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19:35
导语:在三年级语文教学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年级组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围绕县局教研室及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以更新的观念为前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将继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 、工作要点:
1 、 强化理论学习,在实践中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实验。
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以及改革的相应文章,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 、加大教研力度,扎实开展丰富的活动,提高教研实效
教研组将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重视提高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时间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方式这一核心内容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加强协作。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
3、加强课题研究。本学期继续开展“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独立性的初步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本组教师要在课题的引领下,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的研究,争取多出成绩。
4、充分发挥学校现代教育网络的优势,安排好教师对本学期的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提高“空中课堂”的实效。
5、加强课改过程管理。本组教师要积极切磋教法学法,认真上好组内公开课,开展评课交流,及时反思、提炼和总结经验。同时要努力将教研组建设为学习化组织,重视组内和组际之间的团队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教研组信息化建设步伐,整体促进教研组业务水平的提高,
6、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1)、抓集体备课。强化课前钻研,发挥集体指挥,规范集体备课,作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负责人,提倡研讨形式的多样化及时化,真正做到实效。
(2)、加强相互听课的力度。继续提倡相互听课,跨学科听课,扩大听课面。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抓经常,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扩大学生阅读量,加强学生的小练笔,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三、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拟订年级组语文教研计划;
2、安排本学期的语文教研活动;
四月份
1、组织学生参加县小学生手抄报比赛或小学生作文通讯赛;
2、积极参加电教课开放周活动;3、期中考试,认真做好教学小结,及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五月份
1、迎接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2、积极参加各级论文的评选;
六月份
1、期末考试(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插图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06-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传统的串讲串问、烦琐分析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情意浓浓,让小学语文回归简约之美。教材插图与文本文字相比,形象具体,是实现小学语文简约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插图,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简约之美
一、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色彩性较强,小学生有着天生的好奇心理,对课文中的插图兴趣很大。同时,插图与文字相比,更形象、更具有艺术性,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插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材插图具有艺术之美,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素养、科学的态度以及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教材插图。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插图的使用,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材插图,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利用教材插图,教师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更好地开展教学;利用教材插图,教师能更好地将课文的文字内容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可见,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强的应用性,应该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但是目前国内教材插图在编绘和使用上还存在问题,如插图缺乏童趣、插图与文本内容不符、插图与课文语境不符、教师利用插图的意识不强、插图使用形式大于内容、可操作性不强等。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
二、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引入插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开始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金色的草地》一文教学时,教材插图的主色调是淡黄色,纯色调给人一种简洁、清新、亮丽的感觉,图中两个小孩在蒲公英飞舞的背景下嬉戏打闹,组成了一幅妙趣横生的图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结合小学生自由快乐的性格特征,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歌曲《蒲公英的约定》,利用网络资源找出与教材插图一致的动态图像或者视频,创设出情境,并让学生根据所见口述插图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种简便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合理利用教材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发展需求利用教材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是合理利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看图造句、看图说话、看图交谈、看图写话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插图中的景物、司马光的活动场景、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活动场景以及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场景分别进行交际,然后结合四个场景,以故事的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让学生组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教学中,针对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傣族、阿昌族、景颇族这三个代表民族的词,文字上也不好解释三者之间的区别,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后资料中三个少数民族的不同民族服装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利用教材插图设问,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插图进行提问,能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一文教学中, (下转15页)
