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45:32
导语: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xx镇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xx镇是地理标志产品“xx蜜瓜”的核心产区和全国优质蜜瓜的重要产区,也是xx蜜瓜的产销集散中心,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好。近年来,xx镇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蜜瓜产业发展基础,研究确立了“一镇一业、一片一区、以蜜瓜生产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xx蜜瓜产业园,全域谋划布局、分片规划引领、集中示范带动、着力提质增效,蜜瓜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镇稳定种植蜜瓜5万亩,规划早中晚熟三大种植基地,形成了露地直播、育苗移栽、延后栽培、日光温室、连体拱棚五大栽培模式,建成了天成线下、珍宝线上两个交易市场,年销售蜜瓜40万吨,占全县蜜瓜产量的80%以上,带动本镇和周边乃至全县群众实现餐饮、零售、包装、劳务等三产收入2亿元,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蜜瓜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向好。
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弱项
一是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发展活力、动能不足。xx镇地处xx湖区,裕东公路作为xx蜜瓜主要外运通道,路面较窄,承载能力明显不足。xx蜜瓜交易市场以群众自建原生市场为主,建设主体复杂,缺乏统一规划布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市场建设运营不规范,管理服务能力弱,市场缺乏活力,发展动力不足。二是群众品牌保护意识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蜜瓜种植多以农户小块经营为主,品牌培育、保护意识不强,好品质卖出好价格的鲜明导向还未全面形成。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抱团发展的意识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三是产业化程度低、链条短,增收的渠道不够宽。蜜瓜产业发展缺乏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带动,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运用难度较大,二产断档、产业发育不完全的瓶颈一直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产业发展进程慢、体系不健全,聚集效应发挥不充分,“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产业优势没有真正释放出来。
三、下一步发展打算
下一步,xx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以产业富民、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为导向,在强基础、稳规模、提品质、强品牌、提效益上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和经营体系,着力提升发展能力,答好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一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础。积极争取裕东公路由乡道四级改造升级为省道三级加宽扩建项目和镇区蜜瓜交易市场至北仙高速连接工程,畅通蜜瓜外运通道。结合蜜瓜特色小镇规划和示范村建设,加快“三纵三横”主干路网建设,规范餐饮、住宿、包装、物流等主要功能区设置,完善市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市场统一管理和准入制度,申请组建专业市场管理队伍,形成规范高效完备的市场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在速冻食品行业,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念食品)堪称王者。
1997年成立,2006年在新加坡成功上市,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速冻包馅食品独家供应商,先后被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被“世界品牌实验室”与“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15年的时间,思念食品强势崛起,光芒四射。
2012年,河南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的序幕隆重拉开。作为速冻食品行业“王者”,思念食品闻风而动,凭借强大的实力,肩担农户发展,开始了一场引人注目的产业布局。
不谋而合
“无论是产量、质量还是品种,河南的速冻食品都位居全国第一。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存在,有利于打造独特的地方品牌,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价格战。农业产业化集群还可以在加快市场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的同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行业的共同发展。”说起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建设,思念食品农业产业化集群办公室李主任娓娓道来。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农副产品资源极为丰富,速冻食品主要原材料小麦、面粉、肉类、花生、芝麻、蔬菜、鸡蛋,基本上在郑州及郑州周边都能采购到,此外,河南还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发达的交通网络,优秀的人力资源及科技研发水平等。在李主任看来,思念食品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的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丰富的农业资源。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整个河南来说,农业产业化集群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思念食品农业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还是自身实力强大。
2012年,思念食品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生产速冻食品50万吨,加工转化农副产品32.5万吨,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9%。培育种植基地30万亩左右,带动农户30万左右,安排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1万人以上。
速冻食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让优质小麦、大米、蔬菜、肉类等农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而且拉长了产业链条,大大加快了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和标准化进程。同时,思念食品通过农副产品种植基地带动25万农民脱贫致富,安排农村贫困地区闲置劳动力上万人就业。
思念食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和经营,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卖粮难、农副产品积压的问题。在农副产品面粉、糯米粉、蔬菜等的选购中,思念食品以适当的形式培育建设基地,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既保证了企业有稳定高质量的原料来源,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很显然,思念食品这种“一方面促进自身强势发展,一方面带动农户快速致富”的发展模式,恰好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的初衷不谋而合。
强大带动力
当前,郑州思念速冻食品产业化集群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重发展,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是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目前,思念食品正着手实施的“年产5万吨速冻餐饮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和“年产3万吨高端速冻水饺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是企业农业产业化集群进程中的重中之重。5万吨速冻餐饮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9万多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预计2014年12月完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4亿元,利税总额7400万元,可带动3万农户,安排就业1500多人;3万吨高端速冻水饺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2.16亿元,预计今年6月完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75亿元,利税总额6337万元,可带动5万农户,安排就业1600多人。
