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海绵城市施工难点

时间:2023-08-06 10:52:43

导语:在海绵城市施工难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海绵城市施工难点

第1篇

关键词:气候异变 海绵城市 雨洪管理 生态环境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062-02

在全球变暖的冲击下,全球气候异变,巨增的降雨量和极端的气候变化给城市的排水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传统的排水系统无法满足巨大降雨量的需求。目前,我国淡水资源缺乏,中国向来都是一个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那么面对如此大的降雨量,应该如何留住城市的降雨,改善目前城市缺水的现象,并且舒缓城市降水排水困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大城市共同关注的问题。

1 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雨洪管理模式,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具有很好地“弹性”。海绵城市的设定是为了应对全球气球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将城市建造的如同海绵一般千疮百孔,是在原有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将地面上的硬砖、泥瓦等物理设施转化为可以吸水、储水又可以将储藏的水资源进行利用的资源,缺水时用它补给,使水资源可以重复使用。

近些年来,随着生态化城市新潮概念的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了国家治理雨洪现象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实施相关的规划并完善相关的施工技术。

2 建设海绵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海绵城市的推广涉及到很多领域,包括水利、景观以及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建设一个怎样的规划模式,怎么进一步落实海绵城市这一理念,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规划设计的理念不断优化,为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未来的规划过程中尝试规划出一套新的城市规划建议,增强城市预防能力。基于城市建设的方向,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解决的3个问题是:怎样在城市管理及都市计划层面具体落实海绵城市的理念,如何调整目前城市规划的方案;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海绵城市;如何落实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如何对城市雨洪量进行分析。

3 重视海绵城市规划

3.1 提高民众防风险意识

加强空间分析及模拟技术在城市雨洪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民众防风险意识。在城市雨洪管理中加强新一代的空间技术分析,加强管理模拟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分析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暴雨灾变的能力及政府部门的正确决策判断能力。在宣传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加强科学分析在民众参与防风险意识提升的重要性,宣传教育工作要配合民众参与机制,让全民参与到都市雨洪管理防控工作中来。

3.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育工作

在进行海绵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明确指出要保护的绿地系统和水系的范围,保护好绿地系统和要保育的城市水体,维持住城市的水体和绿色自然空间的纹理。将城市绿色网络与城市的水域联系起来,让湖泊、绿地、沟渠、湿地等水域和绿地能够相互结合,串联成一个网状,这样做能够加强水体景观和雨洪蓄水功能相结合,在解决了雨洪问题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3.3 加强城市管理与雨洪管理相结合

在规划过程中加强城市管理与雨洪管理能够有机结合,在整个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落实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在已淹没的地区强化土地管理机制,在已淹没的地区设置滞洪区,在开发的过程中设置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的强度和密度。设置雨水优化滞留空间,可以设置在学校、地下停车场、体育场所、绿地等公共场所下,使用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将雨洪管理纳入到国家管理体系中,多设置一些储水空间。

3.4 分散进行雨洪管理

建设雨洪处理场地、分散处理都市雨洪管理系统,改变传统的雨洪处理模式,传统的雨洪处理模式是将集水区的暴雨径流主要导向集流的大系统治水观念,改变传统的治水模式,改为分散式综合性的吸纳洪水,通过各个区域的分洪进行截留,可以进行灌溉、绿色资源生态蓄洪等。

4 完善地区分布策略

4.1 铺面增强透水材质的使用

在地面的铺设过程中,加强透水材质的使用,根据研究发现旧街区的硬面铺面比较多,在后期的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透水性材料的使用,进行透水材料铺设时应该考虑在基层或者是表层铺设,在进行基层材料铺设时应该选择透水性比较好的材质,以便使降水能够渗透到地下。在选择表层的材质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区域选择耐久性比较好的材质。

4.2 加强社区层面的保水设计

在进行社区保水设计时应该进一步树立社区内的绿地规划,将社区内的蓄水功能区与景观相结合,结合公园的绿地、生态保护区、休闲区等区域建设生态蓄水功能区。在设计时使用生态的设计手法来进一步改善社区道路的透水性,根据社区的绿化与水域的分布进行规划。社区的水域要建设在社区的低洼处,以便于在洪雨来临的时候可以存储雨水。

4.3 加强绿地计划于雨洪管理的有机结合

增强防洪设施建设,并配合城市建设定期检查,在设置生态滞洪设施时应该有现在公园绿地设置,结合公园的景观设计,建设适合民众休憩的生态空间。将公园绿地建设成为一个兼备景观、滞洪功能、生态的区域网络,进一步加强雨洪的处理能力;变更上游地区易淹没土地的用途,在进行土地变更时,需要对变更区域留置适当的空间留置雨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地区环境特征及时进行排水情况安排,规范设计滞留雨水的空间,并将设计纳入到现有都市计划法定规范。

4.4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雨洪管理的办法

在进行雨洪规划治理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设置治理方法,在进行综合治理的结构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排水状况,因地制宜采用雨洪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在进行开发管理时主要包括低冲击开发模式的推广、基地保水、入渗设施、滞洪池与雨水贮留设施留设、排水路整治、集水区水土保持等工程方法。

5 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海绵城市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进一步加强雨洪的处理能力,根据当地的地区环境特征及时进行排水情况安排,把城市的规划和雨洪的管理作为主要的O计模式。笔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以及想法,希望可以改善土地的利用情况、生态街道的创建并促进一些地区的透水能力的改善,这样可以将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方式运用到防洪防灾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上来。

由于研究资源和实践经验受限,此次研究可以当做是一个海绵城市理念落实的初级规划,研究出来的结果理论上比较适合当做绿地计划和策略性城市的一个参考,分析结果受到资料精度的影响,在此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到此项目的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 尹路.从绿地系统视角浅议海绵城市系统规划――以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5):59-60.

[2 王鹏,亚吉露・劳森,刘滨谊.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策略及其在景观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10(6):88-91.

[3] 赵景伟,陈志龙,刘应明,等.城市突发性灾害现象的城市规划应对[J].规划师,2012(3):35.

第2篇

关键词:GBF管;空心楼板;施工控制

1 工程概况

呼和浩特“盛业城市广场”北为车站东街,西为规划道路,南为华安街,东为迎宾北路。地面以上共有四幢主要建筑,地下二层汽车库。工程总建筑面积193800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1058m2。地下二层楼板均采用GBF管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现浇板厚300mm,采用φ140的GBF管,与我分公司去年施工的学府康都工程不同,其空心楼板采用的是φ400GRC管。

2 GBF管的组成和现浇空心楼板的优点

GBF管由特种无机复合砂浆作基材,玻璃纤维作增强材料的无机复合材料制作而成,它抗拉、抗弯、强度高,表面不龟裂,自重轻,耐冲击。薄壁管进场验收标准:薄壁管进场后应对其物理力学性能、外观质量、几何尺寸进行检查,符合标准的方可使用。现浇空心楼板是在现浇楼板结构中,按设计间距放置高强复合薄壁空心管(即GBF管)。采用空心板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大跨度的楼板,具有自重轻、刚度大,有利于管线埋设,节省模板,抗震性能好,使用功能优良,增加层高净空高度,真正实现空间灵活间隔,施工经济方便,综合经济效益提高等优点。

3 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支设梁、楼板模板绑扎梁钢筋在楼板模板上标出预留预埋位置线、GBF管位置线、楼板底排钢筋位置线绑扎楼板底排钢筋预留、预埋水电管线盒安装GBF管绑扎楼板上排钢筋固定GBF管钢筋、GBF管隐蔽检查验收安装泵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找平抹面混凝土养护。

2、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10厚竹胶板,水平支撑为木龙骨和方钢,竖向支撑为带调节螺栓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时,先将钢管脚手架搭设,后支设梁底,梁侧模板,再安装龙骨及楼板模板。对采用不方正的竹胶板,需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安装,用木工刨刨平,方便安装的时候能够紧密接合。

模板的设计必须根据楼盖结构总重量、加劲肋管重量与平面具置作恒载取值,并充分考虑施工荷载后,对模板进行竖向和侧向的承载计算和稳定验算,设计模板、龙骨与支撑架。龙骨和支撑架的布置宜考虑兼作加劲肋管抗浮拉筋(丝)锚定的要求,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模板安装时,应从一边开始铺设,后安装的模板必须与先安装的模板顶紧,若有缝隙,用海绵条堵好,以保证振捣混凝土时不发生漏浆现象,使浇筑的混凝土内实外光,质量好。

3、钢筋工程及GBF管安装

3.1 楼板下排钢筋施工。

模板经验收合格后,开始对钢筋进行绑扎,为了保护预留孔洞,保证板筋和保证板筋,要先在模版上做出标记,标记出他们的位置线,在位置线上绑扎下排钢筋。

3.2 GBF管的安装

GBF管施工前,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中每块楼板的平面尺寸,预留预埋情况、施工缝位置、生产厂家生产的GBF管标准长度和GBF管的排布方向,进行排管设计,绘制出GBF管排放图。然后,根据排管图得出加工的计划,交相应的GBF生产厂家进行加工。

