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管理者培养方式

时间:2023-08-08 17:07:41

导语:在管理者培养方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管理者培养方式

第1篇

企业管理的实质是由管理者来指挥、组织、协调全体员工的活动,开发出员工的极积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及个人目标。要做好企业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使企业朝气蓬勃,陈旧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走向没落。要发展、创新企业管理手段,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使企业不断焕发出活力,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先进、创新思维方式和现代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团队。

一、陈旧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及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也应随之不断变化,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但是,某些企业管理者存在着这样的想法:“我这样管理很多年,有经验,不用变”;“经验决定管理”等等,这些传统、保守、教条、僵化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一些管理者创新意识的形成和管理模式的改进。旧的思维方式主要分为四种:(1)本位性思维方式,“以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工作范围,缺乏对管理工作整体、全面的思考,把上层指令作为认识、评价事物的标准,影响了对事物全面、动态、本质的认识。没有考虑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基层单位的需要、员工群体的感受。(2)僵化性思维方式,工作中的传声筒,习惯于高层指令,上面布置干什么,就布置基层干什么,照本宣科,照猫画虎,传达上边精神,没有创新,“唯上”是从,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缺乏独立见解和创新能力,使组织缺乏生机。(3)封闭性思维方式,重视纵向联系,忽视横向沟通,把自己封闭在小群体及本系统内部。习惯向自己的主管领导、上级部门请示汇报,忽视部门与部门、基层与基层之间的横向沟通,忽视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常出现各自为政,孤军奋战,重复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4)经验性思维方式,片面强调职责,忽视协调统一,坚持过去习惯,拒绝改革创新,从前这样做,今后也要这样做,同行别人这样干,我们也要这样干,习惯固有模式,积累的经验。以上现象说明,我们管理层观念亟待更新,知识素养有待提高,思维方式急待改变,管理模式应该更新。

二、对思维方式与管理模式的分析

思维是头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综合的反应,思维方式是思维活动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就是思维方式决定着管理模式。影响一个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与管理模式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对管理思想的认识和掌握,它来源于知识积累和实践证明。日常管理中,一些固有的秩序和习惯制约着我们,也就是旧的思维方式影响着管理模式,思想观念指导着行为,它封杀了一些管理者的心智,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1.管理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的体系,随着知识不断积累,认识不断深化,环境条件不断改变,管理模式也应随之变化,这种变化无止境,一成不变、完美的管理模式是不存在的,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改变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开发人们热情,促进工作效率,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提高员工满意程度,这是衡量管理模式优劣的标准。决定满意程度的是报酬、奖励、工作内容、条件、环境、管理模式等因素,其中管理模式是较重要的因素。它在两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心态。一是管理者要从员工群体及个体角度着想,考虑各部门、每个员工的满意程度;二是要使广大员工群体参与管理,提出设想,发挥聪明才智,使员工理解管理者意图,提高满意程度。

2.管理模式是整体、宏观的概念,不像雨后晴空那样清澈明晰,很多问题是想不到、变化突发、不可预知的,靠经验性思维是不行的,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在实践中探索,改进思维方式,更新观念,以取代偏见或陈旧思想,从经验性思维转向知识性思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观已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知识总量剧增,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老化率加快,人们深刻认识到,知识是对开放复杂多变实际的解释。作为管理者的思维,亦要跟上知识新陈代谢的速度,变知识为素质,体现出新思想的价值。

3.管理模式受管理者结构和素质影响。管理层结构搭配一般按照互补原则,管理者思想素质要高一些,人际关系好一些,管理各层中要考虑年龄、知识、能力、性别等,各种组合搭配合适与否关键是看管理者自身素质。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如果人人出以公心,可化解任何矛盾,任何管理模式都能改进,如果从个人利益出发,矛盾就无法解决,管理模式也难于形成。管理者素质一般归纳为思想、专业知识、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管理能力素质有时会被忽略。管理发挥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职能发挥的好坏关键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行使管理职能,实现知识更新,思维创新,管理模式先进,即“最优化管理”,在管理能力上的体现主要是决策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控制、教育激励等四个方面。不同层次管理者所需上述能力各有不同,高层管理者决策规划和教育激励能力更强些,基层管理者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能力更强些,其中协调能力尤为重要。协调主要是处理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总目标是提高效率,实质是寻求最优组合。管理职能之间,同级部门之间需要协调,上下层之间需要协调,个人与组织之间需要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需要协调等等。为此,确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一定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改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对策

传统观念带有文化色彩很难割舍,要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1.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转变的关键是思想观念更新,思想观念更新来源于自觉、主动、勤奋地学习、提高、实践,而不是惰性,僵化、被动的等待。根据新经济时展特性对管理模式要求来看,作为企业各层管理者要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技能和方法,树立学习观念,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电子学等,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层次,推崇主动学习,增加文化底蕴,变传统性思维为知识性、科学性思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在职进修、挂职锻炼、同行交流等培养锻炼管理者,还要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开阔视野,更新思想观念。

