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旅游景区管理体系

时间:2023-08-06 10:52:42

导语:在旅游景区管理体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旅游景区管理体系

第1篇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坐落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连南部海滨的中部,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有着4000余米的曲折海岸线。蓝天碧海、青山奇石,山水融融,构成了绮丽的海滨风光。

这里有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大型以展示珊瑚礁生物群为主的综合类海洋生物馆――珊瑚馆;全国最大的半自然状态的人工鸟笼――鸟语林;全国最大的花岗岩动物石雕――群虎雕塑以及化腐朽为神奇的马驷骥根雕艺术馆等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有全国最长的大型跨海空中索道;大连南部海滨最大的旅游观光船;特种电影播放场所――四维影院以及惊险刺激的侏罗纪激流探险、欢乐剧场、海盗船、蹦极、速降等游乐设施。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是大自然与人工智慧的完美结合,是滨城大连的一道亮丽风景,本着“求精、求异、求变”的经营思路,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成功转型,一个以海洋动物展示、表演和具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海洋主题公园正书写着新的辉煌。海洋主题公园成为大连市旅游业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

第2篇

从2013年开始播出,现在已录制和播出到第三季的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在捧红一众小萌娃的同时,也因其拍摄地主要在农村的缘故,而为拍摄地的乡村旅游带来了重要契机,但带来契机并不等于一定能带来商机。近日有媒体刊文,陕西子洲县王阳洼村在拍摄“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后,乡村旅游并不如当地农民所愿,游客零散,消费低,农民很失望。而在此之前,因“爸爸去哪儿”第一季走红的黑龙江雪乡景区(位于海林市大海林林业局辖区内),则被爆出一个土炕标间一晚上3200元、一个土坡立个牌子就收费的乱象。其实,“爸爸去哪儿”的拍摄仅仅是为当地乡村旅游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之后当地的乡村游能不能就此进入大发展的轨道,还需要做许多工作,包括规划、管理、服务提升等等。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国内旅游达36亿人次,其中18亿人次在乡村,农民直接接待的至少在6亿人次以上,也就是说,每年国内游的一半人次是到农村。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收入提高、转变农村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国人旅游和生活质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相比较传统的文物景区旅游(如故宫、十三陵)、自然风景区旅游(如黄山、泰山),乡村旅游对规划的要求更高,道理很简单:文物和风景区本身就是旅游景区,而乡村旅游则是把本来不是旅游景区的地方改造成旅游景区。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规划式发展并不都尽如人意,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其拍摄地现在乡村旅游搞得比较好的,如黑龙江雪乡、北京门头沟灵水村(“举人村”)都有规划在其中,而有些如陕西子洲县王阳洼村则规划甚少。

乡村旅游要想得到更好更持续的发展,具备严格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基础条件。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资源属于集体所有,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很多乡村旅游资源通过承包的方式进入私人手中,变成民营的形式。这些民营的形式,有些是民营企业,有些则实质上是个体。这种投资形式,好处在于能最大程度地吸收社会资本来参与和投资乡村旅游产业,但同时也会带来弊端,如过分甚至单一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服务和社会效益。因此,乡村旅游要想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服务标准、餐饮和住宿标准、景区收费标准、考核标准、举报网络设置等等。不能任由经营者胡乱要价和圈地收费,不能对消费者进行坑蒙拐骗。要汲取传统旅游业的精华和合理部分,而不能让困扰社会多年的一些弊端和劣习渗入乡村旅游之中。

乡村旅游需要在提升服务上下功夫。多少年来,我国农民的主业一直是务农,并不会旅游接待。大多数农民事先也没有进行过旅游接待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农民的旅游业务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而在乡村旅游的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一些搞得比较好的农家乐,相当部分的主人是返乡创业人员,他们的视野、社会经验和旅游接待经验都较一般农民要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培训和提升服务的重要性。

提升服务还需要对乡村旅游进行一些项目和关联旅游产品的设置。陕西子洲县王阳洼村之所以旅游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更多的附属活动,游客在看完几个窑洞后只能离开,留不下,自然就产生不了更多的旅游收益。事实上,“爸爸去哪儿”到一个村子里进行拍摄,带来了明星和萌娃效应,这对当地的旅游是个很好的契机。但光有这个契机还不够,要在这个契机之上,按照旅游的规律来进行演绎创造,以此来带动和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第3篇

