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19:34
导语:在环境卫生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爱护环境,美化校园》。
作家说环境是心灵的港湾; 画家说环境是灵感的源泉; 军事家说环境是制胜的法宝; 教育家说环境是塑造人的摇篮。可见环境会对每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中漫步时,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 当我们在整洁优雅的环境中学习时,一定会感到心情舒畅; 但优美的环境是要靠大家共同来营造的。优美的环境,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关爱;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知书达礼,更加文明;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学习进步,道德高尚;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宽容谦让,学会做人。
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更值得我们爱护、美化、呵护。为了使我们的校园多一份绿,多一份生机,多一份洁净,让她成为我们的乐园。所以我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呼吁大家爱护环境,美化校园。为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请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 养成良好卫生的好习惯。
2. 爱护校园的公共设施,不乱涂乱画,不踩踏草坪。
3. 提倡“弯腰精神”,一见垃圾就捡起。
4. 以爱护教室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教室的清洁卫生,做好值日生工作。
5. 自觉与不文明行为说再见,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成为环保小卫士。
各位老师、同学,让我们从点滴做起,爱护校园环境,自我约束,相互检查。捡起一片垃圾,留下一方洁净。“学校无垃圾行动”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应当切实地树立起时代的责任感,心系全球,着眼身边,立足校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爱护校园环境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文明、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吧~让我们在校园这片圣洁的天空、心灵的净土中放飞希望~那么美丽的校园一定会因我们的文明而锦上添花。
(一)校园还是会随时出现随手扔垃圾的行为,如纸屑、口袋、糖果皮、口罩!
(二)我们的三扫不及时,或者打扫得不全面,尤其是积土、花坛、排水沟等易藏垃圾的地方,我们学生在打扫时容易忽略!对于我们三扫,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三扫的时间,早上打扫时间必须在早上8:10之前打扫完毕;下午上学前必须在下午2:10之前打扫完毕;下午放学前必须在下午5:20之前打扫完毕。因为各个班级打扫完之后,大队部的孩子还要去检查,所以我们的时间不能过晚,我们既要学校的干净整洁,也要尽可能保证大队部孩子的上下课时间和回家时间不受影响!
(三)工具间的摆放杂乱问题!主要体现在里面劳动工具摆放不整齐,甚至有的工具间里面堆满了垃圾。
(四)教室、清洁区卫生保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教室、走廊或者地面会有纸屑垃圾,课桌的凌乱!教室应随时保证老师讲台、学生的桌椅、教室地面、走廊和书吧的干净整洁。清洁区卫生保洁不持久,后操场篮球架下面,下水道缝隙里面,花坛中间的清洁区打扫不彻底。
(五)校门口在上学,放学期间购买路边摊现象严重,下一步我们会放老师和值周队干在门口外围,登记学生。教育好学生没有买卖就没有校门口的三无市场!
(六)每周五会召开全校大队部队干,希望老师们给与方便,让孩子来锻炼参与,给予锻炼!支持和鼓励。
(七)每周大扫除,希望老师们能组织好学生,及时,按照要求和时间完成,并分配好学生人员数量,切勿出现学生乱传,无人看管现象!
因为大队部学生要在各班打扫卫生后进行检查,由于之前个别班级不及时,检查最晚一次到下午6点多,为了校园整洁和大队部同学的回家安全因此请班主任加强此方面的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有关部门和广大环卫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查字典网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城区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近7.5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4.5平方公里,新城中吉片区3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15万人,垃圾日产量约180吨。现有日处理能力25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垃圾中转站6个,临时垃圾池44个,公厕19座,果皮箱300个,环卫专用车20台。全城道路面积49万平方米,环卫从业人员314人,其中环卫处25人,垃圾处理场25人,临时工264人。
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目前,城区只有19座公厕,新城中吉片区2.5平方公里按标准至少应设置公厕6座,垃圾中转站4—7个,而现在只有6座公厕,无垃圾中转站。在中吉片区的建设中,住宅楼院、住宅小区、商业区等未将公厕、垃圾中转池等环卫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客观上造成市民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是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加之新城正处于大建设时期,大量农民涌入县城打工、经商、居住,市民的环卫意识仍然较差,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在车站、街头随意散发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较薄弱。长期以来,城市管理工作一直采用行政手段来达到工作目标,但由于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构成复杂的有机整体,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就需要社区加强管理,而目前的状况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环境卫生工作无人管,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沿河两岸倾倒垃圾严重,每逢重大活动,环卫部门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清理。
四是环境卫生管理和执法沟通协调不够。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管理和执法分离后,管理单位期望通过加强环卫执法来保障环境卫生工作,但执法部门则期望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来减轻执法工作量,加之执法部门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内容较多,人员相对紧张,环境卫生执法力度不够,以至于出现互相埋怨的现象。
