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45:40
导语:在医疗市场背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新医改;处方类药物;营销策略
一、处方类药物及其特殊性
处方类药物主要是指必须要凭借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能够购买、调配以及使用的药品。一般情况下,处方类药物均属于刚刚上市使用的新药,自身具有较大的毒性,相应的毒副作用以及活性均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在使用处方类药品时必须要根据医生处方并且要有医生的指导,部分药物甚至具有一定依赖性。对处方类药物的特殊性进行明确可以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性。处方类药品需要药学专业人员准确的运用专业知识以及药物法律知识进行判断,并且要借助科学的仪器与方法等进行药品内在质量的检验,使用上则需要由专业医师或者药师予以指导。②具有比较严格的质量标准。若处方类药品并不能够与法定标准相互符合,则其疗效便会降低甚至失去,亦有可能会增加毒副作用。在处方类药品质量上并不分次品与等外品,只分合格与不合格。③具有较低的患者选择性。患者疾病的诊断以及用药均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一般消费者在处方类药物上并不具有良好选择性,引起自身对于要务质量和功能的判断比较有限,因而对专业医师与药师具有较大依赖性。
二、新医改背景下的分级诊疗制度
鉴于处方类药物具有上述几点特殊性,为了能够对我国的医疗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够实现均等化,我国积极推出了新医改政策,并且制定了分级诊疗制度,此时医药企业处方类药物的营销便必须要在尊重自身特殊性的情况下坚决根据分级诊疗制度制定营销策略。就分级诊疗制度而言,其在建设当中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均进行了明确,重视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希望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对区域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该分级诊疗制度能够促进我国亦要卫生事业的健康与长远发展,对于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1]。在此背景下,药企处方类药物必须要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模式与渠道适应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要求。
在新医改背景下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现阶段,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较为紧张,建立分级医疗制度,可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获取更多的医疗资源来服务群众;第二,建立分级医疗制度,可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医疗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就医条件。第三,建立分级医疗制度,可以保证处方药物的合理控制,全面的推动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药企处方类药物营销现状
(一)主要营销模式
在医药卫生改革力度逐渐加大以及医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重视处方类药物的市场营销。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市场营销必须要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主要方向入手,并且要跟随市场发展形势作出调整。现阶段,我国药企处方类药物的主要营销模式包括厂家自销和两票制两种。
从上表的相关内容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药企处方类药物营销当中在厂家自销模式中主要分为一级、二级分销和终端拉动三种方式,其中二级分销营销方式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终端拉动和一级,总体上厂家自销营销模式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78.63%。此外,两票制主要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以及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的制度,这一营销模式所占的比例为21.37%,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处方类药品营销中实现与商在资金、队伍和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亦能够实现一定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二)近年营销业绩
我国大部分药企近年来在处方类药物的营销当中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在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的营销逐渐开始重视对该方面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希望能够制定优惠的产品价格,在保证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此,大部分药企开始在处方类药物的营销当中成立市场部,组织专门营销队伍,在各个地区开发医药资源需求市场,并且重点对二级批销流向医院、药店的重点处方类药物进行跟踪,目的在于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加强形成促销力度。在该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国药企处方类药物的营销业绩发生明显的改善,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具体如图1。
四、新医改背景下药企处方类药物具体营销策略
(一)制定产品营销策略
药企在处方类药物营销当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品种的选择与调整,产品的选择需要与药企的发展实力、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市场占有率、技术开发能力、销售渠道畅通性、原材料资源等均完全相符。与此同时,药企要适当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提高新药研发战略,增加研发投入,保证新药开发具有一定连续性。新药开发过程中亦需要对处方药各级市场展开科学的、细致的调研,对患者需求、市场容量、市场特点等均展开针对性的分析,继而合理研发新药。
(二)制定价格营销策略
