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时间:2023-01-12 01:01:18

导语: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第1篇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劣势

第一,社会经验不足。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而且时常会自信心爆棚,所以很多时候盲目地向一个目标一个劲冲,导致走了弯路,白费力气却没有结果,长时间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往往会打击一个人的积极性,这就导致大学生自暴自弃,在创业的道路上止步不前。第二,急于求成的心态。大学生往往耐心不够,急于求成,迫切地想在短时期内就干出一番成绩来,在很多行业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明显的成果,这就有可能让大学生丧失耐心,失去了继续努力的斗志。第三,缺乏职业经历。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对国家政府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不熟悉,很容易在社会上被欺骗,也容易在工作中犯错误,而总结经验教训和在跌倒中爬起来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第四,往往纸上谈兵。很多大学生喜欢纸上谈兵,因为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的大多是理论知识,遇到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往往力不从心,不能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实践好好结合在一起,导致问题依然不能解决。此外,很多企业和公司包括国家职能部门还是不太信任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信任使得许多大学生的才华不能得到施展,在创业过程中屡屡碰壁,找不到一展身手的机会,导致心灰意冷,半途而废。

二、发挥高校、高校教师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作用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力提倡“以创业带动就业”,但由于大学生身处校园,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国家出台的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并不熟悉,因此就需要高校、高校教师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学生踊跃投身到自主创业的大潮中去,全力地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他们的创业梦。第一,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能。有的大学生的家里人经商,这些学生从小耳濡目染,自主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更多的大学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去发现和挖掘大学生的潜在创业优势,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具有什么特质的人最具有创业潜能;哪些技能特长最适合创业;什么样的创业意识最能转化为创业商机,等等。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识和潜能一旦被充分挖掘,就能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第二,搭建创业平台。高校教师应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各种服务和帮扶工作。比如请本专业创业成功的校友来作报告,这对想利用自己所学专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更具有说服力,更值得他们信赖和效仿。第三,利用用人单位的创业资源。用人单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源。用人单位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且对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也是有帮助的。比如可以提前让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他们亲临生产一线,及时发现书本知识和实际生产的差别,及时发现问题,这对大学生产生创业灵感,找到创业点是非常有帮助的。第四,创业培训。高校应该定期进行有关创业方面的培训、讲座。可以请校外导师、知名企业家、投资人、本校创业成功的校友等来校做报告,还应该定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提供资金需求、信息,等等。创业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的事业。数据表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往往不到两成,这和他们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有诸多关系。所以,需要指出,大学生一旦创业失败,不要灰心,依然要充满热情,保持越挫越勇的斗志,即使创业不成功,也可以先转向其他工作岗位,力求在工作中磨练自我,积累经验,将来重新回到自主创业的舞台,开辟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作者:赵丽梅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第2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自主创业意识;能力培养

近年来,民办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进步的贡献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是,相对于我国公办院校,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仍然不足,大多数的民办高校仍然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创业能力较弱。我国民办高校要想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尽可能的挖掘学生的潜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牢固、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提高民办高校社会竞争力的关键。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一般认为创业意识是创业者的一种个性心理倾向,是创业者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自主认识之后的一种心理反映。创业者的这种心理反映对于其是否选择创业及创业成功与否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创业意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核心创业素质。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缺失

创业意识是后天培养的,是创业者后天对现实世界认识的反映。有学者总结认为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敬业意识、信誉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和市场意识等。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被动参与的多、主动参与的少。好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点创业行动都是被迫参与,是“被”动员来的,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二是不少学生对大学生创业认识比较片面。要么过于强调大学生是特殊群体、弱势群体,过度依赖政府和社会的帮助;要么认为只有如微软、苹果、腾讯、网易、百度等高科技才是创业,对其他的行业都不屑一顾。三是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创业意识和市场都缺少理性的分析,创业只凭一时冲动,非常盲目,且一味追求热门,因而失败居多。

