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7:50
导语:在工程变更风险评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施工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造价管理
一、工程概况和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问题
(一)工程造价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项目定额方面经常会出现项目定额与项目实际施工情况不相符、定额标准不统一以及在对定额项目进行执行的过程中,甲乙两方对定额项目意见不统一,存在分歧等问题,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并且,由于企业造价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有限,其造价管理工作尚停留在简单的识图、算量、套定额、取费、和计算总价的工作方式上,既没有对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也未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导致造价管理工作效率有限。
1、没有对工程设计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工程设计环节也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在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中,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对工程施工前的管理工作不太重视,所以房地产企业在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忽略了对工程设计的管理。比如在该工程的工程设计中,便全权交由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管理,其不仅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施工留下安全隐患。
2、对施工企业施工准备工作监管力度不够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企业通常只是简单的走个形式,并没有细致的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进行检查。更重要的是,施工企业施工准备工作流于形式,而房地产企业也不对施工企业的施工准备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进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性出现材料准备不足,施工设备没有就位以及施工人员不全等问题,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该工程的施工中,就因为施工准备工作不到位,出现一次因为施工设备为进场和一次因为施工材料未准备齐全而延误工程施工的情况。
3、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低下
由于一直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都没有对工程造价管理引起足够重视,工程造价管理方面投入资金不足,管理人员待遇不好,所以导致企业内部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匮乏。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岗位上的管理人员根本就不具备高效的管理能力,专业素质低下,技术水平也达不到要求,胜任不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该工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就能够看出,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工作不称职,敷衍了事,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影响,限制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二、施工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施工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流程
在当前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中,其风险管理工作流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评估,通过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来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并对风险标准和风险值进行排序。第二阶段,有针对性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降低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三阶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决策,并对其决策进行有效实施 [2]。
(二)构建风险评估体系
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应该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其体系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施工项目工程造价风险评估体系
1、社会政治风险
当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变化,比如通货膨胀、利率调动和相关政策变更等都有可能给房地产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一定风险。
2、施工企业风险
当施工企业拖延施工工期,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工程造价上涨等会给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带来风险。
3、决策管理风险
房地产企业自身在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做出错误决策或者是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会形成风险。
4、自然环境风险
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地震、强降雨、暴风等不可测自然因素,也会给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带来风险。
5、工程技术风险
不同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流程,会对工程施工造成一定影响,也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形成风险。
(三)工程设计变更风险
在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工程设计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工程设计变更风险的出现,否则,将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虽然,在整个工程建设成本组成中,工程设计费用仅占成本的1%左右,但是其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非常明显。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其设计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高达75%,而在工程施工技术设计阶段,其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也高达50%。由此可见,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对工程设计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对工程设计管理,其管理目标就是避免工程设计变更,为此,在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该深入工程施工现场,并与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充分接触,在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和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合理设计,确保一次成型,避免后期发生变更。
三、施工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材料采购环节
材料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据比例巨大,因此,对材料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对降低造价管理风险的最佳措施。在该环节,房地产企业应该在参考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材料数量,并通过货比三家购买性价比最高的材料[3]。另外,还应该对材料的保存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易腐蚀和磨损的材料,避免材料损害而增加成本。在该工程中,由于房地产企业对材料环节进行了严格控制,最终节省了至少7.5万元的工程成本。
(二)工程施工环节
在工程施工环节,出了要避免出现延误、错误施工和材料浪费等问题,还应该在基于风险评估体系基础上对工程造价管理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尽可能规避掉风险,或通过预防措施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为此,首先,企业应该聘请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其次,企业应该严格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尤其是针对社会政治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两种不可测风险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损失。在该工程中,该方面做的便很好,几乎未因此而造成损失。
(三)竣工结算环节
在工程竣工结算环节,为了避免出现风险,首先,房地产企业应该对施工前、施工中签订的合同进行详细核对,避免出现细节上的错误,在后期导致额外的签证和变更费用,甚至是工程索赔。其次,工程竣工结算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切实反映实际成本,让经济利益的双方都了解到该工程的造价问题,以避免日后出现纠纷。当前,由于相关法律犯规逐渐完善和双方企业对此越来越重视,在该环节很少出现问题,比如在该工程中,该环节就未出现问题。
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和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最大限度提升的基础保障,而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相关风险。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房地产企业一定要对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引起足够重视,并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饶虹.业主在工程量清单计价下的工程造价风险控制[J].管理论坛,2010 (3).
关键词:商业房地产;建设阶段;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1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1.1风险的概念
现阶段以来,在房地产建设阶段,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或者说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1】 。严格说来,风险是一种综合效应,是关于事件本身的不确定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效应。学术界上有一种经典定义,是将风险用一个函数来表示: R=f(P,C),其中R表示某事件的风险,P表示事件发生可能的概率,而C表示该事件发生所带来的损失或者收益。
