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45:40
导语:在航空航天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92-02
航空航天材料是指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工程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了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的进步。各种先进材料的出现也为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设计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因此,先进航空航天材料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与航空航天技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因此,各国都把先进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放在重要地位。尽管我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而国外相关资料都是英文出版,这就需要航空航天材料方向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完成获取专业所需信息等任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应用与材料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但涉及英语科技文体的语法特征和材料专业技术文献的语言特点,而且涉及一定的专业技术内容及科技信息交流。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交流、获取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航空航天技术进步的需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定量的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和常用词组,并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具有识别生词的能力,能顺利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专业论文。但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与培养方式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也没有针对航空航天方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编教材,以全面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改编现有专业教材,扩展学生专业视野
浏览现有大部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可发现,内容基本是《材料科学概论》或《材料科学基础》的英文版本的改编,实际是英文版的专业教材,不具专业英语教材特点。而且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慢,与国际上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学生阅读起来单调、枯燥。因此,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急需编写新版实用性教材。新版教材需兼顾英语的语法特点和材料专业技术知识,既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涵盖国际研究前沿趋势。
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翻译的综合能力着手,按照从难到易的教材内容顺序,突出航空航天行业背景及新技术特点,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教材的设计与撰写。从教材章节编排上,按照先介绍语言知识后介绍材料专业的顺序布局。可以在开始的章节介绍科技英语的构词、语法的特点以及专业学术文章的撰写规则。随后的几个章节,简单介绍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可以结合以前学习的材料专业知识进行这部分的学习。目的是给学生介绍英文专业词汇,让学生逐渐熟悉专业英语的阅读。随后,在材料学的专业知识内容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着重介绍和航空航天技术紧密相关的材料研究内容,例如飞机结构复合材料、高温材料、隐身材料、非晶材料、太阳能材料等。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专业文献中获取重要信息和跟踪学术研究前沿的能力,教材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利用互联网站和相关的学术期刊网站获取最新专业文献的方法。并且,从材料专业高质量的国际期刊上精心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综述性和研究型的论文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由于这些论文内容新颖且紧密跟踪本领域的研究前沿,学生也易于接受。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认识和理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夯实学生基本功
调研各高校材料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发现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在第七至第八学期,大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变得陌生,如果直接面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因此,教师除了教授教材的内容外,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知识结构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生毕业后学习、就业及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对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及常用交流,可按照先读后写,先听后说的思路,来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由学习模仿到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撰写英文摘要、写推荐信、求职信、会议常用发言以及模拟求职对话等能力。除此而外,还可以就学生即将面临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展开介绍和讲评。“学以致用”,而实际应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体会到能从专业外语的学习中获益,便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
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最新外文视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大专业,其中又有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陶瓷材料等二级专业,因此除了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外,还应针对不同专业分门别类地介绍材料的最新的实际应用。介绍时,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最新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搜索最新的视频资料,其中视频资料更生动,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比如在讲解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波音、空客等制造飞机发动机及机身结构的最新技术视频。还可以通过播放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技术及3D打印技术等视频,加深学生对陶瓷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在新能源及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认识。因此,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资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了解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沿,深化在学生对航空航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认识。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材料专业英语是一种正规的书面体,专业词汇多词形复杂、句子长,且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相对于基础英语来说,缺少文学作品中的韵律、节奏感,读起来抽象、枯燥,造成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如果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势必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采取英语课堂的教学,让学生随堂朗读教材内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熟悉了教材内容,又对英语的“说”有提高。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教材内容,或者也可以提出一个小话题,学生可进行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也加强了学生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课后布置适量的课后翻译作业,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翻译也可以是对课堂增补内容的翻译,通过英汉互译的环节,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前,还可以穿插学生就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做一个简短的英文讲座,既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同学们英语交流的信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如前所述,可以围绕课堂教学时的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补充国际上航空航天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应用实例,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视频文件的学习。进行文字资料的学习时,可以采用先朗读后分析、翻译的方法,逐步分解。进行视频资料的学习时,教师应提前将语音资料转换成文本资料,课堂上可以进行边视听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提出更高要求。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人员必须及时关注国际发展,密切和国外学术交流,才能保障材料领域的不断进步,这就对科技人员的专业英语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通过对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优化,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说、写、译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航空航天材料技术领域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功.航空航天材料[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鲁红典,邵国泉,谢劲松.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3]马彦青,魏忠,陈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
[4]陆江银,王春晓.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5]孙丽丽,毕凤琴,张旭昀.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认识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5).
[6]徐征,陈利生,余宇楠.关于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7]董世艳.石油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13.
