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

时间:2023-08-07 17:28:59

导语:在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

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燃气管道;管道设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112-01

近年来,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城市高层建筑逐渐增多,燃气管带的安装及施工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实际工程中,燃气管道的安装施工与建筑供气方式、建筑布局息息相关,为了保证管道使用的可靠性,同时提升建筑的经济性,分析高层住宅燃气管道设计及施工技术极为重要。对此,笔者在文中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燃气管道的设计与施工要点,为燃气管道的安装设计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

1 高层住宅燃气管道的设计要点

1.1 高层住宅地基沉降

在设计高层住宅楼的燃气管道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规范进行设计。在进行设计前,需要到现场观察住宅楼施工现场的情况,避免地质原因引起的设计弊端。同时,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住宅楼的地基沉降问题,因为发生地基沉降时,燃气管道会因为地基的下降而造成变形、挤压等状况,严重时甚至发生断裂,造成燃气泄漏。

1.2 高层住宅附加压力

高层住宅在进行燃气管道设计安装时,还需考虑住宅的附加压力。当高层建筑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直接采用楼栋调压箱,户内立管考虑附加压头影响。当建筑是超高层的时候,考虑在户内设置低压调压器,也就是说在户外设置一个调压箱,进户内再设置低压调压器。尽可能的降低附加压力的影响。但是这些变压箱之间的高度差仍会造成一定的附加压力。因此在进行安装前,需要进行管道阻力计算,将阻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1.3 高层住宅燃气立管温差

高层住宅楼的燃气管道一般很长,管道面积也较大,这些管道大多为聚酯塑料,极易受到天气变化影响,造成管道热胀冷缩,同时由于管道面积和长度较大,因此其重量较大,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考虑管道本身的温差效应和自重问题,避免热胀冷缩等引起的管道损坏现象。同时,当管道立管过长时,其伸缩量也会受到温差影响。

1.4 高层住宅燃气管道安全措施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层高较高,住宅人员比较密集,因此在设计时必须保证其消防安全。而燃气管道也是可能引起安全隐患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对燃气管道进行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一般来说,安全保护措施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需要在燃气管道上安装安全阀门,以防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切断燃气的输送,其次需要在每个住宅内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切断室内燃气输送;最后应当注意的是在燃气管道安装处设立专门的燃气通道以及通风排气措施。

1.5 其他因素造成的安全威胁

不同的城市间气候、地形等不同,因此其燃气管道的施工设计方法也不同。以重庆地区为例,重庆的三大特点为:山城、火炉、雾都。由于地势原因,重庆存在大量的超高层建筑,这些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还应额外考虑到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很高,风荷载的作用会使建筑物出现水平位移,同时使建筑物中的管道有被破坏的可能;同时由于夏季温度极高,极易引起立管工作温度变化,应考虑温度应力对管道的作用力;一些地区空气中存在大量雾状颗粒,从而造成燃气容重与空气不同,形成重力与浮力,会影响燃气的输配及燃烧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在进行燃气管道施工时,也应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2 高层住宅燃气管道施工技术分析

当高层住住宅使用的燃气为天然气时,一般选择在建筑主体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管道安装,这样燃气管道的安装方式只能悬着地上引入方式。这种方式安装的管道一部分处于室外,当管道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方能引入室内。这种安装方式包括两种,一种为高立管式,这种安装方式需要先将总燃气管道敷设在建筑外墙上,然后将支管分别引入户内。另一种安装方式为低立管式,这种安装方式必须精确总管道的离地距离,一般其离地距离为0.6m左右。当选择地上引入方式进行管道安装时,需要在管道周围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地上引入管道安装方式虽然会破坏建筑整体的美观性,但其维修方便,且施工较为简便,因此管道安装一般选取这种方式。

3 结语

当前,城市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保证这些高层建筑美观的同时,需要考虑高层建筑管道对建筑的安全威胁。确保高层建筑燃气管道施工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对于提升建筑安全等级,保证燃气管道的运行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燃气管道安装时,需要综合考虑燃气的类型,燃气管道的敷设方式、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建筑地基的质量,确保燃气管道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避免燃气管道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建筑的使用质量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谢炎.浅议高层住宅燃气管道设计及其施工技术[J].投资与合作,2012,26(12):256-257.

第2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避难;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高楼大厦虽然体现了繁荣、活力与发展,但也有诸多弊端。2010年11月15日下午,上海市静安区一栋28层的教师公寓突发大火,导致五十多名居民葬身火海,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更多的是唤起了人们对高楼大火的隐忧和惊惧。人们在感叹水火无情的同时,高楼火灾的安全危机再次触动了居住在高楼的城市居民的神经,同时也为城市高楼防火敲响了警钟。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楼层高、人员集中、功能复杂、疏散线路较长,加之高层建筑自身管线多,管道形成的烟囱效应大,火势蔓延快,给疏散人员造成较大困难。就此,笔者综合大量实际案例和各地建设经验,对高度在l00m以上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以供参考。

1 超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区的必要性

避难层,是指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为了消防安全疏散专门设置的、供人们应急避难的楼层。对于100m高的建筑(住宅大约34层、办公楼大约25层),火灾时普通电梯停用(受高温影响或停电停运或着火燃烧,将危及生命),楼梯间是人员逃生的唯一通道。根据测试,一名20岁-50岁的正常成年男子,使用一部净宽1.10m的楼梯疏散时,住宅每层的运动距离大约8m,办公楼每层的运动距离大约13m,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由顶层跑至首层,住宅平均耗时4.5min-5.5min,办公楼平均耗时5.5min-6.5min,跑下楼梯的平均速度为0.8m/s-1.Om/s;如发生火灾,紧张慌乱人流拥挤体力不支,需要的疏散时间就会更长。一般住宅建筑火灾时最佳逃生时间是火灾初期的2min-3min,公共建筑是5min-6min。可见,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全部楼内人员通过楼梯间安全疏散至首层室外是不太可能的。对于超过100m高的建筑,办公楼可能有数千人需要疏散;住宅楼疏散人数虽少,但存在老人、小孩、残障病人等,为确保楼内人员生命安全,超高层建筑应沿建筑高度方向设置避难区,以缩短垂直疏散距离,为人们提供临时避难、等待救援场所,如屋顶平台、避难层(间)等。

