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19:34
导语:在超高层住宅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超高层;消防;电气设计
随着超高层住宅建筑的兴起,目前新建商品住宅中高度超过100 米的住宅数量日趋增多。超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成为电气设计人员关注的热点。超高层建筑一般建筑面积大,人员密度高,火灾危险性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大,人员疏散较为困难。与超高层公建相比,超高层住宅不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居住人员对环境较为熟悉,规范中的规定相对公建来说宽松些,并没有停机坪和避难层的设计规定,火灾时以自救为主。正因如此,火灾的早期报警及消防自动灭火更为重要,它可以将火灾控制在初期,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使人员能最大程度的得以疏散。
2011年5月并于2012年4月实施的《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对于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用电负荷等级、自备电源、导体及线缆选择、应急照明、防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下面就超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设计要点进行探讨研究:
1、用电负荷等级的确定
规范明确规定消防用电负荷、应急照明、航空障碍照明、走道照明、值班照明、安防系统、电子信息设备机房、客梯、排污泵、生活水泵均应为一级负荷供电。其中消防用电负荷、应急照明、航空障碍照明、生活水泵宜设自备电源,即柴油发电机组供电。目前本地的工程项目中,设置柴油发电机组的情况较少,房地产商会首先考虑经济投资,对于“宜”的设置项会选择不设置,但随着人们对消防方面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相信不久的将来,柴油发电机组会成为超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
2、导体及线缆的选择要求
规范明确规定用于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矿物绝缘电缆是用退火铜作为导体、密实氧化镁作为绝缘、退火铜管作为护套的一种电缆。由于它的全部材料都是采用无机材料,所以它本身不会引起火灾,不可能燃烧或助燃,它可以在接近铜的熔点的火灾情况下继续保持供电,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防火电缆。近年来多起发生人员伤亡的火灾实例显示,人员出现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火焰烟雾中毒所致的窒息。火灾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及塑料化纤燃烧产生的含氯、苯等有害物质的气体火焰又可造成呼吸道灼伤及喉头水肿,这些因素足以使浓烟中的被困者在3~5分钟内中毒窒息身亡。此外在浓烟的状态下人员无法辨别方向,进而无法逃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于非消防电源的干线电缆、电线应选用阻燃低烟无卤或无烟无卤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线。这类电缆的特性,使得当火灾发生时,烟浓度低,可见度高,有害气体释放量小,便于人员撤离。
3、防火系统的设计要求
超高层住宅遇见火情时的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是设计人员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对于和居民住宅相关的消防安全内容均应得到重视,建筑内应设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特级保护对象,除了卫生间外,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主要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火灾漏电报警系统、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构成。
设计中应明确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喷淋灭火系统、报警装置、应急广播装置等设置标准。特别是在住宅户内需安装火灾探测报警器。上海更提出进一步要求:100米以上的超高层住宅应设置避难层。
上海出台的《住宅设计标准》是国内首个将避难层纳入超高住宅的设计标准。新标准明确规定100米以上超高层住宅每15层或者45米设置一层避难层,避难层严禁常人居住,净面积应按每平方米3人计算。新标准的实行为超高层住宅的居住安全提供了保障。
此外,《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指出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居住人口超过5000人的住宅建筑宜设应急联动系统。应急联动系统应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为基础。
应急联动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1)对火灾、非法入侵等事件进行准确探测和本地实时报警。
2)采取多种通信手段,对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实现本地报警和异地报警。
3)指挥调度。
4)紧急疏散与逃生导引。
5)事故现场紧急处置。
应急联动系统宜具有下列功能:
1)接受上级的各类指令信息。
2)采集事故现场信息。
3)收集各子系统上传的各类信息,接收上级指令和应急系统指令下达至各相关子系统。
4)多媒体信息的大屏幕显示。
5)建立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应急联动系统应配置下列系统:
1)有线/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2)多路报警系统。
3)消防一建筑设备联动系统。
4)消防一安防联动系统。
5)应急广播一信息一疏散导引联动系统。
应急联动系统宜配置下列系统:
1)大屏幕显示系统。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决策支持系统。
3)视频会议系统。
4)信息系统。
应急联动系统宜配置总控室、决策会议室、操作室、维护室和设备间等工作用房。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应纳入地区应急联动体系并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
4、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方面
规范规定了每套住宅应设置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
4.1导管布线方面
潮湿地区的住宅建筑及住宅建筑内的潮湿场所,配电线路布线宜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0mm的塑料导管或金属导管。这是对以往设计要求的金属导管1.5mm的进一步提高。
对于敷设在楼板内、垫层内的线缆保护导管做了相应规定,在住宅电气设计过程中,户内箱体预留,设备间选择、楼板内管径与楼板厚度要求是和土建专业密切配合的几个方面,也是预留预埋时的设计要点。
4.2电气竖井布线方面
