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园德育重点

时间:2023-08-08 17:07:35

导语:在幼儿园德育重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园德育重点

第1篇

【关键词】科学教育;多媒体技术;生动有趣;和谐;高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恰当地应用现在教学媒体并加以优化组合,在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种现代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是幼儿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得到延伸,不仅让幼儿扩大和改进自己的感觉器官的功能,还大大地丰富了感性认识的内容,而且还可以代替诸如信息的存储、图像、识别、数值计算、逻辑推理等人脑的部分思维。因此,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更显其优越性。

一、幼儿园儿科学教育点教媒体图示模拟

利用模拟可以吧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围观问题宏观化,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幼儿认识大千世界及周围事物,掌握初浅的科学知识,其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的,如:科学教育活动认识“春天”,传统教法一般是教师带幼儿参观大自然,后利用挂图小结,但因南北方四季特征差别明显,幼儿在南方难以观察到春天的变化。若把南方春天变化的特点制作成“春天”的课件,借助计算机模拟在显示屏上,让幼儿观察平视无法观察到地春季细微的变化,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春季的特征。

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境激趣,使幼儿乐学

兴趣是主宰儿童学习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3-6岁的幼儿思维直观、形象,需要有具体的事物感知,所以在课件的设计中画面必须生动形象、动态逼真、声音优美、过程制作合理、科学、规范,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识规律,以便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能力。我在课件创作中不断探索,怎样使动物的动态逼真,画面生动形象。以前我一直用动物的移动来显示动态,现在我尝试用移动背景来显示动态。它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情绪倾向。兴趣是幼儿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教师积极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声、形、色并举,使教学立体化,直观、生动,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满意”、“愉快”、“喜爱”等积极情绪,从而乐于学习。我就尝试利用谈话法,把投影媒体的应用融为一体,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使导入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教幼儿编两部减法应用题时,先出一副四个小朋友围着生日蛋糕唱歌的投影片,同时配有小朋友所熟悉的祝贺生日的悦耳的音乐,于是幼儿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这时拉动抽动片,跑出一个小朋友,一会儿跑出去的小朋友带两个小弟弟一起围着生日蛋糕唱歌,问谁能根据这个小故事编一道应用题。此时幼儿编题兴趣油然而生。编题形式多样,又切合题意。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借助形象,编成了应用题,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就在其中了。

犹豫小朋友天性好动,我就利用幼儿动手操作与投影教学结合起来,展现计算法形成的过程,让幼儿自己探索知识机构的途径。

三、合理选材,释疑解难

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伸展空间,但并不是每个活动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所以多媒体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必须按照教学的需要,教学目的的需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难点,力求多媒体发挥最大的效能。如在《可爱的小蝌蚪》这一活动中,小朋友在观察小蝌蚪的基础上,对它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蝌蚪形态小,身体的特征用肉眼难以观察清楚,给幼儿的观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借助多媒体,我把小蝌蚪放大近五十倍,让幼儿清楚地观察到小蝌蚪的身上有嘴巴、眼睛,并知道圆圆的并不是蝌蚪的脑袋,而是它的头和身体,它们是连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其中眼睛前面是头,后面是身体。幼儿一个个睁大眼睛,看得那么认真、仔细,有效地解决和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如在大班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中,用多媒体技术将食物从口腔到排出的整个消化过程及消化系统各个部位的名称,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多媒体科学教育在应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个科学活动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我们必须选择其它媒体不能达到,而只有多媒体才能达到目标的题材,释疑解难,充分展露多媒体的优越性。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利用电教媒体模拟工业生产过程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的教育内容无法带幼儿实地参观,如:造纸、发电等,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通用教学挂图、模型和老师讲解,直观性差。记住模拟功能,可以编写所教内容的工业流程图,模拟生产的全过程,若利用3DS好可以制作三维动态图形,“真实”展示现代科技初浅知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幼儿迅速了解这部分知识,扩大幼儿眼界,丰富幼儿科学知识。利用媒体的特点,增大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挂图、范例、幼儿练习的内容等,进行恰当地包装组合,产生一个软件包,从而组成课件,如:科学教育活动“有趣的关节”我们利用aufherware photoshop等制作“有趣的关节娃娃课件”,将其全部内容包括计算机模拟人体全身关节示意图、关节脱臼情况等装入计算机,上课教师只需打开计算机运行后,根据显示屏提示,很容易控制课堂的进程,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启发调动幼儿上,不许再考虑如何掩饰、悬挂挂图等繁琐事务。原需两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我们使用该课件后一课时就能完成,幼儿反应效果好。

第2篇

关于20xx中秋节幼儿园庆典邀请函的模板(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又是一年中秋到。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被定为“仲秋节”,也作“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

华德福教育很强调节奏,四季的节奏,以带出生命的节奏,孩子在这样的节奏中感知着自然更迭,生命也随之成长。作为生活在现代的成人,我们也需要重新唤醒这种与自然连接的节奏,才能越来越有热情去重新创造我们的生活。

传统节日往往是四季、一年的变化节点,它们是大自然节奏甚至宇宙节奏的体现。我们人身体里的节奏与外在自然的节奏是奇妙呼应的。人们在这些特定的日子里,对自然和宇宙表达崇敬和虔诚,让自己跟宇宙自然和睦地相处,强健我们的身体、心灵和精神。

又是一年月圆时,共享团圆好时光。在这金色的、丰盈的、收获的、团圆的氛围中,真诚地邀请您和您的孩子以及家人一起与我们欢度佳节,前来参加小蜗牛之家中秋节庆典活动,愿您和您的孩子以及家人度过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时间:20xx年9月12日 16:00 —— 19:30