(上接6页)教师结合教材插图,向学生提问:“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是什么样的?春天里的桃花开得怎么样?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插图,并结合文本文字内容,自主思考和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得整堂课都生动活泼,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连串提问、一连串解答的烦琐教学,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将教学简约化。
(四)引入课外插图,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新课改对学生的德育要求更高。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从课外资源引入教材插图,既能丰富教材的插图,还能借用课外插图,在语文课堂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如在《赵州桥》一文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事先准备好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赵州桥设计的历史和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又如在《母亲的恩情》教学中,教师在网络上收集一些有关母爱的图片,“孟母三迁”、“椅中圣母”、“母爱”等,向学生展示这些图片的同时,对文章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口述给学生,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学会感恩的情怀。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简约化的教学,这种简约化不是单纯的简单,是在简单中蕴含着深刻,在平淡中体现着绚烂,是一种从容的简约之美。而插图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从容简约之美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合理利用插图,提高教学质量,让语文回归简约之美。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合作学习 方法
当前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努力地将自主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中,用以改进当前语文教学的状况。自主合作学习作为迎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情感特征、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在教学中调动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合作精神,引导他们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自主性的探究以及合作的解答,以帮助他们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把握,同时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帮助。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
自主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注重在教学中对小学生的自主性进行调动,以引导他们实现对于自我学习的主动约束以及有效鼓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使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效用得以顺利实现,首先就必须采取措施来提升小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本文下面就具体谈论几点提升其参与意识的方法:
1、有效引入课题
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对于课题的初步认知以及好奇心理,而要开展这一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借助趣味化的语言、故事、情境、悬念等对课题进行有效的引入来实现。以《放飞蜻蜓》(苏教三年级下)这篇文章的讲解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在讲解之前,谈论一下自己在少年时代扑捉蜻蜓的小故事,并使用多媒体屏幕来展示蜻蜓飞舞的相关视频,或静态的蜻蜓图画,引导小学生回忆他们对于蜻蜓的记忆以及感情,继而引发他们的兴趣。
2、使用激励手段
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小学生对于课题的自主参与意识,还可以通过采取操作、竞赛、游戏等方式来组织课堂的开展,形成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这样的途径来开展。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四年级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提出“以每一横排为单位,以五分钟为限,请同学们猜一猜,不同重量的两个苹果在同一高度落下,是重的先落地还是轻的先落地”的课题,引导学生借助课本等道具进行试验,使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讨论中,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继而引导他们对课文展开自主学习。
二、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自主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使用,还必须充分地体现出合作的优势,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某项目标的指引下,对各学习小组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本文下面就分析以下教师在分组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划分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征求全体小学生对分组的自主结合意愿,然后在以具体课题的难度、侧重点等因素为基础,通过对小学生的性格、性别、日常情感、学习水平、学习优势、交际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再在他们自主结合意愿的基础上,对小组进行调整划分。
以《揠苗助长》(苏教三年级下册)这篇寓言故事的讲解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应当为每个小组配备具有良好的语言学习基础、喜欢讨论、善于调动其他同学的学生,以使小学生在主观猜想“揠苗助长”这一成语的含义的基础上,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合作探讨学习。
三、精心落实合作学习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在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意识,并做好了对于小组分配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各小组中成员的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等因素,认真做好对学习任务的合理分配,才能够顺利地将所有的小学生引入学习中,使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中,达到对于自主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双向培养,继而帮助他们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学习。本文下面就谈论一下教师对学习任务的分配:
语文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时,首先要自主地对某一语文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将整体的语文课题划分成不同的项目,确定各个项目的教学目标,再通过对各个目标进行处理,使各部分目标的达成能够推动整体目标的实现。然后再结合小组中各个成员的综合情况,在他们自主分配的意愿基础上,对他们的学习任务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鹿和狼的故事》(苏教六年级上册)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将本篇文章分为“故事复述”、“词语解释(如苟延残喘)”、“文章线索分析”、“文章大意概述”等几个独立的部分,以及“故事含义的阐释”的总体目标,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对任务进行分配,以实施自主合作的学习。
