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茶艺礼仪的特征

时间:2023-08-07 17:29:07

导语:在茶艺礼仪的特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茶艺礼仪的特征

第1篇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increasingly seve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objective reality. Firstly, the author tests and evaluates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using the 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 (UPI). The result shows that it is severe. And then, the author checked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s on UPI, and found that there is big difference in the year enrolled, the only -child or non -only -child, student leader or not, born in country or town, poverty or not etc. At last, a suggestion that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should pertinently carry out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put forward.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UPI;特征差异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UPI;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s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32-02

0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不仅学校等教育部门为此绞尽脑汁,而且理论界也纷纷研讨防范与治理对策。戴梅竞等(1995)以医科大学生15年健康档案资料和1~4年级学生198名(男91人,女107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大学学习阶段各年级学生健康的变化规律,对其死亡、疾病、退学、休学、学习疲劳、视力、吸烟等生活习性和人格类型与特征,采用Bech-H、Scl90、EPQ个性问卷和RRT调查技术,评价大学生健康状况。发现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差,心理卫生问题最多,是高等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对象。Allen D. Kanner(1981),周生江等(2009),雒力静等(2009)的研究都表明个体的经济特征与社会特征对个体的心理影响很大。大学生特征差异的客观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其方方面面,特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

1学生样本特征描述

本文问卷表是从湖南某高校随机抽选5个班级,然后由班级辅导员老师发放问卷,安排专门的时间由学生当场填写,辅导员老师对填表进行了简要的讲解,务必使学生理解。问卷表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健康测量表(UPI,共64个问题);第三部分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问题)。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全部收回,最后确认有效问卷162份,即为研究样本,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样本涵盖了新生与老生、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2基于样本特征差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统计分析

首先,我们执行了样本中大学生的基本状况特征差异在UPI的得分上是否具有显著性进行了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UPI的得分在性别差异、入学时间差异、独生与非独生、是否学生干部、出生农村/城镇、贫困与非贫困方面不显著;然后,我们进行了具体问题上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某些问题上特征差异是具有显著性的。同时也采用了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法),得到的结论与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完全一致。

2.1 大学生性别差异对UPI影响的显著性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显著性水平为0.05)检验了性别在UPI的60个问题上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发现在4、23、56等三个问题上男生与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满足方差齐性假设,如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更多的“关注心悸和脉搏”;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焦躁不安”;女生比男生更在乎“别人在自己背后说坏话”。雒力静等人(2009)的研究表明海南省本岛籍贯大学生与内地籍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生之间整体差异不显著,女生与男生相比在抑郁、焦虑、强迫症状、躯体化、精神病性5个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女生人际交往是非多、多愁善感、易紧张、胆小有关与男生考虑问题好偏激、情绪好激动、争强好胜、易激怒有关。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国内的同类研究基本一致。

2.2 新生与老生差异对UPI影响的显著性检验在UPI的60个问题上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发现在3、15、23、53等四个问题上新生与老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满足方差齐性假设,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得出:老生比新生更容易“拉肚子或便秘”;老生比新生“情绪起伏更大”;老生比新生更加“焦躁不安”;但新生比老生更加“对脏很在乎”。大学新生刚开始还很激动,觉得大学还挺漂亮。可是新鲜劲头一过,就觉得食堂太差,“学习上也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老师讲课容量很大,很大知识都需要自己自学,而且学习完全靠自觉,很多大学新生难以适应。但大学老生又面临着学业、社交恋爱、毕业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使老生更易焦躁不安等。

2.3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差异对UPI影响的显著性检验检验了担任学生干部在UPI的60个问题上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发现在12、13、50、53、54等五个问题上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满足方差齐性假设,如表3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热情和积极”;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人缘好受欢迎”;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加“对脏很在乎”;但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悲观”;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摆脱不了毫无意义的想法”。

2.4 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差异对UPI影响的显著性检验检验了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在UPI的60个问题上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发现在1、2、5、53等四个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满足方差齐性假设,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更“食欲不振”;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更易“恶心、胃口难受、肚子疼”;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加“对脏很在乎”;但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感觉“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学生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心理压力都较大,心理易产生焦虑不安等意向。多数农村大学生经济非常紧张,切实感到读书不容易,常常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又不能为家里分忧,还要让家人负担自己上学的费用而负疚感重,易伴有自卑、多疑、焦虑等倾向。大多数农村大学生没什么社会背景,在求职择业上会比城镇大学生更难,对即将走上社会充满恐惧心理。高校对农村大学生应该充分关注。

2.5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差异对UPI影响的显著性检验检验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UPI的60个问题上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发现在24(容易动怒)、29(缺乏判断)等两个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满足方差齐性假设,即非贫困生更容易动怒,贫困生更缺乏决断能力。与之相类似的是,周生江等人(2009)研究认为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变故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三大主要压力。

2.6 大学生特征差异在“是否有过轻生念头”问题上的显著性检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项量表的162名大学生测量中,有21人回答“有过轻生念头”,占参加测量学生总数的12.96%,比例较高,需要引起极大的关注。然后我们进行了相应的t值检验,发现了男生与女生、新生与老生在“有过轻生念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为贫困生等方面不显著,且满足方差齐性假设。大学生正处在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很多,心理上要承受多方面的压力。文化基础差,学业不顺,学习受挫,失恋、爱情受挫是大学生常见的轻生原因。值得高校注意的是,近期许多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轻生。

3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而大学生特征差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方法,对UPI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特征差异上是否具有显著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热情和积极”;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人缘好受欢迎”;非贫困生比贫困生更“容易动怒”;但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缺乏决断能力”。表明了大学生的特征差异对于其心理健康有显著地影响,而且各个特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方面与程度有很显然的不同,这就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有价值的参考建议。本文为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①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预警干预系统;②要针对大学生的特征差异,进行心理预警及心理辅导工作,认识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理优势与心理劣势,从而使心理教育工作更具成效;③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及时输入相应信息,及时跟踪分析,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尽早识别心理健康高危群体,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本文的研究不足首先是限于财经院校,研究样本都来自经济管理类的文科大学生,缺乏对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的分析,其次研究样本还不大,这些还有待于将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戴梅竞,王蓓,刘新军,王沁丹.大学生健康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5,(04).

第2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理论;

2.准则论证对学科的替代。美国的税务会计实际上仅是所得税会计。作为所得税会计学科理论的替代,fasb于1992年2月在全部6位委员一致投赞成票的情况下sfas109《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虽然sfas109是一个财务会计准则,却以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正式规则”宣告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尽管此前税务研究作为研究的一个领域一直占有一席之地。sfas109的《附录a:结论依据》实质上是部分地论证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及其价值,fasb认为sfas109采用资产负债表法生成了最有用和最可理解的信息,然而针对一项认为复杂的所得税处理方法不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的批评,fasb认为sfas109成本与效益比是合理的。fasb对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会计信息质量与成本效益的论证是笼统的,而这两个问题的充分论证对于财税分离的有效性无疑是关键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如何细致而又结构性地影响并优化了会计信息?在经济学意义上,的确存在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产生的交易费用问题,该如何界定、描述、计量分析?这是税务会计目前尚未论证的一大难题。sfas109对于税务会计的另外一个价值是提出纳税筹划战略(tax-planning strategy)。尽管现代税务筹划远远超越其所限定的范围,但是sfas109无疑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税务筹划概念并指出税务筹划与会计的紧密关系。当今的事实也验证了sfas109的开创性意义和示范效应,税务筹划离不开税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经济学思想的路径依赖。美国的经济学学术思想对自由市场主义的坚决维护是闻名于世的。经济学伴随着现代会计理论的演进。经济学思想与经济学家对美国会计理论的推动由来已久,从20世纪20年代起,一批经济学学者便加入到会计研究中来(如坎宁、贝尔、爱德华兹等),通过借鉴或引入经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如收益概念)来建立会计理论框架,而爱德华兹、贝尔的经济收益思想成为fasb提出 “全面收益”概念并制定“报告全面收益”准则的滥觞;20世纪60年代受财务经济学及其学者(如鲍尔、布朗等)的影响.会计盈余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经验会计”研究开始盛行;70年代以经济学契约理论、理论及管制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实证会计”及理论开始出现;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经济学者莫迪利亚尼与米勒的资本结构理论对现代会计学引申的相关学科——财务学的重大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被视为“财务理论家入侵会计领域”。

