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25:08
导语:在财务知识体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分析中常采用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以及盈亏平衡分析法四种方法。
趋势分析法用于掌握医院的经营动态以及资金变动情况,它以医院财务报表中数据为基础,对某段时间区间的同一指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最终了解资金变化趋势,该分析方法的特点是,数据变化趋势以及方向可以作为医院日后发展的参考;因素分析法,即在找出待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后,确定不同因素对待分析指标的影响作用,因素分析法在确定单个因素影响大小与方向时,前提是假设其它因素不变,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数学方法对事物资料的内部特征与外部联系进行辨识、印证以及取精等处理以获得理想结果;比率分析法中,采用财务中各比率指标来确定医院资金变动程度,在一定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将不能比较的指标量化为可以比较的指标,大大降低了分析难度,比率分析法具有计算简单的特点,但需注意其对比指标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盈亏平衡分析法便于掌握医疗成本、服务以及收益之间的联系,最终协调医疗服务与预期收益,实现降低医院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过程需遵循决策有用、全面性、可操作性以及重要性等原则。
财务分析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财务报表信息完成管理者决策的改善。因此,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需满足决策有效原则,同时具有结果简单明了的特点,为管理者提供医院财务动态、现金变动及经营成果等有效信息;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要满足全面性原则,不仅考虑医院的经营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动,还要考虑投资和筹资过程发生的资金变动等因素;可操作性主要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自身的可行性以及与指标相关数据采集的可行性,离开该原则的体系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重要性原则,即构建体系时要融入重要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观念,部分分析指标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与不可替代性,若其它指标与其相关性较强,为避免指标过多以及分析过于繁琐,可不用设置此类指标。
三、医院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医院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经济效益、盈利能力以及债务偿还能力。
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主要需建立收支结余、管理费用以及总资产数量的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盈利能力指标体系,需分析包括医药收入的净利率、医疗收入的成本率、药品收入的成本率和资产的净利率等指标;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指标,需建立医院流动资金的比率、资金的速度比率和资产的负债率的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
四、改进财务指标体系的相关措施
1.逐步建立起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体系
财务危机往往是长期管理不善的结果,为了防止因出现资金流通恶化导致医院无法正常运营的情况,医院需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体系。
严格检查资金流向,做好资金变动统计表,分析人员需进行财务运营的监控和跟踪记录工作,财务管理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构建预警系统,避免资金流向不明。预警分析体系需做到以下三点:首先,确定合适的安全预警区间,例如,预交金一旦低于最低值,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提示信息;其次,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因突发变故如收入大幅下降、财务比率突降(或持续大幅走低)以及资金周转不通畅等导致的财务危机,详细记录危机中资金流向情况,及时分析危机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后,做好各部门的资金调度工作,做到协调各方面关系实现资金流动态平衡。
2.提升医院财务分析结构的组织协调力
要想实现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水平,需提高财务分析结构的组织协调力,让财务分析更好的为决策者服务,提高决策者事前预测、实践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估考核的科学性。需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成员纵向与横向联系沟通渠道,便于相关负责人之间进行反馈、预警以及建议等交流。财务分析人员应积极参与医院的经济活动,以增强自身职业判断能力。
3.提高财务分析者的分析水平
对财务分析人员展开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与一般技能,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医院应定期为员工提供进修财务专业管理知识的机会,向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学习工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增加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培训员工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举行各种项目管理软件使用技能赛,鼓励员工积极学习软件应用技能,争当软件使用高手,给予获得名次的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奖励。
五、结语
医院要铸就品牌、增加效益与健康稳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控,医院需结合自身财务问题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在自身获得长远利益的同时,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黄琴. 财务指标体系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 时代金融旬刊, 2013(32):1140-1142.
[2] 呼振华. 财务指标体系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 2013(2):180-180.
[3] 李黎. 浅析医院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体系的运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12):39-39.
[4] 陈俊玲. 论财务指标体系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 财经界:学术版, 2014(3):236-236.
一、构建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意义
医院财务分析是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管理者通过财务分析,可以纵向比较评价医院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医院发展目标;同时横向比较发现深层次管理问题,确立医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则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报告,更好的了解和把握医院的运营绩效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上级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为正确评价医院的运行情况提供决策依据。
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内容
指标体系中需要设置的财务指标很多,涉及经济效益、医院管理、偿债能力、变现能力、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除了一些基本的财务指标如业务收入与支出结余、现金流量状况等指标外,财务分析报告的使用者比较关注,能满足医院管理者及上级主管部门宏观管理需要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负债比率指标
负债比率指标又称资产负债率,它表示在医院的总资产中,有多少资产是通过举债所取得的。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通常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医院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从运营角度考虑,该比率过低,表明医院运用外部资金的能了较差;过高则意味着医院资金不足,依靠借债来维持运营,偿债风险较大。
2.反映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1)存货周转率它是衡量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 =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表现在医院主要是指库存药品和卫生耗材,该指标反映医院存货管理水平,衡量医院库存是否适量,在保证医院的日常运营需求下,应尽量减少存货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应收账款周转率它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下同)。应收账款在医院中主要表现为应收医疗款,该指标反映医院病人出院欠费回收的情况,周转率高表明医院病人欠费,医保欠费回收快,医院占用资金少,流动性高,发生坏帐的几率小。
