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浅谈对统计学的认识

时间:2023-08-03 16:45:39

导语:在浅谈对统计学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浅谈对统计学的认识

第1篇

关键字:统计学专业;统计软件;教学改革

G642

统计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探讨的重点,以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采取一系列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观学习思维,面对统计学中各个知识点能够通过借助统计软件平台,有效促进自我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设置及教学问题

决策是经济研究及管理中的关键要素,而预测又是决策的一大前提。《统计预测与决策》这门课程对于研究经济及管理至关重要,做为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培养。使得学生在面对社会经济问题时,能够快速建立统计思维模式,具有实践意义。

而如今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很多学生在接受《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知识时,感到学习吃力。导致这一因素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基础,当课程要求理论和实践结合时,会有些力不从心。另外,《统计预测与决策》安排的课时较少,使得学生不能保证足够时间的深入学习。最后就学生本身而言,其对于相关课程缺乏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

就《统计预测与决策》这门学科来看,其知识内容涵盖的很广,不仅包括数学、统计学还有经济学,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复杂多向的学科,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坚实教学,另外为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兼顾统计学专业学生在面对经济管理问题时,合理运用统计预测与决策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全面培养学生问题的处理能力,在教学改革中一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对于统计预测与决策教学改革,深入分析相关模式的应用,在教学中探索课程教育的最大价值。面对教学改革带来的挑战,实施科学有利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统计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1.经典案例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使用之前发生过的生活中一些经典的案例,可以利用时下最热的事点引入课堂知识教育,提高经济或管理领域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学生通过案例进行自我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结合统计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的实践性。

2.实验教学辅助法

理论是实验教学的前提,而实践教学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理论知识的彻底掌握,根据课改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机会,在实验课上学生一人一机,通过自己收集或教师给定的经济数据,进行自作分析统计相关计量结果。结合统计软件的应用,熟练掌握课堂知识并进行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实验中发现易错的环节,并及时改正。问题的发生是学习的开始,加深薄弱环节的处理,教师辅助完成任务,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加深理论印象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3.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教师通过指定一些学习任务对学生产生“驱动”作用。通过一些客观存在的经济问题,引发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运用其自身思维方式寻找答案,在实践中发挥理论价值。从实际出发,学生对问题展开分工、整理、方案实施等过程,经过对实际问题的自我处理,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形成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关知识理论的掌握也水到渠成。

三、借助统计软件实训平台实施教学改革

1.件实训目的

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统计学数据的处理能力,考虑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对《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知识的加强巩固。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提高最理论知识的加深认识,建立自我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可以快速进行分析处理,在经济或管理中得到更大价值的应用。

2.统计软件实训的现状

统计软件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经济系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经济系统的聚类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图。以上是统计软件实训的四个主要内容安排,配合课程需要将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是当下统计学教育的专业建设需求。

3.统计软件实训平台教学时间安排

根据《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统计软件实训。教师需要详细记录课时信息及进度,按照具体教学模块安排软件实训,使得学生紧密结合理论的同时借助统计软件实训平台,有效强化预测与决策的综合能力。统计软件实训平台会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统计软件实训成绩考核

应该将统计软件实训的考核成绩设置入整体课程考核中,重视软件实训在课程中的应用。将课时实训与理论紧密结合,“趁热打铁”可以巩固《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更全面、扎实的学习功底。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概念性理解,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快速进行处理。

四、统计软件实训平台在教学中的改进

1.实训平台形式选择

教师应该考虑根据学生们在实训中的一些意见或实训报告,在实训中使用更容易符合学生需求的实训形式。其中验证性形式和综合实训形式,是课堂实训重点采用的实训形式。操作性较强、独立性较强的内容一般适合验证性试验。在系统上更具优势的综合性实训形式,与前者相得益彰,教师根据课时结合实训形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中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适时调整实训形式保证统计软件的高效进行。

2.实训时间的安排

由于《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具有复杂性和实践性这些特点,对于软件实训的时间安排,应该考虑适当增加。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可以继续探索相关领域的扩展性知识,提高学生具体分析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的进一步延伸,学生快速适应实训环境,体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五、结束语

将统计软件实训做为改革任务,实现统计学下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和思想范围。充分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学习的兴趣感,主动参与到课程问题探索,发挥课程学习的最大价值。经过调查发现,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介入教学,优化了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实际中培养逻辑思维、统计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桂梅.浅谈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J].软件.2014(03).

[2]廖伟文.高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1).

