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52:35
导语:在物流行业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物流业融合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等诸多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新的融资大动脉和富市富民的“双富”型产业,是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河北省相关实施意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我市物流业加快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基础
(一)产业现状
我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振兴物流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一是物流业快速发展。20__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97.7亿元,同比增长22.6%,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13.7%)增速;占全市gdp从20__年11.1%提高到12.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5.1%。物流总额1728.6亿元,同比增长23.5%。社会物流总费用237.8亿元,同比增长29.5%。二是财政贡献度日益提高。物流业地税收入占全市地税从20__年10.6%,到20__年1-6月超过18.9%,成为三次产业中地税贡献最大的行业。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港口为龙头,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齐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共有42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港口通过能力2.35亿吨;京秦、大秦、津山、沈山四条国铁干线交汇;公路通车里程8397公里,高速公路107公里;山海关机场临时开放。四是项目建设呈现良好态势。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企业784家。物流业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在建和计划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哈动力物流列入省战略支撑产业项目,××*临港物流园区列入省级临港产业聚集区。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我市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周边和先进地区比,差距明显,还存在龙头企业少、港口的物流组织功能不强、物流大通道不畅、园区起步晚、高端产业物流和新兴业态发展慢、行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物流业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及高端产业的短板。从受传统装卸港制约的口岸装卸和普通内陆区域型传统物流模式,向以物流港为龙头的开放、综合、信息主导的现代物流模式转型是当务之急。
(三)面临形势
近十年来,周边区域加速建设港口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同质竞争、近距挤压,区域物流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市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物流业面临着理念滞后、周边交叉竞争日趋激烈、港口物流对本市和区域综合拉动力不足、资金和土地制约、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发展环境尚待优化等严峻挑战。但综合分析,我市物流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还有宝贵的发展机遇:一是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通道,发展大势良好,周边区域物流业也都处于同样的转型期,现代物流业发展起点接近。二是“三北”、环渤海区域加速发展,我市现代产业纲举目张、先进制造业强劲发展,国家十大振兴规划的实施也将扩大物流规模,物流市场空间将大为拓展。三是××*处于华北、东北两大物流区域交汇和三大物流通道(东北到关内、煤炭、进出口物流通道)的结合部,多次被列入全国重点发展的物流节点城市之列,河北沿海强省战略把我市作为东部龙头,物流业被列入全市产业定位,形成了上下关注的良好氛围。四是我市实施旅游立市战略,相对提升了物流业的地位,也为物流龙头——××*港转型提供了新契机。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定位和“一中心三基地”产业定位,着眼于把现代物流业发展为主导产业、支撑产业和富市产业,促进基于装卸港的传统物流业向基于综合物流的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以重大装备物流、“三北”商贸物流、能源物流主枢纽三大特色物流为支撑,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业体系,把××*打造成中国北方沿海港口物流集散基地,面向“三北”、辐射东北亚、服务腹地和本地经济的国际性区域港口物流枢纽城市。
(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打造绿色、引擎、特色、数字、网络物流。
1.绿色物流。建设绿色物流园区、港区和通道,建立环境友好型物流体系,切实提高生产质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2.“引擎”物流。把物流业作为龙头带动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资源优先配置,以大物流带大商贸、大制造。
3.特色物流。发挥比较优势,力争我市特色物流在环渤海区域内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低。
4.数字物流。与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合,突出信息化带动,创新模式和服务,提高高端物流比重,引领行业发展。
5.网络物流。统筹推进物流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网络一体化,实现供应链互联互通、无缝对接。
(三)发展目标
到20__年,物流业纲举目张,在转型调整中优化、升级,保持年均增长19.6%的加速发展态势,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7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15%以上,成为全市主导产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29%以下。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物流业服务功能达到环渤海区域先进水平,走上高质量、高速度、强劲崛起的轨道。
三、发展重点
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沿海港口物流集散基地的战略目标,着力解决重大瓶颈制约,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园区建设工程。
根据各产业聚集区和交通运输格局,按照“园区-中心-配送网点”模式,错位分工、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全市统筹按照“一带(沿海各港区、临港物流园)、双翼(港口-抚宁-青龙方向,港口-昌黎-卢龙方向)、多中心(公共场站、物流中心)”进行空间布局,最大限度整合土地及物流资源,高效、集约发展物流业。“沿海港区-临港物流园”是我市物流业“金三角”核心区。
重点规划建设四大物流园区:
1.××*临港物流园区(××*临港产业聚集区海港区部分)。规划2 0平方公里,起步区4.8平方公里。推进港口、物流园区港联动,改造升级北港、百路通场站,加快运通、中首、新奥、兴龙、广源等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商力度。打造海铁联运优势,大力发展集装箱和冶金、汽车、日用消费品杂货物流业务,形成连接东北和京津汽车基地、辐射华北东北市场的汽车中转基地,玻璃建材集散中心和新型石化建材采购中心;依托化工码头群和新奥秦港甲醇储运项目,打造北方最大的千万吨甲醇集散基地;依托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和煤炭运输主通道优势,形成全国最大的煤炭转运和价格形成中心,统筹打造面向京津唐、衔接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综合性港口物流分拨中心。
2.山海关临港物流园区。包括山海关临港产业聚集区及铁路山海关站以南、长城以东、东到省界区域,规划整合海港、铁路、公路、产业及出口加工区保税政策资源,突出打造公路铁路海运多式联运、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区港联动、进出口物流联动四大优势,远期规划建设为港区一体化和区港联动的国家级综合保税物流港区,近期培育为物流业创新实验区。一是进一步提升哈动力重装码头、山船码头、山海关港功能,以大物流促大制造,以动力设备物流项目为龙头,形成以东北、华北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为依托,面向区域和国际市场的重大装备定制化物流中心、组装中心和出海基地。二是发挥连接东北、华北两大粮食主产区的区位优势,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跨省粮油交易中心。
3.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促进政策优势与>!
