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精神病人护理措施

时间:2023-08-03 16:45:26

导语:在精神病人护理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精神病人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神经科病人;失禁性皮炎;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12-01

失禁性皮炎是由于肛周和会常受尿渍及粪便的不良刺激而引起的皮肤炎症,主要发生于会骶尾部臀部腹股沟男性的阴囊,女性的及后部[1],出现瘙痒和不适感,甚至造成皮肤破溃及感染等并发症。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增加病人及家属的负担。神经科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及尿道括约肌松弛,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常发生大小便失禁,使肛周及会皮肤经常处于潮湿状态,而潮湿会削弱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有利于细菌繁殖,皮肤本身对摩擦等机械性作用的防护能力下降[2-3]。有研究结果显示,住院患者大小便失禁的发生率为17.6%,其中42.5%的失禁患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会皮肤损害。失禁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的高低是反应护理质量的基础,过程与结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4]。为减少神经科住院病人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科对2011年1月~12月住院的病人实施了失禁性皮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科2011年1月~12月住院的患者64例,其中男51例,女13例,年龄37~83(63.1+11.7)岁,其中大便失禁的有32例小便失禁的有20例大小便均有失禁的有14例;长期卧床的有34例鼻饲的有10例。在干预跟踪过程中合并其它并发症死亡的2例。

2 护理干预

2.1 对患者的评估 ①对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心理,情绪及合作程度进行评估②对患者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如失禁的次数进行评估。③对患者皮肤的评估,各班护理人员做好交接班,常查看病人皮肤的情况。

2.2 强化人员的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皮肤专科知识的培训,受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参与患者皮肤护理情况的评估和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3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护理中应做到勤软涂蘸烤防[5]。要勤清洗,清洗皮肤的时候动作要轻柔,以蘸洗的方法,不要用力的摩擦皮肤,容易发生皮肤受损的部位涂剂或爽身粉,穿着柔软的衣服,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2.4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情况,为患者制定饮食指导方案,宜食用一些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适当增加食物纤维可以刺激肠蠕动,恢复肠道功能。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鼻饲患者饮食定时定餐,注意流质饮食的卫生,并且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感染。

2.5 心理护理 护士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有效地沟通,消除患者的疾病羞耻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来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困扰[6],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皮肤护理干预措施。促进及早干预。

2.6 健康指导 目前大部分医院使用一次性尿不湿护理失禁患者,它可以缩小潮湿污染的范围,减轻皮肤损害程度,但不能避免皮炎的发生[7]。如果病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地排泄大小便,这类情况可通过观察病人的二便规律,再根据规律设定安排二便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尿便的次数。如果病人痴呆,小便失禁的处理也可参照上述方法,若效果不好,可在床上(对不穿内裤者)或内裤中的会放置吸水垫子,材料可选用海绵类吸水力强的物品,外用纯棉布包裹,以吸附尿液。使用该垫应及时更换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引发皮炎。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动,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可在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的语言向导、鼓励病人自我护理,减少家属或他人的照顾。具体方法: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专用便器(小巧、便利)。完成自我护理会使病人产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减少失禁性皮炎的的发生。

3 小结

皮肤问题,预防胜于治疗,失禁性皮炎预防重点就是让刺激性的尿液和粪便远离皮肤,同时可以使用皮肤保护剂来帮助预防。对发生大小便失禁所致的失禁性皮炎的患者,护士不要单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护理,应该要积极地需寻求方面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申请皮肤护理小组会诊,提出综合性的护理方案并指导落实。对一些皮肤护理小组不能确定的皮肤问题,申请皮肤科医生会诊,综合医生的意见制定护理的措施。结果显示通过我们对失禁病人的及早的护理干预,会及肛周皮肤没有发生损伤,减少了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春晓,张静,吴娟。皮肤保护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的系统评价[J ]。护理学杂志,2013,28(3):81-84。

[2] 谷文娟,张玉玲,管立云,等。压疮30例原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30.

[3] 袁宝芳。1例回肠造口回缩伴周围粪性皮肤炎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4(2):20-21.

[4] 黄紫霞,黄丽芳。一件式造口袋联合持续负压引流用于大便失禁患者[J]护理学杂志,2013,28(1):50-51。

[5] 王清赞。产后急性腹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9-40.