(二)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积极的创业思想

首先,要克服听天由命、依赖和自卑的思想。大学生要培养自己敢于面对、具有独立自主和自信的思想理念。心理学家也分析认为:人生中的许多失败都是由于缺乏自信心、畏于尝试造成的。在培养创业意识的过程中,应防止和克服这些消极的思想意识,既要善于利用外力来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更要懂得把立足点放在自身的努力上,通过自身的踏实工作,为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开辟道路。其次,要克服保守和满足的思想意识,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和不满于现状的思想意识。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创业、创新精神,不能够死读书、读死书,把自己仅仅培养成一个守成而缺乏创造力的人。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强烈的创业意识,必须克服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思想,努力培养自己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以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对人生创业中的各种问题,并努力克服,最终使创业走向成功。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就业观念

当今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生活自主能力比较差。自步入大学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多的是听家长的安排。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回家接管家族企业,根本没有想过要创业。而另一部分则急需一份工作,解决家庭经济问题,缺乏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创业的问题。而对于做小生意、摆地摊等,家长往往会反对。此外,很多学生也认为创业是最后的选择,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考虑。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很多有想法的大学生会放弃初衷,真正选择自主创业道路的大学生还只是少数。

(二)综合技能不扎实

大学生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专业课程的考核,通过死记硬背过关,考试后基本的知识点遗忘,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仁纵观三年下来,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营销、理财、沟通、管理等方面能力普遍不足。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为对知识的转换率低下,对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也相对不高。

(三)校园自主创业教育不足

第一,民办院校对于创业教育重视不足。创业课程一般没独立出来,直接划归到就业指导课程中,而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公共课程,采取大班教学比较多,而大班教学效果比较差,学生也不用心听。限于课时,任课老师也不得不压缩自主创业内容,大方向简单带过,同时缺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整个创业课程流于形式。

第二,创业课程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多,缺乏实际实践二自主创业课程提倡的是互动式的教学,大班教学难以达到全体互动二光是书本教学,带动不起学生的兴趣,缺乏新意,没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从而导致学生不喜欢这门课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四)政策扶持力度欠缺

第一,在创意意识的培养中,学校没有专项资金和基础设施的保障,实践教学环节遇到瓶颈。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大学生刚毕业,即使有很好的创业计划,没有资金的扶持也可能化为泡影。

第二,扶持政策难兑现。虽然各地方政府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真正享受政策的扶持,还需要通过重重考察和审核,程序复杂,提交资料繁多,有些门槛还挺高,很多想创业的毕业生被卡在门外或者直接放弃。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创业的精髓

要让学生全面的理解创业的精髓,一是要更新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创业理念。大学教育要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将创业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原有的教学内容更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让大学生体会到所学是可以为我所用的并学会创新,从课堂着手激励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及自身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开展富有自身特色的创业。二是要大力推行自由、轻松的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课堂上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其想像力、创造力;而且更应该强化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案例等方式学习前人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三是开设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让大学生在学习创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创业意识的形成和巩固,激发自主创业的激情;从而使大学生充分全面地认识到创业精神重要性,以树立坚定、全新的创业理念。四是要加强专业课程任课老师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教育,如果老师一点创业意识及创业知识都没有,就很难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创业实践培养创业意识

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创业意识的做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就是以引导大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以锻炼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特征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级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它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良好途径。其次,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而通过政府、学校等为学生建立实体化的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而开展的创业活动,也可以使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一展身手,感受创业氛围,产生创业激情。高校还可以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在学校宏观指导下,给学生社团更大的活动空间,让大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知识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认识到创业是其自身的一种社会责任。

总之,通过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为民办院校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打开新局面。我国高校通过包括大学生创业人才甄选、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大学生创业核心素质的提高等多种路径的齐头并进,是可以培养出更多大学生创业人才的。

课题来源:黑龙江财经学院创新创业课题,课题编号:2016CC06,课题来源:黑龙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J].亚太教育.2016(02).

[2]李冬梅,楚洪波.视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01).

[3]梅盈盈,夏斐.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公益创业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6(03).

