成增发。从长期看,增发和配股等股权融资在市场中的地位将逐渐下降。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可转换债券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据统计,2000年美国证券市场上共有1592家公司采用了可转换债券融资,远远大于采用股票融资的公司数。目前我国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企业不多,1998年以来只有两家上市公司上海机场、鞍钢新轧和三家重点国有企业南化股份等发行了可转换债券。去年4月底《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证券实施办法》颁布后,有55家公司公告拟发行可转换债券,计划募集资金407亿元。由于可转换债券优点十分明显,在目前利率水平较低、二级市场处于低迷和融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条件下,最适合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应成为符合条件尤其是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可以预料,可转换债券作为新生事物,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第5篇

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取决于做多与做空机制的协调发展,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日益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做多机制相对应的做空机制不完善并处于明显的劣势。引入信用交易、股指期货交易以强化做空机制,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又具备了基本条件。

一、中外股票市场做空机制比较

做空机制是与做空紧密相连的一种运作机制,是指投资者因对整体股票市场或者某些个股的未来走向(包括短期和中长期)看跌所采取的保护自身利益和借机获利的操作以及与此有关的制度总和。

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做空机制,通常包括主动性做空与被动性做空两种基本形式。主动性做空机制是指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价格将要下跌并积极利用这种下跌来获取相应利润的操作行为以及配套的相关制度,具体包括利用信用交易进行卖空和利用股指期货来进行做空。信用交易卖空的基本运作程序是,投资者(保证金空头交易者)以部分现金或有价证券作担保,委托卖出股票时由证券商贷给股票,到期按规定归还股票并向证券商支付利息。在这过程中,融券的数额取决于规定的保证金率,即投资者交付的保证金占融券折合资金额的比例。在利用股指期货卖空中,投资者先是在判断股指将要下跌时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其后待股指下跌时买进以进行对冲。被动性做空机制是指投资者预见到大势或个股未来走向不好的情况下离场观望,即通常所说的卖出股票而持有货币。在主动性做空机制下,投资者进行操作的动机主要是利用财务杠杆,寻求高卖低买的机会以获利(保值也可以看作一种获利),在被动性做空机制下,投资者进行操作的目的之一是避免“套牢”,即股票的市场价格下跌到低于其买价而致使其帐面发生亏损(此时股票虽然没有卖出,但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操作的灵活性)之二是回避或者减少实际可能发生的亏损。不论投资者的具体动机如何,做空机制实际上都起着降低市场风险的作用。

中国股票市场的做空机制是不完善的,因为它只有被动性做空,没有主被动性做空被动性做空的目的是避险,做空投资者的资金处于闲置状态,资金增值的要求暂时无法实现,因此,投资者一般只在较少情况下才愿意做空卖出股票。与之相对应的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远远滞后于其股票价格的攀升,股票市场整体上仍然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奕形态,投资者要获利就要不断地低买高卖推升股指,形成强烈的做多愿望。这就使得被动做空的卖方力量经常小于积极做多的买方力量,做空与做多难以形成良性的平衡关系,致使股票市场的风险不断积聚。而且,股票市场上所存在的利益格局通常还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失衡:

首先,券商以及其他中介机构倾向于诱导投资者积极做多,因为做空通常会导致价格下降、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减少,相应地降低其佣金收入。

其次,上市公司从总体上来说往往也有引导投资者做多的意愿,因为这样可以推升公司股票价格、提高其市场形象并进而增加今后能够筹措资金的数量,如配股和增发新股时的价格高低与其市场价格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再次,管理层在某种程度上也有鼓励做多的倾向,因为股指的上升通常会被认为是国民形势发展向好的体现,股市的财富效应对经济发展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特别重要的是,股市的持续上扬有利于更多的国有改制后上市融资,有利于国有股减持,有利于创业板的开设,等等。

最后,股票价格的不断上升、成交金额的不断放大还会给国家提供日益增加的印花税,对改善财政收支结构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要维持中国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降低市场风险,就需要改变单边做多的市场机制,完善并强化做空机制;短期要以加快信用交易推出步伐为重点,中长期要做好各种基础性工作,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交易。

