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45:32
导语:在德育因材施教原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因材施教 个性差异 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现状和学习需求进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对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详细的研究阐述。初中英语老师要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就必须要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发展点、兴趣点和特长点。
一、组建小组,倡导合作学习
1.分组。在学期开始时,首先用大量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并进行知识和能力摸底,根据相关不同因素,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发展类型,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将不同发展类型的学生再M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4-6人。
2.合作。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是合作的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时,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要求每个小组明确一名组长,在进行小组内讨论时,组长做好分工,回答问题时则由组长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小组其他成员可进行适当补充。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多向交流、协作的功能,让全员参与到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来。合作学习使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分类教学,适时调动兴趣
1.教学目标分设高、中、低。各年级、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都有不同的能力要求,教师在熟悉整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每课教学目标要求,再根据学生情况分类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对优等生可以提出课标要求外的拓展延伸要求,对中等生可以提出只达课标要求,对潜能生可以提出基本达到课标要求。在教学8A Unit 1 Grammar时,将潜能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大概读懂课文,掌握重要词汇,能用简单的形容词比较级对比、描述人物;中等生的教学目标为读懂课文,熟练掌握大部分词汇,能用所学过的形容词比较级与课文中出现的复杂句式对比、描述人物;优层学生要熟练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所有词汇和句式,灵活运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拓展外延知识对比、描述人物。
2.教学内容分设放、扶、领。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设备、教学进度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对相同教学内容通常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统一授课、提出统一要求,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有效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在教学9A Unit 8 Grammar时,对优层学生采用“放”的方法进行教学。他们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对他们大胆放手,以其自学为主,适当加以点拨指导,教给其学习方法,让他们先自学课本139页内容后读课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培养其自学能力,挖掘其学习潜力,要求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分辨出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区别,灵活地用所学句型进行会话、复述已学过的课文,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对中等生在学习时采用“扶”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类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等问题,通过老师、同学对他们在课堂上细致讲解,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可以先把包含定语从句的词、句划出来,然后让其翻译成汉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让他们分别找出其中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和关系代词,必要时还让他们说出定语从句中的主语,通过帮扶引导有助于他们掌握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基本结构,使他们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的英语材料。对潜能生在学习时采用“领”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老师及同小组的优生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要求能听懂最常见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短语听写只要能写出一半就行。这样较好地保护了三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3.巩固练习分设基、综、拓。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时,练习题可以分设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教学9A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中的A1-3这三个部分主要是对色彩疗法的描述,可根据听力材料挖去一些颜色、情绪、服装等细节,让中等生、潜能生进行短文填空,要求他们了解一则广告的语境,并能从广告印刷品和电视采访中获得信息,学会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巩固信息,确认事实;要求中、高层次学生能征求和提供意见并提出建议,并学会陈述某种服饰的颜色、优缺点等,理解、探究听力材料中关于My favourite colour的写作结构。
三、灵活评价,品尝成功喜悦
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教学情况,就必须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能力、接受能力、表现力等方面的不同,就是同一问题对他们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要求,按照不同标准、要求及时给予其恰当的评价,让各类学生均获得成就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英语里时间、日期的不同读法,让优等生对潜能生指出其错误的地方及原因,中等生也能得到优等生的点拨从中得到启发,同时潜能生的问题也给中等生一个觉醒。优等生在交流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同学之间加强友谊,增强团结。
总之,英语教学中真正有效落实好因材施教原则,分类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只有大家全面认识、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学生的英语口语、阅读能力、学习质量必定会有迅速提高,英语课堂必定会成为高效课堂,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要形成自身的教育特色,要为每一个学生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如何在学校特色教育中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我校在多年的实践中,从开展个性化德育、建立音美体特长教育、实施分层管理和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特点,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孔子非常重视了解和研究学生,他对学生的心理、个性的观察很细致。他在教育中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指出:“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正是孔子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细致分析,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巧妙地实施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广大适龄青少年,在一个教学班中,尽管他们的年龄相近,但由于遗传、环境和先前教育的不同影响,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知识的特点也就不一样。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观察、谈话、访问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共性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
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在教学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不可分割,即: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启发诱导,是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
教育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提高教育成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诱导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数学课堂教学中,常有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究其原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启而不当”,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导,而是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
四、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数学课堂质量的情感基础和内在动力