按照企业规划,未来3年内,思念食品的生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将实现阶梯式发展,预计到2015年,企业将培育种植基地43万亩,带动51万农户,安排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2万人,培育出5个农产品知名品牌。
四方合作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基地、农户之间的四方合作,是思念食品完成农业产业化集群布局的关键环节。”李主任说。
在小麦面粉方面,思念食品与多家面粉厂确定了速冻食品专用面粉委托加工关系,每年使用的面粉均以指定品种由农户种植,面粉厂统一收购,加工配制为速冻食品专用面粉。
在糯米粉方面,思念食品与河南黄国粮业确定了速冻汤圆用糯米粉委托加工关系,建设农业示范区和大米种植基地,引导农民逐年扩大优质糯稻种植面积,这不仅直接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也从源头上保证了思念汤圆的品质。
在蔬菜方面,思念食品在与郑州大型蔬菜有限公司确定委托代收关系的同时,推出了“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农企帮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调味品方面,思念食品与全国最大的调味食品集散地――郑州信基调味品城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如在花生、芝麻、油、肉类等农副产品的选购中,思念食品都以适当的形式培育建设基地,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既保证了企业有稳定、高质量的原料来源、又为广大农户增加了收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产业一条龙
现在的思念食品,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原材料供货商、生产基地和农户,在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农业产业化集群中起到了龙头作用。
企业和农户紧紧连在一起,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一家一户分散的家庭小规模生产连结成相对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改变。通过所用原料的外加工转移和培育优良种植基地,又能逐步实现产业链向前延伸。
据李主任介绍,在速冻食品发展初期,各种农副产品初级加工均由采购企业完成,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思念食品已逐步将原料的初加工转向外部,如将芝麻、花生等的加工转移至初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除将产品供应速冻食品工厂外,还能通过香油、芝麻酱等副产品销售,扩大其盈利范围。同时,思念食品在技术上随时对这些企业进行帮助和支持,使这些原本散乱的作坊式工厂,随着思念食品的发展,逐步变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拉长了产业链条。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一、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所指的是把物联网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传统的农业中,借助于传感器以及软件,以移动或是电脑平台来控制农业产业的生产,借助于智慧同知识的结合,达成农业产业的远程可视化诊断以及远程控制、农业相关灾变预警等高度智能化管理的新农业,是新智慧经济在新农业中的一种合理体现。智慧农业在整个农业生产发展中其实已属于高阶层次,其有效地综合了互联网络及云计算、移动网络、物联网技术,基于RS传感技术以及CIS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而组构为3S技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促使农业产业的生产环境达成了智能感知及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专业技术在线指导等等,为社会的农业生产给出了精准化种植以及可视化管理、智能决策。
二、农村电子商务对于智慧农业的实际作用
1.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得农业的供需达成对接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有助于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结构的调整。其一,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使农业产业达成智慧化,经营模式网络化,管理工作高效化,服务过程便捷化,基于科技进步的作用,劳动者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使得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得以有利转变,使农产品具备更高的产出效率,确保产品更具安全性,达成生态农业的有效培育,对农业资源环境稳健发展的路径加以创新。其二,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得向上、下游铺展的产业链更快建成,可使得产业链的上游中的各个主体如数据信息服务以及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产业链条下游各个主体如销售及物流、外包售后等构建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为产业链条的中游生产经营主体准备更具精准化程度的高质量服务,将供需匹配度有效提高,对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实际消费需求予以全面的满足。其三,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虚拟农业以及信息农业更快成真,将基于数据的应用深入分析及决策、管理、服务过程的机制有效完善,使得信息本身在农业产业中的整体应用价值确切提高,保障农业供给侧,对需求消费加以有效引导。
2.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促使农业智慧式经济形态生成
农业电商可以对农产品的供应链予以优化,使得农业成本压缩。农村电商平台所具有的优势是及时、高效率、零边际成本特点的信息传递,可在商家及海量的消费者间构建一个直接的通道,基于沟通与交流、谈判来达成交易,使得海量的消费者可远程化地手动挑选海量商品中的需求商品。除了将交易范围远远扩大外,还可将交易的成本降低。此外,农业电商还可为仓储以及物流、配送业务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大数据,实现大数据的共享,使物流线路以及资源配送被有效优化,完成产品的精准传递,使农产品的整个物流运输损耗以及中间成本大幅降低。
三、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1.构建混合纵向为一体的体系
(1)建立线上及线下互通的虚拟平台因为农业产品有着色香味美的优势,线下需构建起公司和园区、农户三方联合的组织,在此之中公司为三方中的主体,它应当针对技术应用以及产品研发工作,生产资料的物资供应,智慧系统的构建以及使用,农村农业产品合理销售渠道的构建,农业资金融资活动的有效组织编制出统一的规划方案,做好园区设计工作。园区是农产品实体展示及交易活动的集散地,因此场地上需和要求相符,服务要组构全面和高质量,技术上需足够先进,管理工作尽量现代化以及科学合理。农户的组构部分囊括了农业联盟及生产合作组织、一些个体,具体负责的内容包括了农产品种植以及加工养殖等。线上需借助于移动网络以及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农村电商平台,此平台将农业产业链条的上中下三层中的全部主体及业务、服务所需的功能于一体,达成数据的海量收集及有效分析,为农业产业经营给出合理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决策基础,服务于生产及加工、研发过程,为其提供技术以及功能,为农产品的高度流通提供了强大的新媒体推广营销服务以及物流快递服务。(2)构建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所指的是突破传统农业作业中的耕种及收割、存储与销售的模式,构建出“品牌与标准相融,加规模化”的农产品经营体系及运营模式。在其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究竟是成是败,这由产业链的整体效益来决定,而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又需靠经营体制来提高。在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中,品牌无疑是农业产品经营获得制胜的关键,没有品牌就无法促进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全面提升。
2.构建云服务联盟模式的农业产业链