二、构建完整做空机制的可行性

在我国开展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首先遇到的是障碍,如《证券法》规定股票只能采取现货方式、银行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受到有关法规严格限制。法律限制信用交易、把期货交易排除在外的主要考虑是防范由此产生的各种风险及风险的扩散,维护市场的稳健运行。然而,就股票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不规范的信用交易一直存在,往往是监管部门严加查处时收敛一些,风头一过又重新活跃。因此,对信用交易与其采取堵还不如积极疏导。而且,就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协调、股票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未来需要来看,开展股票信用交易并以此为基础在将来开设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也已基本成熟;

首先,广大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不断强化,自我控制能力日趋提高,为开设股票信用交易、股指期货交易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要。6100万投资者当中相当一部分都曾深刻体验过股市赚钱与赔钱的悲喜剧,心理承受能力较前几年明显提高,基本上具备了从事信用交易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和初步的操作技巧。至于建立在信用交易基础上的股指期货交易也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为它可以满足多种市场需要,投资者既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有更大获利机会的投资品种,也可以用它来为现货交易进行保值。

其次,管理层对市场监管的方向已基本明确,手段也日益成熟,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股票市场的风险将可能控制在可以调节的范围之内,为开设股票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空间。就近期来看,监管的重点集中于上市公司的规范运行以及对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上,市场运行规范度较过去显著提高,市场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大大下降。就长期来看,市场化和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已经作为管理层监管市场的基本取向,从根本上结束了过去那种由于监管思路不清晰而陷于市场经常性波动之中的被动情况,今后再次出现因监管政策变化而导致市场激烈动荡甚至逆转的可能性明显降低,股市监管的理性化为股票市场稳健运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为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适宜的市场环境。

再次,期货市场的发展为开设股指期货交易提供了基本的市场环境。股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的一个重要品种,其运作成功需要有比较完善的期货市场为基础,否则就有可能遭至失败,甚至如过去开设的国债期货一样最后不得不关闭。我国期货业经我国期货业经过多年的清理整顿后,目前即将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其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将有助于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及平稳运行。

最后,中国股票市场要与国际股票市场接轨,必须引进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融入世界金融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我们也必须未雨绸缪,尽可能早地推出股票信用交易方式和股指期货交易方式,以迅速提高我国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管理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开展股票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应采取的主要举措

第一,广泛开展股票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的宣传,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风险控制及处理能力。一是通过券商提供信用交易、股指期货交易的基本运行机制和主要操作技巧,对广大投资者进行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的基础教育,二是帮助证券市场的主要媒体进行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的系列讲座,帮助投资者逐渐掌握运用信用交易以及股指期货交易所需的实际操作手段和。

第6篇

关键字: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的再融资方式有三种: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在核准制框架下,这三种融资方式都是由证券公司推荐、中国证监会审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确定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和发行价格、证监会核准等证券发行制度,这三种再融资方式有相通的一面,又存在许多差异:

1.融资条件的比较

(1)对盈利能力的要求。增发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若低于6%,则发行当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应不低于发行前一年的水平。配股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低于6%。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公司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

(2)对分红派息的要求。增发和配股均要求公司近三年有分红;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最近三年特别是最近一年应有现金分红。

(3)距前次发行的时间间隔。增发要求时间间隔为12个月;配股要求间隔为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没有具体规定。

(4)发行对象。增发的对象是原有股东和新增投资者;配股的对象是原有股东;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对象包括原有股东或新增投资者。

(5)发行价格。增发的发行市盈率证监会内部控制为20倍;配股的价格高于每股净资产而低于二级市场价格,原则上不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70%,并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价格以公布募集说明书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基础,上浮一定幅度。

(6)发行数量。增发的数量根据募集资金数额和发行价格调整;配股的数量不超过原有股本的30%,在发起人现金足额认购的情况下,可超过30%的上限,但不得超过100%;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数量应在亿元以上,且不得超过发行人净资产的40%或公司资产总额的70%,两者取低值。