[4]徐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相结合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5)

[5]王雅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6]方艺华.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6).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海西

一、研究区域概况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相互衔接,依托沿海厦门、福州、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的地域分工明确、经济联系紧密、市场体系统一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笔者走访了海西各重点高校、创业活动相关的部门,了解目前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状况,并以社会网络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科学分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二、问卷分析

(一)创业环境方面

1、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本调查有效对象156人,在问及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已经进行创业的有37人,占23.72%,但回答已经成功创业的仅为1人,占0.64%。回答考虑过可还没着手的有94人,占60.26%。据访谈了解,许多创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搭建成功创业者的网络交流平台,拓展自己的关系网络。搭建交流平台,对于带动创业氛围,促进创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回答完全没有考虑过的有24人,占被调查者的15.38%;2、对国家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国家相关政策比较清楚,只是偶尔关注的在此次调查中有72人,占被调查着46.2%。知道但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的有52人,占33.33%。这两者相加起来占被调查人数的80%。可见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利用政策的人较少,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创业政策的普及。而同时对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持肯定态度认为作用很大的只有19人,仅占12.5%。

(二)创业实践方面

1、创业的方向。在对已经创业的调查者进行统计的时候,在选择创业的方向上,选择经营实体店面的有55人,占35.26%,而开网店的有22人,占14.1%。这当中主要是浙江某学院的自主创业的学生,因为该学院的学生自主创业主要以开网店为主,并且将开网店设为大学选修的课程之一,拥有学分激励,鼓励学生经营网店,在此导向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学校构建的制度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2、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来源问题上,主要由家庭提供的有67人,占35%,而希望通过政府支持的有20人,占10.31%。可见家庭关系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在大学生创业获取资源来源,相对产生影响较小;3、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关于创业资金的问题上,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为10万元以下;同样在回答创业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回答资金不足的有100人,占被调查者的64.1%。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在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上,很多同学都是依靠家庭的支持,家庭网络在遇到创业的资金危机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创业教育方面

1、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在回答认为创业教育有无必要的问题上几乎是一致的。认为有必要有144人,占92.3%。请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验,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请专家讲授理论,创业模拟训练,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这些方式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学校搭建的关系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创业教育的开展。针对当前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情况,85%的人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持很一般的态度,认为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好的创业课程。许多受调查大学生希望通过引入创业导师这个平台,拓展大学生创业理论指导的社会网络,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3、创业课程的内容。针对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上,42%的调查者希望能够开展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34%的同学希望能够得到创业建设的个性化辅导,也有部分同学希望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上能够有所收获。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创业课程内容,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来给他们授课,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三、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对策性建议

(一)政府制定各项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环境

从政府政策层面上看,应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与开展实效。政府提供的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政府行为,将大学生创业“燎原行动”品牌化,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的先行先试典范,为大学生创业出谋划策,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后援队伍。通过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提高创业优惠政策的普及,引入创业导师机制,在社会资源层面上,为拓展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提供政策性帮助。

(二)拓展关系网络,提高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

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必须肯吃苦、不怕累、有毅力、锲而不舍,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网络,拓展自身人际关系,为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关系网络的建立对于丰富大学的人脉,遇到问题能够多应该关系网络来解决,对于大学生自身创业很有帮助。通过社会网络的拓展,对于抵御创业风险,创业资金的不足,分享创业经验,有效提升自身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4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大众化时代就业导向变化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变化,提出必须合理调整就业导向,强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动实现以创业教育为核心构建新的就业导向机制。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开始面临诸多新的问题。高校毕业生供给的快速增长稀释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供需比持续下降。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长82万,比2003年增长350万。传统精英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就业理念、就业导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必然将发生深刻变化。高等农业院校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变化,必须合理调整就业导向,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一、大众化时代就业导向变化原因分析

大众化时代,高校通过培养优秀人才、引导优秀人才融入社会实现与社会的共赢发展。高校就业导向的设计理念基础源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源自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向的变化,源自高校内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淡化精英教育,就业趋向更加多元化

马丁·特罗教授1973年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中分析了精英、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高等教育的特征,其中在精英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被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而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被认为是具有一定资格者的一种权利,接受高等教育不再与获得精英工作岗位直接相联系。高等教育在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覆盖领域的扩展,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更多的被认可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传统精英教育观念正在逐渐淡化,大学生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分配的“宠儿”,变为需要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普通百姓。在一部分大学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精英岗位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传统的蓝领工作岗位。同时就业的区域也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西部地区,甚至农村乡镇延伸。从就业性质分析,出现了家庭内就业、阶段性就业、钟点工、临时工、季节工、自由职业者等许多新的就业形式。