药企进行处方类药物的价格营销策略的制定时必须要对影响价格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与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了药品成本、利润水平、政策因素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多个方面[2]。在具体制定价格策略时可以采用药物经济学定价方法,根据不同处方类药物在临床治疗效果情况,与药品价格进行成本-效用,或者效用-成本的分析,从而挖掘最具有药物经济学的处方类药物。在此基A上,药企亦应该制定处方类药物价格维护体系,要能够有效避免压货问题的发生,从而调整好药物营销渠道,保证在终端百年进行严格的、严密的药物维价。
(三)制定渠道营销策略
1.制渠道
药企在新医改背景下采用制渠道进行处方类药物营销,必须要与药企自身的特点相互结合,不应该过度的以来制,并且要针对药物制定长远营销规划,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等,更要明确处方药与OTC药物之间的差异性[3]。同时药企需要注意,在与商之间并未建立良好诚信之前务必要现款现货交易,且要加强对商的管控,保证商在取货时对其所在区域处方类药物市场容量M行准确的掌握。
2.经销制渠道
药企采用经销营销渠道所收入的并非佣金,而是处方类药物在销售当中价格减去购入间隔以后的销售收入。一般情况下,药企可以利用经销商的销售网络与经验迅速的开拓各个地方处方类药物市场,并且可以提高资金的回转率,但是该种营销渠道对经销商具有较大的管理难度,需要承担较高风险[4]。
3.直销制渠道
直销制营销渠道是指药企在不经过其他经营企业的情况下直接向要点或者医院,乃至消费者提品销售的方式。现阶段,我国药企采用直销制销售渠道比较少见,大部分药企认为该种销售渠道需要较大的投入,且在管控上具有较大难度。但是新医改背景要求药企在处方类药物销售当中采用多样化的渠道,为此药企可以尝试通过直销制销售渠道更加及时且准确的了解市场信息,开展药物销售。
(四)制定促销营销策略
我国药企在新医改背景下制定处方类药物促销营销策略时应该重视学术推广,通过学术活动与目标受众之间展开沟通与交流,促使受众科学且广泛的了解处方类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必要时药企可以深入开展专业的媒体学术推广活动东,评价该类活动较强的公信力和针对性从深度与广度上加强药物的学术宣传。此外,广告推广更要受到重视,通过媒体广告促使处方类药物对医学专家、医院、药店以及消费者均产生一定影响,引起其关注。
五、结论
随着现今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医药企业虽然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亦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医改分级诊疗的影响下制定科学的处方类药物营销策略成为了我国众药企关注的重点问题。处方类药物自身具有一定特殊性,且在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影响下要求能够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入手合理的进行医疗资源的分配,因而药企处方类药物在新医改背景下必须要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角度入手制定全新的营销策略,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促使自身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蒙永亨,汪水兰.医药企业处方药营销策略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01(05):31-34.
[2]田恒运,郭志刚,陈永建.处方药营销模式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4,20(07):66.
显著受益二股政策放宽
公司所处大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细分产品市场属于体外诊断领域中的人体微量元素检测市场,主要包括相关检测仪器、检测试剂等。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提供临床检测分析仪器及配套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检测系统集成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60%。微量元素检测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孕妇与儿童,目前市场规模仅有不到2亿元,按信达证券的测算,潜大市场规模可达20亿元,换句话说,存在10倍的增长空间。据了解,微量元素检测是孕妇体检中必不可少的项目,特别是在晚婚晚育较为普遍的情况下,孕妇一般会在孕前与孕中做两次微量元素检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即普通意义上的“单独二胎”。据《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统计,2014年以来,已有包括浙江、安微等省开始落实“单独二胎”政策,预计在未来一两年以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执行该政策,由此带来一轮生育高峰。机构预测,2014年以后每年新生儿将增加100万,对应的计划怀孕的妇女增加更多,意味着微量元素检测市场规模增速则会增加20%左右,公司作为该行业的绝对龙头企业,有望成为下一轮婴儿潮中的受益者。
医疗器械行业景气度最高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医疗器械发展迅速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以及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增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如今新医改正大张旗鼓地进行,成了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占医药总市场的14%,与全球42%的水平还相去甚远,可挖的潜力非常大。无论是产业界,还是研究界,均认为下一个十年将是医疗器械行业的黄金十年。
菁英时代是深圳的老牌私募基金,其领军人物陈宏超认为医疗器械行业值得看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需求面爆增,医疗改革、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趋势以及国民消费水平、保健意识提升推升医疗器械需求量。第二,药械使用结构改善,2010年医疗器械占医药工业产值比重仅14%,全球平均水平是42%,我们国家距全球平均水平有2倍差距,差距就是未来发展的空间。第三,器械公司成长空间大,医疗器械公司现在都比较小,未来跑出牛股可能性大,A股医疗器械类公司就三四家市值超百亿,离国外美敦力3000多亿人民币市值差距甚远。
公司业务扩张性良好
据了解,近几年积极向体外诊断其他领域拓展。2007年公司就着手研发微流控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分子检测领域。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免疫荧光检测平台,主要开发适宜临床快速检测的免疫类产品,当前公司正在这两个平台上积极有序地开发配套产品,向病毒、肿瘤检测领域扩展。随着配套产品的逐步完成,公司的产品品种将极大丰富,已完成“腹泻四病毒联合检测试剂盒”等注册上市。
