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活中的统计学

时间:2023-08-08 17:07:37

导语:在生活中的统计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活中的统计学

第1篇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7)

摘要:通过研究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分类:先知后行和先行后知的动作技能,结合通用技术项目活动的特点,对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提升学生动作技能的策略。

关键词 :动作技能 通用技术 项目活动 学习规律

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做”,其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笔者依据通用技术项日活动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划分,结合通用技术项日活动的特点.分析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通用技术教学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的动作技能

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广义的技能可分为三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智慧技能是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是指对内的调控;而动作技能是运用规则支配自己身体肌肉协调的能力。动作技能的这种协调办事的能力,正是通用技术项日活动所必需的。什么是动作技能?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克隆巴赫认为,“动作技能是习得的、能相当精确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注意的一种操作”。伍尔福克等则把动作技能定义为“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知识和进行那些运动的能力”。虽然对动作技能的理解不同,但他们都认为,动作技能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眨眼之类的随意动作,它是人类一种学习的能力,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对于动作技能的分类,有的学者认为,动作技能可分为:基于本能基础上的技能和后天学习的技能。广义的技能主要分为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其中动作技能包括本能技能和学习技能,智慧技能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这种分类方式,笔者认为本能的技能是不合理的,动作技能既然是运用规则办事,那么它就不是本能的技能,与本能有区别。本文认为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一方面心智技能包括认知策略和智慧技能,另一方面动作技能包括先知后行的技能和先行后知的技能,先行后知的技能即为默会知识。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学习,可分为两种情况:

首先,先知到做事的规则,然后学会用这些规则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这一项目活动中,给学生提出“台灯包括哪几部分,它们之间是如何相连的”问题,如果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台灯设计的学生可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认为,该学生已经掌握台灯设计的技能,这种技能一定是规则学习在先,而且这种规则是学生能意识到和能陈述的,故可以称为陈述性知识。经过反复的运用练习,学生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能够制作出一盏台灯,即规则支配行动时,规则变成了技能,这就涉及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但有些动作技能的学习并不是只涉及知识转换的问题,还涉及遗传、元认知等个体因素的原因。例如,一些技能知识存在于认识某些物体的外观、操作器具的某些项目中,在这些项目中对学生的色彩直觉、节奏感、平衡感等遗传的素质要求较为苛刻。

其次,技能学习的另一种情况,是行为或实践在先,对行为或做事的规则的意识在后,这类技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模仿和自发发现进行的。例如,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中技术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特别是技术语言中口头语言这一类型,大家在技术设计交流活动中通过自己大脑组织语言,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这样的规则学习就是内隐学习,习得的知识被称为默会知识。动作技能的内隐学习与学业方面的内隐学习相似,是一种较少或几乎不使用工作记忆,无意识地获得有关动作技能的某些相关知识规则,并自动对其进行加工和掌握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高中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本质是知识的运用,即程序性知识的运用,但有些程序性知识是执行者能意识到的,而有些是他们意识不到的。那么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这些动作技能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呢?影响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呢?这是本研究的重心。

二、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高中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技能学习既是高中生技术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高中生技术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技能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类型,属于技术实践课类型。通用技术项目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技术能力,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是指人脑控制外部动作,必须由视觉或动觉来完成,如手锯的使用等。

(一)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分析

1.建立动作认知。

建立动作认知也是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觉的过程,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目标意向和目标期望。目标意向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目标模式反应和动作形式,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表象,即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模式。例如,在“制作创意笔筒”项目活动中,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首先要通过对教师的示范动作的观察,对刺激情境的知觉,来形成一个内部的动作意向,即制作笔筒的步骤:选择合适的材料、准备工具和设备、画线、加工、装配、表面处理、评价,以此来作为实际操作时的参照。在形成意象的过程中,需要对有关的线索和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在形成动作技能的目标过程中,学生不仅借助对现有任务的知觉和有关线索的编码,也须借助先前的有关经验,即已经学过的有关木工加工过程中画线的方法等。这就是说,学生通常还从长时记忆中激活有关动作技能的信息,并有效地检索、提取出来。

通用技术项目活动的建立促进学生的动作认知,学生不仅对即将要进行的动作形成目标意象,而且还要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自身能力和目前任务的难易性,形成自己的作业水平期望,这就是学生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的反省与控制能力的体现。

2.动作的联系形成。

动作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能够处于适当的刺激之中,使得刺激与反应相连接。由于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所包含的刺激和反应也非常复杂,所以联系的形成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用手锯锯割木料时,要按照画好线的木材进行锯割,学生必须知道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首先要做的动作技能是上锯,此时锯齿朝外,上锯后的下一步是起锯,起锯时锯程要短,用力要小,即第一步的操作反应必须成为下一步操作的刺激。加涅曾说过,动作技能的学习必须要建立动作连锁。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的动作技能,能够引起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运动性语言中枢的反应,这样有利于大脑活动,使学生处理事情更加灵活。

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学生必须排除过去经验中习惯的干扰,例如,曾经学会绘制三视图,在对木材进行加工画线时,用同样的方法来画线,其主要区别是在木板上要根据木板的长宽来对木板进行分割,同时它是在一个平面上将各个面表示出来,不仅要画出基准线、尺寸线、轮廓线,还要画出冲眼。因此,过去的经验固然重要,但还是应该努力纠正一些不正确的习惯性动作。

3.动作自动化。

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当学生技能形成之后,经过长期练习,从而能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一长串的动作系列似乎是自动流出来的,无须特殊的注意和纠正,技能逐步由脑的较低级中枢控制。当学生掌握了手锯和锉刀的使用时,在后面的装配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自己的制作存在小纰漏,就会熟练使用木工工具进行修改,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

