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29:06
导语:在学习音乐的基础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初中生 音乐教学 兴趣激发
在教学工作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无论哪一门学科,只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成效的提升都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音乐学科更是如此。音乐教师要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既要立足于音乐学科自身,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综合着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一、以优秀音乐作品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的心灵得到洗涤。在你忧伤的时候、烦恼的时候、郁闷的时候,一首美妙的音乐作品可以让你忘却烦恼、忘却忧愁。对青少年而言,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让他们充分领悟到音乐学科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坚持将优秀作品的欣赏融入音乐日常教学工作中,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音乐作品的作用,从古今中外的名曲入手,融合一些传统歌曲、民歌等,让不同节奏、不同乐理、不同特色的音乐作品融入到学生的音乐学习与生活中。笔者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感悟欢快的旋律,赏析意蕴的优美等,这些方面都可以让学生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以良好教学氛围营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氛围在教学相关因素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初中生在人生发展进程中进入青春期,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良好氛围的创设显得非常必要。如果缺乏浓厚的氛围,学生对音乐学习会降低兴趣,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既要着眼于教学活动,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首先,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始终将关爱洒向每一位,对学生乐理知识的掌握或是演唱技巧把握方面出现问题的,从不批评否定,而是更多地帮助他们寻找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提高音乐学习成效。这样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无私的师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氛围的温馨和谐。其次,在音乐教学中,笔者经常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曲目,从传承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旋律等方面着手,让学生既把握演唱的技巧,又升华思想,有效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这样的教学氛围能够有力地配合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笔者在音乐教学工作中还注重激励学生,在教学中着眼寻找学生的进步之处、闪光点,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多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以教学模式优化改进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工作要讲究技巧、讲究策略,完全采取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的单一形式,必然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更新颖活泼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乐理知识复习巩固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选择,学生回答教师操纵鼠标,回答正确时幕布上立刻出现激励性的话语、礼花四射的场景,回答错误则出现可爱的卡通形象,告诉他回答错误。这样的教学模式融合了趣味性、新颖性,让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又如演唱技巧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技巧的点拨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相互帮助、自主感悟。笔者将学生分为几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在完成示范性教学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训练巩固。大家相互帮助,指点演唱技巧把握不准的学生,共同帮助他提高能力,这种互助形式能够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帮助的浓厚氛围,而且对演唱技巧的把握更准确,弥补教师单独指导时间与精力的不足。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主动承担一些内容的示范讲解任务,以这种新颖的模式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学得更感兴趣。
四、以分层设置目标要求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在音乐教学中会出现难度不等的状况,有些学生乐感较强,无论是乐理知识的理解还是音乐节拍发音的训练,都可以较好地完成目标任务,但是对有些学生而言,他们有的悟性不足,有的先天性条件较差,有的声音嘶哑等,这就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力不同。为在整体层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进行目标的分层设置。例如对一些音色较好、乐感较强的学生,目标要高于一般学生;对于一些特殊音色的学生,则要区别对待、降低要求,在具体能力过关考核环节,体现对他们的不同门槛原则。设置了分层目标之后,笔者发现原来有些学生因为自身条件基础方面的因素,对音乐学习怀有强烈的畏难情绪,一到音乐课就蜷缩在一个角落,和其他同学的互动非常少,对老师的启发引导回应也不足。现在有了分层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实现相应层级的目标,笔者都进行表扬肯定,让他们有效提高音乐学习积极性。
五、以课外专题活动组织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学科具有较大的拓展性,除了抓好课堂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的指导外,教师还要借助于课外的专题活动进行拓展延伸。课外专题活动对学生而言,具有激发兴趣、活跃课余生活、陶冶性情等方面的多重功能,教师要科学设计妥善组织好课外专题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音乐兴趣活动,声乐器乐也是教师组织的类型,教师可以将音乐特长生组织起来进行专门训练,这样的兴趣活动让学生在课余的学习生活中增加生动的色彩,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音乐课外兴趣活动,还结合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种庆祝活动让他们登台献艺,或以个人表演的方式,或以集体表演的形式,让音乐学习的成果展示在大家面前,这对提高音乐学科的吸引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外专题活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了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初中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对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广大教师要着眼于整体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分析研究,紧密结合学生的需求爱好、思想状况、能力基础,综合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初中音乐教学 策略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在课堂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界定。如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社会认知理论,他认为自主学习是:1、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就是关注自己的行为活动,并对所观察行为的发生强度或相应的频率进行记录;2、自我判断,就是预想的行为结果或要达到的目标与实际活动结果之间进行比较;3、自我反应,是在自我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情感及行为过程。
