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52:45
导语:在新能源经济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工程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1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居住、生产等对建筑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建筑能耗快速增长。目前,人类所有生产生活能耗中,建筑能耗已占到40%以上。为满足建筑节能以及新能源在建筑环境中应用的人才需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把建筑智能设施、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纳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专业名称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范围扩展为建筑环境控制、城市燃气应用、建筑节能、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等领域。新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拓宽专业口径”等基本原则,“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既是坚持统一的专业标准,又鼓励各院校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课程体系、教学重点及培养方式,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一、更名前课程体系及教学现状
在过去的十年中,各学校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已基本形成了以“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应用”为专业理论平台课程;以“暖通空调”、“建筑冷热源”、“建筑自动化”为主干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框架[1,2],同时兼具各自的地方及行业特色。
对于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山西等以能源、钢铁为支柱产业地区的高校,过去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多是围绕着煤、电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建筑环境应用技术来设置的,随着国际社会对建筑节能低碳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到2050年,化石燃料在建筑空间供热和热水制备所占比例减小到现在的5%-20%,制冷系统的平均效率将提高两倍以上[3-5]。显然,我们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在建筑能耗及经济分析、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能源转化利用模式、区域能源规划、智能建筑控制等方面是不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工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公用设备人才需求锐增,仅十年,设有本专业的高等院校由1998年的68所猛增至2011年的180所。在教育教学环节,由于快速扩增,导致的突出问题是:(1)部分学校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课程设置不成体系,忽视设计及实践环节;(2)大批新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缺乏工程和学术实践基础,教学理念和个人的学术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要求;(3)专业实践被简化为参观、参观、再参观,学生动手能力不如高职高专,思维分析能力达不到本科要求;(4)学生缺乏“工程系统”概念,知识结构不完善,社会、经济、管理知识欠缺。
二、突出地域及行业背景、拓展课程体系
更名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大部分有着鲜明的地域及行业特色,都较早地设置了“供热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暖通空调方面的专门人才。近十年间,本专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构建的大框架下,大都保留了传统的集中供热、工业通风、空调制冷技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等专业课及课程设计,方向比较单一,学生所接触的暖通空调系统也较为传统,没有和目前国家提倡的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结合起来,学生缺乏节能、经济的宏观意识。所以,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在必修课中适当增加以“建筑能耗及经济分析、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能源转化利用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课程模块以及“智能建筑控制、电气与自动控制”的控制课程模块。这样才能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及管理的过程中,具备“工程系统”的概念,能从全局优化的层面上去考虑节能或者工程可行性。
三、加强教师专业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的范围宽了,增加了“能源应用技术与管理”以及“建筑节能控制”的内容。如何使专业教师提高素养,分清专业课的“课堂上该讲些什么”就成为我们应思考的问题。专业课的教学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以工程应用为依托,介绍技术和设备的特点、原理、发展背景、应用条件、优缺点判断;应着重于技术方案分析,让学生不仅仅了解各种技术方案及设备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一个系统设计为什么选这种方案而不是另一种。而对于一些非关键的技术细节和一些设计校核计算,则应该在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中解决。这也同时提高了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要求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教师具备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科学视野,具备了创造和创新意识,跟踪技术进步的意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工程人才。
四、尝试多专业配合,建立“工程系统”概念,加强学生实践环节
培养高规格的实践性、应用性、实用性和工程系统性思维是工科大学毕业生的重要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成果是各专业相互配合形成的,而由于各高校有比较分明的专业分类,我们在实际“教与学”过程中,也忽视了与其它专业配合,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会对其它专业提出相关的设计要求;同时,同一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又是割裂的,例如“供冷与供暖教学”,空调课只管夏天,供热课仅管冬天,缺乏“工程系统”意识。所以我们需尝试多专业联合设计,如暖通专业、给水排水专业、建筑学专业等,共同设计一项“公用工程”,培养学生设计的“整体意识”;改进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不能有割裂和鸿沟;并通过以下方法加强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1)实践环节与工程实际相结合;(2)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3)设计环节始于专业课的开始,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进度,指导学生随时将刚学到的知识用到设计之中,以强化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等。
新形势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专业负责人和一线专业教师经常思索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通过明确新的专业发展方向,了解新形势下专业外延和内涵的发展变化,坚持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特色,提高教师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学生设计实践环节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规格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工程系统性思维相结合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颖心,石文星.对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高等建筑版),2011,(05).
[2]张国强,李志生,陈友明,李念平等.基于教育国际化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定位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6,(03).