石嘴山市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位居宁夏最北端,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踞银川平原北部,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石嘴山市因黄河两岸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风光优美。石嘴山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宁东、蒙西两个国家千亿吨级煤田之间,是呼包银兰经济带、宁夏沿黄经济区、宁蒙陕乌金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沙湖:沙湖生态旅游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境内,距首府银川以北42千米,包兰铁路、京藏高速、109国道傍湖而过。湖泊面积4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2米,沙漠面积22.52平方千米,最高处可达百米。2007年景区荣获国家首批5A级景区,并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并在西部旅游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两项国际认证。

玉皇阁:玉皇阁位于平罗县城北大街,景区面积为3.6万平方米,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至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后多次扩建。经多次续扩建形成了宁夏最大的道观,内有城隍殿、三清殿、无量殿、玉皇殿等十六个殿宇楼阁,供奉着72尊职司不同的道家仙宗。为3A级旅游景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海南属于海岛型省份,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具备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旅游经济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从目前海南省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现状来看,过度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旅游景区管理不科学以及容量考虑不足等问题突出,制约着海南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实效性。为应对当前的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现状,必须在旅游景区管理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以求为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提供保障。

一、海南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现状分析

(一)过度开发问题突出

海南属于海岛型省份,其中涉及到的景区范围广,生态系统建设很是关键。所谓的生态系统就是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稳定结构,该结构体属于一个重要的自然体系。然而,海南生态旅游景区相对脆弱,景区环境极易受到影响,这些重要的生态资源大都是易损性的资源。新时期,海南生态旅游开发工作不断深入,为海南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自然环境问题,使得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等形成严重的破坏。但是,从海南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现状来看,了解到当地的旅游资源过度开发问题较为突出,红树林、珊瑚礁被破坏严重,致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此外,海防林破坏也非常严重,此海防林能起到躲避台风干扰的目的,一旦遭到破坏,会导致整个海岸的安全系数降低。

(二)景区容量问题被忽视

海南生态旅游景区的范围有限,景区的容量与承载能力也有限,对于重点保护区,必须禁止过多的旅游者进入到景区内。在海南地区,天涯海角属于重点景点,伴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游客数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景区内人山人海,过多的人员会超出景区原可容纳的人数,成为当前的一项突出性问题。

(三)景区管理不够科学

从目前海南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情况来看,景区管理不够科学,常常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盲目的进行生态管理。海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红树林、珊瑚礁、火山口、热带雨林等,都是当地的标志性景区,但是生态景区管理不科学问题仍旧存在,制约着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实效性。

二、海南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措施

(一)运用多元化宣传渠道,强化对景区管理的宣传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更加重视对精神的追求,尤其是旅游经济,进而诸多旅游景区被不断建立。为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景区的生态资源与景区环境,前期应运用多元化方式来实现对环保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点的宣传,能让人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的信息,是提升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为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可将生态旅游知识点制作成宣鞑幔也可通过电视台、微信、网站、微博等平台实现宣传的效果,是开展精确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景区负责人应将环境恶化表象、过度开发行为等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现,能及时将相关的网页、视频等分享到群内,呼吁全民开展景区保护,定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禁止景区过度开发行为,强化对生态景区的保护

为全面推进海南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应重视景区管理,规范与约束旅游者的行为,要求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旅游开发者应具备足够的公德意识,不可单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对森林资源滥砍乱伐,容易发生盲目开采与过度开发行为,会对现代海南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形成制约。此外,开发者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生态景区建设与管理体系之中,利于从中获取足够的投资效益。与此同时,为实现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开发者应在景区内设置警示语与条幅,选择警示性标语来提醒游客来保护环境,还可在景区内安装监控摄像头,旨在监视游客的一举一动,能适度缓解景区内垃圾乱丢、乱扔的现象,进而可提高生态旅游景区的运行效率。另外,在旅游景区中应建设大面积的公共绿地,还要重视给排水系统建设,准备好垃圾与污水处理等设施。

(三)实现海南生态经济的转型,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从长远角度出发,还要实现海南省生态经济的完美转型,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优势,全面推进旅游景区管理工作,在旅游渗透一定的生态元素,以求获得更好景区管理效果。为凸显生态经济运行的价值与影响力,还要将生态元素与扶贫思想相结合,对多种旅游产品进行改造与转型,能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新时期,海南生态旅游经济的转型,应强调生态经济、社会与环境三大效益的相结合,进而达到可持续性目标,利于将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利于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第5篇

