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地理学科思维

时间:2023-08-04 17:19:27

导语:在高中地理学科思维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地理学科思维

第1篇

一、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促使学生思维活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视频提出地理知识的重点、要点,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准备,进一步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探索。例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前,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将“微课”视频发给每一个学生,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请求教师的帮助,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在授课时,应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并将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难点,解决地理问题。不过,在教学完成时,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不断地完善教学,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应认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深化记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地理知识,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与了解,加上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微课”视频,学生愿意主动观看,使学生的高中地理学习有计划、有目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挫败感。这样一来,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发现知识,有效地带动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的大脑迅速“运转”起来,提高了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度,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地理学习中有兴趣、有效率地学习。

二、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高中地理的学习不单单局限于教材内容,有许多的知识是教师与教材内容无法传达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意会,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善于想象、乐于想象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游刃有余,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地理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促使学生成为一名地理研究人才。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单纯地给学生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还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等地理教材内容,学生也不会完全理解这一部分内容,产生一定的困惑。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之前预习时所看的“微课”视频中地球转动的图像去想象、去理解。这样,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学生便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能力不断拓展,不断认识神奇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主的分配时间和空间,自觉地观看“微课”视频,自主探究教学疑问,独立思考,从而解答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愿意去思考、去想象,大大提高了思维的发散性,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空间中自由飞翔。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自然而然打开,才能让学生在思考中、在想象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够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想象,从而有个性、有灵性地学习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新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使学生自觉地观看“微课”视频,围绕地理教学的知识点、难点展开精彩的地理教学。总之,微课教学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思维活跃,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第2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便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因而我认为高中阅读教学需要让学生逐步向成积极主动的思维,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获得思维启迪、审美乐趣,从而达到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强的文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人长时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但是不喜欢上阅读课,经过分析我认为:第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上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特点与需求,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没有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是为了应对考试;第二,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化,语文教师将学生进行阅读的目的放在对知识技能的获取,严重忽视了德育目标、美育目标以及知识技能的培养;第三,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上,采用传统的法式进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也抑制了大多数学生从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

二、科学的建议

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建议如下:

1.阅读教学应从领略文章内涵出发,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诗词赏析是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一些作者的生经历、文化涵养、思考背景让处在成长中的学生无法理解,所以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应从领略文章内涵出发,让学生感受到那个时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内容,认识诗词的美。我在让学生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尽量为学生渲染出一种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画面,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天姥山在诗人的描写下隐隐约约看出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的仙境。引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感受,在末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经我讲明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李白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

2.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亮点进行品味

平心而论,凡是被选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值得品味的,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一些文章的亮点粗看平淡无奇,细读则如饮甘醇,例如《背影》中对父亲蹒跚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等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让学生在文章中能够从平淡中见奇崛,于细微之处悟精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作为一名引导着要多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一些文章词语的运用上,让学生思考换一个词可不可以?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面带微笑的鼓励他,直到学生明白为止,这样无疑是给学生创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3.大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分析能力形成

让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可以与课内阅读进行补充,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我每次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总会向学生推荐他们这个年龄段应该阅读的书籍,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与开阔视野是大有裨益的。我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坚持每周都组织学生去集中阅读一次,并让学生将好的句子摘抄下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的阅读课外知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分析能力形成。

第3篇

1.可以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热情

高中地理学科内容较杂较多,特别是理论部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十分枯燥,不易理解,一旦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不合理,将会进一步加大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厌学心理,使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影响学生的地理成绩。将多媒体广泛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极大地对理论部分进行形象化展示和说明,图文并茂地向学生生动阐述地理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地理知识,发现地理学科的魅力之处,激发和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途径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对于很多扩展性知识缺乏学习的途径,导致学生不能对地理知识本质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探索能力的提高。将多媒体充分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但是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和视频,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调动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教学中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必须引起相关教师的高度重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画面呈现和声音、图像传递,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意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当中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地理知识跨度较广,涉及诸多领域,学生很难对这些内容进行较快掌握,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分化和综合处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易于理解,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2.对抽象地理知识进行具体化处理

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对一些抽象内容缺乏概念,即使通过教师讲解,也很难真正对这些抽象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仍然是一知半解。采取多媒体教学,对这些抽象知识进行动画设计和视频播放,能够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地理知识的演变过程和来龙去脉,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便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3.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图文统一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学效果