在构建了优秀的农业电商平台后,即可把农业产业链上具备了共同的战略利益的这批企业联合起来,组构为联盟模式下的利益整体,在博弈中达成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持续博弈,多方一同来抵御商业化风险,使利益尽量地扩大。(1)信息链帮助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实现可靠的数据信息共享为了更快地融入到当前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之中,使农业在尖锐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应有优势,链条上的各方需协同起来,共同建立起一个共享化的透明化产应链体系,确保农业生产在整个过程中(生产前中后)能够始终信息畅通,并始终共享。在这个链条上,可对农业经营的全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市场反馈的信息加以搜集,同时做好高效率的加工处理以及分析,以使得产业链上的整条信息链能够完成市场调研以及分析预测、选种育种,经营主体在生产链上可以依此完成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标准化种植养殖以及科学加工。而需求方则可通过移动端以及PC端设备来对产品溯源,对产品的全流程(种植过程及养殖过程、加工过程,配送过程)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摸清产品达到标准与否、原生态条件满足与否、质量达标与否。科技链能把农产品经营方的具体需求准确掌握在手,展开技术专利方面的研发,在农业经营的过程中加以应用及推广。运营链可在电商平台上,将营销范围扩大,提供外包服务并找到精准定位的营销对象。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物流链能够和生厂方及供应方、销售方等完成各方交流、沟通,并设计出最优秀的物流配送方案,把商品快速便捷地转移到位。(2)科技链能够为农业产业的智慧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科技链可帮助在农业经营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网络技术及生产加工方面的技术,对农业经营的方式多做创新,使得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达成自动化,实现标准化的耕种养殖,规模化地做好集约化的经营,由销量定产量,节省人力及物力,降低整体上的成本。经过对于种植农场的实际调研已知,因有机生物肥以及环保类农药的大面积使用,除了使得伤害降低外,还确保了农业产品达到了健康及绿色、安全的标准。据有关数据的统计,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以无人机的应用来实现农药喷洒,除了对农资资源有效节约外(大概节省了30%的农药以及97%的水),还大幅度地减少了成本(大概降低了一半),并且可促使利用率大幅提高(超过85%);在农业育种育苗的具体过程中达成智慧农业,借助于计算机及自动化的设备,以科学数据以及良好配方来完成种植及养殖,可使亩产量大幅提高,使供需对接不再产生过大的差距;借助于3S技术对耕种及养殖达成智能化作业,参考一些标准的指数,对温度及光照度、湿度作出调控;跟踪并且收集有关的数据,加以分析和处理后,作出反馈,并且定时和定点地作出调整,同时定量地展开作业;采纳移动式机器人及收割机,收割农作物,使效率大幅提高,节约整体成本,规模化地进行作业。
3.智能运作体系的建立
(1)构建起自动化的系统及平台在种植及养殖作业等具体的环节中有力地推广一些自动化的机器及设备,达成无人运作的高效率,构建起土壤及水资源、大气等有关因素的科学环保的种养、耕结合的自动化系统及农业平台,挖掘本土特色,基于科学技术的有力应用来对农业生产工艺及其流程加以革新,生产出具特色的,符合于国标或者是区域标准的、绿色原生态农产品。(2)建立农产品的溯源系统经物联网及无线技术、大数据的有力应用,构建出农产品的溯源系统,由农产品的施肥及种植养殖、深度加工,再到农产品的运输配送等层层推进,紧密跟踪,及时地记录有关数据并予以存储,同步地查询有关的数据、影像;可通过食品识别号的手机扫描查询到产品的全程验证信息。(3)建设智能化设备及设施现代人的生活消费中已不单是需要吃穿用的基础物质满足,还需满足一些高需求,比如说养生健康方面的需求等,人们亦更追求绿色和环保、原生态的营养食品。故而才有了农业种植及养殖、深度加工的全过程,结合物联网及移动网络技术、3S技术的深度应用,于大型农场或者园区、大型车间等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的场地,基于智能化的设施以及设备,本土特色配方,自动化作业,把生产及加工的流程及农产品的标准,基于数据传送感知以及预警信息的传递,以智能化设备来给出智慧决策,可接受线上的专家指导,以为广大群众进行标准及规范的绿色环保型农产品、畜产品;基于物联网及无线技术构建农场的生产资料管理及耕种、科学养殖等一体化的生产规划管理系统。
(一)农业产业成效
一是万亩柚蔬产业基地建设。紧紧围绕“上规模、提质量、扩面积、增效益”发展目标,充分依托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育苗、高质量种植、高水平管理”标准,着力打造万亩柚蔬基地。目前,涉及五个村、面积5000余亩的龙安柚已高规格种植完毕,柚苗长势喜人。同时,在龙安柚产业间套种时令蔬菜,以业主承包经营、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发展模式一年套种四季蔬菜,分季种植海椒、豇豆、萝卜、儿菜,目前,第四季蔬菜儿菜已种植完毕,覆盖面积8000亩。
二是果林产业。建设以、东升村、自力、更生等村为重点的果林种植产业带,种植柠檬800亩,黄花梨500亩,新打造800亩退耕还林经济林产业基地,重点种植香椿、巨桉等树种。
三是养殖产业。新建1000头规模养猪场1个,巩固完善红卫外种猪场、康圣养鸡场、溪河养鸭场,预计年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存栏母猪达到200头以上;年出栏肉鸡10万只以上;年出栏肉鸭5万只以上。在、金福、曙光、东升、自力、更生村一线新增养殖小区2个,新发展生猪、家禽、山羊养殖大户8户。
(二)农业基础设施成效
一是巩固完善产业路网建设。建成了农业园区公路6.8公里,便民路14公里,机耕道20公里,建成1.5米泥夹石产业田间道13230米,为观光农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完善农业产业水利灌溉体系。建设浆砌水渠1500米,U型农渠1880米,蓄水池25个,园区增添产业全覆盖喷灌设施,保障蔬菜、瓜果产业淋灌。
二、主要做法
(一)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立足实际,在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特色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重点打造以金福、双胜两个村为主的西环线产业带及以、白庙、曙光、双胜、金福为重点的万亩柚菜园。建设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片。
(二)政策先行,强化扶持。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制定了有关现代农业产业的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整合多部门涉农资金,捆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效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充分调动了全乡上下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积极性。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面对农业新形势必须要有新思路
面对新世纪初严峻的农业形势,我们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不平衡的诸多问题:农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下滑;农民收入增加日显困难。首先,农业生产究竟是“供需平衡、丰年有余”,还是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已进入供过于求的时代,这已成为制定农业发展战略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农业面临新的国际竞争,能否成为国际竞争的强者,如何对付这一严峻的形势,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产量和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除乳品外,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许多甚至与发达国家比较接近。国务院《中国食物结构与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我国每人每天摄人热量达到 10882千焦,但早在1996年,我国每人每天摄入热量已达11297千焦。
2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食物紧缺和国家补助是迄今我国农业发展的动力,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农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民如何切实走上富裕之路?农村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些已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如今,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已成为人们对农业发展的共识。然而,什么是产业化?如何才能实现产业化?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虽然有人把农业产业化归纳为“龙头企业加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等说法,然而这些看法只停留在表象上,不能普遍指导我国农业的产业化转变。农业本来就是第一产业,为何要提产业化?是因为我国农业尚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从本质上讲,产业化农业的基本特征应该是:经营企业化、生产集约化、产品规格化标准化。