(二)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更加多样化

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直是大学的核心使命之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需求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整齐划一的人才格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新的就业导向为指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标准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已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入学起点、社会需求、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等都将发生一系列改变,这是质的变化。培养目标要求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毕业生就业取向、就业形式的多样化。

(三)大学生就业基础素质差异更加明显

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数由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382万人,在校生数从1998年的341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0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3年的17%。在满足越来越多人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大学生的素质基础差异也越来越显著,这种差异表现在地方高校大学生与重点高校大学生之间,也表现在高校内部大学生之间。就业基础素质的差异化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导向设计的差异化。

二、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系统的创业教育对于当今教育制度下的学生而言,可以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式经历了两种重要转变:一是从最初主要是体制内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体制外就业;二是从原先主要是机构化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个体化就业。这种变化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进程是一致的。后期出现的就业形式,对个体自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创业是这一方面的集中体现,它成为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宏观环境的改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进而促进毕业生就业。

面对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及当前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很多高校都在想尽办法加强学校的各方面建设,加强学生应对社会需求的各项教育。但创业教育在很多高校还不受重视,有的学校没有开展创业教育,有的开展了,也是简单的在就业层面上的一个教育环节,在教学计划上还没有安排和设置创业方面的教育活动,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更没有培养或引进能够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的计划。

(二)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地用一项活动、几个讲座来代表创业教育工作的全部,需要曾经走出校园,接触企业和社会,了解、熟悉和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来教育、引导和提供帮助。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创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学校应该考虑组成有良好结构和职业背景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有一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牵头开展这项工作,针对学生创业认识情况调查中可以看到,针对“学校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组织的报告会等教育培养方式对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的帮助”调查,只有8.81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说明我们目前的师资力量及教育活动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针对“你认为学校应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哪些帮助”这个问题,有71.80的学生希望能够得到专业化的老师对创业进行指导、培训及咨询,有32.43的学生认为专业化的老师对创业进行指导、培训及咨询是学校提供创业帮助中最重要的,专业化的师资不足将是制约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最重要因素。

三、以创业教育为核心构建新的就业导向机制

在多样化的就业趋向选择中,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正成为大众化时代高校就业导向中新的亮点。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有助于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并且大学生创业将有效提升我国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2004年,国家已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接近1万人。

创业教育的直接背景是社会经济向高新技术、信息化、生态化发展,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广阔的增长点、生长点。因此,高等教育应面向广阔的行业视野,引导大学生为多种经济发展服务,创建更多的经济生长点、文化生长点。高等农业院校在推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高校要大力宣扬和树立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尊重创业、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高校要充分发挥创业实践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发挥其教育功能。要适应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设立创业教育的课程和项目,全面推进包括创业素质在内的素质教育,激发人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进一步探索、构建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实践能力。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化,推动创业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教育模式等全面而深刻的变革。通过这些基础层面上的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密切结合、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的有效沟通,大力培育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育和提升综合创业素质。

(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

要使大学生意识到,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必然的客观规律。今天的大学生如果不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不能以自己的创新成果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谈不上是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高校在日常教育中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创新、创造活动;学校对校园内外的创业活动或动向应密切关注,不要割裂与社会大背景的联系。

(三)帮助大学生明晰自主创业实质

第5篇

论文摘要:在全面了解我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改革专业教学体制,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增加教学实践,建立实习基地和创业教育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增强创业意识。 

 

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我国本科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当前解决就业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 

艺术设计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代表的是人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设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以及潜在其中的精神层面的价值系统。如何把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大学本科教学有机结合,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的热点。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艺术设计系是一个建立时间较短的专业,怎样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农大的教学环境,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认识和分析了国内高校自主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探讨。 

一、国内高等学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理念,在高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都应该贯穿这种理念。农、林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不够,学校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和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 

2.理论研究不够。现有的自主创业理论系统不够完善,对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总结不够,实践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3.缺乏专业师资。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没有自身创业的经历,只能纸上谈兵。这也是影响创业人才培养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4.教材、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人才培养教材,且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学科基础薄弱,缺乏系统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现有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同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都有待完善。 