财务经济学家斯科尔斯、公共经济学者斯蒂格利茨同样再次“入侵”税务筹划领域。斯科尔斯以经济学的计量方法、套利理论、有效契约理论为基础,创建了美国税务会计理论中最为系统的税务筹划理论。斯科尔斯的税务筹划理论主要以资本市场为中心,涵盖资本品与金融品投资、公司组织形式、融资方式、企业并购、分离等资本运作,围绕隐性税收、显性税收、税收成本、非税成本线索与理念,构建有效税务筹划理论。斯蒂格利茨在公共经济学理论中论述了“避税”与“税收庇护”这两个税务筹划技术与概念问题,认为“避税”是由于税法漏洞引致的,避税是遵守税法而不是违法的市场行为。这和我国学者的研究观点对避税的理论界定有着一致性。

(二)

2.税务会计研究选题约束——单一税制与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是单一所得税制,因此美国税务会计面临的是理论选题的单一与狭窄。如前所述,如果从所得税会计角度来看,fasb几经周折于1992年的sfas109已经有所论证,单一的税制再加上实用主义观念限制了美国税务会计的视野与规模;单一所得税制同样限制了美国税务筹划理论对产品市场的研究。然而,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税务筹划提供了一个主要的研究选题。斯科尔斯等创建的是以资本市场为对象、高度系统的税务筹划理论,与我国以相对成熟的产品市场与处于新兴、转轨阶段的资本市场为选题约束的税务筹划理论形成对照。更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细节是:美国所得税结构中个人所得税的主体性质对税务会计研究注意力产生的分解效应,同我国所得税结构中企业所得税主体的税法制度也形成对比。

3.税务会计的实务化倾向与实用主义理念。与管理会计“曾经没落”不同的是,可以说美国税务会计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始终兴旺不减是由于税务会计的实用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美国文化固有的实 用主义价值观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反过来实用主义又促使了美国税务会计的实务化。二战后,所得税成为联邦政府首要的收入来源,联邦税制的日益庞大与复杂化引起对税务会计空前的重视。依据美国会计史研究结论,“税收成为美国会计新的增长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迅猛增长,第一次促使社会对税务会计师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美国对外战争还产生了一种超额利润税,以投资资本的回报率为基础,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师造成极大挑战,“公司管理层不得不关心如何进行税务筹划”,这又一次刺激了社会对于税务会计服务的需要。从史证角度来看这两次增长,显而易见,对税务会计实务与税务筹划这类实用性的会计供给是一种“需求一回应”的演化路径,而美国“对所得税会计只求操作上的可行、不求理论上的完整”同样是出自实用主义的理念。

实用主义还体现在美国会计职业界对税务增长的参与以及对增长利益的独占欲望上。税法成为各利益集团间博弈的写照。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取消简易纳税申报表,促使税务这一全新的职业悄然兴起。“但对注册会计师们却如同梦魇一般”,从事税务工作的会计师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担心无限膨胀的税务行业给会计师职业带来冲击,所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专门制定出税务从业人员道德标准,并努力促使美国国内税务局颁布了规则,规定非注册会计师只能以“登记”名义执业;二是同律师行业在税务问题上进行博弈,因为1956年律师行业指责注册会计师税务服务是对法律业务的侵占。由此可见,税务会计牵涉众多利益集团,实际应用与理论创建上都表明会计职业及代表会计职业利益的fasb在税务会计租金或经济利润的分享问题上一直存在实用主义的隐忧。

第3篇

关键词:茶文化;计算机网络;推广研究

茶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产品,其发展及推广主要以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为根本。在《神农本草》中,茶叶被称为“一名茶草”及“苦菜”,是拥有提神醒脑、舒经通络等药用功能的本草植物。而在《茶经》中却有“茶为饮,源于神农,闻与周公”的记载,以此表明,茶叶具有较强的饮用功能及礼仪功能。根据相关历史记载,茶叶最早在公元前300年由我国传递到日本,进而与佛教、儒教等文化开辟了我国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在此之后,茶叶与茶叶文化先后流入英国、荷兰、朝鲜、俄国及土耳其等国家,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茶文化的理论内涵与推广意义

1.1茶文化的理论内涵

针对茶文化的定义多达十数种,从广义的层面来分析,茶文化具体指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与茶叶有关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即茶叶在拥有饮用功能的同时所形成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在文化层面上,茶文化能够有效表达生态与人、人与人间的信仰、情感、理念及思想的关系。因此可以说,茶文化拥有较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国际性、历史性及地域性。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介质,更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有效结合,是雅俗共赏的思想意识。能够有效诠释我国汉文化的思想及内涵,行为及礼仪。而在我国茶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茶文化经历了长期的文化积累及文化整合,逐渐成为多层次、多民族的系统体系,既蕴含着道家的清寂、儒家的思想,又包涵了佛家的哲理。因此茶文化又被成为纯洁与礼仪的化身,灵魂与思想的内化。此外,茶文化包涵美、善、真等理念,蕴含着友谊、仁爱、敬意及秩序等社会发展内涵。所以说茶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载体,是体现国民思想情感的文化形态,是教人涵养,摒弃浮躁念的文化饮品,因此通过品尝茶叶,能够有效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理念、文化精髓及人文哲理。

1.2茶文化的推广意义

首先,全面推广茶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国民对传统礼仪的认识,培养国民正确的生活方式,满足国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包涵着“美、善、真”等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国民的人文涵养,陶冶个体的情操,培养优雅的气质,从而调动国民对传统礼仪的认识。其根本原因在于,茶文化最为突出的外在表现是茶艺,在茶艺展示的过程中,国民能够有效地感受到茶叶本身固有的味觉之美与视觉之美,从而做到“有节有礼”。其次在旅游层面上,茶文化能够有效满足游客在旅游中对历史与文化的需求,使游客冲破心理枷锁,实现精神层面的超越。尤其在文化旅游产业中,游客通过茶艺,能够有效缓解现代生活所带来的烦恼,凸显茶叶的心灵慰藉功能,从而使游客更真切、更全面地感受文化旅游项目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及文化氛围。最后,在文化产业发展层面,茶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软实力,能够在满足国民精神文化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引导现代市民及国外友人更深入地了解并探寻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2茶文化的网络推广问题