任何动作技能的掌握都是相对的。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高度依赖于小脑和脑低级中枢,而这些中枢可能比脑的其他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通过对木质笔筒的加工制作,为以后的金工项目活动的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木工制作过程中对工具的使用已经在小脑和脑低级中枢中留下了痕迹,这样学生对金工的学习就不会陌生。

(二)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影响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教师的有效指导与示范。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高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性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虽然在这一阶段学生逻辑能力很强,但并不意味着动手操作能力强。此外,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的很多原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这时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很难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技术制作课堂教学纪律不好掌控的情况下,一般化的动作技能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好。

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与示范,不仅能给学生做出榜样,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不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通用技术现在虽然有课时量的保证,但是,由于项目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大项目的教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样一来,需要学生学习的动作技能增多,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得到凸显。

2.学生的练习。

练习是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佳径之一,里查逊曾对不同技能,如打网球、倒车、投标枪、肌肉耐力、理解、玩魔术等11个有关心理练习进行研究,得出一般结论是:心理练习与作业改进有一定的相关,如果将心、身二者的练习相结合,其效果更佳。对于练习中干扰情境的出现,相当于随机练习,随机练习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比区组练习能够产生更持久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心理练习和随机练习的结合。

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心理练习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作品的修改和完善,在修改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将学习过的有关动作技能的程序性知识回忆并应用。随机练习主要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操作实践,此时外界会有干扰,影响学生身心的投入,这时学生能否对动作技能全面掌握,将会影响到以后对动作技能的迁移。

3.反馈。

学生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运动之前得到的,二是在运动之中和运动之后得到的。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学生是将反馈作为进一步加工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教课之前要向学生反馈一下活动中的关键之处,同时在课后,对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建议。在这过程中,给予学生反馈的频数和时机非常重要,在动作技能开始时因学生对技能掌握的不熟练,可多次反馈,在项目活动结束时,学生对技能掌握程度比较高,要减少反馈次数,

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运动前对学生的反馈,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学生是否以前接触过有关此类动作技能的程序性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前概念在教学设计时体现出来。运动中对学生的反馈,主要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对学生动作技能准确性的反馈。对学生制作模型的评价则是运动后的反馈,此时的反馈大多是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动作技能学习的信心。

三、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旁观”意识及“主体”体验

技术活动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因此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学生所要去学习的程序性知识是本来就存在的。在这其中,“旁观”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众所周知,在社会调查性活动中,调查者只有保持“中立”的态度,以“旁观者”的角色进入调查活动之中,在调查分析时不加入主观的感情,那样得出的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才会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真实性。同样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研究者只有将主、客体进行分离,才能将那些非生命的真理性的有关动作技能的技术理论探索出来,因此,学生在活动中的“旁观”意识是他们提高技术素养的关键之处。

“主体”体验是有效落实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切人口,所谓体验是个体在亲历客观对象的过程中,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的体验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并且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图景。“旁观”意识与“主体”体验并不是相互矛盾的,“旁观”意识强调的是对待项目活动中的科学原理、动作技能的公正性,“主体”体验强调的是技术项目活动对研究者的影响,而不是研究者对项目中有关动作技能的技术理论影响。

(二)动作技能学习的动机因素设计

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如何使学生对动作技能的学习产生兴趣,而不是单纯的为操作而操作,为学习而学习,其中的关键点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如图1),在满足初级需要后,学生主要对尊重和自我产生需求。

一般说来,学生最需要的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因此在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给予学生更多的是爱和尊重,从而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树立信心。

(三)学习国外相关的研究经验

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个国家对于技术教育的策略是不一样的,其中教学策略研发价值取向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美国技术课堂教学强调技术探究、技术设计、技术试验,并以项目教学的形式开展,即为学生提供复杂且真实的设计项目,让学生亲历设计过程,主动参与到项目中来解决问题,他们特别重视技术项目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动手操作,练习动作技能。

因此,强化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技术素养之外,教师要对国外的一些技术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吸收国外的优秀经验,形成不同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外国的文化元素,换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综上所述,在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学生要知道动作技能学习的两种不同方式及其学习规律,抓住影响探究技能学习的因素,在教师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加强对通用技术项目活动中动作技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志平,论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学困生 职业发展目标 困与惑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课程不及格学分累计达到或超过相应分值,达到留级、退学标准,称为“学困生”。学困生达到一定人数比例形成群体,则会给学校管理带来工作难度,负面影响增大,安全隐患也会随之出现。学困生较为明显的状态或表现,一是厌学逃课。对学习没有兴趣,二是过多参与社会实践及商业活动,淡化专业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关注其个性性格、兴趣爱好、能力发展、价值观获取等因素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通过对学困生的走访调研,将其形成原因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对大学认知偏差及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而带来角色转换迷茫和学习懈怠

(一)读书的终极目标是考大学,实现这一目标等于人生有了“交待”

多数家庭、高中灌输给学生的理想信念就是考上大学。至于上了大学后如何发展,如何有针对性探索自我,如何培养未来人生选择所具备的能力则缺乏必要的了解。

(二)大学的学习模式“散漫”,实则“形散神不散”

相对于高中“掌握课堂就能得到全部”相比,课堂只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要想把知识学扎实全面还须花大量课外时间看书查资料。课堂学习不是大学学习的唯一模式,通过参与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德育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方式也可成为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渠道。学生在这些众多的选择中如没有自我认知与目标确定,盲目选择,则造成实际忙碌背后的空虚与落寞。