(7)发行后的盈利要求。增发的盈利要求为发行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前一年的水平;配股的要求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发行完成当年足以支付债券利息。

2.融资成本的比较

增发和配股都是发行股票,由于配股面向老股东,操作程序相对简便,发行难度相对较低,两者的融资成本差距不大。出于市场和股东的压力,上市公司不得不保持一定的分红水平,理论上看,股票融资成本和风险并不低。

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为6.2%,由于银行贷款的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很低,若以0.1%计算,其融资成本为6.3%。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一般在1%-2%之间,平均按1.5%计算,但出于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支付承销费等费用(承销费在1.5%-3%,平均不超过2.5%),其费用比率估计为3.5%,因此可转换债券若不转换为股票,其综合成本约为2.2%(可转换债券按5年期计算),大大低于银行贷款6.3%的融资成本。同时公司支付的利息可在公司所得税前列支,但如果可转换债券全部或者部分转换为股票,其成本则要考虑公司的分红水平等因素,不同公司的融资成本也有所差别,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3.优缺点比较

(1)增发和配股

配股由于不涉及新老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因此操作简单,审批快捷,是上市公司最为熟悉的融资方式。

增发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发售股票,其优点在于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增发比配股更符合市场化原则,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但与配股相比,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股权融资,只是操作方式上略有不同。增发和配股共同缺点是:融资后由于股本大大增加,而投资项目的效益短期内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企业的经营业绩指标往往被稀释而下滑,可能出现融资后效益反而不如融资前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股价。并且,由于股权的稀释,还可能使得老股东的利益、尤其是控股权受到不利影响。(2)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点,当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利息收益;当股市看好时,投资者可将其卖出获取价差或者转成股票,享受股价上涨收益。因而可转债可认为是一种“推迟的股本融资”,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优点十分明显:

首先,是融资成本较低。按照规定转债的票面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若未被转换,则相当于发行了低利率的长期债券。其次,是融资规模大。由于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一般高于发行前一段时期的股票平均价格,如果可转换债券被转换了,相当于发行了比市价高的股票,在同等股本扩张条件下,与增发和配股相比,可为发行人筹集更多的资金。再次,业绩压力较轻。可转债至少半年之后方可转为股票,因此股本的增加至少有半年的缓冲期,即使进入可转换期后,为避免股权稀释得过快,上市公司还可以在发行公告中,安排转股的频率,分期按比例转股。股权扩张可以随着项目收益的逐渐体现而进行,不会很快摊薄股本,因而避免了公司股本在短期内的急剧扩张,并且随着投资者的债转股,企业还债压力也会逐渐下降,因而比增发和配股更具技巧性和灵活性。

但是,可转债像其它债券一样,也有偿还风险。若转股不成功,公司就会面临偿还本金的巨大风险,并有可能形成严峻的财务危机。这里还有一个恶性循环问题,转股未成功的原因必然是股价低迷,而股价低迷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公司业绩滑坡,若此时必须偿还本金,公司财务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趋势

长期以来,配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普遍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公司股权再融资以增发为主,配股较为少见,仅在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无法吸引新投资者认购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方法。

第7篇

一.我国的融资环境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企业制定筹资战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宏观环境之下,制定时要考虑:1.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日益活跃,我国的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保证,使我国企业的筹资区域进一步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样。2.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高速的发展势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切表明,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外大量的游资找到了出路。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的总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科技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有计划培养,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的状况,这是确定企业筹资方式的前提。一个良好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等微观环境,将十分有利于企业筹资的顺利实现。此外,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应该属于企业筹资的微观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况等。就筹资而言,企业内部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吸引资金、技术进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得到实现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应扎扎实实的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资金、技术交由企业使用和管理。