2.1检查文化与茶叶商品的混淆

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推广的过程中,传播主体容易将茶文化传播与茶叶商品的营销活动相混淆,从而使社会大众将茶文化推广局限在茶叶销售、茶叶包装、制作工艺及茶叶品类等属性上,忽视了茶文化所潜藏的精神与历史内涵。其根本原因在于茶商品的传播主体主要以茶叶商、生产商及零售商为主,在宣传层面上过于注重茶叶商品外在的品质及特征,从而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使社会大众走入“茶文化推广”就是茶产品宣传的误区。此外,茶文化的传播主体,没有充分地理解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外在表现,仅仅将与茶文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及茶叶品种作为宣传主体,从而使社会大众将茶文化推广置于茶产品宣传的范畴中,极大地限制了茶文化的快速发展。

2.2市场行为导致茶文化推广受限

现阶段,我国茶叶制造商、经销商及零售商,为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普遍将茶叶作为普通的产品进行营销,甚至存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销售问题,严重地影响茶商品的健康定位,不利于茶文化的快速推广。而在营销策略层面,茶商品经销商或制造商通常将茶文化作为茶商品的宣传媒介,从而在错误的文化理念的引导下,制约了社会大众对茶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譬如,在网络推广的过程中,茶商品经销商将茶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及思想文化作为特定茶商品的推广媒介,使茶文化的理论内涵逐渐浓缩,导致茶文化的社会推广效用不断降低,不利于社会大众对茶文化的深入理解。

3利用网络推广茶文化的策略

3.1构建茶文化资源推广机制

首先应提升计算机网络在茶文化宣传中的作用,拉近社会大众与茶文化间的距离,拓展茶文化的发展空间。在茶文化的内在特征层面,相关学者及专家应积极探索茶文化与互联网共同发展的路径,提升网络基础建设的力度,逐渐构建基于茶文化的数据、分析、采集等服务机制,从而切实实现茶文化数据资源的网络共享功能。这样将有效地规避茶文化的流失及实际与文化不符的现象发生。在具体的网络推广中,传播主体应通过门户网站、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提升茶文化的推广质量与效用。首先在搜索引擎层面上,传播主体应在优化关键词的基础上,提升茶文化的宣传几率,提高社会大众接收并理解茶文化的意识。其次,也可利用邮件营销、新闻广告、微信推广、博客群发等方式,将多媒体、社交平台,作为茶文化推广的主要平台。

3.2构建茶文化的内容建构体系

茶文化能够有效将我国悠久的文化思想、礼仪风俗、人生理念及文化内涵融入到茶艺的展示过程中,通过对茶艺的熟练掌握,能够有效地帮助社会大众探析出茶文化所蕴含的人文文化、历史文化及思想理念,从而从心理层面上,调动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及激情。因此在茶文化的推广过程中,应以茶礼与茶艺作为主要的推广方式。在内容制作上,应构建氛围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进而使茶艺与茶礼的展示过程,更加自然流畅。此外,传播主体应将茶艺与茶礼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人文理念进行深入的阐释,在配合茶叶种类介绍的过程中,提升国民对茶叶的认识与理解。除此之外,还要全面规范茶商品的营销活动,降低其对茶文化宣传的不利影响。

4结语

第4篇

通过本专业学科组会议交流学习、企业调研、本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商榷、在校学生咨询,以及毕业生的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做了调查,明确了此课程当前的主要培养方向。旨在扩大高等学校广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认知和文化鉴赏能力,为进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精髓奠定基础;培养和促进学生未来在职场中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和个人文化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对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一)中华茶文化概论

本部分主要是系统地介绍茶的起源和发展史、中国茶叶的对外传播、世界茶区分布及茶叶分类、我国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历史与现状、茶具艺术鉴赏、茶的冲泡与品尝。借以此部分历史、经济、农业、美学等方面的系统介绍,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多角度认识。

(二)中国各式各民族茶俗例说

了解民族茶俗(汉族和少数民族茶俗),从而剖析中华民族大家庭与茶的源远流长历史渊源,以及获知民族茶文化发展的背景及在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课程讲授时,结合不同民族的饮茶时间,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的影响,来阐述最终形成的不同沏茶方法、饮茶方式和用茶目的等不同的民族饮茶习俗。将故事和风俗寓于学习中,让学生在掌握此部分内容和了解不同民族风土人情二者兼得。

(三)世界各国茶俗例说

茶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各国后,在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世界各国不同的茶俗,主要有亚洲国家茶俗、欧美国家茶俗、俄罗斯和东欧茶俗、非洲国家茶俗、大洋洲茶俗以及南美洲茶俗。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茶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后所形成的不同国家饮茶风俗。

(四)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

从茶政与茶法、茶与宗教、茶与文学艺术三个方面,剖析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茶叶为媒介,茶马古道为例,诠释经茶马古道的茶叶传播与外来文化交往、交融、整合与涵化,形成富有地方民族色彩,又具有鲜明的外来文化影响的文化特征;作为古代重要的贸易交通要道,加强了中国与国外的贸易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宗教文化交流。

(五)茶与健康

被称为国饮的茶,其保健功能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研究的领域更是大有增多。本部分主要包括我国历代医学关于茶的论述、现代医学论茶叶保健作用、茶的心理保健作用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茶叶保健功能的活性成分、并获知这些功能成分所对应的功能,了解中国国饮的健康魅力之所在;并知道如何正确饮茶和健康饮茶。

(六)茶宴、茶点和茶酒

介绍茶宴与茶肴,浆茶、粉茶和茶点心,茶酒与茶鸡尾酒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如何制作和评比这些制品。通过此章的学习,让学生扩宽了茶除了饮用以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更充分完美地利用茶叶,延长茶叶茶业链。

(七)茶文化大众窗口——茶馆

介绍不同形式茶馆(当前中国主要的宣扬茶文化为主的茶艺馆)的主要管理模式和内容,包括北京“五福”茶艺馆、上海“湖心亭”茶楼、西子湖畔茶馆、重庆中华茶艺山庄等茶艺馆。通过茶艺馆的设计、管理和内容介绍,以及组织参观校园周边的较具特色的茶艺培训公司、茶楼设计公司和地方茶艺馆,综合凝练学生对前六章内容的理解,并提升学生从设计学、美学和贸易管理学的角度综合认识茶文化。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根据《茶文化学》课程内容设计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茶文化与茶俗、茶与健康、含茶食品、茶艺馆。每个模块教学内容都相对独立,在教学中不同的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模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课程内容的1-4部分除了正常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外,还带了茶叶、茶具现场展示,辅助加深茶叶分类、茶具欣赏等;展示不同的茶叶和不同的茶具匹配型号,以及其分别的冲泡方式和礼仪。

(二)新型茶叶产品和日常生活的健康常识介绍、吟诵结合茶叶冲泡,融艺术、生活所需于学习中。茶与健康部分的内容偏工科,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且降低掌握知识的难度,主要是先展示新型的含茶产品,再逐步导入这些产品中所主要运用的是茶的何种功能,从而引发学生主动了解茶的功能成分的积极性;在茶保健功能介绍时,增加了宋代、唐代的有茶叶保健功效解说的诗词,并采用吟诵的方式讲述,寓文学、艺术于茶健康知识学习中去。

(三)含茶食品展示与品尝、结合实际操作制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携带简单易做的含茶食品(抹茶饮料、抹茶蛋糕等)到理论知识的课堂上去,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些产品的制作,并真正地了解产品的特性,扩大学生对茶和茶文化的认识,增大茶与生活的贴切度。

(四)实际参观周边较具特色的茶艺培训公司和地方茶艺馆,并介绍学生到其有兴趣的茶艺馆实习。除了课堂上不同的中国特色茶艺馆介绍外,还联系近边的茶艺培训公司和地方茶艺馆,并带部分学生前往参观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茶艺馆的整个运营理念,懂得学习的重点部分;同时也让茶艺馆工作人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扩展其运营模式。