规范对于电气竖井的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层住宅建筑利用通道作为检修面积时,电气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电气竖井内应急电源和非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之间应保持不小于0.3m的距离或采取隔离措施。电气竖井内应设电气照明及至少一个单相三孔电源插座,电源插座距地宜为0.5m~1.0m。电气竖井内的照明开关宜设在电气竖井外,设在电气竖井内时照明开关面板宜带光显示。
4.3公共照明方面
住宅建筑的门厅应设置便于残疾人使用的照明开关,开关处宜有标识。可在距地1.0米和1.3米各设一只照明开关,既满足了要求又节省了造价。
4.4家居配线箱方面
距家居配线箱水平0.15m~0.2m处应预留AC220V电源接线盒,是为了给箱内的有源设备供电,电源变压器可安装在电源接线盒内,接线盒内电源宜就近取自照明回路。
4.5安防技术防范系统方面
电子巡查系统为应设置项,可选择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和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高层住宅建筑楼梯间应急照明可采用不同回路跨楼层竖向供电,每个回路的光源数不宜超过20个,而不是25个。
本工程为精装修高档住宅,每户均配有冷热水、中水。给水系统的特点是采用变频调速水泵分区、分质供水。卫生间排水采用同层排水系统。由于周边的建筑物多、平面布置也各不相同,而且地下为三层汽车库。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建筑单体及与总体的协调。系统设计得复杂或是分栋设计会造成管理不便,投资增大。因此决定整个小区消防为一个系统,消防泵房设在公建地下车库内;给水系统住宅与公建分开单独设计,一期住宅设集中生活泵房并预留二期生活水池的位置。
2、给水设计
2.1分质供水
生活用水与中水分别接自城市不同的给水管网。中水主要考虑居住型公寓每户的冲厕用水及地下车库冲洗地面所使用的水,水源接自市政中水管网并在小区形成环状管网。分质供水从系统上划清了供水界限,将不同的用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水质污染降到最低;也充分体现了水的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
2.2用水量
一期住宅共687户,每户人数按3.5人
(1)计用水量标准为120 L/日•人。最高日用水量:Qd=288m3/d;最高时用水量:Qh=27.6 m3/h。
(2)水中用水量标准为40 L/日•人,最高日用水量:Qd=96.18m3/d,最高时用水量Qh=9.2 m3/h。
2.3供水方式
选择合理的给水方式是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生活给水系统的使用效果和工程造价。对于高层建筑,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压一般不能满足高区部分生活用水的要求,高区部分生活用水由水泵加压供给。初步设计前期去当地自来水公司咨询,当地自来水公司要求设计采用变频调速水泵直接供水。因此,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及职能部门的要求,居住型公寓均采用变频调速水泵直接供水。
2.3.1生活给水系统的分区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3.5条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应符合1.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 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2.水压大于0.35 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3.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
2.3.2中水给水系统的分区
市政中水给水压力为0.25~0.35 MPa。中水给水系统分四个区:五层及以下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6~14层为低区;15~23层为中区;24~32层为高区。高中低区各设一组变频调速水泵直接供水。
2.3.3分区压力的控制
分区压力的控制是根据变频泵的扬程,既能保证最小供水压力,又不大于用水设备的承受能力来确定的。高层住宅的最小压力是指每个分区最高层进户管的供水压力。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规定,本次设计最小给水静压力按10 m计算,最大限度满足了住户对水压的使用要求。
2.4热水设计
每户设容积式燃气热水器。为确保热水管网内的温度均匀,在每户的阳台设一组热水回水泵机械循环,满足用户对热水的使用要求。
3、排水设计
室内污废水合流,设置专用通气管。专用通气管与污水管间用H型通气配件连接。本次居住型公寓卫生间排水采用同层排水系统。做法是将卫生间底板降低300 mm,排水支管不穿楼板,与卫生器具同层敷设并接入排水立管。排水管安装后需做闭水试验和通水试验,经检验合格后,再对降板部分用填充物现场填实覆盖,最后铺设面层。采用同层排水的好处是排水管道不用穿越楼板,减小了渗漏机率;而且同层排水不会干扰下层住户,排水噪声小,成为完全独立的卫生空间。
4、消防设计
本工程消防水池一、二期合用,水池、消防泵设在一期公建地下车库内。
4.1消火栓系统
4.1.1用水量
室内消防水量:15 L/s;室外消防水量:20 L/s。
4.1.2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由消防专用贮水池消防泵环状干管各栋塔楼的消防环状管网组成。居住型公寓消火栓系统分二个区:十五层以下(含地下车库)为低区,十六层以上为高区。每个分区在消防泵房内各设2台加压水泵,室内消防加压管道成环状布置。在室外设水泵接合器分别与各分区消防环管相连,以便消防车利用室外消火栓取水直接救援。屋顶消防水箱设在酒店式公寓屋顶并保存10 min消防水量。
4.1.3消火栓布置
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4.2.条规定,在居住型公寓每层每单元设消火栓2只以确保消防安全。
地下车库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每层设若干套消火栓。当消火栓栓口出水压力超过0.5 MPa时,设置减压稳压型消火栓。
4.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2.1用水量
居住型公寓为轻危险级。按天津市消防局意见:在每层公用部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水强度为4 L/min•m2作用面积为160 m2。地下车库为中危险级,喷水强度为8 L/min•m2,作用面积为160 m2。室内喷淋水量:30 L/s。
4.2.2喷淋给水系统
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第6.2.3.条规定“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应符合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不宜超过800只”;第6.2.4.条规定“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与最低位置喷头,其高程差不宜大于50 m。”;第8.0.1.条规定“配水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0 MPa,并不应设置其它用水设施。”根据建筑高度和每个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以及系统管网内的工作压力原则进行竖向和水平分区。居住型公寓喷淋系统竖向分二个区:十五层以下为低区;十六层以上为高区。地下车库内喷淋系统为低区。汽车坡道入口处、露天采光天井、采光带附近的喷头采用易熔金属型(72℃),其它喷头采用玻璃球型(68℃)。每套居住型公寓每单元按竖向分区各设一组湿式报警阀;地下车库一期为低区共需设湿式报警阀5组。每个防火分区、每个楼层均设置水流指示器。在消防泵房内设2台高区喷淋加压水泵;2台低区喷淋加压水泵。在室外设水泵接合器分别与高低区喷淋环管相连。
