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

时间:2023-08-09 17:25:14

导语: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需求追随 发展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现实基础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储存原材料、抵抗自然风险、建设完善的外部环境,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金融的需求越强烈。此外,东部地区在农业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同时,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持续上升,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公司,与城镇中的商业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对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有着天然的需求。因此,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商业银行存在的天然土壤。

(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良好条件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可行性

在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良好,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较少,没有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相对领先。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是按照商业化在运作,他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能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已经与商业银行无异,完全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因此,对于这样的信用社保留其合作之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顺应形势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必然选择,使其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更加能够名正言顺、无所阻碍。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公平竞争

除农村信用社外,早已有一部分商业银行把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因此,将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遵循同样的经营规则,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会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好的满足地区经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遏制非正规金融的滋生,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 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赣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要努力开发新金融产品,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作为银行业控制风险的需要,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同样地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它们的剩余资金也需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慷慨地提供信用便利恐怕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需要信用便利,而且还需要更专业、更精细的理财服务,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更好地配置财务资源。同时,制度建设要与业务创新同步跟进,规范管理,不断强化监控,提高风险监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固然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但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来转移分散风险,同时又获得盈利机会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大胆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业务创新

一、湖北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时间,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产物,凭借其灵活的管理体制、高效的业务流程、规范的公司治理等优势,扎根农村市场,开拓经营,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领跑者。2010年,银监会表示未来五年,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将全面完成,为此银监会将不再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现有农村合作银行也要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17年6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3184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4%,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是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全国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已超过1000家,其中湖北省就有77家。是较早全面完成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的省份之一,但实际发展情况相比其他几个早期成立农商行的省份来说还处在较为落后的状态。

二、湖北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1.缺乏业务创新,业务特色不明确。目前,湖北大部分农商行的业务范畴都是传统业务,如存款、贷款、结算票据等,业务服务范围还局限在当地,在客户心目中没有辨识度。可对比其他省市有些发展较好的农商行,已经开始进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改进,为赢取更大的市场做准备。自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2010年12月8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成果IPO的农村商业银行,多家农村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谋求上市,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启动IPO和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天津滨海新区农村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进行上市冲刺工作。各商业银行都在寻求新的突破,也会根据用户需要设计开发新型业务,如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开始推广手机银行,利用大众通信工具开展金融服务,有利于拓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面,改善支付环境和提升农村支付效率,减少现金流通,提升农村信息化建设,助推银行转型与农村消费习惯转变。2.不良贷款率高,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根据银监会的数据,2017年二季度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到了2.81%,是各类商业银行里最高的。农村商业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其所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资信等级亦较低,这亦导致部分低等级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成为重灾区,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较其他银行更高。可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实力不足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对投资项目的选择范围。3.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来,人员构成也基本与信用社时期保持一致,尤其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大部分员工的思想还停留在信用社时期,未能适应现代金融市场的变化,因此体现在工作及服务上往往表现出创新意识及能力不足,在管理上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对银行的业务开展有很大的影响。

三、发展建议

1.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优化网点布局适度扩大农村地区网点覆盖面,加大对农业开发和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创新服务“三农”融资模式。随着农村经济环境的转变及乡镇企业的改制,“三农”的定义比以前更加广泛,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与传统农户的简单融资需求相比,要求更高、范围更广。2.完善风险控制机制。2014年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对农村不能中小金融机构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风险控制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要求农商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严格执行贷款审查制度,通过风险管理理念、意识、文化的培训,加强全员风险防范意识。3.积极开发符合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提升金融支农能力,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是近两年我国金融政策的重要工作。农村商业银行应针对农村市场,开发适应农民使用习惯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引导农民利用现有政策优势和农业资源等有利条件,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农产品市场转型升级,加大对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支持。4.引进和培养人才,适应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需求。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各类管理及技术人才,以适应银行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变化及发展;另一方面,要对银行现有员工进行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及风险控制意识,提高对行业对市场的认识,了解新的技术及业务,学习行业先进的工作方式,做到全员素质的整体提升。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客户的认识日渐成熟,对银行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银行管理者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培养优秀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竞争实力。

综上所述,湖北农村商业银行想要在众多商业银行中占有一席之地,应结合湖北的区位优势和先天的自然资源等有利条件,开创新业务,扩大市场,努力提高自身的实力,积极寻求突破,为未来发展寻求更多出路。

作者:桂玫玫 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深入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普惠金融部,2015.