四、考核方式的改良

考核的方式从单一的期末统考,改为了平时作业、上课心得和项目完成考核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其分别占总成绩的20%、20%和60%。平时作业学生需手写交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直接复制信息的可能,增加其手写记忆的部分;并且还期待通过手写作业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的全心感受经历。上课心得可根据学生自己的感受,撰写内容可包括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信息、对茶文化的感受、茶食品制作的领悟、或是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等等。在课程初期,提出一个可执行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项目,5-7个学生一组,自己确定项目任务、目标,并制定项目完成计划和实施方案,最后在课程结束时,交付审核并计分。

五、教学改革的反思

对于《茶文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反思。

(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掌握和创造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把自己从课堂的讲授和知识的灌输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不断地和社会接轨接触新的知识,并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样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

(三)茶室和茶具的建设除了软件上的更新,硬件上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必备的;茶室和茶具的更新建设,才能有效地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的不断前进,茶文化也出现更新,茶具也是不断地配合改进。譬如现有的红茶泡器则是新型退出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建设茶室和茶具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第5篇

关键词:茶艺教学 表演 背景音乐 选择 融合

茶艺是一种艺术形式,源于唐代的灿烂文化,通过宋、明、清几代的历史发展,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它融茶艺术、饮酒艺术、表演艺术、环境艺术和音乐艺术为一体。茶艺表演是将茶性特点、冲泡技艺、审评要求、茶艺礼仪等艺术化、形象化的基础上,由茶艺表演者营造出优雅和谐的品茶环境和氛围,使饮茶、观赏的人在欣赏、品饮过程中享受茶艺之美,感受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乃至领悟人生哲理。作为一名茶艺专业的音乐老师,笔者深知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文化品位的提高,在茶艺表演中,音乐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不同民族、茶类、主题的茶艺表演形式都有所不同,选取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也应不同。在茶艺专业茶艺表演的教学当中,应该更加具体透彻地给学生分析,让学生知道该艺术是包含了茶的茶性特征、冲泡特点、表演流程和地方文化风俗特点以及茶艺主题等多方面因素。因而如何结合茶艺表演和音乐艺术之美,合理选择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才能更好地营造出茶艺表演及品饮环境和氛围是笔者探者的重点。

一、茶艺表演和音乐的个性与融合

1.茶艺表演的基本内涵

大众理解的茶艺表演是以茶道文化与美学内容为基础,并以茶叶的冲泡及品饮过程作为艺术表演的载体,同时将音乐、演艺、书法、绘画、文学、服饰、场景等各个细节要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茶艺表演是在具有悠久历史深度的茶道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同样是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与艺术相融合的产物。饮茶仪式可以使饮茶在优雅和安静的环境中冥想,享受茶礼的美,静悟茶的精髓。茶艺表演源自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具有历史深度,也同样是一种大众文化,具有广度。据有关文献记载,魏晋思想奔腾时期就出现了茶艺表演的雏形。隋唐文化绽放时期,茶艺表演日渐成熟。明清文化集中时期,茶艺表演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和各地民风民俗之中,并成为了一种历史积淀。虽然我国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文献记载中并未出现“茶艺”一词,直到20世o80年代,“茶艺”的称法才被引入,逐步形成了程序化、步骤化的茶艺表演。

2.音乐的基本内涵

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涵盖了器乐、声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每一首音乐都有它独立的个性,是创作者当时全部感受的载体。在音乐艺术中存在著名的两分法的论断:特殊与非特殊内涵,属于音乐艺术内涵理论的基础论据。两分法的 “特殊”和“非特殊”表示“专有”和“非专有”,相比较而言,后一组容易产生“非独有”与“独有”等歧义。在当代艺术表演艺术中,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它有一种传达情感、艺术结构、营造气氛的场景等功能。

3.茶艺、音乐艺术层面的多样化融合

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表演形式多样、民族风情不同,民俗茶艺表演也各具特色。近年来,茶艺表演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各地代表的民俗茶艺纷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如北京盖碗茶、潮汕功夫茶、四川掺茶、白族三道茶、藏族酥油茶、广西六堡茶等,这些全国各地的茶艺表演结合当地特色的音乐涌现出浓郁的民族风味,充分体现了我国多民族的特色与幅员辽阔的地域风情。因而,在特色少数民族茶艺艺术展现中,不仅要讲究冲泡技艺、品饮艺术、服饰细节、布景等,还应选择能灵活运用代表着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更加全面化地展现出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与饮茶习惯。例如,在云南白族三道茶茶艺表演中,茶艺师不仅要展示冲泡茶的技巧,炮制热茶还需要用特色土陶茶具,这样能够丰富茶艺表演的民族意义。

4.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类型和特点

(1)中国古典名曲。传统中国的古典名曲大多采用洞箫、琵琶、古琴、古筝、二胡等音乐,通过独奏或者是合奏来表现的。而这其中古典名曲所体现的情感是委婉却又缠绵、细致真切、感情细腻的。所以,在当代茶艺表演中结合古典名曲,恰恰能促使茶客快速融入品茶道氛围中,心旷神怡,纵身道法自然。同时,在古典名曲中,尤以反映高山流水之音、登高思乡之情、月下朦胧和禽鸟之声的曲目可作为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正如反映望月之情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月儿高》《关山月》《彩云追月》《霓裳曲》《汉宫秋月》《灯月交辉》以及《秋胡月夜》等。这些传统音乐能够让品茶客如临其境,在观赏湖光月色之美时,欣赏茶道、茶艺表演之美。《幽谷清风》《潇湘水云》《汇流》及《流水》等汲取大自然山水之美的曲调,给茶客带来自然和谐之美,焕发了品茶客对大自然的无比崇拜与赞美之情,从而引发对茶、对茶艺表演的关注。汇聚念情、念亲的《阳关三叠》《远方的思念》《情乡行》《塞上曲》等,将其置为背景音乐,真真切切地将茶客与茶之间建立起细腻深厚的情感。《平沙落雁》《鹧鸪飞》《空山鸟语》及《海青拿天鹅》等表现自然鸟兽的传统音乐。能够让茶客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震撼美,让茶客进入茶道自然,更好融入茶的世界。

(2)近代作曲家所谱写的背景音乐。不同于古典名曲的和谐柔美,《闲情听茶》《桂花龙井》《茶雨》及《听壶》等近代名家创作的音乐则富有意境,这些都是近代作曲家们专为品茶、茶艺表演而创作的背景音乐。在茶客品茶时,伴随这些独具意境的音乐,能够将茶客嘈杂的心带入茶的优美意境内,让茶客纵情感受到茶文化的精髓。