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解决问题的基点。企业组织受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影响,通过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管理工作要根据企业及个人发展的实际情况,变惰性思维为实践性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性思维方式,把对上层和对基层负责的思想统一起来,灵活机动地解决问题。小平同志曾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走一步看一步”的观点,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审时度势,在实践中检验、反馈、修正思维活动,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辩证思想。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经济形势、科学技术、管理的变化要求而发展的。企业要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就要采取最优化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这是我们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3.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关系,除旧创新非常必要。在新的管理模式尚未确立时,一些旧模式还要延用,不排除旧模式中尚有合理成分。过去的“我说你做”的模式不行了,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新模式尚未完善,必要的灌输还是有用的。当然,我们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变僵化性思维为创造性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更新思维方式,改进管理模式的根本途径。这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创造条件,鼓励管理者敢于“求异思维”。曾经不少管理者怕出风头,上层不赏识,员工找麻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显山露水,口碑也好,但日久天长,有“求异思维”的管理者逐渐减少,管理工作的开拓性和创造性不断减弱。为此,我们要采取措施积极鼓励,为有“求异思维”的管理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崇强化“无功就是过”的思想,积极培养选拔有“求异思维”的员工做为管理人员,鼓励改革和创新,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

第2篇

关键词:中层管理者;培训误区;培训模式;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86-02

就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其改革变化的轨迹贯穿着知识化的内容,无论经营管理者本身还是经营管理的方法,都在经历着知识化加深、技术含量提高的过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也向固有的企业中层管理者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企业必须相应地制定方案和计划,构建一个规划合理的高绩效中层管理者培训模式,这是现代经济和形势的要求,也是是广大客户的需求,更是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企业中层管理者团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国际先进银行最新发展趋势,集合自身实际情况,树立新的培训观,改进以前传统的培训方法,建立一整套完整有效地培训模式,是不可否认的努力方向。更为重要的是,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素质的优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因此打造高绩效的中层管理者队伍,建立新型、有效的中层管理者培训模式,通过外在的强化条件鼓励受训的中层管理者提升能力素质,并将其运用于工作之中,提高工作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企业中层管理者培训模式及效果评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培训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常见模式和提升培训效果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企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工作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管理信息。

一、中层管理者培训存在的误区

1.培训不分等级

从纵向上讲,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层级结构,在不同的形势下,各个层级的履职要求是不一样的。高层主要侧重于宏观管理,分支机构和中层则要侧重于操作层面,这个特点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培训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切忌上下一样,没有差别,重点加强人员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对基层机构来说,则应着重加强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而对大部分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而言,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并不明显。

2.培训一劳永逸

现代企业的业务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一些业务系统操作流程、内控制度和要求都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中层机构的培训必须紧跟业务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同时要建立持续性、动态性的培训机制,避免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特别对中层管理者,在加强培训的同时,可把培训教育与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是中层管理者明确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员工自身特点和工作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效果更好。

3.培训的“无用论”

部分中层管理者认为,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应付目前的工作绰绰有余,培训无非是职能部门做做形式,是为了完成上级的培训任务。至于为什么要培训、培训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来培训、怎样检验培训的效果、怎样改进培训管理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搞不清楚,没有起到培训作用,反而造成了中层管理者的厌烦心理。

4.培训模式一成不变

在当前大部分对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培训中,只是单一的为了提高中层管理者业务更新的需要,而进行的比较单一的课堂培训,而没有本着人本的原理在培训的过程中充分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潜能。实际上,中层管理者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培训在短期内就彻底改变,要想改善和提高中层管理者的质量结构,需要长期的行之有效的不断培训才能见到实效。传统陈旧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需要,需要不断地创新培训模式,并且形成一整套的培训体系,利用各种培训方法和手段进行培训,从应急培训向系统教育转变。

二、中层管理者培训的常见模式

1.网上同步培训

这种培训方式通过各种共享平台上的资源浏览器、文本交流和音频视频,学习者可以即时获得各种知识,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及时地获得各种帮助,并观测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进步和不足。培训者也通过实时的交互技术服务系统和管理工具,掌握到学习者的各种学习信息,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调整,从而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高质量保证。当前在网络上可用来实现同步培训的方式有: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网络在线聊天、共享白板、BBS和网络论坛、IP电话答疑系统等。

2.野外拓展培训

这是一种参加者在不同平常的户外环境下,直接参与一些精心设计的程序,继而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达至自我突破、自我升华的目的的新颖有效地训练方法。野外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培训理念,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他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艰辛、挫折等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野外拓展培训的优点是可以造就高绩效的团队,提升企业文化,提高士气。也可以使受训者改善人际关系,学习关心和更融洽地与他人合作。野外拓展培训的缺点:控制不好容易会使受训人员受到意外的伤亡,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做支撑,在野外拓展培训前,要建立一整套项目实施的详细计划,组成培训管理小组,对不同的个人挑战课程和团队协作课程进行精心的准备。