当然,高等创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大学生自身素质、社会经验、资金来源、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发展初期所面临的问题。在此,作为高等学校只能尽力完善本科阶段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综合创业能力。 

二、艺术设计专业创业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了解当前中国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作一些适当地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根据艺术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模式,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教学内容优化和整合。首先,设定专业核心课程,其他基础课和选修课程依附核心扩展和完善。避免以往课程在教授过程中出现脱节和重复的问题,使学生从单纯的理论讲解中解脱,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长社会经验。其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地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再者,建立高校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以教师为主持人的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2.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艺术设计是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农林、美学等不同基础上发展而来,带有不同的发展局限。例如,在农林院校框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设计,学生的美术表现技巧技能起点低,创新意识相对弱。美院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美学表现技巧技能高,但在实际设计中突出美学造型,忽视功能。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应从过去单一学科发展向学科群的方向转变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要由过去的传统教育向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转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3.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一定设计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企业对设计者的要求不仅限于设计作品的好坏,还要求设计者具有综合的能力。比如与客户的交流;对材料、工艺的掌握;对设计成本的预算等等,这些都成了招聘面试的一项重要考核。另外,加强艺术实践活动,还能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艺术专业的持续发展。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容易出现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教学现象,导致教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在展开艺术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把来自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升华为理论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指导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基本途径有: 

(1)增加实践教学任务。艺术设计专业是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力度。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是现在许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通病。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次教学改革,确定十门核心课程,加大了实践课程的设置。例如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装饰材料学》、《模型制作》、《装修工程》等专业课程,都增加了实践课程学时,以期能提高学生对材料和工艺的认识。 

(2)结合项目和工作室制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还可以以企业委托的具体设计项目或者参加各类设计比赛投标任务,或者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课程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掌控项目的能力,以达到学生一毕业就能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目的。 

(3)建立实习基地。艺术设计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实用性。“参观国外艺术设计院校的最大感触,是那里的学校更像是一个工厂的车间,学生的课题作业很大部分是在实物操作过程中完成的。由于直接接触材料,同时又因处于三维空间中,所以更容易理解在纸面上所不能充分表达的内容,教学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1]但是,这在中国的国情中并不能完全实现,我们只能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学校充分和地方建立合作关系,分别建立了素描写生、家具制作等实习基地,使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结论 

在全面了解我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高等教育机构氛围的大环境,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以期提高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综合素质,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前本科生就业压力问题。改革教学体制,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增加教学实践,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地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建立实习基地、创业教育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 郑曙砀.考察后的对比[j].美术观察,2001,(9). 

[2] 顾英伟,等.中外高等学校自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物流教学,2009,(41). 

[3] 孙亚男,翟艳.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淮南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9,9(3). 

第6篇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远谈不上完善,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仅停留在毕业生的阶段性指导上,并未形成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内容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问题,为完善高校就业教育工作,延伸就业指导内涵,提高就业教育工作成效提出了见解。

我国的就业指导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就业指导理论及体系,尚处于探讨和发展时期,就业指导内容较简单,指导对象主要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需要。我们要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

1.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1重就业率轻就业教育。

近年来,教育部开始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的重要指标。高校对就业率都非常重视,但对就业教育认识不足.片面强调就业率这个结果,而忽视了培养过程和就业质量。现行的毕业生就业率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学校就业的量,更反映不出就业的“质”。我们很难得出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正相关结论。只有充分认识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拓就业市场是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根本所在,通过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才是正确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1.2指导对象狭窄,缺乏连贯性。

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教育只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教育面过窄,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服务对象也只限于应届毕业生,没有向低年级辐射,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具体展开,缺乏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没有建立全程就业教育体系。实际上,这种就业指导通常存在一个观念前设:只有毕业生才有必要接受就业教育。但是现实的困境是:如果就业指导工作只是针对大学毕业阶段的学生,缺乏全程指导,就会使许多学生难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及早规划,难以为将来的就业工作做好相关的知识、技能准备和心理准备,将在毕业求职时处于被动的地位,最终会影响对理想工作的获取。

1.3就业教育课程不系统,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一些高校开展就业教育不够系统、科学和规范,对就业教育工作研究得不够,就业教育没有贯穿和体现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就业教育课亟待加强。时至今日,就业教育课程在绝大部分高校中还没有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对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课程设置有待于调整。