(三)缺乏心理过渡与调节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身份的转变,从“高考指挥棒”下的学习模式到自我把握学习节奏,自律能力没有充分养成,缺乏对时间的合理支配,且不懂得主动沟通与交流,将心理情绪转借于电脑游戏,甚至寻求情感寄托。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个性心理,缺乏对人生意义与价值观探索,加之缺乏对情感应有的尊重,导致在盲目获取的情感中不能得到应有的心理支持,不仅影响学习,还给双方带来伤害。

二、对所选专业及课程学习、发展前景缺乏应有的了解与探索,学习缺乏内在动力

(一)所学专业非己所选

对专业课程无兴趣有两种原因,一是受高考成绩限制而选择当前专业;二是迫于父母的意愿与家庭因素。在没兴趣就学不好的心理认知中,缺乏学习主动性,“应付”成了学习状态里的必然。

(二)音、体、美专业学生重视专业课程学习,而对于公选必修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毛概等)课程无兴趣,上课及课程考试都较为随意

(三)职高生受身份限制,高考按对口专业升学,无法选择专业

这些学生中,专业基础课(数学、英语)学习相对薄弱,50%的学生课堂上难以跟上老师的进度,加之学习主动性差,课后与任课老师缺乏有效沟通,作业难以独立完成。

三、对外部环境的过分依赖与错误判断失去对自我性格、兴趣、能力的有效探索

(一)家庭经济因素影响

由于有优裕家庭经济条件和资源优势,其未来的生涯发展家长已做好了规划与安排,大学学习只是过程与程序,只要没有违纪违规,顺利毕业则可获得就业机会。与之情况相反的则是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学生,由于学费、生活费的压力不间断各类勤工俭学活动,有时甚至是两份工作同时进行,学习活动不能按时参加。

(二)班级学习风气影响

班级学习风气的营造对班级同学的影响意义重大,好的班集体给同学带来正向思维和集体荣誉感,而散漫的班级不但失去凝聚力,也会给学习主动性不强同学我行我素、独来独往提供便利条件。

(三)寝室学习氛围与文化建设影响

寝室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另一重要场所,所蕴含的文明素养与学习习惯彼此影响,互相渗透。好的寝室风气带给个体良好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驱动力;而互不关心,乌烟瘴气的寝室环境给个人带来的负面认知与行为方式也更深刻。

(四)过度热衷专业学习外的社会活动

大学生根据学习需要适时参与社会实践,对认知社会、了解专业前景、提升能力有一定帮助。而缺乏有效的生涯目标与生涯规划,角色定位不清晰,在功利性的认知定位下把各项社会活动(开网店、过早参与创业、热衷社交礼仪活动等)置于学习之上,学习成为“附属”。

心理学家舒伯认为,人在其一生的发展进程中同时承担着多种角色,各角色又有主次之分。大学生属于人生的探索阶段,其主要角色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专业学习的前提下开展各类探索活动值得鼓励,而没有目标、对于角色主次的不合理排序与认知而盲目行动则有损于个人的能力消耗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大学生的求学状态与发展,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从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来看,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与重托;从建设高质量大学来看,学困生及群体的出现与高校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从个人生涯发展连续性来看,大学阶段作为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其四年的大学学习对未来创业、求职发展与空间提升影响深远。因此,加强对学困生形成过程的成因分析与归纳,为管理提出科学化,规范化建议,对于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尤为重要。研究对策归纳如下:

制度设计

1.强化“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促进学生在课程开设前对学科发展、应用领域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与兴趣,同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成果、教学特点有宣传。改变学困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模糊认知。了解专业学习对未来创业、求职的意义与作用。通过新生教育(大一年级)、学术讲座(大二年级)、学科竞赛(大三)、创业与就业(贯穿大学四年)系列设计,在不同学习阶段给予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并懂得将学业规划与生涯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完成每学年度的学习目标。同时指导学生树立“创业应建立在专业学习的前提下”意识培养,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才更有竞争力与市场,获得品牌的成长。

2.学分预警机制。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与学分设置,强调每学期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公选必修课所获分值。对学困生未获得学分课程分管年级辅导员(班主任)有原因分析、谈话记录、改变方案、一对一帮扶与跟进。合理而有效的预警能促进大部分学困生改变认知,自觉端正学习态度。

3.制定生涯发展规划。生涯发展规划的意义在于给自己的未来设定目标和方向,并通过目标探索发现自我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偏好,调整角色由单一到多重性的认知转变,通过大学四年不断沉淀与修正,实现其近期或长期生涯目标。学困生更多等着被学习、被指导,主动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的意愿薄弱。加强对学困生生涯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指导,倡导其树立“自我实现”的意识觉醒更为重要。对此,重视学困生生涯发展规划理论学习,并指导其积极参与职业实践体验,通过体验加强对职业目标的规划与不断调整,并通过专业咨询达到完善。

4.心理干预设置。学困生多存在自我效能感低,对介入外部环境主观能动性不强,沉溺于自我空间。针对这一现状的改变是鼓励他们参与活动,通过听讲座、与老师交谈获得有效学习信息。对于心理与行为偏激的特殊学困生,则应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及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或医治转借。

人文素质养成设计

重视学困生人文素质培养,因才施教。大学生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积极合作的态度与团队精神等对未来个人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大学不单承载知识学习,更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一所好的大学不仅体现在好的校园环境,更多是学校的人文精神与气质。

1.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好的校园环境给大学带来了气质与精神。自然环境雅静、绿意盎然、布局合理、有生命的建筑等,让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的人们自然而生读书意念,报国志向。而学生热爱学习、充满活力的状态又会给学校带来优良的人文气息与勃勃生机。(1)宣传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窗口与思想导向体现。对国家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承、思想意识形态等宣传栏的设计,凸显校园的自然景观与建筑特色。(2)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品性与格调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卫生环境,和谐的同学情谊,彼此间相互渗透与影响更能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养成。(3)班级是校园各项文化活动的载体,也是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通过活动推动班级建设不断完善。关注学困生,班级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为他们创造活动机会,在同学们的鼓励与认可中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