第2篇

[关键词]基础教学临床教学神经外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07-02

外科基础教学,不仅需要掌握理论性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对临床操作熟练掌握,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外科基础教学中的医疗器械设备及基础知识不断更新,原有的一些外科教学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技术。因此本文将通过神经外科学生应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一)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09级1班50名学生为观察组,男性25名,女性25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为(20.2±0.95)岁,另选取神经外科2009级2班50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习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方法

1. 对照组的教学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学员进行成绩考核,并让学员完成临床技能考核。

2. 观察组学员的教学

观察组学员在接受病种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措施,具体如下:(1)教员在平时的讲课及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结合不同学员自学和接受能力, 将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诊断方法以及各病种基础医学的要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将它灌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对于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等相关基础内容可以让学员自学或简单讲解。(2)教学的内容应有主次之分,而不是一味向学员灌输基础知识,而忽略了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在以往传统模式的教学下,学生的基本功往往得不到教员的重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带教老师可以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提高学员临床基本知识技能。(3)由于医学知识更新的水平相当快,因此教员在做好自身的科研工作时,需不断查阅文献及资料,将国内外一些最新的医疗知识讲授给学员,而不是仅仅沿用过往的教案进行教学,而且需要对学员负起全面的责任,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解答。

(三)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观察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对PBL教学方式的认识,包括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综合知识整合能力。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实验能力水平提高分析

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学生实验能力水平提高分析(±s)

(二)问卷调查内容分析

自行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培训的50例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具体结果见表2。

表2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n(%)]

三、讨论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娄飞云,熊韵波.多媒体典型病例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8(7):136-138.

[2]郑芳,周新,涂建成,等.浅谈检验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改革[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7,2(5):116-117.

第3篇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0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1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2统计教育的改革

2.1统计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

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超级秘书网

2.3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2.4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第4篇

一、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统计基础知识在和生物、社会、医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中形成多个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的共同属性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与处理数据,在这些学科中统计知识发挥其数量分析方面的作用,这也让其成为人们定量了解大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也使其成为中职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随着我国市场对引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对人才的竞争也呈现了上涨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基本要求,统计基础知识教学也需要面向市场,适应当前市场对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适应国际化经营下中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大量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新时期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让广大中职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并建立统计学思想,在实际中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当前统计基础知识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备课、编写教案。对每一门课程来讲,是上好该课程的关键。备课包含准备教学内容、方法与对象。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准备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充分了解将要教授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是明确基本的指导思想。而教材则首先考虑到的是教材选择方面的问题,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来讲,首先是应该选择针对该层次教学的专用教材。编写教案是针对具体教学的详细教学计划,其包含教学的目的、重难点、板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等,可以采用文字、程序等。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相关的计算公式及其计算过程,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此外,还应该针对中职学生基础相对来讲比较差的特点,将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梳理,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进行有选择性教学,杜绝由于知识过于烦琐,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二)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导入在教师开展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是在课程开始前,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入学习中来的一种方法。科学的导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情趣,决定课程教学成果的好坏。课程导入的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来导入,例如在讲授“调和平均数”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案例:某水果市场的某种水果,早上的水果价格是1.5元/斤,中午水果价格为1元/斤,晚上水果价格降为0.5元/斤。如果某人在早晨、中午、晚上各买一斤水果,其平均价格为多少?这里谈到的“算数平均数”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到了“算数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经过简单的计算之后,就能得出答案。上面谈到的案例引导方式,是让学生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入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使用教学的案例。通过对具体案例的介绍,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对案例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师通过对案例整理与归纳,积极引导学生提炼并掌握具体的统计学研究方法。例如在教材中谈到了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问题,这里实际上更重视的是实际的运用,并且是对大多数的企业所使用的办公软件的Excel表格的处理能力,对该软件所提供的数据分析方面的功能和统计理论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上机实践机会,熟悉该软件的使用技巧,掌握好使用统计计算与统计分析的能力,让广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广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切实体验到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熟悉统计的基本方法,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通过让广大的学生积极参与,在锻炼广大学生的思维、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广大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统计调查”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较为简单的市场调查,让学生从调查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整理,最终得到调查结果。