4.空港物流园区。促进新机场开工、开港,在机场南侧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吸引航空公司和物流商入驻,形成连接京、津、沈大型机场,服务支线和本地高端产业的区域性空港物流中心。
(二)主体培育工程。以港口转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业龙头,通过规范整合、科学引导来扶优扶强。
1.进一步做强做大物流业龙头。一是提升××*港作为物流系统龙头的带动作用。利用西港东迁有利时机,推动秦港股份按照“物流港”理念优化规划建设各港区,在港口装卸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杂货集装箱物流,集约集成码头、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类型物流结点,做大做强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业。由单一运输型企业,向跨地域经营的多功能物流龙头转型,从装卸中心升级为物流中心。二是发挥河北远洋运输集团在世界水运界的影响力,做强做优大型散货物流,积极发展国际贸易物流,带动口岸物流加速发展。
2.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化物流企业。引导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进行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融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供应链,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支持中运物流等企业升级改造。鼓励优势企业向外扩展,对总部设在我市的物流龙头企业在外地设立分部或网点给予支持。
3.加大现代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重大投资者、物流总部或分部,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形式与本地企业优化重组。积极推进与中国外运、中国美旗等大型物流企业的合作,加强与物流强势企业特别是跨国港口物流巨头的沟通合作。
4.拓展物流业市场空间。开展试点,推介示范工程,支持产业聚集区和工商企业精干主业、放开辅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交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
(三)通道建设工程。软硬件双管齐下,打开通道、疏通瓶颈,理顺物流园区、场站及远程通道,畅通东西纵横、海陆双向三条大通道,构筑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道路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1.开辟北向大通道。加快山刀铁路、秦承铁路前期工作步伐。重点建设承秦高速、龙港路和沿海高速公路,打通妨碍物流发展的跨省、市通道,增强北京方向和东北地区进港车辆集疏能力。
2.拓宽海向大通道。大力引进船公司,增开航线、加密航班。增开并着力打造到日本关西、韩国釜山的精品航线。
3.开通空中大通道。推进新机场和航空货物转运中心建设,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口岸开放规划。
4.完善节点建设。一是优化提升港口功能。以“西港东迁”为契机,统筹规划、提前跑办保税港建设事项;推进东港区20万吨深水航道、新港客货滚装泊位和集装箱、散杂货、粮油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促进集装箱、散杂货、重型装备物流加速发展;完善、提升大件码头功能,强化其在环渤海地区的竞争优势,推进卸载型港口向物流港转变,打造国际化的综合型大港。二是增加、扩大公路场站。规划建设北部物流园、东港物流中心、西部物流、山海关开发区、山海关张家庄、昌黎等中心场站。突出配送和仓储功能,建立完善公用性零担货运场站服务体系。三是扩大、优化铁路场站。加快完善山海关地区铁路布局,加快建设××*火车新站,推进南龙铁路改线西移与津秦客运专线并行建设,按现代物流园理念规划建设好龙家营站。四是优化、调整路政和市政设施。排查主要物流路线,各类路政、市政设施规划建设要有利于促进物流业发展。
(四)集成工程。
1.整合口岸物流链。推行海陆空多式联运,构建集装箱货物重组、分拣、包装、仓储、报关、报检、国内运输、物流人力资源等物流服务外包产业链,提高“港对港”到“门对门”份额。
2.推广产业物流链。推动物流企业嵌入制造产业链,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重大装备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物流。
3.培育新兴物流链。大力鼓励发展物流金融、物流加工、电子商务,促进“流量经济”本地化。支持光彩呼叫中心向全国市场扩展。
4.集聚城市配送链。“4+2”城区构建市域配送网络,有序发展城市“货的”。鼓励批发零售企业提高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水平。
5.统筹城乡物流配送链。整合“村村通”、“万村千乡”、农资超市、村邮工程,统筹配套进行涉农通道、物流节点和信息化建设,推进班车小件快运和客货运一体化场站建设。
(五)技术进步工程。
1.编制“××*物流业技术进步路线图”。把握港口城市物流发展阶段,引导物流业发展节奏,按照“路线图”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2.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提升煤炭市场信息网功能,建立电子口岸、装备物流信息系统、综合运输信息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开放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
3.推进物流业现代化。创办《物流业发展论坛》。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物流管理集成化和智能化。
四、政策措施
我市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转型、优化、升级的任务很重,要借鉴成熟的先进经验,以后来居上的精神出台有竞争力的保障措施,有组织、有计划、有投入地培育市场,科学发展物流业。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由市发改委等部门和口岸、铁路、高速公路管理处等单位参加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代表市政府负责本意见的组织实施,确定物流业年度目标任务和责任部门。领导小组采取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简称物流办),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会同有关单位解决跨部门问题,强化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和主要任务的跟踪服务,加快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组织督导政策措施落实和各县区、各部门配套实施情况。各县区、开发区要明确物流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扎实推进方案落实。
(二)强化规划调控。编制全市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纳入全市规划体系,明确用地性质,引导物流项目、物流企业向基地和园区集聚发展。全市对物流园区统筹安排,统一布局,统一审批,统一管理。各县区要按照全市规划和功能定位,细化产业布局,明确发展重点。规划上要预留余地,各产业聚集区、园区、县城、重点交通镇,都要规划预留与产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物流中心或公共场站。项目建设上宁缺毋滥,要严格准入、集聚发展,严防一哄而上、变相圈地。
要加大物流业规划监督执法力度,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设定新上物流项目“门槛”,坚决杜绝单纯商业房地产操作。重点物流企业要编制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定位、目标、运行模式和发展措施。对与现有物流企业业务严重重叠的,要重新调整定位。规划范围内物流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合并、分立、迁移、更名等,须经市物流办审查批准。
(三)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1.统筹纳入市级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重点物流及货运企业、物流园区及重大物流发展项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本文来源:文秘站 、物流企业品牌创建和物流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整合交通、商贸、邮电、粮食、供销社系统有关政策,通过资金配套、资本金注入、贴息、奖励、补助和减免规费等方式,扶持、引导现代物流业。对经市物流业领导小组认定的现代物流项目,确保与国家预算投资、国债投资、国债转贷、国债贴息和技改贴息资金足额配套。将现代物流企业列入信贷支持重点,为其融资提供政策支持。
2.创立现代物流产业投资基金。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发挥杠杆效应,吸收物流龙头企业及社会投资机构资金,高效汇聚现代物流人才和资源。积极开展与物流相关的保险、质押和信贷业务,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运做水平。
3.建立累进奖励机制。对新注册和经认定达到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自开业年度起,对其新增上缴税收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部分,前二年全额返还企业。对税收贡献较大的物流企业,对其新增贡献按比例给予奖励,对其升级改造、扩大规模优先支持。
4.支持运输企业做强做大。对航运企业新增运力部分及新注册航运企业,按实缴营业税额地方留成部分给予超额累进奖励。对集装箱在××*报关、施封、堆箱,按规模给予补助。对公路货运班车,比照客运班车收费标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对经评级认定的a级以上公路零担专线运输企业和与先进制造业联动(融入物流供应链)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每年按所交纳地税额的一定比例返还企业。
5.鼓励物流企业创建品牌。对被评为国家aaa以上的物流企业,全市年度物流10强、10佳,参照名牌奖励办法分别奖励企业及其领导班子。
6.加大物流项目招商引资支持力度。推行制造业和物流业一体化招商,鼓励通过项目融资、股权转让等方式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联合发展。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重组、兼并、收购本市物流企业,在组建物流企业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行政性收费,可予减免。对在我市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给予搬迁费用补助。7.推动物流企业创新。对物流领域提供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服务的企业优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现代物流信息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可申请市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制、引进和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列入科技三项经费和技改项目计划。
