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25:09
导语:在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海绵城市 城市景观 绿色交通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80-02
近年来暴雨经常会造成我国城市内涝,对居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有时会威胁到生命安全。造成这种灾害的原因是道路过硬,绿植过少,雨水无法及时排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明确提出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近两年,全国展开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绿道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点对象。
一、促进绿道建设
(一)生态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工业和城市发展导致河流、森林和湖泊污染严重,原始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逐渐消失,城市绿色空间逐渐减少,城市居民缺乏休闲空间,增加了安全隐患和社会问题。
(二)城市空间扩张太快
城市范围的快速增长导致人口数量大于城市用地量,呈现出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过快增长的城市土地利用、各式各样的新式建筑遍地开花,房地产开发过于超前,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大量耕地被占用,影响农业发展,致使许多张┤嗽贝τ谖薰ぷ髯刺,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城市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生活品质得不到提高。研究表明,大量绿色空间被蚕食,空间分布不均匀,城市遭受酸雨污染,水土流失,原生态自然被利用,生态系统被破坏,水质问题,洪水灾难,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垃圾围城、噪音,威胁着生态安全系统。
(三)居民的生活质量
2007年中国环境政策(绿皮书)指出:“中国的生态环境以及地方的环境治理在总体的恶化。”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出20个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16个。在中国许多标准化城市肺癌死亡增加了8―10倍。另一项数据指出,2020年,中国将有3900亿美元支出在煤炭污染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疾病当中。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对休闲生态绿地有稳定增长的需求。
二、谈道路绿化的概念和国内外道路绿化的改革史
(一)道路绿化的概念
道路绿化是城市街区绿化里的重要因素。道路绿化最早被理解为一条路,两行树。道路绿化是指灌木、花卉、攀缘植物等等经过各种形式的布局和种植方法,装饰不同属性绿,目的是组织交通、改善环境和住所、美化市容,为观光休闲创造效应。城市绿道,就是将城市变为绿色交通城市。创建宜居城市、花园城市和生态景观,反映了人们对环境和自然的迫切需求。道路绿化的概念也随着城市化和环境内涵逐渐深入,由单个元素发展为坚持多元素、多类型、多功能、多通道综合元素。
(二)国外绿色方式改革的历史
据记载,喜马拉雅山山麓街道为最古老的绿道。18世纪下半叶,奥匈帝国有关于绿道的法令,在道路两边种植各种各样的果树作为行道树,欧洲许多国家还将这个方法作为绿道基础建设的要素延用至今。19世纪时期,欧洲把中世纪的古城墙拆毁,修筑景观大道,大道宽阔,使城市更加生动有魅力。1858年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成为现代经典,对欧洲和美国等国家有极大的影响。国外在绿道建设发展改革中,保留许多旧时期建设方法,高度重视对原始树木的储备,保留原来街道绿化的风格,有很多都是中世纪或许更古老年代保留下来的树木,到现在还保留着原来的景观大路。
(三)绿道改革在我国的历史
行道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以街道树木种植的形式存在。秦朝以咸阳为中心建立了通向全国的大道。据《史记・始皇本纪》记载,治就是修筑的意思,驰道就是天子道,即皇帝行车的路。唐朝景观和城市绿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唐代时期的图书有系统的记录,路边的树木大部分和外国历史记载一样,种植许多果树在道路两旁,南部线道路使用木棉。清代中后期,欧洲和美国企业侵入中国一些沿海城市并有所发展,新建了许多街道,并引进许多外来树种。改革开放以来,道路绿化的功能已经开发了从单个元素到多个元素,类型多样,多功能,多通道综合元素,不仅绿化树种树木,也增加灌木和地被类。道路绿化树种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建设绿色通道,景观大道,生态走廊,避险通道,创建安全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
(四)绿道的未来发展趋势
21世纪,人类意识到工业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难以弥补。为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国在19世纪建设公园系统,形成大量的城市公园和保护区,20世纪掀起了绿道(Rreenway)计划,现在已经代替公园路成为公园系统的主要部分。1959年,怀特(William White)在他的论文(Seeure Open Space for Urban America)中第一次提出了“绿道”这个词,提出了建设绿道保护性空间的必要性。绿道、游步道在美国是由废弃铁路转变而成的,后发展到沿着河流、溪流、湿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统一规划,绿道、游步道作为徒步旅行和其他娱乐场所,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绿色通道联通全国形成一个全面的林荫道路网络。绿色通道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休闲活动和改善人们健康,调节洪水的河流绿地保护,保护生态系统,历史文物保护和利用,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平衡。未来,林荫道路将是室外空间规划的发展趋势。美化环境不是种一排树,几片草,而是“适当”和“可持续”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应急避难”的目的。改善生活环境是世界性主题,创造安全、漂亮的绿色环境,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是新一代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城市绿道的组成