2.1 经营企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农民之所以解决了增产问题,却迟迟不能增收,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农民,特别是贫困山区和西部地区农民缺乏经营意识和市场营销概念。农民无论从他的社会存在,还是经济地位来看都应该首先是一个经营者,其次才是生产者。农民一般不被雇佣、不领工资,且拥有自己的土地等生产资料。长期以来对农民只重视生产技能的培训,缺乏经营、营销、管理知识的教育,是我们在农业教育上的一大失误。无论是送科技下乡,还是办农民训练班,甚至培养农业人才,过去都忽视了农民最需要和最基本的知识——产业经营知识的普及。
2.2 生产集约化是产业化农业发展的动力任何现代产业都必须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农业也不例外。我国农业不仅存在国内市场饱和的压力,而且加入WTO后,也使它面临前所未有的世界范围竞争。不容乐观的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已经很少有竞争的优势。虽然少数农产品还可以出口,但许多却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由于许多农民缺乏企业化经营意识,往往在生产成本中没有计入自己为维持现代人体面生活而应得的工资,也没有计算培养教育下一代(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更没有发展所需的基金,甚至牺牲了自然环境,因而以低廉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亏本的价格和别人竞争,因此总是难以摆脱贫困的处境。
3 产品规格化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过程,除了要求企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等条件外,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是其重要特征和基础。
3.1 农产品规格
所谓规格是对产品的内在使用性能和档次的要求。农产品规格一般是由政府权威部门或权威组织,对农产品的用途档次进行的标准化规定,并通过食品标签制度,保证消费者对各种产品有一个判断和评价的依据。
3.2 农产品标准
标准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它是品质的保证。食品的功能特性通常指嗜好特性、外观特性、加工特性、流通特性和简便性等。对于不同规格的各类食品,针对以上特性要求,都有其相应的质量标准。为了保证标准的实施,有的国家实行严格的食品标签制度。
3.3 实施规格化、标准化的意义
①规格化、标准化是质量的保证。工业制品为了保证产品合格,必须要有形状、尺寸、精度等规格,而食品的规格标准,对保证消费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对食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近年许多深刻的教训说明,没有规格品质保证的农产品、食品,即使便宜也很难有市场。
②食品工业需要规格化标准化原料。产业化生产的农产品,需要加工增值;工业化食品的增长趋势,也需要越来越多的规格化、标准化原料。因此,作为食品工业原料,农产品再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口粮”,而是有严格规格要求的工业原料。例如,加工面包用小麦,就必须是符合加工高筋粉要求的小麦品种;加工西红柿浆、西红柿汁的西红柿就不同于鲜食用西红柿;豆腐用大豆与榨油用大豆规格也不相同。
③规格化、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进入现代化市场营销系统的基础。 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正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和基础。在现代流通体系中,公平公正的交易,不仅是市场法则,也是引导良性竞争的保证。它不仅可以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更能够按照消费者的合理要求,鼓励优秀的农业企业家,指导农产品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进步。显然,公平公正交易的前提是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生产。我国农产品流通交易中假冒伪劣猖獗,市场秩序混乱,污染、搀假严重,而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正是制止这一混乱局面、减少中间环节损失、提高农民收益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超市、物流、信息化等现代市场流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规格化、标准化更成了农产品流通的必要条件。
一、农村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有的农业产业结构无法满足时代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对农业产业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一点就是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我国工业化的进展,主要就是劳动力、资金等一些生产要素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金和劳动力以及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发挥着莫大的作用。这些生产要素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和再向服务部门转移,形成了一些新的产业体系。农村新兴产业,在形成的时候,都需要一定规模的投资。换言之,就是说一定的资金基础是新的生产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农村产业结构转化中一定数量的资本是极其重要的。
还有一个要素,那就是农村生产力,其数量和质量同等重要。在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对农村生产力的数量进行考虑,还要严格把好其质量关,只有合适的数量以及高质量的农村生产力才能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高素质的新农民,其观念较之传统观念来说,也是比较先进,适合这个时代的要求,能够掌握科技,运用科技,对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
最后,我们要注重科技的应用,不可否认的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农村的发展落后是因为其科技的推广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变。在调整结构的时候,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村经营方式转变。因为传统农业的一些经营方式已经渐渐落伍,传统农业注重的是耕地的增加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然而,根据我国的国情来看,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耕地在不断地减少,那么显而易见的是传统农业的弊端越来越凸显。
2.帮助人们掌握先进的科技,实现劳动力转移。根据近几年的发展可知,农村剩余劳动力都要向非农业产业中转化。因此,提高人们对科技的掌握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极其必要的,而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正好可以帮助人们掌握相关的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
3.有助于特色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优质化和多样化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对此,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掌握市场的需求动向,尽量做到发挥优势、因地制宜且突出特色发展本地的经济。特色经济作物的发展,是农村新产业兴起的重要体现。
4.实现农业化产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基本要求,就是农业的专业化、市场化以及社会化。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等方式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三、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1.开展技能培训工程。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就已经开始了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实现农民和企业职工的技能提高。想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最有效,还需要强化培训。通过一些成人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等来实现农民技能的提高,以此为基础整合社会上的相关资源,开辟新的培训阵地,确保农民培训工作循序渐进。