4.3灭火器配置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在建筑物内配置灭火器。居住型公寓的配电房按带电火灾,其余按A类火灾,为轻危险级;地下车库参照中危险级A类火灾考虑。
5、生活水泵房设计
在地下车库泵房内设两座60 m3生活水池(生活水泵房设在地下车库B2层)。水泵房内共设生活泵3组(每组3台,二用一备),供应基地内5栋居住型公寓楼生活用水。为充分利用地下车库,保证停车位的最大化,设计了多种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并征得了甲方的同意,采用了不锈钢潜水给水泵。设计时将不锈钢潜水给水泵直接放入生活水池内,减少了泵房占地,增加出3个车位。虽然前期投资相对普通给水泵有所增加,但综合经济比较及甲方以前的使用经验采用不锈钢潜水给水泵具有安全、高效、省电、无噪声、少维护等优点,而且多出的车位也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要求。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不仅要满足设计规范,而且要求设计者在满足甲方的要求同时还要符合当地职能部门设计规定;更要对用户的需求充分了解,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设备选择与空间布置上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住宅设计规范》
伴随著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当前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房地產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在我国一二线城市,仍然面临著土地资源稀缺,生态环境堪忧的现实情况,这样的现状对房地產开发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更严峻挑战。在城市开发的外部环境日益苛刻的条件下,超高层的建筑综合体近些年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超高层综合体项目中。超高层综合体项目的出现旨在解决或缓解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用地紧张,城市交通组织低效的大城市病,同时亦作為地标彰显城市以及某些利益集团的实力与形象。
随著武汉市作為中部地区重点城市地位的确立,超高层建筑的物质形态演变至今,已由过去祗存在於公建形式,到现在超高层住宅的出现。尤其是城市核心地段和两江四岸区域,為满足高容积率要求以及对稀缺景观资源最大化利用,近些年,武汉市核心地区具有居住功能的超高层综合体项目已遍地开花。
建筑综合体是将城市活动中多种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有机的组合(商业、办公、居住、旅馆、餐饮、会议、文娱),通过一组建筑来完成,并与城市交通协调,是多种功能的系统性优化组合,克服单一功能的局限性,在互动过程中形成更為广泛与优越的整体功能。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高度在100米以上的建筑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纵向的发展模式,可以实现对土地的高效利用。
超高层居住模式分析
从目前来看,超高层住宅建筑由於结构成本、设备成本以及消防要求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但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超高层住宅,其在不久以后必然成為一种主流的人居模式。
我国虽然国土疆界面积比较大,但人均资源非常少,尤其是土地资源。随著城市化的全面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居住在城市当中,而有限的城市建设用地必定导致某些城市的重要区域土地资源极度稀缺。从香港和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变迁可以看出,在一些核心的成熟地段,很少会有新的地块用来开发住宅,旧城改造成了土地供应的重要来源,而旧城改造项目往往容积率都在4.0以上,过高的容积率直接导致必须採用超高层建筑来消耗更多的建筑面积。另外,随著新城市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混合功能用地、紧缩城市等概念在城市开发的过程中也逐渐被加强,為了防止城市“摊大饼”,地方政府对城市纵向发展的诉求日益高涨,这些都预示了超高层综合体包括超高层住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规模既定的情况下,超高层建筑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密度,即减少社区楼栋数,从而提高居住区的绿地率,获得更大的园林面积。在当今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多一点的绿色,增添的却不祗一点的品质与和谐。另外,超高层所具备的远眺性,可以最程度的利用景观资源。所以,当视线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景观资源(海景、江景等),设计通常也会佈置超高层建筑。今后的年轻人,随著其生活方式的转变、视野的拓展,他们会更能接受甚至希望住在超高住宅里面,从而满足“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理需求。并且,超高层建筑显赫的高度去现代化的立面造型,也直昭示了使用者(业主)的身份与地位。除了刚性的需求,这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超高层住宅的认可程度,更大的激发了其市场需求。
随著武汉市作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突出,土地资源会日益稀缺,武汉市的居住模式将会朝著高层或超高层的模式演变。一方面,由於武汉的高密度效应日益渐长,所造成的拥挤使得居住的问题日益加剧,而高层和超高层住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垂直空间,使得武汉市稀少的土地能够承载更多的住宅,缓解紧张的居住矛盾和环境问题。另一方面,由於部分的超高层住宅在武汉市中佔据显要的地段,在尺度与外形上也较為突出,很容易成為人们在辨识定位城市时所选择的地标而获得人们青睞。
超高层居住模式的设计对策
超高层住宅是中国大城市未来发展所必须面对之趋势,更是武汉市未来住宅的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著结构性的变化,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在改变。针对超高层住宅这种新型居住模式的特点,超高层住宅应注重居住空间的多重可能,适当的高密度及一定程度的功能混合為业主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加有效地实现城市的各种功能要素互补。目前超高层住宅裙楼普遍设有商业设施、公共活动设施、健身设施和管理设施,有些还建有医疗设施和金融设施,超高层住宅正在向功能的综合化和建设方式的集群化发展,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和“空间的凝聚力”。但是,要注意在混合土地利用功能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超高层住宅安全感的重要性。避免出现由於商住混合而导致人流量大、流动性强,降低住户的安全感和邻里熟识度,社区归属感低等问题。
一座超高层住宅能够容纳200户以上, 而当邻里达到100户以上时,彼此了解基本不存在。超高层住宅的内部居住环境相对封闭,邻里相识的几率由於竖向的居住模式而降低。所以在设计上要融入竖向“组团”分解理论,考虑住宅户数和公共空间的数量关系,结合户型单元打通部分楼层空间,将超高层住宅划分為若干个“组团”,在“组团”间设置活动空间和交往场所,促进住户之间的交流,增强归属感。另外,超高层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居住在此中的人们,无法闻到鸟语花香。因此,在相对封闭的室内空间引入空间特徵具有明显差异的公眾活动的中庭,比如将阳光与绿化引入,形成自然化的空间,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居住环境和品质。
