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52:35
导语:在中医基础手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中草药制剂;回收乙醇;除杂质方法
[中图分类号]TQ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033-02
Study on the removal of impurities in recycled ethanol of medicinal herb preparations
JIANG San-yuan1, ZENG Zhi-jian2, LIN Chuan-hui3, LUO Hao-zhang2,LIANG Yong-guang1
(1. Xinhu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men 529100, China; 2. Jiangmen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Jiangmen 529000, China;3. Siqianzhen Hospital of Xinhui Jiangmen Guangdong, Jiangmen 52915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 about how to remove the impurities in recycled ethanol of medicinal herb preparations. Methods: The initial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remove the impurities in recycled ethanol and the better method was chosen which would be verified by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1 000 ml of recycled ethanol liquor solution was put in 6 ml of 5%KMNO4, standing for 30 min and 6 g of activated carbon, standing for 30 min again. Then it was filtrated and distilled, and the distilled ethanol was collected to make corresponding tests. All indexes of ethanol tests had reached regulary request. Conclusion: This method can remove the impurities in recycled ethanol of medicinal herb preparations. The quality of recycled ethanol is improved.
[Key words] Medicinal herb preparation; Recycled ethanol; Removal of impurities
在中草药制剂生产中,常用水提醇沉法除去中草药中一些非药用成分的杂质,以达到提纯精制、提高制剂质量、保证临床疗效之目的,因此就需用大量的乙醇。这些乙醇作为一种溶媒回收时,难免带入一些中草药成分的杂质,从而影响回收乙醇溶媒的质量。医药用乙醇有着严格的质量标准[1],中草药制剂的回收乙醇如何才能达到标准,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尚未见对其杂质的去除方法的报道。为了使回收乙醇符合制剂生产用的质量要求,保障制剂质量与临床疗效,本文对中草药制剂中的回收乙醇进行了去除杂质的方法研究。本研究建立了用加入5%高锰酸钾溶液和活性炭,滤过,再蒸馏的方法,可有效去除中草药制剂回收乙醇中的杂质。
1 仪器与材料
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酒精计(体积浓度,浙江余姚仪表二厂生产)。乙醇(广东省广宁县顺宁葡萄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70301);多种制剂混合回收乙醇;热感冲剂的回收乙醇(批号:20070309);感冒退热冲剂的回收乙醇(批号:20070412);生骨片的回收乙醇(批号:20070323);养阴生脉片的回收乙醇(批号:070424);咳喘清口服液的回收乙醇(批号:070225)。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溶液的制备
2.1.1 乙醇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根据回收混合乙醇液含醇量的测定结果,用新鲜乙醇配制成相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Ⅰ。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一:取回收混合乙醇溶液400 ml,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Ⅱ。
方法二:取回收混合乙醇溶液500 ml,置水浴中加热,再进行重蒸馏1次,收集蒸馏乙醇溶液400 ml,作为供试品溶液Ⅲ。
方法三:取回收混合乙醇溶液400 ml,加0.3%活性炭1.2 g,摇匀,静置30 min以上,用3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Ⅳ。
方法四:取回收混合乙醇溶液500 ml,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与新鲜乙醇溶液一致,加0.1%活性炭0.5 g,搅拌,静置30 min以上,用3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滤液进行重蒸馏1次,收集蒸馏乙醇溶液400 ml,作为供试品溶液Ⅴ。
方法五:取回收混合乙醇溶液400 ml,加5%高锰酸钾溶液3 ml,摇匀,静置30 min以上,用3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Ⅵ。
方法六:取回收混合乙醇溶液400 ml,加5%高锰酸钾溶液3 ml,加0.3%活性炭1.2 g,摇匀,静置30 min以上,用3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Ⅶ。
方法七:取回收混合乙醇溶液500 ml,加5%高锰酸钾溶液3 ml,加0.3%活性炭1.5 g,摇匀,静置30 min以上,用3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滤液进行重蒸馏1次,收集蒸馏乙醇溶液400 ml,作为供试品溶液Ⅷ。
2.2 部分项目检查
2.2.1含醇量的测定取各供试品溶液500 ml,置500 ml量筒中,用酒精计测定乙醇浓度,结果见表1。回收混合乙醇液的原含醇量为83%,通过蒸馏的Ⅲ、Ⅴ、Ⅷ号样品乙醇浓度均有所提高;未通过蒸馏的Ⅱ、Ⅳ、Ⅵ、Ⅶ号样品乙醇浓度变化很小。
2.2.2 酸度的检查取各供试品溶液10.0 ml,加水25 ml及酚酞指示液2滴,摇匀,滴加0.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显淡红色,再加各供试品溶液25.0 ml,加水10 ml与酚酞指示液2滴,摇匀,滴加0.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显淡红色,与Ⅰ号对照液比较,Ⅱ、Ⅲ、Ⅳ号供试液不合格;Ⅴ、Ⅵ、Ⅶ、Ⅷ号供试液均合格。
2.2.3 易氧化物的检查取50 ml具塞量筒,依次用盐酸、水与供试液洗净后,分别加入各供试液20 ml,放冷至15℃,加0.02 mol/L高锰酸钾滴定液0.10 ml,密塞摇匀后,在15℃静置10 min,与Ⅰ号对照液比较,Ⅱ、Ⅲ、Ⅳ号供试液的高锰酸钾粉红色完全退去,为不合格;Ⅴ、Ⅵ、Ⅶ、Ⅷ号供试液未完全消失,均合格,且Ⅷ号供试液较澄明。
2.3 净化技术的优化
2.3.1 正交设计根据7种不同去除杂质的方法配制的溶液,与新配制相同浓度乙醇的酸度、含醇量、易氧化物几个明显指标作比较,以及检验过程产生的一些混浊现象等综合分析,认为方法七,即每1 000 ml加5%高锰酸钾溶液6 ml,活性炭3 g,滤过,再蒸馏效果最理想,故选择作进一步的优化。
2.3.2 去杂质最佳方法的确定
2.3.2.1 正交设计表根据方法七,考虑5%高锰酸钾溶液、活性炭、回收乙醇量等因素对去杂质的影响,正交设计表为三因素三水平,见表2。