地点:小蜗牛之家幼儿园

参与人员:全园师生及家长,园外家长欢迎联系华华老师微信报名(华华老师微信:)

需要准备的物品:晚餐食物、琉璃花灯所用敞口玻璃瓶、水果拼盘所用水果、御寒的衣物

16:00——16:30 用毛笔签到(用中国传统书写工具毛笔签到,弘扬传统文化、烘托节庆气氛)

16:30——17:00 中秋戏剧《嫦娥奔月》

17:00——18:00 冰皮月饼、水果拼盘、琉璃花灯

18:00——18:30 摸秋

18:30——19:00 团圆宴

19:00——19:30 点灯、赏月、祈福

为使小蜗牛之家毕业典礼在宁静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我们共同约定如下:

1、活动全程老师都有工作在身,请家长全程照顾好孩子的安全。

2、请每个家庭携带自制美味食品来一同分享,不带零食和饮料。

3、请按时到达活动地点。

4、请自带水杯。

5、请随时根据温度增减衣物,带上驱蚊物品。

6、活动期间,请将您的手机关机或调至静音状态,如需接听电话请勿在活动区域。

7、活动如有变动会提前及时通知。

8、活动结束时请各位家长协助老师进行整理以及清洁。

关于20xx中秋节幼儿园庆典邀请函的模板(二)

中秋是我们传统的节日,

中秋是月亮的节日、团圆的节日

中秋是收获的节日、感恩的节日,

一年有四季的轮回,

生命也有春夏秋冬的循环;

中秋也是每年开始内观生命、

迎寒积蓄力量的节日。

让我们一起和孩子感受团圆的情感,

祭上五谷瓜果,感恩天地的丰厚赐予,

也让我们从内心里流动出一股能量,

在温柔如水的月光下,

带给孩子平和又勇敢的力量,

让他们开心地体会秋的清凉,

也积蓄起面对冬天寒冷的自信!

【时间地点】:

20xx年9月12日(星期四)

庆典将在爱知塾对面美丽的小路上进行

【庆典流程】:

16:00 家长入园接上孩子等候

16:15—16:30 挂上灯笼

16:30—17:00 听妈妈讲那中秋的故事

17:00—17:30 摸秋

17:30—18:00 做月饼

18:00—18:30 祭月迎寒许愿

18:30—19:00 走月亮、赏月

1 挂灯笼

和孩子一起点上灯、悬挂起中秋的灯笼

2 中秋的故事

像一个慈爱的奶奶,把中秋的故事传承给孩子们

3 摸秋亲子游戏

秋天五谷丰登、瓜果满园,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采摘、收获,寓意我们生命的成长与丰盛

4 手做月饼

唱着“打月饼”的歌,用心地做出一个一个地月饼,献给月神

5 祭月许愿迎寒

祭月,感恩天地的赐予护佑、也向月神郑重地许下你的心愿

6 走月亮、赏月

尽情快乐吧,一起满足地赏月,一起看着孩子们玩耍、一起享用秋天的美食:

【活动提示】:

1、庆典当天请家长按时到园接上孩子出门到场并照顾好孩子。

2、家长和孩子可以穿着传统节日服装。

3、活动过程中请家长带孩子和老师共同参与收拾整理。

关于20xx中秋节幼儿园庆典邀请函的模板(三)

邀请函

Mid-Autumn Festival

地点:东方宝贝儿童之家各分园

儿童之家女人街园

儿童之家四季花城园

儿童之家香溢园

时间:20xx年9月11/12日下午16:00

参与对象:儿童之家会员

活动须知

活动分两批进行。当天活动的班级,孩子们放学不接走,在园里等待家长们。当天不做活动的班级,3:00--3:20接园,具体时间以各园通知为准。 每个家庭准备一份有团圆寓意的美食,为了方便留样,请家长们在食物的盘子上贴上标签(孩子的姓名)。 活动当天每个家庭仅限一位成人陪同参加活动(助理家长除外),为保证活动有序顺利的进行,请家长们绿色出行,避免出现交通拥堵,进入教室请穿平底鞋,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快乐温馨的中秋庆典活动。

为了保证活动当天宝贝的安全,请务必刷卡入园。

儿童之家在此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庆典之时,咱们不见不散!

关于20xx中秋节幼儿园庆典邀请函的模板(四)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呀,

一块月饼一片情呀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待我亲又亲呀,

我为爷爷唱歌谣呀

一块月饼一片心呀

唱着这首歌曲,孩子们便知道,

中秋节到了,要赏月吃月饼了!

是的,我们的中秋庆典也将拉开帷幕!

9月12日晚,

不见不散!

时间

9月12日(周四)下午17:30-19:00

地点

地点:番禺江山帝景倚山路107号(春草青幼儿园)

活动安排

17:30-17:45 拉圈唱歌

17:45-18:00 偶戏

18:00-18:15 分享食物,赏月

18:15-18:45 亲子游戏

18:45-19:00 摸秋

19:00 再见圈,收拾整理

报名方式

1、园内家庭请在家长群接龙报名,园外家庭报名请添加微信号(王老师),发送中秋庆典+人数+孩子年龄。

2、费用:园内家庭免费参加,园外家庭80元,微信支付给王老师,限10个家庭以内。

3、报名截止日期9月10日。

注意事项:

1、请大家带水果或自制健康食品分享。

2、仪式地点在网球场旁边的草坪(若下雨可能会调整到室内),蚊虫较多,请给孩子做好防蚊工作。

3、中国传统节日,请出席的家长和孩子穿民族服装参加。

4、集体活动,人数较多,请务必照顾好孩子的安全。

5、活动期间,请给孩子一个值得模仿的榜样,在偶戏环节请保持安静,并配合老师做好清洁工作。

6、12日下午因需要准备中秋庆典场地,下午接园时间为三点半,请准时接孩子放学!