2.增强政府开发意识。对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足够的重视,制定相关的有力政策来确保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为其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的科技和文化环境。实际工作中,要重视农民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资源和人力投入,公平地对待农民,专款专用。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机服务工作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131-01
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1 投入更多资金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增加更多的资金投入,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更加完善,这样能够增强农产品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交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完善,对农业的发展都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做好农业基础设施的强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发展优质高产、生态特色农业
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发挥独有的特色,避开发展短板,形成一种优质、高效、有特色、重生态的农业发展模式。发挥本区域特有的优势,建设特色农业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立足于地区资源优势,将具有地区特色和市场发展前景的产品品种作为开发的重点,并使之快速成为有一定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发展的标准示范基地,培育优良、可大量投入生产的品种,将传统的生产方式与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使产品在拥有特色的同时,也能保证品质的不断提高;同时要加大对特色农产品保护力度,加强对商标的保护,维护生产者的合法权利;努力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争取产品的出口,扩大农业产品对外开放。
1.3 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建设农产品基地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引起生产者的广泛重视。科技的进步直接决定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程度和质量,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因素。所以,必须强化农业科技的发展,以此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新确立农业科技的开发重点,抓住技术的关键,对科技M行攻关,要有针对性地在不同重要领域进行科技开发;在开发出新技术后,尽快地把适用的、先进的技术运用到生产的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有规律地建设农产品基地,突出地域特色,将基地与龙头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1.4 提高农民增收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的思想。解放农民的思想,让他们转变观念,确立新的就业观念和增收意识。同时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农业产品的高质量和高产量,才能摆脱过去贫穷困苦的局面。确立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他们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2 农机服务工作
2.1 推广的技术应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首先,引进新技术必须十分重视其技术内容的先进性、适用性和技术可靠性;其次应根据当地情况优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和机具。如田园管理机具有百姓买得起、农民用得起、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又如秸秆还田项目,虽然当年增产不明显,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也应大力推广。
2.2 领导重视,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广示范的力度
农机推广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差的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各级政府要保证农机推广机构新技术的业务经费并随事业的发展而逐年增加,亦可尝试建立农机推广基金,多渠道增加对农机推广的投入。在资金的使用上,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无偿平调、占用、挪用农机推广的资金,确保农机推广资金的合理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
2.3 加大农机重要性的宣传,提升民众对农机管理的重视
农机管理服务是现代农业社会服务体系重要的一环,重视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实现农业产业化大有裨益,是实现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鉴于农机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建议加大对农机管理服务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全社会无死角的宣传,切实增强民众对农机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4 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管,确保农机生产的安全性
根据农机生产的实际需求,逐步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本着安全生产第一的原则,各个乡镇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在县级农机管理部门的安全指导下,重视与交警部门的合作,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重点查处重大安全事故问题,确保农机生产的安全性。
2.5 针对性组织各类培训,提升服务人员专业水平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力量,也是重要保证,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采取对策强化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当的组织相关培训,提高人们的专业水平,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信誉,打造一支新时期现代化的专业农机管理服务队伍,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2.6 制定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改善农机服务管理水平
提升农机管理服务水平,农机站加强自身建设,同样很重要和关键。
2.6.1 制定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实现工作任务分配管理,注意做好任务分工,工作任务精细化、目标化,真正做到职责分明。实现分工与考核挂钩,提升分工工作效率,建议年终考核与分工任务挂钩,根据具体表现打分,量化绩效。实现奖惩制度,
2.6.2 农机管理服务规范化、社会化
改善办事的效率与服务水平,农机服务站是为农民服务的部门,必须要准确定位,建立服务监督台,帮助农民解决农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群众解决问题,强化农民的综合素质,注重外在形象,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农机管理的规范化与社会化目标,推动我国农机事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总之,农机推广体系创新是农机推广部门改革的出路,要适应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农机推广部门积极与科研生产单位挂钩,向农户直接传播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使科技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蒋振海,夸尔新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机推广工作初探[J].新疆农机化,2003,03:8-9.