旅游景区档案真实记录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及景区管理的全过程,承载着景区的历史文化、人事及旅游业务资源,为景区旅游景区的经营发展及各项决策提供了有用的素材资源及直接参考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是景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效能不仅是衡量景区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景区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景区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景区管理策略,进行旅游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旅游景区档案的工作效能,是旅游景区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保证景区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必要条件,对于提升景区品牌竞争力,促进景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旅游景区在档案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仍停留在简单的抄抄写写、保管资料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为景区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使得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工作滞后,达不到现代管理的要求,效能低下。二是景区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特定的工作标准,致使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不高,不同地方的档案建设要求不尽相同,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混乱。三是景区档案管理力量有待提升。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而大多数景区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收到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很多是身兼数职,甚至是“半路出家”,对档案工作投入精力不足,对档案资料信息的归档、编目等能力不高,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在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旅游景区应稳抓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出档案资料在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推动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2 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的策略分析

2.1 加强认识

要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首先需要加强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对促进景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做好景区档案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与景区其他管理工作的共同落实和共同部署,并纳入到景区管理规划当中,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由专人负责,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岗位责任考核制挂钩,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的有效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旅游景区实际,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积极转变陈旧的思想理念及工作方式,拓展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不断优化景区档案资源结构,丰富景区档案资源结构,积极探索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发挥出档案在提升旅游景区竞争力,启动旅游精品工程,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2 明确规范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事业也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制度却没有与旅游景区的事业同步进行,没有适应旅游景区发展的关于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每所旅游景区中也没有针对于档案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检查措施。其原因就是我国许多旅游景区都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考核中,这一现象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档案工作效能,而且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需要明确景区档案管理规范:首先要创建并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法》的相关规定,编制自身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制定归档要求,建立档案接收、整理、移交、保管、鉴定、保密、统计与提供利用等制度。这样也正符合了《档案法》里面规定的旅游景区应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档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各级岗位职责,科学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展开过程里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同时还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归档要求,将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采取快速有效的收集归档,以确保文件材料完整无缺性。同时要注意的是归档的文件材料要 “遵循文件材料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利用”的原则做好科学有效的分类,正确区分归档范围内不同文件的价值,合理划定保管期限,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认真整理,达到便于保管和方便利用的目的。其次根据国家颁布是档案法与旅游法等相关法律做依据,深入研究分析景区的现状,制定一套符合本景区特点的特色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最后强化督促工作,要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就需要做好对档案整理工作的督促任务,尤其是要根据本省市档案局规范管理的要求与相关档案管理标准,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的任务计划,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开展扎实的档案整理专项工作。

第6篇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旅游景区; 财务资金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5-0049-04

一、引言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强调内部经营管理,通过有效的会计信息加工,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经济效益。旅游业有其特定属性,如何利用管理会计手段实现旅游收益的最大化,需要从旅游业自身属性去发掘。旅游景区收入的季节性差异给旅游景区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和管理等带来了风险。这种风险一定程度上源于旅游行业收入的不稳定性,当然也与旅游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欠缺有关,如旅游项目推广程度不足、企业战略决策及架构设置的失误等。如何强化管理会计在旅游景区的应用,有效降低、转移乃至规避经营过程中财务资金风险,是促进旅游景区发展的一项难题。

关于财务资金的风险分析,我国学者已经有过不少研究。有不少观点认为,企业科学决策必须考虑企业资金的财务风险状况,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财务资金的运作风险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旅游行业的季节差异,也有学者认为,旅游景区收入差异的客观存在,是旅游企业资金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对于季节差异下旅游景区财务资金的风险分析,国内文献中还没有见到成熟的研究成果。

旅游景区产品特点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周期性强,受非客观因素影响严重,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呈不规律性。同时,对城市周边的酒店、餐饮、交通等配套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旅游景区财务自主定价权利较弱,投资运营成本较大,人力成本占支出比重较高。

旅游景区财务资金风险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管理会计经营方面,存在旅游企业内控管理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SOP标准化建设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景区财务资金管理的难度。第二,人员管理上,会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足,在筹集资金、调配资金等资金池管理上经验缺乏而导致财务操作风险。第三,货币资金管理上,资金需求量预测不准确、资金的存放管理松散,在途资金、库现资金量大都会出现相应的资金管理风险等。

二、旅游景区季节性差异收入预测

合理预测收入是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是战略决策的依据,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依据。本文通过某旅游景区(CQ景区)2011―2013年的门票收入情况(全文图表中的原始数据均取自CQ景区2011―2013年的财务统计),预测季节性差异影响下2014年一季度收入状况,并展开财务运营风险分析。

