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19:18
导语:在国有资产经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国有资产;财务投资;风险控制
一、国有资产经营中财务投资风险的表现
1.政府风险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主要由政府和国家主体的行为导致的。一般而言,政府和国家主体的行为出现偏差对企业能造成致命的打击。因为政治风险无法预测,即使发生后更是难以控制,对国有资产的财务投资行为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出现巨大的损失。例如国家发生战争事件时,在建的工程、产品、设备、资源等容易被战争破坏,且企业无法预测和控制,一旦损失过大,国家赔偿短期也很难实现。所以国有企业进行资产财务投资前应充分考虑到政治风险因素,提早做好防范和补救措施。
(2)政府政策风险。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往往是同时存在和发生的,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当两者是有区别的,政策风险是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和补救的。国有资产投资行为的政策风险大多是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影响。首先,国有企业的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补贴,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对其他企业造成了不公平现象。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代表了国家的发展方向,所以容易造成国家经济出现安全问题。其次,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巨大,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要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投资失败。政府为了扶持国有企业的发展,会制订出一系列的政策补贴国有企业的生产成品,降低产品价格,影响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政府的政策并不是完全针对国有企业,所以国有企业还是应该完善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政策变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指企业投资过程中容易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替代品的可获取性、互补品的稀缺性等方面影响。当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发生改变时,也引起了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以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前可以进行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市场的变化情况,减少市场风险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国有企业资产财务投资过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竞争压力。近年来我国的私营企业不断壮大,多国有企业的财务投资造成竞争压力。国有企业虽然实力雄厚,受到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但企业管理受到政府干预,缺乏自主性、灵活性,失去了竞争的优势。所以国有企业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引起的风险。目前国有企业是市场中的主要投资者,实力雄厚,企业规模较大,投资量较大。但是国有企业缺乏现代的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所以投资过程中容易出现经营风险。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且已经成为国有资产财务投资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容易出现的现象,部分管理者实行内部控制,也造成了经营风险的产生。
4.职业道德风险
职业道德风险是指投资过程中财务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违背职业道德而造成的投资风险。目前许多企业在财务投资方面都出现财务问题,财会人员违背职业道德,谋取私利。企业管理者也利用手中职权,违反自己的岗位职责以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在国有企业中这种违背职业道德谋取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许多财务问题不断暴露,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财会人员如果不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将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顺利发展。
二、国有资产经营中财务投资风险的产生原因分析
1.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资金管控不利
国有企业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权力高度集中,资产的收支比较随意,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和管理,财务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完善,致使大量的财务漏洞出现。目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分红问题。国有企业分红制度按照股权投资实行,投资收益越多,投资的回报率就越多。但国有企业的分红制度程序过于死板,每年的分红额度不一,影响了投资企业自身利润的平稳,现金流也出现波动。当分红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且现金流出现阶段性的波动时,企业内部就容易出现财务管理的风险。其次,股权的经营运动风险较高,投资和撤资的时机难以准确掌控,增加了投资的风险程度,也对投资主体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力,导致投资者在管理中出现问题,引起财务管理风险。
2.相关财务人员的投资专业性知识的匮乏
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投资、增值保值等都离不开专业的财务人员的分析和研究。作为专业的投资人员,每项投资活动之前都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研究调查数据,投资过程中时刻关注当前的市场经济状况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最终才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所以国有企业的财务投资要提高投资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了解市场发展方向,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经济动态,多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还有部分投资人员责任心不够强烈,只考虑个人利益,没有积极的为企业的发展和利益的提高尽更多的努力,抱着一种得过且过、事不关己的工作态度,缺乏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所以企业应该对财务投资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尽量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3.投资管理缺乏科学的战略指导,投资管理方式陈旧
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所以投资管理缺乏科学的投资理论指导和先进的投资管理方式。投资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部分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众多,投资的范围和投资领域广泛,获得的经济利益并不理想。且企业内部的财务投资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素质不高,不能完全操控多个投资项目,也无法有效的控制投资风险的产生,最终导致企业资产出现严重损失。二、国有企业对外融资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国有企业对外融资,不仅要承担担保关系,还要承担连带关系、委托关系、递进关系等。由于担保关系过于复杂致使投资企业在经营投资项目中风险加大,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容易出现资金问题,并影响整个投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损害了投资企业的融资信用,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问题。
4.投资过程主观判断过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投资过程包含的环节众多,每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国有企业规模庞大,投资项目繁多,无法确保投资者能精通投资活动的整个过程。所以国有企业管理中常常能出现“外行管内行”的不良现象。在投资行为的全过程中,投资者缺乏专业的知识水平,对各种问题的分析不够严谨慎重,每一项决策都仅凭主观判断,最终将导致投资行为的失败,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所以作为投资者,如果主观判断过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将会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
5.对投资风险的分析不深入
投资活动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投资前期要调查和收集市场数据,并进行深入的科学分析。投资分析的过程要体现科学的严谨性、客观性,且要具备大量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分析结论要实行多次实验和论证,这样才能得出科学有效的分析结果。但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由于对投资风险的科学分析不够深入,分析结论没有经过论证,无法降低和避免投资活动的风险程度。
