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

时间:2023-08-07 17:28:57

导语: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

第1篇

一、广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法规制度执行力不够,工作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档案局根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规定》,结合广西实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桂人社发〔2010〕130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为广西全面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并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达标验收工作的有关部署,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桂人社函〔2010〕1838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力争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百色等市部分经办机构2012年底前通过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其他市级经办机构在2013年7月底前通过达标验收,2014年底前完成所有县级以上经办机构达标验收的工作目标,要求各地以实现三年达标验收目标为核心,全面提升广西各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经过2年的努力,截至2012年底,全区14个地级市,有4个市,6个机构业务档案管理通过了档案管理达标验收,8个市级社保经办机构正在开展纸质档案归档整理,力争2013年底前进行档案管理达标验收。目前尚有2个市级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无库房、无专兼职档案人员、无经费保障的“三无状态”,未开展业务档案整理工作。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广西区内市级经办机构积存历史业务资料尚有10万宗卷未整理入库。要实现2013年底前全区地级市社保业务档案工作实现达标验收难度相当大。县级经办机构2/3以上没有库房,尚未开展纸质档案整理,2014年全部实现档案管理达标验收任重道远。

(二)社会保险档案保存方式落后,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广西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除了社会保险数据库数据档案以磁介质、光盘和移动硬盘等计算机手段定期备份保存外,大量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仍采用纸质(线装)保存的传统档案保存方式 。而参保人数众多,社保业务档案需保管一生,因此,档案量巨大,占用大量库房空间。传统的纸张保存形式易损,有些档案资料因查询次数频繁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损甚至遗失等情况。况且,各地业务档案库房普遍吃紧,有的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连一个固定的档案室都没有,各类档案被分割保管,分室存放。一些地方虽然有固定的档案室,但面积很小,库房建设也大多不完全符合国家《档案馆建设设计规范》和规定,不具有防震、防盗、防火、防光、防潮、防高温、防有害生物、防污染等安全设施,更谈不上规范管理档案,从调查情况来看,越到基层,管理基础越薄弱。

(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手段落后,跟不上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形势的需求

虽然近年来广西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已经普遍使用计算机对社保档案进行管理,但大多数仍停留在目录级管理阶段,即对社会保险档案按一定规律编制目录,在查询时先通过目录检索,但文档资料本身仍以纸张形式存在,最后仍需靠手工翻阅纸张原件,并没有解决传统纯粹纸张化文档资料管理所固有的原件易损的难题。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迅速发展,参保人数和覆盖范围的日趋扩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急剧增加,目前这种依靠手工操作的陈旧手段以及管理方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要求,这必将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率低

广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开发利用起步较迟,档案管理方式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只能简单应付一些查询,不能有效地综合开发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利用率低,没有起到社会保险档案的信息开发对推动社会保险效率应起的重要作用。

二、广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蓬勃发展,业务档案呈现海量增长的态势,传统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求,建立一套人工干预少、效率高、易查询、易保存、运行成本低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广西统一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数字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分类指导,全面推进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自治区级顶层设计,用2年时间完成14个地级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2015年逐步实现县(市、区)级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数字化。先行建设1—3个地级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示范单位,以点带面。重点扶持已实现社保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合格的市级档案馆(库)建立数字档案,做到“扶持一个、建成一个、验收一个”。对正在开展业务档案管理达标创建工作的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加强业务指导,促成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合格,为建设数字化档案夯实基础。同时要加强市对县(市、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推动广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上新水平。

(二)统一组织开发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

为避免各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各自为政重复开发,既造成相互不兼容又浪费资源,由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统一组织开发,推广实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并为地级市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解决好信息系统运行的配套硬件、平台软件和实施费用,确保广西社保档案数字化建设起点高、运行稳、效果好。

(三)建立社会保险数字档案,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会保险数字档案,是指以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为基础,把以纸质形式保存的文字和数据、图像、声音等档案资源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盘、光盘等载体,依据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社会保险数字档案更具有存储量大、检索方便、安全、高效率、便于利用、管理成本低等显著优点。社会保险档案数字化以后,可对原纸质档案资料真空打包存放,同时采用相应软件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普通查询,可通过网络查阅其电子文本即可,对于极个别必须查阅其纸质原件资料的再开包查阅,对纸质档案资料实现最大限度的保护。

第2篇

1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不够规范。虽然大多数社会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档案的重要性有较高认识,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可遵循、没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可借鉴,加之社会保险档案体系不健全,管理条件落后,缺少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致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不规范。同时由于经办社会保险的机构多,造成社会保险档案多头管理,社会保险档案案卷不统一、不连续、不完整。

1.2 人们对社会保险档案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当前,人们对社会保险档案作用的认识度较低,理解度基本为零,绝大多数人民群众都未能意识到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了社会保险档案从源头收集就存在着不小的困境。