2.3.2.2 试验方法根据正交设计表的实验条件,分别取一定量的回收乙醇加入5%高锰酸钾溶液,搅匀,静置30 min,加入活性炭,搅匀,静置30 min,滤过,滤液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800 ml,检验酸度、含醇量、易氧化物项目,以酸度的变化作指标,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主要因素依次为A>C>B,最佳组合水平为A3B3C3,即每1 000 ml回收乙醇中加5%高锰酸钾溶液6 ml,活性炭6 g,含醇量为80%以上。
2.4 选定方法的验证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去杂质方法,对热感冲剂的回收乙醇、感冒退热冲剂的回收乙醇、生骨片的回收乙醇、养阴生脉片的回收乙醇、咳喘清口服液回收乙醇进行处理,将去杂质的乙醇与新配制相近浓度的乙醇溶液进行质量比较,结果,酸度、水不溶性物质、杂醇油、甲醇、易氧化物、丙酮和异丙醇、戊醇或不挥发的易炭化物、不挥发物均达到乙醇标准规定的要求。
3 讨论
医药用乙醇质量标准检验项目较多,工作量较大。预试验显示,回收乙醇在醇含量、酸度、易氧化物方面与标准的差距最明显,因此,在初试和优选的实验中,对去杂质后的回收乙醇选择性地做了醇含量、酸度、易氧化物检验,在按选定方法验证时,去除杂质的回收乙醇才进行系统的检验。
初试的7种除杂质方法结果表明,单一的滤过、重蒸馏、加少量活性炭吸附均不能达到去除杂质的效果。根据醇含量、酸度、易氧化物检验结果以及检验过程中溶液的澄明度、退色的快慢、退色的程度等情况综合比较,选择方法七为除杂质方法,即加适量高锰酸钾液、活性炭,滤过,再蒸馏1次的除杂质方法。
选择的方法七考虑了5%高锰酸钾溶液、活性炭的用量、回收乙醇含醇量等因素对除去杂质的影响,为了达到最佳的除杂质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法作进一步的优选,确定最佳的氧化剂、活性炭用量,提高除杂质效果。回收乙醇的含醇量有较大差异,在蒸馏时根据含醇量,蒸馏出90%~95%即可。
优选的最佳方法通过5批不同中草药制剂回收乙醇除杂质的验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说明本方法可有效去除中草药制剂回收乙醇中的杂质,能提高其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音标;音标教学;初中阶段;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64-01
英语是一门语言,音标是语言学不可或缺的基础分支之一,所以说英语教学中音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八个元音音素的课堂教学为例将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Step1: Lead in (导入)
T: Hi, everyone!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8 vowels. But at first, I want to talk about jobs.What's my job? Do you know?
S: Teacher!
T: Right. Do you know other jobs?
S: Workers, doctors......
T: Very good!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表示职业的很多以or 或er 结尾的单词。)
例1:A singer looks cool and has many fans.
[] [ u ] [ u:] [ e ]
例2:A writer can write good books and beautiful words.
[] [ u ] [ u ] [:]
例3:A driver dirves a car and takes us to school.
[] [ a :] [ u ]
呈现完句子和所有的八个元音音素,要向学生讲解每个音素的发音特点和技巧。运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操练。可以比速度,也可以比准确性,还可以比声音洪亮。旨在让学生感知基本的发音,找准发音的位置并强化形成。
如[ i :] [ e ]属于前元音,发音位置靠前;[:] []属于中元音,发音位置靠中间;[u:] [u] [] [a:] 属于后元音,发音位置靠后。
/i:/ 【衣 发长点】
/e/ 【哎 发这个音时不要把“哎”的ī读出来,嘴唇放松自然地读】
/:/ 【额 发长音】
// 【额 发短音】
/ a :/ 【啊 嘴巴长到最大】
/ u / 【乌 急促】
/ u :/ 【乌 声音拖长】
此环节还可以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六人的小组,相互研究揣摩后,通过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找准发音的积极性。
二、Step2:Presentation(呈现)
以[]为例:
T:Look at the screen, read the sentence together!
S: The teacher and the doctor is having sugar in the picture.
T: Can you find the words with the sound [].
S:Teacher, doctor, sugar, picture.
T:Yes, you are clever.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letters for the sound.
Can you find more words like them?
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字母的组合。此处比较适合小组合作, 通过竞赛找出更多相同字母组合的单词,带读、强化、形成。
发[]的字母组合有:er,ure,ar, or, a, e.
er: teacher, dinner, father, brother…
ure: picture, lecture…
ar: sugar…
or: doctor, actor, visitor…
三、Step 3:Consolidation(巩固)
巩固活动1:根据发音规则,圈出每组中元音字母组合发音相同的单词。
1. thirsty bear thirsty wheat
2. bank king her nurse
巩固活动2:根据发音规则, 圈出同组中与其他单词没有相同发音的词。
1. far sugar singer
2. show tow horse
巩固活动3:传话筒。以一竖列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给出不同的句子,只让第一个同学看到并传给第二个同学,依次传下去,最先完成传话的小组最后一位同学把听到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准确无误的小组获胜。
如:An apple a day,keep the doctor away.
四、Step 4:Formation(形成)
创造活动1:简单的诗歌创作。要求学生以教师给出的本节课所学的某一音标为韵脚,尝试简单创作,感知语言的韵律美。
创造活动2: 编故事。教师选出本节课学的部分音标,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单词,并编写简单有趣的故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讲好英语,才能更好地、无障碍地与人沟通。关于语音教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坚定信念,便可通往胜利的彼岸。
参考文献:
[1]王华,富长洪.形成性评估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J].外语界,2006,(4).
前一段时间,在我市某城乡镇结合部有一农历习俗的冬季庙会盛大节日,在一场摩托车竞技比赛演出活动中,看台突然倒塌,牵涉面广、人数多,特别是现场有大量的自由观众,更使场面难以控制。尽管演出现场的高音喇叭不断传来"请大家保持安静-----安静,不要拥挤,不要拥挤......."的指令,群众依旧互相拥挤夺路而逃,一些人被埋在土木、钢架、瓦砾之下,一些人在还没有塌倒的看台上惊魂失措地大哭大叫......