(一)道路绿带
行道路绿带也叫做徒步道路绿带,功能是遮阳,调节温度、湿度、灰尘、降低噪声,改善道路环境,是一个城市绿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隔离绿带的主要功能是区别快车和慢车的速度以及安全,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路边绿地是人行道旁红线内的绿带,目的是降低噪音,减少人流作用,相邻建筑物、墙壁、栏杆和其它绿带,功能是保持在一个连续和完整的景观效果。
(二)交通绿地
绿色交通用地,修筑设置在道路交叉口的景观,包括中心岛,安全岛,导向岛和立体交叉绿岛。中心岛(俗称转盘)呈圆形,起着回车,约束车道,限速和对街道装饰的作用,主要的功能是组织循环流量。安全岛可以让行人在街道上短暂停留,避开来往车辆,安全过马路。导向岛绿道是道路附近的十字路口直走和绿地之间的通道,功能是引导车辆减速,确保行车安全,常以草坪和花坛布置。立体交叉岛是指干道交换和斜坡环绕的绿地。
(三)广场绿地
广场绿地根据广场功能,规模和周围的绿化,有利于人流和车量分布。
(四)停车场绿地
停车场土地范围内的绿地,功能是提供车辆的停放,隔离,美化环境。
四、我国和各国的绿道建设
(一)国外绿道建设
英国绿色项链串联开敞空间。1929年,大伦敦地区规划委员会建立了伦敦开放空间规划,介绍了绿色壁垒的概念。1934年,伦敦的帕特里克・阿伯克龙丰富绿化隔离带开放空间规划的思想,介绍了“绿道”的想法又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提高和改善,通过建设城市生态网络的格林功能,有效地解决城市污染严重,生活拥挤等问题,保护了城市生态结构,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休闲环境。
德国绿道成为推动老城更新、提升土地价值的手段。德国通过推进绿道的建设,使老城区和效率低下的工业区变成了风景优美,适合居民生活的现代化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周边土地的价值。
(二)我国绿道建设
江门市绿道重建通过国外绿道建设成功的经验,为我国绿道重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花园式干道绿化:它的本质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和绿地占总面积的25%以上。设计强调整体绿化效果,丰富的装饰和丰富的变化,可以充分体现江门地区强城市景观的特点,植物材料选择优雅充满异国情调的树种。
老城区道路绿化:狭窄的街道,绿化可以因地制宜,强调垂直绿化,园林小品尺度宜亲切怡人,个别大树种浓荫匝地亦具独有风貌。植物选材以遮乔木为主,少量的灌木以选用多花耐修剪植物。防护式道路绿化:强调的是防护性结构,注意遮荫和对于交通噪声和烟尘的衰减作用,保证视线通透。植物选材乔木树冠优美,外型整齐,常绿枝叶茂盛,速生,抗性强,灌木耐修剪。
五、结论
重建弹性街区绿道对于我们有着以下重大意义:
1.重建弹性街区绿道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2.增加道路庇荫,适当调节温度,合理改善气候。
3.碳封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促进碳和氧平衡。
4.有害物质的吸收。
5.降尘,过滤有害物质。
6.低噪音。
7.灭菌。
8.组织道路交通。
9.组织城市景观。城市艺术的外观往往是自然和人工,时间和空间,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城市景观的规划中,旅游公路就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道路布局与自然地形和地貌特征、人文情况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空间组合和最佳视觉效果。
10.反映城市的文化。城市绿道文化是地区特点,当地植物是可以直接反映地域文化特色。
11.提供防灾功能。城市道路的避难所成为地震、火灾和其他城市灾害的紧急疏散路线,并且可以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绿道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方案,要结合我国发展情况,宏观的调控,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绿道建设或者海绵城市带来的益处,只有全局发展,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海绵城市”就是以景观为载体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比如“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的产生就是根据这一理论。收集的雨水可以用来环卫车洗街、利用于绿化的灌溉、利用于景观用水、洗车等等。如果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很强吸水能力,很强的可塑性,下雨时通过城市的绿道所属设施,存起雨水,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加以利用,解决了城市“渗水”问题,避免洪水内涝,这就是街区绿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城市化日益加剧城市生态系统问题日渐突出,建设海绵城市迫在眉睫。我们相信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变得更美好,才能与自然更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杨淑秋,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上卷)[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CJJ75――97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4]王莹.土地储备制度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及合理储备量的预测[D].河南大学,2009.