此外,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统计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实验设计的方式来实现。统计基础知识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更加注意学生的实践技能。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与应用型的人才,而统计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关键是对数量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为中职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工具。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具体的要求来对调查问卷与调查方案进行设计,让其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学校内展开实际的调查活动,从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确定,然后到调查样本的选择、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输入到计算机内对资料进行整理,最后到调查结果的编写,调查结论与体会的形成,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学生就能亲自体会到参加统计的调研、整理与分析的全过程,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在开展统计学教学的时候还是强调以实用为主,开展统计工作的能力锻炼,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实践基础。

(四)改革考试内容,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

考试是统计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考察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针对统计基础知识的考察,一般是采用闭卷的方式来进行,该种考试方式对维系教学的秩序与教学质量起到了相关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原来的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将运算能力的培养看成是最主要的培养目标,教材内的例题是让学生如何去使用提供的公式来进行计算,这使得学生为了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背诵概念与公式,并且大量的做题,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广大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技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对统计基础知识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考试的内容不仅要体现出该学科的核心知识与推理能力,特别是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另一方面,考试的形式也需要采取教学内的答辩、讨论以及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学生成绩考察方面,还按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交的作业等开展综合性评定,这样利于在引导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还应采取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革考试内容,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式,提升统计知识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动统计基础知识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慕威.统计学教学方式方法之探讨[J].文教资料,2006(16).

[2]胡桂华.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3]王珂珣.浅谈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

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14-02

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改革,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主讲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着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在此,笔者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谈谈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思想改革

1.领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优化,着力体现人才的个性和特长。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学校的办学层次、服务面向和服务领域,突出人才的实用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目前,独立学院基本上将办学类型界定为教学型,其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应用型,这种定位明确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任务,就是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础厚、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第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只有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标,才能更好地把握如何培养人才问题。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只有将其应用到具体的社会经济领域,才能够发挥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

2.从“教师本位”改为“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现在高校,几乎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思想下,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说教为主,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灌输的对象。这种现代“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不仅缺乏创意、缺乏师生互动交流,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容易使学生“消化不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必须摒弃“教师本位”的观念,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辅学”的新型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使统计学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内容改革

1.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因此,在统计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意与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修正统计学教学大纲,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实际性和够用性。如在给经管类专业学生讲授统计学课程时可以联系到市场调查、企业生产产品质量评级、对外进出口业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等问题。

2.重视统计软件的介绍与应用。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数据、统计图表的绘制与繁杂的计算过程,这些内容通过统计软件处理就很容易得到解决,同时也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因此,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统计分析与统计软件相结合,介绍常用统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了应用软件分析问题的能力。目前,市场上提供的专业统计分析软件有SPSS、SAS、STATISTICA、EVIEWS、BMDP、SYSTAT等等。笔者在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选择了电子表格软件EXCEL。EXCEL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操作简单、易学易用;而且EXCEL的统计函数与统计宏软件包,已经覆盖了统计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完全能够满足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的需要。

3.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统计学的理论知识点多、应用领域广,仅靠课堂教学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而且要当好知识的中介者,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第一堂课上,笔者就给学生推荐相关的统计学专业教材、统计相关网址,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杂志等广泛充实自己的统计知识,了解统计在相关领域里的运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通俗实用的教学方法将课程重点难点简易化,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方法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大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目前,高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条件、教师自身素质以及学生实际特点,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针对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结合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笔者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案例启发法、项目驱动法与实验实践法等创新启发式教学方法。

1.案例启发法。统计学中不乏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可能会因为难以掌握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启发法,将枯燥的统计学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的实践案例中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讨论方式总结得出的一般规律性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许多实际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习,如大学图书馆使用状况分析、某4S店服务质量分析、我国网民人数增长趋势分析等。

2.项目驱动法。项目驱动法,即结合统计学理论知识与教学进度,设计项目任务,通过项目实施过程的合理设计与过程控制,使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使下积极主动接受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将知识应用到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将项目驱动法引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将统计学课程分散在各教学章节的零星实践教学内容整合到综合性的“项目”中,有利于实践教学功能的系统发挥,有利于学生实际调研能力和统计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

2009-2010学年的第一学期,笔者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08级财管专业4个班级的统计学教学中,进行了项目驱动法的尝试,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

(1)划分项目小组。在统计学课程开课之初,笔者就让学生分组,每组人员8~10人,一个班级大概5~6组。学生分组的依据:在遵从学生自愿原则下,照顾同寝室(方便课后交流讨论)、考虑性别搭配(方便分工合作)等细节问题。各组推荐一位“项目经理”(组长),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与管理。

