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学相关知识

时间:2023-08-03 16:45:41

导语:在科学相关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学相关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大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施工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59-03

一、引言

工程管理是一门基于土木工程技术,涉及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知识的交叉学科。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目前该专业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1]《施工组织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连接专业与实践应用的主要课程之一,融合了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知识。现有的相关教学方法多是针对单一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的,因此探讨财经类专业如何发挥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而建好《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十分有意义。

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特色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个面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其中“一条主线”是指在教学中,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为两翼的教学模式;“两个方向”是指在贯彻教育部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两个培养方向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群组,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中采取“3+1”式培养方式,即在前三年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在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向,在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培养方向中任选一个,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通过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完成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最后完成全部学业;“三个面对”即在教学中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研究“面对市场、面对企业、面对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2]。本论文主要针对“三个面对”中面对项目的实践教学方法,即大项目法在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及相应的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交流。

三、《施工组织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课时外没有独立的课程设计。该课程教学课时共3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0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因此上课时理论教学课时非常紧张,任务量大,而实践环节因课时少,做不透彻,只能是走马观花,草率了事。这样导致的结果即是实践性环节不足,学生应用能力普遍缺乏。

2.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程管理专业的整合调整,编写新的培养计划,因周课时的限额要求,在培养方案中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都是按选修课进行设置,且以合班课开设。这样一来,导致:(1)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同学认为选修课就可以随意些;(2)有的同学选修施工组织管理,可之前并没有选修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而施工组织管理的学习,是要以施工技术为基础的,尤其是在施工过程的分解、施工方案讨论的部分,这样学起来就好比无根之木。

3.教学方法单一。之前由于课时紧,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完成集中授课,在第15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理论讲完后,进行3周共6课时的实践环节,18周结束。这也是一般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该课程知识点多,纯课堂的教学,易让学生感觉该课程知识点密集、知识点散乱等,从而产生难学、厌学的感觉;(2)课堂上对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设计、现场平面布置设计部分,虽有现场照片演示,但学生在实践应用时仍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彼此的联接。

四、大项目法教学模式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借鉴和探索出大项目法式的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所谓大项目教学法,是指选取有代表性的已建建设项目的全套技术资料作为教学大案例,打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界限,所有开设课程均在此大案例中选取相关知识点和技术能开展教学的全程式专业教学模式,它将传统学科教育模式转向了就业导向模式。[3]目前大项目法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还仅限于工程概预算和施工组织管理这两门课程。在施工组织课程中的应用具体从两个层面入手,第一层面,即是将这门课程的教学本身看作是在做一个项目,将最初教学设计、到理论课程的教学、再到该课程的项目实训协同起来考虑,这样教与学的思路更清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合理、充足;第二层面,即是在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多采用具体的项目进行实例讲授,在实训中则与工程概预算课程整合,采用一套具体的、完整建筑施工图纸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让学生针对该项目编制工程量清单、工程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这样实践操作性更强、更透彻。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大道至简,理清学生的思路

1.绪论的重要性。施工组织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组织计划问题的基本能力。该课程综合性强,学生学习过程中常感内容庞杂、思路不清,因而产生畏惧心理。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起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感绪论课的重要性。

在第一堂课绪论中就讲明施工组织设计的实质其实就是施工计划,而计划对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始和进展都非常重要;管理则是针对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协调、调整和优化等工作。计划和调整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如制订学习计划、制订月生活费的使用计划等。而针对一项建筑工程,耗资巨大、投入资源多,涉及部门单位多,持续周期长,影响范围大,需要专门来学习现场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方法。大道至简,这样让学生心里明白学习的主线,避免知识点繁多给学生带来畏惧心理。同时强调计划对于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何一件事都至关重要,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2.明确教与学的目标。建筑行业目前实际岗位上急需一大批既能在第一线从事现场操作、实施新技术的中等技术人才,又要能懂得现场各项资源的组织、优化与管理的应用创新型人才[4]。为此,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掌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的基本方法,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还能熟练应用广联达的招投标软件、梦龙网络计划软件、梦龙平面图设计软件等相关的管理软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各部分内容,制定出各章的重点教学内容、一般教学内容、知识性介绍内容,然后删繁就简,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对象特点,又满足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以做到教学中胸中有数,深浅有度。

3.重点、难点要突出。重、难点突出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次分明,思路清晰。该课程中流水施工、单代号网络计划、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双代号网络计划图是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时横道图与单、双代号网络图是制订计划的方法和表现形式,是个技术问题,其核心的思想即是要尽可能地保证各施工队伍连续地流水作业,在满足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施工工艺展开的顺序和要求的必要的间歇条件下,现场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不窝工。针对不同要求、不同规模、不同复杂程度的工程宜采用与之特点相适应的形式。该课程的难点在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和网络计划优化部分。搭接网络计划中主要是有四种基本搭接类型,按各自不同的搭接关系计算工作的时间参数有些烦琐;网络计划优化即按照既定的约束条件,按一定的目标对初始计划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在多目标,如工期―成本优化中,要两者协调考虑。这样在重、难点章节理论讲授中多用具体的项目进行案例教学,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相结合。

(二)基于大项目法的培养方案

1.调整课程培养计划。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是一直困扰教师的问题。理论的理解掌握固然重要,实践应用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毕业生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合理安排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新的培养方案中,理论在第6学期进行36课时,实训在紧接的第7学期(第7~12周)进行18课时,安排在工程概预算课的实训(第1~6周)之后,进行集中指导,第13~18周进行分散指导。这样安排,理论课时间充足,实践环节虽只有18课时,但学生是在完整的1个学期的课程内和课余时间进行综合的大项目实训,包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广联达招投标、梦龙网络计划、梦龙平面图设计等相关软件的实际操作应用,使得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更合理,更透彻。

