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19:37
导语:在高中地理教学课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科学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就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教育整体来看,尽管我国高中地理教育范围内容得到了相应的扩大,但就某些方面来说,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为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在地理学习中老师还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相较于其他主要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来说,学校还未认识到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地理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影响着其教学质量。其次,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也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国际上地理教学内容及教育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纵观我国高中地理教育,其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国家,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对国际教育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相对落后,其教育内容也较为单一,没有紧跟国际教育发展潮流。最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在我国高中教育中,教育模式多为集体式授课,在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什么,仅注重知识理论的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仅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加之,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影响其地理教学质量。制约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
二、新时期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方法及改革创新分析
(一)改革创新科学教育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国教育主要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地理教育按其教学内容被划分为文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文科类教学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地理内容僵硬化、教条化。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地理教学产生厌恶,缺乏学习兴趣。降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老师应积极改善地理教学方法。如举行一些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的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二)充分挖掘地理学科优势,结合现代先进教学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地理学科是一门充满时空广远性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不断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作用。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地理教学中多穿插一些奇异事物或者奇异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
(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法是当今教学的主流。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应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情境,在地理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根据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分析。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真正目的。
(四)充分结合当前先进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达。在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注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教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与初中地理课程相比,它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初步接触了一些地理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和世界地理的一些基本内容,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们将要学习更多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内容。总的来说,高中地理注重向学生们传授地理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们掌握人类活动和地理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求学生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不同区域间的地理文化差异。许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会遇到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难题,如果高中地理老师不能够及时的帮助学生们克服这些难题,那么他们的地理学习效率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既不利于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工作。
一、注重兴趣教学
地理这门课程既包含了一些人文性比较强的知识,也包含了一些需要逻辑推理能力的知识,因此尽管地理属于文科综合的科目,但是实际上它也要求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这种兼容并包的学科特性使地理课程显得更加多元化,学生们在学习地理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非常大的。然而,由于进入高中阶段后地理课程的必修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学生们学起来常常感到吃力,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遇到地理上的学习问题后,不能够积极地寻找解决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学习上的问题如同滚雪球一般变得越来越多,最终他们对地理课程就会丧失兴趣。
一旦学生们对地理课程提不起兴趣,在地理课堂上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学生们也无法参与进来,这种状况使得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变得十分低下,同一个问题教师讲了再多遍,学生们要么依旧搞不明白,要么半懂不懂,在做地理练习题的时候错误连篇。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兴趣教学,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化的吸收和消化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使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第一,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进行问题教学。问题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能够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积极地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前文已经提到过,高中地理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们在课堂上总是走神,那么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再清楚明白学生们也听不进去,要想让学生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上顺应学生们的心理需求,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去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对地理课堂产生一定的好感,而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会得到增强。学生们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就会全神贯注的听取地理教师的讲解,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地理素养和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宇宙与地球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心理来为他们设置课堂问题,要求学生们能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话在课堂上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显得格外的集中,地理教师上起课来也就会显得更加轻松。在课堂开始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们是否知道地球的起源,然后让学生们各自提出自己的假想,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来验证自己的假设。采用这种方式授课的话,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地理 课堂上,他们的表现也会变得更加出色,而这种问题教学的方式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地理课程充满好奇心。因而,高中地理教师想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第二,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进行游戏教学。高中阶段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学生们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能够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这样的话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就会得到减轻,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些教师常常认为学生们到了高中阶段,就不应当用游戏的方式来活跃课堂,他们觉得游戏教学是低年龄阶段应当采用的教学方式,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游戏教学实际上是非常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的。