3.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是衡量医院当前的财务能力及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一类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两项。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医院用可在短期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以 2∶1 为好。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医院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情况下1∶1被认为是较为正常的速动比率。
4.经济效益指标
(1)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的比重= 药品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100%
该指标是限额指标,对控制“以药养医”,遏制药品购销不正之风,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
(2)药品综合差价率。它是指药品进销差价和药品零售价的比率,反映医院库存药品将会带给医院多少销售毛利。
(3)职工平均业务收入 = 业务收入÷平均职工人数
该指标是正指标,是衡量医疗服务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患者平均医疗费用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该指标值越大,则表明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人次越多。
(4)总资产收益率 = 医院全年业务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该指标是正指标,反映医院资产的利用水平,可评价医院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控制成本支出,对于医院加强成本核算有着重要意义。
5.除了上述一些财务指标外,还有一些非财务指标也很值得重视。主要有:
(1)床位使用率 =实际占用床日数/实际开放床日数
(2)平均住院床日数 =出院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出院病人数
(3)病床周转次数 =出院病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此外,病人对医院治疗、护理及服务的满意度,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及手术成功率等也是衡量各医疗机构在医疗市场中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不容忽视。
三、如何加强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
1.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是做好财务分析的关键。各级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将财务分析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为财务分析提供组织保证和良好环境。
2. 医疗服务系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要从源头上制止欠费的发生,同时对于避免不了的应收医疗款加大收缴力度,加速资金回笼。
3. 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要采取多种培养形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拓宽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使其较系统地掌握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和技巧。
4.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前,在组织由医院财务、审计、计划、设备使用科室等各部门进行论证的前提下,加强市场调查,制定出财务分析可行性方案及投资回收率的测算,合理安排投资比例。
总之,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及医疗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医院的业务内容将不断拓展,要想从大量原始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给医院管理者和相关部门使用,对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一个总体评价,就必须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进行财务分析,使其能为医院的各种经济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真实、准确的依据,并最终保证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渝梁:关于构建医院财务评价体系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6,(2):38
[2]赵美君:浅谈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J].财会通讯,2004,(10):28
[3]高 勇:浅谈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设[J].会计之友,2008,(12):20
论文关键词 侵财型案件 价值鉴定 案件类型
一、贵重物品价值鉴定
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程序化处理模式和办案教条思想,导致很多人养成了“唯价值鉴定论”的思维方式,对价值鉴定存在盲目奉承思维,不考虑价值鉴定结论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与否,这样就容易影响案件处理质量。
案例:2011年1月8日凌晨,黄某携带其在网上购买的开锁工具至被害人李某家,采用技术开锁的方式进入住宅,盗走李某家中所藏的13瓶茅台酒(其中两瓶茅台酒被黄某盗窃后喝空),1瓶诗仙太白酒和一部黑色金立牌手机。经价格认证中心鉴定,被盗财物价值共计人民币95780元(其中13瓶茅台酒鉴定价值为93600元)。
分析:该案黄某盗窃事实清楚,但涉案财物价值鉴定结论缺乏核心的证据支持,即无茅台酒的真伪鉴定。之所以存在该问题,是基于常人思维考虑到在茅台酒被市场经济炒作出高价的同时,不断有造假商品被查处,收藏的茅台酒是否就代表是真茅台酒,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本案涉案茅台酒系伪劣产品就会导致黄某盗窃财物的总价值变化(其可能从十年以上的刑期降到三年以下),虽然价格鉴定机构作出了价值鉴定结论,但该结论的前提是基于涉案财物是真品。价格鉴定机构只能对财物价值作出鉴定,却不能对财物真伪作出评价。因此只有在对茅台酒作出真伪鉴定后,再决定能否起诉,后检察机关委托具有相关机构对涉案茅台酒进行产品鉴定。经鉴定,被盗的13瓶茅台酒中有8瓶是真酒,3瓶系假酒,另外两瓶茅台酒因为被黄某开瓶后喝空导致无法进行真伪鉴定。而本案的最终涉案价值也从之前的95780元的降至为人民币6万余元。
黄某盗窃案提醒我们,价格鉴定结论不是科学结论,其客观真实性应予质证和审查。由于鉴定意见的专业属性强,检察人员对于鉴定事项来说往往是非专业人,在审查起诉时应充分考虑到常识、常理后再深入分析,如由技术人员出具审查意见帮助承办人员审查鉴定意见的客观性;对于常见的鉴定人不具有鉴定资质、鉴定分析前后矛盾、鉴定结论偏离客观等情况应尤为注意。
二、灭失物价值鉴定
大量侵财型案件,由于侦查机关的启动侦查往往距离案发后较长时间,因此案件侦破时涉案财物已灭失,此时涉案财物是非金钱性物品时,往往在对物品进行鉴定时缺乏相应的证据支撑。如何确定涉案财物价值成为考验案件承办人办案技能的难题。
(一)被害人已提供票据的灭失物
购物发票、收据等票据是被害人提供的涉案财物价值最直接证明材料。因发票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其对涉案财物的价格、品牌、型号、买卖双方等信息描述比较具体,因此对于发票只要在证据的真实性上进行核实后,依据该票据作出的价值鉴定结论可以作为证据在案件中予以采信。实践中,由于被害人在买卖中缺乏税收责任意识,其经常只能提供购物收据而没有正式发票材料,对于依据收据而作出的价值鉴定,本人认为应当全面证实该票据真实性的基础上,重点审查该票据是否具有价格、时间、品牌型号、购买人、售出方这五方面信息,对于具备上述五方面的予以采纳;反之,应补充相应证据予以证实后,方可采纳依据该票据而作出的价值鉴定。
(二)被害人不能提供票据的灭失物
实践中,经常遇到涉案财物系灭失物且无任何有效票据证明的情况。此时,要准确认定财物的价值,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常识进行处理,在法律层面上恢复出涉案物品的原貌。对于有具体固定品牌型号的灭失物(如:手机、家电等),可以依据各方对物品型号、新旧程度等特性描述相吻合的情况下(为强化证据,可以要求嫌疑人、被害人对与涉案财物同类型的物品进行指认),将物品进行价格鉴定,最终采信鉴定价值。对于没有具体型号的物品(如家禽、牲畜等)价值确定,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各种方法来恢复涉案物原貌,进而为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案例: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了朱某放养于山上羊群中的两只山羊,并以每只350元价格在集市卖与一陌生人,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分析:张某盗窃事实清楚,但由于找不到收买赃物的下家,所以无法继续寻找赃物下落。因本案盗窃属非行为型盗窃,如何对涉案财物(羊)进行价值确认,关系到张某能否被追诉。如何确定被盗羊只价格,合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类似推定法:让张某指认朱某剩余羊群中与其盗窃的两只羊大小相差不多的样品,并将上述指认出的两只羊进行称重,从而确定被盗两只羊的重量,在依据这确定出来重量委托价格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从而确定被盗羊的价值。
2.最小值确定法:将两只羊分别标记A、B,让张某在朱某剩余羊群中进行指认,针对A羊的重量认定:让张某在羊群中找到两只羊,目的是A羊的重量介于两只羊的重量之间;针对B羊的重量认定:同样让张某在羊群中找到两只羊,目的是B羊重量介于两只羊重量之间;这样就分别获得A、B羊的最大重量和最小重量,再依据该重量分别得出A、B羊最大总价值和最小总价值。如最小总价值高于盗窃罪数额较大的立案标准,则张某构成犯罪。