五是新城正处于大建设时期,建筑渣土装运车增多,客观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三、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应当使广大市民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二是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岗”、“老年志愿者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三是坚持创建行动与宣传教育紧密联系,继续开展城区“万人保洁”活动;四是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二)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1、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针对旧城和中吉片区垃圾中转站、公厕不足的问题,应在旧城环城路一带已搬迁拆除的地方适当增设闭封式的垃圾池,在中吉片区根据规划要求利用空地增设垃圾中转站、公厕,在选址时既要考虑服务半径能满足需要,又要尽量把影响群众的因素降低到最低。在新城安康、平桥新区建设时,要按设置环卫设施的规范要求,及早规划好环卫设施,要对环卫设施的建设留足发展空间。
2、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为此,环卫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
(三)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随着居住的社区化,暂住、流动人口和无单位归属人口的成倍增长,以及过去依靠单位来管理环卫体制的衰落,现有的管理办法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横管不到边,纵 管不到底”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建设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组织动员辖区内各单位、各团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搞好自己所在社区的环境卫生。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使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重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汉丰镇人民政府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背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汉丰镇政府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提高背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改革作业方法,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提高保洁质量,严格按照行业规范上岗作业,早晨6:30前完成清扫,根据季节变化,调节洒水次数,主要道路每月至少保证一次冲洗。
(四)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
根据《重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强化执法工作,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对违章行为予以重处。市政监察大队要成立环卫执法中队,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的执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五)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市场化运着模式
必要性。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无论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还是垃圾处置,政府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20xx年12月27日,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指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20xx年7月22日,县政府全体工作会再次提出“利用政府掌握的特许经营授权职能,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特许经营权、依附于公共设施之上的冠名权、广告设置权等进行公开拍卖转让,将一些由政府直接从事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街道绿化、市政设施维护等市政事业委托给企业经营”,明确要求将环卫作业逐步推向社会,施行市场化、产业化。针对我县环境卫生管理与作业实际情况,为整合资源,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理顺环卫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环境卫生管理成本,节约城市维护资金,结合前期开展的环卫作业市场化调研工作,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组建环境卫生作业公司,将环卫作业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势在必行。
操作方案。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卫作业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城市的环境卫生作业主要包括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及垃圾的处置。其中,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是环卫作业的源头;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是环卫作业的中间环节;垃圾的无害化处置是环卫作业的最后结果。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量大面宽、质量要求高,其费用由城市维护费供给,不存在有偿服务,是纯粹的公益事业。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目前已是企业化运作,独立性强,其费用最终来源于垃圾处置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故暂不纳入此次改革。故现阶段只对街道的清扫、保洁及水域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作业实施企业化运作,即率先将街道的清扫、保洁及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作业从环境卫生管理处的环卫作业中分离出来,组建“开县水域生活垃圾清运有限责任公司”,独立作业。实施“管养”分离。通过运行,再逐步将其推向市场,通过公开竞标、发包方式给予有经营能力的作业队伍,真正实现环卫作业提高质量、适应发展、降低成本的目标。从而真正使具体的环卫作业实现“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一是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64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主城区易撒漏物质实行密闭运输的通告》要求,结合开县实际,将开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现有清运车辆进行密闭改装,再与开县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厂现有垃圾清运车和待购置的垃圾清运车及办公设施评估作价入股,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国有独资企业—开县水域生活垃圾清运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组建公司的第一步就能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发挥设备功能,提高清运工作质量。