四、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
语文教师要使小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合作学习,提升他们在日后学习中对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兴趣,还必须积极地做好对于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工作,借助于有效的评价,增强小学生开展自主以及合作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本文下面就分析以下评价工作的优化开展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组织开展小组成员自主评价、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小组之间评价、教师评价等几种主体评价方式,以及实施前的预测评价、过程中评价、完成后评价等几个学习阶段,来对小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帮助、鼓励、表扬以及引导,使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维持积极的态度。
以上文《鹿和狼的故事》的评价为例,教学评价要真正地结合各个小组学生学习成果中的亮点、缺陷等开展,比如,借助“某小组对于词语含义的查找非常快速、判断精准,对故事的复述极其清晰、完整,对故事含义的解读具有独到的见解,能够结合自身周围生活进行解读”等表扬性的话语进行积极评价,借助于“同学们的解读十分精准,但若能够结合自身生活及学习事例对故事含义进行解读,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的表扬以及鼓励性话语,指出缺陷。
结语:
自主合作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其显著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加强对于此种方式的深入研究,借助有效手段推动此种方式的完善,以借用此种方式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尹利华. 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点思考[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10 (07)
[2] 陈阳升. 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J]. 课外阅读:中旬, 2011 (09)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期终测试已经结束。本次测试卷面分析如下:
一、数据呈现
本次语文测试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100%,优秀率100%,平均分95.04,高出镇平均2.47分;
二年级:合格率92.31%,良好率69.23%,优秀率92.31%,平均分86.85,与镇平均相差5.35分;
三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93.75%,优秀率56.25%,平均分85.44,高于镇平均3.33分;
四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72%,优秀率48%,平均分82.2,与镇平均相差2.01分;
五年级:合格率100%,良好率100%,优秀率66.67%,平均分87.92,高于镇平均6.03分;
纵观全校语文学科,有3个班级高于镇平均,有1个班级略低于镇平均,1个班级由于客观原因,与镇平均略有差距,但总体都呈进步趋势。
二、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个别学生拼音不过关,字音上前后鼻音分不清。
2.学生做题不细致,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本次考查的内容涉及内容广,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还测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是否掌握牢固。由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
3.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4.学生学得太“规范”。透过整张试卷,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回答。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心不在焉地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还存在。
三、改进措施
依据此次考试的命题导向,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1.依纲扣本,深入挖掘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继续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2.紧扣训练重点,以教材为主,教给学生方法,多提供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汉语拼音、字、词、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引导学生去探索,正确理解,多积累。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正确处理因材施教的关系。小学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更是基础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继续扎实基础知识教学,严格把关,绝不放弃一个差生。
4.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重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出色,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还有个别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
二、 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1、生字新词和句子的学习
学生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已经逐渐趋向于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学生字新词和句子。因此,教师在生字新词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孩子利用课前的预习,大量地进行生字新词的自学,引导学生学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教给他们摘录和批注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摘录兴趣,最终培养他们的摘录习惯。 在课堂上的生字新词教学,应该尽量精简,只对较难或重点的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和集体指导。另外,对于一些名言警句、谚语、古诗,教学时应该把握好教的度,引导孩子自觉积累。
2、重视阅读教学
四年级语文教科书的主体课文较之三年级来说,不如三年级多,不少课文篇幅也不如它们长,但是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对阅读的要求提高了。第二,语文体的中的阅读篇目增多了。第三,日积月累中还有不少的阅读内容。第四,教材旨在引导孩子搜集信息,从多种渠道学习语文。所以总起来看,四年级的教材阅读量还是很大的。另外,四年级上册课文的文化含量加大了,课文的内涵,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挖掘。
四年级的阅读较之低年级,更加系统,难度加大。这学期学生的自学水平应该能达到以下水平:
(1)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2)通过讨论,能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
(3)学会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
(4)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尽可能地让学生快乐地写作,逐步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年级在作文教学上,仍然要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不以字数、文体、要点来局限孩子,而是以是否很好的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为评价的依据,让老师的限制少一些,要求低一些,给学生一个更宽松地写作要求,实际上就给了他一个更为广阔地写作天地,要学生打好作文基础,避免到了高段还在句段的通顺上伤脑筋,希望学生写出的作品不拘一格,有自己的童真、自己的个性、甚至于自己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
