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字农业调研

时间:2023-08-02 16:37:48

导语:在数字农业调研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农业调研

第1篇

[关键词] 数字农家书屋 现状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TP3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237-01

一、引言

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也带动了学术研究的繁荣。目前在学术界已有对贵州省数字农家书屋的一些专业性研究,例如温箐笛[1]采用基于eEP的文本分类算法对海量数字图书资源进行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张宁[2]对数字农家书屋中的农业书目资源进行了网络化研究。贾永[3]采用基于本体的思想建构了数字农家书屋的自动应答模块。随着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农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各行政村对于数字农家书屋的认知,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化表现。为了后续新建数字农家书屋项目的实施及现有数字化平台的后期维护更新,贵州财经大学数字农家书屋项目组对各行政村进行了电话回访。针对当前贵州在数字农家书屋项目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整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二、贵州数字农家书屋发展现状

1.调研内容及方式

对农家书屋和数字农家书屋的认知,现有图书资源及数字农家书屋网站设计的建议。关于数字农家书屋的管理现状,统计汇总以便后期项目的实施和维护。掌握各行政村对数字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对培训的需求分析。了解农民群众对数字农家书屋未来发展的建议。更新当地图书资源,处理现场技术问题,为数字农家书屋项目进行现场技术服务。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并分析现状的原因,提出后期项目实施的思路。基于以上调研内容对各行政村的数字农家书屋项目负责人进行电话回访。

2.电话回访数字农家书屋项目统计汇总

2.1电话调查问卷回收率分布

此次电话调查问卷回访总计500份,回收问卷269份,回收率53.8%。部分问卷未收回的主要原因是电话停机或者空号;被采访人拒接或者忙碌;被采访人不知详情或者已调离岗位,均以在问卷原稿中分别列出未回收的原因,以下汇总分布均基于所回收的269份问卷。

2.2数字农家书屋设置地点分布

本次调查发现,数字农家书屋大部分设置于村委会办公室和村文化活动中心,其中位于村委会办公室80.3%,农家书屋房价内4.5%,学校内3.3%,村干部家中2.2%,其他地点9.7%。

2.3数字农家书屋基本条件统计

电脑和打印机均配置的占到受访总数的81.4%。电脑为数字农家书屋专用的占到受访总数的76.8%,其余情况用作远程教育和日常办公。数字农家书屋能保证上网的占到受访总数的62.3%。上网经费属于村自筹经费的占到受访总数的72.4%,其余为文化局,乡政府承担。数字农家书屋管理人员人数为1至2人的占到受访总数的93.8%,其中有62.2%的人经过培训。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分布为,初中占31.90%,高中占48.20%,大学及以上占16.00%。

2.4数字农家书屋使用情况

本村居民可以自由使用数字农家书屋的占到受访总数的73.6%,其余在使用上条件受限。使用频率高的书屋占8.40%,频率中等的占17.60%,频率低的69.90%。知道在线和离线阅读方式的占到受访总数的51.2%。知道本地有1万册图书的占到受访总数的20.1%。了解数字农家书屋网站的占到受访总数的18.5%。数字农家书屋有管理措施的占到受访总数的87.7%。数字农家书屋有专人上门安装软件的占到受访总数的47.8%。

本次调研汇总了受访者反映的开放性建议有多增加养殖,种植,财经,机械类的图书;改善网络条件,增加电脑,打印机;对于电脑的使用技能的培训应当增加;应通过电视等的渠道加大推广数字农家书屋,或做个讲座等;增加报纸杂志等资源的投放;图书的内容应当加以更新。

三、贵州省数字农家书屋的问题及对策

1.数字农家书屋的现存问题

电子图书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没有充分结合当地农民的差异化需求,且实时更新较差。部分书屋的管理人员缺乏图书情报知识,对于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平台使用不够熟练,欠缺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缺少对管理人员的专项报酬。部分地区的数字农家书屋专用机无法保证专机专用,缺少配套的打印机。缺乏长效机制保证上网经费的投入,地方资金投入不足。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读者多为老人和小孩,缺乏足够的读书兴趣。

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缺乏针对每位读者的个性化推荐服务,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不足,缺少基于移动通信网环境下应用的阅读平台。一些偏远村落架设有线光缆的难度和成本都较大,难以保证多媒体数字资源的使用带宽。

2.数字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根据受访者反馈的信息,建议加大书屋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书屋管理者对于数字农家书屋充分发挥效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除了提升自身的基本检索之外,更要有工作的激情,管理的思维,宣传的手段,做好农民群众书屋的导读员。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专项财政支持,经费是数字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血液,可用于后续图书的购置、管理、系统升级维护,同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大数字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提升读者兴趣。

来自易观国际的最新报告显示,Android因为其开源的特性,市场占有率持续强劲增长[4],亟待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农家书屋个性化推荐,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在移动个性化推荐技术中,融入上下文信息的协同过滤可以有效的提高推荐精度。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未来4G牌照的发放,将会有更多满足数字农家书屋的多媒体资源的投放。

四、总结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平台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平台中电子图书的更新缓慢,不能充分迎合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阅读需求,经费投入不足,缺乏长效培训机制,管理水平落后,未能充分挖掘读者兴趣。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调研后的政策性和技术性的建议,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字农家书屋的文化传播效用,努力消除城乡数字鸿沟。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农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布署,结合农经站工作实际,组织全站干部职工认真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农经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3月底开始,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3月底至4月底已结束。通过深入动员,组织学习培训,各股室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农经工作调研活动。第二阶段从5月上旬至6月底,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一系列活动,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剖析思想根源,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在活动中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对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端正态度,增强信心,进一步明确了农经工作的目标,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精神和农业局党组部署上来。

(二) 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

1、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农民负担“四项制度”,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2、贯彻落实“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做好筹资酬劳监督管理,今年4月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省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村民筹资上限标准和以资代劳工价标准,报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实施。

3、为更好地做好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的宣传,让广大农民全面准确地了解直补政策,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执行力度,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

1、继续贯彻落实《省政府转发农业厅关于做好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意见的通知》,全面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步伐,力争近期能够全面完成补换发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1、配合市财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并负责起草《**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细则》,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经市政府申批后下发各县(区),推动各县(区)工作的开展。

2、组织申报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09年**省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及时布置,认真组织收集审核汇总上报19个项目。

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站。

4、完成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并将绩效评价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农业厅计财处。