就业教育的内容单调,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第一,注重信息提供,忽视教育引导。在就业教育过程中,部分高校简单地把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教育二者等同,因而在开展就业教育时,以大量的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就业市场的维护和拓展以及深入的就业形势分析为主,就业教育内容过于简单。第二,重视技术指导,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第三,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和案例分析。

针对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创新研究。

2.就业指导的创新研究

2.1建立以人为本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大一开始就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高校要从高等教育的新形势、社会需求毕业生的新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等方面去调查研究、深入探讨就业教育的形式、内容和工作机制等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思想.打破就业指导只面向毕业生的局面,将就业教育贯穿和体现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

分层次、有系统地在大学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自己的个人状况、专业要求,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2完善组织机构,形成全员抓就业的局面。

各大高校相继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但是,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系统工程,要求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课程教学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的政策,而且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综合性极强的工作仅靠一个人、一个部门或几个人、几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调动校内外的所有力量,凡涉及和关tl,大学生就业工作和职业发展的人士都要参与其中,即就业教育的主体是全员性的。

2.3加强实践指导。

作为一门指导性和时间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就业指导课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传授,必须和行为训练、社会实践、参观访问、专业实习及科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配以职业指导、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录像观摩等形式,力求使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的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组织学生对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访问,既可以了解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又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增强开拓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学生能够正视困难、正确对待就业。同时,建立往届毕业生档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加入就业指导中,以实例教育在校学生。

2.4创业指导。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

1 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厦门大学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在2003年就说到“中国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大众化的重点。这个战略步骤是正确的。全国2003所高等院校,其中1374 所高职,占百分之六十。总之,形势大好。但是大好形势之下,55.7%的就业率给我们高职教育的发展投下了一道阴影,动摇了一些办学者的信心。”①潘懋元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就业率高低是制约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只有就业的“出口”通,才有招生的“入口”畅,就业问题直接反应出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2 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优势

2.1 创业动力足

根据2010年就业蓝皮书上的数据,当年的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如下:“211”工程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0.4%,一般本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0.8%,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1.6%。②可以看到越是就业好的学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越少。正是因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比其他学校大,因此,创业的动力比其他高校更大。

2.2 学生动手能力强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人才,作为大专层次,所开设的专业大都是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在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应用、生产组织、工艺实施、各类管理的具有较高技能的操作人员。因此他们具有动手能力强、学习的专业细致、具体、可操作性。这个特点是进行成功创业不可多得的品质。

2.3 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创业经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明确工学结合的本质是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③这种依托高校、服务于企业,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和共建生产型的实践教学基地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学习企业的运行模式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所遇到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的指导。就毕业生创业而言,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的指导, 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管理、商务、公关、法律、税收等。这些将成为他们以后毕业后选择创业的障碍,会降低创业的成功率。(2)经费投人不足,教学设计实施受限。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除了确保必要的教学实验,很难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业型实验实习当中去。(3)实习基地数量在减少,实践流于形式。生产实习被“走马观花”的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调查、访问所代替。

4 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经验与对策

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及迫切需要,再加上高职院校本身务实的特点,使创业教育的发展虽然也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总的发展势头是前进的。针对高职院校的学校和学生的特点,、专家认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一般包括三个层面:创业知识结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是前提, 创业意识是关键创业能力是核心。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培养,促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形成创业能力完成创业实践。⑤不少示范高职院校总结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首先,深入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有结合本校特色因素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依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增设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另一方面,可以在其它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高职院校的特点有学生动手能力强和各个专业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可以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再次,以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将学生有组织、有选择地安排到创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企业能够和成功创业者,投资、管理领域的高层人物近距离接触,耳濡目染地培养创业自信及看事情的长远目光,学习如何捕获商机、整合资源、开发和管理市场。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现实地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和就业竞争力。最后,可以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以校企合作基地和校内学生自主创业园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5 对其他类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第8篇

一、目前高校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高校学生的创业活动在关注与扶持中壮大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学生“下海”创业的意识逐步增强,依托所学知识的优势,联合周边学生团体,创办有特色、有技术、有规模的校园企业,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一个亮点。