(一)方法的运用

时间序列分析法是对旅游景区由于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节、日期导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短期震荡波动趋势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加法模型,忽略随机性影响,从季节性差异入手。

(二)数据的选取

本文以常态化运营的旅游景区――CQ景区为研究对象,将CQ景区界定为财务资金风险较大的旅游景区。

(三)加法模型的步骤

步骤一:移动平均。按一年四个季度,采用4个期间进行移动平均,第一次平均值对应4个数据的中点,即第一个平均点为二、三季度中间,第二个平均点为三、四季度中间。然后进行第二次平均,将平均值对应在一个期间值上,即第一个平均点为三季度。后面的数据方法相同,然后通过第二次平均值与对应时间基础数值的差距求出特定区间的季节性差异。表1数据的两次平均值、季节性差异见表2。

步骤二:计算平均差异。将季节性差异值按照对应的时间排列到四个季度,通过相同季度的差异值汇总平均,计算出平均差异值,详见表3。

步骤三:数据调整。将平均值差异的合计数调整为0。通过表4汇总统计散客的平均差异为-139.6875,进行进一步调整,将减少的-139.6875平均分配到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增加34.921875;同理,团队的平均差异为12.6875,进一步调整到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减少3.1719;合计门票收入的平均差异为-127,平均调整到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增加31.75。

步骤四:收入预测。首先计算所求期间的收入趋势值,然后增加对应期间的季节性差异,最后求出预测值。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计算,用V表示所求预测值,St表示对应季节性差异,R表示所求趋势值,Ro表示所求趋势增加值,Rt表示给定期间年趋势值,Rto表示给定期间上一年趋势值,T表示期间个数。

可得到V=(Rt+T×Ro)+St模型,其中Ro=(Rt-Rto)/T。通过模型计算出:

平均每季度散客趋势值增加值=(1 320.625-

892.375)/4=107.0625

平均每季度团体趋势值增加值=(295.875-315.25)

/4=-4.84375

平均每季度合计趋势值增加值=(1 616.5-

1 207.625)/4=102.21875

最后得出CQ景区2014年一季度的散客、团体门票预测收入见表5。另据CQ景区收入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的实际收入散客1 188.37万元,团体143.4万元,预测值与实际值大体一致。

三、旅游景区收入变动趋势分析

进行实际和趋势值的散点图分析,可以观察到CQ景区散客、团体门票的增长特点。通过图1数据值的变动趋势可见:CQ景区收入受季节性影响的变化非常明显,峰值高点在每年的二、三季度,四季度回落,一季度为最低点,整个数值折线上升。充分印证了三点规律:第一,旅游景区收入受季节性波动显著的特点;第二,整个旅游景区的收入在逐年递增,整体呈上升趋势;第三,旅游景区的收入结构有一定趋势的变化,散客游的收入逐年递增,团队游的收入逐年下降,同时伴随季节差异变化。

团体票的结算通常由旅行社和景区直接通过签单的形式进行定期核对结算,对应的景区财务会形成应收的往来款项,散客游的结算则由众多零散的货币资金结算。如何及时、安全、完整地汇总资金到专用账户,如何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支配使用,既符合收入季节性差异管理,又增加零散资金的使用效率等都是旅游景区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需要景区结合实际防范风险。

四、旅游景区财务资金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预算,确保资金统筹管理

预算制管理模式,在旅游景区整个资金全局性安排上,增强了资金投入计划性,改善部分内控体系不健全企业的无预算管理或预算粗放管理状态。企业在特定的时间内归集一定时期内财务支出的类别,分运营支出、项目支出,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规定,项目支出按照用途划分“轻、重、缓、急”排序,按照进度安排支出,确保费用形成中预决算的合理误差。旅游景区预算统筹可以按照收入预测趋势,将旺季大量的散客资金归集,统筹考虑有限资金的利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

(二)增强资金防范意识,避免资金流失

财务资金需做到日清月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查,确保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旅游景区日常管理资金零散,门点管理数量大,旺季的收入膨胀,资金的及时、安全、完整入库需要不断加强管理,确保保存资金和在途资金的安全,资金流通畅通。此外,旅游景区的未售卖票据也是资金的一种表现形式,随时可以变现,应当视同为资金管理,这部分资金数量类别庞大,需要加强出入库管理,进行分门别类的登记管理,定期盘点。