在GBF管运至施工现场后,不能随便堆放,需要作业人员要根据GBF管长度分别堆放,方便以后的管理和使用。为方便垂直运输,现场用钢筋焊接制作GBF管吊笼,使用塔吊将GBF管运至楼层作业面。GBF管贮存、搬运时必须水平放置,严禁立放,以免管端被损坏。立放容易使混凝土流入管内,造成浪费的材料,而且增加自重,从而改变设计构造。在GBF管运至作业楼层后,作业人员根据所在层的排放图进行排放,排管时,不要碰坏GBF管,注意轻拿轻放。

3.3 楼板上排钢筋施工

GBF管铺设完后,应先绑扎楼板分布钢筋,再绑扎楼面的负弯矩钢筋。

3.4 GBF管的调整、固定

3.4.1 安装固定加劲肋管施工过程中,应在管顶铺垫模板或脚手板作保护,不容许直接在其上踩踏。

3.4.2 调整对线,保证加劲肋管之间及其暗梁、墙、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并将加劲肋管底垫至设计标高后,在每条加劲肋管距两端头约100mm处应至少各有一抗浮锚固点。抗浮锚固和防水平漂移措施应根据加劲肋管断面尺寸、长度等条件,在施工方案中作具体计算。抗浮锚固必须牢固可靠,可间接利用空心楼盖内钢筋作抗浮锚定传力件,但其最终锚定点必须是楼盖底部模板,龙骨或支模架。

3.4.3 加劲肋管下的预留水电线管盒应按划线预埋,为减少其对楼盖断面的削弱,管线盒宜尽可能布置在腹肋位置,预埋管交叉点应布置在肋内。竖向穿楼板管道宜先预埋套管。必要时预埋管线处可采用配套规格的加劲肋管,以便让出管线位置。

3.4.4 排布加劲肋管时,如设计未作要求,宜将其与最靠近的梁、柱、墙钢筋的净间距调为50mm左右,与预留孔洞的净间距≥50mm。

3.4.5 加劲肋管安装完成后须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工序施工。

4、混凝土浇筑

4.1 钢筋隐蔽验收及GBF管固定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本工程采用预拌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为160~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采用泵送直接浇筑。混凝土泵管支架须放置在胶合板或其他材料的垫板上,禁止直接放置在GBF管上,以免刺破GBF管。

4.2 混凝土的浇筑,宜采用加劲肋管纵轴单向(即顺长度方向)进行;不宜沿垂直加劲肋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筑。布料与振捣应同步进行,以保证加劲肋管底被混凝土充填饱满,无积存气囊、气泡。

第3篇

关键词:过河隧道;盾构;浅覆土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石榴庄~大红门站区间全长1086.5m,区间由西向东下穿凉水河。凉水河为北京南城的主要泄洪通道,平时多是城市排放的污水,常年有积水。区间隧道与凉水河斜角56°,两侧为石坎,河床有混凝土方砖铺砌,有淤泥,隧道覆土约7.0m,覆土较浅。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砂卵石地层,其中盾构隧道上部主要位于黏土层中,下部为卵石层。

2 工程重点、难点

由于盾构过河段覆土较浅,盾构推进时如果盾构施工控制不当将引起周围土体扰动,可能导致桥桩不均匀沉降、桥桩失稳、河床坍塌、发生透水等工程事故。特别是在盾构在穿越河流底部时,如有围岩顶板下沉会对河床产生危害甚至破坏,河水下渗也可能危及隧道施工,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在盾构下穿河段过程中,如何采取相关技术措施减小沉降,确保凉水河及凉水河桥的安全将是本区间工程的重点。

3 盾构穿越凉水河施工措施

3.1 做好施工前的调查准备工作

施工前详细调查该区段水文地质,详细踏勘凉水河及凉水河桥的结构与现有的状态,尤其是对于河底隔水层的连续性、渗透系数、厚度以及各层的渗流情况,并将此数据情况作为盾构下穿时的重要参考。

3.2 调整好盾构姿态

盾构进入河底前要预先调整好盾构姿态,以较好的姿态下穿河底。在掘进过程中,盾构司机根据测量偏差及时调整盾构的掘进方向,尽可能减少掘进过程中的纠偏,杜绝大幅度的纠偏,以确保盾构平稳通过该段。

3.3 合理设置土压力

在盾构推进的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土压力值,科学合理的设置土压力值及相宜的推进速度等参数,防止超挖和欠挖,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在盾构过凉水河桥地区,盾构覆土厚度为7m,根据计算土压平均值控制在0.08~0.09Mpa之间。穿越时应降低推进速度,严格控制盾构推进方向,减少纠偏,特别是大量值纠偏。

3.4 同步注浆的控制

盾构下穿凉水河期间地面沉降控制值为±20mm,桥桩累计沉降控制值为10mm,桥桩差异沉降为5mm。考虑到此区间地面沉降控制标准较高,且河底至盾构拱顶间土层相对较薄,因此应加强掘进过程中的同步注浆的控制,本区段同步注浆拟采用膨润土、粉煤灰、砂、水泥为主要材料的液浆,每1m3浆液配比为:水泥260kg:膨润土80kg:粉煤灰340kg:中粗砂750kg:水520kg;浆液特性要求胶凝时间初凝为5~6h,终凝为10~16h,固结体强度为24h达到0.3MPa;固结率为95%,即固结收缩率5%;稠度为120mm;浆液稳定性应满足静置不沉淀、不离析或在胶凝时间内静置沉淀离析少。盾构下穿凉水河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和控制注浆量,注浆量控制理论值应为建筑间隙的150%~180%,同步注浆时要求在压入口的压力大于该点的静止水压及土压力之和,做到尽量填补而不是劈裂,因此要求注浆压力控制在0.20~0.30Mpa。注浆压力过大,管片外的土层将会被浆液扰动而造成较大的后期地层沉降及隧道本身的沉降,并易造成跑浆;注浆压力过小,浆液填充速度过慢,填充不充足,会使地表变形增大。

3.5 二次补浆采用双液补浆

二次注浆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每1m3浆液配比水泥:水:水玻璃溶液的比例为1:1:2;每两环进行一次补浆,补浆量为同步注浆量的30%,注浆利用低压、少量、多次注浆的方式及时补充因原有浆液固结收缩所产生的空隙。盾构推进过后每5环进行一环环箍注浆,每环6个孔每孔注入1.0m3。注浆压力为0.3Mpa。

3.6 控制好盾构姿态,确保盾尾间隙均匀

盾构推进过程中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是控制地面沉降的主要方法[1,2]。以往的经验显示,盾构推进过程中的盾构姿态不好易造成盾尾处漏浆,地面沉降,因此在盾构下穿凉水河桥期间,确保盾构推进轴线与设计轴线相吻合,盾尾四周间隙均匀。同时,在盾构通过河床时,要加强盾尾的密封与管片的施工控制,掘进时要定时定量均匀压注盾尾油脂,如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盾尾油脂压注量来防止浆液通过盾尾流失,盾尾油脂量比正常推进每环多20Kg可以较好的控制盾尾的漏浆量。如果管片间隙出现渗漏,要及时堵漏处理,以免漏水引起河底下沉而对河底产生破坏。

3.7 加强监控量测管理,实现信息化施工

在盾构穿越凉水河期间,严格按照监测要求对凉水河桥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处理并反馈。及时掌握盾构推进对桥梁及河道的影响,不断优化盾构推进参数。同时加强地面巡视,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3.8 土壤改良效果模拟

在模拟段施工中,将有针对性的对土壤改良添加剂(泡沫或膨润土)配方及相应的改良效果进行跟踪记录,以寻找合适的土壤改良方式。详细分析模拟段施工资料,制定实际盾构穿越凉水河及凉水河桥施工参数。在盾构抵达凉水河前,应会同各方详细研究分析模拟段的施工参数,比如土压变化、注浆情况、土体改良情况及地面沉降等实际资料,从而制定盾构穿越凉水河及凉水桥施工参数。

4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本工程特点及各种不利因素,制定各项应急预案,编制切实可行的应急程序,成立应急组织,并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在河流附近备好应急物资如海绵条、粘土及铁锹、编织袋、水泵、船等工具设备。可事先在河岸两边空旷处准备袋装粘土,一旦河底发生坍塌立即向河底抛填袋装粘土,确保盾构顺利通过。在盾构下穿河流之前,应对各项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物资进行实物检查,并将应急物资存放在现场操作区域范围内,将险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5 盾构机过河过桥整机检修