我国学者庞维国先生则认为自主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分别为学习的各方面和学习的过程。从学习的各方面来讲庞维国先生与齐莫曼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时间、学习物质和社会条件对自主学习进行判断的。从学习的整个过程上来讲,指学生能够做到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并且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总结。
二、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著名学者齐默曼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转换角色,懂得换位思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策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并着重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循环模式,该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初中、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从而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他认为自主学习模式包括:1、设置与策略计划,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分析评价、分析适用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及策略,从而使学生懂得学习、学会学习;2、策略的执行与监控。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约束;3、对策略使用的效果进行监控,从监控中发现学习策略中的不足,进而改进策略。4、自我评价与监控,学生根据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评价。
我国学者周勇和董奇提出了关于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五大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寓于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近年来 我国教育界,尤其对于中小学的个别化教学,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分层递进的指导策略, 根据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新知识的理解能力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依次指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三、初中音乐自主课堂教学的优秀案例分析
1 案例简述
《当兵的人》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歌曲,课时为50分钟.
任务:学唱《当兵的人》并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
1.导入:运用教室里的多媒体,播放歌曲《为了谁》进行导入,使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聆听音乐,观看视频引起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在什么背景下为谁创作的吗?
(提问学生后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这首歌是1998年抗洪时为军人谱写的歌曲。虽然我们时常能看见军人,但我们并不十分了解军人,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当兵的人》(多媒体视频)
2.授课
学生聆听过一遍后,老师介绍时代背景,对词曲作者进行提问
学生:词作者王晓玲,曲作家臧云飞。
老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索《当兵的人》词曲作家有关的资料,并且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总结)
教师:王晓玲出生于1949年,歌词作家。河北定州人。1969年入伍,1984年起在战友歌舞团进行创作、代表作有《风雨兼程》、《三唱》等。臧云飞出生于1952年,作曲家。足迹河北清苑。1969年入伍,1979年在战友歌舞团进行创作。代表作有歌曲《珠穆朗玛》等。
3.聆听歌曲,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聆听歌曲。
老师:《当兵的人》是几拍子的歌曲?由几部分组成?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教师设立小组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评价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相互合作、协调的能力)
(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最后老师总结)
老师:《当兵的人》是4/4拍的歌曲,由两段体构成(单二部曲式)。《当兵的人》这首歌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4.学唱歌曲
再次播放《当兵的人》,让学生小声跟唱,然后分小组自学歌曲(音频反复播放,以便于学生自学),最后以比赛的形式分组演唱歌曲。
5.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老师示范,学生模唱,注意学生的咬字,发音以及歌唱感情。学生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进行反复演唱。
6.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演唱,其余小组打分,评选本节课最佳小组。
7.布置作业
上网搜索和汶川地震有关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主题为“最可爱的人”的手抄报。下次上课时展示并进行评选。
2 案例分析
1.从音乐课程设计上,目标清晰,课程导入自然流畅,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当兵的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中设计了自主学习实施,如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歌曲,分组讨论,分组评价等
2.从音乐教学过程上看,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课程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自主评价贯穿于整个自主学习过程当中,自评、互评以及教师总结性评价使学生不知不觉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因此,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知识,拓宽了知识视野,而且学生乐在其中,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策略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们的社会全面的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项信息技术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非常显著,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加大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在课堂上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的提升音乐能力,培养内在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并且通过音乐的学习塑造自身内在良好的品格,为个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通过音乐中的优美意境来感受音乐作品内在的思想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感受音乐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然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尚不够丰富,对于音乐意境的把握尚有所不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来为学生人为的创设意境,先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继而逐步的在脑海中形成想象中的意境。通过意境的创设,学生的审美情趣会逐渐的形成,也能够通过所看、所想和所感来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而做到音乐的聆听犹如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例如在《渔舟唱晚》、《晨景》等作品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这些作品是以景物的描写为主,空灵的画面感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很难掌握到作品的内在情感,然而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将这些音符之间的画面真实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有感而发、触景生情,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去品味音乐作品,如何从音符和节奏之间感受作品内在的灵魂。