第2篇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方法学习掌握风险管理知识,研究精神病人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制订相关风险管理预防措施,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通过实施风险管理预防措施,避免和化解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结论运用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和化解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精神病人护理工作风险与利益在整个医疗护理过程相互并存[1]。相对滞后的精神科基础医学研究,使护理潜在更大的风险。由此可见,研究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加大监测医疗风险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护理风险也就是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因不确定因素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使之存在着更多风险因素。有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精神病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过程中由于工作疏忽或认识不足都有可能造成护理缺陷或事故发生,从而引发护患纠纷。作为精神科护士应认识到护理过程存在的风险,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使风险最低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精神患者78例,均为男性,年龄在31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

1.2精神病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2.1病人自身因素

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影响,情感、行为等方面异常,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精神病人无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住院和治疗,大部分是被迫入院,因而对住院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做出逃跑甚至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2]。慢性精神病人病程长,精神衰弱,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噎食、坠床等意外时有发生。

1.2.2药源性因素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引起癫痫、性低血压、心跳加速等症状的发生[3];用药剂量一旦控制不好许多不良反应就会引发;又因精神病需长期治疗用药且药效慢,就会出现患者拒服或藏药等现象。

1.2.3管理体制因素

①部分精神科护士经受不住繁重的任务与高风险、压力大、待遇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选择调离,人员编制进一步减少。②一些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有些护士缺乏责任感,法律意识淡薄。③一些护士缺乏经验,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不熟悉常见的安全隐患,也不能预见潜在的安全隐患。④没有端正态度,缺乏职业道德,不尊重患者,言语冷淡或粗暴。

1.3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3.1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责任制度,确定相关的工作职责,责任到人。病区成立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检查各项护理工作制度是否落实,检查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严查核心制度的实施情况,对重点人员实施重点环节和时段的强化管理。规定巡视护士的职责要明确,加强其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和及时做记录,避免按医嘱机械执行,并制定相关风险预案。对交接班制度进行修订,重点监护对象的观察及记录不能错漏。严格签字制度,要家属知晓患者的各项相关情况,必须告知家属,并要求其签字同意。

1.3.2加强环境及安全管理

①每天进行病房清扫,避免积水、潮湿,防止病人因地滑而摔倒,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确保病房的通风情况良好,空气畅通;应及时修理、更换损坏的设施。②严格记录给患者发药、量体温的时间及相关情况,避免出错;对进餐、娱乐活动的安排要有序,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要立刻解决。③检查新患者、外出返回患者的随身物品,检查是否携带危险物品。每天利用早中晚期间的护理对患者床单元进行检查,每周至少1次进行系统的大检查。

1.3.3加强患者管理

①观察了解患者的风险因素如患者病史、家族史、症状、心理和用药史等。安排专人负责重症患者,确保其24小时不离开视线;安排人员加强和巡视重点时段,并严格做好记录。②及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辅导,提高患者自身的健康意识。护士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用语亲切自然,在患者面前多表现关心,以减少患者对住院的抵触情绪,同时加强患者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③鼓励和安排患者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及对有益于身心的娱乐活动。④合理安排患者床位(如有跌伤风险的患者给其安排靠墙的床位,适当调整床铺高度并加用床档),浴室厕所要放置防滑垫和防滑扶手。

1.3.4加强护理监控

护士长要经常进行巡视,检查护士工作及及有关制度是否落到实处。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护士的服务态度,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及时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安全管理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公布检查结果,分析近期的危险因素,并找出改进措施的具体方案,尽可能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2.结果

78例精神病人有3例发生意外,均为跌伤,意外发生率占比为3.44%,无意外死亡患者。经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管理,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3.讨论

精神科病房的患者常受症状制约,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是能正确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医疗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专业性强、个体差异大及处理的病情复杂。精神病人是特殊群体,护士要具有良好的素质、稳固的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经验及强有力的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对之进行有效防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精神科病房病人多且病情复杂,需长期住院,无家属陪护,而护理人员的编制缺乏。让患者参加多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工娱活动,实行分组管理,倡导患者间互相交流,使病人的住院生活不单调,从中找到归属感,体会到亲情般的温暖,分散和缓解病人的消极情绪,病人之间建立友谊,住院环境和谐,对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改进的重要部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评价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与隐患,改进与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熊丽,唐海兰,蒋明珉.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5):881-882.

第3篇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方法 回顾以往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的缺陷,分析影响精神病人饮食安全因素,归类划分饮食障碍类型,制定当前饮食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加以实施并持续改进。结果 实施两年来,没有发生一例饮食安全意外。结论 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是有效杜绝发生饮食安全意外的方法。

【关键词】 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精神病人饮食安全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由于精神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饮食障碍,会引发饮食安全意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如何依法管理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1]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病人会出现暴饮暴食、拒食、吞食;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吞咽困难、噎食,使病人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应贯穿于医疗护理全过程,并列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2]我病区通过实施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保证了精神病人的饮食安全,现将实施体会报告如下。

1 影响精神病人饮食安全因素分析

1.1 集体进餐时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突然冲动伤人

集体进餐时兴奋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突然冲动伤人的情况发生率较高,若不加限制,几乎每天都可以发生。我病区有66张床,日平均防冲动49人次,即75%的病人有随时发生冲动的可能。

1. 2 电休克治疗前后进食、进水的危险

电休克治疗前病人进食、进水会导致治疗中发生窒息死亡,治疗后病人尚未完全清醒而仓促进食灰导致噎食。我病区 2年共有58例病人接受电休克治疗,总计624人次,其中8人次发生夜间偷食零食而中断治疗,即因此情况发生窒息的危险是1.55%。