8.对主要物流园区实行“收益封闭运行”式管理。将市级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税费市、区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经市物流领导小组认定的重点物流园区,主要用于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他部分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四)加大对物流企业和项目用地、用水、用电扶持。对物流企业和项目,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集约节约用地。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我市物流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予以倾斜。对省、市重点物流建设项目经批准后,规划确定为工业仓储用地的,按照一般工业项目标准供地。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增加物流业发展用地。对现代物流项目用地,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同等供地方式。对每亩投资强度在500万元以上的在建物流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道路临时占用费和征地管理费;投运之前缴纳的全部土地使用税和运行后第一年缴纳土地使用税的50%,由财政返还。其他物流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道路临时占用费,免收征地管理费。
物流企业使用的大型冷藏、冷冻和各类生产加工设备,以及列入市规划的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其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企业标准并轨。
(五)狠抓项目建设。强化现代物流业项目谋划、包装、招商、建设工作,对重点项目实行市、县(区)领导分包责任制,明确一套班子专抓,推动项目加速审批、如期开工、顺利竣工和投入运营。力争3年内实施投资亿元以上市级重点物流项目2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
(六)建立资格认定制度。制定重点物流企业、项目、进入物流园区企业认定办法。成立市物流业专家评审委员会和物流企业资质评价中心,依据申报企业的资信、管理、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提出评估认定意见。经领导小组审定后,确定专人跟踪服务,积极推进优惠政策落实。
(七)加强基础工作。将物流人才纳入全 市人才培养计划,引进专业物流人才比照高科技人才待遇。将物流专业作为工程系列下设专业,纳入全市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发挥物流协会职能,开展物流企业认证、项目评估、招商引资,搭建政企高效互动的桥梁。建立健全物流业统计分析和机制。
(八)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
1.优化管理环境。对经认定的重点物流项目,要纳入审批“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缩短时限、联审联检,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主动与口岸部门、铁路、高速、港口单位建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合力。
2.优化市场环境。统一准入标准,探索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办法。规范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和恶性竞争行为,创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行业环境。
3.优化口岸环境。恢复和完善“大通关”口岸联席会制度,建立部门联动的物流通关快捷机制,在秦仁航线“5+2”机制基础上,全市口岸实施“7×24”预约通关机制,落实所产生的相关办公和人员加班补助。扩大东出西联,建立与腹地地区政府和企业沟通协作的日常机制,建设内陆港,稳步拓展物流货源腹地。
关键词:知识管理 流程 信息化
借助软件系统将信息化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降低成本、为重大的人事决策提供支持、并以人性化的自助服务提升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但如何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依然困扰着人力资源部门。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者未能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本质。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部分企业管理者热情很高, 但存在“盲目”追求的倾向。很多企业管理者存有“重硬轻软,重建轻管”的思想,没有意识到软件承载的管理理念和流程才是信息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信息化建设中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求大、求全、求新、求贵,结果企业花费了巨大的资金投入,却并没有带来与之相适应的效益,造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先进的管理思想来变革企业的管理, 信息化的核心是变革管理,而信息技术不过是工具和手段而已。
2.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功能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得到较好的展现。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往往局限于构建一个数据中心,看重于作为静态数据的记录,人员信息“事后维护”的方式使得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更多地依赖于员工的责任心和相关管理制度,“信息流”滞后于“工作流”,没有实现人力资源业务的流程化管理。另外,由于人力资源部分业务没有形成通用的活动标准,规范性和知识积累的连续性较弱,导致日常工作量繁重,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建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规范管理、知识积累、提高效率、提升能力的作用。
3.供应厂商的消极因素也影响到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供应厂商往往以卖出产品获取盈利为目的, 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企业为中心,看重的只是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 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管理运作上的缺陷, 使自己的软件系统能与企业的运营特点相符合, 达到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变革的目的。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思路
从部分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效果不理想的事例可以看到, 只有适合企业自身的、建立在软件系统与管理流程高度融合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才可能成功。信息化建设思路,可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产品化,产品信息化”的设指导思想,引入知识管理,以业务流程梳理为牵引,在总结经验、遵循政策和文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形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和流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做法形成产品,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在线运行,以达到业务规范、工作高效、知识共享的效果(见图1)。
三、基于知识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业务流程是指多个人员、多个活动的有序组合,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化体现在有效管理组织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标准化,其实质是适应企业面临的各种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程序化运作。知识管理是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应用和知识共享的过程,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运行将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基础能力和工作效率、促进了业务增值和知识管理。将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通过科学方法开展业务流程梳理――知识获取过程。流程梳理是对现有业务的整理规范,是知识获取的过程。第一,构建人力资源业务流程框架。流程框架的建立是企业流程梳理优化和管理的基础,流程框架构建以人力资源专业序列任职资格模型为蓝本,运用分层分类的原则,通过系统梳理人力资源管理所有业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视角,自上而下、由高到低对流程进行分级,划分包括业务域、业务场景、业务流程、业务活动四层级的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体系,明确了各项职能模块支撑关系。第二,开展业务流程的梳理。在流程体系框架下,通过对现有业务的系统梳理,将流程的六要素“流程的输入、活动、活动关系、输出、价值、客户”逐一细化,明确某一项活动实施的政策依据、工具方法、经验教训,并将每项活动所需的政策、制度、方法、操作要点、经验文档和总结报告等纳入流程要素中,作为知识库定义到流程中,真实反应现有业务的实际情况。
2.通过有效工具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知识创新过程。业务流程的优化,需要对现有的流程信息再加工处理,需要进行合并职能、简化审批、剔除非增值环节,是一个知识再创新的过程。可按照结构化流程编制方法,利用ARIS软件平台,将组织岗位视角、数据表单视角、活动流程视角进行整合,通过对现有流程中非增值环节的剔除和活动关系的调整,提高流程的运行效率和产出质量,达到流程优化的目的。在业务流程中要定义活动步骤、活动输入、活动输出等要素,明确了流程的关键控制点、活动责任人(岗位)、支持工具等内容,以呈现完整的流程。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经济;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目前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了省事省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网上购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也在飞速的增长,电子商务贸易的方式指的就是交易的双方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网络银行工具、以及卖家提供的货物信息,进行物品的购买。由于电子商务流通的物品大都是价格低廉,并且购物方式方便,不许要消费者走出家门便可以进行购物,因此在这样的信息社会,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愈发的增快,从整体角度上来看电子商务的快速也同时拉动这物流行业的经济,由于电子商务的整个货物流通环节都需要物流行业的参与,电子商务对资源的配置也对物流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贸易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推动力,若想大力推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就要同时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两者互相促进,走向合作共赢的道路。
一、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
