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19:35
导语:在十四五规划经济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十四五”规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2021-2025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时间正值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拐点,中国正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更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我国文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维文旅认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要先解决好文旅融合发展的问题。
一.《“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承前启后的规划。《“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成为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征程,既要巩固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又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在文化旅游领域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统筹发展的规划。应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符合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文旅和旅游领域的重大课题,找出重大问题的矛盾症结,提出管用实用的对策措施,让《“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中的重大工程项目统筹到国土空间规划中。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融合发展的规划。文化不等于旅游,文化价值不等于旅游价值,但文化资源、需求与旅游产品、活动密不可分,文旅融合发展不能仅仅依托传统渗透,而是要着眼于产业一体化,以实现两个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该是融合发展的规划,既要认清文化和旅游的差异,也要通过规划实现文化和旅游的乘数效应。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创新引领的规划。旅游与文化一直以来都是融合发展,旅游强调文化为魂,文化界非常在意如何有效地与旅游结合,从而落地文化价值。因此,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不在于它们是否融合,而在于如何运用创新理念引领融合。《“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该是创新理念引领的规划,目前文旅融合的创新型开发还远远不够,更多是块状结合,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还不多。
二、《“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文化和旅游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但是,以往的融合一般属于自发性融合,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理论指导,融合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指导文旅融合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文化旅游融合须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是目前的文旅产品结合仅停留在文化表层,融合内容浅薄,形式单一,游客体验内容单调乏味。另一方面是我国的文旅产品的设计总体上还处于简单融合、模仿的阶段,缺乏对现代元素、创意IP等内容的应用,产品创新性不足。
二是文化旅游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差距影响,我国旅游业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文化旅游的开发顺应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达的区域,文旅融合程度较高,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尚未形成大规模性的文化旅游产品聚集。因为区域差异,文化旅游发展要找准发展重点区域,树立典型示范项目。
三是文旅融合方法论体系尚未健全。在文旅融合的发展和研究中,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大多只停留在分析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对产业融合的思路、方式、结构等方法论体系没有进行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本身主动融合的层面很多,但两者在产业发展模式和架构上存在很多不同,需要探索科学系统的融合方式,实现产业间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是文旅品牌仍需持续培育。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大国,但是文化输出较弱,更是缺乏文化旅游方面的世界品牌。《“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该加强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扶持龙头企业,让中国文化旅游更多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带动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的标杆。
三、《“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点
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已经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正在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专题调研等工作,并且统筹确定了25个“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组织各司局结合本领域工作开展前期研究,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支撑。
在《“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新梳理文旅资源与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是在传统观光旅游发展阶段形成的,很难满足体验旅游时代的游客需求。我国地域广阔、人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多种公共资源,均可与旅游资源进行融合,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旅融合专项规划编制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分析框架,挖掘能够充分代表自身文化特质、对客源市场有吸引力、整合后能在具有充分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建立“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文化”的旅游资源分析框架,深挖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建立完整的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筛选出对规划区最具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
首先,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内涵需挖掘。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具有较大重合性,但传统旅游资源的边界在延伸,文化旅游资源不再是单一的某个景点或具象的吸引物,它可以是一种城市气质,也可以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对应的规划编制中要将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解读,充分挖掘地方的资源价值;吸引更多旅游者,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赢。