众所周知,高中学生的课业任务非常的繁重,因此学生们常常被各科轮轴转的教学模式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另辟蹊径,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拥有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那么他们对高中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就会变得更大,在上地理课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与城乡规划有关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分成两个小组来进行辩论,要求学生们辩论城市和乡村谁更好。在辩论会的形式中,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踊跃的参与课堂发言,在这样的有效情境中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最终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水平也能得到增强。
二、加强情感体验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特别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应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地理教学;兴趣;创新能力
高中地理是高中生在高中时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理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应与时俱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方法。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此,教师要善于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趣激疑、激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地理知识。如6月22日为夏至日,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在夏至日前后,不妨问问学生:今天的白昼为什么最长?今后的白昼长短将会如何变化?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到秋分时,再让学生观察:学生都说黑得越来越早了,下午六点多就黑了,通过让学生观察,得出北半球从夏至到秋分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而且夜随着时间推移会更长。对于高一第一单元最难懂的昼夜长短的知识简单化,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如学生出去旅游,到山上为什么感觉比平原凉爽,结合一首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学生就能说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利用这些和生活有关的知识进行相关教学,本身就是学于生活、解答生活、服务生活。不仅深刻记住了所学知识,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充满了吸引力。
二、寓教于乐,激发记忆
高中学生感情丰富,一切新奇的刺激都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如何变枯燥为有趣,让学习变得好玩,寓教于乐,妙趣横生,便成为地理教师教学中必须掌握的艺术。“寓教于乐”是一条成功的教学经验。1.幽默法。记忆我国甜菜产地“内、新、吉、黑”四省,读作“内心极黑”,讲课时告诉学生某个人“内心极黑”。记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大)—阴山(饮)—贺兰山(喝)—巴颜喀拉山(八)—冈底斯山(缸),讲课时告诉:“学生武松三碗不过冈,我们大饮喝八缸,够能喝吧。”记忆我国五条纵向铁路干线从东向西和陇海—兰新交汇的铁路枢纽徐州(徐)商丘(商)—郑州(郑)—洛阳(落)—宝鸡(宝),讲课时告诉学生:“徐高郑落下一块宝物。”通过谐音变成大家熟知易记甚至歇后语式的句子。在幽默、笑声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简化了记忆量,从而达到在兴趣中学习的目的。2.顺口溜记忆法。(1)长江流经省区顺口溜“青川藏滇渝两湖,江西安徽与苏沪”。(2)黄河流经省区顺口溜“青川甘宁内蒙古,陕西山西和豫鲁”。(3)南极像“蝌蚪”,中山站在“蝌蚪”头部临印度洋,长城站在“蝌蚪”,蝌蚪尾部临大西洋。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记忆的能力。
三、新课程的理念注重能力培养
地理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通过地理实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满足学生“做”的愿望。采用教学方法是合作,探究学习,运用一系列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进而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例如,新教材必修一“热力环流”这节课,需学生掌握的知识多,难。怎样在讲授中让学生弄懂这艰涩难懂的知识,教师买了一个大大的“长方形”鱼缸。在鱼缸一侧放“冰块”,一侧放“点燃的蜡烛”,经过几分钟很明显地看到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一个环流圈。学生在这几分钟时间里都特别期待。特安静,最后看到热力环流圈,学生特欢快,愉悦。上这节课很能感受到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到了知识,也激发了兴趣,学生踊跃发言,还说了很多“创新”的点子,如夏天“荔枝”上放冰块就是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真正能感受到学生在思考,在拓展自己思维的空间。教师在讲“常见天气系统”这节课时,拿来鱼缸,中间放挡板,左侧放蓝色钢笔水,是冷水,右侧放红色钢笔水,是热水,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并且自己试验后,能很快得出结论。活动中既有合作探究,更强调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的思维,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情境,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利用自我探究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发现知识,思考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习探究和合作精神,教学效果好,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地理教学多数集中于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地理活动。比如,组织地理知识比赛,让学生体验竞争的乐趣。树立地理学习的榜样,向榜样学习。开展分组学习,可以营造合作的学习环境。例如,上次到一个学校参观,他们学校每个班的教室三面都是黑板,上地理课时,教师把学生分为六个组,给出讨论的时间,针对学案出的六个问题,每个组一个问题,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说出本组的答案,不足时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最后总结,给每组不同的加分,一学期下来,教师给优胜组奖励,以资鼓励。“合作学习”和其他教学策略一样,有其特定的适合范围和适用对象,更多时候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可“为合作而合”“为讨论而讨论”。在活动的设计上,不应该只是注重外在表现形式,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话题,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认识。如地球自转产生什么现象,即可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合作探究感悟获得。通过合作竞争学生能更快地学到知识,吸收知识。
总之,地理教学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的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探究知识,发现知识,让地理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作者:张宁宁 单位:河北黄骅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特点;问题;效果;提升;策略
地理学科是高中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学生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空间把握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地理学科教育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分析地理教学问题,积极探究地理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是地理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地理课程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讲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地理理论知识设计的同时,一般会设置相关实物和现象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展示。这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特点。高中地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设置的有地理整体构建内容,设置的有很多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对地区发展因素,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等内容有有效的了解,这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思考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促进。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知识在难度上有所降低,但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增加了很多自主探究内容。