三、国有资产经营中财务投资风险控制的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
国资委是国有企业的出资者和管理者,所以国资委要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国资委代表了国家和全国人民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性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目标。此外,政府部门之间应该相互约束,建立专业的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国资委内部进行审查和监督。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利益,也应该时刻接受全体人民的管理和监督。国资委应该实行公开化、透明化办公,及时公布有关信息,便于人民了解国有企业资产的经营状况,降低和避免财务投资的风险,规范投资行为和投资方向,使国有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2.加强相关财务人员的投资专业知识
财务风险最直接的关联者是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企业财务人员参与了企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所以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影响着风险产生的程度。如果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素质能力较强,就会降低投资活动的风险程度。所以企业内部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此外,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财会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财务人员的心理能力,鼓励财务人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
3.建立有效监管机构,对资金实施全程监控
国有企业要建立起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投资风险的程度,减少投资成本,增加投资收益。对于企业员工,国有企业内部应实行风险责任承担制度,将投资风险和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规范了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降低了投资风险的程度。对于企业管理者,要实行分享风险报酬的激励机制,促进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严谨慎重的做出每一项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此外,政府应该减少行政干预,确保国有企业实现自主经营,降低和避免政治和政策给投资过程带来的风险。
4.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财务投资计划是由企业管理者做出的决策而最终形成的,所以财务管理决策人员对整个财务投资计划具有影响作用。作为企业的财务投资决策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才能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确保投资活动顺利开展。所以在投资过程中,要加强决策者的风险意识,增强决策者的专业能力,提升决策者的综合素质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决策者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决策者的工作热情,提高决策者的心理能力,鼓励决策者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知识和能力,跟上世界经济的潮流思想。
5.对风险信息提前的收集、分析、评估
国有企业应该在制订财务投资计划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对市场进行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调查内容应涉及各个方面:投资行业的运行状况、税收和利率变化情况、投资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和运行状况、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变动情况等等。对这些方面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后,要合理选择投资项目和投资方向,制定投资计划,优化投资组织结构细节,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等。通过对投资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提早制定出风险的防范和补救措施,从而降低和避免了投资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四、结语
要使得国有资产在经营中财务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笔者认为国有企业自身首先应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管机构,以便对企业内部的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管。此外,还应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投资所需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当然企业自身还需要做好对风险信息提前搜集、分析、评估等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雪勤.浅析国有资产经营中的财务投资风险控制[J].财经界,2011.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市直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工作。,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二OO四年七月六日
市直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为全面摸清我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与效益状况,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行为,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摸清我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家底”,如实反映各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管理体制。
二、清查范围和内容
(一)清查范围。
1.基本情况清查:对市直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编制、人员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
2.资产清查: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及负债进行清查。
3.经营状况和资产损失挂帐的清查:
4.建章建制: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信贷审批制度等。
(二)清查内容。
1.货币资金的清查。
(1)对现金的清查。要实地盘点检查日库存现金,并倒推清查时间点库存现金是否与账面数相符。现金明细账按所查实数确认。
(2)对银行存款的清查。按银行对账单确认余额。
2.信贷资产的清查。
(1)按贷款合同清查贷款的真实性。如果借款人是虚假的,应查清性质及资金去向。
(2)按《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等要求,对贷款予以核实,并提出分类意见。
(3)对信用放款及抵押(质押)贷款予以核实分类。对属于无效担保、抵押的贷款,应补办保证或抵押手续。
对认定为呆账贷款的,应逐笔登记呆账贷款确认表。
(4)对贷款资产进行评定。在逐笔调查取证核实的基础上,根据债务人的信用程度、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定。
3.应收账款的清查。
(1)应收利息的清查。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依据借款合同逐笔进行核实。对银行存款、各项贷款等项目的应收利息,均应按核实后账面价值以借款合同利率和合同签订日的法定利率分别计算到基准日。
(2)其他应收款的清查。清查应收款项的债权是否存在,审核科目核算的正确性。
4.投资的清查。
(1)对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进行清查,确认其所有权及持有形式;投资行为的合法性、真实性;账实是否相符。
(2)对长期投资中非股权投资部分,根据业务内容分别进行清查,重点核查对土地、房屋项目的长期投资。
5.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的清查。
对由委托人指定项目、提供委托资金、承担经济责任的委托贷款,结合委托存款,逐笔确认。对无法确认的,视同信用贷款。将委托投资与委托存款相结合进行清查。确认委托合同的真实性。无法确认的,列入投资进行清查。
6.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清查。
(1)核实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已提折旧额是否真实、准确。对清查出的各项盘盈、盘亏固定资产,要认真查明原因。
(2)审核在建工程的有关报批手续是否完备,并对在建工程的成本进行审查,剔除不合理的部分。
7.递延资产的清查
准确核算原发生额和构成,审查受益期和摊销额是否合理,对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
8.租赁资产的清查。
审查租赁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准确核实租赁资产的实际成本。逐笔核实租赁资产的对象、期限,并对租金逾期予以说明。
9.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的清查。
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查公司计提各项准备金的准确性。
10.对其他的清查。
主要包括对外担保等的清查。要对公司提供的对外担保进行全面清理,确认担保责任。