1. 3 强迫鼻饲时,因病人不配合而易发生意外

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持续拒食,在强迫鼻饲时有可能误插入气管而发生意外,两年来我病区共收治病人1580例,其中因拒食而鼻饲的158例,占住院人数10%。

1. 4 精神衰退病人有噎食、窒息、胃部急性扩张的危险

由于精神病人衰退存在不同程度自我管理缺陷,有随时噎食、窒息的危险。比如:吞食食物、甚至不加咀嚼的吞食骨肉鱼刺等。由于食欲亢进、不知饥饱,有胃部急性扩张的危险。

1. 5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有导致病人噎食、晕倒的危险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导致病人出现吞咽困难而发生噎食,741例中26例发生了明显的吞咽困难(3.5%)。90%接受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的病人,会因无力、厌食、摄入不足,有发生低血压突然晕倒的危险 。

1. 6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有发生高血糖后低血糖的危险

大部分精神病人缺乏主诉,病人有可能因为过量进食或进食不足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危险;同时血糖不稳有可引起精神症状波动,如不能及时正确判断与救治,甚至加用镇静药会导致病人昏迷甚至死亡。2011年1~12月共收治96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诊断的13例(1.35%)。

2 护理对策

2. 1 饮食障碍分型

根据影响精神病人饮食安全因素的具体情况,结合我院制定的精神病人饮食护理常规,提出精神科病人饮食障碍类型:环境干扰型;电休克治疗型;拒食型;暴饮暴食型(吞咽咀嚼障碍型;吞食鱼肉骨刺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缺陷型)。

2. 2 针对不同类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类型,在护理中采用专人和集体看护,专人喂饭与鼻饲进食方式。我病区共有17名护士,包括护士长在内。护士长、主班护士及临床班护士随时评估每位病人的饮食障碍类型、饮食种类、护理方式并做好交班记录。对安静合作无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集体看护的方法,由巡回班护士来完成。集体进餐后安排个别进餐:对环境干扰型的病人,采取单独进食的方法,由工疗护士、主班护士、临床班护士看护。对电休克治疗型的病人,待其意识完全清醒后,采用集体进餐、专人看护的方法。对拒食喂饭型的病人,在集体进餐时,专人喂饭。对拒食鼻饲型的病人,根据医嘱,由3人完成鼻饲操作:即主班听诊、治疗班操作、临床班保护协助。禁止留置鼻饲管,必要时请主管医生参与指导。对暴饮暴食型病人,集体进餐时应限制饭量。对吞咽咀嚼障碍型病人,集体进餐时给予流食、半流或软食。对吞食鱼肉骨刺型病人,给予脱骨去刺的普食并集体看护。对合并糖尿病自我管理缺陷型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集体进餐,专人看护。

2. 3 持续质量控制的措施

护士长每天早、午交班时听取各班护士对病人饮食管理汇总情况,控制当天饮食障碍病人护理质量,提出改进方法,主班负责在护理管理连续交班本上记录,内容包括姓名、影响饮食安全因素,饮食障碍类型,护士长不在时由主班负责。护士长每周四与主管医生共同讨论病人饮食安全问题,每周五早晨交班时向病房全体医生、护士宣布病人饮食安全措施。对特殊病人及时处理,随时质量控制,连续交班。

2 .4 效果

实施精神病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工作两年来,没有一例因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安全意外。

3 体会

3. 1 告知病人和家属饮食安全危险因素可避免纠纷

当病人被确定存在饮食安全危险因素时,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及时进行有效沟通,使期了解存在的影响饮食安全因素和如何配合治疗护理。当病人需要被强迫进食时,应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在争取配合的情况下有些病人可自行进食而免去鼻饲的痛苦。护士不把鼻饲作为惩罚病人的手段,鼓励病人自主进食。比如:集体进餐时病人自由排队,自由选择座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饮食种类。在体现以人为本,维护病人尊严的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病人不理解而造成纠纷[3]。

3.2 认真、准确、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精神科护理记录具有专科的特点,当护士遵医嘱为病人鼻饲时,护士应明确记录鼻饲的原因、鼻饲的内容、鼻饲的量及效果。重点记录约束病人的原因、时间、部位、有无肢体的损伤。

环环相扣,注重细节是环节管理的原则。在医疗护理服务中,饮食安全管理的任何环节问题都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精神科饮食安全管理是对病人实施的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认识与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7.