2.大项目教学法在理论教学部分的实施。在该课程的重、难点章节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具体某工程或是该工程的分部工程进行案例教学。如在流水施工的章节,用2号教学楼的基础工程进行举例;在网络计划的优化中,采用历年的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中案例分析部分与网络计划和网络优化相关的真题进行举例并分析讲解。这样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综合性和难度相当,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参加相关的注册执业资格的考试。

3.大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部分的具体实施。通过探索,在培养计划中,将施工组织管理课程与工程概预算两门课程的实训都放在第7学期进行,这样更有利于用大项目教学法的落实。目前的实际操作是6位任课老师一起讨论协商,最后两两成组分别指导工程管理同年级的3个班,各班选定一套具体的工程图纸(蓝图),在第1~6周的时间指导学生对此工程进行工程量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学习广联达预算软件;在此基础上,第7~12周的时间指导学生对该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学习广联达的招投标软件、梦龙网络计划软件、梦龙平面图设计软件;13~17周完善成果;18周交最终成果。

在教学中探索出,在学生初学用梦龙软件绘制网络计划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如图1所示。即先用EXCEL编制进度分析表,其目的在于先让学生掌握施工过程的划分。划分施工过程是初学者的一个瓶颈。在EXCEL进度分析表中,可以输入施工段数、各分部分项工程量、施工队人数、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等参数,流水节拍值即可用向上取正的ROUNDUP函数编成公式计算,非常方便。待工作分解即施工过程划分合理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明确了,计算出流水节拍,直接绘制横道图,可先检查核对工期,如不满足要求,可先进行简单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再用梦龙软件进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的绘制,这样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简单明了,绘制起来不易出错。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初学者。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大项目法在课程应用中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大项目法是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实训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提高。如:①通过蓝图的阅读,能对大一所学的制图理论进行实战应用,并学习查阅现行的设计规范,读图能力大大提高;②前期工程概预算的实训中,工程量的计算等为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③学生针对真实的工程蓝图,能够独立完成从识图、工程量清单编制、组价,再到施工方案讨论、进度计划的分析和绘制、对广联达及梦龙软件的学习应用,绘制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和施工现场平面图。(2)大项目法用于该课程教学是透彻地针对一个具体的工程实训模拟,这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可见大项目法延伸到其他的专业课如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等的实训,可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大文,李立新,陈兴海.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2]尚宇梅.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与教育,2008,(10).

第2篇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 学科馆员 实践模式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已在各高校图书馆蓬勃发展,在认真学习并研究了相关系列文章后,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认可机制、激励机制,如果“学科馆员的神话”能在中学图书馆实现,中学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就能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尤其对于那些渴望推陈出新,寻求服务管理新模式、新形象的中学图书馆来说,更值得一试。

1.中学图书馆服务水平长期低迷另有原因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中小学图书馆尤其是中学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很多学校加快了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如增添图书管理人员,大批量地购置新书,配备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建造融图书馆、实验室为一体的科技综合楼或者独立气派的图书馆大楼,整个的发展状况呈上升趋势,令人欢欣鼓舞。但有一点与之不太相称,让人担忧的是,目前中学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依然不高,绝大部分还依旧是简单地借借还还,存在着利用效率低、服务质量上不去的问题,远远跟不上素质教育的步伐,更没有达到教育改革的需要。现代化的中学图书馆服务效益却不佳,原因何在?作为一名中学图书馆馆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这固然与学校领导者们的教育理念滞后,中学图书馆员的文化素质、服务意识、科研意识不强有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机制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对广大的中学图书馆馆员来说,还没有一个好的认可机制、激励机制承认他们的服务成效,激励他们的服务热情,而这很可能就是影响和制约中学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根本原因。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馆馆员都是些老弱病残的无用之人,真正的有用之才是不会待在图书馆的,这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性,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上是这种情况,但近十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教育领先的地区,中小学图书馆员队伍正逐步走向年轻化、知识化、合理化,可由于上述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偏见依然存在,甚至连图书馆馆员自身说起来也有些底气不足,社会的认可对广大的图书馆馆员来说非常迫切。不过,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上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关切的目光投向这个领域,广大的图书馆馆员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抓住各种机遇,迎接各项挑战,把图书情报服务工作做得更精细些、更出色些。

2.我对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理解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魏辅轶老师在“学科馆员的神话”一文中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解决方案,我觉得在中学图书馆也可以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当然,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不能跟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相提并论,相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深、精”而言,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所要做的就简单多了,但大致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更容易推行,更容易出成效。

所谓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根据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定义,我理解为具有一定专业学科背景的中学图书馆馆员,与相应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了解师生们特定的学科信息需求,充分开发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相应学科的教育教学服务,为教科研服务,直接参与相应学科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活动。中学图书馆不同于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一般馆员必须是图书情报学专业的本科生,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图情服务需要。而中学图书馆馆员,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培训,具有了一定的图书情报的专业知识,通过考核合格后就可以持证上岗。中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中学图书馆馆员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思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吸引青少年学生,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在这一点上,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与学科馆员的工作性质一致。

3.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的基础和益处

首先,与高校图书馆相比,在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有一个独有的优势。一般来说,中学图书馆里真正来自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的管理人员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中学里具有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老师兼职或转行做图书馆馆员,这本来是中学图书馆的一大弊病,但如果在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我想这一弊病也许恰恰就能转化为一大优势。因为这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老师大多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文化层次并不低,有些素质还很高,而且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比较了解,只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管理专业培训,很快就能胜任。但由于脱离了自己的本专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自己该定位于何处,现在如果让这一批人重新拾起自己的老本行,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图情服务工作相结合,相信他们在学科馆员这个位置上就一定会干得很出色。