爸爸妈妈们,让我们放下工作,放慢脚步,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听故事,一起唱歌,一起赏月,一起品美食……一起享受节日的美好时光!

关于20xx中秋节幼儿园庆典邀请函的模板(五)

中秋起源

中秋又名“夕月”、“仲秋”、“团圆节”。夕月就是祭月亮,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流传至今。嫦娥奔月的传说也是家喻户晓。

在《礼记》上也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祭月、拜月,天子也会在中秋拜月,祈愿丰收。

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是生活中神圣和特殊的日子,也是每一位孩子天天都在期盼的日子。华德福学校非常重视庆祝赋有深刻意义的传统节日。庆祝传统节日不但让孩子在特定的日子里表达崇敬之情,享受到他们期待的欢乐和喜悦,而且也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盼和向往。

孩子们需要节日和庆典,因为节日庆典是人们对自然节奏的感应,那些重要的节日其实是人类对自然界发生转折与更新的认知与体验,每一年重复循环的节日,不断提醒我们与天地同感,提醒我们有些事物是永恒的。但其实,作为大人,何尝不需要这种与自然连接的节奏呢?所以,感谢我们的孩子,正因为他们,我们越来越有热情去重新创造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乐地享受我们的生活。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2日(周四)下午16:00--19:10

活动地址:

黄岛爱的花园

活动流程:

16:00--16:20 签到

16:20--16:40 晨圈,分组

16: 40 --17:30 活动按分组同时进行

1、手工组,亲子灯笼 (一楼大厅)

2、食品组,打月饼

17:30--17:50 偶戏

17:50--18:50 团圆百家宴

18:50--19:00 拜月

19:00--19:10 结束圈,摸秋送别

温馨提示

1、请家长准备1-2份自制冷食,如:小凉菜等

2、为了让孩子感受一个完整的节庆,请准时参加。

3、可着传统服装,偶戏拜月环节请保持安静,活动过程中请看护好自己的孩子。

4、庆典活动结束请家长协助收拾、整理。

感谢您的参与和配合!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技能;思考

对于美术活动而言,要让作品说话,美术技能是基础,艺术表现是重点,两者都很重要。“美术技能”即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技巧。“美术表现”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表达作者主观的精神,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美术表现”是幼儿反应生活的另一种语言,“美术技能”是表达这种特殊语言的工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试行以来,教师逐渐改变传统观念,不再一味地“临摹”教学了,也逐渐从“重技能而轻表现”的阴影中走出来了,但却难以把握好“技能”与“表现”的关系。很多教师面对“技能”不知该如何教,把“放任自由”当成是“重表现”。如何把握好技能与表现的关系问题始终困扰着幼儿教师。本文试图通过大班美术活动《线条拖印画》这个教学案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关于活动内容选择的思考——选择技能简单、富于表现的内容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以下原则:①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②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③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而在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许多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显得较为盲目:或者从参考书上任意搬下,或者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并未真正从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出发。

在本案例中,我从为幼儿积累和拓展重要的艺术经验出发,选择幼儿熟悉的来源于生活的材料——白色棉线为作画工具,设计出“线条拖印画”这种技能简单、富于表现的内容,让每个幼儿在作品创作中都较易获得成就感。体现在:

1.技能简单。用白色棉线蘸取水粉颜料,制成特殊的“画笔”作画,在对折过的画纸上摆放自己喜欢的造型,接着对折、按压、抽拉出线条。这样,在纸上会留下“拖印”出的抽象图案,多为意想不到的抽象画作品。

2.富于表现。线条摆放方式、色彩的选择与搭配、拖印的方法和解读、想象添画的形式等都不受限制。

在活动中,幼儿对这种简单的作画技能很快就掌握了,创作过程也兴奋而多样。实践证明,选择这类技能简单、富于表现的作画内容,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而且帮助幼儿积累了重要的美术创造经验,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其艺术创造与表现能力。

二、关于活动目标定位的思考——轻技能而重表现

《纲要》中艺术教育活动总目标十分注重幼儿的感受、情感体验和大胆表现,对技能的掌握并未提出要求。而目前许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却往往“重技能而轻表现”不能真正关注到幼儿的发展需要,目标偏离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向。

在本案例中,我从“轻技能、重表现”的角度出发,这样定位活动目标:

1.技能目标。尝试学习通过摆放线条,并用对折、按压、抽拉的方法制作线条拖印画。这只要求幼儿学会线条拖印画的基本方法,而对掌握到什么程度,做成什么样子并未提出高要求、高标准的规定和限制。

2.现目标。大胆想象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棉签、水彩笔、水粉笔等)进行添画再创作。把幼儿发展作为落脚点,对表现方式不做限制,幼儿可以自由大胆地发挥,促进幼儿达到创造的最近发展区,体现表现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感受特有的作画方式所呈现的线条、造型、色彩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多方位感受。

这三个目标的定位正是整合了《纲要》中对艺术领域的主要目标和要求。既关注了大班幼儿的已有水平,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明确地指出技能只要掌握“基本的”,重点在“感受与表现”。心中有着这样的目标牵引,在组织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获得最大发展。