2.师德师风建设。“言传身教”是对教师职业的阐释。大学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精心设计、课堂组织、课外对学生耐心辅导、在学术领域取得的成果等,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困生对“名师”的期望与依赖更为强烈。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传递一种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也会影响到学生个性品格形成,同时加深对学校的热爱。

3.文化活动设计。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大学生的自我培养提供多元化途径。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德育实践、创业指导等,都给学生提供了平台与机会。重视学困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活动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二是通过活动发现他们的职业兴趣与能力偏好,为其寻求校园资源最大化利用并实现个人发展。重视对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及各学生团体活动的指导,把握主旋律,主流思想,通过设置活动导师、社团导师等方式,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通过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系统设计系列主题活动,为大学生(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供有意义的思考与选择。重视大学生创业活动指导,通过校园孵化基地使原创项目获得尊重与保护。

加强对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教育与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尤其关键。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社会矛盾突出。但这不是发展主导,大学生对此应有理性的认知与思考。学习仍然是大学生坚守的底线。不学好专业,不利用大学四年时间做合理有效的学习与规划实则是对自己的浪费。未来的经济发展、国家建设、个人提升需要的依然是知识底蕴。

第3篇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15-02

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学中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学生普遍感到枯燥难懂、不易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关键,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生活中的统计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可以把统计学用得很活。如课堂上问学生:“假如你到一陌生的地方,在地方小食街上,有很多相同品种的小吃,哪个摊位能代表该地方的小吃水平呢?你会选择在哪个摊位上吃呀?”同学们会回答:“在很多人吃的摊位上呀。”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引入统计学中“众数”的概念,众数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

2 引导学生学,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学科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既定学习内容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遏制了学的力量,学生的求知欲及创造力受到抑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学中要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例为中介来进行思考,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3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即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社会、看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构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

同学反映,尽管上课老师举了很多例子,但是仍然不免觉得有点抽象,尤其是关于统计设计方面的内容。学完之后,脑子里仍是一片雾水[1]。针对类似现象,老师应从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案例,将难懂的知识、抽象的内容生活化。例如,在讲解“小概率事件”原理时,就问学生:“你们每次上学乘什么交通工具来呀?”学生回答:“汽车、火车、飞机……”。“那有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翻车或飞机掉下来)?”“有呀!”“那为什么我们上车前不跟家人告别说,'爸爸妈妈再见,我一去不复返了'!”这时同学们开始笑了起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随之给学生解释说:“其实我们都把飞机掉下来或车翻了当成了小概率事件,认为这一次出行不发生(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在一次实验中不发生),这样我们在生活中冒了小概率事件的风险,享受了生活的便利。”

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中处处存在着与卫生统计学相关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把医学统计学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去解读生活中的统计学知识。同时,教师在讲授时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2]。例如在学习“抽样”的概念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答案,问学生:“我们在家炒菜时,在菜将要起锅前,我们一般会做什么动作?”“尝一下(抽样) ” “为什么要尝呀?”“ 看看咸淡是否合适”“能不能把整锅菜尝完了,然后说,味道不错,咸淡适中!” 学生哈哈笑了起来说:“不能。”“对了,这样别人就没菜吃了。” “所以在生活或实际工作中,有时总体是没法测量的,只能通过抽样,通过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的情况”。这样,在同学们熟悉的案例和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抽象的统计学概念。

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中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在用好现有教材的同时,必须开发和利用学生中的一切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发掘医学统计知识,让课堂成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的生活乐园。

参考文献

[1] 徐英,郜艳晖,李丽霞等.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J] 南方医学教育 2008(1)

第4篇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独立学院;教学方法

1引言

2014年出台的《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逐步扩大独立学院验收试点范围。启动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在高校转型改革的当下,合理的改革教学内容,创造性的实施有特色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才能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需要。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承接了部分基础课程如《微积分》《概率论》,而其学习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课程如《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从课程本身的性质来看,统计学内容涉及面广,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此外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统计学知识与统计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内。因此,统计学教学如何适应学校学习与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需要,成为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独立学院教学环境现状

独立学院多为母体大学全资或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大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机构,独立学院的教师与管理层也多来自母体大学,因此不管教学还是管理都承袭了母体大学的风格,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几乎与母体大学无异,因此《统计学》教学任务也多由母体大学中理学院的老师承担,很难适应独立学院学生与学科设置的实际情况。独立学院在本科招生中与民办学院一起属于第三批次招生,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不能与属于一本招生范围的母体大学相比。在一项针对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生入学成绩的抽样统计调查中显示,35%的学生在高等院校入学考试中数学成绩低于90分。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教学不能完全按照一本二本院校进行,尤其不能按照母体大学学生的《统计学》教学要求给三本院校的经管类学生上课。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大部分人会在毕业后选择参加工作,对于《统计学》这类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有较高的期待。在针对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2012级财物管理专业的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同学希望在《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能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学会合理的设置问卷,能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并读懂输出结果。而对于传统《统计学》教学中的公式推演、定理证明仅有23%的同学认为有助于统计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此外,《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中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程,不仅需要对其定理、定义做全面的介绍,以满足部分考研同学的学习需求,也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统计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多的是要锻炼学生们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符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才能够实现在经管类学科中开始《统计学》课程的目的。