第4篇

结果:入院时乞讨精神患者不同于其他精神病人,多数表现为赤身、衣衫不整或蓬头垢面、行为紊乱、语言不同或智商障碍,甚至一些女病人怀有身孕,一些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一些合并攻击行为。

结论:流量乞讨精神患者作为社会的弱视群体,安全隐患具有多发性、隐匿性,针对这种情况,应实施周密的病区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2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07-01

为更好贯彻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我国各地开始广泛开展综合性治疗,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政规[2011]17号文,《武汉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暂行办法》各大精神病医院响应市政府号召,纷纷开始收治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但在具体护理治疗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护理安全隐患。本次研究中,重点分析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析我院从2011年1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男99例,女51例,年龄为19-53岁,平均年龄为36±1.2岁。单纯性醉酒2例(1.3%),旅途精神病5例(3.3%),智力障碍19例(12.7%),躁狂抑郁症5例(3.4%),精神分裂症119例(79.3%)。

1.2 入院方式。警察接受报警后,110出警将疑似为精神病患者送入我院98例,所占比例为65.4%;市民报案120急救中心收治的街头病例,急救中心疑似为精神病患者送入到医院11例,所占比例为7.3%;救助站收治的疑似为精神病患者将其送入到我院41例,所占比例为27.3%。

1.3 入院检查。

1.3.1 安保检查。管制刀具3例,身上小刀14例,铁片18例,玻璃片10例,绳索16例。

1.3.2 体格检查。骨折3例,皮外伤15例,女病人头虱28例,身孕3例。

1.3.3 精神检查。行为紊乱、赤身或衣衫不整、蓬头垢面92例。用手抓饭吃、随地大小便、不讲卫生、生活懒散、弱智或语言不通24例,不能明确说出家庭住址70例,生理自理能力差、到院后拒食78例,存在偷窃行为15例,思维内容贫乏、言语贫乏、交谈欠合作、接触比较被动15例,有毁坏公物行为、袭击行人50例。

1.3.4 化验或其他辅助检查发现。检查可见肝肾功能异常8例,乳糜尿2例。

2 分析护理安全隐患

2.1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入院评估意识不强。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因多数长期在街头流浪,生活环境较差,且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情况,合并多种身体疾病且病因比较复杂。巡警将其送入到医院后,因不能正确提供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生活情况等,给之后诊断治疗增加了困难。一些医护人员并不重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入院评估,未认真进行安全检查、未高度重视患者躯体疾病等情况。

2.2 医护人员与患者未进行有效沟通。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因来自各个地方,地域以及文化差异较大,医护人员较难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观察方面的困难。这样极易导致患者因冲动而发生伤人事件。

3 护理管理对策

入院时,观察可见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多存在智力障碍、沟通障碍,多表现为蓬头垢面、赤身等不正常行为,一些人甚至有攻击行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全。一般来讲,他们难以管理或家人不了解去向,即便他们治愈或身体情况好转后,也难以出院。因此,为了保证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健康,临床护理实施时,应该注意:

3.1 认真进行安保检查。一些流浪汉应长期流浪,包裹里面可能什么都会携带。为了保证其他患者的安全以及精神病人自身的安全,在流浪汉入院后,首先应对其进行认真检查,消除任何存在的安全隐患。

3.2 认真对精神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注意检查患者四肢活动情况,查看是否合并骨折以及外伤;女性患者尤其应该检查是否有身孕,头虱等,详细记录患者的身体情况,防止医患纠纷发生。同时应该注意,尽管患者为流浪乞讨者,家属也不重视,医务工作者仍应坚持职业操守,认真做好各项检查,防止任何意外发生。

3.3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圈、血糖、电解质以及大小便检验,一旦发现患者身体异常,及时转送到综合医院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若合并传染性疾病,入院后有必要对其先进行筛查,肺结核患者要转院给予其综合性治疗,乙肝患者有必要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合并梅毒患者,给予其对症治疗。

3.4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卫生打理,洗澡、剪发、更换衣服、修剪指甲、刮胡须,若条件允许,尽量将他们设置在单间,考虑到流浪人员长期流浪,不习惯病房管理以及病房环境,可先让患者适应一段时间,待其接受后,再将其安排到病房,服从病房条例以及病房管理。同时有必要督促患者或辅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发生。

3.5 采取措施预防精神病人出现意外损伤、偷窃行为,行为紊乱,正确引导患者,若有必要,可采取强制措施进行约束,防止发生意外冲突。

第5篇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病人春节期间入院情况以及存在的医疗护理安全问题。方法对2007--2011年春节期间入本院的精神病人的性别、年龄、人口性质、入院方式、疾病诊断、是首次或再次入院、入院时是否有攻击行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入院精神病人中,入院男性病人占多数(59%);以20-59岁年龄居多(82%);以精神分裂症为最多(81%);首次入院的病人占58%,再次入院病人占42%;急诊、出诊入院者占61%;入院时有攻击甚至暴力行为的男性病人占80%。结论春节期间入院的精神病患者绝大多数为精神分裂症,属于重症精神病患者,有明显的攻击甚至暴力行为,存在医疗安全问题;春节期间由于值班人员相对减少,工作任务繁重等因素,加上入院病人有明显的攻击甚至暴力行为,护理管理者重点加强节前的安全大检查,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合理排班,必要时参与值班。值班护理人员集中精力,熟悉重点病人,严密观察病情,做好重点时间工作,加强自我安全防护和病人的安全措施等对策。