三、关于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提供生活化、利于多样表现的材料

材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艺术表现的基础。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玩材料。他们热衷于探究各种材料的功用,并娴熟地使用这些材料,制成作品,根据亲身经验来创造形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对新奇的材料、不同的作画方式、富有创意和想象的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天性,更具有挑战。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通常提供简单、统一的材料,如水彩笔、油画棒等,幼儿在教师的统一要求和备受限制的状态下作画,表现较为被动,作品呈现出较为统一、单调的状态,缺少变化和新鲜感。长此以往,幼儿逐渐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本案例中,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棉线”作为基本作画工具。“棉线”具有“线”的特性,其柔软的特征又能使它能富有变化的摆出各种“形状”,而压印、拖拉的方式又让其产生多种意想不到的“面”,加上三原色的交互作用又能产生出色彩的多样变化,有“点、线、面”等多元因素的存在,使得画面丰富效果与众不同,这是传统的作画工具所不能比拟的。幼儿在运用这种“生活工具”的创作中不断创造惊喜,体验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谛。

另外,为了增加创作的形式和乐趣,在其他材料的配备上也丰富多样。

1.颜料投放。准备了两组可选择的颜料,一组红、黄、蓝三原色,一组是绿、橙、紫三间色。有意不为幼儿准备大量的色彩,旨在让幼儿有玩色的空间,可以通过三原色或三间色的有意或无意的变化发现颜色的特性以及变色的乐趣,让简单的材料富于表现。

2.添画材料。提供了勾线笔、水彩笔、棉签、水粉笔等多样幼儿熟悉的绘画工具,供幼儿自由选择与表现。其中,“棉签”这种来自生活的材料最受欢迎,也有些幼儿喜欢用水彩笔添画出细致的部分;有些幼儿则喜欢用水粉添画的大手笔等。多样的工具也充分地支持了幼儿的自主性及创造性,为幼儿富有个性的表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关于活动指导重点的思考——以引导审美表现为主,以示范技能为辅

1.以引导审美表现为主。在美术活动中,能正确地欣赏、解读作品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与审美表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能为幼儿的创作指引方向。因而不管是对范例的解读还是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常常在没有充分欣赏的基础上就直接进行示范教学,或是对于幼儿作品缺乏有意义的评价,使幼儿缺失审美判断力,缺乏内在思考。

在本次案例的开始部分,我就注重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欣赏范例,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和想象,提高其审美表现力。例如,我出示了同一幅作品的三个不同方向,让幼儿进行欣赏与解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正面欣赏:有的幼儿说像条裙子,有的说像个滑滑梯;侧面欣赏:有的说像两边对称的大龙,有的说像狼在滑雪,有的说像一部汽车行驶在山间小路上,还有人说像赛龙舟等;倒着欣赏:有的说像两只小鸟朝下飞,有的说像一颗大树,还有的说像一把大雨伞……

可见幼儿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限制与暗示,都有自己的审美理解。随后教师再出示自己添画后的图案继续欣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可以如何自主地二次创作,自然地将技能与表现的方法告知了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只是说了“老师是这样想的”,隐言就是“你可以那样想”,既给幼儿适当的引导,又避免了“填鸭”式的说教。

如此,通过师幼对同一幅作品的不同想象与表述,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线条拖印画这种特有的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对称美、造型美等艺术元素,为幼儿能喜欢创作,激发想象,并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作画奠定基础。活动中,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想法也是丰富多样的。教师的欣赏引导为幼儿的审美表现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2.以示范技能为辅。技能是表现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技能,才能有目的地表现,如果过于注重技能,又会限制表现。很多教师往往在示范技能环节把握不了分寸,示范多了容易呈现作品一致的现象,示范少了又担心达不到目标。因此,如何“点到即止”地把握好技能示范的尺度,又能激发个性表现是研究的核心问题。

在本案例中,我是这样做的:示范基本作画方法的同时,不断强调自由个性的表现方式。例如,折纸——可以上下折或者左右折或者有其他自创折法;线条摆造型——可以根据自己喜欢摆不同的造型;线条拖拉的方式——可以往任何方向或者来回、拐弯等方法拉;每一次的拖印——可以位置变化、重叠变化、色彩变化等等。就这样,教师每“教”一种方法都告诉幼儿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自创。如此,在基本技能中表现,在表现中体现不同技能,将技能与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实践证明,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不但迅速掌握了操作技能,而且迅速进入自主、个性的创作状态,说明教师先前的示范影响已经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创作”成为幼儿的“内需力”,使幼儿在不断地“再创造”过程中体验创作表现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正确把握好技能与表现的关系,是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

3.艾尔·赫维茨、迈克尔·戴著,郭敏译,《儿童与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

4.李文馥,《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5.南希·雷·史密斯等著,贾茜茜译,《教孩子画画》,[M],湖南美术出版社.