关键词 能源经济学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调、乏味且陈旧
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师在讲授能源经济学时,仍然奉行传统的教学理念,即“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等,学生坐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调查发现,有46%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灵活多样,经常按照学生需要而定”来授课。82%的大学生表示“在学习时是被动接受教师讲给的知识而不是主动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在被问及“你喜欢现在老师讲的方式吗”,仅有 40%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还有 40%和20%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一般”和“不喜欢”。
1.2 教学考核方式呆板且被动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学习能源经济学学习效果的考查,是用总评成绩(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来反映的,总评成绩又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一般包括作业和考勤两个方面,占总评成绩的30%左右;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左右,大多采取试卷考核的方式(一般采用闭卷形式)。由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大部分,因而很多学生平时不看书甚至不上课,作业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不做,到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只要考试及格就万事大吉,教学效果不理想。
调查显示,问卷设计了“你学习能源经济学这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调查结果是:60%左右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应付考试”,15%的大学生选择了提高自己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5%的大学生选择了“接受,获得,并积累知识”。这表明,能源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较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当问及“你觉得能源经济学平时的作业量多吗”,8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是”,主要只采用书面形式,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特别是对作业考核方法还存在着内容或形式上的缺陷。
2 创新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对策思考
2.1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应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实行多媒体教学,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把理论演示出来,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加大课堂信息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导入、课堂穿插与讨论、章节总结、组织专题讲座与报告等方式实施案例教学,多选择与国内外能源经济问题及学生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案例。通过开展能源经济调研、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讨论、课后网上答疑、将课件传送到校园教学网站等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意识到计量知识在能源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能源经济学属概论性质,概念较多,系统性论述较多。而同学反映上课被动接受学习内容,对所感兴趣的内容则感觉“吃不饱”。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调研同学们对能源经济学课程别感兴趣的内容。其次,调研同学们接触较多、理解较为深刻的内容。最后,根据调研的结果,确定几个专题,让同学们准备“课堂演讲”。“课堂演讲”方法:根据确定的专题,同学准备相关内容,老师课前看同学们的小论文,PPT,并提出修改意见;课上,教师教授完相关内容后,让同学到讲台上演讲,演讲时间为 5~10分钟,其他同学提问5分钟。同学的论文须反映其对所确定内容强烈的兴趣,或者是贴近自己的生活,并让同学去查阅相关文献,撰写论文,同学的积极性较高;鼓励同学们结合当今世界能源经济发展新趋势,准备自己的小论文和演讲的内容。这样,不仅能传授知识,也引导同学积极探索能源经济的现实问题与前沿问题。采用新的“课堂演讲”的教学方法之后,同学们既可以接受老师教授的有关能源经济的内容,同时又能积极主动地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准备相关材料,制作PPT,在课堂短暂的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而在其他同学进行“演讲”时,同学们能够认真倾听,并提出相关问题,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的出勤率会相应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通过同学们自主地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
2.2 完善教学考核制度
考核中应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建立以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物的综合考评体系,可以采取笔试、口试、讨论、作业、考勤等方式进行考核。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划分出不同的分值权重: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 50%左右,主要以闭卷形式进行,其余的 50%由任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自主性教学内容自由命题,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部分。笔试和口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讨论和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勤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保证考核的科学性,系及教研室应该加强能源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建设,根据学生综合水平与日常课题表现,确定不同的主客观题比重,对口试、讨论、作业和考勤的评分标准要通过分解小项进行量化处理,以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课后小论文,在期末总评中给予适当的附加分。
3 结语
能源经济学有两个特点:一是该课程信息量大,属于概论性质;二、与能源产业实践联系紧密。在能源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新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出勤率。其二,学生课后积极、主动查阅能源经济相关文献。通过改进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参与度与互动水平提升,学生专业知识面拓宽了,兴趣也提高了。能源经济学的教学在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之后,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坚持不断教育创新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21).