2 避难层(间)位置

按最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高规建规合并版)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其理由是发生火灾时集聚在50m左右的避难人员,可由消防云梯车(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的消防车配有50m高云梯)将人员疏散下来。旧《高规》中,用限定建筑层数来满足消防救援高度50m的做法,不够准确,因为不同功能建筑层高不同,同样是十五层,住宅、公寓建筑高度可以是45m,而办公楼就可以是60m;再者不同城市消防部门配备消防云梯车不同,消防救援高度也不同,即使是目前世界较先进的消防云梯车,最大救援高度也仅能达到100m,因此第一个避难层(间)距首层的位置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城市消防部门意见或消防车配备云梯可达高度确定,并不宜超过50m,以满足大部分配有50m高云梯的消防车实施救援。另外,为使避难层、设备管道层、结构转换加强层合用以及安全疏散时间控制在较短时间内(2min-3min),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也不宜大于50m。

确定好了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间)的楼层之后,避难层(间)的具体地点设置也相当重要。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间)的作用一方面是人群的疏散,另外一方面还需考虑方便灭火和求援。因此,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的正下方要保证有一定的空地,以便于消防车停靠以及云梯车的靠近;高层建筑物不同楼层的避难层(间)应尽量朝一个方向,便于救援的时候发现目标后快速展开救援行动,赢出宝贵时间。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标有交通组织流线,以便于分散的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

3 利用人员逃生心理进行避难疏散楼梯设计

在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中,发生火灾时人们疏散逃生会选择群体逃生,尤其是认识的人会聚在一起逃生,而且疏散人员一般会选择熟悉的路线、出口和楼梯逃生,这样一种行为在进入避难层时若设计为可选择继续向下层楼梯疏散或进入避难区避难这种形式,根据人员逃生的心理一般会选择继续向下层楼梯疏散,即使疏散过程中出现拥堵,由于从众心理影响也很少有人会进入避难区避难。而且由于这种设计,避难区出入口并不明确,进入避难区后出口不好寻找,这时就会出现往回走的现象,导致通往下层楼梯的通道更加拥堵大大增加了疏散时间和人员伤亡的概率。但是,利用人的社会性,设计合理的疏散诱导,也能降低疏散所需的时间,提高疏散的效率。超高层人员疏散中合理布置避难层,引导人员疏散,保证疏散畅通,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如设计强制进入避难区的路径,通过避难区后转入下层楼梯,使人员不至于错过避难区避难,而且由于楼梯间空间有限在疏散时往往会出现拥堵,强制人员进入避难区能大大减小楼梯间的拥堵,使大量人员进入避难区这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增加疏散过程的安全性。

4 避难层(间)消防及防烟楼梯设计

4.1 消防电梯应在避难层(间)停靠,并设消防电梯出口

消防电梯是火灾时专供消防队员携带灭火器材进入高层建筑灭火、抢救伤员、老弱病残人员使用的电梯,可以避免消防队员与逃生人员在楼梯上形成逆流或因爬楼梯消耗体力影响救援灭火工作。消防电梯配备双路电源具有紧急控制功能等,普通电梯火灾时易受高温影响变形燃烧、停电停运,因此不应在避难层停靠。

4.2 防烟楼梯间应在避难层(间)所在楼层分隔、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避难层入口,如没有引导标志,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应在避难层(间)所在楼层分隔、错位或上下层断开,强制疏散人群途经避难层。防烟楼梯在避难层断开,比较适合较低层高的避难层;兼设备层的避难层,一般层高较高,会使上下层楼梯入口方向相反;另外,上下断开或错位都会影响到竖向管井、风道甚至电梯的布置,因此分隔的做法比较常用。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下没有断开或错位,只做分隔处理时,若通往同一通道通往避难区,则须设两个方向(进入和逃出)的防火门。否则可能造成单一的流线(只能进入避难区不能出来的情况),从而达不到疏散与避难的要求。

5 避难层(间)消防设施

首先,避难层(间)应设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自动喷淋系统等;封闭式避难层(间)还应设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避难层内连通避难区和设备机房的公共走道,避难间所在楼层的公共走道(无论有无外窗)、各使用房间(无论面积大小)应设机械排烟设施;其次,避难层(间)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手动报警按钮等。应急照明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Oh,照度不应低于1.0lx,应急广播系统应接至疏散楼梯间,入口处(包括通向屋顶平台的入口处)应设“避难层(间)AREA OF REFUGE”灯光指示标志,烟感器保护半径≤5.8m,如设置温感探测器,保护面积≤20m2,手动报警按钮设于出入口旁,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报,每个手报的服务半径≤30m,距地l.4m。

6 工程实例分析

现对于上海和珠海两个超高层办公楼项目的避难层设计的比较,来说明一些避难层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上海合生广场项目是一个集商场,酒店,办公楼于一体的36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其中有180米高的超高层办公楼,我们在办公楼六层(下面五层是裙房商业)先设置第一个避难层(兼设备层),离地面35.6米;在二十层设置第二个避难层(兼设备层)。避难层平面如左侧图,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地方规范中,避难层中的消防疏散楼梯是不需要错位或上下层断开的。但是,若通往同一通道通往避难区,则须设两个方向(进入和逃出)的防火门。否则可能造成单一的流线(只能进入避难区 不能出来的情况),从而达不到疏散与避难的要求。

珠海中交金融投资大厦项目是集一栋299.5米和两栋100米公寓的大型项目。由于是珠海项目,避难层楼梯做法与上海不同,需要上下错开。并必须注意的是,通往避难区的走道不能直接开设设备机房的门,必须用再加一扇防火门分隔。

7 几点建议与对策

第一,提高高层住宅建筑的火灾防范系数和安全系数。特别是在建筑总平面布局、消防通道、灭火战斗场地、防火间距、避难层、安全疏散、防排烟、防火分隔、消防供水、室内外灭火设施、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建筑材料装修、楼层通讯、应急照明、事故广播等方面,要做出强制性规定,提高防火级别。

第二,超高层建筑交付使用后要有可遵循的导则和规则,要从组织建设、制度建立、消防教育、防火巡查、设施检查、监控值班、预案制定、全员演练、安全检测等方面入手,制定基本的安全标准,做出规范性、定性、量化的规定,建立完善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实时跟踪动态机制。

第三,制作逃生常识科教片,借助电影、电视等媒体向公众展示各种避险逃生技能。高层建筑业主要按照逃生预案定期开展火场逃生模拟体验。通过宣传和普及消防知识,培养全民消防安全意识,熟练掌握逃生技巧,才能在火灾发生时有效地保护自身安全。