6.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渗透;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90-01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德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启蒙阶段,让幼儿认识到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将德育渗透到学前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需要一切幼儿教育相关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德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渗透并不顺利,开发正确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将其与学前教育结合起来的关键。

一、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困难

1、极端唯我主义盛行。目前,幼儿园中的大部分幼儿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这些幼儿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对他们唯命是从。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不懂得互帮互助,也不懂得相互谦让。在成长过程中,幼儿也会接触孔融让梨与程门立雪的故事,但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似懂非懂,并不能让正确的道德观念成为个人道德标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一代幼儿身上的影响越来越小,青少年犯罪的增多,证明了极端唯我主义的危害。家长的过份呵护与长辈的溺爱,造就了幼儿极端的个性,阻碍了学前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2、传统教育体制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让德育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传统教育体制对于当代教育活动的影响并没有消失。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已经成我国实施了多年,其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许多学生与家长都认为只有读好书,上好学校,才能有好的前程。极端的教育思想,使家长与幼儿的学习心态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给孩子安排多种课外班。这也迫使一些幼儿园出现小学化教育趋势,影响了德育的落实。

3、德育落实力度不足。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幼儿园管理者与幼儿教育都开始落实德育教育。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管理者只在理论层面上肯定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组织幼儿教师研究德育教育的具体落实方法。幼儿教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不敢轻易突破已经运用熟练的幼儿教育模式。德育教育的落实力度不足,影响了一代幼儿的成长。

二、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对策

1、重视德育,营造良好德育环境。转变德育观念,是促进学前教育中德育成功渗透的重要前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全面渗透,需要所有学前教育相关者的努力。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提出,素质教育模式全面落实的今天,幼儿园管理者应积极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幼儿园管理者要先于幼儿教师学习德育内容与方法,建立坚定的学前教育德育教育观,在各类园内活动中对幼儿教师进行引导,使幼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德育实施者。其次,幼儿教师要提高德育落实度。幼儿教师是教育工作者队伍中重要的一份子,他们的教育行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幼儿教师要敢于突破自我,乐于尝试不同的德育方法,开发德育内容。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抓住正确的时机实施德育教育,才能让德育教育与幼儿教学结合起来。

2、家园结合,于课堂与家庭中实施德育。重视学前教育中的家园结合,才能让学前教育更加完整,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价值的提升。首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幼儿园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去渗透德育。结合具体活动,培养不同的习惯,才能让德育渗透于无形。比如在引导幼儿玩过家家的游戏时,许多小朋友都想扮演妈妈的角色,谁也不愿意让。这时,教师可以给幼儿讲一个谦让与分享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学会谦让,轮流扮演妈妈的角色。其次,在家庭教育中延续德育。学前教育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的配合,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幼儿加深对正确行为的印象。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就幼儿的个人行为与幼儿园内的教育重点进行传递,使家长在家庭中实施针对性教育。像在幼儿园学习了谦让后,家长可以家庭中考验一下幼儿。家里只有最后一个橘子,当幼儿想要吃的时候,家长可以说自己也想吃,看幼儿的反应。如果幼儿不分享,要进行及时引导。如果幼儿分享,则要给予表扬,加强德育教育成果。

3、整合资源,加强学前德育内容的丰富。对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进行利用,丰富学前教育阶段的德育内容,有利于德育教育成果的增加。幼儿园可以利用特殊的节日,对幼儿的思想品德观念进行培养。像在母亲节,幼儿园可以设计一次感恩活动,让幼儿给自己的妈妈准备一个特别的礼物,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特殊的节日,会营造平时没有的氛围,能够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使幼儿意识到孝顺的重要性。另外,幼儿教师也可以开发本地的特色文化,利用本土化的德育资源,引导幼儿从小理解高尚品德的含义。本地的英雄人物与好人好事,都可以成为学前教育德育的资源。这不仅能让幼儿意识到道德的行为,还能让幼儿建立家乡自豪感,更加热爱生活。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品质、个性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品质与个性培养的重要环节,如果不实施有效的教育,会错过幼儿道德观念的最佳培养时期。重视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将德育与学前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儿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将正确的道德观念落实到生活中,才能让德育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伟斌. 浅析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 快乐阅读,2015,12:104.

[2] 林春甜. 学前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究[J]. 科普童话,2014,18:66.

[3] 黄英秀. 浅谈幼儿学前的德育教育[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97-99.

[4] 吴新颖,何长山. 构建学前教育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2005,04:37-39.

第5篇

幼儿期是关乎幼儿良好品德养成与否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符合人文发展和社会规范的道德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形成健全人格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思想都是“重智育、轻德育”,这种教育观念和家长的过度宠爱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例如,很多孩子不尊重他人、铺张浪费、自私自利等等,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重点抓幼儿的品德教育。良好的品德教育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以适应社会的环境,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把德育贯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强化道德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要从点滴和细节做起,教师要在平时琐碎的小事中对幼儿进行不断地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每日的常规活动中慢慢受到德育的熏陶,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做事有条理,按部就班,但有的孩子却做事不稳重,没头绪,总是乱放牙缸、毛巾、书本凌乱,就餐前不洗手等,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将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举办了一些活动,如内务比赛、卫生扫除等,来积极对幼儿进行引导,告诉幼儿其行为习惯的好坏,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创造相应的环境及氛围。

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诚实勇敢、自信的情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走廊、活动室、卧室、餐厅等各个地方渗透品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幼儿进行无声的教育。例如,可以在园内走廊内贴上家乡景色或祖国河山的图片,在活动室配置相关锻炼、游戏的设施,在洗手间贴节约用水的标语,为其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等,通过这些环境的改变,可以辅助道德教育的进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不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利用节假日进行道德教育。

情感是行为的支配者,只有使幼儿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引导其正确行为的形成。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如,妇女节时,播放以母爱为主题的动画片让幼儿体会母爱的伟大,以激发幼儿对母亲的感恩等;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时,给幼儿讲相关的民俗故事,使其对我国的风俗人情等有一定的了解;国庆节、建军节时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使其感受正义和勇敢的力量等。