其次,在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一方面可以继续提高中学图书馆的地位,引起社会各界的更广泛关注,尤其是促进学校领导者教育理念的更新。现在学校领导者热衷于申报省级、国家级、星级学校,对图书馆人员、设施的配备也基本满足条件,但也就仅此而已。像朱永新、高万祥那样倡导书香校园,思考中学图书馆发展方向的领导者实在是太少了,另一方面从内部来讲对广大的中学图书馆员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由于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又没有好的激励机制,因此整体就显得很松散,服务水平肯定上不去。如果在中学推广试行“学科馆员”制度,情况就会随之大有改观,因为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是负责与各学科老师紧密联系,掌握相关学科的教研动态,紧跟学科带头人,对一些热点问题及新观点、新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以二次、三次文献的形式揭示给读者,直接参与、推进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再与各学科教科研实绩挂钩,那么谁不争当这样的学科馆员呢?也许刚开始这会是个比较艰难的挑战,但我相信这将推动中学图书馆服务水平走出低谷,上到一个高层次,也可以大大激发广大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再者,在中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也是为了与高校图书馆接轨。中学是大学的前奏,是铺垫,是基础。如果中学生们在人生的最关键期就已领略了图书馆作为精神王国的魅力,得到了从阅读到研究等一系列的专业指导,初步掌握了如何利用图书馆这一大课堂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他们进入大学,在利用图书馆方面就会得心应手、顺风顺水,如此也减缓了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压力。

4.中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初步构想和实践探索

在中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不可一蹴而就,而应当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即由综合走向专一,由粗犷走向细致,可以先设置1-2位,有条件的也可细化到各学科,这要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我认为比较理想又切实可行的一种简单模式就是设立一文一理两位学科馆员,一位由具有一定文科专业知识,人文素养较高的老师担当,另一位由具有一定理科专业知识,科学素养较高的老师担当。因为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科学素质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具备了一定的科学人文素质的中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创造新的更有用的知识。如果单设一位学科馆员,那么各学科兼顾可以说很难做到,而且不利于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如果条件许可,则最好设立每一学科的学科馆员,这样学科馆员的图情服务工作会更细致、更具体、更深入,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中学恐怕寥寥无几。我认为在中学图书馆设立一文一理两位学科馆员应当操作方便,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那么这些学科馆员从何而来呢?方式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产生大致相同,只不过恰恰相反的是以“外部适应模式”为主。所谓“外部适应模式”就是图书馆从各个不同专业招募一些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然后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学课程的培训,再推向服务窗口,成为学科馆员。前面我已提到中学图书馆员大多是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学校老师担任或兼任,只需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学课程的培训即可,所以应当属于外部适应模式。高校图书馆主要以“内部适应模式”为主,就是图书馆从自己的图书馆馆员中挑选有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通过一定时间的特定专业课程培训,然后推向前台的服务部门,成为学科馆员。中学图书馆这种情况比较少,因为中学图书馆里真正从大学图情专业毕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很少,“内部适应模式”根本无法进行。

另外可以尝试“学科馆员”派驻模式,就是各中学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从各学科选派合适的人选进驻图书馆专门从事图情服务工作。

2004年底开始到2008年我馆进行了《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课题研究,经过4年多的摸索、实践、反思,再实践,到目前为止,我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已初具成效,图书情报服务链接基本形成,我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主要通过这样六个步骤和要求完成:(1)确立学科馆员跟踪模式和承担项目;(2)确定学习日制度;(3)建立通畅的信息互动渠道;(4)优质动态的图书资源建设;(5)组织新颖多样的图情服务活动;(6)撰写图情服务心得感悟。

虽然课题研究已结束,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成效已逐渐显现,与制度运行之前相比,我馆的服务状况大有改观,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学校的教科研与我馆的合作逐渐加强,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大收获。

通过以上分析和实践,我认为在中学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应该是可行的,这也应该是今后中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有条件的中学比如苏南一些基础教育发达地区,这里的中学图书馆整体的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完全可以率先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5.问题与建议

(1)各学科馆员的跟踪联系很容易因松懈而断链,造成信息不畅或滞后,必须注意。

(2)我馆的四位专职学科馆员因是专职又是文科出身,所以在利用馆藏资源进行图情服务的工作较为主动全面,从主动联系到资料配送,积极参与研讨所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撰写心得论文等;理科学科馆员因为是兼职,所以在利用馆藏资料进行图情服务方面较为被动,有所欠缺,图书馆在人员配置方面要注意文理兼顾,这点很重要。

(3)学科馆员还要注意自身素养和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积极关注新思想新动态,不仅要与时俱进,甚至还要有超前意识,这样在图书情报服务方面才能占据主动地位。