第四,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家应联合推出各种实用性强、经济合理的逃生产品。要结合我国实情和高层建筑的类别、公民的需求,配置防烟面罩、逃生绳索、强光照明灯具、救生气垫以及其他安全逃生类装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 相关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随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类型与功能的多样化,在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就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

1.轴向变形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中,竖向的荷载作用力是非常大的,极易引起高层建筑中的柱中的轴向变形,进而降低连续梁的中间处的负弯矩,增加跨中的正弯矩。同时,也会严重影响预测构件的下料长度。因此,要对建筑的轴向变形进行结构计算,并根据所计算出的数值来调整预测构件的下料长度。

2.水平荷载的设计

在普通层的房屋建筑中,结构设计主要受到竖向荷载的制约。那么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不仅仅要考虑竖向的荷载作用,同时也要考虑水平荷载的作用因素。首先,由于在竖向的构件中,高层建筑物的自重与楼面所使用的荷载的轴力与弯矩的数值和建筑的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另外,水平荷载作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引起的轴力与楼房的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此外,对于一定的高度的高层建筑,竖向的荷载作用力通常是一个定值,而水平荷载作用力却会随着高层建筑结构的具体动力特性而发生改变。

3.高层建筑的结构延性

高层建筑结构相对于偏低的建筑结构要柔和一些,因此,如果发生地震,高层建筑就会发生相对较大的变形。因此,通常可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构件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延性,进而增强其变形能力,避免在地震等灾害中发生坍塌。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体系

1.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高层住宅结构中一种比较常用的体系,其主要是将框架结构中的梁柱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一般用钢量比框剪结构少,用一系列的剪力墙相互交错,来承受竖向承重和抵抗水平力。墙体的刚度相对于其他结构体系来讲很比较大,非常有利于高层住宅结构的抗风和抗震性能,常用于四十层以下的高层住宅结构中。但是这种结构也有些不足之处,尽管结构有很强的整体性,但是制约了平面的布局。

2.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这种体系主要是由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相结合组成的。由于剪力墙结构主要受到水平侧力,而框架结构主要受到竖向的作用力,这样就可以各取其长,进行合理的分工。这种结构主要以框架结构为主,将剪力墙结构布置于高层住宅的周边、电梯间以及平面形状变化较大的位置作为辅助,主要适用于二十五层以下的高层住宅结构。但是这种结构体系也存在不足之处,结构刚度不是很强,进而导致抗风和抗震能力就比较低。

3.筒形结构体系

在设计超过三十层以上的高层住宅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其所受到的巨大侧力,在现有的几种高层住宅体系中,只有筒形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都比较大,中央设有井筒,同时与周围的框架很好地结合,这样就能够形成极强的抗侧力结构体系,通常应用于大跨度、大空间或超高层建筑。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分析

1.结构的规则性

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新规范中,制定了很多关于限制高层建筑结构的规则性的条件,严禁采用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由此可见,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规则性的相关规范进行设计,保证建筑施工的正常运作。

2.短肢剪力墙的设置

在新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也明确界定了短肢剪力墙为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的应用。因此,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要尽可能少用短肢剪力墙,便于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高问题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中,对于建筑的高度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以及处理方法也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实际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些建筑结构的类型的改变,但是并没有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就会直接导致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不能通过,重新进行设计,进而对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工期产生巨大地影响。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和类型的要求也有所改变,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要其他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协调合作,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来解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而保证高层建筑的经济性、合理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0(22).

第4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施工技术;探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re and more land resources shortage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land, high-rise residential will become the property developers are keen o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model,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city building.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the high floor, foundation embedment depth, intensive construction group, large quantity,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o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embarks from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modern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was inquiry.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74

一、现代高层住宅房建施工特点

1.高层住宅体量大,工程量大

高层住宅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住宅,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住宅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住宅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2.高层住宅施工周期长

一般高层住宅的施工周期平均为两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3.高空作业多

由于高层住宅的自身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4.基础埋置深度深

高层住宅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住宅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住宅施工的重点之一。

二、高层住宅的沉降观测技术分析研究

现行规范规定, 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是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生命财产损失。在高层住宅的施工中,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三、高层住宅的防裂缝技术分析研究

许多高层住宅工程在顶层(或上层) 混凝上梁、板的底部与填充墙顶部的结合部位常出现水平裂缝或斜向裂缝。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应力作用,使得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间产生不均匀胀缩,或由于在砌筑填充墙时没有等下部墙体的水泥凝固、收缩,就开始砌梁板下的斜砖,或者没按规定砌斜砖,都会造成墙体干缩下沉,导致产生裂缝。预防措施是:在墙体砌完后不少 1d 才能镶嵌顶砖,要力求灰浆饱满,在抹灰前在两种材料接缝处,不管是与梁、板底的水平接缝,还是与墙、柱间的垂直接缝,均需加钉一条宽300 mm 钢丝网带,然后再抹灰,这样可保证装修完成后不发生裂缝。斜向裂缝的起点多在两个方向板面相交处,因此,楼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过高,水泥用量不宜过多,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板的浇筑质量,加强养护,设计上板的配筋率也要合适。总之,由于城市土地地价的决速增涨,开发商只能通过建高层,使土地成本尽量分摊,资金才能实现平衡;从居住的层次上讲,中高层住宅可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提高城市利用率。因此,发展中高层住宅是大中城市在保证住宅日照间距前提下节地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建筑业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四、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分析研究

1.高层住宅楼外墙面防渗漏技术

首先,在高层住宅楼外墙面施工缝处理上一般为水平施工缝,控制要点在于去浮浆,接浓浆,振捣仔细,密实。为使预留孔洞外观准确,可以先留加大的方孔,再准确定位,用防水砂浆分层嵌实。 第二,高层住宅楼墙与梁板连接处在不失去塑性的前提下加上层混凝土,特别是对钢筋密集处更应增加振捣次数。 第三,外墙面使用的砌体砖建议使用三排孔多孔或其它轻质实体砌块,为提高砌体防水能力,砖之朝外面应选择棱角齐全的砖,当墙的长度与砖模数不符时,不足模数部分由实心砖调整。外墙面砌体砌筑完毕应尽量避免凿打,如有预埋暗管,砌筑砌体时可事先于安装管道位置两侧留通缝,缝间竖向每隔600mm留拉结钢筋,拉结筋伸入墙内各250mm,砌后浇C20细石混凝土。