美国自以为豪的航天飞机为什么要退役呢?在制定航天飞机计划时,人们赞扬它是一种集火箭、卫星和飞船技术优点于一身的、最经济实惠的新型航天器;同时也一致认为它是一种“巧夺天工”的航天技术大飞跃。但是,经过27年的飞行实践证明,尽管它在载人航天的发展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也不是一种理想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尤其是“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爆炸,5架航天飞机只剩下了3架后,人们普遍认为航天飞机在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原定的设计要求,特别是没有能大幅度降低载人航天的费用,而且它的致命弱点是技术复杂、机上结构件和设备老旧、安全可靠性很低,使美国人对航天飞机完全丧失了信心。所以,美国航空航天局早就有淘汰航天飞机、发展新一代乘员航天器的想法。
那么,接替航天飞机任务的将是谁呢?谁来完成今后空间站的运送任务和月球、火星的探险任务呢?对于采用什么类型的乘员航天器,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发生后数周,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发展空天飞机作为航天飞机的替换品。空天飞机是一种能够以普通飞机的方式起飞,既能在30千米~100千米高的大气层中飞行,执行航空任务,也能直接进入低地球轨道,完成航天任务的飞行器。由于空天飞机的技术难度大,所需投资多,研制周期长,美国航空航天局没有成功的把握,因此于1994年取消了这项计划。第二阶段是起始于1996年6月,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了发展x-33航天器的计划。这种航天器与航天飞机很相似,只是它靠自身发动机和内置燃料,无需外挂燃料箱就能进入轨道,其优点是不仅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还能节省约90%的发射费用和缩短两次任务之间的准备时间。但此计划也因技术困难和经费超支,在经过5年的研究、耗资12.6亿美元后,于2001年中止了此计划。第三个阶段是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事故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又宣布了发展轨道载人航天器的计划,这个轨道航天器比现在的航天飞机小巧,仅能乘坐4名航天员,优点是其准备升空的时间较短。主要执行两项任务:一是运送航天员到国际空间站,=是充当备用救生船,以便空间站发生紧急情况时航天员逃生使用。2003年,当轨道载人航天器正在紧张研制之际,对于新一代载人航天器是采用太空舱式结构还是采用带机翼的飞机式结构发生了争论。经过对两种结构的比较,人们普遍认为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飞船,飞行36年仅发生过两起重大事故,因此很多人转向建造太空舱式载人航天器的一面,最终的结果是决定采用飞船式的结构。为了重返月球,一些人提出采用类似于阿波罗飞船的结构,其优点是阿波罗飞船结构不仅简单和安全,生产和使用的成本都比较低。而且,阿波罗飞船经过登月的实践考验,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开发研制的周期和经费。最后,在2006年8月3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选用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提出的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奥赖恩”,这个圆锥状的飞行器将承担美国航天员未来重返月球乃至登陆火星的飞行任务,此举标志着美国新一阶段载人航天计划正式启动。
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奥赖恩”是一个混血儿,它采用了“水星”飞船的火箭发射和返回方式、“阿波罗”号飞船的外形、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的技术。它在继承了其前辈优点的情况下,融入了计算机、电子、生命支持、推进系统及热防护系统等领域诸多的最新技术,在性能、可靠性和轨道工作能力等方面明显技高一筹。与它的前辈比,它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1 更可靠、安全
与现在的航天飞机相比,“奥赖恩”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首先,在发射时,“奥赖恩”是将乘员舱安置在航天器的顶部,远离了容易出现问题的推力引擎和燃料箱,这样航天员就不用担心发射过程中泡沫绝缘体或是其他脱落碎片撞击航天器而引起航天器的爆炸了。第二,在这种新型的航天器里有一个“发射中断系统”,如果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发生爆炸或者故障,地面指挥中心的一套计算机系统将能够自动发射一枚火箭撞击航天器,使乘载着航天员的太空舱弹离航天器。接着,这个太空舱会垂直降落,一段时间后舱上的降落伞将自动打开,使太空舱溅落在海面上或者降落在陆地上,从而大大增强航天员生存的机会。第三,它的外形为圆锥状,这种形状被认为是航天器重返地球大气层时最为安全可靠的外形设计。美国航空航天局认为,采用这些措施后,“奥赖恩”的安全系数将是现在航天飞机的10倍。航天飞机的失败几率是1:200,而“奥赖恩”是1:2000。
2、性能更强
“奥赖恩”的外表看上去与当年登月的“阿波罗”号飞船很相似,故有人说它是2.0版的“阿波罗”飞船。但是,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奥赖恩”只是选择性地吸取了阿波罗计划中可取的部分,而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表现在:1)“奥赖恩”号有5米宽,重量达到25吨,最多可容纳6名航天员,而“阿波罗”飞船则远比它小,一次只能搭乘3名航天员;2)“奥赖恩”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这将大大减少飞行器对燃料电池和普通电池的需求;3)“奥赖恩”使用了降落伞和气囊相结合的降落设计,使载人舱在落地后还可重复使用,另外也节省了在海上降落的昂贵搜救成本,“阿波罗”飞船只能溅落在海上;4)“奥赖恩”由高科技合成材料制成,重量降低,运载量更大,生存和生活环境更优越;5)“奥赖恩”携带的燃料比“阿波罗”多,这样航天员可以到月球表面的任何地方,而“阿波罗”仅携带了可在月球赤道着陆的燃料;6)“奥赖恩”上的计算机功能强劲,其内装的自动驾驶仪可保障飞行器自动绕月运行,所有4名航天员均能降落到月球表面;7)“阿波罗”飞船只能使用一次,但“奥赖恩”按照设计方案可重复使用10次,这样大大降低了每次发射的成本。
3、可承担多种探险任务
在德国之翼坠机事件后,国际民航组织的航空医学科科长安东尼・埃文斯(Anthony Evans)曾公开表示,一旦国际民航组织航行委员会通过了这项要求,至2016年末,将有望出台一个专门针对飞行员精神健康方面的规定。埃文斯表示:“我们需要完善的教育体系,用以帮助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飞行员,这将涵盖到全行业(监管机构、航空公司、飞行员协会)范围内。”
ICAO所提出的要求将指导国际民航组织所有成员国中的飞行执照颁发当局“对那些需要进行医学评估的飞行执照持者进行适当的航空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威胁飞行安全的医学风险。”