素质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地理学科,需要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要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可以将地理教学任务顺利的完成。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要提高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地理学科,对其教学效果的提高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不断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其教学效率。

一、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将教学观念进行提高

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策略就是将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提高,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发展高总地理教学不仅要单纯教授学生地理知识,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让学生明确怎样去学习地理,将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练习起来,使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创新,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将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的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那么教学效果就会随之得到提高。

二、将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进行转变

学生对高中地理具有一定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这就是地理学习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对于具体的学习工具也要可以的运用。地理学科在高中总体学科中被归类为文科,它的学习方法不能只是单纯的去记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去理解。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地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对于图表和具体的图的读取也要熟练的掌握。地理知识中有一些知识是非常抽象难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身边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将思维空间进行发散,在头脑中对相应的知识有一个具体的轮廓,如果学生对于时区、行星的知识只是去死记硬背,对于时区的相关问题他们还是不能去计算。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仅是教会学生怎样去解题,而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对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急性基本理解和运用。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将课堂教学向多样化方向转变,也可以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效果,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现代教学手段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是以书本为主要内容,学生大多数都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显得课堂教学非常的枯燥乏味,学生对地理学科就会逐渐丧失兴趣。这时候就要将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进来,将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使高中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连接,将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充分的进行显示,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起来。素质教育最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因此教师应该将社会实践次数不断增加,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使教育改革的程度不断加深,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去野外进行观察,这也是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一种方式。

四、要增加地理的课堂活动

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过去比较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课标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是利用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尽量多的组织地理教学活动,对于地理课外的活动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在课堂活动中要将课本知识不断进行引入,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进来,大家一起进行合作和探究,促进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这样可以带来巨大的教学效益。地理课堂活动具有很多的形式,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知识竞答等形式。总之,利用地理课堂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积极性,体现出寓教于乐的意义,将书本上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的表现出来,使学生很快就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并且印象深刻。

五、高中地理教学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

当代教学非常注重的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可以积极的和老师进行互动,并且认真思考问题,并想出有效的办法进行解决,在学生发言的时候也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或者可以在具体的课程结束之后,做总结性的发言。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具体的策略,可以对高中地理教育起到有效的借鉴意义,促进地理教学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留英.基于探究性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4,20:45-46.

[2]孙建慧.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54-55.

第5篇

我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已20年有余,经历多届的高一年教学,作了不同的尝试,每一届的地理第一节课都要琢磨很长的时间,精心设计,赋予第一节课以更多的想法,目的都是想让自己的地理课对学生产生最大的吸引力,让学生喜欢地理学科,想学地理,轻松学好地理,把学生的心留住。现以2010级的高中地理第一节课来进行分析。

一、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让其觉得地理课很有趣

学生告别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设置在七、八年级时学习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并在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结束地理学科学习。由于种种原因,在初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甚至学校其他科目的老师,都认为地理是“副科”“次科”,客气一点的说法是“小科”,很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地理只是背一背就能通过的学科,学生是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根本谈不上具备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更没有养成相应的学科素养。初高中都是基础教育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二者在课程总目标、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学习方法、评价手段等方法既有联系,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高中地理第一节课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实施最终的环节就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主旨和功能是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实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

第一节课我设置了第一个环节:留心:我们的身边皆是地理学问。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看世博,让学生畅谈自己看世博的经历和感受,然后再引用冰岛和沙特馆加以比较分析,看世博,看什么,怎么看,和学生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联系起来,以及与今后所学的地理学科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产生兴趣和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兴趣的秘密何在――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地理学科的直观性。让学生明白地理是什么,地理就是我们身边存在和发生的点点滴滴,不难学,而且很有趣。

二、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终身发展的地理

《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未来的专家们,例如国际事务专家或环境保护专家,必须接受特别摄入的地理学习研究”。

第一节课我引用学生关心又疑惑的美国2009年的灾难大片《2012》人类面临灭顶之灾――飓风、洪水、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引发学生思考。2012年12月21日真是世界末日吗?玛雅预言,你信吗?

玛雅预言是什么?神秘预言一:世界末日;神秘预言二:两极倒转;神秘预言三:天体重叠;神秘预言四:未知行星撞地球;神秘预言五: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神秘预言六:玛雅人真的预言过2012年是世界末日吗?