2.高层住宅楼外墙窗口防渗漏技术

高层住宅楼外墙窗框与洞口之间的填嵌、封闭是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控制质量。高层住宅楼外窗安装完毕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全数检查及抽样进行喷淋试验。 其次,高层住宅楼外墙窗口选材必须能抵抗规定风压值,保证窗台低于室内窗台板并设置顺水坡。门窗洞口的大小应按设计规定校正准确。门窗框固定的镀锌件不得固定在空心砖上,防止打松基层造成隐患,如修整粉刷层高于混凝土预埋砖,此处粉刷层应用切割机切开。 最后,高层住宅楼外墙窗框安装时要首先检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

3.高层住宅楼厨房及卫生间防渗漏技术

首先需要严格控制管材、设备及配件的质量标准,保证材料必须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复试证明。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排水管道安装后须进行通球试验,卫生及洗涤设备安装后须进行盛水试验。 其次,在高层住宅楼卫生间的浴缸和冲淋部位的地面与墙面上加做防水层可以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楼地面完成后应进行泼水试验来保证流水坡度准确。在高层住宅楼室内管道预留洞口的修补工作上,道与预埋套管之间的空隙一般采用水泥石棉打凿密实或采用油膏填嵌密实。最后,在高层住宅楼厨房及卫生间装修时切勿在地面上打孔、钉凿,以免破坏管线及防水层。厨房、卫生间与普通房间交界处为防水层的收口部位,上下水管与地面交接处都要做好水泥护根,可以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反复涂刷,墙与地面的接缝及上下水管道与地面的接缝处要特别认真涂刷到位。

4.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

高层住宅楼施工建筑应当根据设计和业主确定,在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运用中,外侧墙适宜采用三元乙丙防水涂料,因为三元乙丙橡胶防水涂料是采用耐老化极好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基料,填加补强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紫外线剂、促进剂等制成混炼胶,采用"水分散"的特殊工艺制成的水乳型防水涂料。此外,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运用中还需要控制层间间隔时间,测定涂层总厚度≥2mm。根据天气预报抢晴天施工,避免在成膜期内遭雨水冲刷。最后,还必须加强墙根、阴阳角、地下室外墙管道口等节点部位的防水涂膜施工质量控制。

五、结束语

高层住宅是目前城市建筑的主体,其施工技术问题非常重要,会影响这栋建筑的质量,甚至威胁到将来居民的生命安全。但是幸运的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更新。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结合工程特点,认真学习新方法、新技术,提高高层住宅的建筑水平,为城市化建设增添一份风采。

参考文献:

[1]李洪斌.试析高层住宅建筑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14) .

第5篇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屋面排水设计 重力流

住宅商品化使得城市住宅建设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中,排水设计与施工要求越来越精细。从目前的高层建筑雨水排水设计与施工来看,其多采用重力流内排水方式,这种方式的的雨水管道材质及连接方式有多种,但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热镀锌钢管螺纹或沟槽连接、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焊接、高压稀土柔性排水铸铁管A型法兰接口或柔性排水铸铁管W型接口、给水铸铁管水泥捻口或胶圈撞口、给水型及排水型UPVC管呈插连接或粘结等。高层住宅建筑的雨水排水设计与施工是工程验收的重要指标,应在施工中受到高度重视。

1.高层建筑屋面雨水排水设计

(1)屋面雨水系统的设计流态及划分

在进行高层住宅楼面雨水排水设计与施工时,应充分考虑与了解雨水排水的设计原理及影响因素,其中排水系统的设计流态是重要的考量指标,需要根据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此外,当地雨水情况也是排水系统设计流态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着重考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流态是雨水排放系统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以往的建筑界与学术界的多年实验研究中,研究者们对雨水排水系统内流态的认知也在不但的发生变化。在相关研究中主要集中在重力流与压力流两个方面。目前我国高层住宅建筑楼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流态被认可为重力―压力流理论,即小流量时为重力流,大流量时为压力流;雨水立管的下部为正压区,上部为负压区,并且雨水立管中的压力零点是动态的,其随雨水流量的变化而变动,流量增大时压力零点向上移动;悬吊管的末端近立管出为负压,始端为正压。

(2)设计雨水流量的确定

高层住宅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的前提是雨水流量的确定,在实际的设计与施工中,雨水流量的计算通常是以下面函数来进行确定的:

其中:表示设计雨水流量,(L/s);

表示设计降雨强度,();

表示径流系数,在高层建筑屋面时取值0.9;

表示汇水面积,(m2);

高层建筑楼面汇水面积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即建筑楼面平面投影面积,高出屋面的侧墙应附加其最大受雨面正投影的一半作为有效汇水面积,并且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裙房屋面雨水汇水面积应附加其高出部分侧墙面积的一半作为有效汇水面积。除高层建筑汇水面积之外,雨水强度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通常的降雨强度公式可在室外排水设计手册中查出,一般为:

其中:A、b、c、n表示当地降雨参数;P表示设计重现期;t表示降雨历时,(min),屋面雨水排水管道按5min计算。由于各地降水并不一致,并且随着气候的变化,时间太久的统计资料并不一定持久适用,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设计中需要有条件的收集当地降雨量资料重新订立公式进行计算。

(3)高层建筑屋面雨水排水选择

首先,雨水系统的选择要按照安全性大小原则进行,各雨水系统的排列次序为压力流排水系统半有压重力流系统无压重力流系统;其次,在高层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选择方面,要提前对各排水系统的特点与适用性进行对比,最终选择的排水系统要兼顾安全性与经济型。排水系统的选择还要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高层建筑则要考虑到其屋面汇水面积较小、溢流频率减少的实际情况,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排水系统,优先考虑半有压重力流系统。由于高层建筑的附属大面积裙房排水需求,在实际施工设计中,为防止高层屋面雨水从裙房屋面溢出,应对裙房屋面的排水进行单独设计,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采用压力流排水方式。对于内排还是外排的选择方面,北方气候特征以及高层建筑外层装饰美观要求,多采用内排方式,并以取得良好效果。