3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

3.1适应“三本”院校的教材匮乏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办学层次为本科。现有统计学教材的编写目标,或者适用于本科,或者适用于专科,没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编写的,适合“三本”学生特点的教材。而传统的本科院校多数坚持精英教育,专科院校则偏重于技能训练,因此对于夹在传统本科与专科之间的独立学院而言,无论是选择理论多一些的本科教材,还是应用多一些的专科教材,都不能完全适应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需要。

3.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缺失,那就很难认真对待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与练习。对于经管类的学生来说,学生在意识上简单地将统计学课程划归到数学门类,甚至有同学认为统计学仅仅对考研具有意义,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毫无作用。在笔者与授课班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大部分仅仅停留在考研需要的层面上,而“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则是学生发问最多的问题。事实上,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统计知识,统计技能以及统计理论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各领域内,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单位,都会面临数据处理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掌握扎实的统计知识,既是学科学习的需要,也是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3.3教学手段陈旧、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但是我们并不能忽略统计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较为扎实的概率论、微积分等学科知识基础上,除此之外,统计学学科本身的原理晦涩,计算复杂,这些都给统计学的教学设计带来困难。受到上述条件的约束,许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能够将统计学原理介绍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常常更注重基本原理的演绎和统计方法的选择,而忽略了统计学在我们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的讲解。这样就更加剧了学生认为统计学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工作、职业发展没有关系,进一步影响学生对于统计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4《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对于如何在独立学院中有效的开展统计计学教学工作,使统计学教学既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又可以让统计学的知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助力。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4.1改进教材质量,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

三本学生具有其自身特点,要找到一本符合这群学生的自身特点的教材是我们更好的开展统计学教学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授课教师吸取不同教材中的特点,形成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讲义,并以此为依据建立适合独立学院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统计学教材。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统计方法普遍存在于生活生产的各领域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介绍统计学知识,是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但现在使用的统计学教材中,案例反复陈旧,是多年前的数据,而更多的案例则是来自编写者的假设,不具备一般性和参考价值。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中无法提高对统计学认识更无法培养兴趣。因此对于案例的选择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社会流行的话题,比如大数据、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估等学生感兴趣或者与学生专业相契合的案例进行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挖掘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如:学生月消费水平,自己收集相关数据,将数据带入课堂,进行讨论和对比,在此过程中介绍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4.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知识传输的纽带,教师的授课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而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又反过来作用于课堂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教师是上课绝不是照本宣科,教师上课不仅要系统的介绍统计学本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也要让学生明白统计学中的概念和定义与生产、生活有何联系,更要让学生知道统计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教师本身的学科知识积累是分不开的。若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教师能够进行学科教学的基础。随着独立学院的深化发展,为了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学院应培养具有较高学科知识水平的教师队伍,通过交流、学习、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此外,统计学是一门数据处理学科,其中数据分析的计算需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提高教师实际软件操作能力也是提高提高统计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次,教师上课也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艺术。《统计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应用型兼具的学科,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就更加应该注意多种教学手段交替使用,吸引学生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去课堂教学之外,统计学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其学科应用性,可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实践,针对学生在统计实践中出现的疑惑、问题联系统计概念进行解答,也可较好的提高学科学习质量。

5结语

大学课堂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课堂,固守旧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不仅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失望,更会使社会对大学教育失望,统计学作为应用广泛的一门学科,更应注重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联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着慕课的流行,大学课堂如何适应社会流行趋势需要、适应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正视的问题。本文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仅是个人的一些总结和感触,统计学教学改革是不一朝一夕的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细致讨论、深入研究。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唯有秉承认真探索,兢兢业业的治学态度,才能使独立学院《统计学》课堂教学得到发展。

作者:李茜 周燕茹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本社,2011.

[2]柳国海.高校经管类统计学教学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137-138.

[3]石秀丽.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2:19-20.

第5篇

关键词:阅读 分析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46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而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怎样把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了本节课的研究重点。而读图的能力作为数学阅读的重要一环,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数学中,进入到我们的生活里。统计图是呈现数学文本的一种重要载体,读懂,读透一幅统计图对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通过上一节新课的学习,已经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一些方法,增强数据处理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重点还要让孩子们读透《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孩子体会到:统计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读一幅统计图,不仅要读出统计图中显性的信息,还要读出统计图中隐藏的信息。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使孩子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包含的信息,而且还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做判断,做预测,做决策。知道统计活动不能只停留在数据的获得和呈现上,其价值更体现在对数据的利用上。

本节课笔者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激趣。

借用现代多媒体,在视觉上、听觉上等多个感官对孩子们激发兴趣,极具冲击力的影像资料和背景音乐一下子就把孩子的学习欲望调动了起来,让整堂课的活跃度和孩子们的融入度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而且通过这样一个短片,还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图作为信息的一种重要载体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孩子们感受到学好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个环节:复旧迎新。

读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步骤,笔者在例题一里有了一个充分的展示,而且设计这样一个例题贴合当前学生的实际,就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孩子们的回答有理有据,兴趣盎然。通过例题一的教学,帮助学生复习读统计图的基本方法,并能充分利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判断。在统计男女生的身高时,在谈论了题中的问题后,笔者又问:“对于那些比全国平均身高低的同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看着这张统计图,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条折线会一直往上升吗?为什么?”这样,就把问题进一步得以延伸,体会到统计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初步体验极限的思想,另外也是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体会到当统计图中的数据出现得越多的时候,判断就越趋于准确。在这个环节的末尾,笔者还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份拓展阅读的材料,丰富了数学阅读课的内在形式,而且也让本节课有了一个很好的延伸。