其次,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资源内容在扩充。除了传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以现代文化为支撑的城市创意图书馆、博物馆、音乐节、小剧场等都成为热门的旅游资源。
(二)明确文旅融合发展目标与战略
坚持“以文强旅、以旅兴文”,结合当地文旅资源等级和分布,明确各地文化旅游发展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产品,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划区的文旅融合总体发展目标,并且明确产业增值、区域布局合理性、产业结构优化、产品与服务提升等具体目标。
在充分了解当地文旅资源、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分析出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地区发展目标和文化定位,完成当地文旅发展的结构调整和重构,制定出文旅产业发展的详细战略和实施方案,培育形成文旅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进组建跨界、跨域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形成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康复、餐饮、传媒等融合的产业体系。
(三)制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对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原生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及遗址遗迹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护和培养传承人,通过文旅保护与利用专题明确保护范围、规划目标、功能分区、建立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障措施等,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需要在分析历史遗存、民族服饰、特色民居、民间工艺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分析民间习俗、节庆活动、仪式、语言、书法、舞蹈、音乐、戏曲、杂技、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构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为核心的开发利用体系。
(四)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成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通过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等多种创新手段,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其中,注重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发展,明确文创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领域,完成当地文创产业发展的结构调整和重构,制定出文创产业发展的详细战略和实施方案。要挖掘文旅消费的新动能,构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建设文旅融合创新业态系统。对于重点产业项目,应该确定行动目标,分解行动任务,保证重点项目的先行突破和落地。
(五)明确重大项目及其空间布局
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对国土空间进行统一部署,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性规划融合,推进“多规合一”。所以,《“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需要明确重大项目及其空间布局。使国土空间规划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这也是《“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环节。
(六)针对重点领域明确战略导向
2020年以来,X区发展和改革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做好经济发展宏观统筹。一是谋划推动“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推动建立X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高标准编制出台、统筹实施X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X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主动对接市发改委(市示范办),积极争取试点示范项目在X区落地。
二是协调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起草形成《X市X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2020-X年)》,并编制相应2020年工作要点,持续深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于X月X日全市首个与X交易集团签订交接协议。目前,X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
三是稳步推进各项综合经济工作。
统筹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研究。密切关注全区经济运行态势,深入研判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科学开展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定区2020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分解方案,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推动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年度任务。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疫后恢复。
牵头成立X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助力辖区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共渡难关;起草印发《X区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工作方案》,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和启动建设。抽调党员干部驰通卡口和挂点社区一线防控,统筹协调辖区地铁工地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强化救灾物资保障,牵头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助力平稳疫情期间物价。
(三)攻坚提速固定资产投资。
一是力促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统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高效执行政府投资计划。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班长制和每周调度机制,科学分解年度任务,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20年X-X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增速X%,计划完成率X%,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全市第三。
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实行重大项目三级协调机制,全方位协调存在问题,加快建设进度,X-X月,X个在建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约X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X%,预计年底能X%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牵头梳理全区年度重点推进项目X个,并制定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面统筹推进东进攻坚、新基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