(三)盘活资金,合理开发项目

旅游景区现金流充沛,业务特点上现金往来频繁,资金回收期短,建立资金池管理能增强资金使用效率。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制定应收账款的管理体系,动态更新,及时收存收缴在途资金,合理控制流通库现,制定月度资金使用计划,通过相关规定程序审批,逐月拨付资金,做好结存沉淀资金管理,整合利用在企业战略项目投资上,确保资金有效使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管理会计视角分析评价了旅游业财务资金风险问题,旅游景区门票收入的预测值和实际发生额趋势大体吻合,体现了季节性差异带来的波动,有助于防范财务资金风险,针对预防措施应加强企业预算、规范资金用途等,融入多种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熊焰韧,苏文兵.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应用状况调查[J].会计研究,2008(11):84-90.

[2] 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J].会计之友,2011(20):8-12.

[3] 高玉莲.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8):112-113.

第7篇

旅游是人们舒缓心情,放松自己,释放压力的有效手段,之前人们在开始自己的旅程之前,要先做好旅游攻略,现在有了智慧旅游,人们可以在网上对想去旅游的地方进行规划,由此可见,智慧旅游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的行为,而智慧旅游这种全新的旅游模式也给我国的旅游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而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不断更新完善,旅游管理体系也更加的趋于完善化、系统化。我们的旅游部门在对智慧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时候采用了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来提高智慧旅游的服务质量。

1.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一词最早源于人们提出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的说法,智慧旅游主要运用的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对移动物联网,以便携式终端上网设备为主要载体,旅游活动的最新信息,让人们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来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智慧旅游与传统的旅游模式不同,人们通过智慧旅游可以在出游之前实现对途中交通以及住宿等行程的安排。这种人性化的旅游方式也为我们的旅游人员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条件,这一点是传统旅游模式根本做不到的。

2.智慧旅游与目的地旅游管理

当前我国的智慧旅游正在将目的地旅游的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转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上转变。再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智慧旅游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信息,这样也方便了目的地旅游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化实时管理。

智慧旅游能够为各个旅游景区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基于这一点,我们的各个旅游景点也都是非常愿意完善自己的服务质量,来提高自己景区的信誉度,促进景区的综合发展。也就是说将智慧旅游与目的地旅游管理进行有机的整合,不仅可以提高目的地旅游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实现旅游信息与旅游资源的整合。这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全面放在意义重大。

3.智慧旅游的目的地旅游管理体系

3.1基于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体系

首先,我们要根据旅游资源与环境创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检测体系,与之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新技术来对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环境的温度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维护。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在旅游目的地安装预警装置,这样做也可以很好的保证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环境能够持久、健康的发展下去。

其次,我们还要对目的地旅游资源的整体分布特征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状况,并根据生态状况结合生态学理论,进一步确定旅游目的地可以承受的游客最大容量,然后根据这一容量,我们在对今后的游客数量进行规划处理,不要超过这一最大容量,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2基于智慧旅游的目的地游客管理体系

对于旅游来说,传统旅游也好,智慧旅游也好,其最终的核心还是游客,游客能够为我们的旅游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对立的,这种关系也就意味着对游客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游客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对今后的游客数量进行一个预判,分析出游客流量的高峰时期和低估时期,这样当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我们的旅游企业就可以对游客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控,进而实现对整个旅游过程的全面掌控。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出现意外。

在我国的旅游行业进入到智慧旅游阶段以后,国外的很多国家也都在高度重视旅游行业的发展,很多的外国游客也开始大量的涌入中国,因此我国的智慧旅游也在不断完善自己,比如说我国的很多旅游景点指示牌都采用了中英、中英日、中英日韩等多国语言。这一举措对于提升我国旅游行业在国际上的声誉影响是非常有帮助的。

3.3基于智慧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部门体系

要想真正的实现智慧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智能化办公,就要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平台的建设以及整个平?_的调度,借助这一管理平台的建设,智慧旅游目的地在接受旅游部门相关制度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的实施与自身相关旅游管理的规章制度。从而全面提升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3.4基于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实现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管理体系,我们可以鼓励旅游企业加快网络信息化的建设,比如说建立电子门票,这样就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工操作量,而且还能够提升售票效率。而且这种体系还能够让我们的游客感到更加的方便。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针对旅游企业创建一个统一的监督调控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旨在发挥调度职能,实现智慧旅游目的地的实际调度需求。进而全面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第8篇