3.平均值法:将两只羊分别标记A、B,让张某在朱某剩余羊群中指认,目的是分别找到2只以上(一般最好三只以上)和A、B羊体型大小相当的山羊进行称重,得出两个平均值是A、B两羊重量,再据此重量鉴定两只羊价值。
上述三种方法各有可取之处,应当依据客观条件进行,考虑到刑事案件证据的严肃性、充分性,类似推定法得出的准确度最低,平均值法次之,而最小值确定法是最具有说服力证明。
三、毁坏物价值鉴定
毁坏物价值鉴定作为定罪量刑依据存在于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等罪之中,因被毁财物价值关系到罪行轻重,甚至关系到行为人行为性质,所以相关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对被毁财物作出准确认定,则会造成案件处理陷入困境。
案例:2010年11月1日,王远X(王XX、王永X的父亲)因琐事与罗XX开办石场工人发生言语纠纷,后赵XX和王XX、王永X等人,携带钢钎、锄头等工具到达采石场,共同采取用钢钎打、用锄头挖等方式,将罗XX采石厂内多台机器及供电设施损毁。2010年11月4日侦查机关对该现场进行勘察,并依据现场勘查等材料鉴定被损毁的机器设备(潜水泵、动力电缆等)总价值人民币8060元(含800元的修复工时费)。
分析:侦查机关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将该案移送公诉机关审查起诉,证据表明:王XX等人故意毁坏财物事实清楚,但在认定被毁财物价值依据上面存在两个疑问。
(一)现场勘查存疑
赵XX等人的打砸行为发生在2010年11月1日,并且民警在接到赵XX报警后就已经赶到现场,但是本案现场勘查时间却在11月4日,侦查机关未能在案发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勘查,该期间内存在其它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现勘的准确性。
(二)鉴定结论存疑
石场机器设备属于毁坏物而非毁灭物,其毁坏后仍有剩余价值,但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却按照毁灭物的价值计算,尤其是潜水泵、动力电缆等设备的价值比较大,应当存有剩余价值,对该剩余价值依法予以扣除,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达到刑事追诉标准,且800元修复工时费鉴定依据不足。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市场经济 成本控制
前言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企业管理成为企业核心工作之一。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则是企业良好运作的基础,是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的。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及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价值,是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企业生产的规律和特点,按照企业财务的有关规定,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并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来建立的一整套管理机制。由于市场竞争中投资风险的加大,经济全球化等发展趋势的影响,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客观需要。
1. 市场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观念缺乏时代性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面临着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企业经营者不能将闲散资金自由对外投资,原因是项目融资等长期贷款担保资金数量少,期限短。而在国外,多数国家都能对企业提供各种担保品种,包括创业贷款、科技开发贷款等担保。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担保资格制度,使得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1.2缺乏法律保证,治理不规范
国家关于担保的法规体系尚未形成,对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与运行制度也未明确规定,所以大部分担保机构依赖于政府,导致风险提高。
1.3缺乏信用评级制度
从信用环境方面来看,企业融资外部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缺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我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以企业信用征集、登记、评估和为主的信用体系,导致社会信用信息失真。从整体上看,如果市场缺乏足够准确的信息作为评级信用状况的基础,整个社会信用问题就得不到改善。
2.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2.1加强财务预算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首要工作
2.1.1首先明确财务预算的具体目标。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利润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财务预算的目标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而制定的。
2.1.2遵循实际原则编制企业财务预算。企业财务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取决于预算基础数据是否真实,采集数据是否科学。如果不按照实际原则编制,而为了其他个人利益或某种目的使预算数目过大,导致经济损失,将失去编制预算的意义,影响企业发展。所以,企业预算应保证其真实可靠性,要反复修订,调整完善,以便为企业未来财务支出打好基础。
2.1.3客观编制财务预算报告。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客观、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预测企业未来经济效益、现金流量幅度及财务状况,并以报告形式将有关数据系统反映,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
2.2 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2.2.1及时总结企业成本管理失控原因。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国内市场竞争更加,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价格战”成为企业发展的威胁。导致企业成本失控的原因主要有:企业的成本意识淡薄,对材料采购成本缺乏限制,管理体制相对落后,部门内部沟通协调不够等。
2.2.2减少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外因素。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应该从内外两方面因素考虑。与周围经济环境相适应,从整体上可以化解潜在经营风险,有助于拓宽企业经营视野;企业内部则应该提高企业员工专业素质,从企业领导到每一位员工都要重视企业经济效益,把握每一处的成本控制管理,切实做到以主人翁的态度来经营企业。
2.2.3完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增强成本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消除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努力减少成本管理失控因素,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2.3加强企业资金流通管理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任务
资金是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必备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的命脉,对企业发展极其重要。资金运行通畅,生产经营有所保障,企业就会更好地经营发展。所以,为了增加企业货币资金的流量,保证企业稳定良好地运作,企业必须做好资金流量的监管工作。
2.3.1完善、落实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在建立、完善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应该切实将该制度落实在日常的实际工作当中。岗位分工明确,出纳与会计分开,不同的员工划定不同的业务范围,不能混淆,保证工作质量,防止出现漏洞;及时清理货币资金,做到日清月结;在遵守国家现金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强化收支凭证管理,对发票收据、内外凭证应严格审核。采取工资奖金与工作目标挂钩方式激励员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3.2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企业资金正常流通。企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方式,针对目前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几个不良现象,即资金入不敷出、存在严重缺口、资金被挪用及长期回收困难等,企业应该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这些情况发生,比如: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可以给企业制定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折扣政策,保证售后质量的优惠政策等。