7、组织开展2008年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资金到位、管理使用以及实施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验收总结,涉及检查项目项目7个,通过市县两级的检查,没有发现项目资金被挪用、截留等违纪情况。资金到位及时,管理规范。目前,除宁洱县民安村仔猪养殖协会项目还在实施当中,其他项目已按计划实施结束,通过项目实施,部分已初见成效。

8、认真做好项目挂牌工作。截至2008年**市得到省级财政扶持项目35个,为了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根据省财政厅、农业厅项目相关管理要求,市农经站组织各县(区)农经站对2004—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单位全部进行挂牌,设立示范项目标识牌,并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五) 加强农经统计工作

2、按时完成上报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监测分析工作。

(六) 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息网络体系

1、开展业务培训情况。2009年5月31日前,全市共举办“数字乡村”工作培训29期,475人次,其中县(区)级11期,69人次,乡(镇)级18期,406人次。

3、网站维护及信息情况。我4、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及业务负责人通过网络、电话、报送进度统计表、到实地督查等方式检查促进我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使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按照农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认真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2、加强对村级财务委托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及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组织实施。

3、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步伐,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力度,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年初制定的50个的发展目标。

4、认真抓好农业部、省农业厅各项统计报表的培训、布置工作,做好2009年各项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上报工作,做到及时、全面、准确。认真开展下半年农村入户调查工作。重点做好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查、资料整理、预测和分析。

5、认真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服务“三农”的信息通道工作。完善和稳定工作机构,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下半年市级计划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一期。

充实完善栏目内容,突出信息的重点。加强对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扩大我市名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发掘我市各地乡村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潜能;提供劳务信息、产品供求信息的,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劳动力转移、乡村旅游的发展。

第3篇

一、考核对象

局各科室、事业单位。

二、考核范围

1、媒体宣传信息。在各报刊、电台上宣传我县农业工作的信息。

2、政务信息。在县农业局《农业简报》录用的信息;上报县委办、县府办信息处录用的信息;上报市农业局信息处录用的信息;转报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信息处录用的信息。

3、网络宣传信息。在县数字农业网上的农业信息。

三、考核办法

1、考核按考核范围内的三部分的不同权重累计加分,其中媒体宣传信息权重30%,政务信息权重50%,网络宣传信息权重20%。

2、政务信息可以直接发送至数字农业网站,也可以通过农民信箱报送,调研文章、论文等通过农民信箱发送,特殊情况、紧急信息可采用电话陈述或其他形式向局办公室报送,重大事故紧急信息必须在事发两小时内报送。

3、根据宣传工作基本任务分解表,按照信息计分标准,对上报录用的信息,每季度通报各科室、事业单位宣传工作基本任务完成情况,年终予以考核,并与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在年终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总分中直接予以加扣分:按规定要求完成局下达的宣传工作考核基本任务的得基本分,考核总分完成率每少1个百分点扣0.1分,且至少扣0.5分,完成率低于60%的不得基本分,省厅(局)信息上报数和录用数任务,其中有一项指标完不成的扣1分,市农业局信息录用数任务完不成的扣0.5分,县两办信息录用数任务每少1条扣0.25分,限扣1分。全年信息任务超额完成的,根据考核总分得分高低(根据权重折算后),前三位分别加3分、2分、1分;重要信息未按要求及时报送,超过一天或失去时效的,每次扣0.5分;政务信息工作得到县主要领导、市级及以上领导批示表扬的,视情加0.5-2分/次。

4、网络宣传信息和政务信息由局办公室负责统计计分,媒体宣传信息由各考核单位向局办公室提供依据材料,由局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

四、奖惩办法

第4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一、免费开放时间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信息机构,因读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在职工作人员和在校学生,他们只能在下班、放学或双休日、节假日才有时间来图书馆,而在免费开放之前,很多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县市级图书馆的服务时间,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上下班时间同步,并且双休日、节假日也不开放,图书馆因此失去了大量读者。

到2011年底,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湖南各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2011年底以前已经全面实现免费开放政策,本次调研发现各馆均达到或超过《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要求(“公共图书馆应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双休日应对外开放。其中省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4小时;地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0小时;县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各级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

市、县级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和服务时间的增加,将以前失去的读者重新吸引回图书馆里,本次调研的6家县级图书馆去年年均接待读者16.4万人次,外借15.12万册次,比2013年全国县级图书馆年均流通9.75万人次,书刊外借人次7.64万册次均高出70%以上,在全国县级图书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全面应用

服务设备跨入计算机和网络时代,在共享工程的带动下,计算机在所有区县公共图书馆普及,普遍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普遍具有了数字资源提供能力,计算机管理系统正在普及过程中,4所图书馆拥有了网站,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正在走向现代化共享工程助推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本次调研的7家湖南省市、县级图书馆普遍使用第三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nterlib和ILASⅡ的图书业务管理软件系统。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是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基础,它通过Internet网络或城域网络将区域内各图书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区域性的虚拟图书馆群,建立一个区域图书馆群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立体信息空间,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将为未来实现区域内图书馆的联合协调采访、联合编目、联合目录查询、通借通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电子资源整合检索、VOD视屏点播等多项服务功能打下基础,而使区域内各图书馆的文献情报服务有机链接和整合起来,充分提高了地区图书馆群的业务处理和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三、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咨询服务就是“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针对读者提出的疑难问题,利用参考工具检索文献及有关书刊,帮助读者查询或直接提供有关文献及文献知识和文献线索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它实效性强,解答读者方便、快捷,在有些发达省份,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而且逐渐走向联合化,而本次调研对象湖南中部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开展较少。

从本次发放的调研表的回收情况看,可为党政机关提供信息服务的只有韶山市图书馆和衡南县图书馆,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一家也没有。目前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窗口设置中没有单独的参考咨询部",这些都导致参考咨询这项业务无法展开。

经调查,未设立参考咨询部的原因有:资源受限;工作人员编制受限;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受限;设备受限,比如计算机不能上网,没有打印机等。对于没有参考咨询部的首先要设立参考咨询部,这是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的基础;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网站建设急需完善,本次调研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中,大多都有自己的网站。

四、数字资源服务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形影不离,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与交流的方式。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也随互联网的发展而改变了固有的模式。互联网环境下,数字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数字服务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湖南省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共享工程的支持和带动下,近年来,在网站建设、新媒体服务方面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县级馆受制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在深层次的数字资源建设和方面还远落后于省市级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情况一般。