关键词:精神病;春节期间;攻击行为;护理安全;对策

在节假日期间,由于护士相对减少,工作任务重,加之部分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多,给护理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容易发生医疗纠纷[1]。本文调查分析102例春节期间入院的精神病人,发现急诊、出诊入院的病人占多数,精神分裂症居多,属于重症精神病患者,有明显的攻击甚至暴力行为,存在医疗安全问题。

针对这些特点和春节期间工作时间的特殊性,作出相应的护理安全对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7-2011年春节期间(7天长假期)本院精神科入院住院治疗的病人共102例。其中男性60例(59%),女性42例(41%)。年龄15-67岁,平均为35岁。农业户口80例(78%),城镇户口22例(22%)。

1.2方法采用自制调查统计表对全部在春节期间来本院3个精神科入院治疗的病人的个人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人口性质、入院方式、疾病诊断、是首次或再次入院、入院时是否有攻击行为等进行统计分析。疾病诊断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标准诊断。

2结果

2.1在102例的入院病人中,以精神分裂症83例(81%)为最多,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为14例(14%),躁狂症3例(3%),其它引起的精神障碍2例(2%),说明绝大多入院病人为精神分裂症,属于重症精神病人。

2.2从入院病人的年龄段来看,19岁以下的12例(12%),20-59岁84例(82%)居多,60岁以上者6例(6%)。男性占59%。说明精神分裂症以青壮年中发病为多。从人口性质来看,以农业户口占78%居多。

2.3从病人入院方式看,急诊和需要出诊入院的62例(61%),正常入院的40例(39%)。首次入院者59例(58%),再次入院者43例(42%)。

2.4 60例男性病人中,入院前发生伤人48例,自伤者3例,毁物3例,言语性攻击行为4例,出走2例。42例女性病人中,发生伤人行为者13例,自杀未遂或自伤者18例,言语性攻击行为者7例,毁物、出走分别为2例。女性病人中发生自杀未遂或自伤行为占43%,相对比例较高,应特别加强防自杀行为。男性病人出现攻击行为甚至暴力行为,伤人(80%)占多数。

3讨论及护理安全对策 3.1讨论3.1.1从本文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看,春节期间入院的病人以精神分裂症(81%)为主,青壮年中发病居多。男性病人的主要症状中出现攻击行为甚至暴力行为居多,其中伤人、自伤占85%。这与范某报道的精神病人由于受其精神症状的影响或其它诱发因素的影响,常常发生攻击行为,目前较为一致的结论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最高,达49.38%-80%相一致。病人攻击行为的对象多为与其有密切接触史的医护人员、病友、家属或陪护、病房工勤人员等,尤其以医护人员受攻击的频率最高,居攻击者首位,资料显示:医护人员占攻击对象的41.66%-68.3%、上夜班(21.4%~49.32%)[2]。

3.1.2精神病人在春节期间以急诊和出诊(61%)的入院形式为主要方式,首次入院的病人(58%)占多数。说明由于环境和节日气氛因素,病人情绪波动过大,家属疏忽监管,容易诱发疾病,春节期间属于精神病人的高发期和诱发期。

3.2护理安全对策针对上述特点,本文从护理管理者、值班护理人员等二个方面谈护理安全对策,消除医疗安全患隐,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3.2.1作为护理管理者如科护士长、护士长,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应急预案顺畅的基础上,一是节前要做好安全大检查,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如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危险物品是否有带入病房内;病房的门窗、桌椅板凳、水电是否安全使用等,消除病房安全隐患。二是以人为本,合理安排班次,鼓励弹性排班,做到新老搭配,能力强弱的搭配[3]。针对春节期间急诊、出诊入院的病人较多,病人攻击时间以上夜班居多的特点,有必要增排一个卡班(12:00-15:00,18:00-22:00),以应对病人出现攻击行为、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参与排班,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走到指挥、协调、指导的作用[4]。三是节前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技能训练,特别是低资护理人员,增强护士节假日护理安全意识,提高应急能力,保证节日期间护理安全[4]。

3.2.2值班护理人员一是在当班人员相对减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要集中精力,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积极配合。二是要全面掌握病房的情况,熟悉有严重自杀、伤人、毁物和逃跑等病情的重点患者,严密观察病情,重点交班,做好四防护理工作;对有攻击行为史或现有暴力行为征兆的病人安置于安静、宽敞的隔离室内,遵医嘱及时给予保护性约束,病人的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2]。三是加强重点时间的工作。所谓重点时间,就是患者容易出事的时间。如开饭时、发药时、洗澡时,对重点时间应安排好充足的工作人员[5],医护工作要配合协作好,同时善于争取恢复期病人的帮助;四是节日期间住院的精神病人的心理情绪复杂多变,容易激惹,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掌握与病人接触的技巧和良好沟通方式,注意说话态度语气;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多留意周边环境是否安全,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确保病人安全和个人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玲.精神病患者节假日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

[2]范喜英.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及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0(17).

[3]周月琴.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11):139-140.

[4]范继美,田素英.精神分裂症病人暴力行为特点分析及护理措施[J].全科护理,2008,06(28).