1.3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分散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是多部门多机构管理。公民个人社会保险档案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中管理。社会保险档案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泛,造成不一样的社会保险档案分属不一样的经办机构,经办机构内部的档案存放在不同的业务科室,由于一个人的保险资料保存在不一样的机构或科室,且管理办法各异,查找起来相当困难。就当前而言,具体情况是人社部门管理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法定的基本保障档案也在各自的经办部门管理;卫生部门管理着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民政部门管理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档案;商业保险部门管理着公民个人补充保障的一系列保险金档案。这种现状造成多头经办、政出多门、业务交叉、资源浪费、政令难以统一的局面。而且由于这种分散的管理,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出现了许多漏洞,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涉保”人死亡以后,其所涉及的个人保险账户并未随之终结,仍有人代领保险金,并且相当严重。

1.4 缺乏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范和标准。目前,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未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在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方面还未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关系流动、转接,一个参保人员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以及中间失业等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要经过诸多环节,办理有关手续,填写保险卡及有关表格,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伴随人才的合理流动,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手续等,这些详细的个人档案记载,都将是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2009年,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10年内开展全国范围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制度”;从2010年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这就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需要具有相当大程度上的统一性,不仅是市和辖市区之间的统一,而且是全国、省、市、县从上到下的统一。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档案并非一个部门管理,进而导致不同的开发商参与系统建设,相互之间的互不信任以及人为设置壁垒,或者同一家系统开发商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和技术架构,导致系统割裂信息不能共享。

1.5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且专业知识水平偏低。社会保险档案种类多、数量大,不同种类档案的归档、分类和保存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撑。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现状来看,档案管理人员不专,兼职现象严重,而且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水平及学历不高,严重影响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水平。

2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

2.1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基本保证了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随着我国保险种类的增多,以及对养老方式观念的改变,应根据新时期社会保险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新时期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规定。健全有关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险档案从业资格管理与培训等档案人员的制度,加强对档案工作监督等内容,完善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

2.2 增强管理意识,加强社会保险档案队伍建设,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对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应增强领导干部和档案管理经办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档案法制教育和专业业务培训,严格档案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队伍,督促单位负责人依法履行对本单位档案工作负有的职责,并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检查结果公告制度,使违法单位与个人及时整改,以推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轨道。

2.3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目前大多数档案室仍在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模式,查找资料费时费力,数据统计困难且不准确。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推广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发信息系统,完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培养专业档案管理工作队伍,通过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依靠科技力量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并接受监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是支撑养老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依法加强和规范档案管理,才能不断提高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以推动新时期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4 正确定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历史记录,产生于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后保管时代之后,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识已经不再仅仅是行政机构的产物,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记忆、文化记忆。社会保险档案正是在个人参与社会保险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它不仅具有证明价值、参考价值,也是我国社会保险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印记,加强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是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是社会保险业务本身的必然要求,也是记录社会保险事业的有力凭证。

2.5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组织社会保险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升其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讲理想、讲道德、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才,加快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2.5.1 加强培训要注重提高社会保险档案人员的政治素养。社会保险档案人员队伍应该是政治头脑非常敏锐的群体,其工作应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肃的政治纪律、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指引下进行。否则,就会坠入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误区。

2.5.2 加强培训要注重提高社会保险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档案法》、《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工作保密制度》、《档案材料归档制度》等制度;明确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归档的范围及整理要求;学习《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具有较全面扎实的实践技能。因为档案是一种知识载体,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要发挥社会保险档案的社会效益,只有熟悉和掌握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5.3 加强培训要注重提高社会保险档案人员的文化素养。例如,书写水平对于搞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社会保险档案的各个环节,如全宗介绍、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再如,掌握相关知识对于搞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社会保险档案人员应有重点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掌握现代网络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社会保险档案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电子文档、数据录入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第3篇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内容及其特点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是一种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运用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及其他不同的载体对新型农村居民进行养老保险参保情况的记载,这些记载内容具有法律效力的特点,有效地将农村养老保险文件、个人投保状况及经办投保业务等内容记录在案,便于经办机构及投保个人的查询。具有政策性强,操作性能高;农村居民投保牵涉面广;农村居民流动性加大等特点。

二、新农保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体系中,我国农村参保人数众多,内容复杂,在农民的养老档案中涉及到个人参保的详细个人信息、农民交纳的养老保险金额、个人的养老保险账户中基金的转入转出的管理以及保险关系因变动产生转移发生接续等内容,都要全面细致地记录在案,但由于农村人口流动大,情况较复杂,不及时将变动信息提供给社保经办人员,造成档案资料一次录入或缺项,就从此不再有所更改的现象。在档案信息采集过程中,档案信息采集不全,使档案管理资料不详细,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对象统计不全,管理规范和标准也不统一,对资料的归档口径、分类标准、分级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的保存期限等事项,经办人缺乏熟知程度,无规范、无要求地处置档案资料。