(2)选定统计调研项目。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结合统计学课程知识点的需要,笔者提出了若干贴近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生活的调研项目供学生参考,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大学生时间分配状况调查、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调查、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等等。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讨论自拟感兴趣的可行的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也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选择项目。

(3)明确项目实施任务。具体做法是:笔者在各组学生选定统计调研项目后,给出每组学生总体的任务要求;然后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每上完一章节内容,就会布置相应的任务要求,提醒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在具体的任务要求中,注意既要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又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如在介绍完第二章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内容后,笔者就提供范例,并且让各组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案。而整个项目实施的流程按照统计工作的四个环节展开,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最后成果表现为统计调查报告。

(4)辅助学生完成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组组长负责组织管理,针对本组项目任务随时召集项目组成员开展研究讨论,明确组内分工,同时注意成员间协同学习、共同攻克项目“难题”。这期间,笔者注意辅助各组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实施,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进度,适时适度给以提示指导。具体方式途径可以选用EMAIL、QQ等通讯方式,做到学生有“难”、及时指导。

(5)项目成果展示。在学期末的时候,选取一个课时,让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进行收获交流,笔者将和学生共同评定各组项目的完成情况。通过交流对比,让学生对自己参与完成的项目有更深刻的认识,寻找优势与不足,同时进一步激发创造激情。

目前,项目驱动法已经开展了四个学期,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学生表示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既巩固了课堂知识,也通过项目实践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自身能力。

3.实验实践法。为了能让学生更好掌握统计软件,笔者将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由理论教学为主向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转型,将原先54课时的理论课时改为36理论课时,18实验课时。在实验实践中,向学生提供实验指导手册,该手册包括了附有详细操作步骤的实验案例,以及根据统计基本理论、方法和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资料编成的单项或综合实践作业。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利用EXCEL软件,通过教师演示或者自学案例,进行基本概念的辨析、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写出实验报告。实验实践法,为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论知识,用统计方法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条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假期开展统计实践研究,引导学生申报学生科研项目、参加相关竞赛活动,以科研与竞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四、考核方式改革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在统计学考核方式中,除了强调期末笔试考试外,更要注重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统计学教学目的,结合统计学教学方法,笔者在院级重点课程建设中,提出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目前统计学成绩主要包含三项: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末成绩60%,而课程中的项目调研作业包含在平时成绩里。随着实践教学环节的逐渐完善与成熟,可以在期末考核时,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将课程项目作业的分值提到与上机实践一样,而课程项目作业最后要以统计调查报告与课件(用于成果交流)的形式提交。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应着眼于“应用”教育,注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应用实践,改革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从而更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实用性、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璋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谢小芸,李立清.项目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农业教育,2007(4)

第6篇

【关键词】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 婴幼儿; 行为发育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163-02

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生命的开始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也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有着向各个方向发展的潜能,发展的方向也将影响其一生。所以这个时期对于婴幼儿的教育极为关键。如果在此时期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让孩子学会学习,将对孩子的一生起到深远的影响。然而大多数家长却在此时期并不在意对孩子的教育,认为孩子年龄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还不足,不对其进行教育,这往往导致孩子错过了这段人生中发育和学习的大好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证明在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发育极为重要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对婴幼儿的健康教育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1-2]。婴幼儿是未来的希望,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对其进行正确的保健健康教育极为重要。本研究对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婴幼儿教育提供更有效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城乡结合部基层保健中心的96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分为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月龄5.4~12.0个月,平均(7.5±1.7)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月龄6.1~11.7个月,平均(8.5±1.5)个月。两组婴幼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婴儿身体健康,无疾病;(2)年龄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首先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之后进行常规教育,6个月后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

1.3.2 研究组 首先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之后对其进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包括对家长发放健康干预手册,组织家长观看婴幼儿保健视频,请医院专业医生有计划地为家长进行儿童生长发育进行规划,6个月后对其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5-6]。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婴儿在各个领域的发育商情况:包括对婴儿的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的发育商评价。本研究采用盖泽尔发育商检测法,发育商是指通过该法测得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测得的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7-8]。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后各项能力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各项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婴儿干预后的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的发育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研究组干预前后各项能力的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各领域的发育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接触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时期,这时候大脑发育不全,对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婴幼儿无法通过自己正确的认识世界,找到正确的成长方向。作为孩子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促进他们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健康的发育。保健健康教育是婴幼儿教育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实施可以让孩子在正确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然而在基层中,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对孩子的健康教育,一方面是由于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大脑发育不成熟对其进行教育并没有什么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现阶段关于婴幼儿教育的知识在基层的宣传力度不够,保健知识普及率不高,家长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科学研究证明婴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使他们终身受益。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功的可塑性大,同时婴幼儿的模仿力强,容易在良好的教育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9]。在这个特殊阶段,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手段,使孩子获得初步的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意识,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健康发展的新一代。