对推进系统的泵组、PLC模块控制,各类电磁阀,换向阀,比例分配阀以及推进油缸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油压不足及相关阀失效的情况下立即检修或更换;盾构机的电机与液压系统,应邀请盾构机制造厂家售后专业工程师过来检修,必须确保整个过河段正常作业;检修同步注浆系统泵的缸体,密封,及注浆管路是否有堵塞或破损等现象;检修拼装机线位开关,电磁阀及换向阀,刹车开关,以及拼装机遥控器是否正常工作,各油管是否老化;运输系统皮带输送机属于易破损构件,在过河前必须检查;自动导向测量系统过河前要调整好姿态,避免在过河过桥时在进行姿态调整。针对损坏或易破损的构件备好配件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施工中经常可能出现的易损构件,必要时可以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施工。

6 结语

在通过浅覆土河道的隧道施工中,要综合平衡考虑全线的地质、水文、地面构筑物、地下障碍物等情况选用盾构机型,然后根据所选的机型与河道覆土、水文情况、航道要求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安全施工并保证以后运营时的隧道安全。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河底浅覆土隧道施工时要验算隧道上覆土的安全厚度。在盾构推进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盾构推进参数,对减小轴线偏差、控制地面沉降、保证盾构机及隧道安全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馈,洪开荣,吴学松.盾构施工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 杨书江,孙谋,洪开荣.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第4篇

关键词:中航技易发研究;办公楼;模板安装;拆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中航技易发研发办公楼D座等16项二标段工程,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57C2、57F2地块,总建筑面积151737.79m2,其中总部办公楼地上建筑面积41825.87 m2,商务酒店地上建筑面积38903.15 m2,裙房3地上建筑面积1814.35 m2,备件库房地上建筑面积3834.84 m2,人防出口1地上建筑面积110.44 m2 。建设单位为中航技易发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总承包, 2013年2月20日开工,计划2015年7月16日竣工。

2、工程难点分析

本工程为中航技易发研发办公楼D座16项二标段工程,是本公司重点工程,确保总部办公楼和商务酒店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研发办公楼获得北京市建筑结构“长城杯”金杯。模板的选型、设计、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精心设计、严格控制。本工程的地下室部分体型大,结构不规则,跨度较大,典型柱网为8.5m×9m。墙体高厚、柱截面尺寸大、基础反梁、框架梁截面高大、梁数量多、部分位置间距小必须在模板设计中全过程、全方位考虑。模板用量大、规格型号多,施工中必须绘制详细的模板配板图,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及措施,防止用错。各种专业预留、预埋较多,施工过程中需各专业密切配合,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以免影响工程的进度、质量。多区域同时施工,必须合理安排各区域交界处的施工顺序。避免同时施工交界处,以免发生模板安装时的冲突。多工种同时施工,交叉作业多。模板高大,安装时必须固定牢固。专人负责看护,确保安全。主体结构施工经历冬期和雨季施工,能否处理好季节性施工的特殊要求,将影响到工程能否顺利完成。

3、施工技术准备

认真学习有关规程规范,收到图纸后,会同水,电,设备等专业,认真进行图纸会审,确保留洞及预埋件的位置正确,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技术负责人按照本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方案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木工工长根据施工方案设计图纸,模板工程施工规范,按照施工部位对施工队班组长及施工人员进行详细,操作性强的技术交底,并做好技术交底签名记录。对模板租赁单位进行认真考察,提前作好加工定货工作,并对模板零件螺栓等材料预先提出加工计划。按流水段组织好墙体、顶板模板的配模设计工作,设计必须考虑到增加木模板的周转次数。减少模板的浪费。做好顶板模板的排板工作:顶板模板配制以1.22m×2.44m为标准板,非标准板尽量赶在顶板中间,便于模板的起拱、拆除。每层顶板模板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周转使用。

4、主要施工方法

本工程因地下室单层面积较大,地下室共分4个区,每个区内再进行流水段划分如下图所示,各流水段混凝土工程量基本相当,可组织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实现合理、连续、有节奏的施工。

4.1、墙体模板

墙体模板面层采用18mm厚多层板,支撑采用φ48钢管支撑体系。横、纵钢楞采用φ48钢管,横楞间距600mm,竖向楞间距200mm,Φ16穿墙螺栓通过“3”型件拉结,双向间距600×600mm。地下室外墙穿墙螺栓放置止水片,止水片采用60×60×5mm钢板中间打18mm的孔,止水片与螺栓满焊。由于地下室的防水和地下二层人防的要求,地下室墙体穿墙螺栓不取出。沿墙体高度设置五道顶模筋,顶模筋采用Φ18两头焊50mm长的钢筋头,顶模筋横向间距800mm。

4.2、框架柱

方柱:预先将多层板现场加工成定型柱模板,面板采用18mm厚多层板,竖龙骨采用100×100mm木方与面板钉牢,间距不大于250mm,中间加固龙骨为50×100mm木方,在离柱上口500mm、柱中和离柱底500mm处用对拉螺栓将竖龙骨锁紧,形成整片片模。柱模加工高度为楼板面至梁底上50mm,每片之间接缝处加工成子母企口。根据柱截面尺寸,采用槽钢紧箍。第一道槽钢距地面250mm,柱箍间距为500mm一道。对于大于1000mm柱模板采用86系列模板制作,面板采用6mm厚钢板,加强背楞采用双向10#槽钢,相邻两片柱模板间使用专用的柱模连接器进行拉结,使相邻两块模板的板面成直角紧密连接。

4.3、梁

面板选用15mm厚的多层板,梁底龙骨选用100×100mm木方,梁帮龙骨选用50×100木方加固;梁底水平杆选用φ48的钢管;所有梁底次龙骨均选用100×100mm方木龙骨,梁底主龙骨选用长1500mm的Φ48×3.5mm单钢管,梁梆背肋选用50×100木方,间距250mm。梁底立杆均采用扣件式满堂落地架支撑体系,梁底增加支撑立杆,400―800梁高梁底为单排支撑;梁高900高梁,梁底为双排支撑。800mm梁底立杆纵距900mm,梁高大于800mm的,梁底立杆纵距加密至450mm。

梁中、梁底放置Φ18钢筋顶棍,间距600mm;为了保证不跑模,在梁中和梁底设置Φ16穿梁螺栓,穿梁螺栓加PVC套管,水平间距450mm。

4.4、顶板

采用满堂红碗扣脚手架支撑体系,面板选用15mm厚的双面多层板现场拼装。主、次龙骨及各种支撑杆件具体见下表:

主龙骨(mm) 次龙骨(mm) 立杆间距 横杆步距

木方100mm×100mm @900 木方50mm×100mm @250 900×900 1200

4.5、垫层模板

垫层边侧模板采用100×100mm的方木作背肋,面板为100mm高的15mm厚覆膜多层板,沿垫层边线设置。采用钢筋棍砸入土中支挡固定,为防止接头处产生错台,接头两侧均设钢筋棍支挡。

4.6、基础底板侧模

基础底板侧模采用砖墙为侧模,沿边线砌筑500mm、2000mm高240厚

砖墙,砖墙内侧抹灰压光,基础底板厚500mm、1600mm、2000mm。

4.7、后浇带模板

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模板采用快易收口网。顶板后浇带采用独立支模,后浇带下铺1200mm的竹胶板,与顶板竹胶板接缝处贴海面条,在接缝处放置两块次龙骨,其余位置次龙骨放置与顶板同;在次龙骨下放置1200mm长的主龙骨,主龙骨连接处与模板接缝处齐平,主龙骨间距、规格与顶板同。支撑采用独立支撑,竖向支撑间距900×900mm,与其最近的顶板竖向支撑用横杆连接。横杆步距900mm,纵向间距900mm。各部位支模见下图:

基础底板后浇带:

4.8、楼梯、梁柱接头、门窗洞口等特殊部位采用定制定型模板。

1)楼梯

面板:15厚覆膜多层板;次龙骨:50×100木方,间距300mm;主龙骨:100×100木方,间距600mm.