2.4 全面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效益来源于企业整体资产运营效率,企业资产运营效率越高,效益就越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在提高企业资产运营基础上,尽可能较少资产闲置及流失,使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最大化,这样就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企业整体运作能力。同时,增强企业营销能力,实现产销最大化,让企业资本在流动中得到保值增值。总而言之,全面资产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企业资产流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最终达到增强企业效益的目的。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面对如今的世界金融危机,在经济效益下滑、经营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者最关注的问题。除了国家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外,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金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10).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控制体系;构建;难题
一、事业单位在财务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1)会计对于单位的财务控制意识非常淡薄。长久以来,事业单位对于自身的会计控制都没能足够关注,具体的缘由来自国家对事业单位采取的制度是全额拨款,因此在其会计任务当中并无成本核算这一说,这样的话事业单位就不用花费力气去追求单位利益的最大化,会计的工作也简单很多,会计对财务的控制基本是不存在的,这直接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控制起步晚,基础差,流于形式的现状。(2)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系统很不完善。这一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控制所涉及的项目很少,非常不全面。这其中包括对外投资制度的建立等,程序执行以及决策方面都很不规范,这直接加大了事业单位的投资风险;第二,事业单位财务控制能够管制的对象范围太狭窄,直接限制了它功能的发挥。财务控制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真正能够管理的对象仅仅是那些处理财政经费的会计人员,对于那些处理后勤经费的会计的约束管制作用真是微乎其微;第三,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范围太过于狭窄。很多事业单位的关注点一般只落在财政性经费的控制上,对于经费的预算以及评估等控制工作没能足够重视,尤其是创收经费的财务控制工作,还有一些单位未能够进行二级财务的合理重视与控制。(3)财务控制系统执法不严,监督不力,考核与奖惩制度一片混乱。我们国家很多事业单位在财务控制系统中的执行以及监督等都基本是过于形式化,责任分配、考核评定以及奖励惩罚等方面的工作更是做的一片混乱,往往都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很多时候工作进行的好坏似乎都无关紧要,日益凸显出制度异常缺乏健全性与完备性。尤其以财务控制的监督问题难以解决,首先监督体系就很不健全,大到各个部门之间,小到各个岗位之间,都没有建立起严密的监督制度,管理力度更是严重缺乏,直接导致各自为王,相互独立,整体性急剧下降的局面。
二、构建事业单位财务控制体系的措施
(1)进行财务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建设。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的原则和方法就是进行事业单位整体制度的统一管理与贯穿,真正做到有据可查以及有量可控。进行财务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建设就是要对各种制度进行原则化管理,这其中包括管理报告制度,电子监控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电脑管理制度,内部稽查制度以及各种组织结构等方面,最终构建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2)对于单位的信息系统实行公开透明性质的管理。一是会计工作需要进行明确的责任管理制度,因此确定权责发生制为其执行基础,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能够真实全面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二是把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的核算过程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使得收支统一管理成为现实。三是采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这样可以根据资金用途合理地安排经费支出的合理数目。四是进行会计报告体系的合理调整与完善。以往的会计报告制度是为了满足财政部门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公开性,因此需要对报告体系做出修改,切实增加信息的透明度。(3)通过预算编制体系的科学与规范化,进一步促进财务预算控制的合理性和完善性。长久以来,事业单位进行的都是增量性质的预算,这种方式并没有对其经济活动做一个准确及时的反映,所以,进行零基预算,将预算深入到各个预算编制单位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一是预算编制中,要注重事件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对于一些急需的项目,要优先执行,真正实现专项项目的滚动式预算,增强预算的时效性。二是对于预算的执行力度要进一步强化。如果项目的预算通过审批,那么它一定要能够按时执行,对于过去预算存在的管理形式化、资金不集中、执行强度不够等问题都予以剔除,另外,单位的日常开支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能予以提取。三是对于预算这一过程进行严格的跟踪、分析以及评价。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的同时,需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跟踪、分析,并且对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
事业单位构建财务控制体系的关键性举措在于控制方法、控制措施以及控制程序的合理制定与实施,因此,大力强化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性与健全性已经成为事业单位亟待进行的一项任务。
参考文献
[1]刘玉霞.关于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1
[2]刘春平.企业内部控制[J].企业导报.2009(11):101
一、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费用支出控制力不够
在我国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支出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已经制定了内部开支标准,也不能有效地贯彻执行,导致无预算支出成了普遍现象,支出随意性太大。大多事业单位仍然在采用实报实销制,只要相关审批领导签了字,会计就会予以报销。另外,还会出现专项经费被随意挪用、挤占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专项资金应该发挥的资金效益。
2.固定资产的管理薄弱
自从政府实行集中采购制度以来,有效控制了事业单位随意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不过政府对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管理还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一些单位不按照规定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对所购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登记入账,这就使资产保管责任不明确,很容易导致资产账实不符,甚至资产流失。有的还会出现账外资产。
3.财务缺乏监督功能
在我国事业单位中,还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财务部门只负责“核算”或者“付款”,却不了解单位的重要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因此就难以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也无法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有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对单位的收入只做登帐核算,而对收入额是否合理、合法却不能实施必要的财物监控。
4.票据管理不严格
近几年来,我们在对原始凭证的管理进行规范化、制度化时,发现了部分事业单位的原始票据记载的内容和信息出现失真、甚至假数据的问题;一些票据的购、领、用、核销等不能按规定建立相应的台账;对票据的使用情况没有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这就导致一些执收部门钻空子,延期上缴相应收入甚至挪用公款问题的发生;而对使用后票据不及时交验、核销,则导致了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发生。
5.岗位设置不合理
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的编制有限,人员短缺,所以就出现了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6.预算控制薄弱
首先就是预算编制粗糙,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不能逐笔进行核定。其次是预算刚性弱,预算缺乏计划性、科学性,预算调整追加频繁,资金使用预见性第,这就大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二、事业单位内控薄弱的主要原因
1.意识淡薄
长时间以来,事业单位对财务体系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到位,参与意识淡薄,这就使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工作信息不足,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它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配合,否则就会造成控制不全面,偏差性大的问题。
2.内控体系不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财政部针对企业制定的,所以对事业单位来讲,适用性比较差,财务监督的机制就不够健全,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一己私利,违法干预财务管理,强令会计人员违纪违规操作,从而完全失去了内控。另外,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大多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这样就导致执法环境差,财务管理人员无法真正行使监督职权。
