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45:35
导语:在电工实训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电子工艺 PROTEL软件 PCB板 SMT技术
电子工艺技能包括传统手工电子产品制作和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子产品制作两大类。我校自1999年开始招收电子、电气专业的高职学生,至今已有10届毕业生。现有多名毕业生工作在电子行业的企业中,而且人才市场上很多企业对此具备电子工艺技能的毕业生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的学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到企业后能很快担当起专业和技术管理工作。电子工艺实训作为重要的实训内容,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很强的动手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结这几年来教学改革,特别是在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电子工艺实习中焊接技术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以前的实习时间安排为两周,除了其他课题训练,焊接训练只有三四天的时间,很多学生手工焊接技术只达到一般水平,为了实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的目的,只有狠抓基础技能训练,将以前的电子工艺实习由两周改为三周,加长焊接技术训练时间,在训练内容上进行了调整,每人进行完基础焊接训练后,增加了一些焊接训练考核,并结合每年的学院科技艺术节,学生自己设计艺术图形后参加焊接比赛,比赛成绩由作品艺术性和焊接工艺两部分组成,评出奖项。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电子工艺技能训练方面的积极性,效果很好。
2 通过参加大赛促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
力求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实践教学。自2009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组织和参加省市各级大赛。学院每年通过选拔选手参加山东省和淄博市组织的各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2009年、2010年和2013年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3 将课程设计与电子工艺实训相结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3.1 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以往的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之后进行,与电子工艺实训是无任何关系的,教师出设计课题,学生进行设计。很多学生认为电子课程设计没有什么用,经常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为调动同学们设计的积极性,我们将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将电子课程设计与电子工艺实训相结合,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进行课程设计,然后紧接着进行电子工艺实习,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内容能通过实习后做出成品,这样就能大大调动了学生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的积极性。从课程设计开始同学们就积极选课题,设计完成后,再利用所学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rotel和印制板快速制作系统制作出印刷板图,然后焊接安装、调试。经过三个年级的教学试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2 与理论课程相结合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在“交流-交流变流电路”一章中讲解交流可控整流电路时,同学们对理解晶闸管的交流可控整流原理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选用了“调光台灯电路的制作”内容,此电路具有电路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同学们在电子工艺实训中,经过自己设计、制作PCB板,安装、焊接,调试等工序,不但掌握了晶闸管的交流可控整流原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引进先进实习设备工艺,使电子实训更趋向专业化
学院近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校内实训条件,近几年电子工艺实训室新上了线路板制作机、返修台、转印机、视频钻等先进设备,为教学创造了更好地条件。
毋庸置疑,以高可靠、高性能、高集成、微型化、轻型化为特点的电子产品,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电子产品的集成化和微型化是当代电子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这一切归因于元器件安装工艺的改革。表面贴装技术(SMT),是实现电子产品微型化和集成化的关键。学院为了提高电子实习的水平,学校在考察了此技术的可行性后,从清华大学教学仪器厂购买了一套SMT表面贴装实习系统和一套印制板快速制作系统。通过SMT实习使学生了解了SMT的特点,熟悉了它的基本工艺过程,在较短的几天时间内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并利用该系统亲手完成了FM收音机的制作。被同学们称赞为“复杂设备简单化,神秘工艺表面化”。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此项技术。
5 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进行校内电子工艺实习改革的同时,我们从01级开始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清华大学电子实习基地进行三个月实习,许多同学因成绩优异被清华大学教学仪器厂录用。其他同学也被各大电子企业录用。
通过几年来以上几各方面的不断改革,使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使我们的毕业学生更加贴近当前用人市场,由于这几年来电子工艺的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就要求我们教学要紧跟专业发展,实时更新知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要实时更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我们今后仍应继续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更多更好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电子技术结合训练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教学目标 教学项目设计 教学建议
《电工技术基础》三年制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而《电工技术综合训练》则是《电工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模块,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实训课程。
本课程作为电工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目的是通过该环节的实训,一方面,进一步巩固电工基础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维修电工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维修电工操作技能及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具体内容来讲,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电工常用仪表,理解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并会制作结构简单的万用表,掌握正确的导线的连接与绝缘的恢复方法,掌握照明电路的安装及基本的室内配电及电气布线方法。