一.焉支山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焉支山森林公园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县境内南部大黄山林区,属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黄山自然保护站辖区,距山丹县城45km,地理位置101°13′55″~101°16′48″N,38°25′05″-38°27′35″E,海拔2400~3978m,公园面积8333.3hm2,森林面积3477 hm2,森林覆盖率72%。区内天然分布的乔木树种主要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山杨,引种栽培有华北落叶松,灌木主要有山丹柳、金露梅、蔷薇、银露梅、锦鸡儿、沙棘、花楸等,林区分布的野生动物主要有玉带海雕、金雕、马麝、岩羊、狍鹿、旱獭等。

焉支山生态旅游始于1993年,当年由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在大黄山林区自然自然风光最好,人文景观最为密集的区域成立了焉支山省级森林公园。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观念等各种因素有限制,长期以来焉支山森林旅游业发展非常缓慢。2008年山丹县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县域旅游示范性进行试点建设,山丹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全县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将焉支山森林公园做为带动全县旅游发展的龙头旅游景区进行了重点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建设思路,打响焉支风旅游品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运行管理,强化宣传促销力度,201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省生态旅游精品景区之一和丝绸之路旅行线上的黄金站点。

二.开展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提高社会群众环境保护意识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而焉支山更是这一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众通过参与森林旅游,体验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普及了林业基本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对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减小农牧业生产对环境破坏

引导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服务,提供了就业机会机会渠道,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减少了旅游区由于农牧业生产活动对环境植被造成的破坏。

3.加强景区环境保护恢复力度

增加林区经营单位的经济收入,增加对景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资力度,强化景区森林植被恢复与保护力度,实现以林养林。

(二)消极影响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旅游设施和交通工具。如取暖和烹饪燃煤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悬浮微粒,汽车尾气排出的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景区每年燃烧煤炭约100吨,排放烟尘5吨,SO2 1.28吨,CO2 2.6吨,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旅游景区排放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粪便、垃圾),主要污染物有各种有机物、尘埃、废渣、废水、油类、固体悬浮物、致病微生物、有毒重金属化合物等。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中,致使水体富营养化,悬浮物增多,病原菌增加,首先是污染了人类饮用水源,影响人体健康;其次是改变了水生生物和湿地鸟类的生境,导致部分水生生物灭绝和鸟类死亡。

3.土壤受到影响

开展生态旅游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植被被破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土壤面积增加,土壤质量下降。二是游客的过度践踏,使土壤板结,孔隙度降低,土壤的蓄水能力明显降低,落叶层和腐殖质层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pH值上升,水分和物理性粘粒呈递减趋势[1]—[3]。三是游客丢落的各种废弃物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焉支山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因受游客干扰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游客数量多、干扰强烈的区域,游客对土壤的践踏严重,土壤容重增加,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减少,孔隙度减低,pH值减小,氮、磷、钾含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4.植被遭到破坏

生态旅游活动对景区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践踏、采摘、损伤和修建旅游设施大面积破坏植被等方式。经调查,焉支山旅游景区内金露梅、紫花针茅疏花针茅等主要低矮植被的高度和覆盖率都低于景区外山地。景区内的山丹花因游客过度采摘,分布面积锐减61%,植株数量锐减67%。旅游活动区常有青海云杉小苗、狼毒、马蔺及林下苔藓等植物被挖取的现象。

5.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

由于资源开发和人为活动干扰,使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旅游景区内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明显减少,导致食物链简单化或食物链缩短,部分食物链断裂和解环,甚至消失,造成固有的生态系统出现不平衡[4]。景区开发之前活动在景区及周围的马麝、狍鹿、旱獭、岩羊等野生动物,目前在景区及周边5千米范围内可见度明显低于旅游活动区外,而雕、兀鹫、秃鹫及乌鸦等食腐动物的数量旅游活动区内确明显高于旅游区外。

6.固体废弃污染物增多

固体废弃污染物主要有塑料袋、纸片、易拉罐、玻璃瓶、卫生筷、瓜皮、烟头、骨头、剩菜等。焉支山景区游客集散地平均垃圾密度为0.5件(个)/m2,在距近水、近路的地段,污染物增加,垃圾密度达1-2件(个)/m2。

7.森林防火隐患增加

目前焉支山景区的旅游中当地旅游人数占到70%,由于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这部分旅游群体总体素质较低,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防火意识差,带烟带火甚至边游边抽烟的现象比较频繁,再加上景区环保安全力量的薄弱和设施的不健全,对森林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三.焉支山生态旅游开发与加强生态保护的对策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根据大黄山林区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现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焉支山旅游建设发展总体规划。规划重点以开发利用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保持景区内地貌和森林植被的完整性。所有的旅游设施建设必须遵照必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严格审批,坚决杜绝随意建设旅游设施,破坏景区植被的现象。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到景区建设。合理制定旅游路线,限制游客的活动范围。