3.与会计核算中心沟通衔接不到位
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会计信息的处理、监控和披露中心,单位应该与其加强联沟通衔接,共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是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到位,这样就造成了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控制的有效买施。
4.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
因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相对企业来讲比较简单,所以财务管理的地位难以得到有效体现,所以很多会计人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业务素质偏低。甚至有些单位还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而是由业务人员兼任,这样就难以实施内部财务监督责任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转变观念,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必须从单位领导的注视做起,单位负责人要认识到内控有利于管理,应该重视财务人员的投资,不断改善财务管理环境。
2.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随着我国市场化的加深,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法律和财务规章制度,精通税务、审计、证券、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努力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财务人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3.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力度。事业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学习各种财务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自己遵守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强化财务管理的能力。
4.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未能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特点,也不能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和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所以适用性比较差。鉴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财务部制定并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这样,有了制度,各单位必须完善和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保证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会计科目
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制度是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制定的,公立医院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行为规范。
一、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虚设
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为,借:“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等科目,贷:“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这种不采取计提折旧,而是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的办法,反映了公立医院支出、净资产的增加,但固定资产原值始终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导致计提修购基金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虚增,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未将无形资产资本化
公立医院的无形资产主要有医疗技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医院的信誉等。而作为高技术、高风险医疗服务行业,公立医院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必然建立和吸收外界一些能给自身带来较大经济价值的科研项目,其费用大、成本高,公立医院不将其资本化,却直接反映在当期损益(支出)中,导致期末收支结余不真实,不能准确核算当期财务成果。
(三)坏帐准备计提基数不准确
公立医院每年年末按照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的3%~5%提取坏账准备金,但是公立医院实行预收医疗款制度,在发生坏账时,计提的坏账准备低于实际的发生的坏账。其真实的医疗欠费就不仅仅是在院病人所欠费用,而应该减去当期的预收医疗款。因此,坏账准备的计提基数应为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去预收医疗款加上其他应收款的余额。
(四)报表体系不完整
公立医院会计核算适度采取权责发生制,用来反映当期的收益和费用。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公立医院报送报表有主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基金变动表”),辅助报表(包括“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以及一个财务情况说明书。缺少反映公立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的现金流量表,不能有效的反映医院的业务活动、现金运转效益。
(五)缺少医疗风险的会计科目
现行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缺乏抗风险的内容。除了在经济赔偿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在当前的医疗纠纷的处理中,未涉及抗风险的财务保障问题,未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导致经济赔偿的财务后果,一旦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巨大的经济赔偿必然会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公立医院财务制度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恶化,同时不利于反映当期成本支出的增减情况。
二、改革公立医院财务制度的建议
(一)增设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
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公立医院可以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净资产会计科目核算。可以按照现行企业财务制度,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借记“制造费用——计提累计折旧”,贷记“累计折旧——设备等”,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这样,累计折旧作为医院的备抵科目,可以真实反映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化及经济价值。
(二)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公立医院无形资产涉及的范围很广,且多属于知识性与精神性的产品。如医疗服务理念及管理方法、医学科研项目及成果、医院形象及医疗信誉、医院品牌及知名度等,因此应在医院资产负债表中增列“无形资产”科目,以完整反映公立医院资产的情况,使会计信息更能满足医疗市场的需要。
(三)改变坏账准备的提取基数
提取坏账准备不能只把在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包含在内,应以“应收医疗款”加“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医疗款”加“其它应收款”作为坏账准备的提取基数。对于一些无法收回且数额较大的坏账,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直接从支出中予以冲销。这样,公立医院能及时了解其应收账款的可变现金额。
(四)完善公立医院会计报表体系
为了反映公立医院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对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和影响。需要根据公立医院业务情况,参照企业有关方法编制医院现金流量表,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具体可以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类。便于公立医院了解和评价医院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适应公立医院的发展。
(五)增设医疗风险基金的会计科目
公立医院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明确医疗风险基金的计提依据及计提比率,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弹性度内自行选择。但应遵守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得任意变动,即“一贯性原则”。另外,应允许公立医院使用“医疗风险基金”向保险公司购置相应的险种,规定“医疗风险基金”专款专用的款项。
参考文献
[1]肖雪梅.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J].中国卫生资源,2009,02.