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高校给与积极的关注与扶持。各高校开始实行的“弹性学制”、学分制,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许多大学成立“创业园”,设立创业基金以支持有能力、有热情的学生进行有技术含量、有创新理念的创业活动。形式多样的创业计划大赛或科技创新活动在各高校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2.高校学生创业活动加快了人才培养速度,促进了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完善

一是人生价值得以升华。大学生们已不满足在校园围墙里以静态的方式学习与生活,他们以昂扬的斗志融入经济建设的洪流,将知识回报社会,从社会获取创业的真经,在创业的尝试中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使他们生命的价值更富有深刻的内涵。

二是创业认识更具理性。他们的创业活动已不是“校园经商热”翻版,而是外依学业知识、内含科学技术的创业。他们能够以正直与诚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能够着眼于长远目标,矢志不移的进行努力与奋斗。创业经验也日趋成熟,他们更加懂得管理与人才是创业的命脉、团队的合作和齐心协力是创业的剂的道理。

三是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富有热情与活力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可以接触传统观念以外的新思想,能够对课本知识不完善的方面补漏、补缺,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他们的潜能在创业活动中得到最大地发挥,并且大学生有活跃的思维、充沛的体力,给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调动了社会群体的工作热情。

3.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创业心态不足。创业需要激情,需要理性,需要坚持。由于对创业知识缺乏深刻了解,对相关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和大众消费缺乏深刻了解,盲目创业,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通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创业由于急功近利但又经验不足,导致创办的企业半途而废的现象时有发生。创业失败后又不能迅速地调整心态、重整学业,又成为创业者的“心病”。

二是创业知识与创业经验尚有欠缺。如计划偏大,可操作性不强;财务分析尚有缺陷;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以及缺乏发展思路;缺乏成熟的企业模式和管理经验等等,这些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创业项目走向失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生创业与其他人创业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大学生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商业经验,仅凭诚信来谋求企业的发展只是片面之举。象牙塔里的实践和复杂残酷的商业社会的经营完全是两个天地,根本不能类比。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与市场实践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是创业教育重要任务之一。

三是创业资金不足。资金瓶颈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相关调查结果显示,35.9%的学生认为资金是创业的最大困难。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公司或卖或并,一半以上的公司由于资金问题根本无法投产。创业的大学生常常觉得融资渠道窄,银行贷款难。即使有了好的创意和好的技术项目,精明的投资商往往多持以观望的态度,唯恐投资的结果是烧自己的钱圆别人的梦。资金来源不足,使学生创业举步维艰。

四是创业的科技含金量不足。目前只有部分学生涉及网络设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软件编制等高科技领域,相当一部分是从事快餐连锁、产品推销、异地销售等创业活动。能否做好科技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能否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审时度势地做出理性的选择,是创业者为自身企业定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是创业与学习相互干扰。大学生在校有许多功课要学,搞创业势必要占用许多时间,投入很多精力,两头兼顾,势必要影响一方。创业本身极具风险。而大学生创业成本更高,如果经过一番折腾,失败后再想回过头来去静心读书,未必能全身心的投入。如何处理学业与事业的关系,应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认真思索的问题。

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创业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目前,中国的创业教育正由自主探索阶段进入由教育部计划实施的试点阶段。

中国的创业教育从1997年开始起步,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与尝试。由于各高校对创业的理解不同,以及办学条件的差异,所以对创业教育的定位也不同。清华大学形成了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以创业教育课程和国际交流为推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格局;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开设了“创业教育”;武汉大学通过实施“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业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则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让学生体验创业的真感觉。

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试点院校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创业教育的开展进行实践性探索,为今后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事实依据。在教育部高教司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上,把当前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方式概括为三种:第一种是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第二种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第三种是将素质教育作为基础并为学生提供创办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咨询的创业教育。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高校基本上未形成鼓励学生开创事业的氛围,政府也缺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配套政策,创业教育还只是在部分院校“一花独放”,走出校门便能够独立创业的学生还为数极少,因此,建立与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方案势在必行。