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发现采用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尤其是选择合理的教学项目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就我校《电工技术综合训练》的教学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作简单介绍。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标准以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大类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紧密结合本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及实用性为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以通俗、简洁为原则组织教材的编写。教学过程中虽然以实践教学为主,但仍应注重理论环节的教学,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电学素养为目标。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课程采用了模块化、课题化的设计方法,每个课题均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能很好体现电工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突出项目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每个模块实施时,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整个课程的教学应努力做到:降低难度,通俗易懂;讲究实用,注重能力;大胆改革,鼓励创新。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和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电工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1.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相关知识,了解电气火灾的扑救方法及触电急救方法。
2.掌握测电笔、钢丝钳、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扳手、螺丝刀、电工刀等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新式电动工具、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3.掌握用指针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直流电流、电阻等电量,会使用兆欧表测量大电阻,会使用钳形电流表测量交流电流。了解直流、交流电桥的用途,会测量小电阻。
4.理解万用表直流电压挡、直流电流挡、交流电压挡、电阻挡的工作原理,能正确识读或测量电阻及其他元件,完成一只结构简单的万用表的组装及调试工作。
5.掌握导线的分类及选用原则,剥线的几种方法,导线连接的几种方法,能熟练完成导线与接线桩、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6.掌握照明电路中日光灯、白炽灯的选用原则,会用单联开关正确安装照明电路,会用双联开关正确安装两地控制照明电路,会安装日光灯照明电路。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会维修日光灯电路中的简单故障。
7.了解家庭配电线路中常用的配电设备,设计并组装一个简单但完整的家庭供配电系统。
三、教学项目的设计
教学项目的选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誗应包含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
?誗应尽量接近实际应用;
?誗能充分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誗项目难度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乐。
根据以上基本原则,我校设计实训教学项目如表一所示。
表一 教学项目及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建议
1.学时分配建议
2.教学建议
(1)本课程主要适用于我校三年制电气技术应用专业。
(2)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实践训练项目。
(3)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基本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认识。
(4)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3.考核评价建议
(1)在考核内容上,以项目为考核的基本单元。
(2)在考核评价手段上,对于理论知识,可选择口试、笔试(开卷、闭卷)相结合的模式,但应注意尽量少进行笔试。对实践操作能力,使用技能考试的标准方法,即制定考核项目及评分细则,进行实践操作考试。
(3)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对难以进行单独考核的项目教学内容,直接对其整个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评价即可。
(4)各项目的占本课程的分值比例如表二所示。
表二 考核评价分值分配
四、教材开发选用与教学资源建设建议
1.教材开发选用建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教材。
(2)根据三年制中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或编写部分教学讲义。
2.教学资源建设建议
(1)准备与安全用电、电工工具使用、电工仪表使用等有关的教学视频资料。
(2)通过教学实践,完善各项目考核的评分细则,使其不断趋于科学合理。
五、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按每班45名学生配置)
1.常用电工工具50套,MF-47型万用表50只,数字万用表25只。
2.兆欧表、钳形电流表、直流电桥各10套。
3.MF-30型万用表散件50套。
4.照明电路元件50套。
5.室内配电常用电器15套。
6.导线及其他常用电工材料若干。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电气设备故障 诊断 排除
许多技工院校都要求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取得维修电工证书,即要求他们具有维修电工的技能。取得维修电工证书要求技校生对电气设备有一定的认识,提高电气设备故障诊断能力以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从而使得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加适应岗位。
一、合理开设课程,提高技校生电工测量和读图能力
1.重视理论知识,开设数学、逻辑学课程
维修电工的关键专业技能是能够对电气设备故障正确诊断与排除。因此,维修电工实习教学的重难点就是故障诊断与排除,这要求学生了解电路工作原理图,这是对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础。因此,在提高技校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前,我们应该对技校生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明白基本电路原理,并且能够对典型电路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提高技校生学习兴趣。此外,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适当开设数学、逻辑学等课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技校生电工测量技能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电工、自动化控制、机床电气控制等技术,为此,教师应该遵循够用和必需的准则对技校生传授专业知识。另外,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不能仅仅依靠人的直觉来决定,而是要依靠仪器仪表,对电气设备的电阻、电压和电流的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别要注重让技校生熟练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相关知识。
3.读图能力的培养
电气设备的控制电路不管多么复杂,它也是由简单的基本电路图组合起来的。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熟知各种基本电路图,并且熟记它们,为分析复杂电路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教师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提高技校生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提升技校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选择典型“故障”案例,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故障存在的原因,而是充分让学生去诊断故障及寻找排除故障的方法。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方式,而形成了以案例为主线,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研究,授课方式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讨论式转变,从而提升技校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编写校本教材
