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45:24
导语:在公共事业管理方向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策划
前言
策划就是人们思想的系列活动,并把思想转化成可度量的行为和结果,其主要意义是让人们高效地把思想转化为结果。策划的目的在于协调、拓展、理顺各种社会关系和各种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深入的今天,策划工作已经成为了我们各项工作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工业厂房项目策划能使企业决策准确,避免项目运作出现偏差、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自身管理创新力、有效整合工业厂房项目资源并使之成为优势。在项目工程开始之前,对项目开发管理过程的全局进行定位和预期,为项目后续生产过程中,统一公司思想、理顺公司内外各部门协作关系、提高管理效率、确定设计和建设标准、明确项目开发难点和重点都将起到积极的预控作用。
1项目概况
某工业厂房项目是A集团打算进军全国市场的重要战略规划之一,也是公司目前规模最大的项目,成为A集团进入行业的第一个高品质的标志性基地,对提升A集团的品牌价值与实力有巨大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1)管理愿景
根据公司对该项目的开发目标,规范和高效地执行开发计划。确保本项目工程进度能达到公司开发目标,工程质量成为公司的一面旗帜,工程安全文明达到五无标准(无死亡、无重伤、无火灾、无中毒、无坍塌)。
(2)团队管理愿景
进一步优化项目制框架下的业务流程及程序文件,在吸取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使工程部成为一支规范化管理、高效的管理团队。
2工程管理整体思路和管理重点
2.1合理标段划分,作好主体施工前期准备,确保主体按时进场
本工业厂房项目为山体建筑,主体施工前包括场平、支护及挡墙、市政、桩基工程,主体进场前的前期工程最少满能足主体进场施工条件,特别市政道路的开通相当关键,考虑到目前市政管线的最终规划尚未决定,根据项目的特点,将施工必经之道的小区路在主体施工先完成至水泥稳定层,用做施工道路用,作好场内临时排水设施;市政路管线的施工在环境施工同时进行。
2.2严标准,规范技术管理
针对厂房设计的特点,结合成本及确保工程质量,在总包合同中附加一套建设技术标准及要求,特别是将规范中未明确的,加上本公司以及外项目中成熟的经验或教训,统一在合同中以建设技术标准及要求体现,其内容包括各专业、各分项工程的具体要求,抓关键时间节点,确保总体进度。
2.3明确责任范围
规范场内管理本项目占地面积较大,多家施工单位场内施工,为更加规范场内的施工管理,有必要对施工场内的施工管理进行责任分区,以利于施工有条进行。
各责任范围内由承包人承担施工场地安全文明施工和保卫工作,对工地内和进入工地内的各种人员(包括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的人员、客户、参观者、销售等人员)进行管理、并负责提供和维修工地的各种照明、生活设施、围护设施(围墙)、道路等,并负责发包人在现场的各种设施及财物的保卫工作,防止被盗和丢失。承包人应负责修建小区主干道的临时排水明沟,保证施工期间排水的通畅;承包人负责小区主干道施工期间的维护修补,在施工期间,应保持小区道路的平整度、密实度达到正常通车的标准。承包人负责场地施工入口的管理,包括在施工入口处设洗车池清洗车辆,设门岗保卫工地。
同时工人需统一着装、配带工牌上岗,钢管脚手架需刷好油漆,安全网需干净。完善自身管理架构。
2.4加强员工管理能力
本着分工明确、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总承包标段、物业类型等,设计工程部在现场按标段划分为标段组,每组设负责人一名,直接对工程部经理负责,每组下设若干名专业工程师,目前设想有以下小组:
土建一组(主要负责标段一)、土建组二(负责标段二)、设备专业单设一组、景观组、装修组。重点管理方向是规范、流程化管理,形成一个高效、执行力强的团队。
2.5加强与政府协作部门特别是质监站的沟通
工程关键部位如防水、基坑支护、地下室结构、验收等重要节点,质监部门均要进行过程监督和控制,由于工程部同时兼任监理角色,也就是要接受质监部门的监管,因此除加强工程本身的管理外,与质监的沟通也很重要,确保验收一次过。
3工程控制难点、关键点及对策
主要包括加强事前分析与预控、做好对各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的源头控制、强化项目部的制度管理与内部沟通、公司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难点和措施、合作单位管理的难点和措施、建筑市场波动带来的管理难点和措施、本工程各施工阶段工程控制关键点及应对措施、厂房工程关键点控制、其他难点及风险预控、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具体而周详的进行表述。此部分内容有的具通用性,如工程各阶段控制要点等可供读者选用,具体主要的内容可从如下方面进行详细的表述:
3.1加强事前分析与预控内容
本工程特点是同时开工单体多/少,施工场地大/小,工期紧/松,所需设备、材料、技术工人多,在施工过程中,每周检查施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做到每一道工序开始前对上一道工序进行验收,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旁站、抽检、平行检查等手段进行控制,工序完成后及时验收,验收不合格,不予认可。
3.2做好对各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的源头控制内容
1)通过招标考察等方式,优选技术实力强、配合意识好,同时具有一定垫资实力的施工单位作为入围推荐单位,定标原则兼顾合理低价与施工单位实力因素。
2)施工合同技术标书对质量标准应尽可能做详细的约定。
3)建立施工单位管理班子考核制度、设备人员检查制度、图纸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方案先行制度、材料进场验收制度、验收制度、现场联合检查制度、计划报审制度。
3.3强化项目部的制度管理与内部沟通内容
1)项目前期做好工程管理统筹工作,制定项目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安全文明管理目标;制定合理的工期计划、分包单位进场计划、出图计划、部品考察招标计划、编制工程管理策划书。
2)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图纸审查制度、施工计划报审制度、技术方案先行制度、隐蔽验收制度、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战前培训制度、分部分项工程样板验收制度、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制度等相关制度。
3)加强工程部与设计、营销、成本、报建报批之间的沟通配合。
4)加强土建与安装之间的配合,实行设计变更会签制度,各类验收联合验收制度。
5)工程相关资料及时收集,分类清晰,信息共享。
3.4公司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难点和措施
难点:由于项目工程口采用自身/委托监理模式,现场工程师兼任甲方和监理双重角色/与监理管理分工有难度,与一般项目比较,开工面积大,监管力度要加大。
措施:第一,项目工程口加强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第二,实行每周一次的联合检查制度,可邀请设计口、成本口参与,利用集体智慧和力量弥补可能产生的缺陷和漏洞。
结束语
目前,项目各方面进展顺利,在工程方面,处于各个关键进度节点上的厂房和展示区均按时完工对外开放。本项目策划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还是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公司一些建议:
(1)公司给与工程部良好的后勤保障,如:食宿、交通等方面的便利。
(2)作为公司一员,都希望能多了解公司的动态信息,工程部在现场,相对来说信息闭塞,希望公司能加强对工程部的信息传输。
(3)希望公司能够让不同专业的部门之间互相了解一些本部门的相关知识,这样让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尽量便于别的部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樊媛媛.工业厂房营销策略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富前沿, 2009.1
[2]武银燕.浅析工业厂房营销策划及策略[J].中国有色建筑,2008.5
关键词:业主方;施工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life cycle including the project decision-making, implementation and use of stage. The owner and the Contractor as the two party constru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 passes through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build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so do the two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work,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aspects. The following are what the two party should be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this one.
Keywords: owner;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工作涉及到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即决策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服务于业主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项目的这几个目标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要加快工程进度需要多投入人力物力,这样会增加项目的投资,想要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也需要多投入管理人力,这样也会增加项目的投资。如果业主方过度的压缩工程进度势必影响工程质量,业主方为了节约投资,迫使施工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去中标施工,势必使得施工单位从施工材料上使用质量比较低的,或者干脆偷工减料,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因此,作为业主方,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必须统筹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关系。