从武汉目前的超高层住宅分佈情况来看,其多分佈与两江四岸区域或某些城市核心片区。拥挤的城市中心往往腾不出更多的空间為超高层住宅社区提供地面绿化,因此在超高层住宅中补充空中花园、公共客厅、入户花园等也是很有必要的。要针对承载交通功能的空间进行深度挖掘,尤其对於节点空间,如门厅,楼梯空间,入口空间等处,超高层住宅交通空间设计应颠覆户型单元包围电梯间的传统做法,拓展交通核的功能性,引进阳光、自然风、外界视野的景观,营造活跃的交往空间。根据服务半径,通过整体设计达到业主使用环境的邻里梯度,在相应组团范围内设置适合的活动类型和空间,整合一定的公共绿地,临近的楼栋之间共享宅间路、儿童活动沙地,採用同一的色彩和标识,分级公共空间,增加邻里的领域感。
,!相对於独立完整的超高层住宅单体来说,外部环境是超高层居住区重要的底部介面。单体的排列组合方式的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外
【关键词】商业广场;综合体建筑;设计实例
0.项目概况
本商业广场项目地块基地现为空地,地势平整,用地内无地裂缝,岩溶,滑坡与其它地质灾害。商业广场规划用地共由A1+A2、B1、B2+B3、C1、C2+C3五个地块组成,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共计205513.65平方米。用地性质根据不同地块,既有商业金融用地,也有二类住宅用地。整个项目总体容积率不大于6.101。其中A1+A2地块容积率不大于4.0。根据远期规划,该区域未来为城市CBD及高级住宅区域。
1.平面布置策划
小区由六组高层住宅组成,住宅从西至东沿用地,以2栋塔式及4组板式错开排列,以争取最好的景观朝向和最有利的日照条件。于A1-3# 住宅、A1-4#住宅之间设一小区会所, 提供区内悠闲设施。小区共设三个出入口,西北面临规划道路开设人行及消防车出入口;西南面用地边界靠中间位置临规划道路设有小区主出入口及次出入口; A1-5# 住宅、A2-1#住宅之间西南面用地边界一端设有3个地下车库出入口,主要为机动车出入口,设置了7m宽的机动车道。共有两层地下车库,其中B1层为半地下室车库。总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到小区和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利用车库的屋顶平台使小区中心绿地和城市绿地以及城市公园形成多层次绿化关系。使整个小区仿佛坐落于公园之中。
由于开发的强度,以及建筑自身高度的影响,日照是此次项目重点考虑的问题。设计中在充分结合用地形状的基础上,利用用地与东西向的夹角,高层住宅沿用地一字形面向南边规划道路展开,结合高层住宅的户型平面设计,利用东南两个方向的日照,使小区满足日照要求的户数达到最大。
由于建筑布局较紧凑,小区建筑之间有相对较大的集中绿化。注意营造大面积的中心绿地既丰富自然的组团及宅前、后环境。空间形态顺畅自然,着力打造小区中心绿地,为小区住户提供生态、健康的休闲场所和丰富的景观体验。同时,通过总图的合理布局,将塔子山及沙河景观引入到小区中来,使得每一户都有良好的景观视线。绿地景观空间自然渗透,富有层次感和延伸感。
2.塔式与板式高层住宅设计
对本地块的高层住宅竖向交通以电梯为主,A1-1至A1-4号楼设3部电梯,2条疏散楼梯; A1-5及A2-1a住宅楼设2部电梯, 2条疏散楼梯。A2-1b号住宅楼设2部电梯, 每层每户拥有1部专用电梯,提供2条疏散楼梯。
2.1节能设计
根据本地块所处地区的的地理、气候条件,小区采用最佳和良好的朝向,冬季争取良好的日照,夏季争取常年主导风向,并有利于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大部分户型做到南北对流。建筑间距满足当地建筑规划部门规定的技术指标,保证冬季住宅日照和室内天然采光的要求。小区规划从生态环境考虑,形成良好的小区微气候环境,也改善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住宅外墙用挤塑板作外墙保温,外墙窗采用中空玻璃,有利于建筑节能。
2.2立面设计
对本高层建筑立面处理采用简约的现代手法,强调材质和色彩变化。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清新明快。同时立面上横竖线条有机地拼接组合, 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通过细部线条以及色彩的综合处理,使得小区各栋建筑遥相呼应,形成完整统一的整体。
3.超高层以及低密度住宅设计
本地块共有两栋超高层建筑, 一个大型商场, 四栋高层住宅及五栋低密度住宅。地下室商业部分,地下一层夹层层高5.2米, 地下一层层高4.8米; 地下一层局部层高5.5米, 功能主要为VIP上落客区、起卸货区、设备用房; 地下二层层高3.9米, 功能主要为机动车库。
另外B1-1为超高层办公楼, 建筑高度为267.282米, 总高度280米, 地上58层,地下3层,大堂设于地上二层; 1,3及4层及地下一层为商业; 32及33层为转电梯大堂,方便各区客户都可以直接到达, 提升大楼质量; 五层为商务会所, 与裙房屋乘面可直接连系。六层以上为标准层平面,层高4.2米,均为办公空间, 每层可分为小单元或开放式使用; 59层为360度观景台。B1-3及B2-5为大型综合商场共四层, 商业屋顶设空中步行街。B1-2为超高层办公楼, 建筑高度为169.60米, 地上39层,地下3层, 一至四层为商场, 大堂设于地下一层, 六层以上标准层, 层高4.0米, 标准层每层12套住宅。B2-1及B2-2户型设计类同, 属塔式超高层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均为155.75米, 地上44层,地下3层, 一至四层为商业与商场连通, 大堂设于地上一层, 与裙房屋面可直接连系。六层以上为标准层平面,层高3.0米, 标准层每层有12套住宅。B2-5, B2-6及B2-7属低密度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为22.45米, 地上6层,地下3层,大堂设于首层, 层高3.15米, 每层共2套复式单位, 一层设特色单位。
立面处理采用公建式的现代手法, 以类似的立面处理体现出一个整体的商业楼组团,强调材质和细部的变化。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清新明快。同时立面营造丰富的光影变化。通过细部线条以及色彩的综合处理,使得各栋建筑遥相呼应。
4.超高层建筑及商场设计
本地块地下室商业部分每层高分为地下一层夹层及地下一层, 分别层高为5.2米及4.8米,部分夹层层高为6.2米, 用所起卸货区, VIP大堂及设备用房; 地下二层为车库, 层高3.9米, 合供3层, 功能主要为设备用房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库。C1-1为超高层办公楼, 建筑高度为264.282米, 总高度280米, 地上59层,地下3层,一层为大堂, 二至三层为商业, 四层为商务会所, 与裙房屋面可直接连系。五层以上为标准层平面,层高4.2米,均为办公空间, 每层可分为小单元或开放式使用; 四十六至五十九层为酒店, 标准层高3.9米。C1-2为超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为167.80米, 总高度185.00米, 地上39层,地下3层,一层为大堂, 二至四层为商业, 五层至十九层为酒店, 标准层层高4米。C1-3为商场, 共3层, 屋顶设化中庭。
(1)从竖向交通设计上,对C1-1分成四区,I、II、III、IV区各有6部高速电梯,III、IV区用4部双层高速电梯, 2条疏散楼梯,另设2部消防及货梯逍往各层。C1-2各分成三区,低区为酒店区, 中及高区为公寓, 分为三个芯筒设置, 2条疏散楼梯分别置于芯筒之间。各区有5部高速电梯, 另外按功能分区各有一部消防货梯。
(2)小区规划从生态环境考虑,形成良好的小区微气候环境,也改善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住宅外墙用挤塑板作外墙保温,外墙窗采用中空玻璃,有利于建筑节能。办公、酒店楼幕墙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选用“Low E”,35%反射率的玻璃可以降低反射,使室内环境保持恒定,达到节能、舒适的目的。