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校生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教师应结合本校技校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该注重故障诊断的逻辑原理,把电气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维修资源资料渗透到校本教材中,从而培养和提高技校生利用逻辑原理诊断电气故障的能力。
三、创造仿真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1.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训教学时间
传统授课一般是先理论,然后再实习操作。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存在许多缺陷,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建议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同步进行以提升技校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低压电器内容时,在讲解完必要的原理后,直接在教室或者实训室将低压电器拆卸,让学生能够对低压电器的功能与结构有更清晰地认识。
2.合理选择实训设备
许多技工院校配置的实训设备大多是插孔式、封闭式实验台,配置这种实训设备的原因是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性。但是,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实训教学中,这种验证性的实验不利于提高技校生电气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实验环境。比如把插孔式变成接线式,把封闭式变成开放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接线动手操作机会。
3.正确引导实训教学顺利进行,关注师生交流
在实训教学中,学生按要求连接线路并不是难点,难点在于接线后,如果出现故障后如何诊断和排除。比如在进行电动机参数测量实验时,学生接好线后,送电后电机动依然不转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故障诊断和排除,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94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储存、传输、处理和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的方法。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其在教学中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交互性、多样化的教学信息表达方式倍受青睐,而教学多媒体应用技术也一直是教育技术学所非常关注的领域之一。
1.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应用现状
众所周知,实训教学在工科高等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科教学除了要将工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传授给学生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工程训练,将其作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这些实际工程项目实践的锻炼,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反复训练工程技巧、应用学习过的工业基本原理及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工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也更能符合国家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然而在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方式依然仅限于板书或是简单课件演示。无论从教学内容、方式、手段上都无法满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未知世界所渴求的知识量。许多实践项目做起来容易,但所涉及的内部机械或电磁现象很难观察,这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对相P课程理论的理解程度。
因此采用多媒体技术,把多种教学媒体组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媒体之间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将实际的实训装置、实训系统及实训现象等形象地都展示在学生面前,提供很强的临场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2.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的特性与效果
鉴于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其多媒体教学应该集直观性、动态性、虚拟仿真化、网络化、交互性于一身,现分别就其特性和效果进行探讨。
2.1直观性
有关数据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很显然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量是最大的。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以最有效的手段获取知识点,并达到最佳的记忆、理解效果,因此,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中直观性非常重要。
对于一些学生陌生或不熟悉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可使其在短时间内对这些事物产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在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中对于“物”应多采用实物图片展示,例如实训常用设备、电工实训中的器材、电子实训中的元器件等。在认知的过程中,使用直观图片展示可使认知过程简化,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但需要注意,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理论知识点,应以文字简明扼要直接给出,并应避免过于花哨页面设计对学生记忆过程的干扰。
2.2动态性
对于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而言最重要的特性就应该是其动态性。动态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将实训装置的结构、工作过程及原理、项目的实训现象及原理很好的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实训装置与设备的工作机理和过程,结合理论知识后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尤其在操作演示方面,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性不但可以大幅提高操作的可模仿性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更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因一师多生而产生的无法让全部同学都能看到教师演示的尴尬状况。
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中操作演示的动态性可以以视频实现,但大多数的实训装置动态工作过程及原理还是要通过使用例如FLASH等软件制作动画的方法来实现。这样不但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动态加以解读,更可以将微观世界中的电磁、反应过程真实的呈现于学生的眼前,从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的质量。
2.3虚拟仿真化