(4)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排水管道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高层建筑屋面排水系统排水效果的关键,因此排水管材的选择至关重要,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并非时时刻刻都在发挥作用,只有当降雨时才发挥作用,因此在降雨时管道与雨水的接触会造成管道腐蚀,并且在非降雨时管道因闲置与空气接触同样会造成腐蚀加重,雨水排水系统的管道一般使用寿命多小于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因此管材选择应尽可能选择抗腐蚀效果好的材料。阳台雨水的排水立管单独设置,不能承接屋面雨水水斗排水;雨水斗的选型与排水流量参数在实际与施工中要保持一致;此外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还需在屋面增设一根立管,以保证总排水能力满足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3.高层建筑露面雨水排水系统施工要点

(1)图纸审查阶段

高层住宅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安装施工时将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转换为实物,并作用于高层建筑的后期使用中。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图纸的伸长尤为关键,是决定后期施工质量的关键。在图纸审查中,施工方要详细了解设计意图,明确区分排水系统采用的是那种类型,属于重力流还是压力流,准确解读雨水斗的选型与设计参数,做到准确无误。此外,图纸审查中还要明确雨水排水管的材质与配件种类,以及排水管的承压要求,避免施工中由于参数解读不准确造成的施工困难。

(2)管道安装阶段

在图纸审核中,确定排水管材质、接口类型、连接方式之后,进入施工安装阶段。在安装阶段需要控制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排出管、悬吊管以及其他横管的坡度,根据图纸设计,施工方到施工现场进行提前安装放样,具体的安装放样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高层建筑本身的要求,管道的放样要尽量减少弯头,最后结合管道放样的实际情况与图纸进行对比,不一致的地方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协商,以确保排水系统后期的安全有效使用;二是立管与水平管的固定支架形式及固定部位要严格审查,雨水管的支吊托架安装方式、间距、固定点等参数要结合现场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管道及接口部位牢固可靠,不发生位移或变形。

(3)管道试验阶段

通常所用的管道试验立管灌水试验,且高度达到屋面雨水斗,以1小时液面不下降为合格。在现场进行排水管道试验时,注水前要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检查排水管道安装是否存在问题,接口连接是否全部完成,管道支吊托架是否固定牢固。此外还要重点关注最不利点的静水压试验,结合管道材质与连接方式进行复核。对于设计与底部的检查口、清扫口部位要进行重点试验。

(4)管道验收阶段

管道验收前对各雨水管系统做好成品保护,特别注意屋面雨水斗的临时封堵措施,要保证降雨时能够起到临时排放雨水的功能,又要保证雨水系统不被杂物堵塞,确保竣工验收时的顺利移交给建设单位。

高层住宅楼房的屋面雨水排水设计与施工经验可知,在北方地区重力半有压流雨水排水系统具有更高的实用性与经济型,并且还能够保证其排水的有效性。在多年的施工实践中发现,多数高层住宅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管材选择镀锌钢管沟槽连接或螺纹连接,并且多在穿楼板及墙体部位设置套管以备后期更换管道。

参考文献:

[1]王振华.超高层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常见问题探讨[J].给水排水.2010.12

[2]傅炎冬.高层屋面雨水排水设计与实施[J].四川建材.2008.12

第6篇

【关键词】建筑物病害、纠倾、加固

一、建筑物发生倾斜的原因分析

1、设计部分的问题

(1)建筑物基础设计时,类比设计不严谨,论证脱节,基础形式选用不当导致事故。

(2)采用强夯处理地基时,由于夯击能量不足,影响深度达不到加固深度的要求,没有消除填土或黄土的湿陷性,如果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地基浸水,必然造成建筑物下沉、倾斜或裂损。

(3)对于软土地基或建筑物形体复杂、高度变化较大时,必须按照变形与强度双控条件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均匀沉降。如只做强度验算,将会使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或过量沉降。

(4)在深厚淤泥软土地基上,错误选用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扩桩等基础形式,经常发生缩颈、离析、断桩和桩长达不到持力层等事故。

2、工程勘察方面的失误

(1)如若勘测点布置过少,或只借鉴相邻建筑物的地质资料,对建筑场地没有进行认真勘察评价,提出的地质勘察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场地条件,如岩溶土洞、墓穴等没有被发现,甚至旧的人防地下道也被忽视,使新建的建筑物发生严重下陷、倾斜或开裂。

(2)勘察资料不准确,结论不正确、建议不合理,给结构设计人员造成误导。

3、施工部分的问题

(1)地基施工的原因:目前地基处理手段多,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多,如桩端未进到设计持力层;桩径未满足设计要求;强夯未达到有效的影响深度;振冲碎石桩未达到振密效果;检测手段不合理或未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等等。

(2)地下开挖引起地面建筑物的裂损:城市由于修建地铁、地下街等地下建筑物,或者矿区开挖采矿、采煤巷道引发地面沉降,造成地面建筑物的下沉、开裂、倾斜等损害。

(3)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低劣:施工部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随便减少配筋,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劣质钢材乃至缩小基础尺寸,减少基础埋深,基础施工放线不准确等,据统计,近几年发生重大工程事故中施工的原因造成事故约占55%。

(4)相邻深基坑施工引起建筑物的损坏: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由于深基坑的开挖、支护、降水、止水、监测等技术措施不当,造成支护结构倒塌或过大变形,基坑大量漏水、涌土失稳,基坑周边地面塌陷,以及相邻建筑物基础工程的施工相互影响,都会对已建成或正在建造的相邻建筑物造成威胁与损坏,引发严重的事故。

二、裂损、倾斜建筑物治理方案的制定

1、制定建筑物正式纠倾扶正和加固方案时,应当充分掌握并具备以下各项条件:业主的要求和建筑物重要程度;实际倾斜和开裂情况;建筑物纠倾时是否有人居住;周围环境条件;地基土质和新补充的勘探资料;基础的损坏情况;原建筑物发生倾斜原因的分析结论;原建筑物检验鉴定结果及纠倾可行性的报告;经现场试验验证的纠倾技术的可行性;与纠倾工程有关各方的协议书等。

2、制定纠倾扶正和防复倾加固技术方案,要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进行反复分析比选。承担纠倾工程的技术主管应当充分熟悉各种纠倾方法,并对其适用条件有正确判断。对于重要建筑物已确定的纠倾工程技术方案还应通过专家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充实完善,尽可能避免疏忽漏洞。常用的纠倾方法如表3所示。

3、在制定纠倾时,应按照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高度条件,分别依据相关规范对其纠倾后允许残留值作出规定,以便确定纠倾工程的实施标准与计算工程量值,同时也是纠倾工程验收的技术标准。