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宣传氛围
各管理处、各社区、各有关单位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积极采取多种有效宣传形式,在全街道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确保思想宣传工作到位。办事处将安排一辆整治宣传车,对这一活动进行巡回宣传,时间为一周。各管理处、社区必须出墙报(板报)1期,在辖区内悬挂标语3条以上。
二、大力整治城乡结合部,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我街道66个村庄有34个村庄属城乡结合部位置,目前环境卫生较差、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影响了城市美观,与文明城市不相称,所以,要加大力度对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工作,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工作从以下方面着手。
1、拆除城乡结合部沿路乱搭乱建建筑物。
城乡结合部的乱搭乱建,大部分都是村民随意占地建筑,没有规划手续,没有审批手续,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必须组织人员予以拆除。①进富塘管理处的路旁附房;②七家山村口乱摆摊位,属重点整治拆除的路段。
2、清理城乡结合部的乱堆乱放。
城乡结合部的乱堆乱放也是影响市容市貌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整治好。对于一些废品收购、小作坊酒店及其它第三产业经营店,要安排好他们物品存放秩序,不能乱堆乱放,屡次不改或拒不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的会同有关职能部门采取强制措施,不能有随意乱堆乱放现象的发生。
3、城乡结合部要彻底整治环境卫生。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要结合去年的“城市管理年”活动彻底进行整治,清理房前屋后的排水沟、排污沟,打扫室内外的环境卫生,硬化和维修道路,有条件的一定要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各管理处村组必须建有2—5个垃圾坑,以便于垃圾收集(附整治重点)。
4、硬化城乡结合部的道路,维修背街小巷和次干道。
城乡结合部,要结合这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村庄的道路没有硬化的,各单位要拿出资金进行硬化,进村庄道路硬化了的要加强维修,村庄建好的要进行村庄硬化(附各单位道路硬化与小街小巷道路维修任务)。
5、建立有效的城乡结合部与城中村环境整治工作管理机制
城乡结合部与城中村的环境整治工作,每年要进行整治,各单位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要有人专门负责管理环境卫生,要有专项整治维修资金。
三、工作措施和工作步骤
1、成立街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华小新担任。
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上报办事处。
2、整治时间安排。年5月1日—年7月30日为整治时间。具体整治时间安排如下:5月1日—20日为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阶段,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做到宣传到位,调查摸底要清楚;5月21日—6月21日为整治工作阶段,其中5月21日—6月10日为环境卫生整治,6月11日—6月31日为拆除乱搭乱建,做到拆除乱搭乱建、维修道路、清理乱堆乱放、卫生死角,7月1日—7月21日为道路维修和城中村道路硬化;7月21日—7月30日为总结提高验收阶段,工作没有到位的要总结提高,工作到位的要巩固阶段。
3、重点亮点工程整治的经费筹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进出口道路的硬化工作经下半年市、区小街小巷道路改造经费下达后再动工,有条件的可先动工;道路维修可根据本辖区内的情况来确定,该维修的都要维修,经费由各单位筹集;街道负责4条主干道的道路维修工作与小街小巷路的维修工作任务,经费由街道负责。
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分类指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创新机制,创造特色,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善卫生设施,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切实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实现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共建和谐美好幸福。
二、目标要求
强化对卫生管理的组织领导,不断创新优化管理机制,健全保洁队伍,加强检查监管和考核,进一步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巩固卫生镇村创建成果,确保镇容村貌整洁,无暴露垃圾,无焚烧填埋等擅自处置垃圾现象,池塘、河道无淤积、漂浮物,家前屋后无乱堆放、无涂写、乱张贴,无违章搭建,村内无散养家禽,村级道路整洁美观;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全面达标,辖区内无露天粪缸,环卫设施齐全无污损,布局合理,管理到位,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统一密闭收集运输至指定压缩中转站打包处理,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组清扫保洁、村收集运送、镇打包转运、市统一处理无害化管理模式,坚决严格制止和严肃查处垃圾乱堆放、乱倾倒、乱填埋、特别是乱焚烧等导致的“二次污染”;定期开展除四害工作,除四害措施扎实有效;环境卫生长治久洁,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观念及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切实巩固和提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在全市的领先地位。
三、具体措施