2)梁柱接头

梁柱接头标准层处采用定型模板。木模板上按梁截面尺寸做成凹槽,并配以18mm厚高强覆膜胶合板配50×100mm木方拼装。柱头模板安装见下图:

3)顶板模板与模板之间采用硬拼铺设,顶板模板与墙体连接时,在模板边粘上海绵条,再与墙体顶死,具体做法见下图:

4)门窗洞口

门窗洞口模板设计:采用15mm厚多层板拼装成整装散拆的定型模板,模板下口留设φ20mm排气孔,数量不少于三个。当洞口高度超过1800mm时,水平撑加三道。

4.9、后浇带模板

后浇带处顶板模板支顶大样如下图,后浇带采用独立支撑体系,拆模板时后浇带模板不拆。

5、模板安装

5.1一般要求

模板及支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不得遗漏,安装要牢固且位置准确。重要预埋件,要根据相关设计图纸精确加工,辅以经纬仪、水准仪准确定位,牢靠固定;梁、板、剪力墙所有模板的轴线位置、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通过自检、互检、交接检严格检查,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道工序。为防止混凝土接槎处漏浆,在墙模根部、顶模侧面、框架柱上口贴10×10mm海绵条,海绵条贴在模板上,不能贴在混凝土表面上。覆膜多层板在合模前只需用清水对模板表面进行擦拭一遍。模内清理:第一步,剔除混凝土接槎处浮浆及松散混凝土,露出石子;第二步,分两种情况(1)墙、柱合模前,用气泵清除因钢筋绑扎施工留下的浮灰、杂物。(2)梁、板钢筋绑扎完毕后用气泵机和吸尘器清除模内杂物,混凝土施工前用吸尘器将浮灰吸净。梁端均留清扫口。

5.2、基础模板

安装前,先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弹出基础边线。基础模板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5.3、框架柱模板安装

柱截面尺寸小于1000,采用木模体系。截面尺寸大于等于1000柱,采用86系列钢模板制作。

5.4、框架柱模板安装(木模)

1)框架柱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隐检完毕)模板拼装刷脱模剂弹模板位置控制线模内杂物清理柱复线找平钢筋、管线、盒隐检完毕支钢管斜支撑调整加固模板预检混凝土浇筑养护检验混凝土强度拆模申请拆模修整模板刷脱模剂检查验收办预检下一循环

2)柱模安装施工工艺

柱模安装时,先按柱边线在柱模下口贴15mm宽海棉条,检查柱箍上的垫块是否均匀牢固。最下面一排垫块距柱根不大于100mm,分别吊装柱模就位。在距柱模上口600mm处加钢管箍(扣件连接),钢管箍和地锚间用钢管连接,作为斜撑。柱模根部用100mm×100mm方木和木楔固定于Φ25的钢筋地锚上。就位吊直后,加柱箍。最后校直、拧紧。根据柱截面尺寸,柱箍采用槽钢。第一道槽钢距地面250mm,柱箍间距为500mm一道。安装柱箍的拉杆或斜撑:柱模每边设两根拉杆,固定于预先预埋的模板钢筋环上,用线锤或经纬仪控制,用顶丝调节校正模板垂直度,拉杆与地面宜为45°,预埋的钢筋环与柱距离为3/4柱高。安装柱模板时,同一轴线上的柱必须拉通线。最大偏差应小于2mm。柱模安装完,吊线检查四角的垂直度,误差要求小于3mm。拆模后,及时清理模板,刷好脱模剂,按规格存放在指定地点,以备下次利用。

5.5、框架柱模板安装(钢模)

本柱模板采用86系列模板制作,整体性强、刚度大、可调性强。具体结构:面板采用6mm厚钢板,加强背楞采用双向10#槽钢,相邻两片柱模板间使用专用的柱模连接器进行拉结,使相邻两块模板的板面成直角紧密连接,以保证柱体平面度。

1)支模前可在柱根部用50~100厚同配比水泥砂浆进行铺底,防止产生烂根现象。

2)模板的安装必须保证位置正确,立面垂直。先就位的模板,可用普通2m的靠尺进行检查,后安装的模板可用双十字靠尺在模板背面靠吊垂直度。发现不垂直时,及时进行调整。模板安装后接缝部位必须严密,防止漏浆。

3)安装、紧固柱模螺栓,校正模板同时进行,墙的宽度尺寸偏差在±2 mm范围内;每层模板立面垂直度偏差控制在3 mm范围内,安装人员紧固时要用力得当,防止出现松动而造成涨模,不得使模板表面产生局部变形。

4)模板支撑应具备一定的稳定性,防止倾倒。

5)本工程部分独立方柱的直径较大,在按照所提供的附件安装完毕后,施工方还应自行加固以确保整体钢度。

5.6、框架梁模板安装

工艺流程:放线验线支撑体系纵横向龙骨柱头模板安装梁底模安装自检验收梁钢筋绑扎梁侧模安装顶板模板支设自检预检交接检顶板钢筋绑扎设备管线洞口预留预埋梁柱接点清理自检隐检交接检混凝土浇筑时复查维护。

主、次梁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配以木方龙骨和钢管支撑体系。多层板与柱混凝土拼缝处塞10mm宽海绵条。主梁侧模采用100mm×100mm木方子作为龙骨,底模采用100mm×100mm木方作为龙骨。本工程框架梁跨度多为9000mm,按图纸要求大于4m,需起拱3‰。通过调整竖向短杆保证侧模的垂直度。梁在支模过程中,拉水平通线,保证梁尺寸、位置的准确,并通过钢筋上的结构50线校核梁的底标高。梁板模板采用多层板,模板表面光洁,硬度好,混凝土成型质量好。支撑系统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楼板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主龙骨采用100mm×100mm木方。

清扫口的留置:梁模板清扫口留置在梁端,在底跨且跨度较长的梁底设置清扫口,清扫口尺寸为50×100mm。

5.7、梁柱接头模板的安装

梁柱接头模板和梁模板组合时,在多层板边贴10mm宽3mm厚海绵密封条,柱头模板箍和柱箍相同。安装柱头模板时,先根据标高确定柱头模板高度,然后就位安装;边柱外侧模板用斜撑固定,斜撑和边梁支撑体系连接。

5.8、墙体模板安装

5.8.1、墙体模板支设

(1)工艺流程

楼层放线弹控制线模板底部找平隐检验收、交接检组装内外模板安放纵横龙骨及穿墙螺栓固定斜拉支撑调整垂直度固定模板、拧紧螺栓自检预检验收、交接检砼浇筑、模板维护检测砼强度拆模清理模板、刷脱模剂下道工序施工。

(2)墙体模板安装

1)依据图纸尺寸弹出墙边线并根据支模需要弹出墙两侧的模板控制线,控制线距墙边线300mm。

2)安装墙体模板前,先安装定型门窗洞口模板,并依据图纸调整好位置及水平标高,然后在暗柱附加钢筋上焊接固定。

3)模板安装就位先安装内墙模,再外墙模的顺序进行,且外墙外侧模板要从外墙中部开始就位,就位后的墙两侧模板其穿墙螺栓孔的平直且相对贯通。

4)当安装地下室外墙模板时,外墙模板组装就位后先将焊有止水环的穿墙螺栓穿入,螺栓间距为横向600mm,竖向600mm。

5)模板组装到位后要及时进行调整校正就位,边校正边安装各种连接件及临时支撑。两侧模板穿墙螺栓孔对应安装,保证穿墙螺栓与墙模保持垂直,调整斜杆和拉杆,校对模板垂直平整后,拧紧穿墙螺栓。

6)模板安装完后,用φ48钢管斜支撑紧固,在墙体上、中、下设三道钢管斜支撑,支挡在预埋的地锚上,斜支撑与地面夹角不超过60°。

7)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自检,检查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办理预检手续。

5.8.2、楼板模板安装

(1)工艺流程

弹结构板底标高线弹支柱行距位置线支撑体系施工安放主次龙骨拼装铺设检验验收下道工序。

(2)顶板支模施工工艺

顶板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主龙骨为100mm×100mm木方,间距900mm,次龙骨为50mm×100mm木方,中距250mm。支撑体系为满堂红碗扣架及U型托,纵横立杆间距为900mm,步距1200mm。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4跨。上层支撑立杆与下层支撑立杆必须上下同轴。主龙骨铺完后,要拉十字交叉标高线,调整U型托高度,找平主龙骨,然后铺次龙骨。最后铺多层板,校核标高,板缝硬拼。顶板模板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或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底标高,并进行校正。拼缝宽度不得大于1mm。为防止漏浆,顶板混凝土柱根部一定要抹平,平整度控制在2mm以内,支墙体模板之前下口粘贴海棉条。顶板支模及木龙骨平面布置见梁、楼板支模及支撑图。

5.8.3、楼梯支模

楼梯模板施工前根据层高放样,先支休息平台和楼梯梁模板,在支楼梯板斜楞然后铺设楼梯底模,在支侧模和踏步模板,模板支撑采用碗口件加顶托。支模板时要特别加强斜撑的固定防止浇筑混凝土时移动,在具体施工时注意踏步装修层的预留。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层高放样,先安装休息平台模板,再安装楼梯板斜楞,然后铺设楼梯底模,安装外邦侧模和踏步模板,安装模板时要特别加强斜撑的固定,防止浇筑混凝土时移动。在具体施工时要注意踏步装修层的预留。具体形式见下图:

楼梯边有剪力墙的,施工缝留置在休息平台处;楼梯边无剪力墙的,楼梯混凝土浇筑施工缝留置在上层楼梯上三步。在支下层楼梯模板时应提前支设。

5.8.4、门窗洞口模板

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并办完隐检和交接检后,门窗口模板安装就位根据洞口位置线进行,口套位移在2mm以内,垂直度在2mm以内为合格。依据放好的模板控制线在门口下部抹50mm宽的水泥砂浆找平带,标高控制在结构板标高上返10mm。在门洞口过梁下铁钢筋上放置垫块。门、窗洞口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拼装成整装散拆的定型模板,洞口模板的侧边贴海棉条,用于防止漏浆。模板下口留设φ20mm排气孔,数量不少于三个。当洞口高度超过1800mm时,水平撑加三道。

门洞口起拱:当门洞口跨度大于1.2m时,门洞口上方模板起拱不小于2‰;且门洞口中间应保证至少有一根竖向支撑。

5.8.5、梁柱节点核心区

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在模板支设时采用快易收口网封堵。

5.8.6、平台吊模

结构降板部位需要吊模。采用多层板预制定型模板,利用墙体楼栓孔或预留螺栓孔将多层板模固定牢固。需注意:在支模前,需将结构墙面混凝土上口弹线切平,在混凝土面向下10mm处粘贴5mm厚海绵条一道,吊模必须与结构墙面夹紧,以防止此部位楼漏浆。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5.9、脱模剂的选用

定型钢模采用油质脱模剂,机油:柴油=3:7(体积比),涂刷时要均匀。木模板不涂脱模剂,周转板在使用前用棉丝醮水擦干净,确保混凝土观感。

6、模板的拆除

6.1、一般要求

拆模的顺序: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拆模要按技术要求的程序进行,不能颠倒顺序,随意拆除。尤其是顶板、梁模板的拆除,要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强度为依据,填拆模申请表,得到技术部门的许可后,方可拆模。拆模时严禁硬砸、硬撬及高空抛掷,以防模板变形和损坏。模板吊运时要绑扎牢固,轻起轻放,就位平稳准确,严禁碰撞楼板及其它已完工部位。钢管、方木等使用前,尺寸、规格、数量应计划好,严禁随意切割成短料。多层板加强板边保护,涂刷封边胶,多次周转后板边分层散花的钉小木条修补,涂刷胶结材料补边。拆除墙体模板时,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监督、指导,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6.2、柱模板拆除

混凝土强度要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2MPa。先拆除柱斜拉杆或斜支撑,卸掉柱箍,再将连接每片柱模板的螺栓拆除,然后人站在侧面安全处,用撬棍轻轻撬动柱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将柱模吊到地面,进行清理、涂刷脱膜剂,以备再次周转使用。柱模拆除后,柱子四角用多层板保护。

6.3、墙模板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拆除顺序为先纵墙后横墙。先松动穿墙螺栓,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与墙体脱开。阴角模两侧都是混凝土墙面且被水泥浆握裹,拆模比较困难,可先将附在模板表面的水泥浆铲掉,然后从底部轻轻撬动模板。严禁因拆模困难而用大锤砸角模。脱模困难时,可用撬棍在模板底部撬动,严禁在上口撬动、晃动或用大锤砸模板,拆除后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模板及衬模上的残渣。拆模起吊前,应反复检查穿墙螺栓是否拆净,在确定无遗漏后方可起吊。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维修板面,涂刷隔离剂以备下次使用。

6.4、梁、板模板拆除

顶板、梁模板拆除时需由工长提前填写拆模板申请,注明混凝土浇筑时间、浇筑部位、同条件试块强度,由技术负责人签署意见,同意后方可拆除模板。先保留跨中支撑,以承受上部施工荷载,然后拆除拉杆。拆去支撑以前,在次龙骨增加临时支撑,以确保主龙骨拆完时,不至全面脱落。以出入口或已拆完的房间为出发点,拆支撑和龙骨时,由远向近,然后用钩子将次龙骨和模板勾下,由近向远,一气呵成,将整个房间的模板全部拆完,不得遗留。拆除顶模时要搭设高凳,拆下的模板由拆摸人员传递至楼板面堆放,严禁野蛮拆模,以免损坏顶板模板。

6.5、门窗洞口模板拆除

松开洞口模板四角脱模器,撬棍从侧边撬动脱模,禁止从垂直面砸击洞口模板。防止门洞过梁混凝土拉裂,拆出的模板及时修整。所有洞口宽>1000mm时,拆模后立即用钢管加顶托回撑。

6.6、后浇带模板拆除:

墙体、顶板模板拆模后,用撬棍从侧边撬动脱模,拆除后的模板及时清理混凝土残渣,弹线剔除后浇带处混凝土。后浇带处的梁、板底模板的支撑必须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才能拆除底模及其支撑。

7、结语

该工程模版安装与拆除施工按序进行,项目部把关严格,施工场地洁净,被评为北京市2003年度文明安全工地。

参考文献:

[1] 邓杰,阐述多层建筑模板施工工艺,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 凤 等,清水混凝土梁板模板施工技术,建筑技术,2007。

[3] 陈健,组拼式大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4] 孙莉,剪力墙大模板施工技术管理及效益分析,中国房地产业,2011。

第5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模板技术;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182-02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建筑业也在飞速发展,模板施工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并成为建筑施工主体的核心技术,经过不断地创新发展,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保证了工程质量。推进模板施工技术的发展能够弥补就有的技术缺陷,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实现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的长足进步。

1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历史回顾

20世纪70年代,我国针对建设情况调整了技术要求,以钢材结构代替木制的,促进了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创新,即由旧有的散支散拆木或定型的技术创新引进新型模板技术,应用实践促使技术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此后十年间,高层建筑结构引进中国建筑行业,传统的砖混结构被现浇混凝土结构逐渐取代。现浇混凝土结构以其较好的整体性能、抗震性、用料节约的多重优势成为行业新秀,以其良好的性价比优势被广泛推广使用。建筑行业抓住现浇混凝土建构的优势实现了质量的保证,另一方面也促使相应的建筑工程模板技术的提升。模板技术不断创新的发展速度促使建筑行业调整发展规划和建设规模以适应新技术挑战。

经过科研人员的研发工作,新型模板技术核心得到进一步突破。结合竖向、水平结构对于基本构件的质量、规格的标准要求,开发了永久型、工具型两种模板样式。上世纪80年代,建筑行业规范了对模板技术的标准,提倡以标准化与多样化结合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模板施工作为建筑施工重要环节影响到混凝土成型的质量和时间,利用该技术能够实现在维持精准度的同时保证工程结构及各零件符合基本数据标准。模板技术要满足两方面要求,一则模板强度、承受力能够满足最大限度保持建筑稳定的标准;二则,外表平整、接缝严密,易安装或者拆除。模板施工工艺联系着建筑质量和工作验收,监督人员要以严格的标准控制工艺。

2 模板工艺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2.1 模式工程施工基本技术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总质量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是首要标准。运用模板工程有利于降低成本预算、提高工作效率,需要符合以下四点技术准则:符合设计图纸的工艺要求,合理搭配、选择构件的尺寸,经过精细测定后方可投入使用。

其二,保证模板对混凝土重量及侧向压力的受力度,提前测量模板的强度和稳定度,避免模板因遭受极限标准的压力而不堪重负;其三,精简模板的构造以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也有助于简化混凝土浇筑工作量和后期养护工作;其四,在接缝处应用加密技术,保证模板连接处的密实性,如出现不良状况,应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弥补,确保接缝的密封性,不出现漏浆状况。

2.2 模板配制技术

模板的尺寸。模式应以设计图纸为准,构型相对简洁的构件的模板配型可以根据施工图纸配置。配置时要参照可查表或者工程规范,选择正确的模板、横档及楞木的断面以及它们之间的间距、支撑系统的配制。例如遇见楼梯此类建构复杂的情况,可采用放大样的方法,即根据结构图纸,在地面勾画出构件的实际形状,技术人员测量构件模板的尺寸,根据工艺要求定制模板。对于特别复杂结构的构件,前者的方法就显得繁琐制肘,没有合适的场地和制图方法,可结合计算方法来进行模板的配制。

2.3 模板施工工艺分析

建筑工程模板的施工分为九步工序,按照基础到上层依次排列:底层有垫层模板、基础梁模板,在此基础上设立柱模板、墙板模板、梁模板,进一步是楼板模板、楼梯模板、构造柱模板与圈梁模板。

对垫层模板(含基础底板模板)来说,其基础的高度不高,但是体积很大,安装模板前必须准确核实基础的中心线以及标高,事先弹出轴线和四周边线,根据边线尺寸将侧面模板对准,并且在校正模板垂直度以及标高之后,用支撑将模板固定,用以维持模板的稳定度。模板安装完毕之后,必须清扫杂物,复查模板的尺寸、标高等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垫层模板是包括基础底板在内的最底层的模板,因其性质为高度较低、占空间大,考虑这两点在安装模板前,首先要完成中心线、标高的测量工作,设置好边线、轴线再与擦面模板位置校正,水平和垂直高度达到技术标准后,将模板固定,使用支撑实现模板稳定度的保证。安装完毕后再次核对基本技术指标,以符合设计规范,要整理施工现场。