三是引导优质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
牵头编制《X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法(试行)》,提升公共服务项目的供给水平和效率。探索采用市场化经营权配置、知识产权证券化、基础设施REITs等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四)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统筹做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全力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改革;建成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息超过X万条,涵盖辖区内登记的商事主体约X万个,累计访问量达X万次;研究制定《X区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全面铺开企业信用画像;优化“信易贷”服务、推动“信用+审计”联动、扩大“信用+执法”范围,全方位探索“信用+”应用模式。推出“信易贷”线上申报平台。推动成立X区信用促进会。
(五)推进节能减排引领绿色发展。
一是大运AI小镇成功获批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二是通过线上宣传模式创新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实现节能知识无接触式传播。三是大力推进全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做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监管工作。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保质保量完成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各项任务,统筹推进落实市区各项经济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体制机制,围绕“十四五”时期X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各领域中心工作,形成有效工作机制,为“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顺畅开展奠定基础。三是科学制定2021年主要经济目标任务,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科学监测和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特征,努力实现“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四是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统筹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编制2021年工作要点,积极争取双区建设在X落地结果。
(二)抓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一是科学编制2021年政府投资计划。按照“保民生、保基础、保重点”原则,对项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坚决剔除不必要和无效投资,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坚持固投任务双重分解,执行按月通报和“末位督办”,全力以赴保持投资强度;充分发挥稳投资工作专班和审批服务专班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应统尽统。三是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改革,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推进文体项目标准提升研究和应用工作,适时开展其它建设标准提升研究。
(三)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做好2021年市、区两级重大项目计划的组织申报和编制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实现滚动式发展,提升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为X区经济发展夯实根基、打好铺垫。二是加强谋划梳理,认真做好“十四五”重大项目编制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市“十四五”项目库。三是严格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和“承诺制”,提供高水准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四是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加紧推进小运量轨道交通建设示范线项目开工建设,统筹推动各龙头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能源“双控”工作经验,研究完善工业、建筑、交通、服务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措施。支持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建设国家净零碳项目,探索全过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净零能耗技术路线,研究推进净零能耗项目的推广。继续统筹做好全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委关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以加速推进高水平高质量小康建设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实施制造强镇、开放兴镇、创新活镇、生态立镇、乡村振兴五大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富民强镇新跨越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
二、发展目标
围绕专用汽车主导产业的发展,着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向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迈进,力争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承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初步考虑“十四五”时期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实现“一个跨越、三个领先、五个显著增强”,即:专用汽车产业集群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全省强镇地位初步彰显;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生态宜居绿色发展在全县处于领先地位;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显著增强、民生福祉及幸福指数显著增强。
三、“十四五”时期战略重点
一是全力攻坚“双招双引”。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抢抓肺炎疫情之后政策、产业、扩大有效投资等领域的潜在机遇,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全国500强龙头企业,依靠专用汽车展览会等平台,举办全国性行业论坛,谋划一批事关当前、影响长远、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扶持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项目,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通过“招大引强”加快全镇专用汽车主导产业创新步伐;扎实开展零地招商,通过零土地技改,持续开展低小散企业的腾笼等措施,招引见效快、效益好、贡献大的“大好高”“小而美”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激发企业内生力,以外部企业的技术及资金优势帮助我镇传统企业提升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制定产业平台发展政策,推动全镇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是全盘谋划重大工程项目。以精密化、专用化、智能化为方向,大力推进专用汽车产业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谋划、储备一批对全镇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事关当前、影响长远、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十四五”项目库;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需要上级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建设项目纳入全镇规划;规划建设汽车工程学院,着力培养专用汽车产业所需人才;积极向上争取高速公路在布局并设立出口;加快推进曙岳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天辰铝合金钢圈智能制造项目、科贝尔共享涂装项目、天鸿高科技智能化罐车生产线建设项目、中国()商用二手车出口项目规划建设,争取早日投产;主动作为帮助骏宇EBS汽车制动系统生产项目、通泰履带式自卸车生产项目、安途环卫装备生产项目落地建设。同时,探索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的“新基建”项目探索,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努力实现“换道超车”。