我认为业主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提高各个方面的统筹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最大限度的节约投资:
第一、重视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从项目决策、设计管理、手续办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和外部关系协调几个方面入手,在项目的前期管理中手续办理和工程造价分析为主要工作,因为我国建设行业目前存在较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浪费,工程项目投资可节省额的70%发生在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通过项目管理方的工作,能较好的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
第二、早下手,从设计交底阶段着手,同设计单位多沟通,使得最后设计院设计的图纸是最优方案,是最节约成本,且效果最好的方案。对于复杂的工程要求设计单位派驻现场设计代表,并对设计代表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在工程图纸确定以后,对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提出的图纸变更均进行技术、投资上的审查,确定设计变更的合理性。
第三、在招标阶段,选择一些有实力的施工单位,在投资成本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技术力量雄厚的施工单位,因为这些单位有着雄厚的技术支持,在日后的建设项目施工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提高质量。
第四、在施工单位进点开始施工前,根据施工图纸的内容及施工工期要求,要求施工单位排出相应的工程进度,包括总进度及各个单位工程进度,以及里程碑节点。并对施工单位进行详细交底。
第五、在施工进行中,要分阶段分步骤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投资、进度的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保证工程正常进行。
第六、加强索赔管理,提前考虑可能造成索赔的因素,严格按照程序合理办理工程签证。预防、杜绝承包商等的索赔;一旦承包商提出工程索赔,及时按照合同进行处理;对于承包商的违约,及时向承包商提出索赔。
施工方作为另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参与方,同样在建设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但是由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在时间上往往是交叉的,因此,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也会涉及设计阶段。施工方是受业主方的委托承担工程建设任务,施工方必须树立服务观念,为项目建设服务,为业主提供建设服务,另外,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施工单位还要考虑自己从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收益情况。项目的整体利益和施工方的利益是对立统一关系,两者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要最大限度的使这两个方面的利益得到统一,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在接到工程投标文件后,对图纸及工程量清单进行详细审核,对图纸及清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业主方进行反馈,让业主方对图纸及工程量清单进行及时更正。避免在日后的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第二、在中标后施工开始前,认真阅读业主方的交底文件,并且根据业主方及施工单位的具体施工投入情况,排出一个合乎业主方和规范要求的工程进度。
第三、根据工程实际,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安排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及施工、质检、安全、预算等方面人员,应用组织论及先进的组织管理理论安排工作。并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四、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根据已经排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对工程进度、质量、预算进行实时的跟踪,出现偏差时,及时进行纠偏。
第五、重视劳动主体的控制,即选择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程度高的劳务分包单位。并签订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重视劳动对象的控制,即原材料、半成品、设备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市政工程;业主方;管理问题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of common the owner, and discusses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owner.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The owner; Management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市政”的含义比较广,它包括城市的规划建设、法制、管理等等。市政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市政工程建设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没有什么施工单位能独立完成一个大型市政项目的建设。
从业主的角度可以将工程项目前期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协调管理和使用阶段的维护管理集成一个管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项目的功能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作为市政工程的业主方,必须了解整个项目的技术逻辑方面的复杂性,必须能够综合各种不同专业知识来思考问题,必须将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员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从而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决策、组织、资源分配、控制和协调[1]。可见,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对业主方管理问题的研究,是对项目管理学科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2市政工程项目业主方管理的常见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比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之相对应的业主方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仍存在随意混乱、不按程序管理的情况。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力量薄弱对我国的建筑产业带来巨大的浪费和隐患,社会需要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走向专业化和正规化。目前,受一些传统项目管理经验的影响,我国目前在大型市政工程业主方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1只重视实施过程的管理,忽视前期策划
前期策划阶段是业主方项目管理的关键,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后续阶段的成败。而对于市政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往往由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和领导干部负责决策,而不是由专业的管理团队通过科学论证来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作为项目业主的前期工作基本上是在政府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程序上的完善工作。而作为政府的要求,往往也只是在限定的期限和投资范围内,完成工程项目,达到使用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导致了许多项目业主也只重视实施过程的管理,最多也只是在项目细节上做适当的调整,使工程尽可能的发挥最大的使用功能,这对于一些前期决策先天不足的项目始终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作用。
2.2只重视对施工单位的选择和管理,忽视对业主管理团队的要求
回顾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项目业主团队的要求从总体上讲,专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相当多的政府部门还是习惯于旧的管理方法,由“煞费苦心”地从各单位组织一支队伍进行全过程实施管理[2]。在这种模式下,业主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许多管理人员甚至可能没有接触过工程管理,缺乏管理经验;而监理单位职责单一,又无法为业主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易造成建设周期延长,投资成本加大,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所以说,这种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工程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且无法和国际接轨。
2.3追求短期效益,缺乏对工程整体的策划