对基础梁模板处理要注意:在基础梁底土方平整后以比例1:3的水泥砂浆配比,使用砖砌胎模并以利砼浇捣。如果是梁宽数值小而基础梁跨度较大的一般情况,只需要完成拼装外侧模板。也要重复与垫层模板同样的边线处理工作,以准确的标高尺寸作为参照,使用支撑固定。

柱模板安装时会遇到柱尺寸与高度标准相差较大,要求在安装施工之前,设定好基本的边线以及交叉纵横线,使用组合定型模板,即由两边与柱面一致的板材和符合两块柱断面短边尺寸的板拼接而成。为防止漏浆发生,在接缝处填充海绵条。

针对墙体模板,两侧模板拼装的工艺更为适合。施工工序是,第一,根据基础的中心点划定墙体的边缘线等基础线,侧边模板处理也类似,画出边线。使用工具校对侧模板垂直、标高基本数据,固定要借助支撑钉和斜向支撑。工程最后,要进行验收检查工作,模板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建筑行业标准验收,合格后继续进行下一步工作,确保各个环节均符合安全要求及质量标准。反复测量对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垂度、高度等技术数据。应检查模板面板的接缝与大模板的接缝必须与建筑设计的明缝蝉缝是否吻合;选择不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养护剂,冬施过程中要对各种添加剂进行基本测试和质量测评,实验没有色差后方可投入使用。

3 结论

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尝试对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的探讨研究,针对具体的模板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建筑施工技术进一步创新提供实践实例,强调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模板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为建筑行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石家文.建筑工程中的模板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3).

[2]杨国荣.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3]缪正兵.浅谈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技术与方法[J].价值工程,2000.

[4]黄相春,建筑工程中的玻璃钢模板施工技术浅谈,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

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框架剪力墙 结构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117-01

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中,主要采用了框架剪力墙结构,这是一种稳定性与强度较高的建筑结构类型,施工单位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以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比较常见,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中,高层建筑非常多,提高了城市的现代化形象。高层建筑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其可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施工中,采用了材料比较少,有效降低了施工的成本。高层建筑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后,施工质量大大提高了。

1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述

1.1 概念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指框架结构中布置了剪力墙,是一种新的建筑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具有侧向刚度差,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变形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且结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也会大大降低。框架结构在平面布置上灵活性比较高,在立面处理中,具有容易变化的特点,剪力墙结构相对于框架结构,强度与刚度相对较低,水平位移也比较小,剪力墙结构也由一定缺点,其容易受到空间的限制。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能形成一种受力能力较强的结构体系,即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常见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1.2 特征

框架剪力墙受到水平荷载作用后,容易出现变形问题,一般框架为主要承受荷载与水平剪力的部件,在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受力情况时,可以了解到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在不断减小,沿着高度方向,其受力比较均匀,框架梁、柱的弯矩值在不断减小,沿着高度方向,梁与柱的弯矩差距在不断减少,二者的数值越来越接近。剪力墙在受到水平荷载后,会发生变形问题,位移的轨迹具有曲线的特征。框架结构在受到剪切力后,容易发生变形问题,而且位移曲线具有剪切型的特征。将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体系后,可以保证该体系受力的均匀性,受到水平荷载与剪切作用后都不会发生变形。通过楼板的协同作用,两种结构会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在绘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变形曲线时,呈现出了弯剪型的特征。

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钢筋工程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2.1 钢筋工程

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会用到量比较大的并规格和形状不同的钢筋材料,如一级钢(直径为6、8mm);三级钢(直径12,18和20mm)等。而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其最主要的技术难题则为:较为密集钢筋的节点,会导致在钢筋的安装以及浇筑中,易出现移位等的现象。通常可采用如下方法来解决:

2.1.1 对箍筋框进行固定

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应按照实体进行放样,可制作并加工定型的模具,如柱筋等,可对柱筋框进行定位,或采取竖向和水平的墙体梯格筋来控制的钢筋位置,这样就可减少出现钢筋位移。

2.1.2 明确钢筋的梁柱节点

对于大型的高层建筑中的钢筋,其使用量一般较大,因此可能会出现密集梁柱的节点,为确保其每个的节点准确性以及有序性,通常会之前通过计算机来对现场钢筋进行相应的绘图和放样,随后按1:1比例来制作模块与样板,并放置于施工的现场,这样才可为施工钢筋的梁柱节点的建设作出指导。

2.2 模板工程

对于模板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通常应注重如下几个的技术难点:

2.2.1 内外侧的模板设计。在对模板进行配板中,需注意外墙的模板的内侧模板是比外侧模板短到200~300mm,因为这样可确保配板的准确性,此外,在进行支模时,应以浇筑过的墙体来作参照物,并把外侧模板仅仅的贴着墙体,并且为对墙体进行保护,通常会在模板和墙体的接触处垫上海绵,以此来确保墙体的完整性。

2.2.2 对内侧模板进行固定。在对模板进行浇筑时,常会有内侧模板以及内侧的模拟墙根向外或向内移动状况,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模板准确性,所以,设计者通常会在模板的内侧放一个较短的钢筋头以此来控制它位置,以确保稳定性。

2.2.3 应确保墙模和楼板间的紧密。通常而言,在浇筑时会有漏浆现象,这可导致模板的稳定性出现降低现象。为此,只需将砂浆或水泥填到有缝隙的地方便可。

3 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控制措施

3.1 施工前技术和人员的准备

首先,工程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班组长要充分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施工规程以及质量验收标准,及时发现施工图纸与现场实际操作有冲突的地方,在混凝土施工前,由专业工长对施工现场班组长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工作,再由班组长对施工作业层具体的操作工人进行详细全面的技术交底工作,要使施工作业人员清楚自己工作的具体操作工艺和方法以及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混凝土振捣工必须由经过培训、考核后的持证人员担任。

3.2 剪力墙混凝土蜂窝和孔洞的质量控制措施

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施工操作人员是关键,应加强其责任心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操作,实测现场振捣棒后制作分层尺杆发给混凝土班组,确保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高度为40厘米左右。每一个施工流水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直到该流水段浇筑完毕为止。作业过程中间隔时间最多不得多于 2小时,振捣与浇筑紧密配合,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层 5厘米左右,每浇筑一步,振捣一遍,按顺序依次振捣,振捣棒插入点间距不超过振捣半径的1. 5倍,一般可按30-40厘米掌握,以保障每层混凝土的密实。对于墙身重点部位应该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严格控制。

3.3 剪力墙混凝土离析的质量控制措施

墙体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为了避免墙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按照试验配合比的要求进行控制,混凝土坍落度要符合规范和现场试验的要求。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场后,现场技术人员和试验员首先要对到场混凝土的技术资料进行审查,再对进入现场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合格是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前提条件。墙体混凝土振捣时,要保证混凝土不出现漏振,振捣必须充分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但也不可过分振捣,如若过分振捣将使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4 结语

高层建筑中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比较多,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并做好质量控制,保证高层建筑各个施工环节质量的达标性。在建筑施工中,监理人员需要控制好施工流程,做好现场的监控,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施工技巧。本文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只有掌握好施工的技术,做好现场监控工作,才能保证剪力墙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广发.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

第7篇

【关键词】市政桥梁;施工管理;质量

1 影响市政桥梁施工质量的因素

1.1 地质勘测因素

市政桥梁施工前需要先做好地质情况的勘测,这也是市政桥梁施工的基础。但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因工期紧张、现场技术力量薄弱、人为失误等因素,而导致前期的勘测工作失误。这样即便后续的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再严格,也难免会存在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在遭遇破坏性地震时,会给市政桥梁的结构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地质构造勘测,对岩体的稳定性做出科学的评价,从而使市政桥梁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

1.2 设计因素

市政桥梁工程从结构到外观造型,都是由设计单位负责设计的。而实际施工中,设计单位人员常会因为办公地址距离施工现场较远,难以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而与实际发生偏离,导致设计出现了各方面的错误,有的设计人员甚至从项目开始到竣工,都没有到过现场一次,只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结合同类型案例完成的设训一工作。因此,便容易导致设计单位凭空臆想,仅将经历放在了市政桥梁的外观、功能,而忽视了因地制宜的对市政桥梁的结构进行完善,从而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质量问题。

1.3 施工中的隐蔽工程

隐蔽工程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市政桥梁施工中也不例外。施工中监理人员往往偏重于外露的质量问题,而对于市政桥梁施工中隐蔽的钢筋保护层、钢筋的焊接、管线的预埋等问题一带而过,有时即便是看见了问题,也因为施工单位的“及时掩埋”而得不到根治,从而给质量埋下了隐患。