大脑发育主要体现在进行各种行为的能力上。研究指出年龄幼小的婴儿谈不上智力,只能提发育,所以用发育商代替智商,发育商是衡量婴幼儿心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育商包括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很多领域。对婴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能促进婴幼儿心理及大脑的发育,提高其发育商。

本研究通过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进行培养,通过加强基层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家长了解和接受婴幼儿健康保健知识,使家长们建立了正确科学的育儿方法。结果表明进行干预前两组婴幼儿各项能力无明显差异,6个月后,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组婴幼儿的各个领域的发育商均明显提高,婴幼儿的素质较未进行干预的对照组婴幼儿得到了全面提升,孩子身心健康得到了提升[10]。进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后,婴幼儿的各个领域的发育商较干预之前也有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行为发育有着积极影响,可以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提高其各项素质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洁.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42-45.

[2] De Backere K J,Hill P D,Kavanaugh K L.The parental experience of pregnancy after perinatal loss[J].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ic and Neonatal Nursing,2008,45(5):525-537.

[3]勾蜀平.探讨基层婴幼儿保健中心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31-34.

[4]杨静.浅谈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08,3(4):47-49.

[5]白力甲,张素珍,张艳茹.婴幼儿保健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医药,2010,39(23):3393.

[6]黄晓琳,叶颖菲,黄巧娟.佛山南海城乡地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91-92.

[7]王易,刘荣,辛秀梅.在儿科护士当中普及儿童保健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107-110.

[8]简惠连.预防保健相结合做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83-85.

[9]李振林.社区1岁内小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158-159.

第7篇

不能达成相应的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学好统计知识呢?上周刚刚结束了统计的教学,通过教学我感触颇深,对统计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个人感觉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上统计,下面我谈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一、经历统计的过程,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统计的欲望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整理分析、查找和解释数据,并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简单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新课程标准赋予统计知识的要求。只有亲身经历了整个统计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地认识到统计的目的、意义、方法和作用,才能从中理解和掌握统计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果处理得不好,学生对之毫无兴趣,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如果处理得好,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刚教学统计时,有一个统计转圈数的活动。我先让学生观看航天员的平衡能力训练短片,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统计一分钟内能转多少圈,并做好记录,上课时汇报,于是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投入到了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去了。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统计学生身边的事情,比如:统计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球类活动、最喜欢的水果,并且把学生统计的结果整理后都装订起来,相互传阅,互相了解,取长补短。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强化了统计在学生脑中印象,又让学生去实际调查,极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加强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

动手实践操作是统计教学中的重头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很多的知识点不用讲解便迎刃而解了。

如,如在统计最喜欢的颜色时,喜欢红色的同学共8人,但是只有6个格,我问:“怎么办?”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可以用一个格代表2人。

再如,在统计喜欢吃的水果时,喜欢吃桔子的只有1人(1格表示3人),我问:“应该怎样画?”程克勤说:“涂1/3个格。”程帅杰说:“涂到不到一半的地方。”……

这样教学,既可使枯燥无味的统计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统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操作方法的掌握。

三、联系学习生活,循序渐进,不断增加难度和密度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感性材料,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特别是统计类的知识,更应采取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去接受、认同;同时小学生的无意注意高于有意注意,往往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不喜欢机械的重复,因此每次实践操作不能总是老一套,应循序渐进,适当加以难度和密度,使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统计最喜欢的颜色时,我先引导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让学生谈感受,然后在让每一个学生有选择地独立完成最喜欢球类游戏项目的统计、最喜欢吃的水果的统计。这样,由合作到独立,循序渐进,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最后我布置的实践作业是进行班内同学家庭用电情况的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都放手让学生完成,这样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交际等多种能力,同时在不断提高统计要求的同时又使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四、教师作为学生统计活动的合作者参与统计的全过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统计教学的课堂中老师要切实转变角色,真正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统计教学中更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整个统计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统计的能力。新晨

如在统计最喜欢吃的水果活动中,我说:“我想作为统计的一员参与一个小组的统计,同学们愿意吗?”学生精神为之一振齐说:“愿意。”并积极争取老师到自己组去。“我最愿意吃的水果是香蕉”,立刻,和我意见相同的同学一脸骄傲……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总之,在教学统计时,老师首先要参与到学生的统计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加强学生统计中的动手实践操作训练,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并逐步加大难度和密度,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有关的统计知识,逐步提高统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和群,评价学中的理论分析中国期刊网2004,8.