市政工程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是城市规划和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探索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市政工程建设的长期计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无疑,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城市建设中,许多情况下为追求短时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往往在工程决策阶段不能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体筹划、分期实施的目标管理,导致一些工程项目建成后反复整治或使用期限只有短短3-5年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了。
3市政工程项目业主方的施工管理对策
在实际工作中,业主就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委托给监理单位后,仍然有些问题单靠监理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是难以解决的,仍然需要业主做大量的工作,业主在施工阶段往往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限制承包商以任何形式转让或分包合同,对施工单位不经业主批准擅自进行合同分包(劳务除外)的要按照合同规定进行严肃处罚。
(2)监督、督促施工单位制定目标考核标准,以有效推动质量、进度/安全目标的如期实现。业主和施工单位可以共同筹措一部分资金,设立“质量/进度/安全”奖励基金,实行一周或一月一评比的方式,现场兑奖罚,可以有效地激励和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促使工地形成了比质量、保安全、赛进度热潮。
(3)建立、落实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业主在要求并督促施工单位设立内部质量管理机构、固定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同时,还应着重指导、帮助施工单位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加工预制品的检查检验制度,生产班组交接制度,“三检制”(初检、复检、终检),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重要工程部位基准线检查制度,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检查及验收制度,竣工检查及验收制度等。
(4)建立、完善质量信息情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质量记录档案。即要求按照统一的规定和格式,将所有的质量检验数据、原始记录、验收记录、业主意见、监理工程师指令等信息资料全部记录归档。这些资料不仅是工程质量的真实反映,而且在以后的竣工总结以及可能出现的施工索赔等工作中还极具参考价值;二是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准确的质量信息、反馈,可以使质检部门和项目经理及时掌握工程各个部位的质量动态,便于做到及早发现质量问题,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和补救措施,从而避免或者把可能出现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4总结
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项目管理中,建设工程项目是最为常见的、最为典型的项目类型。对项目业主方的管理问题研究对推进我国项目管理学科建设和项目管理专业化发展,提高我国业主方乃至整个工程管理行业的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档案部门作为事业单位中重要的部门之一,不仅要保持传统工作方式的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应该拓展管理与服务的领域与方式,把项目档案管理作为档案部门最基本的工作之一,通过项目档案管理的先进性、创新性工作,为事业单位的科学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服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其实,项目档案管理就是始终把档案管理体现在与项目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并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介入档案管理环节,使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与项目同步执行,在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管理在生产实践中的效能。
1、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意义
1.1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的工作基础,事业单位如果需要查询资料时,档案管理工作就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事业单位查询资料提供依据,档案管理工作还是职工与单位合法权益的依据和凭证,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提高事业单位效率和质量,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否能够做到科学有效,是衡量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与业务业绩的重要尺码。
1.2 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多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保障事业单位稳定长久发展的关键,如果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草草了事,就会在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中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其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科学,可以方便领导对事业单位的整体的控制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等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真实有效可以为社会各界保留一份完整的历史记录,通过事业单位的档案,可以分析单位业绩以及业务情况,以便在众多的事业单位中找到有发展前途的单位,并且适合自己事业健康发展的单位。
1.3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才能在竞争力越来越强的社会中立足,才能将事业单位的整体业务水平真实的反映给社会各界,及时采纳有效的建议,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事业单位的业务水平和社会形象,才能使事业单位做到全面发展。
2 项目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体现
2.1 体现在合同管理中的项目档案管理
2.1.1 在合同评审前,档案工作人员利用现有的资料或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得经济技术信息资料,拟签订项目的相关标准、规程规范,拟合作方与本单位已合作项目的《招标书》、合同、跟踪管理记录等。这些经济技术信息资料为合同评审前的准备工作与领导的决策充当了助手作用。
2.1.2合同评审过程中,及时整理并建档保管《合同评审表》、《合同更改记录》、《顾客档案》、《合同评审会议记录》。对于《合同更改记录》,要收集齐全部文件更改的有相关人员签字的草稿;对于《顾客档案》,应关注所记录的顾客名称、地址(包括厂址、网址)、联系方式(包括电话、传真、电子邮箱)、法人代表、联系人(包括其性别、年龄、学历、职务、嗜好等个人特征)以及对成果或服务满意度的要求填写是否齐全、正确。
2.2 体现在设计过程控制中的项目档案管理
在设计策划至设计更改后定稿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设计过程的特点,分别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两种不同的接口关系来进行案管理,并提供服务。项目管理档案人员应注意设计工作进程,及时为专业人员提供相关的信息,查阅相关信息图件和模型并附信息解释,对调查项目所在地的情况,档案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优势,用心查询项目招标没有描述的、对调查项目设计工作不可少的详尽资料,做到把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里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对象。
2.3 体现在项目管理控制程序中的项目档案管理
项目管理控制是对事业单位承担的项目形成、确认、交付过程的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目档案管理部门首先从制度建设上领先一步,再借助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与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才能保证项目档案的质量。
2.3.1 将先进的项目档案管理的管理理念与具体的管理方式嵌入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体系中,在行政制度体系中,各种规章制度均应规定档案室与相关行政部门的组织结构关系,明确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在单位行政工作环节中的地位与职能,还应规定档案室与相关业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关系,明确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在成果实现过程中的地位与职能。
2.3.2为保证项目档案的质量,控制和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档案管理人员须在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支持下,指导一线作业人员运用拍照、录音录像及传真、扫描、网络传输等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与手段,及时填制、造册中间成果及记录,将各种相关文件与项目工程音像资料同步传输至档案部门。根据设计的时间安排,档案工作人员适时按照接收到的资料编目,实地或在项目组归队后,与实物资料、纸质文件核对。
3 提高事业单位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
推广项目档案管理,促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创新中求发展项目档案管理,是规范化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在档案管理中的体现,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3.1 档案的接收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