(3)立面处理采用公建式的现代手法, 以类似的立面处理体现出一个整体的商业楼组团,强调材质和细部的变化。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清新明快。同时立面营造丰富的光影变化。通过细部线条以及色彩的综合处理,使得各栋建筑遥相呼应。
(4)商业广场的商业裙楼于不同楼层连接项目内两栋全市最高的办公楼,地下一层直接与地铁站连接,首层又设综合交通运输客运站,形成内外立体的交通流线,演译出新都市主义,着重人与都市环境的重新结合,打造成都市最具地标性的多功能综合发展项目。商场地上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B地块及C1地块分别占约9万和3万平方米;另加地下一层及夹层逾4万平方米商业面积,总商业面积共16万平方米。
5.结语
以某商业综合体广场设计分析为例,提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总体布局及其功能分区思路,针对不同地块分区合理地布置不同类型的单体建筑,采取相适应的建筑设计理念,从节能、立面等方面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升了该项目建成后对提高现代城市生活水平的效果。 [科]
【参考文献】
[1]徐明智.节约型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陕西建筑,2009(28):118~119.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新材料
节能设计
超高层建筑在城市节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和商贸活动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也远非普通建筑可以比拟,因此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竣工、在建和拟建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建筑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更是助长了建筑超高层化态势,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从1990年代中期的不足200栋一跃发展到目前的近900栋。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增长还会伴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会休止。
一、超高层建筑新材料的利用
1、高性能钢
80年代后期,超高层建筑,大跨结构迅速发展,对钢材性能的要求也越多。主要包括有高强度,低屈强比,窄屈服幅等的耐震性能;可焊性,形状尺寸加工精度的施工方面的性能以及耐久性等。
(1)高张力钢
建筑用钢材的应力 应变曲线如图3所示。其屈服点在100~780n/mm2的范围,其中屈服点为400n/mm2的钢材,占一半以上。
钢材屈服点的提高,在设计方面就需要保证结构的刚度要求,防止局部屈曲;在施工方面就要保证结构的可焊性。另一方面,在多震国,地震时确保结构建筑物的安全性是一个最大的课题。因此,高张力钢不仅要有很高的屈服点及抗拉强度,还要具备充分的塑性变形能力。
(2)低屈服点钢
另一方面,还开发研制了利用钢材的低屈服点和屈服特性的技术,耐震设计中的隔震和抗震构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地震对建筑物输入的能量,通过建筑物特殊的部位吸收,从而确保整个结构的安全,防止结构构件(梁,柱)的破坏和损伤,低屈服点钢主要用于这些特殊部位,作为吸收地震能的材料。
(3)tmcp钢
建筑物的高层化、大跨化等,要求使用的钢材高强度化,大断面化,极厚化。以往的冶炼方法,若保证钢材的高强度,就需加入相应的碳元素,钢材含碳量的增加会导致可焊性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研制了490n/mm2级的建筑结构用tmcp钢。建筑结构用tmcp钢,是通过tmcp(热处理)处理后得到的。已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中。
(4)sn钢
根据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钢材应具有足够的弹塑性性能和较好的机械性能,可焊性能,具有吸收地震能的能力。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sn钢要求:①保证可焊性,②保证塑性变形能力,③保证板厚方向的性能,④保证经济性和加工方便,⑤保证与国际规格接轨。sn钢的规格有a、b、c三种,其板厚都是在6~100mm,分400n/mm2和490n/mm2两个等级。
2、新rc结构(钢筋混凝土)
在钢结构钢材的强度不断提高的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混凝土强度也在迅速地提高。1988年以来,进行了强度为58.8~117.6mpa的混凝土及强度为686~1176.7mpa的钢筋的开发,并已用于超高层住宅中,如礼新城北高层住宅(地上45层,高度160m),所用混凝土强度为58.8mp a,主筋强度为686mpa,断面加强筋强度为784mpa,是以前高层rc结构所用材料强度的两倍。现在超高层建筑已开始使用78.4mpa,98mpa的混凝土。
3、cft结构(钢管混凝土)
由于高强度钢的使用,可以使构件截面做得小而薄,然而这必带来局部屈曲和刚度降低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采用cft柱。
继s结构、src结构、rc结构之后,它形成了第四种结构体系。cft结构体系,就是用圆形或多边形钢管内填充混凝土的柱子和s结构,钢混凝土结构的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具有刚度大,耐久力大,变形能力强,防火性好等方面的优良结构性能。因此,超高层建筑,大跨结构等开始广泛采用此种结构体系。
cft柱的优点是,混凝土填充在钢管中,在受压和受弯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向横向扩散,然而却受到钢管的横向约束(称为钢箍效应)。所以,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的填充,钢管的局部屈曲受到了有效的抑制,如图5。这样,cft柱可以最充分利用高张力钢的强度。随着高强混凝土及其组合的研究不断发展,将来高度为1000m级的超高层建筑的构想实现,期待Ncft柱将起主要作用。
二,我国目前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
目前国内针对超高层建筑工程所探讨的关键技术问题多是结构的安全,而对于所面临的建筑节能问题研究和技术投入不够。
1、超高层建筑的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技术看,建筑的高度变化导致相关参数的变异,进而影响建筑能耗的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度超过100米以上除太阳辐射可以认为基本不变以外,其它的气象参数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依据国内建筑节能的设计能力来看,大多数设计单位所掌握的用以优化建筑围护结构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都不能反映气象参数沿高度的变化规律,也不能够反映建筑围护结构沿高度变化的表面热交换能力的差别,这就势必无法准确地计算建筑物的能量消耗,更无从谈及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物制冷、空调、配电等一系列设备系统。