11.其他资产的清查。
重点清查账外资产。
12.债务及所有者权益的清查。
(1)应付证券的清查。对行证券款、代兑付证券款、代售证券款,要与相应的资产性项目相结合进行审查。
(2)应付帐款的清查。审查债务的真实性,债务不真实的应查明其来源。重点清查是否按权责发生制计提各项借款、发行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应付未付利息。
(3)对所有者权益的清查。要确认股东身份的合法性,实收资本的来源是否合法、合规,资本金是否到位。
(4)对投资收益和利润分配情况进行清查。
三、工作步骤
清查分为三个阶段,从2004年7月10日开始,2004年8月31日结束。2004年5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
(一)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04年7月10日至7月20日)。
1.召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
2.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明确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3.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4.组织开展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人员培训和宣传活动。
(二)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04年7月21日至8月20日)。
1.单位自查(2004年7月21日至7月31日),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成立资产清查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这次清查工作。对各项资产、各项资金进行清查、登记、核对;对清查结果和查出的问题进行更正,编制本单位资产清查报表及说明,并进行报表数据录入。自查结束后,各单位要写出自查情况总结交清查办公室。
2.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核实、验收(2004年8月1日至8月20日)。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自查的基础上,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组织复查小组对经营公司进行复查、验收。对自查不彻底的单位,要责成其补查,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帐应作为复查的重点。复查结束后,由复查小组向市清查领导小组写出复查情况的书面报告。,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三)第三阶段汇总情况和整改(2004年8月21日至8月31日)。
1.根据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清查情况进行汇总,并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2.针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要督促其限期整改。
四、工作要求
(一)这次资产清查应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通过核实“家底”,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便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二)对未按时完成或不积极组织资产清查工作的单位,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要责令其限期完成,并可指定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核,所需费用由被审核单位承担。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经营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管理体制改革,树立理性的经营精神,已成为大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期望相一致、与教育规律相符合、与时展相合拍的大势所趋,潮流所向。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大学经费由政府拨款,基本上采取统包统管模式,很少从经营的角度去关注大学的投入产出,即使有也只是局部性的、萌芽性的、经验性的、非理性的。在目前大学经费短缺的条件下,借鉴企业经营方略管理国有资产,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而尽可能降低成本,这对提高资产效益、效率、效能,促进大学优质高效运转,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 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含义
高校国有资产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学校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学科研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把学校类同为企业,认为学校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就得有经营管理理念。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可以定义为:以配置、整合、优化学校国有资产资源为手段,为教学、科研、行政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充分提高高校国有资产资源的效率和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出效益,从而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的经营性管理活动。经营管理理念可利用在资产配置、资产购置、资产管理、资产报废、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中。
二 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资源
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面对、整合、利用的对象是资产,是指高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已经被确认为高校所有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的总和。按其存在形态包括如下四类:
1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在3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分为如下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资料、其他校属固定资产。
2 流动资产。高校的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等。它具有变现能力强、周转期短等特点。其对维持高校的日常运转,起着关键作用,其管理状况的好坏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有直接的影响。
3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能够被持有者长期占有和使用但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持续发挥作用、并能为持有者提供较为稳定和超过同行业一般收益的经济资源,具有无形性、资源性、高效性、长期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比如校名、校徽等。
4 外延资产。外延资产是指高校以货币、仪器设备等形式,向学校以外地区投入后所转化形成的财物收益。
三 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目标及特点
评价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绩效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资产投入产出分析,探索教育资源投入的最佳配置途径,最大幅度地提高投人效率,达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帕累托最优,实现“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最大化,这就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终极目标。
1 经营目的的非盈利性。办学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人的知识技能,积累知识资本,成为合格的劳动力人才,为社会做贡献。具体到内部来说,就是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高校资产不能直接创造社会财富,像企业那样统计今年多少万的利润,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完全追求经济效益。
2 经营资产的非循环制。行政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的国有资产形成主要靠国家财政从预算资金中分配拨付,包括行政事业拨款和基本建设投资。其不产生经济效益,从资产的购入、使用到报废是单线流程,不能像企业一样不断用其产生的价值循环补偿,这就决定了单线使用价值和效益的开发和利用,资产购置资金的多元化挖掘成为重点问题。
3 产权结构复杂化。高校投资主要来自国家,国家是高校的当然所有者,高校法人实体行使学校财产的使用权。政府拥有高校财产的最终所有权,高校拥有法人财产权,即高校财产现实所有权(使用权、分配权、部分收益权)。目前我国高校的产权结构已与计划经济时期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高校投资多元化,高校产权结构已不再是单一国有的了,正因为产权关系不清、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经常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四 经营理念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 国有资产实行价值化管理。我国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实物管理为模式,甚至在分配上也是实物分配。实物管理模式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局面,部门自成体系,追求资产占用的最大化,管理者只要完成产值或产量的数量指标并使资产保持一定的完好率就行,而把投入产出放在较次要的地位,容易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行政化、经营自虚化、国有资产增值能力低下等弊端。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价值化管理就是要求学校各单位从价值上认识资产,对其所占用的资产的价值负责,通过有偿占用资源等一系列措施,促使资源的集中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源向能创造效益的单位和部门的自主流动,从而提高学校整体资产的效益水平。