三是全速开展企业育大培强。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构建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的工业企业格局。认定一批领军型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投融资、工业(商业)用地、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重大支持,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快上市,力争到2025年,全镇范围内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家以上;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创新型人才、具备行业开拓能力的企业为重点,认定一批高成长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拓展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助推企业井喷式、裂变式增长;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专用汽车行业细分领域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依托德国、迪拜等国际汽车展会,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跨境贸易,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同时,深入开展传统产业“智造”工程,引导企业加速开展机器人换人行动,提高生产力和安全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速推进一批高耗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降低企业单位产出能源消耗;在企业项目审批上下狠功夫,促使企业自觉淘汰落后生产线,有效应对日趋严峻的安全、环保和用工荒的现象。
四是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十四五”期间,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突出问题导向,“精、准、细、实”上下功夫,下足绣花功夫,强化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和即时帮扶工作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一、统筹推进企业疫情防控和职业健康监管
通过帮扶指导、培训教育、专项检查等方式,推动企事业单位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按照《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等相关文件要求,深入排查风险隐患,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二、积极实施职业健康保护专项行动(2020-2030年)
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倡导健康工作方式,提升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健康素养,营造全社会重视职业健康的良好氛围;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格局;实现接触粉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明显下降。
三、切实做好“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编制
以“十三五”评估总结为基础,编制我区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明确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高职业健康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推进健康建设。
四、贯彻落实三个国家委令
贯彻落实《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五、持续推进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
持续开展粉尘危害专项治理行动、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行动、职业健康监管执法行动、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行动、防治技术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尘肺病预防控制和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充分发挥省级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作用,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交流、共享职业健康信息。
六、继续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按照市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关于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积极推进中石油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健康企业试点创建工作,通过培育健康企业示范单位,创建引领,以点带面,促进职业健康工作上台阶。
七、加强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
组织实施2021年中央转移地方支付职业病防治项目,扩大重点职业病主动监测范围,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岗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承担监测工作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机构开展监测质量抽查,加强监测数据应用。继续开展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生存与保障情况,完善一人一档。
八、强化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质量控制
按照《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控制规范》的要求,深化放射卫生领域安全监管,组织辖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参加省现场质量评估和实验室间能力比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参加省现场采样评比和实验室盲样检测比对。持续推进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考核,提升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能力。
九、推进职业健康监督执法
强化职业健康监督执法,探索推进分类分级管理,持续加大职业健康案件查办力度,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意识。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aa6325462”为你整理了这篇经济发展局1-2月份总结和3月份重点工作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1-2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经济稳增和综合监测。完成全年指标预计完情况分析和指标计划上会;完成2021年经济主要指标监测体系;做好商贸业、服务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有关工作。