1.对物流理论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随着呈现蓬勃发展的状况,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对于物流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我国的物流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并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物流理论系统,近几年,随着研究力度的加大,新的物流理论正在不断的被提出,其中有很多出色的理论,例如: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处理、物流安全保险系统,都可以应用到我国的物流行业中去,但是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让物流行业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吸收,所以我国还要加强对物流理论的研究,争取制定出符合我国电子贸易方式的物流理论体系。
2.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基础设施以及技术装备不齐全目前我国从事物流行业的大多数人员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物流知识教育的社会人员,由于物流企业没有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教育,使得这些物流工作人员对物流这门行业根本没有形成定义,对其重要性以及在我国贸易方面的地位都没有客观的认识。因此这种人员在从事物流工作时,根本不知道物流行业所需要的相关基础设施是什么,并且对于专业性的物流技术设备也知之甚少,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难以满足我国电子贸易行业对物流行业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很多落后地区都没有得到覆盖,这同时也制约着电子商务对物流行业的促进作用。
3.商业环境落后。在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根据专业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自营物流,这就导致了在我国很多新型的物流方式不能很快的进行普及。另外由于管理体制分工过于明确,这就使得了物流行业只是单一的服务于货物运输,经营方式过于单一,服务范围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其的要求,这就制约了物流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经济的促进作用
1.物流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讲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就是人们对于货物的采购,在传统的购物方式中,人们都是直接到实体店进行货物的比较,然后选择实惠的物品进行购买,其中货物是直接交到买家手中的,这其中根本不需要物流行业的参与,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直接到实体市场进行采购的方式,消费者只要依靠于网络,在特定的交易平台上进行货物的选择,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的流程,但是这种交易方式,不再是卖家直接把货物交到买家手中,这其间的货物流通的环节,必须依赖于物流行业的参与。
2.电子商务促使物流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人数不断增多,物流行业异军突起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国传统的物流 行业企业进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行业发展规模小,内生动力不足,使得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根本不能满足日益强大的电子商务产业,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络购物需求,导致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的局面。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逐渐扩大的电子商务规模都对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行业需要进行变革,转变思想观念,将送货到门的理念,转变为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服务质量和素质更高的人员送货到门的理念,并作为行业发展的目标。因为为了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经销商会选择服务质量和效率更高更快的物流企业,这就使物流企业在服务质量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提升经济效益,提升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物流在物流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电子商务行业使得人们对于异地的货物采购量显著增加,这恰恰满足了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这就使得物流行业乘着电子商务的东风,得到了经济上的腾飞。在这信息交流频繁的信息时代,物流行业对于物品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电子信息管理方式,但是在电子商务没有普及以前,物流行业对于电子信息的收集,都是被动的去对用户进行收集,这会使得很多货物信息不够充足,经常会导致物流过程中产生错误,但是随着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消费者想要在网上进行购物,首先要做的就是提供最自己正确的个人信息,这种信息正好也可以用于物流行业上去,随着物流行业对消费者更准确的信息掌握,就形成了整个物流流程都是在公开状态下进行的,消费者和物流企业可以同时对物品信息进行掌握,这对物流活动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促进了电子商务的积极发展,由于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在积极促进物流行业经济的提速,因此我国要处理好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的交流关系,使两者形成良性合作关系,进而导致两者经济上得到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宁,陈晴旖.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经济促进作用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3,(3):39-42.
【關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物流;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7-0017-02
1引言
物流行业的发展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增加了能源和物料的消耗。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要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各个行业正常运作中的节能降耗水平。社会生活对物流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如果不及时采取策略实现绿色物流管理,未来物流行业会产生更多的能耗。所以,低碳经济环境下要给予绿色物流管理足够的重视。
2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绿色物流是一种生态化物流发展的模式,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随着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维护理念的不断重视,对物流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优惠政策,推动物流企业实现绿色健康发展,为物流企业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对于企业和国家而言都是有利的。
其次,有助于提升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当前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入驻我国,加剧了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使得物流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而实施绿色物流管理,能够推动物流企业有效进行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更高的现代化水平,从而有助于增强其综合竞争力。例如,德邦物流在我国发展态势一直向好,对本土物理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如果物流企业不进行改善,发展低碳经济,自身运营成本会上升,在价格战中难以胜出,影响自身的竞争力。
最后,物流产业的发展随着电商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规模。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购物方式的转变,未来物流行业的工作量会持续增加,这就意味着物流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消耗的资源会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物流行业要在发展初期做好绿色物流管理的准备,避免物流行业发展后期与有限的资源和已经治理好的生态环境产生矛盾。
3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问题
3.1缺乏低碳理念
低碳理念在物流行业中的认知相对较低,物流企业各层领导没有认识到绿色物流对自己企业发展的正面作用。我国地大物博,物资丰富,各个行业发展初期一般是粗犷式发展,所以低碳经济意识相对较弱。另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流行业的收益与业务量有直接关系,企业偏重关注短期收益,对长期经营的成本和行业竞争关注相对较少,这导致绿色物流管理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3.2缺乏技术支持
部分物流企业开始践行低碳经济理念,在实际运营中采用绿色物流管理技术。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物流,需要信息技术作为保障,只有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才能够实时管理物流动向,从而合理使用运输工具,避免车辆空载或者未满载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3.3缺乏管理政策
低碳经济有利于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如果没有政策引导和管理约束,低碳理念在物流行业的践行也会比较慢。虽然,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经济,但是中央和地方都尚未对物流行业提出低碳经济的具体要求,还没有形成专门化的正常体系,这就造成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管理时,没有参考标准。由于各个地区的政策有差异,没有统一的政策,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也面临困难。
4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4.1树立绿色物流管理理念