虽然风险具有不确定,但它与不确定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而言,风险是可以量化的,其不确定性是可以通过它发生的概率来进行估计,从而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方法来加以控制【2】。
1.2商业地产项目风险的特征
众所周知,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意外情况,从而影响开发项目的利润,房地产项目风险就是指在房地产开发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风险【3】。商业地产项目风险的特征有:①客观性和必然性②阶段性:由于房地产项目寿命周期较长,因此在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状态不一样,从而面临的风险不一样③开发模式的复杂性:商业地产遵循遵循研究城市发展规划、居民消费需求及相关行业发展态势-商业定位-主力店招商-产品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的开发模式,其过程更为复杂,对建设阶段的风险管理要求也应更高。
1.3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
依据现在的文献总结来看,一般将风险管理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估计,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项目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这四个阶段循循渐进进行展开的。详见图1
图1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图
下面我就以建设阶段为例,站在业主方的角度来对某商业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进行分析。
2某商业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风险管理
2.1风险识别
当项目开发阶段的工作完成以后,接下来就到了地产开发建设阶段,所谓的建设阶段通常来讲就是从正式开工到工程竣工的阶段。建设阶段应该是项目整个过程最关键最容易产生矛盾与纠纷,也是最容易产生风险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开发项目设计;采用合适的招标模式,招标选择承包商;选择合理的承包商,拟定合同条款,签订承包合同;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跟踪控制,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得完成,以保障开发商和投资者的利益,如果管理不当或者技术手段不当,则有可能引起工期风险、技术风险、质量风险以及安全风险等。
(1)招标模式风险:一般而言,以大多采用的公开招标为例,对于业主而言,招标工作量大,费用支出多,用于招投标的时间较长,不利于缩短项目的周期,且对中标者可能不太了解,如一选择素质较差的企业,就增加了今后双方协调上的困难。
(2)承包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合同条款不完善,叙述不严密,有漏洞,或者部分条款与法规相抵触,存有“陷阱”,在执行中可能会对业主造成损失的可能。第二类是由于合同条款规定而引起的风险在合同双方间不同分配,即纯合同风险,这里不阐述。
(3)工期风险: 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工期拖延是种常见的情况。而一旦工期发生拖延,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首先可能是市场供求发生了变化,耽误了租售的最佳时间,其次是工期拖延将占用资金,管理成本增加,最终导致投资利润的下降。工期风险发生的原因大多为设计文件的变更,承包商故意拖延工期,不可预见事情的发生。
(4)质量风险:质量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是最为重要的。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设计理念落后,承包商技术水平落后,施工方案、方法选择不当等。
(5)施工安全风险:施工安全风险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现场条件(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操作不当),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风险,材料设备等因素。发生安全风险,必然会使得工期延误。
2.2 风险分析与估计
在商业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项目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于风险识别出来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质量风险评估、进度风险评估、项目成本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针对于每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现行下都有相应的数学分析方法加以分析。比如质量风险评估(针对于施工阶段而言),在量化的数据中,可以采用模糊事件树方法、FMEA、以及物元综合评价方法,PRA等。在进度风险评估中,现在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图或者横道图进度计划表。如以CPM为基础,求出关键线路,用PERT来评审关键线路上工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如果发生工期延误的情况,首先找出关键线路上影响工期顺延的因素,然后加以解决。在施工成本风险评估中,可以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基于Possion分布的现场变更成本风险评估模型【4】。在安全风险中,由于企业大多数对风险进行了转移,即通过全部或者部分购买工程保险,所以在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时,可以通过查看企业办理的保险范围和相应的保险费率来进行。
2.3 风险应对
在建设阶段主要面临的风险有: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因此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应对策略如下:
(1)严格处理好工期方面的风险:为了避免产生工期拖延的情况,项目管理者应时刻跟利益关系人保持沟通,随时向他们反馈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处理沟通过程出现的问题(如设计出现变更),保持良好的合作;要对承包企业加强督促力度,严格监督施工企业是否按照计划施工、是否有拖沓的迹象,督促承包企业应该保证充足的资金和材料以确保工期,督促承包企业加强对非关键线路上的工序的同时施工以确保工期等。
(2)严格处理好质量方面的风险:由于项目的施工是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所以在质量方面分风险处理上应采取两方面的考虑。①施工图纸的设计阶段,在设计单位提供设计的图纸时,项目的管理者应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将整理好的评估结果交由施工图纸审查部门进行审核,在审核合格后应该组织进行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设计交底;最后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等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了解,发现不合理的情况应交由设计院处理(图纸会审);在图纸会审结束后相关单位就可以熟悉图纸的内涵,掌握工程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从而施工前的问题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②工程施工阶段,在施工图纸得到肯定后,管理者对于工程的质量应该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控,应该安排人员对施工现场(包括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的监察)进行监督,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进场检查;对于已经完成的工序要使用科学公正的方法进行检测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对于各个阶段风险识别的结果应采取事前控制,对于级别高的风险因素应随时跟踪,做好应急计划;做好现场建设日志等。
(3)严格处理好安全方面的风险:向开发建设各方人员灌输安全意识,对相关人员进行三级培训教育,专业工种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等。
3 结论
本文探讨了商业地产建设阶段的风险管理,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逐步深入地对建设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它的评估和应对作出了阐述。对目前国内正在开发建设的商业地产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但是我们知道,房地产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从某个阶段来论证其风险管理是不够的,有关于如何实现商业地产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及基于DSS来实现商业地产风险管理的集成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J S Rosenbloom. A Case Study in Risk Management[M]. Prentice Hall, 1972
[2] Gaylon.E.Greer,Phillip T.Kolbe,Investment analysis for real estate decisions,[M].Dearborn Real Estate Education.1981
[3]RogerP.Sindt,Real Estate Investment,[M].South-Western Pub.1997
关键词: 风险导向;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模式
Abstract: the five years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large investment project put forward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rack audit. At present the national audit authority according to the plan, most of them have carried out the major investment projects or major matters of track audit work, part of the local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as an exploratory work, track audi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not perfect, the audit process is larger risk.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isk-oriented audit construction project track audit mod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isk-oriented audi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eas the role of the track audit, to reduce the audit risk, improve the auditing quality, ensure the audi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urpose.