第三个环节:深入分析。

古人云:应变出奇以制胜!说的是:用兵靠适应形势变化出奇兵来致胜。这个环节是同学们通过对例题一的讨论顺利引入的,复式折线统计图首先呈现了两位同学赛前六周的成绩情况,孩子们通过对小明和小亮的成绩变化趋势的分析,让孩子们做出预测。大部分孩子都更愿意派小明去参赛,因为从赛前的成绩分析来看,小明的成绩更稳定,然而当笔者出示对手小刚成绩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改变了他们当初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更愿意派小亮去,因为小亮的成绩虽然很不稳定波动很大,但最好的赛前成绩却出在小亮的身上,让孩子明白:情况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会不同。在教学中,笔者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

第四个环节:思维延伸。

孩子们在学习了前面几个环节以后,已经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明白:怎样充分挖掘统计图中的信息,体会统计图中数据的作用。本环节通过读A、B两种家电的销售情况统计图,一方面增强学生读图、分析、比较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从经理的角度,找出统计图背后隐藏的信息,大胆决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孩子们根据A、B两种家电的销量走势大胆的推测出A、B两种家电的类型,明白生活中有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6篇

【摘要】

目的观察LASIK术后远期的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及对日常生活中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7例(134眼)接受非球面切削程序引导的LASIK的患者随访4a。收集术前及术后6个月、4a患者的视力、角膜地形图、球差和彗差资料,并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患者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结果术后4a随访中无一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视力下降;术后6个月和4a的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分别达1.08±0.16、1.11±0.17和1.12±0.16、1.13±0.14。不管是术后6个月还是4a的角膜球差和彗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但术后两个时间点间角膜像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大部分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视觉功能感到满意或很满意(94.3%、92.4%)。术后4a随访中有7.4%患者诉夜间开车困难。进一步分析视觉功能评分与角膜像差的关系,发现夜间开车困难与角膜球差呈负相关(术后6个月:r=-066,P=0.040;术后4a:r=-0.69,P=0039),而且并没有随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后有远期稳定的角膜像差和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功能感受。

【关键词】

近视;LASIK;高阶像差;视觉功能

近视是临床上常见的屈光状态,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作为一种主流的治疗近视的角膜屈光手术已开展二十多年,治疗近视和散光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患者虽然术后视力较好,但仍然抱怨有夜视力下降、夜间开车困难等视觉质量下降的症状[12]。研究证实这可能与LASIK不可避免地带来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加并导致患者视觉质量下降有关[34]。为了减少角膜屈光手术后像差的增加,改善术后视觉质量,现有多种个性化切削模式引导的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不断应用于临床[57],但术后效果并不完美,亦没有可以参考的手术选择标准。目前国内外对于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像差、患者日常生活中视觉功能感受的大样本远期观察较少。本研究将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行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67例(134眼)随访4a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随访中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及治疗的远期安全性、有效性,并对术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功能感受进行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近视眼白内障治疗中心行非球面切削模式引导的LASIK且完整随访4a的患者67例(134眼),其中男32例(64眼),女35例(70眼),年龄18~37(24.56±5.57)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phericalequivalent,SE)-1.25~-10.25(-5.10±1.88)D。所有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均在08以上。无任何角膜手术史及眼病史,排除游离瓣、不全瓣、角膜瓣皱褶、偏心切削、残留碎屑、异物、上皮植入等。

1.2方法行常规近视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使用Optikon2000角膜地形图仪和KeratronScout图像处理器(Rome,Italy)作角膜地形图检测,每眼检查4次,选对焦及重复性好的图像分析角膜波前像差数据,该检查由同一主治医师完成。使用MoriaⅡ微型旋转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瓣设定直径为7.5mm、厚110μm。使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Esiris第六代小光斑飞点式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采用非球面切削模式,扫描区域为6.5mm,配备红外制导主动眼球跟踪系统(频率300Hz)。

1.3观察指标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BCVA和SE。收集直径为65mm区域的角膜前表面球差(SphA)、角膜彗差(Coma)。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患者在术后日常生活中视觉功能感受的评价。该评价系统主要参考苏格兰Dundee大学[8]所使用的视觉功能评价表。问卷中对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视觉功能回答差、很差均视为视觉功能障碍;回答满意和很满意表示LASIK术后视觉功能能够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像差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不同时间视觉功能调查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视觉功能调查评分与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的关系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视力LASIK术后所有眼UCVA都达到0.8以上;术后BCVA均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在术后4a随访中无一例患者BCVA较术前下降。术后6个月和4a有效性指数(术后平均UCVA/术前平均BCVA)、安全性指数(术后平均BCVA/术前平均BCVA)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见表1)。