[2]胡力.湖北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时代农机,2016.

[3]刘云涛.互联网思维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对农行湖北分行营业部的调查.武汉金融,2017.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走出了一条独有的道路,虽然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成功转型,说明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是有效的,是正确的。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依然不足,所以,本文主要针对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找到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确保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维持本土经营模式

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情况和特点是不同的,而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开发有关的金融产品,适合本土的金融产品,更容易受到当地百姓的喜欢和购买。

(二)建立异地分支机构模式

农村商业银行想要实现建立异地分支机构,就需要各项标准符合审核要求,才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开拓市场,收拢客户资源,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和盈利情况。避免了因为所有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盈利,会出现巨大的经济风险的情况。所以,采取建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发展模式,是为了分担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一)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我国政府和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等,是对经济市场进行宏观的调控,能够有效的控制的市场货币流通量。但是在政府和央行出台一系列政策的时候,农村商业银行因为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容易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产生的问题,就是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或是减弱该影响。

(二)经营环境因素的影响

农村商业银行因为发展时间短,自身体系并不成熟,所以,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十分的恶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无论是在客户资源,还是贷款标准等,都不如其他的银行具有竞争力,市场分割现象严重,农村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从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模式上的选择受到了限制。所以,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因素,是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农村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影响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主要分为总行和分行,但是由于总行和分行所在的位置比较接近,市场份额划分不足和经济链条比较短,虽然存在的风险比较小,但是减少了盈利性,却可以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

(四)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盈利能力

我国经济市场发展迅速,各银行在客户资源上的竞争能力十分的强大,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在抢夺客户资源的能力不占优势。但是真正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因素,则是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如果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好的项目投资,那么所获得的盈利就会减少,这样就不能吸引客户资源,而如果不能吸引客户资源,则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不能回馈客户一定的利息,也不能继续盈利。

(五)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储备人才能力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要比总行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建设要比城市有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很快就可以弥补。现阶段,因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条件不够好,很多优秀的人才就流失掉了,而且由于农村商业把银行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机会较少,很多员工失去了进修和进步的机会,导致员工的跳槽。所以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储备人才的能力不足,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予以支持。这也是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

三、结束语

由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转型时间比较短,金融体系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农村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不足。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是比较科学的,但是有很多因素影响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改变。无论是宏观环境因素,还是经营环境因素,以及软硬件设施等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影响,都能够让农村商业银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因地制宜才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彭红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Z农村商业银行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3(03):144-148

第4篇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金融创新;致胜之道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市场越来越受到各类商业银行的重视和关注,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紧密结合“三农”,进行有效合理和科学的农村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实现其经营目标和提升其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司治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架构不合理。农村商业银行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通过清道核资、增资扩股等方式,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初步建立起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但与现代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相比较而言,其具体问题表现在:(1)股东代表的组成未实现“所持一股份有一表决权”原则,组织结构不够健全。(2)沿用原农村信用社行政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较为低下。(3)董事长、监事长、行长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其管理及决策模式较为混乱。(4)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过度,约束不足。在管理架构方面,存在管理层次多、内控机制不够完善、内部协调能力弱、营业机构内部恶性竞争等问题,使农村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应对方面应对和处置速度较慢,其竞争力还相当薄弱。

2.发展经营目标与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的矛盾。已实行商业化运营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以利润和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又承担着支持“三农”政策性任务的重要使命,其发展经营目标与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之间存在诸多矛盾。―方面农民及农户所拥有的最大资本――农地(耕地、宅基地)被法律明确禁止抵押,故需要大量“三农”资金的农民农户,因缺乏可以被金融机构所认可的抵押物,被排斥在金融供给大门之外;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及农村区域、农产品经营的特点,农村金融利润点分散且利润率低,农村商业银行基于经营目标和控制风险的考虑,在农村金融市场机构覆盖率低,不能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服务渠道。

3.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适路,无法实现与“三农”需求对接。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参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在传统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业务品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填平补齐”,简单模仿和移植他行已有的城市金融产品和城市金融服务,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和特色性创新少,片面追求产品服务品种上的“大而全”和实施“数量致胜”的竞争策略。这种采取简单“拿来主义”和不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没有与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供需对接。