[2]孙玉.发展性评价的现实意义.延边学院学报2008,3.引自/likelunwen/tongjixuelunwen/04092c3H010.html

第8篇

四川省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妇产科,四川攀枝花617066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后抑郁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产妇间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差异及干预2个月后抑郁情况差异。结果:干预后第2、4、8周,观察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抑郁阳性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后抑郁患者的适应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 产后抑郁;循证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130-02

产后抑郁是精神科常见的应激性心理反应,据统计64%的孕产妇围生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产后抑郁多表现为焦虑、易激怒、心情压抑等,甚至还会出现伤害婴儿和自伤行为,因此如何稳定抑郁产妇的情绪,对母婴的安全和婴儿的生长发育十分关键[1]。自2012年8月起我院对产后抑郁症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为初产妇,无精神病史和人格障碍史,EPDS评分大于13分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12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68±5.62)岁;剖宫产28例,自然分娩3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或中专24例,大专13例,本科11例。观察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0.25±5.47)岁;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3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或中专25例,大专14例,本科11例。两组患者间年龄、分娩方式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哺乳指导、用药指导等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建立循证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处置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邀请科室主任和外聘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有关循证护理概念、基本知识和实施方式等培训。

1.2.2提出循证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对产后抑郁的原因进行分析,产后抑郁由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家庭因素和产科因素等多种原因造成[2-3]。生理因素,由于产妇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产后孕酮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儿茶酚胺作用下降,产妇的应激能力减弱。心理因素:部分产妇缺乏孕期保健知识、孕期指导、分娩知识和婴儿护理知识,从而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外加对分娩、婴儿性别和健康、能够胜任母亲的职位的担忧,极易形成人格障碍;社会和家庭因素:产褥期婆媳矛盾的发生,家庭经济状况差,夫妻关系不融洽及职场女性对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等多种外界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产妇极易出现心情沮丧而并发抑郁;产科因素: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以及分娩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产后抑郁的风险因素。

1.2.3循证干预针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家庭因素进行循证干预。护理人员首先通过与产妇多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耐心倾听产妇的主诉,鼓励产妇以适当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引导产妇正确认识自身的病情,并从交谈中进一步了解产妇的病情和抑郁原因。针对心理因素,对产妇和家属进行认知干预,告知产后抑郁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重点强调产后抑郁一般预后良好;教导产妇放松身心的方式,通过多陪伴、抚触、微笑护理等方式让产妇感受关怀,减少不良刺激;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新生儿的护理方法,让产妇尽量参与到新生儿的日常照理工作中去,逐渐适应母亲的角色。针对社会、家庭因素,在对家属进行有关产后抑郁和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重点交代家属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减少与产妇的正面冲突,主动关心和照顾产妇,合理安排产妇和婴儿的作息时间,保证产妇的营养摄入、帮助产妇实现母乳喂养等等。

1.3观察指标分别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4、8周以产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干预后第8周两组患者间抑郁阳性率差异(EPDS量表总分30分,评分≥13分为抑郁)。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EPDS评分等相关指标数据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间EPDS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间EP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第2、4、8周观察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间抑郁阳性率比较干预8周后观察组抑郁阳性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科学护理角度出发的、以医疗条件为前提、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为目的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4]。循证护理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目前已经成为了临床护理的主流部分。循证护理在围产期得到了广泛运用,能促进产妇产后尽快康复、有效提高改善母乳喂养率、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5-6]。

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产后抑郁症产妇进行护理,首先通过

参考文献资料和结合日常工作经验的方式,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病因并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实施循证护理。研究中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有效增加了产妇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从而取得了治疗过程中最大程度的配合,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率和治疗效果;另外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缓解产后焦虑、紧张、不适应等不良情绪,帮助产妇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然后通过教导产妇和家属育婴知识,解决了婴儿喂养过程中的困惑,还有助于缓解婆媳矛盾,有利于建立舒适、愉快的家庭环境,减少冲突的发生,促进产妇尽快康复。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第2、4、8周循证护理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8周后循证护理组抑郁阳性率降低到11.67%(此时对照组仍高达35.00%)。可见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后抑郁患者的适应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曹红秀,朱惠霞.围生期孕产妇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4):381-382.