2 量化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评价。首先按高校承担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任务量与资产配置标准制定资产配置的细化预算,并经科学论证后执行,避免配置上的重复浪费。对大型专业设备、办公用房、机动车等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配额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平台,保证国有资产充分、有效地利用。从在用率、产出率等方面建立与高校业绩挂钩的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评价制度,量化管理评价体系,保障国有资产使用高效合理。甚至可以引进企业《ISO/DIS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模式,把国有资产管理当作系统工程来规划和管理,各项要求和指标是“血肉”,流程的管理构成“骨架”,分为人员管理、设备经费管理、分配与使用、改革与研究等大类,分别建立量化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3 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高校的教育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所以管理出效益就显得更为重要和有意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引进BPM(Business Process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其核心侧重点是流程建设(管理),强调规范化、持续性和系统化。首先要有一个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归口部门,总体把握分配资产和效益实现情况;要有完善的预算、采购、调拨、报废等规章制度,且要明确详细,可实施性强;不朝令夕改,有延续性,尤其是绩效评估条款和工作流程,最终通过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循环,将决策信息贯穿政策制定、管理执行、手段优化过程中。BPM管理核心还
要求重视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和能力,真正使国有资产管理从每一个环节上出效益,并落在实处,使高校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4 人员管理新思路: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人绝对是管理的主体,然而人又往往是管理的客体。高校涉及到国有资产管理的大部分是资产处、财务处、后勤处、院系资产管理员等行政人员,这部分人员拿的是死工资,认为铺张浪费,闲置流失,受损失的是学校,跟个人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调动高校国有资产人员管理积极性的核心问题就是竞争和激励。(1)竞争机制。创造平等条件下竞争的机会和压力,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实行竞争上岗,优化管理人员结构。近几年,高校逐步实行聘用制就很好,工作不出色,拖沓无效率,即便在行政单位,也要面临岗位问题,或解聘、或调离,有了职场压力,就会出效益。(2)激励机制。可以根据管理使用人员的具体需求采取相应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具体形式可分为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关怀激励、薪资激励、考核激励等。
五 经营性理念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1 成本原则。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根源就是成本概念的严重缺失。由于高校国有资产的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使用上不核算成本,所以长期以来,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种偏见,即认为国有资产是一种消费性资产,只需注重需求,无需注重效益,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松懈和无序。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还是大学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都是提高投入产出比的重要手段,国有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运营成本控制机制,要完善资产购置的财务审批制度,强化岗位责任制、控制过高的人员成本,量化资产使用和产出的标准。
2 效益原则。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本身来说,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展开的,管理就是要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以期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同时,对于资产使用也要进行科学的效益分析,正确处理大学的学科建设和硬件投入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资金基础上进行效益分析,协调“大楼”与“大师”的投入比例,是每一个大学经营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3 责任制原则。责任制指国有资产的管理者、经营者在任期内的目标责任制度。具体而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者、经营者在任期内的资产利润率、资产保值率、资产负债率、技术创新率、人员资绩效率等管理和经营指标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国有资产管理经营者实行奖励或经济制裁的目标责任制度。高校资产管理领导小组需组织制定经济责任制的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每一步目标明确落实到个人头上,突破高校管理的你等我靠现象。
关键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分类监管;资产配置
在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地方政府也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来源比较复杂,种类繁多,其性质和主要用途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急需加以研究和解决。从国际范围内的实践来看,西方国家早就开始了对公共部门资产管理的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虽然由于国情不同,西方国家并没有与我国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完全相同的资产范畴,但在公共资产的管理上有许多类似之处。因此,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
1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资产的管理经验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资产的管理经验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资产配置方式这三个方面:
1.1 管理体制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资产的管理体制大致有两种类型:“两层模式”和“三层模式”。“两层模式”指的是政府直接监管该类资产,中间不设立其他的管理机构,即政府――资产占用者两个层次。这种模式层次比较简单,典型代表是法国;“三层模式”指的是在政府和资产占有者之间还有相应的资产管理机构,即政府――资产管理机构――资产占用者三个层次。这种模式被很多西方国家所采用,如意大利、奥地利、英国、西班牙等国。
1.2 管理模式
(1)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
在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问题上,国外有两种常见的模式,一种是由国家统一所有、地方分级管理,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比较少;另一种是由中央和地方分级所有和管理。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都设有专门的政府资产管理机构,机构之间相对独立并拥有不同的职责和分工。联邦政府资产主要由资产管理局负责管理;州政府及地方政府资产多由公共事务局负责管理。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各级政府之间有明确的资产管理权限,因而资产监管效率相对较高。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如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
(2)对公共部门资产实行分类管理。
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很多国家还对公共部门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即按照该类资产的性质、功能或所属行业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资产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授权或设置不同的机构加以管理。以美国为例,财政部负责管理投资于企业的非经营性公有资产,行政服务总局负责管理用于行政服务的公有资产。分类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到了不同资产的性质和功能,可以提高不同资产的管理效率。