第一,物流企业要树立绿色物流管理的理念。企业领导要对低碳经济有深入的认识,立足长远,考虑到绿色物流管理对企业成本、经营、管理、效益等多方面的影响。只有企业领导对绿色物流管理有深入的认识,才能引起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从而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来践行低碳理念。第二,企业供应链要做到绿色管理。物流企业的绿色管理要将各个环节都实现低碳管理。例如,物流运输车辆的路线规划要合理,避免路线规划不合理导致过多油耗。再如,运输所用的车辆,也要本着低油耗的原则。第三,企业所有员工都要有低碳经济发展的意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当企业员工有低碳理念,就会创造性地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实现绿色管理。另外,低碳经济下,物流管理的内容会相对繁杂,當员工具有低碳理念,可以更好地配合管理,有利于有效落实绿色物流管理。
4.2引进及创新绿色物流管理技术
第一,要引进绿色物流管理技术。低碳经济在国内外都在发展,国内外各个行业都在节能降耗,物流行业也是如此。对于物流企业,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低碳经济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物流企业当中。第二,要创新绿色物流管理技术。虽然各个行业的绿色管理技术都有借鉴价值,但是物流企业的运营模式与之不同,所以直接应用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所以,要创新绿色物流管理技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以降低能耗为宗旨,思考新的管理方法。第三,要改善绿色物流管理技术。物流企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绿色物流管理技术要持续改善,这样才能将低碳经济进行到底。
4.3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
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低碳经济要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根据当下物流企业发展情况,对其节能降耗空间进行评估,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第二,各级政策制定部门要制定阶段性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物流企业经营生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其绿色发展政策要不断更新升级,从而保证政策对绿色物流管理有引导作用。例如,当下电动汽车以其环保的优势备受推崇,在充电桩供电能力充足的地区,政府可以引导物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运输过程中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既可以引导物流行业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还能够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第三,要发挥市场作用机制,促进绿色物流管理技术快速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是基于理论分析和实地考察而决定的,而物流企业自身经营发展中对节能降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果发展市场作用机制,促进物流企业挖掘低碳经济发展的方法,可以推动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在相应政策的激励下,物流企业的绿色物流管理方法也会向好发展。第四,政府可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最好的物流企业作为业内标杆,其绿色物流管理方法可以作为行业标准。
4.4实施一体化管理方式
物流企业在工作中包括多个环节,如包装、运输、装卸等。低碳经济环境下,物流绿色管理要从各个环节入手,打造一体化的绿色管理方式。例如,在包装上,可以根据物品的尺寸来选择相应大小的包装箱,避免大箱装小物品,造成箱体的浪费,同时还要增加填充物防震。另外,还要对包装进行合理收费,这样可以刺激客户自己提供包装材料,减少公司的包装成本。再如,在运输工作中,要做到车辆定时出发,这样可以积攒一天或者几天货物,然后同时发车,力求车辆满载出发。为了保证顾客满意时效性,可以对达到时间进行标注,调整相应的费用。再如,在装卸过程中,要避免对包装划伤或者损毁,这样可以让包装直接回收利用。将物流包装箱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纸箱的制造。这是通过循环利用来实现资源和物料的节约。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科学发展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而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宜昌物流企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物流生产,替代成本日益增高的劳动力,实现自动控制,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其次,物流信息化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再次,物流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
一、 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全国的物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但宜昌物流行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使用传统通讯工具上,仅少数物流企业已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宜昌万声货运网站这个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交流货运信息。目前宜昌物流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它不仅影响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着物流产业经营服务手段、运行方式、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制约物流市场竞争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清
宜昌多数物流企业不知道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物流信息化技术落后
首先,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EDI、GPS等先进技术应用十分有限。EDI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开发成本高和宜昌企业信息基础差等原因,EDI在企业的应用十分有限。据调查,GPS、GIS技术在宜昌物流企业的应用几乎是空白。网络技术应用不足: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开展业务的物流企业十分有限,多数企业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使用一些初级信息资源。
3.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欠缺
宜昌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企业转型过来的,原有人员学历、素质结构偏低,对先进技术接受、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但一方面由于行业原因,整体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使得很多物流企业在招聘到相关人才以后,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物流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没有进入物流行业。
二、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结合宜昌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国际趋势,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营造良好的物流信息化环境: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将迅速变革目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低,信息系统不完善的局面,从而为中国物流企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当然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对整个物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但中国物流信息化环境基础依然较薄弱,宜昌更是如此,今后应努力激发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求,推动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为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2、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宜昌物流企业而言,绝大多数都由于现阶段的局限,无法拥有自己开发物流信息化软件的能力,但是,可以根据情况请专业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吸收其提出的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意见,自主进行适当的模块调整,即在通用性基础上,注入企业的个性化,既可以节省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又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3、适时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适时地采用WMS、条形码技术等,再次强调的是切忌贪多求全,不切实际,应既要适度超前,又不盲目投资,做出有效的选择。
4、加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就宜昌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应通过构建统一的基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彻底转变企业的传统管理和经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宜昌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原有资源,深人开发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发挥宜昌整个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
5、注重培养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应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在宜昌现有物流行业上岗人员或从其他相关信息业从业人员中选拔人才,进行培训并采取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宜昌物流企业大都实力薄弱、技术有限,但只要加深对物流信息化的理解与认识,用长远的目光来对物流信息化进行认知,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理念,给予自身在市场中的准确定位,明确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目标,制定长远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并实施,一定可以摆脱当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尴尬局面,建立起完备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日保.2005年:《现代物流信息化》·第1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关键词】 条码技术 物流行业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1-0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条码技术才开始在我国的物流行业中起步,最初主要是从生产线物流管理、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开始应用。