五、 后进生的转化
1、多与后进生交流,了解学困原因,从心里树立“和自己比”的信念。
2、利用课余时间多给后进生辅导,降低学习目标。
[关键词]中年段语文 阅读教学 联动式练笔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84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精华。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是体现这一原则的有效手段。然而,对如今中年段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作一番认真地审视,不难发现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思考: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现状
(一)不择时机,为练而练
从感悟文本出发,是随文练笔的落脚点。而有时教师安排练笔不择时机,只为练而练,以至于练笔训练目标不明,练笔点选择不当,往往呈现出模式化。
(二)喧宾夺主,舍本逐末
有些课堂的随文练笔呈现出时机与训练目标的不合,一味地追求练笔,不顾学生的认知基础,更不管课文的教学目标及练笔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理所当然,随心所欲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设计练笔时根本没有考虑学生学习语文的现实意义,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导致练笔无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二、探索:中年段阅读教学“联动式练笔”的有效性
将阅读教学与练笔相结合,这是一种有效的联动,也有助于全面激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借双慧眼,撷取“联动式练笔”的联结点
1.在文本“空白处”撷取练笔点。
文本是一个引发读者思索的凭借,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结构”。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空白”,让学生自读自悟,放飞思绪,把简练处写具体,达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境界。
2.在情感生发处撷取练笔点。
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往往会积蓄自己的感悟与情感。捕捉这些情感的爆发点,及时练笔,能使学生把这些情感积淀下来,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3.在文本拓展处撷取练笔点。
在教材的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以整体的观照,回马一枪,往往能开拓广阔的空间,既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二)溯源归类,探索“联动式练笔”的训练方法
1.理解式练笔。
(1)依靠理解抒情式。抒情型的练笔即教师运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易于激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使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唤起强烈的情感。
(2)依据文意拓展式。练笔中的拓展提升,是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主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赋予了文本新的含义,提升了文本的价值,体现出教学的现实意义。如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的结尾:“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教师让学生大胆想象:①“我”把买来的一盆花送给小女孩时,“我”会对她说什么呢?小女孩听了又会说什么呢?②“我”把另一盆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问什么?“我”又会怎样回答?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2.积累式练笔。
巩固语言的训练,就是对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语言规律的理解和运用的训练。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文本里面有丰富的可供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如学完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教师可指导学生模仿课文2-4段的构段方式,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用手中的笔描绘自己的家乡。
3.表达式练笔。
(1)依托文本补白式。文本的空白,在课文中随处可见。利用想象练笔,既可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实践,也可以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中,入情入境地体验与感受。如三年级下册《雪儿》一文第2段最后写道:“从此,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笔者设置了“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和雪儿( );夜晚,群星闪烁,我和雪儿( );飘着蒙蒙细雨的初春,我和雪儿( )……”的情景,让学生想象“我们”还会做点什么?
(2)借助插图旁白式。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图文并茂的。运用练笔,给图配文,能够细致入微地再现情境,给静止的画面增添动感,让学生能从有限的画面中想象到无限的画外,感受到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中职;语文;方法
我校地处酒店业、会展业、家具业发达的厚街,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目前设置的专业有家具制造与设计、酒店管理、会展商贸、财会、电子、计算机等六个专业,其中家具制造与设计、酒店管理属省重点专业。经过多年发展,专业优势明显,专业课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专业课的蓬勃发展的另一面,是基础课教育的式微。现就本校基础课中的语文课面临的形势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当前中职语文课教学状况
(1)设课情况。语文课的周课时由原先的5课时缩减为4课时。由原来三年开设调整为二年开设,三年级不再开设语文课,对一些要求考普通话证书的专业班设置普通话课;为需要参加高职院校对口招生的学生开设文化知识综合课。
(2)订用教材情况。现行我校使用统一的语文教材,一年级为广东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的《语文》,二年级则订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袁卫星主编的《语文》,两种教材各有特点,但是,一方面内容上难于衔接,且交叉内容较多;另一方面在编写思路上也有不同,前者以“使学生学会学习”为主导思想,后者以“降低重心,夯实基础,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学以致用”为指导思想,这就不利于教学的连贯。从实际教学来看,教材上的很多篇目讲起来毫无激情可言,根本不能吸引整日面对媒体网络畅销书等新鲜诱惑的学生们的眼球。
(3)教学实际情况。多采用传统教学,缺少变化,学生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课文不感兴趣,但对非课文内容,能吸引部分学生,学生喜欢能聊能侃的教师,前提是不聊学习。
(4)专业班生源差距。各专业生源差距较大,基础不一,各专业学生对语文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是,统一的教材教法不能做到“因人施教” “因班施教”。
(5)教学评价体系。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教学评价的方式和结果显得无足轻重,虽然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学评价的改革,实行考试和考评结合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明显。由于语文科在职业学校的尴尬处境,使语文教师缺乏与其他同行交流探讨的热情,对语文课改的信息不敏感,不思提高教学水平而只求得过且过。即使有部分教师想通过自身的研究和努力来改变现状,但是面对较差生源和较少的研究材料,让满腔热血的课改失去动力。