4.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服务渠道延伸度不够。由于我农村金融商业银行的服务网点数量上还相当偏少,一般采取偏重城乡结合部和城区发展、而收缩农村经营网点的策略,出现城乡布局和区域性分布的严重失衡情况。根据2007年末的统计数字,我国平均每个乡镇分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粮囤3.56个,每5.97个行政村分布1个,每万名农民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公为1.54个,拥有银行业金融服务15.89个。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中显示,我国有“零金融机构乡镇”2868个,仅有1家金融机构的乡镇达到8901个。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需合理配置经营网点,科学规划分布区域,向“三农”区域提供较为合理的服务渠道,将金融服务切实延伸到农村。

二、做好特色农村金融创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致胜之道

1.做好制度和监管创新,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和监管环境。在制度创新中,要结合农村及“三农”特点,针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与改革的趋势,需要涉及农村金融方面的诸多政策制度进行创新。在财政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补贴力度,将涉农方面的财政资金尽可能通过农村商业银行中进行运作;在担保及保险方面,应创建政策性的担保公司,并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在市场开发及市场竞争方面,应针对农村商业银行实施政策调控和政策扶持的差异化,以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

2.加强公司治理,优化管理架构,明确经营目标。在公司治理制度及管理架构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应积极参照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安排,进一步深化和改革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在产权关系方面,应该严格按照“政企分开”及“谁出资,谁拥有”原则,严格执行一级法人管理。在股东结构调整方面,要适当集中股权,增加股东利益相关性和监督意识。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要强化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合理激励约束,从而规范其管理权限和合理提高管人员的收入水平。在管理架构方面,要分析同行业管理层次及架构优点,结合自身特点,采取适合自身的扁平化管理架构模式,减少管理层次,做好内部部门协调,提高管理应对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

3.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应尽快建立起统一的农村信用制度和评价体系,迫切需要将农村信用制度和体系建设提到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日程上。由农村金融的相关主管部门设立或委托专业机构,根据有融资需求的农民及农户信用背景、资产状况、债务情况及行为模式,计算出农民及农户的个人信用分数,建立动态农民农户个体征信系统;对于各类农村企业,可以尝试依照现有的城市企业征信系统模式,初步建立起“三农”企业征信系统,加强对“三农”企业开设、变更、经营状况变动的管理工作,及时录入、更新相关数据。通过建立起个体及企业的农村信用体系,可以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紧密结合“三农”特点,纠正农村金融创新错位。农村资金的缺乏原因众多,需要在机构准入、抵押品、信贷担保、微观金融政策等多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使用政府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方式是增加农村资金的很好方式。金融机构还可以开发新的贷款抵押品,如农用车、农业机械等农民拥有的动产,养殖水面使用权、经营权、经济林权、权利质押等作为抵押,以增加金融供给,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三农”及农业、农产品特点,对向农村金融市场提供的产品在内涵、功能、营销模式、风险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在农村金融创新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也必须同时要重视和强化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新风险,实现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动态平衡。未来的银行竞争是金融创新和客户资源的竞争,农村商业银行需要认真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和紧密结合“三农”需要,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巩固和拓展“三农”客户资源,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使自身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银行业监管研究(内部刊物)[R].2009(2):130

[2]张艳花.农地抵押:争议中的试点[J].中国金融.2009(15):81~85

第5篇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江苏扬中农村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保增长,促发展”的各项政策要求,科学把握“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原则,注重抓好“四个结合”,增加信贷总量、确保支持重点、促进企业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成效。

一是注重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与强化自身风险管理相结合。他们在镇江银监分局的统一部署下,在全辖范围内开展了“客户大走访,银行再行动”活动,集中走访了涉及24个行业的366户生产型客户,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和信贷资金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有保有压”的应对举措。对一批优质企业及时追加了授信额度;对一批受金融危机影响,但“有产品、有市场、有信誉、有担保”又急需资金支持的“四有”企业,进行跟踪服务,保障基本授信支持;对部分因管理乱、信誉差而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降低信贷风险。

二是注重优化信贷审批服务与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相结合。在信贷服务上,他们积极采取“简化手续,适度放权,完善控制”的策略,进一步简化中间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提升工作成效。他们规定凡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支行行长可以在基本授信额度基础上,直接申请最高300万元的临时授信,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同时,他们将“阳光信贷”与“走千家,访万户,送服务,助‘三农’”活动和“易贷通”圆鼎卡业务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注重助推传统产业升级与壮大新兴产业规模相结合。围绕扬中市打造工程电器、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增加信贷总量规模、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重点加大企业扩能改造、自主创新、品牌创建的资金支持力度,全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城郊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17-03