[2]张砚媚,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04-105.

[3]岳凤玲. 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341-342.

[4]赵梦遐,王惠连,朱乐凤,等. 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行为、态度、技能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9):24.

[5]杨玉彬.浅谈循证护理在剖宫产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1(12):25-26.

第9篇

[关键词] 临床路径;呼吸内科;教学查房;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a)-014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rounds of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Methods 46 interns from 2013 to 2014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23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teaching.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clinical pathway teaching method. After the internship, relevant knowledge of the two groups was assessed; 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rofessional theories [(45.26±2.64) scores], case management capability [(24.36±1.29) scores], and basic operation ability [(16.25±1.28) scores] of inter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41.26±3.22), (21.62±1.34), (15.26±1.36) score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consciousness [(4.35±0.42) scores], data access capability [(4.29±0.37) scores], specialized theory know ledge understanding [(3.89±0.26) scores], clinical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4.19±0.76) scores]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3.98±0.61) scores] of inter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2.79±0.54), (2.85±0.37), (3.11±0.28), (3.46±0.28), (2.26±0.37) score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Satisfaction rate of inter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87.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6.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linical pathway metho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eaching ward round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teaching.

[Key words] Clinical pathway; Respiratory medicine; Teaching rounds; Logical thinking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可以提高医疗服务,减少资源浪费[1]。临床路径最早提出时仅是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近些来逐渐应用于我国临床工作中,并在发达国家中得到推广[2]。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到教学工作中[3-5],以临床路径为平台组织教学即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1995年临床路径法被首次应用于教学中,指出其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动手能力,强化成本意识[6]。国内研究也发现,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强化质量控制理念起重要作用[7-8]。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内科查房实践发现,临床实习医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比较局限,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实施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4年我院呼吸内科普通病区的实习医生46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名。其中,观察组女13名,男10名;年龄22~24岁,平均(22.3±1.6)岁;均为本科学历;入学成绩为(85.6±5.1)分;对照组女11名,男12名;年龄22~25岁,平均(22.9±1.3)岁;均为本科学历;入学成绩为(84.3±6.9)分。两组实习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分别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癌等为教学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病例进行授课。两组实习医生代教老师均由科室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所有课程均由带教经验丰富教师进行讲授。实习时间为2周,共3个课时。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讲授病历资料、诊断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等。

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第一阶段为疾病介绍阶段。带教教师向实习生准备呼吸内科某种疾病医学版文本,根据医学版文本一些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固定程序等进行提问,如:确诊胸膜炎主要方法、活检注意问题、胸腔积液产生原因、不同类型如何鉴别等。结合患者具体表现,分析文本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在疾病治疗中患者容易产生何种并发症、具体表现、原因、治疗原则、能否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等。第二阶段为自学准备阶段。实习生尽快熟悉该病的基本信息,根据病例信息整理自己的意见,明确该疾病诊断、鉴别以及治疗等,形成更加系统的思维模式,提高经诊治处理水平。实习生自己查阅病史,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加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实习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参考教学发放的资料,将前期所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结合病例进行分析,拟定自己需要指导的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第三阶段为讨论阶段。教学中,实习生汇报自己对疾病的认识,讨论患者从发病到转归的整个过程。第四阶段为总结阶段。此阶段可能会有不少实习生还存在疑问,同时带课教师根据实习生的具体讨论情况设置问题,针对实习生解答进行总结,要求实习生查明问题原因,并介绍新知识,通过观看病例,增强实习生对疾病的理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核,分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①实习生客观成绩评分:对两组实习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均参加统一出科命题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题目依照传统内科学考试评价方法,包括专业基础理论(50分)、病例处理能力(30分)和基本操作能力(20分)。②课堂效果评价: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共包括5个项目,即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查阅资料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理解能力、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力、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每个项目均分为3个等级,显著提高计5分,能够提高但用处不大计3分,没有什么帮助计1分。③实习生满意度调查: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为4个等级,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专业基础理论、病例处理能力以及基本操作能力评价

观察组实习生专业基础理论评分、病例处理能力以及基本操作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实习生课堂效果评价

观察组实习生在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查阅资料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理解能力、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培养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实习生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以往的呼吸内科教学查房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每2周进行1次教学查房[9]。临床教学查房是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判断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学与临床的有机结合[10-12]。临床教学查房是实施技术主导、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活动方式之一,利用临床常见病症进行教学[13],向实习生讲解临床实践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引导实习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其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形成独立的临床诊疗思维[14]。