第3篇

关键词:管理,农村初中,新时期,策略

社会在不断进步,生活质量在提升,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也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生着改变。在如此情势下,农村的思想意识发展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思想观念的进步,农村的生源向城镇聚集,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基数逐年下降。这样的情况发生,对于农村初中学校的管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而新时期的管理方式逐渐转向新型。

一、管理观念转变,提升办学理念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培养出素质越来越高的人才,农村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结构需要进行优化,课程的内容也要进行更新,新的课程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发展,考试的评价制度也要进行新的创新。这一系列的课程改革的实施的成败与否,新的课程理念的实施效果好坏,学校管理设立的理念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保证新型的管理方式行之有效,需要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

1、目标激励

农村初中学校想要有长远的发展,首先要建立一个总体的目标,针对目前学校的发展状况,设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建成一个拥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特色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拥有较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学校。对于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要着重地培养他们的素质,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实现一系列的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出一流的教师队伍[1],学校要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和强化,鼓励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让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进行交流和提高。学校的管理阶层应该倡导学校的教师开放思想,多接纳各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将新的教育观念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2、成就激励

目前的农村教育大多还是沿用着比较陈旧的教学方式,旧的教学方式应用在如今的学生身上,往往会适得其反,达不到设定的教学效果。新型的教育就是要改变这个现状,激励教育者进行改革,在实践中出真知。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中扮演的是督促和激励的角色,既要激励教师的教学和创新,又要激励学生燃起对学习的渴望。学校若想开拓创新,首先要走出本校,多多和外校沟通,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课堂;其次要定期邀请在教育上有先进理念的教师来学校开办讲座;当然,也可以在校内组织建立相互评课小组,研究新的课型,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管理者和教师的分工虽说是不同的,但是在地位上应该体现出平等和坦诚,相互交流和关心,要公平地对待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要积极地解决,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

3、开放宽容有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在新型的学校管理中,农村初中要积极将封闭式的管理转变成开放式的管理,增强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的互动,建立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实施实践和课本教程。所有的一切资源的利用都是针对学生的培养,学校在面对学生的管理问题上,要做到尽力宽容,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做全面的分析,为学生提供最开放的空间,持续了解学生的心态变化,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策略,管理方式尽力多元并且人性化。

二、激发教师整体潜力,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农村初中学校的管理是一个实际的问题,单单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无法解决实践上所出的问题。管理者要学会因势利导,全局把握,从教师的管理入手,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才能从实质上践行新型管理制度。

1、提升教师群体活力

教师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具备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眼光,具备现代教育的全新理念,跟紧时代的步伐,扎实地开展学生工作,针对现今的教育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在不断地学习中改进自己的教学和教法。

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需要得到很全面的提升训练,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寻求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让教师们灵活变通,不要拘于一隅。农村初中的教师要着重加强知识储备和提升知识层面,争取在最大限度上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和视野,毕竟时代的发展是迅速的,如果只是固守原本的传统教育方式,只会与学生的世界逐渐背离,也就达不到教育的最好效果。

2、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教育早就进入了全面培养的阶段,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教育的必要环节,更加是管理者应该着重建设的部分。如今的人文建设和德育培养恐怕要比单纯为了提高学生分数这样的教育目的更加有益于学生的发展[2]。

农村初中有其独特的环境,学校教育是大多数学生改变自身命运的阶梯,因此,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氛围是十分必要的。管理者要明确自己做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诱惑不止,年轻的学生的自制力又不是很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证校园的清净和谐,把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比如说开办各种有特色的文体活动,多多策划团体活动和提供师生交流机会,长此以往,学校的管理就能够走到师生共治,学生自治的良好途径上来。

总结:长期的实践证明,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庞杂却有序的,不断的时间和探索,要伴随着不停的总结和创新,要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使得全校形成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良好氛围。农村初中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管理者更加用心地依托现有资源,开拓创新,开发更加新型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柔性化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基本定位于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上,而较少强调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方面更是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也参加了实践教学活动,但实质上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自身创造性应用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未全面发展。为改善这种情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近年来,“柔性管理”逐渐被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中,丰富了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带给高校管理工作诸多启示。这种新型的管理方式一改以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刚性管理”方式,从依靠制度和强制力转向人性软控制力,实现了被管理者(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培养被管理者(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和挖掘被管理者(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有益指导。

1、“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最早是由丰田公司提出并在企业界得到应用,与传统的“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相对应,它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将人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挖掘出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依据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主要从人的心理、行为、形象等诸方面去实施,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以及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的特征。柔性管理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依靠尊重个性发展,从个人兴趣特点来激发其内在潜力和主动性。