4.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心智还不成熟,玩耍是其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也是最能激起幼儿兴趣,是其最乐意进行的一项活动,因而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相应的游戏形式,在游戏过程中认真观察幼儿真实品德行为表现,选准时机,适时地对幼儿进行言传身教的教育,使其学会忍让、共享、谦让,培养其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在举止言谈中渗透道德教育。

幼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与老师和小伙伴在一起,因而教师和周围小伙伴的行为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从幼儿一入园开始,教师就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地和小朋友打招呼、问好,从而引导幼儿与教师或同学见面后养成打招呼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还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教导幼儿注意语言的文明礼貌,对文明的幼儿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促进形成健康、文明的环境。

6.建立幼儿园———家庭的联合德育机制。

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培养道德情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和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建立幼儿园和家庭的育机制,对幼儿产生综合影响,更有助于德育的进行。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相关资料,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协助、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三、总结

第6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加强理论学习园领导及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带大家学习有关开展德育工作的文件、先进人物事迹,观看反腐警示录,明确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2、重德育环境营造注重本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及时宣传德育活动。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目标内容,把文明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要求各班教师以“争做文明小市民”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加大投入,对园环境进行改造,栽种了上百盆花,建造了幼儿舞台,安装了三件大型玩具,使幼儿园环境呈现美化、亮化、儿童化、情趣化的特点。

3、每周开展德育教育利用每个星期的升降旗时间,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根据季节、节日特点有重点的进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了解粗浅的德育知识,增长幼儿知识。

二、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

幼儿园德育工作形成了园长室,班级、教师的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值日教师职责,把教师的公德形为、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态度作风等作为列入年终考评细则,以确实达到督促、提高的效果。

三、把“三生”教育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

今年3月开始,我园在大、中、小班全面开设了“三生”教育课程,由各班班长任教。通过两次教材教法的培训,让教师掌握了“三生”教育的目的、意义,认识到只有让幼儿通过参观、郊游、体验、讲解、探索等方式的活动,才能把“三生”教育真正融入到每个领域,同时建立了幼儿园、家庭、社会合作的模式。每个班设立了宣传栏,绘制了教学要求表格、评价体系,开展了防震、防火演练。通过“三生”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有爱心、感恩之心、有责任心、正义感,教师也明白了“三生”教育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要着眼于幼儿的成长、成才。

四、结合祖国华诞开展主题活动

在建国周年之际,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活动。

1、抽调十六名教师进入教育系统的百人合唱团,参加县上主办的歌颂祖国歌咏比赛。

2、月份各班开展了唱爱国歌曲,讲英雄人物故事等主题活动,让幼儿产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感。

3、教职工将在11月9日举行以祖国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树立大家对祖国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

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我园德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德育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德育教育制度还需要更加细化等。

下一学年德育工作目标:

1、继续加强学习,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实效性。

2、落实、完善各项德育制度。

3、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4、开展爱国诗歌颂读赛。

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育;潜移默化

人常说:“三岁看到老”,不无它的道理。幼儿的内心正如一张白纸,喜模仿的性格,让他们从身边生活中学习,并养成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一些品质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幼儿期是人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重视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为其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空间,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德育的渗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行。

一、为幼儿创设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要努力营造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的幼儿园文化氛围。除了创设童趣的幼儿园物质环境,教师则是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建立。

二、发挥整体德育功能,形成教育网络

幼儿园是一个教育机构,应发挥其主动性,加强家园合作,联合社区,形成网络教育。首先,幼儿园要通过家长会、专门会议、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让家长们意识到良好的品行比知识、技能本身更重要,对幼儿一生发展的影响更大。幼儿园应畅通多重渠道,通过家园联系手册、网络等手段,与家长及时互通信息,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况。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把问题推给家长的做法,请家长介绍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经验。对于个别孩子出现的问题,老师应与家长坐下来商讨教育策略,相互配合采取系统的教育措施。其次,社区是幼儿直接生活于其中的重要社会环境,对于幼儿社会化至关重要。可以邀请社区各行各业的人士向幼儿介绍相关行业的知识,比如请社区派出所的警察介绍派出所的职能、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讲解预防疾病的常识、社区超市人员介绍如何购物等。幼儿园还要组织幼儿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比如走进养老院、孤儿院等,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活动,遇到不同的生活学习场景,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狼来了”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不说谎,不骗人,通过情景表演加深幼儿情感体验;用“三只小猪”的故事,教育幼儿做事认真不敷衍,团结友爱,勇敢、机智地战胜坏人,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例如,利用节日、传统活动的开展,渗透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在“重阳节”时,幼儿园组织幼儿到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在家里为爷爷奶奶捶捶背等;“劳动节”时,开展“爱劳动,我是小巧手”的主题活动等,以丰富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构建优秀的个人品质。

四、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再者,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为。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品德教育产生实效。

参考文献:

[1]池玉萍.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2013,(06).