虚拟仿真是当前实验室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扩充实验室资源、增容实验室设备的新兴方法。它是通过虚拟将现实先进的软、硬件技术高度集成,利用计算机平台实现对这些设备的操作与仿真。电工电子实训的多媒体教学也应借鉴这种手段,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在实验室设备协调不开或增容设备资金紧张时仍然可以提供实训的平台。在建设开放实验室方面虚拟仿真化的多媒体教学更有独到之处,不但能减轻实验室设备管理的负担,还有利于学生自学,不用担心因为错误的连接或使用损坏设备,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基于网络化的虚拟仿真多媒体教学更可以让学生在任意有网络的空间进行电工电子实训,对技能进行进一步训练。
2.4网络化
多媒体教学的网络化使得“教”的受众更加广泛,使“学”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更具有可选择性,这种便于自学的网络化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对工科大学生而言是非常方便而具有意义的。通过网络进行电工电子实训的理论知识学习可以减短课堂接受的学习过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虚拟的设备进行对设备、器材、工具的使用训练;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题库还可以成为课后学生复习、考证的重要资源。基于B/S模式而建立的基于组件式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其客户端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访问。只要客户端可以上网,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地访问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平台而不需要安装。
2.5交互性
教育研究机构研究表明,被动学习与主动参与对于教学对象接受程度是不同的,通过主动参与方式也是通常所说的体验式教学的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掌握远远强于后者。两种方式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在于交互环节的区别。
交互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交互的关键是系统是否能够按学习者不同的需求调整交互并提出建议,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各种探索活动,进行多层次的思考、判断。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利用这种相互的作用,才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交互在多媒体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体现在授课时通过教师操作多媒体系统时对学生的实时反应、学习需求、思考进程等进行反馈,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在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自行访问交互,如自我检测、教学反馈、意见建议等。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交互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有益的补充。目前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已然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
论文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 管理体制 措施 体会
论文摘 要:以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及管理为案例,从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究与体会。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外在因素做了概要,管理规范所须力量,建设好实训基地不是一朝两夕的事。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是中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下面结合我校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训基地”)与管理的具体案例,谈谈几点体会。
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在实训教学中,为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往往在实训模块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础实训(验证性)、提高型实训(综合性实训、应用性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等三种类型的实训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我校实训基地承担近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训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训+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C技术”实训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训+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电子创新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实训课程具体主要是这样安排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子创新都在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电机与变压器在电机控制线路实训室进行;PLC技术、变频器与触摸屏技术在PLC自动化实训室完成;电力电子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控制系统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单片机技术在单片机调试实训室配套相应的软件完成教学。由于实训课程的多变,留有机动调整的余地。
为了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保障学院的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出率及改善实训有序开展的工作条件,在“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训基地及相关设备设施
以专业工种为基本单位,设立基地负责人制度,专门负责建设和场地管理。人选从具体从事专业实训工作的教师中产生,要求有较强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亦可从学部理论教师中产生兼任实训基地专业管理人员)
2 耗材及易损件采购及管理
采购由专业工种负责人上报需购清单于实训开放中心,统一由专业负责人协助资产管理中心进行采购。有关材料的管理设一总的管理员,所有的账目,钥匙统一保管,出库入库完整记录。中心通过基地项目负责人完成场地调整,资产清理、登帐等工作。
3 实训教学管理
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主要是日常场地设备安排,对与实训相关人员,由中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约束。教学人员理论实训交叉的,须遵守实训场地使用管理规定,全部或大部分课在实训室的,由实训中心负责管理。中心对项目发展建设把握思路,提出建设性建议。
4 基地负责人职责
a.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各项实训教学任务必须要有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记录,保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b.实训室应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训技术水平。c.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d.组织各类与实训相关的活动5.其他:考虑到实训工作较为繁重,为明确各工种功能职责给予一定的补贴待遇。
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我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浙江工业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我校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日东电缆衢州公司共建而成。我们主要从“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共建。