[2]高丽.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卫生资源,2008,02.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081-02
加强全面、高效的风险分析,并建立一套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防范或化解中小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这无论对增强单个企业的生命力还是改善整个经济宏观环境都有重大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及缘起
风险是由于事件本身有不止一种可能结果,而最终实际结果只有一个;风险既与事件的可能结果相关,也与那些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有关;风险既意味着损失也意味着收益。
它可表示为事件的可能结果及其概率的函数:R=F(Q,P),其中:R——风险(risk),Q——事件的可能结果,P——事件的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 。
财务风险是企业诸多风险的集中体现,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从一般意义上看,财务风险来自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原因。当前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财务控制薄弱。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二是经常面临财务负债务的陷阱。
二、构建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意义
财务预警能监测企业经营,有别于传统的、滞后的会计核算反映。在制定管理举措时还可完善现有模型,建立实时、动态的信息系统。财务预警体系具有以下作用:一是预测性。预测的任务有两个:(1)过程监视,即对预测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视,对预测对象同企业其他活动环节(包括外部环境)的关系状态进行监测;(2)对大量的预测信息进行处理。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社会的比较。可以实现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日常财务状况进行跟踪。二是参照性。企业能依据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并通过财务数量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测算,使其成为对企业业绩进行判断的参照标准。三是灵敏性。企业各财务因素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一个因素的变动往往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企业可以通过警示信息对客户管理和交易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解决企业财务的安全性问题。
三、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关键的指标体系
1.资本金结构预警指标。企业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投资者投入及负债经营,所以,有必要对资本金结构进行分析。其主要预警指标有:
自有资本比率=权益资本总额/资产总额×100% (1)
其中:权益资本总额=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该指标表明企业自有资本对其总资产的覆盖程度。它能反映企业独立性的大小,又能反映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越强。
财务杠杆比率=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2)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率,即一定的资本量可以推动多少的资产。杠杆率越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盈利可能就越多。该指标是评估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潜力以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3)
由此指标可测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即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资本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对外负债越多,资本使用效率越高,但财务风险也越大。
固定资本比率=固定资产净值/权益资本总额×100% (4)
该指标是指企业自用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的比重。若企业若投入固定资产的资金过多,将会大大降低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该比率应不超过30%。
财务杠杆系数=(1+长期债务/所有者权益)×(1-利息/息税前利润) (5)
该指标是衡量资本构成风险的指标,若系数大于1,则说明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即财务杠杆发生正效应;反之,就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效应。
2.资金运用效率预警指标。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能否有效的运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能否得以实现,也关系到企业的成长潜力,建立的监测指标有:
资产利用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6)
它直接反映了企业资产收入水平的指标,表明管理者利用资产获取营业收入的能力。比率越大,资产的利用度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高。
资产收益率=实际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7)
该指标是综合反映企业总体盈利水平的一组总量指标,它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资产管理效果。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8)
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运用效率。
3.偿债能力预警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为了了解企业经营的可靠程度和判断其信用状况。预警指标包括: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9)
该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能够在一个月内对银行借款的随时偿付能力。很显然,该比率越高,偿付能力越高。
赚取债务本息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应偿付的本金+利息) (10)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有多大的现金能力还本付息。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系转型;业务中心;业务流程
当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重组电网资产等改革目标基本实现,电力体制改革正向更纵深方向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电力企业提供了跨越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规模高达1万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投资需求、迅速扩大的资产规模、快速发展的电力市场。对电网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经营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电力财务人,必须抓住机遇,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敏锐的触角和勇于担当的创新精神,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积极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实现从传统的“核算型、事务型”账房先生转变为“经营型、控制型”现财者,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撑。
根据电网企业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并存、没有定价权、资金密集、资产密集、资产经营战略导向不清晰、资产经营回报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仍然薄弱、财务价值未充分发挥等技术经济特征,广东电网公司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主动切入企业经营管理,以实现综合经营绩效最优为目标,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深化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开展业务重组和流程优化,组建“三大业务处理中心”,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发挥财务在资源配置、价值创造、风险管控、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核心价值功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财务支撑。
一、以业务重组为基础组建三大业务处理中心