1、加大领导力度,健全一支队伍。镇村各级要把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计划和具体措施,强化镇村卫生管理组织和工作队伍。镇政府成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党政办、宣传科、爱卫办、财政、建管、环保、环卫、农水、农经、农服、交管、工商、城管执法中队、各村村委、街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并根据人动等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各村(街办)都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并明确一名领导任卫生专管员主抓环卫管理工作。同时要按照总人口5—8‰的比例配备环卫保洁队伍,搞好本村范围内环卫清扫保洁、家河保洁和垃圾清运等日常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个氛围。各村要充分利用卫生宣传橱窗、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各种宣传阵地和手段,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广泛开展“环境卫生、人人有责”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大力宣传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努力倡导和营造“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文明卫生的舆论氛围,强化和提升居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观念。
3、加大投入力度,建好一批设施。镇村两级要把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有效的投入机制,以保障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所需经费,确保保洁人员报酬的落实。一要规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镇新市镇建设和新农村规划以及卫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适时调整完善卫生硬件设施,确保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运行良好,符合管理要求。二要加强对卫生设施的维修和管护。对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前建的垃圾房(箱)、大三格化粪池抓紧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池改厕”工作,确保卫生设施完好率,提升硬件档次。三要强化公厕管理。搞好镇区公厕的整体升级改造,通过全面推广拉线式水箱和钥匙冲水龙头,落实专人管护,强化责任,优化管理,杜绝偷水漏水等现象,确保公厕设施达标,管理到位,节水降本。镇区公厕水耗要求比上年有所下降。四要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继续推进改厕工作。在新建居民小区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户厕建设,进一步提升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确保全镇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稳定在98%以上。同时要加强对卫生设施的消杀管理。五要抓好村级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和管理。各村要根据村域规模,合理布点,建造合格的村级垃圾中转站。切实巩固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和密闭式运输率。
4、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一个机制。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创新和优化环卫管理机制和模式,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长效化、制度化和均衡化。一是要加快环卫市场化运作向村级延伸步伐。要通过逐步扩大环卫保洁、垃圾转运和绿化管护市场化运作范围,提高覆盖率和运作水平。二是加快环卫市场化管理镇村一体化建设。凡有条件的行政村都要逐步探索推行卫生保洁,垃圾转运,绿化管护市场化管理的整村运作机制,加快与镇区市场化管理的无缝对接,逐步实现镇村环卫管理市场化运作一体化模式。三是抓紧筹建村级生活垃圾市场化装运队。为搞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标建设,要通过成立村级装运队,尽快淘汰农用车、拖拉机装运垃圾,巩固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率和密闭式运输率,减少清运途中“抛洒滴漏”导致的二次污染。四是完善对市场化运作的跟踪管理。通过挑选办事认真,责任性、原则性强的同志负责市场化运作监管工作,切实提升环卫市场化管理水平。
5、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一套制度。镇村两级要重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制度建设,抓紧建立和完善以下九项制度。一是环卫长效管理责任考核制度。各级要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实行必要的奖惩。镇政府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水平列入对村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村干部的奖金、业绩考核挂钩。二是卫生监督检查制度。镇爱卫办要进一步完善检查考评内容和细则,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每季一次的定期考核及日常不定期抽查暗访。各村都要制订落实环卫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定期对所辖区进行卫生检查,各村对卫生保洁队伍的检查考核每月不少于三次,并根据考核实绩奖优罚劣。三是家河卫生长效管理制度。落实专人定期除杂草、清垃圾、维护水质。四是道路保洁制度。各村要建立环卫保洁队伍,配套相应环卫清运设施设备,推行路段环卫保洁责任承包,提高环卫人员的积极性,增强管理的效能。五是自然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要有专兼职的卫生监督人员,教育广大群众养成垃圾入箱和不乱倒、乱抛垃圾杂物的良好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农村环境卫生。六是垃圾清运制度。各村要落实专人对辖区内的垃圾进行清运,运送至镇指定的垃圾中转站,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七是卫生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定期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进行保洁、维护,以提高其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并落实药物消杀和除四害措施。八是群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制度。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村规民约,增强群众人人关心环境卫生的自觉性、责任性和主动性。九是台帐管理制度。要根据上级要求,建立健全村级爱国卫生、健康教育,除四害、行业卫生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等相关工作台帐,通过台帐资料翔实反映本单位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组织机构、保洁队伍、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日常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