日常事物管理——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人力资源合理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中心主任、实训室负责人和优秀学生构成管理团队,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训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的做法:①实训基地按学期由实训中心主任召集各专业负责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②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中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认为不能将基地建设单纯看作是设备的建设,更不能单纯看作是本校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性培训,提高技术力量,尽量争取各类基地经费的划拨,尽快适应及熟练运用所配置的培训设备,以保证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不是一朝两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管理好实训基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方案,要全体使用基地人员和谐构建。笔者也是借助学校的现状,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人员资源共享,以便交流。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期刊网
[2]何新凤、曾柳娟、韦永森、黄平、王艳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关键词:电气工程训练;电工电子技术;应用
引言
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工程教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吸引工业界广泛参与,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实现国际互认。
一、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电气工程训练现状
电气工程训练在电气工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电气工程培训可以提高学生维护、管理和实际操作相关电气工程实验装置、设备和工程技术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电气工程专业增设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到一些实际的环境,对相关的操作和实验步骤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电气工程的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实际操作和电气电子技术、电气安全常识等基础知识。目前电子工程相关的培训课程安排很不合理,缺乏相关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电工电子学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科,是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其实践性比较强,只有多进行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然而,在实际进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概念讲解、列举实例与做习题三点一线的阶段。电工电子专业理论知识本身比较复杂难懂,用这种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性地接收教师所教知识,长时期的学模式下,学生对电工电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尽管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进行电工电子教学,但很多教师由于专业素养比较低,很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件制作,多是从网上下载课件进行教学。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主动学习积极性难免会出现下降情况。
二、提高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重视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构建“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实际科学设置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模块,充分挖掘模块中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提升的元素或内涵。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学术报告、、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均可折算学分,多修学分可以置换选修课程学分。根据专业培养实际,灵活设计课程见习、毕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灵活开展相关实习(实训)、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协同育人,合作共建专业、实验与实训平台,推动师资与课程等资源共享;鼓励同国内外知名学校开展学分互认、访学、第二校园经历等类型多样的交流学习。
(二)创建智能学习助理,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
在电子电工技术教学活动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创建互助式智能学习助理。该助理可根据用户当前和历史的学习行为,为用户自动地提供相适应的学习内容的重难、难点,同时实现智能批改、自动答疑等功能。这不仅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更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智能学习助理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进行智能分析。智能学习助理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验操作等模块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学生的电子电工技术课程学习成績。智能学习助理要类似于“天猫精灵”“小爱音箱”等智能助手,涵盖电子电工技术课程所需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实时搜索查询。
(三)推进课程改革,强化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基于社会需求,以倒推的方式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横向联系,跨学科、跨专业建立基础平台课程,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加强纵向贯通,在不同模块间开展教学研讨。构建“课程-能力”关系矩阵,突出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作用,课程整合、课程、课程优化、课程趋新,解决因人设课、课程内容重复、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形成层层相扣、紧密支撑的课程结构。
(四)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本课程针对8个不同的项目,依据行为导向原则,以任务为最小单元,将每个任务按照资料获取、任务方案设计、任务的实施与测试、任务评价的完整过程进行。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大的弱点就是理论基础薄弱,如何贯彻好职业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是值得深思的。很多职业项目化课程在设计过程中过度弱化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无法举一反三。因此,教学项目设计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匹配本门课程知识能力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
一、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现况