二、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措施
那么,如何改变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呢?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语文教学要重新定位,这个定位就是通过对本校学生及专业设置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明确语文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好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职业需求的语文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课时等,合理发挥语文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真正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真正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其次,在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对学校采用的教材进行相应调整,对当前教法进行整合,建立课题研究体系。下面,就围绕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谈谈我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和建议。
(一)教师定位。
作为一个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从本文开头我们就可以看到语文科在职业学校的地位。很多教师接受不了一个传统学科日渐边缘化的事实,仍然以过去的经验来维持日常教学,因此,一路走来难免会有走进死胡同的感觉。我们只有在接受事实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重新定位。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扩张的情况下,生源的基础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也要正视这个现实,明确自己的职责。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的是培养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更要突出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所以,作为教师应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要从学生的实际语文基础、语文能力出发,针对他们语文学习基础差、兴趣低的实情,降低学习的难度,制定出符合学生职业特点和学习基础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方面。
根据目前我校语文科教学实际,教材的改革以 “夯实基础,淡化教材,强化实用”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1)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设立语文基础课,重点补习字、词、句、篇,目的在于夯实学生基础,从最简单的开始,让学生学有所得,既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又能达到强化功底的目的。对基础较好的专业班开课量以每周1课时为宜,在一年级开设。对基础较差的专业班开课量不变,适当延长时限,开设至二年级,考核以达标为主,可以自编校本教材。
(2)淡化现有的材,把语文课分为各种类别,选用适当的读物进入课堂,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各种需要。见下表:
(3)密切联系企业文化需求,以中职生的就业定位为基点,在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专门编订适合不同专业的企业文化读本,以此向学生传达现在及将来一段时间所需要学习和提升的素养,为学生发展指明方向。
(三)教法的研究和整合。
我校近年来在教法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在中职语文的实用性和人文性的大前提下,教研组牵头,鼓励组内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尝试,挖掘组内教师的特长,在尝试、总结的基础上设立教法研究课题,按照教师特点分项目分阶段进行研究实践,并形成项目汇报材料,由教研组进行整合形成组内通过的总结性文字。以此探索出适合本校、本地学生的语文特色教学。
三、结语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diyifanwen.com第~整理该文章……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关键词: 聋生 说写能力 沟通与交往 有效教学方法
一、四到六年级普通班聋生说写教学研究现状
1.发展聋生口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现状
由于很多语言学专家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是0到5岁,聋生言语能力训练最有效时间大约是12岁之前,大约就是聋生四年级时,之后进行语训,效果不佳,转而注重发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培养。所以语言康复实施和对学生说话教学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小学四年级之前。1981年广州聋校在二、三年级中挑选听力康复较好的学生,课后进行语言训练。1986年广州聋校在全国率先开始学前聋童听力语言康复工作。1993年后广州聋校一到三年级全面开设语言班训课,之后又设置了语言个别训练(组训),尽可能利用聋生残余听力,借助助听器等设备,发展聋生说话能力、听(看)话能力。在学龄阶段,聋教育者的主要工作是发展他们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能力,并非强调发音清晰度。但和大多数聋校一样,广州聋校对四到六年级的口语教学研究还很欠缺,基本停留在研究学前阶段早发现、早康复;听力检测;助听器配制;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说话训练。
2.发展聋生书面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现状
聋教育专家季佩玉老师在1986年就提出“从说到写,说写并举,以说为主导”。21世纪初更明确提出小学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程序理论:低年段语文教学:医教结合、强化口语、学词学句、说写并举。中年段语文教学:强化口语、段的训练、读写并举。“从说到写,说写并举,以说为主导”是把说写紧密结合到一起,目标是让聋生通过说写得通顺。不过他当时是提倡在小学低年段说写并举,而对四、五、六年级重在“读写并举”,即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通过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帮助学生写作。可见当时他并没有把“从说到写,说写并举”的方法运用在四到六年级中,而在这一阶段同样可以通过说话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003年广州聋校开展了“聋校低年级‘强化口语、说写并重’语文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在他们的课题报告中提出:“有声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可惜大部分聋童的发音说话得不到肯定和鼓励,长期缺乏‘强化口语、说写并重’训练,‘不会说不会写’、‘会打(手语)不会写’、‘会说不会写’等现象相当普遍。‘强化口语,说写并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聋生残存听力,尊重聋生以目代耳的学习特点,遵循人类学习语言‘听说读写’的基本规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配合,促进聋生语音思维形成和语言内化,促进聋生书面语言能力形成,最终形成聋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不过在2007年之前,该校对四到六年级的写作教学还没有强调“说写并重”。
二、聋校说写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
1.聋校说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写轻说。
很多教育专家虽然认同能培养聋生一定的说话能力,但因为生理残疾所限,说话要求不可过高,最终衡量标准只能看他的写作能力,所以并不很看重对聋生听说习惯的培养。另外大多数聋教育者都认为聋人要融入主流社会,与正常人交往,必须掌握书面语。书面语对聋童来说是更重要的,因此,更重视发展聋生的书面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重视说话训练.