6、加大协调力度,明确一份职责。环卫长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为切实强化对镇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镇环卫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分工职责,积极履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对环境卫生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宣传部门要增加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等民生工程的宣传份额,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正确导向卫生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爱卫办要认真抓好环卫管理市场化运作,抓好宣传发动、业务指导、检查监管、实绩考核、经费补助奖惩等长效管理的日常管理等协调工作,定期通报环卫长效管理情况,指导环卫管理人员搞好日常卫生保洁,切实抓好生活垃圾的收集、分检、压缩打包和转运工作,强化绿化养护管理。要教育环卫工人自觉抵制擅自焚烧垃圾的不良现象和违规行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生活垃圾的收集率、密闭运输率和无害化处理率。环保部门(环保分局、环保所)要在加强工业污染物、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烟尘、扬尘等废气处理排放监督监测的同时,切实加大对擅自焚烧秸杆、落叶、生活垃圾以及人革、化纤、橡胶、塑料等固体废物及其它工业垃圾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各类污染物安全达标排放。建管所要加强对集镇卫生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美化集镇环境,加强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筑、装潢垃圾以及扬尘污染的管理工作。农经中心要督促企业整治厂容厂貌,抓好清洁生产和企业卫生环境的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各类企业擅自焚烧处置工业垃圾违法行为的监督查处工作。农水部门要加强道路沿线河道管理工作。对清淤河道实施不间断管理,定期组织抽查,确保长效管理取得实效。农服中心要加强对秸杆焚烧的监管。抓好道路、河坡、村庄、庭院和空地绿化工作,提高绿化覆盖率,确保应绿尽绿;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指导水产和水生植物的种养,改变水系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强对饲养户的教育和管理,对家禽家畜实行圈养。交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道路建设养护的督促指导,保持道路平整完好。工商部门要加大对个体商贩的管理,禁止沿街占道乱设摊。城管执法部门在抓好道路两侧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管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大对垃圾运输途中抛洒遗散、倾倒填埋、“抛冒滴漏”及焚烧等违法处置各类垃圾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镇区包括长寿社区内道路、街道、门店生活垃圾袋装化的监管。各村委(街办)要全面负责区域内大环境的卫生管理,抓好村级保洁队伍的管理和考核,自觉抵制擅自焚烧处置垃圾的违法行为。加大对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的宣传力度,教育督促村民(居民)增强环境卫生意识,逐步做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分离,具体职责详见《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细则》。各企事业单位都要加强对所在单位内外部卫生环境的长效管理,加强与所在条块的沟通联系,搞好单位内外部环境卫生管理,增强单位员工的环卫意识,严格按照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厂规厂法和村规民约搞好各类垃圾、固体废物等各类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和达标排放,杜绝擅自焚烧各类垃圾的违法行为,积极支持配合爱卫、城管、环保、环卫等管理部门抓好环卫管理工作。各村、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都要把搞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长效管理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增强全局观念,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优质服务,为提升环境卫生管理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居住环境;九州・怡景苑;健康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8-0043-04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城市大多数居民在经历了“住得下”(有基本的居住面积)、“分得开”(有一定的居住面积和房间数量)、“住得宽敞”(居住功能可以适当进行划分并且能进行装修)之后,人们开始关心“住得舒适”,甚至期待能“诗意地栖居”。
诗意地栖居,或许在今天来看还只能是一种“期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生活环境培育和陶冶一方人。人们长期定居在特定的居住环境中,这种环境整体组织的长期作用是产生、维持和“控制”人们生活活动格局的有力结构。“存在决定意识”,从而形成相应的生活方式、价值和意识观念――以至文化形态。因此,从广义的概念上,我们期待城市居住环境应具备:良好的生态条件,进步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精神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促成潜能开发和素质培育,尊重并持续发展民族和地方的优秀传统和习俗文化,等等。
而住得舒适是“诗意地栖居”的基本前提。住得舒适,固然与住宅建筑设计本身密不可分,但更与特定的居住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因为,居住环境已经成为消费者甄别居住区或楼盘品质、决定购房意向的首要标准之一。环境已经成为“楼盘的名片,更是提升楼盘价值与居住品质的重要砝码。”优秀的居住环境及景观设计已使楼盘的附加值得到全方位的提升。那么,什么是住得舒适的居住环境?
从目前人们的普遍认识来看,所谓住得舒适的居住环境应该是指以居住生活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中有形或无形的外部条件,一般涉及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自然条件和各种人为条件两方面内容,而人为条件是指除了包括道路、公园、交通、商店、医院等公共设施条件之外,还包括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如人际关系、土地情况)。也就是说,它是主要由周围条件、用地条件、公共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生活环境。
西方发达国家从生活环境的目标着眼,以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和舒适性为基本原则,来评判居住环境质量并进行住宅区环境的规划建设工作。这种从生活环境出发的居住环境质量评定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基本生理方面的内容。包括户外空间、绿化、空气、日照和噪声等要素。户外空间要更多地为老年人和儿童着想,保证儿童安全成长的室外环境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重点之一,室外的无障碍化和考虑老年人生活的室外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基本生活方面的内容。包括商店、学校、邻里关系和景观等要素。今天社区建设中体育健身和文化活动设施也成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从居民基本需求人手,站在满足人们多样化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居住要求,来建设配置各种公共设施,并重视促进人际交往互助和社区的建设。