以往我院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一般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模式,由教师预先准备选择病例,对疾病的相关理论进行完整讲解,并穿插一些提问。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中,师生定位明确[15],实习生的学习完全在固定模式下实现,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实习生往往是被动参与教学过程[16],不少实习生的临床知识仍然停留在见习时的水平,对于解决问题能力并无太大的作用。现代教育要求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实习生为中心,整合传统教学、网络教学和信息技术,对实习生进行讲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帮助者而存在,为实习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情境,提高实习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我院在临床教学查房中引入临床路径理念,针对呼吸内科某种疾病监测、治疗等制订严格的诊疗顺序、诊疗计划,从而减少资源浪费。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在不少报道中有体现,田代印等[17]将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儿呼吸内科教学中,结果显示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较好的效果,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到这种教学方法中来,对小儿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指出采用临床路径教学能够提高理论知识成绩、操作能力以及满意度[18]。我院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组织实习生模拟征询,组织临床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课堂效果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与以往的报道结果[18]一致。付强等[19]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教导实习生学会学习,在临床教学阶段,逐渐转变实习生学习态度,通过逐步训练,提高实习生完全独立学习能力。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改变实习生学习态度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临床路径教学法能够提供更加程序化的诊疗计划[20-24],教师教学更加方便,实习生也能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勇于创新。从本研究可以看出,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实习生获取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是因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要求实习生提前准备与疾病相关的资料,因此实习生需要初步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教学中要求实习生进行讨论,实习生需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独立临床思维活动;在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加深对疾病的理解,使实习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临床路径教学法是医务工作者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与常规教学比较,实习生具有更加清晰的临床思维,能够将自己所学与临床实际结合在一起,更加全面地获取知识,并进行归纳总结,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强调自学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实习生提出问题,分析疾病的病因、诊治、转归,提高实习生自主探索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查房教学中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实习医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海晶,杨和平,周向东,等.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式教学实施及效果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8):805-808.

[2] 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等.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438-440.

[3] 赵焕,石寒冰,刘形b,等.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呼吸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2):123.

[4] 李崇武.浅谈呼吸内科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J].医学信息,2014,1(32):389-390.

[5] Miyasaka KW,Buchholz J,Lamarra D,et al.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linical pathway approach to simulation-based training for foregut surgery [J]. Journal of Surgical Education,2015,72(4):625-635.

[6] 谢彩云,刘芳,罗丽霞,等.临床路径教学法在CCU专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107-109.

[7] 许红,索虹蔚,廖文梅,等.基于目标管理的临床路径教学法在LDR产房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 27(14):1399-1400.

[8] 肖娓珠,林翠芬,庄婷钲,等.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实习护生 PICC维护后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238-3240.

[9] Fields KK,Soliman HH,Friedman EL,et al. Measuring clinical pathway compliance using a simulated patient approach with clinical performance and value(CPV)vignettes [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3,31(31):5302-5314.

[10] Richards L,Uchendu N,O'Hara J. Getting unstuck along the clinical pathway:an integrated multi-agency approach [J]. Advances in Mental Health &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2014,8(3):192-196.

[11] 吴美华,章赛莲,占继红,等.临床路径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 18(17):2619-2621.

[12] 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等.引入临床路径理念增强临床教学效果[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436-438.

[13] 戴晓天,董世武,杨和平,等.浅谈医学教育中临床路径式教学对教师素质的影响[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494-495.

[14] 胡先纬.PBL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初探[J].安徽医药,2012,16(8):1213-1214.

[15] Miyasaka KW,Buchholz J,Lamarra D,et al.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linical pathway approach to simulation-based training for foregut surgery [J]. Journal of Surgical Education,2015,72(4):625-635.

[16] 薛建辉.关于心胸外科临床实习带教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3):133-134.

[17] 田代印,何云锋,Shiv KY,等.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带教中的体会[J].重庆医学,2011, 40(32):3324-3325.

[18] 刘蕊,马婕,魏建华,等.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6(11):41-43.

[19] 付强,朴元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20):4475-4476.

[20] 王军,卢振辉,陈秋燕,等.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路径在深圳街道医院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6):204-206.

[21] 蒋幼凡,刘晓,岳秀,等.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33-34.

[22] 朱光发.临床病例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2015,10(6):89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