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是教育好学生的情感基础的内在动力。热爱数学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使师生情绪愉快,亲密合作,从而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数学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教好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摘要:我们要重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思想教育点,实现德育目标渗透,从而体现"德育为首,五育并兴"的教育思想。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分年级按照教学目标详细制订了《计算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细则》,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关键词:试论 中学 电脑 教学 素质 教育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已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计算机教育本身也是一项重要而有力的支持。因此我认为,难得的机遇已悄然到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进一步坚定信念,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建设、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评估等方面 做出整体性改革,并结合“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思想, 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
一、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我校计算机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高一年级我们在初中课程基础上增加了QBASIC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主要选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命令的操作,学会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课题。此外,我们还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课程内容,如WINDOS95、Internet通信等,注重学生实践训练,以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 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在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计算机第二课堂、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
三、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我认为,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 真正实现,从而体现出教学的互动性。这样,教育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都获得与科学家们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去挖掘考古、去探索星体奥秘等过程的喜悦。我们的经验也表明,这样得来的结果比耳提面命的讲授深刻得多、鲜明得多,更能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四、加强学科德育目标渗透、注重学生实践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高职语文教学
受时代背景差异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虽然并不能够以全盘照搬的方式应用到现代教育中来,但由于孔子教育思想本身就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其中很多理念都与教育的育人本质直接相关,因此即便是从现代教育的视角来看,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而将孔子教育思想应用到高职语文教学中来,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孔子教育思想
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作为孔子最为著名的教育理念之一,最早体现于《论语·先进》篇中“闻斯行诸”的故事,当学生子路、冉有就相同的问题(闻斯行诸?)向孔子求教时,孔子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并在公西华对此感到疑惑后作出了“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解释。这说明孔子认为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特点来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子路好胜心强,做事喜欢逞强,所以要教导他做事应多听取他人意见,而冉有性格谦逊,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则需要鼓励其行事果断[1]。2.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思想出自《论语·卫灵公》中的记载,与东周末年孔子创办私学的事迹相关,简单来说就是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同时也都有着成才成德的可能,这一点不会因族类与出身的高低贵贱而改变。纵观孔子数十年的从教生涯,无论是对贵族学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等)与平民学生(如颜回、曾参、子路、子夏、子贡等)的一视同仁,还是欲居九夷的言论,都能够充分体现出其对于有教无类思想的推崇。3.启发诱导启发诱导作为孔子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是指教育者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并帮助进入到高度投入的思维状态中。如《论语·述而》篇中记载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而孔子的学生颜回也曾做出“夫子循循然诱人”的评价,这些都是能够充分体现出孔子对启发诱导这一教育思想的重视与贯彻。4.学思并重学思并重是孔子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归纳,是指学习必须要与思考相结合,在学习活动中,二者无论哪一方面出现了缺失,都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孔子的从教生涯中,经常会据此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展开指导,如《论语·为政》中曾提到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而在《论语·卫灵公》中则有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记载。5.重视德育在孔子的漫长从教生涯中,其不仅会关注学生能力、学识的提升,同时还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直接将“德行”列为了孔门四科之一,并提出了很多有关德育的教育理念[2]。例如对于智育与德育的关系,孔子曾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观点(出自《论语·学而》),认为学生要以品德为先,具备孝顺、诚信等优秀品质后如果还有余力,再开始进行学习。而在德育内容上,则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过而不改,是为过矣”等品行要求。
二、孔子教育思想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作用
1.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核心内涵是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特点来对其展开针对性、个性化教育,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开放性特点十分契合,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一教育思想融入到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征等展开教学设计,制定出多层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那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就能够将自身个性特长充分展现出来,并实现相关能力素养的有效发展,这对于素质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贯彻显然是很有帮助的。2.适应职业教育特点与本科类高校相比,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存在着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职业教育特点,在语文课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仅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同时还存在着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使教师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通过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借鉴与运用,教师则能够对“有教无类”观念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树立“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才”的正确教育观念,对学科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重新拾起信心,而在教师对学生充满自信并耐心帮助其解决学习问题的情况下,高职语文教学效果也必然会随之得到提升。3.落实学生主体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当前很多高职语文教师虽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产生了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仍然习惯于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不仅在知识讲解、课文解读等方面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同时还常常会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而将孔子教育思想融入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则能够使启发诱导教育思想与新课改要求联系在一起,加深教师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认知,同时结合《论语》等书籍中记载孔子教学事迹,对坚持以学生课堂主体的重要性展开深度解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对新课改中有关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要求产生更强认同感,同时还能够学会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启发,这对于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显然是很有帮助的。