二.企业的筹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下面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源融资方式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在这里,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表外筹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利用表外筹资可以调整资金结构,开辟筹资渠道,掩盖投资规模,夸大投资收益率,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等。比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一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先将产品售给客户,然后再赊购回来,该项产品并未离开企业,但企业却通过这一协议得到了借款。因此,表外筹资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鉴于表外筹资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太普遍,而其应用的前景又十分广泛,所以,笔者将在这里对表外融资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

表外融资可分为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筹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房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访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当企业预计设备的额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此外,维修租赁、杠杆租赁和返回租赁也属于企业的表外筹资。

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某公司自有资本1000万元,借款10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0万元,有50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除了上述的两种表外筹资外,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帐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把表内筹资化为表外筹资。

(二).外源融资方式

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如下图(略):

企业外源融资究竟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等的制约。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70年代以前,通过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55%-60%;日本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相反,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重约为80%-85%。70年代以后,情况缓慢的发生了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比重,日本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由此可见,如何搞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下面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逐一加以详细的介绍:

1.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直接融资将成为企业获取所需要的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不断弱和困难的财政状况,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2).由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使银行不良债务急剧增加,银行自由资金比率太低,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生活中潜伏着可能的信用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危机;(3).企业本身高负债,留利甚微,自注资金的能力较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不通过银行这一中介机构而从货币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遇此相对应,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个人持有金融资产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意识的趋强,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债和股票等许多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无疑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必然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企业债券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股票投资,突出显示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如美国的股份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普遍停止了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而是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以至于从1995年起,股票市场连续两年成为负的融资来源,其原因有二:

从投资者角度看,任何债券能否发行成功,首先取决于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关键。然而,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来看,股权合约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从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更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筹资的发行成本要比股票筹资低,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债市场已得到很大的改进,国债的市场化发行,使得政府不必通过限制发行企业债券来保证国债的发行任务完成,客观上为企业的债券发行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国债利率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这为确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提供了依据。由于现在的投资者更加理性,债券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较稳定,吸引了大批注意安全性以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大批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长虹公司、海尔公司、春兰公司等,销售额都在百亿元以上,且这些企业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可以大量发行债券,可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角,为企业债券发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间接融资方式

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较之股票和债券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就使得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导致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的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通过杠杆收购方式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为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日益朝着集约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的规模性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条件之一。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杠杆收购融资较之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筹资企业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以用于收购目标企业,即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十分适合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二是以杠杆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是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的企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效益好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贷款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保障,银行乐意提供这种贷款;四是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来源于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因为在收购活动中,为使交易成功,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出售价格一般都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五是杠杆收购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杠杆收购融资,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可以设计不同的财务模式。常见的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即筹资企业采用普通的杠杆收购方式,主要通过借款来筹集资金,已达到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筹资企业一般期望通过几年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年投资报酬率。

(2)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既由筹资企业评价自己的资本价值,分析负债能力,再采用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以购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种财务模式。

(3)杠杆收购控股模式。即企业不是把自己当作杠杆收购的对象来考虑,而是以拥有多种资本构成的杠杆收购公司的身份出现。具体的做法为:先对公司有关部门和其子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负债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以杠杆收购方式筹资,所筹资金由母公司用于购回股份,收购企业和投资等,母公司仍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

企业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完成收购活动后,需要按规模经济原则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以便尽快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期间,企业应尽量做到用所收购企业创造的收益偿还银行的杠杆贷款,偿还方式与偿还办法按贷款合同执行,同时还要做到有一定的盈利。

三.我国现状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及融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相对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亏损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了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的坏帐和呆帐的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了,但是,银行却对公众承担着硬性的债务负担,这种债权和债务的明显不对称,一方面使得的银行为此承担了极大的利息成本,另一方面,也酝酿着极大的银行信用风险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为了改革这种局面,许多文献主张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减少政府承担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股票市场的发展的确能分散风险,但这只是从经济个体的风险偏好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与我国融资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具有个体风险的含义,而后者要考虑的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的系统性风险尤为显著,这一点可以由近几年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得到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银行体系的风险,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即股份制经济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分散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格外重要了。所谓企业的治理结构,指得是能够使得未能在初始的企业合同中明确的一些经营管理决策,能够被作出的一种机制。