以往的档案工作者以参加项目鉴定、重要设备开箱及重要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来收集项目资料,档案的接收滞后于生产过程,而且对于接收到的资料只起“马后炮”的整理作用。而以直接介入服务与管理过程的职能、身份来指导、监督并归集档案资料,则使档案的接收过程变成主动的、动态的工作过程,其完整性、可性、系统性、可利用性自然远胜于传统工作方式下档案的接收。
3.2 档案的种类由只重文书档案向既重文书档又重科技档案、声像档案转变
在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对项目作业过程形的各类档案资料均要求及时收集、记录、整理、定册。对一些重要的资料进行拍照、录制声像资料、刻录光盘并备份。项目档案归集时,实物资料与其对应的图片、声像料同时鉴定和保存。从档案载体的角度看,则由只收集“红头”文件向既重政府部门下发文件资料重收集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原始数据、合同、协议图纸、录音、录像带、实物等为载体的各种档案材转变。
3.3 档案服务由封闭型向超前型与渗透型转化
传统档案工作就是简单的“闭门整档、看门摊”,处于等客上门、你要我查的服务状态。项目档案管理则立足单位职能,由精通档案工作、了解本单项目作业流程、熟悉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档案管理员,使档案工作协调体现在单位管理、服务的实现程、支持过程中,使项目档案管理乃至整体档案管成为内部管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4 结束语
在知识和经济同步发展的现代社会,各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同样不甘落后,与时俱进,为促进本单位的健康发展而不懈努力着,其中项目档案管理它是单位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保证档案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基本出发点,作为一个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大胆创新,积极思考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提高项目档案的利用效率,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不断促进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 政工管理创新 人才培养 贡献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逐步建立起来。为了适应新形势、迎合市场新需要,现代企业的运营机制、管理机制与营销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政工管理模式的改变是企业一切管理制度改变的基础与前提,是新兴企业制度建立的重中之重。
一、政工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政工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通过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继而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由于企业员工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受教育背景以及个人素质都不尽相同,企业若想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政工管理的作用就是将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继而达到行为上的一致。因此,政工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企业的领导者与企业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够打造出一支合格的企业团队。
二、创新企业政工管理模式的途径
(一)重视企业管理理念
在企业的运营管理层面,经营者应该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先进的管理方式结合,并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中多进行员工之间的互动活动,潜移默化的使员工认识、认同并接受企业文化。如可以通过歌颂以企业发展历程为主题的员工演讲比赛,使员工更娇了解企业,更加热爱企业,更好的融入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要加强联系,可以为员工安排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管理者还可以对员工在企业中未来的发展做以规划,增加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的交流,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二)增强员工工作素质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才能够使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也才能够更好的展现其自身价值。因此,企业对于员工的培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政工管理可以通过如下几点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
第一,要求员工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为员工创造学习条件,使其尽快的适应企业环境,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时俱进的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
第三,企业从硬件上支持员工的学习研究,并通过建立专业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营造企业内部的学习氛围;
第四,不定期进行技术讨论活动,使基层员工与技术骨干甚至高级工程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三)规划职业生涯
对于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要由管理者与员工本人共同商定完成。结合员工的自然条件,为其设计远期、中期、近期的职业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不断调整。通过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使员工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也使员工明白,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产生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而形成企业精神,企业通过这种精神,能够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使企业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这样的话:一流企业经营靠文化,二流企业经营靠管理,三流企业经营靠技术,四流企业经营靠送礼。因此,一个企业如果想健康稳定的发展,就要坚定不移的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这也是政工管理中重要内容。在企业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员工爱岗敬业,这样有利于对降低企业的硬性管理成本、增加企业经营利润。此外,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沟通,保持企业的交流渠道畅通。总而言之,面对国际形式与国内市场经济的深刻发展,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企业应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在市场中占有先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五)营造舒适工作环境
企业政工管理在营造企业文化环境的同时,要将另一个重心落到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上来。工作环境对于产业工人十分重要,舒适的工作环境能够使其提高工作热情,继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政工管理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基层员工,对其工作环境方面的诉求反映到企业管理层,尽可能为使员工的工作环境、休息环境更加舒适。
(六)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并重
企业对自身进行发展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首先,企业应该通过自身的运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商品以及服务;其次,企业要对内部员工负责,使员工的生活得到改善;再次,企业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角度进行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设;最后,企业要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如赈灾、扶贫等,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政工管理模式创新
(一)思想创新
在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基础是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类似,若企业想在政工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应该先从政工管理的思想方面进行创新,要将企业的传统政工管理成功经验与现代政工管理理念相结合,形成政工管理新观念,以此为基础,构建企业新型思想观念体系。
(二)机制创新