1.4 其他影响因素

在市政桥梁施工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影响因素,如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管理意识的落后,施工机械、设备效率低,工程材料质量问题,监理人员监督不力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市政桥梁的工程质量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2 全面提升市政桥梁施工管理的措施

2.1 完善工程质量责任制

加强市政桥梁施工管理,首先要建立并完善全面的质量管理责任制。从建设单位到监理单位,再到施工单位,三个部门都应配备完整的专项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实时性监督。而作为各部门负责人,应在开工前完善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将整体市政桥梁施工细化为单个项目,从而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避免出现责任空白区域。这样三方管理人员拧成一股劲,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2.2 提高全过程施工质量管理意识

市政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一定要先明确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意识。传统的建筑工程,只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殊不知施工只是对设计图纸和决策过程的严格执行而已,根据最新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对于整体质量的影响近为25%左右,而大部分影响因素都在前期的决策、招投标、合同签署及设计过程中。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明确前期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不能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过程的管理,将质量与造价、工期三方面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工程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2.3 提高施工技术含量

市政桥梁施工过程中,在满足设计方案及规范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如在桥面铺设沥青混凝土时及时应用新型的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工艺等,既保证工期进度和市政桥梁工程质量,又能打造绿色工程,减少市政桥梁工程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及污染,以满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施工理念。

3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升的措施

3.1 地质勘测控制

市政桥梁工程多处于偏僻地区或沼泽、滩涂、河流地域,周边环境恶劣,土质情况复杂,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科学的地质勘测工作。为了保障市政桥梁工程能建立在稳固的地质基础之上,在选址时应尽量避开不利的地段。同时,在设计环节,如遇到不适宜的地质情况,可以采取将桥基位置移开或适当加大跨径等措施,保障市政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而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地质情况与勘测设计报告有出入时,应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钻探。

3.2 原材料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是市政桥梁工程的基础,它对于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中一定要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坚决抵制不合格材料的进场。为此,建设单位要协调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一方面加强原材料厂家的控制,对材料供应商采用价格、质量、后期服务、口碑等多方位的评比,从中选优。而在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时,三方现场技术负责人要联合对材料入场进行验收,包括材料的外观、规格、型号等信息,只有经三方共同签宇确认之后,材料方能允许进入现场使用。另外,因市政桥梁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多为钢筋、水泥、砂石等,对材料现场的堆放、防腐等工作也要有严格的管理,尤其是预应力筋以及在钢筋材料,一定要有专门的管理措施,避免雨水侵蚀,确保使用强度和性能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切实保障市政桥梁设施的施工质量。

3.3 市政桥梁伸缩缝质量控制

(1)梁缝内施工前要确保缝内杂质务必清理干净,从而保证梁体能进行自由伸缩;(2)安装型钢时需要掌握好安装时的缝宽、型钢和预埋筋之间的焊接质量,以及型钢的平整度、顺直度等要点;(3)混凝土振捣时,要确保混凝土面一侧与黑色路面平齐,一侧与型钢平齐,遵循宁低勿高的原则。

3.4 混凝土裂缝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搅拌时尽量减少高水化热水泥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产生,可以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以及含碱量低的水泥来替代;(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利用冷水管插入混凝土内部以辅助降温,从而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3)加强混凝土振捣的管理,振捣务必要做到均匀、密实,不能漏振和少振;(4)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养护的重点在于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如环境温度过高,还需要用麻袋或海绵覆盖,并洒水养护。若环境温度过低,则需要进行覆盖养护,防止混凝土冻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刹一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踏步快速发展,我国正在进行的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系统管理和控制,在市政工程发展中慢慢体现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一片大好的发展背景下,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科学管理与控制,能够促进投资成本在工程项日的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合理而均衡的分配,从而使市政工程项目获得更高的增值,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施工技术;要点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当前的建筑施工中,有效的提升了施工的质量。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是保障其使用功能和安全的关键,施工技术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只有确保施工技术完善,才能保障施工质量。

一、建筑现场施工的技术难点分析

1.1基础建筑工程问题

第一,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减少自己企业的工程量,就会减少对土方实际的开挖而是改采用直壁开挖,如果这样就会很容易的发生因为没有采取支护措施而导致高壁坍塌。第二,施工方对基坑的处理,当对基坑处理不当时,就可能会出现建筑基坑因为在露天的环境下暴晒时间过长或标高出现错误等等状况而最终导致塌方。

对这部分的质量管理,我们首先就是要认真仔细的检查建筑基坑的土质情况,看与勘探时是否一致,同时还要对基坑的支护方案进行检查,主要包括其中的技术安全标准,其次是要检查建筑基坑的排水设施是否通畅,其安全防范的措施是否也都已经安排就位,最后就是对基础工程完工后的支护和桩基,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对标高的轴线进行第二次检查,如果需要还要将检查后的结果交到上级单位,让他们进行签证和交接。在这儿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预先留出对建筑上部结构连接和抽筋的位置。

1.2混凝土问题

混凝土技术是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在剪力墙和框架部分,要特别注意这其中的混凝土技术,其会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竣工后能否安全使用的问题。混凝土的质量是否达标,是建筑工程中对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目标。现今,由于环保意识的加深,我们很多地区和单位也把建设环保工程作为自己的目标,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但在施工中也会时常发生一些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在搅拌站对混凝土进行运输时因为距离遥远而影响到混凝土自身的质量。

1.3钢筋问题

从目前来看,很多的建筑工程中都会使用到再生钢这种材料,但因为这种钢筋已经被使用过所以其抗拉强度已经达不到建筑工程中的技术要求,再加上生产厂商在生产钢筋时不够规范的处理就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比如钢筋焊缝不够充实饱满,高度也不符合规范;在钢筋焊接和绑扎搭接时长度不够等等。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很多工程对梁板钢筋的搭接位置是不恰当的。对很多柱纵筋搭接位置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错位处理,在抗震的箍筋方面,也不符合技术中规定的135度的规定。梁内很多的纵筋间距因为比较小导致后期不便进行混凝土的浇灌。在底板上很多钢筋的垫块不足,顶板钢筋马镫因为支撑不够而出现倒塌的危险等等状况时有发生。

二、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

2.1由变形引起

因为温度、湿度和沉降等因素造成的变形。在构件本身对其约束不能满足相关因素所需要的应力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此应力是与结构的刚度大小息息相关的。当有裂缝出现后,裂缝变形得到了部分满足,都会使结构刚度下降,应力松弛,此时就留下了建筑隐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此类裂缝有①因周围环境变化产生的:如环境温度或者湿度的高低、结构内外两面的温湿差、火灾或其他腐蚀性物质进入结构本身,致使钢筋生锈等,既而产生裂缝。②因材料本身引起:如混凝土的沉缩或者收缩等。③违章操作或工程施工管理不完善等产生的裂缝:如混凝土振捣不够、搅拌不够且原料配比不准、后期养护不足等。

2.2过度载荷引起

载荷裂缝是指在动载荷、混凝土梁板和次应力产生的裂缝,其分为直接和次应力两种裂缝。直接裂缝是由过度外载荷引起的直接应力变化所产生的裂缝;次应力裂缝是由过度外载荷引起的次应力所产生的裂缝。

2.3基础地基变形引起

作为所有建筑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水平、竖直方向上出现任何的位移或者不均匀的沉降都会让建筑承受更多拉应力,不均匀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对当地地质调查不全面;地基本身结构比较复杂;基础受力条件发生变化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这种状况。当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本身能够承受的拉力后就会发生开裂和坍塌,最终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和刚度。

三、建筑施工裂缝问题的解决措施

建筑单位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对整个建筑有着关键意义,因为这不仅可以合理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分配而且还能降低施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是建筑发挥更大的效果。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重在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下面就简单的说一些有效控制裂缝产生的方法。

3.1振捣方法要正确

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要注意三方面要求,分别是坡顶、坡中间和坡角。只有当这三个方面都符合相关设计要求才能保证振捣后混凝土覆盖整个坡面,达到想要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好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的深浅,当要插入下层混凝土时,深度要控制在50mm以上,移动的间距在40mm左右并注意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已经密实后,要使用刮杠来抹平其表面,完后撒上碎石,要求碎石在5~25mm左右。在最后凝固前再次进行抹平,次数在两次以上为宜。

3.2掌握浇筑方法

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浇筑时要按照以下几点流程:自然浇筑、水平分层、斜向分段、连续推移、一次到顶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浇筑过程中切不可往已拌好的混凝土中再次加水。分层的厚度要把握好,保证上下两层浇筑间隔在混凝土凝结时间范围内,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导致裂缝。注意天气和气候带来的影响,尽量避免在天气不断变化时进行建筑浇筑。