三、高校创业教育的策略

创业教育要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得到开发和提高,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创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针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认识模糊等现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宣传、讲座及学科教育渗透,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认识创业的价值,把握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树立“自主创业、自主发展”的观念。通过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更多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脱颖而出。

2.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小组,建立专兼职创业学教师队伍,指导开设《创业学》《创业管理》等系列创业教育选修课,系统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形式上,注意进行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要通过创业教育课程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以及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创业进取心与自信心。

3.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环境

加强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行完全学分制,建立适合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激励体制、保障体制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建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经济基础;成立校友创业家协会,让这些创业家定期不定期地回到学校向学生讲授创业经历,为学生创业提供技能和经验方面的支持;利用网络教育优势,建立专门的网站,让学生通过网上教育去获得创业的知识与技巧,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学校可采取学生自主结合、师生结合、与科研和生产服务相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创新能力。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践性、操作性强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如创业计划大赛、科技论文大赛、学术研讨、科技知识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以此来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塑造其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一、前言

现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且创业也异常艰难,但是仍然有诸多毕业生选择创业。创业是就业的一种形式。我国政府报告中也对创业也提出明确要求,政府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用创业来带动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推动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大学生业是大学生锻炼自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直途径,同时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我国在大学对大学生教育和实践活动相比较发达国家还是相当落后。因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大学教育接下来应该关注的。

二、现状

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本文以沈阳音符资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沈阳音符资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音乐产业开发、承接大型商业演出及策划、艺术类教育培训、数字影音、音响租赁、网络营销的新型公司。该公司拥有一流的工作人员和专业技能,成立于2013年,其中大部分教学人员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在辽沈地区具有专业标准的集文艺演出实践和艺术类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其公司结合大学生创业现状,与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化教学模式,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并陆续接纳音乐专业毕业生20余人,这就是政府所提倡的创业促进就业。

沈阳音符资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三好街众创空间为项目平台,并与大学教师共同研究课题,由学生组建企业旗下艺术培训中心、工作室运营部门。该公司还服务于校园,针对校园市场及社会企业进行“商业演出、数字影音、艺术类培训、本科研究生考前培训、出国留学培训”等相关音乐产业的开发与经营。项目包含市场调研与分析,活动方案策划与实施,产品营销推广、业务洽谈,公司运营管理等实践性工作。这些工作的人员来自学校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为学校的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平台。同时学校还能为公司提供方便,为公司制定音乐产业发展成熟路线,自行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推行品牌宣传。

公司人员都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热情非常高,项目团队成员均在公司接受过相关培训并完成相应的实习工作,对企业经营及业务开展的相关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程度掌握。

从沈阳音符资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可以了解大学创业的现状,大学生创业应该根据自身专业进行创业,学校应该与创业学生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因此,大学生创业现状还是很乐观的。

三、创新培养模式,拓展大学生创业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大学生创业培养培养途径也很多,其中有很多的规律可循。针对只一点,高校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

(一)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

高校在进行专业课教育是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对专业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未来的创业和就业做好规划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对目前的创业形势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创业所需要的条件。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设专门创业教育的课程,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国家应该早日请专家人员编辑教材在高校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并且在高校推广创业教育课程。教材的编辑和课程的开设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创业这一主题进行编辑。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倡学生去社会实践锻炼。高校同时也要完善创业教育体系,针对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创业教育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扶持有创造性的社团

社团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平台,高校应该选择一些有创新能力社团进行支持,为社团活动提供方便。特别是加大对社团的资金支持并且扩大其规模,使更多的学生踊跃报名加入社团。从学校选择优秀具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指导社团,指导社团向企业学习,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创业机会。

(四)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和资金资助,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业是有很多优势,比如创业热情高、创新能力强等,但是也有很多劣势,其中就有咨询服务和资金上的劣势。高校应该就这两点解决大学生创业的难题,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人员和专项资金支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创业创新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如果比赛中有好的创业项目,学校要提供资金配合学生对项目进行发展。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创业园区,为创业学生提供专业设施,根据学生的创业计划书进行资金支持。

(五)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鼓励教师进行创业教学兼职,同时对有潜力的年轻教师进行创业教学培养。也可以从企业中请一些成功企业家到学校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

四、结束语

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要求越来越多。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注重创业课程改革,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使大学生成为创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