[2]胡燕平.新时期幼儿园德育教学思考[J].成功,2013,(08).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 ;良好习惯

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思考的问题。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幼教实践让我得出这样一条经验: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注重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开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而尊重实际,因人施教,却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一、将德育教育及时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

处于幼儿期(3―6岁)的孩子,其个人兴趣和能力差异已有所表现,个性特征初步形成,这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由于现在4-2-1的家庭模式,绝大多数幼儿在家倍受宠爱,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就要注重每一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良好积极的发展。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教师时常参与幼儿活动,才能充分了解幼儿思想、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比如说,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如在各类比赛性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取胜的道理;在跳绳、搭积木等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谦互让,学会分享,不争抢玩具等。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其一生都会起到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发掘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教育意义,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友爱、不怕困难、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设优质教育环境,环境布置体现德育内容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如:“我可爱的家乡”图片展览等,可以自然的激发起幼儿热爱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真情实感,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我们也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把品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如,餐厅墙面的布置可以是一些珍惜粮食的图片和诗词,或者让小朋友们自己画一些珍惜粮食的图画等,在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健康、积极的情绪感染下,幼儿对珍惜粮食,热爱劳动会有更深的体会,受到更好的教育。

三、注重家庭教育,好的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的教育和培养

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为孩子做好一切,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知道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内容合适,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因此,我们经常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使家长从内心赞同我们的观点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在幼儿园,通过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共同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服装,组织“时装秀”表演;利用重阳节开展亲子活动,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园参加亲子游戏,这种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使家园教育取得一致,提高了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德育教育要全面,品德教育也应渗透于幼儿家庭教育中,试想:如果一个家长满口脏话,动手就打人,那他的孩子又怎能做到文明礼貌的去对待别人呢?家庭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做到家园一致,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发展导向,成为孩子成长的表率。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他们需要得到父母和教师温暖的牵引和扶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习、做人的能力,是传给他们一辈子享之不尽的财富。所以,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2]张燕编著.《幼儿园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3]沈伯梅,于芳主编.《幼儿园管理案例研究》.百家出版社,2006年出版.

[4]王普华主编.《幼儿园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5]马卡连柯.《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

第9篇

一、奖励概念的界定及其分类

研究者对于奖励的界定有多种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界定,是指施于行为之后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的事物,侧重的是奖励的象征物;另一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是指对个人或集体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表扬,侧重奖励的过程,强调奖励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德育方法。〔2〕教育研究者比较认可后者对奖励的解释。檀传宝认为奖励是德育众多具体方法中的一种,指通过一种积极的强化方式来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教育方法,意味着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和行为的肯定或较高评价。〔3〕笔者则将奖励界定为在幼儿园德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积极道德行为表现(与不道德行为相对)进行表扬与肯定的方法。

认知学派认为奖励可以分为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并强调内在奖励的作用。行为主义者则认为奖励可以分为物质类奖励和非物质类奖励。物质类奖励包括奖品、奖状和额外获得的自由时间等。非物质类奖励包括得到教师的注意、表扬和鼓励等。〔4〕以上是根据奖励象征物的形式来划分奖励的类型。而从奖励的实施性质看,奖励包括控制型奖励和信息提供型奖励,前者指向奖励幼儿的道德行为过程,后者偏重奖励幼儿的道德行为结果。〔5〕

二、幼儿园德育中有效运用奖励的意义

1.从德育的本质特性来看,奖励是开展幼儿园德育必需的方法,具有必要性

刘铁芳认为,道德教化直接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形态,调节生命的肉身形态与价值形态的冲突,谋求个体生命的内在和谐,谋求个体在世界之中的合理、幸福生活。〔6〕檀传宝也认为,德育应回归对人生的关照,精神性或价值性是道德生活与教育的本质,而精神性的核心是精神家园或终极价值的不可或缺性。〔7〕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说,德育是要教人尚善崇美,帮助人获取幸福感,德育的过程应该是和谐、舒适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个体德性的完满。

每一个教育过程都少不了对教育对象的评价。来自权威者的评价能让受教育者明白自身的水平和处境,帮助受教育者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受教育者作肯定或否定评价,这在教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不可否认,奖励能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8〕没有任何赞扬、肯定,充斥着否定、惩罚的德育活动无法培养出诚心向真、向善、向美的真德性。因此,奖励对幼儿园德育来说是必要的。

2.从奖励的效用来看,奖励的运用可以强化幼儿的积极道德行为,具有有效性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往往重复能够得到奖励的行为,避免重复要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奖励确实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一旦教师对幼儿的积极道德行为及时给予恰当的奖励,即强化,幼儿就能获得自信和愉悦感,从而不断重复和保持这些道德行为。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并不少见。

根据操作学习理论的观点,人们在不期待即时报酬的条件下也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这是因为先前的奖赏已经使相应的行为得到内部强化。也就是说,也许幼儿之前的道德行为是建立在追求奖励的动机之上,但是奖励同时也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机生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后幼儿会因为道德行为本身的愉悦感与满足感而持续这种行为,进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力。因此,奖励具有强化促进的力量,可以有效强化幼儿的积极道德行为。

3.从幼儿园德育对象——幼儿的年龄特点看,奖励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适宜性

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不能光靠口头说教,还需要一些切实可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效方法。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学前儿童年龄尚小,其理解能力差,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低,难以对自身行为进行判别和反思。有研究指出,学前儿童基本处于道德判断的“无律”和“他律”阶段。幼儿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成人的评价和干预,需要以成人的评价作为参照。

另外,幼儿虽然思维尚未发展成熟,但是可塑性强,模仿力强。成人的赞许和肯定是幼儿的社会性需要之一。奖励对于幼儿具有积极意义。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受到教师奖励的行为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而幼儿良好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模仿的可能性。

总体而言,奖励作为一种德育方法,对于幼儿园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因为在理解和运用奖励上的一时偏差,导致幼儿园教师对奖励产生偏见,甚至对奖励敬而远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奖励策略本身不存在不妥之处,关键要看教师能否合理有效地运用奖励策略,提升幼儿园德育质量。