2、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所能约束的节能技术还不能够完全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在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涉及到遮阳、通风等技术的规定,对超高层建筑无法适用,标准规定的建筑能耗的权衡判断方法也是基于建筑物全楼整体建模的一种评价方法,而受目前能耗模拟工具的计算能力所限,超高层建筑中的计算对象(如房间数量)规模远远超出了软件的计算能力。从根本上说,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实质是一个在技术上超出了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所能控制的新技术问题,如果草率地执行现行标准,则工程设计的技术依据显然不足。
关键词:高层住宅 问题原因 渗漏 防治措施
房屋建筑的最主要功能就是生活居住,其最基础的作用就是遮风挡雨,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房屋建筑向着高层、超高层发展,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高层住宅外墙渗漏问题出现频繁,外墙一旦出现渗漏,不仅仅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同时还使得建筑物外观受到极大影响,因此积极研究高层住宅外墙渗漏防治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层住宅外墙出现渗漏的原因
高层住宅外墙出现渗漏的主要原因除了墙体本身使用材料的抗渗透性能及收缩因素外,工程设计、管理及施工都是影响墙体质量的主要因素。
1.1工程设计问题
对于高层住宅外墙渗漏设计有关问题出现原因主要包括:(1)在进行高层住宅建设前,一些设计人员因为本身能力有限,对墙体、幕墙、铝合金门窗、外墙预埋件、穿墙管、滴水槽、鹰嘴、窗台坡度等细部重视不足;(2)在进行设计时,为了使得建筑整体美观而将外墙饰面砖设计为细缝拼接,导致饰面砖之间未添加密封材料,使得漏水;(3)在进行设计时,忽略了各种不同材料连接后会出现的收缩膨胀;(4)因为高层住宅外墙往往不是承重外墙砌筑,因此外墙砂浆常常低于承重墙设计标号,这样虽然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但是会使得墙体透水性增大;(5)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对外墙防水不重视,外墙立面没有防水功能设定。
1.2工程所用材料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新型建筑材料不断被使用,很多材料优劣性难以判定,这使得工程外墙防渗漏效果难以判断。例如防水涂料、防水材料质量差,空心砖质量不合格、铝合金门窗材质不合格、饰面材料出现裂损等,这些材料问题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
1.3工程施工问题
外墙的施工质量差,特别是对易渗漏部位的施工质量差,是导致外墙出现渗漏的根本原因,其主要有以下几点:(1)砌体和框架结构外墙柱间拉结筋不牢或不埋拉结筋,使用的拉结筋的长度、数量及间距与工程设计不符,因为收缩膨胀原因,使得该连接区成为了漏水的主要位置;(2)砌筑的抹灰层等层面使用的砂浆配比不合理,导致砂浆本身强度差,容易出现渗漏;(3)打底砂浆和外墙面的粘结力不够而导致出现空鼓,裂缝及沙眼等;(4)一些细部施工,例如滴水槽、鹰嘴、窗台玻璃等未经过很好的防渗处理是导致雨水渗漏的又一原因。(5)贯穿外墙的预留孔及管道密封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
1.4工程管理问题
除了以上三个原因外,工程管理问题也是导致住宅出现渗漏的又一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工程管理不严、技术交底不清、特别是工程越向顶层施工时,其越加成为了工程管理盲区。经过统计发现,高层住宅外墙渗漏其大多数为高层,并且越向着高层,出现的渗漏部位越多。
2.外墙渗漏的主要防治办法
2.1严格把控设计关
针对工程设计方面引起的渗漏主要应对办法为:(1)在工程前期图纸会审时,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对图纸的防渗、防水要求、滴水槽、鹰嘴、窗台玻璃、泛水高度及抹灰砂浆标号等的设计进行审查,确保这些地位符合防渗要求;(2)对于设计图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提出的地方,施工方应该及时和设计方做沟通,找出应对办法,最终使得工程设计符合要求。
2.2做好材料进场审查
对于工程用砌体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砖、多孔砖及空心砖)、防水涂料、密封材料、饰面砖、铝合金门窗等材料如果质量差,必将极大程度上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在这些材料进场前,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验收检查。另外对一些材料,如密封材料、铝合金型材,施工单位除了要进行严格审查外,还应该对材料供应厂家资质及产品质量保障措施等进行审核,另外还要落实多次检查制度,保证所用材料符合工程要求。
2.3做好工程的施工管理
(1)在对高层住宅外墙施工之前,应该制定系统完整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和工程方案,并对施工人员班组做技术交底,以使得所有工程施工人员均对施工技术做到心中有数;(2)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监管,保证工程外墙砌筑、粘贴饰面、抹灰均严格根据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应重视砌体质量,把干砖浸水,砂浆强度及砌体灰浆饱满度作为重点来抓,对脚手架眼等施工孔洞应用砖认真封堵,做到浆满缝严,填充墙顶应用整砖斜砌,与梁底楔紧,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拉结筋要按设计要求的长度、间距设置,为避免反复弯折,影响受力,可在砌填充墙前,根据砖层在柱子上钻眼,用植筋胶固定拉结筋。(3)对施工中较高层,更应该加强监管,防止工程施工人员因为一些个人惰性而引起的质量问题;(4)在施工之前,做好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保证所有工程人员均持证上岗;(5)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工程施工人员的积极性;(6)工程施工之前,尽量对工程责任进行细化,做好人人负责。
3.外墙渗漏处理的方法
由于造成渗漏的原因很多,因此应在查清渗漏原因,找准渗漏部位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下面就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渗漏的处理方法。
因框架梁、柱与填充墙之间缝隙而引起的渗漏,应将缝隙间疏松的砂浆灰团全部凿除,清扫干净,用水冲洗湿润,用膨胀水泥砂浆将缝隙插捣密实,防水油膏嵌缝,在框架梁、柱与填充墙之间加钉钢丝网,修补抹灰。因施工孔洞堵塞不实及灰缝不饱满引起的渗水,要将该部位面层铲除,并将疏松砂浆清理掉,冲洗干净后用砖将孔洞封堵,不饱满的灰缝要用防水砂浆(掺膨胀剂)插捣密实,防水油膏嵌缝,然后重新抹灰。
因外墙外饰面面层裂缝而引起的渗漏,要将空鼓面层返修,裂缝须用勾缝砂浆或密封油膏嵌填修补。墙面清除浮灰、污垢等污物并干燥后,采用有机硅憎水剂喷涂的办法进行处理。
因铝合金窗框与墙体连接处缝隙渗漏的维修,应凿除原密封胶,重新注胶,应确保厚度,注胶要严密,顺直,并在窗框周围外墙面上喷涂两遍防水剂。
对于预埋管线、构件等处的渗漏,应凿开预埋件周围并用水冲洗干净,用膨胀水泥砂浆分层进行填塞密实,外面用密封油膏嵌缝。
4.结语
总而言之,高层住宅外墙渗漏其是工程一类通病,其长期制约着建筑工程水平的整体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开发企业信誉造成影响。对于外墙渗漏的防治,应该注重从设计、材料及管理等全面进行,最终对工程各环节做全面系统控制,使得高层住宅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避免高层住宅外墙出现渗漏,最终建成优质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董艳琴.浅析高层住宅外墙渗漏原因及预控措施[J].山西建筑2011,(37).