(4)学科馆员不能仅仅起到桥梁作用,还要主动利用馆藏资源进行学习研究,积极参与本学科教科研活动,并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二次文献服务于教育教学,学科馆员的参与意识和研究能力有待增强。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下简称实践教学)的探究已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的主流,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形式简单且缺乏有效的管理,这在实践学教学中既没必要实效性也不够突出。课程化管理能很好地解决现阶段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深刻阐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作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特别是要求对实践教学进行课程化管理。如教社科[2008]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第17条明确规定:“完善实践教学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的学分,形成长效的制度机制。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政课主要有四门必修课程,是有内在严密逻辑的课程体系,整合了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特征。单靠一门课程或者几门课程简单的结合,无法体现其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发展这个思政课的作用和功能。这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其实践教学。作为高校特别是独立院校在学校发展和定位上,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如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突出以特色办学为发展始终,按“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特点”的规律办学,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应用人才。在高校的建设发展中,为践行高校的办学宗旨,必须推动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进行实践教学,这是独立学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现状的考察,存在整体性缺失、内容安排单一、资源重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缺陷,需要改善和提升。(1)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安排。现有实践教学通常将思政课具体化为四门课程,各门课程再细化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然后分别按照每门课程的特点进行实践教学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实践和理论割裂开来,并使实践教学只是成为了理论教学的补充。如有独立学院长期安排了实践教学,并围绕“基础”课开展了大学生活规划、法制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纲要”课开展了暑期红色社会实践、走访荆州历史古迹、评析历史人物等主题活动。并规定了实践教学计入学生成绩,占每门课程平时成绩的50%左右。在探索实践教学过程中,虽已取得一些成绩,并在相应的课程中形成了制度的规范。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随意性比较强。首先,没有形成规范和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其次,没有规范的实践教学内容,更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开展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等。再次,实践教学组织缺乏统筹不能保证教学效果。(2)实践教学的内容单一。思政课的教材是国家统一制定的教材,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组织编写,内容统一、规范。实践教学以思政课的教材为依据,以思政课的理论内容为蓝本,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但是并不阻碍实践教学的丰富化,但是有些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唯理论出发,唯课堂出发,唯学校出发,视线教狭隘,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化。(3)实践教学持续性不够。由于实践教学中涉及到的不仅是思政课的教师,还有学生,学校及社会各部门,加大了实践教学的难度,很难长久。如暑期红色社会实践由于涉及到安全、管理及经费,工作繁琐,耗费的精力大,不确定性的因素多,一度不能持久。再加上其他管理部门参与的力度较小,工作基本由思政课的教师完成,教师压力和阻力大,挫伤了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实践教学的持续性受阻。(4)实践教学资源的重合。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没有系统规划,学院各部门之间就实践教学沟通、协调较少,大家各自奋斗,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叠和浪费。资源的重合是很多学校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其实,志愿者活动、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社区文化等活动可以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合理的利用资源,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5)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是对实践教学的激励,也是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设置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标准,对实践教学也从学时、学分上作出了规范化的认定,但是仍有部分独立院校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思政课的成绩规范之内,而只是作为学生考核的一个参考标准。而且在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方法、考核时间上没有具体的说明和规范制度。有些独立学院虽已把实践教学的活动纳入到相应的课程之中进行考核,但不够规范,也没有制度上的认可。

3关于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的思考

(1)内涵界定。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就是独立设置使之为一门课程,按照标准化课程开发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评价做出整体设计,提出要求和执行标准。(2)课程化管理的实施步骤思考。第一步确定实践教学任务,以理论的整体性和学科整体化为要求,构建符合思政课发展趋势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二步确定可行性项目,综合考察学校、学生、教师的可承受能力形成典型的实践教学项目。第三步建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高等教育及学校人才目标要求,确定学生成长及认知规律的发展,将典型的实践教学项目转换为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课程必须体现教育的原则,体现学生成长的规律,这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实效性能否实现的决定性环节。是学与做的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知识力量内化为学生能力的过程。第四步确定学习单元、设定学习情境,这是将课程内容具体化为一个个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体现学生主动性的过程,直接针对理论和现实。(3)课程化管理的方法与原则思考。首先,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需要考虑课程内容设置的结构和逻辑,以使教学资源得以科学、合理的综合应用和配置。其次,课程体系应包含目标、学时及内容,其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理论教学的内容为纲,以时代脉搏为点,以学生热点为面,以学院特点为色。再次,学习情境设计体现思政课发展的原则。(4)实践教学具体环节的思考。第一,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根据各独立学院学时安排,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确保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要重点关注课程受众对象特点和课程内容指向的这两个基本要素。作为独立学院,学生形象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较弱,在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上,以形象而生动的课题为主,研究性课题为辅。第二,根据教育部和独立学院特色办学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设置项目式实践教学的专题内容。依据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内容、学院学生特点、专业设置、社会热点及用人单位职业要求,可以设置大学生生活规划,志愿者服务,红色社会实践,德育习得,荆楚文化鉴赏,法制精神与实践,社会调查,口述历史,石油精神与石油文化及自选项目等10个项目,以形成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蓝本。第三,依据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特点,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打通教师队伍、学工队伍两支队伍,结合教师队伍和党团干部队伍,将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将实践教学活动与学校党建、团委活动主题相结合。建立大德育队伍,专任教师、党团干部和辅导员通力合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队伍模式的建设。第四,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的环节,学校管理部门特别是教务处是管理者,思政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体,专业系部是后盾,应有力配合。特别是需要根据学校及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全的保障实践教学的相关文件,从人才培养方案上肯定实践教学课程化管理方案的实施,从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中肯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第五,完善考核机制。有效的考核和评价能够很好地反馈实践教学的成效和问题,这是检验实践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实践教学提供方向和依据。需要具体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直接计入学分,完成得学分。

作者:史苗苗 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长明.大课堂观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金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J].学习与实践,2011(11):54-56.

第4篇

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求政治教师树立民主公正、相互尊重的观念,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路人,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一言堂”向师生互动转变。新课程以生活逻辑为主,一改过去那种以理论逻辑为主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实践性,多让学生动起来,实行开放式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如何搞好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这是我们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人就从以下几点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尽可能的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社会生活。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而研讨问题的提出,不追求固定的、统一的结论,为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空间。教学内容的选取,在完整、准确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拓展,以使学生在某一主题学习中,能从多角度获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或者在现有生活范围内,能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精心创设探究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等,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我在高一讲授“银行的业务和作用时”,先让学生在课余做社会调查,了解我们义乌市有哪些银行,各有什么作用,性质如何,存贷款利率的变化等。在授课时,我事先拟了几个问题:

(1)你过年的压岁钱是怎样存管的?