(2)教材脱离学生实际。
语文课一些篇目或教师选择的写作内容离聋生实际需要相去甚远,聋生学过之后,生活当中用不上,下课后大部分还是喜欢用手语与同学交谈,使他们缺乏课外运用语言的机会。
(3)聋生缺乏主动学习。
聋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以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聋生的探究学习只是一纸空谈,影响他们语言能力的形成。
(4)聋生不习惯听(看)。
在聋校高年级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教师的指令学生不及时执行。如让聋生翻开书到第几页。这么简单的指令如果不配合书写或者逐个提醒,只靠教师说,要说五到六次才能让所有同学执行,说明聋生基本没有养成听看话的习惯。
2.聋校说写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理论上的原因。
过去对四到六年级说写教学的研究并不充分,关于说话教学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聋校教师普遍认为对四到六年级聋生进行说话教学成效不高,于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讲解中,培养聋生语文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而对聋生写作教学,大多数教师指导作文时不讲清楚过程和方法,普遍采用的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聋生写作――教师修改――聋生誊写”。这样训练出来的聋生非常古板,考试前背诵几篇平时写过的作文,所以看起来考试成绩不错,但聋生写作能力并没有提高,如果换个题目,或者离开教师的指导,许多聋生不知所措;离开学校这个熟悉的环境,大部分聋生基本不会主动运用语言与正常人沟通。
(2)过去课程设置使学生缺乏说话、聆听的机会。
过去在聋校四到六年级没有设置沟通与交往课,使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机会非常少。语言教学的重任是由语文课承担,但教学语文课时,一般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侧重于知识传授,并且由于受到班级教学、教学计划、进度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聋生在课堂上得不到足够多的说话、聆听训练,聋生缺乏积极引导,很难养成说话习惯、聆听习惯,更不要说让他们养成由说到写的习惯。
(3)过去教材使用使听说练习和写作练习时间不够。
2003年之前广州聋校还是使用聋教版9年义务教育教材,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聋人可以读高中、上大学,于是只有小学语文水平的学生需要参加全省聋人初中升高中的联考,结果自然不理想。2003年后为了提升学校升学率,满足部分聋生上大学的愿望,为了让聋生回归社会时具有更高学历,掌握更多技能,许多聋校在小学阶段使用普通小学的教材。但语文课课时不变,教材难度突然加大,老师没有足够时间花在写作引导和句式练习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聋校语文教师只能放弃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写作题目尽量简单化,一般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由任课教师命题。
三、提高聋生说写能力的具体措施
1.沟通与交往课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
(1)听的训练。
A.听(看)自己的名字。
B.听(看)写上一堂课学过的词语,或者语文课刚学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复习巩固训练。四年级以听词语为主,五、六逐渐过渡到短语、短句。刚开始训练可以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拼音或手语提示。
C.听同学发言,做出反应或评价。
这个环节一般在写完片段后请同学上台读(讲)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或提问,发言者要回答,形成对话、交流的氛围。然后比一比谁说得最好,让学生听完后选出最好片段,再读一读、抄一抄。
(2)说的训练。
A.看图说话
对四年级学生一般出示一幅图,让学生抓住人物、地点、时间等要素练习说话,说之前可以给能力较差的学生一个模式套用,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构思完成后轮流上台来说。这个时候训练其他同学养成聆听、及时反馈的习惯。
对六年级学生多进行口头作文。可以给出复杂一些的图片或者命题口头作文,先让学生先构思,再上台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写作文,第一段说什么、第二段说什么。说之前教师要做好辅导、引导和指导工作,根据学生能力、层次给予框架或结构提示。一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这种口头作文方式,说的句子不多,但坚持不断练习后,学生从只能说三两句话慢慢到段。通过两、三年训练,学生普遍发现说比写容易,说过以后再写会容易得多。
B.创设情境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修正、塑造相应行为。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口语交际情境,实现从听到说的转变,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中真实地进行语言交际。如学习“过春节”这个主题,可以假设王同学去李同学家拜年的情境,教学生每个角色应该怎么说。