4.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高职阶段的语文课程通常都是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出现,其总课时虽然相对较多,但在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仍然很难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不足,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学习效率过低、学习效果较差的情况,并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通过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借鉴与运用,则能够在帮助教师了解各种学习方法的同时,使其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及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同时在之后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各种自主学习方法,并引导其积极展开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为语文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持。5.发挥语文德育功能从素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看,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与能力素养发展,同时还必须要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但由于很多高职语文教师缺乏德育经验,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也有所不足,因此语文教学所取得的德育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借鉴与运用,则能够结合孔子的德育教育理念,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进行深度解读,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同时帮助教师掌握一些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这对于高职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三、孔子教育思想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1.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需要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在面对不同学生时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与分层教学方法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而为了实现对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有效应用,教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自然也就对分层级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对其进行合理分层,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进行分层,对写作、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课文中涉及到的修辞手法完成写作训练,以帮助其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实现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而对于写作、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鼓励其学习课文写作手法,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完成写作训练,以提高写作训练的挑战性,实现写作能力的最大化提升。2.理解学生学习问题高职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这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提升,同时还很容易使其学习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此教师还需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应用到教学中,充分理解学生的不足与缺点,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来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树立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自信。例如在学习《劝学》等文言文时,有些学生经常会出现难以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即便能够结合注释进行翻译,也同样可能出现课文理解偏差。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的客观事实,同时树立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信心,并在学生正确翻译出课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后,对其加以表扬。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文言文学习逐渐产生兴趣与信心,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其学习效果也必然会随之得到显著提升。
四、结语
关键词:标签;因材施教;激励;唤醒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90
德育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我国的德育现状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存在着不平等,学生常常被视为客体,师生关系成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学生是一个具有能动、反思的主体。教育者依靠自己的权威,迫使学生坚守德育内容,而无视学生理解与否。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笔者从转化差生方式方法方面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标签”不能随意贴
当你想要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你会选择用胶水?双面贴?还是透明胶呢?不管你会选择用哪一种方式,当你把纸撕下来要换新内容的时候,不管你多小心,不是墙上会留下印痕,就是纸上会撕下疤痕!而当你为孩子的性格、行为、处事的态度贴上小标签的时候,会给孩子的性格、行事的行为和处事的态度造成什么影响呢?
在平常与同事或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说“我的孩子爱发脾气”、“这个学生学习不专心,老想玩,记忆力不强” “比较任性”“懒散”。听上去,确实是孩子在性格上存在了问题或者是出现了不良行为。可是每次我听到这样的问题,笔者就想起这个《钉钉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一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在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院子的篱笆上。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再后来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当你和一个人吵架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在他心里留下了的伤口,就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是啊,当你伤害了朋友时,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心灵上的伤口比身体上的伤口要难以恢复得多啊。如果我告诉你:每当你为孩子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时,就是在他的身体或心灵上钉了一颗钉子,而不再像贴一张纸那么简单,请你想像一下,在今天以前,你在孩子身上钉了多少棵钉子啊!?你还打算继续钉下去吗?
正如上面所述,教师和家长对表现欠佳的学生的唠叨和训斥,正好给他们贴上“笨蛋”、“坏家伙”的“标签”,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变成“我是笨蛋”、“我是坏家伙”。这种导向作用的结果,使“标签”的预言成为现实。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做法,给他们一个最低标准的进步要求,当他达到之后,马上给他贴上一个好“标签”,继而不断贴之,那么这些“标签”的暗示作用,也会形成“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使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因材施教是关键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在德育中,同样也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思想动态,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这样才具有充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扣动学生的心弦,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材施教,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脉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
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叫刘宇阳,他是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他是全班个子最高的。就是因为他的特殊,让笔者在开学第一天便深深地记住了他――这个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笔者自己头疼的男孩子。新学期开学不久,笔者就注意到了他调皮捣蛋、专横霸道的一面。他身上主要是这几个缺点:
1. 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更甚者会扰乱课堂。举个小例子说:一次面对新转学来的同学,他上课老是转过去“喂,你叫什么呀?”“喂,你为什么要转学呀?”……
2. 作业不完成,有时干脆不交作业。对于不交作业的问题,借口百出,有时他干脆说:“老师,我不明白你说上课在讲什么,所以作业不会做,也就没有交。”
3. 专横霸道、欺负弱小。他依仗自己身材的优势,专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因为低年级一个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一下,还没等那个同学向他道歉,他便冲那名同学恶狠狠地说:“干嘛?想我揍你吗!”