三、加强新农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制定法律法规,依法治档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求真务实,统一标准,吉林省政府先后颁发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等文件,由社会保障局统一领导,各地区的乡镇领导负责,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渠道、方式及分类归档管理,设立规范管理的档案管理库,添置档案柜、档案袋及其他相关档案整理工作的管理要件,进行集中管理并制定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的查询、保管及销毁制度,都要有章可循,使档案工作真正地服务于广大农村民生。

2.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通过新农保的普及宣传,参保人员更加了解新农保的政策及信息,知晓参保的重要性,促进新农保深入人心。吉林省社会保障局每年举办一次组织全省新农保业务档案培训,加强社会保障人员的素质,时间定为1-3天,旨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掌握熟练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使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意识中改变原有的观念,明确自身所在位置的责任及重要性,意识到养老档案管理是民生期盼的“放心屋”,提高管理好新农保的责任心,增加他们为民谋福的幸福感,为新农保资料内容完整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调动频率,保持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3.加强现代化信息管理,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系统,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新型农村各具特点,人数多且分散,参保缴费的方式各有不同,且参保期限及享受的待遇保障周期相对较长。农村居民向城镇流动频繁,工作单位也处于变动之中,尤其是农村女性由于结婚嫁到男方所在地而将户口进行迁移,养老保险档案也随之变动,提供的档案信息变动情况不及时,要保证档案资料完整、准确性,工作量很大。积极推崇通过与政务网络连接,各地档案资料通过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完成对农村居民的信息档案的变更、增加及查询等功能。档案管理人员将真实有效的养老保险档案输入计算机,在档案资料管理库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养老信息办公、资料存档及对外查询一体化,保密性强,安全性高,可以有效地防止不法分子对养老保险数据信息进行非法修改,以免农村居民的经济受到损失。

四、结束语

第4篇

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包括社会养老保险相关业务的所有原始资料,比如参保人个人的信息账户、缴费资料、养老金的发放资料和有关业务的书面资料等。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分类管理档案时,应当做到规范化,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在管理有关档案时,要严格遵循工作原则,将具有实用性和长远利用价值的资料归档、存档,将能够充分体现单位活动的有效材料完整备案,以满足后期使用和考察的需要。然而,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存档并不是将所有资料记录、储存,而是将处在存档范围和要求之内的有关文件和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资料分类整理并存档,具有参考性且非最终定稿的文件是不需要存储的。在明确分类的基础上做好档案归档工作,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此外,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要建立能够将所有工作环节包括在内的档案管理制度。以文件的实际来源和自身价值为依据,进一步确定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具体流程、档案资料分类方式等。这些方案的确定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现行法律的规定,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状况为重要依据,不断健全档案管理分类制度、档案保密制度和档案存档制度等。在此过程中,要做到每一个档案管理部门都能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科学分类、集中管理、规范有序等,不断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信息化档案管理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使得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都在不断提高,以完全人工的方式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人工的方式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会限制工作效率。传统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式大都为纸质书面记录和个人档案的存放,这样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也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存放资料,并且这些纸质资料不易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纸质泛黄、筛选困难等问题。信息化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纸质化档案管理工作方式,使其成为信息化、数字化的信息,做到档案管理电子化,还能够完全代替人工实现档案的查询和检索,大大地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度。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使大量的原始书面资料被有效地压缩和快速记录,在节省了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地延长了资料、档案保存的时间,并且有效地降低了保存难度。同时,存档和编码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并且建立计算机检索信息系统,能够彻底实现档案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由计算机检索、扫描获得信息代替人工查找、翻阅档案资料原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

社会养老保险部门在分类和管理档案时,要科学归档,提高工作质量,要注意记录存档的时间和类型。普通的业务文件、退休记录和审计等资料的存档时间为次年的年中,即6月底,而社会养老保险的结息时间为每年的6月份,会计的管理存档时间为隔年存档,基本信息的档案归档时间为所有业务项目结束之后。其中,最重要的是影音资料和照片等资料档案。这些资料要在第一时间内存档处理,以合理的归类方式完成档案资料的选取、收集和初步记录,根据一定的规律,比如参保人的参保时间或是其他特点建立、记录和合理存放档案,确保再次查找时的准确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档案的科学分类和存档,做到存档、归档有律可循,避免无序存档的情况发生,切实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实用化档案管理