(二)抓好项目促进和有效投资。印发年度投资项目计划及重点工程项目计划;起草年度投资考核办法;完成项目前期管理办法意见征求、“标准地+承诺制”容积率调整上会和2020年度征迁费用申报;完成上半年新开工重大项目协调会和省市集中开工项目补充申报;抓好士杰路与海毓路接通工程、梅东疏港二期等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做好吉利项目协调服务。
(三)抓好战略谋划和综合能源管理。按照党工委会议纪要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纲要;抓好长江经济带、环保督察整改牵头工作,组织召开长江经济带工作会议,部署落实 “举一反三”相关任务;完成进一步加强与吉利合作相关情况上报;做好综合能源管理。
(四)抓好产业培育和企业服务。完成冷链物流平台项目建设方案初稿,并向主要领导汇报;完成5G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意见征集;配合做好数字化改革摸底和应用场景项目申报;起草灵活用工试点企业UKey托管补贴方案;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奖励办法;抓好春节期间安全生产检查和相关企业疫情防控。
(五)抓好金融风控和改革创新。完成金瑶QFLP基金注册落地,并继续推进自贸区梅山区块金融领域工作创新研究;继续开展私募机构专项排查,做好梅山地方金融组织年报工作。
(六)抓好小镇建设和人气集聚。开展小镇申报创建方案编制及红线调整、小镇3A景区创建工作;做好三创基地综合保障并食堂运营服务商采购公告;做好三创基地入驻企业2020年补贴。
(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利用“周二夜学”开展经发局“争先创优”系列课堂活动,完成主题读书活动。
二、3月份重点工作
1、抓好年度指标任务分解、一季度“开门红”部署安排和1—2月份商贸业、服务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入库。
2、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服务业指标任务分解和考核办法初稿。
3、做好省市集中开工活动前期工作。
4、“十四五”规划纲要。
5、抓好长江经济带、环保督察整改牵头工作。
6、会同口岸局、商贸集团、梅山开投做好冷链物流平台项目落地前期工作,开展项目主体组建、建设方案和政策配套研究。
7、推进灵活用工平台试点工作, 做好第一批灵活用工平台试点企业监测与风险防控。
8、推进医用同位素项目可研工作,2021年5G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
9、落实上级数字化改革相关工作部署。
10、推进自贸区金融改革探索,持续排摸区内企业QFLP政策需求,对接人行持续跟进蔷薇保理对接征信系统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区内存量未备案私募机构排查摸底。
2019年市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一、2019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1.交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到12月底,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03.2亿元,超年计划的29%,公路水路建设完成投资总额位居全省第一。黔张常铁路于2019年12月26日正式开始运营,填补了湘、鄂、渝三省交界地区铁路网空白;常益长高铁全面开工建设,沅江特大桥等9个控制性工程进展顺利。益常高速公路复线提前启动项目初步设计,安乡至慈利、官庄至新化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沅水常德至鲇鱼口2000吨级和澧水石门至澧县、松虎航道(湖南段)1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完成工可报告编制。新改建干线公路105公里,g319g207市城区改线工程、5号大道西洞庭段、s238津市新洲至岳山s1标、石门彭家堰至岗市等公路和安乡长岭大桥、津市澧水二桥、石门杨岭岗大桥等桥梁建成通车;8号大道临澧烽火至县城、鼎城双桥坪至蔡家岗、张公庙澧水大桥及接线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2935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524公里。实施危桥改造130座,其中干线公路危桥17座、农村公路危桥113座。完成公路安防工程1142公里,完成93处农村交通安全隐患路段改造,建设农村客运招呼站260个。
2.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有力。一是客货运输稳中有降。圆满完成春运、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为群众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19年,预计全市可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49亿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189亿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78.9亿吨公里。桃花源机场通航航点增加至21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10万人次。二是公路路况水平保持稳定。加强公路日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46.2公里,普通公路路况水平保持稳定。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临澧县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三是道路运输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临澧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津市市、西湖管理区申报创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第二批示范县。积极探索定制客运改革,津市至常德客运班线“大改小”试点取得明显效果,常德至黄花机场、常德至长沙火车南站定制客运班线(“大改小”)已于2019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运行。四是etc推广应用卓有成效。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公路收费站工作部署,撤除了城头山收费站,大力推进etc推广应用工作。新增etc用户37万台,累计达到50万台以上,全市在籍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2%以上。
3.出租车行业管理成效明显。自今年1月1日市政府举行以“向陋习告别,与文明同行”为主题的新一轮经营期启动仪式以来,市交通、运管部门以“十项举措”为抓手,以出租车监管平台为依托,以“一协议、两办法”为基础,以整治违反“八不准”行为为重点,严执法、强管理,全面规范市城区出租车文明营运行为。目前,市城区出租车行业危机意识明显增强,车容车貌大为改观,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据统计,各类渠道市民投诉率同比下降80%以上。
4.“公交都市”创建稳步推进。柳叶湖公交站、武陵公交站、鼎城公交站投入使用,皂果路公交站、城东公交站完成主体工程。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00台。编制了市城区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交叉路口规划。新开通大小河街至欢乐水世界、湘雅医院至第一人民医院(晚班定制公交)等2条公交线路,对1路、11路等18条公交线路的运营范围或时间进行了优化调整;对全市1333台公交车的驾驶区域均安装了安全防护设施,同时对市城区814台公交车还安装了摄像头和一键报警装置,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畅通。
5.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继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制定出台交通运输行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办法,建立危险源管理台账。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清零”,对发现的268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交办、整改,在全省组织的安全“隐患清零”交叉检查中,常德排名全省第二;在全省区县市排名中,我市有6个区县市进入全省前40名。扎实推进“强执法防事故”,1至12月,全行业共组织安全执法检查近3万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1万家(次),立案调查4529起,经济处罚1680万元,责令停产停业168家,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照385个,取缔关闭52处,问责领导干部63人,移交行政拘留16人。2019年,全行业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一般责任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0%、80%。