在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三农”的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农业比重已经很低,有些只占5%以下。作为信用社服务对象的农民,虽然身份没有变化,但大都已不再从事以传统种养耕作为主的农业生产和劳动,对支农服务的要求较少。同时,随着各项经济指标越来越接近城区数据,信用社实际也已经实行商业化经营。因此,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政策精神指引下,各地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造。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55家,成为金融行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我们且称之为“都市型”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改制降低了风险,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传统的经营与管理模式依然受到挑战。农村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寻找新的突破。而中间业务因其可以在不改变资本负债表的情况下扩大业务规模并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银行同业的重要选择。借助与城市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政策的支持下,倚赖郊区经济以较高增长率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处于路口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间业务含义与特点

依据2001年7月4日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是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促使银行发展和扩大信用的业务。

中间业务是经济和银行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依据银行良好的社会信誉为客户服务,是商业银行达到一定经验基础后的快速盈利捷径,具有风险低、利润高的特点,是一种投入少、收益高的银行业务。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动力分析

(一)传统经营与模式受到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与自身经营状况的挑战

从我国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至今已10年有余,农信社通过资产的重新评估和股本结构的重组改组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建立了统一法人体制的地方性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在央行和政府的支持下,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逐渐完善,经营效益得到好转,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到2010年末,中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34%,较2010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到12%。

农村商业银行在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更凸显了一些内在深层次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步伐,主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商业银行传统的赚取利差的战略受到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与自身经营状况共同影响和制约。首先,存贷利差的大小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呈周期波动。经济上升阶段,世界各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为了消除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先后多次调高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实行紧缩或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银行业带来多年稳定的利差收益。目前,经济已渐渐步入周期低谷,为避免以后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刺激消费、投资和外贸,政府开始调低利率从而导致存贷利差减少。

同时,由于企业效益滑坡、银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较低等原因,银行吸收的大量资金不仅不能给银行带来高额的回报,反而因为每年要为巨额的现金存款支付大量的利息成为银行沉重的负担,导致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甚至出现一些不良案件。这不得不让农村商业银行重新思考依靠放贷,取得利差的“一条腿走路”盈利模式的时效性。

农村农业银行要走出这种困境,就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寻找一个更稳健的经营和管理方式,逐渐积累原始资本,壮大本就脆弱的经营体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二)金融市场竞争加剧

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解决农信社时期的贷款死滞,严控风险,提高贷款质量、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一方面还要应对来自大银行、国有银行在主导地位、小银行反应快准狠的两面夹击的影响和压力。近几年,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进入中间业务竞争,基础雄厚的大银行甚至绕开分业经营模式,向混业经营前进,逐步改变以往以存贷利差为主的收入结构,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而随着城郊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建立在雄厚经济基础之上的大银行、股份制银行也很快盯上了这块肥硕的市场。因此,作为城郊地区几十年来重要金融机构的农村商业银行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利用优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否则,只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

另外,“金融脱媒”也构成农村商业银行的一大威胁。金融脱媒是随着中小企业银行信贷准入门槛不断提升而产生的,即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2008年以来,金融市场发展仍然非常迅速,金融脱媒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在倒逼银行努力开发新的盈利模式来提高竞争力,即开拓非利息收入的中间业务。

(三)城郊地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条件成熟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展遇到了瓶颈,而城郊地区便成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补充。城郊区域开发占地、新增就业等等都有力的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为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中间业务工具为其拓宽服务渠道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第7篇

农村商业银行扎根于地方,营业网点遍布所辖乡镇,极大方便了广大客户就近办理各种业务,为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面貌日新月异,资金需求也不断扩大,加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投身“三农”市场,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态势。本文就此进行相关探讨。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三农”根基深厚和内、外部的基础设施薄弱并存

农村商业银行前身为农信社,因农而生,为农而改,靠农发展,因而与“三农”根基深厚。而且农村商业银行为县级法人单位,决策链短,机制相对灵活,在信贷流程、信贷审批、贷款品种创新上都更为简洁高效,在提供金融服务决策方面反应更快、效率更高,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但内、外部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从内部看,农村商业银行的基础薄弱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人才结构层次较低,经营管理水平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受到了一定制约。从外部看,因属于地方性小金融机构,辖区外没有分支机构或机构。基础设施是银行经营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的薄弱,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拓展。