一 坠台、践踏、压埋,是危及性命的三大杀手
在我国农村乡镇,每逢世俗盛大的节日或庙会的群众集会活动中,多层看台突然倒塌,群众所面临的伤害总的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是可能从看台高处堕地,造成坠楼伤;2、是人群之间的相互拥挤,从跌倒的人体上踩过去,从而造成践踏伤;3、是被压埋在土木瓦砾之下,造成压埋伤。
依据看台的高低、地面的情况、身体着地部位的不同,人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无论是坠楼伤、践踏伤还是埋压伤,都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可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
比如说,头部直接受撞击引起的颅脑伤,多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受伤后即可发生昏迷的,为脑的原发性损伤所致;清醒后又再发生昏迷的,常为颅内血肿引起。这些伤者救治不当可危及生命,严重的甚至来不及救治就已死亡。
再说坠楼、践踏、压埋引起的骨折,除了疼痛和功能障碍外,骨折的移位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和其他并发症,如气胸、内出血
、内脏损伤、腹膜炎、休克等。救治不当,同样可以危机伤者生命。
被泥土、楼板或砖石等压埋,造成的压埋伤一般都比较重,除了一些常见的皮肤肌肉外伤、出血伤外,更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死亡。例如,直接阻塞呼吸道或限制机体的呼吸运动而引起窒息。在窒息的状态下,心跳很快就会停止,如不及时恢复呼吸,心跳就不可能恢复,机体将走向死亡。
肌肉丰富的机体受较长时间的重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可产生一种严重的全身病变,叫做挤压综合症,在实际临床的处理现场有很高的死亡率。
导致挤压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受压部位肌肉的变性、坏死和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当解除挤压,血液循环回复后,大量血浆样液体甚至血液从手上的血管内逸出,使肌肉及其间质明显肿胀,血液循环重新受阻,最终血流中断,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此外,肌肉在长时间受压后可释放出大量肌红蛋白,在酸性尿中很快沉淀阻塞肾小管,并对肾小管产生强烈的毒性作用,而且由于挤压伤血管活动性物质的释放和大量渗出,肾脏缺血缺氧,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 混乱、惊慌、拥挤,增加危险的三大因素
大量的临床救治经验证明,在农村乡镇大型群众场合突发事故中,群众的混乱、惊慌、拥挤是危险的重要因素。许多原来并没有危险的群众,在一片混乱中陷入危险的境地。例如被他人从高处挤下坠地伤亡或自己惊慌失措,不顾危险从高处跳下而引起伤亡;因拥挤而被践踏造成伤亡;因混乱而堵塞逃生的路径,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据有关统计,近几年来,在农村乡镇大型群众集会场合的突发事故中,因群众惊慌失措、混乱拥挤而导致的伤亡人数,大大超过事故本身的直接伤亡。
三 复苏、止血、固定、是现场抢救的三板斧
我认为对现场急救的较好、有效措施归纳起来,1、是组织解救被压埋的伤员和组织转运伤员到医疗单位;2、是现场对伤者的应急处理。
要把被压埋的伤员及时地抢救出来,一般不能用铁器等硬物猛挖、猛掘,只能将土木、砖石轻轻扒开,除去压在伤者身上的重物,尽快使被压埋者的头部显露,以保证其呼吸通畅。
当部分身体露出后,切不可生拉硬拽,禁忌把被压埋者的身体某一部分抱起,而应由3-4人协调地、尽可能水平低把伤者已送到硬担架、木板或门板上,如一时找不到那么多人,也可以采取均匀滚动的办法,将伤者移送到硬床板上再搬动,有始至终地要保持伤者的脊骨的稳定,不要造成脊骨的扭转或弯曲。
面对上述坠楼伤、践踏伤、压埋伤患者,现场急救应采取以下三个主要措施
一是以抢救生命为首要目的,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对呼吸道阻塞和窒息者,立即清除口、鼻、喉腔内的泥土及痰、血和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对呼吸心跳均已停止的伤员,要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经就地抢救,情况有好转的伤员,应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迅速转送到附近医院或其他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做进一步处理。
二是止血:及时对出血的伤员进行有效的止血、包扎,防止失血和失血性休克发生。
三是固定:1、骨折肢体的初步固定。用木板、竹片、雨伞等固定伤肢(包括上下两个关节)。倘若一时找不到固定物,也可将骨折的上肢固定在伤者的躯体上;把骨折的一侧下肢与正常的下肢固定在一起,避免引起骨折的移位,加重症状,引起血管、神经损伤或引起其他并发症。2、胸部固定。筋骨骨折用厚敷料或急救包对胸部的压敷固定,可以减轻转送医院途中的胸痛和骨折断对内脏的损伤。
3、对较长时间被挤压肢体的固定。解压出来的肢体应立即用夹板牢牢地固定,暴露在凉爽的空气中,然后再搬动伤员。严禁不必要的肢体活动,避免组织分解产物大量吸收,减轻挤压上对机体的危害。4、对患者的固定。如搬运及骨骨折的患者时,3-4人把伤者平抬平放固定在木板上,绝对防止脊骨弯曲,以免加重骨髓的损伤;颈骨损伤,应有一人抱头牵引固定颈部抬上木板担架,用衣服或毛毯等固定伤者头颈两侧,以防摆动,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四 在现场急救措施的同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警惕一些隐蔽的、易被忽略的损伤
比如说有些腹部伤患者,其外表可能仅仅有轻微的软组织损伤,有时甚至表皮的损伤也不容易见到,但实际上有肝脾破裂的存在。如在早期不细心观察,直至腹腔内大量出血,伤者血压严重下降、恶心呕吐、休克、昏迷等症状出现以后才引起注意,已延误了有利的抢救时机。因此,对轻微症伤者也要注意观察脸色、脉搏等,晶体内出血的发生。
脊骨伤、颈椎损伤,轻者仅头颈疼痛、不能活动,常用两手扶住头部;胸、腰椎骨折轻者也仅仅表现为局部疼痛,不能站立,翻身困难。但如果不加注意,用错误的方法搬运伤者,极易引起脊骨弯曲、扭转,使折断的脊骨发生移位,产生或加重队脊骨的压迫和损伤,可造成肢体瘫痪,严重的则导致终生残废。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受外力作用,导致髓核突出或是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导致腰椎间盘发生变形,可能损害到周邻神经根,导致腰疼,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伤及的部位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1]。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腰腿疼痛、下肢麻木,该疾病需长期治疗,单纯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不明显。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医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定。根据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55)中男25例,女30例,年龄分布42~65岁,中位年龄(52.4±3.2)岁,病程在1个月~4年,平均病程(1.4±0.5)年;观察组(n=55)中男24例,女31例,年龄分布40~68岁,中位年龄(53.4±3.0)岁,病程在1个月~4年,平均病程(1.6±0.4)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仿,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骨质疏松、椎间盘脱位、椎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不能配合整个调查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单纯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方剂如下:独活15g,杜仲15g,当归10g,桑寄生10g,白芍10g,牛膝15g,茯苓10g,桂心10g,党参10g,防风10g。气虚患者加用黄芪25g;伴有血瘀患者加用桃仁10g,红花8g;寒湿患者加用防己10g,附子12g;阴虚患者加用枸杞10g。用水煎服,每日1剂,煎水300ml,分两次服用。1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
观察组:应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其中独活寄生汤加减法同对照组,中医骨伤手法:第一步,应用放松的手法对患者的腰部、臀部进行按摩,患者选取俯P位,涂抹麻油在腰部,应用掌擦和掌推法进行按摩,增加局部部位血流速率,按摩至皮肤表面发热;而后用单张按揉的方法对患者左右侧腰、臀、患者后侧进行按摩,按摩手法由轻至重,自上而下,按摩约5~6次。第二部,应用复位法拉宽各椎间隙,是突出物回到原处,便于改善神经根与突出物之间的关系;暴露腰部,用两个枕头垫在胸部和前胯部,腰部悬空,医护人员在患者右侧,沿脊柱两侧用拇指发力,由下而上,用力平稳,按摩10次,指导患者做伸展运动,护理人员对患者下肢进行牵引,用肘尖对椎体棘突部位进行按摩。③点穴按摩,应用拇指在患者两侧膀胱处经肾俞穴、昆仑、至阿是穴进行点穴按摩。④活动关节:取仰卧位,应用牵引。拨伸下肢,直腿抬高等方法对患侧关节进行活动,每次活动半小时,每次活动两次。连续治疗4周。