(3)对公共部门资产实行专业化管理。
同时,不少国家还设立专门机构对公共资产实行专业化管理。美国联邦总务署属于联邦政府行政独立机构,负责对联邦政府的政府财产进行统一管理;加拿大联邦政府建设和服务部,负责联邦政府的财产管理、政府采购、办公用房和物业管理等;澳大利亚工程局以合同承包的形式负责政府公共资产的管理和维护,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办公用房,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维护、安装和建设服务。由专门机构对公共资产实行专业化管理优势十分明显,资产管理机构职能清晰,责任明确,有助于提高政府资产的使用效率。
1.3 资产配置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资产管理在配置机制和方法上主要采取市场机制与政府强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同时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也注重发挥政府的强制作用。以瑞典为例,其资产配置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办公用房的市场化管理。国家不提供办公用房,行政事业性单位向国有房产经营公司和社会租用房屋;其次是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政府采购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由采购监督指导委员会负责对采购过程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2 完善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建议
从以上西方国家公共部门资产的管理经验上来看,建立合理高效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是该类资产良性运营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明确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层次结构
2006年下半年,财政部先后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对促进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虽然各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新《办法》的出台无疑为我们理顺有关该类资产的管理体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结合该办法我们认为,在公共财政模式下三层次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体系。所谓三层次的管理体制,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产管理机构或资产经营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在此模式中,各级财政部门就代表国家行使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权,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资产管理机构或资产经营公司)受财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2.2 建立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级分类监管模式
三层次的管理体制之下,各级财政部门究竟采取何种管理模式,设置何种管理机构来实现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我国现行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为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分别由不同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由财政部门委托给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监管,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各财政部门委托给事业主管部门监管。这种模式考虑到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差异,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种类繁多,其性质和主要用途不尽相同,单纯将行政与事业单位分开管理远不足以解决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若干问题。因此,在旧有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分类管理的建议:从合理配置资源的角度出发,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按性质、特点或功能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资产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机构设置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委托相应的主管部门、资产管理机构或资产经营公司进行管理。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建议将行政与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行政单位一般提供的是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对这类单位的管理重点主要是保证其资产的合理配置及有效使用,在实践中要加强该类资产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在该类资产的管理模式上,国际上有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不少国家成立了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如政府物业管理机构、政府车辆管理机构等。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国有资产的专业化管理,对于提高该类资产的使用效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在实践中可以加以借鉴;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要复杂一些,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资产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由政府负责配置的公益性事业同行政单位的管理类似,既可由国家进行专项管理,也可以委托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管理。而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的准公益事业则可以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实行企业化或准企业化运作,进一步拓宽事业单位投资和融资的渠道。
2.3 建立科学、民主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机制
在实践中要结合新《办法》,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机制。在资产的配置上,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特别是新资产的购置必须遵循严格的审批程序;在资产的使用上,主要是要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合理的资产调剂制度,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要严格控制、从严审批;在资产的处置上,要遵循严格的控制和审批程序,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资产的出售与置换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的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中的作用。在资产的配置环节,要实行严格的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过程要保证信息透明、行为规范;在资产的使用环节,可以采取类似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该类资产按实际需要配给后如有剩余还可以在市场上对外出租;在资产的处置上,也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等方式进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进行市场化的管理和经营,但市场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利润,主要还是为了降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行成本,提高其使用效率。
借鉴西方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既要把握其核心规律,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实践中,除了进一步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之外,对于该类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还需要财政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的进行探索和研究,走出一条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方虹,刘春平,牛晓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3).
[2]伍海泉,戴罗仙,田秋蓉.公共部门资产管理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5,(12).
[3]伍海泉,田秋蓉.国有资产研究的新视野[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5,(9).
[4]邓晓兰,王晓芳,曹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两种模式[J].财会月刊,2004,(12).