2014年2月14日,包括中信产业基金、东兴证券、泰达宏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赴公司调研,对于众机构所关心的微流控技术产品申报注册问题,公司表示,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平台的仪器目前正在申报注册中,因其技术为国内首创,相关仪器注册时间和国家标准确立时间都相对较长;公司此产品为“仪器+试剂”配套的检测系统,即便仪器获得注册,后续仍需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剂注册,整个系统才能进入市场推广。新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文件可能对以后公司的新产品注册有一定的帮助,但要视具体的品种而定。
公司估值低于医疗器械板块平均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创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采访时说:“在提倡社会资本办医的背景下,这种合作是非常好的尝试。”他自2012年就已关注这一消息,表示医院正式启动建设在意料之中。
目前,阳光融合医院包括门诊、医技、住院等区域在内的第一期综合院区已完工,预计2015年投入运营。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向媒体介绍,医院项目总投入25亿元,阳光人寿将持有50%以上的股份。整体规划占地706亩,包括七大功能中心:综合院区、专科专病诊治的临床医学中心、医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会议中心)、老年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和员工生活中心。筹建初始,医院即引进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JCI,预计床位数为2000张。
高端、人文是院区的设置理念。原台湾三军总院阎中原院长和国内一流的医疗专家队伍将加入医院的管理团队。
“在这项合作中,我们更应该将阳光保险看作‘社会资本’的代表,而非医疗服务的需方代表。毕竟目前商业保险的市场份额还极小。”杜创进一步解释说:“当然,在办医过程中,积累相关数据,寻求介入基本医疗保险市场的突破口,这些都存在可能性,也是合理的。”
2014年4月,在社科院的一次公立医院改革论坛上,商业保险公司代表介绍,2013年,所有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的卫生支出额度,仅相当于医保加新农合费用支出的10%。在一家大型公立医院的收入中,来自商业健康险的仅占1%。
商业保险机构相比政府办医保机构,在保险管理的专业性、积极性方面是有优势的,目前极低的市场份额代表的也是商业保险的发展潜力。
“保险公司很难与医疗机构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难以对医疗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监测和控制。这成为制约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主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教授锁凌燕表示。
此次阳光保险携手大型公立医院创办医院,共承业务,共担风险,相信可以为克服此前发展障碍提供蓄力时机。
在国际经验方面,据杜创介绍,美国,上世纪90年代商业保险直接或参与办医的情况比较普遍,典型模式如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但2000年后,随着医疗保险服务市场日益成熟,专业化程度提高,分工日益细化,作为需方代表的商业保险公司越来越少直接介入医疗服务供给领域。他认为,这是“市场自主发展的过程”。他期待政府给予市场自由发展的空间,但不宜“一致推”这类型的合作。
关键词:市场经济;医院经济管理:问题;有效措施
一、引言
医院经济管理一定要在符合医学科学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通过采用各种经济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科学合理使用,力求通过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医院要想取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经济管理,在确保医院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增加营收。
二、医院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医保付费逐步推广
在社会医疗保险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医院的收入来源方式收到了很大的影响,医保结算中心逐渐成了付费的主体,原先的直接收入也将逐渐转变为预算收入,无法在确定的时间内实现转化。从医院基本收入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大部分收入都受医疗人数的影响,医院的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2.药品价格降低
之前医院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药品的差价。但随着医保政策的出台和药品流通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彻底将药品的价格压了下来,医院也就无法从药品中获得部分经济效益。因此,医院要想发展就不能继续从药品方面获取经济效益,而是要逐渐转变经济管理方式,注重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
3.医疗市场竞争激烈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私立医院出现在医疗市场,医疗市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经济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以此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忽视经济核算
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医院的结构组织进行优化,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因此,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就要做好成本管理,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但由于部分医院不重视成本管理,导致其在购进医疗器械以及修建其他基建项目时,只要相关负责人签字批准,财务部门就会进行拨款,没有对其成本进行预算和评估,导致拨出资金与实际使用资金金额不符,甚至大量医疗机器堆积在仓库,从而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缺乏相应的“经济责任制”