为了弄清楚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开始了针对性的教育。
首先是要让刘宇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笔者主动找他聊天,渐渐得到他的信任,成为他的好朋友。然后,笔者又站到好朋友的角度去跟他交流,了解他心中真实想法。在一次交流中,刘宇阳说他害怕语文教师,笔者就趁机进一步问为什么要害怕?他说那是因为他上语文课老睡觉,语文教师总批评他也多次向家长反应情况,他爸爸了解情况后就狠狠地揍他。在了解情况之后,笔者便通过开导、换位思考等方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后来,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通过多次交流,笔者发现刘宇阳其实很善良、很诚实,只是缺乏引导,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刘宇阳很快就会转变成一个好学生。
第二步是及时地表扬和肯定刘宇阳的进步。在朋友式的交流中,刘宇阳向笔者保证会遵守纪律、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后来,他果然在这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每当他有一点进步,笔者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让他看到了教师对他进步的肯定,让他感受到做好学生的快乐。
第三步是鼓励他融入集体。为了让他能够融入集体,让同学们都能够接受他,笔者又用另外的方法让他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当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以外,笔者还会跟他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等等。慢慢地,他觉得应该跟同学们好好相处。有一次他主动找笔者谈话时说:“老师,李琳同学在我不会做题时,给我讲解了,我很感谢她,现在我们都成好朋友了。”我从心里感到高兴,鼓励他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了。老师真替你高兴,继续加油!”
三、唤醒学生的心灵
很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常犯的错误是忽视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主意识,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忽视学生的向善之心,只是一味地以处罚来解决问题,致使学生连羞耻之心也没有了,更不用说向善心、上进心了。概言之,就是始终把管束放在教育的第一位。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其实不是管束,而是解放。之所以管而不住,是因为我们没有“釜底抽薪”,忽视了学生没有上进的内在动因,换句话说,我们没有用爱心、耐心、细心和智慧去唤醒他们。
不少学生因为家庭或其他原因,心理负担重,内心沉浸在抑郁的大海里,严重影响了学习和性格发展。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唤醒。
嘉欣,一个本来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可进入九年级以后就整天愁眉苦脸,开心不起来了。笔者侧面一打听,才知道她爸妈离婚了。笔者把她父母请来,让他们冷静下来,为孩子想想,让孩子快乐地生活、学习,顺利通过中考这一关。通过三方的努力,嘉欣终于明白父母仍然是爱她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合离异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她又能抬起头来,与同学一起玩耍,发出爽朗的笑声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一次,嘉欣高烧在医院挂吊针,笔者和一位班干部陪她整整四个小时,她后来在日记中写到:“我被爸妈、老师和同学的爱的阳光照亮了。”在2010年中考中,嘉欣考取了全国示范性高中。
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有些同学会出现暂时的“心理休眠”,这时候教师的细心关爱就显得尤其重要,能起到思想唤醒的作用。
爱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驾驭这门艺术的魔术师。有时候一个误会、一次忽视、一点马虎都可能错过唤醒的机会。对于学生的爱,最重要的是细节。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含苞待放的鲜花和展翅欲飞的雏鹰,班主任无处不在的爱心就是他们绽放和飞翔的最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 旭.经营班级:中学班主任工作艺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德育;教师修养;身教;榜样;自我教育;因材施教;时机;导与管;尊重教育
德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态度以及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倍,泛而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指出学生要将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学校都是将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当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对人才的德育要求是不同的。当代的学生大多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阶段的时机,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对于他们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是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1 “教师修养”是德育的重要条件
先入为主,以身立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著名教育家康德曾说过:“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能形成性格。” 这种人格的作用就是“身教”的影响,而国外教育家将其命名为“潜在课程”,可见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需要我们教师言传身教。
1.1 为人师表,做学生表率,注意自身的形象。教师无小事,事事是楷模。要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师德是学生的指路灯,上行下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规律。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以身立教。正如俗话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好样子”。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崇拜模仿的对象。所以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应忽视自己的“师表”作用。
1.2 先进人物的榜样做法。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也是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榜样即模范和典型,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种道德标准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的产物。榜样教育就是运用模范和典型的思想行为,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方法。比如说在美术训练课中,教师拿来雷峰的画像让学生临摹,动笔之前先让学生讨论:雷峰有那些优秀品质?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雷峰?学生通过讨论后懂得雷峰精神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他们在临摹时格外认真,这样不仅完成了美术教学的任务,而且还进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德育教育。
1.3 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首先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热爱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实践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只有爱才能全心全意的搞好工作。其次,要努力学习,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只有努力学习,掌握学科的新观点,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观念,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再次加强师生交流。与学生交流能够促使信息交流,思想认识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思想活动情况和需求,根据课的目的、任务、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
2 挖掘教材,因材施教
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分散于知识内容之中,教师要从文化科学知识这个本源中去寻找和捕捉,只有深入理解 “文”,才能悟出“道”,只有充分认识学科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实行德育。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使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融为一体。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订出德育的具体内容,提出相应措施,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有明确的渗透意识,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结束新课,也无论是探究阶段,还是研讨阶段,教师应该抓住苗头,把握时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 巧抓时机,导与管相结合,进行正确引导