二、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

1.根据茶艺表演所要传达的茶性来选择

茶艺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使得我们必须根据要表演的茶类及茶性来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我国是茶业大国,目前有白茶、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及其他再加工茶,种类繁多。茶的种类不同,它所涉及的冲泡技艺及表演艺术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如上所述,不同的茶类因其茶性不同,它的外形、香气、滋味、加工、冲泡、品饮方式等都各不相同,在进行茶艺表演时,明确要由所要传达的茶性来匹配对应的乐曲。例如,绿茶的加工方式、冲泡程序相对较为简单,茶香清淡、茶汤滋味鲜爽、颜色淡雅,根据茶性应选择较素雅、简洁、悠扬的乐曲,因为竖琴、古筝、竹笛等传统乐器,这些乐器在模仿清澈、 绵长的水流声上比较突出。所以茶艺表演者可以选择古筝或笛子演奏的乐曲结合绿茶茶艺表演。乌龙茶制作工艺繁琐,茶汤香气馥郁醇厚,茶性沉重浓厚,茶艺冲泡及表演程序复杂,所以其背景音乐应该是以舒缓柔和而又情感饱满的中国传统古典音乐,如古琴、洞箫等,从而突出乌龙茶的茶性特点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红茶相比较其他茶叶茶性具有冷艳、高贵的特点,更有茶中之梅的美誉,可以选择与梅花、寒冬等气质相近的乐曲作为红茶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茶艺专业教师在茶艺表演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根据茶叶的冲泡方法,并在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如何选择运用背景音乐,将乐曲与茶叶独特的气质进行糅合,达到渲染气氛,彰显茶艺表演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气质。

2.各民族风俗与茶艺表演所需背景音乐的有效融合

我国是茶叶、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各个民族的茶俗及表演方式风格迥异,时间与空间共同积淀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现阶段,国家鼓励发扬民族文化,各代表少数民族特色的茶艺表演也逐渐兴起和传播,成为茶艺表演的特色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茶艺表演很好地结合了本民族的民俗及歌舞艺术,如藏族的酥油茶、傣族的竹筒茶、广西的龙虎斗、白族的三道茶等都展现出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在其茶艺表演中多数表演要求环境、服饰、道具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因此所运用的背景音乐也必须能够表现出其民族民俗特点,才可以充分发扬该民族的传统茶俗文化。例如傣族的竹筒茶,在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具有云南傣族特色的乐器演奏的乐曲,例如葫芦丝、巴乌等演奏的《欢乐的巴乌》《竹楼情歌》等。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背景音乐对茶艺动作及表演氛围进行了美的衬托与渲染,在茶艺表演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民俗茶俗文化,选择当地民族乐器乐曲及民谣为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也可与当地特色舞蹈进行节奏配合,使茶艺表演精彩更具有特色。

3.根茶艺表演的主题来选择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地方都推出当地最具特色、主题鲜明的茶艺表演。目前茶艺表演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设计新颖,主题各不相同。而茶艺表演的主题就是寄情于茶,让茶作为一种有效载体来表达其中细腻的感情。创作者们可以根据不同茶类的表演程序及茶性特点,让茶艺表演可以有更多的主题选择。正如写作文一样,可以有表达励志、亲情、学习、互现帮助等正能量主题。例如笔者学校2016年茶艺参赛作品:潮汕功夫茶情思――《守望与归盼》这一主题茶艺,是以潮汕功夫茶的冲泡流程为表演主体,描述了忙于生计的子女在外努力拼搏与家中老父母的守望,通过一杯功夫茶,表达了儿女的思乡之情,家中老父母的思念、支持与期盼。那么前面温洗器具、赏茶、纳茶、洗茶泡茶部分的背景音乐是选择了一首比较安静的古琴,古琴音色厚重、幽静,古朴,能够很好地叙述出子女在外打拼的努力、辛苦和思乡之情,以及家中老父母对子女默默的守望与支持。而在茶艺表演的分茶、献茶与结束部分,笔者选择一首古筝与多种乐器合奏的感人曲子,把表演及主题推向,表达了子女及老父母的相思之情,渲染现场气氛。

主题茶艺合理选择背景音乐的难度是非常高的,它必须结合前文3点的所有内容,再赋予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最后再来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是比较需要技巧性。茶艺专业教师应该在上课过程中,对音乐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当前,我国常见的茶艺表演多以重冲泡动作、轻背景音为主,以致很多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茶艺表演都使用了一样的背景音乐,造成了欣赏、品饮者的审美疲劳,从而削弱了对茶艺表演动作的直观感受,无法纵身其中。所以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考验着茶艺专业的教师、学生和茶艺爱好者的智慧。为满足欣赏者对茶文化的精神追求,茶艺文化的教学人员、创作传播人员务必要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进行合理的解析,与茶艺表演相糅合,更深层次地表现出茶艺表演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许远伟.论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6(4).

[2]胥佳.浅谈农村茶艺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及审美[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

[3]陈力群,郭威.茶艺表演阐微[J].艺苑,2014(2).

[4]刘钟瑞.浅谈茶艺表演中的技艺和气质[J].农业考古,2006(2).

[5]刘盛龙.感悟茶艺表演[J].农业考古,2004(2).

[6]张明行.帝国茶苑举办中国茶艺表演洋观众齐鼓掌谢幕场面感人[J].农业考古,2004(4).

第6篇

关键词:茶文化;道德修养;社团

1茶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悠久的制茶和品茶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内涵很广泛,既包含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专著、诗歌、绘画等,也包括人们在茶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人格、品质等。陈平原教授曾提到,作为一种饮料,茶对人的气质、情感和想象力的培养都有巨大的作用。可见,茶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特有气质和内涵,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反映了学校在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精神风貌,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修养水平,也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高校加大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鉴于茶文化在传承历史文化、提高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开设茶文化课程以及举办开展丰富多彩茶文化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提高了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缓解了学习压力。同时对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保护健康身体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网络的流行、智能手机的兴起、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习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的伤害,很多大学生存在熬夜、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作为一种健康饮品,饮茶具有完美的保健和药用养生功能,在提神、降压、防辐射、防衰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叶中咖啡因可以提神;茶叶中的多酚物质可以有效减少辐射的伤害;叶黄素和维生素等都有可以起到很好的明目效果。因此,在高校倡导饮茶之风可以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保护身心健康。

2.2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茶文化是一种怡情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与艺术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古代很多书画、雕刻、音乐以及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关于茶文化的描述,为世人展示了一个清幽、典雅的世界,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同时,茶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内容,外形精美、千姿百态的茶品包装向我们展示了造型之美,肢体优美的茶艺展示更是将韵律美和动作美融合一起,还有茶具之美、茶味之美等等,这些都在向大学生展示一种生动而传统之美,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因此,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活动对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品位有极大的作用。

2.3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茶从自然之茶过渡为文化之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其中不断融合了儒、道、佛等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将茶的天然特性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例如茶和佛都主张修身、清净,以求思想的升华和生命的开悟。茶文化博大精深和独特清新的品质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格的理想载体,大学生从事泡茶、饮茶以及茶艺表演等活动,能够养成平和、宽容的个性,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4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当前,就业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大学生就业愈发紧张,人际关系也日趋复杂,大学生心理的压力也越来越繁重。调查显示,具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0%。茶文化活动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具有诸多益处。茶文化博大精深,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大学生在茶文化活动中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忱。另外,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注重茶的物质需求,更追求茶的精神价值,在饮茶过程中,三五好友相聚在茶室,边饮茶、边畅聊,抒发心中苦闷,畅谈各自理想,宣泄情绪,有效的缓解了心理压力。更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茶文化旅游,在观光茶园、游览茶博物馆的过程中得到心灵和身心的释放。

2.5提高大学生社交意识

在古代民间,茶就被当做互相沟通和交流的纽带,“以茶为媒”、“茶话会”、“借茶引话”等都是将茶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将客来敬茶当做最高规格的欢迎仪式。甚至我国古代王朝与少数民族的长治久安,也是靠茶叶贸易来完成的。同样,在高校茶文化活动中,高校会举办各种茶学术交流会、茶文化论坛等活动,这给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在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茶事活动中,大学生们通过以茶会友,结交了更多的有着共同志趣的朋友,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交意识,增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同时也对茶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了解。