现代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股东通过选举的董事会来监督经理;二是通过大股东来监督经理的行为;三是对经理形成的约束可能来自于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时,股票市场的收购和接管。在实际中,上述的几种形式是混合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的。

第8篇

2007年的投资是这么开始的:见面聊天的话题开始从孩子转移到基金上,每天习惯性地在网上查查基金净值。

看着股市一节节攀升,基金净值日日的见涨,基民似乎已经适应了每天查看账户上又多了多少钱,但是,赚了钱,基民心里还是不踏实,股市稍一震荡,基民股民心里震荡得更厉害,2007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天股市出现巨大的成交量,尾盘在金融股的带动下全线下跌,结果很多投资者就乱了阵脚,部分投资者因恐惧这种震荡已经赎回了部分或全部的基金。卖了之后,基金又涨了,基民们又开始惋惜,在投资过程当中总是患得患失。

编织你的基金“篮子”

那么,作为基金的投资者――基民如何才能在基金的投资旅途当中一直轻松应对市场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变化呢?最重要的是构建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并不定期地对基金组合进行检查,适时地进行调整,以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攫取高的收益。

基金组合即投资者根据自身的特点如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力、期望收益率、资金用途等设计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从基金产品池中选择合适的基金组成一个基金组合套餐。

通常一个基金组合由核心基金和非核心基金组成,核心基金由3只左右业绩稳定的基金构成,这些基金是影响基金组合长期收益的主要因素,核心基金注重的是基金业绩的稳定性而不是波动性。在核心基金之外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以及对市场的研判,选择几只基金与核心基金组成基金组合。

当前,投资者在构建基金组合时通常存在着两个主要的误区:

误区1:买的基金越多,分散的风险就越多

大家都知道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但是在构建基金组合时应避免“大杂烩”。很多投资者出于各种主动或被动的原因,买入并持有很多基金品种,认为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分散风险。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基金本身就是一个股票或债券组合,已经比较充分地分散了个股风险;买入几只风格不同的基金,可以分散特定“风格”是什么意思具有的风险;但并不是买的基金越多,分散的风险就越多。

误区2:进行基金组合之后,长期持有,稳赚不赔

很多人,购买了基金之后,不闻不问,心想,我还进行了基金组合,风险也不大,因此,不管外边如何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其实最佳的基金组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你所选择的基金产品的表现在不断变换,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在发生变化,投资所用的资金额度以及投资期限也在发生变化等等,因此,你所组建的基金组合也应该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怎么清理基金“篮子”

投资者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自己的基金组合进行检查,适时调整基金组合,做永远的赢家。

基金组合检查之1 我的基金组合配置比例是否合适?

在当前国内股市中长期走牛趋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稳健型的投资者持有成长型股票基金可占到总投资的50%,平衡或保守型配置基金应占到总投资的40%,为保证资金流动性还应配置10%的货币市场基金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是积极型的投资者,则可以把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比例增加至70%~80%但还是需要20%左右的比例投入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以保持资金流动性。

但是在今年的行情中,投资者可以发现手中的各类型基金占总投资的比例发生变化相当快,从而偏离原先的定位,主要原因在于股票型基金净值的快速上涨。比如某投资者持有40%的高风险股票基金,在一阶段后股票基金净值上涨了50%而其他基金保持不变,那么股票基金所占比例就提升到将近50%,与预先设定好的比例偏离10%。此时,该基金组合的预期风险水平就开始高于原有配置。

从你现有的资产配置出发。如果你的股票比例离你的最佳配置比例仅有较小的偏差,比如说2%,那么你不需要对此进行任何调整。一般而言,最成功的投资者通常是交易最少的人,尤其是国外考虑到税收因素时。但是当你的股票比例离你的目标配置比例有5%以上的偏差时,那么你就需要考虑对此进行调整了。

但是对于积极型的投资者,市场上涨、资金增值使得他们客观上愿意承受更多的风险,而这些投资者在乐观的市况下也很容易对收益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因此,这部分投资者在股票型基金净值上涨的过程中可以保持现有的基金组合不动,只需注意在基金品种的选择中汰弱留强,但切忌盲目满仓介入。

基金组合检查之2 我是否买对基金了?