(一)新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特点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生产规模较小,使用范围狭窄。但随着传统能源消耗日益增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新能源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并逐渐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各个国家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和投入,在国际贸易中也进行大量补贴,并且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再工业化”的发力点,试图通过新能源国际贸易加快本国新能源战略布局,提高本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
(二)可再生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特点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特点是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是目前世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由于可再生能源对于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各国加大对本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积极的进行国际间的贸易,从而弥补传统能源贸易中的弱势,加速向绿色经济转型。
二、电子商务给我国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我国能源行业的国际贸易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化工、钢铁、石油等重要的能源行业,已经开始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业整合,实现国际贸易往来,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操作平台。电子商务对我国能源行业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我国能源贸易方式
我国传统的能源贸易方式是以书面文件等形式为主要依据进行贸易方式交流与合作,通过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使我国的能源贸易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贸易形式。基于网络技术为依托,以虚拟的网络操作平台为贸易交流方式,提高了贸易经济合作效率,加快了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了我国能源国际贸易管理方式
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技术为依托,为能源贸易提供了丰富准确的信息资源,为我国能源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力的信息资源,使国际贸易市场变得更加公平健康。另外,通过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可以加强我国能源行业的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使我国的国际贸易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不断的向国家化迈进。同时,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国家开始不断研究和创新贸易方式,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能源行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使我国加强对能源出入境管理和税收制度的改革,加大海关对货物稽查的力度,促进我国各项制度健全完善。
(三)为我国能源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电子商业环境下,使得我国传统的贸易手段逐渐被电子商业化所代替,加快了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通过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我国对国际经济、政治、能源等信息的了解,提高了对国际能源贸易环境的预测和评估的科学性,提高了我国能源经济贸易活动的经济利益,为我国的能源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对策
(一)提升我国能源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水平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电子商务,提高能源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我国能源行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但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开展的时间较短,很多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因此,应该加大政府对电子商务应用的扶持,定期组织电子商务技术培训和学习,培养一批专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高能源行业的人才结构,提高我国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能源行业的国际地位。
(二)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因此,必须加大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对网络资源建设,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同时,由于电子商务中的资金流转都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对跨区域、跨银行的资金划拨、交易等活动的便捷和安全,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企业对于金融交易的需求,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转账服务。另外,必须加强我国金融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相关的预警机制,保证我国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我国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电子商务技术的创新发展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国际间竞争激烈,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突出我国能源行业的优势,提高国际地位,必须加强电子商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更新换代。根据时展要求,提高我国电子商务技术的先进性,为我国能源行业的国际贸易活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另外,基于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由于商业活动一般是通过虚拟网络进行,缺乏对客户的登门拜访,因此,要加强对客户的维护,将行业发展动态及时介绍给客户,让客户了解我国能源行业的最新研发动向。加强对门户网站的建设,及时更新行业新闻和相关的动态,提高我国能源企业的知名度。
(四)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地处江西西北部的宜春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正式实施,为江西吹响了前进号角,也为宜春市提供了新的契机。宜春市结合丰富的锂资源,作出了“建设千亿工程,打造亚洲锂都”的战略决策,并把它作为科学发展的主攻目标。
锂电成为朝阳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与能源供求、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发展锂离子电池和锂电动汽车成为各国政府追求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之首选。
锂电汽车其运行成本大大低于燃油汽车。实验表明,一辆锂离子电池轿车充电7小时(14度电能)可行驶100多千米,可替代10升汽油。鉴于我国原油对外依赖度已达55.14%、且1亿吨油可产生约3亿吨二氧化碳的状况,发展锂离子电池和锂电动汽车对国家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节能减排作为硬性要求和约束指标,国务院明确提出,锂电新能源将作为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技术的代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也达成共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比例要占我国全部汽车的1/2。这些都说明,锂电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宜春迎来重大契机