(2)小张大学毕业后想经营服装生意,目前正在为筹钱犯难,请你给他出出主意。

(3)钢铁厂每年都要到外地购买大量的铁矿石,钢铁厂可以怎样结付货款?问题一抛出,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异常活跃,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都搜集到一定信息,讨论时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再及时把学生调查的信息进行点拨、设疑、解答。一堂课下来,我惊奇地发现,这堂课知识容量大,学生的兴趣浓郁,印象深刻,学生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了,效果非常好。

二、加强互动环节,感悟生活

课堂教学的精髓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师现在仍然脱离不了就教材讲教材,就知识讲知识的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去学、去走,真正动起来的学生不是很多。这种以“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选择、思维和尝试的权利,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如何才能让学生敦促教师、追着教师动起来,才是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如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展示了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一组照片,并讲解到:湿地,看起来不大起来眼的大大小小的沼泽地,泥炭地,流动或静止的水域地带,却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它还享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聚焦杭州“肾亏”现象

———摘自2002年《半月谈》

然后出示三个小问题:

①到底湿地有哪些作用?

②2002年的西溪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景象?

③西溪的昨天和今天为什么会截然不同呢?这种图文并茂的问题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讨论开来,有些同学谈起自己去玩过了,有些同学聊起自己已有的湿地的知识。这样提出的问题既简单有趣,又结合了哲学原理,使学生很乐意学习,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哲学道理。

三、创设思维陷阱,引导学生反思学习

设置思维陷阱,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特殊的课堂探究情景,充分预见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思维偏差,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起怀疑的情景,让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充分曝光,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思考,质疑探究,找出论据,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使之在思维冲突中为之一震,从而产生内驱力,激活思维,自觉去探索出现问题的根结所在,实现由“学习者”向“研究者”、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的角色转变。

如:在讲经济生活中《神奇的货币》这一内容时,我展示了一套自己买来收藏的新版人民币,同学都被吸引过来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我问:“谁能帮我去买一件商品?”同学们都高高地举起手来,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得出来———这实在不算件难事。此时一个同学拿出为我准备好的教师节礼物(精美的笔筒)。我非常高兴地接过笔筒。“我要的是一件商品,这是商品吗?”同学们都肯定的回答“是的。”这需要我引导、分析、分层逐步解决:第一,这位同学买来的笔筒是不是商品?我们身边还有别的商品吗?第二,什么是商品?我们身边的这些东西(包括这笔筒)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吗?第三,我这个笔筒和商店里的笔筒有什么区别吗?第四,如何去判断一个东西是否是商品?第五,“帮我去买一件商品”这件事好办吗?这样学生都清楚了:对于这个笔筒是不是商品,需要从两个阶段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不能笼统的说“是”还是“不是”。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通过这种“设陷—掉陷—纠错”的思维训练,贴近了学生的心理,以生为本,角色变换,由老师讲转变为学生参与讨论,变教师的“静态讲述”为学生的“动态参与”。教师发挥了引导的作用,学生们知识层次相差无几,往往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易产生思维的共鸣,擦出思维的火花,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反思的能力,学生从同学、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只有当学生有自身成功愉悦的享受,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将错就错”,“知错改错”,“错中求解”,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空前加强,大量的知识信息进入大脑中被分辨、加工、记忆和储存,学习的障碍亦随之消失,主体的参与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仅能激发学生二次思维的主动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建构能力在反思中得到优化。

四、灵活使用教材,巧妙运用探究活动

第5篇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①想,即思考问题;②做,即行动、实践,或者说是办事情,通过做把自己的想法和理想变为现实;③快乐学习。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信念、意志、激情、理性、行动,是人成功的必备要素。“双手和大脑”强调的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双手”和“大脑”发挥其作用,是人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关键。

人们常说“学贵有法”。要搞好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各有其法。但是,最根本的学习方法是“勤学好问”。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勤学”就是要勤奋学习,认真刻苦努力学习,同时,也一定要做到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众所周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天道酬勤”的道理。“好问”就是要好提问,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那么,是谁在“勤学好问”呢?毫无疑问,学习的主体当然是学生自己。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最关键的在于是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勤学好问。

学习是有规律的,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落实到实处。学生学习具体应该做到:

一、按照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规律学习

朱熹曰:“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问题特别重要。

一是“思”,就是要动脑筋想。熟读是前提,精思才是关键。爱因斯坦说: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而成为科学家的。“思考是科学学习方法的核心”,不动脑筋深思熟虑,就不能弄清其中的道理、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辅相成,学因思而成,思因学而高。在阅读看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应用提问法和带着问题求解法。提问法就是边阅读边思考边提问,带着问题阅读并设法解答问题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求解法就是带着一定的问题,到书本中寻求答案。这种方法不但能督促学生提出种种问题,而且能在读书求解时,反过来再发现问题,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深化、丰富。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要能够提出问题。

二是“严”,严格要求自己把所学课程搞懂学好,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这就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按照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学习环节的规律进行学习

第一,经过预习,上课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听课要耳脑并用,要动口、动脑、动手,要聚精会神,争取当堂解决问题。

第二,通过复习,弄懂道理,理出思路,巩固知识。复习可分为三步,当天复习、阶段复习和考前复习,每一步都有自己的重点和相应的复习策略。

第三,通过完成作业练习,使自己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注重同一式练习法,许多练习都紧紧围绕同一个基础知识类型进行,以达到基础知识巩固的目的。通过教师的辅导解决自己在学习上的各种疑惑疑难问题,进而真正理解、消化、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每一环节上,都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勤学好问”。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需要注意几点:①要善于发现问题。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创新来自于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自觉培养探索问题的兴趣。②要敢于超越前人。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例如,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③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只有深入学习和研究前人已有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才能通过自己的智慧,作出合理的想象,形成创造性的结果。④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机遇偏爱富于想象和有创造性思维的头脑,偏爱有准备的头脑。⑤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要能够说明、解决新问题。