社会公益性在医院运营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医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因此,部分医院在进行发展和建设时,不太关注投入成本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相差较大时,也不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责任制”,相关责任的主体不能够明确,在发生重大经济损失时,相关的管理人员也无须对此负责,从而导致管理人员更加不重视医院的经济管理。医院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要不断加强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从源头上降低成本,进而实现医院在新时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1.发挥市场作用,合理配置资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要遵循市场规律,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医疗服务与一般的商品交易和其他服务行业是存在着一定区别的,由于医院的特殊属性,仅靠市场无法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更无法将医疗服务进行公平有序的分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发展也受限于此。市场经济对医院的积极影响有:依托于市场的开放性,引进先进医疗技术,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加强医患关系的调整,解决医患矛盾。其负面影响有:太过于注重医疗的过程,而忽视了预防;以经济营收为根本的出发点,忽视了社会效益的提升,导致医院的运营模式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而非公益服务等。所以说,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仅仅依靠市场的单一性调节是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求的,而必须加强政府引导,加强政策支撑,加大科研力度,利用宏观调控合理控制医疗服务价格,综合利用各种医疗供需信息数据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作用,引导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还要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协调,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切实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充分保障其社会效益。
2.加强成本管理,保证资金合理利用
首先,要增强医院管理人员以及财务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通过增强管理层的成本意识,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作用,逐渐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团队。同时,还要从管理实际出发,构建专门性、独立性的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医院经济管理的有序性和制度化。加大成本管理力度,认真核实每项经费的支出,对超出成本部分过大的单项经济活动要进行书面说明,并寻找其中的原因,以防下次出现类似现象。积极宣传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院的理念,建设优秀的医院文化精神,培养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其次,要贯彻落实经济管理责任制。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各项责任制度措施,规范各部门责任内容,让各部门能够在自己的权属范围之内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同时,明确各部门的相关责任人,各负责人要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终身负责,以此增强其责任意识,保证经济管理的力度和质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成本控制的责任划分到具体的科室,由财务部门负责主管、各科室进行分管,并将成本管理与各科室的绩效以及个人的薪酬、职位晋升相挂钩,从而营造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加强全体职工的经济管理意识,切实做到降低成本,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目标。最后,提高成本效益。首先要明确医院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所在。通过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帮助其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这一目的。因此,在制定相关的卫生服务计划和方案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
3.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健康发展
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能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加强对医疗服务工作的完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一方面要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医院的医疗卫生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广大就诊患者提供良好的就诊环境,以此实现其社会效益。因此,医院要加强对日常服务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通过改革和建立严格的医疗质量体系和监控系统,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将“以患者为核心”这一观念落实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对于那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符合相关规范的医疗行为,要对其进行严重惩罚。例如过度医疗、滥用药物等现象,这些现象看着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是部分医院管理监督不力造成的,因此应当加大管理力度,杜绝此种现象,从而切实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通过行业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使医院的日常运行以及经济管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除此之外,医院的经济管理还应当将出入院标准、医疗护理质量标准、用药管理规范等纳入日常管理内容,通过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能够保证其规范性和合理性,避免在此其中发生不必要的浪费现象,从而实现“医院合理投入、医疗低成本、患者低消费、医院合理收益”的发展新思路。
1.1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主要背景