二、拓展教学范围,增进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的学习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虽然在初中阶段我们的教材内容相对有限,但是音乐的范围却是无边无沿,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学习,要适当的为学生进行范围的拓展,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催使之下自主的进行音乐的学习,这样学生能够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推动之下逐步的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这一点信息技术有着难以匹及的优势,计算机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内容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为学生选取一些课程以外的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课内的知识内容进行自行的迁移和类比,这样学生能够站在既有的音乐知识基础之上来进行适当的拓展,不仅课内的知识内容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巩固,同时其音乐能力也得到非常有效的培养。另外在更多作品的鉴赏和学习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大大的得到了丰富,学生会通过更多作品的鉴赏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音乐感悟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逐渐的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
例如在音乐的学习中通过网络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形式和更多风格的音乐内容,如乡村音乐、布鲁斯、爵士、民谣、流行等等的音乐形式,在丰富学生音乐体验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内涵。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来选择一些学生普遍比较关注和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课程之外的拓展学习,这些音乐作品本身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课堂之上的群策群力更加能够让学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在意义,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时能够更加客观,在流行音乐的选择上也能够更有品味,更加注重内涵。
三、开展立体式教学,塑造学生内在品质
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我们的音乐教学实现了立体化,这种教学方式较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丰富了许多,学生可以通过大容量的音乐内容来欣赏更多的音乐作品。另外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更进一步的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利用作品的欣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让学生不仅仅是得到了感官上的体验,更要得到心灵上的升华。诸多优秀的作品都极具教育意义,对于这一点教师要充分的进行挖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只能通过口头的讲述来进行分析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内在的深刻意义,而通过多媒体这种立体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从看、听和悟三个方面立体式的对学生的内在品质进行塑造,让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从更为深入的角度来剖析和理解音乐作品,将其中的思想精华尽收囊中。
例如在很多革命歌曲的学习中,激昂慷慨的旋律令人震撼,跃动的音符让人敬仰,但是没有画面的观看以及背景的描述让学生很难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用视频的方式播放一些革命历程的画面作为渲染背景,学生通过这些背景的渲染能够更加感受到革命歌曲的无穷力量,让学生更加体会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通过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具备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个人奋斗精神。诸如此类的作品数不胜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独有功效充分的加以利用,在塑造学生内在品质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健康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和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还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范围,让学生具有更多、更深刻的音乐体验。除此以外,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音乐的背景故事通过文字或者是画面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背后,继而通过音乐作品的鉴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奠定一个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激发兴趣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067-01
音乐教育对培养初中阶段学生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启发学生智力、提高修养、健全学生个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长久以来,各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学生本身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也不够,认为音乐课是副科,不重要,加之学校的硬件建设也跟不上,多种原因共同导致音乐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目前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教学是教育界越来越重视的教学方法,而且已成为新时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体现在例趣、问趣、喻趣、形趣等方面,同时这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旨在改革传统的以“教师教、学生练,理论灌输、歌声演示”为主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 充分利用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趣味教学主要体现在寓教于乐、学趣并重的氛围下,让音乐知识生动化、丰富化,挖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想夏声夜昆虫鸣叫和激情舞动的景色,并可以让学生把听到的和想到的东西说出来,之后教师利用大自然中的声音和乐器演奏的结合来引导学生喜欢器乐作品。