6.公路治超经验全省推介。继续保持对公路超限超载行为的高压治理态势,进一步强化路警联合,加强非现场执法,严格落实“一超四究”制度,综合管控违法超限超载行为。截至12月底,全市共检测货运车辆368571台次,卸载29714吨/1721台次,强制切割厢板622台,驾驶证记分8316分,行政拘留2人次。9月24日,我市在全省治超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7.生态环境工作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蓝天”“碧水”保卫战工作部署,全面加强交通工程施工扬尘治理、汽车维修企业废油气等污染物排放监管、船舶码头大气污染管控。目前,全市90家一二类(4s店)汽修企业均达到国家工业废气排放标准;14个干线公路在建项目均按照“六个百分之百”的标准落实防护措施。实施非法砂石码头整治复绿28处,完成47艘400总吨以下货运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安装和37艘危化品船舶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组建了2家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并借鉴外地经验按照收费模式对常德港船舶生活垃圾进行了接收处置。
二、2020年工作计划
1.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立足市情实际,注重基础调研,加强政策研究,搞好项目的规划谋划和上下对接,按照全市“一盘棋”思想,科学编制好我市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统筹城乡交通、水陆交通、公铁联运、铁水联运、民航运输发展,合理布局交通发展格局。积极对接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部署,力争益常高速公路复线、石门至盘塘高速、沙市至安乡高速、沅水澧水航道整治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笼子;力争到“十四五”末,市域内所有国省干线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全面消灭国省干线等外公路、“断头路”。
2.全力打好“十三五”收官战役。确保常益长高铁控制性工程按既定时间节点完工,安乡至慈利高速石门段建成通车,力争襄常高铁、益常高速复线工程具备开工条件,加快常德枢纽站房及配套设施、官庄至新化高速常德段建设。新改建干线公路80公里,确保8号大道烽火至临澧县城段、4号大道河洑互通至桃源火车站段、临澧合口大桥至石门高桥、桃源火车站至龙潭等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柳家垭至官庄坪、西湖三角堤至西湖镇、安乡理兴垱至黄山头、贺家山乐兴八队牌坊至加油站牌坊等公路及张九台大桥、张公庙澧水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提质改造一二级客运站场5个。
3.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临澧县为样板,全方位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300公里、大中修工程96公里、安防工程1087公里,实施危桥改造88座。制定出台《常德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完成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127公里,确保农村公路列养率和县道经常性养护率基本达到100%。进一步加强路政管理,继续保持公路超限超载治理,巩固交通建设成果。
1、挖潜增收确保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认真做好当前及未来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工作,实事求是组织财政收入,严禁虚收空转等行为,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加强收入分析调度,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力争实现财税收入首季“开门红”,为完成全年收入预算打好坚实基础。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及省过紧日子思想和要求,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积极盘活用好各类沉淀资金,把节省下来的资金优先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支出需要,兜牢全县“三保”底线。宣传并贯彻落实好《预算法实施条例》,积极谋划“十四五”规划和2021年财政收支工作,统筹编制好2021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推动绩效评价提质扩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2、落实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
积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债券资金使用,扩大有效投资。用足用好“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担保、农业担保等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抓好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尤其是抗疫特别国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督,加强直达资金支付的跟踪问效,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撑作用。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玉叶香草”为你整理了这篇交通运输局营商环境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助力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助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局成立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发展壮大对外合作研究》课题,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区交通现状
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27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有贵隆高速和兴六高速两条,总里程为51公里。国道有G209国道和G324(358)国道两条,总里程为80公里。农村公路1150公里,覆盖全区9个乡镇1个街道办145个行政村;全区共有3个码头,全年港口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280万吨;途径我区铁路有南广铁路和黎湛铁路,现有火车站一座,主要为货物运输,全年约为1万多车次,年总货运量为七十多万吨;我区共10个乡镇(街道办),138个建制村,已于2018年12月全部实现通客车,通客车率达到100%。目前,通客车方式分别为:通班线车109个,通预约车21个。途径覃塘辖区客运班线车127辆,其中覃塘汽车站发班的客运班线有10条,客运车辆有35辆,全年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我区在营运公交车32辆,其中市公交302路公交车10辆,通泰公交303路公交车10辆,贵港至石卡镇的301路公交12辆;我区现有普通货物运输企业49家(含物流企业25家),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约4000辆(含个体户),运输方式主要为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运输,主要运输煤炭、水泥、熟料、混泥土、木材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主干道路网有待提高。路网结构薄弱,辖区道路技术等级偏低,高等级公路偏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形成。
(二)道路建设存在问题。道路建设部分由于涉及农保地,审批手续过多且繁杂,或者实施过程中受建设用地影响,项目征地拆迁及管线迁移难度大,地方配套资金难以按要求筹集。