1994年国务院决定将江苏镇江,江西九江两地作为试点,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试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1998年国务院颁发相关决定,出台一系列政策,医改进入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国务院通过医改方案。医改,从一个新生事物,到如今如火如荼,十数年间,无论成功或挫折,从没间断。随着我国医疗体制不断健全,医改必将继续深入和发展。在如此历史背景下,医院的发展必须跟随医改的步伐,而医院财务管理改革作为医院发展的一重要部分,亦必然跟随之。国务院的深化医改意见中亦提到“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成为必然,国内外多方事例表明,完善相关制度的最终结果,就是财务透明化。
1.2 政府调控是医院财务透明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从改革开放时就清楚意识到,改革不仅仅是农业和工业,而服务行业在当时地位不高,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不单影响医疗机构的前进和发展,更多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是我党执政的一大目标,也是体现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医疗体制的改革,绝对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不能出现决策上的失误。杜绝重大失误的出现,避免产生自由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预测的问题,政府调控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参考国外相关医疗改革的事例经验,制定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成为了政府管理的一重大举措。医疗体制的改革,一直在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的监督管理下,稳步前进发展着。
可是刚踏入21世纪,医疗体制改革更偏向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人民群众从开始零星不满的声音,迅速发展为“看病贵,看病难”的广泛的社会性问题。政府意识到要是不为医改摆正方向,放任其跟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那政府十多年来对医疗体制的改革投入的资源的白费及人民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质疑,将会对我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政府加大调控力度,继续出台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重新为医改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表明政府对之前由市场经济带领下所形成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有所不满,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填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漏洞,逐渐形成满足我国国民要求、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相关管理制度。医院财务的不透明化,医院资金链的流向,医院与国家预算之间的拨款与缴款关系;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之间关系;其他单位之间的物资购销、劳务供应等货币结算关系;单位内部之前的物资购销、劳务供应等货币结算关系等,都将逐渐透明化。
1.3 人民群众需求是医院财务管理透明化的根本原因
医疗行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其对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国家对医院的拨款,更是广大纳税人的劳动力所换取的。因此,要求医院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收取合适的治疗费用和国家下拨款项的合理化利用,成为人民群众要求的合法权利。但是在21世纪初,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院的发展从公共性品质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当部分地区医院无法完全实现其利益时,伴随来的就是过多不合理的治疗方案、巧立名目的治疗费用转移到人民身上。从开始零星不满的声音,迅速发展为“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性问题,人民要求解决该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他们眼中,合理化的治疗方案、透明化的治疗项目费用和明明白白的资金流动走向,得不到满足。人民开始质疑政府的调控能力。因此我国政府出台相关深化医改政策意见,加大了政府调控的力度,要求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满足群众了解医院财务资金的相关流向。正是人民群众保护自身利益这一行为,成为了医院财务管理透明化的根本原因。
2医院财务管理透明化的实现路径
2.1 根据已出台相关医改方案,制定与医院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贯彻国家相关法律制度,遵循医改总方针,根据新医改方案及意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该管理制度由政府,医院,社会三方专业人士共同制定,同时亦可征集人民群众合法合理化意见。该管理制度制定方向应该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等,以及财务分析和监督管理。
2.2 成立医院财务管理领导小组
由于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首先成立医院财务管理领导小组。该管理领导小组必须由政府、医院和社会三方人士共同组成,不能由单方面人员组成。建议该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和卫生局局长亲自担任。由主管副市长担任组长,而卫生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其他成员从政府、医院和社会三方人士挑选,比例应按3∶3∶4比例分配进行医院财务管理督查。
2.3 必须引入群众监督或媒体监督制度
医院财务管理关系到医院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除了政府监督,医院自身监督,医院该引入第三方监督。群众力量广大,媒体舆论广泛,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制定相关制度,赋予监督团体一定权力,定时或不定时督查医院财务账目,监管医院货币资金动向。及时将监督结果上交政府部门和向人民群众公布,以起到监督管理效果,促进医院财务合理分配资金,整合医院资源,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关键词:院长职业化;制度分析;医院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4903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卫生领域的三大改革正在不断地向纵深推进,医疗资源的配置方式由政府配置转向由市场配置,我国的医疗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院经营机制正在被打破,医院的职业化管理已成为管理者的必修之课。
1 目前我国医院院长职业化的障碍
1.1 体制问题