1.4 指标观察
应用腰腿痛症状综合评分(JOA)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日常活动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明腰腿疼痛程度越明显。
根据中医病理诊断疗效标准[3]: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程度>95%,腰腿疼痛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直腿抬高角度>70°判断为痊愈;JOA评分改善程度60%~95%,腰腿疼痛程度明显改善,能进行轻体力活,直腿抬高角度>50°判断为显效;JOA评分改善程度25%~59%,腰腿疼痛程度减轻,不能工作,判断为有效效;JOA评分改善程度
1.5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s)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检验表明计数资料,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954,P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比较
经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优于急性扭伤、腰椎出现退行性病变或是腰肌劳损等导致,患者腰部韧带失去平衡,脊椎部位的生物力学出现异常,导致腰椎间盘内部的压力急剧升高,伤及腰椎间纤维环,甚至髓核裂口等,甚至出现炎症疼痛程度明显,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4]。
独活寄生汤中独活,桑寄生具有活络通痹、祛湿、散筋骨风寒等功效;杜仲、牛膝具有补肝益肾、强筋骨的功效;茯苓、党参具有补气养血,祛风湿的娥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白芍具有益肺健脾的功效,诸药联合应用驱邪扶正,有效将老化的纤维环、椎间盘神经根进行修复,标本兼顾,给椎间盘提供保护的作用,改善骨骼营养,恢复局部血液供应[5]。通过中医骨伤手法按摩,降低局部肌张力,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恢复脊柱的内外平衡,降低到腰椎间盘的医源性损害程度,通过全身按摩,达到舒筋通络、镇痛解痉的作用,加快病情的恢复进程。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中医骨伤手术和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宏赵.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4):126-127.
[2]熊海荣.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J].河南中医,2016,36(11):2001-2003.
[3]郭华,李刚,李阳,等.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8):1123-1126.
关键词:高职;中医护理学;教材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56-02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中医学的传承关键在于临床实际应用。做好高职中医护理的“教、学、做”,掌握技能操作,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学之重。笔者认为,首先教材的选择举足轻重,既要让学生了解传统医学的精髓,还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掌握技能的热情。编写教材以及进行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不必考虑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适应性。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掌握中医学的特点
中医护理教材首先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突出中医学的特点。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用中医护理技术对病人及健康人实施调护,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病痛为目的。可以参照现代医学理论,但绝不能强搬硬套。中医概念要清晰、条理要分明。中医护理是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以藏象理论为中心,以功能现象为特征,辨证研究人体的功能现象。
真正让高职学生了解传统中医护理,就必须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还要认真了解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史,体会到岐黄之术是我们祖先千百年来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当然,在临床上实施中医护理术也是对现代护理的补充。
以整体护理为纲要,
以点带面分解实施
中医护理学应该体现出整体观念理论,要以整体护理为纲要,结合自然界变化规律,建立人体脏腑有机一体的理念,杜绝“一症一护”的狭窄思维。脱离整体施护的单一护理不是中医护理学的精髓。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孕育着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的理念。整体护理体现在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多方面。
整体护理,既重视人体内在生理、病理的特点,又重视邪气与正气的关系;既重视疾病在临床征候表现中的辨证施护,又重视针对疾病本身特有的病因辨证地求因施护的特点。不仅注重局部病变,更强调从心理、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调护。
以基础护理为准则,
完善急救手法措施
高职护理课程都是以基础护理课程为奠基,延伸到临床各专科护理。然而,医学护理学种类繁多,临床分科护理则有各自的特点,但都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以基础护理为准则,把基础护理的原理、方法贯穿于临床各科护理之中。像护理职业道德、护理原则、护理规范等。中医护理学是在基础护理学的基础上,完善护理中的应急手法、护理手段,采取像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特色治疗护理措施,弥补现代医学护理的缺遗,使几千年传统护理方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
在急诊中,运用针灸、推拿等措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如针刺开窍醒神、针麻手术、手法捋筋整骨、刮痧放血泻火解毒等。再如康复过程中惯用的推拿手法,帮助病人调整气息、平衡气血阴阳、缓解病痛、恢复体力,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护理方法。通过运用有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法,既弘扬了中医古老的岐黄之术,使之造福于人类,又弥补了现代医学护理的不足,古为今用,中西合璧。
以传统护理为特色,
实施传统护理手法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是辨证施护,以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理论指导,关注因人、因地、因时的护理准则,根据临床各科的特殊病人,实施传统护理手法。
中医护理学不同于现代医学护理,但并不冲突。二者相互为用、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各尽其能。如骨伤科的康复推拿护理;中风病人后期的针灸康复;中药保留灌肠缓解腹胀、腹痛以及毒素的排泄代谢;妇科常用的中药离子导入。再如传统的刮痧法、放血法、熏洗法、拔罐法、冷敷法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方便、实用、有奇效,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中医护理学重点在于技能操作。只有具有熟练的技巧,临床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因此,理论与技能操作学时以1∶1为合适,只有多动手才能熟中生巧,尤其是针灸、推拿等,应经常训练、反复钻研、不断探索操作规律。
以强化技能培训为
重点,修正教材编写思路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除了掌握基础常识外,主要是对中医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中医护理技术像针灸、刮痧、拔罐、推拿、药熏等种类繁多。多年来,这些技能只有中医师掌握,护理人员仅做配合。古往今来,中医临床医护是不分开的,因此,医护分家的体制不适合中医临床的需要。