2012年12月21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闰年冬至日)两极倒转是怎么回事,可能吗?天体重叠,天体是什么?未知行星撞地球,行星是什么?怎么个撞法?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什么是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将产生什么现象?会导致世界末日吗?通过学习,这些疑问将在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中了解到。

――泉州会发生大地震吗?谣言:2010年8月13日泉州发生大地震,人心惶惶。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震带(长乐――诏安活动地震带)与台湾岛多地震的原因有所不同。

今年泉州好热!――引入中央气象台8月21至8月30日近10天全国气温距平实况图进入比对分析。

盼望已久的台风来了!(圆规的生成地与路径、莫兰蒂的强度大,破坏严重,几个台风接踵而来……引发的洪涝、风暴潮、山区的泥石流、滑坡等)

高中学生在心智发育和认知能力上与初中有着明显的差异,高中生喜欢作风民主、公正平等、严格友爱、幽默诙谐、知识渊博、方法多样、深刻生动的教师。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善于提出问题,揭示矛盾,适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特级教师王树声提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发挥主动性――要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爱学;教会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性――会学;养成好习惯,形成自学性――想学。对此我深有同感,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元智能,动脑、动手、动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交流、沟通,设置问题与情境,启发学生的“愤懑心理”,深度探究,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可贵的生成,激发学生头脑风暴,让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学什么?怎样能学好?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习轻松有效。第一节课,我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过程,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把高中地理学科学什么,地理各模块、各章节、各要素、人地之间的关系制作成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并简单说明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及其今后思维导图在教与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构建地理学科思维,学会根据地理环境的组成因素综合分析地理区域特征及其成因、归纳推理地理因果关系、地理原理和规律,把区域及其地理事象的“地”和“理”有机整合,形成“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觉察能力,能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培养地理能力和素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用心,地理学科不难学,同时通过学习形成地理素养和品格,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

高中生热情活泼、兴趣广泛,思维敏锐,信息更新快,好奇心强,对身边的、国家的、世界的许多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接受新事物快,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热点等问题引进课堂,提升学生辩证思维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五个方面,许多时候这些理念要借助课堂教学自然渗透,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与灌输。

四、发挥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作为教师要关爱学生,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的需要,选用与学生生活贴切的案例作为教学情境,深入浅出,解决学生的思维困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其喜欢学习,轻松学习。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提到: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从学生第一节课后对我的尊重和对地理学科的喜爱,让我感到这次的课堂较为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努力探究,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上好第一节课,仅仅是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良好开端,让学生留恋每一节的地理课堂,舍不得下课,期待下节课的到来――这是当老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作为一个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 要:地理实验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种特色教学方式,它有着常规地理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顺应着时代对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能够把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地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有兴趣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地理知识,为激发高中生自主学习开辟了新的路径,也势必会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成果提供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思考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兼具自然性和人文性的学科。从科学教育的实践看,在地理课程中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教学是地理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高中地理做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要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照本宣科式的地理教学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惧怕和厌恶的不良情绪,对地理课堂敬而远之,容易形成压抑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阻碍高中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同时结合高中地理课本活动中的要求,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地理教师选取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素材进行实验探究,使用的实验材料要简单而且容易获得,操作手法规范且安全。比如,在必修一的第一章,学习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后,可以通过实验模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变化,便于将书本的知识转换成感性认识。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在实验前,通知各小组准备好地球仪、激光笔、水杯、直尺等道具,用激光笔代替太阳对地球的照射。实验开始时,把直尺与水杯绑在一起,起支架和固定作用,将激光笔固定在直尺上,代表太阳,在控制地轴空间方向不变的前提下,逆时针转动地球仪的底座,使地球仪绕激光笔公转,调整地球仪的位置和激光笔的高度,根据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春分日、秋分日时用激光笔将红点照在赤道上,夏至时照在北回归线,冬至时照在南回归线,观察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运动轨迹。通过实验的观测,学生认识到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地球移动的位置变化,再由同学们自己在纸上绘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变化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动手实验方法,如让学生动手绘制地图,在学习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基础知识后,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绘制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图,首先使用铅笔描出大洋的整体轮廓,用粉色彩笔代表暖流,用蓝色彩笔代表寒流,画出南北半球的赤道暖流、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并在绘制洋流上方标注洋流名称。接着,继续画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南极大陆形成的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环流等洋流,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印象,开拓了新的思维方式,对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开展地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1.开展地理实验要符合地理学科的特c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高中生认识我国及世界地理环境、掌握必要的地理生活知识的重要学科。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方法也应该吸取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长处,为地理学科所用。实验法是自然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将知识和结论不断探索,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的重要方法。在地理学科中使用实验法进行教学,是揭示地理事物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新课标教学改革中创新变革的重要方面。