3茶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践行

3.1开设选修课,激发对茶文化兴趣

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大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知之甚少,不熟悉我国茶的分类、特点、产地以及泡饮方法等,对茶文化之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这也成为高校茶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需要高校开设茶文化的选修课,丰富大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形成相对完整的茶文化储备,使其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多所高校开设了茶道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主要包括《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在课堂上,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各种茶的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和鉴别不同的茶叶,掌握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的技巧。另外,礼仪礼节是个人修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茶文化课程的讲授重点,饮茶者的礼仪、修养,无一不体现了礼学和儒家理念,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培养审美情趣且陶冶性情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品茶和泡茶的基本礼仪,例如凤凰三点头的泡茶手法代表着对客人的欢迎,双手奉茶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等。让学生们懂得,茶文化的美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心里。很多同学也因此喜欢上了茶,养成了品茶的好习惯,原意积极参加各种茶文化校园活动。并在茶文化知识学习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3.2成立社团,传播茶文化知识

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志趣和爱好而自发成立的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茶文化社团也是如此。随着茶文化在高校传播力度的加大,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为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志趣相投的大学生们在茶文化社团的活动中,互相切磋茶艺,交流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这也是大学生结交挚友、扩大人脉的绝好机会,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思考人生和探知社会的广阔场所。社团每年都要吸收新同学加入,补充新鲜血液,并对新加入的同学进行茶知识方面的培训,从内心深处培养其对茶文化的热爱。并定时邀请茶艺师进行茶技培训,让每一位社团成员熟练掌握茶道礼仪和手法,当学校举办重大节庆活动或者接待活动时,茶文化社团组建茶艺队进行表演,不仅烘托了气氛,也宣传了学校形象。有的高校成立了茶文化活动室,由学生自主运营管理,这是一种公益性的社团组织,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公益意识的场所。茶文化活动室中陈列关于茶文化的书籍、茶具、绘画等,以供对茶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体验。在茶文化活动室中,花费少量的钱就可以品尝到各地的名茶,可以欣赏茶艺表演。再配上舒缓的音乐,成为大学生饮茶休闲的绝佳去处。

3.3多方协作,创设茶文化氛围

弘扬茶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审美趣味,而且也可以激发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热点。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为高校茶文化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全民饮茶活动,通过向市民赠茶,邀请民众制茶、泡茶,以及举办茶知识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喜欢茶。并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将茶文化节视频节目进行推广。杭州举行的全民饮茶日更是以“茶与青春”作为主题,宣传对象定位于广大的青少年群体。除此之外,政府也应该投入资金,加大茶博物馆、茶园等设施建设,为茶文化活动提供完善的保障;对于高校而言,要提高对茶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茶文化活动,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高校之间可以结成同盟,共同组织大学生茶文化节,将茶文化知识普及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等机构举办展览、播放教学片等形式,传播茶文化。另外,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在茶文化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茶园旅游作为研究课题,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探讨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俗等。外语专业学生可以思考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等,通过上述措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促进茶文化的传播。总之,茶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认识方式与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潜隐性的特征,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应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融合,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其育人职能。

参考文献

[1]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93-95

[2]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人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3]姚晓燕,王建荣,罗晓莹,等.茶文化展示新模式探索———以中国茶叶博物馆“嘉木苑”为例[J].茶叶,2007,33(4):248-250

[4]居倪萍,周玲,侯艳,刘春丽.弘扬茶为国饮构建和谐社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64-68:

[5]沈佐民,陈念,李年蛟等.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第7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饭店设有茶室,茶楼、茶叶店、茶艺馆也越来越多。饭店、茶楼、企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人员。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国家37个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一种,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因为如此,国内不少院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茶艺课程开设于2010年,首先针对的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2013年也面向航空、高铁专业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技巧,能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旅游企业接待岗位、酒店茶艺服务岗位、茶馆茶楼优秀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把中级茶艺师技能考证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艺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茶艺师岗位工作。

1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课程学时短,生源基础相对薄弱

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或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主要通过高考,少部分是中职,升入高职院校。没有相关农林专业学习背景,与茶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学生特点是不太爱理论学习,但动手能力及好奇心强。如何在36学时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茶兴趣,学茶、习茶、爱上茶?并能进行相应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是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领导及老师务必思考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应当有别于茶学专业。

1.2教材局限性

市场上高职院校茶艺教材侧重实训,理论阐述较为简单。日本、韩国、台湾茶艺等介绍相对较少,相关音频信息更是缺乏。实训室条件有待完善采购人员采购茶具存在各个茶具型号不相匹配,存在个别茶具数量不够等现象。部分茶具数量需要增添,实训室实训硬件设施与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2现阶段茶艺教学的几点思考

2.1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以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茶艺编创与服务、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叶加工与评审等。这相对于高职高专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同学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考虑受36学时束缚及学生本身基础等原因,本课程目标仅要求同学能够对常见茶进行品质鉴别,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六大茶类的茶艺表演。对茶室的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后期大三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实习获取。后阶段,也可考虑把学时增加至54学时。或者在茶艺课程开设前,增设一门茶文化理论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茶艺课程作为纯实训课程。

2.2师资的培养与提高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取得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茶艺师、茶艺师考评员、中级评茶师证书;参加2015年全国茶艺大赛教学指导及裁判执裁学习研讨会议;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执裁。学习培训与研讨会议的多次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茶艺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稳步前进。