企业如果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就要在企业的工作机制中进行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日常运营找到一个契合点,这样才能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与企业相结合。比如在对员工的奖励上,可以采用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的方式,使员工不仅有物质上的收获,还会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优秀员工树立自信心。并且,这样做有利于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三)方法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的,但由于企业员工,尤其是一线工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对于一些说教性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够完全理解,甚至形成了抵触情绪,所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中的开展效果一直不甚理想。随着时代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法与形式上也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实际作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企业政工管理的经验,对现代企业政工管理的方法创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播放与企业文化有关的宣传片或是电影等一些生动的方式,提升员工的爱岗敬业热情;
其次,高层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互动交流,通过高层深入基层,解决企业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使企业的各个部分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企业一盘棋的局面;
再次,通过企业文化氛围的建设,使员工之间形成和谐、友善的工作关系,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最后,及时将企业的荣誉与员工分享,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关系。
(四)队伍创新
企业队伍结构的创新是企业政工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传统企业中,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其中教育者通常为企业的领导,政工干部以及政工干事,而受教育者为企业的员工。这种教育模式适合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但是将其照搬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会出现很大的弊端,甚至会形成企业内部的对立现象,不利于企业的生产活动。
在现代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不应该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区别,应该将这种教育由传统的显性教育转化为隐性教育,使员工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对管理者队伍以及员工队伍进行深度改造与创新。领导者以及领导团队在制定管理规定时注重以人为本,将员工看做是企业领导的延伸,而不仅仅是为企业领导者赚取剩余价值的机器。领导队伍要积极主动学习有关管理知识,成为学习型领导团队。此外,要对员工队伍进行内部培训与优化调整,使员工更多的掌握新技术,成为知识型员工队伍。
小结
我国处于经济发展阶段,虽然宏观经济环境向好,但是微观经济环境却不是很稳定,局部地区的企业经常出现员工流动性大等问题,是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但传统的说教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要通过对政工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提升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倩倩,对企业政工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的思考[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年第12期
[2]林秀芬,浅谈企业政工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J],科技天地,2011年第23期
【关键词】施工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方法
施工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是施工过程中的最高的行为标准和行为准则,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的核心部分。施工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加强合同管理,首先要牢固树立企业形象,本着依法治理企业的要求,对于合同管理要牢固树立其法制观念、对于合同管理义务要自觉进行履行和熟知、对于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风险要提出一系列避免措施,并制定相关方案,从而应对企业在市场中所面对的一系列竞争,有力保证企业的应变能力,保护施工企业建设工程的合法权益。其次,从施工企业的管理角度层面上讲,定期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检查指导工作、监督管理措施等经济活动,以保证合同管理游走于企业施工建设工程项目的任何一个环节,且在施工和结算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差错和漏点,合同管理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它保证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强化全员的管理意识
作为一项重要经济管理工作的合同管理,它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如此重要的管理工作,它的设计面比较广,因此要将合同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即人人都重视、人人都有着强化管理的意识。施工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经济管理部门要将管理意识进行规范化,确保合同管理的高度重视性,并且在全员范围内形成合同管理的强化意识和人人参与意识。各级相关管理部门要实行管理落实到位的措施,紧密衔接好合同管理全过程,做到落实到位、控制有效、检查到位、反馈及时,将合同管理工作全过程进行规范和管理好。
二、抓好合同管理的签约和履约
合同管理过程必须保证是规范化管理的,并且管理措施贯穿于全过程中,规范管理主要应该做好:
1.订立合同前的管理。施工企业建设工程在进行合同签订前的合同管理针对方主要是工程建设方,即对发包人的工程项目信息进行相关评审,且与经济效益相挂钩。施工企业要定期组织好对于项目经理、合同管理人员等的相关培训工作,开展合同管理法的法律和法规教育,可以邀请合同管理的职能部门做此方面的培训工作。同时,施工企业要进行合同法律法规内部宣传工作,将重合同守信用工作进行到底。
2.合同谈判签订的管理。发包人所对应的程序是施工企业建设合同谈判和签订,由于发包人是企业谈判的对象,所以发包人也是合同签订的对象。施工企业建设工程合同谈判本着平等一致、协商一致、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发包人进行实质性的合同谈判,并且在谈判之前,对于发包人是做过调查和了解的,即认定其的项目工程承担能力方进行谈判。施工企业逐条研究发包人的招标文件要求,确定承诺性。鉴于施工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繁多的内容,大多情况下对于发包人的合同条款都是经过谈判的。在与发包人谈判时,在依据通用条款的条件下,结合协议书和专用条款进行,对于承包人所承担的义务条款项,应该引起充分重视。谈判后,如果双方对于合同管理的各项条款没有见解,并且达成一致意见,合同文件便可立即签订。
3.合同履行中的管理。企业施工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所以在进行施工合同的履约方面,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包含在内.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要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对于合同管理必须依法实施,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为确保合同管理的圆满完成而依法实施。(1)执行合同交底制度。施工企业建设部门应该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的各项目标、任务、权力和义务等,对于合同的执行情况,施工方应该定期对项目部进行反馈内容:招标文件、图纸、招标资料和合同文本等。对于变化的合同文本,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工程洽商记录的办理工作,收集有关双方的变更资料。对于项目部所反馈的信息,经营处和法规处要及时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如果出现大的误差,必须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汇报,收付工程款情况、合同重要内容等也要及时进行汇报,对于出现的合同违约情况是由于非施工方造成的,必须及时报送建设规划部门,研究原因,找出责任人,具体内容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2)合同履约过程管理。一是项目部要做好合同规定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方面的控制工作,切实履行好施工方的义务。要按照合同所规定的工期时间,制定施工计划方案、组织好有关进度的工作,如果中间出现延误,必须采取切实有效可行的赶工措施,以确保合同工期的顺利进行。要严格依据合同管理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制度的执行,以应对发包人、建立的质量检验工作,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工作要保质保量进行供应,确保工程质量。对于施工项目的预付款和进度款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执行,并办理工程的竣工结算,工程款进行结清。同时,还要按照合同的规定提供相关竣工资料并参与竣工验收工作,此外,对于质量保修期必须履行到位。二是对于履约期间产生的一系列动态管理,必须严格加强和管理,以防违约事件的发生。项目部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必须对合同的实施和进行状态进行跟踪对比,及时纠正错误,本着效益为先的原则,提高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向施工单位提出承包价格,做到有理可依。三是加强合同履约期索赔与反索赔管理。承包商为了减少项目损失,依据合同条件的变化提出索赔要求;客户根据合同管理规定将工期的拖延、质量问题无法弥补的和责任人事故进行反索赔。对于项目管理工作施工方必须在签约后及时进行,对于一些技术资料等及时进行归档管理,重要性的资料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和客户代表进行签证,变更性的重要内容必须经双方签订,为索赔和反索赔提供重要的保证依据。