3.1 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新生入学,思想认识还存在大片空白,道德认识水平有待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要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向学生进行教育,要抓紧灌输“道德营养”。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顽强拼搏精神;在享受成功,遭受失败中,注意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
3.2 导与管想结合,进行尊重教育:首先,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实际行动,要导与管相结合。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与启发诱导、耐心疏导相结合,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严格要求是指对学生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态度、组织纪律性和品德等方面的要求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严格要求是必须的,但又不能操之过急。当学生对达到要求感到畏难时,应给予耐心的启发疏导,分析利弊,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其次,是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并充分信任学生。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教育过程中要平易近人,与人为善,不分贫富、贵贱,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打骂、侮辱学生,给他们树立信心。每个人都有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理解尊重的欲望,中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自己被尊重、被理解,他们十分重视他人、组织对自己的评价。作为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看作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一种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力量。最后是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善于因势利导,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
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内化过程。在学校各科教学的知识内容 中,普遍蕴涵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性、情感、意识和行为的变化发展。教育与教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德育是建立在智育的基础上,知识起“载体”作用,不应存在没有智育的德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德育、智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以x学校整体搬迁新校为契机,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工作,以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把华英学校早日办成一所思想领先、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精品名校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1常规教学:加强和完善教学常规检查,深入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切实提高备、讲、批、辅、考五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2教研教改:以全面发展、学有特色为原则,以学习·研究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以备课组为主体开展教研教改的成效和水平。
3特长教育:以第二课堂和活动课为阵地,着重实施以奥赛训练为主的“培优工程”,以体、音、美、特长生训练为主的“特长工程”。同时,积极开展学科兴趣活动,举办各种兴趣小组,探索并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4教学管理:初步建立一套适合华英学校特点的,既能严格管理又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包括对教学工作的要求、检查、评价、奖励等多方面内容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努力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工作重点
1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学科教学、教研与教改活动中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指导作用。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教材体系及其教育思想和理念,积极开展新教材教学学习和研究活动,深入研究并掌握适应新课程标准及其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教学方法。
3扎实推行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并落实经常性的教学常规检查。教案和作业检查实行定期(一日一次)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不搞形式。坚持听课制度,扎实开展集体听课和评课活动,迅速开展新分新调教师的公开课活动,领导要深入教学一线,坚持经常听课。加强对重大考试试题的组织、研究和评价工作,对试题和考试成绩的评价要体现分层教学、全面发展的要求,反映分层教学、全面发展的成果。
2积极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研究交流活动,实施新教材轮流主讲、共同钻研的机制。
3努力探索并形成以班主任为中心科任教师密切配合、以备课组为中心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各种形式的转差抓中培优工作相结合、以学习为中心德育智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统一的立体多元的分层教学模式,把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并尽力抓出成效。
4根据学校、学生、学科的特点和实际,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要针对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一定要克服形式主义,真正着眼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5加强和改进对活动课和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形成具有华英特色的特长教育模式,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内容应该包括:马列毛邓等经典著作,以及中央的路线、政策、法规等等,从而能够协助初中的班主任老师解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学生解释对国家政策法律的疑惑,同时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对待人生。此外,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班主任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如诚实、礼貌、孝顺、朴素等班主任老师应当做到身体力行。
比如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就应当表现出谦逊礼貌,着装简洁大方,赶时髦等等最好能放在业余时间。最后,对于学校而言,应当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树立职业的新风范,良好校风能够有效促进师风的好转。初中的班主任老师担负着为祖国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形成认真的教学风气,严谨的工作态度,将精力从扑克麻将移到认真备课、努力教学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至关重要。
初中班主任老师是初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最重要执行者和负责人,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法策略: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把握好初中四方面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规律。品德教育的过程乃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的过程,为此班主任老师首先应当遵循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协调发展的规律,因而初中班主任老师要想有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首先应当遵循初中生知情意行等协调发展规律。