(二)产品优势和竞争同化现象并存

农村商业银行的银行卡等产品一直对客户免收年费、工本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费、ATM机跨行取现、刷卡等相关费用(基本实现零收费),电子银行等产品也实现跨行转账免收手续费,且到账及时,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在贷款利率定价及贷款品种创新上都倾斜于“三农”、小微企业,农民及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对农村客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是随着竞争性的金融制度推行,更多金融机构把目光投向农村市场,农业银行、邮政储蓄、村镇银行,甚至是城市商业银行也争相在农村设点。原有农村市场被“瓜分”,而且有些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实质上是把本不丰富的农村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往城市和其他回报率高的领域,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所抽资金不用于支农,而是投向房地产、矿山等高利润非农行业或热衷于追捧财大气粗的高端客户。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兴起,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错综复杂,组织资金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网点众多优势和业务创新能力较低并存

农村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覆盖了广袤的农村,因此往往在机构网点、员工人数、服务对象、存贷款总规模、纳税总额上都占绝对优势,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范围有限,经营领域受区域局限,无法跨区域设置经营网点,基本局限于当地。资本规模小,在信用条件、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劣势。给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金融风险,制约了业务创新能力。

(四)从业人员的地缘优势和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并存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基本来自当地招聘,多为本乡本土居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熟悉,对每个农户的家庭情况了然于心,多年积累的地缘、人缘、亲缘优势非常明显,农民对其怀有浓厚情感,是一种典型的“草根金融”,不是其他金融机构一朝一夕就能替代的。但是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业务营销意识不及其他商业银行,主动营销产品的少,被动等待上门办业务的多,服务方式落后,创新能力不足。普通服务人员多,研究和复合型人才少。有的服务方式理念落后,对市场的把握欠缺,导致难以提供优质高效的、真正贴近“三农”的金融服务。

二、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与发展

(一)立足农村市场,挖掘潜在群体,努力成为区域内最优

当前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制经济成分大幅增加,很多地区二、三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除小规模经营农户外,农村中小企业等各类业主,其金融需求已突破传统农业的融资需求。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应凭借其在农村地区的特有优势,深度挖掘农村市场。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小金融企业,一方面要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坚决把市场定位在农村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民等目标市场上,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随着农村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和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兴起,培植优质的农户投资者和中小私营企业作为自己的长期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一方面要改进服务,优化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工具,拓宽服务领域, 创新服务品种, 充分发挥在农村的机构网点优势, 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

(二)迎合农村需求,加强金融创新,建设有特色的地方性商业银行

一是推进产品创新,开发出贴近农村、贴近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快服务方式和业务工具的创新,加大产品营销宣传力度,尤其是在利率优势、银行卡产品优势等方面,着重从农村年青客户入手,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通过“便、利、亲”优质服务来吸引农村青年等潜在客户。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融资服务,农村经济中的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对金融创新产品也有需求。因此探索将其产品、存货、经营权作抵押担保,开展涉农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对个体户,开发各种个人金融套餐等,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项目融资,简化贷款手续,加快结算速度。三是在金融环境上,要积极研究金融市场和竞争对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其业务范围和技术水平都相当有限,因而要积极向外扩展,与社会上各类金融机构达成全方位的合作,凭借金融创新拓展经营领域,创新业务经营模式,扩大营销渠道, 通过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整合现有产品,大力推进产品、业务的创新。

(三)加强内外部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全面打造精品银行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也需要不断调整。在逐步成长为地方性优秀商业银行的基础上,进一步由点及面发展,追求全面突破,打造全方位的精品银行,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

第8篇

关键词:新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前言

据了解,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已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已有将近30家。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也在不断的攀升,短短五年时间,增长了二十几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分布较广,在全国的多数较为繁华的城市均设有农村商业银行,但多数城市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较小,资产不超过300亿元,为数不多的几家商业银行的规模还比较大,资产规模在1500亿元以上,例如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以及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这三家银行是在全国资产总额占据前茅位置的三家农村商业银行,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资产位居全国商业银行首位,达到1827亿元,占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农村商业银行遍及的地区比较广,而多数存在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商业银行怎样才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呢?则必须要对其各方面的能力予以提高,进行科学化管理,提高自身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