[2]陈清,李济亮.浅谈房屋外墙渗漏的预防及治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
关键词:竖向交通与水平交通、疏散口、规范、研究
一. 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佛山市魁奇一路北侧和汾江南路西侧。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超高层塔楼建筑高度不超过180米;地下三层,地上裙楼四层,裙楼屋面有九栋超高层住宅/公寓塔楼,是一个集客运站、商业、住宅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塔楼部分共有9栋,其中A1、A2、A3、A4、A5、A6、A9栋为超高层住宅,A7、A8栋为超高层商业大楼。最高建筑51层,高度170.5米。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按一类高层建筑进行消防设计。
二. 总平面消防设计
本地块位处佛山市禅城区繁华的地段。地块的北面是小区内支路,南面为城市主要干道。地块东侧也是城市主要干道。
高层建筑与周边建筑间距大于13米,。各栋塔楼均有外墙面直接落地,长度大于主楼建筑1/4周长,并大于一个长边。区内沿裙楼建筑设置环形消防通道。在主体建筑沿街面结合消防车道设置消防登高场地。
三.平面功能和消防设计:
地下三层和地下二层为机动车库、自行车库和设备房。
机动车库防火分区面积
地下一层主要为商业区(地下二层东南角有1个
地下商业防火分区面积
首层西侧为客运站、东侧为商业区。
客运站车场防火分区面积>5000O,区内设置不少于2个直接出首层室外的疏散口,最远点离最近疏散口不超过60米。客运站落客区防火分区面积
中庭为1个独立防火分区,并作为准安全区处理。本层防火分区面积>4000O,区内设置不少于2个直通室外的疏散口,最远点离最近疏散口不超过60米。
各栋住宅或公寓塔楼均独立疏散至首层室外。
二层西侧为客运站、东侧为商业区。
客运站车场防火分区面积>5000O,区内设置不少于2个直通室外(即楼梯间)的疏散口,最远点离最近疏散口不超过60米。
客运站候车厅防火分区面积
客运站后勤办公区防火分区面积
商业区防火分区面积
中庭,本层防火分区面积
商业后勤区防火分区面积
三层为商业区和电影厅。
商业区防火分区面积
中庭,本层防火分区面积
商业后勤区防火分区面积
电影厅防火分区面积
四层为商业区、餐饮区和电影厅机房办公区。
商业区防火分区面积
中庭,本层防火分区面积>4000O,区内设置不少于2个直通室外(即楼梯间)的疏散口,最远点离最近疏散口不超过30米。
餐饮区防火分区面积
商业后勤区防火分区面积
各层各防火分区均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消防设计难点:
客运站车场防火分区面积较大:首层客运站车场约7000O,二层客运站车场约9000O。汽车库规范上规定:在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多层汽车库最大允许面积为5000O。考虑到该区域功能单一、人员少,且交通流畅,目前将该区域作为一个的防火分区处理:
首层客运站场南侧和东侧为防火墙,北侧为架空层,西侧敞开,区内设置并加强送排风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最不利点到最近疏散口不超过60米。客运站落客区内设置2个直接出首层室外的疏散口,最远点离最近疏散口不超过60米。车场与落客区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组合分隔。车场与落客区人员疏散独立设置。
二层客运站场与客运后勤办公区、商业区采用防火墙间隔,西侧敞开,区内设置并加强送排风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最不利点到最近疏散口不超过60米。客运站候车厅独立成一个防火分区,主要用防火墙与客运站场隔断,局部采用钢化玻璃与防火卷帘组合分隔(6组约6米宽),候车厅人数按最高峰900人计算。
商业中庭防火分区面积较大:首至四层的商业区,各层内部设有位置不一、曲线弧形的大型中庭,并通过中庭连接各商业区,各层中庭面积相加将近1.5万O。《高规》规定,在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商业营业厅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O,目前远远超出规范要求。
考虑到中庭在垂直空间上错开,处理防火卷帘较为困难,同时考虑到商业内部疏散问题,目前将各层中庭部分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形成亚安全区域。(参考目前在建的佛山东平项目相关内容)
与中庭接驳部位采用防火玻璃和防火墙分隔,并对钢化玻璃增加水喷淋系统;部分开向中庭的小商铺(最大面积不超300O)按防火仓处理;亚安全区内首层最不利点到室外疏散口不超过60米,二层及以上最不利点到最近疏散口不超过30米。亚安全区内疏散宽度独立计算。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关键词:应急照明;高层住宅楼;控制;防火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住宅楼越来越多,高层住宅楼具有面积大、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用火用电勇气量大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都非常困难。高层住宅楼由于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疏散到安全场所所需时间较长。对于大多数高层住宅建筑(除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没有相应可靠的避难层,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个单元只有一个疏散楼梯,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十分困难。应急照明在火灾发生等特殊情况发生时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一、对高层住宅楼划分的理解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5.1.1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民用建筑的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对于住宅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建筑高度27米作为区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标准;对于高层住宅建筑,以54m划分为一类和二类。代替了原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中按9层及18层的划分标准。个人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高层住宅楼的户型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很多层高较高(有的层高达5.9米),而一般住宅楼的层高大概是2.8米到3.2米,这样如果再用层数来划分高层住宅楼,会出现同样都是10层高层住宅楼,其建筑高度可能相差很多,如果再用层数来划分,可能造成有些住宅楼本应该属于二类高层,结果按照原有规范不需要按照二类高层设计,相关的应急照明设计也会出现问题。可见现有新规范用建筑高度来界定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标准是非常人性化的。
二、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设置的相关依据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的第9.3.1条、第9.3.2条、第9.3.3条分别规定了住宅建筑应该设置的应急照明。
三、高层住宅中应急照明的常见种类
应急照明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如图1所示,灯1、灯2、灯3、灯4、灯5和灯6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应急照明的灯具。其中:灯1代表着事故时刻强制点亮型的疏散指示通道照明,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楼梯间,这类灯平时不点亮,在火灾等事故时刻能够强制点亮。灯2代表平时兼做一般照明的疏散通道照明,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楼梯间,平时可以正常的开启或关闭,当事故发生时,如果该灯具处于开灯位状态则继续点亮工作,如何该灯具处于熄灯位置可以通过消防信号强行点亮。灯3代表常明型的应急照明灯具,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暗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此种应急照明灯,无论平时还是事故状态始终处于点亮状态。灯4代表常暗型的应急照明灯具,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明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此种应急照明灯,由于平时有自然光照明,不需要点亮,当事故时可以通过消防信号强行点亮。灯5代表采用感应型灯具的应急照明灯,此种灯具用于高层住宅的楼梯间,通过感应信号点亮,当发生事故时,无论是灯具处于感应点亮状态,还是处于熄灭状态,就可以点亮。灯6代表自带蓄电池的疏散指示照明灯,此类灯具一般用于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其平时有双电源供电,为灯内蓄电池充电,当出现事故状态,由具有分励脱扣器的断路器控制,使其灯具强行点亮。