(三)道路养护资金少。我局管养公路一共307条,管养里程达到1150.757公里,而我区道路运输繁忙,过往重型车辆众多,道路磨损较大。每年养护资金缺口约200万元,上级下达的资金无法满足我区公路养护。
(四)码头数量少,设施建设不完善。全区只有三个码头,码头较少,货物运输能力较为有限,无法发挥覃塘区交通枢纽的水路运输优势。
(五)铁路运输形式单一。当前有两条铁路线途径覃塘,火车站只进行货运,无载客火车站;无法满足覃塘区人民生活需求。
(六)客运、货运综合能力较为薄弱。当前我区客运车站只有一家,班线较少,缺乏远途营运能力;我区作为交通枢纽,货运企业不足百家,其中,货运车辆超过40辆的企业只有4家,无法满足辖区其他企业的运输需求。
三、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主干道路网建设。
1.高速路方面:目前覃塘区共有两条高速路出口,分别是广昆高速和贵隆高速。推进西外环高速公路,广昆高速和贵隆高速在我区南北连接;规划建设柳州至钦州高速公路,并在山北乡、五里镇、三里镇双凤村等地方分别设置一个互通出口。
2.区外上等级公路规划:一是覃塘西面方向覃塘至黎塘界公路改建为一级公路;二是覃塘南北方向规划国道209东龙至荷美覃塘段及三里至五里段改建为一级路;三是覃塘东北方向规划桂平市石龙镇至覃塘区樟木镇二级公路,连接来宾市兴宾区;四是覃塘东面方向规划覃塘北环绕城一级路;五是覃塘西南方向推进贵港南二环公路建设,规划建设一条兴业县高峰镇至大岭乡二级公路;六是覃塘南面方向规划建设大岭郁江特大桥项目,促进覃塘区与港南区紧密连接;四是在覃塘区西南方向规划大岭乡至横县二级公路,加强覃塘区与南宁地区连接;
3.区内上等级公路规划:一是按城市主干路标准修建覃塘南环绕城道路、覃塘区平龙大道至贵隆高速覃塘龙岭互通工程及荷美覃塘至三里扩建为城市道路;推进一级联线至九凌湖公路;二是提档升级石卡至五里、汽车大道至大岭、汽车大道至五里、西山至三里、三里至黄练、黄练至蒙公、大郭至樟木、蒙公至振南、樟木至荣颜、樟木至元金、樟木至大旗至东龙、东龙至樟木等公路为二级路,实现乡乡连通二级路,加强覃塘区各乡镇之间紧密连接;三是建制村全部提档升级改造为双车道,加强窄路基路面加宽建设,进一步缓解农村公路交通压力;
(二)解决道路建设问题。一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方式,鼓励采用PPP等模式,广泛引进社会资金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二是针对项目前期用地审批难的问题,建议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采取“一站式”服务,加快覃塘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批复。
(三)争取道路养护资金。积极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提高养护资金补助比例,确保养护资金需要。
(四)加快码头建设。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乘着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东风,争取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加快打造郁江沿线港口码头建设步伐,向模块化、集约化方式发展,发挥覃塘水上交通枢纽优势,促进水上交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争。
关键词:经济增长外生变量;城镇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消费
中图分类号:F124
把握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总量与结构变化趋势有助于了解经济增长潜在水平的变化,从而为中短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依据。本文以中长期分析框架为基础,分析和预测我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前景。在影响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基础上,以这些因素未来不同的发展情景为背景,分析了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结构等指标可能的变化,并结合上述预测和分析为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影响经济中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
要对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做出判断,就必须分析影响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从中长期来讲,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供给面;但同时也要注意,持续的需求面变化也能够通过影响供给面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这些因素主要有:
第一,人口与劳动力。其对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已有诸多讨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会对储蓄和投资产生显著影响,其传导路径是明显的。
第二,FDI的增长率。尽管中国总投资中FDI比重正变得越来越低,但由于FDI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产生明显的外溢效果,因此其增长对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国际经济增长。尽管它主要影响我国的总需求及出口,但如果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从而使得我国出口持续不振,其会给我国制造业投资和资本存量带来影响,从而影响经济长期增长。
第四,人民币汇率。对出口和制造业投资方面有影响。
第五,城镇化率。对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拉动和资本的形成会有一个推动作用。
第六,研发投入和教育投入。这两个因素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的后劲。在这两个领域,政府一方面需要逐渐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其对全要素的提高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以上述因素作为主要的外生变量,运用中国宏观经济的年度模型来进行研究。这一模型包括产出、价格、收入和消费、政府税收、金融、贸易、人口和就业、投资及储蓄共九大模块、153个变量、37个外生变量和116个方程(内生变量)。根据未来可能的走势,将上述6个因素在2010至2025年间(“十二五”到“十四五”规划期间)的变化分别进行设定,分为乐观情景、基准情景和悲观情景。
在基准情景中,对上述6个因素在“十二五”期间的变化基本以“十二五”规划为基本准则,对于“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外生变量的设定是根据过去历史演变规律和当前国际经济背景变化进行的。具体来说,对于人口增长率的设定在三种情境下没有差别,主要依据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由于我国FDI增长率在“十一五”期间为5.3%,因此将未来乐观情形下FDI增长率设定为比“十一五”的水平略低,即5%,在基本情景下则是3.5%。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基本情境下设定为2.5%(汇率法增长率),这对应于购买力评价法下3.3%左右的GDP 增长率水平,将乐观情景下设定为2.8%,这相当于购买力平价法下3.5~4%左右的增长水平。可以看出,乐观情形下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差不多是金融危机之前的平均水平,而基准情形中则比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低。最后,尽管汇率实际走势还需要看汇率改革的步伐和节奏,但由于可能实现市场化,将2025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变化假定为以1.5%的年平均速率升值的趋势(见表1)。
对于中国未来长期走势的分析所用到的模型中,有人质疑是否考虑到目前中国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中国发展所需要的紧缺资源未来走势的变化是否会对本模型产生影响的问题。关于资源和环境,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资源是可以贸易的,但环境不可以。北京雾霾天气不好,我们无法到别处购买新鲜空气。所以对于资源,尽管模型中没有专门考虑,但是通过贸易是可以解决的。而环境问题是本模型里没有考虑的东西。节能减排、对于二氧化碳排放这是一个纯成本问题,要解决只有增加生产成本,这样可能会拉低GDP的增长,所以如果把这个因素对中长期经济发展走势影响的判断考虑在内,经济增长还可能再低一点。国际上有用价格调节资源的,但从历史看,资源比较多的地方也未必发展的比较好,资源比较少的地方有的发展得也很好,所以资源对经济的影响不存在确定的关系,而环境是使我们经济增长降低的可能因素。