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是目前财务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将目前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重组划分为三块,在省公司财务部组建三大业务中心,即“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将核算功能和结算功能分离出来,新组建强大的财务管理中心,突出价值管理、风险管控和决策支持等核心价值功能。三大业务中心分工明确、相互支撑,形成财务管理的有机整体(图1)。
(一)会计核算中心
电网企业组建“会计核算中心”,实现会计核算“一本账”的目标。可进一步规范和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强有力的支持。
会计核算中心属“事务型”性质。归口负责集团整体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集团会计政策管理、集团财务信息系统建设、集团会计核算体系建设、集团财务报表体系建设、组织集团会计核算工作、编制集团财务会计报表、开展财务报表分析等。
1 职责界面
省电网公司,履行集团会计核算管理职能:各基层单位,执行省公司会计核算政策,按照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登陆财务信息系统远程录入凭证上传省公司,生成本单位财务报表、本单位的财务报表分析等。
2 业务流程图(图2)
(二)资金结算中心
组建“资金结算中心”是解决资金流的集约化管理问题。实现“资金管理一个池”的目标。
资金结算中心属“事务型”性质。归口负责集团整体的资金收支结算业务,包括资金管理制度建设、集团资金计划管理、集团资金安全管理、集团资金收入管理、集团资金集中支付、现金流分析等。由于资金结算中心属事务型性质,因此资金融通、担保管理、投资管理等业务归入新组建的“财务管理中心”的资金管理职能。
1 职责界面
省电网公司,履行集团资金收支统筹管理和集中支付功能;各基层单位,执行集团资金管理制度。负责本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安全。
2 业务流程图(图3)
(三)财务管理中心
组建财务管理中心,是构建“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在组建核算中心和结算中心后,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工作效率将有很大的提升,并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撑。
1 职责界面
省电网公司,负责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发挥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价值功能;各基层单位,按照省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负责地市供电局相应财务管理职能,发挥财务在价值管理的核心作用,确保省公司各项经营决策部署有效落地并发挥作用。
2 业务流程图《图4)
二、以价值管理为核心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图5)
新组建的财务管理中心属于“管理型、控制型”的性质。通过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发挥财务在资源配置、价值创造、风险管控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核心价值功能。
(一)构建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 两大核心原则
第一,强化企业资源与经营风险的管控。全面预算管理运用价值管理手段,按照“企业资源统一分配、执行进度有效监控、经营风险及时预警”的管控要求。高度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将企业价值与各级组织的具体目标、岗位职责相联系,做到事前优化资源配置,事中确保执行质量,事后评估经营绩效,保障公司战略的顺利实施。
第二,实现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的协作。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按照“目标统一、权责清晰、流程贯通”的要求,做到业务规划与财务规划有效衔接,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充分融合,业务执行与预算控制高度协同。
2 四大管理过程
制定财务规划,即按照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各业务条线的业务规划,以促进企业综合经营绩效最优为目标,通过建立财务规划模型。合理筹划安排财务资源,确定企业中长期的财务目标。
设定年度目标,就是在财务规划的总盘子内,建立目标分解模型,通过经济增加值(EVA)等关键绩效指标评估各基层单位的经营状况和发展预期,确定其能力差距,有导向性地将总体规划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落实,形成各层级单位的年度预算目标。
制定全面预算。其中对于供售电量、收入、购售电价、成本费用等指标,认真分析经营形势和市场环境,规范成本开支范围,通过制定标准成本或确定管控原则,优化成本开支方向。对于资本性项目预算,通过建立预算准入模型,从安全生产、经济效益、技术发展等维度对项目进行优选评分,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率。
监控调整。建立立体、多层次的预算分析报告体系,建立滚动调整机制,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因素及内部执行情况变
化,及时调整企业资源配置。
3 五大保障体系
实现全员预算。各预算主体都应建立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工作组、预算编制执行机构的三级责任网络,使预算的管理责任最终落实到具体岗位。
设计标准流程,以明确的层级管理、清晰的职责分工为基础,核心业务流程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管理过程。
完善预算制度,对公司成型的预算管理思想进行提炼升华,对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方法、完整的考核机制进行规范。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构建公平、合理的预算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完整的预算考评指标体系,实现预算管理从过程到结果的全面考评。
搭建大计划大预算管理信息平台,支持从战略规划到监控调整的预算全过程管理,并通过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系统的耦合,实时获取业务数据。实现预算管理与业务活动的结合,体现预算管理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参与和管控。
(二)构建集约高效的资金管理体系
1 深化集约化管理,实现资金管理“一个池”
建设集约、规范、高效的资金收支体系。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资金收支先集中到市供电局,撤销县区供电局的银行账户;第二步撤销市供电局的账户,资金收支直接集中省公司。
2 加强资金融通管理。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优化银行融资。一是发挥电网企业的品牌优势,争取优惠的贷款利率;二是合理判断经济运行走势。选择合适的融资时机;三是结合企业资金流状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期限。
盘活自有资金,加快电费回收。加速回笼资金。规范资金支付。合理推迟支付。
增加融资渠道,如果将来条件具备,可以考虑资本市场融资、发行债券或开展重大资产融资租赁等。
以资金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引入“零现金”的管理理念。对现金流量进行精准预测与规划,充分利用自有资金,深化与银行机构的合作,科学安排投融资计划,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3 建立资金安全监管机制
建立资金安全管理评价机制。如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通过向生产线的安全管理学习,树立“像抓生产安全一样抓资金安全”的理念,建立了资金安全管理“千分制”的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资金安全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各单位的绩效考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监控平台,动态监控各单位资金运转情况,并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分析。
(三)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1 夯实资产管理基础
实现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协同。统一规范资产的分类、名称与编码,推行资产条码管理,建立账、卡、实物、责任人四位一体的责任机制,确保账卡一致,账实一致。
2 实现精细化管理
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牢牢把握固定资产的前期购建、运行维护、流动调配、减少处置等几道关口,通过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对固定资产大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投入产出分析,讲究投资效益。节约投资成本,实现由重视投入到投入产出并重的转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合理调配资源,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和盈利能力,实现由资产总量最大到资产质量最优的转变。加强重要设备的研究和管理,从分析设备生命周期成本和缺损性能趋势入手,监控和评价资产的运作和状态,寻求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电网规划和改造建议。