(二)科学确定环境容量,合理控制旅游人数

由于大黄山林区属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林区生态的脆弱性、保护的重要性及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尤其要慎重,环境容量的确定就是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按照景区现有的规划面积和建设设施,焉支山森林公园日环境容量上限为6200人次/天,按适游天数以150天/年计算,则全年环境容量为94.4万人次/年。如果超过日环境容量上限值,就会对景区的植被、设施等造成破坏,要采取妥当的方式加以控制。

(三)完善环境保护设施,配备充足环卫人员

一是完善游览区引导标识系统,增加游览区的旅游步道,引导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在景点、道路、游客集散地开展旅游活动。二是增设具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功能的垃圾箱和垃圾处理设备,对垃圾的处理尽可能运输到景区外处理,坚决杜绝在景区内就地掩埋和焚烧处理。三是在安全地段设立监管吸烟区,消除由于吸烟造成的火灾隐患。四是按照游客数量和管理的难易成度,配设环卫人员,划分管理区域,明确工作流程,及时对垃圾进行清理和分类处理。

(四)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游客行为管理

由于焉支山森林旅游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目前对游客的管理都比较松散,游客随意进入林地,践踏、采摘景区植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必须高度重视对游客的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出符合焉支山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实际的安全和环保管理体系,制定环境保护办法,组建环境保护执法管理队伍,规范、监督、管理游客的行为,尽可能减少游客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对发现破坏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倡导生态文明旅游

在旅游区道路、景点等地段设置醒目温馨的安全、环保提示牌,景区工作人员、讲解员、导游可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的规定和知识宣传提醒,通过有效地管理方式和旅客乐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游客环保意识,倡导文明旅游,环保旅游,杜绝游客随意践踏植被、乱扔垃圾、乱拔植物、乱挖草皮的不文明现象,减少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杜炜.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的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1994(3):18-20.

[2]冯学刚,包浩生.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14(1):75-78.

第9篇

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造面向东盟开放高地为重点,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为基础的城市发展群,目的在于将北部湾区域建设宜居城市,发挥北部湾“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作用和对沿海沿边开放互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独特支撑作用,此举对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同时国家旅游局长李金早于2016年在中国旅游报指出必须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向,而北部湾区域旅游需要转型发展和提升,必须在全域旅游发展新思维指导下进行规划和发展,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全域旅游作为加快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北部湾区域旅游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随着全域旅游模式的推进,该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不高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地级市之间、地区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差异明显,旅游存在旅游体系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和旅游品牌发展不突显等问题逐渐突显。本文通过概述全域旅游的优势,着重阐述了全域旅游视角下北部湾区域旅游的发展措施和策略。以钦州市的旅游发展为例,以期能促进北部湾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从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有效地融入全国以及中国-东盟区域旅游的发展大潮中。

一、推行全域旅游的优势

(一)保障特定区域的生活品质

对全域旅游特定区域进行统一筹划建设时,将使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市景色交相辉映,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设置多元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交通体系,为广大居民的出行提供保障。当前,国家旅游及相关部门提出并实行了“厕所革命”的倡议,该倡议一经推出,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为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全域旅游各类措施的全面落实,不仅为城市带来了良好的休闲舒适的环境,而且未来有望实现更多宜居、宜游的休憩型旅游景点。2016年,北部湾的钦州市在“厕所革命”倡议下,全市在景区景点、生态农庄、生态乡村等地进行新建和改造旅游厕所各10座。这些厕所的新建和改造为旅游景区环境带来更加适宜的休憩条件,进一步推进了该市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二)推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