Keywords: risk orien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Track audit; mod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审计风险的存在也就不可避免。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当今世界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其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在于是否把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因此,如何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更好地防范跟踪审计风险,是目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含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以建设项目为审计对象的跟踪审计。审计过程中将审计对象(项目)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与其他类型的审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财务报表审计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的风险评估数学模型,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评估中的运用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但就审计机关而言,跟踪审计仍然是审计机关的一种审计监督行为,传统的审计风险的定义至少提供了基本的对于跟踪审计风险的探讨和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可以表述为: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发表了与事实不相符的审计意见或审计结论,造成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承担相关责任和声誉损害的可能性。
二、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也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它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作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事项的潜在风险作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审计事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审计系统中大胆引用战略理论与系统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这种全新模式要求独立审计师从更开阔的视角发现与报告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谢荣、吴建友,2004)。随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尤显突出,因此推行科学而高效的审计方法势在必行。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1.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模式运用于跟踪审计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预先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期望风险水平,以此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在各个审计阶段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来评价各阶段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事项置于大的经济环境之中,从建设项目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内控制度、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分析评估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自身的风险评价中去,通过审计程序把自身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2.风险导向审计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审计担负着监管与服务的共同职能,只有不断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促使审计人员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思考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动态地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能够适应这一需求。
3.风险导向审计可以降低跟踪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审计风险的评估贯穿于审计这个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高低不同的审计领域,对一些风险大的环节多投入一些,而对于风险较小的环节缩减审计资源。通过风险评估分析,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效收集审计证据,从整体上降低审计成本、保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从立项开始,历经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概算批复、招投标、施工、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是对建设项目详细的、具体的全面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建设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舞弊可能性大、风险高的特点,在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判断关键点和控制薄弱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审计。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审计模式,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障碍,又能全面控制风险点,进一步确保审计质量。
1.跟踪审计点的确定形式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慎重确定高风险点,也可以说是审计跟踪点,是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第一种形式是重要的隐蔽工程。隐蔽工程是跟踪审计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某些重要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及施工安全有较大影响,而这些工程事后审计难度较大或无法进行审计取证,如大型土方换填、涂装防腐、特殊施工工艺、大型机械进出场等,因此应把其施工过程作为必须审计的内容,而且应将审计跟踪点进行细化,如公路建设项目中的路堤填方段的原地面标高可作为路堤填方工程的审计跟踪点。
第二种形式是重要施工管理活动。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明确需要审计参加的施工管理活动。设置这类审计跟踪点的目的是便于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并在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程序的情况下,对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审计,使审计工作更有主动性。此类审计跟踪点主要包括单位工程以上的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图纸会审、现场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审查、工程建设例会、主要材料和设备的进场检验、材料试验的取样、工程款的拨付情况等,通过对上述跟踪点的控制,从而使跟踪审计人员能迅速了解建设项目的动态变化,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第三种形式是专门为跟踪审计设定的独立于施工管理活动的程序。它设定于工程施工的连续两道工序之间,即在某项工序完成,各项检验、验收手续已经履行,下道工序开始之前。此类审计跟踪点设定后,不经审计确认一般不得逾越。设置此类跟踪点的主要目的是对建设管理、监理等工程建设有关各方的职能发挥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抽查审计,同时也可解决一些事后审计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如在基础工程完成后,主体工程实施前,审计人员可以审查基础工程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施工单位有无自检,监理工程师有无按设计图纸和有关标准、规范进行验收,有无签字盖章等。
2.跟踪审计模式选择
跟踪审计的模式就是在进行跟踪审计时,根据被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审计机关应采用何种模式组织审计资源,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审计实施。在实施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时,可采用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1)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是选择工程建设活动的适当时段跟踪介入的一种审计模式。在当前跟踪审计的实践中,这种模式大多是把建设工程开工建设点作为介入点,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若能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规模选好介入时间,就能抓住审计对象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否则就可能影响审计质量。
(2)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是选择重点环节实时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采用这种方法,审计机关事先要充分了解、分析审计对象的全貌,找出可能出问题和应该关注的环节作为重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一般情况下,应将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变更工程作为重点。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能将建设项目中审计所关注的所有重点环节纳入跟踪审计的对象,从而达到跟踪审计的目的,但由于这种审计过程有间断性,需要缜密的事前规划和组织,事中配合和协调,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从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对于不同的审计对象,使用的模式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由审计机关根据项目特点和自身力量,安排每年几次或每季度一次的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对一些投资规模较小、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重点控制环节,如招投标阶段、重大设计变更、重点隐蔽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进行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
3.审计整改意见的表达形式