烟草行业是我国税收组成的重要部分,近年税收即到万亿元,为我国基础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目前烟草行业的资产主体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在中国经济的整体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烟草行业也由小到大不断进行资本扩张。但个别烟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观念老旧,存在国有资产管理不善、甚至出现国有资产低价贱卖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为实现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求、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增值,我们要正确面对现实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管理理念薄弱
烟草行业作为国有资产高度集中的行业,各种类型企业很多,例如烟草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等。资产种类的多样化也给资产管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的国有资产监管不应该以重视企业利润等借口而忽视,正是由于传统管理理念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不到位,导致了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登记不明晰、管理失控等局面。
(二)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烟草行业不断发展,烟草企业税利逐年攀升。但是烟草行业是一种政企不分的特殊体制,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创造经济效益,部分企业会对技术上较为落后的生产加工设备、闲置的生产厂房等进行处理,进行资本回笼。但是这些闲置资产无疑会造成贱卖处理的现象,如程序不到位,部分国有资产就会被企业的管理者“慷慨”处理。
(三)国有资产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不高
烟草行业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盈利颇丰。但是从客观上讲烟草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加快了加工设备的老化和淘汰的进程,尤其是一些运行多年的烟草企业,设备本身就存在加工效率不高、生产能力低下的问题。为了满足对效益增长的追求,使得原本老旧的机器超负荷运转,加快淘汰的进程,这无疑是对烟草行业的国有资产完好率的不良影响。甚至有一些个别烟草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没有高度重视、设备管理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保养制度,使得国有资产提前报废,达不到国有资产的预期使用效果和收益。最近几年烟草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不少烟草企业大批购置技术先进的新设备,对一些较为落后和需要维修的设备往往不够重视,这无疑会导致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下降,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是烟草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烟草行业的国有资产如何在保证保值增值的前提下,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是烟草行业追求目标。
(一)强化管理、提高管理理念
烟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本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的运作是一项对企业和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有重大影响的工作内容。烟草行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必须从基层抓起,让每一个工人有主人翁的意识,真正的抓出实效来。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机构,对企业内部国有资产定期核对、检查台帐,为企业资产运营管理提供原始依据。相关工作负责人要明确责任,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要及时发现限时整改。权责分明、奖罚合理。
(二)合理使用、加强保养
虽然企业经营生产任务繁重,但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定要建立合理的维修保养制度,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只有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使用效率,才能在保证烟草行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为此,企业内部从领导者到工人对合理的使用保养制度都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是企业效益的源泉、是全体职工依赖的大山,只有合理的使用和保养,才不会对国有资产造成浪费、保证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闲置资产规范处置
随着企业高速发展,各种淘汰的产能、设备逐渐增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事实。但要注意不能对闲置资产随意处置。当企业国有资产需要处置时要经过权威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按照规定程序公开处置,防止暗箱操作、贪赃枉法现象,以免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三、结束语
关键词:调整;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12 —0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国企资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升资产收益,要以建立和完善“全员参加、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运作、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构建“信息集中化、经营市场化、效益型资产管理模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按照“提高质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控制总量”的工作方针,细化管理,规范运作,多渠道搞好盘活存量资产,加大不良资产的管理力度,提升资产创效能力及整体资产运营效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南京朗驰集团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调整经营思路、狠抓内部管理、提升资产收益”为工作指导思想,以“高起点、抓重点、解难点、破盲点”为工作思路,通过狠抓内部管理、扎实练好内功,促进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通过拓展经营思路、抓准市场机遇,促进资产租赁效益不断提升。
一、打破原有组织架构,优化人力配置,提升全员战斗力
近年来,公司针对企业资产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的实际,从保证资产安全和全面掌握资产状况出发,切实在管好、用好、监督好三个方面下工夫。通过掌握资产状况,管好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本着坚持从细化资产基础管理入手,努力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资产利用率和资本运营效益的原则。公司对原有以区域、库划分为运作考核单位的组织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改四部一室为两部二室。即将传统的宋库、郭库、石库、对外租赁、综合办公室和基建管理调整为租赁部、物业部、综合办公室和基建管理办公室。结合员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进行重新组合。并且将力量的重点配置在租赁业务上,通过调整有效的调动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工作效率,使租赁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得到加强。
二、完善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管理工作制度化
组织架构调整后,如何提高运行效率是面临的首要问题。资产公司把确立与新架构相匹配的新型理念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管理员以上人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并根据经营管理发展的需要和变化结合实际对27 项内部规章制度及工作操作流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员工岗位工作有制可循、有章可依。为使工作有序高效开展,还坚持周五下午工作例会制度,以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总结讲评一周工作,布置下周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成就感。为提高运行效率提供了基础保证。
三、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奖惩考核,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
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各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坚持做好经常性的员工职场素养教育,从点滴要求,形成良好的职业行操。在日常业务往来中,工作纪律严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的不良风气,做到令行禁止。注意抓典型,发现违反制度、纪律的任何事,绝不姑息坚决处理,明确了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了工作内容,理顺了业务程序,同时,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强化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地落实企业资产管理目标。使得员工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尽心尽职,自觉维护公司利益、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四、加强调查研究,把脉市场动态,把握租赁市场行情
一方面,组织人员对集团房产周围的市场租赁价格进行摸排对比。走访周边租户及中介,分区域、多批次深入调查,为确定门面房、仓库、办公用房租赁的价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部分物业的租赁价格获得较大提升。
另一方面,多渠道、多形式、拓展招租市场。通过广发租赁信息,在各房地产网站信息、各出租区域张贴广告、到各大市场发放招租名片、报刊上刊登广告等方式,变坐商为行商,积极拓展市场。
同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各区域租赁底价和各区域租赁水电、物业费收取标准,统一租赁期限,付款时间,保证金收取比例等主要条款,明确票据与款项到位要求等,做到所有租赁商务政策公开透明,并将讲诚信、产业前景看好的租赁大户引进和保留下来,以保证租赁的稳定;对不守信,做二房东的承租户坚决清退,较好地掌握了租赁工作的市场主动权。
实践证明,做好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工作要始终注意固本强基,求精求细,坚持把夯实基础、精细化管理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一是要树立全新的资产运营理念,引导资产管理人员树立存量资产持续优化重组、合理流动就是增效、闲置就是最大流失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观念的转变到管理方法的创新。
二是要坚持做到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掌握企业资产的总体运营状况,实施动态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强资产的入账、实物管理和处置工作,并且根据资产的使用状况的改变而对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三是要以效益为目标,用好资产、盘活存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努力盘活存量,通过加强市场化运作,增加资产收益。