因为目前管理者“错位”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医院领导体制、医政分开、医院公司化改革还在起步阶段,院长的职能并没有完全落实到院长肩上,院长职业化的动力不足。但是公立医院院长的职业化与医院体制改革是互相促进联动的关系,院长职业化不能等体制完善以后再进行。
1.2 制度问题
没有一系列院长职业化管理的制度,如院长的准入、选拔、评价、绩效考核、医院管理专业职称制度和职业院长的激励约束机制。以上因素影响了院长职业化的实现,最终影响了医院的发展。
1.3 思维定势
由于整个医院管理体制、机制没有改变,院长职业化的观念并没有牢固建立,临床专家担任院长是医院学术的象征,“医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了“医生临床专家院长”这样的路径依赖的组织惯性难以嘎然而止。
1.4 供给缺乏
中国医院院长职业化成长培养的途径还没有一套成形的体系,院长的职业化教育还不完善,供给困难。目前对具备管理技能的职业院长需求量非常大,而供给没有正常渠道和来源保证,表现为内部培养途径的稀缺,外部培养的人才又一时不能满足医院实际工作需求。
2 美国医院院长职业化的借鉴
2.1 中美医院的主要不同点
如果将中国的医疗市场和美国相比较而言,主要有四个主要的不同点:第一是医院的产权形式,中国公立医院占绝大多数,而美国则是私立医院为主;第二是管理模式,中国是行政式型的,美国则是市场经营型的;第三,在中国医生是医院的主要人员,在美国医生和医院是分开的;第四是医院的学历背景,中国绝大多数院长是医生出身,而美国近二十年来医院院长绝大多数市工商管理硕士或公共管理硕士 。2.2 中美医院比较对中国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的启示
(1)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政府新推行了一套专门针对老年人和穷人的保健制度,管理式的医疗保险公司取代了病人的决策权 ,创造了市场化的环境后,医院产生了高效率使用自己资源的动力,医院职业管理人员迅速崛起。现在中国正在进行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和医疗保险体系改革,与当时美国的环境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中国医院对职业院长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因此,医院院长必然发生由“专家管理”到“管理专家”的转变。
(2)美国医院的院长大多数不是学医的,但是笔者认为在中国担任医院院长大多数还需要有学医的背景,同时借鉴美国医院的经验可以尝试非医学专业人员担任院长。这是因为在美国医生是独立的,与医院分开,成立医师协会,医生通过医师协会可以同时与多家医院签约。这样使得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于自己的医学领域。而中国医生是医院固定的员工,且因其专业的重要性和高技术性而成为医院的主体,这样医生容易得到介入管理和决策的机会,医生担任院长更易于同医生沟通,医生更多地喜欢听从他们同行的指导,医学学位,公共语言,经验和文化。因此提示我们必须探索出不同于美国医院的中国医院院长职业化的培养道路。
(3)因为美国医院与中国医院产权形式的不同,中国医院绝大多数是公有制,医疗行业经济体制目前计划特征还很明显,决定了在中国公立医院实现院长职业化,政府的作用很重要,政府要结合其他医疗改革来推进院长职业化的进程,包括制定院长的准入、选拔、评价、专业职称制度和指导建立应用型医院管理教育体系。
(4)面对医院既分工明确又交叉综合协调的特征,医疗市场的细分和激烈的竞争,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借鉴美国医院的经验,对这未来的院长来说是否是医学或非医学背景,必须是专职的,必须掌握现代医院管理知识、思维和技巧,必须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
3 加快建立我国医院院长职业化的制度和机制
3.1 建立职业化院长准入制度
由行政部门制定《医院管理岗位准入规定》,对即将走上医院管理岗位的干部进行资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上岗、晋职的必要依据,逐步实现医院职业院长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对从医学专家转岗的院级领导干部,要进行系统的管理岗位培训。通过对现代管理学、卫生经济学、财政金融、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法律法规、统计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职业化院长的标准。
3.2 规范职业院长的选聘制度
职业化院长最好的配备方式应该是选聘制,可分为公开招标选聘和实绩考核选聘两种。再没有建立职业化院长市场的情况下,可采用公开招标选聘,有利于挖掘社会人才的潜力,促进职业化院长队伍的迅速成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院职业化院长市场的建立,职业院长选聘方式应该逐步转向以实绩考核选聘为主。因为经营实绩是检验职业院长的创新、管理、技能、素质的唯一标准。
3.3 完善职业院长的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化院长的考评体系是保证医院进入市场竞争、经受市场考验的必然要求,考核体系许结合我国医院经营水平的实际情况,对职业院长的实绩和潜能作出科学的考核和评价。
(1)确定经营目标。职业院长需对经营目标有明确的认识,聘任合同中也应该对职业院长任期经营目标有明确的规定。经营目标分三个方面,即经济效益目标、社会效益目标和职业院长个人报酬目标。
(2)责权明确。聘任合同中应明确了职业院长的法定权利,确保其经营决策权的行使。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医院的特点,在聘任书中明确院长的经营权限,包括人权、机构设置权、经营权等,为职业院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4 完善职业院长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4.1 激励机制
一般而言,对经营者对激励不外乎三个方面:产权激励;收入激励;精神激励。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医院经营者认为,最有效的激励因素是“与业绩挂钩的高收入”,其他依次是“较高的社会地位”、“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持有股票期权”以及“表彰与奖励”。
由此可见,根据院长的业绩实行年薪制和风险收入是调动医院经营层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年薪额可由出资人在招聘院长时,根据院长所承受的经济责任和管理难度,以和约的方式来确定;风险收入则由医院的效益来决定,它直接受医院规模、所在行业、经营者的从业经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4.2 监督机制
没有科学的职业院长督导机制,任何体制下的医院都有可能出现损害所有者利益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健全的职业院长的督导制度,使加快职业院长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督导制度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督导是指医院所有者从医院内部通过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来监督医院的经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或监事会,再由董事会对职业院长进行监督或由监事会对董事会及职业院长进行监督。一旦职业院长的行为偏离了所有者的目标,所有者可以通过程序罢免董事或职业院长。主要措施有:(1)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医院章程的约束;(2)董事会制约监督;(3)股东的直接制约监督;(4)上级管理人员对下级管理人员的制约监督等。