三、在幼儿园德育中有效运用奖励的策略

综观檀传宝、郑三元、莫源秋、周小宋等人的研究,结合自身对幼儿园德育实践的所见与所思,笔者认为,实施有效德育的前提是幼儿园教师必须将幼儿视为独特的有自身独立人格和自尊的个体,充分尊重每一个幼儿。在此基础上,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德育实践中运用奖励时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奖励频次得当

有的教师在德育中滥用奖励,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奖,上课坐得端正有奖,游戏时不跟同伴打闹有奖……有些教师尤其喜欢频繁使用事先许诺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幼儿,如“你不跟小朋友抢玩具,老师就奖你一朵小红花”,“你要是能吃完一碗饭,不浪费粮食,老师就表扬你”,“你不哭了,老师就奖你自由活动”……这种对奖励的滥用容易产生“德西效应”,〔9〕一是导致奖励变得微不足道,对幼儿失去原有的吸引力;二是使幼儿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被奖励所左右,甚至把得到奖励看成是学习的目的,产生对奖赏物的关注与贪求,一切以奖励为目的,丧失内部动机。

要做到奖励频次得当,必须把握奖励的时机。如果幼儿没有内在行为动机,或者内在动机不强,教师不得不从外部激励幼儿,推动幼儿道德行为的产生和保持,这时采用奖励是必要的。但如果幼儿已经认可道德行为本身,已经具有内部动机,此时就没有必要奖励幼儿,以免弄巧成拙,不仅不能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削弱幼儿的内在动机。

2.奖励程度得当

人的发展是多样的,幼儿园教师要以多元智能观作为指导,多对幼儿作纵向评价,奖励幼儿在道德上的每一点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喜欢横向评价幼儿,往往会导致幼儿产生消极体验,因为在一些幼儿得到奖励的同时,其他幼儿可能会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应该慎用横向评价。

教师奖励幼儿的程度要与幼儿的表现相一致,不能不负责任地夸大其辞,给幼儿留下不真诚的感觉。久而久之,这种过度夸大的奖励会丧失奖励的作用。

教师对幼儿的表扬应该越具体越好,让幼儿充分了解自己得到表扬的具体原因,这样不但能让幼儿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以便更好地坚持下去,而且还能增强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因为幼儿能从中感受到教师确实是在关注自己,注意到了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比如,一名幼儿摔倒了,另一名幼儿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如果教师见到后说:“你今天真乖!”幼儿往往不明白“乖”是指什么,奖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教师说:“你今天把小朋友扶了起来。你做得很好,老师很高兴!以后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也要像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种方法既表扬了幼儿,又能强化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

3.奖励形式灵活多样

教师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要多方面考虑幼儿的需要和兴趣,采用多种形式奖励幼儿。奖励的形式包括有形的物质奖品(如小红花)、自由活动时间和社会性奖励(如口头表扬、点头赞许)等。有时教师还要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教师提供的奖品,因为如果幼儿对于奖品不感兴趣,觉得奖品太乏味,奖励就会失去激励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奖励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将行为动机内化。因此,在奖励类型方面,教师应该适当减少物质奖励,多采用精神性奖励,因为精神性奖励更容易强化幼儿的内部动机。从实施性质来讲,教师应该多采用指向行为过程的信息提供型奖励,少采用指向结果的控制型奖励。虽然控制型奖励便于教师实施,但是对幼儿的道德发展来说,信息提供型奖励更为有益。

4.奖励公平、公正

奖励实施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是有效实施奖励的关键。如果奖励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会使奖励失去权威性,致使奖励的作用大打折扣。另外,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受奖励幼儿的范围,照顾到更多幼儿的感受,促进全体幼儿的道德成长。莫源秋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调查研究的半年时间里,小班约有15.7%,中班约有23.5%,大班约有28.6%的幼儿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得到过教师的奖励。这意味着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漠视甚至放弃了对这些幼儿道德发展的关注。扩大奖励的覆盖面,使更多幼儿受益,这是急需引起教师重视和改进的问题。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一种合理的奖励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奖励制度能得到大多数幼儿的认可。另外,教师还要尽量考虑大多数幼儿的情绪和感受,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并适当扩大奖励的覆盖面,让更多幼儿拥有自信与成功的体验。处于这种奖励氛围中的幼儿,其积极性和自主性将会大大增强。

5.家园德育一致

家长与教师教育的一致性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认为,比较而言,教育的一致性越强,教育的效果越好。〔10〕在德育方面也如此。如果家长与教师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奖励标准一致,幼儿的道德行为将更具有稳定性。如果两者的标准处于分歧甚至是矛盾状态,幼儿的行为在幼儿园能受到表扬,在家里却受到冷遇(比如教师肯定幼儿与同伴分享玩具的行为,但是家长因为怕幼儿弄丢、弄坏玩具而不主张幼儿这样做),那么幼儿容易在道德认识上产生混乱,甚至形成矛盾人格,导致幼儿道德行为不一致,道德发展滞后。这正是幼儿的道德行为缺乏跨情境性的原因,因为家园德育工作没有达成一致,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自然会表现不一。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最好能主动与家长联系,促进家园在德育方面达成一致,形成作用于幼儿道德发展的合力。应该说,家园合作的一致性越强,合力就越大,幼儿的道德发展自然也会更好。

6.恰当整合其他方法

奖励仅仅是教师实施德育的诸多手段中的一种,只有与其他教育手段(如批评、情境陶冶等)有机结合,遵从最优化整合等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奖励较偏重外部强化,过多地依赖这种德育方法,容易让幼儿产生依赖心理,“一心一意以奖励为目标”。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是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力量,充分感受到道德行为本身的乐趣,由此形成稳定而持久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