1.1 “柔性管理”的特点

(1)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是在肯定个人尊严与人格独立的前提下,在提高人们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的管理。

(2)柔性管理是以文化背景为支撑的。柔性管理就是人格化管理,把管理提升到文化层面,形成一种整体力量,使组织中所有人受到文化的氛围、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约束,自觉向每个细节延伸,发挥刚性管理所无法发挥的作用。

(3)柔性管理评价多样。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上看,‘柔性管理更加注重多元、开放和动态的评价体系。

(4)柔性管理过程模糊。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敏感又微妙,充满了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突发性,完全使用科学的精确方法进行管理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只能强调管理过程实施的模糊操作。

(5)柔性管理具有长期性。柔性管理要求被管理者(教师/学生)把高职院校的各类规定转化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化为自觉行动,这一转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1.2 实施“柔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实施“柔性管理”的基本原则为:平等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示范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教师)与被管理者(学生)之间的界线被淡化,两者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这是柔性管理的关键。这里的平等“对话”要求管理者转变观念,不仅把被管理者当作管理的对象,更需要把被管理者当作服务的对象,即在服务的先导下实施有效管理。

主体性原则,指在管理过程中真正把被管理者(学生)看作主体,根据被管理者的个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和分层次的管理,进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柔性管理的难点。

示范性原则,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教师)以自身的良好表现和人格魅力对被管理者产生示范、约束效应,以实现教育管理的目标,这是柔性管理的重点。示范性原则要求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形象建设,不断完善个人品质,提高自身素养。

互补性原则,指在管理过程中,要刚柔并济,将刚性与柔性管理相结合,这也是柔性管理的特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刚性管理”的存在制约着被管理者的行为,是外力;“柔性管理’’能激发被管理者潜在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内力。内外共同用力且恰到好处,是十分利于管理效果提高的。

2、从“柔性管理”的角度审视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地位甚至强于一般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地位。但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不能直接照搬本科教育的做法,而是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所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从教学目标定位、开展方式、师资建设到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都处于建设阶段,也必然存在许多不足。

2.1 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

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仅仅把实践教学停留在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功能仅仅或基本定位于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上,往往忽视了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的理解过于片面、狭窄。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普遍未从职业需要出发,并未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具体、明确,也并未真正体现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2.2 实验教学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发展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实验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在同一时间做相同的实验、统一详细讲解,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一步步地试验,虽然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实验,但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只能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中被动地完成实验,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实验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高职院校中的实验教师一直被视为教辅人员,使这部分教师感到低人一等,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比例的方法一般是“外引内建”,但当前效果并不明显。“外引”的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时按照政策要求高学历(研究生博士生),这对于那部分真正有企业多年实战经验且学历不高的人才很难被学校认可;“内建”也同样存在由于专职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承担较重的教学和各种课程建设或课题任务,真正用于提高实践素质的时间和精力相当有限,即使被送出去企业培训学习也难以深入开展,容易走马观花了事。从而导致目前“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质量普遍偏低。

2.4 缺乏弹性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建立起刚柔并济的评价标准才能更加完善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才能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般包括四个方面: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一般由教务处、教学督导室和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承担;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评价内容是实践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评价标准是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出的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考核的量化指标。目前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比较明确,但评价标准则存在较多问题。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大多过于简单,体现出的更多是刚性要求,缺乏弹性,未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实施“柔性管理”的途径

上述分析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开展方式、师资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亟待解决。接下来,尝试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对这些不足逐一处理。

3.1 根据职业需要定位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首先,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咨询专业指导委员会,掌握行业、企业对本专业技能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与规格要求;其次,要进行相关的工作岗位分析,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学生应学习和掌握的各个具体专项技能;再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专项技能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的落实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经此定位的实践教学目标才能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2 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并不是单纯的从早到晚开放实验室,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在教师的有限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自己去设计实验内容,自己去完成某一个具体的项目或任务。学生不再是简单、被动地在实验中验证教师讲授或书本上所述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实验教学从简单的演示、验证型转化为设计、创造型,由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在共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集体协作意识。

开放式实验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不再是简单的走“教-听-模仿”模式,而是应转变成“提问-思考-动手-总结”模式,转变后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这种模式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对实验教师及“双师型”教师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学校应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外引”方面,学校应该建立更加弹性的引进制度,不能仅凭高学历一项就将真正素质高、实践强而学历平平的人才一律拦在门外,应该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引进制度,大胆探索衡量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的标准,不再一味地跟着普通本科院校往强调高学历的方向走。“内建”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现有专职教师进修、培训,提供给他们各种考察、研讨、交流的机会,鼓励专职教师走出去,减少相关专职教师的工作量,避免各种进修、培训走马观花,确保学有所成。