在德国之翼空难中,机上的150人全部遇难。尽管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处尚未完成调查,但初步报告显示,该飞机的副驾驶将机长锁在驾驶舱外,擅自更改A320飞机的飞行路径,使之撞向地面。新闻报道援引德国航空当局的消息,称该副驾驶在获得飞行执照前曾长期治疗抑郁症,此外还有自杀倾向。在商业运输内的航空事故和事件中,很少有直接界定为飞行员心理健康而导致的事故。在某些情况下,事故调查人员一直无法就飞行员的精神状态与事故的发生有何联系而达成一致。然而,近年来,航空医学相关机构修订了指导方针,希望能提高辨别飞行员心理问题方面的能力。 对心理健康的筛查仍待改进
在德国之翼空难发生之前,国际民航组织的上述提议就已经提交并开始接受审定。早在2012年,国际民航组织的“民用航空医学手册”就提出了要特别注意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提议。 “尤其是持有飞行执照的年轻人”,该“指南”写道,“飞行员存在的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特定疾病(主要是精神问题和行为问题)与用来检查飞行员的手段(传统的身体检查)明显不匹配。”
航空航天医学会有关心理健康的提议是在2012年3月27日的空难发生后提出的。在那次空难中,美国捷蓝航空的机长关闭了正在驾驶的空客A320客机的无线电装置,并告知副驾驶他已更改原定的目的地,然后开始咒骂耶稣和。
航空航天医学会(AsMA)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德国之翼空难后该协会网站上了一些评论,在评论中,航空航天医学会主席小菲利普・J.斯卡帕(Philip J. Scarpa Jr.)表示,“招聘过程中进行初步筛选后,大多数航空公司不再对飞行员进行任何定期心理健康评估。航空业在飞行员心理健康筛查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斯卡帕指出,要预测出突然出现的问题虽然很难,但也“不要为常规测试进行辩护”,抑郁、焦虑、躁狂和其他问题的诊断相对比较容易,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筛查势在必行。航空航天医学会支持在例行航空医学检查中对飞行员进行“尽量不作更改的、易于操作的有效的心理测试”。除了筛选以外,航空公司也应该教育飞行员和他们的家庭如何辨认和上报精神病的迹象。
斯卡帕表示,此外,航空公司还应为飞行员提供可以报告一切问题的“安全地带”,这对于鼓励飞行员主动上报自身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比如飞行员工会等机构,能够增加飞行员报告心理健康问题和机构向飞行员提供心理援助的概率。
斯卡帕称,这些提议号召对飞行员进行测试。对航空体格检查人员而言,在飞行员已有的定期航空体格检查中操作这些测试非常简单。
航空航天医学会称“不建议将全面的精神病评估纳入飞行员的常规航空医学评估中”,而是“在总体上让航空医学检查人员和航空界更加关注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关注那些可检查出来的、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生活中会影响飞行员和飞行性能的压力源。我们鼓励这么做,方法是提高教育力度,并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对航空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
这些指南也建议这些测试可以以向飞行员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的方式有助于营造一种不具威胁性的环境,并有助于医生与飞行员建立融洽关系,从而可以了解飞行员的工作、家庭情况。 飞行员更倾向于“扬长避短”
罗恩・弗雷(Ron Frey)称,航空航天医学会提出了使用“快速有效”的方法来发现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该提议并没有继续深入。弗雷是一名组织心理学家,还是加拿大渥太华人为因素和事故调查所的资深合伙人。他称国际民航组织和国家监管机构需要“一个更加现代化和完整的方法来评估飞行员的心理健康。”
“航空业存在的问题错综复杂,”弗雷称。他在包括航空业在内的几个行业进行工作心理评估工作。多年来,全面的心理测试在许多行业内的实践效果都很好,且应该将心理健康测试纳入到常规的航空医学检查内,传统上常规检查主要用于检查身体。他表示,如果操作和审查恰当,这些测试就能够辨别出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即便受测者试图隐藏自身的问题。
弗雷称,飞行员选择不上报自己的工作压力、劳累、抑郁和焦虑的症状这种情况在航空业内非常普遍。飞行员不上报抑郁和焦虑的症状以及潜在相关的问题,使得评估这些精神健康问题变得很难。据相关研究统计,在普通人群中,10%~15%的人有过精神抑郁的经历,这些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比一般人高出20倍。
弗雷表示,现在还无法获得能够判断出飞行员中抑郁症严重程度的数据,因为当飞行员被问到心理健康问题时,他们更倾向于“扬长避短。” “航空公司实施了很多应对措施,但不幸的是,诸多漏洞依然很多。在航空业内,解决工程漏洞、结构漏洞比较简单,但要解决人的问题就难多了。”
Abstract: Zhengzhou Airport is the first area takes airport economic as the subject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related person matching of its layout and development industry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f the matching degre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alent is high, the talent personal value can be given full play, and the "win-win" is achieved. It not, it will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and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ersonnel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ersonnel matching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talent matching strategies of Zhengzhou Airport. The strategies are increase policy coordination to impro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alent match consciousness;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market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 optimize the talent structure to increase the professional, proportion, innovative talents; improve the system mechanism to optimize work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talent.