2.开展地理实验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主要以未成年人为主,他们的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需要诸如实验法这样的方法为大脑的理解寻找更加直观的依据。高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传统照本宣科式的地理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实验法能够加强师生的合作,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去获取经验,加深认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独立思考,开拓思维,探索和发现新的地理奥秘,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在地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上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在教育实践中积极运用实验教学模式,促进高中生地理水平的有全方位提升,创新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验新途径,积极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综上所述,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高中地理教学在高中教育中都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高中生大多是未成年人,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阶段,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善于应用地理实验,将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通过地理实验直观化,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邵志豪.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7篇

一、重视野外实践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当今时代背景要求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他们具有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国家将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是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地理的实践性特点必然要求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决定开展野外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它需要每个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操作”、“实践”、“调查”等活动,既要自己动脑筋去想,还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操作,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二、提高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是意识

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地理学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传统的教师思维,破除教师简单的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灌输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思维,积极参与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中去,充分研究和探讨野外活动教学方式对高中地理学科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形式。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如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地理考察和野外观测能力,地理环境分析与预测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地理知识的能力等。

三、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进行野外实践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类,选取适合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并且通过野外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并且提升学生实践技能,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在价值观和对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上的提高。野外实践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同时,还要做好安全预案,保证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地理知识的实践和学习。

四、选取恰当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的选择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什么时间进行野外实践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选择,结合教学内容分析,进行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地理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储备能力,尽可能将教学效果提高到最大程度,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同时,教师在进行野外教学实践的设计时,要考虑到时间和时空对于课程设计的限制,因此,应尽可能选择占地和占时较少,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进行安排。

五、制定并遵守活动程序

1.充分准备。教师在准备进行野外实践教学之前,要严格按照课程安排,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以及遥感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对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料做好分析检验。然后教师要将准备进行的野外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结束后的成果总结分析汇报进行具体安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对学生也要进行适当分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践内容。

2.具体实践。在进行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按照课前准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对于学生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工具等要求,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安排,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完成预期的实践活动。

3.课后总结。在课外实践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对野外实践教学的笔记整理和补记工作,并指导学生完成野外实践教学的课后总结工作。对于学生完成的课后总结和汇总,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批改,总结活动的成功之处,分析活动的欠缺之处,为相关课程的开展积累经验。对于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14-01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人类不同时期的活动,是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自然学科都离不开实践活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识,通过社会实践联系在脑中构筑地理知识体系。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激起地理思维灵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高一阶段由于初三的一年中,将地理搁置,造成学生知识上的断层,在接受新知上感觉困难;高三学生,由于知识密度大,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要完成三年的复习任务,迎接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学生感觉压力很大。凡是对地理学科感到厌烦的学生,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缺乏地理思维能力。

1 高中生地理思维缺陷的表现

1.1 对地理学科缺乏重视

由于高考将地理纳入文综的考试范围,但是由于在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出现过时间上的间断,这样就造成文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从初中就沿袭下来一种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即对结论机械地背记,不重视知识理论的探究。但是,高中地理的平时教学与高考,都侧重于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其实地理学科既是一种自然学科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对于需要思维转换的题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1.2 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思维广度深度受限

笔者通过近五年的文综试题刊看,学生的对于活题的应对能力较差,关键是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思路的宽度都很受限,导致在做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出现片面和孤立性,尤其是对一些易混的概念,不能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找准地理问题的切入点。如光和热,学生多数认为太阳辐射能强烈,其热量必定充足,却不清楚热量体现在何处。分析起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青藏地区,思维出现梗阻。

1.3 思维定势干扰了逻辑性的形成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具有很清晰的思路,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要做到脉络清晰,对于跨章节的内容要能够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从而为形成准确的地理知识体系。但是一些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大,单项的知识掌握的还可以,但是放在一起就乱了手脚,不能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完整的逻辑体系,最后的结论经常出现错误。如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形成热力环流,这就要求学生对高、低气压产生的原因有清晰的逻辑分析,但是不少同学出现混淆就是思维定势在干扰。