第6篇

[关键词] 精神病; 急性期; 接触; 技巧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36-01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入住精神病人2541例,其中在入院初期即疾病的急性期发生攻击行为267例,这些病例资料为:男152例,女115例,年龄16-36岁,平均22.1±1.8岁。职业:工人98例,农民143例,干部15例,学生11例。文化程度:大学6例,高中54例,初中192例,小学及以下者15例。诊断:精神分裂症195例,躁狂状态53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6例,酒精中毒伴精神障碍9例,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4例。

上述资料均来源于本院的护理记录、护理交班报告和院内工伤记录。急性期病人攻击对象包括住院医生、病房护士、家属和其他人员及物品;攻击原因为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脑部功能障碍、不承认有病(不愿住院)、对医护人员态度反感等;攻击方式包括: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损坏物品等。急性期精神病人行为的严重性和不可预测性,已引起精神病学、心理学及法律工作者的重视[1]。因此,及时应用接触技巧对急性期病人进行护理并加强自我防护就变得越来越重要[2]。结合我院的管理经验,现将精神科急性期病人的接触和管理技巧报告如下: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应该是忠于职守、坚持工作岗位责任制的具体表现。要把精神病人当正常人对待,要做到亲切、友爱、讲文明,尊重病人。还要照顾好病人的衣、食、住、行,这都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基础。

2 做好入院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详细评估患者现在或潜在的危险症状,对既往有冲动行为、伤人行为或幻觉、妄想明显的患者应加强防范,在询问病史和护理体检的同时也要注意安排好患者,避免出现冲动伤人行为。并进行重点记录与交班,使其他护士随时处于警觉状态,避免危险的发生。

3 严密观察病情,实施个性化的接触方式 护士应多观察病人的言行举止,对不同病情的急性期病人采用不同的接触方法。如对兴奋、躁动患者,医护人员要保持冷静,以亲切耐心的态度、镇静而温和的语言友善地引导和全面教育,减少一切激惹因素,避免激起患者更大兴奋冲动而伤人;对于躁狂病人,应多表扬他们的优点,然后安排一些事情让他们做,他们就会很愉快的接受;对灰心伤气、悲观失望、抑郁情绪的病人应该给多与病人沟通,给予同情和鼓励,使其感到世界还有温暖;对淡漠少语、不愿暴露思维内容的精神病人,除要进行耐心的劝导和做解释工作外,还要采取旁敲侧击、声东击西的办法,以诱导出我们需要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对病人的一般要求应尽量给予满足,对因条件所限目前不能满足的,也不应正面拒绝病人,可采取暂时妥协的办法或委婉的语言,既回答了病人的问题,又不刺激病人,以免引起冲突。

4 身体攻击的防护 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症状常常是突然发作,特别是安静状态下由于突然的刺激而发作。因此,在患者安静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状态下,应避免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护士在各值班时段均应保持警觉,特别是夜班期间。任何时间都要避免背对患者,遇患者出现伤害他人行为时要立刻确定逃离路线,不可被患者堵在房内。不要贸然阻止患者的过激行为,同时要善于寻求各种自救方法。

5 完善各种防范预案,做到有的放矢 近年来,我院加强了精神科各种预案的制定和实地演练。如《精神科重大意外事故护理急救预案及程序》、《暴力攻击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住院患者发生躁动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等预案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急性期患者的攻击行为导致的后果,使损失减少到最少。

6 工作中注意进行自我心理调控 文献报道受到病人攻击后的工作人员有委屈、愤怒、逆反、报复、回避及宽容等心理反应[3],对患者的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护士应自觉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或通过其他对健康有益的宣泄方式平衡护士的正常情感需求,并获得更多的自尊。

7 建立医护人员支持系统 我院除了对受到身体和言语攻击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安抚和工伤认定外,率先在精神病专科医院设立了委屈奖,上述措施有效的起到了调节医护人员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这样医护人员便会更好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工作中去。

总之,在精神病院工作的护士与急性期精神病人接触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护士面临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4]。因此,关注精神科病人急性期的表现,掌握与精神病人接触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丹,孙策平.精神科护理和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3):189-190.

[2] 孙素珍,刘福喜,孙玉玺.精神疾病护理常规[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1.