高职中医临床护理学员必须掌握、应用传统的护理治疗技能技术,发挥传统中医的特色,更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所以,培训高职中医护理学员的传统技能,必须打破医护分家的西方医学模式,真正让中医护理人员配合中医临床医生,共同解决治疗、康复、保健及愈后的问题。
学习中医护理技能,要以实际操作为主,手法练习应贯穿在学习过程始终。像针刺手法练习、推拿手法练习、刮痧拔罐工具的选择应用、中药透入操作、中药熏洗方法等等。教材中除了理论讲述外还要配合课件的应用,以增强直观印象。教师的演示操作与学生的操作练习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实际,使高职护理学员缩短学习与实践的距离,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人员。
《中医护理学》教材具体应分为两大模块:一为中医常识,包括传统医学的发展及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传统医学的精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炎黄子孙的荣誉感。只有了解掌握了中医理论基础,才能应用和指导临床实践。二为技能培训练习。以演示、观摩、操作练习为主,让高职中医护理学员真正掌握中医传统的技能技巧,服务于临床应用。
课程的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
笔者在《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先后研读读了几个版本的《中医护理学》教材,感觉在讲授时都很不适应,为什么不适应呢?笔者认为,首先,教材的格局较乱,既有中医印象,又有西医痕迹;既有基础护理内容,有掺杂着临床护理知识;只有个别病案的护理,缺少整体护理的常识;基础护理理论要求太多(像护理道德、护理准则、护理规范等),技能护理操作太少(像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具体练习)。其次,教材与《大纲》相脱节,高职护理学员将面临着国家“执业护士考试”,而考试大纲内容是其重点。再次,课时分配缺少实用性,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的学时比例失调,还是安排为1∶1为佳。基础护理课内容也不应出现在专科护理学中,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中医护理学》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材,培养高职学生中医护理的技能技巧。以实际、实用出发,按照中医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传承传统医学的精华,使中医护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为护理工作拓宽思路,充实临床护理业务。
参考文献:
[1]张春明.老年中医保健[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9.
[2]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郭靠山.中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金玉忠,李云端.中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姚军汉.中医护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周萍.中医基本常识与针灸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7]奚中和,俞大祥.中医学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关键词】中医类专业 针灸技能 推拿技能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71-02
中医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医学、中医骨伤学与针灸推拿学专业等。针灸、推拿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属于外治法范畴,临床应用较多,因此上述中医类专业学生有必要掌握针灸推拿疗法,以满足日后的临床应用需要。对于中医类专业学生与毕业生而言,如果他们具备中医思维习惯与能力,那么针灸、推拿疗法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就会容易许多,关键是针灸、推拿的操作技能如何。很多中医内科医生具有很好的中医思维习惯与能力,但因为没有掌握针灸、推拿的操作技能,致使这两项技术在临床中无法开展。由此可见,在校期间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针灸技能与推拿技能是除了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的中医类专业又一重要教学目标。我校在针灸学与推拿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评价体系等主要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在近年的师资队伍建设期间,我校针灸推拿学院采取了引进与在职培养等方法提高了学历结构,新增老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11人,原有5位教师先后获得博士学位。此外,教师职称层次、教学技能不断提高。建设期间有5位教师晋升为教授,2位教师被评为校级“我最喜爱十佳老师”,3位教师被评为校级临床能力优秀指导老师,2位教师被评为校级优秀临床带教老师。在2012年的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中,我校教师获临床教师组“腧穴定位一等奖”“刺法二等奖”“推拿二等奖”“腧穴定位三等奖”各1项,个人全能三等奖2项,并荣获团体二等奖。
二、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校中医类专业中的中医学、中医骨伤学专业开设两门专业课程,即针灸学与推拿学,在2012年之前,前者为选修课,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但从2012年开始已经将之调整为必修课,且从大学二年级新增选修课程推拿功法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此两门专业课程一直以来均细拆分为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针灸学相关课程及推拿基础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等推拿学相关课程,从2012年开始,我校将推拿功法学从选修课程调整为必修课程。通过上述调整与优化,中医类各专业学生的针灸推拿技能大大提高。
三、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调整主要体现在针灸与推拿课程的治疗学部分。近年来,我们在保证整体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减少了理论教学课时,扩充了实践教学课时,并将临床见习50%的课时改为临床模拟实训。在学习推拿手法时则反其道而行之,手法学习先难后易,如最先安排讲授一指禅推法等难于掌握的手法,然后再教学较容易的手法。
四、整合教学内容
在针灸与推拿治疗学部分的教学中,既往的传统教学内容安排是将该部分按内容多少与篇幅大小平均分配教学课时,所有内容同等重要、不分主次地讲解。由于这两门课程在授课前关于疾病的概念与病因病机等内容已经在相关课程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五官科学等课程中讲授,因此传统的重复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内容这一中心环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进行了如下两个方面的调整,以突出教学重点: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将神经系统疾病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推拿治疗学教学中,将骨伤科等相关病种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弱化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如疾病的概念与病因病机等内容,强化专科具体治疗方法即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内容。