借助于这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教育目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多数地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只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播,只重视让学生识记重点地理知识,却不重视与学生互动,不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非常被动。第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对新的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不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多事对教材内容进行呈现,但不重视内容的拓展,不重视趣味性强的,拓展性强的地理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引入,地理内容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必然会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提升。第三,只重视知识传播,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只重视知识的传播,重视引导学生识记知识掌握知识,但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能有效的思考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学生的思维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地理知识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把握和应用,创造性学习难以实现。
三、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1.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先做好教学设计工作,要能够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是提升地理教学效果的基础。要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做好学生调查工作,能够对学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所关心,所感兴趣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情况进行调查,能够基于学生所需,选择设计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能够对学生的详细情况进行摸底,基于此进行教学设计。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需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能够基于此设计相关内容,以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
2.营造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地理教师要能够认真研究新课改目标要求,要认识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性,能够营造出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保障地理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能够充当起好的引导者角色,能够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教师要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对问题的讨论,以保障问题的有效解决,保障学生能够在问题讨论中,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教师要能够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的重点、难点,探究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有效发展。
关键词:激趣 探究 创新
进入新世纪,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掀开了中学地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序幕。在国家教育部制订《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设中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方法,强调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尝试把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到教学中。
一、探究式学习给中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又是个很有趣、很实用、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但由于过去地理教学中主要采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缺少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使得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纯粹被动地接受、呆板地记忆地理知识及结论,压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慢慢地失去了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探究式学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广。
探究式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要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去发现结论。在探究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因此,不失时机地将探究式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从而给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二、探究式学习的实施
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所以提高中学生的地理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学习。以“激趣——探究——创新”为常式的探究式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程序思考题,置疑激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带疑读文、读图、探究地理知识。
1、组织参观访查,开设科普讲座,扩展知识视野
由于地理教材内容有限,某些内容还是“过时”的,跟不上形势发展,适时地举办一些专题科普讲座,向学生介绍新的地理信息和环保知识,探讨当前相关的热门话题,并利用双休日或科技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观、访查,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量,扩阔学生的地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如在《中国地理》“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一节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到绵阳市气象局参观,请高级工程师进行介绍,并由此提出探究的问题:影响绵阳市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哪几种?有何影响?请提出具体防御措施。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成因,对人类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灾害意识和全球观念等。学生亲自参与,亲眼所看,亲耳所闻,亲身体验,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2、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探究
(1)指导选题
课题探究的突破是探究式学习成功的一个方面,而选题则是课题探究成功的开始。我认为,选题不仅需从日常生活中去求索,还必须考虑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这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突破口,更是课题探究取得进展的关键。学生对来自身边、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如:《学校平面图的制作》、《剩饭与环保》、《课间文明休息与噪音》等),更加熟悉,更感兴趣,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地去学习和探索,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顺利进行。此外,也要注意选题的新颖性。一方面课题本身的创新性,能直接起到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性较强的课题其研究的结论也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制订研究方案
课题确定后,由学生自由组合探究小组,自已确定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方案的过程正是学生创造思维火花迸发的阶段,教师应对这些火花加以保护。而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一方面更利于探究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结精神。如在调查学校节水问题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调查水表的数据、设计表格、记录用水次数、进行计算,向全班宣讲。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参与了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予指导,并使每一个计划在学生当中都得到可行性论证,为课题具体研究打好基础。
(3)实施研究
实施研究过程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积极去总结地理原理及规律性,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发现地理知识的基础。
(4)总结结果
在实施研究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原因进行研讨,把初探、交流中所获得的地理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综合化、条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对成果的表达方式,我们提倡多样化,可以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论文等,也可以通过辨论会、讨论会、出板报、墙报、编刊物等的方式。探索的成果应该是一个“文件夹”,情感体现的总结,研究过程的记载,以及成功与挫折的经历等,都是有价值的成果,决不能忽视。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把探究出的结论运用到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中去.从而有效地验证和巩固所获的相关知识。