2 以生活实际为契机,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笔者结合最近带过的几届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在一起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尝试多种改进的方法。进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发现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能够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2.1 稳扎稳打构建知识结构,夯实地理思维基础

任何一学科知识思维的形成,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地理学科更是如此。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于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为学生讲到位,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注重逆向性思维的思考方式的练习。如“为什么北美大陆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没有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却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气候?转看中国,由北向南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笔者就从问题的关键------两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两个地区的地形、风带等的作用的不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立地理思维能力。

2.2 定准位深理解,重塑正确的地理思维

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需要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定位。让学生在对知识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挖掘知识点间的联系。如,笔者在讲人教版高二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笔者定位学生身边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的图片,今天变成现实,展示我国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短片。接着问学生嫦娥一号的旅程需要动力的推动,那么这个动力依靠什么能源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然后让学生结合身边实例说出知道的能源有哪些,然后进行再生与可再生的分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合理开发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思维。

2.3 截取实际实例,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学以致用的特点很明显,因为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笔者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经常在讲课的过程中,截取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分析来探究地理知识。如高中地理专1《时间计算》,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笔者举例北京时间15点,重庆(106°E)的地方时为多少?根据公式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得出为14点4分。

3 小结

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理思维能力做支撑。教师能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生活实际现象与知识点相结合,便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

当然,地理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在将方法传授给学生后,通过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与现实生活实例的练习。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的能力与解题技巧的提高,通过乡土校本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加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方.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0(7).

[2] 胡万贤.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浅谈[J].甘肃教育,2003(12).

[3] 薛景芝.谈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2005(Z2).

第9篇

关 键 词:高中地理 教学 误区 对策

毕业之后,我就被学校领导定位于教高中地理此门课程。在这么多年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深感高中地理教学之难。许多学生认为,在高中文科学科中,地理学科是最难学的,对它产生了害怕的心理。甚至有些教师也认为: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可见地理之教与学是何等地难啊!

通过对学生学习地理时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地理产生畏难的情绪,除了他们的学习态度有畏难情绪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了解少之又少,在学习地理中有很多理解上的误差,所以就导致了他们在学习地理时的方法不当,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误解为: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或者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本文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来谈谈如何来针对学生的误区进行教学。

高中地理侧重讲解地理事物的规律以及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和这些地理事物的联系,例如,人类活动会受它们的什么影响,而人类的活动又会对它们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等等。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及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但是基本概念的教学内容也不在少数。例如什么叫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等概念都说明了地球上地理现象的特点。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一、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很多需要学生去记忆的知识点,所以,此部分的内容就是帮助学生解决科学地,高效地识记这些地理基础知识。例如,地球的自转、公转:这就要求学生记住地球是如何自转和公转的,转动的角度是多少,周期是多少;气候类型:在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在每个大洲上分布着哪些气候类型等等都要明确规定学生去把这些知识点死记硬背。而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一定要向学生分析清楚,让他们弄明白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我在讲解自然资源与能源的概念时,首先让他们明白两者的概念。自然资源: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二是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两者缺一不可。能源: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其条件是必须能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是相交而不重合。另外,也可以通过和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教学来加深学生对基础点的识记。在讲气候类型此章节时,我就把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整合进行教学。如下题:在我国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时,他为什么把出发的时间主要选择在当年十月份到来年三月份呢?引导学生对季风气候类型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气候类型的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高中地理课本中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内容所占的比率很大。在高考中,考试大纲提出了如下的要求:“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也提出了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要求,而其发展的最好途径就是要加强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注重探究地理。在新的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表述高中地理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是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不足,在遇到地理问题时不能解决思维上的障碍,头脑就处于云雾之中,不知所措,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所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任务就迫在眉睫了。

1、从广度上和深度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出了要从广度上和深度上两方面去探索。在广度上思维发展了,学生在学习地理或遇到地理问题时,才会全面的、综合地去看待问题;在深度上思维有了发展,学生才会认识地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或遇到地理问题时才能从更深一层的范畴上去考虑。而没有从广度上和深度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生,在碰到地理问题或对地理知识进行再认识时,经常会片面化,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孤立地看待问题。对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不能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基本原理去分析处理,不能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认识。例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对全球地貌知识的识记只是一些零碎的、非系统的。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2、从思维的逻辑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有时虽然某些地理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好,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条理不够缜密,造成了逻辑上的混乱,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在洋流此知识方面,学生对洋流的类型、名称可以说是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要求他们对这种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时,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