C.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也许是因为失去了声音,聋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表情特别丰富。我从教十几年,观察到大部分小学阶段的聋生在学校文艺汇演中,都会竭尽所能地表现自己,如元旦文艺汇演、国庆汇演、六一汇演……各班编排节目和表演节目,大胆使用各种自制的道具,一边说一边演,即使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笑,也不在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把班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课堂上或两人一组对话;或三人一组表演故事、童话……
2.沟通与交往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写作教学主要是语文课的任务,沟通与交往课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自己明确的任务,但它能为写作训练服务,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沟通与交往课的一些教学方法能促进聋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片段描写。
沟通与交往课能配合语文写作课进行一些片段写作。
沟通与交往教师在制订计划时会跟随语文进度,根据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安排某些片段的写作训练。在语文课写作教学之前,沟通与交往课会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如语文课将教学生写人物,沟通与交往课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人物肖像描写片段训练,仅写一个人的外貌,难度较低,学生能把这个片段运用到写人物的作文中。
(2)创设情境,先说后写。
沟通与交往可以根据各单元作文写作需要和主题单元内容创设情境,让聋生在情境中说话、对话、表演、表述。互相交流后,聋生内化形成自己的语句,最后写出几句话或一段话。这种习惯培养非常重要,将促使聋生在语文课上写作文时运用“以说促写,先说后写”的方法,经过这样训练,聋生写出来的句子因为有口语思维在引导更通顺。
(3)个别评价,鼓励写作。
沟通与交往课的教学任务相对语文而言不算重,课堂上教师有时间关注全体聋生,能让大部分聋生轮流到讲台上讲、演、读、说,能当面批改学生写出的小片段。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予评价。学生更容易得到肯定,增强自信心,不断锻炼胆量,在听、说、写、交流过程中逐步强化语言能力。如果将来写作时遇到类似题目就可以大胆地写。
(4)反复练习,巩固记忆。
沟通与交往课要写的内容不会很多,有充分时间让学生说完、听完才写,写完了再让学生朗读、交流,教师批改后再写一次。有些能力差的学生抄完一次后还可以背诵、默写下来。经过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多次练习,学生得到一些进步和成功,逐渐消除畏难情绪,渐渐把作文中的句子写通顺。
四、结论
沟通与交往能力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良好交际成为开启事业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所以聋生的听、说、写等能力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听、说习惯,可以“以说促写”,提高聋生写作能力。因为即使聋人很难发出清晰的声音,但只要他们使用有声语言进行思维,书面语就会有发展得好的可能。基于听、说、写的重要性,和三者的关系,笔者认为聋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四到六年级聋生的听说能力培养,重视和充分利用沟通与交往课程,提高聋生听说能力,并辅助语文课程,以说促写,说写并重,提高聋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军.现代特教研究――聋校课程改革获奖论文专辑[J].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
[2]潘梅英,许俊祺,简栋梁.“聋校低年级强化口语、说写并重语文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实验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8,4.
[3]程益基.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全国聋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03.78:6.
[4]季佩玉,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5]季佩玉.聋哑学校语文教材教法[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86.
[6]傅逸亭,梅次开.聋人手语概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