1 我国物流行业应用条码的阶段
在我国物流行业中,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1.1 条码技术启蒙阶段
20世纪90年代是物流行业条码技术的启蒙阶段,随着现代制造业在国内的发展,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国外物流企业的示范作用,国内部分物流服务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条码技术对物流管理与运作的影响,并开始关注这一技术。并且随着国外条码打印技术、识别技术及其产品的引进,国内物流企业开始对这一技术有了感性认识与了解,也对这一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前景有了深刻的体会,开始在物流作业领域使用这一技术。
1.2 条码技术起步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头两年,是条码开始在物流领域逐步应用的几年,也是中国物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几年。在这些年里,条码技术开始获得物流行业的普遍关注,在一些新建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开始应用。如2001年建成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就采用了条码技术,并把条码信息采集与物流中心管理控制系统相结合,与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进行集成,极大地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在该物流中心的物料管理中,首先条码可以作为WIP(work in process)状态的标识,准确确定目前物料的消耗与供给情况;其次,条码对物料的标识为建立产品档案奠定了基础。通过条码反映的数据,管理者可以很容易地得知某一成品的原料来源与批次,这些数据可以作为物料管理的反馈输入,从而形成物料管理控制的自动化。仓储管理无论在工业、商业,还是物流配送业里都是重要的环节。人工管理往往难以真正做到按进仓批次在保质期内先进先出。利用条码技术,建立条码仓库管理系统,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只需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入库前先进行赋码,进出仓时读取物品上的条码信息,从而建立仓储管理数据库,并提供保质期预警查询,使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各类产品进出仓和库存情况,及时准确地为决策部门提供有力的参考。此外,在同一时期前后建设的华联超市配送中心、部分医药企业物流中心、烟草行业物流中心等都采用了条码技术。
1.3 条码技术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条码技术对现代化物流作业与管理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技术的优势,也认识到,没有条码技术的应用,就难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因而物流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与此同时,企业都认识到了条码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也开始向国家有关部门与机构咨询有关条码的标准,条码技术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条码的应用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取得了许多成绩。上海新界货运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扫描sscc的EAN/UCC-128条码符号,实现货物分拣、自动分配库位、库位查询、自动打印运输标签、进出库信息采集等功能,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收货、发货以及库存等信息,大大改变了原来仓库作业效率低、易出错的状况。
宝供物流公司通过利用条码技术,实现货物分拣、查询、采集出入库信息、打印运输标签等功能,是宝供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完善了宝供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
上海海关联合快件处理中心的快件中心UPS和DHL快件包裹条码的自动识别项目,可以使系统自动扫描在传送带上快速通过的包裹上的条码,对于由于条码质量问题不能被读出的包裹,传送带自动分离到人工处理,大大提高了货物物流作业处理效率。
目前国内的流通领域,比如百货、超市、香烟、音像制品等各种产品专卖店等已经广泛地使用条码设备,完成诸如销售单品管理、进货入库检验、依单据库那个房拣货、货物分发配送库存盘点、流动销售、价格检查、外出订货等种种操作,为商品零售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数据。北京市最大的图书城――西单图书大厦实现了无线条码终端盘点以及图书配送中心的盘点、出入库自动管理系统,解决了几十万种图书盘点困难、操作时间长等难题,减少了停业盘点带来的损失,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我国物流行业条码应用的现状
当前,整体上讲,我国在物流领域的条码技术推进工作目前才刚刚起步,由于受到条码应用理念尚未普及以及物流企业规模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物流行业还没有形成条码应用的氛围,推动工作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条码技术也只是在局部物流管理领域及部分先进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应用。
作为物流管理的工具,条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环节:
2.1 物料管理
利用条码技术的解决思想:
第一步:通过将物料编码,并且打印条码标签,不仅便于物料跟踪管理,而且也有助于做到合理的物料库存准备,提高生产效率,便于企业资金的合理运用。对采购的生产物料按照行业及企业规则建立统一的物料编码,从而杜绝因物料无序而导致的损失和混乱。
第二步:对需要进行标识的物料打印其条码标,以便于在生产管理中对物料的单件跟踪,从而建立完整的产品档案。
第三步:利用条码技术对仓库进行基本的进、销、存管理,有效地降低库存成本。
第四步:通过产品编码,建立物料质量检验档案,产生质量检验报告,与采购定单挂钩建立对供应商的评价。
2.2 生产线物流管理
条码生产线物流管理是产品条码应用的基础,它建立产品识别码。在生产中应用产品识别码监控生产,采集生产测试数据,采集生产质量检查数据,进行产品完工检查,建立产品识别码和产品档案,有序地安排生产计划,监控生产及流向,提高产品下线合格率。
2.2.1 制定产品识别码格式
根据企业规则和行业规则确定产品识别码的编码规则,保证产品规则化、唯一标识。
2.2.2 建立产品档案
通过产品标识条码在生产线上对产品生产进行跟踪,并采集生产产品的部件、检验等数据作为产品信息,当生产批次计划审核后建立产品档案。
2.2.3 通过生产线上的信息采集点来控制生产的信息。
2.2.4 通过产品标识码条码在生产线上采集质量检测数据,以产品质量标准为准绳判定产品是否合格,从而控制产品在生产线上的流向及是否建立产品档案,打印合格证。
2.3 分拣运输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通讯等许多行业都存在货物的分、拣搬运问题,大批量的货物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装到指定的车箱或航班;一个生产厂家如果生产上百个品种的产品,并需要将其分门别类,以送到不同的目的地,那么就必须扩大场地,增加人员,还常常会出现人工错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应用物流标识技术,使包裹或产品自动分拣到不同的运输机上。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将预先打印好的条码标签贴在发送的物品上,并在每个分拣点装一台条码扫描器。
2.4 仓储保管
在仓储系统,采用条码可以通过应用标识符分辨不同的信息,经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后,更有利于对商品的采购、保管和销售。
2.5 机场通道
当机场的规模达到一个终端要在2h内处理品10个以上的航班时,就必须实现自动化,否则会因为来不及处理行李导致误机。在自动化系统中,物流标识技术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人们将条码标签按需要打印出来,系在每件行李上。条码标签是一个纸牌,系在行李的手把上。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1AIA)标准的要求,条码应包含航班号和目的地等信息。当运输系统把行李从登记处运到分拣系统时,一组通道式扫描器(通常由8个扫描器组成)包围了运输机的各个侧面:上、下、前、后、左、右。扫描器对准每一个可能放标签的位置,甚至是行李的底部。当扫描器读到条码时,会将数据传输到分拣控制器中,然后根据对照表,行李被自动分拣到目的航班的传送带上。
2.6 货物通道
和机场的通道一样,货物通道也是由一组扫描器组成。全方位扫描器能够从所有的方向上识读条码,上下、前后和左右。这些扫描器可以识读任意方向、任意面上的条码,无论包裹有多大,无论运输机的速度有多快,无论包裹间的距离有多小,所有制式的扫描器一起作,决定当前哪些条码需要识渎,然后把一个个信息传送给主计算机或控制系统。
货物扫描通道为进一步采集包裹数据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新一代的货物通道可以以很高的速度同时采集包裹上的条码标识符、实际的包裹尺寸和包裹的重量信息,且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因为包裹投递服务是按尺寸和重量收费的,这些信息对训•算营山k额十分重要。现在可以准确高效地获取这些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2.7 运动中称量
运动中称量与条码自动识别相结合,把电子秤放在输送机上可以得到包裹的重量而不需中断运输作业或人工处理,使系统能保持很高的通过能力,同时实时提供重量信息,计算净重,检验重量误差,验证重量范围。在高效的物料搬运系统中,运动中称量可以与其他自动化过程,如条码扫描、标签打印及粘贴、包裹分拣、码托盘、库存管理、发运和其他功能集成在一起。
在现代制造业物流系统方面,由于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受跨国制造企业的影响,许多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及跨国制造企业在其生产线中都采用了现代条码技术。通过条码技术对制造流程中生产信息、物料信息、仓储信息与销售信息进行跟踪与处理。代表性的跨国企业包括通用、三星、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国内有代表性的企业包括海尔、海信、华为、联想、科龙等。
但是,除上述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线物流系统还没有使用条码技术,尤其是超过90%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在生产线物流管理系统上基本都没有利用条码技术。
在物流服务行业,条码使用情况很不理想。据易观咨询公司2007年对48家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调查,只有35%的公司采用了货物条码跟踪技术,这些公司一般还都是业界比较知名的公司。近两年虽然条码技术受到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普遍关注,但估计号称能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公司中,条码技术使用率不会超过50%.