三、按照大脑的活动规律学习,学会看书,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它不仅要动脑积极地进行思维,还要动耳、动口、动手,而这些感官都要受大脑控制。大脑的活动过程是兴奋与抑制两种状态有节奏地循环往复的过程。遵循大脑的这个活动规律,就能提高学习效率。相反,不善于安排时间,长时期地处于紧张状态,大脑代谢功能下降,不仅学不到东西,而且会使人经常处于疲倦状态。

第6篇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中心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一)及时了解掌握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向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建议;

(二)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检查和具体指导;

(三)筹备有关工作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

(四)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的宣传报道工作;编发学习实践活动宣传栏、简报,及时反映交流活动开展情况;

(五)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总结;

(六)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集中学习制度

(一)学习组织。集中学习分为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全体党员集中学习和以处室为单位的集中学习三种形式。党组中心组的集中学习由党组书记主持,安排3次。同时,中心领导还要按时参加有关处室的集中学习。全体党员集中学习由中心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安排3次。各支部的集中学习要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规定,统一学时,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确保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0学时。

(二)学习计时。每次集中学习,机关党支部、各处室要进行学习计时,详细记录学习时间、地点、内容。每位党员要做好学习笔记,保证学习效果。

(三)学习地点。党组中心组和党员的集中学习安排在三楼会议室;以处室为单位的集中学习由各处室负责人根据情况安排;专题辅导的地点视情另定。

(四)学习要求。党员要积极参加集中学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督促检查,注意发现学习典型。

(五)学习考评。集中学习的考勤情况、和理论测试结果要予以通报,作为对处室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三、考勤制度

(一)建立集中学习、集体活动考勤制度。各处室确定一名考勤员,对党员出勤情况进行统计。每次集中学习、集体活动都要进行认真考勤。

(二)严格请销假制度,一般情况不能请假。凡有特殊情况,中心领导和处室主要负责人向党组书记请假,一般党员要活动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请假,并办理有关证明手续,并按照程序及时销假和补课。

(三)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通报各单位的考勤情况。对无故缺勤者,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出勤情况作为对各单位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四、补课制度

(一)缺课党员要自觉主动地向支部报告缺课的时间和内容,接受补课。

(二)对因故缺课的党员,各支部要指定专人,安排适当时间进行补课。

(三)各处室负责对缺课党员进行补课的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耐心详细讲解补课内容,并进行补课登记。

(四)各处室要将缺课及补课情况报中心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活动办公室要对落实补课制度的情况进行抽查,防止走过场。

(五)补课情况作为对各单位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五、活动报告制度

(一) 和处室要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上报工作。

(二)联络员应严格履行职责,遵守程序,不得敷衍塞责,弄虚作假。联络员每天必须到收发室查看、领取学习实践活动的相关文件、简报、材料。

(三)报告制度落实情况列入对各单位的综合考评。

六、督查制度

(一)各单位每周进行一次自查自评,找出存在问题,认真加以改进。各处室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每名党员的督促检查。

(二)中心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检查一次各处室的学习、活动、工作情况,对照《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日程安排》中的规定,按照时间限度和进度要求,进行全面的检查,作出详细的记录,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各支部提高工作水平。

(三)中心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每一阶段召开一次成员会议,听取各单位活动情况汇报。中心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一阶段召开一次由各单位联络员参加的总结督促会议,总结本阶段的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的措施,指出工作努力方向。

(四)中心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四召开一次碰头会,各处室汇报一周的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五)督查情况列入对各单位的综合考评。

七、学习交流制度

(一)各单位要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各单位要对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每一阶段结束,进行一次学习交流活动。

(二)各处室的每位党员要根据专题内容、阶段性任务目标,认真准备好发言稿件,认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学习收获。

(三)党员的学习交流情况以及发言稿件,要及时报送中心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不定期地抽查发言稿件,评选出优秀的稿件并在中心学习交流会上交流。

(四)学习交流情况列入对各单位的综合考评。

八、开展调研制度

(一)中心党组成员要按照调研课题分工,带领处室就课题进行指导和调研。

(二)各处室要根据实际、结合业务工作合理安排,开展调研工作。调研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三)要把开展调查研究与深入查找和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难题结合起来,与创新工作机制结合起来,与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结合起来。

(四)中心党组调研工作结束后,要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九、责任制度

(一)中心党组书记是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第一责任人,对全中心学习实践活动负总责。

(二)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安排和协调落实。

(三)各处室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督导检查工作。

(四)中心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中心学习实践活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成员按照职责分/:请记住我站域名/工,明确责任,抓好工作落实。

第7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思想政治课 现状 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

笔者近几年分别对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工商学院等三所高校的225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收回有效问卷2200张。其调查结果分别如表所示。

吉林省三所院校大学生信仰状况的平均值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呈现一个多元性的态势,即在7个选项中或多或少都有人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呈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极易受到这些社会思潮的影响,产生盲目的跟从心里。这一变化的重要思想是反映在“崇拜物”的多元性上。

二、科学发展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作用

(一)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谓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于人的发展又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和人的根本目标,就要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作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以人(学生)为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积极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有效地推行必修课、选修课制度。2)对在教学过程了中未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可由学生本人提出重修申请,实行免费重修制度。3)根据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班教学,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答疑环节。4)对在学习中明显存在实际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适当请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任务。