3.4 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为更加科学、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由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法和多种角度的评价内容组成。

多元的评价主体可以是企业评价、学校评价或学生的自我评价。

多样的评价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期前期中评价与期后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的选用上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实践教学的建设性作用。在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形成性的测评,可以及时地调节、改进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

多种角度的评价内容可包括专业技能、职业意识、人际沟通与自我管理等方面。专业技能主要是评估学生所学习的技能在职业需求中覆盖范围的大小、地位的高低以及是否为职业需求的关键技能。职业意识对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施展专业技能,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树立职业意识需要学生具备认同感、责任心、适应性以及合作与竞争的观念。人际沟通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具备了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能否因此产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促进作用。自我管理主要是评估个体在组织纪律、道德规范、心理调节等自我约束方面的表现。

4、小结

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管理者(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在管理工作中多一些“柔性”服务,少一些“刚性”管理。这样,被管理者(学生)才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意刚柔并济。虽然“柔性”管理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但不能简单地将“刚性”管理完全用“柔性”管理替代,如果全部采用“柔性”管理,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至柔至刚皆不可取,刚柔相济才能相辅相成。

第5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 学校管理 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66-02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增加以及语文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改变,如此才能确保教学管理顺应中学教学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要点内容入手,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应如何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

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一个重要的构件。我们只有将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一部分的工作都落到实处、做到细处、做出好处,才能真正实现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一 统一中学教学管理指导思想

中学教学管理中最忌讳没有统一思想、一致口径的多头领导管理方式,而且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要求中学教学管理工作中能上下一心。因此,确定统一的中学教学管理指导思想势在必行。根据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教学管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必须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革新中学教学管理理念,并且实现教学管理工作中常规与改革创新的统一。

二 加强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化

第一,严抓课堂纪律管理。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是以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着重强调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并从规范学生上课时的坐姿、说话和行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随后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的处理。坐姿标准,认真听讲的学生要给予适度的表扬;而对上课“开小差”、说话和四处活动影响其他同学听课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处罚。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又能规范课堂纪律,建立良好的课堂管理基础。

第二,注意课堂教学管理中习惯的培养。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习惯配合管理,不具备团结合作精神等诸多问题。要想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就必须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个性问题,培养正确的学习、上课习惯,以正面教育抑制不良习气。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和解答问题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想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良好习惯。

2.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高效化

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是指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更重视课堂教学效益,重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管理。管理办法包括:

第一,通过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来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发自身学习潜能,比如:磨炼意志,克服懒惰思想和不思进取的思想的影响;树立信心,克服自卑情绪的影响;开发合适的学习方法,稳步提高学习水平。

第二,改善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根据新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对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找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方式;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结合信息技术,拓展语文教学手段,如辩论会、答辩会、课堂表扬等。

第三,引入科学教学理论。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计划,恰当地把握教学节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根据学生有效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的科学理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多样化

语文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管理可从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学生可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两个方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多活动、多变化”的教学思路,制定的教学方案新奇、有趣,能深入浅出的诠释语文教学内容,又能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所接受。

三 重视中学德育教学管理的作用

德育工作是新课改后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学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学语文德育教学方面的管理对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具有推动作用。中学语文教学管理者,首先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德育教育列为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安排到正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其次,还需要将德育教育工作与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交叉融合,在完成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完成中学德育教学管理工作。

四 积极开展自我管理工作

根据现代教育管理学中的理论指导,中学教学管理也需要从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入手,而被管理者实现自我管理则是中学教学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1.从中学语文教学管理的管理者入手,积极开展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工作

比如,定期开展针对教学管理者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学习,让教学管理者继承“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真诚奉献”的优良传统;培养和提高中学教学管理者的教学管理能力,确保管理者有办法解决有关教学管理的问题,能有效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等。这些教学管理能力包括: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等。

2.教育和引导被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

学校依靠强制的规范性管理和引导性的示好方式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管理中被管理者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意识,使被管理者从思想到行为上都与教学管理者保持高度一致性,并让被管理者与教学管理者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达成一致,培养其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五 结束语

中学语文教学管理是现代中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管理水平与现代中学的整体管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文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研究如何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推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展开,促进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发展是当前教学环境下中学语文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黄达进.浅谈如何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J].学园(教育科研),2012(16)

第6篇

【关键词】情商;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93-01

护士的情商,是一名护士在服务病人的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智慧和智能,在护患沟通和为病人护理、治疗及康复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和修养[1]。在护理工作中能否真正做到关心、同情病人,理解、宽容病人,主动热情地为病人服务,力所能及地解决病人所需,确实做到情感上的转移,取决于护士情商的高低,决定护士自身乃至一个医疗机构的兴衰和成败。2011年10月神经内科成为我院第二批启动的“示范工程”试点病房,我科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主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全程护理服务”作为我们护理工作的目标,不仅在改变分工模式、护理排班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健康教育落实,更加注重护士的身心健康,加强护士情商的培养,使护士与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现将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 理解情商内涵 全员重视参与