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效率,各个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同时建成了不少精品课程和各类专业的网络课程。但是当前职业学校的课程资源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课程资源没有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课程资源学生利用率非常低;第二,课程资源仅是课件、动画、图片及习题的简单拼凑,内容杂乱无序,缺乏教学资源建设的系统性;第三,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及相关教学资料容量较大,学生阅读、下载非常不方便;第四,课程资源仅是电子资料的堆砌,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二、微课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职业学校的微课是指按照专业的课程标准和技能实训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媒介,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或实践活动。微课主要包含两层含义,时间之“微”和传授知识量之“微”。微课主要是以某个知识点为基本教学模块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是短小精炼的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括与知识点相关的课程设计、课件材料、教学思考、测试练习及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辅教学与课程资源。因此,微课既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不一样,又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其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课程教学资源,其主要操作技能流程进行更全面的分解和细化,也让学生对于操作要求和操作流程把握更加准确和更加到位。
三、“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及其特点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职业教育机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电工实训室、了解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电气火灾的防范及扑救,供电用电与节约用电,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与导线的连接,电压、电流、功率的测量,电阻的测量,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电容、电感的识别,单相交流电的测量,单相交流电路的测量,三相交流电的测量,基本照明电路的安装和家用配电板的安装等工作任务。然而,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电工实训设备较少,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进行分批,分组进行,教学效率低下;第二,理论内容比较抽象,让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第三,现在的电工技术发展非常快,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很难与时俱进,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速度,造成学生学习的技能与行业需求脱节。四、基于微课“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基于微课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资源进行模块化方式进行设计,将教学重点、实践操作步骤和习题解答录制成微课,让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全面了解“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一)全面系统地进行课程分析。为了让“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资源真正服务于学生,并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学内容符合企业需要,组成由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信息技术工程师的团队对课程进行分析。从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知能的要求出发,使得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能够更加贴近实践的要求,贴近岗位的需求,并根据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分成不同层级,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层级的选择性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二)科学合理地分解教学内容。为了让每一个微课和其他微课之间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为了体现微课短小、精炼和高效的特点,需要对理论知识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细化,也请教育专家按学生的对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并针对一些难点和重点提出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建议;针对相关的实践操作进行了分析和研讨,确定该微课要突出的步骤和细节,给微课的录制提出相应的要求。
(三)高质高效的微课录像与制作。根据教学设计,认真做好相关主题的课件、案例、习题等辅助素材,然后采取现场录像,以显示教育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保障视频的质量,可要请摄像专业的教师加入微课课程资源建设团队,使得视频录制高质有效,以便于学生认真学习和后期推广。
关键词:维修电工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
一、维修电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1.指导思想
维修电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为依据,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原则,贯彻 “行动导向”的职教理念,以学生岗位技能为主线,在专业理论技术的基础上以适应岗位职责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
维修电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设想,以电工技能人才需求为基础,制订本专业培养方案。首先,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派出专业教师到工业园区企业进行考察,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结合岗位的特点来确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校内实训以课题为主,根据课题内容进行专业基础课安排,进行模块化教学。第二学年结束教学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第三学年在企业顶岗实习。
3.专业就业岗位及培养目标
通过毕业生的去向以及企业调研,维修电工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在机电行业中从事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故障检测、安装调试、制造检验、使用维护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其就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如下:一是在电气制造企业可从事的岗位有电气设备制造工艺的编制、制造施工及质量管理。岗位能力要求为电气设备的制造、组装及质检能力,设备安装及施工能力。二是在设备维修部,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检修。其岗位能力要求为维修电工基本操作能力等等。
4.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的现实,将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标准相结合、职业行为能力与技能鉴定考证相结合、综合能力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分为基本素质、专业基础和岗位技能三个模块,将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二、维修电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师资队伍建设