1.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加大支持区域经济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农村经济的金融组织,要想在社会发展中立足,则必须要适应当今的经济环境,以往旧的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一定要及时转变经营方式,从合作制向股份制转变,要由农村信用社发展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将继续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不改变、方向不动摇、力度不减弱,为“三农”,为中小企业,为社区居民等提供金融服务。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的提高,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例如农村商业银行的分布范围较广,其网点遍布地区较多,以及其从业人员都具备一定的服务于本行业的经验。希望能继续保留这些优势,加上股份制改造后科学的法人治理架构、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决策和激励机制、灵活的经营方式、多样化的结算工具和先进的结算手段,将更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

2.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改制的过程,也是解决影响改革和发展的难题的过程。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任务是如何有效化解处置不良资产风险,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及对策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工作,解决制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棘手问题,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保证企业健康长久发展。

3.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目前这一金融环境下,以传统合作制为基础的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竞争中还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改制的方式革除弊端,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后,可以吸取其它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对于一些经营方法可以借鉴,从多个方面不断地完善自我,规范管理,从而有助于其知名度的提高。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采取的主要策略

1.构建全面风险控制制度。农村商业组建的过程,也可以理解成风险控制的过程,应合理的控制风险,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有效减少由风险带来的损失,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工作顺利地进行。首先,对于农村小企业贷款实施的风险管理,主要通过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共同责任制度管理来实施;在该管理过程中,客户尽量负责贷款调查和贷后管理,在这一贷款过程中作为第一责任人,而支行行长主要负责审批与发放,作为第二责任人。其次,一定要密切关注小企业经营账户的资金流动情况,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情况要予以掌握,对于企业资金链的情况要了解,从而降低银行风险。

2.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只有做好风险的防范工作,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保证企业稳步前行。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发展的速度迟缓成为了主要问题,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对业务的发展,而往往忽视了风险的控制。当前,我们不得不高度警惕信贷风险,对于不良贷款要加大力度进行清收;对于大额的贷款,要做好监管工作,防范贷款风险,从而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稳步前行。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因素不断的增加,我国经济金融也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这将给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定要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准确地判断出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而产生的风险,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3.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定期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是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待久发展的关键之举。定期推出的金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为客户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有助于为银行业控制风险提供有效的途径,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间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商业银行也同样如此,面临的风险愈显复杂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仅凭向企业提供信用便利的方式对于企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企业更希望有更加专业、更加精细的理财服务,以及更多的金融产品的推出以有助于对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同时在制度的建设方面应不断的完善,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管理可有助于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4.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以往的农村信用社在业务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地位上离其它专业银行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说明了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应加强对文化建设上的重视程度,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在改革发展中形成自己健康而又独特的文化,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夏红芳.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及防范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07(03).

第9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城镇化 农村商业银行 支持能力 因子分析

一、引言

我国在实现农村城镇化这条道路上有过艰辛的探索,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道路开拓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当地政府的贯彻执行,更需要金融部门的支持。考虑到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现状及竞争实力,农村商业银行在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支持力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果。目前针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和经营效率分析较多,对于现阶段新型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力度的分析也都在定性的分析之上,所以对我国现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关于对新型农村城镇化的支持能力在定量方面的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一些学者也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改善意见。其中,许涛,张文强等(2011)通过湖南省农村城镇化建设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分析了金融服务农村城镇化的问题及原因,并指出了金融助推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王士伟(2011)通过对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的现状进行概述,针对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张童炜(2009)分析了美国社区银行竞争优势与影响江苏省农商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AHP方法建立了江苏省农商行竞争力的评级指标体系,得出江苏省3家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着业务创新能力薄弱、盈利能力薄弱、人才缺乏以及技术水平低等问题,最后给出了提高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针对性建议。杨青楠、解晟实(2011)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国内几家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测,得出了除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规模效率低),其他农商行在总体上的运营效率及在现有的条件下的管理水平普遍有效。

三、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现状及金融支持瓶颈

随着2001年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试点单位成立,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由当初的3家试点银行发展到了100多家。根据银监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最大的省份是江苏省、安徽省、广东省。东部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要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中西部地区在农村商业银行这一块还留有很大的一块空白需要发展。

四、我国现在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还存在着一些支持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支持资金供求矛盾存在;2、农村贷款环境的制约(农村贷款者的经济实力较差,易出现不良贷款);3、政府提供的拨款有限(政府担心“免费乘车”现象出现);4、农村金融机构数目较少,类型较为单一,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和邮政储蓄。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等)较少,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缺乏竞争;5、农村传统借贷观念的影响(如:“欠债还钱”、“父债子还”等传统观念)。