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创建和存储是为了为之后的查找和检索工作提供便利,使参保人与社会养老保险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核对和审查等。有关档案管理示意图的绘制也是为了档案存储能够更加便捷。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制订科学、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险查询和检索工具,比如创建全引式的目录、建立专题形式的索引和编写案卷形式的目录等。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中,有关部门要配备适应性强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软件和系统,使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形式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方式能够为其提供方便。这样,不仅能够为工作人员的信息检索、查询工作减轻负担,还能够有针对性地保护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为了实现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社会的目标,有关部门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新形势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有较高工作水平的工作人员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部门在分配具体的管理工作和责任的同时,应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能够完成业务办理和档案管理双重工作任务的能力。要将这两项工作任务在年初分配,并将其归入工作任务考核内容中,明确工作职责和标准,明确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工作素质和政治觉悟,在创新的同时具备专业的工作能力。只有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为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快档案管理实用化的步伐,达到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4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投保人;档案

养老保险档案是指居民在办理的保险的时候,出现了文字材料等等,而这些材料是具有法律效益的,通过这些档案信息可以知道投保人应该缴纳的费用以及享受的待遇。养老保险档案也是我国档案资源的一种,档案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因此要管理好养老保险档案http

1 新常态下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1.1 事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

虽然我们河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提前并轨,但随着全国统一并轨制度的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我们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门不但要履行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对60岁以上老人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若无完整准确的个人资料记载,即安全有序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我们整个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门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

1.2 事关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

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要经过诸多环节。在办理参保手续时,首先要采集个人信息,并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其后要不断缴纳保险费、划拨个人帐户、计算利息等。当新老农保制度进行衔接及居民与职工养老保险进行流动时,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等手续,这些详细资料的个人档案记载,就成了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1.3 事关经办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对已完成的业务工作进行回顾整理、总结,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将对正在进行或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推动。

2 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稍显不足,尤其是基层的管理人员,因为档案多,而且觉得自己是基层工作人员,在出现错误的时候,也不容易被发现。因此不重视工作,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很多管理人员都认为对于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并不能为单位获益,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因此更加散漫的工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基层的管理人员数量少,不能完成管理任务。而且部分城乡没有管理室,使得一些应该归档的档案不能及时归档,而管理人员也不能马上对这些档案管理,由于没有位置就只能随意的存放,有些档案放到了潮湿的地方,而有些档案也没有防火措施。这样就使档案管理工作有难度。

2.2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

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档案管理技能,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档案工作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2.3 在管理养老保险档案的时候,应该使用正规的管理方式,同时遵守一定的管理规范

由于我国的城乡养老保险管理档案工作刚刚起步,而且这种档案业余其他的管理对象不同,因此在对其管理的时候,缺乏标准,这也就使得不同地区在管理档案的时候,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出现了不同水平的管理模式。养老保险档案很多,部分档案需要归档,也有的一些档案需要销毁,但是归档之后,档案应该保存在哪里?在什么地方销毁等都是需要管理去解决的问题。因为某些档案的相似度高,为了减轻工作量,可以将这些档案集中管理,但是如何才能让档案集中,以及最佳的管理方式是什么?这些问题业需要管理人员去解决。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工作秩序,没有标准化的管理,那么养老保险工作会是苦难重重。

2.4 手段落后,管理水平偏低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启动和业务量的逐步加大,有的经办机构实施了档案的微机化管理,但由于软件、硬件、人员没有实现有机结合,有的缺乏相应软件,有的缺乏专业人才,因而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3 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途径

3.1 加大对养老保险档案的宣传,选择最有效果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普通的群众到领导干部都要有管理意识

通过宣传让对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不重视的人也对与管理工作有了了解,各级部门都要加强对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而政府更应该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支持管理档案,对于管理工作的支持主要表现在资金以及人力上,为管理工作提供资金,在社会上选拔优秀的人才从事管理工作,解决资金以及人手紧缺的问题。建立和谐的管理环境,使工作人员能在一个良好的气氛下管理档案。

3.2 完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在制度下优化管理方式

国家已经出台了与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律中明确的确定了档案管理的期限。因为档案的分类多,因此在管理档案的时候,应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管理的时候,也要按照规定管理。在收集养老保险档案的时候,也应该做好整理以及存档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有自己的章程,而且还要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在未归档之前,基本以书面材料为主,还有很多的图表、账薄等,在归档之前也要做好材料的统计工作,并保证材料能及时的归档。

3.3 对于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加大投入,以此来增强管理水平

各级在管理档案的时候,都会有苦难,以城乡养老部门为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少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能购买设备,也不能建立新的档案室。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在管理档案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同的标准,为了减轻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使用计算机,通过电脑操作记录或者是保存档案。在保管档案的时候,还要有专门的管理软件,这个软件只用于收集资料,而且养老保险部门使用的是同一种软件。这个管理软件具有几种功能,编辑档案,自动搜索以及查询档案等。

结束语

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福利依据,它保障着的是广大劳动者能“老有所依”。养老保险制度属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让我们重视并想方设法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水平,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参考文献

[1]郑夕云.浅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J].就业与保障,2013.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