(一)衡阳县农业规模化程度低
衡阳县农业规模化低可从本县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和农户数量比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出在农业产出中的比重和农业机械固定资产比重低来分析。(1)衡阳县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占农户总数量的比例偏低。2008—2011年衡阳县农业产业化企业数目分别为61、78、86和106个(衡阳县的数据均来自于本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下同),同期农户数量分别为21.61万户、21.67万户、21.11万户和20.95万户,比例分别为1∶3543、1∶2778、1∶2455和1∶1976。尽管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代表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在稳步增长,但其数量依旧太少;作为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数量稳中略有下降;到2011年底止,农业产业化企业与农户数量比达到了1∶1976。这些数据说明:衡阳县农户数量占有绝对优势,以农户为代表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依旧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农业规模经济在整个农业产出中份额较小。(2)衡阳县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产出在农业产出中的比重不高。农业产业化企业销售收入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6.6亿元和8.5亿元,增长28.7%;同期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为75.87亿元和82.22亿元,增长8.4%。农企销售收入与农林牧渔总产值比在2010年、2011年比分别为1∶11.5、1∶9.7,比值约为10%,说明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在农业经济中程度还比较低。(3)衡阳县农业机械固定资产量少且增长慢。2008—2011年衡阳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为:51.73万千瓦、58.63万千瓦、63.52万千瓦和68.61万千瓦,虽在逐年增加,但增长的幅度不是很大;同期耕地面积分别为:66.40千公顷、66.41千公顷、69.67千公顷和69.67千公顷。在2010年衡阳县耕地上农业机械的总动力是0.105千瓦/公顷,而2010年的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全国平均水平是0.173千瓦/公顷,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已很低,而衡阳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程度低。
(二)衡阳县农业的范围经济程度低
农业范围经济是一个农业企业同时生产多种农产品形成的经济性,经济学常用公式表达它:TC(Qx,Qy)<TC(Qx)+TC(Qy),但程度的衡量指标难以获取难。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1)衡阳县农产品加工程度与范围经济。衡阳县在2010年、2011年农业加工销售收入分别为9.19亿元、11.3亿元,而对应年份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则分别为75.87亿元、82.22亿元。2010年、2011年农业加工销售收入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2.11%、13.74%。可知,衡阳县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不高。所以,衡阳县农产品加工对农业范围经济的贡献不足。(2)衡阳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与农业范围经济。到2010年底止,衡阳县只有16家企业被评为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旺农牧、广源农牧两家养殖场被授予“全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衡阳县在农业产业化上,由于企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县内农业品牌一般只能在衡阳市范围内有影响;在衡阳市范围内同等层次的企业相对较多,减弱了衡阳县农业企业的影响力。所以,农业品牌对衡阳县农业范围经济贡献小。(3)衡阳县农业生产的单一化程度与农业范围经济。衡阳县农业企业生产的单一化程度较高。如在市级龙头企业中,衡阳县角山米业有限公司主要是对大米进行加工,辅以水稻种植;衡阳县湘南原种猪养殖场、衡阳县信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广源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都是对种猪、猪仔的养殖。所以,衡阳县农业企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农业企业范围经济不明显。
(三)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结合
农户因为生产规模小,范围经济不显著,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结合主要考虑衡阳农业企业。衡阳县农业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结合水平较低,主要在于衡阳县农业企业“重规模、轻范围”。如衡阳县角山米业有限公司主营大米加工,日大米加工能力达到400多吨,并在衡阳县台源镇拥有3050亩水稻生产基地,但这远远没有能够满足大米加工的需求。可见,角山米业有限公司可能拥有很大规模经济,但农业范围经济相对来说不明显。又如衡阳县信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广源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都是对种猪、猪仔的养殖,月产猪仔上千头,但这两家牧业公司却没有相应的农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为公司提供饲料以及消化猪的排泄物。
二、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形成机制研究
(一)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机制研究
农业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农业企业种植和养殖面积、机械化水平、农产品加工水平、劳动力人数的增加或者提高而发生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农业企业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农业企业生产形成规模经济是由农产品的供求决定的。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决定了农产品具有广阔的需求市场。农业生产规模越大,就越具有供给上的成本优势。具体到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机制研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看。(1)农业投入、产出与农业规模经济。从投入方面看,当衡阳县单个农业企业投入规模相对较大时,可以增强在购买化肥、种子、农药、农业机械上的议价能力,降低投入成本。从产出方面看,衡阳县单个农业企业粮、棉、油、茶、肉类等产出多有利于其在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催生农村合作组织并带动农户协同发展。(2)农业生产的固定性资本与农业规模经济。当衡阳县农业企业的生产资本达到一定规模后,会摊薄农业机械购买、维护费用及房屋投入等费用,从而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3)农业生产经营与农业规模经济。农业规模扩大可降低农业生产的采购成本、扩大降低销售成本、降低融资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衡阳县农业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衡阳县农业范围经济的机制研究