1.1 提高护理管理者及护士的认识水平 培养护士“情商”,首先要提高护理管理者的认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护士的认识水平,要促使护理管理者和护士认识到情绪情感是“情商”的基础,情绪情感是“情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所引起的特殊反映。如果“情商”主体认识和体验得不到主客观的真实情况,就可以产生错误的情感及情绪的调控行为。在临床护理中,将负性情绪转嫁给同行护士、医生甚至患者等,就可能导致冲突。

1.2 积极优化护士情感品质 “情商”的高低取决于情感品质的优良,因此管理者要注重优化护士良好的情绪情感。(1)优化护士情绪情感的倾向。使其指向热爱护理事业、忠于职守、勤奋学习、精益求精、热情体贴、认真负责、互尊互助、团结协作、仪表端庄、慎言守密等高尚品质。(2)优化护士情绪情感的深度。要使护士认识到护理服务是“救死扶伤”,深刻认识“天使”服务的价值和意义。(3)优化护士情绪情感的稳定度和效能。情感越稳定,效能越高,其行为动力就越强。

1.3 进一步提高护士的“情商” 因为意志坚强的人,其调节自己情绪情感能力就强,即“情商”就越高,其克服困难、奋力进取、走向成功可能就越大。

1.4 努力增强护士的智力能力 智力能力越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就越顺利,人的情绪情感就越稳定并不断地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情绪情感稳定就是“情商”良好的表现。

1.5 培养护士的交流素质 护士交流水平高,掌握交流、沟通技巧,可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避免各种冲突的发生。

2 护士情商的培养方法

2.1 开展护理心理学讲座 引导教育护士要学会纠正不良情绪,可采取合理发泄、自我安慰、自我控制、目标转移、他律疏导等方法,及时进行情绪情感的调节[2]。讲解关于临床中不良情绪影响、语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协调与他人的关系;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接待艺术,学会如何去缓解、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加强语言艺术,减少一句话纠纷。

2.2 督促引导在职学习 护士通过相关专业及边缘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完善自身认知体系,有助于护士在工作中各种关系的处理,从而体验到高情商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更加重视并影响周围的同事,从而全员提高。

2.3 举办经验交流活动 每月组织一次“EQ沙龙”活动,人人畅所欲言,护士之间针对临床护理上遇到的问题分析讨论,分享成功的经验,如新人院患者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促进信任关系的语言如何表达,健康教育中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交流,采用不同的方式、语气、语调、语速提供适宜健康教育的沟通技巧。遇到护患者沟通不畅时该如何互相补台等等,活动中让护士身心放松,减轻压力,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情商逐渐得到了提高。

2.4加强实践锻炼 培养护士的情商,最关键的一环还是在实践中加强锻炼。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培养情商,把实践视为培养高情商的好机会和好场所。不然,终日忙忙碌碌,心中无数,即使参加实践,进步也不快。

2.5充分尊重护士人格 护理管理者对护士人格的尊重是促进护士情商发展的关键,护士得到了尊重,其情商的重要性得到护理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的情商培养才可能落在实处,真正得以发展与促进。

3 体会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情绪、情感与社会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广人性化医疗制度的今天,护理管理者不仅要重视对护理人员个人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更要加强其情商的培养。因为只有具备高情商的护士才能迅速识别病人情绪变化,营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和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护患关系,以积极良好的沟通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防止和化解护患纠纷。使优质护理服务品质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月.护理研究[J].护士情商内涵及应用.2008:7.22.

[2]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05―106,110―113.

第7篇

关键词:经济 管理 重要性 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尤为突出,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经济管理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就是人。地就是说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经济管理管理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好经济管理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经济管理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经济管理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经济管理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经济管理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

经济管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要素。这是因为企业管理目标是由企业管理者制定、实施和控制的,但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是通过员工的努力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掌握市场运作规律,圆满贯彻管理者意图。只有恰当的选用员工,才能圆满地实现企业预定的目标。

一、企业要发展,要不断创新,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管理的重要性

(1)要建立人才培养的机制

要拥有人才就要有培养人才的机制,海尔、联想、华为、蒙牛这些顶尖企业都是人才辈出。为什么是它们呢?是因为它们的制度吗?制度每个公司都有,为什么别的公司没有成功?是因为它们领导的杰出才能吗?一个领导者有很多工作,能用多少时间培养人才,又能培养出多少人才?谭小芳老师表示,其实,这些杰出的领导者无不是创造出一种极佳的企业环境,营造出一种良性的企业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孕育出企业的人才。