湖南省市级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情况要稍好,以株洲市图书馆为例,目前株洲市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较为全面:馆内数字资源多以试用为主,同时有部分自建数字资源。自建数字资源多以视频资料为主,整理有序,清晰度高。建立了网站,开通了官方微信,微博,活动及时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网站共开通试用数字资源17个库,自建库2个,外购库2个,网站拥有功能设施齐全,并且读者服务功能使用正常;方式多以在官方网站上为主,另有通过移动图书馆,微信图书馆以及云屏数字借阅机;参与国家数字联建工作,包括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公开课项目,地方文献数字化项目。为学者进行文献传递,提供信息服务。

(一)湖南图书馆――依托小馆舍开展大服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湖南图书馆积极推行精细化和人性化服务,力求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性需求,在服务便捷性和细节优化方面,狠下功夫。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图书馆,使用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广泛开展志愿者培训活动,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使湘图志愿者服务队成为图书馆积极而有效的服务补充力量;增设了体验阅读证,倡导社会诚信,充分满足各类读者的借阅需求,上线运行移动图书馆,读者通过移动终端即可访问图书馆资源,是图书馆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的有益探索;湖南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对于阅读推广和信息交流的积极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开设了弘文书屋,打造融阅读、休闲、商业于一体的高品质阅读平台;2014年,湖南图书馆面向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大众开展课题服务与专题咨询,完成课题服务60个。

(二)株洲市图书馆着力打造服务品牌活动常办常新

株洲市图书馆每年利用“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株洲读书月等重要节庆契机,广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株洲市馆活动的一个最大的特点――社会组织和机构逐步成为图书馆读者公益活动的主要组织和承办方。株洲市图书馆在自助智能图书馆的建设方面,也为湖南省公共图书馆树立了示范作用。目前,株洲市全市已经建设9处,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的市民借阅图书。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通过本次对湖南公共图书馆的调研和分析,笔者认为,制约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县级图书馆这一基本判断仍未过时,但县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主要矛盾还是“谋发展”,即由国家2012年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以前的生存问题转变为发展的问题。

本次调研走访中发现:1、一些县级馆的书架上还有80年代出版的少儿图书,而新书缺因没有书架摆放,只能整包放在地上。建议:老旧的书刊既不利于读者的身体健康,借阅率低并且占用书架空间建议将老旧的书刊下架、打包,在书架上摆放最新购买的图书。2、图书复本量偏高,有的副本有4本以上。建议:采购图书之前,可先发放“读者荐书表”,有的放矢,可确保采购图书的质量。3、普遍轻视地方文献收藏。县级图书馆反映县域文化特色,为当地工农业建设服务,所以地方文献的收藏是必不可少的。在信息时代,由于地方文献品种多、类型多、发行机构多、发行渠道多变,尤其是大量地方文献属于非正式出版物,缺乏出版、发行信息,使图书馆难以及时征集到各地的地方文献,客观上造成了地方文献征集和收藏的残缺不全。总之,没有经费,便无法补充资源;没有资源,公共图书馆就形不成服务能力;没有服务能力,就吸引不来读者;没有读者,图书馆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发挥作用就是空谈;看不到图书馆的作用,奢望政府增加对图书馆的投入又成难题。目前,我国相当数量县级公共图书馆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4、在数字资源采购方面,目前各级图书馆都在做,而基层图书馆因对数字资源了解有限,在采购中往往会出现采购的数字资源不一定符合本地读者需求而闲置的现象。因此建议由湖南省馆统一询价,向基层图书馆推荐,并提供一个“指导价”或可采取团购的方式获取数字资源供应商最大的优惠。5、现在特殊读者呈现上升趋势,所谓特殊读者包括老年读者、残疾人、监狱服刑人员、病人等群体,这部分人想看书,但客观条件使其不能到图书馆来。图书馆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服务。图书馆可以将新书目以宣传单页的方式向社会推荐;向社会公布服务承诺、服务电话,实行送书上门、还书上门,使图书馆的功能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整个社会人人有机会享有图书馆的服务。

参考文献:

第5篇

1.1农业科学著作有精品,但规模与农业科学发展需要匹配不足

中国目前正快步进入出版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专业出版时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农业学术专著出版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一些农业科学学术专著出版物不仅在内容上质量很高。而且在编校、排印、装帧、设计等方面的质量也是一流的,凝结了作者与编辑出版部门很多的心血。也有很多农业科学技术专著获得国家、行业专项的重视与支持。“十二五”期间,已有39项农业科学学术专著列入国家重点图书规划,但其中25项规模为1卷(册)。201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340个项目,其中农业科学类有11部书稿获得资助。目前,农业科学学术专著系列主要有:科学出版社农业科学技术专著丛书?科技前沿系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现代中国农业科学专著集、中国农业出版社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等。中国农业从业人员3.48亿,农业始终是第一产业,同时,农业科技学科飞速发展,与其他学科渗透融合,规模不断拓展。仅2012年,农业科研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优化学科布局中即确立8大学科集群、134个学科领域、309个研究方向,因此,我国目前农业科学学术精品规模与农业科学发展需要匹配不足。

1.2农业科学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及数字化探索尚处于发展阶段

新闻出版“十二五”规划指出,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2012年,中国数字化阅读和出版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电子出版物总量世界第二的出版大国。目前出版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转型升级,而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数字出版问题,更是要将出版传媒与科技技术、市场、数字等实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以精品立社、数字化兴社,积极进行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教材出版,主办了高等教育视频资源数据库、中国高校课程网、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科研资源,建设了各类数据库,探索业态数字化与专业规模化相融合的模式。目前正推出“出版+项目”、“出版+评价”等一系列出版新理念,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开发新的数字出版项目。2012年10月,商务印书馆推出工具书查检数字平台。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在数字出版加速多维度、数字产品自主研发生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系统建设等多方面,探索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发展中取得新突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专业出版社,2008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揭牌,2011年申报了数字平台国家农业科技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科学专业出版产业升级尚处于发展阶段。

2农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创新展望

2.1提升学术出版公信力

学术著作鱼目混珠,严重影响了学术出版公信力。200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出版基金,旨在扶持精品出版项目;2011年4月,《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5],加强精品力作生产,组织出版更多具有时代精神与特点的精品力作。2012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规范的通知》,对出版社明确规定,出版单位应加强学术著作选题论证,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对学术著作的学术水平、创新成果、出版价值等进行认真评估,积极探索实行同行匿名评议等评审办法,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质量。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也一再强调出版界“应当提高出版门槛”。很多出版机构也注意到这个问题,2012年10月31日,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科学出版社等70余家出版社在京签署倡议书,呼吁出版界进一步提高学术出版“门槛”,并积极采取规定学术著作编写规范,严格学术著作准入制度、同行评审制度等措施,这些举措必将逐步提升中国学术著作出版的质量和公信力,促进学术出版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出版单位规范学术著作出版的基础上,农业科学精品著作更需要农业专业领域的支撑与支持,学术出版与科研相衔接,需要整合相关资源要素,调动专家学者著书热情,提升学术出版公信力,鼓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学术出版,集中打造创新性强、学术水平高、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精品力作。