外部监督是股东从医院外部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来监督医院的经营。具体通过三点迫使职业院长在符合股东利益目标的条件下创造更好的工作成就。一是股东通过市场出售股票,导致股票下跌来解聘职业院长,二是股东通过职业院长市场聘用优秀的职业院长,三是股东根据市场对职业院长的评价,确定职业院长的报酬。医院的外部制约监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市场约束;法律约束;可靠的会计与独立审计。
3.5 建立职业院长人才市场
促进医院职业化院长队伍健康发展,必须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进行优化配置,建立一个职业院长的人才市场。这样做既有利于对职业院长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使他们意识到优胜劣汰,又有利于提高职业院长的市场意识,市场反应能力、控制能力和开拓能力。
职业化院长市场的内容有:(1)职业院长信息库。其中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资格认证情况,具体经营业绩等,全部登记在册,输入全国联网的计算机进行规范操作,随时提供用户选择。(2)职业院长竞争机制。职业院长市场必须是公平竞争的市场,是医院院长既有可能提薪晋职,也有可能丢掉“饭碗”,从而形成硬性约束,这对职业院长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经营压力和动力。这样,职业院长资源配置,将由政府调配完全转向市场调配,竞争选择机制完全替代权力任命机制。(3)对职业院长阶层的管理机构。建立对职业院长阶层的管理机构,既是对职业院长依法经营的保障,也是对职业院长行为规范的一种约束,从而使职业院长市场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4 结语
我国医院职业院长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制度的支撑。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对职业院长的制度性分析,有助于建立一个有利于职业院长快速成长的制度平台。大体来说要建立两个制度和机制:一是激励职业院长进步的制度和机制,二是约束职业院长行为的制度和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耀刚.职业化医院院长能力体系构成要素探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9):621623.
[2]魏海东.市场配置医疗资源与院长职业化-为什么美国医院的管理者大多不是学医的[J].中国医院,2002,(07).
[3]钟东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人力资源转化[J].中国卫生经济,2002,21(1):3132.
[4]谢刚.医院院长职业化以适应医疗市场经济[J].医院管理论坛,2005,19(4).
长信基金认为,目前互联网对生活改变非常明显,而且有进一步渗透深化的趋势。除了BAT等综合类互联网企业外,医疗、教育、金融、汽车后市场和家装等垂直互联网领域值得关注。医疗壁垒较高,BAT的布局也相对较少;互联网金融主要受牌照影响;而汽车后市场主要涉及汽车维修和二手车买卖。政策面看,国家对互联网企业发展也持支持态度。
其次,在医疗板块方面则看好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化。受医药招标政策和基本面的影响,2015年处方药表现难言亮眼。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化有望在慢病领域(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率先突破,苹果和Google已经有相关产品问世。医疗器械主要关注医疗器械的国产化。
适度关注并购重组。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关注单一领域,业绩增速难免放缓。为保证业绩增长,企业需要积极转型拓展业务。
鹏华基金:捕捉大类资产配置转移阶段的机会
鹏华基金认为,今年股市持谨慎乐观态度,未来两三年大类资产配置将转战股市,资本市场存在很多赚钱机会。
从经济周期来讲,资本市场面临一次大类资产配置转换阶段,信托和理财产品资产向权益资产转移刚刚开始;收益率的差异让资金注意力转移到权益类市场。过去三年,公募平均回报超出了信托资产,而去年股市平均收益率已达20%以上。相信很快可以看到资产配置大腾挪。
此外,还有产业的资本注入。产业资本有两种进入路径:一是定增,二是采取一对一专户或聘请投资顾问方式投资。资本进入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合理溢价。
上投摩根:创业板指或成最强指数
关键词:医疗保险 改革 可持续发展
1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情况
我国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部分。这项制度实施几十年来,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轻职工的个人和家庭负担、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也日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医疗费用国家和企业包得过多,负担沉重、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②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窄,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部分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与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存,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不统一。由于原有的这套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以下称《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在1999年内全国基本建立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颁布以来,全国各省市以“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为原则,加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省市基本上都根据实际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成立了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社保基办),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并由社保基金办负责审核并选定了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和定点药店,拟定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及相应的管理办法等。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各地还普遍建立了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以解决社会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之上的医疗费用。