(2)要做好对关键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关键人才是我们的核心和代表,是我们的灵魂和骨干。公司不论大小,不管是何种所有制结构,都必须拥有这样一批核心员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也将是关键人才的竞争,核心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3)要建立持续激励的经济管理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用业绩激励人;②用待遇留住人;③用文化凝聚人;④用培训发展人。经济管理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树立经济管理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经济管理的核心力量的新理念。在21世纪,战略性经济管理管理将成为经济管理管理的主流。企业只要不断加强经济管理的培训开发,提升经济管理的价值;构筑经济管理的坚实基础,支撑经济管理的整体运作;创新经济管理管理的技术系统,支持经济管理管理的发展;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完善经济管理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员工和企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不断提高,企业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管理的途径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改造的过程。本人认为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是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就决定这个企业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管理制度、员工队伍和服务质量。良好的企业文化,即以人性化管理为基础,以实现企业价值观为目的,规范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断的纠正企业员工的不良习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员工迫切需要职业质量和生活质量进一步结合,他们不仅需要工作上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心理上的各种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借助经济管理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激励员工,如:参观、学习、考察,外出旅游等,通过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熏陶,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忘我工作的作风、勇于奉献的工作态度,达到企业与员工交心,使员工有归属感,企业有凝聚力,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通过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做好经济管理管理工作

第8篇

简单地说,“情境领导”就是:管理者在领导和管理部门或下属时,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是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以及下属的不同,来改变管理者的领导和管理方式。由于其与管理息息相关,所以又有人称之为情境管理。

情境领导模式将下属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没信心,没能力”;第二阶段为“有信心,没能力”;第三阶段为“没信心,有能力”;第四阶段为“有信心,有能力”。相对于下属的四个不同阶段,管理者也应采取四种不同的领导和管理模式。当下属处在第一阶段时,管理者要采取“告知式”(即命令式)来引导和指示下属进行工作。当下属处在第二阶段时,管理者要采取“推销式”来解释工作从而劝服下属。而当下属处在第三阶段时,管理者要采取“参与式”来鼓励下属并帮助下属解决问题。如果下属已经到了第四阶段,管理者应采取“授权式”将工作交付给下属完成,管理者这时只需作监控和考察的工作即可(见图示)。

由此看来,“情境领导”的理论并不深奥,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因人、因事而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但对于管理者而言,常见的困难是不知道如何通过员工的言行来判断下属处在哪一个阶段;而且如果一旦判断有误,就会引起诸多麻烦。比如一个下属如果已到了第三或者第四阶段,管理者还是以“告知式”(即命令式)来领导其工作,此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很难发挥出来。这样不仅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而且最后很可能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因为下属会认为如此下去没有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所以情境领导的倡导者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从下属的不同行为来判断出其所属的被领导阶段,以便于管理者采取相应的领导和管理模式。

对于管理者来说,为保证能够巧妙而准确地使用情境领导法就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管理者对下属的整个成长过程要非常了解。也就是说管理者可以根据下属的工作能力、工作意愿以及自信心的变化情况来准确地判断其所属的成长阶段,这样才能保证所选择的领导和管理方式是适应于被管理者的。

其次,管理者要能够根据下属以往的工作情况正确估计其驾驭高难工作的能力。工作任务不同,对完成任务的人的能力要求也就不同。管理者在对下属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的是,既要使下属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感到有一定的压力和挑战性,又不要因工作难度过大而挫伤了下属的自信心。这就要求管理者不能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下属的成长阶段,要以工作难度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领导和管理方式。不过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下属的领导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幅度多限于相临阶段的适当变化,尤其不宜采用极端情况――从授权式直接回复到告知式,这样易使下属产生极度的不适应和不信任感。如果变化频率太高,下属会因无所适从或消极应付或弃管理者而去。

第9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刺激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简要地阐述了民营高层管理者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能力提升对策。

关键词:高层管理者;能力;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sprung up, and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in our country become a important factor.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briefly expounds the private senior managers management ability, the problems of an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Key words: senior managers; Ability; countermeasures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形式逐渐从纯粹的国有经济向以国有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发展,使得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刺激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民营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则是企业发展的规划者与领航者,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企业的命运,所以,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要具备过硬的管理能力才能帮助企业长期生存发展下去,而由于科学管理的有关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涉及领域较少,涉及到的领域应用不深入,导致我国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普遍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存在企业家族化现象严重,人力资源部门建设不完善,缺乏科学决策方法,没有系统的目标体系等严重的管理问题,导致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普遍较短,缺乏可以与国外国际型大公司相媲美的国内民营企业。所以提升我国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要想从根本上提上其管理素质,就要明确我国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管理方式和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科学的提升对策。

2 我国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高层管理者任人唯亲。众所周知,我国民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企业的董事会及管理层成员中,家族成员占绝大多数,他们往往不具备一名真正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他们最大的管理特点就是领导独断专行,倾向于实施人治管理,这就使得无论在产权结构、组织基础、权力分配,还是在决策方式上,都是一人或几人说了算,就种管理形式,无疑会将企业推向倒闭的边缘。