农业范围经济的形成机制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1)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与人力资产专用性低产生农业范围经济。威廉姆森把资产专用性定义为“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不同的农业品种的在生产上存在时间差异。一种农产品生产完成时,可以立马投入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中。农业生产不要求劳动力在生产上的持续性,进行一种农产品的生产时,也可以进行另一种农产品的生产。所以,农业生产的人力资产的专用性降低存在着范围经济。(2)农业品牌专用性产生农业范围经济。拥有品牌资本的企业在奠定了现有经营领域的中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创造了拓展业务领域的条件,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企业在未来获得较稳定的收益。农产品品牌资本是通过农业生产主体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和提供特殊的销售服务形成的无形资产,农产品生产主体依托一种农产品或者几种农产品就能够产生品牌效应。一种品牌的农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也会拉动同一品牌其他农产品的销售。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在品牌资本上存在范围经济。所以,衡阳县农业企业通过树立品牌意识和观念,建立自己的农业品牌,可以获取农业范围经济。(3)农业可变成本互补产生农业范围经济。农业生产不像其他产业生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存在着大量的可以共享的生产要素。例如:农药、化肥可以对不同的农作物品种同时使用、养殖畜产品和水产品可以使用相同的饲料等。这些共同生产要素的大量使用,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可使衡阳县农业获得范围经济。(4)农业生产存在着空闲的劳动生产力和机械设备。农作物种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所以,农业生产会产生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的空闲,空闲的劳动力和生产设备会增加农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空闲的时期内,可以从事其他农作物生产或者把劳动力和设备投向水产养殖和畜产品养殖。而农业生产设备和劳动力在空闲的时期内,转向其他生产品种中多生产的农产品就是范围经济所得。(5)农业生产存在着信息共享。农业生产不止生产单一的农产品,它能够通过市场对一种农产品的信息反馈,可以得出其他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例如,当前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表现得相当的大,导致畜产品饲料供应的紧俏,所以,农业企业自身要加大对饲料的生产或者提早采购更多的饲料,以免出现饲料短缺或者以更高的价格购进饲料,那么就增加了生产成本。但是,企业存在信息共享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农业企业会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预防畜产品需求放大可能出现的饲料短缺,降低了成本,获得农业范围经济。
三、衡阳县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结合的实现途径研究
(一)推动农业生产公司成立,实现农业生产公司化
衡阳县农业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结合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农业生产公司化,也就是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但目前衡阳县农业化产业企业数量较少,发展不完善。所以,衡阳县政府首先要积极引进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技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提供优惠的农业政策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农业,如提供农业补贴、适宜的土地成本、市场指导等;帮助有能力有投资农业意愿的个人或者企业建立起农业公司,并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跟踪指导。在实行农业生产公司化时,衡阳县政府应处理好“一个关系两个要点”,即处理好农业公司和农户的关系;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处理好农业公司和农户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好两者的利益关系,即农户失去土地的使用权后,农业公司给予农户什么方式的补偿以及补偿的标准。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在实行土地流转上,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要注重用市场的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也就是在土地流转上也要实现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会使农业规模达到有效规模;其二,发展规模农业应该考虑社会公平,要设置规模农业发展的土地拥有上限。实行土地流转,会有一部分人失去土地使用权,其中的一部分人被农业公司雇佣,一部分人成为失地农民,为此,政府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兼顾近中远期目标”。⑥所以,衡阳县发展规模农业要推动城乡一体化,使失去土地使用权又没有被农业公司雇佣的那部分人由农民转变为市民,为发展规模经济提供大的前提。
(二)农业公司生产上,应因地制宜适度机械化
目前衡阳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要实现衡阳县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首先,要降低衡阳县农业公司农业机械的采购成本,减轻农业公司的生产成本。衡阳县政府要把全县农业公司所需的农业机械的进行“捆绑式”统一采购招标,大批量的统一采购可以增强与农业机械厂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压低价格,降低成本;同时,政府在适当的情况下,应该对农业机械的生产厂商给予补贴来降低农业公司的生产成本。其次,农业公司的机械化生产,不是每个农业生产环节、每个生产领域实行机械化生产,要充分考虑衡阳县不同地区劳动力和资本的替代比率。如在衡阳县的城镇附近劳动力成本较高,偏远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所以,在相同的地形地貌条件下,适合在城镇地区推行机械化,而偏远地区适合劳动力生产。又如在不同生产环节、领域中比较劳动力成本、农业机械的成本和维护费,再看是投入机械还是劳动力,或者是更多的机械、又或者是更多的劳动力,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当然,推进大农场规模化农业,必须因地制宜,否则会造成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双重负外部性。⑦
(三)农业公司经营要延长相关农业产业链
延长农业产业链可扩大农产品的产出品种,以实现成本节约和获取高附加值。农业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往往只能获取较少的经济效益,但是通过深加工后的农产品往往要高于初级农产品倍数的价格出售。所以,对农产品深加工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衡阳县农业公司在延长农业产业链上应注意三点。第一,并不是对所有的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都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因为有的农产品的初级价格相对较高,深加工的费用昂贵,但深加工后的农产品价格与加工费却不成比例增长,甚至是相反走势,所以,这个农产品不宜深加工,而是直接出售初级农产品。所以,要综合考虑初级农产品价格、与此相关的加工费、加工后的农产品价格三者的关系,来确定哪些农产品适宜深加工。第二,要考虑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与收益的关系。不是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越深,就能获取越大的经济效益。第三,要考虑农产品深加工的量和市场需求的关系,市场的需求是有限度的,深加工的量也应该控制,否则产品生产出来,销售不出去,只能增加公司成本。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民;企业;营销;品牌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17-01
1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把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现代的科学技术融合起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把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运销联结起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多次增值、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农业产业化的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促进了与农业产业化相联系、相配套的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等也应运而生,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的服务更加完善,农业资源实现了在更大规模上的配置,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在经营范围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是由单一生产环节上的联合经营向某一生产项目的全程经营转化;二是由以种植业为主要经营范围,向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经营方面发展;三是由生产领域内的经营活动,向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延伸。