关键词: 航空港;产业发展;人才匹配
Key words: air harbour;industrial development;person matching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036-04
0 引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郑州航空港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个以航空港经济为主题的实验区,相应的人才议题提上日程,产业发展人才匹配问题越发突出,把实验区先行优势转变成持续优势,离不开产业和人才的强有力支撑。现有文献鲜有关于产业发展人才匹配问题的研究,文章以郑州航空港产业发展人才匹配为例,通过阐明郑州航空港产业发展人才匹配现状,发现匹配过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产业发展和人才匹配更加洽合,促进港区的可持续发展。
1 郑州航空港产业发展人才结构分析及现状
1.1 相关产业人才结构分析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CSRC行业分类”检索框,搜索“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分类下所有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研究需要,将这些上市公司进一步按郑州航空港布局产业分为“航空航天产业”、“电子通信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四个类别,剔除出信息不全的公司,并按总资产排名选取前十位上市公司进行分析,以对港区制定产业/人才发展政策、人才规划及企业战略制定和人才需求分析等有所借鉴。具体结果见表1。
2013年,航空航天产业从业人数有244700人,其中,生产人员26881人,占比11.0%;销售人员10293人,占比4.2%;技术人员14676人,占比6.0%,三者共计占比21.2%。本科从业人数84653人,占比34.6%;本科以上人员7376人,占比3.0%;本科以下人员152671人,占比62.4%。由此可知,航空航天从业人员中,中高端人才比重较低,本科以下人员占比较高。电子通信产业从业人数有28134人,其中,生产人员7942人,占比28.2%;销售人员1811人,占比6.4%;技术人员13948人,占比49.6%。本科从业人数11937人,占比42.4%;本科以上人员2867人,占比10.2%;本科以下人员13330人,占比47.4%。电子通信产业本科及以上人员超过从业人数的一半,技术人员接近从业人数的一半,比重较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之和占据从业人数的绝对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数37406人,其中,生产人员19350人,占比51.7%;销售人员2844人,占比7.6%;技术人员10236人,占比27.4%。本科从业人数9233人,占比24.7%;本科以上人员2580人,占比6.9%;本科以下人员25593人,占比68.4%。高新技术产业生产人员占从业人数的一半比重,技术人员占比较低,本科及以上人员比重较低。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数67022人,其中,生产人员24632人,占比36.8%;销售人员22568人,占比33.7%;技术人员10333人,占比15.4%。本科从业人数15266人,占比22.8%;本科以上人员2190人,占比3.3%;本科以下人员49566人,占比73.9%。生物医药产业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26.1%,占比较低,中高端人才较少。
1.2 郑州航空港产业发展人才现状
选取河南省37所本科院校与航空航天制造业、高新技术行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相关专业布点数、硕/博士点等指标分析郑州航空港相关产业人才现状,见表2。
选取的37所本科院校中,“211”大学1所(郑州大学);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大学7所(郑州华信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商丘工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商丘学院);河南省主管大学30所(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选择与航空航天产业相关的专业有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这两个专业只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一所大学布点,没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选择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十个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有硕士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有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博士后流动站。选择与电子通信产业相关的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十个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专业有博士点;无博士后流动站。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布点数为31,占比84%,本科人才供给充分,但是硕士点只有9个,占比24%,无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高级人才缺乏。选择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专业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等七个专业。其中,生物工程、生物信息、生态学专业有硕士点;生物信息、生态学有博士点;各专业均无博士后流动站。
综上可知,与航空航天和精密制造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较少,与高新技术、电子通信和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较多。航空航天产业相关专业各层次人才都很稀缺,难以匹配郑州航空港该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专业硕士点有23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人才供给总量充裕,人才层次丰富;电子通信产业相关专业硕士点共计24个,博士点2个,人才供给总量相对充裕,人才层次较丰富;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专业硕士点共计11个,博士点2个,人才供给人才总量比较少,但人才层次较充分。
2 郑州航空港产业发展人才匹配过程存在问题
2.1 产业、人才政策(规划)“各自为政”
查找关于郑州航空港产业和人才发展的支持政策发现,《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意见》单列了“产业发展政策”和“人才保障政策”;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的优惠政策中,多是引进符合条件企业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略微提到关于产业人才的政策;另外,港区有分别关于支持航空物流、生物产业等的政策,鲜有比较系统的人才培养、引进等优惠政策(规划)。《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的出台,是针对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的宏观导向,与各产业发展政策(规划)是否匹配有待验证。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据于此,急需出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人才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发展产业制定所需人才规划,既提高人才规划的实用性,又使得产业发展规划有了人才支撑。
2.2 产业发展招进人才“饥不择食”
产业的发展最终要靠人才的推动,各类产业的不同性质决定了其人才需求的差异,同一产业也有需求不同类型人才的分别,如果盲目招才引智,则会有损产业竞争力,阻碍产业发展。为了支持郑州航空港的建设及发展,各级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如为了帮助富士康招工,政府定下指标,纳入官员绩效考核,一方面成效显著,助富士康这棵“大树”生根壮大,但另一方面致使企业(产业)人才的低端性,并隐含员工就业时的诸多问题(高流动性、创新能力不足等)。因为招进人才时不加选择,难免鱼龙混杂,导致产业未能招进真正的人才,也就没有达到产业发展与人才的匹配,故产业发展的人才匹配问题需要未雨绸缪,需要政府、产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产业规划之初,便制定与之匹配的人才规划,才不会“临时抱佛脚”,为时恨晚。
2.3 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匮乏
在统计的河南省37所本科院校中,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专业设置较少,硕/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等高级人才培养明显不足,各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港区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2012年,河南省航空、航天及其设备制造业平均从业人员为13618人,占中部地区从业人数的24%。从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这一指标看,航空、航天及其设备制造业为1155人/年,在中部地区占比13%,航空航天专业人才仍较少。另外,航空运输所需的“打板人才”、航空维修等高技能型人才均存在较大缺口,成为制约港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2.4 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航空港产业布局伊始便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科技含量高的临空偏好型产业,产业定位高端,更需要掌握高新科技知识、有较强学习应用能力的人才,而现实是港区在招商引资布局各产业方面做得风风火火,成绩斐然,而在“筑巢引凤”吸才引智方面力有不逮,仅仅是只是在相关产业优惠政策中提到少许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对港区前景等宣传也不够,导致有识之士不是因为感觉距离远就是待遇低等重重顾虑而不愿去港区发展。最终导致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结构性短缺,传统服务业(零售、餐饮等)“人才济济”,高端制造、航空航天人才缺乏。在同一产业内部,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如服务业人才多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金融、会展、电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人才急缺。