2.2创新出版形式

目前出版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转型升级,而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数字出版问题,更是要将出版传媒与科学技术、市场、数字等实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在数字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兴起,在不断推动传统图书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给整个图书出版领域带来了一场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其中,图书出版领域的关联者,无论是作者、读者还是编者,也都被深深地卷入了变革之中。在最近的十年间,自然科学学术出版60%的收入来自北美,发达国家学术出版增长稳定但增幅较慢。IHSISuppli公司对美国图书出版今后4年的预测是,至2015年,美国的图书销售金额总数会保持在250亿美元左右,不过,电子出版会有每年40%的增幅,而纸质出版却会出现每年4.9%的降幅。阅读是图书出版业的核心驱动力,决定着出版业的生死存亡。“阅读的对象远比读书的对象来得丰富。阅读针对的是文本,文本并不只表现为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它可以包括文字、图像、口语、图片、印刷、音乐等表现形式,乃至于声像材料、电影、电视节目,甚至任何一种计算机所储存的信息、碑铭、唱片等各种形式”[6]。库存图书电子化、电子书以及按需打印三股浪潮是冲击,也是学术著作出版升级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力求找到作者、读者、编者广为接受出版形式。

2.3利用项目支撑,推动打造精品著作

中国的市场很大。只要努力去做精品。同样会获得在这个市场中更多的双效益产品的精品意识在行业内广泛深入人心。在新闻出版总署的鼓励支持下,我国很多出版机构也实施了精品图书出版工程,凝心聚力倾心打造精品专著。黑龙江省2009年正式启动精品图书出版工程,一批学术价值高、创造性强、极具积累和传播价值的优秀项目在国内已形成较大影响,带动了全省图书出版产业结构的优化;重庆出版集团设立综合性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同时用基金运作产生的利润资助出版优秀学术专著,出版100种学术专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于2010年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设立,旨在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优良学风打造精品力作,进一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推动更多中国文学精品的诞生,北京市文联、北京作协联合举行“北京作家文学精品项目”签约仪式,刘庆邦、徐小斌、邱华栋、荆永鸣、徐坤、宁肯等12位作家的11部长篇小说,均获得高额扶持资金。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的明显增加,大型学术出版工程剧增。2012年第二十二届图书博览会上,政府项目、品牌出版项目越来越成为集团展示的重头产品。

2.4学术出版依托学科资源,服务学科发展

隶属于澳大利亚科学院的澳大利亚科学院(CSIRO)出版社是一家专注在农业、动植物以及环境等科学领域的专业学术出版社,该出版社的专著以及期刊依托澳大利亚科学院强大的研究力量,联合在世界各地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全世界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信息。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学院、国家医学院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是美国科学院下属的学术出版机构,将其所有出版近3000种科学、工程、健康方面图书的PDF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政府出版机构、大学出版社和学术社团出版机构作为非营利性出版机构,提供农业科技最新相关信息。加拿大非常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出版的农业科技专著最后要集中反映在为农业服务,提供信息服务,将农业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日本农文协的出版物涵盖了期刊、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等,通过营销书刊为农村和山区的日本民众提供科技情报、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深入调研农民科技需求,采集出版选题和素材。日本农文协不单单是一个出版机构,其更多地承担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职能。国外很多学术出版机构注重数字化的发展。库尔特?斯塔博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有很多珍本可以免费在线阅读。

2.5学术出版“走出去”,要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规模化

学术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美国出版业水平居世界前列,其图书出版业在世界图书出版产业格局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一直稳居世界图书出版的霸主地位。作为图书出口大国,美国主要通过版权贸易的形式输出农业科技图书,一些英文原版书也通过版权贸易的形式输入其它国家。日、韩注重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学习最新的农业科技。日、韩的农业科技发展很快,除实际应用于农业生产外,所出版的农业科技专著注重将版权以技术的形式进行输出。近年来,中国版权输出数量增长显著,版权输出途径不断扩大,2011年全国图书共输出版权5922种,于建慧:农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现状及发展展望153其中,“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功不可没。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2011年全年共向海外输出版权3236项(不含港、澳、台地区),比2010年增长25%,版权输出大户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专业学术出版机构跻身前列[7]。201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Elsevier出版集团签署协议,一次性输出“大飞机出版工程”五种精品学术专著的英文版版权,2011年11月出版《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12月,与Elsevier出版集团签订了版权输出协议,Elsevier将通过集团旗下顶级学术出版子品牌AcademicPress,正式出版文集的英文国际版,并在2012伦敦书展上举办首发式,向全球展示我国科学家的学术风范,介绍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成就。但目前,中国文化产品的输出与引进在品种总量和市场规模上仍存在差距,在国际合作的经验、运作模式、专业人才等方面都有差异。在国际出版竞争中,中国出版业总体仍处于弱势的局面。《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使新闻出版产品、服务、企业、资本“走出去”,扩展版权输出与对外合作出版的区域和范围,提高版权输出质量。为此,专业出版社应坚持从各自的产品和市场出发,积极探索用更加专业的眼光,将优秀的作品以更有效的方式推向海外。

3结语

第6篇

1农业科研档案的价值和在科技创新中的意义

1.1有利于科研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农业科研档案完整地记录了农业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中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情况,其研究成果通常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集合产生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同时也从某些方面记录了农业科研活动中存在和发现的一些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技术和方法。总结、分析农业科研档案中潜在的这些科技价值,可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有利于科研手段和方法的创新。1.2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学科强项。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向前推进的,以此推动科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前人的科研成果资料往往记录于农业科研档案中,通过对前人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分门别类,尤其是对学科和专业进行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可系统地了解本单位多年来在哪些学科、哪些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哪些学科或专业是弱势,以便整合优势学科和专业,扬长避短,在优势学科研究方向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强和重视弱势学科建设,弥补短板,促进学科平衡发展。1.3有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农业科研档案在记录科研活动取得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必然会对科研活动过程中阻碍科学研究取得进展的各种约束条件如环境因素、理论和技术支撑不足、学术水平和人才限制、资金缺乏等进行概述和分析,归纳、统计和分析既往农业科研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可以避免或少走弯路。1.4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投入,也可以抑制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分析农业科研档案中科研人员的课题和项目研究情况,可以系统地了解他们已开展过的研究和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比较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科研人员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开展的研究项目是否雷同或属于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投入,并给予提示和警示,同时也可以预防和发现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2]。1.5启发新思路,开拓新视野。对自己和他人已开展的研究思路、手段和方法进行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总结,可以从中挖掘和提炼出新的思路、研究新的科研手段和方法,结合当今农业科技发展状况和国家、地方农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新的科学研究,以服务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