房屋纠倾扶正方法

三、建筑物纠倾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

1、对整体刚度较差的建筑物,纠倾施工前先进行破损部位或建筑物整体的加固施工,防止建筑物在施工时发生倒塌。

2、要考虑建筑物地基在纠倾施工时可能产生的附加沉降,并估计纠倾后建筑物地基可能持续的变形(即滞后的回倾量),在纠倾施工时及施工后要加强现场观测,并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3、施工前要对相邻建筑物及地下设施进行一次检查或测量,要与对方协商或签订协议,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对于纠倾后的复倾可能性,应根据防复倾加固设计,在纠倾施工前或施工后进行加固处理。

四、典型工程实例

1、高层及超高层大厦的倾斜治理

图1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的倾斜示意

图1(a)为某高层写字楼,地上27层,高96.6m,地下2层箱基,由于地基浸水、总荷载偏心矩过大以及基础施工中偷工减料、底板挑出长度减少80cm等原因,造成建筑物向西北方向倾斜64cm。经采用辐射井法纠倾,已成功地扶正,并进行防复倾加固。南侧采用30根10cm长小型钢管压浆桩,北侧采用25根小型钢管压浆桩及10根双灰井桩加固,经观测一直稳定,效果很好,已通过验收及鉴定。挽回损失6000余万元。

图1(b)为某高层写字楼,地上17层,高71m,地下1层筏板基础,由于基础下有厚薄不均暗灰色含有机质的软土层,厚薄相差1.3m,引起楼房向西北方向倾斜20cm,主楼与副楼的连梁及地板已出现裂缝。现在观察尚未处理。

图2(c)为某高层写字楼,地上18层,高56.6m,采用366根孔内夯扩灌注桩,由于桩基施工质量低劣,大批断桩,施工后期大楼突然向西北方向倾斜,最大值达2.448m,现已爆破拆除。损失2000余万元。

图1(d)为某超高层住宅楼,地上30层,高度108m,地下箱基2层,下面采用1100余根打入10m预制桩,打桩时桩未到位,大量截桩,地基土大量隆起,桩尖下有较厚粘土层以及建筑设计荷载有偏心,目前大厦倾斜已近20cm,尚在观察中。

这四栋大厦发生倾斜都是设计工作失误、基础埋深或基础形式选择不当及偏心距过大等原因所致。

2、具有深桩基础建筑物的倾斜治理

图2具有深桩基础建筑物的倾斜示意

图2(a)为地上7层住宅楼,高21.6m,120根灌注桩基础,桩长28.5m,由于施工时桩未达到持力层,桩尖下有虚土,致使桩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房屋倾斜量达64cm,经采用截桩法、振捣射水法、辐射井法以及压重等综合方法,已将其扶正,并采用抬墙梁法,重新打入8根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作为防复倾加固措施,处理效果良好。纠倾过程居民一直住在楼内,现已竣工验收。

图2(b)为地上4层住宅楼,桩长19.5m,共布桩70余根,因桩周的淤泥土层厚,设计时未计算负摩擦力,布桩也不合理,施工时,桩未到达持力层,致使房屋倾斜39m。经采用负摩擦力纠倾法将其扶正并增设钢筋混凝土抬墙梁(置于两根新做灌注桩上),用于防复倾加固,效果良好,已竣工验收。

第7篇

日照分析须由规划设计甲、乙级资质或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技术部门采用计算机正版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和各地方法规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改建或已建的建筑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通俗地讲,是建设单位为了确定拟建建筑对自身和对相邻居住区建筑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进行分析,编制《日照分析报告》。日照分析是为了保障居民享受到最低限度的“阳光”的科学工具。决定居住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所处地理纬度及其气候特征,二是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不同纬度的地区,对日照要求不同,高纬度地区需要更长的日照时间。以沈阳为例,沈阳属高纬度严寒气候地区,住宅主采光面居室的日照时数,在有效日照时间带不低于大寒日2小时。

二.日照分析报告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当前,应用现有先进的计算机日照分析科学手段,对居住区日照进行分析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与建筑设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享受“阳光”的多少备受广大居民关注,也是衡量居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1日照分析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直观的数据,在政府出让地块前,通过日照分析预评估可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保证新项目对周边在居住小区建筑的影响降到最低。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要点是不大于4.0的容积率,不大于35%建筑密度。毫无疑问,满足这样的规划设计要点,规划方案应是33层或以上的高层住宅。由于整个地块呈东西带状型,用地红线的东西向长约1000米,地块的东面最窄处为55米,无论怎样的规划设计方案都会对周边居住小区有影响。使得原有规划在满足建筑间距和日照间距退让的前提下,采用一字排开的规划布局。虽然规划方案形成满足规划设计要点和《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但对于周边居住小区的影响考虑,它并不是最合理的方案,即使是按政府规定的标准进行日照挡光补偿,也得不到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的认可。日照成为此项目的难点,被挡光的居民或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或是通过媒体上曝光,为自身“阳光权”展开拉锯战,形成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博弈局面,因此,政府在出让土地前应作一个日照分析预评估,给出一个“日照满足”的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2.2在日照分析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分析,不断论证,得出一个合理的“日照满足”的优选规划设计方案。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地块的规划设计要点后,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按规划设计要点编制规划设计方案;而在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对拟建的居住区有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邀请专家,规划局和设计院等多方进行论证,选择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形成满足日照要求,并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受地块的限制,由于日照问题未能解决,项目处于停工状态,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经历2年多的漫长协商。经过反复分析和论证,政府同意降低容积率,把容积率调整为3.3。将原有规划设计方案中33层的高层住宅调整为5层、15层、20层、28层和32层的建筑组合,重新选型建筑单体,尽可能做小标准层面积,通过日照分析报告,给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一个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多方的沟通协调,日照挡光赔偿标准在《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基础上提高几个档次给挡光户的群众,并对有损光户的群众给予一定的一次性采暖补贴,由此,得到周边的居住小区的广大群众较高满意度,规划设计方案也得到群众、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认可。

2.3相关部门的职责

2.3.1规划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规划设计要点,和审批规划设计方案时,日照分析作为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直观的报告数据,优先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3.2群众、法院日照维权过程中,被挡光的群众往往会提出日照分析报告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但又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大多数情况需要借助于第三方法院,通过实测来判定,唯一的判定方法是大寒日(冬至日)的有效日照时间,但这又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影响了时效性。而科学的先进计算机日照分析可以高效、客观、公正得出结论,同时也平衡了群众、政府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