四是要夯实基础、精细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资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基础工作扎实,精细化管理,才能创出高水平,进而实现高效益。
随着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标志着国有资产管理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有关资产经营预算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一、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必要性
1.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决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及政府多头干预企业的问题,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方针,许多地方成立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政府将经营权交给授权经营公司行使。然而由于相应的配套措施、特别是监督机制尚未健全,授权经营公司同样出现了“所有者缺位”的现象,资产经营中所有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资产经营收益也不能及时足额上缴。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企业资产收益分配和产权变动等资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
2.提高国有资产总体运营效益的需要。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可将各部门国有资产经营收益集中起来,纳入自身预算体系,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本投资规划,解决存量调整和增量投向问题,有利于合理配置资金,真正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达10万亿元,各类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达7万多亿元,若不能取得盈利,不建立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那么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可能的。
3.完善国家预算制度的需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拓宽财政职能范围,加强财政调控能力,对不同性质的预算资金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全面反映政府活动的方向,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及社会保障预算,壮大国有经济,提高企业运营效益,最终将为公共财政预算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因此,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不仅是复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公共财政预算的重要经济基础。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可建立一套国有资产存量和流量的总账,及时、全面地反映国有资产投入及其产出的数量、效益、结构等情况,为国家提供预警监督信息,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资产数量和质量的科学依据,以实现分类指导,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国有经济的“有进有退”。
二、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目标
1.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整体规划和调控,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国有资产权益的最大化。
2.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收益权,完善收益分配的管理程序,维护国有资产出资者的合法权益。
3.强化国有资产运营的过程监控,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运营质量。
4.形成一套既符合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又能体现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内部规范化运作的制度及程序。
三、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区别
1.依据权能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依据的是国有资产所有权及其派生出来的收益索取权和支配权;公共财政预算依据的则是国家公共权利及其派生出来的对国民经济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权。
2.目标取向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公共财政预算侧重于实现最佳社会效益。
3.收支范围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范围限于国有资产经营企业或占用企业;公共财政预算收支范围涉及全社会所有的经济成分,其范围比前者大。
4.收支形式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入以收缴经营利润为主,支出则以投资形式出现,资金具有周转性、有偿性特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以税收为主,支出则采用拨款方式,主要用于社会公共支出,资金具有一次性、无偿性特征。
5.管理手段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以产权为纽带,二者之间是法律地位平等的民事契约关系;公共财政预算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不平等的行政隶属关系。
6.筹资渠道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除收取收益外,还可以通过发放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实行股份制等形式向银行、单位、个人及外商筹集资金,比公共财政预算的筹资更具多样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基本内容
1.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报表体系。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相关附表和编制说明书等。其中,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是指通过运用收入、支出类科目,反映国有资产主要资金来源及其使用方向。不同类型的编制主体,政府或授权经营公司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内容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编制主体,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有关内容也是可以不同的,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中,收入项目包括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资本性融资收入、其他收入及历年结余收入等;支出项目包括国有资产运营支出、资本投入、债务性支出、其他支出及结转支出等,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其经营预算收支表可以有所调整;附表则主要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编制说明书则是对报表中主要指标的形成及变动原因进行详细说明。
2.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配套制度。①明确资产经营者的财务责任,包括财政部门作为出资人在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以及企业对投入国有资本在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②明确与财务责任相关的考核办法,将奖励与惩罚、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善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与评价体系、经营者激励机制和风险责任制度;③建立有效的外部财务监督机制,对投入国有资本的企业派驻财务总监,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和反映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状况;④规范企业筹资和投资行为及方式,包括国有资本的增加和减少、国有股权的设置等;⑤规范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包括工资分配、业务招待费、企业坏账损失、大宗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损失、投资损失等项目的监督以及企业捐赠等项目,研究实施规范的管理办法;⑥监督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产权变动及其财务状况变化,规范企业的资产重组行为,包括国有企业合并分立、对外投资、转让、质押、担保、国有股减持、关闭破产等国有资本的变动管理,注重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建立国有资本的进入退出机制;⑦规范企业的分配政策,包括税后可供分配利润、产权转让收入的收缴、收益分配使用的原则和办法等。
五、逐步推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工作
1.应将资本预算分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预算和政府预算两个层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预算是基础。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预算完成后,再汇总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预算,形成政府预算。在形成政府预算框架阶段,要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结合方法,由试点地区和试点经营公司在汇总分析所属授权经营公司或所属全资、控股公司经营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或本公司发展规划和上年度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汇编本地区或本公司下年度预算草案。
2.坚持收支平衡原则。明确该预算的管理对象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当前财力状况下,有多少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入,就安排多少用于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支出,预算收入适当留有余地,支出不留缺口。
关键词:钢纤维;劈拉强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
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从宏观上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大力推进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内的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但与日益深入的农村和企业改革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积淀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基础制约因素。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新型政府的需要。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凡是市场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和领域,要尽快退出。必须对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同时也能从制度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3)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需要。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购轻管现象,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目前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底子不清问题比较突出,国有资产分散在各个部门和单位,虽然名义上是政府所有,但实际上很多同志的意识里,就是部门“自己的”财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配置效率不高。