在教学生演唱《西部畅想》之前,则可以先给学生讲关于西部的一些故事,如三峡水利工程等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学习《二泉映月》时,先把这部作品的背景故事作一些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其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欣赏兴趣也随之倍增。通过故事或传说为开篇引入正文的方式,一方面可让学生在对课堂内容的背景知识感兴趣,进而调动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音乐课程教学正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地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真正起到授人以渔、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中有许多定义、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以及各种发音方法等,用语言描述或单纯的演示无法让学生提起兴趣。如讲授附点音符时,如果教师直接讲“附点音符是谱中用来表示某个音需要演奏时延长一半的原时长”,样对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肯定有困难。而如果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尤其是他们经常听到的一些包含附点音符知识点的动画片等的主题曲,肯定可以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又如,进行发声训练时,如果单凭语言描述舌头、喉咙等如何做动作,学生肯定感觉不直接,若结合多媒体采用画中画的方式,在同一界面中同时将发声时口腔、牙齿、舌头等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动作幅度、姿态全方位地展示出来,分解给学生们看,以此通过语言讲述、多媒体展示并配以板书对重点知识进行简图标记,再结合现场音乐欣赏的观摩讲解,让知识变得形象,音乐变得生动,使知识立体式地进入同学们的脑海,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三 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是以内容美和形式美来陶冶学生们的思想情操。内容美表现在音乐中是声音的美;形式美包括置景、音响、舞台之美。这些内容完整的体现只有在音乐表演中,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音乐表演中才能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结合讲授的知识点,充分开发第二课堂,结合实际条件带领学生观看歌唱表演,尤其是正规的音乐演出,并多给学生们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音乐知识只有在真实演出中才能得到锻炼,让同学们在不断的演出中得到肯定,树立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间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 强化理论传授,熏陶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大多在十四五岁,正是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好奇心强,但缺乏耐久性,容易浮躁。所以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感觉到音乐课程的内在美,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尤其学生对于音乐蹈的认识也处于启蒙阶段,因此更需要有效的理论传授,能使学生从理性上深入认识音乐与审美、音乐与情操的陶冶、音乐与人的气质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另外,从源头上让学生在不同文化交融与碰撞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让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热爱音乐,也是最终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意识并且有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些对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五 结束语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改变学生由被动为主动地学习,创新学习思维,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音乐课作为反映学生审美境界及欣赏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初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依靠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授课效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干,提炼音乐教育学科价值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一、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教学的现状
首先,受到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都是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教材的内容就决定了流行音乐很难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教学生学习流行音乐。就算学生有类似的想法也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其次,教师的教学理念十分传统,对流行音乐有一种偏见,认为流行音乐没有展现艺术性,演唱缺乏科学指导,流行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也没有古典音乐正式,那样振奋人心。因此,很难将流行音乐贯穿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最后,初中生学习流行乐的热情没有那么高,教师对流行音乐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正确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会导致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听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这对引进流行音乐有一定的帮助。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传唱度比较高,音乐形式新奇,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接受起来也比较快。教师在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筛选,选择有积极健康的音乐元素的曲目,提高教学的质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让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主观能动性,充分提升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死板,教学模式单一,学生长时间受古典音乐等音乐形式的影响,禁锢了思维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引入,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新的音乐体验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不同音乐视角去鉴赏艺术,在全新的领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音乐虽然不是重点的学科,但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仍然有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音乐教育提升的是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长时间的音乐熏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的音乐能促进人的性格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流行音乐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探讨