三、对探究式学习的评价
使用探究学习这种方法进行地理学习,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发挥最佳,使其形成责任心、成就感最强,五育价值体现得最为充分。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承担一项科学研究课题的全过程。这种方法也是在地理学科教育的各种教导方法中难度最大,对师生要求最高的教学模式,同时花费时间也较多。所以必须利用课外时间做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等工作。如果师生不具备运用这种方法的素质和条件也不要勉强运用。这种学习方法需要得到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如果社会条件不具备也不宜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此外,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用,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陈述性知识,只要通过听授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所撑握,不需要学生刻意去探究或发现。在以人为本和以知识为本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才能掌握知识则成为真正探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地理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4次印刷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地理空间,而且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远比地理空间具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取向。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学行为走入了一个怪圈,盲目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和活动的多样化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身的价值,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营建高效课堂?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作为开放的课堂教学形态,最大的价值在于两点:一是“还权”,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二是“解放”,解放学生的天性与创造性,这两点同时又是极为重要的课堂管理尝试。 营建高效课堂教学制度,关键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权利的落实,更加突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本质。一切学习都是自然的自主学习过程。这是高效课堂的教育价值取向。那么,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变,途径有哪些呢?
一、教师要充分还权于学生
“学生是学的主体”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形式上说,是多样的,观察、操作、质疑、讨论、分析、归纳等;从内容上讲,是多方面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情感的展现,行为的表现,以及思维活动等;从时间上说,是全程的,体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从范围上讲,是全员的,包括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状态佳(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参与度广(人人参与)、参与方式多、参与品质优(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积极动手)、参与效果好(目标达成并注意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
还权的途径在于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生命潜能”、“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资源”,这不是口号,要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上。高效课堂要将学习、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将自主、自治、监督、管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这就需要将学习小组由课内迁移到课外,迁移到生活的各方面,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从学习的解放拓展为生活的解放。
二、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程序的培养
1.自学,寻求新知
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而教师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恰当的“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演示课件,温习旧知、观察现象、布置练习题等,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丈量小区的楼间距,与开发商探讨楼房建设的合理性。收集当地近十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分析归类,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大胆探究、寻求新知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2.展示,自主互动
有人说过:“创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灭”。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为规为矩,强调自己的演示要与众不同。例如,讲热力环流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各自做的热力环流实验(有燃烧纸张,观察纸灰的运动情况;有点燃篾香,观察香烟的一定情况等)──观察现象──描述现象──教师设问推进,学生探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分组合作用原理解析生活中的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与城市热岛效应,情感价值得到了升华,地理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成果展示,自主互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开放搞活,学生创造性火花得以展现,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得到发展,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潜能得到开发。
3.反馈,实现调控
反馈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送的教学信息。经过学生的接收、处理后产生的教学结果信息再送回到地理教师,并对教学信息的再传输产生影响的过程。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调控。地理教学系统的运行也要靠学生的信息反馈来进行调控,从而使地理教学系统有序运行和正常发展。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地理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信息反馈,才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传统地理教学把学生看做是接受信息的容器,忽略教学信息的反馈,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失误难以得到及时的矫正,容易造成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心理障碍,从而使教学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传输。因此,地理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促使地理教学系统运行有序,以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评价
评价的最高境界是自主评价。以往,常见的评价来自教师和同学,经常出现无目的、无目标、表面化的评价,对学习毫无益处。而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评价是对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自我诊断,主要通过评价指南来实现。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 实施策略
1.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尤其新课程制度的推行,各地区及各学校加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基于此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新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作出一定的贡献。
2.案例教学概述
2.1案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广泛[1]。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讨论、解决及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将真实、典型性的问题、事物或者现象作为教学的情景,并通过这些问题、事物及现象引起学生的讨论,而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教师要传授的一种学习过程、方法及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其实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但是又结合了探究法、讨论法等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能力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及长远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2.2案例教学的发展历史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就已经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了[2],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涵及其运用的方法及范围,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法律规则。之后,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慢慢地在美国所有大学的法学院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1919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德海姆教授接任了哈佛商学院院长的职务,于是他极力主张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商学院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中广泛推广的序幕由此拉开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已经广泛运用于法学、商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当中,而且不断推广。现在,案例教学法几乎可以说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