轻视组织人力资源部分的设置。国内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不重视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普遍认为人力资源部会增加公司日常开销,背离了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这就迫使他们极力压缩部门人员编制,日常的人事管理的工作范围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委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之类较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缺乏对企业员工进行长期培养的计划,造成组织内部才人流失量大,技术人才构成不稳定等弊端。

(3)决策随意性大,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我国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大多根据管理者和领导者自身的经验和直觉对企业的发展事项作出决策,决策过程太依赖于主观经验,不能将科学的决策手段加以灵活运用,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往往就是将企业推向危机边缘的罪魁祸首。虽然很多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方式,但大部分却不能真正的被高层管理者所采纳与运用。

(4)阶段目标不明确。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的长远发展缺乏认真的考虑,不重视发展战略的实施,制定好的战略不去执行,也不会给个部门制定阶段性目标,这就导致组织内部没有科学的目标体系来实现企业发展的阶段性总目标,企业目标也没有进行充分分解,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使企业的发展缺乏方向。

3 我国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力的提升对策

明确区分所有权与管理权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很多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往往就是企业的所有者,而

这些企业所有者往往不具备一名优秀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水平,他们主导唯亲是举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环境的判断和战略的抉择独断专权,不懂得目标管理和人文关怀,在意的只有绝对的决策权力和企业的盈利额,以上这些管理方式是我国民营企业频繁“夭折”的主要原因。所以,转变这部分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使其意识到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分离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重要手段就是聘请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具备更高的管理素质,对环境的判断的决策的制定更具科学性,他们懂得如何将企业生产运营成本降至最低,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而那些既是高层管理人员,同时也是企业所有者的管理人员,要及时转变思想,给予职业经理人足够的权利和充分的信任,甚至给予一定的股份激励,使两者之间存在共同的利益,实现互利双赢。

明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在市场化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使企业长远发展,其高层管理者就必须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为企业远远不断的提供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人力资源的规划,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打造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重视引进和培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运作。

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企业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和评估,结合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实现人力资源推动、整合和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建设企业人才梯队。企业人才配备的关键就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搭配。人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上的优势互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发挥出其整体协同效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企业在优化人才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建设企业的人才梯队,这样来明确企业人才的成长阶梯,树立员工成长目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更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3)倡导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贯穿整个管理活动,是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是任何有目的的活动发生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决策的对错直接左右着企业的命运。要想提高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坚持科学决策的态度。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决策知识的匮乏,是导致其决策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企业如果想提升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就应该重视其对科学决策方法的学习,从而避免传统决策方法中出现的问题,坚持科学的决策态度,主要要做到几下几点:a)克服从众心理。b)增强自信心。c)决策勿求十全十美,注意把握大局。

善于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企业高层应定期组织对高层管理者对一些优秀的科学决策方法进行学习,如果企业高层参与战略决策的管理者较多,且参与程度高,都有各自的主见,就可以组织大家对以头脑风暴法和哥顿法等为主的决策方法进行学习,这类的决策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在激烈的讨论与畅所欲言中制定出更加创新、实用的决策结果。如果决策内容涉及深层次的管理理论和复杂的内部环境,且对决策的结果报以相对保守的态度,则可以向高层管理者渗透以特尔菲法等为主的战略决策方法,并组织管理人员对这些决策方式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并组织讨论,交流学习思想,巩固学习成果,实践工作中加以充分应用。

(4)加强目标管理

要想解决国内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阶段目标划分不明确、资源配置能力偏低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其目标管理能力,而对于如何提高目标管理意识和水平,有一下几种方法。

1)组织企业高层管理者学习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对于一些以经验管理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高层管理者来说,对目标管理进行系统地学习显得特别重要,企业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学习,使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渗透到平时的管理工作中。

2)重视目标体系的建立。在目标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会有许多个阶段性或局部性的目标,要提升目标管理的水平首先要科学地制定局部性和阶段性目标。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目标的沟通,目标沟通的目的就是取得员工对目标的认可认同,所以,局部和阶段性目标的建立一定要让员工得到充分的参与和认可,这样建立出来的目标才会更加实际,更具有激励性。

3)定期检查目标体系完成情况。对目标体系完成情况的定期检查是提高管理者目标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目标管理是一个工作的循环,是一个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的过程,这就好比一个完整的企业战略,如果只是建立了战略目标而不去实施与控制,那么战略工作的效率将会大打折扣,所以,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定期对目标管理工作中的目标体系进行检查,确定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没有完成,没有完成的目标是因为员工努力不够还是目标的可行性不高,经过分析后在采取下一步措施,对已完成的目标经行下一个阶段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提高高层管理者的目标管理水平。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