(一)创新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在初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模块,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教学内容的手段有很多。首先,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他们学习的实际状况,尊重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意见,在教学中尽量引起和学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共鸣,不断地进行音乐上的交流,在讨论中增进了解,提升课堂的效率。其次,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音乐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创作,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能够从音乐中获取情感意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由于初中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对是非判断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尽量引入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旋律和歌词的流行音樂,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被作者的积极一面所影响。
(二)选择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流行音乐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有积极意义的流行音乐,引导初中生从音乐中寻找情感共鸣,今后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通过曼妙的音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里长大。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果双方在流行音乐的理解和选择上发生分歧,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能独断专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交流发展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三)科学设置课程,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不是取代传统的音乐,而是二者在交融中发展,流行音乐符合时代的趋势,传统的音乐对人的艺术性的提升更不能忽视。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要进行穿插,以传统音乐为主,流行音乐为辅。同时要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变对流行音乐的偏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对两种音乐形式进行授课,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流行音乐教学,将音乐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充分展现流行音乐的魅力。
(五)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精神需求也不同。初中生的年纪处于叛逆期,心理上容易受一些波动。这时候青春向上的音乐更加适合他们,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积极性,这样的歌曲旋律欢快,情感真挚,没有复杂的感情,适合初中生。
(六)运用形式要注意
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流行音乐也是一样,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是注入了一定的情感的。因此,教师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更好地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
关键词:初中音乐;信息技术;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合作精神;整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35-0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够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提升审美能力,能够共同探究音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特点,可以使抽象的乐曲变得形象生动,使课堂动静结合,形神兼备,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创设了有利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身临其境的理解音乐深层次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不应是教师简单的传递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中积极建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教师的神圣使命。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使得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师生间互动平台的构筑提供便利的条件。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投入到网络中,细心的选择着自己喜欢的内容,充分发挥了微机课上学过的POWERPOINT、FLESH等软件应用技术的优势,制作了生动的音乐课件,并配以简洁的解说,介绍着自己所认识的印象派绘画。在学生的展示中,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异梦境、雷诺阿的美妙温柔、修拉的眩目精巧被巧妙的展现于课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对印象派音乐的微妙和难于捉摸、以及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相、塑造的种种幻象、印象和气氛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音乐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间的相通相融,互为补充。几位学生的精彩展示和解说激发了其他人的探究兴趣,他们在课余时间又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举一反三地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联系进行了生动的说明。
看着学生们的作品,我欣喜地感受到主动参与的意识给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生生互动的触动给课堂带来的探究氛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驰骋在时间、空间的广阔领域,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协助,在全程中欣赏学生的表现。学生课堂上的创造和展示充分表明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的经验和成果远比单纯的知识传递效果要好的多,而正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音乐课堂的探索成为了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实践提供了可操作性平台。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而多媒体教学在网络支持下,具备超强的信息量和宽广的资源,教师可以充分拓展课堂教学空间,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整合,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知识。