在组织的深度上,由一般性经营联合,开始向科研、推广、服务等专业化经营探索。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者追求和寻找的高层次、高水平的经营新动向。
在经营组织的模式上,由传统的松散型向规范化的紧密型转化。组织内部制定有大家共同认可的章程和严格健全的各种制度,使组织经营机制的运行正常有序。
3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3.1 市场化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3.2 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3.3 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3.4 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3.5 企业化
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4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应处理的三个关系
4.1 企业与基地建设
第一,企业以技术服务为导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培育专业村和专业乡镇,把满足农户技术需求与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二,企业以利益保障为导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户签订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构建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以有效的利益保障激励专业村和专业户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4.2 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关系
由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和农户这两大市场主体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充分释放能量。在处理公司和农户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使公司和农户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总厂和车间的关系。公司应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全程服务,全程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在产品品种、产品质量等方面严格把关。农户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既要关心、支持、配合,也要参与监督。双方的权利义务应当以契约形式给予明确界定,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得到实惠,让公司和农户都吃定心丸,实现共同发展。
4.3 正确处理资源性开发与资本性开发的关系
在农业产业化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靠资源性开发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知识经济时展,科学技术投入农业的速度加快,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不断问世,单靠资源性开发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对产品高质量、多样化的需要。因此,在当前选择发展项目,确定支柱产业,开发主导产品都应当走以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的资本性开发为主的路子,努力加快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既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 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两个重点
5.1 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
(1)要积极应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用好市场调研、市场分割、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战略性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调研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
(3)充分利用好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战术性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个具体策略,形成各自的亚组合。因此,高绩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在于这四大策略的灵活运用和不断创新,而且在于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每一个亚策略,形成动态优化组合,协调一致为顾客需求服务。
5.2 农业企业品牌建设
5.2.1 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体系建设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需要,必须加强农业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动植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努力改变目前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的状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安全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标准,不断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无公害管理。
5.2.2 抓创立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企业与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取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支持,使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得以及时更新升级。企业应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吸引科研单位以技术参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新产品开发、新项目实施。如有条件应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步伐,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带动农业和加工业向优质、高效、创汇方向发展企业要积极培育国家、省、市级名牌食品,以优质品牌拓展市场,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举办交易会,推介品牌,提高其知名度知名度。
5.2.3 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
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名称和醒目易识的品牌标志。(2)提高商标意识,提高品牌质量,注重品牌保护。企业一方面应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求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信誉,提高产品质量,珍惜和维护品牌信誉。(3)加强品牌推广和扩展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企业在宣传推广品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品牌形象的一致性,树立品牌的独特性,形成强势品牌,提高品牌资产。
5.2.4 正确处理培植特色产业与争创名牌产品的关系
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植特色支柱产业,在数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以求得规模效益。但仅使产品具有特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的占有率,实施争创名牌的战略。在培植特色产业的同时,必须把争创名牌产品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名牌战略是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升级的重要手段。农业名牌战略不仅是企业的经济行为,更是农户、企业和政府的联合经济行为。只有农户、企业和政府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农业名牌战略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在强调企业创名牌的同时,更应提高广大农户的名牌意识。
参考文献
[1]洪英士.农业产业化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