五、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在针灸推拿技能的教学中,我们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改进:遵循针灸与推拿手法的学习规律,课堂教学中教师少讲解多示范、学生多动手多练习。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通过提问、讨论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我们还重视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六、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见习部分将一部分课时安排在实训室进行,一部分安排在病房。手法操作练习遵循“沙袋模拟病人(由学生模拟病人)病人”的三阶段训练程序。确立师带徒的临床带教方式。在实习阶段,除了教学查房外,还安排了临床专业课讲座及病例讨论。(下转第97页)(上接第71页)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针灸协会与手法协会,协会拥有治疗床及针具、灸器等多种用具,且经常开展针灸推拿技能大赛、社区内义诊、为本校学生免费诊疗等以本专业技能操作为主的社团实践活动。
七、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在实践课的教学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如在刺法灸法与推拿手法教学中,对重点与难点手法如针刺手法之飞针法与推拿手法之一禅推法等,让手法好的学生表演示范,动作不规范或欠缺的学生亦让其操作给大家看看,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我评价及分别进行点评,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操作好的地方与不好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点评,可以加深对手法的理解,发挥手法好的同学的优点,避免不规范的动作。学生的相互点评及自我评价,从传统被动接受教师评价转变到教学评价的主体,因此更容易发现问题,更容易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在学习过程中按上述方法表演示范然后点评与评价外,还强化操作测试,每学完一项操作即进行单项操作测试。整门课程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考试实行口答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传统理论考试采用的终结性评价成绩组成,由原来的平时成绩占30%、期终理论成绩占70%改成技能综合成绩与期终理论成绩各占一半。在技能综合测试中还模拟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按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
经过上述主要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近年来我校中医类专业学生针灸、推拿专业技能明显增强,毕业生就业率也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彩娇,范郁山.《经络腧穴学》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
[2]朱英,陈日兰,杜艳等.互动式教学在针灸学课堂理论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
[3]赵利华,庞勇.针灸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
[4]赵彩娇.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针灸临床能力培养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2)
关键词 中国脊柱推拿 国外整脊术 异同 发展
1 历史渊源
1,1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是由中医推拿衍化而来,其历史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脊柱伤病知识和治法的起源(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人对脊柱的认识是基于天人相应观和整体观,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去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如三国时代的吕广注释《难经》就将脊柱24节按一年四季24节令归类;以方位分八卦,以上下分阴阳。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功能体育、按摩、按脊、针灸、内外用药疗法的应用,促使了整脊疗法的产生。
第二阶段:整脊疗法的形成(7世纪~16世纪)。隋唐时期,国家太医署设立“按摩科”以“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宋元明(10世纪~16世纪)时代,将按摩科细化为按摩推拿科、折疡科、正骨兼金镞科、接骨科。此时中国整脊疗法才渐成体系。第三阶段:整脊疗法的发展和传播(17世纪以后)。1608年,王肯堂编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介绍治疗脊柱骨折用“攀索叠转法”、“腰柱固定法”和“腰背垫枕法”。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到19世纪初,对脊柱的复位既有过伸法,也有过屈法,形成了完整的整脊疗法。18世纪中国的整脊疗法远传日本,20世纪4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在传统脊柱推拿的基础上广泛吸取西方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知识,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脊柱推拿学。
1,2 国外整脊术的历史悠久,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详细阐述手法治疗的规律。他教导学生对脊柱后突的病人使用拔伸牵引手法时说“如医生与病人配合得好,拔伸牵引手法不会造成损伤,甚至医生用足踏患者脊柱以体重施压缓缓震荡,也不致造成损伤。”希波克拉底手法图解已在1544年在《vidius》外科学一书上刊出。研究西方医学史资料发现,2000多年前,奥力根人所留下的洞穴岩画上,就描绘了原始人以手按压别人背部的画面,可认为是人类有关脊柱手法治疗的最早文献资料。然而,整脊疗法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治疗体系却要追溯到100多年前。1895年,巴尔默首创按脊疗法,两年后建立了巴尔默整脊学院。之后历经波折,直到20世纪70年代,巴尔默整脊学院才被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健康教育和福利部评为脊椎矫正专业的认证机构。
2 理论基础
2,1 中国脊柱推拿衍生于中医推拿,因此其理论基础也必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尤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
2,1,1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渗透到医学领域后发展起来的概念。所以,手法也分为阴阳两大类。阳性手法用力较重,刺激性较强,具有泻下作用,如掐、拿、点、扳法等;阴性手法用力较轻,刺激性较弱,如抚法、运法、摩法等。有些手法则直接以阴阳来命名,如“分阴阳”,“和阴阳”等。五行学说是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阐述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现象。
2,1,2 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众所周知,人体有12正经,奇经八脉。每一条正经都与五脏六腑有属络关系,因此脏腑有疾病,可在经络上有所反映;经络有疾病,可在脏腑上有所表现。比如,脊柱是督脉的通道,总督一身之阳气,脊柱软组织出现损伤时,不但局部可出现异常反应而且通过督脉影响一身之阳气,再根据阴阳学说,最终会影响诸阴性,进而影响脏腑可出现心悸,胃胀等症。除此外,中医的卫气营血,三焦理论也对中国脊柱推拿手法产生影响。
2,2 国外整脊术作为西医学的重要分支,其理论基础离不开西医学的理论指导。
2,2,1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理论是国外整脊术创立的最前提条件,没有这些理论知识,就不可能对有疾患的人体有客观的认识。
2,2,2 帕尔默在早期创立整脊疗法的过程中,采用了“脊柱相关节段学说”,即自律神经系统的分布和走向要受到椎旁的交感神经和脊髓的保护,即内脏器官的功能,内分泌的平衡和组织的修复等,都经不同脊髓节段传导。整脊疗法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更为系统的理论即三元论是一个中心的原理模式,由人体的神经部分,物理结构,化学成分部分构成一个三角形。神经部分包括:自主神经,非自主神经。体现在神经系统对人的控制作用,人的精神状态;物理结构部分包括:全身骨骼,肌肉,韧带的物理机械平衡,以及这个平衡对内脏器官的物理平衡作用;化学部分包括:激素,营养成分以及其复杂的平衡关系。三者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 诊断方式的差异性和趋同性
3,1 中国脊柱推拿仍属中医治病范围之内,因此其诊断方式离不开传统诊断中的“望、闻、问、切”四大方面,不过,更倾向于“问、切”二诊,通过问诊可以了解病患的既往史,摸法包括摸压痛法,摸畸形,摸体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感,摸肿块来判别病位。也有中医推拿手法中一些有别于上述手法的特殊诊法,如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和屈伸法来辅助诊断。
