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29:15
导语:在会计成本法权益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 成本法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之一,本文通过实例对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处理进行了归纳整理,并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方法。
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且无重大或被投资企业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时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本文主要讨论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
一、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成本法投资收益的处理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但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若被投资企业分派的属于投资前累积未分配的利润又被投资后实现的利润弥补,则投资企业应在原累计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范围内恢复投资成本,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二、常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在按照上述规定具体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分别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处理:
(1)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如来源于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则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来源于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则确认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如不能分清是来源于投资前还是投资后的净利润,则按以下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或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12)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企业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如为正数,则按此金额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为负数或零,不需冲减,分得利润或股利全部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例1:A企业于04年4月2日以500万购入B企业3%的股份,B企业04年净利润50万,04年12月31日宣告分配04年股利60万。则:
A企业04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500000×3%×(9÷12)=11250元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600000×3%-11250=6750元
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 18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 6750
投资收益 11250
(2)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计算公式: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企业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如为正数,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为负数,恢复增加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
例2:02年1月2日A企业以60000000元投资于B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的10%,采用成本法核算。B公司有关资料如下:(1)02年4月20日宣告01年度现金股利1500000元,02年实现净利润6000000元;(2)03年4月20日宣告02年度的现金股利7500000元,03年实现净利润7000000元;(3)04年4月20日宣告03年度的现金股利6000000元,04年实现净利润5500000元;(4)05年4月20日宣告04年度的现金股利3000000元。A企业各年有关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如下:
(1)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01年度的现金股利1500000元,因属投资以前年度的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150000(1500000×1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0000
(2)03年4月20日宣告02年现金股利75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1500000+7500000)-6000000]×10%-150000=15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7500000×10%-150000=600000元
借:应收股利 750000(7500000×1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0000
投资收益 600000
(3)04年4月20日宣告03年现金股利60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1500000+7500000+600000)-(6000000+7000000)]×10%-(150000+150000)=-100000元
计算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1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6000000×10%-(-100000)=700000元
借:应收股利 60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00000
贷:投资收益 700000
(4)05年4月20日宣告04年现金股利30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1500000+7500000+600000+3000000)-(6000000+7000000+5500000)]×10%-(150000+150000-100000)=-250000元
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200000元(150000+150000-100000)。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000000×10%-(-200000)=500000元
借:应收股利 30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00000
贷:投资收益 500000
三、一种简化的处理
从上述的例题中可以看出,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核算还是比较复杂的,要分“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两个阶段分别计算,而且在按上述公式计算“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时,因需要“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各年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及“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各年实现的净损益”等数据,导致投资年度越往后,计算所花的时间会越长。实际上,由于实务中企业一般都是在当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润或股利,笔者在实践中出一种简化的核算方法,可以不必计算被投资企业累计的应得利润和应收股利,只需比较股利所属年度的被投资企业的应得利润和应收股利。不管是投资年度还是以后年度,都可采用以下这种简化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计算公式:
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上年投资持有月份÷12)
注:由于实务中企业一般都是在当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润或股利,因此公式中的“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实际就是被投资企业股利所属年度的净损益。
投资企业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企业本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同样,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如为正数,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为负数,恢复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
我们先以例2为例,看看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1)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01年度的现金股利1500000元,因属投资以前年度的股利,可直接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也可按上述简化公式计算,由于A公司02年才取得投资,“上年投资持有月份”和“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实际都为零,则: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0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1500000×10%-0=150000元
(2)03年4月20日宣告02年现金股利75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6000000(02年B公司的净利润)×10%×(12÷12)=600000元(注:A公司于02年1月投资,因此“上年投资持有月份”应为12)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7500000(03年B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10%-600000=150000元
(3)04年4月20日宣告03年现金股利60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7000000(03年B公司的净利润)×10%×(12÷12)=7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6000000(04年B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10%-700000=-100000元
计算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100000元。
(4)05年4月20日宣告04年现金股利30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5500000(04年B公司的净利润)×10%×(12÷12)=55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3000000(05年B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10%-550000=-250000元
计算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200000元(150000+150000-100000),因此,恢复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仍为200000元,应收股利是300000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应是500000元,会计分录同前一种方法。