[5]卢明慧.城市景观的价值取向与空间形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6]苗力.浅谈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
【关键词】小城镇;雨水花园;水体景观
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雨水花园作为一种主要的建设载体逐渐成为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规划研究中的热点问题[1][2]。而在雨水花园的设计中,充分利用收集的雨水建设水体景观成为雨水花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4]。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作的推进,小城镇的雨水花园如何进行水体景观的设计逐渐成为新型小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小城镇雨水花园的水体景观建设中需要参考已有城市雨水花园建设的经验确定规划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确定水体设计及配景设施的选择。
1.小城镇雨水花园水体景观规划的原则
在小城镇建设中,人口相对较少,人均土地面积相对大中城市较为充分,可利用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相对充分。但是,在对雨水花园的日常维护中小城镇投入的人力和财力相对大中城市较为薄弱。因此在小城镇雨水花园的水体景观规划应注意以下原则。
1.1首先需要满足雨水收集利用效率
设置雨水花园首要目的是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因此雨水收集是首要任务。因此,水体景观设计的前提首先是满足雨水收集和排洪排涝的基本要求,不能因为水体景观牺牲其基本功能。
柳城县城的雨水收集处理调蓄利用工程是实现项目水安全和水环境建设目标的重要工程。因此,柳城县雨水花园的功能定位第一是调蓄雨洪,联合防洪排涝,减轻排水和处理系统的压力,防止水涝的发生。
1.2生态功能优先
雨水花园是一个立足于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主要功能是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汇水面积流域范围内的雨水,所以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那么在水体景观建设中就应该充分考虑生态功能。特别是在小城镇建设中,由于客观原因,相对大中城市人类开发相对滞后,生态功能相对较好,因此在水体景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雨水花园已有的生态功能。
针对柳城县城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根据控规绿带,在考虑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绿地专项规划的编制将主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理论,根据柳城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合理进行植物搭配,构造人工生态体系,形成自然景观,同时为鱼类、虾类、蟹类、蛙类等提供栖息环境。
1.3充分考虑经济性
小城镇人口相对较少,且经济一般没有大中城市发达,因此在雨水花园的维护中人力和财力支出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在水体景观的设计中充分考虑经济性。
比如,在柳城县雨水花园水体景观的绿化设计中就综合考虑了苗木的来源、成活率及适应性,苗木的品种、规格的用量,地形地貌对植物的生长,地面给排水的影响。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距苗点近、苗源丰富的植物,节约前期投资。选择管理粗放、容易养护的品种,以节约后期投资,并且尽可能将工程场地内耕植土作为绿化种植土使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土进行鉴别并分类临时堆放,以便后续绿化施工利用。
2.水体景观水渠设计值得注意的问题
2.1水体景观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以水渠自然生态功能为主,水渠以植物配置为主,通过和水景的有机结合,达到生态自然化原则,与雨水花园(调蓄池)的景观性良好衔接。
2.2妥善处理水渠生态建设与城市规划用地、道路交通及周边建筑的关系,共建城市“生态走廊”。
2.3水渠建设过程中尽量保留现状树木,避让不开的需移栽回植。
3.雨水花园配景值得注意的问题
3.1雨水花园植物配景
无论雨水花园大小水面的植物配置,与水边的距离一般要求有远有近,有疏密之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栽植,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需要造就浓密的“垂直绿障”。
驳岸的植物配置的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折延绵,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鸢尾,菖蒲,三角梅,地锦等来布局遮挡,增加活泼气氛。
3.2雨水花园石景的配置
在传统的造园艺术中堆山叠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石配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独具特色的装饰品,又起到衬托与分割空间艺术的效果。雨水花园多处山坡,且与沟渠相连,在高差或景观节点的交汇处,可考虑置石,既能掩饰不同功能点的交代也能提升景观价值。
3.3雨水花园观赏鱼配景
动物是水景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水是生命之源,离开了水就意味着失去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因为动物的存在,水景变得更具有灵性,更具有可观赏与可互动性,成为依水景观中的又一个闪光点。
4.4雨水花园护岸及维护设施
大型水体或规则水体常采用整形式直驳岸,用砖、混凝土、石料等砌筑成整形岸壁。小型水体或水位稳定的水体常采用自然式山石驳岸,以作成岩、矶、崖等形状。
在柳城县雨水花园水体景观规划中主要采用自然型驳岸和多种人工自然型驳岸相结合,兼顾生态性和人工建设的景观性,在部分雨水花园(调蓄池)等受规划地块限制的水池,水体紧邻路边或建构筑物边缘而没有绿化缓冲地带的,应架设栏杆。
参考文献:
[1]胡锋平,胡松. 住宅小区雨水花园的设计与计算――以南昌市某项目为例[J]. 建筑设计管理,2015(9).
[2]赵梦蕾. 雨水花园在现代城市绿地设计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