在课上,我充分发挥了网络高速公路信息容量大、信息切换迅速的特点,以音乐为载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学习,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此时此刻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师生间体验生命的审美空间。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把信息化作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音乐学科知识,去解决在音乐中遇到的问题。例如 :音乐课时常常会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以往教师介绍为主,学生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知识量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的弊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便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快捷地获取较多相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所以,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音乐教师苦苦探索的一个问题。本人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较了解,很多学生愿意上音乐课,并不是对音乐学科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音乐是一门不用考试,比较轻松的学科。但音乐教学却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情,因为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所以说我们不能小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要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激发和提高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本文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较浅显地谈几点看法。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 用技艺吸引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何让老师具备这样的魅力呢? 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就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对这门功课不发生兴趣,对这门课的兴趣也会受压抑。另外,教师还要用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精湛的技艺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多给学生鼓励,培养其自信心、成功感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向往的,而又是不易实现的,只要看到自己的成功,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挖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笔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喜欢音乐的,一但闲暇时,总想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即使五音不全,也想唱几句。不敢放声唱,当众唱,那是怕唱不好、没自信的原因。没自信无从谈成功。笔者想起笔者曾教过的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 在跟笔者一起交谈时还笑着说:“老师,我好几年都没唱过歌了,六年级时,我在课堂上跟周围的人说笑,你叫我起来唱教那首《我爱你中国》,唱完以后,你说我唱的是南腔北调,从此我就再不敢唱歌了”。虽然,他说起话来,笑的,可笔者的心理却很难受,笔者没有想到,很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他这么大的打击。从那以后,笔者就告戒自己,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在一次音乐课上,笔者发现有位女生唱歌时非常投入,当笔者请她唱给大家时,她就没勇气了。她总是说我唱不好,好不容易唱了,笔者就夸奖。从那以后的音乐课上,她是越来越认真,踊跃表现自己。有一天,她妈妈告诉笔者,她女儿想去读艺术学校,家里反对,说她没天分,女儿却说,音乐老师都夸我歌唱得好,乐感很强,声音条件非常好,很有发展前途。 这位女生最终上了艺术学校。 笔者越来越觉得,鼓励对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多么重要了。 因此,笔者总是在教学中,经常表扬学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让多媒体和网络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社会在变化在进步,我们的音乐教学也同样需要进步和更新,而多媒体在现在的教学中广泛的运用,给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活力,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顺应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他感兴趣的学习中,并能在很短的时间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在教师的合理运用下,有了多媒体的课堂应该是会受到学生们所喜爱的课堂的。确定音乐文化情趣,设计音乐活动,达到育人目的。音乐课有它生长的广泛的音乐文化土壤,从大范围出发,模拟音乐文化情景,从而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长江两岸》这个单元中的音乐有一条线索可以寻找,单元结 束后 老师让学生准备一节“路上的音乐”为主题的综合表演课,形式不限,下星期音乐课展现。到了下星期音乐课时,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朗诵的、演唱的,学生表演的、老师伴凑的等等,学生投入,气氛热烈,无形中给了同学们很好的思想感情的教育。
四、生活学习音乐激发学生兴趣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代社会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学要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要全方位地将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社会生活中伴随了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礼仪音乐:庆典、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舞蹈、健身、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赏、体会、学习这些生活中音乐的风格特点,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情感,从而让音乐增强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在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将音乐艺术的美传达给学生。我觉得教师的范奏、范唱、范舞,往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教师更有亲和力。这是名家、名奏所不可代替的。如果学唱歌曲前,总让学生观赏歌唱家的演唱;吹奏乐曲前总聆听名家演奏,那么音乐教师就变成了放映员,又怎能体现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呢?所以,我能自己示范的就不依赖多媒体,尽量让学生听到我的范唱或范奏,避免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欣赏课。学生和我一起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也就获得了审美愉悦。
参考文献:
[1]杜明静.初中音乐课堂有效互动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2013(25).
[2]郑一飞.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创新之我见[J].时代教育,2013(6).
[3]杜军.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2012(21).
一、利用视听结合创设音乐情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活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能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如七年级上册《长江之歌》,歌曲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感情亲切而热烈。学生学会演唱歌曲不难,难的是能用激昂、赞颂的情怀唱出对长江的依恋和赞美。可是学生中真正见过长江的不多,即使见过也是在长江大桥上远远的看过平静而宽阔的江面,他们很难体会和表达歌曲内涵。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节选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片头,当学生看到画面上“冰川滴下的水珠,之后是奔涌的江水,还有长江三峡的落差造成江水汹涌澎湃,以及片尾中浩瀚的长江本文由收集整理入海口。”这时,无需老师过多的言语引导,学生自然会用深情的演唱来表达他们所看到的长江。多媒体的使用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并很快地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歌曲的距离,使学生融入歌曲的情境中去。