全域旅游中所说的域除指地域外,还指的是与旅游存在一定关系的行业领域,随着旅游业和农业、林业、工商、体育等各类行业的融合协作,充分突出了优势的产业资源,“旅游+”已经是现代产业的主要增长点,随着全域旅游的形成与发展,国家整体消费水平将得到提升,为生产注入全新的创新动力。体育旅游品牌成为2017年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式。目前,钦州市的“旅游+体育”产业模式已开展多年。自12年蚝情节举办以来,钦州市举办中国-东盟(钦州)狮王争霸赛决赛,亚洲水上摩托艇公开赛,钦州茅尾海国际帆船赛,中国自行车公路巡回赛(钦州站),全民健身跑等系列体育赛事,这些赛事的举办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带动了钦州茅尾海、I海广场、千年古陶城等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旅游+体育”的产业模式,实现全域旅游全面发展,2017年钦州市加强“旅游+体育”模式的产业融合,举办全国青年沙滩排球,钦州市望海岭滑翔伞全国邀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2017年全国跳绳王联赛,2017中华龙狮公开赛,2017年中国公路自行车巡回赛,八寨沟登山跑等各种赛事,有效地实现了产业的联动发展。

(三)大幅改善居住环境

全域旅游对特定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综合治理城市恶劣环境,以及加强景区管理力度后,促进了城镇生态化发展,从改善环境的角度强化了城市整体品质。通过实施各类工程如绿化工程、搬迁工程等,确保城市功能的综合化,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促进景区自然资源的充分运用,旅游对环境具有优化功能,使特定旅游区域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成为人们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钦州市在推进全域旅游区域初期,对该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加强了三娘湾旅游景区,八寨沟旅游景区,五皇山旅游景区等景区景点生态建设,建设了千年古陶城-钦州园博园生态园林,以及在城市内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大力优化该市的城市环境,从而使这些景区景点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二、全域旅游视角下北部湾区域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建立先进完善的旅游治理体系

1.构建具有综合协调功能的旅游管理机构

尽快建设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局等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监督管理、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监测、产业协调等工作,全面发挥整体协调能力。旅游部门应从全域旅游的角度出发,开展统一的区域规划、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全面优化等工作,聘请一批专业程度高的旅游管理人才及人员对旅游发展提出设想和合理规划。钦州市旅游部门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针对钦州市内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资源规划等方面,聘请钦州市高校钦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专业教师进行钦州市内的相关资源调查,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旅游扶贫专项规划》一书,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优化,实现旅游扶贫领域的专业化研究。

2.加快实施新导游革命

首先,尽快构建涉及导游员工注册登记、年度审计考核、执业标准等在内的法规文件,构建完善的企业合同、规范守则等制度要求,为整个导游队伍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其次,在全区导游的基础上设立相应的网络化服务管理系统,将旅游城市、北部湾区域各特色旅游点作为关键部分,将导游的资历、执业现状以及信誉度等作为基本内容,设立由区、市、县各司其责的导游服务管理体系,强化对全体导游的管理力度。此外,建立健全导游准入及退出机制,将重心放在构建年审统计与导游IC卡计分管理体制上,颁布实施导游IC卡使用年限与相关的退出流程,使导游执业行为更加的规范。

(二)加强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产品体系全面发展

1.落实“旅游+”理念,有机融合并发展各关联产业

首先,旅游+互联网;提高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各旅游景点如景区景点、机场、乡村旅游区等设置无线网、3G网、4G网,尽快构建智慧型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或生态乡村和农庄。如钦州三娘湾旅游景区已经完成设计构建智慧旅游系统,该系统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景区的播音系统和解说等系统智能化,有效地推进智能化旅游的实现。建立先进的旅游数据平台,贯彻落实大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旅游+互联网的创业发展进程,实施以“旅游+互联网”为中心的现代化示范基地;广泛关注计算机网络支付、电子门票等新兴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北部湾区域旅游资源和消费市场之间的有机结合,开启旅游智能信息化发展模式,以微博、微信、APP等各类先进手段,构建网络化的旅游营销流程。其次,旅游+关联产业拓展模式;注重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步伐,将旅游与农业融合起来共同发展,加强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景点等项目力度。优化调整北部湾区域国家公园体制,加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全面推行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森林体验等各类独具风格的项目。创建体育旅游景点,向广大游客提供龙舟、漂流等运动休闲活动,将各类户外休闲活动融入进特色旅游景c中;举办能够与旅游有效融合的体育比赛项目。

2.积极研发特色旅游产品

根据北部湾区域优美的山水环境,推动养生旅游产品的发展,促进区域医药文化与养生旅游产品的有效融合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养生产品。出于对休闲度假、特色项目、观光体验的考虑,全面推广农事体验、农家乐度假、山水田园度假、健康养生等各类风格独特的生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模式的旅游产品,加强创新发展,推行乡村民宿、森林人家等以乡村为中心的新兴旅游项目。优化调整国家公园体制,充分利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注重研发休闲度假、森林人家等若干个产品项目,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森林体验服务。

三、结语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