2.5 产业人才体制机制不健全
人才体制机制是关于“引才、用才、留才”等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宏观层面既包括政府政策中有关人才引进、培养等的制度,微观层面也包括企业的人才评价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人才体制机制主要依靠对人才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来发挥作用。物质激励既是高新技术人才的基本生活保证,又是其价值的市场评价,因此其合理和公平程度直接影响着人才创造活动积极性与能动性的发挥。精神激励主要满足人才更高层级的精神需求。目前,河南省及郑州航空港区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才体制机制,如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薪酬激励形式单一等,对人才的制度性安排尚不齐全、完备。
3 郑州航空港产业发展人才匹配策略
3.1 增加政策协调性,提高产业发展人才匹配意识
产业政策主要是为了鼓励或限制产业发展,针对某一个(几个)产业制定的产业发展政策(招商引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人才政策是针对人才发展作出的制度安排(奖励政策、住房政策、创业政策等)。产业政策中往往有关于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政策措施,而单独的人才政策(规划)多是针对区域或具体人才类型而定,如《国家(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科技人才规划”、“教育人才规划”等。二者的独立制定或者仅把人才政策在产业政策中一带而过,导致产业发展与所需人才不相匹配,因此,应提高产业发展人才匹配意识,在出台产业政策(规划)的同时,也要相应出台相关的人才政策(规划),并增加产业和人才政策的协调性、针对性,充分发挥政策效果。
3.2 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官产学”各方面积极性
做到完全的产业人才匹配几乎不可能,因而产业发展人才匹配目标应是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达到产业和人才的最佳匹配。在机制健全的情况下,市场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完善的市场(中介平台等)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产业人才供求信息,产业发展环境较好,便吸引人才也能留住人才,自然产业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各级人才的流入又促使产业布局、结构等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因此,在产业发展人才匹配过程中,应使市场发挥应有作用,通过市场调动政府、产业、学校等各方面积极性,政府将精力放在能使市场起较大作用的制度安排上,产业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引起人才资源的“从劣向优”流动,学校通过市场发出的信号便会增减专业设置等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如此形成围绕市场进行产业发展人才匹配的机制,方能达到最佳结果。
3.3 优化人才结构,增加专业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比例
专业性人才把自己的才能在某个领域充分发挥,符合“分工高效”之观点,真正的专业性人才应是能够高效完成本职工作的人,而非泛指在某一专业领域工作的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可实行“帮扶制”,由“老将”帮带“新兵”,老将经验丰富,言传身教,新兵学以致用,渐成“专才”,如航空打板人才、维修人才的培养。另外可以对这类人才发放资格证书,分设级别,改变对其的传统认识,提高相应待遇,并使其具有一定的晋升空间,鼓励人才前来就业,使专业性人才的比例不断扩大。
目前,只具备某一专业领域的才能已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需求,如河南省不乏从事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和营销人才,但是真正能满足医药企业要求的研发、营销人员却寥寥无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会供应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与医药企业的要求相脱节,医药企业需要的是既有一定的医药相关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营销技能的复合型营销人才和既懂研发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研发人才。因此,无论是生物医药产业还是航空航天产业等其他港区布局的产业,无论是研发类人才还是营销类等其他人才,都急切需要既懂此亦知彼的复合型人才,也即需要增加各产业“全才”的比例。
传统的以要素带动或资源禀赋带动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同样,具体到一个行业发展,创新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方式无疑是维持其竞争力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这就预示着产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无疑要提高各产业创新型人才的比例。培养创新型人才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建立一定的创新文化和氛围,形成人才成长的创新型环境,另外还要设立相应的创新激励等制度,激发创新源泉的不断迸发,鼓励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
3.4 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
人才体制机制主要包括人才引进机制、人才评价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科学合理的人才体制机制能够吸引并且保证人才长期为企业服务,达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绩效的提升之双赢。企业应完善自身人才体制机制建设,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予人才各方面具有安全感的制度保障,方能增强人才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为各种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自由的创新环境,使得人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行创新活动不受拘束,一方面提升工作效率和创新绩效,增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另一方面有益于“能岗匹配”,人才流失率降低,人才对企业认同感增强,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4 结论
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个以航空港经济为主题的实验区,其发展离不开产业和人才的强有力支撑,而人才匹配问题关系着港区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港区的持续发展等,因此,实行恰当的人才匹配策略有助于使人才匹配促进港区的产业发展,将港区的先发优势转变为持续优势。文章分析了郑州航空港产业人才现状及产业发展人才匹配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增加政策协调性,提高产业发展人才匹配意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官产学”各方面积极性;优化人才结构,增加专业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比例;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等人才匹配策略,从人才匹配策略角度助力港区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D].南宁.广西大学,2003.
[2]张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6).
[3]熊景维.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战略管理[J].云南社会科学,2012(5).
[4]梁兴英,谢丽威.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抉择[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
[5]陈建民.河北省医药产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培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1.
回顾19年的探索历程,我们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经验凝结为两点——“三个到位”和“六个结合”。
“三个到位”:明确少年军校的
工作思路
(一)认识到位
1.少年军校的性质是什么?