基金组合的比例明确后,还需要检查基金购买的类型是否正确。

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很难分辨清楚一只基金是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还是货币型基金,通常只是道听途说,或者听推销人员介绍,这样,投资者所构建的基金组合其合理性以及其稳定性就很难说了。那么,如何快速有效地学习辨别基金的类型,从而不被别人忽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呢?那就从基金的名字开始吧。

其实基金的命名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从基金的名称里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

股票型的命名规则一般为,前面几个字为该只基金所在基金公司名称的前几个字,紧跟其后的为该只基金的投资目标,比如南方稳健成长基金,那么从该只基金的命名中我们可以大致读出以下信息首先,这是南方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一只基金:其次,该只基金为股票型;再就是该只基金的投资目的是追求稳健成长。

债券型基金的命名和股票型基金类似,在基金的名称里通常带有债券二字,例如嘉实债券基金,嘉实代表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债券型基金。

风险最小的货币型基金:其名称中通常带有“货币”“现金”字样,此类基金的风险较小,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将此类基金作为一种长期投资的产品。

基金组合检查之3 我买的基金表现如何?

在投资组合确定买入并持有基金组合以后,还需要定期观察组合中各基金的业绩表现。

随着市场热点的不断转换,股票基金业绩分化日益加剧,根据晨星(中国)统计,在66只可比的股票基金中,今年上半年收益率最高的为91.08%,最低的为29.62%,股票基金业绩差距如此之大,这说明选好了基金的类型后,要想在承担相应风险的同时,获取较高的收益,其选的具体的基金产品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要定期对基金组合中的基金表现进行检查比较,适时调整基金组合。假如在定时期例如1年之内,一只基金的表现一直落后于同类其他基金,则应考虑更换这只基金。一个简单的办法是跟踪各基金在各类基金评级中的排名如何。若一只基金在一段时间内排名都是较为靠后的话,就可以把它调整出你的组合。

第9篇

过去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可兑换货币间的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张,到1998年4月底,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持续上升到1.49万亿美元,比1986年上升了8倍,数额相当于所有国家外汇储备的87.4%。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4%,远远超过全球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3.37%和国际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6.34%。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外汇市场率先实现单一市场形态的运作,其显著标志是全球外汇市场价格的日益单一化,主要货币的交叉汇率与直接兑换的汇率差距明显缩小。

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的企业在国际上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给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与此同时,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获得了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以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进行大量?quot;结构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有了突破性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住T谛录悠律唐方灰姿瓤梢源邮氯站?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更是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国际化进程加速。

在银行领域,1979年起,外资银行开始在我国设立代表处、分行、合资银行、独资银行、财务公司,到今年年初,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168家外国银行在我国25个城市设立了252家代表处,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7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19个城市设立了182个营业性机构,其中,有32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到今年6月底,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达323亿美元,其中贷款208亿美元。

在保险领域,到去年底,我国共有外资保险公司15家,对外开放城市由上海扩大到广州、深圳等地。

在证券领域,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三、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前景

随着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准备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将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银行领域,我国将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方面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逐步允许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和居民开办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加入WTO之初,外资银行可向外国客户提供所有外汇业务。加入WTO一年后,外国银行可向中国客户提供外汇业务,中外合资的银行将可获准经营,外国独资银行将在5年内获准经营,外资银行在二年内将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5年内经营金融零售业务。

在保险业领域,加入WTO后,人寿保险公司中外资持股比例可高达50%,加入一年后,提高至51%。非人寿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将获准在合资保险公司中持有51%的股份,并可在二年内成立全资的分支机构。

在证券市场,中国将允许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显然,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的国际化。