3,2 国外整脊术诊断方法依靠问病史,望、触、动、量四诊,特别是依赖诊断学来诊断疾病,根据脊柱相关节段学说,依据脊髓节段功能的不同,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对相应脊椎疾病,脊神经,交感神经受刺激可能出现病症情况作出判断,如C1~2病变,则能出现头痛,眼痛,眼胀等病症。现代运用运动固定分析,主要依靠x射线,根据最优结构所制定的标准,对脊柱四肢乃至关节进行测量与评估,发现病灶和确定疾病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脊柱推拿在继承传统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并没有排斥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的诊断,而是从中学习借鉴,尤其是影像学,因此从这一点看,二者的趋同性是两种手法体系诊断过程中结合的亮点。
4 手法特点及治疗原则的异同
4,1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很多,总的来说有推、拿、按、揉、提、捏、弹、拨、牵引、扳和压等,具体来说有:摇颈法、摇腰法、摇髋法、旋颈法、旋胸法、旋腰法,颈部扳法、胸部扳法、腰部扳法、颈部拔伸法、腰部拔伸法和背法等。医师根据患者症状不同以辨虚实,再确定手法的轻重阴阳,如急性闪腰用泻法,慢l生腰痛由肾虚而致用补法,其治疗原则是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4,2 国外整脊术手法种类较少,主要有压、扳、捏、挤、剁、提和拍击法。其手法的目的原则在于是脊椎恢复其稳定性,重点在于纠正椎间及邻近关节的错缝,从而达到神经系统的重新的常化。其行手法时视患者体质而定轻重。
4,3 中西方脊柱手法中,指导思想和适应范围有很大差别。中国脊柱推拿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从未脱离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在经络、腧穴相结合应用于脊柱推拿是其一大特色,借助药膏等剂型,既保护了皮肤,又提高了疗效,多样性和技巧性的手法使患者不痛苦。治疗范围涉及多个临床学科,对某些脊椎关节的急性病变有奇效,而且手法有多样与简单之别,技巧有粗糙细腻之分。但在某些方面二者却有共同之处,即一是在行整脊手法前均讲究必要的放松手法,放松脊柱周围的软组织,以减轻整复时的阻力;二是在行脊椎卧位扳法时,二者十分相像。
关键词:辨证分期疗法;腰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简称LD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指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损伤、积累性劳损,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或软骨板破裂,髓核突出到椎管、椎间孔或椎体内,刺激或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以腰腿痛、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其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等。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患患者群日趋低龄化。
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中西医都各有侧重,按照方式不同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方面。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发现,非手术疗法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而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中医辨证分期疗法在治疗上的巨大优势。中医辨证分期疗法是王金贵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及科学研究基础上总结而成,其强调整复手法适时、适度、适量地使用,且临床疗效显著。因此,我们应用中医辨证分期疗法治疗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患者,观察中医辨证分期疗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均来自2011年12月~2013年9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治疗的LDH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单盲法研究,将选入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完成情况: 完成 145例,脱失5例,脱失率 4.82%,
1.2方法 治疗方法(推拿+中药熏蒸+中药湿敷)。
试验组:采用中医辨证分期疗法,以整复手法治疗为主 ,采用中药熏蒸、湿敷治疗、中药敷贴。
1.2.1推拿治疗 采用王金贵教授独创的"通脉松筋易骨"[3]法。以"通脉"手法和"松筋"手法,为基础。"通脉"手法活血舒筋止痛,以腹部中脘穴为中心,施以掌揉法,顺时针方向 2min,逆时针方向 2min,然后沿两肋弓方向自上而下施以推法9次。"松筋"手法舒筋活络,手握足趾,向下牵拉患肢,外翻内翻踝关节。 以捏、提法向上提拉股四头肌联合腱。弹拨腰部骶棘肌压痛点:患侧环跳、阳陵泉、委中。以"易骨"手法为主,理筋整复。主要施以斜扳法和背法等整复类手法为主。
1.2.2中药熏蒸治疗 中药熏蒸处方: 海桐皮汤加减(《医宗金鉴》。熏蒸方法: 患者仰卧位,腰部暴露于熏蒸口处,熏蒸 20min。熏蒸 1 次/d。
1.2.3湿敷治疗 药物组成:方药同熏蒸,患者俯卧位,湿敷药袋垫于腰部20min,每间隔5min翻转药袋1次,1次/d,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萘丁美酮片3次/d,1g/次,配合腰部牵引(仰卧持续牵引,牵引力量为患者体重的40%~60%,牵引时间15min)、佩戴腰围。
1.3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中医分期标准参照文献[2],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成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
1.4入选标准 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年龄为20~50岁;CT或MRI明确显示突出位置为L4-5、L5-S1间盘或突出部位同时包括L4-5、L5-S12个节段;患者知情同意。
1.5排除标准 ①有腰椎手术史患者;②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指标观察者;③试验中,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④中途主动退出或失访者。
2 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临床疗效比较表1示,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中医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伤科中"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由于劳损伤筋,机关不利以致经脉瘀阻,筋肉痉挛,气血凝滞,不通则痛。祖国医学中虽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病名,但依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踝厥""腰痛"的范畴。历代医家对于此的论述颇多,《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刺腰痛》云:"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扑,得之举重伤腰"。又说:"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脚足"。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机械性压迫、化学性神经根炎和间盘自身免疫等学说,以上观点虽然不能完全揭示本病腰腿痛的发病机制,但对其共同发病规律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的选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金贵教授一直致力于软组织疾病的中医思维、中医治疗和中医预防。从病史采集、诊断与治疗三个方面引入中医思维,"内藏外象"思维,诊断之"病证结合"、"时相性辫证"思维,治疗之"手法适时应用"、"处方式配伍"思维。
经临床观察得出中医辨证分期疗法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恢复期上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201-204.