2现阶段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不利于服务科技创新的状况

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有查阅、利用科研档案要求却忽视其归档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领导重视不够,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及归档制度执行不力,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管理难度大,服务形式被动,档案利用效率低,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不利于服务于科技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农业科研档案归档材料质量不高,影响了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农业科研单位通常以科研工作为重,“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起来抱佛脚”为常态,对档案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认识不够,对视为辅助工作的档案管理不够重视。虽然制定了归档制度,但没有配套保证归档质量的奖惩措施,没有将科研档案归档质量纳入科研项目负责人年终考核,造成科研人员长期将研究资料搁置身边,科研原始数据据为己有,缺少研究过程中相关原始记录,文件材料缺少需要签字盖章的原件,人为造成档案核心资料缺失;还有的立卷档案封面标题表述不清,项目名称、起止时间没有标注。这极大地降低或失去了档案作为凭证的利用价值,也加大了检索利用的难度,影响了后续科研人员对项目档案精髓的挖掘和对前人经验、智慧的总结。2.2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由综合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承担,学历、专业、年龄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且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始终处于幕后的默默奉献的地位,难以吸引人才,造成从档人员更换不断,档案队伍极不稳定。由于队伍不稳定,一些从业人员对档案理论和业务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极大地影响了各单位档案工作的开展。另外,缺乏既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又有农业科研专业背景,还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使得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没有人才基础,不能与时俱进跟上现代档案管理的步伐。2.3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低。由于农业科研单位投入档案管理的经费有限,致使档案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备、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应用和更新不及时,档案存储主要还是采用纸质材料库存的形式,档案载体单一,有的单位甚至没配备电脑,只有几个档案柜,资料整理、分类、摆放都不规范,查找检索极不方便;缺乏针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实际需要设计的专门软件和网络平台,有的单位局域网建设都没考虑档案管理的要求,即使有也只是日常发文收文归档,没有从科研档案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再加上档案数字化人才短缺,认识不足,多数单位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

3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建议

信息化、网络化便捷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更是要融合高科技手段,改变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高科技手段离不开智能化、电子化、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对档案进行合理的整理归档,同时促进档案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活力,助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农业科技创新。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与时俱进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突破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束缚,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抓住农业科研档案的特点,与农业科研人员一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过去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科研观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为科技创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3.2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队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既要熟悉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管理流程及技能,还应具备农业科学知识及相关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及综合学科的常识,更应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加强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学习,拓展其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上的应用。3.3建立健全合理的科研档案管理体制机制(以农业科研院所为例)合理的科研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是科研档案归档材料齐全完整的重要保证,科研档案归档材料质量提高了才有查考利用的价值,才能为今后的开发利用工作奠定扎实基础。3.3.1形成合理的院所两级管理网络。农业科研单位(院所)科研档案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形成院科研处、办公室、专业所协同管理,明确职责,即院科研处负责指导和督促课题组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会同院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督查在研课题的档案收集保存情况,检查课题验收前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院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指导各类科研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协助科研处开展在研课题档案工作督查;研究所确定一名分管所长,专(兼)职档案员具体指导课题组科研材料归档,明确专业研究所课题主持人为课题科研档案归档的第一责任人。3.3.2建档做到“四同步”[3]。实行建档工作和科研工作“四同步”,即下达科研计划任务时课题建档;检查科研计划进度时检查在研档案归档情况;课题验收成果鉴定时完成科研档案归档;成果评奖职称申报时需档案管理人员出具归档情况证明。从而形成项目档案立项建档、过程管档、验收存档、成果归档及非项目档案随时归档的归档模式,文件材料归档渗透整个课题材料形成阶段,确保收集材料无死角,归档案卷材料齐全完整,质量高。3.3.3建立归档工作奖惩制度。院档案管理部门对各所属部门归档工作进行检查,奖优罚劣,将课题主持人科研档案归档优劣纳入年终考评计分。3.4规范农业科研档案材料收集范围3.4.1按科研课题完成的4个阶段确立规范的材料收集范围。①课题准备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申请书、可研报告、调研报告,合同(协议)、年度试验方案、课题经费计划文件。②研究实施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室内(田间)原始记录,发表的论文(论著),考察、交流、调研材料。③课题验收鉴定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项目技术(工作)总结;引进与育成品种(系)区试、生产试验材料及推广应用证明;经费使用决算、审计报告等材料;验收申请、验收材料、验收证书,鉴定申请、鉴定材料、鉴定证书等。④成果申报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科技成果申报表、登记表及附件;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及评审材料;著作权、专利权、各种证书的申请、受理、评审材料。3.4.2完善其他类别项目材料收集。包括国家及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的文件材料;科研成果获奖、证书、奖牌等;科研过程中取得的新品种权、品种审定、软件著作权、兽药、农药、发明专利等各类证书;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照片、音像等材料;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电子文件。3.5与时俱进,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馆藏资源数字化、材料收集网络化基础上的,一方面可通过构建科研档案网络归档平台,将科研文件材料在网络上运行办理完毕后及时归档,上传本单位内网平台;另一方面把不同载体的农业科研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结构有序的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库,在做好保密工作、注意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本单位范围内资源共享、实现档案检索、查询自动化,便捷利用,提高科研人员利用档案满意度[4]。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用户需求出发,按信息化建设要求,在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做到既重视传统纸质载体和内容资源的收集又重视新型载体的收集,构建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档案信息体系,把不同门类的档案合理有序地分类、编目、建立网络平台,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开发档案信息在线查询系统,为用户适时查询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存储和检索,提高档案信息处理能力和查找能力。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各单位应加大经费投入,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作为重点推进工作实施。实现从传统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跨越,也是服务科技创新的要求。3.5.1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切合农业科研档案归档实际应用的系统软件,实现网上档案归档、检索、统计以及部分原文阅读,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单位OA(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接以及OA系统中的电子文件在线归档。3.5.2馆藏各类档案文件进行数字化加工。完成馆藏各类档案文件扫描,建立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对利用频繁、重要的纸质档案建立全文数据库,同时建立照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库[5]。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形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室体系。3.6改变服务方式,充分开发、利用、盘活档案资源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做好档案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突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改变坐等利用者上门查询为根据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对馆(室)藏资源进行挖掘提炼,变“死档案”为可以适时利用的“活信息”。3.6.1编制功能互补的检索工具。编制全宗指南,为科学研究和工作查考提供所需档案线索,帮助档案人员熟悉档案内容,更好地开展档案的整理、鉴定、检索、提供利用、编研、对外宣传报导等工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文书、科技、会计、音像、实物等不同门类档案编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等不同形式、功能互补的检索工具[5]。3.6.2开展多种档案利用方式。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开展多种档案利用方式。拓展编研新形式,可以创新思路,与各研究所和相关部门联合编研《科技成果汇编》《专家录》《自主创新成果汇编》等编研材料;编写制作《周年》系列书籍、画册、宣传DVD等,对外宣传、推广应用成果、扩大单位影响力。在财力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档案利用新窗口———陈列室,可以利用馆藏图片、实物、电子翻书、视频等方式展示单位发展历程、科研成果、人物风貌等。3.6.3提供创新形式的的档案服务。在人们生活离不开手机、社交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将之引入档案实践,丰富档案服务形式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值得思考。现阶段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模式切实可行。以档案数字化信息化为基础,引入社交媒体可以提供新形式、多层次的档案服务内容,社交媒体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与交互功能提供了档案实体服务向网络服务转变的条件。它既能对现有服务进行变革,也能提供全新的服务形式。传统档案服务由人工提供借阅、检索、编研、咨询等,利用效率低,利用者满意度也低。引入微信等社交媒体可以利用广阔的查阅平台,利用者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根据需要提出查阅请求,在检索环节上可以增强即时互动性,提高用户满意度;在编研环节可以减低传统编研的出版成本,在编研过程中及时阶段性成果,及时获得用户反馈,接纳批评意见,增加了编研出版的开放和交互性,提高了编研的效率和质量;交互性社交媒体如QQ等的引入与查阅者实时互动交流,能及时为用户答疑解惑。另外社交媒体还能衍生出新的服务方式,如根据用户需求建立数据库,定期向利用者推送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解决方案;智能终端APP在沟通交流和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引入档案实践,这些社交媒体的应用为手机用户利用档案提供了极大方便[6]。社交媒体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及影响力,引入档案实践后更能让受众了解农业科研档案,挖掘利用农业科研档案,体现农业科研档案的价值所在,从而以此为契机形成管好农业科研档案为科技创新服务的良好氛围。