我们认为,少年军校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党的双拥传统,军民共建、军学结合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成果;是学校与部队带领全校师生开展学军活动、普及国防教育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是学校和少先队组织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一种拓展、补充和延伸。
2.少年军校教育有什么特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少年军校也是学校,是“校中之校”,它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强调“军”校,坚持以国防教育和学习的好传统、好思想、好作风为主要内容;强调学习实践活动,通过特殊的“军旅生活”和教育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思想意识与实践能力;强调“体验”教育,不一定要灌输给学生多少军事知识,而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和内化,要让孩子们在一种特殊的集体生活中,经历体验教育、社会教育和满足教育,感受自身成长和成功的快乐与自信,培养团结凝聚、顽强坚韧的精神品质。
(二)活动到位
在对少年军校的工作有了一个基本的正确认识以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才能真正使少年军校“组织起来,活动起来,活跃起来”,成为全校师生能够经常“看得见,摸得着”的学校。
1.坚持全员、全面教育,切实把少年军校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系中
从入学起,每个孩子就同时拥有三种角色:既是一名学生,也是一名少先队员,同时还是少年军校的一名学员。
全面教育就是努力实现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念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2.建立相对稳定的活动方式和格局
(1)经常性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学、结业,学校与军校一起,联合举行开学、结业典礼,着军校装,奏国歌,奏军歌,举行检阅仪式,请学校校长和军校校长讲话,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此外,学校每周开设国防体育课程等校本课程,普及国防教育,开展以队列、体能和组织纪律性为主要内容的军体教育。
(2)集中性教育活动:每年秋季,高年级学生会去部队驻训一周,国防知识、国防观念、军事技能是主要训练内容,课堂讲知识,活动讲观念,训练讲技能。学校每年会组织多次全校大型军训演练汇报活动,练队伍、强作风、壮声势、扬军威。军校生活开展得有声有色,培养了学生热爱人民和尚武报国的感情。
(三)保障到位
保障到位,也就是要努力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和优势,切实保证少年军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体制上讲,少年军校是在共青团、少先队、各级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武警部队及公安干警的热情参与下,学校与社会整合教育资源,共同创办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为此,必须理顺各方关系,团结合作,才能办好军校。
1.以地方为主,以学校为主
军校首先是一种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拓展,军校活动的主体是中小学生,所以,学校应当在军校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军校建设应当以地方为主、以学校为主。
2.以军民共建为保证,以部队为教育基地
军校必须要以“学军”为特点,因此部队的支持就成为了办好军校的又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单靠学校是办不成军校的。比如,我们的军校就是以两支部队和学校的军民共建工作为根基,将部队作为军校的国防教育基地,由部队方面委派教官,由部队参谋长出任军校校长。
3.主动争取各方指导和帮助
中国少年军校总校和各级教委、少工委等领导部门高屋建瓴、经验丰富,是我们不断提高基层少年军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主动依靠他们把关定向,及时了解区、市及全国少年军校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虚心地学习各地先进军校的宝贵经验,才能把自己的军校办得更好。
4.积极依靠社区教育的大力支持
除上述各方面以外,我们还要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争取社区的理解和支持,使少年军校教育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影响和作用。
“六个结合”:拓展少年军校的
活动内涵
少年军校是德育工作的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探索,拓展少年军校的活动内涵。
(一)结合“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联合消防、交通等部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自救本领
作为全国少年儿童消防教育示范校,我校与海淀区消防支队双榆树中队“手拉手”,多次邀请消防中队领导来校,对我校的安全疏散演习进行指导;我们组织学生赴廊坊消防基地培训,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去海淀公共安全馆参观、体验,通过开展安全应急演习、模拟情景训练和各种自救自护类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能力和技巧。
(二)结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活动中加强体质健康训练和生存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少年儿童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健康第一”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开齐、开足课程,而且在确保国家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设了形体、国防体育课等校本课程。同时,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与课余训练,把国防体育、体育节、跳绳比赛、冬季长跑、军训活动统筹安排,加强体质健康训练和生存技能训练,提高了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三)结合“双拥”工作,积极开展拥军爱民活动,使少年军校活动更加凸显育人功能
“军学共建”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学校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起到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少年军校集学校与部队的人员、力量和教育资源于一体,是“军学共建”的最佳结合点和有效载体。多年来,我们军地两方在实际交往中增加了交流与了解,彼此亲如一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生接受到了生动具体的“双拥”教育。
“军学共建”以来,部队首长一直坚持参加学校重大的教育活动,选派优秀战士担任校外辅导员,特别是少年军校的建立,更是加强了学校的教育力量,拓宽了教育渠道,丰富了教育内容。“军学共建”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四)结合奥林匹克教育,加强与境外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代新人
萨马兰奇曾经说过,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就不可能实现其崇高的目标。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旨在鼓励人们树立自信和信仰的教育运动,它教会人尊重和宽容,激励人勇于超越和创新。我们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天然的、本质的联系,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活动中,我校成功获得了“北京市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称号,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奥林匹克知识,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开发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把奥林匹克教育与少年军校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基本道德素养。
为了传播奥运精神,我校与非洲佛得角共和国圣黄二十三小学结成“同心结”姐妹学校。学校开展了“同心结连天下——微笑北京,喜迎奥运”活动,组织“认识同心结国家——佛得角”板报展示活动,观看介绍佛得角共和国的录像,邀请佛得角驻华大使和官员来校访问。2007年12月,我校访问团带着全校师生的祝福和问候赴佛得角与“同心结”姐妹学校开展了交流活动。
(五)结合航空航天文化背景,培养科学品质,塑造航天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学生朝气蓬勃,科学家济济一堂,高科技实验室比比皆是,飞机导弹对孩子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些为丰富学校教育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神六”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我校学生积极参与航天知识竞赛,以小队为单位,制作手抄报、电脑报、科幻画,利用废弃物进行科技制作,在红领巾电视台播出的“给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专题片中,他们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改装的“新型飞机”如何更合理、更人性化……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示。
机械学院的大学生连续六年与我校学生“大手拉小手”,担任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航空航天教育。同时,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航空馆、图书馆,参观“从精神到航天精神”展览,充分挖掘航空航天科技的教育特色。
(六)结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开展对少年军校的科学研究,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
军校教育同学校教育一样,也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新领域和解决新问题。因此,我们要学习先进科学理论,以教育科研为动力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少年军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研究的同时,学校还带动学生、家长一起出谋划策,分享对少年军校的认识和体会。每年的新春座谈会,是少年军校一年一度的总结会和汇报会,更是各方领导齐聚一堂的研究会和工作会,大家一起听取少年军校的工作汇报,肯定成绩、指点不足,结合国家的发展形势以及相关政策,研讨并部署未来的工作。