该专业的教师应由学校的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专任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去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掌握该专业的发展动态。兼职教师主要参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训指导,通过专兼结合、分工协作的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培养年轻教师。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再去带实训教学,然后再去任专业课教师。
2.教学实施过程
推行示范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式。
推行项目教学法,加强教材建设,整合教学内容。结合学校推行的示范课程建设,组织本专业的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合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精心编写校本教材。
在教学内容上除设置“电工学”、“电工基础”、“电力拖动”、“电工仪表”等电工基础课程外,按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标准相结合、职业行为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取得相结合、综合能力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将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引入先进的德国职教“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依据岗位工作流程和职业技能标准,将课程特别是实训课的教学内容按项目进行,把电气设备检修和操作规程引入到教学中,按岗位工作流程设置总项目和分项目。采用典型任务驱动方式,制订项目运行标准。在电气设备检修中应该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电气图原理、电工基础知识、电工电子仪表使用、电气系统故障检修方法等等。
3.运行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制订《教师工作规范》《实训教学管理办法》。教务处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严格进行常规教学检查、组织班级抽考等方式,严控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跟踪毕业生就业信息,听取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毕业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其次,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教务处协同专业系,成立“维修电工专业教学督导小组”,负责对教师的理论教学、实训、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进行全方面的总结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三、维修电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整合教材;反思;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46-01
笔者一直从事技工学校电工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下面以《普通线路电梯的调试》教学为例,就项目教学法如何应用在电工专业课程的教学,谈谈笔者的体会和感受。
一、整合教材,学生参与准备教具
本项目的选题并非来源于教材,因此,笔者决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整合实训项目。本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即把专业能力构建于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引导,任务来驱动,通过行动而学习,笔者选择和序化了教学内容。学生代表采购回元器件后,进入项目的重点:电路图识读、画布局图、元器件清点识别检测与成型、继电器布局、接线制作与检测、电路调试、故障排除,功能实现,然后利用通电试运行巩固原理、产品展示与质量评价。注重了方法能力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社会能力目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个人能力目标(自信心、责任心)、专业能力目标(电工产品的装配调试能力)等四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些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当今社会机电行业对电工专业学生的要求,也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中学”和“做中教”,学生动手能力得以很大的提高,专业技能得以展示。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分工合作
本项目笔者利用普通电梯图片、实物导入新课,要求学生在实训中领会“项目就是产品”,学生明确实训目标,反思以前的实训项目中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师解读任务书后,由9个小组每组任意选派一名学生(共9人)上台按照教师要求合作演示样品普通电梯的功能,而后学生根据任务书进行读图、检测、布局、制作、调试、故障检测、质量评价、评后感想。本项目充分应用了实训室的各仪器设备(多媒体、电工实训台、万用表、电梯训练装置等),教学效果好:学生兴趣浓,参与度高,教学目标(能力培养)较好达到。为了便于实训操作,课前安排学生从普通电梯样品8个按钮处分别用细长导线并联接出8个按键,并编好号,果然,操作方便,演示效果明显。学生在电路的检测和调试中,用时较长,但每小组的三个成员能分工合作,完成测试,做好记录。对检测中出现的故障基本能找到故障部位,予以排除。每组的三个成员笔者都按好中差精心搭配,利用帮带的方法,课前先点拨动手优秀的学生,再让优秀的学生辅导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完成每个子项目的实训内容。这种方式让老师能更好地控制课堂和巡回指导,而且同龄人教同龄人,学生很容易接受,还方便在讨论中进步,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项目是按照课程表每次2课时进行,学生时间把握不够好,熟练程度不一,制作进度不一,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依赖性较强,学生对电路的检测、调试、排除故障用时较长,展示作品时质量评价不够到位、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在不断的训练中加强。
本课程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购买项目实训中用到的电工产品元器件,专业课教师必须提前做好计划,笔者感觉到在开学后由专业课教师或班主任收实训费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不便于实训项目的开展。另外,笔者在广东某知名企业教学实践时,企业人事经理说过:一味强调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成为企业生产一线“全能员(物料员、装配工、焊接工、调试工、检验员、维修工)”,而不把企业的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中,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达不到企业要求,用人单位是不愿意接受的。笔者认为:7S管理理念,不仅要渗透给学生,教师每个人也都要达成共识,老师、学生都成为7S的传播者,例如:教师上课、办公、开会、乃至就餐完毕,每人随手把自己坐过的凳子搬回原位,仅仅举手之劳,在离开教室、办公室、会场、餐厅时,映入眼帘的凳子不再是乱七八糟的模样,而是整齐有序的摆放,而且给打扫卫生的人减轻了不少工作量。
实践证明:教师在电工专业课采用项目教学法非常合适,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做中教”。笔者建议中等职来教育在今后对于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专业课其教材都选用项目教程。学生能在项目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掌握就业的技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刘灿涛.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工教学实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