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必须就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审计意见和决定,以增加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同时尽量避免施工进度受到审计工作的影响。根据跟踪审计的特点,发表审计意见和做出决定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口头、审计底稿与审计整改意见书、正式审计公文。对一般性问题,发现后有关单位立即主动整改的,以及对施工进度安排、施工组织等方面的意见,审计人员可用口头的形式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表审计意见,并视其重要程度在事后补做审计记录;对因质量问题需要停工、返工和对施工方案及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措施等存在异议,或需要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且经初步交换意见与有关部门达成一致的,可用审计底稿和审计整改意见书的形式提出审计意见;对发现重大、有倾向性或经多次提出屡禁不止的问题,以及发现的设计方案存在缺陷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出具正式审计文书,包括审计建议函、审计决定等,同时要求被审计单位反馈整改意见。对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整改意见书应及时登记台帐,做到管理规范。
三、实行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跟踪审计模式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一)加强宣传,正确认识风险导向跟踪审计
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的宏观环境下,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预防和遏制工程建设过程中腐败行为,避免“竖一幢楼、倒一批人”的现象重现,各级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审计身上,希望通过审计的全程把关来预防这些问题。建设单位、其他管理部门也都对审计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这些都可以理解。投资审计应该通过创新和挖潜,在职责范围内为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努力把好关、站好岗。但是,审计机关也应该做好宣传、搞好沟通,消除地方领导和其他单位(部门)对审计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强调审计的局限性以及审计与其他部门职责的区别,促使投资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协同规范投资市场。
(二)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经营战略的能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都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根据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和职业行为守则的要求,在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从而有效防范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和审计人员的自身风险。审计机关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确定跟踪审计的数量,强化跟踪审计的管理,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要在实践中不断规范跟踪审计的操作,加强对跟踪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使跟踪审计在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以全面评估工程风险为基础,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风险点入手,对风险高的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加大审计力度,宏观把握审计重点,既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又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期增高的期望值。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前提,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各种隐藏风险化解于前期阶段,为最终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审计研究,2004年第4期。
〔2〕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3〕贾新宇.浅议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11期。
〔4〕时现,朱恒金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相关思考[J],审计月刊,2006年第2 期。
〔5〕叶茂中.国家建设项目投资跟踪审计[J],财经研究,2006年7月。
〔6〕孔凡勤.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应用经济研究导刊[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8期 总37期。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在众多的交通工程中隧道特别是高危险隧道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隧道施工向来是交通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控制隧道施工风险和如何有效的组织施工是所有施工单位一直思考和忧虑的问题。因此,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做好安全管理,对于减少损失、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施工人员事故具有积极意义。
1、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贯穿于铁路隧道施工全过程,必须加强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分阶段进行风险监控和管理,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1)要有专门的公司对隧道的风险评估全面负责,公司工程部负责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管理办法,督导施工单位开展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2)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工程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中有关施工阶段风险评估的相关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设计阶段的评估结果,在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设计确定的风险源、风险等级,对工程措施、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3)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制订并实施风险防范措施
2、强化施工组织的安全设计
2.1施工安全设计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的“施工安全设计”、施工阶段超前地质预报和风险评估意见,细化工程措施,必要时进行专题研究进行分析论证。尤其是对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隧道,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相应安全保证措施,编制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2.2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和实施
(1)长度1000m及以下的一般地质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2)长度1000m以上隧道和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埋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须经施工单位集团公司审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报工程部审批;(3)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如需调整,一般隧道经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研究后报公司工程部批准;重点隧道重大施工方案调整须报铁道部批准。
2.3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由于目前勘察手段、时间、费用以及判释水平等因素限制,在勘察设计阶段尚不能完全准确地探明隧道所穿越的地层及洞身周边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存在的对隧道施工安全有很大威胁的岩溶、断层、富水裂隙、暗河等也不能准确判释和提示,因此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1)勘察设计单位负责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指导施工单位实施方案,依据超前预报成果修正设计。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要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级、预报方法、预报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提出仪器配置和操作要求、信息判释、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编制等技术要求。
(2)施工单位按照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实施细则并实施,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真实性负责。应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预报方案和实施细则实施。
(3)监理单位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现场地质、物探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及能力,设备类型及数量,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和数据采集情况;进行相关协调工作。
3、合理的开挖方案
开挖方案应认真执行设计方案。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掌子面实际地质情况需更改设计开挖方案的,按设计变更处理。开挖方案常见方法有:全断面法、台阶法、交叉中隔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
3.1全断面法
隧道工程中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是将全部设计断面一次开挖成型,再修筑衬砌,一般可适用于Ⅴ~Ⅵ类围岩,因开挖作业面大,钻爆效率高可采用凿岩台车和高效运装机。
3.2交叉中隔壁法
交叉中隔壁法是将大断面隧道分部分块开挖,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和二部并分别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和二部并分别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最后分别开挖隧道左右两块底部,形成隧道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网状封闭稳定支护形式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Ⅴ~Ⅵ级围岩,也可用于浅埋隧道施工。
3.3台阶法
台阶法分为两台阶法和三台阶法施工,其中两台阶一般适用于Ⅲ级围岩施工。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在三个台阶上分七个工作面,以前后七个不同位置相互错开同时开挖,然后分部及时支护,形成支护整体。缩小作业循环时间,逐步向纵深推进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黄土地区隧道施工,也可用于其它Ⅲ~Ⅳ级围岩地段。