(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的需要。相对滞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政府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合理配置国有资产,对城市规划、建设、改造和经营上将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政府在利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可以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授权给市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经营管理,既能够构筑一个城市建设对外融资的平台,直接扩大融资规模,又能够把统一运营产生的国有资产收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举多得。
2 诸城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诸城市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结合部门实际,分类实施,区别对待,对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
(1)对市级党和国家机关、派、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包括市属城区内学校)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包括土地、房屋等)管理体制的改革。按照“政府统一所有、授权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运营、单位有偿使用、财政部门依法监督”的原则,由市政府授权市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代表市政府行使所有权,将原来登记在各部门、单位名下的国有资产变更到市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名下,由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统一拥有产权、统一经营,统一对其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真正突出政府的产权主体地位,体现了政府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集约化管理。改革后,原行政事业单位与市国有资产管理总公司形成一种租赁关系,经营总公司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的租金标准向各租用单位收取租金。
(2)对有一定财政拨款,同时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在保证政府所有权的前提下和合理划分事权的基础上,由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市政府将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部分地委托上述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并同主管部门签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再由主管部门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进一步分解到各具体单位,形成“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单位”三个层次的监管体系。
(3)对既不行使行政职能,又不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用投资方式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办的各种实体的改革。要按照“政企分开、剥离职能、推向市场”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其改革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管理形式、经营方式多样化,使其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4)对土地储备、矿产资源拍卖和经营城市收益等管理方式的改革。就是由市政府授权,把有关部门的相关职能交由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行使。原土地储备中心划归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管理,矿产资源拍卖收益、经营城市收益、国有股权收益,土地租赁收益等全部纳人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经营管理。
(一)建设兵团经济发展的优势
制定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为杜绝损失浪费,更好地管理资产,国资公司应严格规定对控、参股企业资产管理的授权额度;并监督企业制定资产购置、使用及处置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优化管理流程,使资产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兵团国有资产管理的劣势
1、对兵团的资产状况不清楚
当前国资公司对兵团的国有资产了解不清,无法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不能科学的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国资公司不能及时的组织人力和物力对所辖范围内的经营项目进行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只能了解大致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对兵团产业的管理水平。
2、高端管理人才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建设兵团的国有资产也在不断的增加,兵团国有资产经营企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虽然兵团国有资产经营企业主要管理建设兵团的财务工作。但是却缺乏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严重的阻碍了国资公司对当地的经营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
3、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我们企业的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兵团党委直接委任。这种情况虽然保证了监督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但是却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再加上我们单位分管的这一部分兵团的经营项目成分比较复杂,监督人员不能对我们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我们企业的财务工作也无法有效的进行监督,影响了公司对兵团资产的管理水平。
二、控制兵团国有资产管理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兵团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在企业也内部设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委员会,然后在兵团高层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要是由兵团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兵团有关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及人事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通过这种方式将兵团的国有资产管理细致分化,成立专门部门管理。通过监督小组对兵团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从外部对兵团国有资产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财务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加强兵团的监督小组和企业的资产管理委员会之间的联系。通过兵团内部的资产管理委员会和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对兵团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两个监督管理部门互相监督,互相合作,加强控制兵团资产管理的风险。
(二)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
针对兵团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我们要有计划的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现在随着兵团国有资产经营企业对兵团的经营项目综合管理,使兵团的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兵团的国有资产持续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对增加的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由于缺乏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使建设兵团的国有资产的管理极易出现风险。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只有针对性的引进大量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加强对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的管理。及时处理建设兵团的经济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减少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风险,促进建设兵团经济发展和国有资产的持续增加。
(三)加大考核力度
国资公司要树立以最少资产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产出的资产管理理念。一是加强对控、参股企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等指标的考核,杜绝出现只关心资产购置,不关心资产效益产出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增强控、参股企业的节约意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加强业绩考核。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经营业绩考核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出资人考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要方式。经营业绩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新工作,在和企业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企业负责人奖惩制度、任期考核制度及财务监督制度,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共同推进,才能把考核工作做好。
(四)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加大对投资的监管
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要指导企业全面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监测、评价和应对体系。切实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强化成本管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压缩资金占用,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此外,还要监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投资管理制度,完善投资办法,严把投资方向,严格投资程序,严管投资项目,严控投资成本,严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严禁超过自身实力的过度投资。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