再看看例1,由于A企业是04年4月投资于B企业,04年12月31日宣告分配的是04年的股利。则按简化公式计算04年投资收益时,“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实际应是B公司04年实现的净利润,很显然,计算结果与第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A企业04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500000×3%×(9÷12)=11250元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600000×3%-11250=6750元
当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B企业04年12月31日分配现金股利30万,则计算出的“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则为300000×3%-11250=-2250元,为负数,这时如果仍是恢复初始投资成本时就会出现错误,因此在运用简化公式时,如果是被投资方第一次分配股利,且是在投资年度分配当年的利润时,如果计算出的“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为负数,则不需恢复初始投资成本,而是按应收股利全额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不过在实际业务中,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企业一般都是在当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润。
综上所述,运用上述简化公式计算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时,计算结果与会计制度和准则中规定的方法一样,但要比原计算方法简单,计算量要小很多,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
关键词:供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禁煤、转煤制气力度的加大,对煤炭加工、限制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煤炭企业搬迁停工往往出现在各种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项目资金投入,同时,政府放开了供热市场,停止了供热分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积极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给供热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供热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转变生产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供热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按照现行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严格监控企业资金运行状况,推进财务管理与生产管理同步改进。
一、供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在分析供热企业发展状况时,一些供热企业管理者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而过分强调企业会计功能。这就使得供热企业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难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成本控制力度不够
一是部分供热企业成本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传统的成本管理被视为“经济与经济”。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企业应树立“盈利”的观念,合理利用和配置企业资源,加强对生产资金的有效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过于狭隘,不利于供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影响了企业长远发展。二是一些供热企业成本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岗位职责不明确、具体岗位人员成本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样,一旦遇到问题,就会相互推诿扯皮。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就很难建立全资企业核算,不利于成本管理。三是缺乏成本控制手段。在成本控制方面,一些企业过分强调事后成本分析和管理,缺乏事前和事中成本控制。由于未使用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多元化成本核算方法,企业无法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三)资金管理风险较大
资金是公司发展的“血液”,是供热公司存活和进步的主要保障。供热公司的资金分配是简易而以偏概全的,一是在经费预算层面,因成本管理比较缺乏,经费预算计划编制不及时,费用预算与预算执行全过程误差很大,各个部门对估算的提前考虑不足,费用预算延展性过大;二是资金分配不及时,各个部门贯彻落实不力,很有可能使企业资产被侵吞、负责人出逃。供热公司受原管理机制的影响,绝大多数公司负债率较高,虽然有效的负债率具备经营杠杆功效,但过高的负债率会提高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现行管理机制下提升供热公司预算管理标准
(一)不断健全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一是供热公司应高度关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趋向,融合财务会计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财务会计机制和步骤。适当允许会计向管理方向拓宽,与公司业务紧密结合,授予会计相应的管理权限,充分运用财务会计的功效,完善资金预算操作、资产审核和日常支出制度,使资金“血液”在企业内合理流动。二是构建适合公司情况的资产管理机制,通过多种渠道融资,破解营运资本单一、负债率高、内部资产闲置不用等难题,提升流动资金运用效率,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现阶段,很多公司在积极推进集团化管理,依托金融投资公司等管理机制完成公司外部环境股权融资的良好交流与循环。因此,供热公司应高度重视流动资金的筹集、管理、监督和成本核算,严格约束和规范财会人员的个人行为。按照《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要求,保证财会工作顺利开展,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关注公司成本管理
一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动员全体员工参与生产成本管理,营造“人人控制成本、人人共享效益”的氛围。人人控制成本,许多供热企业采用“小指标”竞争,对可控性成本费用实行“标杆管理”。参考他人成功经验,填补自身不足,树立“成本效益”标准,推动公司长久发展。二是夯实成本核算基础。供热企业应完善成本核算流程,做好原始记录,作业单位须做好消耗、入库、收货、出库的原始记录。从供油、水力发电,维修材料归还、转移、毁坏等领域,给会计成本计算以数据。财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成本计算岗位。三是积极进行成本分析。一般来说,影响供热成本的主要因素是燃料、水、劳动力、折旧、维修费用等。因此,在成本分析过程中应加强因素分析法的应用,充分考虑热力、单耗、单价等因素,确定影响成本的原因。
(三)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加速创建供热公司全面预算体系,实行全程成本跟踪,加快精细管理模式的渗入,保证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具体指导编制有效、精确的综合性费用预算,保证费用预算整体水平的提高。务必确保预算执行的实效性,降低预算执行过程中过多的延展性,全方位核查预算执行状况。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预算执行状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协同监管,发现误差立即纠正。
(四)建立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实行“不协调职责分离”。通过对一些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和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管理全过程由不同人员管理,避免一人多岗现象,实行定期轮岗制度,以防止员工腐败、舞弊等不正当行为。由公司审计组进行内部审计,监督资金审批权限,实施合理的收支平衡,使潜在的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一是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在用工制度改革中明确岗位职责,使有技术和有能力的人更好地履行职责;在就业制度改革方面,实行职工劳动合同制,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实行综合考核;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实行绩效工资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成本管理与责任相结合,有效加强成本管理,明确成本管理职责。在每年采暖期开始前,由公司采购部签署经济责任书,采购部有自己的成本核算目标,同时给予采购部岗位调整相应的用工、奖惩、物资采购等权力,强化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的责任心。三是创建现代管理机制,运用资产运作方法,高效使用公司资产开展项目投资,全面提高供热公司经济收益。要进一步改善员工的办公环境,确保员工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提升供热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选用智能化管理模式,推行监管规章制度、收费标准管理方案。完善管理机制,合理提升供热公司工作效能,为供热公司科学研究当代监管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制订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
供热公司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推广“供热费”定义,让客户了解“供热”是一种产品,用时要付费,以增强客户主动付费的观念。供热公司还要对供热价格行情进行合理计算,制订科学合理的费用标准,进一步维护供热公司的合法权益,保证其健康平稳发展。
(六)升级年久的机器设备
供热公司在长期运营过程中,一些机器设备和管道网出现脆化。这种长期运转的机器设备和管道网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升级,以防止供热环节中热损耗的出现。提升供热品质,合理确定供热成本费,严控购置。在购买过程中,务必确立燃料和物资采购的数目和品质。制订详细的采购方案,在权衡购置多种原料的基础上,挑选性价比高、信誉度好的经销商,减少产品成本。推行购置负责制,确定购置总体目标,要求全体人员坚决贯彻落实,以此完善购置管理,合理核算产品成本。
三、结语
总之,供热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是能为公司获取大量的经济收益。因此,要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功效和使用价值,健全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促进财务会计深化改革,重视成本控制,持续提升流动资金应用效率,将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落实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沈红.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解析[J].财经界,2020,000(004):130-131.
[2]李秋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财会学习,2020(27).
[3]宋娟.热力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000(0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