基本卫生与安全方面的内容。包括给排水、火灾、交通、安全等要素。环境优质的卫生与安全的住区,不仅要以整合的方法提供环境无害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增进人口的总体健康,还要通过精心设计避免对人的健康影响和不良环境伤害。
我国颁布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修订版)》,共涉及了四大方面主要内容:一是人居环境的健康性,包括对室外环境、居住空间与户型设计、空气环境质量、声光水电热等方面的量化控制指标;二是自然环境的亲和性,从自然景观、绿色系统、雨水利用、景观用水等方面进行量化控制;三是住区环境的保护,从视觉环境、排水系统、生活垃圾、环境卫生等方面做了量化规定:四是健康环境的保障,强调完善社区医疗保健体系,建设健康设施,完善社区医疗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和家政服务体系,注重健康行为等。其目的就是: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住宅质量与生活质量,营造出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和舒适性”等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居住环境的建设,我们应着眼于关注居民的生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建设“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
在多年的工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有了一些基本经验与体会。比如,在进行湘潭九洲实业公司开发建设的“九州・怡景苑”工程的设计中,我们就特别注意创造“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
“九州・怡景苑”基地位于湘潭市芙蓉路与宝塔路交汇处,原为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所属的迅达工业园,现改为生活居住用地。该基地东近宝塔路,南临芙蓉路,西接湘潭市国税局生活区,北靠湘潭电机厂军代表住宅楼,基地最长处268m,最宽处88m,为一长方形用地,总用地面积为22800m2。
该组团的设计规模(技术指标)为:总建筑面积89120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73450m2,商业、办公建筑面积15700m2;总居住户数452户,总居住人口1356人;建筑密度27%,容积率3.91,绿地率30.2%,停车273辆(地上停车140辆、地下133辆)。
该组团由三栋高层建筑组成。第一栋为商住楼。建筑层数15层,建筑总高度48m,建筑面积24700m2。其中一~四层为商业用房,5~15层为住宅、办公。第二栋为底层全架空的18层高层住宅。底层架空4.5m,上为17层住宅(顶层跃层、北向退台)。总高度为51.6m。第三栋为南部架空、北部不架空的布局,总层数为17层,总高度为47.4m。均属二类建筑。
第一个应着手的问题,就是交通环境。车流主要有两种性质,居民用车和商业、办公用车(包括商业用货车),当然还应该包括消防车的通行畅通。车辆的增多,它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已日趋明显,如占用绿地、道路、活动场地,带来环境污染,一系列安全隐患等。因此,本设计注意做到有利于及时消化车辆,实现人车分流,及早将车辆引入车库。车行采用环行通道(主要保证消防车的通行),设两个出入口,一个在基地的北端临宝塔路,一个在基地西南角与国税局生活区公用出入口,
两出人口均离道路红线距离70m以外。车行道宽4m,局部适当位置考虑会加宽。地下车库人口设两个,临街建筑在基地西南角设一个,考虑商业办公地下停车,在组团内北侧入口附近设一个,考虑住户停车,并尽量不穿行至组团内。人行出入口,主要设在基地东南角临宝塔路,入口宽18m。人行道路则设在绿地中穿行,与车行道路不交叉。
其次,绿地设计注意均好性。绿化与景观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景观空间的问题,而是应该塑造一个生态空间,绿地设计应均匀分布,做到均好性,大家都能享受,同样的花费应该获得同等的回报。为改善居住环境,增加绿化面积,第二栋采用全部架空,高4.5m,第三栋南部架空,组团集中绿地设在一、二栋之间与二、三栋之间,面积为5385m2。人均公共绿地达0.75m2。总绿地面积6885m2(不包括建筑架空下的绿化面积),绿地率30.2%。我们在绿地的设计与建造方面,更多的为老年人和儿童着想,因为这两类人在居住区里时间最长。同时,把空间改造成为场所是我们设计中尤为注意的问题。场所是人们可以一起活动的地方。建造一些围墙、花坛、凳和椅,以供居民休息和娱乐,营造出满足不同年龄人群活动需求的外部环境,让居住小区形成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注意克服环境投入虽然很大,有大喷水池、中央广场等,但居民的利用率不高,造成空间及资金的大浪费。在细部设计中着重关注,如小区道路考虑了残疾人坡道、休息的坐凳尽可能布置在小树的阴影中等。通过建筑设计的方法,增加人们的交流空间和机会,使人们彼此熟悉和关照。
住宅单体建筑设计时,我们尽量让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将卧室与卫生间集中在一起,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公私、动静、洁污分区明确,使用顺当。结构设计采用了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和结合住宅户型平面,实现了住宅室内空间的灵活分隔,满足住户个性化的居住、工作、娱乐、转卖等需求。适应居住功能变化的可改性、灵活性,使住宅使用寿命和工程寿命趋于同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还运用了“入户花园”的设计,既形成入户过渡空间,用以更衣、换鞋、存放雨具和整装,避免户内外通视,加强私密性的保护,又将绿化空间引入住宅内部,提高了居住质量。
我们注重把空气、阳光、绿色引人住宅室内,使住宅有充足的开窗面积、恰当的窗口位置、合理的窗户材料与构造,详细进行日照间距分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开发自然光资源。采用明厅、明卧、明厨、明卫的设计,既注意室内“穿堂风”,又关注组群布置、建筑朝向、建筑体型对“穿堂风”的影响。还主动关注住宅厨房、卫生间的污气和有害气体的排放,运用住宅专用的竖向排烟气成套产品,形成完整的烟风道系统。通过建筑构造上充分的保温隔热,把不必要的热量拒之在室外,如外墙在结构上加保温构造层、外窗设双层玻璃窗或复合隔热玻璃、屋顶与楼地板充分保温或通风隔热,在保持舒适状态的同时节约建筑的综合造价,减少能耗和污染。
另外,为创造理想的居住环境,除考虑通常意义上的防火、防盗、防坠等安全问题外,要严格执行有关“规范”或“强制性条文”,并按《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修订版)》的有关要求,强调装饰材料无害化,并就各类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氡、化学污染物甲醛、氨苯及各种具有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指标进行控制。充分关注光照、隔声、保温隔热、排气通风等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安全产生的强烈影响。
目前,该楼盘已主体竣工验收,销售情况良好。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道综合整治、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整治”三大工程为主要内容,在全镇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突击月”活动,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城乡面貌,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四个曹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任务目标