(二)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多种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是人,因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应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第一,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沿着正确方向成长的必经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帮助大学生把对理论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处理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般来说,青年大学生接触社会不多,缺乏实践锻炼和考验,尤其需要加强实践教育。所以,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要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形成健康的人格,这对于大学生接受能起到促进作用。人的信仰形成,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生活的基础。对任何人而言,正常和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正确信仰形成、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因此,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第三,要锻造坚强意志,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坚强的意志能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对于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不至于被各种错误的思想所迷惑。人的一生千差万别,各自的人生道路和结果也是千姿百态的。

(三)必须遵循大学生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第8篇

〔关键词〕舞蹈编导相关学科知识需求

一、舞蹈编导吸取文学作品“养分”

舞蹈编导在创作前时常会以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舞蹈作品构思,或是借鉴文学作品结构来创作戏剧式舞蹈结构作品,从而挖掘舞蹈作品深层内涵及亮点,让观众通过舞蹈动作、造型等舞蹈语汇对文学作品产生更多的联想与想象。

1、以文学作品为构思题材创作舞蹈作品

舞蹈编导创作舞蹈作品首先要进行编写舞蹈剧本或者构思舞蹈。古往今来,一些中外优秀的舞蹈作品是以著名的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如舞剧《繁漪》,它是以现代杰出剧作家先生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雷雨》为题材进行创编的。苏联芭蕾舞编导彼季帕的经典芭蕾舞剧作品《堂吉诃德》是以西班牙著名的作家塞万提斯的文学作品《堂吉诃德》改编的。还有大量的舞蹈优秀作品都是以文学著作为题材的,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秋瑾》、《孔乙己》、《满江红》等。

2、借鉴文学作品结构创作戏剧式舞蹈结构作品

戏剧式舞蹈结构是由于舞蹈借助了戏剧、文学的戏剧式结构而得名,它在舞蹈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少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采用这种舞蹈结构形式,如我国经典舞剧作品《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宝莲灯》、《小刀会》等。

二、舞蹈编导应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一定要有好的音乐衬托。从音乐曲式分析中可见,音乐结构与舞蹈结构是相符的。作曲中运用的技法,比如重复、模进、卡农、多声部等,也可作为舞蹈创编技法。可见,舞蹈编导音乐素养越好,对舞蹈作品创作越有利,编舞技法娴熟的舞蹈编导必定对音乐有相当的掌控能力。

我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编创就是从音乐开始的,它采用了电影中的娘子军连连歌,这首歌曲至今广为流传,它贯穿运用于舞剧当中,生动地写照了娘子军战士的光辉形象,而舞剧中琼花、洪常青、南霸天主要人物的主题音乐决定着舞剧的成败。主题音乐为舞蹈编导创编舞蹈形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灵感,并促进了舞蹈情节变化发展并形成,使之成为经典传承下去。我国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音乐曲目《红头绳》也是如此。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白天鹅主题”曲用双簧管及弦乐奏出,舞蹈编导通过对音乐的理解编创的舞蹈语汇充分地展现了“白天鹅”孤傲、优雅的形象。白天鹅与王子双人舞时,采用的是大、小提琴的重奏,促使舞蹈片段中两者的舞蹈动作产生了交相辉映的感觉。《四小天鹅舞曲》节奏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生动地刻画了天鹅们活泼可爱的形象。而舞剧《天鹅湖》并不是一气呵成地成为经典传世之作的,最初版本的舞蹈编导列津格尔因没能理解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意图而导致最初的版本以失败而告终,而经典版本的舞蹈编导伊凡诺夫是一位具有非常罕见的乐感的舞蹈编导,他能敏锐地捕捉住音乐的主题情感,使得他创编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成为经典流传至今。由此可见,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直接影响着其创编舞蹈作品的水准,提高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三、舞蹈编导对雕塑、绘画艺术等美术学科进行研究

我们常说舞蹈是“活的雕塑”、“动的绘画”,这道出了这两种艺术门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舞蹈的造型性是舞蹈动作形成美感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包括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和舞蹈队形画面构图。而人体雕塑和绘画中的构图必须是经过提炼和美化的最生动、最鲜明、最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的动作和姿态。因此,舞蹈编导在生活积累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鉴赏人体雕塑以及绘画作品构图,这对我们的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不但能起到启示的作用,而且能使其精准地创编每一个舞蹈构图,甚至让舞蹈作品的造型成为经典、百世流传。

一个舞蹈编导舞蹈构图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的水平与表现力,加强舞蹈编导的构图能力是每一个舞蹈编导提高创作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因此,在舞蹈创作时,舞蹈编导可以借鉴雕塑、绘画艺术的构图原理进一步把握好舞蹈作品造型性的艺术特点。一些经典的舞蹈作品是以雕塑、绘画艺术为构思题材进行创作的。如我国优秀的经典舞蹈作品《丝路花雨》、《敦煌彩塑》以及北京舞蹈学院的“敦煌壁画伎乐天”都是以著名的敦煌壁画中五百多幅婀娜多姿的体态和“伎乐飞天”的舞蹈造型构图从中获取灵感的。再如多贝瓦创作的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最初的构想就是出自于一幅名不见经传的风俗画。另外,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后期服饰道具制作、舞台灯光、舞台布景等跟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舞蹈编导加强对雕塑、绘画艺术等美术知识的研究与学习,对其创编舞蹈作品很有帮助。

四、舞蹈编导对影视作品、戏曲的借鉴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舞蹈编导借鉴影视作品创作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舞蹈作品与电影、电视结合得越来越广泛,使得舞蹈编创作品进入了一个具有意境的境地。如近来的大型舞剧《恰同学少年》的结构剧情就源自于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青年舞蹈编导吴庆东说:“我以电视剧的故事及人物进行舞剧化的改编,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及人物刻画。”所以说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给其同名舞剧的编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又如被世界舞坛誉为“东方旗袍芭蕾”的经典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在舞蹈作品中设计的舞美、灯光等烘托意境的方式也借鉴了电影中的表现手法,舞蹈作品通过人体动作的方式表达,使舞蹈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具渲染力。