作为新能源经济的最紧缺资源,锂的价值日益突显,谁拥有了锂资源,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在这方面,宜春市最为有利。
宜春市现探明可利用氧化锂储量约250万吨,其中,宜春市钽铌矿可开采氧化锂的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锂矿山,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钽铌采选企业和钽铌锂原料生产基地。
宜春市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国家节能减排推动中赢得先机,市委、市政府决定走以锂强市之路,提出了举全市之力打造亚洲最大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宏伟目标,并把它列为“一号工程”。
由于规划合理、遵循科学、符合实情、代表未来,宜春市的发展得到了省、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政府将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列为全省第4个千亿元产业工程、第6个高新技术产业、第14个重点产业;科技部也把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列为了重点推进产业。
全力打造高端平台
为了尽快提升宜春市锂电的影响力和品牌力,宜春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推进活动。2009年6月,宜春市联合省科技厅、省科协在宜春市举办了锂电产业规划论证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国家793锂电项目首席科学家吴锋等我国顶级专家前来建言献策。2010年4月,中央电视台在宜春市举办了“欢乐中国行?魅力宜春”大型文艺晚会,在晚会现场,科技部把“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牌匾授予宜春市,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锂电产业基地,表明宜春市发展锂电产业得到了国家重视和支持,走在了中国前沿。
2010年8月,国家工信部、科技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江西省政府在宜春市联合召开了中国?江西(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合作推进会,有8位省部级干部和何祚麻等4位院士出席,会议共签约项目43个,签约金额达457亿元。
2011年4月,在中国工信部、商务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学会等支持下,宜春市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在深圳会展中心联合主办“2011中国(国际)锂电新能源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部委领导、院士专家、优秀企业代表参会。他们就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以及节能环保等高端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和宝贵交流,并达成了许多共识。
这些高规格、大容量、全方位、强密度的宣传推介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宜春市锂电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形成了“做锂电,到宜春市”的认同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初步树立起了“亚洲锂都”品牌。
全面夯实基础工程
事业发展,基础先行。宜春市政府开展了宜春市钽铌矿扩能改造项目,将使其日处理矿石能力达到7 000吨、锂云母年产量达到20万吨。这个产量相当于我国2009年一年的总产量,不仅巩固了亚洲最大的钽铌锂矿山这一历史地位,也为宜春市打造“亚洲锂都”提供了资源保障。
除扩能以外,宜春市也逐步完善对锂矿资源的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锂矿产资源管理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成立了市锂矿产资源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小组,负责全市锂矿产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同时,宜春市还积极开展“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形成规模化”的招商活动,推出了国家级锂电技术研发及检测中心建设、电池级磷酸锂生产、动力锂离子电池、储能型锂离子电池、锂离子通信电芯、电动车用驱动电机、锂离子电池(组)电控系统、锂离子电池助力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电动摩托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循环综合利用等18个产业化项目。
由于前期基础做得好、做得实,在国内外已形成一定影响,仅2010年以来,慕名到宜春市考察、了解锂电产业的政界、企业界、科技界人士就达358批次,其中,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瑞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1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迄今,宜春市锂电产业项目已签约152个,签约资金达980多亿元。
【关键词】页岩气 非常规天然气 价格机制 管理模式 市场机制
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类,存在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和夹层中,成分以甲烷为主,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具有自生自储、分布广、埋藏浅、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当前,页岩气在全球油气领域成为新秀,油气企业的视线均转向与此,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能源大国都在加快页岩气发展的步伐。近10年来,在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方向,国外在产量上只增不减,并且增长迅速,并且,美国的页岩气产量增加最为明显。从2005年的196X108立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1760X108立方米,这对于美国新能源产量在世界产量中占据有利地位有重要作用。视线放到国内,中国经济日益发达,能源经济不仅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安全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源多元化、向新能源进军是中国更是世界前进的方向。
一、中国页岩气发展现状
随着能源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天然气的供应缺口也随之逐渐扩大。有关资料显示,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进口价是国内的两倍上下,这也就是说每进口一立方米的天然气就得倒贴一块钱。若是我们仍然主要依靠国外供给来弥补国内天然气供应不足缺口的话,这样不但会让成本逐渐增加,还会让我国对国外供给产生依赖,使本国能源安全面临非常大的不稳定因素。
可是,中国页岩气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是有条件进行规模化发展的。2012年,国土资源部通过三年时间,对全国页岩气资源进行了评价考察,最终认为我国陆域页岩气资源潜力为134.42X1012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X1012立方米(除青藏地区以外),[2]并且其资源量比常规天然气多1.4倍。中国作为全球页岩气储量第一的大国,自然会引得世界的关注,近几年,美国能源信息署也对我国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进行过评估。
在页岩气开发管理方面,我国的大型油气公司也是十分重视页岩气领域的发展,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合作部署了接近一百口页岩气井,其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气井获得了工业气流。
二、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现状
(一)独立生产商开先河
独立石油公司是美国一种独特的企业形式,其对于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美国文化一直倡导冒险精神,美国的企业自然也会有这种精神的痕迹,美国的独立生产商敢于也乐于接受风险,能够抗住成本的压力和经济上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从普遍的常规天然气开采转向新能源代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此外,美国非常规资源储备与常规藏储之间互有交集,使主营常规油气资源的中小企业获得了发展非常规天然气的机会。