三、建立健全网络管理
将合同管理机构、制度和人员落实到位,以层层建立合同领导小组的方式进行,确立相关管理部门,如归口管理部门(公司经营处)、配合部门(法律处)。研究的可行性内容是:首先,做好调查工作,即施工方主题资格性的合法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是否具备法人资格、是否依法注册和登记。其次,做好施工方资信和履约调查工作,即施工方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信誉度和资金保障。再次,做好施工活动的合法性调查工作,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前,必须具备施工许可证,方可施工进行。
合同的签订过程漏洞是避免不了的,所以要减少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的漏洞,确保严密性、合法性和可行性的合同管理,采取施工合同的三权相对对立(洽谈权、审查权和批准权):企业经营处人员在办理合同谈判和形式洽谈权前要依据所授权的范围,进行办理合同权限办理以内的合同谈判;对于洽谈所形成的的合同文本,施工处法规人员和顾问要进行审查,然后交由企业领导进行审批,最后由企业经济处人员进行对外签订合同手续的办理工作。
总之,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合同管理,就是施工企业从上向下建立起的一支专业管理队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施工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势必要求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作为建设方和发包方而言,要严格按照合同管理进行实施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合同管理方法得当,措施切实有效可行,严格化、标准化进行运作合同管理法,确保建设施工期间不必要事件的发生,使得施工企业建设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下去。
参 考 文 献
[1]刘尔烈,刘戈.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5)
关键词:高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258-02
自从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增设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之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高校落地生根,截至2010年已有500多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原国家教委在专业目录中将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培养目标的实践也未尽人意。因此,需要进一步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进行研究。本文结合笔者对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四所高校所进行的专业调研,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模式,以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还未有清晰的界定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基本范畴的理解,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原国家教委指出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这些范围主要涉及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范围。但是目前国内出现的新型组织形态,如非营利机构、公益机构、第三部门、非政府机构等是否等同于事业单位,还未有定论。因此,将公共事业管理范围限制于“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是否能够全面有效地涵盖公共事业管理范围,不仅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课程建设,也对于我国培养适合公共事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办学方向纷杂
基于已经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校的情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多依靠原有的办学基础。大多数学校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办符合自身情况的专业,虽然该专业的名称全国是统一的,但是各高校专业的办学方向是纷杂的。例如,上海电力学院的特色为,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依托工商管理专业优势,同时结合学校电力专业背景。上海理工大学的特色为,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点,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有关的人力、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制度等有机结合起来的通才,偏向于研究型。杭州师范大学的特色为紧密结合师范专业特色,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及实践能力的人才,其学生就业定位于能在教育行政部门、大中学校、成人教育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工作,并能从事教育学等学科教学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特色为,挂靠医药专业背景,其中又分为三个子方向:医药人力资源管理、药事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子方向的划分特色突出,与该院现有师资等资源有效整合。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混乱
2003年10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部分委员提出了一个较为宽泛的课程规范意见,但由于尚需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征求全体委员意见再行修改,因此没有形成正式文件下发。著名专家娄成武教授指出,这个专业脱胎于行政管理专业,规范后的专业课程应立足于政治学、经济学两个学科基础。但是也有不同意见,也有人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立足于管理学的学科基础。从目前的学位授予就可以看出各院校课程设置的偏好与不统一。例如,大多数院校将学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授予管理学学位,但也有一些学校授予教育学、法学等学位。课程设置的不统一,妨碍了全国性的深度专业建设,至今全国尚未有明确的专业硕士点成立。
(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高校的师资基础为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方向,真正的专业教师几乎没有,而转行的教师太多,整合的程度比较大;从总量上看,教师人数偏少,职称学历结构偏低。此外,由于大多数老师是因工作需要才转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实践锻炼,因此大都缺乏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也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也致使在课程设置上大多将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专业等同,这也极大地妨碍了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关于专业设置理念
我国学术界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位尚存分歧,但一般而言,都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子领域,即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附属领域,其目的是较为集中地研究公共管理领域的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在公共事业组织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和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目的是要提高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绩效,促使公共事业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范围界定,公共事业涵盖范围不宜太过于狭窄,既应该包括科、教、文、卫、体育等各个领域,也应包括非营利机构、公益机构、第三部门、非政府机构等新型组织形态以及水、电、煤气、邮电、通讯和公共交通等公用企业的范畴;随着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可以肯定地预期社会将需要大量的公共事业管理专门人才(以上海为例,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才缺口较大);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事务,虽然目前还不十分成熟,但是其前途是光明的,必须坚定继续办学的信心。基于上述考虑,必须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原则建设课程体系,充分体现本专业横跨管理学、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特征。
(二)关于专业办学指导思想