在宏观研究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微观研究和实证研究。如今的孩子生存能力很弱,社会责任感不强,挫折承受力不够。他们有理想,但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他们向往美好生活,但又不愿付出辛勤劳动;他们渴望得到爱,又往往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等等。这些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不仅在日常的教学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也开始深入研究少年军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该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科学家鲍尔·赫兰德指出,迄今为止科学家对南极周围海冰漂浮的所有变化的认识,都是基于南极风计算机模型的猜测。本项研究是利用气象卫星的直接观测资料,结果显示出了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南极海冰覆盖层在缓慢增加,但个别区域确实出现了大幅增加或者大幅减少的情况,从总体上来看这两种变化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大致相互抵消。科研小组认为,这些区域性变化是由风力的变化所引起的,南极风的变化使海冰漂浮和空气温度都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了海冰覆盖层的变化。海冰漂浮的变化同样揭示了南极周围海洋的重大变化,因为南极周围海洋对由海冰覆盖面积增加所产生的寒冷咸海水十分敏感。
赫兰德说:“海冰处于不断的移动之中,因为来自陆地的强烈北风将南极周围的海冰吹走。自1992年以来,南极周围的海冰漂浮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某些区域漂浮海冰的不断累积致使其面积增加了一倍,而在另一些区域海冰面积却大大减少。”海冰在全球环境中发挥着作用,它能够反射来自太阳的热量并为海洋生命提供栖息环境。每年夏末北极和南极的海冰覆盖面积都处于最小状态;但冬季南极的海冰覆盖面积则会延展到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大陆面积的两倍,不同区域的海冰层厚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不到一米,有的则厚达数米,它将温暖的海洋与寒冷的大气隔离开来。
该研究成果也有助于解释在南极和北极两个地区所观测到的海冰覆盖变化情况的迥异。数十年来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急剧减少,而南极海冰覆盖面积却稍微增加。但是,南极地区海冰的少量增加实际上是该地区部分区域增加和部分区域减少相互抵消之后的结果——而这是由于南极风的驱动所致。在某些区域,不断增强的北风已经造成海冰覆盖区域从南极向外延展。北冰洋被陆地所包围,因此不断变化的风力并不能造成北极冰以同样的方式向外延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罗恩·沃克博士指出:“南极海冰覆盖层与全球气候变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北极的情况相比差异很大,这些结果显示南极海冰覆盖层对其周围陆地风力强度的变化很敏感。”
关键词:试飞;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提升措施
随着航空航天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飞行的安全管理问题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飞机、空管以及机场的设备设施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都将会成为飞行时候的安全隐患。据调查分析,飞机事故绝大部分的原因就是飞机机身所出现的问题导致的;第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问题。在飞机设计技术不断完善的今天,飞机本身的安全性大大提升,然而飞机事故并没有减少,其中大部分是因为飞行员的操纵失误造成的;第三,系统和组织对飞行安全问题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飞行安全问题是从行业开始时期就一直备受关注的,安全隐患问题将会制约整个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没有安全就谈不上一切。目前,试飞院的主要任务就是需要在安全问题上下功夫,然而却面临着重重困难。这就迫切地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不断地更新观念,探索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地试飞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从而从根本上降低飞机事故的发生率。
1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1.1处理好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造成了很多人错误的认识,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质量管理体系是可以取代安全管理体系,这是大错特错的。因此,首先需要加大对试飞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从而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让人们明确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之间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对于质量的管理问题,其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严格性的要求来确保其规范化;然而对于安全问题,不是仅仅依靠简单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就可以完全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无法预计的。这就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从而提升安全性。
1.2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是关键
能够准确地辨别危险源,是试飞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危险源具备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因此危险源的辨识也是当前安全管理的一大难题。第一,飞行员要不断学习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具备准确划分试飞各个阶段的能力;第二,在工作流程中分析危险源。试飞安全管理的过程往往和试飞实行的过程是分不开的,它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因此在分析风险的时候需要充分地将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从而以准确地辨别危险源;第三,充分地发挥所有安全管理者和监察员的作用,以尽量做到识别每一个可以识别的危险源。风险的分析,需要做到详细地分析出后果出现的可能性以及该后果所造成的影响,即确定风险等级。在这之后,要详细地分析该危险出现的原因,并且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并予以解决。控制风险的主要措施如下:改变原有的程序、加强监控力度、增加软硬件设备、加强对安全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等等。当然,在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之后,并不是就可以进行投入飞行了,还需要由专门的评估人员来评价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是否会造成新的危险。
1.3完善安全管理相关文件的编写和制定
为了确保试飞的安全管理有统一的依据可循,这就需要在安全管理文件的编写上遵循统一的编写要求,采用标准化的编写方法,从而做到在文件内容、文字、格式都方面都做到准确统一。在语言的方面,要遵循“最好、最实用”的原则,即选择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词语,切记不要使用复杂难懂的词句,从而方便执行人员的理解。
2试飞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创新的措施
2.1转变被动的事后管理为主动的风险管理
在试飞安全管理水平处在较低阶段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安全管理总是出现在飞机发生事故之后,然后在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才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样的安全管理是以一定的牺牲为代价的,是被动的。为了减少飞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去识别风险源,进行仔细地风险分析,从而发现潜在风险并且采取措施加以排除。
2.2转变粗放型管理为数据驱动型管理
在试飞安全管理大力发展之前,其管理方式大多是凭借经验、甚至是凭借直觉来进行的,因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属于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会成为一种潜在的安全隐患;数据驱动型的管理方式,相比于粗放型的管理体系来说具有很大的科学性,其安全系数极高,它在搜集、分析、共享数据的基础上,为风险的管理和消除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2.3转变安全管理主要由安全部门负责为全员参与
长期以来,大部分人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试飞的安全管理主要由相应的安全部门来负责,至于其他部门就可以置身事外了,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试飞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仅仅安全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职员都需要加强重视的,其中包括企业的所有管理层的领导,也包括一线的员工,尤其是飞行员,因为他们时刻需要面对安全问题,他们也是最了解所存在风险的人,是安全管理的主要群体。
2.4转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在传统的试飞安全管理中,很多职工将安全管理看做为是管理部门的一项要求,很不情愿地执行,认为只需要应付过去就行,甚至将其看成一项负担,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因此,这就需要从根本上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起安全管理体系,促进员工将安全管理转化为自身日常行动的一部分,并且有意识地、主动地去消除工作中的风险。
2.5转变人为因素管理为组织因素管理
在试飞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大部分人在分析原因的时候,会将眼光主要集中在人为因素上,这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我们要知道,人为因素只是安全事故产生之后的间接因素,并非是根本原因。而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需要归结于组织因素,因此要想彻底消除安全问题,需要从组织因素上着手。
2.6转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
之前,衡量安全管理状况的主要标准在于结果,对于安全的定义就是满足了安全目标,只要没发生安全事故即是安全,这是极其不合理的。结果不能代表过程,安全管理需要将对过程的管理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从而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2.7转变规章管理为绩效管理
规章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试飞安全管理所沿袭的标准,即只需要符合所制定的安全章程便可,检查的对象只是规章的执行情况。然而,规章制度是死的,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是不可预计的。这就需要在遵循规章的基础上,实施绩效管理,即重点关注飞机试行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解决存在的风险。
3结束语
试飞安全管理是航空航天发展形势下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其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加需要注重安全问题,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试飞安全管理标准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崔奖励.浅析如何提升试飞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6).