作者:韩千红 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裴翠娟,王双跃,王兴发.对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3):32-35.

[2]黄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构建与问题解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9):4921-4924.

[3]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A/OL].(1987-03-20)[2017-01-21].www.pkulaw.cn/fulltext_from.aspx?Gid=10052.

[4]郭秀萍.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5):49-52.

第7篇

日前,埃森哲了《2015年技术展望报告》,通过访谈中国CIO群体和国外CIO群体后,进行反馈和对比,进一步提炼出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技术趋势以及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技术趋势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过去的被动变得越来越主动。目前,全球正处于这种数字商业时代的早期,在埃森哲的调研中,参加访谈的高管有三分之二已经表明,他们的企业在这波数字浪潮中已经加大了投入。

同时,埃森哲的报告指明,从现在起到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应注意三方面的技术趋势:

第一是互联世界。现实世界越来越多地被搬到网上,智能物品、智能设备、传感器让我们对物理世界有更多的了解,也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化掌控,这使得数字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智能硬件的作用越来越强,孟山都是一家种子公司,他们在不久前收购了一家硬件设备企业,其做法是在卖种子的同时,在地里植入一些传感器,然后把传感器再与天气的数据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客户提高农产品的生产。

一个叫Proteus的数字医疗公司,在其药里增加了传感器,可以知道在你有没有按时吃药,如果没有按时的话他可以通知你。中国的沈阳机床厂也是一个案例,设计完成产品后,不需要有自己的工厂,只需将设计设计上传到沈阳机床厂的平台,他们会帮你生产,而且也能让你跟进生产的流程。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宏观上来看,国内有60%的公司已经在考虑使用传感器获得情报了,这个数字在全球范围内是仅有40%,然后只有16%已经开始实践。

第二是数据。随着世界互联性越来越强,自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现在公司所苦恼的不是缺乏数据而是缺乏正确的数据,这里主要是指大数据、数据分析以及商务智能。思科预测,到2018年一个企业每月的移动业务流量就能够高达16EB,但现在的企业还在讲兆、讲GB、讲TB,而一个EB相当于100万TB。

第三是智能化与自动化。在互联世界和海量的数据的基础上,企业就需要智能化来管理这个互联的世界而这么大量的数据,在埃森哲的技术展望报告中,列出了一个软件智能实现曲线的路径,先从自动化然后进入机器学习,再进入认知计算。

由于有海量数据的存在,所以需要智能软件,在用智能软件来进行数字管理方面的例子是Netflix,它是一家流媒体的企业。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发明一些算法,来发现客户以前浏览的视频和将来可能要浏览的视频之间的关联,通过他们过去的浏览来了解未来可能会浏览什么样的内容。通过这种算法,他们可以以事先能推动5%的未来视频观赏的需求,也就是说他们的预测跟实际的观看有75%的匹配度。

成功转型数字化的企业,才可称之为智慧企业,他的一个影响是对员工的再造。广东电网现在采用无人机来进行电线的线路巡检,这让巡检效果提高40倍,而人工的主要精力主要是用在如何来改善线路情况,而不再是巡检。中国幅员辽阔,采用无人机、智能化设备来用于农业和输电等行业之上,无人机的使用也是我们所说的数字与现实边界的模糊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

在大量调研中,中国传统企业也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中国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较早地进入到数字化的企业,包括IT公司、技术公司;还包括一些例如消费品和消费类服务、零售和物流等企业。

在进行中国企业数字化企业评估的过程中,埃森哲发现,中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是不平衡。

第一个不平衡是终端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不平衡。终端消费者特别积极地采用数字技术,而企业在数字技术的采用方面比较弱。

第二个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

第三个不平衡是企业的数字技术的采用各个行业之间也是有很大的不平衡的。一些行业比如说互联网公司,他们就非常先进,在这方面很有创造性,在数字技术方面的投入也是很高的。有一些主产业如电信产业、能源和公用事业都是大型国企主导,他们对数字化转型的态度是很积极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企业等级式的结构以及对风险的厌恶,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创新,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还有很多中国企业从事的仍然是低利润率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他们的竞争还依然是以劳动力的成本来进行竞争而不是在质量和创新上进行竞争,这类企业的数字化最弱。