在一些只提供货运服务的运输公司和普通的仓储服务的企业,基本上还没有使用这一技术。
近几年,随着一些企业现代物流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商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条码技术的使用情况较为普遍。如果没有条码技术的支撑,这些现代物流技术设施的运作效率就难以发挥。
3 我国物流行业条码应用的发展前景
条码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对象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以条码识读为基础的POS自动销售系统,带来了销售、库存管理、订货、结算方式的变革,同时也促进了条码体系的发展及其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应用,逐步从物流供应链的零售末端前推到配送、仓储、运输等物流各环节。近年来,EAN与UCC合作建立了全球统一的开放系统的物品编码体系及条码标识,为供应链物流环节的条码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不夸张地说,没有条码的物流过程将不可想象。
关键词: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物流是社会经济得以有效运转的重要载体,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行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物流行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6.5%,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2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行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等,这些问题都与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
一、我国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物流专业的普遍设置则是在新世纪之后,因此我国物流行业一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人才供求缺口,再加上我国培训市场的相对滞后,使得物流人才显得愈加缺乏。从学历结构看,全国物流核心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仅占5.62%,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0.47%;从职称结构看,从业人员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者仅占4.38%,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占0.85%;从技术等级结构看:高级技师占从业人员的0.19%,高级工占从业人员的3.06%。不仅如此,物流行业除包装、仓储、配送、运输等领域的人才紧缺以外,综合掌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相关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
(二)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性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各界对物流行业的业务需求迅速膨胀,引致了大量的物流企业诞生。这些初创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从而忽视了管理能力的提高,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性。而且随着物流行业的超速发展,很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都将自己定位为物流企业,而这些企业由于自身实际与定位的矛盾,导致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任意性,物流人才的引进和人才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企业的人力资源无法成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点。
(三)尚未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物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是各种物流组织中最广大的群体,同时又是具有伸缩性的群体,企业维持、培养、管理人力资源都会投入巨大的成本,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物流行业的人力资源是成本还是能够带来效益的资本,在于物流组织如何看待人力资源,是不是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大多数物流组织仅仅将人力资源视为实实在在的成本。物流企业为留住人才更多的是单纯从提高薪资方面考虑,而不是考虑人的多方面的需求,从员工发展的角度提供更多的进一步培训教育的机会,这样势必导致整个行业发展动力不足。
(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性,缺乏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致使整个物流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缺乏实施的环境。我国大多数物流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仅仅停留在了人事管理阶段,具体表现在人员招聘、配置、考评、薪酬、内外部流动等环节自成体系,缺乏有机联系和良性循环。一些较为流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人力资源规划、结构化面试、评价中心技术、员工素质测评、菜单式培训、平衡记分卡、关键绩效指标、宽带薪酬等得不到广泛的应有,使物流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大打折扣。
(五)缺乏对物流人才的科学评价方法
目前,物流行业的人才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按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对物流行业人才进行认证评价,二是以物流专业水平考试为依托,以职称评定为目的进行评价。这两方面的评价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前者过多注重物流人才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忽略了物流行业对各职业的实践性要求,后者从职称评定的角度进行评价,可能会给从业者以短期行为为特征的导向,使这些人才过分看重职称等级而忽视对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促进我国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一)积极探索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的路径
目前我国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校。高校培养物流人才,发展物流学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种是把物流作为工程技术专业,从定量分析和技术的角度解决物流问题;另一种是把物流作为管理专业,这类高校往往把物流专业划归到商学管理类学科下,从管理学的角度解决物流问题。对于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物流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其技术性,又要认识到其管理的复杂性,所以对于物流学科的建设,既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又要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将物流专业作为一门相对独立发展的、有自身完整理论体系的综合性学科,这样便给高校培养复合型高级物流人才提供了一种思路。
(二)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物流人力资源职业培训机制
开发物流人力资源除了依托高校之外,另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依托职业培训机构。相对高校培养,职业培训机构掌握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可以及时了解国际物流行业的最新技术。但职业培训由于其经营属性而有一定的功利倾向,热衷于物流资格的培训认证,脱离了职业培训轨道。因此有必要探索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物流人力资源职业培训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企业可采取在岗培训和离岗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员工的学习和锻炼;政府有关部门或物流行业协会应健全物流行业的职业技术培训制度,在培训制度中除了重视装备、技术、资金等实验条件外,还要培养一支优秀的培训教师队伍,如此才能确保被培训的物流人员的素质。
(三)物流企业要以人为本,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物流企业作为物流人力资源的使用及进一步开发者,要主动、积极地进行物流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要根据员工的个性及学识,为员工制定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内部人力资源的长期持续的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减少企业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招聘的成本。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企业做出详细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及各项配套措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将本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从制度及政策各方面给予保障,促进人力资源规划的有序推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必要的人才储备。
(四)建立科学完善的物流人才评价体系
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对人才从业能力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各种认证机构尤其是行业协会需要着手加强对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的方法,例如美国对物流行业的人员从业资格认证由物流行业协会主导,其主要机构为美国物流与运输协会和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其中供应链管理协会着力推动对物流人才的在职教育。在供应链管理协会的促使下,美国建立了对物流行业的强制性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求所有的物流从业人员都要接受职业教育,通过资格考试后才能从事相关的物流工作。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认证体系主要有:人社部主导的国家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中国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北京西三角企业管理培训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全国物流管理员证书、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组织的ILT证书以及某些地区开展的地域性物流人才认证体系,比如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推出的上海市物流岗位资格证书。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应结合上述认证体系关于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建立统一的能力评价体系,为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系列工作环节奠定坚实基础,也便于物流人才在本行业内的有效流动。
三、结论
物流行业的存在与有效运营是其他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物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物流业自身发展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将对整个物流业的经营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提出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将有助于在整个物流行业内建立有效运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力地支撑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杨长辉.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当代经济,2006,(12):96―97
②王永富. 我国物流人才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6):184
③韩立秋. 加强建设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物流管理,2008,(6):22―23
④黎鹰.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杠杆”效应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87―88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我国的物流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我国的物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作为物流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则受到了更大的关注。而不同的物流企业采取的管理模式自然也不相同,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才能积极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对我国物流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电子商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双重作用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并且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使得电子商务也随之发展起来,其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性,节省了更多的实践,还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出现和进步发展。尤其是交通方式的逐渐多元化,更是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人们在网络上达成交易,购买产品,然后通过物流收取货物,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不但更新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还有效促成了物流行业的更新和进步。
一、物流经济管理的模式
网络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变化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然而网络并非是全能的,有许多事情网络并不能帮我们完成,我们更需要的反而是物流。现在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更新特别快,从而诱发了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多变性。