天文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主题,由于其研究对象有极大的尺度、极长的时间和极端的物理特性,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常会对这个主题有畏惧感。另外,一提到天文学,很多教师第一反应就想到天文观测。其实,天文学与物理学、数学、化学还有一些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手段紧密相连,而跨领域话题更让教师们感到无从入手。本期编者收集了一些优秀的天文学教育资源网站,供各位老师在课内外活动中参考使用。
“宇宙之旅”网站
“宇宙之旅:科学宇宙观的发展历程”是美国物理研究所开发的网站。该网站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介绍宇宙理论,二是介绍天文学仪器,从古希腊神话讲到空间望远镜,用历史的线索真实地呈现了天文学的发展历程。网站的素材经过科学史专家的精心整理和编排,每一段历史的篇幅都不长,但是图文并茂、案例翔实、数据准确,让用户很好地感受和理解每一个理论和每一个天文仪器背后所包含的主要科学成就。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初中以上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
提到天文学教育资源,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资源绝对不容错过。从1995年6月至今,每天1幅宇宙照片并附简短介绍,就足以让公众沉醉于宇宙的美丽与神奇。NASA开发了“童星”(低幼版14岁以下)和“想象中的宇宙”(青少版,14岁以上)两个风格和内容截然不同的教育资源网站。低幼版以简单的图文介绍和游戏介绍太阳系、宇宙和宇航员的生活等;青少版则帮助学生了解天文学和空间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为教师提供教学的材料和资源支持,包括不同主题的校内外天文学课程方案,动手做活动指南、材料清单。还想了解更多的话,不妨试试网站简便易用的搜索功能。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网络在线天文活动集
“仰望天空,脚踏实地”是史密森学会搜集的一本适用于儿童的在线天文活动集,包括影子、地球自转、时间和年份、地图、太阳系、月球6个章节数百项天文学教育活动。每一章节都包含天文学基本慨念、课内外实验、数据分析工具,每一项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并且指明了适用的年级,附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和建议讨论的问题。这个在线资源集的优势在于给出明确的探究活动组织指南,并提供了方便易用的内部链接,教师们很快就能用得得心应手。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百变空间”网站
“百变空间”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基于哈勃太空望远镜为普通公众和教育者开发的空间科学网站。普通公众可以获取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查看经典的空间科学活动,了解与空间科学有关的知识,还可以参加线上与线下的趣味科学实践活动。教师能在该网站得到课堂中讲授空间科学活动的建议和相关活动材料,还能获取关于空间科学常见问题的答案。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初中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
太平洋天文学会网站
太平洋天文学会是一个具有超过100年历史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宗旨是帮助教师、青少年和业余天好者了解和认识字宙。在教育方面,学会为教师和青少年设计和提供天文工具包、活动项目、出版物和教育指南、网络资源索引,并设置奖项鼓励天文学教育。“ASTRO”和“伽利略教师培训计划”是学会的2个品牌项目,它们不是成套的天文学课程,而是构建一个网络为教师、学生与天文学家之间建立相对固定和长期的一对一联系,共同讨论和交流天文学话题。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学生
2015年,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若干突破。例如,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把灭绝已久的一种长毛猛犸象的基因插入了皮氏培养皿中的现代象活细胞中。
CRISPR技术还非常年轻,我们可能还需要好多年才能够真正认识该技术的潜力。这种技术正处在爆炸式增长的阶段,相关的一切还都在发酵、酝酿之中。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遗传学家詹姆斯・威尔森
科学家近30年来首次发现一种新抗生素,可以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多种致命病原体。
尽管该抗生素能杀死MRSA和导致肺结核的结核分枝杆菌,但它目前只在几种实验室菌株上进行了测试,还需要在至少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最近从病人身上提取出来的菌株上进行测试后,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还要在人体身上进行毒性实验。
――全球NDM-1超级耐药细菌发现者、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教授提摩太・沃尔什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有关火星上存在水的最确凿证据:随季节变化的条纹状含盐流水痕迹。科学家还能够探测到浸满水的高氯酸盐分子的存在。
似乎我们研究火星越多,我们也越了解生命是如何出现的,也越明白未来还需要哪些资源来支持生命。
――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探索项目首席科学家迈克尔・梅尔
南非科学家正式公布了他们的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在“人类的摇篮”出土的古人类化石。这个化石的主人被命名为“霍默・纳莱迪”,被认为是人类的亲戚。
其身材大约1.45~1.5米高。肌腱有力,大脑有拳头大小。从外表看,他的长相介于灵长类动物与人类之间。
――主持此次考古发掘活动的南非金山大学教授李・博格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或许能使恶性白血病细胞变成无害的免疫细胞(即巨噬细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