2.2角膜前表面球差和彗差变化不管是术后6个月、还是4a角膜高阶像差均显著增加,但术后6个月角膜像差趋于稳定,与术后4a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2.3视觉功能术后6个月和4a分别有660份和737份关于日常生活中各项视觉功能调查的回复,大部分患者感到满意或很满意,满意度分别达94.3%和92.4%。在早期随访中有6例患者(9.0%)诉夜间视力下降,特别是夜间开车困难;在最末随访有5例患者(7.5%)仍存在夜间开车困难。术后视觉功能按模拟刻度评分分析,两组视觉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进一步分析视觉功能评分与角膜高阶像差关系,相关分析发现术后6个月和4a夜间驾车困难均与术后角膜球差呈负相关(r=-066,P=0.040;r=-0.69,P=0.039,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随访观察了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像差的远期变化,并对术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功能感受进行调查分析。术后BCVA是评价近视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9]。在本研究的随访中,无患者BCVA较术前下降;而且随访结果显示术后UCVA均达到0.8及以上,说明LASIK术后远期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研究表明,人眼角膜高阶像差以三阶和四阶像差为主[1011],而其主要成分是彗差和球差;在人群中彗差和球差通常也是最常见的像差类型。正常人角膜前表面产生正球差,经后表面以及晶状体所产生的负球差部分代偿后,使全眼高阶像差通常低于角膜高阶像差。角膜像差是全眼像差的重要来源,其在整个眼球像差中占大部分,而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形态,从而使得角膜和全眼高阶像差均显著增加[12]。在自然光条件下人眼瞳孔直径为2.5~4.0mm,而在暗环境中瞳孔直径散大可达6.0mm以上[13]。由于我们在非球面切削引导的LASIK常规的准分子扫描直径是6.5mm,因此本研究主要观察了直径6.5mm的角膜前表面球差、彗差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患者术后角膜球差和彗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而术后6个月和4a角膜高阶像差并无显著差异,说明LASIK术后6个月角膜像差趋于稳定,而且远期观察表明角膜前表面的球差和彗差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LASIK术后虽然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访中也发现大部分患者对术后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视觉功能任务感到满意或很满意,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夜视力下降,特别是夜间开车困难。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早期约9.2%患者诉夜间开车有困难;随时间推移,这种现象并没有明显改善,在随访的4a仍有7.5%患者存在夜间开车困难。但在随访过程中无新发患者出现夜间开车困难的症状。而且术后6个月与4a患者对各项视觉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评分一致。说明LASIK术后6个月患者就已完全适应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功能的各项任务,而且患者视觉在日常生活中各项功能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视觉功能评分与角膜高阶像差关系,发现术后夜间驾车困难均与术后角膜球差呈负相关。由于这种现象在LASIK术后远期随访中依然存在且无改善倾向,因此对于高风险职业特别是对夜间视力要求较高的近视患者应慎重选择这类手术。本研究仅仅分析了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情况,未能对全眼像差进行研究,而且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功能感受涉及环境、心理等多因素的影响,因而高阶像差对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需要通过全眼像差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LASIK术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有部分患者存在夜视力下降,特别是夜间开车困难,但长期随访中大部分患者对术后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视觉功能任务感到满意或很满意;而且术后远期角膜像差稳定。

参考文献

[1]KEIRNJ,SIMPSONT,JONESLW,FONND.WavefrontguidedLASIKformyopia:effectonvisualacuity,contrastsensitivity,andhigherorderaberrations[J].JRefractSurg,2009,25(6):524533.

[2]MARCOSS.Aberrationsandvisualperformancefollowingstandardlaservisioncorrection[J].JRefractSurg,2001,17(5):S596601.

[3]NAYORIY,KAZUNORIM,TOMOKAZUS,TAKAHIROH,TAKAHIROK,FUMIKI,etal.Ocularhigherorderaberrationandcontrastsensitivityafterconventinal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J].InvestOphthalmolVisSci,2004,45(11):39863990.

[4]KHALIFAMA,ALLAMWA,SHAHEENMS.Visualoutcomeaftercorrectingtherefractiveerroroflargepupilpatientswithwavefrontguidedablation[J].ClinOphthalmol,2012,6:20012011.

[5]杨梅,郭秀瑾,马月磊,李向品,刘超敏.波前像差引导联合虹膜定位技术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后视觉质量[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5,17(1):4852.

[6]周李,邓应平.Q值引导LASIK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和眼球面像差的变化[J].眼科新进展,2010,30(3):250253.

[7]HIDENAGAK,KAZUTAKAK,KEIKAH,AKIHITOI,KIMIYAS.Wavefrontguidedversusnonwavefrontguided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formyopia: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PLoSOne,2014,9(7):e103605.

[8]MCGHEECCNJ,JENNIFERP,KATHRYNH.Functional,psychological,andsatisfactionoutcomesof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forhighmyopia[J].JCataractRefractSurg,2000,26(4):497509.

[9]KOCHDD,KOHNENT,OBSTBAUMSA,ROSENES.Formatforreportingrefractivesurgicaldata[J].JCataractRefractSurg,1998,24(3):285287.

[10]李颖,孙静波,单丽,赵耀,于志红,张丽华,等.成人正视眼与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分布的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8,28(7):520524.

[11]李颖,赵耀,于志红,张丽华,王淑荣,彭绍民.近视眼患者角膜高阶像差分布及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LASIK术后高阶像差变化的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7,27(7):514520.

[12]MARCOSS,BARBEROS,LORENTEL,MERAYOLOVESJ.OpticalresponsetoLASIKsurgeryformyopiafromtotalandcornealaberrationmeasurements[J].InvestOphthalmolVisSci,2001,42(13):33493356.

第7篇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是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这一系列的工作都依赖着统计,统计工作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为培养出高素质的统计学人才,统计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统计学教材的创新

教材是提供知识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当前的统计学教材由于更新不及时,教材内容往往注重理论,而且抽象难懂,缺少案例分析和对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因此,要重新对统计学教材重新编写,从而更加适合当前统计学的发展。(1)统计学的目的旨在为学生通过学习统计理论知识,掌握数据资料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能够进行整理、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统计学教材必须在对统计理路知识掌握的前提下,穿插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统计学教材更加科学、更加实用。(2)统计学的内容应当与统计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时,手工操作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统计的需要,运用统计软件不仅可以缩短计算时间,而且使统计出来的数据更加明了,更加准确。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师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案例的选择上:一要与当前所讲述的理论知识相关联;二要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发生,不能是虚构的事件,案例最好是最近发生得,这样更能有说服力,产生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取代了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更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把过去在教学中不能展现的事物表现出来,对于统计学来说,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1)在对课件的制作上,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熟练运用PowerPoint,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进度往往会比传统的黑板教学快,为避免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拷贝课件,便于对所学的课程进行巩固和复习。