2 确保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医改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政府的责任,向中低收入的患者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通过市场化推动外资和民营医院向高端发展,为有支付能力的高收入阶层提供高档服务。只有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才可充分体现其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政府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卫生服务市场的参与者,通过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监督和调控有竞争的卫生服务市场,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约束医疗费的上涨,引导医疗市场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
2.1 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降低医疗保险风险
基本医疗保险是整个医疗保险的基础,是职工应普遍享受的医疗保障,也是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制度,体现社会公平性的宗旨。只有全民参保才可使医疗费用在全民中分担,降低医疗保险风险。同时降低医保道德风险,提高医保抗风险的能力,使医保能够稳定、健康向前发展。
2.2 建立第三方购买制度,约束医疗费用的上涨
在现有医疗保障制度下,参保者在寻求医疗服务时,比如:大额门诊、门特等还必须缴纳全额医疗费,然后再向医保机构报销。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后果,即这些参保者在就医时还相当于自费者。若有拒付,则由患者自己承担,医保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在于控制病人,而不是控制医院的行为。本来,民众缴纳保费给医保管理者,是希望他们成为自己的经纪人,代表自己同医院讨价还价。但是,现在的医保管理者成为民众的“婆婆”。
几年的实践证明在市场体制中,政府要想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完全有新的招数。就是让医疗保障管理者扮演好医疗服务第三方购买者的角色。把医疗服务中传统的医生-病患的双方关系,转变成为医生-病患-付费者的三角关系。当人们把医疗费用预付给医疗保障机构之后,医疗保障机构就可以以集体的力量,成为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具有强大谈判能力的购买者,从而有能力运用各种手段来控制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为,约束医疗费用飞速上涨,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价格相匹配。
2.3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统筹规划医疗资源的配置,建立健全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原题题目是:
阅读漫画《无奈》,针对这种现象,国家发改委多次宣布降低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这说明( )
A.商品价格由国家和企业共同决定
B.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C.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是使用行政手段的前提
D.国家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
参考答案是C选项,这次的考试结果是98%的学生选择了B选项,老师们也对这两个选项有争议。组里有四位老师,有两位倾向于选B选项,有两位倾向于选C选项。让我们再整理这道题目的思路。
做漫画题目的要求是一定要把漫画的本意分析透彻,如何“看懂”漫画呢?
一、看漫画的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这个眼睛反映漫画的“心灵”――往往提示了漫画的内容或画旨。这幅漫画的标题是《无奈》,谁“无奈”?是漫画中的老人,病人,为什么“无奈”?因为高额的医疗费。
二、结合漫画的形象思考寓意
漫画是一种艺术手法,它是通过直观形象反映道理的。因此,分析漫画的形象是理解漫画的另一个关键点。《无奈》漫画中,有一位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老人、病人。他正无奈地举着自己的“零钱”,却被“巨额医疗费”挡了回来。
三、透视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
漫画是夸张的艺术,它故意将生活中的现象变形,达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的效果。因此,解读漫画也要分析其夸张的手法。漫画《无奈》中巨大的“手”与病人、老人瘦弱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强有力的“手”与老人无奈、可怜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正反映了老百姓常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四、联系漫画中的文字说明理解漫画
有些漫画的内容,作者无法用图画的语言表达,只能借助文字语言。若是带有文字的漫画,则要对漫画中的文字进行解读,明了漫画作者想借助这些文字进行解读,明了漫画作者想借助这些文字向读者传达怎样的信息,文字和漫画有怎样的关系。漫画《无奈》中“巨额医疗费”一句话,点名了这幅漫画的主旨,面对高额的医疗费,普通老百姓无力支付,这已经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基本生活,正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的体现。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正是这一漫画题要考的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三大调节机制――价格、供求和竞争,更准确、灵活、灵敏地实现资源有效、合理配置。市场经济的调节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经济的这些局限性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经济的波动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这就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五、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漫画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