3.3控制温度指标

我们知道,在建筑施工中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改变骨料级配来进行有效控制,做法是:事先选择比较干硬的混凝土,再加入混合料,以此降低对水泥的用量。除了上述做法外,也可以在搅拌混凝土时,采取用水来对碎石进行冷却。同时在采取措施时要尽可能多得制造散热途径来控制混凝土温度。可采取的措施有:浇筑层散热,降低浇筑厚度,通冷水降温等。

3.4改善约束条件

如果混凝土的温度大于周围环境的气温,必须准确的把握拆模的时间,防止其出现初期的裂缝。我们知道,在对建筑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会在其表面产生水化热,这就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个应力再次相互叠加后就有可能会出现裂缝,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在通常情况下要求新浇筑后的混凝土要尽早拆模,同时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撒上海绵或者泡沫来进行保温,这样就可避免过大的拉应力来使墙体产生裂缝。

3.5管线的合理布设

我们知道对于建筑来说,管线的布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那些管线密集处要采用放射形来分布,这样可以使混凝土更坚实。在对管线预埋时要注意固定措施,避免立体式交叉穿越,采用从板件中穿过并用线盒固定。在浇筑完成后要定期进行养护,尤其要注意对屋顶的处理,因为它的相对表面积比较大且位置高,会受到风或者雨雪的侵蚀,这样就会造成混凝土早期的收缩失水。有效的方法是,当我们压平混凝土表面时,要向其洒水,完后要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养护,防止“冷桥”现象的发生。一切完成

后要在24小时内禁止踩踏。当表面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不超过20摄氏度且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拆除。如果过早拆除会造成建筑结构载荷增加,引起后期变形裂缝,给建筑带来危害。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但是由于一些材料或者是施工技术上的问题,会给我们的房屋住宅带来很多质量上的问题。楼板混凝土裂缝是比较典型且我们常见的问题,其不但会影响到美观,而且还会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吸取更多的施工经验,进一步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工艺;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开始迅速发展,各大城市市随处可见各类建筑施工,而建筑模板也在这种环境中开始发展起来,同时也开始受各个建筑工程企业所广泛应用。在1994年国家建设部所提出的建筑业重点推广并应用的十大新技术中,新型模板技术就列入其中,也因此,建筑模板技术开始在我国建筑业广泛应用。事实上,建筑模板技术可以使建筑施工效益得到有效增长,也可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提高,最主要的是它还可以使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中的不足得到弥补,实现了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国就建筑模板技术,又成功研制了液压自动爬模技术,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业,也由此使我国建筑工程模板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一、模板施工技术

1、抄平放线

对于每栋建筑物的四大角以及流水段分段处,采取设置标准轴线控制桩。根据轴线桩采用经纬仪引测出每个楼层的控制轴线,然后再采用钢尺放出墙位轴线以及模板的边线。对于每栋建筑物则应当设置标准水平桩1-2个,同时应当把水平标高引测到建筑物首层墙体上,以此来作为整个建筑物的水平控制线。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对各楼层中的水平标高均采取由首层的水平控制线用钢尺直接引测,以防止误差积累。

2、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是曲线混凝土施工的控制要点,也是曲线混凝土的控制难点。曲面混凝土浇筑应在溢流段砌石体完成后浇筑,该部位混凝土应当有较高的强度等级,且具有良好的抗冲刷性能和能力,以保证曲线混凝土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3、大模板安装技术

对于大模板中的平模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模板安装顺序,安装时采用塔机把大模板吊装至安装位置进行初步定位后,然后采用撬棍按照墙身线调整棋板位置,墙体厚度由放在两块模板中间的穿墙螺栓的塑料套管来控制,垂直度的控制则通过采用2m长的双十字形靠尺来检查,同时通过采用支架上的地脚螺拴来调整。对于筒模每间一次吊入就位,再进行调整。楼梯间圈梁外侧与上下墙面连接接搓处,容易出现错台相漏浆现象,这时适宜采用专用的钢模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当把每道墙的模板上口找直,并检查扣件、螺栓是否紧固,同时还需要检查拼缝是否严密以及墙体厚度是否合适,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浇筑混凝土。对于外墙板与内墙模板的安装,对于大角处相邻的两块外墙板应互相拉接固定。

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修建混凝土工程时,将混凝土拌和物运到浇筑地点,浇入指定部位,经平仓、振捣和养护等的施工全过程,也称之为将混凝土拌和物运到建筑物的指定部位,经注入、平仓、振捣和养护的施工过程。

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浇筑后,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措施对外露面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使混凝土有良好硬化条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适宜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强。原因在于混凝土在浇筑之后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容易出现脱水现象,致使已形成凝状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的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

二、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1、模板工程施工基本技术要求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来说至关重要。在模板工程施工中,为了达到工程成本降低,施工进度缩短的目的,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一是在模板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使混凝土的结构和其他构件的尺寸和位置得到相关标准,也就是说模板尺寸位置要与图纸所设计的尺寸位置相符;二是模板本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强度与稳定度,以便于其能够很好地承受住混凝土的重量与侧向压力,同时,一定要避免施工中模板所承受压力超过其极限;三是尽量保证模板构造的简单,方便其拆装。

2、模板配制技术要求

模板一定要根据图纸的尺寸大小来进行配制,而对于那些在结构、形体上比较简单的构件,则可直接根据施工图纸来进行配制。而在配制模板、横档、楞木的断面及其之间的间距、支撑系统时,则可根据查表或者按照相关规范来进行选择配制。对于那些结构、形体比较复杂的构件,如楼梯,其模板的配制方法常采用放大样的方法。所谓放大样,主要是以结构图纸为依据,在地面画出结构构件的实体形状,再根据画出的构件实体,测出各个部分模板的标准尺寸,最后进行模板的制定。

3、模板施工技术要求

(1)垫层模板,其体积较大,但基础不高,在其安装过程中,要对其基础中心线及标高进行准确核对,且提前将轴线与周围边线弹出,以边线尺寸为准,确定侧面模板,在对模板进行垂直高度及标高进行校正后,用支撑将其固定,进而达到稳定模板的目的。在完成模板安装后,一定能够要将周围杂物清扫干净,再次对模板尺寸、标高等指标进行确定,看其是否达到标准。

(2)基础梁模板,基础梁底的土方在经过压实以后,其胎膜采用砖砌,并配置1:3的水泥砂浆,以利砼浇捣。一般来说,当基础梁宽度较小,跨度较大时,只需用拼装的方法来装配外侧模板,但要在垫层上弹出两侧边线,以保证标高尺寸的准确性,后要用支撑将其固定。

(3)柱模板,在其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柱的高度较高,尺寸较小,安装前,需弹出交叉纵横线及边线,在拼装中,主要将两边与柱断面长边相同的板,及两块与柱断面短边相同尺寸的板相组装,形成组合型的模板。在钉柱模过程中,应将海绵条加在两块板之间相互摩擦的地方,避免出现漏浆现象。在柱模底部设有一个可以清理模板内杂物的清除口,并在模板外用箍箍牢,且保证柱箍间距在45cm左右。在安装柱模板过程中,首先要将井字形钢管架搭好,在钢管架与柱模外边要预留大概50mm的空间。

(4)墙体模板,其拼装通常采用两侧模板来进行。具体主要以下几个施工步骤:首先以基层中心线为基准,将两侧墙体边线找出,然后再根据所找出的边线,将侧膜与其对准,且将正模板、侧膜拜的垂直高度、标高进行校正,确定其正确后,再将其牢牢固定,主要采用斜撑与支撑的方法进行固定,然后,在模板、高尺寸的基础上,找出间距,用穿心螺杆进行加固,用钢管夹进行搭设,并在墙体两侧模板外预留出空隙,大概在50mm作用。采用垂球来确定墙体是否垂直,并用木夹将其上下塞紧,用斜撑将其钉牢,确定其稳定,在其上口设置水平拉直固定,且采用钢管衍架将其夹紧支撑,使墙面保持垂直平整。

(5)梁模板,通常梁的宽度不是很大,但其跨度则相对较大,梁模板一般由侧模、底模、夹木、支撑这四部分而组成,其中,底模板与侧模板的拼装主要由18mm厚度的胶合板和木档组装而成,并且,在安装前,梁的中心线一定要在基层上弹出,以及边线也要弹出,以边线以基准,确定侧模板,在对正模板、侧模板的垂直度与标高进行校正,并确定其准确后,用斜梁与支撑将其钉牢,并加以稳固,以确保侧压力的稳定性与刚度。安装后,要进行检查,确定各中心线位置的正确性。在安装底模时,要提前检查及调整好标高,在垫板上钉牢木楔,用斜撑支撑钢管,以免因模板不稳而带来的安全质量问题。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模板施工技术必然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应切实完善支撑监测体系,提高模板的施工技术水平,以保证当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为施工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