二、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测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测与分析。
(一)GDP增长
“十二五”期间GDP的潜在增长率在7.7%~8.2%的范围内(见图1):乐观情景下GDP的潜在增长率为8.2%,基准情景为7.9%,悲观情景为7.7%;而在“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GDP的潜在增长率在6.7%~7.5%之间变化:在乐观情形下为7.5%,基准情形下为7.1%,悲观情形下为6.7%;“十四五”期间的潜在增长率则在6.0%~6.9%之间变化,乐观情境下为6.9%,基本情景下为6.4%,悲观情景则为6.0%。从实际情况看,去年中国GDP的增长率为7.7%,与悲观情境下预测吻合,同基准情景预测中“十二五”期间7.9%的增长率相比偏弱。去年企业效益比较差,前十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一直负增长态势,直到11、12月以后才上升到5%以上。而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已经上升到7.2%,这说明企业利润有了明显好转,但之所以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仍同去年四季度的7.7%一样,则是因为政府财政收入在一季度增长率有明显下滑,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不及去年水平。因此尽管企业稍微好转一些,政府和居民收入增长却变弱了。特别重要的是消费的增长在一季度是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的水平。剔除对高端消费的抑制这个因素之后,一季度增长肯定要高于7.7%甚至7.9%的水平。而在外贸方面,一季度外贸增长水平高于去年四季度水平,3月份又调下来了,反映了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总体来说,对应于预测7.7%~8.2%的潜在增长率,目前我国的调控方向应该向稳增长上调整。
(二)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变化
模型预测显示在三种不同情景设定下2020年城镇居民的收入均超过2010年的两倍(见图2),但在悲观情景下超出的比例不大。如果未来悲观情景真的发生,剔除价格因素后城镇居民要想达到十提出的收入翻一倍目标仍需付出一定的努力。而在农村居民收入方面,预测显示在基准情形下2020年时其收入大概是2010年时的2.2倍(见图3),这反映了我国的劳动结构和市场工资的上升。但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在GDP潜在增长率给定的情况下,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均高于GDP增长率,那么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就不得不要低于GDP增长率,从而引出了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三者之间的一个匹配问题。尽管政府收入可以保持在个位数的水平,但是企业投资应该还要保持一个适当增长水平,不能过低。因为如果企业收入持续增长过低的话,其获利能力就会受到抑制,经济增长也就会缺乏微观活力。总之,居民收入要达到两倍水平,需要在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三者之间进行权衡,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增长过快或过慢。
(三)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国际贸易
测算的结果显示,无论在何种情景设定下,“十二五”、 “十三五”、 “十四五”三个五年计划内的实际投资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下降,但仍会保持较高水平。这同我国的劳动力人口结构有关。尽管目前新增劳动力在减少,但是适龄劳动力在2025年之前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这会使储蓄率和投资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预测显示未来三个五年计划内的最终消费增长率会逐渐抬高,这与工资上升和社会保障的推行有很大关系。在国际贸易方面,按以往的经验来看,国际贸易的实际增长率是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名义增长率有可能达到3倍的水平,但预测显示尽管未来名义出口仍会有9%到10%的增长,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同GDP增长率相差无几。因此未来我国贸易增长率可能会比金融危机之前有明显降低(见图4~图7)。
(四)经济结构
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了0.8和4.2个百分点(见表2)。但模型预测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第一产业比重尽管仍会下降,但幅度有所减缓,降幅为1.5个百分点;尽管第二产业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比重依旧是上升的,但在未来10年该比率会有明显下降;对于第三产业,未来其占比会呈现加速上升趋势,相对于2000至2010年4.2个百分点的升幅,2010至2020年其占比的上升幅度会超过7个百分点(见图8)。
(五)投资消费结构
2000到2010年间,最终消费率出现明显下滑,其比重从62.3%下滑到48.3%,下滑了14个百分点,但预测显示2010到2020年间最终消费会有小幅的上升,从48.3%上升到50.3%,尽管幅度较小,但由于对趋势有所扭转,因此也实属不易;资本形成在2000到2010年间上升的幅度为近13个百分点,尽管仍会保持上升态势,其幅度在2010至2020年间却会有明显减小;而未来我国净出口也会逐渐走向平衡,到2020年时甚至会出现小幅逆差(见图9)。
(六)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比较
模型预测如下: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经济总量会在2017年超过美国,2018年超过欧盟,但若按人均值计算,我国到2018年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025年时仅是欧盟的二分之一,美国的三分之一。而按照汇率法计算,到2025年时我国GDP总量会接近美国和欧盟90%的水平,2030年之前有望持平。而如果从人均来讲,我国会在2025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那时仅相当于欧盟的三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见图10)。
三、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随着新一届政府上台,之前的经济政策需要做出一些相应调整,以适应国际经济的低速增长、国内劳动结构和资源压力的变化。另外,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路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政府必须将管理需求干预思路转变为供给和需求结合管理的思路。在需求管理上,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都应努力维持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要注意未来我国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关系会有所变化。目前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引起短期物价大的波动,这暗示短期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传统关系可能已经发生了一些转变。在中国,货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复杂,在未来全球开放的环境下是否会发生变化,仍有待观察。在供给管理上,则需要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动向,对于新一届政府的改革路线、时间表和可操作空间等方面,很期待相应的改革能够平衡好各方面利益并有可操作性,从而为经济中长期增长拓展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李雪松,娄峰.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R].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2007-05-01.
[3]李雪松. 高级经济计量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