五、因子分析法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支持能力评价

(一)样本及指标选取

由于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是最近一两年才建立的,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便选取了2012年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商业银行等十七家农村商业银行的各项指标数值为样本。影响到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农村城镇化的支持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支持农村城镇化的硬件设施、为农村城镇化提供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农村城镇化提供贷款的盈利能力等等。所以选取的指标有:设置机构数量、ATM设立点数量、员工数量、总资产、总贷款、净利润、涉农,小微企业贷款额(涉农贷款额+小微企业贷款额)、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率((涉农贷款额+小微企业贷款额)/总贷款)、存贷款比率(贷款总额/存款余额)、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利润贡献(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率×净利润)。这些指标的作用方向都为正向。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不同指标的量纲和数量级不同,所以需要对输入的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通过SPSS(17.0版)实现了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三)进行因子分析

1.变量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软件中操作可以得到 “相关系数矩阵”,其中大部分相关系数都较高,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就是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其中原假设是:该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矩阵,不适合作因子分析。若对应的伴随概率值(sig)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则原有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反之则不适合。KMO检验就是衡量这组数据相关程度的总体水平。本文中,通过SPSS软件中的操作,可以得到 KMO的值是0.701,符合Kaiser给出的常用的KMO度量标准中的一般水平,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伴随概率大约为0,是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的,应该拒绝原假设,是可以通过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故原有变量是可以作因子分析的。

3.提取公共因子

提取公共因子的原则是信息的保留量为原始信息的85%以上。通过运用软件多次提取,最后得出提取三个公共因子便可以能保留91.91%的原始信息。

4.因子的命名解释

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根据SPSS软件操作后得到旋转成份矩阵,即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员工数量、ATM设立点数量、涉农、小微企业贷款额、净利润和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利润贡献在因子1上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第一个因子F1可以命名为农村城镇化服务的动力支持。设置机构数量、总资产、总贷款、存贷款比率在因子2上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第二个因子F2可以命名为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保证能力。涉农贷款率在因子3上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矩阵,第三个因子F3可以命名为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深度。

5.计算因子得分,进行因子排名

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本实证分析通过SPSS软件操作可以得到如表3的因子的分系数矩阵。

根据表三,利用各个标准变换后的值乘以在各个因子下的得分,然后再求和便得到了各农村商业银行不同因子得分及排名,结合各个因子得分又可以计算综合得分F=0.44472×F1+0.34341×F2+0.13098×F3以及综合排名,即表4。

六、结论

结合表四可以得出17家农村商业银行在因子F1(农村城镇化服务的动力支持)得分较高的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在因子F2(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保证能力)得分较高的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和天津农村商业银行;在因子F3(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深度)得分较高的是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和沧州融信农村商业银行。同时也可以看出并不是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对于农村城镇化的支持深度就越强,主要是因为资金实力较强的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农村城镇化的资金支持占该银行总的资金利用的比例较低。

在综合得分与排名方面: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和广东顺德商业银行的综合得分较高,对于农村城镇化的支持能力较高。可以看出对于新型农村城镇化支持能力最强的农村商业银行大都分布在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特别是集中在4个直辖市;而发展起步较晚或者实力较弱的银行在支持新型农村城镇化上的能力就较低。通过比较沿海地区和非沿海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对新型农村城镇化的支持能力,大体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对于新型农村城镇化的支持能力要比非沿海农村商业银行(如:沧州融信农村商业银行、新余农村商业银行和淮北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能力高。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拥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更存在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已经成立或者准备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应就农村城镇化服务的动力支持、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保证能力和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深度这三个方面下工夫,特别是对于综合得分较低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这三个不同的方面找到与其他农村商业银行的差距,一一进行改善和提高,最后达到对新型农村城镇化支持能力的综合提高。在不断提高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支持能力过程中,更好的实现在自身不断盈利发展的情况下,能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许涛,张文强.金融助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 三农金融,2011.

[2] 王士伟.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纵横,2011(7).

[3] 王全达,王华龙,黄勇,万金. 农村城镇化发展与银行服务能力建设[J]. 现代金融,2010(11).

[4] 陈万海. 浅析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机遇[J]. 现代经济信息,2010.

[5] 张童炜.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2009.

[6] 杨青楠,解晟实.基于DEA方法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评价[J]. 科技与管理,2011(1).

[7] 李东.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华北金融,2011(9).