(二)大型油气公司推动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2008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上升速度非常快。因此,大型企业开始将投资目光转向页岩气。与此同时,小型企业虽然拥有在开发上具有较强的实力,但是规模小,缺乏资金支持,周转资金少,希望和实力雄厚的大型油气公司合作。据估计,在未来几十年里,非常规天然气项目的投资回报可超过20%,会有很多大企业进入此领域。大型油气公司多通过收购中小企业的方式进入此领域。行业规模化会逐步成熟。
(三)多家企业参加一个产气区域的开采,企业之间时常进行合并收购
页岩气具有分布广、技术要求严格、周期长的特点,因此需要大量且持续的资金对页岩气产业投入。因为技术要求严格,分布区域广阔,一个页岩气产区会按区块被分割成多个区域,其间,不同的公司对同一个的区域进行开发管理。诸如专业页岩气企业、综合的能源公司、大型跨国公司等均在一个区域中运作;产气区里也时常发生并购,因此,让页岩气产业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对于中国页岩气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天然气价格补贴机制
不同地区的不同用户对天然气的价格接受能力不同,当对气价进行调整后,政府应当有针对性的设计天然气补贴,尤其是针对非常规天然气。在考虑天然气的价格变动范围以及可替代能源如电能的价格变化后,对开采企业进行开发补贴。
(二)创新页岩气管理机制
页岩气是新的矿产资源,因此,应该首先以市场的健全为基础,将开放市场放在核心位置,探索新能源格局下的页岩气管理新模式。[4]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页岩气产业市场,接下来应实现深化,加强市场调节资源的力度。此外,加强页岩气资源管理,创新资源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争取将风险投资的损失降到最低,保护好新型能源投资者的利益,创造出轻松的投资环境。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能源管理;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要如何来强化电力企业管理的精确度?笔者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建立电力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系统。要通过建立电力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方式,为店里企业寻求一个成熟、有效的能源管理的解决方案。要建立一套先进、可靠的能源系统管理平台,从而来提高电力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管理效率,达到电力企业安全、稳定的基本运营目标。
一、有效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
迄今为止,电网企业的能量管理工作已经历了数代的更新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基于专用机以及操作系统的能源管理系统;八十年代基于通用的计算机以及集中式系统,九十年代基于RISC技术以及UNIX分布式的操作系统系统。其中最近的采用商用关系型的数据库及图形显示的先进技术,加上EMS应用系统的丰富与完善;使得第四代能源管理系统已于本世纪初期诞生,本系统主要是采用了JAVA语言开发的系统平台,加上因特网以及面向对象的编程架构等技术,系统在构建的过程中综合的考虑了电力能源市场环境中的商业化运营要求。
电力能源管理系统是涉及到国计民生支柱性行业,在设计中采用前沿的IT技术来提高电力企业运营水平,通过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推动电力企业在管理工作中的改革手段。在这其中,能源的调度管理作为一个较为重要的工作方向,涉及到的业务范围之广,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管理与整合工作。从电力能源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诞生至今,从来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一直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改造、创新。从当下国内市场环境中来看,推动电力能源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及改造的核心工作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保证电力企业内部的高质量、安全运行。
如今,电网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接线工作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使得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随之不断的提高。这也让电力企业在市场运营规则的修改时的难度不断的增大。
(二)降低电力能源的生产、传输费用。
在满足负荷用电要求大的前提之下,在降低电力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成本以及运行费用的同时,还要提高其利用效率,极大地节约在电能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尽量的减少在电能传输线路中所需要的有色金属投入量。
(三)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
通过有力的管理手段及科学的供电方式,让供电网络在不放生安全事故的状态下尽可能的运行在其物理极限水平,从而极大的利用输电网络,提升企业效益,推迟线路改造而带来的投资,降低供电造价,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益。
(四)适应在电力市场中出现的不同要求
电力行业的发展,电网涉及范围之广,因此,如有任何一处出现问题,任何的局部故障都可能引起大面积停电的问题。另外,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对电力可靠性的依赖也越来越高,现在有些企业在生产或研发中已经不允许停电现象的发生。
在现代化且复杂的电网中,想要实现以上要求,仅仅通过改善系统或提高继电装置、自动化装置或设备的性能等等已经不到不到上述的四方面要求,因此也要不断的研发调度自动化的系统。现今调度自动化的系统已经超出了能量管理系统在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范围。
三、有效能源管理机制的建立
我国的电力行业,属于比较特殊的行业,具有独特的技术及经济特征、服务特增且为自然垄断的行业,因此政府对电力行业的干预也最多。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管理部门对电力企业是政策制定、执行及监督管理为一身。传统条件下,我国电力企业的一切组织全部都覆盖在传统体制下,依据我国的层级关系设定为行政级别,且和某些特定的组织有行政上隶属的关系。
各种能源组成了能源产业这一有机体,在我国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关系中,电力与煤炭的关系十分的密切。但是由于缺乏统一及合理的协调,造成了能源产业的竞争与垄断局面的共存,行业内部设置了壁垒,在利益的分配上不公平,是产业在结构调整中有很大的困难,跨行业的兼并也困难重重,这一便导致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目前,我国的煤炭价格是根据煤炭企业与用户之间商定出得合同价,超出合同的煤炭就根据市场的定价机制执行,但是我国的电价是有国家统一设定,在煤炭汗液价格持续上涨,但电价却还处于调整不到位的现象,这便造成了许多电力企业的亏损,导致无钱买煤问题的产生。
在我国,将一次能源的煤炭行业设定为竞争性的行业,但是二次能源的电力则设定为垄断行业,这样便造成了能源上下游的产业链不能公平竞争的问题,也不利于能源产业的重组及集团化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国际竞争力。
在电力行业的体制中,需要依据真实的成本与利润的方式,进行独立输配电价和还原电网企业中输配电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的分离,盈利主题与电力调度机构的分离,政府部门加强对电力行业的监管,达到公平开放和公平接入的目的。在配电的环节中,也应该实施多元化的投资,从根本上打破垄断的局面,建立起灵活、透明、公平的电力交易市场。有效能源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在能源产业中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监管体制,防止了不正当竞争问题,并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达到维护市场公平的目的。
专业调度的应用
在对能源管理和建设中,专业的调度也成为了重要的内容,在生产工艺的要求中,能源管理中心的简历需要另外设置流量、温度、动力、压力、电力等等专业的调度台去完成对数据的监视、日报、月报以及年报的统计、分析和技术的分析等功能。在设置专业调度的环节时,需要“摸得清,管得住,降得下”。因此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讨论。
(一)了解能源的消耗状态
具有完善的系统,可以进行能源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及利用,方便及时准确的获得资料,做到实时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掌握设备消耗的指标,并且根据历史存档的数据掌握企业的设备状态,参照数据,最终得出指标间的差距。