(一)国道综合整治工程。集中时间对国道路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沿路两侧房屋墙面进行统一装饰、粉刷,对道路两侧“三大堆”、乱搭乱建的建筑物、破屋烂房、城区店外经营等进行彻底清理,规范沿路广告牌匾设置,清理沿线河道内漂浮物及垃圾,保持水体清洁,把国道打造成进出的绿色大道、景观大道,着力把曹王打造成靓丽的南大门。
(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集中时间对城区驻地进行高标准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路灯设施、人行护栏、公厕、果皮箱、垃圾站等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整洁。彻底清除路面积存暴露垃圾和建筑工地残渣废土,做好绿化带管护工作,保持环境整洁,排水通畅;加强商业店铺管理,临街建筑立面清新,招牌、广告和各类亭(棚)设置规范、整洁,各商业店铺落实“门前三包”,杜绝乱摆乱放、占道经营和跨门摆摊现象;规范广告牌设置,清理副广告牌,在不影响建筑采光、通风和消防等功能的基础上统一广告牌设置标准,实现城镇驻地卫生整洁、环境舒适、景观优美。
(三)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全镇所有村庄做到净化、美化,对村属路段垃圾集中处理,彻底清除“三大堆”,保持临街建筑整齐,对村庄内房屋墙面进行统一粉刷、装饰。各村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成立农村环境管护队伍,设立专、兼职卫生保洁员,配置垃圾桶或垃圾池,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收集、清运、处理,制定相应村规民约和管护制度,建立“门前三包、分区包干”的长效保洁机制。年已创建的生态文明村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五化”提升,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镇“环境卫生突击月”活动指挥部,与路域综合开发治理指挥部合署办公,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各村要尽快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机构,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包保管区领导负总责,管区书记具体靠上抓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领导。各村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加强工作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切实加强工作领导,成立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明确具体工作人员,下设办公室,有人抓有人经办,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以巩固国家卫生县城为载体,全方位开展机关爱国卫生活动,狠抓单位卫生管理,不断推进单位爱国卫生工作向前发展,切实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巩固卫生成果,确保市级卫生单位荣誉称号。
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卫生工作制度,加强卫生日常工作的开展和卫生检查一月一评比,对卫生工作评比中较差的股室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处予一定的处罚。确保卫生工作经常化,并落到实处。
二、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爱卫活动
积极参与县委统一部署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和县住建城管局开展的一系列城乡环境整治活动,积极配合推进省级卫生城市建设,营造珙县良好文明卫生环境。
把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更加有效的措施和更大的工作力度,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明确职责,精心策划,推动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结合每年四月爱卫月活动,加大爱卫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职工、家属积极投入到创卫工作中,大搞环境卫生整治、除害防病,组织力量对不卫生死角进行全面、彻底的整治,搞好内部环境卫生,加大投入,搞好环境绿化、美化,营造一个恬静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单位形象。
三、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知识教育
要充分利用板报、图片等宣传手段,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教育人们自觉遵守卫生道德。在“5.31”禁烟日要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争创“无烟先进单位”。每年组织机关全体在职和离退休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关心职工身体健康。
四、认真开展除“四害”活动和春秋季消毒工作
继续做好春、秋两季灭鼠工作,确保鼠害的减少和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
春、秋两季要把灭蚊、灭蝇、灭蟑螂工作作为重点,避免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健康。
单位住户要把除“四害”工作作为重点,认真搞好灭鼠、防鼠、灭蝇、灭蚊、灭蟑螂工作,避免食源性传播中毒,减少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五.加强大环境的卫生整治
紧紧抓住“元旦、爱卫月、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和一些重大活动的机会,开展“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市级文明县城”为主题的群众国卫生运动,不断掀起创卫工作的新。号召单位职工积极投入到国家级卫生县城、市级文明县城的创建和巩固中去。
结合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市文明县城”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周边卫生环境的整治,确保辖区内无暴露性垃圾。
继续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实施周末“大扫除”制度,同时组织进行卫生检查、评比、奖惩逗硬。
我国环境治理模式可以改善之处很多,新的环境保护法已经对诸多方面进行了改良,但仍然没有跳出环境保护本身这个圈圈,所以无法真正从根本上约束一切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的社会经济活动。根据三中全会的整体要求,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环境治理模式在下述三个方面的改革将会产生巨大而且根本性的积极影响。