从专业发展方向来看,本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研究型人才为辅。伴随着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加之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社区建设)必将对专业人才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兴办这一专业必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好专业基础。事实上,大多数学校培养目标也是定位于适应相关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也必须注意要灵活设置培养方向,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这是本专业建设的立足之本。
通过考察四所高校,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有一个清晰的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如上海电力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向社会,立足于上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电力市场需求,主要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够了解中国能源及电力范畴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与实务,既懂公共事业管理科学、又懂能源及涉电行业的电力环境保护公共政策等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他学校也有类似的专业定位。虽然定位不同,但相同的是方向明确,必须较好地结合自己的既有资源,这一点在就业时优势凸显。同时,在目前的形势下,如果高校不具备优势资源,专业特色又不够突出,缺乏专业师资优势,那么专业办学规模就不宜太大,否则势必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三)关于专业学科建设
本专业建设应当遵循“以学科基础指导课程设置,用课程规范引导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子,完善学科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为学科基础,不能等同于行政管理,也不能等同于大公共管理,应该广泛地吸纳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要打通专业壁垒,加强文理渗透,抓好基础学科核心课程建设,将其整合为一体的新学科。
在课程设置上,主干课程应该包含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政治学、领导科学、公共经济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原理、社会学、社区管理、应急管理等,对于某些课程的重视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而决定,符合“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相适应,应该力求专职师资队伍素质的精良而非数量的优势,关键要注重教师的职称学历,特别是要注重知识结构,对于教师数量本来就稀缺的学校,可以通过引入适当方向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对已有一定数量教学队伍的院校,可以采用进修、访学、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应注重邀请公共事业单位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领导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担任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师或举办专题讲座,充实专业师资力量。
(四)关于专业教学计划
基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体现办学特色等因素的考量,对于专业教学计划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考虑到公共事业管理范围本身的宏大同时结合学生的就业出路,在教学计划中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模块与分流设计”。如上海电力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电力事业管理”、“项目管理”模块;杭州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教育管理”、“外语教育”、“汉语教育”模块;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医药人力资源管理”、“药事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三个子方向的划分,等等。这种“模块与分流”一般应该设计在大学三年级,供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一至二个,这样专业比较容易突出自身的特色。
在课程科目选择上,如上文所述,在保留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其他课程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加以添置,使其特色突出。在课时设计上,尽量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数达到平衡,尽量使学生的时间安排得比较紧凑合理。
在毕业论文设计上,基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应该鼓励学生多做定量分析与定型分析相结合的论文,强调突出实践性;论文应注重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定量研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写作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五)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应用性较强,学生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实践技能的养成是该专业重要的培养目标,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则是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改进:
第一,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由于公共事业管理牵涉的知识领域极为广泛,为了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大多数学校在理论教学环节方面都下了较大的功夫,可以说理论课程占总课时数的绝大多数,但在总教学时数固定的前提下,必然压缩了实践教学的时数,因此,必须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时数。第二,增加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理论课教学一般不会有大量的物质消耗,但是实践教学则需要购置相关设备、材料,有时还需要借助相关的交通工具,租用实践基地等等,因而需要较多的物质投入。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该基于长远的考虑,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切实解决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第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这限制了该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很多院校没有专门的专业实习基地,即使有些院校建设了一些实践基地,也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与公共事业单位及用人单位的联系,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此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升就业能力。第四,从观念上加强师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态度决定行为,观念指引行动。一些院校的师生没有意识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或是出于避免麻烦的考虑有意回避实践环节,致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明显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同时,由于国内缺乏实践的培养和氛围,使专业教师往往也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学,虽然在教学方式与手段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但仍然是以讲授为主。这种情况,一方面不利于教学模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则容易使教师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实践教学的观念,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树立理论结合实践的观念,培养出更多的知识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不可冒进也切忌气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朝阳专业,其建设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把握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才能走出一条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教师提高、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 孙晓娟,赵红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2] 谭宁.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些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
[3] 王丽霞.“全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8(3)