被社会认可和提倡的道德行为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沿着知情意锻炼法和自我修养法,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做好班级德育工作。譬如,对于后进生、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熟悉他们的成长环境,换位思考地去跟学生沟通,开展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春游、放风筝等等,让其主动参与、展现自我,并注重一定的组织规定,培养学生的对于班级、学校、最终是学习的认同感。切实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个基本原则在古代就被提出,不光是班主任,其他的任课教师都应该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一些有正对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天天被喊来喊去,我们的初中班任应当将其诉诸教育实践中,在跟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是非常有必要且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内向孤僻的青少年,初中班主任应当通过学生的家庭社会情况等等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真诚和关怀去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融入班级集体。多种方法综合采用。
做好初中德育工作,常用方法有说服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法,德育的方法途径十分宽泛,也鼓励班主任自主创新。如今随着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出现了不少应和新形势的方法,比如生活指导法,心理咨询法、网络教育法等,这些都蕴含着德育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120-01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如何在课堂上全面地处理好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许多教师还感到茫然和困惑,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课堂教学中许多无效的学习,如小组合作学习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而流于形式、过分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评价中的“表扬”铺天盖地、过分强调“探究学习”等现象。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一是要树立面向全体学习者,保障每一个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要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理念,也就是说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我们该怎样落实呢?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笔者的理解,是从大多数中等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数学教学的基本前提下,应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推进分层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能“吃了”,也能“吃饱”,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一、教学目标弹性化,有效兼顾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对教学的实施具有诱发、导向、调控和激励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弹性,反映在教学要求方面,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例如,教材的正文和练习、习题中的基础题是要求全体学生都会的内容,而灵活运用和探索研究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同一高度的教学目标,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学目标的弹性,应是在把握学生基本状况和数学素质教育基础要求的大前提下,既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体现部分优等生能够达到的更高层次要求,变全班同一的教学目标,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围绕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据此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有助于诱发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并有利于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心理的产生。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教师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调控教学进程,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有效兼顾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过程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围绕弹性化的教学目标分层次施教。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独立活动,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想,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坚持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学、学生自己能思考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就能用适合自己的速度去学习,从而达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做到因人分层施教。另一方面是必须强化教师对学生独立活动的主导作用,做到整体把握,分层推进,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置于教师的引导、指导之下,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必然出现各类学生参与程度、学习收效不同的现象。以学论教,教为学服务,学因导发展,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了解各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情况及所遇疑难,并依此因势利导,分层施教。此外,老师还可注意设计一些高难度的问题,供优等生选做,让那些学习还有余力的优等生获得更大发展。这些做法也可以解决在课堂教学时,优等生学习能力强而“吃不饱”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再有一点,我们教师还可运用优势激励原则,让优等生做小先生,辅导帮助后进生学习,这样做还能让优等生体会小先生的乐趣,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向上。
三、作业布置多样化,有效兼顾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
课后布置作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普通教学实践中,老师会根据中等学生的水平,给全体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则显得过于简单,只能是浪费时间,相反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可能难以独立完成而只能抄袭,当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多样化布置不同类型的课后作业。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布置只要求学生简单应用所学知识即可解决的基础型题目。而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需较复杂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的练习型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教师则要布置一些应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的拓展型或创造型习题。当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多样化布置作业,确实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去选择题目和批改作业,但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的确能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评价方式多能化,有效兼顾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
练习与测验是对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把握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来调节教师的教,改善学生的学。练习与测验具有多重功能,如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这就要求命题结构要层次化、多能化,如在练习与测验中设必做题、选做题、拔尖题,在保证基础要求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在教学测验中,这种分层次命题、多能化的测试,对后进生来说,不至于考得太糟,减少了他们的学习挫折感,保护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对优等生来说,解答有较大难度的问题,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挑战自己和他人的竞争心理,更好培养他们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显然,这样的练习与测验,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全体学生得到更好发展。
总之,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教学目标的弹性化设置、课堂教学的层次化安排、作业布置的多样化思考和评价方式的多能化设计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全体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