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起学生对案例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之间并不存在内涵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所不同,地理案例教学法界定案例的选取范围。具体来说地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3.1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分析
从新课程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对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地理之所以给学生一种艰涩难懂的印象,归根究底是因为地理的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认知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讲授已经成为理论的地理知识,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认知的脱节,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互动性分析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4],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学生朋友及伙伴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因此,案例教学要以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收集一些相关的地理案例,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系统化、理论化的一些知识点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理论化。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3.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全面性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地理案例涉及的肯定不止一个知识点,通常都是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为重点展开的,但是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全面。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比较全面的[5]。首先,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案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4.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是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我主要结合案例教学及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对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及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4.1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值得强调的是对地理案例教学步骤的设计,主要是为其实施提供一个借鉴,并不是一个必须遵循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也可以将有些步骤省略或增加。一般来说,地理案例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案例展示。案例引出可以采用发放资料、口头描述、视频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关键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案例,为案例讨论做准备。第二,引出问题。在学生充分感知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最终引出案例讨论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要尽量从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实际中引出,并逐步深入。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直接引出讨论的主题的话,很容易给学生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这样会降低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第三,小组讨论。引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当中。第四,班级交流。在各个小组讨论出案例的结论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而且给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第五,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可以由教师做出,也可以由学生做出,再结合教师评点。
4.2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给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首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但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案例的讨论围绕着主题进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或者控制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讨论与主题偏离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如果学生不积极,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学生达不到对知识的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会严重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可能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教师不愿教、学生也不愿学。同时,案例的选取也非常重要。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尽量选取一些与学生关心话题相关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与学生都要对讨论过的案例做出反思与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在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头脑风暴的影响,对问题的认知很容易受其他观点的影响。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及相关知识点。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总结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积累与总结教学经验,这对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结语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互动性,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全面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运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盲目采用,否则不仅达不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而且有可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更严重的是有可能阻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并且对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小玉.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J].地理教育,2011(1):45-46.
[2]袁平.以地理教学为切入点促进研究性学习实施—探索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家,2010(9):49-50.
[3]陈皆兵.中学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2(11):76-78.
关键词:卓越课堂理念;高中地理;应用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发达国家和地区掀起了追求卓越的教学改革浪潮,“卓越教育”、“卓越课程”、“卓越教学”等改革主张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卓越课堂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自重庆市教委开展“卓越课堂”的五年行动计划之后,教育领域便纷纷效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运用卓越课堂理念,针对高中地理课堂,探讨卓越地理课堂如何打造,其研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同进步,对教学改革、学科教学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卓越课堂理念的内涵
卓越课堂是依据新课改的指示,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指向、能力提升作为重点、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不断追求与时俱进的课堂[1]。卓越课堂强调关怀学生的人格特点,重视不同程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主张教学中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的充分结合。此外,卓越课堂理念关注教师自我感情和教学智慧的表达,强调师生、生生互动中知识的培养,提倡教学要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地理思考、探索、质疑等活动。卓越课堂从根本上扭转了教师全面掌控教学进程、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力求激发教学活力,创建教师与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创设最理想化的教学环境、内容、程序、方法和课堂形态,使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二、打造卓越地理课堂的环节