2.3.3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一直扮演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推动引擎,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希望利益最大化,缩短开发周期,大多数拿地半年开工,一年内销售。在这种条件下只有通过日照分析和论证得出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而不是在没有论证前,凭丰富的经验来主观判断。进行日照分析论证,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保障了开发商利益的最大化。

三.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有利于日照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实例,在居住区规划布局中,改变单纯按日照间距和规划退让,选择南北向行列式(并列式)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又提高了日照质量。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建筑单体选型上尽可能选择板式住宅,比较优的建筑体系型系数,减少建筑自身遮挡;(2)建筑单体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3)规划布局采用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4)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规划布局布置建筑单体;(5)在同一栋建筑中将对其他建筑有遮挡部分,局部考虑经济性减少层数;(6)在同一居住区里规划几种不同层高的建筑,如南低北高规划布局,周边围合式规划布局,混合式规划布局等。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电气设计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笔者在商业地产公司接触的较多的是商业、办公、居住、酒店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本文对电气各系统及规范中有具体要求的内容不展开论述,主要讨论笔者近年管理的项目中,几种业态电气设计管控要点及设计标准作为设计参考。

一、用电指标

各类项目业态的用电指标建议如下,上限值不应超过以下最大值的5%:

购物中心:130~140VA/

百货:120~130VA/

办公:80~90VA/

酒店:90~110VA/

住宅:30~45VA/

公寓:35~50VA/

车库:15VA/

二、设备房要求

1. 变配电所:高低压配电房按约70/台变压器计算;变压器单台最大容量800kVA时,房间净高3.6m;超过800kVA时,房间净高3.8m。

2. 发电机房面积按照80/台设计,房间净高需按照最新版《民规》确定,但最大不应超过4.2m。

3. 开闭所设置与否,需在建筑方案及供电方案基本确定后,应尽早报当地供电部门确定。

4. 配电间:百货或购物中心按防火分区设置6强弱电间各一个。酒店或办公区域每个防火分区4~5强弱电间各一个,超高层建筑5~6。住宅建筑多层一般不设置配电间;高层每层强弱电间分别约为:2.0~2.5,强弱电间可合用;超高层住宅适当放大。

三、百货商场

1.百货卖场供电要求:

珠宝化妆品区非动力用电70~80W/

餐饮区(用气类)非动力用电150~ 180W/

餐饮区(用电类)非动力用电200~ 250W/

其他卖场区非动力用电50~60W/

空调动力用电以暖通专业提资为准,若暖通系统未定,按50W/

2.计量采用高供高计、低压回路加表计量。百货内较大面积独立商铺或餐饮商铺设置独立供电计量分表,集中安装在层配电房或层区域配电房;小面积租户电费收费标准与百货协商确定,按照租户面积标准收取或按照电表实际计量收取。

3.灯具要求及规格:按照内装要求确定。

4.电脑、收银台、ATM机的电源点应由事故电源回路供电并与UPS连接。

四、购物中心

1.供电要求(不包括空调用电):

商铺80W/

大型超市80w/,冷冻区按照100~120 w/考虑

餐饮(面积≤500)200W/;

餐饮(面积>500)150~180W/

其中预留冰箱等冷冻设备用电12W/

西餐厅250W/,其中预留冰箱等冷冻设备用电12W/

3C/家电卖场150W/

电子游戏中心、电影院200W/,最终以租户提资为准。

商场公共区50W/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预留室内外广告、室外广场用电及举行大型室外活动的用电量。

商店空调动力用电50W/,其他场所空调动力用电70W/,或以暖通专业提资为准。

2.商铺配电要求:商铺电量≤5kW时,按单相供电,商铺电量>5kW时,按三相供电,商铺配电箱主开关不小于25A。

3.出租性商户:设置开关及非IC卡普通电度表在就近配电间,电缆引至租户吊顶内梁上、柱上或楼板上电缆接线箱。

4.花车:在商场公共部分适当考虑花车位置,并预留电源。面积≤15时,在就近柱上预留2kW电源或地面安装电源插座,不设计量;面积>15时,按开敞式商铺处理。

5.商场公共部位:在商场公共部分每一根立柱提供1个电插座,柱身/墙面/地台电插座为一个独立回路,吊顶电插座为一个回路;推广促销区域按情况每2~3个立柱再预留一个3相插座,在配电间内设置推广促销区域总开关,电缆引至就近柱子,在柱上底距地300mm高处设置断路器箱(内设1个380V 63A/4P 30mA漏电断路器)。在中庭预留广告用电动吊钩。

6.室外广场电源:在室外促销区花台处主入口附近外墙处底距地500mm设置防水防尘配电箱(带锁),内设1个380V 63A/4P 30mA漏电断路器。如有室外大型活动场地,在主入口附近处配电间内预留一个200A开关作为室外大型活动的预留,并装设电表计量。在室外岗亭处预留2xJDG25管由室内引来。

五、酒店

1.供电要求:

标准间、套间:3~4kW单相供电,套内总开关不小于32A

行政房:4~6kW 单相供电,套内总开关不小于32A

总统套房:根据面积及实际使用情况估算用电量,三相供电。

一般场所为T5管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酒店客房、宴会厅等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商定。

2.照明控制:会议区控制系统提供工作照明模式和日常功能(会议、放映幻灯片)模式;宴会厅控制系统提供宴会模式、会议模式、舞台效果模式;客房采用客房智能控制系统。

3.餐饮:参考购物中心相关要求。

4.健身娱乐中心:预留健身设备电源,根据二次装修设备布置进行配电设计修改。

六、办公楼

1.供电要求:非动力用电60W/ ;空调动力用电45W/,或以暖通专业提资为准

2.照明控制:办公走道区域照明采用EPS供电,并考虑智能照明控制;办公区域内仅预留总电源,照明控制由用户自行确定。

七、住宅

1.供电要求:

建筑面积≤80:4~6kW /户

建筑面积81~120:6~8kW /户

建筑面积121~150:8~10kW /户

建筑面积≥151:12~16kW /户

高档住宅、别墅:12~20kW /户

2.其他:住宅户内箱、开关面板等设计标准因篇幅有限,本文不做详细讨论。

八、停车场

1.供电要求:室外停车场50lx;室内停车场:车道75lx,停车位50lx

2.灯光控制:

室外停车场及屋顶停车场采用时间+感光控制;