(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是网络发展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商务形式。现代化社会中有许多业务的资金往来都是通过电子支付完成的,这种支付形式的衍生直接造就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之处,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未来还会继续发展,有着很强大潜质。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向电子商务靠拢,从而形成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其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对物流经济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定额管理模式。
定额管理模式是在企业初始阶段产生的,适合那些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源需求量较小的企业。在物流经济中,使用定额管理模式,根据运输产品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运输方式,能够为物流企业减少更多的消耗,对物流经济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推行,主要是为了减轻公司内部的压力,从而促进企业的进步发展。企业将运输的业务交给物流公司,而企业只需要切实做好内部业务就行。这样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省成本,还能为企业缓解内部工作压力。物流公司则是利用其自身的便捷性和合作性等特性,帮助公司实现经济效益。这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企业和物流公司双方都来了经济利益。
二、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其管理模式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缺乏技术支持。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飞速,然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物流行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早已涉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可是物流行业在管理方面,却未形成专门的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设备的不健全,再加上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较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从而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物流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现阶段,部分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它们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并未意识到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及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作用。甚至许多物流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单纯地运输产品的阶段,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进步发展。
三、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
物流行业一直是维持业务和经济往来的重要桥梁,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所以为了保证物流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强对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视。
(一)加强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相融合。
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前提,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体系,保证其开放性和透明性,实现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相融合,能够为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克服在物流运输和信息处理中出现的困难,保证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企业加强合作提供条件,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能够加强物流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促进其快速发展。而且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跨区域合作,更进一步扩大企业的涉猎范围,以此推动物流行业的经济发展。所以,我国物流行业十分有必要使信息技术融合到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去,以便于优化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从而加强对物流企业的有效管理,进而促进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注重提升物流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中,最基本的是定额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物流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特别高,需要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现阶段,虽然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十分快速,并且经济发展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物流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却不是特别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的,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许多人认为物流行业是不需要技术能力的,甚至有的从业人员也同意这一说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企业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工作人员,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完成工作的必要前提。所以,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经济管理人员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得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得到有效的更新和发展。
(三)选择与物流企业相适合的经济管理模式。
不同的物流企业需要的经济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我国的物流经管理模式具有多样性,但是又具有针对性。因此,物流企业在选取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重依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是其在经济管理上存有一定的缺陷,这就要求企业要吸取更加专业的管理人才,以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出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在促进物流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完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使其在实际运用中得以变化发展。我国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管理人才,也需要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行有效改善,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完善。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行业是在经济发展下催生的产物,并已经成为实现许多企业业务的主要载体。而物流经济管理是物流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其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不同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对物流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而选择具体的物流管理模式,需要从物流的具体特点出发,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恰当的模式,才能有效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地位,必须要对物流经济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这样才能使得物流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李宁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金中.中原经济区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3,5
【郑会友先生,香港物流协会会长,曾任特许运输学会香港分会主席、交通谘询委员会委员、交通投诉组主席、东区区议会民选议员、城市规划上诉委员会委员、货运业训练委员会委员、鱼涌北分区委员会主席、葵青区道路安全委员会委员、交通安全会执行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同时荣获英女皇颁发的荣誉奖章。】
提升服务加强交流
香港物流协会成立于1996年,至今已有15年的历史,现任会长郑会友先生也是协会创办人之一,他见证了协会15年的发展,也一直在为提升行业的竞争力、加强与内地之间的交流而不懈努力。
针对人们对物流行业认识匮乏的情况,郑会友先生认为物流行业一定要提升专业地位,加强人们对物流的认知。“物流行业是专业为客户服务的行业,我们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满足客户服务为目标。”郑会友先生解释道,“当然,香港物流协会将为会员和业内从业人员提供平台,经常组织一些短期培训,针对会员,我们免费或象征性收费,而针对非会员,则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可以提升会员及业内从业人员对行业的认知程度,也起到培养会员的作用。同时,我们与香港一些大学合作,安排一些业内的讲座或聘请一些有着一定物流经验的专业人士讲授关于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便于进一步增加会员之间的交流,对行业的认知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不仅如此,香港物流协会还经常组织会员参观内地或香港的一些物流基地,如集装箱码头、物流仓库等,让会员更形象地了解物流行业的营运情况。同时,还加强与其它学会之间的交流,从中寻求一定的商机。
据郑会友先生介绍,香港物流协会的会员都是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行业或有志投身物流行业的人士,而会员亦根据其专业及经验划分,分别为公司会员、资深会员、专业会员、基本会员、准会员、附属会员、毕业会员、行政会员及学生会员。其中包含大型物流企业,亦包括中小型物流企业,嘉里物流、DHL等知名物流企业均是香港物流协会的会员,这些大中小型企业联合在一起,共同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而努力。
同时,香港物流协会还努力维护会员的基本权益,经常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可以说,物流是香港的支柱之一,我们要从根本上提升自己,首先要提高专业资格,符合专业要求,其次要提高物流管理技巧,不断提升客户的服务水平。”郑会友先生如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的物流行业所采取的途径早已囊括海、陆、空,速度、效率可见一斑。
多年来,香港物流协会将企业、教育机构及专业人士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现代物流知识及技巧、搜集最佳运作的典范并作为会员的顾问,从而改进物流工作流程。作为政府与业界沟通的桥梁,香港物流协会积极与政府沟通,推行对行业发展有利的政策,并协助有关当局及教育机构设计物流课程,使其内容能满足行业要求。此外,协会还通过刊物、研讨会、参观等活动,让会员掌握行业最新形势、科技及技术,并积极参与国际研讨会、展览会,从而推广香港物流品牌。
促进合作提升质素
如今,随着内地物流行业的涌现,对香港的物流行业多少有着一定的竞争,郑会友先生也用数据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2005年之前,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排名第一,而到2005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新加坡排名第一,香港则排名第二。近来年,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一,新加坡第二,香港则屈居第三。而随着深圳盐田港口的发展,如今,其集装箱吞吐量也大幅度增加,差不多可以排名全球第三。”出现如此情况,郑会友先生认为与内地港口大幅度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之前,在内地港口未全面开放时,香港可谓唯一的转运港,很多货物都经香港转运至国外等地,而随着内地港口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香港的物流运输,虽然如此,但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每年仍然以4%―5%的幅度增长,因为很多货物从内地港口运输,有些经由香港中转至其它各地。同时,由于很多香港工厂转移至内地的珠三角地区,相对带动了当地的物流运输。
不可否认,香港在物流运输上有一定的优势,效率高就是其中最大的优势,加上免关税等一些优惠政策,相对带动着香港物流行业的发展。即使如此,郑会友先生仍然认为香港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优势。“其实,内地各个城市之间都有竞争,作为一个企业,一定要思考,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郑会友先生分析道:“要利用电子化,提高自身效率,即使是中小型企业,也不能忽视物流电子化,让客户能够在网络上轻松地查看货物所到地点,大概几天能到达目的地。另外,保证货物安全、完整也是需要加强的,这就要求我们提升货管能力,也就是合理利用空间和时间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诚然,物流行业也需要不断提升能力,加强行业管理,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与内地及香港其它行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并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推动两地之间的经济发展。
后记
郑会友先生早年在香港理工大学教授运输货运相关的课程,随着物流行业在香港的发展,香港理工大学最早在学校推行物流课程,他亦接触并了解物流这一行业。后来,他从教育行业转到企业管理,但依然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行业。他经营着物流谘询及培训机构,同时管理着观塘驾驶学院,而他更倾向于物流谘询、培训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