3.4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是采用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然后再开挖中部剩余土体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在Ⅴ~Ⅵ级围岩,大断面和超大断面铁路隧道工程,也可用于浅埋隧道施工。此方法成本较高、进度较慢。采用该法开挖时,双侧壁导坑超前的距离相等或不等。为了稳定工作面,经常和超前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配合使用。
4、加强施工安全培训和管理
4.1加强施工安全培训
隧道开挖、喷锚支护、防水板安装、衬砌等工序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检查培训情况并负责公司报告。
4.2其他安全事项管理
(1)洞口洞内相关安全设施:通风防尘、供风供水供电、照明等一般设施和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地段所需专门的检测、防范设施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并满足作业实际需要。设施配置齐全、经鉴定性能完好方可进行隧道施工。
(2)加强火工品管理:建立火工品采购、保管、领用、监控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火工品管理必须专人专项负责。
(3)突发事件处理:隧道施工要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演,提高隧道施工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要配齐应急所需的人员、物资、设备。
关键词:火电;施工企业;物资;零库存
一、火电施工企 业的物资零库存管理内涵
物资零库存,即库存数量为零。显然零库存可以不积压资金,也可以不必支付库存占用资金应付利息,且不需要库存保管人员,与库存有关的业务手续都可以取消,容易采用新材料、更换新产品,不需要保管场地和设备等。同时,连库存管理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也被清除了。这便是完全理想意义上的零库存管理。
火电施工企业与固定的生产企业有所不同,其所涉及的主要是用于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装置性材料、设备和非标准加工件、消耗性材料等。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特别是对于大型火力发电厂建设工程来说,其物资供应的系统性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其必须在物资供应方面有高度的保障体系。
当然,在火电工程建设中,火电施工企业的零库存管理应该是相对的“零库存”,是动态“零库存”。鉴于火电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特有的时间进度要求,且工程建设物资往往品名种类繁多,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物资部门既要顺应“零库存”管理的需要,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下买方市场的良好条件,想尽办法来压低库存,减少库存积压以节约成本,同时盘活企业资金;又要根据工程特点,综合考虑工程质量、进度和工程经济效益等多项指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适当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动态“零库存”,以保证火电工程建设物资的正常供应。这应该是火电施工企业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在新形势下铸就 一个现代企业的基本条件。
二、当前火电施工企业实施物资零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要与不要库存的两难选择。对于火电施工企业来说,完全不要库存,实施绝对的零库存,即所有的物资库存为零。由于火电工程物资所特有的系统性要求,往往就会因短缺而导致工程进度受阻,产生重大经济损失;而若各种物资均保持充沛的库存,则显然经济性较差,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必然的选择是部分或大部分地实施零库存管理,那么,哪些物资要实施零库存管理呢?未实施零库存管理的物资应如何进行管理呢?这是摆 在火 电施工企业面前一个首要问题。
2、物资供应计划问题。火电施工企业要实施即时供应,以实现物资零库存管理,物资供应计划的准确性是最终能否成功的基础。而物资供应计划往往脱离生产实际,撇开工程设计变更或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因物资供应计划不完善而造成的供应问题层出不穷,这是又一个需要火电施工企业下大力气去解决的重要问题。
3、采购组织的能力与效率问题。一般地说,火电施工企业往往在各个项目工程点就地设置专门的采购组织,但由于缺少系统的培训,加上对市场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某些物资或供应商的供应风险认识不清,其工作能力与实际效益往往达不到要求。因此纵然有了精确的物资供应计划这一条件,也仍达不到零库存管理的目标。这是实现零库存管理,完成即时供应的又一重要障碍。
4、与供应厂商的关系问题。从本质上说,实现零库存管理也就是将火电施工企业的物资库存压力进 一步传递给“上游”供应厂商,可见对供应厂商的评价与选择以及与供应厂商构筑的供应关系十分重要。然而,火电施工企业在物资供应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所谓供应商逃逸和供应商衰竭等情况,都对其实施即时供应为害非浅,甚至引发重大的供应危机,导致企业无法正常实施工程建设而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三、对火电施工企业实施物资零库存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物资供应计划的管理。在这里我们引人物料需求计划(Mated习5Requiremen tPI~g,简称MR p)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若火电施工企业能够在短期内领悟并贯彻MRP,使得物资供应计划的准确性得到保障,那么物资零库存管理的实施也就有了扎实的基础。MRP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物料计划与库存控制相结合的系统管理方法,已为美国、日本以及西欧的众多先进企业所广为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运行步骤主要如下:
(1)正确编制可靠的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
(2)正确编制产品(工程 )结构图和各种物料的用料明细表;
(3)正确掌握各处物料市场供求情况;
(4)正确规定各种物料的采购交货日期,及订货周期和订货批量;
(5)运用MR卫进行逻辑运算,确定各种物料的总需要量和实际需要量;
(6)及时发出采购通知。
当然,在实际运用MRP系统时,必须搞好基础工作,确保数据资料的准确性;而对于火电施工企业来说,必备的人才和必要的培训也是顺利实施MRP的有效保障。
2、供应市场研究与风险评估。采购组织的能力与效率问题,集中体现在对物资供应市场的研究和物资供应风险的评估两个方面。火电施工企业在对物资实施零库存管理过程中,采购组织必须对物资市场高度洞悉,对物资供求关系了如指掌;同时,对一些物资和供应商的供应风险要有恰当的评估,既要防止因为风险而在零库存管理方面停步不前的做法,又要防止忽视和歪曲供应风险而采取的盲目、冒进的做法。在这两个方面,企业的主要对策是:
(1)引进专业人才,加强骨干培训,提高采购组织的基本素质。
(2)认识不同物资的市场结构,分清其市场状态(市场结构可划分为完全竞 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针对不同的市场状态,决定物资采购策略和方法。
(3)对采购物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就可以针对不同物资确立不同的采购策略。
(4)供应市场风险评估,包括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和对物资的供应风险评估。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重点就是要注意改进提高“重点商业型供应商”,对物资进行供应风险评估主要集中在:高价值物资、紧俏物资、有限制条件的物资、特殊物资等。通过风险评估,要概括出各相关物资与供应商的风险状态,提出防止风险的相应措施、责任者和完成时间等。特别是对经风险评估认定不适于实行零库存管理的,为规避供应风险,应考虑适最的库存管理方案。
【关键词】电网运行;重要客户;安全;风险管控
1 电网风险管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电网日益发展,基建、技改、计划检修等设备停电造成电网运行方式薄弱,供电安全风险增加。尤其电网运行风险管控方面没有标准的制度,没有规范的流程,各部门对电网运行风险防范措施有限。造成电网风险协同管控能力严重不足。为了加强重要电力客户供电安全,防止电网事故引发的重要电力客户次生事故发生,建立一套电网风险评估、预警、管控全过程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地区电网风险协同管控的需求日益迫切。
2 电网风险管控流程机制
为了强化电网运行风险管控,结合马鞍山电网的实际,制定了《马鞍山电网运行风险评估及管控规定》、《马鞍山电网重要电力客户调度运行管理制度》,规范做好风险识别、风险分级、风险监视、风险控制工作。以标准化、流程化管理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建立了一套电网运行风险分析评估、预警、管控的闭环管理机制[2],对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电网运行风险协同管控实施标准流程化管理,实施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
2.1 风险分析评估
公司调度部门根据年度电网现状开展风险分析,提前掌握可能的电网风险,形成年度电网风险分析报告。利用年度电网风险分析报告,结合月度停电计划编制工作,分析次月度电网设备计划停电可能带来的电网运行风险,梳理可能达到地区电网三级及以上风险的项目,然后结合电网周停电安排、检修工作申请票批复,滚动开展周(日)电网运行风险评估,修正月度风险评估结果,准确评定电网运行风险等级。
2.2 风险预警
公司调度部门月底前在公司月度生产会通报下月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报告,并按要求向安质部、运检部、营销部行文报备,每周三前下周地区电网一至三级运行风险。计划检修方式造成地区电网三级及以上风险状态的,地调在检修申请单批复前向重要电力客户下达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通知单并取得回执;涉及县级电网运行风险的,由各县调下达重要电力客户运行风险预警通知单;对于省调涉及地区电网运行风险的,地调及时跟踪应对并制定风险预警单明确防控措施。
2.3 风险管控措施实施
公司安监部门每周五前组织制定地区(包括县级)电网下周运行风险管控措施,并在公司内网网站“电网运行风险预警”栏公告。各相关部门每周五在公司周生产会上签收下周预警通知单,并组织相关单位落实预警通知单措施要求,在下周一调度早会上汇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实现电网运行风险预警和防控的闭环管理。若设备计划停电检修使高危及重要用户、铁路牵引站等供电可靠性降低,由营销部门在停电检修前提前告知,取得用户书面回执后才开展停电检修工作。
3 案例分析
今年五月份,公司成功应对一起地区电网一级风险,安徽主网三级电网风险管控工作,是实施地区电网风险协同管控策略的成功实践。
3.1 停电背景及风险概述
220千伏当长4831、当荷4832及当阳4837、4838线路(即马鞍山南部电网)均接入500千伏当涂变220千伏A段母线;220千伏当采4833、4834,当苏4835、4836线路(即马鞍山西北部电网)均接入500千伏当涂变220千伏B段母线(见图1)。为消除马鞍山西北部电网在当涂变220千伏母线检修方式下运行风险,计划安排5月中下旬,220kV当采4833、当阳4838线当涂变侧线路交叉互换,工期10天。本次停电220kV当采4833/4834线、当阳4837/4838线四线同停,马鞍山西北部电网仅靠同塔双回220kV当苏4835/4836线与系统联络,在N-2故障下马鞍山西北部电网将与系统解列(见图2),为地区电网一级风险,安徽主网三级电网风险[3]。
3.2 风险协同管控策略实施
3.2.1 调度部门依据年度、月度、周检修计划结合电网运行方式年度电网检修方式可行性分析报告、月度风险辨识定级,并根据周停电计划同步下周电网风险预警和高危客户通知单。
3.2.2 公司安监部制定保电总体方案,运检部、调控中心、营销部、物资中心及相关县公司制定保电方案,公司办公室负责舆情应对及宣传报道方案。运维部组织变电输电专业对相关线路及变电站开展特巡,通过恢复220kV站点有人值守、输变电设备专项红外测温特巡、全线流动巡视重点区段专人蹲守等方法确保保电方案的有效实施;调控中心开展桌面推演落实电网事故处理预案,调度监控加强相关变电站信号盯守特巡,经事故稳定计算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并严格断面潮流监视控制。