胃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列我国恶性肿瘤前2位【1】。目前胃癌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辅助以术后的化疗、放疗及中医治疗。研究表明胃癌患者的术后调护更能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2】。我院外科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胃癌患者143例,其中131例行胃癌手术治疗,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调护思想,着重于扶正固本、调和脏腑气血,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基础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包括常规护理、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等,每日严格核实患者基本信息,密切监测患者血压、体温、脉搏等基础生理指标,正确执行医师医嘱内容,对于中药及特殊药物的服用,要明确掌握服药剂量、服药时间及方法,并向患者交代清楚。术后患者禁食时间长,故口腔易发生溃疡,应每日3次口腔护理,密切观察口腔黏膜变化。皮肤护理包括对患者切口护理及普通护理。胃癌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机体免疫力低下,故每日应2小时翻身一次及每日擦洗全身一次,预防褥疮发生。翻身及擦洗全身时动作轻缓柔和,避免粗暴。翻身时应提前告知患者,减少患者对翻身及擦洗全身造成的不适感。保留导尿患者需每日对尿道口清洗2次,保持尿道清洁,避免泌尿系感染。
2.中医辩证护理
经过多年护理经验,我们认为中医辩证护理是以中医思想为指导基础的护理,包括中医情志调护、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手法调护及中医术后康复保健锻炼。
2.1 中医情志调护
情志调护是针对病人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取各种方式来调节病人的情志,以消除病人的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灵枢・举痛论篇》指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为病也”。说明情志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病人的精神状态好坏,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故重视中医情志调护在护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胃癌病人多非医学专业人员,故胃癌术后病人对癌症认知程度不高,多出现忧虑、焦虑、悲观、恐惧等心理状态,而消极情绪更无益于胃癌术后的恢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情志调护工作。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关心病人及家属,做好胃癌及胃癌手术医学知识的宣传工作。向病人解释情志致病原理,如忧虑伤脾,脾运化失常,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故术后可出现胃胀、纳呆之症候;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恐则伤肾,过度恐惧可导致肾精不足,出现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肝主疏泄,肝气郁闭则神情默默、情绪低落,肝郁气滞,横逆犯脾,则脾胃运化失常,可出现胃胀、胃疼、嗳气等症状。通过向患者解释中医情志致病原理,能使患者消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更有利于疾病康复。
2.2 中医饮食调护
胃癌术后患者胃内容量明显减小,每次进食量减少,故当以增加进餐次数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求,故少食多餐为胃癌术后患者基本原则。同时术后患者,胃消化功能明显降低,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胃痛等症状,在进食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硬、辛辣刺激、难以消化的食物。胃癌术后患者初期以流食为主,流食包括米汤、粥糜、打碎后菜汤等,后期以半流质、及普通食物为主,半流质食物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食物为主【3】。我们对胃癌术后患者的术后不同情况,综合临床报道及我科临床护理给予不同药膳调护脾胃。对于脾胃虚弱出现胃胀、呕吐者给予山药薏米粥健脾和胃,做法是山药50克,薏苡仁20克,小米200克,水适量共同熬粥,以山药、薏米熬烂为止,形成粥糊状食物,山药入肺、脾、肾三经健脾补肾化湿和胃,薏苡仁能健脾补气,兼能散结抗瘤;对于气血亏虚者予桂圆大枣粥,做法是熬粥时加入大枣5枚,龙眼肉15克,可以补益气血,老年患者可加入核桃仁10克,健脑益智开窍。
2.3 中医手法调护
我们经多年护理认为合理的针灸及推拿按摩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表现。对于术后胃痛、反酸患者,以足三里、内关、中脘为主穴,平补平泻手法行针30分钟,兼辩证为脾胃虚寒者加气海、关元、脾俞、胃俞穴,气滞血瘀者加膈俞穴,便秘者加天枢、水道等穴。术后伴有咳嗽咳痰患者可行足三里、丰隆等穴位针刺。脾肾阳虚患者在针刺基础上可行关元、气海、足三里灸法,加神阙隔盐隔姜灸。对于出现倾倒综合征者可取穴脾俞、肾俞、足三里、内关、关元推拿,手法以点法、颤法为主;残胃无力症者取穴中脘、天枢、大横及全腹等穴,手法以一指禅推法及摩法为主,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4】。
2.4 中医术后康复保健锻炼
胃癌术后病人多气血耗伤,为气血亏虚之体,在饮食、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适当康复保健锻炼,更有利于机体恢复,气血得复而正气充盈,方可不病。在康复保健锻炼中,我们根据患者正气强弱,指导患者进行中医导引术、文武八段锦、太极拳等保健运动。杨上善于《黄帝内经太素》云“将学长生之始,须行导引,调于经脉也”,指出中医导引术能够调和经脉,” 张景岳也认为“有如按摩导引、针灸熨洗,可以调经络之气”。我国道家典籍《太清导引养生经》说“所以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履行,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对于青壮年术后患者,指导练习武八段锦,对于老年体弱患者指导练习文八段锦,文武八段锦均可调气凝神、顾护五脏,五脏调和则气血化生有源而不竭,体健而无病,更有利于胃癌手术后机体恢复。太极拳则是老少咸宜,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多建议动作和缓为主,避免做剧烈运动。
3.体会
手术为胃癌治疗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则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患者恢复情况则直接由护理情况优劣所决定。故积极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对我院131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经过分析认为在对胃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当积极的根据胃癌术后患者情况进行中医辨证护理,同时对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故能更好的帮住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江龙龙,王子卫.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192-193
[2] 黄春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