最后一个不平衡是在ICT信息通信技术开支方面的不平衡。如果我们把这方面的总开支设为100的话,是分别由硬件和软件服务来组成,其中只有15.6%是用于软件服务的开支,但在英国、美国软件服务方面的开支都是高于60%的,达到了63%、65%,这也是软硬件之间的不平衡。总体的IT开支和投资,2013年美国在ICT方面的总投资达到了1万亿美元,而中国只是它的1/3。

第8篇

关键词:地籍测绘数据入库方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C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土地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对全国的土地利用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也随之启动,相比于1984年的第一次土地调查,此次调查更加全面和系统化,不仅要归纳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以及建筑用地等各类土地的总面积,还要求建立可以反映土地实际情况的包含图形、影像、归属地等在内的信息数据库。如何对地籍测绘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处理,建设完善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成为土地调研人员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一.数据的采集

数据的采集工作是土地调研工作的开始,也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地籍信息系统数据而言,其自身具有两大基本特点:数据信息种类繁多以及图形数据的精度和准度要求较高。以一般的城镇地籍数据为例,其数据信息必须包含土地的面积、地形特点、地质类型、土地归属等一一系列问题,数据信息极其庞大和繁杂,必须仔细进行分类收集,以免出现漏报现象和错误。而采集到的数据是对当地土地资源实际情况的系统全面的反映,必须保证极高的精准度。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要在±5cm,这显然是一个特别高的要求。实际上,提出这样的精准度要求,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为了解决土地之间的归属问题,减少因边界模糊造成的争议,维护土地归属单位的合法权益。

地籍数据信息的采集主要有两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1.传统模拟式外业测土法

传统测法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在对地籍进行测量的基础上,使用解析的方法测定权属界址点坐标,以该点为基础形成地籍图,如果要实现数据入库,还要对原图进行数字化才能实现。其方法较为简便,但工作量巨大,而且误差较多,对测绘仪器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很难达到规定的标准。

2.野外全数字化数据采集法

相比传统方法,属于新兴的测绘手段,一般采用直接测定坐标法,将测距仪器放置在测站上,对界址点上的移动棱镜进行角度和距离测定,使用电脑进行信息记录和计算。相比传统方法,虽然也存在误差,但是其误差较小,可以满足规定的标准,同时工作量大大减小,操作也更加简便,因此,是保证数据精准度的最佳数据采集途径。

二.数据的处理

数据库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相应数据的调查和管理而建立的,其中包含的数据必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直接应用于相关的处理设备,而无需经过转换,这就要求在数据入库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正常使用。就目前来看,数字化地籍测图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测图成为主流,但是,多数数字化测图软件使用的是较低版本的CAD,只有图形文件,无法进行数据信息的转换,其实质仍是纸质图形。少数虽应用了更高版本的CAD软件,但没有考虑其与GIS的数据共享问题,其数据的利用效率仍显低下。

针对传统的模拟图或者图形文件,数据的处理和转换只能采取原图数字化的方法,对原图进行相应的数字信息化处理,之后才能加以利用,但是其精准度的缺失却是难以避免的。

对于使用了编码技术,可以进行信息转换的数字图,可以通过数据的转换进行数据共享,但是由于CAD和GIS的应用数据在格式、内容甚至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转换工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数据格式转换

由于软件功能和操作方面的差异,不同的软件所能处理的数据格式也是不同的,部分数据可以通过通用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是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

2.数据元素转换

CAD软件中的图形元素与GIS软件中的图形元素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相比于GIS图形文件,CAD图形中的数据元素种类更多,相对也更加复杂。要将CAD中的复杂图形转换为CAD中的简单图形,就必须仔细认真地进行考虑和分析,哪些元素需要转换,哪些元素不需要转换,使得转换后的数据元素可以正常使用,同时,还要重视转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失问题。

3.拓扑关系的形成

拓扑关系在CAD软件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实现由CAD向GIS的数据转换时,要对转换后的图形数据进行编辑和处理,建立符合GIS运行环境的几何元素的拓扑关系。

三.数据的入库

通过以上的处理,地籍测绘所得到的数据其实应经可以直接进行入库管理了。但是,为了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后,还要进行最后的质量检测。

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检查,并进行实地对比,确认没有出现遗漏或地形地质方面的错误,确保数据的精准度符合规定标准。

其次,在进行数据的处理时,要首先考虑数据的丢失问题,转换过程中要尽可能认真细致,减少人工原因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同时,还要考虑数据的兼容性问题,确保入库数据有着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实现不同软件之间的共享。

最后,对于整理完毕的数据,要将其导入相应的软件进行应用测试和检查,对于数据中存在的细微错误可以通过软件自动进行处理,也可以发现数据是否存在损坏现象,确保入库数据的实用性。

结语:总而言之,运用计算机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大大减轻土地调研人员的工作负担,可以节省大量工作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精准度,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数据真实有效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为庞大的土地调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使土地调查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英志.地籍测绘中数据入库方案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6,(6):38-40,43.

[2]徐健元,李云岭,李靖龙.德州市德城区地籍调查数据整理入库工作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11,27(5):36-38.

[3]朱光兴,李龙强,湛国毅.地籍空间数据库建设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60.

第9篇

围绕主题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江苏省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产业集聚、技术标准、市场应用、研发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近年来,江苏物联网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将江苏省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基地和应用示范中心,使物联网产业尽快成为支撑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要着力加快重点产业培育。按照物联网产业内在关联度大小,重点培育核心产业,鼓励发展支撑产业,以大规模的应用推广促进相关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等核心领域。着力打造传感器与传感节点、射频识别设备、物联网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变革,重点推进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

江苏省在制定无线电管理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了以上特征,紧贴政府工作重心,联系无线电管理现状,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引导无线产业发展和推进无线技术应用的具体任务。

扶持物联网新兴产业。全力支持“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基地和全省物联网建设,跟踪无线传感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应用研究,组织开展频率需求调研,制定支持物联网发展频率保障政策和储备规划,保障传感网示范项目建设频率;组织制定无线传感器设备发射技术标准规范,积极争取并建立国家级传感网无线电发射设备检测认证实验室,开展相关设备认证服务;参与物联网无线技术实验,推介应用示范项目,鼓励传感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支持无线制造业创新。针对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型发展的要求,协助产业主管部门制定产业优先扶持项目指南,确立一批重点扶持的无线技术项目,设立鼓励高效利用频率资源技术创新基金。通过频率资源保障、无线发射实验优先许可服务以及给予技术研发经费支持等政策,大力支持现代无线通信产业发展。全力支持南京“中国无线谷”、无锡传感网基地和苏州两化融合示范园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利用园区集聚和辐射优势,形成具有无线技术高端研发和生产企业集聚的现代通信产业基地;参与组建产学研用管相结合的无线技术联盟,积极推进宽带移动通信等一批关键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积极探索建立无线产业运行监测体系,开展产业运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三网融合、无线城市和行业智能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带动,增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