第7篇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1]。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往往难以预料,常导致严重伤害与后果,为此,笔者对38例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进行临床分析并制定恰当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8例均为男性,年龄18-52岁,平均28.7±7.08岁,以青年人居多。病种分别为:精神分裂症24例,躁狂症8 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4例,癫痫性精神障碍2例。

1.2暴力行为发生原因 38例中,受幻觉妄想支配21例,易激惹10例,出于报复2例,过度兴奋2次,错觉2例,癫痫人格1例。

1.3暴力行为攻击的对象及方式

1.3.1 暴力攻击对象 主要是医务人员、病人、损毁物品等。

1.3.2 暴力攻击方式 在攻击医务人员及病人时,拳打脚踢14例次,持物或用拳头击打头面部8例次,咬人6例次,卡勒颈部3例次,企图女性1例次,砸坏玻璃门窗10例次,损毁病床、桌椅8例次。

1.4 暴力行为发生的特点 暴力行为多发生在患者被迫或被骗入院的青壮年,受教育年限少的病人中。导致暴力行为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精神症状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受精神症状影响者主要发生在疾病的急性期,而暴力行为高峰在入院后1-2月内,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入院早期更易发生冲动。但不容忽视的是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人中发生暴力行为的潜在可能性并不比新入院的病人少。病人的居住拥挤及工作人员的态度对暴力行为的发生也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服务及暴力行为的妥善处理无疑会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1.5 治疗及处理 暴力行为发生后,首先应了解暴力的原因,针对不同原因进行处理:(1)短期应急可采用隔离约束措施,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增加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也可用碳酸锂,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进行治疗。

(2)更换居住环境和说服教育。总之,暴力行为的治疗应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便更好的找出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护理。

2 讨论

2.1对暴力行为的预测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虽有突发和难以预料的特点,但认真观察,不难发现一些事件发生前的端倪,从而找出一些规律来,预见暴力发生的可能。其中住院病人的敌意行为是重要的预测因素,关系妄想、被害妄想严重及易激惹的病人,以及既往有暴力行为史的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最大。而攻击对象多以医护人员及病人为主,这显然是与医务人员与病人接触不当及不良的服务行为有关。

2.2对预测有暴力行为病人的防范 (1)创造精神病房良好的总体气氛,这是稳定病人情绪的主要问题。良好的总体气氛是由许多成分构成的,如:宁静怡人的环境,优良的服务等。这一切无疑会改变病人的心境,改变病人心目中形成的不良影响,消除病人的疑虑,缓冲敌对情绪。总体气氛是由全体工作人员创造的,同时它也反映着一个病房的整体素质。(2)精神科护士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熟练技巧,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如对易激惹者,要沉着冷静,言语温和亲切,以柔克刚。对有丰富幻觉妄想的病人,注意不要与其争辩,不要当着病人的面议论他人或低声耳语,以免引起病人的猜疑,强化或扩展其妄想。当同室病人被某病人作为妄想对象时,应及时调离病室。将预测中有可能出现暴力行为的病人放在重点房间,持续动态观察。对极端粗暴、过度兴奋而无法控制的病人,则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及适当的保护性约束,以防其伤人、毁物或自伤。此外,要定期对患者进行有关心理预测和开展谈心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及外显性行为情况,做到及时防范。定期不定期的做好健康教育,及时纠正病人不良的行为念头,避免可能的暴力行为发生。

2.3 控制暴力行为的具体护理对策 暴力行为关键是预防,如暴力行为正在进行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让病人最信任的人进行说服、诱导,切不可强行夺取其手中的什物,以防意外。(2)病人正在持物冲动伤人,说服无效,要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从背后、侧面阻止病人的行动,不可迎面阻拦。也可就地取材,如棉被抵挡,等他第一次出手后,不待他第二次还手,迅速将其制止,进行妥善处理。(3)加强治疗措施和心理疏导。可选用镇静作用强的药物如氯氮平等,而心理治疗要贯穿在住院的全过程。这样几种方法互相配合以控制病人暴力行为。

总之,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既受生物、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2],只要护理人员充分掌握病情,及时预见暴力发生的可能,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之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完全可以减少或控制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发生的。

参 考 文 献

第8篇

【关键词】精神病病人 危机状态 原因 护理

危机状态是指突然发生的,威胁人身生命安全或损坏物体的一种危急状态。对精神疾病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和护理是精神科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住院精神病人发生的121例危机状态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121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45例;年龄16—63岁;诊断符合CCMD-3诊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65例,躁狂状态21例,分裂科精神病15例,抑郁症12例,酒精信赖所致精神障碍8例。

1.2方法 查阅各科室及护理部2003年1月—2007年12月危机状态登记本,根据登记本上的病人资料再从病案室中抽取相关病人的病历121份进行分析,研究发生危机状态的原因与精神疾病症状因素、环境因素、病房管理因素、药物因素的关系,并探讨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121例中自杀行为51例,暴力行为32例,出走31例,噎食7例,其中由精神症状支配发生的73例,病房管理引致的32例,治疗因素引致的16例。

3 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精神疾病因素的原因 精神疾病的危机状态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躁狂状态的患者受幻觉妄想的支配,认为某人是来陷害自己的,伺机置他于死地,结果先发制人以攻击和伤害;有自杀观念的患者因医院防范严密,达不到目的而寻找机会离开医院后自杀;抑郁症病人在情绪低落影响下,产生无助无用感,觉得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生不如死,在此基础上产生自杀企图或行为。