而作为中国古典舞“前身”的戏曲不仅为舞蹈编导创编舞蹈作品提供了素材,还为舞蹈编导设计舞蹈动作提供了“原料”。如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辽宁歌舞团编创的舞剧《梅兰芳》以舞蹈语言的方式展现了梅兰芳大师一生对艺术追求的态度,同时也融入了戏曲的美感与神韵。又如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出品的舞剧《粉墨春秋》通过借鉴中国戏曲及山西地方戏曲的形式,运用现代的思维和视觉创意,实现了用舞蹈语汇来表现“中国戏曲人生”。

五、舞蹈编导对心理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了解

舞蹈编导构思舞蹈作品需要“创作灵感”,它是一部舞蹈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创作灵感”通过感知、感知转变及实现艺术感觉三个层面的人的心理方面来体现。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舞蹈感觉”,即心理学中的感知觉。感知转变即“自我感觉”,这是舞蹈编导在创作中的选择,包括题材的选择、主题的选择等等。通过心理层面的感知及感知转变最后才能实现艺术感觉,形成舞蹈作品的创作动机。

第9篇

一、转变规划编制理念,增强规划的全局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转变规划观念。要从重物轻人,转向以人为本,重视解决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保护资源环境等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虽然不是一个五年规划能解决的,但要有这种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要从重经济、轻社会,转向经济与社会并重,在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提高社会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进步;从城乡分割、以城市为中心,转向城乡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逐步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从地区分割的行政区经济,转向区域经济,以区域规划统领全局,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从重国内、轻国际,转向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积极扩大开放,也要注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从不顾及甚至破坏生态环境,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努力营造一个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树立国家规划的概念,转变部门规划的思想。过去一些专项规划的部门色彩较浓,规划内容往往重点放在本部门或本系统问题的解决上;规划的编制过程,大都局限在部门内部,封闭起来,自成一体。各部门编制的规划,都是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代表着中央政府指导某一领域发展的政策意图,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后,各部门都应当切实贯彻实施。

要站在全局立场上考虑规划内容。比如,扩大就业涉及方方面面,各部门都应在各自的规划中重视解决这个问题。又如“三农"问题,不仅农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也要考虑如何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社会发展管理部门要考虑如何加强农村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工业主管部门要考虑解决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劳动和城市管理部门要考虑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再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只是环保、国土、人口等少数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要体现在各部门制定的专项规划之中。总之,要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

二、切实加强规划前期工作,增强规划内容的深度。规划是统领各项工作的龙头,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各部门重要的行政工作。要按照全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从本部门实际情况出发,尽早制定工作方案。不仅要有一个总体的时间安排和进度要求,而且要将时间安排具体落实到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立项、起草、衔接、论证、批准、公布等各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对专项规划的编制领域、编制主体、编制任务等,都要早做研究。

要重视开展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重视规划内容,做深做实,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并切实能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资金提供参考。本届政府决策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规划先行,通过编制重要领域的专项规划,引导社会投资,审核重大项目。这是政府职能从项目管理转向规划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的体现,符合发展市场经济的方向,有利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大家比较重视规划了,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如为批项目而“凑"规划,规划编制随意性较大,规划的质量堪忧。编制规划,不是简单地“写”一个规划,更重要的是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深刻了解国情。编制规划是全面和深入了解国情的过程,是研究思路、反复思考的过程,是明确发展方向、坚定信心的过程。所以,要深入研究规划编制的必要性、作用,以及规划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对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要深入论证,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三、重视规划过程,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划编制过程是协调各市场主体利益,统一认识的过程。增强重大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情,顺应民意,既是加强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的重要途径。

编制以人为本的规划,必须坚持开门编规划,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改委对重大研究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就是利用社会力量、开门编规划的一个途径。规划最终要靠人来实施,如果编制规划的人与实施规划的人缺乏沟通和交流,规划实施主体对规划毫不知情,规划也就失去了实施意义。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除的规划外,各部门要采取适当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建议。

要切实发挥专家、中介机构的作用。在规划编制方案中,要为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机构,参与规划的编制留有时间和空间。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的方法,参与评估论证的专家,不应仅是本部门、本系统的专家,要注意吸收相关部门的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加强规划的衔接协调,促进相关领域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这方面有大量的协调工作要做,如:煤炭与铁路、港口、电站,铁路与综合运输体系等都要协调起来。如果不重视规划编制中的衔接协调,各个部门的规划都自成体系,专项规划之间、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专项规划与区域规划之间互不衔接,目标相互矛盾,发展重点相互错位,支撑条件互不配套,规划就难以形成合力,也会影响协调发展。因此,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要切实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

首先,在确定专项规划编制领域时就要衔接协调,看看规划涉及哪些部门,别的部门是否已经编制类似的规划,避免同一领域多部门重复编制;如果必须编制,一定要与相关部门充分协商沟通,减少重复劳动。在这个阶段.尽可能把规划关系理清楚,不要大家都干重复的工作。这里不涉及权力的问题,而是更有效地工作。要尽早确定哪些规划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做。要把责权联系在一起,分清职责。其次,衔接的重点是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区域发展方向、投资安排、土地供应、城市建设等方面。第三,衔接协调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各部门可以根据本领域的特点自行确定。可以通过及时交流信息,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成立跨部门的规划编制小组,请相关部门参与规划编制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多部门共同组织规划论证和审批的形式。我委将进一步做好服务,为统筹协调好各部门的专项规划履行好我们应尽的职责。我们准备在各部门提出的拟编制的专项规划目录基础上进行充分协调,提出国家“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分工和进度安排的意见,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方式进行协调,还将采用简报、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有关信息,供各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