四、结束语
应急照明的设计是高层住宅楼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最新建筑电气相关规范,提出了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设计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1]JGJ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2]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关键词】板式小高层;优势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小高层住宅建筑已经成为一些大中城市建筑的重要内容。以小高层住宅建筑为主体的居住区,在社区环境的设计上颇具特色,套型及公共部位的设计灵活多变,其安全问题及结构体系设计,也与以往的多层住宅建筑有许多不同的方面。
1 住宅的分类
住宅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不同可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1~3层称低层、3~7层为多层、8~12层为小高层、12层以上为高层、总高度为100米以上为超高层。按它的外部体形可分为塔式、板式和墙式;按它的内部空间组合可分为单元式和走廊式。
2 板式小高层的优点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商品化住宅市场逐步成熟。城市住宅开发开始进一步注重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板式小高层住宅与多层相比,具有其特殊的优势。
2.1节约用地、容积率合理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地大物博的美誉,但与人口数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相比较,我们的国土,尤其是特大城市人均占地面积极其有限。既节约用地又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我们国家建设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建设层数适当、容积率合理的住宅成为一种必然形式。在节约用地这一点上,小高住宅相对于多层住宅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小高层住宅既可以达到一定的建筑容积率,同时又较多层住宅极大地减少了建筑占地面积,从而以更多的土地用于绿化环境,创造舒适的居住外部空间。如同样的地基建六层住宅与建12层住宅,土地利用率、住房和居住人口可以提高一倍。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较高的地区,拆迁的费用很高,动员人口外迁的工作难度很大,但通过建设高层住宅就能较好地处理各方面的矛盾。
2.2布局合理
大多数小高层住宅采用一梯两户的板式单元组合,每一个单元一部电梯、组成小高层的垂直交通枢纽。建筑平面布局紧凑,而又实用、方便,有效地控制了每户建筑面积,同时又满足各主要功能空间的基本使用的尺度要求。起居室开间一般在4.2米左右,主卧室开间一般在3.6米左右,主卧室基本上配有独立的卫生间,且主卧室及起居室均通风采光。
2.3适宜的公共空间
与多层住宅相比大家一进家门就是互不往来,没有邻里之情,板式小高层在一层均设有公共空间――大堂。大堂的设置就为人与人交往提供了一个的必要场所,可以满足人们喜欢交流、爱热闹本性。
2.4 良好视觉效果
高层的视觉空间与多层有很大的差距,可以看到很大、很远的空间。特别是高层的顶层,往往具有多重景观房的效果。就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样。高层体现了人类的一种登高望远心理,
2.5人性化的电梯服务
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为老人及行动不便的伤残人服务的无障碍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实际生活看,7~8层不带电梯的住宅,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与多层相比,小高层住宅由于采用了电梯组织竖向交通,为行动不便的人们创造了一个方便、舒适的生活空间。
2.6高质量、安全性好
根据我国的现行规范,高层的安全性比多层要好。因为二者的结构形式不一样。高层框架一般是剪力墙结构,桩的底部头很大,直达岩层深处,所以它的结构安全,抗震性能绝对要比砖混结构的多层好。高层的工程质量要比多层好。高层施工的企业对资质的要求比较高,施工水平、施工能力、施工管理要高。从建筑本身的质量来讲的话,总体水平要高于多层。
2.7 自然通风、采光
由于高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大,空气的流通速度快,房间内的穿堂风要比多层多得多。并且高层之间的间距大,视觉干扰也小,对面楼根本无法看清这边楼里的动静。
2.8符合人体尺度
小高层住宅一般都在8~11层左右,这一高度也正在人的视野内。高度达80~100米的高层建筑通常给人一种过于高大、缺乏人情味的感觉。小高层住宅从底层入口到顶部的造型设计可以做得更有机统一,细部设计清晰可见。结合总体环境可创造出更为宜人的居住空间。
2.9 消防设施齐全全
小高层住宅虽然是高层住宅,但层数较低,而对多层的配套要求也高,设有消防报警系统,公共场地内有喷淋报警装置,虽设有电梯,但防火要求并不如高层建筑防火要求那么高。小高层建筑物高度一般在50米以内,按我国现有的消防设施,高层住宅在发生火情,以自救为主,小高层住宅相对于高层住宅有较大的优势。
2.10建筑套型设计灵活
小高层住宅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要求极其仔细的设计,要让住宅能适应不同人的需要,而不是要人来适应房子。套型设计,实际上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的设计。生活方式,反映住户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经济条件、家庭人口结构及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综合要求。小高层住宅建筑体现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设计宗旨,以其特有的建筑环境及结构特点,造就了其套型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10.1合理的功能分区
以恰当的空间划分,使居住生活行为适得其所,进而获得最佳的居住空间环境。由客厅、餐厅、厨房组成的公共区和由卧室、卫生间组成的私密区,应互不干扰、简洁方便,满足各层次人行为的居住性、适合性和私密性。
2.10.2开放的空间体系
小高层住宅区的环境特点,决定了其套型设计更多地侧重于绿色、阳光和生命,其建筑的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多层建筑所没有的空间,便于实现住宅的可变性和灵活性,让住户参与再设计。
可提供更有保障的供应、集中安全的住宅环境、规模化的管理服务、以及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等优势。随着灵丘消费者的观念变化,小高层、高层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接受和喜欢。
2.11 价格优势
大多数人认为小高层造价高,房价也一定高,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同一个区域小高层,多层价格相差不多,每平方米仅多几十元而已。物业管理费,小高层比多层只多个电梯的电费、维修、保养费。好的环境,好的物业管理,多点费用也值,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小高层的原因之一。
2.12 利于开发、销售
从城市的发展来看,高层住宅的生存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广阔,但开发商也要意识到市场的竞争同样越来越激烈。央行规定,高层住宅总投资必须完成2/3之后才可以办理贷款,因此开发商高开发层住宅的资金压力比较大,楼盘的销售周期比较长,风险也就随之加大。而小高层住宅具有高度低、重量轻、基础和结构处理相对简单的特点,加之建设施工周期短、投资少、造价低,有利于资金周转。
鉴于上述原因,小高层住宅可提供较高的保障、集中安全的住宅环境、规模化的管理服务、以及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等优势、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优势,小高层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接受和喜欢。
参考文献:
[1]罗骏雄.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企业管理文化,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