3.1.2管理方面的原因

①精神病房大多采用封闭式管理,病人不能自由出入,生活单调。

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离岗、忘记关门、丢掉钥匙等,给患者可乘之机。

③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给患者以劣性刺激。

④病房设施有漏洞或损坏未及时修补,造成患者外出、自杀等。

3.1.3治疗方面的因素

①对治疗感到恐惧和痛苦。

②大剂量抗精神异常药物导致副反应,让病人难以忍受或引起噎食。

③高效价药物或突然加药导致病人出现药源性焦虑不安,极度兴奋、冲动攻击行为。

3.2护理措施

3.2.1加强基础护理 对重症精神病人,新入院病人、有三防行为的病人,首先要了解其病史,掌握病情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对有暴力行为,幻觉、妄想症状丰富的病人应尽量避免触及其病理体验,适当组织病人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使其精力得到发泄。对不安心住院病人,应多关心体贴,使其尽快熟悉并适应住院环境。对有自杀、自伤企图的病人,护理人员要经常主动与其接触,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活动,因势利导地做好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兴奋激动的病人,要耐心细致的护理,尽量减缓激动情绪。对有自杀观念和藏药企图的病人,要严格监视病人服药,杜绝病人积存药物集中吞服自杀。对有以上特殊行为的病人要安置于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或在群体环境中活动,实行重点监护。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意外先兆,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3.2.2 对年老体弱、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的病人 做好饮食护理,注意观察病人的进食情况,进食时护理人员应在旁看护,不宜催促病人,嘱病人细嚼慢咽。

3.2.3改善住院环境 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安全、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改造现有铁门铁窗的病房设施,消除病人对住院的恐惧心理。

3.2.4增加病房的娱乐项目鼓励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丰富住院生活,分散其注意力,使其安心配合治疗,促进病情早日康复,防止意外行为的发生。

3.3加强病房管理

3.3.1 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平时要注重护理人员良好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勤于思考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避免用简单生硬的语言刺激病人;自觉遵守各项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妥善处理。减少因工作失误而发生意外事件。

3.3.2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制度 病人外出活动返回病房时要认真清点人数,严防病人走失。要加强巡视护理,活动结束后应检查门窗是否关闭,有无病人躲藏。夜晚和清晨是意外事件多发时刻,护理人员必须精神集中,不得麻痹大意,以防意外事件发生[1]。

3.3.3加强安全管理 ①要经常检查病房的门窗、锁、瓷砖等设备,有损坏时要及时维修。②病房内的危险物品要严格管理,如有丢失要及时查找。③加强安全检查,严防危险物品带入病房。④病人外出活动须经医生或护理人员同意,并有护理人员陪同。⑤做好病人和家属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2]。

参 考 文 献

第9篇

[关键词] 老年精神科; 实施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68-01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上精神疾病。据统计我院老年精神科从2004年至2009年,由四十几个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增加到一百四十多个病人,增长率达67%。而老年病人除了患有精神疾病外大多伴有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病情复杂变化快,很易发生意外。因此怎样抓好老年精神科的安全管理,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减少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摆在精神科管理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现将在老年精神科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对老年精神病人实施安全管理,谈几点体会供探讨。

1 强化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1.1 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核心,要想搞好老年精神科安全管理。首

先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尤其是新分配的护士及年轻护士,工作时间短,缺乏临床经验。除了进行岗前安全意识培训外,平时注重对她们进行职业安全教育。结合科内发生的安全问题组织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不安全意外的发生。

1.2 安全意外的防范 我科收治的老年精神病人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大多病人思维混乱、记忆障碍、情绪激动、哭闹、打人、随地大小便,加上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药物副作用如步态不稳等,更易发生跌倒、摔伤。给护理带来的难度大,为了减少安全意外,加强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床旁挂醒目的防意外标示等设施,经过有效的管理,科室无重大安全意外发生。

2 建立建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2.1 制度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保障,违反或疏漏制度中的任何一项都有可能引发安全隐患,结合本科的特点制订具体的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并落实到每个人。每周对责任护士及护工进行安全检查,每月作一次安全评比,安全管理好的给与表扬,差者批评教育并与考核挂勾。

2.2 对科内护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安全管理意识,使她们转变观念,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参与管理。

3 病区安全管理

3.1病区环境管理 病房地面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厕所、洗手间应有防滑措施,门窗、电线及开关定期检查,有损坏及时维修处理。

3.2 危险物品的管理 新入病人要仔细检查,每天晨间护理对床垫及床头柜进行检查,发现危险物品及时收缴,床单元尽量简单化。

3.3 病人的安全管理

3.3.1 具有冲动伤人、激惹躁动的老年病人,防止伤及其他病员,争得家属同意给与保护性约束,并注意约束部位的观察和管理。

3.3.2 长期卧床病人,加强翻身、拍背、擦洗、更换、观察,防止压疮及坠床等意外。

4 护士长在科室应作好表帅作用,树立全局观念

护士长是科室的领导者,也是安全管理的执行者、督促者,病房的安全管理好与坏,与护士长的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对科室的安全管理要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加强检查、督促,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不留如何安全隐患。

5 作好节假日的探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