3 构架资产信息大平台
业务应用层通过集成的信息平台固化业务流程,打破部门界限和信息壁垒,实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高度统一;管理层用于收集、整理和提炼业务信息。为公司管理人员及时提供资产规模、结构、状态。资产的投资、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设备的健康和运行状况等资产规划、建设及运营信息等;决策支持层通过建立决策支持模型,为公司资产策略,如投资策略、采购策略、检修策略、运维策略等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4 建立科学资产评价体系
全方位分析固定资产投入和利用状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资产合理布局,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5 建立资产损失问责制度
制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对资产从投资决策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跟踪问责。以资产处置和损失处理为切入点,厘清责任归属,明晰责任性质,判定责任人员,追究过失责任,规范处置行为,防范资产流失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构建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
1 树立全过程成本管理理念。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将过去的“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划分调整为“投资成本”和“运维成本”;同时,在“供电单位成本”指标下拆分出“单位电量投资成本”、“单位电量运维成本”,分别从建设和运维两个维度进行成本管理、分析和考核,成本管理的导向性会更清晰。管控效果会更好。
2 做好全过程成本管理
做好电网规划设计管理。设计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设计的节约是最直接的节约――不言而喻。
做好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通过招投标和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做好源头成本控制。
做好电网运维成本管理。规范成本开支范围,推进成本开支标准建设,保障核心业务需求,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优化成本结构,均衡成本开支。
(五)构建集团税务管理体系
1 加强税务筹划管理
深入研究税务法规政策。整理涉及适合电网企业的税务政策及优惠政策,研究建立适合企业的纳税方案。统一规范集团的纳税行为,降低税负和涉税风险。
设立税务筹划净收益、税收负担降低率等指标,对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将纳税筹划变成动态循环的过程,提升税务筹划价值。
2 建立税务政策库
研究梳理企业的各个纳税事项,按不同的涉税事务、不同的地区对税收政策进行整理,建立企业税务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各单位更好地利用税务政策提供保证。
3 营造税企良好关系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一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处理上能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同。企业的税收筹划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顺利实施的关键。
(六)构建集团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1 强化财务监督约束机制
积极行使《会计法》赋予的财务监督职能,主动切入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经营进行全过程监控,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确保企业依法经营。财务监督约束要重点以预算准入、合同审批、资金开支审批、项目后评价等环节为切入口,履行好财务“管事”的职能。
2 加强风险评估监控
深入分析、梳理评估财务风险,从风
险影响、风险发生频率、企业控制能力和风险覆盖面等方面,系统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整理汇总形成“风险控制库”(表1)。针对风险监控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植入流程,从根本上防范风险。
3 建立重要指标监控预警机制
对关键业绩指标进行预警和监控,对异常趋势做出判断与评价。规避目标偏差的风险。首先,通过采用二维多因素分析方法,判断各项指标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以及不能完成的严重后果,甄选出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业绩指标,并纳入预警监控体系。其次,为每个重点监控指标设定评价方法,当实际执行结果进入风险监控区时。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发出预警信号。
对资源使用进行效率的预警和监控。监控资源的使用效率,按一定周期进行评价,对资源使用效率过低的情况或异常趋势及时预警。资源使用效率监控和评价的结果,作为后续资源动态调整的主要依据。
(七)构建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体系
1 经济活动分析(预算执行分析)
分析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机遇与威胁,总结经营管理亮点,指出存在问题和解决应对措施,为企业正确地进行战略决策、高效地开展资本运营、圆满地完成经营目标做好支撑。分析要点包括:要加强宏观经济分析,掌握电网企业营运的社会基础及其变化i要实现与业务联动。掌握财务数据后面的业务驱动因素;要把握“总量、结构、趋势”三要素;要通过经营分析做好下阶段的工作安排。
2 专题研究分析报告
专题研究分析报告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管理领域进行专项深入研究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建议。
资金管理分析报告。分析集团的资金收支总量及结构、资金周转情况及效率、投融资情况、债务与资金成本、资金安全管理等,并提出管理建议。
税务管理分析报告。对企业的税务环境和税负水平进行分析评估,系统梳理涉税事项,分析是否对税务政策执行到位,并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提出税务筹划建议,合理降低企业税负。
电价执行分析报告。根据国家的电价政策,分析企业的电价执行情况、不同地区的电价高低的原因,对电价执行不到位提出整改措施。
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及有效评估,及时发现内控隐患。提出管理建议,防范经营风险。
财务监督情况报告。通过日常的财务监督,从依法经营、有效利用资源的角度。总结管理亮点。指出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经营对标分析报告。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经营指标、经营管理手段、结果进行对标,发挥标杆效应,查找差距,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项目投资分析报告。为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注重有效资产形成,要着力开展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在项目前期的规划与准入阶段。要对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报率等效益指标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电网基建项目、大金额的技改项目,财务要真正切入,借助模型或其他的管理工具开展效益评价。使企业的项目投资能兼顾社会效益与企业的营运效益。项目投运后。在项目后评价阶段要引入财务评价指标,对企业的投资效果进行回顾、总结、检讨,不断地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水平,促进企业投资效益有效增长。
(八)构建集团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图6)
指标体系的建设对引领企业经营导向、促进战略落地十分重要。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最终反映在指标上,有怎样的指标就有怎样的管理、就有怎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有需要的可以往下细化延伸。
其中:一级指标(核心指标),是对电网企业,最能体现核心价值导向的指标包括总资产回报率、经济增加值(EVA)、净资产收益率等。二级、三级指标,要确保对一级指标的有效承接,确保与一级指标的相关性和控制指标数量。包括:购电单位成本、供电单位成本、线损率、万元固定资产供电量、电费回收率、供电可靠率等考核指标。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活力和效率是体系生命力的保证,如何实现集约管理和营运效率的协同,是体系建设要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是要遵循。集约管理、远程处理、就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集约管理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集约管理等于集中管理;二是集约管理等于集中处理。
财务管理转型有一个过程,还要涉及科学合理的流程制度、贯通业务的信息系统以及高素质的财务队伍等方方面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推进、协同开展。
【参考文献】
[1]潘飞.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候龙飞.现代全面预算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