2.3教学方式与方法改进

2.3.1茶艺教学突出旅游专业背景。结合旅游酒店专业特点编创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授课时注意结合旅游专业的中外民俗文化,适当扩充各民族茶俗知识,丰富民族茶俗表演,安排学生观看、练习傣族竹筒茶茶艺、白族三道茶茶艺、佤族烤茶茶艺。受学时限制,部分内容可上传至班级QQ共享,方便同学自行查阅,反复观赏学习。以便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能针对不同民族进行不同茶艺表演,或者演绎民族茶艺,显示旅游酒店专业同学学茶优势。同时,要求同学思考,研究无锡本土民俗,根据无锡民俗,进行创新茶艺表演。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的编创与表演,就很具有地方特色。2.3.2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多渠道收集前沿信息。多渠道收集,传递茶界最新信息。理论教学,增加茶健康知识,指导同学健康、科学饮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不仅注重茶之物质面,也注意茶之精神,茶之价值观传导。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与宗教、艺术高度的结合。让同学们理解廉、美、和、敬的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与儒、释、道关系,从而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使同学获得自我身心净化和人格升华,在茶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使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教学过程中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同学线上线下交流,好文好视频共享。积极参与好文点赞,多次提交经典评论者,增加其平时成绩,促进同学主动学习与思考。2.3.3注重实践教学,适当延长实践课程的学时。将课程36学时分为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其中实践课采取分模块分项目教学与考核,重点解决上课人数较多,课时较短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解决办法一:请高年级茶艺课程成绩优良同学作为小老师,在课程上进行示范,课余实践进行茶艺指导。师兄师姐的示范,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学长与同学间学习交流更有共同语言,学长作为小老师对同学们茶技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高铁141班在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即大一上学期学习了茶艺课程,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掌握较好,此学年第二学期请其作为小老师在课余时间示范,指导酒店班、航空班同学进行乌龙茶茶艺、红茶茶艺学习。小老师很好的辅助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也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与赞美。教学相长,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也大有提高。解决办法二:课程分小组进行,课程上小组与小组间进行竞赛,竞赛成绩计入实训平时成绩,竞赛能够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实践考核分两块进行:一是小组创新茶艺,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二是指定茶艺,绿茶、红茶、青茶选一进行考核,以抽签方式抽签决定绿茶、红茶、青茶中一款进行考核。考虑时间性,指定茶艺小组可选派一名或多名选手同时参加。2014至2015学年的第二学期,132酒店班、141航空班及142航空班,采用此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践考核,此考核方式既增强了团队合作性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主观能动性,同学们考核前认真准备,考核效果良好,所有参加考核同学实践成绩均为良好以上。解决办法三:开放式实践教学,打破课内、课外时间概念。上课时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每周一、周三晚,周二下午开放茶艺实训室,学生在此时间段自由练习,鼓励同学在实训室多品、多练、多交流。解决办法四:鼓励同学校内校外考察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民间茶事活动,鼓励茶叶茶具用品店、茶楼、酒店茶艺服务等岗位参加社会兼职。校内也积极给同学创造一系列茶艺表演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技能活学活用。2013年11月8日年南洋学院建校十五周年大庆,2012届高铁班韩佳凌、旅游班王倩被选中进入校庆礼仪队,进行茶艺表演,冲泡接待,两人圆满完成校庆服务工作;2014年3月25日我院与苏南硕放机场合作签约,韩佳凌与王倩同学在VIP接待室为苏南硕放机场白总、成总等嘉宾进行乌龙十八式茶艺展示,同学们真诚、清新、优雅的表演得到嘉宾及院领导的赞许与认可;2014年6月12日南洋学院首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职业风采展示,韩佳凌、王倩茶艺表演获得学院一等奖;2014年12月16日,高铁141班姜素玉、王左悦同学主题为师生情的茶艺表演在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也获得学院一等奖好成绩;同年姜素玉同学主持申报的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表演编创与实践成功立项。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学生人格与气质,陶冶学生美好心灵,更好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服务。赛事的磨练,使得学院学子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也更加自信,他们的熟练的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届韩佳凌同学大三就被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高铁一车队,上海虹桥站成功录用;2012届王倩同学也被上海清实网络有限公司录用。2.3.4作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安排学生茶园采风,体验。也安排学生深入各大超市考察。具体内容如下:作业一主题:茶园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分小组进行,3至4人一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园实践,记录5-10天茶之生长状况,附图,并简单说明茶之生产环境,并比较六大茶类的不同制作工艺。作业二主题:茶叶店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中国十大名茶,用图片配与文字说明分别描述其色、香、味、形。并标注其市场价。作业三主题:我最喜爱的一款茶。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通过品饮实践,深度描述你最喜欢一款茶特征。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接地气,有效调动了同学学习热情。作业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分小组阐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迎合了青年同学好表现、好张扬的个性,团队共同完成作业增进同学间友谊,每次课堂作业汇报现场气氛热烈,作业完成效果良好。

2.4合理选择、使用教材

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适当选用参考教材。2010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选用的教材是饶雪梅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艺服务实训教程《茶艺》,该教材有点注重实训,是平面化教材,没有音频资料。2013年,选用周作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茶艺》,此教材侧重实训,附有光盘,便于同学课后学习与演练模仿。缺点是理论表述相对较少,音频资料无法反应行业最新动态与茶艺表演,创新茶艺欠缺。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作为课程参考教材,对常见茶叶品质鉴别与审评知识补充。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丁以寿主编的《中华茶艺》有关茶具选配及择水候汤阐述较为详细,可作为相关资料的补充。另外注意利用互联网查询文字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当前最热点日本抹茶道、煎茶道、台湾茶艺、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等视频,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南洋学院为民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学生情商较高,对理论知识兴趣较弱,动手能力强,课程组也在准备开发适合南洋民办院校学生使用校本教材。

2.5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并不断完善

老师应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特定的茶艺表演适时增添些好用、耐看、益茶汤之器具。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茶艺表演就根据师生情这一主题需要添置了竹制茶荷2个,150毫升紫砂功夫茶壶2个,150毫升紫砂公道杯2个,手工刻绘干泡茶盘2个,田园风桌旗1个。为保证实训课程上课需要,也要因时因地不断增添茶具,茶具购买与添置规格参照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比赛用具列表。2015年6月,为改善茶艺实训条件,学院与大益爱心基金会洽谈,积极筹建大益爱心茶室,此项目正在洽谈中。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茶文化;茶服;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发展,并由此产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推广。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后,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创新。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即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优秀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儒家有内省、和亲的思想理念;佛家清净、禅机;道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丰富的思想理念在一杯茶中得到凝聚和体现,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在茶文化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寄托,以茶交友,以茶明志,以茶修身,茶既丰盈了人的内心,也升华了人的品质。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茶与情感、礼仪联系在一起。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人人爱茶。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对茶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其它艺术不断融合,体现了更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渗透到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中。茶文化的终极价值体现在人们能够在平等、自强、自主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中国价值被世人所接受和尊重。

2茶服的动态审美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与审美理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饮茶是当前城市人群最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能够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机会。在茶艺和茶道过程中,服饰与茶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体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服是在行茶时所穿的服装,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茶服的记载。茶服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服装和服饰。从茶服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在一些茶艺表演中也采用了专门的服装,茶服的式样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主要特点是以仿古为主。这种古装茶服从设计到服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合,其中缺少了茶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由此,茶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具备茶艺表演功能的服装。随着对茶服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茶服秀的概念,即将茶服与时展相融合,集合古典与时尚元素,将生态理念渗透入茶服设计中,通过各种时装秀展示中国茶服风采,体现茶服的审美特色。茶服的动态审美是指茶服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神态。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不仅可以通过茶艺、饮茶等方式呈现,同时也可以通过服装表演等方式呈现,茶服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动态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其丰富的审美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历史的回归成为人们推崇的时尚潮流。茶服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衍生品,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挖掘出茶服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才能对茶服做出准确的定位,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2.1音乐审美

在茶服的呈现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使观众形成听觉与视觉的统一,获得审美的享受。音乐具有流动性和节奏感,表演者在演出时,音乐能够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的配合下,人们能够从表演者身上看到更具流动性的美感。音乐能够给予人们茶服创作的灵感,并通过音乐展现设计师的构思与效果。对于欣赏者来说,既能够看到茶服的色彩、图案和样式,满足视觉享受,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音乐与茶服的融合,能够利用音乐提升茶服的表现力,引导和启发观众的联想。其次,利用音乐与茶服的结合,能够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茶服内涵,用音乐这种无形的艺术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使茶服的呈现更具节奏感和鲜活性。同时在欣赏茶服时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

2.2服装审美

茶服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茶服作为服装的一类,也被设计师赋予了生态理念。茶服不再只是一种行茶服装,更具备了环保安全的优点,穿着之人能够从中感受舒适放松的心情,寻求回归自然的精神体验。传统茶服具备了传统的民族服饰特点,从布料、图案到样式,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可以说,传统茶服体现的更多是古代服装的特点,而茶文化气息却不够浓厚。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茶服也出现了不断的创新,茶文化内涵的渗透,使茶服的设计与茶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生态理念的渗透为茶服提供了更新的设计元素。茶服之所以被设计师注入生态理念,与茶服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关系。茶是一种自然之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茶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尚元素,与时代潮流逐渐融合。茶服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被赋予了优雅纯粹的特点,同时具备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气息。因此,茶文化也被看作现代时尚元素的代表之一。茶服是茶文化与民族传统服饰相结合的服装,在茶艺表演中,茶服的运用十分广泛。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对于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茶服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其次,茶服与茶艺及环境相融合,需要设计师的专业设计才能更匹配。茶服是视觉艺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优秀的茶服不仅美观典雅,而且能够与茶艺融为一体,体现出深远的意境之美,令品茶之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且从茶服中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2.3表演审美