3.2.3 公司安监部积极联系政府部门进行风险报备,同时营销部门统一对外高危客户风险及时间变更告知并取得回执。本次换仓改造工程因塔材到货及天气原因造成计划时间一再改变,调度部门针对计划变更相应电网风险改期及顺延,三次均向公司相关部门及所有相关用户风险预警并取得用户回执。工作结束后由调控中心通知相关单位解除风险预警,完成风险闭环管理。
4 结束语
马鞍山公司通过建立电网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并从预警的形式、内容及管理进行规范,有效的促进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降低电网在非正常方式下的运行风险,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关口前移,强化了电网运行的风险管控,更好的实现电网安全运行全过程可控、能控、在控。从而建立了以科学防范为导向,流程管理为手段,全过程闭环监管为支撑的全面覆盖、全程管控、高效协同的调控运行风险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马鞍山市经信委关于对马鞍山地区电力重要用户进行备案的批复[Z].马经信资源〔2015〕11号.
隧道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是对设计文件中同深度比选的多个方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视风险等级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若风险等级极高时,应对初步设计方案重新论证。公路隧道一般采用钻爆法施工,钻爆法隧道安全风险事件主要有洞口失稳、塌方、突水涌泥、岩爆、结构风险、营运安全、环境保护等,每个风险事件由若干个导致事件发生的风险源组成,如造成洞口失稳风险事件的风险源有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进洞方案设计、施工因素等。结合文献要求及并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公路隧道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2集对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
2.1集对分析理论简介集对分析(setpairanalysis,SPA)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能有效地分析和处理不精确、不一致、不完整等各种不确定性。其核心思想是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信息构成的,特点是对问题的不确定性“客观承认、系统描述、定量刻画、具体分析”。SPA的基础是集对,关健是联系度。所谓集对,是由一定联系的两个集合所组成的对子。给定2个集合A和B,并设这2个集合组成集对H=(A,B),在具体问题背景W下对集对H的特性展开分析,并用联系度表示,即:jNPiNFNS(1)式中:μ为集合A和B的联系度;N为集对H特性的个数;S为2个集合A和B所共同具用特性的个数;P为2个集合相对立特性的个数;F为2个集合既不相互对立,又不共同具有特性的个数,F=N-P-S。若令NSa,NFb,NPc,则式(1)可简写为:abicj(2)式中:μ为联系度;a、b、c分别为集合A和B的同一度、差异度和对立度;abc1。从式(2)可知,联系度从2个集合的同一性、差异性和对立性3个方面来确定系统确定关系和不确定关系以及两种关系的相互作用,能更为全面地刻画事物的特征与提高信息的利用率,而且能统一处理模糊、随机和信息不完全导致的各种不确定性。
2.2不确定AHP法的评估指标权重区间计算不确定AHP法在比较判断矩阵时用区间标度来表示每2个比较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区间标度仍然采用基于1~9比例标度法。显然,采用区间标度可较好地反映专家对评估指标主观判断的不确定性,也符合专家的思维习惯。因此,笔者引入该方法来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区间。
1)确定单个专家的评价指标比较区间数
设某一子指标体系,其评价指标有n个,它构成的集合为nU,12,邀请L位专家基于1~9比例标度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采用区间数表示相互间重要程度,设第k位(k=1,2,L)专家给出的评价指标i与j之间的比较区间数为:kijkijkijAa,b~(3)其中,kija和kijb为该区间的下限和上限值
2)专家权重的确定
由于专家工作经验、学术背景及对所评估项目的了解程度不同,专家的权重也不尽一样。专家自身的权重主要考虑职称、从事隧道工程时间、对工程风险理论及方法的熟悉程度及对本隧道工程了解程度而综合确定,由于职称、从事隧道工程时间等几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相近,可以认为各指标权重是相同的,将各位专家实际情况对应的分指标相对权值相加,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则可得专家自身的权重,记为k。
3)构造不确定区间数判断矩阵
L位专家确定的评价指标权重区间综合在一起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区间的矩阵为:kijLkijkaa1(4)kijLkijkbb1(5)因此,可得到不确定区间数判断矩阵:111,11,111,1,11,1,,~1122221212121211,abab,ababababAnnnnnnnn(6)
2.3基于SPA的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式(12)给出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区间,由于0,1~jw,权重区间jw~把区间0,1分成了j0,w、jjw,w、w,1j3部分,这3部分的意义分别表示:“确定能够达到的程度”、“不能确定是否达到的程度”和“确定不能达到的程度”。引入SPA,将“确定能够达到的程度”、“不能确定是否达到的程度”和“确定不能达到的程度”分别看成“同一性”、“差异性”、“对立性”,从同、异、反3个角度描述评价指标权重的区间值。因此,权重区间jw~与区间0,1组成集对后的联系度表达式可表示为:abicjjjjj(13)其中:jjaw,jjjbww,jjc1w,这里i,j为差异度和对立度系数,仅起标记作用。分别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两部分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大小[12]。确定性区间的相对权重为:nkkkjjjacacp111(14)不确定性区间的相对权重为:nkkjjbbq111(15)根据式(14)和式(15),得出风险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计算公式,即:nkjjjjjpqpqw1(16)通过式(16)计算,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两个方面来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3工程实例分析
3.1工程概况岐山隧道左洞长8036m、右洞长8040m,左右洞平均长8038m,属于特长隧道。隧道洞身岩层主要以侏罗纪南园组凝灰熔岩为主,洞身见辉绿岩脉体侵入,属较硬-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对隧道洞身围岩的稳定较有利,洞身围岩级别一般为Ⅴ~Ⅱ级。隧道进出洞口处地形均较陡,斜坡上覆土层主要为残坡积层、强风化岩层,垂向厚度一般较大,散体结构,湿水易软化,拱部、侧壁稳定性很差,易产生坍塌,成洞条件差。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强-中风化层、构造裂隙中的孔隙潜水及下部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标高高于路面设计高程,隧道单洞最大总涌水量约12423.2m3/d,正常涌水量约8395.5m3/d,岩层富水性中等。
3.2风险事件与风险源辨识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及结合文献的相关规定,采用专家调查法和检查表法进行风险事件与风险源分辨识。
3.3专家权重的确定邀请5位隧道方面的专家对本隧道进行风险评估,专家权重在表3对应的相对权值基础上,考虑每位专家实际情况确定对应的权值,然后求和并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位专家实际权重0.221,0.209,0.186,0.209,0.175k,
3.4单一风险事件评估以洞口失稳风险事件为例,说明其具体过程。
3.4.1洞口失稳风险事件各风险源权重的确定
1)构造比较区间数
5位专家对“洞口失稳U1”所对应的第2层指标“地质条件U11”、“地形地貌U12”、“进洞方案设计U13”、“施工因素U14”进行比较,构造的比较区间数为:[1/9,1/7][1/7,1/5][1/4,1/3]11[1/5,1/3][1/3,1]11[3,4][1/3,1]11[1,3][5,7]11[1,3][3,5][7,9]~1Aij[1/8,1/7][1/6,1/5][1/4,1/3]11[1/5,1/3][1/3,1]11[3,4][1/2,1]11[1,3][5,6]11[1,2][3,5][7,8]~2Aij[1/8,1/7][1/6,1/5][1/5,1/3]11[1/4,1/3][1/3,1]11[3,5][1/2,1]11[1,3][5,6]11[1,2][3,4][7,8]~3Aij[1/8,1/7][1/7,1/5][1/4,1/3]11[1/5,1/3][1/3,1]11[3,4][1/3,1]11[1,3][5,7]11[1,3][3,5][7,8]~4Aij[1/9,1/7][1/6,1/5][1/4,1/3]11[1/4,1/3][1/3,1]11[3,4][1/2,1]11[1,3][5,6]11[1,2][3,4][7,9]~5Aij
2)构造不确定区间数判断矩阵
根据公式(4)和式(5)得到考虑专家权重0.221,0.209,0.186,0.209,0.175k后的评价指标之间的不确定区间数判断矩阵:[0.1195,0.1429][0.1564,0.2000][0.2407,0.3333]1.00001.0000[0.2181,0.3333][0.3333,1.0000]1.00001.0000[3.0000,4.1860][0.4283,1.0000]1.00001.0000[1.0000,3.0000][5.0000,6.4300]1.00001.0000[1.0000,2.4300][3.0000.4.6390][7.0000,8.3960]~A
3)评估指标权重区间的计算
利用式(7)~式(11)得到评价指标“地质条件U11”、“地形地貌U12”、“进洞方案设计U13”、“施工因素U14”的权重区间:0.4335,0.5763,0.2404,0.3823,0.1396,0.2145,0.0472,0.0579~w4)通过SPA将评价指标的区间权重转化为精确值,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将各评价指标权重区间w~分别与区间0,1组成集对,然后根据式(13)将权重区间分别转化为联系度:0.43350.1428i0.4237j1;0.24040.1419i0.6177j2;0.13960.0749i0.7855j3;0.04720.0107i0.9421j4根据式(14)、式(15)分别计算评价指标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区间的权重值,并进行归一化为:0.4828,0.2977,0.1693,0.0502jp0.2362,0.2364,0.2549,0.2726jq按照式(16)将确定性区间权重与不确定性区间权重组合在一起,求得“地质条件U11”、“地形地貌U12”、“进洞方案设计U13”、“施工因素U14”的综合权重为w0.4726,0.2918,0.1789,0.0567。
3.4.2洞口失稳风险事件评估结果分析请5位专家分别根据文献[8]的风险发生概率等级标准、风险损失等级标准、风险等级标准,结合隧道的实际情况,评估隧道洞口失稳风险事件各风险源的风险等级,综合专家的评估结果得出各风险源的风险等级。最后根据各风险源的风险等级与对应的权重计算风险事件的综合分值为2.4726,得出洞口失稳风险为Ⅱ级偏上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岐山隧道各风险事件的风险情况。其中,各2级指标(风险源)权重的具体计算可根据上述公式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完成。由于篇幅的限制,2级指标权重的计算及风险评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本工程各风险事件评估结果。岐山隧道风险事件评估结果Table6AssessmentresultsofriskeventsofQishantunnel风险事件风险事件评估结果风险事件风险事件评估结果综合分值等级综合分值等级洞口失稳2.4726Ⅱ级偏上结构风险2.032Ⅱ级偏上塌方2.482Ⅱ级偏上营运安全1.832Ⅱ级偏下突水涌泥2.212Ⅱ级偏上环境保护1.212Ⅰ级偏上岩爆1.123Ⅰ级偏上。