(二)控制能耗指标
通过对企业生产参数的检测,并实时的监控生产过程是否正常,根据实际的工况偏离程度,在线实施控制和纠正的工作,做到保障设备高效运行的状态。调度中心便可以及时的发现能源系统产生的故障,并在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处理,使能源系统更加的安全稳定。
(三)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
通过对能源设备的管理、运行的管理及停复役的管理等实现自动化及无纸化,可以进行有效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及时了解到真是的能源消耗的情况,并且提出合理可行的降耗技术及管理措施,减少在能源管理中的成本,是能源管理产生最大化的效益。
五、结束语
在对电力企业进行能源管理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饿能源管理机制,以及在管理系统中,合理的运用专业调度。达到提升管理的水平,并且科学的、准确的提高电力能源的调度工作,确保电力能源供应上的质与量,同时减少电力能源供给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带来的压制。
参考文献:
[1]. 混合动力摩托车能源管理[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5,34(5)
[2]. 李军丽.王学刚能源管理之我见[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5)
[3]. 韦凤年 用新能源经济拯救现代文明——访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J]-中国水利2008(11)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建设;环境保护;工程;价值;分析
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制度改革和工艺创新减小生产生活中的污染排放,减少石油、煤炭的使用,符合科学发展可持续理念。针对低碳经济发展要求,需要积极建立环境保护工程,促进污染治理和保护。[1]
1低碳经济背景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的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中,生活生产尤其是工业生产中会耗费大量的石油、煤炭等原料,继而产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等。现代经济发展要求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因而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关于这一要求的提出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进步性和时代文明性。低碳经济是一种生产双赢的表现,旨在通过技术研究核算和设备更新提高社会生产力、降低污染排放。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造成温室效应等。从人类长远发展考虑,要做到节能生产和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主要是从生产制造、流通运输和利用回收等环节减少谈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生产生活是人们主要的活动方式,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日益增长的人口带来巨大的物质文化需要,因而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加剧,碳污染物排放也不断增加。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是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重点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核污染等。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是有组织、有计划等对特定区域内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并利用专业理论和科学手段集中改善区域环境。随着人们低碳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对于出现地区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整改,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改进生产工艺,促进清洁生产。[2]
2低碳经济背景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的方法和价值
2.1能源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工业生产中,人们对煤炭等资源的使用量较大,煤的使用范围广,但是煤炭综合利用和煤污染处理技术尚且有待提高。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以循环经济的形式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活生产污染。低碳经济理念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需要研究碳利用技术,节约煤炭资源的使用,明确高效生产和清洁生产的目的。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中通过提高煤炭利用技术,以循环再生的形式实现生产过程的能源再分配。例如在焦化厂需要不进行煤干馏处理,一般是对煤原料进行高温加热,产生获得焦煤等,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煤粉、碳粉等可搜集后再次用于原料加热中,作为二次燃料使用;对于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如甲苯、苯和二甲苯等,可以用于农药、染料、溶剂和洗涤剂等其他合成此材料中。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煤炭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另一方面则是综合利用煤原料和煤生成物,以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形式促进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中通过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改进,促进能源的有效利用,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向提高,这也是现代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3]
2.2发展新能源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经济促进工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工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能源消耗和污染。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是为了通过技术革新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在建立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可以积极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传统的经济生产中,人们习惯利用化石能源进行时生活生产,化石能源属于自然衍生物,化学性质属于碳氢化合物,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这种类型的能源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和大气健康,是有利有弊的燃料。现代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能够开发和利用其它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制取方便,且绿色环保无污染,使用效益高。低碳经济下,要求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因而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代替煤炭发电,也可以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等,减少石油、汽油的使用。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不仅需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工业技能和减排,同时要积极开发和应用新能源,全面构建低污染、低能耗和零排放的工业经济体系。[4]