这种全面的国际化含义是:以资金来源计,国外资本以允许的形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国内资本则可以参与国外有关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以市场筹资主体计,非居民机构可以在国内金融市场筹融资,国内机构则可以在国外金融市场筹融资;国外交易及中介机构参与我国金融市场的经营及相关活动,国内有关交易及中介机构获得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经营及相关活动的资格和权力。

四、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利益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

海外金融资本的进入,尤其是外国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改进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改善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金融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持该市场对外国证券资本的吸引力、

五、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风险表现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仍然蕴涵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加入WTO后,我国金融风险可能有如下表现:

1.市场规模扩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

此外,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本流入导致其金融体系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资本流入的突然逆转,则使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的风险

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比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由于新兴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以及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承受资本大量流入的冲击,导致价格波动性的上升。新兴金融市场股票价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动性突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3.本国金融市场受到海外主要金融市场动荡的波及、市场波动脱离本国经济基础的风险。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大量参与,潜在地加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导致二者相关性的明显上升。

从国内金融市场与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关性来看,近年来,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对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上升。国外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韩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间高达12%,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泰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间高达29.6%,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墨西哥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间高达32.4%。

这种溢出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在市场稳定发展时期,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波动接受主要工业国的正向传导,表现为二者波动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场波动显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时,二者波动出现背离,甚至呈反向关系。

从日本和韩国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看,从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间,该相关系数达89.09%。从92年7月到98年5月,该相关系数下降到44.86%,此后,该系数再度提高到80.65%。

4.本国金融市场与周边新兴金融市场波动呈现同步性,遭受"金融危机传染"侵袭的风险。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资流入周期及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场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股票市场相关系数显著增大,韩国和印尼股市的相关系数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15%上升到78%,泰国和韩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55%上升到63%。显然,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把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同时从上述市场撤出资金,导致其同时崩盘。

此外,由于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资本流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其行为特征表现出很强的"羊群效应",其对新兴市场的进入和撤出也具有"一窝蜂"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加强了新兴市场表现之间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在金融危机时期表现为危机传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龙舌兰酒"效应。

5.银行体系脆弱性上升的风险

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现代化的压力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可能大幅度上升。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加深后,外资可能大量流入该国银行体系,促使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快速扩张,尤其是银行的对外负债增长更为显著。在一些国家,以银行对外负债形式流入的资金绝大多数投资于国内市场,导致银行体系外币净负债上升。特别是当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时,大规模资本流入使银行的流动性出现大幅度摆动,银行贷款膨胀和收缩时期交替出现,引起影响全局的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由于负债和流动性的快速上升领先于经济规模的增长,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有限的经济增长速度,无法为新增巨额贷款提供足够的投资机会,可供投资并提供高额回报的行业有限,银行的新增贷款往往集中于少数行业,如在泰国,大量资本流入后,银行信用发放给建筑和不动产的份额从1980年的8%增长到1990年的16%。大部分新增贷款用于不动产交易。

此外,由于大多数信用等级比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直接发行股票和债券获得资金,国内银行只能向次级层次风险较高的客户贷款,因此,银行对于借款企业和借款个人的利润和信用等级要求相应下调。在外资持续流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这样的信贷投放策略通常能够得以维持,但是经济形势突然逆转及外资无以为继时,这种循环将被迫中断,一些行业出现周期性逆转,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例如,在泰国,1988到1990年的资本净流入与资产价值的上升显著相关,即使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土地抵押值超过贷款很多,而房地产价格下降,仍然使银行资产负债的获利能力受到很大打击。

由于银行体系保持巨额对外净负债,面临着很大的汇率风险,可能遭受本币意外贬值引起的损失。

中央银行针对外资流入实行的冲销性市场干预政策,往往导致市场利率的突然上升,从而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而在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某一个汇率水平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情况下,短期利率可能上升到一个非理性的水平,这样将削弱银行盈利能力甚至危及银行的稳定。因此,货币危机往往是银行体系危机的前奏。

在金融市场开放导致银行体系稳定性下降的过程中,银行道德风险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中,克鲁格曼教授认为,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导致了泡沫经济的产生,而泡沫经济的破灭则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