促进电信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公众移动通信基础网络建设,在支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和城市宽带无线接入网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中国移动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电信企业参与“无线城市”建设项目,开拓无线服务新领域,开发无线新业务;建成一批无线生活示范体验区(点),大力培育多样化的业务应用,加快利用无线技术改善百姓生活、引领商务活动、带动产业发展、扩展社会服务、完善公用事业、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进程。

开展“三网融合”试点。推进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共享;跟踪地面数字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新技术发展趋势,制定频率保障规划,大力支持全省地面数字电视网建设;大力扶持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支持建设覆盖全省数字移动无线传媒网络平台;鼓励发展手机电视业务,满足人们移动多媒体新视听需要,为文化产业和电信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积极跟踪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支持并参与电力行业开展无线技术支撑智能电网的规划研究和应用建设,重点保障电网负荷遥测遥控网、电力数字微波传输干线网、电厂生产调度通信网和电网远程监控与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用频;发挥无线电技术在加快城乡配电网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采用无线技术为电力行业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网调度、输变电线路状态监测等方面的智能化建设提供支撑。

支撑智能交通发展。大力支持江苏公路、铁路、水上和航空等交通运输和管理智能化建设,完善沿江沿海、沿铁路公路线无线通信网络覆盖。重点支持发展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轨道交通无线通信调度系统、沿江沿海水上安全搜救综合管理系统、航空导航和空中管制系统、交通气象预报系统、城市交通指挥调度和信息系统等建设,全力保障建设用频需要;通过典型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卫星定位导航、无线宽带接入、移动通信技术和RFID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无线技术在构建安全畅通、绿色环保的智能化交通运管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深入园企 把握无线应用现状

2012年5月,调研组一行分别到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南京“中国无线谷”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组认为:江苏省在传感器、集成电路、无线通信、智能控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物联网产业支撑领域基础较好,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南京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已初步形成。

在无锡核心区,传感网创新园、产业园、信息服务园等一批产业聚集载体已基本建成,产业链逐步完善,各类优质资源正在加快汇聚。在物联网应用领域,省内各地围绕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交通物流、智能节能环保、智能电网、智能家居安防等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正在扎实有序向前推进,物联网技术逐步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运营商在工业、交通、农业、环保等领域推出各类物联网运营与服务,有效培育了相关市场应用。

苏州工业园是江苏省“两化融合”重点示范区,通过几年努力,其已拥有“从IC设计、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中游面板模组制造为主、包含上游材料及相关电子材料制造”的产业集群,覆盖了“芯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增值业务及数字内容”等多个领域,并在芯片设计、网络设备等产业链环节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受到了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高度认同。

南京的“中国无线谷”侧重于基础研究,致力于我国无线通信发展顶层设计、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等,旨在建设具有国际顶尖研发水平的创新平台。目前,中国无线谷集聚了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筹)、中国(南京)未来网络产业创新中心等核心创新平台;中国无线谷在中间圈层构建实验室与企业的桥梁,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供强力支撑,目前已打造“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仿真中心”、“无线谷信息中心”、“无线谷电磁兼容中心”和“通信设备检测中心”等近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建立了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通信研发中心等20多个联合研发中心;中国无线谷汇聚了以通信技术为特征的高科技企业集群:目前在集聚了爱立信熊猫、摩托罗拉、伟创力、中兴软创、英华达、华宝、统宝等10多家龙头企业和卡基诺通信、南京信核数据等100多家创新创业企业。

目前,中国无线谷已确定建设三大园区:通信科学园、通信创新园和通信产业园;重点发展六大产业:移动通信设备产业、运营支撑系统产业、物联网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高端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预计到2013年产业规模达到380亿元,初步形成无线通信特色产业集群的集聚。到2015年产业规模力争达到600亿元,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无线通信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无线谷在全国无线通信产业中的地位,把无线谷打造成为世界知名、中国领先的无线通信研发、创新和应用示范中心。

在苏州、无锡、南京三地调研过程中,江苏省无线电管理机构真切感受到无线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物联网应用领域,重点示范工程有序推进,物联网技术逐步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渗透,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市场应用得到了有效培育。

如果说资源集聚、政策扶持、统筹安排、技术研发等政府行为是一种顶层设计,那么无线技术应用可谓底层效益。为此,调研组在全面了解无线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到企业中去,掌握无线技术底层应用的第一手资料。

调研组走访了德尔福电子有限公司、东本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国科数据中心、IP融合通信开放实验室、供电公司和惠山区交巡警大队等各类无线技术应用企业。通过参观企业生产线、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充分掌握了企业发展现状和其在无线技术应用方面所面临的困难。

当前,企业无线技术应用主要包括:230兆专用数据频率、GPRS公众通信系统和OFDM4G接入技术。无线技术主要应用于光纤末端,以解决末端广泛的接入问题。在此前提下,企业的无线技术应用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安全性不高;二是企业规模偏小;三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用合作不够紧密;四是应用规模和层次偏低,难以带动产业快速发展。而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扩大,企业发展需要建立专用通信网,以保证其可靠的安全性。

贴近思考 助推无线应用发展

回顾近年来的无线电管理工作,江苏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在“保障重点工程频率需求”、“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保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然而,无线电工作只是停留在保障层面,如何才能体现“主动”服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管理部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无线电管理机构必须调整工作思路。此次,通过对产业园区、企业的全面调研,江苏省无线电管理机构真正为“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找到了切入点。

调研组分析:全省无线电管理机构下一步应加大力度,紧贴政府工作重点,梳理省内无线技术应用现状,找准服务重点,不等不靠,主动上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推动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做出应有贡献。该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行业无线技术应用引导。以苏州东本公司为例,调研组了解到其燃气智能抄表系统采用470兆技术。在该领域,目前国家尚未统一标准,江苏省也没有制定相关指导标准,企业只能参照上海的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究竟是否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企业不知道,也缺乏专业引导。这令调研组意识到:无线电管理机构应主动了解企业应用情况,结合江苏省频率使用和空间磁场环境,本着“科学利用、安全可靠、经济持久”的原则,为企业发展送政策、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