3.5隧道总体风险评估首先,请5位专家分别用传统的AHP法确定7个风险事件的权重,结果为“0.21630.21320.15440.09210.10930.11240.10230.22110.21620.15140.08160.11550.10360.11060.18250.23320.14840.09330.12320.11830.10110.17210.25620.14780.08240.12210.11730.10210.16290.25510.14910.09400.11950.11690.1025~uw其次,将上述专家确定的各风险事件权重值分别乘以专家权重值0.221,0.209,0.186,0.209,0.175k并相加,则得风险事件的最终权重:w0.1900,0.2358,0.150,10.0885,0.118,10.1137,0.1038u最后,将风险事件的最终权重值乘以表6对应的风险事件综合分值并相加,进而得到隧道总体风险分值2.0605,风险等级为Ⅱ级。通过对岐山隧道初步设计阶段风险等级的评价,该隧道不存在“IV级、极高”等级的风险,洞口失稳、塌方、突水涌泥、结构风险、营运安全的风险等级为“II级、中度”,岩爆和环境保护的风险等级为“Ⅰ级、低度”。综合考虑各风险事件,岐山隧道初步设计阶段风险等级为“II级、中度”。根据风险接受准则可知,风险水平有条件接受,工程就进一步实施预防措施以提升安全性的必要。
1)进出口的洞口失稳及塌方风险较大,在下阶段施工图设计中予以重视;
2)衬砌结构的合理性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进行检验,因此,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应重点考虑对应的风险点进行监测,如对浅埋偏压段落、全断面注浆堵水段落衬砌结构内力进行监测,及时反馈,进行变更设计;
3)隧道工程强调动态设计,针对地勘资料不足或不准确的情况,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变更设计,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
4结论
1)不确定AHP法在比较判断矩阵时用区间标度来表示每2个比较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可较好地反映专家对评估指标主观判断的不确定性,也符合专家的思维习惯。
2)导致隧道公路隧道发生风险事件的各项风险因素具有复杂性、模糊性、随机性的特点,专家对这些信息了解程度不确定,用不确定AHP法构造不确定区间数判断矩阵,考虑专家权重后得到评估指标的权重区间,既符合工程实际,又具有可靠性。
3)不确定AHP法给出的指标权重为区间数,使用并不方便,需要将区间权重转化为精确权重。评价指标的权重区间在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区间,引入SPA理论,计算评价指标的确定性区间的相对权重与不确定性区间的相对相重,并综合得到评价指标的精确权重,充分体现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风险管理,评估,工程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09-02
工程项目周期长,耗资大,经常存在多种因素干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极其容易造成投资决策失误、建设方案步骤、工期拖延、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这些全部都被成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为此,工程项目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其风险并做好风险评估,提高项目的风险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对于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工程项目中存在风险,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可以根据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表现特征以及预期后果,对所有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并依此制定出对应的风险管理计划方案和措施,付诸实施。
2工程项目风险的特性
工程项目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风险特征可以简要的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项目风险的随机性;
二是项目风险的相对性;
三是项目风险的渐进性;
四是项目风险的阶段性;
五是项目风险的突变性。
3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需要出发,可将工程项目风险分为项目外风险和项目内风险。
3.1工程项目外风险
工程项目外风险即由工程项目建设环境(或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包括:
(1)政治风险。主要是指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的局势稳定性,项目建设和运营所受到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政策性调控影响,以及有关项目的审核批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这类风险由下列诸因素引起:一是政府或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干预太多,指挥不当。二是工程建设体制、工程建设政策法规发生变化或不合理。三是在国际工程中,国家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等。
(2)自然风险。自然界气候的变化、灾害的发生和项目厂址选择经常遇到的不良地质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是每个项目都无法避免的。其通常由下列原因引起:一是恶劣的气象条件。如严寒无法施工,台风、暴雨都会给施工带来困难或损失。二是恶劣的现场条件。如施工用水用电供应的不稳定性,工程不利的地质条件;又如洪水、泥石流等。三是不利的地理位置。如工程地点十分偏僻,交通十分不利等。四是地震。
(3)经济风险。经济因素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长期存在,影响频率高,交叉作用多见,原因较为复杂。其主要产生于下列原因: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利,如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景气。二是投资环境差。工程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如交通、电力供应、通讯等条件)和软环境(如地方政府对工程的开发建设的态度等)。三是原材料价格不正常上涨。如建筑材料不断攀升。四是通货膨胀幅度过大,税收提高过多。五是投资回报期长,属长线工程,预期投资回报难以实现。六是资金筹措困难等。
3.2工程项目内风险
对工程项目内风险根据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又可对其进行分类。
(1)按技术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可将工程项目风险分为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工程项目技术风险是指技术条件的不确定而引起可能的损失或工程项目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工程项目非技术风险是指在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等非技术条件的不确定而引起工程项目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
(2)根据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可将工程项目风险分为进度、技术性能和质量,以及费用风险。工程项目进度风险是指工程项目进度不能按计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工程项目技术性能或质量风险是指工程项目技术性能或质量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工程项目费用风险是指工程项目费用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
4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
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各种风险因素评估。基于这些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表现规律差异较大,分析评估的方法也就有所区别。项目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源发生的条件、时间、空间、频率及损失期望值。风险分析与评估的方法按其性质、用途和适用评估对象分为几种类型:
按性质分为定性、定量及两者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评分法(DELPHI)等。
按用途分为:用于风险源分析识别、风险发生的概率预测、频率统计分析、风险后果的评估、风险决策、管理计划和对策的制定等方法。按适用评估对象分为:针对工期、成本、投资、质量、事故(或故障)、合同、管理、汇(利)率、自然气候、工程地质条件、灾害、政策法规、技术、预测和决策等的分析评估方法。
5有效管理的风险监控与风险决策
通过项目风险监控,把握工程项目风险的现状,了解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有效性,以及出现哪些新的风险事件。在风险监控的基础上,应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权变措施、纠正措施以及提出项目变更申请或建议等。并对工程项目风险重新进行评估,对风险应对计划作重新调整。
在风险被辨识、估计和分析评价后,就可以考虑各种风险的处理方法。风险的防范手段有多种多样,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自担、风险分散、风险合并、风险修正等方法。
以上的风险对策不是互斥的,实践中常常组合使用。比如在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的风险对策,例如向保险公司投保。可行性研究中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研究并选用相应的风险对策。
6结语
风险管理的理论已使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体会到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合理地规避风险,有效地抵御风险的困扰,增强项目抗拒风险的能力,无疑就是在减少项目的受损失机会,降低损害的程度,项目的盈利能力因此增强,项目系统建设和运营的安全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因此其理论的研究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预期,在工程项目领域,风险意识会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相关技术也会有极大的适用空间,尤其应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必将大大提高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理解CISP知识体系
CISP的核心在于将保障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保障应覆盖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通过技术、管理、工程过程和人员,确保每个阶段的安全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得到有效控制,使组织业务持续运行。IT作为保障业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成为传统保障目的的核心。由于风险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因此,降低风险对业务的影响是保障的主要目标(如图)。在建立保障论据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组织业务对IT的依赖程度;其次要考虑风险的客观性;第三要考虑风险消减手段的可执行度。CISP从体系结构上提供了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良好思路和方法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涵盖了从政策(战略层)到模型、标准、基线(战术层)的纵向线条,同时在兼顾中国国情的情况下,系统介绍国际常用评估标准、管理标准和国家相关信息安全标准与政策。
根据CISP知识体系建立安全规划设计
安全规划是信息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起点和基础,良好的规划设计可以为组织带来正确的指导和方向。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确保其具有支持业务稳定、持续运行的性能,并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1.通过保障的思想建立安全规划背景