(一)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处于核心地位[2],合理的学习目标既能实现三维目标,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等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基于课标指示,掌握“全球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含认知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上,使用全球洋流、气候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阐述洋流对气候、海洋环境、渔场、交通运输等地理环境的利弊影响。过程目标上强调使用地图、地理教具等开展教学,增强读图分析、探究思考、交流合作能力。对于情感目标而言,注重洋流、渔场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人地协调观、空间思维等观念。
(二)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上,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取选合适的教学素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讲述“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时,利用图片了解洋流概念、类型及区分方法等洋流的基本内容,采取世界“风带图-洋流图—洋流分布规律”的归纳式学习或者“洋流图—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特点-洋流分布规律”的演绎式学习,进而透彻理解其分布原理。利用北大西洋附近洋流的性质、方向、气温特征等信息来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旧课导入、小组活动、案例学习、归纳与演绎结合、动画演示及讲解等方法来说明渔场的形成原因,洋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促进师生交流、进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求异思维,提升地理学习能力等。
(三)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学时效性
教学内容上,教师要着力挖掘洋流、渔场等知识的育人价值,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应预设明确的教学目标,讲述洋流的形成规律。预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如了解不同大陆沿岸洋流的性质,设想同学生活在渔场地区,通过图景想象进行教学,激起无限畅想之情,进而理解洋流如何影响地理环境。预设课堂教学方案,认识到在探索洋流等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温习之前气压、三圈环流方面的知识,但是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复习来铺垫。课堂中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意见时,教师和学生应该一起探索,学生也要认识到渔场的利用价值及提升空间,更好地为实际服务,体现生活化的教学。
(四)共建师生共同体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师生应各自明确其主导和主体地位,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开展集体或个人探究式学习、小组交流等,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在讲“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时,对于一些洋流的基本知识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提出疑问,在教师指导下分为两个小组共同探讨洋流的成因,教师可以提示,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南北半球洋流运动有何差异及原因、不同区域洋流运动方向如何”等问题,采用活动及问答的形式更加深入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述完秘鲁渔场的案例时,让学生思考我国渔场的形成原因,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完整性的认识,构建卓越地理课堂。
(五)运用多种方式评估教学
评估方式上,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的有效性、高效性。教师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还要加强培养地理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观念。同时,强化学生日常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别,落实学生、老师、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加入的教学评估形式[3]。课上教师通过洋流图片或者动画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发言,还要懂得宽容,耐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书本内容。在小组探讨洋流成因及洋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时,一组表述完之后,先自评,接着他评,最后,教师要提出不足及改善措施并进行小结。此外,语言机智、幽默教学、善意鼓励等都能促使学生学习,营造积极的地理学习氛围。
三、卓越地理课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新型教学观念
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以学生的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要求,力求营造轻松愉跃的课堂氛围。课前使用针对性的设问、反问,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解释洋流成因,采取小组合作或者自由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洋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要尊重学生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如增强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一般的学习目标,洋流等问题设计符合其认知水平,引导理解洋流成因,逐步分析洋流对环境的影响。最后,教师要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或图片演示、视频播放等形式演示洋流、渔场的形成过程,同时利用洋流、渔场的形成原理分析相关案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巩固知识。
(二)培养学生参与精神
学生应该主动加入到洋流、渔场成因的课堂活动中,各抒己见,乐于交流,感受成功的喜悦与价值。参与到洋流的实验操作中,领略到其中的奥秘,增加对地理学习的爱好,在实践中更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地理思维和实践操作技能。此外,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地理也更具趣闻性,对于一些争议性问题如拉尼娜现象,学生要结合洋流知识分析其成因,意识到洋流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及如何做好防范措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提升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
[2]裴高义,李佑萍,裴江江.卓越课堂模式下跌初中语文教学[J],科学咨询,2015(16).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注意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等。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我认为备课的关键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最后,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注重人际环境——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何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堂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内容相对贴近生活实践的事实,在教学中注意教师的讲解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知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塑造创造性思维人格,我们知道创新的大敌是因循守旧,迷信权威,而创造就是出新,出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走这条路的前提则是对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的怀疑和否定。
2.优化教学环境——运用现代、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
以现代多媒体为特征的现代、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正不断受到教师的青睐,同样教育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地理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地理讲解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讲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正广泛地走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地理课堂。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如它可动态地模拟水循环、大气运动、岩浆喷发、洋流等地理过程,也可以把宏观的星球、天体系统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学软件的选择不可忽视,首先是内容,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表现本堂课教学内容,切不可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使软件变得杂乱,而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CAI有鲜明的教学性。
四、在课堂教学中,举与身边有关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