除了茶艺表演外,服装表演也使茶服呈现出另一种美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服装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尽管基本形式仍然是传统模式,但是却在表演中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优雅的茶服配以美丽的模特,在各种音乐灯光背景下进行展示,使商品与艺术品得到完美的结合,不仅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模特赋予了茶服生命,模特的姿态充分体现了茶服的性格特点。模特是流动的,音乐与灯光是流畅的,一切艺术元素都在茶服中变换交融,使茶服这一服饰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不仅满足了服务表演艺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服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展现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饮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饮茶的风俗习惯,例如杭州有全民饮茶日的法定节日。全民饮茶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国内的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向当地民众赠送中国茶,使中国茶文化得到积极的推广和传播。2012年,在杭州白堤首次出现了生态茶服展示,也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这场时装秀主打生态理念,虽然没有精美的舞台效果和走秀场,模特也并非专业出身,但正是这种自然而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体现出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将茶清新自然的特性展露无遗。模特与观众近距离接触,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表演更加自然化、生活化,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更直观的艺术美感。各种优雅美观的茶服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许多来自国外的模特也给茶服增添了异域风情。在此次全民饮茶日活动中,茶服表演成为当天的亮点。尤其是活动在结束后,还向全国各地的茶馆及茶企业及个人征集各种特色茶服,并进行评选活动。此次活动也吸引了许多茶服设计者以及从事茶艺表演的参与。由此,更多的茶服作品得到展示。这些茶服作品,不仅体现了茶的静谧和优雅,以及茶自然质朴的特质,同时也结合了服饰的创意灵感,表达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茶人思想,体现了茶、自然与服饰的精妙统一。

4结束语

茶服作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茶艺表演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茶服的发展变迁,茶服也被设计师赋予了更丰富的理念,生态茶服是茶服的创新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时尚服饰的代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此后,概念茶服、功能茶服等概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个人参与到茶服的设计与应用中来,为茶服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各种丰富多彩的茶服表演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茶服设计也做出了越来越大胆的尝试,不仅引领了服装的潮流,使茶服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同时也有力地倡导了中国饮茶之风。在古典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时代特色,在与世界时尚接轨的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创新篇章,使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力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东,胡正荣.超越与回归:谈国际传播的价值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5-7.

[2]黄玉冰.中国茶服的设计研究[J].丝绸,2011(7):40-45.

[3]李晓岩.时装表演的节奏韵律美—————动与静[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8-19.

[4]朱宁,王彦.展示的艺术————谈服装展示的多元化艺术表现[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69-171.

[5]姜添文,张进平.浅谈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道家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160.

第9篇

关键词:紫砂器;茶文化;紫砂壶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33-01

宜兴紫砂器,是绚丽的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也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综合结晶。它的创始与兴盛,即是茶文化历史演变的必然,同时也对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对茶饮的渗透,几乎涉及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融会,给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九流十派,百家争鸣,儒道释三家并存,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个进程,也给茶文化的发展起着原动力的影响。

光从陆羽《茶经》汇录的茶史人物来看,也几乎全是儒道释三家的代表人物。但在三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中,又以道家思想影响最大,并在茶文化体系建构中占主导地位,尤以柔静形成茶文化的主体思想特征。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矛盾极为复杂,社会问题急趋尖锐,难以解决,促使文化人开始从自己的思想上寻求自我完善和解脱。同时,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王阳明倡导“心学”,反释家禅宗与道家清静溶于儒学之中,形成新儒学,强调个人内心修养。茶文化的柔静思想恰好与这种推崇中庸沿简、崇尚平朴自然、提倡内敛喜平的时代思潮不谋而合,表现在对茶器具的追求上,紫砂器的自然古朴形象能够体现时代思潮与茶饮形式的融合。因此,大量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创作活动,推动了士人的购藏风尚,引导了紫砂技艺在艺术典雅情趣上的丰富与提高。

作为新时代的艺人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古人云:“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艺术的创新是指作者以自己特有的创作语言来表达作品的内涵,且涵盖的是前人或传统艺术品中所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它包括作品的创作理念、制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工具等。创新不仅可使作者从普遍性中脱胎而生,而且这种独创性能是艺术发展的生命和动力。每个紫砂艺人在他的壶艺创作活动中都具备传统的经验。但如果完全依赖传统模式,至多只能重复以往的经验,也易于被别人重复,从而淹没在普遍性中,完全失掉自己的特点。

纵观紫砂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的交融史,如果没有历代艺人不懈的探索,不断的创新,也就没有紫砂的今天。明代的时大彬把当时常用的粗糙大壶改变成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精巧工艺壶,真是前所未有。这一变化,也改变了紫砂壶的历史,把它单一的使用功能,演化为具有使用性和观赏性的双重功能,让紫砂壶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清代的陈鸣远用“物为我用”的观点对自然界的物品创造性地进行仿生,创造出许多珍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形态形似的仿照,而是作者通过自己对事物的感悟、体验,把自己的思想、语言、感情以及制作技艺融化到作品中去,赋予作品新的思想和生命,创造出形神兼备、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作品,开创了紫砂艺术的历史新篇章。

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制作活动,有着多种的形式,除了邀请名家艺匠特别制作外,大多文人是自己亲自设计外形,题刻书画,运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追求紫砂器的外在鉴赏价值。这样,也就使一些具有相当文化底蕴的艺匠同时成为制作紫砂精器的大家,象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鸿寿、杨彭年等都是兼具文人艺匠双重身份的紫砂制作大师。文人对紫创作的参与,同时促进了茶文化与文学的交流,这种交流不是凑合附加,而是气血相容多方面的思想意识的交融。紫砂器外在形制的古朴典雅,凝着茶文化的深厚的自然气韵,文人在冲泡品饮的意境中寻求到了天地间神逸的心灵感受。

紫砂制作中的艺术化变革,不但扩大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而且丰富了茶精神的外延空间。中国茶文化本身追求朴拙高尚的人生态度,但唐宋时期繁琐的茶饮礼仪形式挤掉了茶人的精神思想,留下的只是茶被扭曲的程式形态,喝茶是在“行礼”,品茗是在“玩茶”。而紫砂器的风行,打掉了繁复的茶饮程式,一壶在手自泡自饮,文人在简单而朴实的品饮中,可以尽心发挥思想,体验紫砂自然的生命气息带给人的温和、敦厚、静穆、端庄、平淡、闲雅的精神韵律。

紫砂器的风行和推广,也带给壶艺以变革。自时大彬起,一反旧制,制作紫砂小壶。周高起《阳羡名壶系》说:“壶供真茶,正是新泉话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冯可宾也在《茶笺》中对紫砂小壶的盛行趋势作了说明:“茶壶以陶器为上,又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紫砂小壶的精巧,带给人 不光是茶的真味,而且融汇着天、地、人、茶的统一意念。

紫砂器是中国茶文化的骄傲,它永远是中华民族茶文化史上闪烁光芒的灿烂明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