信息安全规划设计可以根据美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ISSE过程建立需求,本阶段可对应ISSE中发掘信息保护需求阶段。根据“信息安全保障基本内容”确定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源于业务需求,通过风险评估,在符合现有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建立基于风险与策略的基本方针。因此,安全规划首先要熟悉并了解组织的业务特性,在信息安全规划背景设计中,应描述规划对象的业务特性、业务类型、业务范围以及业务状态等相关信息,并根据组织结构选择适用的安全标准,例如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础之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可选CISP知识域简图择PCI-DSS作为可依据的准则等。信息系统保护轮廓(ISPP)是根据组织机构使命和所处的运行环境,从组织机构的策略和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需求和能力进行具体描述。传统的风险评估可以基于GB/T2098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执行具体的评估,评估分为技术评估与管理评估两部分。从可遵循的标准来看,技术评估通过GB/T22240—2008《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中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数据安全五个层面进行评估;管理安全可以选择ISO/IEC27001:2013《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该标准所包含的14个控制类113个控制点充分体现组织所涉及的管理风险。在工作中,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来规范制定安全方案。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是根据信息系统保护轮廓编制、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建设方(厂商)角度制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方案。根据组织的安全目标设计建设目标,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组织业务的高速变化,一般建议建设目标以1-3年为宜,充分体现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可实施性,包括可接受的成本、合理的进度、技术可实现性,以及组织管理和文化的可接受性等因素。
2.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下的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把背景建立阶段中所获得的需求通过顶层设计进行描述。本阶段可对应ISSE中定义信息保护系统,通过概要设计将安全规划设计基于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进行模块化划分,并且描述安全规划设计的组织高层愿景与设计内涵;在概要设计中,还应该描述每个模块的概要描述与设计原则。设计思路是从宏观上描述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目的、意义以及最终目标并选择适用的模型建立设计原则。本部分主要体现信息安全保障中信息系统安全概念和关系。根据《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顶层设计可以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诸如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完善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业务连续性计划等方面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保障体系框架。该标准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并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框架。该标准详细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一般模型,包括安全保障上下文、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信息系统保护轮廓和信息系统安全目标的生成、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描述材料;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和评估结果,包括信息系统保护轮廓和信息系统安全目标的要求、评估对象的要求、评估结果的声明等。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对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安全保障策略,从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保障系统实现组织机构的使命。策略体现的是组织的高层意旨,模型与措施作为战术指标分别为中层和执行层提供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完成设计的具体实现。当信息安全满足所定义的基本要素后,为每个层面的设计提出概要目标,并在具体的设计中将其覆盖整个安全规划中。
3.实现建立在宏观角度的合规性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可对应ISSE中设计系统体系结构,本阶段是整个安全规划设计的核心部分,本阶段必须全面覆盖背景建立阶段所获得的安全需求,满足概要设计阶段所选择的模型与方法论,全面、系统的描述安全目标的具体实现。通用安全设计是建立在宏观角度上的综合性设计,设计首先将各个系统所产生的共同问题及宏观问题统一解决,有效降低在安全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和管理真空问题。在通用设计中,重点针对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过程的控制元素,从系统生命周期考虑信息安全问题。(1)管理设计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过程方法论中,可遵循的过程方法是PDCA四个阶段:首先,需要在P阶段解决信息系统安全的目标、范围的确认,并且获得高层的支持与承诺。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风险管理,管理设计应紧紧围绕风险建立,所以,本阶段首要的任务是为组织建立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论。其次,管理评估中所识别的不可接受风险是本阶段主要设计依据。通过D环节,需要解决风险评估的具体实施以及风险控制措施落实,风险评估仅能解决当前状态下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风险管理实施规范,当组织在一定周期(例如1年)或者组织发生重大变更时重新执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可以是自评估,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本环节的设计必须涵盖管理风险中所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具体处置,从实现而言,重点关注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体系文件的建立和落实。第三个环节是建立有效的内审机制和监测机制,没有检测就没有改进,通过设计审计体系完成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动态运行。第四个环节,即A环节,是在完成审计之后针对组织是否有效执行纠正措施的落实设计审计跟踪和风险再评估过程。A环节既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新的PDCA过程的推动力。(2)技术设计技术设计主要是建立在组织平均安全水平基础上,应可适用于组织所有的系统和通用的技术风险。设计可遵循多种技术标准体系,首先建立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五个层面技术设计要求。通过美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建立“纵深防御”原则,其具体涉及在访问控制技术和密码学技术支撑下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技术设计可在原有的技术框架下建立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等专项技术安全设计,也可在网络安全中增加虚拟网络安全设计等方式,应对新技术领域的安全设计。技术设计可以包括两个主要手段:第一,技术配置。技术配置是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下通过基于业务的安全策略和合规性基线进行安全配置。常见的手段包括补丁的修订、安全域的划分与ACL的设计、基于基线的系统配置等手段;第二,技术产品。技术产品是在现有产品不能满足控制能力时通过添加新的安全产品结合原有的控制措施和产品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在技术设计中,必须明确的原则是产品不是安全的唯一,产品也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灵丹妙药,有效的安全控制是通过对产品的综合使用和与管理、流程、人员能力相互结合,最终形成最佳的使用效果。(3)工程过程设计工程过程设计重点考虑基于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基于安全工程考虑的流程问题,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五个层面。信息安全问题应该从计划组织阶段开始重视,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每个阶段建立有效的安全控制和管理。工程过程包括计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和废弃五个阶段,本阶段的设计主要通过在每个阶段建立相应的流程,通过流程设计控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安全风险。在计划组织(需求分析)阶段,体现信息安全工程中明确指出的系统建设与安全建设应“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体现《网络安全法》中“三同步”的要求。在开发采购阶段,通过流程设计实现软件安全开发的实现和实现供应链管理。实施交付阶段,关注安全交付问题,应设计安全交付流程和安全验收流程。运行维护阶段要体现安全运维与传统运维差异化,安全运维起于风险评估,应更多关注预防事件的发生,事前安全检查的基线设计、检查手段及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设备的不同重要程度建立不同的检查周期;当系统产生缺陷或者漏洞时,设计合理的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及补丁管理等流程解决事中问题;当事件已经产生影响时,可以通过预定义的应急响应机制抑制事件并处置事件;当事件造成系统中断、数据丢失以及其他影响业务连续性后果时,能够通过规划中的灾难恢复及时恢复业务。废弃阶段通过流程控制用户系统在下线、迁移、更新过程中对包含有组织敏感信息的存储介质建立保护流程和方法,明确废弃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保护责任制,并根据不同的敏感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对剩余信息进行有效处置。(4)人员设计人员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不可或缺的层面,长期以来,过于关注IT技术的规划设计而忽略了人的安全问题,内部人员安全问题构成了组织安全的重要隐患,人为的无意失误造成的损害往往远大于人为的恶意行为。人员设计重点关注人员岗位、技术要求、背景以及培训与教育,充分体现最小特权、职责分离及问责制等原则。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章要求,关键基础设施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并设置信息安全专职人员。在人员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第三方代维人员的管理及供应商管理等新问题的产生。
4.构建等级化保护的层面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