室内停车场控制方式:

中央控制:在主控中心对所有照明回路进行监控,通过电脑操作界面控制灯的开关;

定时控制:采用时间继电器及接触器控制模式,上下班高峰期全开、白天开1/2、深夜开1/4。若项目定位较高端,考虑智能照明控制。

隔灯控制:利用隔灯方式分区照明回路。

3.商住楼地下车库进入住宅单元需要设置门禁系统。

第9篇

全钢组合式大模板;应用;质量;观感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13-01

1全钢组合式大模板的优点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设计的持续创新,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多,结构形式最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模板工程的造价约占钢筋混凝土工程总造价的30%,总用工量的40%。采用普遍采用全钢大模板具有周转率高、低损耗、长远经济效益高,混凝土表面观感效果好,节省抹灰流程,增加经济效益,而且有着良好的社会价值。

1.2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及开间进深、楼层高度和基本对称布置,分块确定大模板的具体规格,并突出大模板施工整体性的特点,在塔吊有效起重量允许的前提下,模板尽量设计成大规格的标准模板。全钢大模板应用,一次浇筑成型,效果良好。本文着重介绍该工艺的模板设计及节点改进处理。

2大钢模设计和操作要点

2.1高层建筑标准层竖向结构大钢模的设计、制作,一般由大钢模专业公司进行设计、制作。主体结构施工一般采用流水段作业,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可以配置流水段竖向结构大钢模,当模板流水施工不能满足使用时,增配部分角模及片模。标准层流水段划分应尽量避免施工缝位置留置在厨房或卫生易漏水部位。

2.2楼层间接茬处理:剪力墙内外墙模板配置相同高度,且外墙外周圈满配一层吊梆模,高度为200 mm,很好的解决了外墙混凝土的接茬问题,起到了模板间的过渡作用。对于内墙墙体,在浇注混凝土时,其浇注高度为层高-顶板厚度+20mm,支顶板模板前,应先除去10mm浮浆,然后再支设顶板模板,浇注顶板混凝土。

2.3对空间狭窄(电梯井口和临边),无法安装支腿的模板和就位后的模板不能及时安装穿墙螺栓时,应用索具将同一墙体正反两块模板相互拉接,使用钢丝绳临时固定。

2.4大钢模安装时应按模板编号顺序遵循先内侧、后外侧,先横墙、后纵墙的原则安装就位。组装平模时,应及时用卡具或花篮螺丝将相邻模板连接好,防止倾倒。

2.5大钢模的拆除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顺序的原则。

2.6拆除的穿墙螺栓、连接件及拆模用工具必须妥善保管和放置,不得随意散放在操作平台上,以免吊装时坠落伤人。

2.7吊运大钢模必须采用卡环,大钢模在每次吊运前必须逐一检查吊索具及每块模板上的吊环是否完整有效;

2.8大钢模吊装时应加导引绳(就是在吊环或模板上加两条大绳,通过拉大绳调节模板位置),严禁施工人员直接推拉大钢模;

2.9大钢模穿墙螺栓等其他零星部件的垂直运输严禁附在大钢模上一同起吊,应放在料斗内起吊,同时禁止用编织袋直接吊运;

2.10起吊大钢模前应先检查模板与混凝土结构之间所有穿墙螺栓、连接件是否全部拆除,必须在确认模板和混凝土结构之间无任何连接后方可起吊大钢模,移动模板时不得碰撞墙体。吊运时应垂直起吊,严禁使用吊车撕撤模板或斜吊。

3施工工艺的改进

3.1混凝土表面观感。 因大钢模表面的致密性好,混凝土墙面本身也不吸水,表面的气泡难以排出,故混凝土表面易产生气泡。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分层浇筑,避免一次性下料高度过大,导致气泡无法析出。模板表面的脱模剂宜采用水性脱模剂,不宜采用油性脱模剂。因为油性脱模剂自身就有很多气泡,且当混凝土内气泡被振捣排出时,极易吸附在油性脱模剂表面,更难外排。

3.2墙与顶板及梁边接缝不平、施工缝外露。 墙顶的混凝土浇筑高度需比顶板板底及梁底的设计标高高出2cm。在混凝土墙身上口弹好比设计顶板底和梁底标高高1cm的水平施工缝切割线,之后用切割机按线切割10mm深水平施工缝,凿除线上混凝土并毛化处理。在混凝土墙上施工缝周边粘贴10mm宽的海绵条。

3.3混凝土截面尺寸控制。在墙体钢筋上按设计墙厚尺寸制作并焊牢定位筋和顶模筋,端头并涂刷防锈漆,间距500mm成梅花型布置。墙、柱端头的堵头钢模的连接夹具一定要夹紧,以防端头混凝土浇筑时胀模。

3.4连梁施工。 连梁绑扎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先绑梁和后绑梁两种方法。先绑梁:梁模板和剪力墙模板同时安装,剪力墙相应位置留梁口。连梁采用定型模板,使用钢管脚手架进行加固。后绑梁:在剪力墙梁口使用聚苯板封堵,混凝土施工完后,及时剔除。连梁施工时,在梁端安装对拉螺栓,确保梁与墙接缝平整。

3.5短肢剪力墙与填充墙之间施工缝的处理。 在大模板内侧预制10mm厚、100mm宽的竹胶板,竹胶板先用0.5mm厚的镀锌铁皮包裹,然后用6mm厚@300mm的镀锌螺栓固定在短肢剪力墙一侧,靠近填充墙施工缝的一侧。填充墙的厚度为剪力墙厚度减去30mm,墙体居中砌筑,每侧预留15mm厚的抹灰层。填充墙抹灰前,在施工缝处钉好200mm宽钢丝网一道,然后进行抹灰。这样短肢剪力墙不但省去抹灰工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质量,还达到质量要求。

3.6外墙螺栓孔封堵。 外墙螺栓孔封堵质量直接关系到墙面防水。先从墙外侧向内打入一定量的发泡剂,再从墙外侧刷上一道密封胶,然后在墙外侧刷一道水泥浆,最后墙内侧用水泥砂浆封堵。采用分次封堵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墙体防水效果。

4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在全钢组合式大模板的应用过程中,混凝土表面观感;墙与顶板及梁边接缝不平、施工缝外露;混凝土截面尺寸控制;连梁施工;短肢剪力墙与填充墙之间施工缝的处理; 外墙螺栓孔封堵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