三、以就业为导向

统计学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科,不仅要掌握统计理论知识、统计方法,更要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展现统计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教师应注重加强统计学教学和运用统计软件的有机结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上机操作,通过对实际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2)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在教学工作之余,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就业的选择中,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急功近利,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选择能体现自身价值和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认清现实。社会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必须居安思危,不能盲目自大,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使自己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

四、加强实践操作

统计学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由于统计学的理论性很强,学生觉得比较难学,主要在于统计学中的概念比较严谨、复杂、计算推导公式也比较繁多。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有关的概念、方法原理和实际生活中联系起来,通过实例进行清晰、明确地诠释。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在校内开展一些调查,像学生每月生活费调查、业余活动调查等,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设计、调查、分析、整理,最后写出报告,这样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还可以提供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学校还可以联系一些实习单位,让学生真正体验在现实操作,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更好地融合,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金梅.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2)

第8篇

形象思维是以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之一,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意象为主要思维工具、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思维活动。广义的形象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利用假象、形象,反映事物本质揭示事物规律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表现为表象、联想和想象。概括起来,形象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1.1形象性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以色彩、线条、图形和形体等形象信息为思维材料来展开思维的,不同于借助概念、理论、数字等的情况。例如,学习统计量的分布时,只要画其概率分布图就能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该分布属于哪一类分布了。

1.2概括性

进行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思维的材料是通过加工,是具有概括性的形象。例如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中学习“聚类分析”问题时,借助二维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这种把统计语言文字用图形和符号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最简单的形象思维过程。

1.3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所使用的思维原素绝大部分都是经过加工改造过或从新创造出来的思维形象,比如统计学中的类比思维和联想思维等。类比思维可以引导发现,这也表现出形象思维的创造性。创造思维是指对统计学问题对象有了足够多的认知之后,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解决方式的一种思维表现。

1.4整体性

形象思维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逻辑思维,使问题得以解决。统计学可以看成是由各种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相互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因此,形象思维可以使学生建立牢固的整体思维方式。比如统计学中“标准误”这个概念就是一个联系描述性和分析性两大指标体系的关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只有认识到各种统计指标和方法都是整个统计体系中有着广泛联系的元素,才能进行正确的形象思维。

2培养形象思维的意义

2.1形象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统计学没有兴趣的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统计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与方法,比如样本的二重性,无限总体的概念以及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等,往往使许多学生认为统计学的学习是一种比较枯燥的过程,进而丧失了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而形象思维的展开恰恰可以恢复统计学问题的本来状态,加上其形象化的特点,它可以还原高度抽象的统计学概念本来面目,使统计方法贴近自己的生活,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统计学有了积极性。

2.2形象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决定因素,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目前对脑功能的研究表明创造活动是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协同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发展形象思维能发挥和创造潜能.创造能力的培养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发展形象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形象思维既是问题信息源,又是途径信息源。比如,统计学中定理的严格逻辑推理可以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定理的发现过程才是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2.3形象思维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

抽象思维成果就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包括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论,一般用文字或统计学语言表达。文字以及统计学语言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意象,抽象知识寓意于形象的文字或统计学语言之中。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大量实验证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3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

在统计学中往往有些统计概念、统计方法比较抽象,比如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假设检验方法等,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统计学不易理解的看法。因此要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设法使抽象的概念具体他,使难懂的统计方法通俗化,积极引导学生按统计学形象思维思考问题。

3.1注重图形归纳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使用图形归纳法,启发学生对抽象问题的形象思维。所谓图形归纳法,就是指利用图形由于般到特殊的认知方法。比如在讲正态分布规律时,一般先从一些实际例子出发,通过变量值的频率直方图、频数直方图等直观形式让学生对正态分布规律有一个形象上的认知。然后推出正态分布的概念和规律。这种基于图形归纳法引出抽象规律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从直观到抽象的讲解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概念,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注重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掌握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案例教学是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相关观测数据为依据,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了解问题的直观背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和方法,需要什么样的实际数据等。进而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注重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投影仪以及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方式。在实施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能过休用多媒体手段配合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统计图表等。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另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图文并茂,动感力强。因此,基于多媒体辅助工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4注重实习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统计学实习实践课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习实践环节是培养这生形象思维的重要环节。实习实践课应改变传统的简单套用公式,进行大量计算的状况。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其形象思维的能力上,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4培养形象思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合理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搜集、筛选适合的教学案例是能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关键。因此,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多媒体资源、实际数据等资源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在时间及空间上做到良好交互,是需要精心的设计和一些技术手段。比如,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案例的嵌套、设计以及利用统计软件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的设计等,都需要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4.2合理的考核制度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保障

只有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思考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提供保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规范课堂及课后作业的考核机制。另外课堂上尽量创设一些问题情景,以便给学开动脑筋,为进行形象思维提供条件。期末考试的设计与实施也尽量以考查学生对统计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尽量避免对复杂公式的计算以及抽象理论的证明等内容的考查。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2月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满足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经MRI、CT检查证实,未见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病程2年以下,均为家中康复患者,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60±5.34)岁,脑栓塞24例、脑出血30例、脑血栓2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进行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知识指导:通过健康手册等媒介向患者及家属讲述脑卒中的合理饮食习惯,例如控制每天食盐的摄入量,避免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并告知复发的高危因素,生活不良习惯对病情的危害,知识指导的时间应控制在30min左右,建议在干预的第1个月进行。②家属联谊活动:干预后2~3个月时,家属在患者日常生活中累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此时进行家属联谊可为家属间的互相交流提供平台,联谊会主要由社区护士管理,同时精神内科护士、康复科医生等参与,协同干预持续6个月,后期患者精神状态评估数据均为电话随访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