[4] 余敏江.公共事业管理的危机及其出路[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1)
[5] 娄成武等.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2)
[6] 张晓霞,李春茂.高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与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7] 李燕凌,唐玉凤.100所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分析与思考.中国农业教育,2004(1)
我委自林业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工作运行以来,在省林业局、市行政下放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农委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委的林业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到目前,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6520件,已办结16329件,办结率98.8%,根据省林业局的工作要求,现将我委林业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委林业行政管理事项下放运行情况
(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省审批权下放运行工作的领导,我委成立了以农委主任陈海洁任组长,副主任陈木兴任副组长,森林资源管理科、营林科科技、植物检疫站为成员的林业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了《儋州市农业工作委员会林业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林业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具体责任落实到人。
(二)加强培训工作
这次下放给我委的林业行政管理事项有6项。具体为:1、省内木材运输证核发;2、木材采伐审批;3、征占用林地审核(儋州市审核公益林面积3.5公顷,商品林地13.5公顷);4、临时使用林地审批(生态公益林地2公顷以下,商品林地20公顷以下);5、出省《植物检疫证书》核发(委托下放);6、在特定生态区域推广运用主要林木品种的审批。为了加快对接省林业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工作,我委组织森林资源管理科、营林科技科、植物检疫站、各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的业务骨干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分自学和集中学习,参加省培训的共15人次,市培训的共128人次,系统学习有关林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所有法定依据、法定程序、法定条件、法定期限和收费标准。另外,为加强林业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工作,我委成立了林业行政服务中心,共有8名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并购置了8台电脑等设备。
(三)制定审批指南
在农委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编制了林业行政管理事项下放的6项审批指南,对下放的行政权力,按照职权分类进行登记,编制职权目录,逐项列明实施依据,公开形式、公开范围,公开时间、收费依据和标准、承办机构等。
【关键词】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方向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浪潮的兴起以及政府内部关系的调整,公共管理理论出现了从传统的研究公共管理部门的公共行政学向研究公共事务的“新公共管理学”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丰富了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研究方向和视野,还促进了公共管理事务治理模式和公共管理治理理念的变革,为广大人们的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铺平了道路。本文就公共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公共管理体制未来的改革方向。
一、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模式
政府控制公共管理模式其实是我国政府为了能更好地满足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并将这种模式运用于公共事业领域。一直以来,公共事业管理体制都是处于政府控制的模式,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历史因素,还有一部分经济因素。主要的经济因素有:特权、辅助政府管理以及与事业单位或组织代行我国政府的职责有关。首先,政府在选择适用模式的时候,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政府部门理所应当地把自己当成公共事业的垄断者,他们认为,只有政府才能为人们提供那些公共事业上的服务,然而,这样的做法极易滋生特权主义。这些特权主义又与寻租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政府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时需要承担大部分活动经费以及全部政治风险所产生的成本,这就为政府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同时带来了极高的风险。然而,只有政府部门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活动中取得较高的利益,才能让政府有能力承担那些由公共事业管理带来的活动经费和活动风险。其次,政府本身的管理能力是有限的,但是这个社会需要管理的公共事业的数量却远远超出了政府的能力范围。为了能保障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的权利,政府在公共事业的各个阶层都设立行政组织,这样,不仅造成机构臃肿,还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造成了国家财力不支的状态。因此,由事业单位代替政府实施公共事业的管理职责,不仅能对社会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还能有效地节约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最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对政府部门进行直接服务,社会公众成为了事业单位服务的间接对象。事业单位的服务目的并非是为了向广大的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健全的服务,而是为了获得政府部门的财力支持。因此,事业单位的活动常常受制于政府部门的意志。由于事业单位并非政府机构,所以,事业单位在人员编制、财务支出上具有很大的弹性,或许是出于对临时安排离职或者退休人员的需要,或许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或许是出于满足领导者个人需求或者满足政府部门利益,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对事业单位进行整改,比如合并、成立、撤销、扩张等来达到上述目标。
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方向
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管理实践来看,社会选择和政府控制是两种根本不一样的公共事业管理机制。在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下,政府部门对公共事业的控制是连通整个公共事业管理机制的重要力量,但政府部门的这种控制完成方式是通过组织的形式达到的,换而言之,政府将自己的权利通过社会组织延伸到整个社会的各方面,从而达到政府部门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实际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大部分是人们运用公共资源获得利益的一种方式,但是,当国家成为那些社会公共资源的绝对拥有者和占有者时,那些事业单位或者社会组织就会转化成一种组织化手段,而这种组织化的手段有利于国家目标的实现。社会选择和政府控制不仅是不一样的管理方式,它们的意义也完全不一样。第一,在政府控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政府部门是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主体,但在社会选择的管理模式下,社会是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主体。政府控制比社会选择更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而社会选择比政府控制更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第二,从法律方面来说,政府控制承担着所有的社会责任。然而,事业单位则具有相当独立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事业单位属于事业法人。第三,社会选择和政府控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结果也不一样。社会选择下的公共事业单位独立性高且数量多,然而,政府控制下的公共事业单位独立性较低且数量少。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待国外的公共管理体制时,要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不能一味地推崇国外的公共管理体制,也不能一味地固守自己的公共管理体制。公共事业管理机制是构成我国社会管理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事业管理机制和企业管理机制、国家行政管理机制及一些其他方面的管理机制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要想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发展的公共事业管理机制,必须依据我国的根本国情,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机制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仁显.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2]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