2.3建设公共设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家大力提倡低碳经济,不仅是指在生产领域要做到节能环保,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提出低碳环保的要求。我国是人口大国,且人口数量正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人们的出行、饮食等均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以出行来说,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同时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大气污染严重,容易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汽车鸣笛产生的噪声污染也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在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中,政府相关部分需要做好积极引导,鼓励人们低碳出行,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同时倡导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政府应该加大公共设施投入,如修建地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搭乘公共交通共军,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此外对于私家车的购买和出行,政府需要出台政策予以限制和控制。对于园林绿化、防燥隔音实施的建立,政府也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的理念贯穿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节约环保的习惯,践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维护环境保护工程假设成果。环保工程建设不仅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还要在政府部分的协作下,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出行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经济的生活服务,引导人们环境保护从身边小事做起。[5]
3结束语
现代社会发展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增长,同时需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要求一致,强调在经济发展中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工业污染和社会污染,尤其是要减少、碳污染物的排放。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则是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增加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对于已经形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则需要才有高效、科学的手段跟俊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针对性解决,保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低碳经济背景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文明进步。[6]
参考文献
[1]王雷.基于低碳经济视域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的价值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8):125.
[2]周明军.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现状与推进建议[J].中华建设,2013(11):136-137.
[3]杨洪镅.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7):425-429.
[4]马晓翼.低碳经济与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D].上海师范大学,2012.
[5]闫卡.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D].海南大学,2011.
从中央高层和相关部委获得的信息,大力推进绿色转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探索未来中国发展路径的高度统一的主张,有关绿色转型的战略布局正在形成。
抢占“绿色”能源“制高点”
中国对绿色经济的“制高点”――清洁能源――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具体的细化,表现为:
在水电方面,中国的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大约是5.4亿千瓦,2009年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97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年发电量达6456亿千瓦时,约替代标准煤1.9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9亿吨。
目前中国投运的核电机组11台,共910万千瓦。中国正在建设山东海阳和浙江三门等第三代核电,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在建设三代核电机组的国家。
在风力发电方面,经过多年的培育,中国的风电发展开始进入了快车道。中国的风电装机规模连续四年翻番增长。据全球风能协会统计,2009年达到了2558万千瓦,居世界第二位。
太阳能方面,2009年中国光伏电池年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0%,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为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国家能源局公开招标的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
生物质能方面,2009年全国户用沼气池300万户,约70亿立方米。按照有关部门的计划,今年新能源汽车要推广到20个城市。
一方面是产业投资的增加,另一方面是传统高能耗行业的减俄中国积极采取措施优化传统高污染的小火电机组。2006年至2009年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606万千瓦,这个数字相当于英国的全部装机容量。形成每年可节约原煤6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亿吨的能力。
我国已经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到15%左右,到2020年单位能耗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要达到3亿千瓦以上,每年可节约5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7.5亿吨;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每年可节约1.8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4.5亿吨;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亿千瓦以上,每年可节约64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6亿吨;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每年可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500万吨。
同时将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包括植物秸秆、潮汐能、地热能。
环保压力的“金刚石聚变”效应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环境保护未来将着力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绿色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绿色产业,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二,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源头控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盲目扩张,坚决抑制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三,深入推进污染减排,以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力争污染减排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成绩。
第四,健全并完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以环境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绿色环境经济政策。