二、借助动画演示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音乐教育要求“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然而,音乐是抽象的、模糊不定的,所以对于音乐作品中蕴涵的美与丰富的情感的感受与表达,由于缺乏应有的表现手段,会显得空泛和苍白,以至于学生对音乐作品没有相应的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或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不仅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生们喜闻乐见,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欣赏鼓乐《鹬蚌相争》时,我发现学生对于欣赏这样只有节奏没有旋律的鼓乐作品时非常困难。不少学生反映:只听到长长短短的鼓声与木鱼的声音,其它什么都没有,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于是,我又从作品题目和这个寓言故事出发,先讲故事再来欣赏音乐,可是效果依然不好。后来,我通过查找,找到了一段《鹬蚌相争》的动画,欣赏时,结合动画与鼓乐,学生一下子明白了音乐中强弱变化、节奏长短所要表现的鹬蚌相争时的情形。这时教师过多的言语分析表述倒显得有些多余了。
三、运用网络改变教学模式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困难原因;分析
阅读是中考最重要的内容,同时阅读又是提高英语成绩的最有效方式,但是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学校,特别农村初级中学并没有重视开展阅读教学。所进行的“阅读”也仅仅只是局限于教科书的几篇阅读材料以及大量的考试模拟题了。在许多学生甚至老师看来,“阅读”就等于“模拟题”。真正的阅读同模拟题有质的差别,关键在于:
(1)阅读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和英语能力的提高;模拟题则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而进行的机械重复训练。
(2)阅读应该是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持之以恒的积极活动;而模拟题则是随意的、无明确目标的、暂时的活动。
(3)阅读能让你感到愉快,从快乐中学习、提高;而模拟题则使你片面地学习。
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工具,那么学习英语就应该体会到语言带来的乐趣。学生应该利用这种工具去接受信息,给他们带来知识,带来欢乐。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在大部分学校,除班级内的尖子学生外,大部分学生都对英语愁眉苦脸,无计可施。谈到英语,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乐趣更是无从谈起。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最佳出路就是开展阅读。阅读教学在农村初级中学难以开展的原因,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应试教育惹的祸
只要提到阅读,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便是:阅读是好的,但是中考成绩怎么办?似乎开展阅读教学和提高中考成绩是自相矛盾的。但是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开展阅读教学是提高英语成绩的最有效方式。要想解决中考中的阅读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进行大量的阅读,提高整体实力。
中考考什么,就训练什么,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治标不治本的,不顾学生今后发展的短视行为,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中考英语阅读的要求是:初中阶段的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字以上,这样规定是有道理的。没有大量的阅读,英语学习就没有后劲,成绩就难以有所突破。即便就是侥幸升入高中,英语成绩也会一落千丈,难以继续高一级的英语学习。
这种思想还将造成另外一种普遍现象:在许多学校,老师们也“知道”开展阅读对提高英语成绩有好处,于是强调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但同时,又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阅读,难以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效果。这样,开展阅读也就成了一句美丽的谎言。说到底,还是老师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将阅读作为补充,而将“常规”教学作为保底的手段。
二、教育体制不健全
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开展所谓的“教学常规”检查,没有分类要求,其中的硬性指标就是老师的备课本和学生的作业本,强调作业的次数。有的领导认为老师没把备课本写满、写完,就是没有备课;学生没有一本本划着“红钩钩”的作业就是老师没出力,不敬业。
当然这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面对上层的“常规”要求,有的老师表现得“底气不足”,不敢肯定地表白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有的老师认为一些学生没有作业就不学习了,认为只有书面作业才是作业,而阅读就不算作业。所以,给主管部门造成错觉(就是英语科需要大量的练习、作业)的,恰恰是我们英语老师自己。
随着教学手段的改进和观念的更新,教师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备课本”,而学生的作业也不能仅局限于“作业本”。教师天天写那么多的“备课常规”,哪有时间去为学生准备阅读材料?布置那么多的语法书面作业,学生哪有时间开展阅读?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呢?
三、教师自身的认知缺陷
不可否认,对于阅读教学的好处,许多专业的英语教师的认识是积极深刻的。但有些教师看来,开展阅读是浪费时间,难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成绩,要想立竿见影、吹糠见米地提高学生成绩,还得靠“语法”“背作文”和“练习”。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能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并且还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词汇和方法的保障。
坦率地讲,很多老师是在“题海战术”的帮助下培养出来的,走上英语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这就导致有这样一种狭隘教学意识,只有语法讲解和练习、题海遨游才是学习英语的唯一方法。这种“方法”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非常难以突破,并且没有多少人有勇气去面对它、突破它。
笔者自己推行英语阅读教学时,一些老师就表现得非常消极。由于他们没有认真开展阅读,所以,根本体会不到阅读所带来的好处,就更不开展阅读,陷入这样一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弊病中。反而,那些真正认真开展的老师,自己备课、上课非常轻松,学生非常愿意学习英语,有的甚至在课后还阅读英语报纸、杂志、小说等,成绩提高非常明显。
四、阅读材料遭遇尴尬
英语阅读教学难以开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阅读教程的缺乏。让任课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自己整理材料,供学生阅读实在是勉为其难,难以有效实现。
而现在图书市场上,英语教辅图书多数都是同步导考、导学、模拟训练方面的图书,阅读教程非常少,仅有的几种阅读教程往往被淹没在同步辅导类的图书中,不被人关注。
目前,省内已经出版了一种非常好的英语同步阅读教程,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了有教材不用、不知道如何使用的尴尬局面。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向学校提出要求,让这些优秀教材物有所值,充分利用。
后记:
如果一个人开始学习英语时,
a.有人告诉他进行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b.能找到适当的材料;
c.最重要的是,能够坚持读下去。
那么他是有福气的。因为他英语学习会很轻松,并且成绩会非常好。
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离这“福气”还差多远呢?看来并不令人乐观。还需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学校,特别是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