第一,以GDP为主导的晋升机制和环境管理体制不能确保环保部门管理的能力以及力度。相关的领导干部考核办法没有针对环境保护的具体考核细则,因此难以调整现有官员的激励体制,提高其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同时,现行环境保护体制中水平管理和垂直管理模式并存加剧了这一现象。在水平层次上,部门之间由于管辖权限和利益的博弈,造成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以及责任回避的现象,特别是在解决流域(如太湖蓝藻治理)和区域环境问题(如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阳寸更加明显。在垂直层次上,环境管理部门并非垂直设置,环境保护部对地方的管辖权相对有限,很多时候是想管管不了。例如目前的区域环境督查中心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缺陷,权限不足,对地方的监督也难以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地方环境管理部门作为地方行政管理的组成部门,难以突破体制的掣肘,在出现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时,往往采取了回避、等让等做法,在经济形势不佳时,环境管理也往往被用来为经济保驾。
第二,现有的财政收支体系约束了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行动。现有的分税制给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造成了不匹配,进而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提升政绩,也为了增加地方财政资金,改善地区福利,地方政府往往在诸多方面让步于能带来税收的各种投资项目,而当这些项目同时又具有较大环境风险时,政府一贯的亲商表现将环保优先往往化为一句口号。同时,地方环保部门的经费预算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这一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环保部门的弱势,影响了环保部门的管理工作。
第三,没有形成责权清晰的多主体参与的环境管理机制。环境保护不单纯是政府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公众。我国现阶段各方在环境保护上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职能交叉、缺位、错位现象大量存在。
这些问题大多涉及环境治理模式的变革,而且与我们的发展模式的选择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中国环境保护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业就难以实现。
环境保护转型路线图
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宏伟蓝图的重要板块,在宏观上为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需要形成以治理模式改革为核心的环境保护转型路线图,涉及决策群体、方式、实施与改善等多个方面,核心内容包括:政府行为模式的改进、多元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化解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政策手段。
1.基于环境管理目标,规范政府行为模式。首先,政府应根据中国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确定我国环境管理的动态目标,并以此作为国家以及地方重大决策行为的约束性目标,以确保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其次,充分尊重生态红线以及生态功能区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实现环境保护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融合,真正在根本上将环境质量作为约束性指标,而不是将环境容量作为可以牺牲的发展要素。最后,应全面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包括将现有的区域环境督查中心提升为环境保护部的派出机构并赋予全面的监管权限,将环境管理部门最大限度与地方政府利益分离(如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地方环境保护主要官员,他们将直接向上一级政府负责),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转变为监管而不是环境治理,组建流域性环境管理机构等。同时,强化和细化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内容,改善环保为经济让路的情况。
岸堤是城市水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城市滨水地带的工程和景观基础。两江四湖的河流穿梭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按堤岸的冲淤变化可将其分为冲刷岸带、淤积岸带和稳定岸带三种类型。在护岸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岸线类型及其力学特性,兼顾景观,使生态护岸与工程护岸达到完美结合。
两江四湖的生态护岸建设充分汲取国内外成功经验,在对柳枝、浮石带、河坡模、河湾和浮岛群落生境护岸方法进行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桂林的实际情况,从稳定性、抗水流冲击、工程造价和施工难易等多角度,对生态岸堤的结构、形式和选材等多个角度,对介质筛、仿湿地、鱼鳞角和根稳定等生态岸堤形式进行了优化,并分别运用于两江四湖的各段岸线,从而实现生态岸堤的滞洪补枯,涵养水源、改善生境、丰富群落、强化自净、完善景观和人文亲和的作用和功能。
城市河道的治理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直立式护岸,这种方法可节约土地、解决防洪和排水问题,但是,它破坏了自然河流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结构,林木被砍伐,鸟类、两栖类、昆虫类动物失去了生存的场所。另一种方法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设计遵从自然”的城市河流规划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城市河流的自然地貌、生态环境、支植物组合都是千万年来自然水流、阳光、空气长期作用的结果,都会有独特的自然形式与之相适应,相平衡,相和谐。
在漓江和桃花江中上游,整治前的两岸岸堤基本呈现自然状况,由于常年冲刷和上游环境的恶化,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水系整治中,选用了宽体岸堤技术新建河堤,这是因为一方面宽体岸堤的小倾角将减缓丰水期河水对岸堤的冲刷作用,缓解洪峰快速迁移对下游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宽体斜坡护岸种植植物,进一步稳定护堤,同时还能够形成生态式的河堤景观。因此,在桂林漓江和桃花江上游建设了保护岸堤的生态宽体护岸,并在护坡上种植柳树、水杨、白杨、榛树以及芦苇、菖蒲等耐湿喜水性植物,在坡面上间种景观植物,追求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形成了生态式并与环境融合的河堤景观。
河流进入城市中心区后,鉴于城市用地的局限,无法采用宽体式斜坡护岸技术,主要是采用立体式石砌生态护岸技术,建设形成滨水生态空间,丰富水景景观。从结构和功能上讲,下游立体式石砌生态护岸在解决城市的防洪问题,减免洪涝灾害,保护原始河道及河流两岸植被的前提下,侧重构建鱼类、岛类、两栖类、昆虫类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使之能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共同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