第五,增强环境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以市场导向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针对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支持节能减排,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是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南力的科技支撑。
寻找符合国情的绿色路线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大地看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可能走发达国家走过的传统路线,尤其对于中国来说,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其一,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政策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抑制不顾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和承载能力,盲目追求发展的短期行为,这也是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其二,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推动经济持续、持久的复苏与发展。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 特高压电网 清洁能源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008-02
全球能源互联网充分利用特高压输电网,大规模地输送清洁能源,是一个清洁能源的平台,就某一个国家或区域很难实现,各个国家能源资源不同,能源利用情况不同,只有实现能源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的目标。随着人们利用能源观念的逐步转变,优化现有能源利用结构,即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增加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是当前世界各国需要做的。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助于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来改善现有电网,使清洁能源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一极一道”等清洁能源富集区的能源利用成为可能,全球电网的联网规模逐步加大。
1 全球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美国西北太平洋智能电网项目:投资1.8亿美元,涉及6万用户,覆盖储能、需求响应、可再生能源并网等多个领域。
德国“E-Energy”计划:投资约1.4亿欧元,建设6个示范项目。
韩国济州岛智能电网项目:投资2.32亿美元,面积185 km2,7 000个家庭,最大负荷1.8万kW,可再生能源装机5~6 MW,占当地总装机30%。
1.1 世界清洁能源发展迅猛
(1)风电:风机技术不断突破,风功率预测精度大幅提升最大单机容量已达8 MW,低速风机最低年均风速降至5.2 m/s左右,智能风机发电效率提升15%~20%,风功率预测系统适用于多种地形和气候,精度达85%以上。1998―2013年风力发电机组主要指标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1]。
(2)太阳能发电。
晶硅电池:转化效率20%。
薄膜电池:转化效率15%。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19.6%,未来有望达到50%。
光热发电:超临界技术可将发电效率从25%提升到30%以上,配置储能装置可实现24 h连续发电。
1.2 大电网互联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互联电网实现除台湾外全国互联,2020年,将形成“三华”同步电网,目前“三华”地区:面积268万km2。
装机:6.7亿kW,GDP:7.7万亿美元。
总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世界能源利用发展规律,其中的特高压输变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和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经建成的和即将建成的欧亚大陆特高压输电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现有的工程实践,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可行的。
能源的使用变革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可持续发展是未来能源利用的基础。美国著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出了能源互联的构想[2],关于能源互联的构想主要是从哲学和经济学层面提出的,只是一种新能源经济思维。“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融合”的提法是无可非议的,但具体的结合却必须由专业人员根据技术特性和实际需要确定。基于我国的实际能源结构和电网分布特点,刘振亚先生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构想,并结合我国特有的实际情况,发展了能源互联网概念,给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科学方向。
2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
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要求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和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要实现这“两个替代”,关键在于如何大规模输送清洁能源,合理建设特高压网络,随着“两个替代”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化石能源被清洁能源所代替,电能消耗越来越大,电网逐步成为能源利用的平台,这样能有效促进各国电网之间的互联,有利于逐步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使清洁能源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可行性分析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可行性分析如下:一方面,随着大气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开发越来越迫切,因此,清洁能源开发的相关技术会快速发展,未来世界将是以清洁能源为主的世界,化石能源只是作为备用而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和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技术,例如,美国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技术,欧洲大力发展智能配电技术,尤其是特高压技术,必将使清洁能源的大规模转移成为可能[3]。
多年来,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研发特高压和直流输电技术,目前特高压和直流输电是不同区域和国家之间电网能量传输的基本配置。前苏联研究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建立了从西伯利亚到莫斯科的1 000 kV特高压输电线,但是由于绝缘技术落后,降压到5 00 kV运行,但是该项目的投产为特高压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使人们意识到特高压绝缘技术是特高压发展的瓶颈,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相关研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特高压相关设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目前建设和投入运行了3条1 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在运在建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近1.6万km,变电(换流)容量近1.6亿kW,建设和投入运行了4条正负800kV直流输电线路,而且和巴西签订了两条正负800 kV直流电线路建设合同,说明特高压在全球是可行的[4]。
4 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是世界能源利用发展的必然结果,特高压技术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骨架和基础,现有的特高压建设实践证明了特高压电网建设和运行的可行性,也间接证明了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2] (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 刘振亚.中国电力与能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